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艺术形象的塑造探究

2022-09-11

一、音乐剧艺术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指出, 戏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 其模仿和表现的对象是人和人的行动, 通俗的说就是现实中的人模仿舞台上的人, 这就凸显出了形象的重要性。需要表演者通过一系列分析和体验, 将自己化身为作品中的形象, 将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角色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充分表现作品的同时, 带给观众以真切的审美体验。反之, 如果演员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比较机械, 或者发生曲解, 那么将会给创作和表演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1]。“所谓的音乐剧, 即歌舞剧, 是集歌舞、音乐、背景、灯光、服饰、舞蹈等多重元素于一体的多元化艺术形式。”其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也具自身的特殊性, 表现为对戏剧、舞蹈和歌唱艺术的综合化, 使用台词、形体、歌唱、舞蹈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角色的内心, 展示角色的行为, 所以在塑造方法是十分丰富的, 这对于表演者来说既是一个有利条件, 也是严峻挑战。

二、音乐剧艺术形象的塑造过程

(一) 准备阶段

首先是剧本研读。在首次接触剧本之前, 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适宜的时间地点, 帮助自己获得对剧本准确的第一印象。先采用浏览的方式, 大致了解剧本的主要内容, 能够在脑海中大致勾勒出艺术形象。在此基础上, 则要对剧本进行细读, 并重点把握剧本的长度、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审美风格等, 主动将自己化身为角色形象, 思考如果是自己, 面对剧情中的情况时会如何处理, 而角色又是如何处理的, 形成这种差异的成因是什么, 自己该如何去实现从自我到角色的转变等。其次是音乐分析。与话剧、舞蹈不同, 音乐剧的剧本研读, 还要进行相应的音乐分析, 包含乐谱的总体结构、音乐风格、演唱形式、乐队编制等, 使之作为音乐形象塑造的又一条重要线索。而且从当下国内音乐剧的排练和表演实际来看, 表演者会先后接收到多种版本的乐谱, 如总谱、缩编总谱、钢琴总谱、甚至简谱, 要求演唱者不能仅局限于所扮演角色的乐谱, 而是全部予以仔细研读, 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如果排练和表演时采用放伴奏带的形式, 还需要表演者对伴奏十分熟悉。通过以上文案和乐谱分析, 可以获得对作品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把握, 为体验和表演形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想象阶段

面对文字和音符, 如何将其转化为切实的情境, 并获得感同身受的体验, 是表演者艺术形象塑造的关键。对此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通过想象。特别是很多音乐剧作品与现实生活有着较大差距时, 更需要借助想象的帮助, 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表演风格。具体来说,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音乐的想象。对于作曲家来说, 笔下的音符就是文字, 而表演者就是翻译, 要通过想象力的发挥将音乐文字翻译给观众, 将原本抽象和复杂的音乐符号转化为真实可感的视觉形象。而且很多特殊的音乐形式都在形象表现上带有鲜明的倾向性, 更为表演者的想象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比如在描绘反面角色时候, 肯不会用大气恢弘或婉转流畅的旋律, 而是带有诙谐和讽刺色彩的, 经常有休止符和跳音的旋律, 表演者在音乐想象时, 自然就会忽视或屏蔽其它干扰因素, 由此获得更加投入的表现效果。其次是对角色的想象。多数音乐剧中的角色在年龄、性格、经历等方面, 都与表演者本身有着较大的差距, 对此要求演唱者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塑造出和而不同的形象, 从而避免雷同化现象的出现。比如演员本身是一个温柔善良的人, 扮演角色却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 就必须通过观察和想象, 把握住我心目中的这种人是怎样的, 并将想象到的多种特征糅合在一起, 才能在表演中做到与角色的充分融合。再次是对记忆的想象。想象虽然是自由无限的, 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指向性, 如果表演者在生活中是一个有心人, 那么在面对不同角色表现需要时, 就会快速回想起这种似曾相识的经历, 个人心弦一下就被拨动。比如作品中描绘是寒冷的冬夜主人公在路上瑟瑟发抖的场景, 对此表演者就可以联想到自己曾有过的关于寒冷的感知和记忆, 甚至会情不自禁的搓搓手, 摸摸耳朵, 获得了精准而生动的表现效果。

(三) 排练阶段

排练是舞台表演的必经环节, 也只有通过一次次排练, 才能够不断熟悉和把握角色形象, 进而予以个性化的表现。虽然众多作品都在类型、风格等方面有所差异, 但是整个排练过程还是大致可以分为坐排、粗排和细排三个阶段。坐排阶段, 主要是以坐着的形式对台词、熟悉唱段、讨论剧情等, 该阶段对质量暂时没有太高的要求, 而是要强调效率, 力求在短时间掌握作品, 并在脑海中初步勾勒出表演方案。粗排阶段也叫下地排练, 是指表演者已经能够脱稿, 在舞台上较为熟练的表演, 并在导演的帮助和提示下与其他演员进行交流, 最终能够基本流畅的表现整部作品。下地排练是很让演员兴奋的, 因为之前经过了多方面的精心准备, 现在终于可以充分展示出来。但是有经验的演员在该阶段都是较为平静的, 因为之前的各种准备并未经过实践的检验, 也都是个人的单兵作战, 通过与其他表演者的交流就会发现, 很多真实情况是与自己之前想象大不相同的。很显然, 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表演者也无需为此感到焦虑, 形象塑造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也只有在排练中才能对之前的准备进行检验。最后是细排阶段。该阶段是表演者和角色合二为一的阶段。表演者要主动寻找自身和角色相类似的感觉、动作、情感等, 通过训练后建立形成角色特有的外部和内部特征, 并在服饰、化妆的帮助下一步步走进角色, 直到和角色真正融为一体。

(四) 表演阶段

当经过一系列精心准备后, 最终迎来了舞台表演阶段。关于舞台表演艺术, 诸多论著已经十分丰富, 此处重点谈一下音乐剧舞台表演的要点。首先是民族化。一方面, 音乐剧是一门外来的艺术, 想要在中国获得长远的发展, 就势必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民族化改造历程。另一方面, 也只有通过民族化改造, 才能在创作、表演、欣赏等多个环节中形成鲜明的民族风格, 体现出中国音乐剧特有的品质和风貌。因此要将民族化意识贯穿于舞台表演的始终。比如在演唱方面, “西方音乐剧多采用美声和通俗唱法, 而中国的民族唱法、原生态唱法等同样也是科学的歌唱方法, 对此完全可以融入其中[2]。”如民族唱法强调的字正腔圆和声情并茂, 本身就是对西洋音乐剧演唱的重要补充, 而且还能体现出鲜明的民族化风格, 可谓是一举双得。又比如在舞蹈方面, 中国的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等都是独具特色的, 如果音乐剧内容是地地道道中国化的, 再照搬照抄西方现代舞等舞蹈动作, 显然会给人生硬之感。而如果能够结合表演需要, 恰如其分的融入一些古典舞或民族民间舞元素, 则会使舞蹈表现效果得到本质的提升。其次是个性化。多数在舞台上表演的音乐剧演员, 一般都具有较为扎实和熟练的音乐剧表演能力, 也基本能够满足形象塑造需要, 但是一些经典作品中的形象, 虽然扮演者众多, 但是却只有寥寥几位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个性化风格的形成与否。对此需要表演者通过夯实表演基本功、多参加舞台实践、丰富艺术修养等途径, 全面提升个人的专业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 音乐剧艺术之所以受到全世界观众的普遍认可和喜欢,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诸多音乐剧都涌现出了一个个难忘的艺术形象, 很长一段时间后, 人们可能会忘记音乐剧的名字或剧情, 但是艺术形象却始终印记在脑海中, 这既是艺术形象这一要素的价值所在, 也是音乐剧表演重要的目标之一。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音乐剧融合了话剧、舞蹈、音乐等多门艺术, 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舞台艺术形式, 因此, 对演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需要表演者在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的同时, 注重生活经验的丰富和综合素养的积累[3]。唯有此, 才能塑造出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 实现音乐剧表演的最高目标。

【相关链接】

音乐剧 (英语:Musical theater, 简称Musicals) , 早期译称为歌舞剧, 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 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 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虽然音乐剧和歌剧、舞剧、话剧等舞台表演形式有相似之处, 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歌曲、对白、肢体动作、表演等等因素给予同样的重视。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 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

摘要:本文从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与社区矫正主要功能的契合角度阐述了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分析了在社会工作语境下社区矫正队伍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建设专业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的相关策略, 以期对我国社区矫正的良性运转有些许启示。

关键词: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语境,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靳冉.音乐剧市场培育策略与发展趋势探析[J].当代音乐, 2106, (18) :85-88.

[2] 周映辰.音乐剧音乐的风格属性和取向[J].人民音乐, 2007, (03) :69-71.

[3] 王杨.中国音乐剧和外国音乐剧的比较分析[J].当代音乐, 2106, (18) :49-50.

上一篇:生物化学flash动画库的制作及其教学应用下一篇:LEEP刀治疗宫颈疾病48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