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2022-07-19

第一篇: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关于×××县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调查思考—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

​关于×××县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调查思考—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

——关于×××县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调查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无疑是先导和引领。乡村文化作为一种植根于乡村生活、迥异于城市文化的传统文化形态,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强烈人文色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让每个乡民真切地体会到“根脉”,寻找到乡愁。费孝通先生曾言,泥土是乡人的生命。乡愁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绵延一生的文化记忆。乡愁在,人生尚有来处;记忆在,乡情仍有归途。如何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保护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这理应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一道“必答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文化地标、精神家园”定位,打好“建、管、用、育”组合拳,全面推进文化大礼堂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文化大礼堂23家,正在建设51家,逐渐成为老百姓延续乡情乡愁、凝聚民风民心的“精神家园”。

一、当前农村精神文化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极腐朽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行为肆意在农村沉渣泛起。

当前,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地区呈泛滥趋势,一些农民在宗教中寻找精神寄托,把自己过上富足的生活归因于受到神灵的庇护,而不是党中央的惠民政策,这直接影响到党在农村工作的开展以及党的事业的发展,也给一些非法宗教、邪教组织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非法宗教、邪教组织打着合法宗教的旗号,肆意散播蛊惑人心的言论,对农民的精神世界造成侵蚀,使一些思想觉悟不高的农民拒绝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此同时,随着宗教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很多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唯心主义有神论思想在农村蔓延滋长,在一些地

方,重修祠堂、庙宇等成为时尚,严重干扰了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据统计显示,全县60岁以上老人约23.2万人,其中农村留守老人约6万人,加入教会的人数多达3.7万,约占全县老人总数的16%,且呈现增长趋势。

(二)长期贫瘠的精神文化生活,助推了各类教会的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政府送餐”成为基层文化活动的常态,从道具、舞台到服装、演员均由政府包办,基层干部没有变“送餐”为“点餐”的意识,更没有引导和培训群众自己动手做“快餐”。由于“菜不合胃口”,群众对“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不感兴趣,常出现“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还多”的尴尬局面。虽然探索组织地方自产的“周末大舞台”等,但因各种原因,缺乏持久吸引力,群众多以扑克掼蛋、打小麻将日常娱乐。虽然各村都配备了农家书屋,但绝大多数是“金屋藏娇”。由于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致使部分群众转向宗教寻求慰藉。以立仓镇陆瓦房村为例,该村离市区较远,居民大多务农,户籍在册3700多人,但常住居民仅1800多人,且以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居多,固定信教群众达200多人。

(三)基层文化重视程度不够,群众思想价值观念日趋复杂多元。

乡村承载乡愁,是许多人的精神原乡。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有些地方经济发展了,文化却荒芜了,乡村文化短板日益突出。有的把乡村文化建设简单等同于文化墙,忽视对村民的文化培训,一些老艺人、老匠人手头的手艺、民俗无人传承。有的村小楼建起来,环境美了,却没有富脑袋,市场经济追逐私利的特性,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农村群众原本淳朴善良的本真,代表正能量的道德约束力越来越微弱,金钱和权势在社会价值评价的权重上升。调查显示,有42%的农民赞同“想办法同时实现集体和个人利益”,只有9%的人选择“牺

牲个人利益,成全集体利益”,74%的人认为“有钱好办事”,38%的人认为“有钱就有地位”,43%的人认为,当前农村缺乏创业精神,妄自菲薄、小富即安等思想严重,78%的村民选择“赚钱后盖房娶妻”,只有7%的村民选择“积累资金,扩大生产”。

二、解决路径:让文化礼堂成为新时代农民群众的精神殿堂。

2016年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以来,×××县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功能定位,打好“建管用育”组合拳,打造了集文体娱乐活动、思想道德建设、知识普及为一体的农村文化服务综合体,已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一)因地制宜“建”,彰显区域特色。

农民文化大礼堂的建设,首先要弄清楚建在哪,怎么建?选址定位上,应优先考虑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位置。功能定位上,不管改建、扩建还是新建,布局应寻求村民文化需求与上级要求的契合点,以实用便民为原则。在区域特色方面,可利用辖区资源禀赋,广泛收集村史村情、乡风民俗等历史资料,合理布局展示。

目前,全县23个省级美丽新村均按照标准建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礼堂。文章系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原创发布,侵权必究。比如,×××乡村文化大礼堂,设置了村民自治模块(党群活动中心、乡贤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应急广播室等)、文化娱乐模块(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讲堂模块及大礼堂模块。×××村文化大院,设置了综合文体广场模块(配置必要的户外健身器材和大舞台,供体育健身、文艺演出、露天电影放映等活动使用);文化墙模块(可展示村史村情、先贤故事、家谱家训、村规民约、好人榜等内容);乡贤展览室;居家养老活动中心等功能。×××社区文化大院,不仅具备公共服务、居家养老,还建有北冡文史馆,让人们参观学习的同时,记住

×××的历史根脉,在历史穿越中领略×××的沧桑巨变。更可贵的是,乡贤自建文化大院,带动群众自娱自乐。如×××社区文化能人王佑斌,利用20年前办日化工厂留下的48间房子,经过简单装修整理,无偿为乡邻办起集休闲、娱乐、健身、阅读于一体的佑斌文化大院。如今,遍布全县农村的大化大礼堂,就像一束束火炬照亮乡村大地,滋润群众心田。

(二)因势利导“管”,提升运行质量。

在推动文化阵地建设中,规范制度是关键。2016年9月,县政府较早编制了《×××县文化礼堂五年建设规划》,对全县文化礼堂布点做了总体规划设计,明确了各乡镇(街道)文化礼堂建设路线图和时间表。同时,先后印发了《×××县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县文化礼堂建设考核细则》《×××县文化礼堂星级评定管理办法》《×××县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实施方案》等5个规范文件,使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更具方向性和指导性。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机制,如经费保障、活动开展、队伍建设等,为文化礼堂“定规矩”。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在管理经费方面,采取县级财政拨一点、乡镇财政补一点、村级能人捐一点的模式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建立专项基金,确保转款专用。探索长效管理机制。采取县指导、乡统筹、村为主三级管理体制,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的方式,聘请“乡贤文化能人”专人负责广场、礼堂、文化活动室等场所的日常管理,落实好活动开展、设施维护、安全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天天要开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文化礼堂建设纳入乡镇目标管理考核和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实行动态星级评定制度,评定结果作为发放补助、设备投入等依据。同时,每年开展优秀管理员、志愿者、文化队伍等评选,激发工作热情,不断提升管理运行水平。截至目前,财政(县、乡)投入文化礼堂资金

270多万元,专门用于文化礼堂提升、星级文化礼堂奖补、16名文化协管员工作经费等。

(三)因众定制“用”,提升群众幸福感。

农民文化礼堂贵在管理、重在使用。如何使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让大礼堂真正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蒙城县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一充分利用文化礼堂的场所和平台,根据传统节日、地方民俗,结合礼仪活动、荣誉表彰等,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娱活动。如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传理论、传政策、传法律、传道德、传新风、传文化、传科技等内容,每月开展集中宣讲、故事宣讲、文艺演出等各类传习活动。乡贤议事中心每周围绕矛盾纠纷化解、公共事务管理、乡风文明建设、村情民意调研等内容开展活动;文化娱乐中心鼓励村里老艺人、文艺爱好者举办自编自导自演自娱自乐的小文艺演出、乡村春晚、民俗活动,各种趣味、益智体育比赛等;党群议事中心每月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乡风文明评选表彰活动;红白理事会结合移风易俗、重大节日庆典,开展乡情乡宴等活动;文化部门开展“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今年以来,共开展送电影下乡1965场、送体育活动下乡1650场、“送戏进万村”演出410场,文化资源共享活动1260场,举行蒙城县首届农村文化礼堂健身舞巡演活动20余场,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二探索文化乐园的共建共享模式,如×××社区文化乐园,采取礼堂由演出公司负责管理,社区给予一定支持,实现演艺公司排练有场地,群众看戏有去处,管理资金少投入的多赢效果,形成“场地用起来,喇叭响起来,舞台跳起来,礼堂活起来”的生动局面。“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放眼蒙城各乡镇,××ד村晚”扬琴表演、小车旱船舞、舞狮、唢呐、葫芦丝活动开展红火;双龙社区的段素兰、柳义和夫妇组建了“自乐班”草根文艺队到各村演出;×××集镇的12支唢呐班子,×××非遗传承人

×××的大鼓书等等。如今,活动丰富的文化礼堂,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生活,一批充满乡土气息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不仅点燃了乡村文化的火种,也为乡民心灵安放提供了精神寄托。

(四)因材施教“育”,筑牢文化根基。

变“送文化”到“种文化”,真正让文化乐园“活”起来必须加强乡土文化人才培育。针对全县宣传文化队伍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高、分布不均的现状,×××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通知》,对加强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内容、管理机制及工作要求等进行了顶层设计。《通知》要求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通过集中学习、技术比武、实训、交流、论坛等多种方式,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员艺术创作、艺术编导、手工技艺等分类业务培训,推动群众文化体育辅导员不断提高综合素养,精通业务技能。一是加大对文化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挖掘草根文艺典型,提升文化大院的“文化味”,真正让农家小院“种”出大文化。截至目前,我县群众文化辅导员共有1090人(其中:文艺骨干207、社会文艺团队428人、教师226人、大学生村官29人、学生114人、基层文化工作者86人)。二是多领域借力文化志愿者。成立以乡镇文化站为主体,牵头组建文艺团队,用政策吸纳当地文艺爱好者、退休教师、老干部、老党员等志愿者进入“朋友圈”,加入“交流群”。三是重视文化带头人培育。县文化部门牵头组建专家文化指导团队,与各村结对帮扶,挖掘培养一批乡土文化能人、文艺骨干。目前,全县在册各类文艺组织21个,已入库书法、美术、民间文艺、演艺等各类艺术拔尖人才156人,其中国家级会员39人,并进行跟踪培养;重视文化遗产挖掘、传承、保护,文章系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原创发布,侵权必究。已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8个,市级项目6个,县级项目36个,并确定非遗项目传承人68人;成立校园曲艺社团12个,组织举办

“曲艺进校园”、“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成果展示展演活动19场次;举办基层文化人才培训班3期,受训360余人次。

三、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县农村文化大礼堂通过整合基层文化服务资源,传承了文化,留住了乡愁,凝聚了村民的集体归属感,焕发出乡风文明新气象,拓展了乡村自治的层次和内涵,成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但与满足全县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愿望,与上级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为此建议:

(一)突出主体,精神为魂,强化农村文化礼堂的功能定位。

人最可怕的是精神的缺失、信仰的丧失,建设文化大礼堂不能罔顾精神归宿缺失的问题。面对当下农村思想文化领域严峻形势,必须认识到农村文化礼堂不应只是一个由政府兴建,供大家开会、听报告、看演出、看电影、看宣传栏的空间设施,而应是从一个村庄的文化传统和民众需求里生长出来的、村民可以在此寄托情感、获得精神安慰的文化空间,是一个村的灵魂之所在。各级党委要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将文化礼堂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从意识形态的高度,从党的思想舆论阵地的高度、从道德教化的高度,注重把握思想性、教育性和传承性,挖掘传统文化,传播现代文明,突出价值引导。农村文化礼堂好比“村庄客厅”,在建设布局时,必须强化科学性、注重合理性,不论是新建的,还是改建的,要从有利于集聚人气的角度考虑好选址问题,也要综合考虑经济实力、人口规模、群众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建设规模,避免搞成“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二)突出主线,内容为先,强化文化礼堂的内涵建设。

在礼堂的管理和使用上,怎么管、演什么、效果怎么样,群众最有体会,最有发言权。因此,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激发内生动力,把文化礼堂的事变成群众“自己的事”,切实让群众创造、让群众表现,这样才能真正动起来、用起来、火起来。农村文化礼堂推动几年来之所以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好评,就是因为通过发掘和整合乡村的历史人文资源,充实文化礼堂的空间内容,为基层群众打造一个精神可以寄托的家园。许多文化礼堂皆因发掘了当地几乎消逝的文化根脉和人文事迹而激动民心,引发群众对自己生活的地方和自己先人的缅怀,重拾中断已久的精神联系,心灵的归宿感变得生动具体起来。同时,要做好文化礼堂的“礼”字文章,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庆假日等文化礼仪活动,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自觉参与,让文化建设与村庄精神汇聚一起,使农村文化建设魂归乡土,接上地气。

(三)突出主题,活动为要,强化农村文化礼堂的载体创新。

要把思想引导与价值观的引领有机融入到文化活动中,注重活动多元,让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有效融入群众生活。如举办“农民丰收节”“中秋·梦蝶诗会”,开展春节祈福、重阳敬老、儿童启蒙、成人仪式等礼仪活动,开展名医进村义诊、司法调解进村庄,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使文化礼堂成为村民议事集会的重要场所。同时,培育和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热爱文化事业能人参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来,重视对农村文化能人的发掘和扶植,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发动、政策扶持,积极培养基层文化工作的带头人和热心人。此外,还要强化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运行保障,政府提供必要经费保障的同时,要探索和完善农村文化礼堂“乡贤基金”“文化众筹”等机制,拓宽筹资渠道,有效补充日常运行经费。

时间在变、乡土再造刹那间,空间在变、乡村旧貌换新颜!愿我们温情脉脉的文化记忆与乡愁追思不变,让承载乡土、乡情、乡愁的文化大礼堂照亮返乡的“归途”。

第二篇:乡村公共卫生构建工作汇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并把“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列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件大事之一。因此,切实加强我县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健康水平,对于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县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现状

1.卫生网络日趋完善。坚持把农村三级卫生网络建设、稳定乡医队伍和强化预防保健作为重点工作,铺摊子、打基础、抓规范。一是狠抓村级卫生人员业务培训。举办培训班5期,专题讲座13场次,通过省级乡村医生资格考试54人,有效提高了乡村医生队伍整体素质。二是加强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出台《县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在全县191个行政村建成卫生室166个,投资55.3万元为达标卫生室配备了医疗器械和用品。三是改善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基础设施。先后投资1560万元实施了诊楼和店头中心卫生院综合楼主体建设以及县中医门诊住院楼改造等工程,为店头、、田庄3所中心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

2.疾病防控不断加强。一是加强疾控工作规范化管理。加快疫苗冷库、生物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苗覆盖率达98%以上。免疫规划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二是加大传染病防治力度,使各类传染病在我县得到了有效防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三是肺结核防治项目进展顺利,肺结核病人得到了全面的免费检查和治疗。四是地方病的防控工作成效显著。对碘缺乏病患者实施免费治疗,完成克山病监测、线索调查和免费跟踪治疗任务。

4.执法监管力度加大。整顿医疗市场,打击无证行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等行为,保障了广大患者的就诊安全。加大对食品、公共场所卫生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力度,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对学校及学校周边饮食摊点的饮食卫生进行专项治理,取缔了一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摊点,保证了人民群众饮食卫生安全。卫生监督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投入不足,整体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乡镇卫生院投入不足、负担沉重,器械短缺,设备简陋、老化问题普遍存在,职工收入低,医疗水平低,整体发展与农民群众健康需求仍有一定差距。

2.人才缺乏,队伍结构不优。农村卫生技术队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乡镇卫生院多以中专毕业的卫生技术人员为主,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在岗人员业务深造机会少,医疗水平难以提高。有的乡村卫生院连职工的正常工资都无法保证,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外科、妇科、放射、检验、B超等岗位短缺专业人才现象普遍存在。

3.基础较差,防病意识不强。农村自来水常规消毒不到位,卫生厕所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受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群众卫生意识淡薄,对常见传染病和群体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知晓甚少,“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小病能拖则拖、大病能捱就捱”等观念严重。

三、进一步加强我县公共卫生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坚持科学发展,加大投入力度。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协调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加快“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步伐。要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加快进度的原则,切实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为构筑农村卫生保健长效防治机制提供财力保证。

2.坚持统筹发展,构建监督体系。建立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加大重点人群的监测力度,开展妇女病普查、婚前医学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及“三项监测”等工作。逐步建成以县卫生监督所为主体、各派出机构为补充的卫生监督体系。

3.坚持协调发展,解决基本医疗。虽然近年来我县积极实施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但是大病保障型合作医疗制度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农村“有病不看、看不起病”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比较突出。一些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严重疾病不同程度地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对此,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大力开展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努力解决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问题。

4.坚持持续发展,改善卫生条件。要广泛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消灭“四害”,改变“脏、乱、差”面貌,消除危害人群的各类环境因素,改善公共卫生状况,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多种形式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引导和帮助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5.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步伐。要把卫生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事业。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其职能要逐步转移到管理公共卫生上来,努力在严格行业监管、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上见成效。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增加专业技术力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要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订合理规划,整合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积极探索有效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便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

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三篇: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

管理方案

为加强乡村医生管理,规范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强化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现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科学的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调动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督促指导乡村医生认真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规范服务行为,在农村居民获得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改善乡村医生的待遇,促进农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方式,考核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二)坚持定期考核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

(三)坚持奖优罚劣,以考兑补。建立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制度,根据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完成情况,发放补助。

四、考核对象及考核内容

(一)考核对象:各村乡村医生。

(二)考核内容:以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完成情况、参与公共卫生管理和群众满意度等为主要考核内容。具体如下: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为辖区居民建立统

一、规范的居民基本健康档案,并逐年完善。

2.健康教育。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和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对辖区居民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3.预防接种。协助组织适龄儿童到乡镇卫生院接种及配合做好登记工作等。

4.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以及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参与现场疫点处理。

5.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工作。逐步完善辖区内确诊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并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

6.孕产妇保健。及时发现孕妇,动员其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定期接受孕产妇保健管理;进行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协助追踪高危孕产妇,动员孕产妇住院分娩;开展产后访视和母乳喂养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

7.儿童保健。开展新生儿访视,协助为辖区内的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并接受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积极宣传儿童保健知识和开展必要的健康指导。

8.老年人保健。协助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必要的健康指导。

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协助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上级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10.村卫生所管理。执行卫生行政部门的各项政策措施情况以及各项卫生政策宣传情况。

11.各类卫生信息登记、统计、报告。

12.居民满意度评价。

五、考核结果应用和经费补助

(一)考核依据《鹤城区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指导标准》进行评分,总分100分。结果分为四个等次:分值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合格,60-79分为基本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二)补助经费分为基础补助和绩效补助两部分。

1.基础补助经费。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乡村医生基础补助经费标准为人均100元/人/月,按照现行经费渠道筹集和发放。

2.绩效考核补助。

绩效考核补助经费以县为单位,从人均1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

(三)考核分数80分(含80分)以上的,全额给予绩效考核补助经费;基本合格的,按70%给予经费补助;不合格的,核减全部绩效考核补助经费。

(四)对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除核减当年绩效考核补助经费外,还应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乡村医生,取消享受补助资格。

2009年12月4日

第四篇:乡村公共设施管理模式必须创新

(发表于2011年《现代物业》杂志05期下旬刊第34页)

现在的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包括道路路面、道桥、边沟、栽树、路灯、自来水、下水管道等,基本上是由上级政府投资建设,然后就归乡村一级村民委员会自己管理和维护的。

但是村级委员会根本没有这笔费用来做日常的养护和维护管理,同时政府规定不允许随便向农民进行摊派各种费用等,村级委员会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村民委员会想对这些公共设施进行日常养护管理,村里没有其他收入,只能向村民摊派收取。如果由村委员会收取相关维修费用,就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就会认为这是乱摊派,就会向上级政府进行投诉上访。

村委员会往往为了创造和谐的局面,不能这样做,但又缺少相应资金归集的途径,只能眼看着公共设施损坏而无能为力进行修复和养护,这样就会造成政府投资所建设的公共设施年久失修,残缺不全。既影响整体美观,又造成村民使用不便,更重要的是造成政府投资的损失和浪费,使乡村公共设施始终处于修了坏,坏了再修的恶性循环。同时也养成乡村农民不注意爱护公共设施的毛病,因为农民知道,坏了反正由政府来维修或者重建,平常就不注意管理和维护,更不用说是爱护了,甚至还有私自损毁的现象发生。

现在的乡村一级公共设施建设就像以前城市里的公有住房一样,由政府投资建设,村民就只管使用,村民对所有设施没有自我保护和管理意识,甚至有的时候为了自己的私利有故意损坏行为,因为村民知道坏了还是由政府出钱来修。而往往有的时候政府也没有精力来做日常管理,结果基本上是处于无人管理和养护的地步。

笔者认为,可以效仿在城市已经成熟的住宅小区共有物业所实行的物业管理模式,对乡村公共设施进行管理改革。实行这种“物业管理”,可以由政府一次性投资建设后,交由村民自己管理维修,村民委员会对上级政府就是基层政府组织,对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就同小区的业主委员会。由于实施了物业所有权或实际使用权发生转移,村民就有了履行业主权利的自觉。村民委员会可以选聘专业物业公司人员来进行日常养护维修,由物业管理企业每年固定以物业费形式向村民收取一定的费用,由专业人员对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生活秩序、村子绿化等进行日常管理,使每个村子都像一个物业小区一样,环境洁净,秩序良好,设施完备,日常有专人对公共设施进行养护管理,出现问题随时有人进行维修管理。这样做既保护了公共设施,又提高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和水平。同时,也体现了谁受益、谁养护的原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行动。

这样做以后,乡村的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公共设施能够得到更好的养护管理,同时,村里环境洁净,也会减少疾病的发生几率,也会促使村民养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好习惯。秩序良好,也会创建和谐的社会,减少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更主要是可以使农村文明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

(原文为《关于对乡村实行物业式管理的探讨》)

第五篇: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仪陇县日兴中心卫生院

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管理,提高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服务。根据省卫生厅、市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和《仪陇县乡村医生考核办法实施细则(试行)》(仪卫〔2010〕203号),结合我辖区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科学的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调动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督促指导乡村医生认真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规范服务行为,在农村居民获得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改善乡村医生的待遇,促进农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三、 基本原则

(一)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方式,考核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二) 坚持定期考核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

(三) 坚持奖优罚劣,以考兑补。根据乡村医生绩效考核结果和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完成情况,发放补助。

四、考核对象及考核内容

(一)考核对象: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一定区域内居民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乡村医生。

(二)考核内容:以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完成情况、参与公共卫生管理和群众满意度等为主要考核内容。具体如下: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为辖区居民建立统

一、规范的居民基本健康档案,并逐年完善。

2、健康教育。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和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对辖区居民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资料留底存档备查。

3、预防接种。协助组织适龄儿童到乡镇卫生院接种及配合做好登记工作等。

4、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

5、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逐步完成辖区内确诊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并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

6、孕产妇保健。协助好辖区内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定期接受孕产妇保健管理;进行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协助追踪高危孕产妇,动员孕妇住院分娩;开展产后访视和母乳喂养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

7、儿童保健。协助好辖区内的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积极宣传儿童保健知识和开展必要的健康指导。

8、老年人保健。协助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必要的健康指导

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协助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上级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10、村卫生所管理。规范执行村卫生所建设标准和要求,积极宣传各项卫生政策(新农合)。

11、各类卫生信息登记、统计、报告。要存档备查。

12、居民满意度评价。

五、考核方法和程序

(一)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制定《仪陇县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成立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小组,负责考核的具体组织实施。

(二)日兴中心卫生院卫生院负责对辖区内17个村卫生站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乡村医生进行考核。采取查阅资料、现场考察、抽查核实、入户调查等方式进行。

成立了考核领导小组:组长

蔡恩波

副组长 钟英勇

成员

杨杰

杨东

王瑞芳

(三)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的基础上,组织考核小组进行抽查复核。考核中要求充分听取乡村医生、村委会和村民的意见,客观、准确评价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发放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的依据。

六、考核时间

按照《仪陇县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试行)》对辖区内乡村医生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考核。

七、考核结果应用和经费补助

(一)考核总分100分。考核结果分为四个等次:分值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合格,60-79分为基本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考核优秀的比例不超过10%。

(二)考核结果应与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挂钩;并将考核成绩以70%的比例记入乡村医生执业注册考核,纳入乡村医生定期执业考核范畴。

(三)补助经费分为基础补助和绩效补助两部分。

1、基础补助经费。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乡村医生基础补助经费标准为人均100元/人.月。其经费来源和发放渠道按原规定执行。

2、绩效考核补助。

(1)绩效考核补助经费标准(以卫生局文件为准)。

(2)考核分数80分(含80分)以上的,全额给予绩效考核补助经费;基本合格的,按70%给予经费补助;不合格的,除核减当年绩效考核补助经费外,还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乡村医生,取消享受补助资格。三次考核不合格的取消乡医注册。

八、实施与管理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考核小组对辖区内的乡村医生进行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

(二)加强管理,规范运作。做到考核公正公开,对乡医补助经费分配合理,资料档案齐全,规章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有序。各单位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反馈县卫生局、县财政局,以便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及乡村医生津贴补助足额到位。

日兴中心卫生院

上一篇:系部学生工作总结下一篇:小班综合教案糖果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