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相关法律法规学习

2023-01-01

第一篇:教师相关法律法规学习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4.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 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

 6.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2008〕344号)

 7.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2014-2017年)》的通知(闽教人〔2014〕10号)

 8.福建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实施办法(闽政办〔2015〕155号)

 9.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

 10.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

 11.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2017〕47号)  12.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师[2014]4号)

1  13.省教育厅、省公务员局、省委编办关于印发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闽教人〔2011〕48号)

 14.福建省教育厅、人社厅、省委编办、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校际交流工作的意见(闽教人〔2014〕29号)

 15.福建省教育厅、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闽教师〔2017〕85号)

 16. 福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评估标准(试行)(闽教人〔2009〕127号)

 17.福建省教育厅、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关于加强教师进修院校建设的意见(闽教师〔2017〕15号)  18.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教育部令第8号,1999)

 19.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5号,2015)

 20.福建省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闽教人[2001] 44号)

 21.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福建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2]121号)

 22. 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编制标准等问题的暂行意见》的通知(闽

2 委编办〔2007〕210号)

 23.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职成[2010]12号)  24.省编委、省教委、省财政厅《福建省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和小学附设学前班人员编制标准》(闽编〔1990〕035号)

 25.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全省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核定问题的通知(闽委编办〔2011〕84号)

 26.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10〕179号)  27.教育厅、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省公务员局关于加强普通中小学校生管教师队伍建设的通知(闽教人〔2010〕57号)

 28.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4〕72号)

 29.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福建省2010~20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实施意见(闽政〔2009〕25号)  30.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闽委教宣〔2012〕7号)

 31.省公务员局、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教育厅关于统一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的通知(闽人发〔2012〕190号)  32.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教育委员会、福建省人事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闽教〔 1997〕人110号)

 33.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后管理的意

3 见(闽教人〔2014〕22号)

 3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05〕1号)

 35.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教师〔2014〕1号)

 36.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闽教人〔2013〕97号)

 37.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闽教人〔2009〕143号)  38.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闽教人〔2013〕73号)

 39.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治理工作的通知(闽教师〔2016〕72号)

……

第二篇:信贷业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心得

一、引言

银行经营的法律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日常经营和业务活动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规定,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而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相对较高的信贷业务,其经营状况如何将极大程度地影响银行资本金的安全,正因为如此,信贷从业人员需要加强对相关法律规定的学习,避免由于经营行为违反法律法规而使银行遭到损失。同样,信贷从业人员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并以其为指导,才能保证自己的工作行为合法合规,避免操作行为不慎而铸成大错。在本文中,笔者将将结合日常对于相关法律条款的自学活动,阐述我行信贷业务相关制度的法律依据以及需要注意的法律事项,解决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困惑,进而增进各位同仁对于法律规定的认识,提高对于法律的学习热情。

二、信贷业务相关法律法规的一些自学心得。

(一)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可能触犯《刑法》的一些行为。 银行是办理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与货币相关的业务的金融机构,银行工作的特殊性与相关管控制度的缺失,可能给某些不法之徒可乘之机,甚至触犯《刑法》,形成犯罪。我国《刑法》涉及到的银行犯罪,尤其是信贷业务犯罪的内容主要包括:

1、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刑法》第175条规定,任何单位与个人严禁以转贷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因此,在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核实控制借款人的贷款真实用途,严防

业务营销和受理环节给不法中间人或高利贷发放者可乘之机,使其盗取银行资金用于发放高利贷或转贷他人而牟利,并最终影响我行的声誉。

2、金融诈骗罪。《刑法》第193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为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

(1)、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2)、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3)、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4)、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5)、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根据该条款的规定,在我行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在不良贷款的的处臵过程中,如若发现借款人贷款申请时提供的资料有造假的情况,即可定性为金融诈骗,并可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请求公安经侦协助不良贷款催收工作。同时,对于内外勾结作案的,法律将严惩不贷。

3、银行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邮储银行是国有商业银行,因此我行的所有工作人员便理所当然归为国家工作人员。同时,由于银行信贷工作人员手握“贷款发放权”和参与“三查”的便利,因此,利用银行信贷职务打贷款“回扣”及“手续费”的主意的案件便时有发生。《刑法》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我行信贷业务开办不久,面对可能存在的从未有过的利益诱惑,信贷人员定要防微杜渐,时刻保持警觉。我行信贷工作人员要坚持“阳光信贷”的理念,并始终以“八不准”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否则,为了蝇头微利,“一失足成千古恨”,

自毁前程便是得不偿失的事情了。

(二)、抵押担保方面的法律规定。

1、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的区别。在日常的贷款催收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贷款的保证人为了推卸责任,称借款人有很多财产,在执行完借款人财产前不要对其进行催收。《担保法》第18条规定,与一般担保不同,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即债权人追究连带责任担保人保证责任前,无需对借款人的财产进行处理。我行担保贷款均采用连带责任担保的方式,贷款催收人员可以不用理会担保人的推卸责任的托词。

2、公司分支机构的担保,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同样,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公司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授权或者超出授权范围在银行为他人提供担保的,该担保合同无效。这也是公司分支机构不能以自身的名义申请贷款的原因。

3、划拨土地的规定。《担保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拍卖划拨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得的价款,在依法缴纳相当于应缴纳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款额后,抵押权人有优先受偿权。我行房产抵押类贷款中,土地性质为划拨土地的,必须考虑出让费的因素,因此贷款成数相对较低。

4、租赁权对于抵押权的抗辩。《物权法》第190天规定,订立抵押合同前抵押财产已出租的,原租赁关系不受该抵押权的影响。这就是说,如果将没有办理登记的抵押财产出租,承租人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财产已抵押的情况,抵押权就不能对抗租赁权,应当适用“买卖不破租赁”

的原则,这就会给抵押权的实现代理不确定性,进而增加抵押物处臵的困难。这也就是我行商务贷款的抵押房产抵押前已被出租,则必须让承租人签订《承租人声明》的原因。

5、最高额抵押权风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十一条规定,最高额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不包括抵押物因财产保全或者执行程序被查封后或债务人、抵押人破产后发生的债权。这也是我行商务贷款额度内支取必须进行详细的贷款支用调查,尤其是对抵押房产状态进行详细调查的原因,否则,抵押权将无法得到保证。在商务贷款贷后检查过程中,信贷员必须密切关注抵押房产是否被查封、冻结等情况,切实防控抵押房产的风险。

6、税收权优于抵押权。在与信贷员的日常沟通过程中,信贷员普遍反映,房产抵押安全性较高,因为有房产作为抵押,且我行为第一顺序抵押权人,如若发生风险,房产执行后我行贷款将在第一时间得到清偿。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臵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留臵权执行。因此,信贷员在贷前调查过程中,对于财务制度和管理较为正规的借款人,应密切关注其纳税情况,分析其是否有偷税漏税的情况,并将税收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风险进行考虑。

7、抵押权实现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个人贷款的抵押权难以实现是现行法律框架下不争的事实,而这主要是国家相关法律人文关怀的考虑所决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六条的规定,对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

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抵押权实现较为困难。因此,我行在房产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并要求借款人以不影响其正常生活的、可变现的财产作为抵押。这也是我行商务贷款要求抵押人提供第二套住房,并提供相关承诺的原因。

(三)诉讼时效方面的法律规定。

诉讼时效对于不良贷款的处臵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保全诉讼时效是保全银行信贷资产的前提和基础,信贷资产一旦丧失了诉讼时效,也就失去了运用法律手段来保全信贷资产的可能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借款人恶意逃债,赖帐不还,故意躲避或拒不签字等问题可能导致我行债权难以在原有的诉讼时效内解决完毕,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延长诉讼时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的,即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1)、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当事人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虽未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2)、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

(3)、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从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的;

(4)、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者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

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该规定中的对方当事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签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负责收发信件的部门或者被授权主体;对方当事人为自然人的,签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亲属或者被授权主体。

根据这条规定,我行可采取多种措施,如催收证明、象征性还款、利用电视、报纸公共媒体公布借款的方法等延长诉讼时效,防止因诉讼时效丧失而给信贷业务带来风险。在实际的工作中,信贷员在日常贷款催收过程中,应合理使用《逾期催收通知书》等工具,以为将来可能的诉讼提供诉讼时效方面的保证。

三、总结

以上便是我在日常工作中对于信贷业务相关法律条文的一些自学心得。通过对于法律的自学,我也进一步理解了我行信贷业务相关制度和规定的依据。当然,目前我所学习的法律条文只是冰山一角,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大对于相关法律条文的学习力度,从而保证自己能够更好地合规合法地从事信贷工作。

句容市支行***:***

2010-10-20

第三篇:烟草专卖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心得体会

烟草行业正处于改革和调整的重要时期。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何提高工作效能,开拓创新,转变观念,是管理人员充分发挥专卖管理职能,依法行政,树立良好形象的关键。加强专卖队伍管理和建设,对于推动烟草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在严厉制裁不法份子,始终保持打假、打私的高压态势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实践“两个维护”的氛围,形成人人敢于同危害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做斗争的良好局面。

通过理论学习《烟草专卖法》、《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及《烟草框架控制公约》近年来在我国的实行情况,学习《刑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一些专卖相关法律法规,短暂的学习,收获颇丰,工作思路有了很大的转变,知识视野进一步宽阔,明确了自己以后工作需要改进和加强的重点,对于今后开展具体工作有了方向性轮廓,对于提升自身素质有了根本性的规划。通过这次相关法律法规系统的学习和讨论,结合现阶段我国烟草行业的情况及处境,谈谈个人在此次法律法规学习活动中对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修改前后的几点学习总结和认识:《烟草专卖法》及《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都是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新的形势变化在原有文件基础上进行的修订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的修改,主要是根据《刑法》的修订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废止,对其中有关的五个条款进行了相应修改,以消除法律规定的冲突和不严

谨。《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由工信部于今年第12号部长令发布,是对原规定(国家局1998年3号令)的全面系统修订,对原规定从体例和内容上进行了重大修改,进一步严格规范了烟草专卖行政处罚行为。

一、《烟草专卖法》修改条款前后对比分析

二、《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修订前后对照分析

(一)修订了与相关法律不一致的内容。按照现行的《刑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修订后的《规定》对有关案件管辖争议、行政复议时限、行政处罚与刑罚的划分等内容进行了修改。例如,新《规定》第十二条明确了移送其他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案件的管辖。又如新《规定》第五

十四条规定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为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原《规定》为十五日。修改《规定》的相关内容,确保法制统一。

(二)完善了行政处罚的实体性制度。为确保行政处罚行为的合法性,新《规定》进一步完善了罚没款物的处理、可申请听证的处罚种类、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实施处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实体性制度。例如,新《规定》第四十四条将可申请听证的行政处罚扩展为“一万元以上的罚款”、“没收较大数额的违法所得或者违法烟草专卖品”、“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和“取消从事烟草专卖业务的资格”,并授权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调整和确定本行政区域的听证数额标准,强化了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三)健全了行政处罚的监督制约机制。按照《行政处罚法》关于“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的要求,新《规定》加大了对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的监督力度。例如,补充规定了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内部、上下级之间的监督机制,明确上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审查和纠正下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错误的行政处理决定;授权上级主管部门法制工作机构或者专职法制工作人员应当定期、本部门对法制工作机构或者专职法制工作人员可以对行政处罚案件的合法性进行监督等。

(四)突出了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和知情权的告知。纵观新《规定》,从基本原则到具体规定,从实体到程序性,再到监督制约机制,处处凸显出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条款。例如新《规定>第三条明确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应当遵循公正、公开透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原则;又如涉及到程序上的决定应当

告知当事人,并经当事人签字或以其他方式确认等等都是体现依法行政、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

新《规定》的颁布进一步规范烟草专卖行政处罚行为,健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机制,不断完善我国烟草专卖法制建设,适应依法行政和以人为本的工作新要求。新《规定》已于2010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需要我们烟草人员细细解读分析每一条款,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理念,才能从容应对新变化,积极发挥新《规定》的执行效率。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此次法律法规学习活动中的主要理论收获,仅是个人通过学习和研究两部法律法规修订前后变动的对照浅析,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烟草工作会议、全省烟草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深化改革、严格规范,全面推进“卷烟上水平”工作任务的完成,把自己在此次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融入到具体实际工作当中,奋发进去、开拓创新,努力促使自己的本职工作出现新局面,为烟草公司卷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学习安全生产方针与相关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个五年规化纲要》明确要求坚持安全发展并提出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这一方针反映了我们党对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对于指导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坚持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把安全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安全工作生产方针。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安全第一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

二、预防为主就是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建立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防的递进式立体化事故隐患预防体系,改善安全状况,预防安全事故。在新时期,预防为主的方针又有了新的内涵,即通过建设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制,提高安全科技水平,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构筑坚固的安全防线,具体的讲就是促进安全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建设的互动。为预防安全事故,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依靠法律的力量促进安全事故防范,要大力实施科技兴安的战略,把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和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问责制。

三、综合治理是指适应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要求,自觉遵循安全生产规律,正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抓住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人管、法制、技防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监督作用,有效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问题。实施综合治理是由我国安全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和面临的新形势决定的,因此,综合治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很强的针对性,是我们党在安全生产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安全生产方针的新发展。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工作的统帅和灵魂,没有安全第一的思想,预防为主就失去思想支撑,综合治理就失去了整治依据,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根本途经。只有把安全生产的重点放在建立事故隐患预防体系上,超前防范,才能有效减少事故损失。实现安全第一,综合治理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手段和方法,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才能有效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真正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落到实处,不断开创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学习《党政干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学习《党政干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温宿县教育局

塔吉古丽·阿卜杜热依木

2012年10月

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

相关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下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之一”,随着公开选拔的经常化、制度化,今后公进的力度将愈来愈大,公选干部在干部任用牛的比例会愈来愈高,参加公选和公选落岗的干部会愈来愈多,公选落岗者的开发利用课题也就愈来愈迫切地摆到了各级组织部门的面前。对此对公选成果开发利用我有以下体会:

一是提高公选效益的迫切需要

由于公选程序的特殊性、内容的广泛性、组织的严密性、参考人员的不确定性等原因,每次公选组织部门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去选拔为数不多的岗位目标者,众多的报名者与极少的上岗者形成了“千军万马过公选独木桥”的强烈反差,导致了公选的投入与产出比明显失衡。 二是保证公选工作正常开展的动力源泉

随着公选结果的公布,一大批报考者纷纷落选。由于没有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少数干部群众对落选者有的冷嘲热讽,有的背后议论,有的对落选者的能力水平表示怀疑;部分准备不充分的落选者自己也觉得技不如人,情绪低落,甚至一些距最终胜出只有一步之遥的考生,也有“败军之将,何以言勇”之感。据调查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参加过公选的

同志,对公选的关注度降低,信任度下降,同时也使得他们周围的亲朋好友对公选也产生了怀疑观望的态度,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发展,将直接导致公选报考者的减少,而报考者的减少,将直接影响到公选的质量,影响到公选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是拴心留人的重要举措

人才具有流动性、共享性和社会性的特点,近几年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现象日趋明显。中国加人WTO后,各地对人才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如果我们不及时对公选落岗者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这批人或“孔雀东南飞”,或流失到外企,或因外地公选成果开发利用力度大而另择高枝,那我们有限的人才资源将更加捉襟见肘。

四是选拔后备干部的有效载体

近几年,不少地方采取了公开选拔后备干部的办法,进一步扩大了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在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公选的成本较高,这项工作一时还难以推开。如果在参加过公选的优秀年轻干部中,挑选一批进入后备干部人才库,既可选出后备干部,也能降低选人成本。

五是完善公选环节的有益补充

目前,公选己基本形成了宣传发动、组织报名、资格审查、组织考试、体格检查、组织考察、决定任用、任用公示和岗前培训等九个环节,开发利用作为公选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拓展公选内容,提高公选效益,使得公选整个过程

环环相扣,浑然一体,起到了补充和完善公选环节的作用。

上一篇:计生委下半年工作计划下一篇:教师学习十九大的心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