孤岛工作面沿空巷道支护设计

2022-09-12

1. 工【面概况

某煤矿目前还没有进行孤岛工作面的开采,但从生产实际来看,孤岛工作面的形成不可避免,因此提前做好相关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假设8204工作面为孤岛工作面进行研究,8204工作面位于3-5#煤层合并区,工作面的地质条件与首采面较为类似,2~3°为煤层倾角,为接近水平的煤层,工作面走向长度1230m,倾斜长度220m,260m~390m为埋深。合并区煤层夹矸6层左右,18.9m为全煤平均厚度,17.6m为纯煤平均厚度。

北二盘区主要有三条大巷,分别是1135皮带运输大巷接主斜井,1135辅助运输大巷接副斜井,和位于西侧与运输大巷同一方向安排1135回风大巷。运输大巷净高度4m,净宽度5.0m,净断面17.5m[2]。辅助运输大巷净高度4.3m,净宽度5.6m,净断面20.7m[2]。回风大巷净高度4.3m,净宽度5.6m。三条大巷全部为半圆拱断面,均采用锚杆+锚索+金属网+喷射混凝土支护。

2. 孤岛工【面运巷支护方案及【数设计

由于孤岛工作面的特殊性,其沿空巷道围岩所受应力将高于一般工作面,原来的巷道支护方案恐怕不能维护孤岛面巷道的稳定。为了保证巷道的安全,需要在原有巷道支护方案的基础上重新对支护参数进行设计,从而能够保证回采工作面安全,使采煤工作能快速有效进行。

(1)杆长度应满足下式

式中:Lb-为锚杆的总长度;Lb1-为锚杆的外露长度(一般0.1~0.15m),根据该矿实际情况确定Lb1为0.1m;Lb2-为锚杆的有效长度,可根据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确定,实测松动圈的深度在1.5m~2.1m范围内,取2.1mm;Lb3-为锚杆锚固长度,一般取0.3m~0.4m,取0.4m。

(2)锚杆直径

锚杆直径d可按下式计算:

经计算锚杆直径为22mm。

(3)锚索长度的确定

式中:La-锚索长度,m;La1-为锚索外露长度,据规定要求锚索外露长度不得大于0.3m,La1取0.3m;La2-锚索有效长度,根据巷道实际情况选取值取5m;La3-锚索锚固长度(一般1m~2m),取最大值2m。

将相关参数代入计算可得:La≥7.3m。

因此,锚索长度不小于7.3m,取7.5m。

对于锚杆间排距,无论顶锚杆还是帮锚杆间排距均为900×900mm,托盘均选用高强度托盘,锚杆锚固长度为1200mm,锚固力不小于6t,预紧力矩不低于150N·m。顶板锚索采用三三布置,排间距为1500×1800mm,锚索锚固段长度1500mm,锚索预紧力不低于200N·m。

3. 数值模拟分析

(1)数值模型建立

为了研究原支护方案与改进的现支护方案支护效果的差别,需要观察巷道支护数值模型中的应力云图,以便对两支护方案中锚杆预应力作用机理、扩散状态以及产生的附加应力场进行研究,特将模拟范围设定为长×宽×高=45m×7m×32.71m的区域,各层主要岩层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2)垂直应力变化分析

从图1(a)和图1(b)可以看出,当加上锚索支护时,从垂直应力方面上看,锚索使锚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锚索锚杆组合可显著的提高附加应力场的压应力值,可形成多个应力高于锚杆单独作用时的高应力区,锚网索联合支护主动支护围岩,在巷道顶板形成很好的较大的压应力区,但对巷道左右两帮基本没起到作用。图1(c)和图1(d)为原方案和现方案巷道剖面垂直应力对比,可以看出原支护方案在巷道顶板形成0.05MPa压应力区,现支护方案在巷道顶板形成0.1MPa压应力区。

(3)水平应力变化分析

从图2(a)和图2(b)可以看出,增加锚索支护后,不仅增大了锚杆每排形成的压应力,而且排间的压应力也增加了,锚网索联合支护在巷道围岩形成了较为紧密和复杂的水平压应力区。图2(c)和图2(d)为原方案和现方案巷道剖面对比,可以看出原支护方案在巷道围岩形成0.04MPa水平压应力区,范围较小,现支护方案在巷道围岩形成0.05MPa水平压应力区,范围基本覆盖整个巷道围岩。

(4)巷道围岩变形分析

对巷道进行锚网索联合支护的目的就是保证巷道的稳定性,这就需要观察在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情况。图3是在巷道顶板布置5个测点记录支护下顶板下沉量,巷道顶板下沉量对称,顶板左右两边下沉量较小,顶板中部下沉量较大,图4是在巷道底板对应布置测点记录底鼓量,巷道底板变形量非对称,最大变形量发生在底板中部,左边(靠近煤柱侧)变形量大于右边(实体煤侧)。巷道原支护和现支护的巷道顶底板变形对比,在原支护条件下,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为0.44m,最小下沉量为0.37m,现支护条件下,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为0.21m,最小下沉量为0.18m,最大下沉量和最小下沉量相差不大。对于底板,原支护下最大底鼓量为0.28m,最小底鼓量为0.16m,现方案下最大底鼓量为0.25m,最小底鼓量为0.14m。可以看出巷道支护方案参数变动对巷道底板变形的几乎没什么影响,但对巷道顶板变形有一定控制作用。

4. 结论

巷道支护的最终目的就是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在新支护方案下围岩变形量比原支护方案下明显减小,新支护方案能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

摘要:文中通过理论分析在原巷道支护方案基础上对巷道支护重新设计,现支护方案与原支护方案相比,锚杆的长度增加了,顶板锚杆间距没变,排距减少,左右帮各增加一根锚杆,排距减少,对于锚索,与原方案相比,长度减少,由原来的“三二三”布置变为“三三”布置,间排距都减少。

关键词:孤岛工作面,沿空巷道,支护设计,效果考察

参考文献

[1] 焦存福.松软特厚孤岛综放面回采巷道锚杆支护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

[2] 李佃平.煤矿边角孤岛工作面诱冲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

[3] 王雷超.五阳煤矿7603工作面动压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

上一篇:塑料加工项目环评卫生防护距离设置探讨下一篇:公路路面常见病害及公路施工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