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通报

2022-11-03

第一篇: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通报

2019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通报

2019年是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事业的关键之年,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是实现各项工作目标的重要保障。L单位党组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按照区委安排部署,始终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现将2019年我中心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压实主体责任,强化组织领导

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中心重要议事日程,纳入2019年工作计划、党建工作责任制、班子民主生活会并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上,党组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做到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党组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党组班子成员在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报告中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要内容进行阐述,自觉接受职工监督和评议。

(二)对标正确方向,强化理论武装

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认真落实理论武装大推进,理论宣传大加强,理论研究大深化,坚持把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主要途径,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工作。一是理论中心组学习。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19年学习计划》,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四个意识”,截止目前共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8次。同时,中心党组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二是“三会一课”集中学。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学习贯彻工作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年按照“三会一课”要求,中心党支部累计开展党支部集中学习15次,党组书记、党组成员、党支部书记等上专题党课或报告学习心得7次。三是网上平台自学。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党建微信群等平台,引导和鼓励党员干部自觉学习党史、党刊和各类红色文化。通过学习教育树强“四个意识”,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意识。

(三)做好阵地建设,强化宣传引导

一是强化人员队伍。

中心始终坚持正面宣传引导,规范工作运行规程,确定专职网评员、管理员等,严格把关公开信息审核,强化对外宣传管理。二是落实公开制度。根据机关党务、政务公开需要,制定公开宣传栏,在单位门口、LED显示屏等显目位置公开相关材料100余份。三是丰富宣传形式。引导历史文化街区相关建设企业,在工地、街区等重要阵地展示宣传标语、播放宣传视频50余条;利用街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平台等载体,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党建红色文化节点进行宣传,引导社会大众形成爱国、爱党的基本意识。四是做好宣传惠民。利用W城科举试院展示馆、W城文庙府学展陈馆等街区展陈空间,将老W城的历史故事进行宣传,同时通过开展义务讲解等活助力惠民政策的开展,有效强化历史文化街区的舆论宣传作用。五是做好舆情管控。坚持周例会制度,梳理本周与政策处理相关的重要情况,总结梳理工作中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了及时准确搜集舆情信息,及时推进问题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年来,我中心积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照相关工作部署和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意识形态领域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学习专题不突出,针对性不强,不分层次,一般通读多,重点精读少。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学用脱节,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不强。下一步,中心将认真抓好理论学习,坚持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从思想上强起来。

二是中心干部职工有关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业务能力还有待加强,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培训。

中心干部职工年龄结构偏年轻化,在意识形态工作的方面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今后,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努力打造了一支思想理论好、综合素质高、具有丰富意识形态工作经验的干部队伍。

三是应对网络新媒体积极正面引导的意识和本领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深入人民群众心中,言论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中心目前对于网络舆情监控应对能力还不够,还有待加强。今后,要努力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上下功夫,要善于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传教育与规划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认真抓好网络和社会舆论的引导,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舆论,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第二篇: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及对策研究

意识形态的变化是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观反映。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总的形势和主流是积极健康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已成为当今社会思潮的主流形态,但是,随着我过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社会转型加快,改革向纵深发展,新旧矛盾交织,利益调整剧烈,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其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动向、新趋势。

一、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总体态势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就举世瞩目,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有力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入人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的又一次新的历史性飞跃,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加强。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是好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非主流意识形态也在不断蔓延滋长,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各种错误思潮和思想观点甚嚣尘上,严重干扰和破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我国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阶层分化加剧。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呈多元多样多变态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新的社会阶层在政治、文化、思想上产生各种要求。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状况,就是这种社会变化和分化的一种客观反映。 第二,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愈演愈烈,他们凭借其在当代世界中的经济、政治主导地位,在理论上鼓吹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通过思想意识领域向我国渗透其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以达到消解我国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目的。

第三,**集团、东突等国内分裂势力也时刻想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西方敌对势力除继续通过传统渠道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外,还特别利用我国在“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突发事件、特殊人物等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种种迹象还表明,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境外势力加紧插手我国国内问题,利用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进行渗透、破坏、颠覆活动,插手的领域不断扩展,手段趋于多样,造成的危害和后果也更加严重。

第四,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舆论阵地。从一定意义上看,互联网已经成为错误思想观点滋生、传播和蔓延的技术条件和重要手段。

二、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凸显问题及变化趋势

1、国际上“中国威胁论”不断升温。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又陷入“欧债危机”泥潭,而中国经济却保持持续增长,对国际事务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方敌对势力将中国的崛起看做是对世界的挑战而非机遇,从人权问题到航母建造再到指责中国汇率操纵,近期,又操纵和指使菲律宾、越南等周边国家挑起南沙群岛海权归属之争。总之,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客观上恶化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制约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对其决不可掉以轻心。

2、马克思主义面临边缘化倾向。在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大形势下,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国内的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从新自由主义到民主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一些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面临边缘化的倾向,有些媒体是非不明,为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大开方便之门,致使这些思潮的社会影响迅速扩大。为此,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势在必行。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待提升。在我国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的大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导价值观正经历着全面而深刻的重塑和发展。当前社会,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等价值观甚嚣尘上,由此引发的“杭州小悦悦事件”、“老人跌到无人搀扶”、“90后炫富事件”等都体现了当前传统道德观念滑坡、社会主义荣辱观缺失的问题,只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和引领作用,才能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健康有序发展,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为此,要在不断维护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主导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和鼓励多元价值的和谐发展,要在提倡多样化的过程中弘扬主旋律,在高扬主旋律的主题下探索多样化的发展。

4、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问题日益突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但文化产业的发展总量很小,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加紧谋划和实施文化和意识形态战略,意欲抢占文化制高点。以电影、电视、音乐、互联网、快餐等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大举入侵,都是西方敌对势力为遏制、削弱、瓦解中国而打出的文化牌和意识形态牌。可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文化、思想等意识形态上的软实力也很关键。在此背景下,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央出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意义深远,我们应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有针对性地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努力塑造我国改革开放和和平发展的良好国际形象,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5、主流媒体影响力有待增强。长期以来,主流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社会生活中保持了强势影响力。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媒体格局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崛起,主流媒体面临严峻挑战。党报党刊“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都市类、生活服务类报纸的数量和发行量剧增。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日趋严峻的生存竞争压力。非主流媒体与主流媒体之间已出现舆论的分野,逐渐形成另一个“舆论场”。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挑战,保持并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更好地巩固和发挥主流媒体在反映民意、引导舆论、化解矛盾、凝聚共识和振奋精神的作用,是当前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三、对策建议

首先,要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整体性进行研究。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侧重从理论层面对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实践、基本经验进行整体性研究,力求形成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为进一步提出意识形态新变化的具体对策建议奠定基础;要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对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任务进行研究,在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指向上,力求梳理出一个明确的思路和方向。要全面分析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挑战,深入研究当代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负面影响,进一步认识意识形态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提高维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自觉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要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立足和谐社会建设,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要进一步阐明解决意识形态的关键靠发展,尤其是发展经济的道理,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观念,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其次,要从实效性来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建议,以全面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对提高和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统领力进行研究,推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这是搞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前提。第二,对当前意识形态凸现问题的主要特点进行研究,准确把握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的实质,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第三,对当前意识形态的根本性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具体解决人们所普遍关心的问题。第

四、对如何提高和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工作进行研究,使党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能够贯彻到位、落到实处。第五,对提高和加强互联网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积极影响力进行研究,探讨解决关系意识形态工作全局的具体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第六,对实施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进行研究,探讨这一重大战略的目的意义、方针政策、原则方法,以确保“走出去”的效果。

总之,要拓展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及其对策研究的视野和深度,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性和规律性的认识,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三篇:0 2020 年度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通报

一、基本情况

自区委《北京市密云区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发布以来,我中心迅速部署,落实责任,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加强。目前,意识形态责任制已经建立,中心领导对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工作力度加大,全中心没有发现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明显问题的人和事。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是及时传达,统一思想。及时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组织班子成员学习《北京市密云区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并开展专题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澄清了视意识形态为软任务、不好抓、难收效等模糊认识,明确了党组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书记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及分管领导的直接责任,制定了责任制度和追责制度,领导干部明确了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遵循,也增强了抓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

二是明确职责,健全机制。制定我中心《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办法》,在《北京市密云区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的基础上,明确书记冯乃靖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副主任李连城同志具体分管意识形态工作; 明确了中心党组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制度、责任部门,以

及一些具体情况的处置办法。通过建章立制,逐步形成了从党组到党支部、从党支部到机关干部、从内容到形式、从落实到评估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抓意识形态工作制度机制。

三是认真学习,加大宣传。我中心先后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 2 次,专题学习北京市及区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文件,贯彻上级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要求做好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开展机关党员大会 3 次,组织学习《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确保党员政治上的坚定正确,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组织丰富多样的正面舆论宣传,开展党员先锋岗评比活动,开展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教育,严防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同时安排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兼职网络评论员,适时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引导。

四是查找问题,研究对策。定期检查指导,督促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坚持问题导向,逐项对照《北京市密云区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要求,认真从组织领导、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入查找存在问题和不足进行意识形态工作自检自查。按照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原则,对中心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地清查,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切实做到可管可控。

三、存在的问题

在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方面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思想掌控不够全面深入,对基层干部职工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思想倾向,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真实态度等调查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深度掌控。二是意识形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大,在信息化时代受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的影响尤其巨大,如何把意识形态工作抓在手上、抓出成效,确实有相当难度,需要不断创新思路举措,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而我们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看齐意识和责任意识,牢牢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到党组工作报告、纪律检查、以及干部考核当中去。二是强化担当意识和战斗意识,加强正面宣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成就的展示宣传,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落地落实。三是加强学习研究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补齐短板,做好创新工作。

我中心将在继续高效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同时,加强领导,树立楷模,以宣传工作促发展,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高度,更好地履职尽责。保证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意识形态更加坚强坚定,确保不发生任何意识形态问题。

2020 年度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通报 XX 单位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州委、市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突出抓工作责任主体、加强制度建设、找准工作载体,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常态化、深入化。现将 2019年以来工作情况分析如下:

一、总体态势

通过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组织和人才保障,探索新机制、培育新载体,推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有力、常抓不懈、多方发力、持续深入。

(一)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常抓常管。抓干部队伍意识形态工作,选优配强领导班子至关重要。坚持严格执行好干部标准,真正把坚定政治立场、坚守理想信念、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及时按照程序配齐配强乡镇(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形成有人抓有人管、持续抓持续管的良好态势。

(二)党员干部队伍教育经常化。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组织生活规范年”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章党规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绵绵用

力、久久为功,不断加强日常化、经常性的学习教育,从严从实着力完善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新领域新区域党员教育深入化。今年以来,结合城市化进程加快、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快速推进的实际,按照“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理念,在城区积极探索推行城市基层党建,加强城市小区、移民安置小区、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建设,把建好新小区、新园区、新商圈、新安置点党组织作为重要载体和抓手,第一时间占领工作阵地,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顺利向新领域新区域延伸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党员队伍流动性较大,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需要创新;二是部分新领域新区域的新建党组织,领导和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有待提升。

三、研判分析

(一)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基层党员通过外出务工、经营、移民搬迁等多种方式呈现较大范围的流动,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难以实现全覆盖,一些流出的党员不主动找组织、不愿意亮身份,存在管理教育确实的风险。

(二)一些新建党组织被动接受意识形态教育的积极性高,但由于接触意识形态工作等时间较短,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积极创新党员管理教育方式。探索借助网络平台、新兴媒体等,打破时空和区域限制,加强党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全覆盖。

(二)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新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一是继续采取向非公企业党组织派驻“党建指导员”,充分发挥“党建名师工作室”名师力量,指导和帮助非公企业党组织实现敢抓、会抓、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二是推行小区党组织公职党员双重组织生活及机关、社区、小区党组织联建攻坚等模式,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进基层、进小区。

2020 年度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通报 20xx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 xx 之年,是加快“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是实现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目标的重要保障。州交通运输局党组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按照州委安排部署,始终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把它作为事关交通运输行业稳定发展的大事要事来抓,现将 2018 年我局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署抓落实。局党组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局党组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一是研究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及

局属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二是于 3月 19 日召开党组会议,听取我局 2017 年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并研究部署 2018 年意识形态工作计划。按照会议要求印发《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交通运输局 2017 年度意识形态工作总结及 2018 年工作计划的通知》《西双版纳州交通运输局 2018 年度意识形态工作要点》,做到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三是于 7 月 26 日召开 2018 年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听取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半年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究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研究安排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四是于 12 月 27 日召开党组会议,听取我局 2018 年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全年工作做法与经验成效。

(二)狠抓学习教育,确保理论武装到位。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_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认真落实理论武装大推进,理论宣传大加强,理论研究大深化,坚持把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主要途径,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工作。一是理论中心组学习。州交通运输局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及《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2018 年学习选题计划》,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四个意识”,截止目前局机关全年共开展 8 次理论中心组学习工作。二是“三会一课”集中学。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学习贯彻工作不断往深

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坚持不懈用_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年按照“三会一课”要求,机关党支部及局属单位党支部累计开展党支部集中学习 30 余次,党组书记、党组成员、党支部书记等上专题党课 15 次。三是党建书屋集中自学。建起“云岭先锋党建书架”,每个星期五下午集中开展“书香支部”学习活动,引导和鼓励党员干部自觉学习党史、党刊和各类红色书籍。通过学习教育树强“四个意识”,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意识。

(三)抓好舆论引导,传播凝聚正能量。在舆论引导与对外宣传中,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尊重舆论宣传规律,将就舆论宣传艺术,提高舆论引导效果,为全州交通运输发展稳定大局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一是把握导向,规范舆论宣传。研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成立党务公开领导小组的通知》《西双版纳州交通运输局党务公开实施方案》。不断规范公开形式、拓宽公开渠道、完善公开程序、丰富公开内容,及时公开党务政务、三公经费、重大项目建设和大额资金使用信息。全年在州交通运输局部门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开党务政务信息共 480 余条。二是强化载体,占领舆论阵地。在机关根据党务、政务公开需要,制定公开宣传栏 8 块,在单位门口、车站、码头等位置张拉宣传横幅、LED 显示屏播放宣传标语 80 余条;在挂钩扶

贫点先后安装 24 字核心价值观 2 块、扶贫宣传喷绘布标 5块、喷字标语 4 条、钢架宣传字 8 个、宣传横幅 6 条、小标语 20 条、村规民约 6 块;机关、辖区道路运输企业、维修企业、邮寄快递企业(网点)制作创文宣传展板 50 余块,LED 显示屏轮流播放宣传标语 180 余条,粘贴宣传画 40 余张。三是拓展渠道,丰富宣传形式。举办以“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为主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演讲比赛、“红色歌曲”合唱和“红色经典”诵读文艺节目比赛;召开纪念建党97 周年表彰大会,表彰优秀共产党员 8 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和先进党支部1个;带领挂钩扶贫点农户开展“知党情 感党恩”爱路护路主题党日活动;集中学习《访虎》案例、观看《决不姑息》《打通最后一公里》等警示教育影视片;发放“宪法日”宣传资料 2400 余份,禁毒防艾宣传手册 1850 份、宣传画册40份;全年参加各类宣传活动50余次,400余人次。

(四)营造宣传氛围,融合日常工作促落实。通过召开会议、开展学习,在局机关大门(车站、码头等)位置张拉横幅、LED 显示屏轮流播放宣传标语等形式,动员干部职工积极主动抓实交通运输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同时,充分利用网站、媒体,积极宣传活动动态和好的做法,提升干部职工参与热情。一是开展好志愿服务工作。以景洪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广泛开展志愿者活动。先后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我为美丽添光彩·美化环境共前行”百人志愿服务、“我为美

丽添光彩·清除社区小广告”百人志愿服务和“不文明行为随手拍”等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志愿者服务 5 次 30 人次,注册志愿者服务信息 35 人。二是抓好“扫黑除恶”工作。做好舆论引导,在客运站、码头等人流集中地方开展扫黑除恶宣传,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抓好交通运输领域“扫黑除恶”工作。签订《扫黑除恶目标管理责任书》《专项斗争公开承诺书》,印发《关于成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按照行业特点扎实开展扫黑除恶工作,州运政系统在职职工 90 人、协管员 44 人均签订扫黑除恶承诺书,全年共发放扫黑除恶宣传册 1450 份,粘贴海报 71 份。

二、工作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年来,我局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习教育活动持续时间短、缺乏常态化的学习机制保障,学习宣传教育工作的方法、形式、途径还需进一步加强探索。二是对宣传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工作人员适应新形势的能力偏弱。三是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一些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成。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2019 年,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_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克服自身不

足,认真总结,努力把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每一条措施抓出实效。一是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继续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抓手,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原则,党组书记做到重要意识形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意识形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意识形态事件亲自处置。二是坚持不懈抓好理论学习。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重点,创新理论学习方式,丰富理论学习内容,不断完善落实好理论学习活动。三是切实提高與论引导水平。结合州委州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扎实推进事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宣传活动。加大经济宣传、主題宣传和典型宣传的力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四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理论好、综合素质高、具有丰富意识形态工作经验的干部队伍,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明确、制度健全。五是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追究。严格追查问责是落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关键。必须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强化问责刚性和硬约束,既查失职、渎职,也查为官不为、为官慢为,对导致意识形态工作出现不良后果的,要严肃追求责任。

第四篇: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几个方面突出问题

▲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既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国际较量中的重要筹码。

▲当今世界,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思想领域的争锋、较量从来不会消失,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任务艰巨。

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既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国际较量中的重要筹码。当今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核弹与火箭”退居幕后,“意志与思想”走向台前。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作为这场“无硝烟战争”的参与国,基于国际、国内各种压力,中国被推到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苏联解体及西方敌对势力对后社会主义国家一系列“颜色革命”的成功,使中国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重要目标国家。西方敌对势力除了在经济、政治领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以外,更注重通过文化渗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文化渗透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的文化宣传,即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长期思想渗透。最典型、最常用的是广播电台和电视的覆盖式宣传。美国的CBS、CNN等媒体发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国家发布的总信息量的100倍。这种直接的文化渗透规模大、成本低、覆盖面广,正如《华盛顿邮报》宣称的,“西方世界在寻找瓦解共产主义方法,花费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和亿万美元,却发现答案就在电视新闻里”。如今,借助互联网,直接的文化宣传更获得了便捷、高效、广泛、强势的高科技平台,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另一个重要阵地;第二种是以文化商品为载体,向社会大众渗透西方的各种价值观。二战之前,西方敌对势力就注重文化输出与国家地缘战略的结合并用,二战之后更加重视通过全面的文化输出对他国施加影响。美国好莱坞电影成为典型代表,甚至有媒体称好莱坞电影是“铁盒里的大使”。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文化价值观念,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能达到“无为而治”、“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第三种是以教育和学术交流为掩饰,向高层学者、知识分子等社会精英进行价值观渗透。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名目众多的基金会,如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福布赖特基金会等,拉拢和利用高层社科研究人员和知识分子,意在培养从内部瓦解社会主义的“文化基因”,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传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影响社会大众。

二是各种社会思潮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在思想领域,争锋、较量从来不会消失。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社会思潮竞相登场,既有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也有主张改良、倡导民主、自由的民主社会主义,更有借歪曲、诋毁党的历史和领袖人物虚化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攻势也向多样化、深层次拓展。他们不再限于兜售西方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生活价值观,而是向政治、哲学价值观发展。布热津斯基攻击共产主义学说的“大简化理论”,丹尼尔·贝尔的“意识形态终结论”、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公然挑战。这些社会思潮极具迷惑性,试图通过系统化的理论和貌似客观的历史事实,赢得人们的信服和认同,从而动摇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时下正在热议的“中国模式”,一定意义上是继“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之后的另一种理论陷阱,是西方敌对势力“棒杀”中国的意图落空后推出的“捧杀”阴谋。种种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因其系统性、理论性,容易让人们陷入某种理论误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质疑、动摇甚至背弃,因此,必须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身的说服力和解释力,这是固守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内生力量。

三是苏东剧变削弱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1991年,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镰刀斧头旗落下,标志着存在70多年的苏联社会主义大国不复存在。随后,社会主义阵营迅速瓦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苏东剧变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外因,也有苏联共产党腐化变质的内因;既有苏联实行僵化社会主义的体制性因素,也有意识形态领域混乱的思想性因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终归是由于苏联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没有真正地坚持社会主义。世界各国对国际共运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反映不同,评价不一。一时,各种思想汇聚同一事件,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复杂。有人抛出“历史终结论”,宣称资本主义的最终胜利;有人对社会主义前途悲观绝望;还有人将社会主义实践的挫折和失误归罪于马克思主义,认为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是马克思主义的过时。在我国也出现了否定马克思主义、放弃社会主义的论调,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信仰的弱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挑战。

四是发展主题与现代化目标淡化了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任何国家都希望在全球化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抢占发展先机。富国强民、实现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最迫切的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必然使一些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关注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关注能源资源的新开发、关注科技人才的新发展,而少有关注传统具有鲜明阶级性的意识形态问题。共同的发展主题和对现代化的追求,将人类纳入一个同质发展的轨道,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对立日益淡化。但实际上,现代化作为源发于西方而逐渐向世界扩展的人类历史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其本身便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披上普遍性外衣的现代化理论,旨在向“欠发达国家”许诺:只要按照美国的现代化模式发展,就能摆脱落后和愚昧,实现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而摆脱马克思共产主义革命范式的影响,对“欠发达”世界由于非殖民化而释放出来的新的、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力量进行疏导和控制。与此同时,将这些“欠发达”世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便于进行资本剥削。因而,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性,避免陷入“发展的幻象”之中。 五是多元价值取向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此带来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中既包含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积极因素,也包含逐利、拜金等消极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多种所有制的并存、阶级阶层的变化和利益的分化导致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关心和维护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利益,关注和重视个体的利益和感受,并以此作为价值评判尺度,好坏优劣皆依主体自身加以判断。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不可避免。另外,在开放的现代社会,中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不断向纵深拓展,各种文化思潮涌入我国,客观上也为多元价值取向的滋生提供了思想土壤。文化价值观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价值观的主导作用,使主流意识形态遭遇冲击和淡化。

六是信息网络化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形成挑战。与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不同,网络传播具有自由性、快捷性、交互性、开放性、海量性等特点。借助互联网这一新技术平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获得了新的技术载体、新的传播渠道和新的言论空间,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但同时,信息网络化也严峻考验着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网络意识形态具有非对称性和强大的渗透性,西方发达的网络技术手段和强势的文化输出对我国意识形态的传播和防御能力构成很大挑战。此外,网络的开放性、多元性和交互性,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获取信息和言论表达的新途径,网络一定程度上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疏导社会不良情绪的减压阀;另一方面,开放、多元、交互的信息传播方式加大了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难度,人们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也可能不再被动接受主导媒体的灌输和教育,不再简单追随主流意识形态,导致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弱化。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文化的控制力和引导力。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第五篇: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几个方面突出问

博湖县第一小学冶琴

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既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国际较量中的重要筹码。当今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核弹与火箭”退居幕后,“意志与思想”走向台前。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作为这场“无硝烟战争”的参与国,基于国际、国内各种压力,中国被推到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苏联解体及西方敌对势力对后社会主义国家一系列“颜色革命”的成功,使中国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重要目标国家。西方敌对势力除了在经济、政治领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以外,更注重通过文化渗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文化渗透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的文化宣传,即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长期思想渗透。最典型、最常用的是广播电台和电视的覆盖式宣传。美国的CBS、CNN等媒体发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国家发布的总信息量的100倍。这种直接的文化渗透规模大、成本低、覆盖面广,正如《华盛顿邮报》宣称的,“西方世界在寻找瓦解共产主义方法,花费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和亿万美元,却发现答案就在电视新闻里”。如今,借助互联网,直接的文化宣传更获得了便捷、高效、广泛、强势的高科技平台,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另一个重要阵地;第二种是以文化商品为载体,向社会大众渗透西方的各种价值观。二战之前,西方敌对势力就注重文化输出与国家地缘战略的结合并用,二战之后更加重视通过全面的文化输出对他国施加影响。美国好莱坞电影成为典型代表,甚至有媒体称好莱坞电影是“铁盒里的大使”。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文化价值观念,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能达到“无为而治”、“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

二是各种社会思潮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在思想领域,争锋、较量从来不会消失。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社会思潮竞相登场,既有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也有主张改良、倡导民主、自由的民主社会主义,更有借歪曲、诋毁党的历史和领袖人物虚化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攻势也向多样化、深层次拓展。他们不再限于兜售西方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生活价值观,而是向政治、哲学价值观发展。布热津斯基攻击共产主义学说的“大简化理论”,丹尼尔·贝尔的“意识形态终结论”、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公然挑战。这些社会思潮极具迷惑性,试图通过系统化的理论和貌似客观的历史事实,赢得人们的信服和认同,从而动摇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时下正在热议的“中国模式”,一定意义上是继“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之后的另一种理论陷阱,是西方敌对势力“棒杀”中国的意图落空后推出的“捧杀”阴谋。种种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因其系统性、理论性,容易让人们陷入某种理论误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质疑、动摇甚至背弃,因此,必须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身的说服力和解释力,这是固守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内生力量。

三是苏东剧变削弱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1991年,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镰刀斧头旗落下,标志着存在70多年的苏联社会主义大国不复存在。随后,社会主义阵营迅速瓦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苏东剧变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外因,也有苏联共产党腐化变质的内因;既有苏联实行僵化社会主义的体制性因素,也有意识形态领域混乱的思想性因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终归是由于苏联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没有真正地坚持社会主义。世界各国对国际共运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反映不同,评价不一。一时,各种思想汇聚同一事件,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复杂。有人抛出“历史终结论”,宣称资本主义的最终胜利;有人对社会主义前途悲观绝望;还有人将社会主义实践的挫折和失误归罪于马克思主义,认为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是马克思主义的过时。在我国也出现了否定马克思主义、放弃社会主义的论调,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信仰的弱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挑战。

四是发展主题与现代化目标淡化了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任何国家都希望在全球化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抢占发展先机。富国强民、实现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最迫切的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必然使一些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关注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关注能源资源的新开发、关注科技人才的新发展,而少有关注传统具有鲜明阶级性的意识形态问题。共同的发展主题和对现代化的追求,将人类纳入一个同质发展的轨道,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对立日益淡化。但实际上,现代化作为源发于西方而逐渐向世界扩展的人类历史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其本身便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披上普遍性外衣的现代化理论,旨在向“欠发达国家”许诺:只要按照美国的现代化模式发展,就能摆脱落后和愚昧,实现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而摆脱马克思共产主义革命范式的影响,对“欠发达”世界由于非殖民化而释放出来的新的、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力量进行疏导和控制。与此同时,将这些“欠发达”世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便于进行资本剥削。因而,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性,避免陷入“发展的幻象”之中。

上一篇:对人生问题的几点思考下一篇:党史课程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