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控制好砼灌注桩施工质量

2023-02-13

1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1.1 施工技术交底

(1) 组织施工图设计交底, 认真熟悉设计图纸, 透彻理解设计意图;学习有关施工、验收规范, 掌握地质资料。 (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制定工程的关键过程的控制点。 (3) 对砼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后, 制定相应施工质量标准、验收实施方案并进行交底。 (4) 进行施工过程资料记录交底。包括成孔记录、钢筋笼制作与吊装记录、混凝土灌注记录等方面, 以便有效地对桩基施工质量的控制。

1.2 施工材料质检控制

严格检查验收进场的钢筋、商品混凝土及其它原材料的质量保证书, 并立即现场在监理监督下取样复检, 如发现实样有质量缺陷或与质保书不符的应立即清场;对不合格或检测结果出来之前的原材料严禁用于桩体。

1.3 桩机选型

根据桩型、钻孔深度、地层地质情况、泥浆排放及处理等条件综合选定成孔机具及其工艺, 对孔深>3 0 m的端承桩, 宜采用反循环工艺成孔或清孔。

2 对灌注桩承载机理质量控制的关键

端承桩的承载机理是桩把荷载传递到桩的底部, 它支承在坚固的岩土层上, 不难得出桩的承载力取决于桩身强度与地基承载力。当桩身强度“>”地基承载力, 桩的承载力=地基承载力;反之, 桩身强度“<”地基承载力, 桩的承载力=桩身强度。公式在孔底没有沉渣情况下成立。对挖孔桩沉渣不是问题, 而沉渣问题对于钻孔桩则是存在的, 沉渣量过大, 桩受荷时发生大量沉降, 桩将失效。

2.1 地基承载力的鉴定

从桩的施工程序来讲, 在质量监督中, 首先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否则将使桩失效。地基承载力取决岩层的构造情况、桩嵌入岩石的深度、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如果施工地区处于断裂带, 在施工中就要注意夹层的存在, 由于夹层的存在与施工单位的粗心大意, 致使在化学处理区许多桩经抽芯检验, 桩底没有支承在岩基上。

2.2 桩身强度的监督

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如桩身强度不足, 桩的承载力亦得不到保证, 桩身强度是桩质量监督的另一关键。桩身质量监督主要在于监督混凝土的质量, 桩身强度取决于钢筋笼的制作质量与砼质量。钢筋笼的制作检查, 简单明了;而影响砼质量因素则很多, 有些是可见的, 有些是不可见的。在工程实践中, 不少桩由于砼质量问题而使桩身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因此桩身质量的监督主要在于监督砼的质量。

砼的缺陷往往是由于施工工艺不合理引起, 因此必须对桩基工程的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进行严格的监督, 否则, 起不到质量监督效果, 工程验收时, 对工程质量如何, 将没有把握, 检测出现的问题亦无从分析。人工挖孔桩砼缺陷主要产生于砼浇捣工艺。成孔时, 在土层设置护壁, 而在岩石层, 孔壁岩石自然护壁, 一般不存在孔壁质量对砼产生多大的影响。主要监督砼浇捣工艺特别是有地下水的水下部分砼的浇捣, 必须采用水下砼配合比与水下导管灌注等。

钻孔桩砼质量不仅与浇注工艺有关, 还与成孔工艺有很大的关系。要确保桩孔成孔质量与灌注工艺的合理性, 操作得当。钻孔桩成孔质量在于:桩径不小于设计桩径, 护壁可靠;关系到砼质量的灌注工艺主要是: (1) 控制好混凝土质量的和易性, 防止出现堵管、埋管, 引起断桩事故。 (2) 控制导管埋深, 控制导管埋深2 m~4 m, 使砼面处于垂直顶升状, 不使浮浆、泥浆卷入砼, 防止提漏引起断桩事故。

2.3 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关键:沉渣量的检查

对摩擦桩来说, 由于其受力机理是通过桩表面和周围土壤之间的摩擦力或依附力, 逐渐把荷载从桩顶传递到周围的土体中, 如果在设计中端部反力不大, 端部的沉渣量对桩承载力亦影响不大;而对于钻孔端承桩, 如果沉渣量过大, 势必造成桩受荷时发生大量沉降, 同样使桩的承载力失效。

总之, 人工挖孔桩质量监督的关键在于桩身混凝土浇捣工艺是否合理与地基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钻孔灌注桩的关键不仅在于施工工艺与地基承载力, 还在于沉渣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因此对于人工挖孔桩来说, 如桩存在质量问题, 不是混凝土有缺陷, 就是没有挖到持力层。而钻孔灌注桩检验不合格, 就可能是桩底沉渣量过大, 或砼有缺陷, 或没有钻到持力层, 或兼而有之。

3 钢筋笼制作与吊装质量控制

3.1 钢筋笼焊接控制

钢筋笼制作采用焊接, 宜分段制作。钢筋笼的直径、长度和制作质量 (钢筋的对焊连接垂直、焊缝长度及其饱满度、所用钢筋规格、数量、主筋及箍筋间距等) 均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3.2 钢筋笼吊装控制

经验收合格的钢筋笼在吊放过程中, 为减少钢筋笼变形并确保其垂直度, 应在起吊点增设起吊杆以增加吊点受力面积, 在增设的起吊箍筋 (用钢筋直径一致并焊接在主筋上) 对称设置起吊点来调整起吊时钢不得碰撞孔壁, 若吊放受阻应停止吊放并寻找原因, 不得强制下放 (这会造成坍孔、钢筋笼变形等) : (1) 钢筋笼未垂直下放, 应提出后重新垂直吊放; (2) 成孔偏斜应复钻不偏, 并垂新验收成孔质量后再吊放钢筋笼。

3.3 钢筋笼接长和保护层控制

钢筋笼接长时在确保连接垂直的基础上加快焊接速度, 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 这有利于钢筋笼顺利吊放以减少孔底沉渣量。另外, 应确保钢筋笼保护块补偏放, 钢筋笼保护块最好做成半径为保护层厚度的导轮, 这既能满足保护层厚度要求, 又可减少对孔壁稳定性的破坏。由于钢筋笼吊放后是暂时固定在钻、架底梁上, 为确保钢筋笼的埋入标高满足设计要求, 吊环长度要根据梁底标高变化而变化。在验收时应根据梁底标高逐根复核吊环长度, 要特别注意钢筋笼吊环长度能否使钢筋笼准确的吊放到设计标高。

4 灌注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4.1 导管的埋设

导管使用前应检修、试拼装、并以0.6 m~1.0 M p a水压力试压, 合格后方可使用。沉放导管时检查导管的连接是否牢固和密实, 以免漏气、漏浆而影响灌注;确保导管底部至孔底间距在0.3 m~0.5 m以利隔水栓顺利排出及灌注混凝土时挤出沉渣。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应为2.0 m~5.0 m, 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 必须随时掌握混凝土面标高和导管面标高和导管埋入深度。为避免钢筋笼上浮, 在混凝土埋过钢筋笼3.0 m以上后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当发现钢筋笼有上浮现象, 应立即停止灌注, 在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混凝土面标高并提升导管后再进行灌注。

4.2 灌注混凝土施工措施

由于施工工艺不当, 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经常会出现断桩、堵管、夹泥、蜂窝麻面、少灌等质量问题, 所以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应针对不同浇注阶段采取相应施工措施: (1) 首批混凝土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 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0.8 m以下;浇注过程中防止因搅拌 (运输) 时间过长而可能发生的离析及混凝土下落过程中易堵管等情况发生, 保证混凝土浇灌的连续性。 (2) 当后续混凝土灌注发生间歇性灌注时, 漏斗中的混凝土下落后应牵动导管, 并观察孔扣泛浆情况, 直至不再泛浆后再继续灌注混凝土。

摘要:通过分析砼灌注桩施工特点, 结合施工实践经验, 本人认为在现场施工过程中, 必须抓住关键环节、严把质量关, 加强组织管理, 有针对性的及时进行调整控制, 才能确保高层建筑工程质量。

关键词: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上一篇: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下一篇:气相色谱理论教学有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