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 级 公 开 课 证 明

2024-04-17

校 级 公 开 课 证 明(共14篇)

篇1:校 级 公 开 课 证 明

校 级 公 开 课 证 明

2013年4月讲授的《有余数的除法》公开课,效果优秀。2014年5月讲授的《圆的认识》公开课,效果优秀。2015年11月讲授的《认识百分数》公开课,效果优秀。2016年11月讲授的《10的分与合》公开课,效果优秀。2017年3月讲授的《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效果优秀。2018年4月讲授的《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开课,效果优秀。

栾川县第三实验小学 2018年10月15日

篇2:校 级 公 开 课 证 明

中学老师于年 3月 日 上 午第 三 节承担公开课任务,上课班级 初三年级4班,课题

√ 为,效果优秀□良好□一

√ 般□,参加人员有:本学科全体教师□、教导处

√ √ □、教研室□、校领导□等(在合适的□中打√)。特此证明。

教导处负责人:

篇3:校 级 公 开 课 证 明

自从2005年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来, 已有十年了。在这十年中, 我们付出了很多, 我们一直在努力地思索并实践着如何把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尽快转化为教育教学的新行为, 怎样在课堂上更好地展示语文课的魅力和风采。于是, 这次赛课在课型的选定上, 我们力求做到多样化, 力争多角度地展示语文课的魅力。基于这点, 我们确定了作文课, 综合性活动课, 阅读课。

大家都知道, 作文课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一提到作文, 许多学生和老师都感到头疼。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作文需要抒写真性情, 要投注真感情, 反而还一味地认为, 作文嘛就是编, 于是乎, 假、大、空的文章比比皆是。老师呢, 可能认为作文训练起来头绪多, 费时费力见效慢, 于是就教学生“走捷径”, 什么仿写抄写美名曰“取长补短”, 这类仿制品文章在作文考试中出现就不足为奇了。殊不知, 这是别人的文章, 抒写的是别人的情感, 你没有亲自体验过, 这份情在你的笔下也会走样变味, 变得忸怩而又虚假。作文创作、作文教学需要投注真情, 因为, 真情实感的文章最动人。如何上好作文课, 怎样才能让学生说真话, 抒真情是众多语文老师共同思索的一个问题。青年教师刘老师的这堂“真情流淌, 精彩无限”的作文课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

课前, 刘老师播放了一首舒缓柔美的轻音乐, 在这舒缓的音乐声中刘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着冰心的《纸船》。舒缓的音乐、深情地朗读营造了浓浓的气氛, 师生们在无声中享受着真情的感动。我不得不佩服这位青年教师的用心良苦, 切入之妙。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老师把内容分为了三大块:1.赏析精彩文段;2.寻找真情;3.抒写真情。三大块衔接自然, 可谓水到渠成, 整个过程都流淌着款款真情, 精彩不断。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第二个环节中一个女生的发言 (这个环节, 老师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去感受这份真情) :

爸爸妈妈外出打工, 把我丢给了爷爷。爷爷整天忙着做事, 似乎忘记了我的存在, 对我说话也不冷不热的。明天又到中秋节了, 看见邻居家热闹地打着糍粑做着过节的准备, 自己家却冷冷清清的, 爷爷依然忙着地里, 我告诉自己, 我没有中秋节, 那天晚上, 我早早地去睡了。第二天起来, 爷爷又出去忙地里了。走近饭桌, 看见桌上摆着几个还冒着热气的糍粑, 旁边还有我最爱吃的用芝麻、黄豆面做成的芝麻糖, 要知道, 爷爷一个人做这一切需要好几个小时呢, 我哭了, 因为我知道, 爷爷是爱我的……

质朴的人物、质朴的语言, 却总是涌动着感人的情愫。

在第三个练笔环节中, 一个学生的片段让在场的许多师生泪流满面, 这个学生在哽咽中读完了片段, 她的妈妈在生下她后因抑郁而患上了精神病, 被送到了外婆家, 从小缺失母爱的她对母爱尤其渴望。文段写的就是她十几年来第三次去外婆那儿看母亲所见的情景:

茂密的荔枝树下, 一对目光淡然无神, 头发蓬乱, 衣服很脏又穿得不整齐, 一边吃着荔枝一边胡乱地说着什么……您就是这样进入我的记忆。

爸说:“你去叫她妈妈吧!”

我的心里翻滚着, 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心里想着小说故事里的情节:您看着我, 因爱听我叫您“妈”, 然后您就会神智清醒突然抱着我。

……童话毕竟是童话, 哪有这么多美丽的奇迹。

站在您身旁, 您目光没有片刻停留。母爱虽然很温暖, 我想我永远也不会得到。叫您“妈妈”的时候, 我喊得很别扭, 您转过头对我慈爱又莞尔一笑。那一刻, 我好震撼, 可这却是瞬间, 您那淡定的神情让我知道您并不认识我, 然后又转身背着我。而我却把这份似假非真的母爱紧紧珍藏。

这位学生内心渴望母爱的情感感人至深, 使听课的师生无不动容。最后, 老师充满真诚而激情的结束语将整堂课的情感推向高潮, 直到下课。

第二堂综合活动课《走进端午节》更是别开生面。一上来老师就播放孩子们与家人一起话端午、包粽子、吃粽子的视频。同学们特激动地看着视频, 因为视频上正还原着前几天他们与家人一起过端午节的情景。原来这个老师别出心裁地借端午节这个契机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 让同学们把与家人一起过节的情景记录下来, 最后老师进行剪辑制作。看完了视频后, 同学们的情绪还处于亢奋之中, 这时, 老师说:“孩子们,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节日, 因为你们真正地参与了其中, 难道你们不想说点什么吗?”顿时, 教室里气氛热烈, 有的说, 看似简单的粽子太难包了, 但我一定要学会, 不然, 我的后代可能就吃不上粽子了 (同学们大笑) 。有的说, 我了解一些端午文化, 还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诗歌……然后老师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思索讨论, 一步一步非常巧妙地把学生对端午节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了理性层面, 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重视我们的传统节日, 为什么要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这节课不正体现了语文新课标中的一些教学理念吗,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资源, 这不是我们正在尝试的大语文观吗?这样的课堂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篇4:校级说课对抗赛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说课;形式;内容;问题;对策

一、说课内容程序化,缺乏真正的内涵

说教材时,不能只说教材的位置(如第几章第几节),把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说得空洞、抽象,只说知识不说技能、淡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说教材重点是说本节课的知识点在整个化学教材中的地位及与其它章节的联系,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之前已经学习了哪些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哪些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要以这个知识点为基础或与该知识点有关;这个知识点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应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化学科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哪些作用。然后再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这样才能说清楚本知识点在整个化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例如,高一化学《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这一节,第一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第二课时讲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第三册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二、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

部分教师在说课中注重了先进教学理念的引领,但是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结合,有的教师先叙说理论知识,然后再说具体课程内容,理论的阐述甚至比课程内容还要多。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将课程标准精神融入课程设计,使先进的理念在教学设计的各个步骤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三、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准

教学目标是教师所预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达到的某种程度和变化,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统领教学中的其他因素,同时又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确定好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但是比赛中,部分教师没有把握好教材的重点,目标设置表述不准,或者大而空,导致课堂重心偏移。

2.教学环节不当

教学目标确定后,必然要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来实现,目标能否实现,环节设置至关重要。教学环节设置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应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为学生发展而设计,不可旁逸斜出。各个环节应长短合宜、节奏和谐,环节间的衔接与过渡自然,无重复多余,无缺漏跳脱。说课中教学环节设置暴露出以下问题:一是详略不当。各教学环节时间长短安排不合理,没有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是顺序不当,违背认知规律。典型例子是结论先行,即不考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索过程,先提出结论,后进行阐释证明。三是设问不当。部分教师的设问缺乏深入的思考,角度不够合理,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3.课堂生成不足

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固守着“教材中心论”和“教师中心论”,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我们的教师仔仔细细地研究教材,辛辛苦苦地梳理教参,认认真真地撰写教案,然后一板一眼、严丝合缝地驾驭预设好的课堂,学生们则在我们预设好的窠臼里行走,从而导致课堂教学预设有余,生成不足,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不到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转向以“学”为中心,以学生的有效活动串联课堂,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科素养,逐渐培养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篇5:校级公开课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692

校级公开课《墨梅》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来到校园整洁、漂亮的庞庄小学,见到热情的六(2)班同学,感到非常高兴,特地带来一组梅花图送给大家!(欣赏梅花图)

你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梅花吗?

2、如果是你,来到梅花树下,面对如此漂亮的梅花,你会怎么做?

3、你真是一个小作家(小诗人)!是呀,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也喜欢梅花,他们跟你一样赞梅、咏梅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词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咏梅诗。

二、初读感知

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的题目。同学们看这个题目,从字面上看,它是什么意思呢?(黑色的梅,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2、我们知道世间有红色的、白色的梅花,怎么还有黑色的梅花呢?

(出示墨梅图)这是指用水墨画成的梅花,原来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王冕为自己画的一幅墨梅题的诗。墨梅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3、请大家大声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4、谁愿意来试着读一读?

在吟读古诗词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它的节奏、韵律,这是一首七言诗,你觉得怎样停顿比较好呢?

你能试着读一读第一句吗?

对,你的节奏真好!七言诗的节奏停顿就应该是2、2、3,(在诗上画出来。)找出了节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对自己有信心的人,来向我们展示一下你吟诗的风采!(2-3个)

还有谁愿意为我们展示一下他吟诗的风采?

谁还想跟他比一比?

(范读)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来读读这首诗!

愿意向老师挑战吗?好!一起来读一读!

三、理解诗意

1、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学贵有疑,下面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边读边想自己还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过一会儿,提出来,我们一起交流。

2、同学们一个个高举的手,我看到了“学贵有疑”这一可贵的学习精神!我们一一来交流!好!你先来!有谁能帮他解开疑惑?谈谈你们的见解!诗句中的吾家、池头、树、淡墨痕、流与留、清气、满乾坤等。

看到这个“流”字,让我想到一个与花香有关的词——流芳百世。是啊,花儿芳香永远流传下来,流溢人间。

王冕画的是梅花,梅花清香四溢。“流”字不仅包含留下,而且有一种动态美。我们似乎能感觉到,微风中,梅花的清香之气流淌,萦绕在我们周围,我们似乎闻到了那独特的清香。(学习就应该这样善于发现,认真思考。)

3、诗句中字词的意思都清楚了吗?老师还有一些疑问,你们能帮我解开吗?

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同学们提出疑问,我们大家一起交流,解决疑问,理解了字词的意思!真好!

4、字词的意思弄清楚了!那我们能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你喜欢哪句诗,理解了哪句诗,就告诉我们哪句诗的意思。

我特别喜欢这两句,谁能再说说它的意思?

5、现在我想和大家来玩一个小小的游戏!一个同学说一句诗意,我们大家一起读诗句,或者你说诗句意思,你自己请同学、好朋友来读诗句!

6、诗能传情,现在你体会王冕写墨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这是一首题画诗,王冕画梅花,题诗,咏梅,可见他对梅花充满了――(板书:喜爱梅花)

7、作者画梅、题诗,仅仅是为了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中之情吗?

诗句中的清气,仅仅是指梅花的香气吗?那么,王冕借墨梅表达了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清气呢?

四、感悟诗情

(一)拓展对比,加深感悟

1、让我们再来读一首诗人王冕的咏梅诗——《白梅》

出示: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①著:放进,置入,这里引申为生长。②混:混杂,混同。芳尘:尘世。

2、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

3、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借助所给字词的注释,想一想,自己理解全诗。可以互相说一说。

谁愿意试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一到两个人。同学们的理解能力真强!这么快就对这首诗有了初步的认识。

4、诗人写了题画诗——《墨梅》,又写了——《白梅》

(二)了解作者,体会品格

过渡:诗人如此钟爱梅花,他想借梅花表达什么呢?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来认识一下诗人王冕。

1、关于王冕,你能谈谈对他的认识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一篇有关王冕的课文——《少年王冕》,那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什么样的王冕?出身贫寒,白天替人家放牛,晚上到附近庙里,借着庙内的长明灯苦读,终于成为满腹经纶的诗人和画家,少年时候的他擅长画荷花。

2、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关于王冕的小故事,想不想听?想不想?那可要听仔细了!看看故事中的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虽然王冕有满腹才华,可是当时元朝的统治者蔑视汉族文人,所以王冕考进士考了几次都没有被录取。面对这样黑暗的社会现实,王冕烧了自己所有的文章,绝意永不做官,以免使自己成为老百姓怨恨的对象。

当时官府的著作郎李孝光知道他的文才,替他可惜,想推荐他到官府做文吏,但王冕坚定地回绝了,他说:“我家里有田可以耕种,又有书可以读,为什么要跑到官府里成天守着一堆文案,被人当下人一样的使唤呢?”王冕的话铿锵有力。老友泰不华听说了此事,以为王冕嫌官小,就想推荐他到翰林院做官,不想王冕又回绝了。

后来他回到故乡,隐居在九里山,在山中他盖了三间草房,房前屋后种了许许多

多梅花,取名叫“梅花屋”,并称自己为“梅花屋主”,以卖画为生,过着清贫的生活。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听说他后几次想见他,想向他讨要几幅画,但都遭到了他的拒绝。后来这个县官亲自来找他,王冕得到消息后又避而不见,让县官吃了个闭门羹。

3、故事中的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板书:洁身自好)

4、透过这两首诗,诗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流露出了诗人的心思?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情怀?

王冕他洁身自好,不就像他写的《白梅》当中的(引读前两句)―― 王冕他洁身自好,不就像他写的《墨梅》当中的(引读后两句)――

5、现在你能说说,这里的清气仅仅是梅花的香气吗?(回答是肯定的,这香气还指诗人的正气、傲气、骨气)

诗人王冕两次拒绝当官,不为腐败的统治阶级效劳,蔑视权贵,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不正显示他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吗?

你还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他?老师也想到了一些成语来形容王冕!(出示:鄙视流俗贞洁自守淡泊名利高风亮节)

6、请大家读一读!齐读成语!

(三)再读背诵,感悟诗情(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高尚品格)出示: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洁身自好。

1、你们欣赏王冕的做人态度吗?佩服他吗?那就试着读出你的敬佩之情吧!

2、王冕喜爱梅花――(指读前两句)

我们敬佩王冕,他――(指读后两句)

3、想把这么好的古诗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吗?那就把它背下来吧!

五、总结升华

1、不知不觉中,我们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加深了,对像王冕这样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愈加敬佩!这让我想起了许多人,他们像王冕一样具有梅花般的高风亮节,他们赞梅,咏梅留下了许多优秀诗词。

你知道哪些?出示,引读

陈毅有诗――《红梅》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王安石的――《梅花》 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暗香来。

2、很高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题画诗――《墨梅》,知道诗人王冕画梅,吟诗,不仅仅因为他――喜爱梅花,更重要的是,他想借梅花表达他的高贵品质――洁身自好。相信大家已经牢牢记住了王冕的这首题画诗吧!齐背――《墨梅》

我们喜欢梅花,就要学习梅花,像梅花一样——洁身自好!像墨梅一样——只流清气满乾坤!

篇6:校级公开课活动总结

校级公开课活动总结1

为了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实践与完善我校“121”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展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力及自我创新意识,充分发挥我校名师帮带作用,达到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之目的,进而提高我校课堂教学质量。为期一周的校级公开课于4月15日上午全部进行完毕,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目标达成

本次公开课活动组由赵海英任组长、余永珍任副组长,其余教师均参与授课、听课和评课,共计授课教师10人(数学教师4人,语文教师5人,科学教师1人)。参与者均认真负责的履行了本次活动的岗位职责。

1、本次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课时目标科学合理地运用我校新课堂教学模式,部分教师还能大胆创新,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2、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学生参与率达到了100%。

3、教师中有9人都使用了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教学,使用率达90%,且有部分课件设计质量较高,为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掌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4、教师中有9人能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进行课堂教学。

5、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环节的设计与操作均比以前有进步,自主学习提示问题有针对性了,有层次性了。

6、小组合作学习在10节课堂教学中都进行了使用,小组的使用能基本配合教学任务的达成,小组评价比较及时有效。

7、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合格率均约为97%,数学课堂教学合格率均约为95%。

二、存在问题

1、个别教师运用新课模不是很熟练,有些机械化。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中,个别教师任务命令不明确,自学时间不充分,反馈环节效果差,感觉硬拖着学生走。

3、电子白板使用率未达100%。

4、教师基本功不达标,普通话教学率未达100%。

5、小组作用未充分发挥,辅差完成不太好,未实现堂堂清。

6、课堂教学时间把握有些出入,有3节课拖堂了。

三、改进措施

1、严格监控教师日常课堂教学,通过推门课落实每节课扎扎实实运用新教学模式,达到熟练运用。

2、认真落实好每周一次校本大教研、日常小教研,使教师间及时交流与沟通教学方法,积极改进课堂教学,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临时调整教学,使课堂教学轻松完成。

3、加强教师“硬件”管理,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根据时事情况为教师们举办竞赛、展示等活动,激励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形式不断创新及个人基本功的不断提高。

4、不断改进小组使用,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助推动实现堂堂清。

5、认真遵守课堂教学制度,科学合理分配时间,不拖堂。

本次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

1、个人课堂教学成绩=听课教师评价总分÷听课教师人数

2、评课不再是集中评课,而是采用网络博客进行评课,目的是让教师在对授课教师进行评课时能做到认真、谨慎、负责。

3、本次活动的教师个人得分会计入教师考评中。

通过本次活动,使教师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落实有了一个全面的体现,同时也使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达到相互提高。通过公开课的改革,使教师们明确这样的活动不仅是一项教学任务,更是教师自我展示的一个平台、学习的平台,目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我,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钻研教学,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最终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校级公开课活动总结2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我校课堂教学的研究,探索适合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示范、导向作用,给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一个提升的平台,学校于10月11月开展了全校教师的公开课观摩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热情支持,积极参与,精心准备。综观本次公开课活动课,可谓主题鲜明,各具特色。有的老师择课形式新颖,选材典型,立足教材而又超越教材,教学设计的创造性强;有的老师语言亲切、优美,讲解细腻,循循善诱,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活泼生动;有的老师教学方法得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结构的形成,以适宜、适用为原则,讲练结合,层次分明,实效性强;有的老师教学手段先进,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创意好,水平高,充分利用多媒体服务于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回顾这一段过程,不难发现有以下收获:

1、不断凝聚的教研氛围。本次活动,大多数老师都能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备课,以勇于创新的态度上课,以知无不言的态度评课,营造了有利于专业成长的教研环境,在教研组长的引导和组织下,各教研组的教研氛围越来越浓,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不断高涨。各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利用本学科的教研活动时间,专门对本组老师的课加以评析,评头论足,作出客观评价,并以评课记录的形式对课堂教学信息给予反馈,使教学公开课活动真正起到评教评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2、不断提高的教师素质。从整个的准备过程来看,无论是骨干教师,还是青年教师,老师们从整合教材、处理重点难点、调控课堂、融合新教学法、语言表达技巧等方方面面表现出了良好的基本功,特别是一些老师课堂时时体现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处处体现出对学生的诚心诚意的接纳,让我们看到他们为师之“道”与育人之“术”的平衡发展,是高素质的表现。

3、不断提升的教学能力。骨干教师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最新的教学方法,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钻研最新的教学手段,一些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使用课件的熟练程度甚至高于青年教师,值得我们景仰。青年教师不满足于即得的点滴成绩,虔心地向骨干教师和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大胆尝试新方法,勇于实践新理念,这种求实、求真、求新的态度值得褒扬。当然,本次公开课活动也不能说尽善尽美。

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在课堂教学环节上安排得不够合理,所占用的时间分配上还需要进行改进;

2、课堂教学方式上也存在教师讲解过多,没有放手让学生去完成的现象;

3、虽然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在教师自身要有激情、要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上做得还不尽完美;

4、部分学生不会认真听课,习惯很不好;

5、本组老师公开课多限于本组教师,其它学科的老师参与不多。这说明,我们很多老师仍然把对教育教学的钻研狭隘地理解为本学科教育教学的钻研,实际上,各学科都有相通的地方,甚至别的学科的知识能为本学科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所以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应该是老师们需要提高的认识。

总而言之,这是一次很有意义、很值得我们总结、赞美、回味的活动,俗话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回归课堂,以研促教,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得以进一步的提高。我想,只要老师们对课堂的探究热情不减,对教学艺术和教学有效性的追求不懈,对课改精神的学习贯彻更加深入,我们和平中学的教学质量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校级公开课活动总结3

秋风习习,秋高气爽,兴华学校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校级公开课听评课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各位授课教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为我们呈现了一节节各具特色,不拘一格的课堂,让孩子们和听课的老师们在迷人的画面中,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中,解读文本,感受文本传达的情意,真是大有收获!现将本次活动的点滴心得总结如下。

一、课件制作精心,紧扣文本主题,那精彩的画面传达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有的活泼,有的优美,有的惨烈,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听陈薇老师的《巨人的花园》时,开首的几张唯美至极的四季图画一下子就把我们拉进了课文中描述的魅力花园中;在听陈清华老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最后出示的有关灾难来临时,父亲如何救护子女的惨烈场景,再加上老师深情款款的解说,让在场的`每一位无不潸然泪下!在听刘健老师的《鲸》时,几张有关青岛极地海洋馆的海洋生物的图片那么直观那么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孩子们对即将要学习的课文产生了的浓厚的兴趣,并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教师的语言极具感染力,有时让人捧腹大笑,有时让人潸然泪下。比如张文静老师的《伯牙绝弦》一课,张老师的语言如涓涓流水娓娓道来,整堂课都使人沉浸在她所渲染的浓浓气氛当中,让人留恋,让人回味!在出示伯牙来到故地不见知音时的短歌一首,老师至情至深的朗读再加上凄美的音乐,仿佛我们也来到了这片天地,让人不免心怀感伤,悲从心来。再比如全自珍老师的《桂花雨》,整节课有浓浓的花香,有迷人的美景,有优美的诗歌,,有醉人的音乐,有生动形象的煽情语言,还有浓浓的思乡情,如诗如画,绘声绘色,时刻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爱的熏陶。

篇7:校级公开课活动总结

一、目标达成

本次公开课活动组由赵海英任组长、余永珍任副组长,其余教师均参与授课、听课和评课,共计授课教师10人(数学教师4人,语文教师5人,科学教师1人)。参与者均认真负责的履行了本次活动的岗位职责。

1、本次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和课时目标科学合理地运用我校新课堂教学模式,部分教师还能大胆创新,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2、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学生参与率达到了100%。

3、教师中有9人都使用了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教学,使用率达90%,且有部分课件设计质量较高,为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掌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4、教师中有9人能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进行课堂教学。

5、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环节的设计与操作均比以前有进步,自主学习提示问题有针对性了,有层次性了。

6、小组合作学习在10节课堂教学中都进行了使用,小组的使用能基本配合教学任务的达成,小组评价比较及时有效。

7、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合格率均约为97%,数学课堂教学合格率均约为95%。

二、存在问题

1、个别教师运用新课模不是很熟练,有些机械化。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中,个别教师任务命令不明确,自学时间不充分,反馈环节效果差,感觉硬拖着学生走。

3、电子白板使用率未达100%。

4、教师基本功不达标,普通话教学率未达100%。

5、小组作用未充分发挥,辅差完成不太好,未实现堂堂清。

6、课堂教学时间把握有些出入,有3节课拖堂了。

三、改进措施

1、严格监控教师日常课堂教学,通过推门课落实每节课扎扎实实运用新教学模式,达到熟练运用。

2、认真落实好每周一次校本大教研、日常小教研,使教师间及时交流与沟通教学方法,积极改进课堂教学,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临时调整教学,使课堂教学轻松完成。

3、加强教师“硬件”管理,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根据时事情况为教师们举办竞赛、展示等活动,激励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形式不断创新及个人基本功的不断提高。

4、不断改进小组使用,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助推动实现堂堂清。

5、认真遵守课堂教学制度,科学合理分配时间,不拖堂。

本次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

1、个人课堂教学成绩=听课教师评价总分÷听课教师人数

2、评课不再是集中评课,而是采用网络博客进行评课,目的是让教师在对授课教师进行评课时能做到认真、谨慎、负责。

3、本次活动的教师个人得分会计入教师考评中。

篇8:2014年校级公开课听课心得

师参加,她们是七年级的徐志苹教师、八年级的吴霞霞教师和高一年级的刘静教师。通过听课使本人从教学模式、教学环节、教学术语、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方式等各个方面有了全心的理解和感悟。本人就“教学模式”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现代著名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张奠宙把数学教学模式分为:教师讲授、师生谈话、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学生独立等5个基本模式,这些基本的教学模式可以复合形成教固定步骤的教学策略成为数学教学的复合模式。在我校大力倡导“三主四式”教学模式下,我组教师分别采用“小组合作”和“教师讲授”两种模式授课。

“小组合作”模式是:教师把班级的学生按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学生的胆

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等方面进行分组。每组选综合能力较强的那一位学生为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完成课堂上教师需要探究的问题及习题的解答。有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或由先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最后由教师给出正确结果及评价。

“小组合作”模式的优点是:发挥学生的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

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模式,是比较贴近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

“教师教授”模式是:“教师主讲,系统授课”。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过程结

构,这类课程处理得好,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能大容量提高效率地系统传授知识,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抽象思维能力,比较突出地体

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因此它在教学实践中长期盛行不衰。

但由于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客观地处于接受教师提供信息的被动地位,对接受的信息很难正真理解,培养单一化、模式化的人格,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处理不好,则可能变成“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

对比这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千秋。本人认为只要教师能把握本教学内容、教

学的过程和环节,无论那种模式都能培养学生。教师应该是课程的设计者,让“教学服务于学生”。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校级公开课听课心得

数学组

于斌

种牛场学校

篇9:校级公开课评讲发言

1、从教学目标和设计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节课教学目标全面、适宜、明确,符合学生实际年龄和认识规律。在教学设计方面,能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引出新的探究问题。课题选择方面,本人认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既然是公开课,就得将教师最好的一面和该学科最大的特点给展现出来。在听课之前,我就听到有很多其他科目的老师对听物理、化学课比较有兴趣,因为有实验。而整堂课下来并没有穿插任何能够体现化学特征的过程。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适合做实验,给学生和同行对此课内容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当然也是一堂成功的课。另外,在PPT的设计上,除了要注意字迹颜色和背景颜色的色差之外,还应考虑到屏幕分辨率的问题,我相信,给我们最深刻的便是整个PPT上红色字迹模糊不清,视觉上产生了障碍,对学生的心理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2、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本节课,课堂设计知识顺序很合理。课堂条理性强,层次分明,有讲解有练习,学生的参与度高,同时,教师课堂语态亲切,非常具有亲合力,不足的地方在进入课堂1分06秒的时候,教师提出了“既然酸的溶液和碱的溶液能够导电,那么溶质,纯净的水是否能够导电?”这个问题,我始终没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我可以把它缩为溶质能否导电,那么溶质能够导电吗?所以在这里我把它理解为口误。师生互动方面做的比较好,只不过对于一个问题,在学生回答之后还应作出相应的评价,正确的给出肯定与鼓励,不正确的地方分析出错误的原因。本节课教师思路清晰,各环节安排合理细致。能结合学生的基础和接收能力,大胆对教材进行创新。比如说,教师根据水的电离平衡来探讨平衡移动问题,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采用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同伴的互助交流能力。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很大的增强学生对学习本科目的兴趣,我想这也是各科任老师最希望的。

3、从教师的教学策略上分析

“校级公开课”应是“课例研究”过程中的研讨课,是以课题为问题,以课堂为载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想上好一节公开课,就要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策略能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而教师的教学策略就是点燃这火药的导火索。新课程强调的是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体,学生通过教师的导向自己去探索。本节课探索点有很多,比如: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酸碱盐溶液中c(H+)、c(OH-)的来源,温度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及其原因等等,而教师给学生探究的时间过短,往往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结论,老师就把结果给讲出来了。

叶圣陶说:“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所以在一节课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该教学生会学,不仅要教学生想什么,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去想。教师不应该把知识像塞东西一样塞进学生的头脑中,而应该采用

篇10:校 级 公 开 课 证 明

林瑞哥 设计说明

《乌鸦喝水》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选自《伊索寓言》。课文讲的是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水少、瓶口小的困难,最终喝到水的故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设计本着“时时激趣”的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课后练习题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亲历语言实践,在反复地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文章大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设计中特别坚持了把识字寓于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汉字的意义;并把认识生字与正确、连贯地诵读课文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能用“渐渐”一词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乌鸦的聪明能干,明白遇到问题时,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逐步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后,认识到乌鸦的聪明能干,并从中受到启发。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乌鸦图片、生字词卡片。(教师)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窄口透明瓶子(透明饮料瓶子)、小石子、水。(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随题识字

导入: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出示乌鸦图片)他是谁?同学们说对了,他就是乌鸦。(板书:乌鸦)识记“乌鸦”这两个字(没眼睛的小鸟眼前一片“乌”黑,鸟前长牙就念“鸦”)。齐读。教师简介乌鸦。

2.乌鸦虽然长得不好看,叫声也不好听,但他却十分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他的小故事。看看他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板书:喝水)3.齐读课文题目,注意“水”是翘舌音。设计意图:随课文题目识记“乌”“鸦”这两个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wū yā

dào chù

bàn fǎ

pánɡ biān

xǔ duō 乌鸦

办 法

shí zǐ

fànɡ jìn zhǎo shuǐ kàn jiàn

yì zhī

kǒu kě 石

一 只

渴(1)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2)去掉拼音读。3.整体感知。

(1)怎样判断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学生小声自由快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词语比较多,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从范读开始,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时时强调。认读生字、新词从带拼音到去掉拼音,有效地缓解了认读压力,使学生在初读阶段扎扎实实地去读、去认。

三、问题入手,朗读感悟 1.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2.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识记、书写“石”字。

(1)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渐渐)能换个词吗?(慢慢、一点一点)用“渐渐”说一句话。教师引读: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2)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放进了小石子。)识记、书写“石”字。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强调注意笔顺,第二笔是撇,要舒展一些。书空、动笔写。学生组词(石碑、石头等)。

(3)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一颗一颗)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小石子多、小乌鸦做事认真、有耐心„„)(4)指导学写“多”字。注意音节是三拼音,介母不要丢;书写时上下两个“夕”要竖直摞起来。

(课件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5)认读“放”字,学习“反文旁——攵”。(6)指名朗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7)齐读第3自然段。

3.为什么乌鸦放进瓶子里的是“小”石子?而且要“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本节课从课后的训练题入手,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在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用课后的练习题揭示教学目标,重点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把字、词、句的理解与有感情朗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理解,指导朗读,读出语气。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教学结束前的问题设计,为继续学习埋下了伏笔。

四、布置作业

1.准确认读要求会认的字。2.书写生字“石”“多”。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篇11:校 级 公 开 课 证 明

1、认读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古希腊堪称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那里曾诞生过许多世界级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便是其中的一位。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到25前的古希腊去,走近大师,领略他的风采,共享他的智慧,一同分享《最大的麦穗》带给我们的愉快的精神之旅。

2、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有一天,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时麦子正是收获的季节,他让弟子们到麦地里去摘一个最大的麦穗,接下来的故事中,你想知道什么?

2、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刚才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

沉甸甸 麦垄 定夺 如梦初醒

苍老 嘲笑 挑挑拣拣 错失良机

⑴指名读,齐读。强调:“垄”部首可以是“龙”,也可以是“土”。

⑵有哪些词语你不理解。

⑶“如梦初醒”近义词是什么?到文中找出“错失良机”的反义词。

四、理清课文脉络

1、把生词放到课文中去,再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保证每个同学读准每个字词。

2、把你们小组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想想这部分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小组合作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五、自主阅读,提出问题。

1、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中去,与文本对话,与苏格拉底对话,看看你又有了怎样的新收获,又产生了哪些问题。要求学生边读边圈画,动笔写一写批注。

2、在小组中交流你的收获,并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到小白板上。

3、展示小白板。小白板上这么多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去解决这么多问题呢?

篇12:校 级 公 开 课 证 明

2011年10月22日

根据我校《校级公开课活动计划》和县镇教研室工作计划精神,为全面实施我校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快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步伐,切实引导教师深入探讨课堂教学规律,钻研教材教法,真正做到使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我校开展了“校级公开课”活动。

我校“校级公开课”活动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宗旨,按照“立足岗位、全员参与、互评互议、提升素质”的工作思路,扎实有序地开展“校级公开课”活动,教师充分研究课堂,攻坚课堂,决战课堂,使每一节课都成为“主体课堂”、“阳光课堂”、“绿色课堂”、“精品课堂”。更有效的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我校开展这项活动坚持了以下活动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执教公开课活动的对象包括全校语文数学学科任课教师,要求人人参与,让全体教师得到锻炼和提升。

2.注重过程原则:活动要关注结果,更要重视过程。要做好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反思,提炼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学校对每一位教师的听评课、教学反思等要保存记录,存档备查,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

3.实事求是原则:活动要立足实际,关注发展,注重激励。

4、活动形式:集体备课、公开课、评课等。

二、、组织实施:

我校开展“校级公开课”活动是按照以下方法步骤进行的:

整个活动分两个阶段组织进行。

(一)准备阶段:时间为9月1日—9月20日

1、制定活动方案。

2、制定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

3、加强教学保障措施,完善教学设施条件。

4、制定奖惩措施。

(二)实施阶段:(9月21日—10月20日)

1、低年级语文听了四节课,即刘雯雯一年级《一去二三里》;冯瑞菲一年级《在家里》;韩桂青二年级《难忘的一天》;魏红三年级《古诗两首》。由孟庆东主任主持。

2、低年级数学听了四节课即:荣维刚一年级《6和7的组成》;桑楠一年级《10的认识》;王友昌二年级《6的乘法口诀》;齐桂花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进行了教师集体备课和评课。由赵文骁副校长主持。

3、高年级语文听了三节课,即荣桂莲四年级《幸福是什么》,孟庆东五年级《鲸》,韩炜六年级《唯一的听众》;尤其荣桂莲这节课充分体现新课标,特别优秀。进行了教师集体评课。由孟庆东主任主持。

4、高年级数学听了三节课,宋俊涛四年级《画角》;张淑贤五年级《稍复杂的方程》;赵燕霞六年级《圆的整理与复习》。由赵文骁副校长主持。

这次好的给我们感触很深的是:(1)领导重视,各有分工,各负其责。(2)讲课教师敬业,表现为认真对待,用心准备,努力上好;(3)听课教师虚心,活动的过程中认真听、认真记、无一溜号。

5、此项活动我们加强活动档案管理。活动计划、教师教案、听课材料、评课材料等都认真完成并保存好。

三、我校这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的保障措施是: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执教公开课活动是我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我们充分认识活动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做到了人人都参与、个个有收获;达到互相评议,共同提高。

2.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教导处、各教研组分工明确,措施到位。

3、注重反思,常抓不懈。活动结束后,认真反思总结,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反思:在听课中发现教师缺乏激情,不善于表扬学生,目光里缺少对学困生的一种期待,不会了草草坐下。其中数学教学缺少“用教材教的”理念而一味的“教教材”;缺少联系生活的体验;缺少适当的拓展;缺乏对课的设计能力;缺少“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自然生成的学生的“质疑”及“灵性”;缺少“自主、合作、探究”方面的引领等。

篇13:公开课证明

陈雅清同志所开设的选修课《让英语走进生活》,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内容新颖、资料丰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了课程资源。使学生掌握了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陶冶了情操、拓展了学生视野、发展了学生个性、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前学生收集材料、整理材料,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的环节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校长(签字):

单位(章):

篇14:指导教师公开课证明

本人自 年 月在 指导 在 级教研活动上公开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同行及上级的好评。

证 明 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校 级 公 开 课 证 明】相关文章:

上一篇:旅游随笔:我在杭城常爬山下一篇:管理学原理案例题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