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设计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科研设计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品设计所需考虑的因素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外观造型设计和功能设计,更多的需要考虑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感受。本文比较全面的阐述了产品设计的外观造型设计、功能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消费者体验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及影响。

第一篇:科研设计论文范文

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设计分析

[摘 要]科研院所作为科研的主要承担主体,在项目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科研项目管理面临5大问题:项目立项、实施过程缺乏统一管理;科研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缺乏复杂项目(跨单位、多人员)管理手段;缺乏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科研成果利用率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组织管理、项目管理、公共支撑、安全管理、系统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科研院所项目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希望能够为科研院所项目管理系统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6.031

科研院所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门,主要任务就是做好科研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投入逐年增加,科研项目越来越多,科研院所作为项目管理承担单位,责任重大,建立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机制对于保障科研院所多出成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科研院所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项目立项、实施过程缺乏统一管理

项目管理是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包括立项管理、实施管理和成果管理。目前,管理模式一般包括前期的立项管理和后期的成果管理,由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有一套较为成熟的规范标准;中期的实施过程,多由业务室或项目组自行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实施是否按照计划要求开展,开展研究的内容是否偏离立项申报要求等缺少监管措施及信息渠道。由此极有可能出现项目无法按进度完成的情况,出现某些不负责任的科研人员拿到科研经费后应付了事的现象,从而会造成科研经费浪费,会给科研单位的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1.2 科研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

单位财务管理专属后勤保障部门,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自有一套财务管理规定,主要负责制定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下拨科研经费,审查科研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及科研经费开支的合理性。科研管理隶属于业务部门,主要负责项目的立项、任务的下达及项目的研制监管。两个部门信息基本不互通,经常出现项目任务已下达半年甚至更长时间,项目经费还未到账,导致项目不能正常开展。另外,科研研究存在不确定性,研究的时间节点与计划稍有出入是正常现象,过于精细的财务预算会使科研项目实施与预算存在较大的出入。这往往导致有的科研项目按业务部门要求结题时项目经费还未下拨或者由于经费下拨延迟科研项目某些开支延迟而出现报账难或不能报账的问题,甚至出现挪用其他课题经费的现象。如何妥善处理科研与财务的关系,保证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是科研院所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

1.3 缺乏复杂项目(跨单位、多人员)管理手段

科研院所在管理项目时大多还停留在单项目的管理上,随着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研究需要多家单位、多个团队联合攻关。目前,这种项目管理往往是成立一个专门的项目管理办公室,各项监督检查统计工作靠层层汇报、手工汇总整理完成,仍停留在纸质化阶段。这种传统的手工统计效率低且极易出现错误,统计人员对统计对象的认识和量化标准的不同也会对统计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外,统计工作耗时长,时效性很差,不利于主管领导实时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无法为各级领导的有效決策提供必要的支持。

1.4 缺乏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一个科研项目的实施,必然是经过详细规划的。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进行项目分解,具体包括工作任务分解、人员分配、项目里程碑设置、计划与监控、任务压力分析、任务汇总分析、周(月)工作汇报、项目简报、讨论交流、研讨会议以及工作调整记录等。所有这些都是项目实施的宝贵经验财富,也是项目成员工作量及工作贡献的翔实记录,但在现行的科研管理模式中,对此基本是空白。

1.5 缺乏知识管理,科研成果利用率低

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科研成果,科研成果是科研人员劳动的结晶,宝贵的知识财富是后续相关研究的基础,对其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目前,科研院所对项目成果管理的唯一手段就是项目结题归档,按照归档要求将项目的相关纸制文件及电子文件光盘交由档案室保管。档案室仅留存一份科研项目的汇总表,如果不是专程前往档案室查阅,非课题组成员根本不清楚单位在前期开展了那些研究,也不了解单位有哪些研究成果,对这些成果更是无从借鉴。花费大量经费、大量科研人员心血的科研成果就在档案室中白白地浪费了。

2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设计

随着信息化在科研院所的不断推进,各级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普遍提高,建立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借鉴企业级研发项目管理先进经验,结合科研院所工作实际,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设计应该符合安全可靠、统一后台管理的要求。科研院所项目管理系统包括组织管理、项目管理、公共支撑、安全管理和系统管理5大部分,系统功能模型如图1所示。

2.1 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主要为科研管理人员和各级领导服务,设置项目管理办公室、部门管理、知识成果管理和定期汇报管理4个模块。各模块功能如下。

(1)项目管理办公室。用户为科研领导、科研管理人员,主要完成计划编制及项目情况查看功能。科研领导进入项目管理办公室页面,界面为按类型的多项目视图,主要包括项目名称、项目进程、里程碑完成情况、整体进度情况,选中单项目可以查看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参加人员、项目汇报汇总等信息。

科研管理人员进入项目管理办公室页面,界面为计划编制和多项目视图两部分。计划编制主要完成科研计划的编制和下达工作。在此,科研管理人员可将任务进行分解,指定分项任务的负责部门和负责人,实现复杂项目(跨单位、多人员)管理。

(2)部门管理。用户为业务领导,主要完成业务领导对所属人员和任务情况的查看功能。

(3)知识成果管理。用户为全体人员,主要是将项目全周期的成果进行收集汇总,实现知识资源的上传、存储、分类、检索和使用。知识成果可包括项目过程及结题的各类文件、文档、资料及用户认为可作为知识成果的论坛资源。

(4)定期汇报管理。用户为全体人员,主要完成项目研制过程中的各类汇报工作。固定地设置周、月报告,由项目负责人向机关、领导按固定周期汇报,也可由领导、科研管理人员、项目负责人或分项负责人单独指定时间和人员进行汇报。系统按照时间和项目将汇报自动保存。

2.2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主要为项目负责人服务,主要为项目负责人提供项目计划分配、项目人员配置、项目里程碑设置等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所有服务,包括项目计划管理、项目人员管理、项目进度管理和项目日志管理4个模块。各模块功能如下。

(1)项目计划管理。项目负责人根据下达的计划任务要求,编制具体的项目计划,计划包括研制时间周期、定期汇报周期、项目里程碑设置、项目各阶段应完成工作等设置。

(2)项目人员管理。项目负责人按项目任务要求进行项目人员配置及人员任务分配。

(3)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进度管理主要为项目负责人提供实时的项目进展情况展示,可包括甘特图、里程碑偏移情况、任务燃尽图、需求变更趋势等的展示、查看功能。

(4)项目日志管理。项目负责人根据任务计划,设置项目日志填写计划,指定项目组成员按时间要求进行日志填报。同时,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人员、领导可进行全周期的日志查询、查看。项目日志可记录项目大事,譬如关键里程碑、需求讨论、各类评审会议等,支持文字、图片和附件方式。项目日志应支持分类管理和查询检索,可以输出报表。

2.3 公共支撑

公共支撑面向全部使用人员,设置个人中心、内部邮件、每日工作提醒和论坛交流4个模块。各模块功能如下。

(1)个人中心。个人中心主要为全体人员提供个人工作相关全部信息,按照任务自动生成任务列表,可以创建个人记事或安排日程,还可以查看当前工作记录、工作历史等。

(2)内部邮件。根据人员设置自动生成人员邮箱,支持邮件群发、转发、回复、存草稿等功能,完成人员的内部沟通交流。

(3)每日工作提醒。每日工作提醒主要记录登录账号所有的待办工作,包括待完后任务、待填写的工作日志、待回复邮件等,可按用户要求时间生成,通过弹窗提醒每天的待办工作,避免工作疏漏,提高执行力。

(4)论坛交流。为使用人员提供讨论问题的交流平台,可按项目或按主题生成交流话题,话题发起者可指导话题参与人,默认参与人为全体人员。

(5)数据统计。數据统计主要提供按照各类设定条件的查询统计功能,以支持项目或领导决策。

2.4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为系统安全管理员使用,包括身份识别认证和人员等级权限管理两个模块。各模块功能如下。

(1)身份识别认证。根据系统使用的级别要求进行相应级别的软硬件设备配置,开展人员身份识别认证管理。

(2)人员权限管理。根据不同人员级别设置人员等级权限,人员只能查看、参与自身等级相同或低级别的信息或论坛话题。

2.5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为系统管理员使用,设置组织机构管理、人员账号管理、角色权限管理、标准报表管理4个模块。各模块功能如下。

(1)组织机构管理。组织机构管理主要是建立、更改单位的组织机构。

(2)人员账号管理。人员账号管理主要是进行人员账号的设置、更改等,同时将人员分配到相应的组织机构。

(3)角色权限管理。角色权限管理按照项目的组织要求设置角色,如单位部门领导、业务室领导、科研管理人员、项目负责人等,同时按照不同角色进行权限设置。

(4)标准报表管理。标准报表管理按照单位的管理要求设置项目全周期的标准报表模型,报表支持PDF、Word、Excel输出格式,支持打印和打印预览。

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3 主要结论

(1)加强科研项目全周期管理。科研院所要加强科研项目全周期管理,实现科研项目从需求下发、项目申报、项目立项、项目研制及项目结题全周期的标准化管理。科研院所通过设置项目计划节点,明确管理部门,实现项目全周期可管可控,关键环节、重点环节由主管业务部门、业务室领导及相关领域专家严格把关,确保课题质量。

(2)加强统一管理。科研院所要加强统一管理,确保在科研立项之初,由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计划的统一管理、下达,项目承担单位在统一标准管理下开展项目研究。同时,通过项目管理办公室的管理协调,使所有项目(分项目)按照相同标准、相同时间节点进行汇报总结、检查评审,实现对复杂大型项目的统一管理。

(3)完善定期汇报机制,实现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科研人员通过系统管理—标准报表管理模块,按照要求设置全项目周期的汇报表格,实现通过定期填报汇报表格监督项目的实施过程。同时,科研人员通过统一汇报,对项目过程各项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地汇总,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

(4)加强知识管理,实现项目全周期各类知识的收集、存档。科研院所要使科研人员通过项目管理系统能够查询并了解单位有哪些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研究必要的研究基础,减少科研申报的盲目性,同时减少同一问题的重复研究。

(5)加强沟通联系。科研院所应积极加强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在项目预算、经费下拨等方面符合财务管理规定的同时,也符合课题研究的客观事实。

部分科研院所很早就开始设计项目管理系统,系统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通过作者调研多个单位,其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因此,在总结现有各系统的优缺点后,参考企业管理系统,结合现行科研管理制度,设计科研院所项目管理系统,希望能为科研院所实施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提供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贾智,卢富国.浅谈军工科研院所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2).

[2]刘沐,谢素萍,皮新玲,等.从科研项目管理现状谈高校项目管理系统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

[3]张喜爱,曾庆平,韩晶.浅论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中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8(9).

[4]傅杰华.办公OA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

[5]张颖石.OA系统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4(2).

作者:张艳霞 宫梦南

第二篇:产品设计的外观造型设计、功能设计、消费者使用体验设计

摘 要: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品设计所需考虑的因素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外观造型设计和功能设计,更多的需要考虑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感受。本文比较全面的阐述了产品设计的外观造型设计、功能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消费者体验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及影响。

关键词:产品设计 外观造型 功能 使用体验设计

产品设计包括各种构成产品的要素的设计,其中一些要素可被消费者通过视觉、触觉等方式感知,如材料、色彩、形状等外观造型;另一些可通过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感知到,如产品的功能是否完备、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使用是否方便、舒适等功能、使用体验。下面从产品设计的外观造型设计、功能设计以及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设计三个方面对工业设计中的产品设计进行分析阐述,并说明其对产品设计的作用和影响。

1 产品设计的功能设计和外观造型设计

1.1 产品的功能设计

产品的功能是产品的决定因素, 它决定着产品的造型。但产品的功能又不是决定产品造型的唯一因素, 而且产品的功能与造型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产品的造型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状况有其自身独特的实现方法和手段, 如对同一功能的产品,可以通过多种造型形态实现其功能。 但是, 产品设计的最基本原则是产品的造型设计不能与产品的功能设计相矛盾, 不能以造型为基本出发点,必须考虑产品所担负的最基本的使命,即完成消费者的功能需求。

产品设计的基本任务是通过产品造型体现产品的一定功能和特性,并通过造型设计表达出该产品的使用方式和操作方法,或能通过造型的肌理方向和表面质地、色彩来表达该产品的使用方式。产品造型特征还能表现产品的象征性, 其主要体现在产品本身的档次、性质和趣味性等方面。

由于产品设计要兼顾产品的使用功能和表现形式,其中功能是基础,形式实现的装饰功能,使设计与实用、情感、舒适等各方面达到完美的统一。在满足消费者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产品以美观的外形结构和丰富的色彩以及材质向消费者传播审美的信息,以满足消费者对审美的需要,并促成消费的实现。

1.2 产品的外观造型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物质逐渐丰富,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已不再仅仅是满足使用功能,产品形态的完美与否以及产品对消费者的心理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为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因素。产品的造型由形状、色彩、结构、材料、质感等因素构成,但主要强调以上元素整合后产品的整体造型的形象意义。

产品的色彩设计是产品外观造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色彩具有主动的、引人入胜的感染力,能先于造型而影响人们情绪和心理的变化。一件色彩搭配良好的产品可以打动人心,让产品更加好用好卖。因此,在商品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工业产品的色彩设计对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产品的结构是产品外观造型设计的重要部分之一,合理的结构设计,尤其是力学、人机工程学、空气动力学等学科领域的技术在产品结构设计中的合理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产品的使用性能、优化产品的外观形状,以给人新颖、独特的视觉感受和操作使用上的便利。

1.3 功能设计和外观造型设计的关系

产品的功能与结构形式的统一体现在结构体现功能,即通过产品结构形式的合理设计,集中体现或附加产品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是产品原本所具有的基本功能,也可以是通过结构技术设计所实现的新功能,新的材质的出现与成型工艺的发展,能在产品设计与开发中引起技术革命。

产品的基本使用功能决定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产品的外形要附合产品的结构,因此产品的外形设计要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因为只有在附合产品功能及结构的基础上造型才有意义,内部结构的合理设计要尽量满足产品外形的需要,使外形与结构的完美配合为产品的后续设计提供良好的开端。

2 产品设计的体验设计

任何产品的产生和存在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求,由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来开看,可将产品设计的发展阶段依次分为生存需求设计、舒适需求设计、情感需求设计三个过程。产品设计的侧重点应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层面做出调整,所谓的侧重点就是基于不同需求层面的消费者对产品设计的诉求。生存需求设计领域的侧重点是产品的功能,即产品设计应满足消费者对该产品最基本的功能诉求;舒适需求设计领域的侧重点是产品的实用性,即产品设计在满足消费者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还应使产品具有易操作、少故障、易维修等实用性诉求;而情感需求设计领域的侧重点是消费者体验,即使用户在使用或参与产品设计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以上分析是根据消费者的阶梯形需求发展而来的,其中功能性在最底部,实用性在中间,而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在顶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将消费者体验理念融入产品设计能够更全面的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各方面的需求。

基于消费者体验的产品设计,就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让消费者的体验结果为产品设计指引方向,让产品设计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在消费者体验设计中,体验要先于设计,即强调设计要尽可能多的为人着想。任何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最终目标就是满足人的使用和操作需求,而不能仅凭借设计师的不切实际的灵感来完成设计方案。只有在产品中尽量多的融入人性化的元素,才能使其最终成为成功的、为消费者所接受的产品。相反的,若一开始就忽略了实际情况,忽略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忽略了消费者在产品设计中所占的主导位置,就会使产品的设计工作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而成为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体验设计的意义在于,在充分全面的考虑消费者使用体验的前提下,对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凋整和修改,确保消费者在使用了该产品之后,能产生更多的令人愉悦的体验感受而不是令人反感的体验感受,从而使消费者对产品建立起更多的信任感而不是失望感。

3 总结

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品设计所需考虑的因素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外观造型设计和功能设计,更多的需要考虑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感受。本文比较全面的阐述了产品设计的外观造型设计、功能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消费者体验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及影响。消费者体验设计的引入,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体验出发,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中,让消费者的意见和体验成为设计师设计产品的出发点和着重点。

参考文献

[1]吕伟.产品设计:不仅仅是外观造型设计[J].科技资讯,2009(31).

[2]薛丹丹.产品设计中的色彩选择与搭配[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

[3]王晟.如何使设计师的灵感源源不绝——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设计方法[J].学术探讨,2010(3).

作者:方骄伟

第三篇:设计观念与设计思维对工业设计教育之意义

引言

工业设计是一个涉及复杂而具体门类的设计专业,面对不同的专业方向与对于综合性设计能力的日益要求,如何培养具备符合未来设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学生成为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所当认真思考的课题。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就工业设计前后给出了四次概念,这其后的变化不仅是信息时代对于工业设计的要求,同时更是国际工业设计前沿人士对于工业设计认知的根本性变化。而产生于美国的设计思维教育教学,如斯坦福设计学院的设计思维过程模式课程在其开办的四十年后仍风靡欧美设计专业以及与设计甚至并没有直接关联的工商企业。设计创新的主要结构可以通过“设计思维”来奠定设计的价值逻辑和社会价值主张。面对工业设计在新的时代以及国际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而言,设计观念与设计思维在专业课程而尤其是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中的教学,对于学生专业精神与设计能力的培养、引导与形成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业设计概念的变化与发展

(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的工业设计

纵观工业设计史,伴随工艺美术运动、芝加哥学派、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同盟、斯堪的纳维亚设计、艺术装饰运动直至理性主义、波普与绿色设计等运动与流派的出现与更替,设计观念也在与时俱进地不断发生变化与革新。在手工艺时代,即使某一制品精美异常如中国清代斗彩瓷器,然其制作者的观念与今天所讨论的设计观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即使是在工业社会早期如维多利亚时代的水晶宫世界博览会,在展示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暴露出设计观念陈旧与设计品质低下的严重问题。这一时期,对于“物”的设计关注度尚明显缺失,更别说对于作为“人”的消费者的需求的关注。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与观念的提升,今天的设计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人与环境、自然以及社会之间互相依存与应和谐共生的发展关系。

1919年,包豪斯在德国魏玛成立。自包豪斯成立开始,工业设计便以在高等教育中的专业实践而日益成为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同年,美国设计师西奈尔开设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西奈尔在信封上印上了工业设计一词,从此工业设计逐渐成为现代社会行业中的重要一员。此后,美国设计师厄尔、提革、盖茨、德雷夫斯与罗维等人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工业设计师。同时,美国设计师研究会、工业设计师学会成立、工业设计教育协会与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等一系列的工业设计组织成立。而随着二战的结束与欧美各国的战后重建开始,工业设计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相当成功的工业设计师们关于工业设计的书籍也相继出版。作为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教育的起点,包豪斯在设计史与设计教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包豪斯的绝对功能性而缺失人性化的风格倾向也在其后遭遇批评。在格罗皮乌斯前往美国定居后,包豪斯设计理念在美国非但没有取得曾经的影响力,反而持续减弱。而凡德罗的西格拉姆大厦虽然为他赢得了声誉,不过其此前的范斯沃斯住宅设计却因无视客户的需求而为人诟病。工业设计前行者的作为与经历都在提示与警醒我们,什么样的设计观念与理念才能促发真正为人而设计的应有作为?(图1)

(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工业设计概念的变化

二战之后,世界文化与经济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工业设计与工业设计教育虽然发端于德国,然而其发展却是在美国。然而,工业设计无论作为专业、职业还是行业,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一直没有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相对统一的概念。

自上个世纪至今,世界权威的工业设计界组织对于工业设计一词曾做有四次定义。1957年,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在英国大会上对工业设计做下了第一次定义:“工业设计是通过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和视觉感受性,他显示出决定批量工业加工再生产出来的物品的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和装饰的能力,在不同的时候,工业设计师可以从事一件工业加工物品的全部或者仅仅其中某些方面的工作,当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视觉鉴赏以及技术知识和经验时,工业设计师也可参与解决包装、广告、展示和市场营销诸问题。”1970年,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把工业设计的概念调整为:“工业设计是一种根据产业状况以决定制作物品之适应特质的创造活动。适应物品特质,不单指物品的结构,而是兼顾使用者和生产者双方的观点,使抽象的概念系统化,完成统一而具体化的物品形象,意即着眼于根本的结构与机能间的相互关系,其根据工业生产的条件扩大了人类环境的局面。”1980年,在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法国大会上,工业设计的概念又被确定为:“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作工业设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当在上述工业产品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方面进行工作,而且,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的解决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2015年,在韩国大会上,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再一次对工业设计概念做了重新改定:“工业设计是驱动创新、成就商业成功的战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创新性的产品、系统、服务和体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品质。”(图2)

比较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对工业设计的四次定义,可见国际工业设计界对于工业设计理解与认知的转变,而这一转变经历了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2015年六十余年的时间。1957年由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给出的工业设计概念完全集中于设计师的技术与经验以及产品的材料等设计主体与物质属性上,至于如今所通常强调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则完全没有在这一时期的工业设计概念中得以显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欧洲与美国虽然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繁荣,工业制造蒸蒸日上,只是显然这一时期的工业设计概念还是忽略了作为使用者的“人”在设计而尤其是工业设计中的核心位置。而这不仅仅是在理论上的概念定义中的缺失,其实质是当时的工业设计不可避免存在的问题。

在1970年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对于工业设计所做的第二次定义中,极当注意的是两个新内容被引入其中。第一个是明确指出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活动”,这更强调了工业设计创造性的本质。相较于1957年的定义,创造式活动的界定增加了工业设计师作为设计主体所应该具有的主体性内涵。第二个是“兼顾使用者和生产者双方的观点”被增入,而这一内容则明确了用户作为产品使用者所面对的问题、需求以及他们对于产品的期待是工业设计师所必须了解并予以针对性解决的内容。从1957年工业设计所强调的设计师的经验、感受与技术等单一方面,到1970年对于用户需求强调的双边关系,这是工业设计在十几年时间跨度中的根本性进步之一。

而2015年工业设计新概念的变化特别体现在技术与物质材料方面,之前几次定义中极其行业化与具体化的术语内容被完全去除。而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以简洁的语词替代以往细致而甚至略显琐碎的专业界定此一外在形式,更体现为国际工业设计界在当下的信息与技术时代对于工业设计与本质的深深思考。首先,由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之前所给出的各概念都是界定于产品上,而新概念则把工业设计领域确定为产品、系统、服务与体验四大内容。如此,不仅超越了工业设计等同于产品设计的认知,还以系统、服务与体验而更广泛地增入了以人为本而为人设计的宏观理念。其次,设计本身就是一项创新性的人类活动,新概念所列出的工业设计三大目标之一“驱动创新”更揭示出以创新激发创新的积极意识与能动效应。而之前历次概念所强调的过于技术性的界定由“促成商业成功”一句得以概括,体现出国际工业设计前沿经关注于技术层面的认知已整合于更为战略性的目标方向之下的视野。而最为根本性的变化提升则是“导向更好品质的生活”这一工业设计根本目标的确定,而这样的表述在之前的工业设计概念中从未被提出。设计必然是当具备创新性与解决问题而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从而实现企业效益的增长,然而从本质意义而言,包括工业设计在内一切设计的目的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尽管在现实层面,工业设计师或多或少难免不为一些干扰因素所影响,然而工业设计的新概念对于为创造更美好生活而设计的强调确立了一个精神性与理念性的高度,也会凝聚与增强抱持同一理念的设计人的认同。而另一方面,去行业化与专业化的工业设计概念,也体现出国际工业设计界对于未来社会对于工业设计师综合观念、视野与能力要求的回应。(图3)

纵观设计史上著名的设计师,跨专业的设计能力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之一。如包豪斯的第一任校长格罗皮乌斯既是建筑师而又是产品设计师。作为建筑师,他以法古斯工厂的厂房设计而闻名,而作为产品设计师,他设计了沙发椅等标志性的包豪斯风格家具。同样是德国杰出的设计家贝伦斯不仅为德国赫司特公司设计了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技术行政大楼,还为德国电器公司设计了钟表、电水壶等一系列的产品设计以及企业现象设计。而二战后继承包豪斯传统的乌尔姆设计学院的教学也是倾向强调学生综合性设计能力的培养。在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这种素养与能力要求就更是必然。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六十多年来给出的四次工业设计概念就深刻体现出这种趋势,而这背后不仅是时代的变化,更是国际工业设计组织对于工业设计认知突破技术与物质方面的深刻变化。在这个变化中,对于“人”的重视成为重心内容,而对于综合性思维与能力的要求也有相当的提升。面对时代与工业设计发展的内在要求,反思设计本质和社会作用的新触点成为设计师的重要使命。

二、设计思维

(一)设计思维理论的产生

工业设计概念在六十年来的四次变化,体现了国际工业设计界前沿面对日益发展的时代与社会而对工业设计所做的反思。在概念界定改变的后面,更是观念、理念与认知的深刻变化。观念认知在设计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而思维与观念密不可分,设计思維(Design Thinking)又是设计观念与理念的核心内容,起到极其本质性的决定作用。比较中美的设计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差别,中国高校的设计专业更倾斜向于方法与技术,而美国则更倾向于与观念以及思维训练的融合。作为一门不同于以往的课程门类与思维方式,设计思维发端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工业设计与机械工程学教授罗尔夫·法斯特首先应用于斯坦福的设计教学中。其后,哈佛大学教授彼得·罗撰写了《设计思维》一书,“设计思维”一词由此得以确定并被设计教育者与研究者所关注。1991年,大卫·凯利成立IDEO设计公司,对设计思维进行具体化的实践运用并积极向社会推广其创造性的成效。大卫·凯利又同时主持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的教学工作,因此设计思维教学在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得以进一步拓展。作为设计专业教育的前提方法学,设计思维在美国高校已经成为设计专业学生或选修学生思维培养的重要内容。

罗尔夫·法斯特把设计思维阐述为一种创造性活动的方法论,他的教学理念与设计理念最为核心的认知即是设计不仅仅是关于产品的制造,其本质更是服务于用户而包括用户行为和用户体验的为“人”设计。因此,他身体力行地倡导设计师更要从产品使用者的位置出发而做设计,在设计师的身份之外,同时以用户的角度来看待产品并发现问题。意即关注作为“人”的使用者,而非局限于作为“物”的产品本身。作为设计思维最早的推动者之一,IDEO中国公司的网站上对于“我们如何工作”阐述为:“作为以人为本设计的先行者,我们始终把“人”放在我们工作的核心。这是设计思维的一个关键原则,即使我们的方法已经开始用于应对各种新的和复杂的挑战,我们也始终把人放在解决方案的最中心。”可以说,以人为本的设计活动的本质决定了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

(二)设计思维过程

以斯坦福所开发的设计思维过程,其被分解为同情、定义、构想、建模与测试五个内容。同情作为第一过程是指设计师通过观察思考与会面访谈等方式而对用户或潜在用户做深入的了解,明确设计所服务的对象群体以及对象群体的需求,无论是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这也正是图版中所设问的“谁是用户?”与“其所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在这一阶段,设计师既要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设计师所应当思考的专业问题,同时又要把自身当作用户而做角色互换,以使自身在设计师的角色之外又能处于用户的位置而了解与体验当下产品存在的问题与用户所面对的问题。一个设计师只有同时兼具设计师与使用者的双重身份,才有可能设计出真正解决问题而满足消费者使用需求的方案与产品。(图4)

定义作为第二过程是建立在第一过程基础之上,在真切掌握与了解使用者在使用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以及现有产品尚待改进与提升的所在之后,从而进一步明确用户的真正需求。此外,在确定用户的实际需求同时,以设计师应有的专业视野明确与概括出需要着手解决的当下产品问题。明确用户需要与产品问题,这是设计思维第二过程定义的核心内容。相比于所谓的创新设计片面强调形式上的创新而实质却忽略了用户的真正需求,在用户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用户需求的这一设计思维,不仅是斯坦福教学中的重要观念内容,也体现在斯坦福设计学院学生的设计实践中,如他们为非洲初生婴儿所设计的可加热的保暖“襁褓”与同样为非洲民众生活所设计的太阳能灯等。(图5)

第三过程的构思是在了解用户需求与产品现存问题,以及明确设计解决的着眼点后而思考与创意初步的方案。在这一阶段,需要设计师结合用户与产品的实际情况,最大可能地运用创造性的思考方式去催生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而正如图表在第三过程下所做阐释,这个过程通常所采用的构思激发方法便是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作为创意思维的概念是由美国创意思维奠基人亚历克斯·奥斯本最早提出,奥斯本因此也被称为“头脑风暴之父”,奥斯本本人又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广告公司之一BBDO的创始者。BBDO广告公司信奉创意能力是衡量广告公司的唯一标准,而创意在产品设计的思维过程的构思中同样如此。关于头脑风暴的概念较多而并没有标准答案,不过創造性地思维以产生想法是头脑风暴最核心的本质内容。而就设计思维过程构思阶段的头脑风暴法,有几个基本的操作规则。一是如上面图表阐释的在这个阶段,尽最大可能地去积极思维以尽可能多地产生想法,二是在用户的实际需求与目前产品问题的基础上尽可能发挥发散思维而不受条条框框限制。即使有些想法一时没有实际的应用性,不过也一定不要自我否定而影响头脑风暴思维的积极性开发性,因为任何思维方式的阻碍都有可能造成潜在可行方案的流失。而在构思这一阶段中,有意识地促使设计师自身与团队其他成员处于一种充满活力与兴奋的状态中极为必要,这是头脑风暴达成实效的最为理想的前提。只有活跃的心理状态才能激发更富创新性的想法产生,而一个优秀的团队成员可以用他的这种性格特点与专业素养而影响与带动整个团队的创意构思。

在构思初有成效而已经形成初步的方案或想法后,建立原型而把方案草稿或想法表现出来成为一个针对问题的实质性解决方案就成为设计思维中施行前的重要环节。沟通在设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从一方面而言,在设计思维的第一阶段同情与同理中,设计师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去了解与理解用户,获知他们在使用产品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切实的需求;而从另一方面而言,沟通在设计思维第四阶段建立原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好的想法或观念只是以理论性的方式存在,而设计构思必要落实于可操作的基本面才有现实意义,这也是设计与艺术根本不同的特性,意即前者以服务为本质而后者以表达为本质。在设计思维的第四过程中,原型不但要建立以供在施行中检验,更要在施行前被广泛予以讨论与确认。设计师需要以报告等形式把个人的想法与思路清晰表达给团队其他成员或相关人士,以便在交流与探讨中做相应的调整、改进与完善。设计是一个层面而表达又是另一个层面,好的设计师一定是具有沟通能力的人,这样一种能力不仅体现在了解与同理用户上,同样表现在与同仁之间的交流以及理解上。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设计师的原型制作并非就是必然全面而完整的解决方案,因此不片面追求理论化的完美而是因应设计师与团队其他成员持续地改进与提升,才会使得方案得以不断完善。

设计思维的最后一个内容为测试,意即将设计成型的方案在预实施过程中进行检验其实效性。测试的途径主要是设计方检测与用户试用两种,而后者作为产品的终端使用群体在这一阶段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测试对于后者来说应以反馈的方式将结果提交给产品设计开发方,而设计的一方将根据反馈针对性地作相应的设计改进以使产品真正满足于用户的实际需求。测试使产品问题与用户面对的问题得以为设计方所知,而随之而来的设计改进也使得产品能够进一步符合用户期待,从这个层面来说是用户在相当的程度上促成了产品的完善。当然,这一前提是设计师必须成为良好的倾听者与持续的改进者。

通过对于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设计思维教育教学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到,所谓设计思维不仅仅是思维这一精神性的活动,它同时也是现实而又具体的设计活动过程。这一模式步骤的设定因为现实性的属性,使得更具有可学习性与可操作性。设计思维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成为斯坦福设计学院的课程以来,经由大学教学与IDEO公司的培训推广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不仅为美国高校的设计专业所开授,同时也成为相关公司对于员工培训的重要内容。而中国的一些院校的设计专业也已积极引入而作为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在技术日益发展与社会日益进步的时代,高校的传统设计教育也面对极大的挑战。设计本身即是创新性的活动而需要创新性的思维激发,如何把积极的设计思维与观念、理念注入到设计教育教学中来,以及促进真正的设计能力而非计算机辅助表现能力是当下设计专业教师所面对的重要议题。

结语

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对于工业设计一词的四次定义,显示了六十多年来工业设计所引发的国际工业设计界的深层思考。而从强调设计师本体与技术以及材料等方面过渡到设计师与使用者的双边关系,再到推动创新与商业而为人的生活品质服务的最终目标的转变,充分显示出对于工业设计本质性的新认知。而斯坦福的设计思维教学通过近五十年的探索,检验了其在培养学生设计观念与设计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设计观念是设计师设计活动的主导精神与思想,不仅对于设计活动过程环节起到关键的作用,对于设计活动本身之所以确定、走向与最终结果更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确立专业性与创造性的设计观念与思维意义重大,在相当的程度上来说,高校设计专业特别是发展仍有待大幅提升的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对于学生设计观念与思维的培养更重要于如软件制图等技术性的传授。在信息技术与网络课程如此发展的今天,软件通过学习甚至自我学习就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掌握,然而设计观念与思维只有在设计教育与教学中通过启迪与影响才会逐渐生成。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工业设计界对于工业设计概念的四次调整与斯坦福设计学院的设计思维教学,其本身即是值得关注的现象而应促发我们对于工业设计教育教学的反思。

作者:赵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