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验收材料

2024-04-23

自验收材料(共8篇)

篇1:自验收材料

年产3万吨石油树脂提炼等搬迁改造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

自行验收情况报告

南京振兴化工助剂有限公司年产年产3万吨石油树脂提炼等搬迁改造项目于2010年取得《南京振兴化工助剂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石油树脂提炼等搬迁改造(25000吨/年重芳烃、20000吨/年废油提炼)项目的备案通知书》(备案号:职危害、预备案编号:10012)。经现场检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随着项目的设计、施工、厂房建设以及工艺设备选择、安装及投产同时进行,在试生产期间进行了防护设施的调试,试生产以来,生产稳定,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南京振兴化工助剂有限公司于2013年10月22日在南京振兴化工助剂有限公司内组织对南京振兴化工助剂有限公司年产年产3万吨石油树脂提炼等搬迁改造(25000吨/年重芳烃、20000吨/年废油提炼)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了自行验收。现场察看了项目作业场所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审阅了《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等相关文件资料,经过充分讨论形成如下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自行验收意见:

南京振兴化工助剂有限公司年产年产3万吨石油树脂提炼等搬迁改造(25000吨/年重芳烃、20000吨/年废油提炼)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运行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职业病防护设施在工程试运行期间即投入了使用,实现了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同时”。从防护设施的实际使用情况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现有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在减轻职业危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南京振兴化工助剂有限公司年产年产3万吨石油树脂提炼等搬迁改造(25000吨/年重芳烃、20000吨/年废油提炼)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自行验收合格。

二○一三年十二月六日南京振兴化工助剂有限公司

篇2:自验收材料

施工单位:XX公司

2016年X月X日

建筑节能自评报告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2016年X月X日

建筑节能分部验收质量自评报告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XX

工程地点

XX

建设单位

XX

设计单位

XX

监理单位

XX

质量监督

XX

安全监督

XX

施工单位

XX

建筑面积:10362.31m2,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3368m2,A栋:2417.17

m2,B栋:2249.21

m2,C栋:2329.45

m2。设计使用年限:50年,本工程地下一层,地上一层架空、六层板式宿舍。

二、建筑节能设计:

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A栋

围护结构部位

传热系数K

W/(m2.K)

保温体系

厚度

备注

屋面

0.62

XPS挤塑聚苯板

45mm

按计算厚度增加25%取值35*1.25=45mm

外墙

240厚加气混凝土块

0.747

(平均)

0.67

HL169中空微珠

30mm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0.747W/(m.k)

200厚钢筋混凝土结构

1.21

HL169中空微珠

30mm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

1.4

HL169中空微珠

30mm

架空处保温层铺于上层地面处

居住空间分户楼板

1.98

HL169中空微珠

10mm

铺于楼板板面上

居住空间分户墙(200厚加气混凝土)

1.0

自保温

/

/

外窗

3.15

断桥铝合金中空白色玻璃

6+9A+6

/

B栋

围护结构部位

传热系数K

W/(m2.K)

保温体系

厚度

备注

屋面

0.62

XPS挤塑聚苯板

45mm

按计算厚度增加25%取值35*1.25=45mm

外墙

240厚加气混凝土块

0.747

(平均)

0.67

HL169中空微珠

30mm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0.747W/(m.k)

200厚钢筋混凝土结构

1.21

HL169中空微珠

30mm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

1.4

HL169中空微珠

30mm

架空处保温层铺于上层地面处

居住空间分户楼板

1.98

HL169中空微珠

10mm

铺于楼板板面上

居住空间分户墙(200厚加气混凝土)

1.0

自保温

/

/

外窗

2.5

断桥铝合金Low-E无色中空玻璃

6+12A+6

/

C栋

围护结构部位

传热系数K

W/(m2.K)

保温体系

厚度

备注

屋面

0.62

XPS挤塑聚苯板

45mm

按计算厚度增加25%取值35*1.25=45mm

外墙

200厚加气混凝土块

1.353

(平均)

1.08

墙体自保温

/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1.353W/(m.k)

350厚钢筋混凝土结构

1.86

HL169中空微珠

10mm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

1.4

HL169中空微珠

30mm

架空处保温层铺于上层地面处

居住空间分户楼板

1.98

HL169中空微珠

10mm

铺于楼板板面上

居住空间分户墙(200厚加气混凝土)

1.0

自保温

/

/

外窗

2.7

断桥铝合金Low-E无色中空玻璃

6+12A+6

/

照明:

1、本工程所选用配电设备为节能型产品。

2、本工程照明设计所选用灯具均为高效节能灯具,灯具的功率因数不2低于0.9m,吊管安装成吸顶安装;

3、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

通风与空调:

1、围护结构热工设计严格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所选通风设备均为高效、低音噪音节能产品。

3、通风系统设备、材料表中所有通风机的H值均为内机全压,风机的总效率(含风机、电机及传动机构的效率)均应大于52%。机械通风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W(0.32W/(m/h),满足节能规范的要求。

三、项目管理班子构成及主要施工管理人员配备:

本分部均按设计图纸及设计变更单施工,有关变更均有按规定程序办理变更手续。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地方法规及《强制性条文》《质量管理条例》等进行施工,同时执行“每道工序交底、检验、检查制度”,使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工程质量达到合同约定的合格等级要求。

四、施工过程执行标准:

我司已完成了施工合同内建筑节能分部工程的各分项内容,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规范、规程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要求,符合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主要执行的工程技术标准如下:

1、《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JGJ214-20102、《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4、《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5、《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J10790-20066、《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J10791-2006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五、质量控制资料情况:

检测次数

送检组数

结果

见证率%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1次

2组

合格

100%

界面砂浆

合格

100%

耐碱网格布

合格

100%

中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

合格

100%

抗裂砂浆

合格

100%

XPS挤塑聚苯板

合格

100%

中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同条件试块

A栋

合格

100%

B栋

合格

100%

C栋

合格

100%

外墙节能构造钻芯检测

A栋

合格

100%

B栋

合格

100%

C栋

合格

100%

铝合金“四性”检测

A栋

合格

100%

B栋

合格

100%

C栋

合格

100%

六、施工质量控制情况:

1、各分顶工程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各施工班组进行分项工程技术交底,要求各施工班组掌握该施工内容的技术要求,并监督检查其施工过程,履行签字手续,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工程所用提供的节能材料,使用前对供应厂家进行了次格审查,用于节能工程部位的材料均有提供材料合格证及进场检测报告。

2、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求进行工序和质量控制。着重于对进场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验及各分项工程验收,保证上道工序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时同步做好质量控制资料、隐蔽验收记录、技术交底、各检验批、分项及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资料的收集、整理。(详细相关资料)

3、围护结构节能施工:

A、屋面:本工程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厚度50mm厚保温隔热板,保湿层分段分块施工,严格控制厚度、坡向,铺设时相邻两块板边的厚度应一致,板块应紧密铺设,铺平、垫稳、牢固。

B、外墙保温:保温施工分防水砂浆找平层、界面处理、中空微珠颗粒施工、镀锌钢丝网铺贴、尼龙胀钉压片、抹抗裂砂浆及铺贴玻纤网等。

C、分户房间(含客厅、卧室,厨房和卫生间不保温)地面节能:水泥砂浆找平,中空微珠颗粒施工、抹抗裂砂浆等。

D、门窗工程:本工程采用断桥铝合金外框,中空玻璃。外窗安装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洞口干净、干燥,连接件安装符合规范要求,发泡剂一次成型、充填饱满,门窗框外侧防水胶均匀平滑宽度一致。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性、传热系数等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4、照明、通风与空调节能施工:

A、照明:安装电气有装置一般采用预埋接线盒、吊钩、螺钉、膨胀螺栓或塑料塞等固定方法,严禁使用楔固定。照明灯具的易燃结构、装饰部位及木器家具上安装时,灯具应采取防火隔热措施,并选用冷光源的灯具。电气照明装置的接线应牢固,电气接触应良好;需接地或接零的灯具非带电金属部分应有明显标志的专用接地螺丝。灯具的保护接地线应与灯具的专用接地电弧焊接丝可靠连接,其保护接地线截面应根据灯具的相应截面选择,当灯具相线截面小于1.5mm2时其保护线截面不小于1.5mm2铜芯绝缘线。

B、通风与空调:管道穿越墙体和楼板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套管,套管与管道间应采用阻燃材料填塞密实;当穿越防火分区时,应采用不燃材料进行防火封堵。管道与设备连接前,系统管水压试验、冲洗(吹洗)试验应合格。

七、隐蔽工程

节能工程隐蔽验收记录齐全,在施工中间已进行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规定,并做好隐蔽验收记录。

序号

隐蔽部位

份数

隐蔽前检查结果

签字情况

屋面节能

合格

完善

资料齐全

外墙节能

合格

完善

资料齐全

分户房间地面节能

合格

完善

资料齐全

八、检验批质量情况汇总:

分部工程

子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检验批

评定结果

建筑节能

围护系统节能

屋面节能

合格

墙体节能

合格

地面节能

合格

门窗节能

合格

幕墙节能

合格

电气动力节能

配电与照明节能

合格

供暖空调设备及管网节能

通风与空调节能

合格

九、单位工程综合质量等级自评情况:

综上所述,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执行《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和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工程实体质量合格,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质控资料、安全和功能检测资料齐全,主要项目功能测试结果符合要求,观感质量好。

本工程综合质量等级自评为合格。

施工单位:XX

期:2016年X月X日

篇3:自验收材料

新奥光伏能源公司承担的“新型太阳能电池用透明导电玻璃材料及工艺的联合研发”项目, 近日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

2009年, 新奥光伏能源公司与美国托莱多大学合作, 对新型太阳能电池用透明导电玻璃材料及工艺进行联合研发。双方通过合作研发, 解决了新型掺铝氧化锌透明导电玻璃材料合成技术、镀膜工艺技术、制绒工艺技术和透明导电材料与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及界面匹配等关键技术问题, 研发的新型透明导电玻璃平均透过率达82.6%, 并具备了80万m2的年生产能力。

篇4:微胶囊自愈合技术与自愈合材料

关键词:自愈合材料:微胶囊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12-0001-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在某些地方甚至可以替代钢铁、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如大量用于房屋和桥梁建筑、汽车和飞机等机械行业、水坝和高速公路、乃至像高空探索和深海潜航的高新科技的器物中。但是高分子材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其内部结构会出现裂纹,而这种裂纹很难检测和修复。这样会导致材料的机械性能下降,甚至会发生重大事故,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一个细小的裂缝会扩展到整个材料,导致物理性能的损失和最终的破坏,细微的裂纹通常是复合材料结构使用寿命结束的开始。所以,能够及时检测并修复这种裂纹是极其重要的。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军方提出了自愈合材料这一概念。自愈合材料属于智能材料,是模仿生物体损伤自修复的原理,具有感知和激励双重功能的材料,材料内一旦产生缺陷。在无外界作用条件下能够自我修复,从而消除隐患,增强材料的机械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其应用相当广泛,特别是在军工、宇宙探索飞行器、人造卫星、飞机、汽车、电子、仿生等领域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在广大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自愈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较快,归纳起来主要有液芯纤维法、热可逆自修复法和微胶囊法几种形式。本文主要介绍各种自愈合方法的原理和微胶囊自愈合技术的研究进展。文章内容:

1液芯纤维法

液芯纤维法是将含有愈合剂的纤维添加到材料中,当基体材料出现裂纹时候纤维会破裂从而释放出愈合剂,使基体材料愈合。如图l所示。

Dry首先把这种技术用在混凝土当中,在混凝土里面埋植含有愈合剂的纤维材料来实现自愈合;Moyuku等研究了玻璃纤维在环氧树脂类基体中的自愈合行为,他们对愈合剂的种类、玻璃纤维的用量以及在基体中的分布等进行了试验;Bleay等对更加细小的玻璃纤维进行了探究;国内张妃二等利用空心光纤注胶实现混凝土结构的自诊断、自修复,并且得到较好的结果。

影响修复效果的因素主要有:1)材料与纤维的韧性强度应该相当,即当基体出现裂纹时纤维管应该马上破裂并释放愈合剂;2)纤维的用量不能太多也不能过少,多了会影响基体的力学性能,少了会影响愈合效果;3)修复剂的粘接强度;4)纤维管的内径,太细愈合较慢,太粗释放愈合剂过多会使基体表面不光滑,这样局限了它的应用范同。

2热可逆自修复法

Chen等用呋喃多聚体和马来酰亚胺多聚体合成了网状高分子材料,这是一种正真意义的自愈合材料。如图2。

由于呋喃和马来酰亚胺可以在室温下发生Diels-Alder加成,所以这种材料只要施以简单的热处理就可在要修补的地方形成共价键,并能多次对裂纹进行修复而不需添加额外的单体。这种材料的机械力学性能与一般的商业树脂如环氧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材料相媲美。对缺口冲击产生的裂缝进行简单的热处理后,界面处仅能观察到细微的不完善,修复效率达到57%。

也有一些缺点:马来酰亚胺单体熔点高而且有颜色(黄色),在呋哺单体中不溶解;聚合物在130。C固化完全,固化耗时较长,需要加快反应速度;其使用温度范围较窄(80-120℃),影响了它的应用范围。

可是它在愈合时不需要任何催化剂以及愈合剂,这是其他愈合方法所不及的。

3微胶囊法

近年来,随着微胶囊技术的迅速发展,微胶囊在聚合基复合材料裂纹自修复方面的应用逐渐得到了重视,并成为新材料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微胶囊法是目前最受关注的自愈合方法。其原理是:微胶囊在基体出现裂纹时会破裂。释放出的愈合剂通过毛细作用到达裂纹面,愈合剂接触到埋在基体里面的催化剂引发聚合从而修复裂纹。如图3所示。

这种方法与前面介绍的液芯纤维法比较相似,但是微胶囊的制备比较方便,更加容易实现工业化,而且适用于包括陶瓷、玻璃、环氧树脂以及乙烯基醚类聚酯等基体材料中。

在微胶囊体系中。White等发明的双环戊二烯fDCPD)/Grubbs催化剂体系是最成功的自愈合体系,它利用Grubbs催化剂来引发DCPD发生开环易位聚合(ROMP),形成交联网状聚合物来修复裂纹。同时,ROMP反应可以在室温下迅速发生,而Grubbs催化剂在室温下比较稳定,对水、空气也比较不敏感,所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从上面的示意图可以看出微胶囊自修复法体系结构有如下几个部分组成:基体材料,微胶囊,愈合剂和催化剂。

3.1基体材料

基体材料是材料的主体,决定材料的主要性能与用途,如塑料、纤维、橡胶、陶瓷、玻璃等。其中塑料又分为热固性塑料与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应用更加广泛一些。目前文献报道的常用基体为环氧树脂类聚合物,图4为常用的环氧树脂。

3.2微胶囊

微胶囊(microencapsule)是一种通过成膜物质将囊内空间与囊外空间隔离开来,形成特定几何结构的微型容器,直径一般为1-1000μm。构成微胶囊结构的材料叫做壁材,胶囊包裹的材料叫做芯材。

在自愈合过程中,微胶囊起到包裹修复剂的作用,当基体出现裂纹时胶囊也跟着破裂并释放出修复剂。能否成功的实现修复,微胶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微胶囊应该满足以下特征:1)壁材与基体的力学性质应该相近,如韧性强度等:2)壁材与修复剂、基体不发生反应也不互溶;3)壁材应该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便于加工。其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相分离法)、物理法(机械加工法)三种。已报道的自愈合文献中大多都以尿素、DCPD、37%的甲醛溶液为原料,用原位聚合法制备DCPD微胶囊。国内袁彦超等以三聚氰胺一甲醛树脂代替脲醛树脂,选取高活性、低粘度环氧树脂一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甘油酯作为芯材进行微胶囊化,采用改进的原位聚合方法来制备微胶囊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3愈合剂

愈合剂是一种当其与相应的活化剂接触时将形成聚合物的组合物。愈合剂一般为聚合物的单体,如苯乙烯、丙烯酸酯类、DCPD等含有双键的烯烃。图5为微胶囊自愈合常用的带有环双键的愈合剂。

此外,愈合剂还包括含有羟基的二亚甲基硅烷和二亚乙基硅烷混合物、环氧化物。

3.4催化剂

催化剂是能够引发愈合剂聚合的物质。表1为文献报道过的愈合剂/催化剂体系。

篇5:竣工验收自评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专家

我公司承建的兴茂·悠然南山一期高层 1、2、3#楼,位于六安市金安区中店镇。由重庆市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安徽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勘察设计,建研凯勃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实施工程监理,六安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监督。现我公司已完成图纸设计和合同约定的所有内容,并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及相关规范规定。具体内容如下。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面积为43000㎡,地上住宅层数为33层,局部地下1层。耐火等级为一级,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防水层耐用年限为15年,结构类型为剪力墙结构。抗震烈度为7度。本工程建筑高度为99.75米。

二、过程控制

1、施工前对各劳务班组进行了认真、细致、具有针对性的质量教育和技术交底。

2、依据现场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责任制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审查。

3、会同相关部门对设计图纸进行了图纸会审。

4、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和各项施工方案。

5、对各检验批隐蔽工程先进行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并填写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6、对各工序先组织班组自检和工序交接检,合格后由项目部质量员进行质量专检,合格后再报监理进行验收。

7、在日常施工过程中,我们采取巡视、平行检验等方式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整改。

三、原材料及半成品控制

该工程施工中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及构配件,严格坚持材料进场报验制度,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有关产品,在监理单位见证下取样进行复试,凡未经进场验收合格的不准进场使用。

四、结构安全及功能检测

1、按照规范规定取样和留置混凝土和砂浆试块

①地基与基础工程

施工过程中监理见证取样留置混凝土试块。根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混凝土强度评定合格。

② 主体结构

1、施工过程中监理见证取样留置混凝土试块,根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评定,混凝土强度合格。见证取样留置砂浆试块,砂浆强度合格。

2、按照规范要求,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结构实体质量进行检测,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规范要求。

五、质量评定

本工程共分为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屋面、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建筑电气、建筑节能七大分部。施工过程中,我们坚持以“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十六字方针为指导思想,以检验批为验收单位,再以分部分项工程为统计单位,对每个工序逐项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各工序的完整、合格。

质量控制资料完整齐全有效,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完整,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符合要求,总体观感良好,综合评定该单位工程为合格工程。

六、单位工程自检结论

综上所述,经自检该工程符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设计图纸要求,达到施工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观感良好,自检合格。提请参建各方予以验收。

重庆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兴茂·悠然南山一期高层

篇6:基础验收自评报告

编制人: 程 敏 审核人: 陈 钱 审批人: 马 伟 编制时间:2016年4月18日 编制单位:湖北长安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基础验收自评报告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汉口北文化小镇C3#楼 工程地点:汉口北太湖大道

建设单位:武汉市万景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湖北中南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斯纳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地勘单位:武汉地质工程勘察院 施工单位:湖北长安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监督单位:武汉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本工程为框剪结构,地上建筑为三栋2-3层。基础、墙柱、一层梁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C15。基础为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自2015年12月23日开工,2016年4月17日完成。

二、施工依据

1、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

2、设计单位的设计图纸、施工说明及工程设计变更单;

3、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各专项施工方案;

4、国家、行业现行法律法规及建筑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

5、国家现行颁布的强制性标准;

6、公司综合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施工工艺标准。

三、工程施工概况

(一)施工组织与管理

1、公司组成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及管理班子,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选调业务素质高,施工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

2、强化创优意识,在全体管理和施工人员中开展创优目标教育,努力使创优目标工作落到实处。

3、执行公司综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和建立各级质量责任制来明确质量责任。

4、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严把原材料复试和成品、半成品质量关,严格控制工序质量,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关键工序设立质量管理点,贯彻实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制度。

5、认真做好各类计量器具及检测设备的检定工作,使其所有检测数据和检测结果更具有效性、可靠性。

6、制定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二)技术管理情况

工程开工前,组织项目部施工技术人员熟悉、审查设计图纸,进行图纸会审;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报公司工程部及建设、监理单位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在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由技术负责人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施工员向施工班组长进行质量技术交底。各班组长负责在每天作业前向本班职工进行施工交底,严格执行技术质量保证措施。项目部制定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和技术资料管理制度,保证有关技术工作正常运行。

(三)质量保证情况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把工程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的进场关和验收关。对进场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首先检查生产厂家是否具备相应生产资质;再结合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测报告等质保资料,核对现场材料的质量、数量是否达到要求;最后在监理工程师现场见证下取样,送实验室复试,并接受质量监督部门的见证抽样复试。复试合格后,该批材料方可使用。

基础工程所有原材料经监理公司见证取样复试统计如下: ①进场钢材取样复试13组,合格13组; ②钢筋连接取样复试4组,合格4组;

③砼抗压标准养护试件取样C15:6组,合格6组;C30:8组,合格8组

④600度同条件混凝土试件取样C30:5组,合格5组; ⑤同条件拆模混凝土试件取样C30:3组,合格3组;

(四)过程控制情况

1、本工程使用的主要测量仪器及器具,出厂合格证等资料齐全,并按规定送黄冈测绘仪器计量监督检定中心检测,均在有效鉴定期内。施工测量放线,由专职技术员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项目部自检合格后,填写测量放线复核记录,报监理工程师复检。轴线位移和标高引测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2、模板工程

本工程基础承台、墙、柱、顶板均采用木模板。支模前,按专项施工方案对模板工程进行技术交底。支设完成后,首先班组进行自检,再交由技术负责人组织质量员、施工员进行复核,填写模板安装检验批等资料,报请现场监理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浇捣混凝土。另外做好浇捣过程中复查、浇捣后核查等工作,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3、钢筋工程

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相应的标准规范要求施工。钢筋原材料和焊接接头均见证取样送试验室复试合格后方可隐蔽。施工过程中,对主筋位置、箍筋加密区范围、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等严格控制。在砼浇捣过程中,加强钢筋成品保护工作,由专人负责钢筋修整,加设马凳筋和支垫保护层垫块,以免钢筋位移。

4、混凝土工程

基础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员现场跟踪检查,试验员进行塌落度测试、混凝土试块制作。混凝土工长对混凝土搅拌站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原材料、外加剂质量及配合比电子计量情况,根据施工要求,及时调整混凝土塌落度。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及时进行洒水养护。混凝土试块同条件养护和标准养护至龄期做好试压工作。

5、资料整编情况

工地现场配备专职资料员一名,持证上岗。负责对工程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编归档,保证工程技术资料的同步、完整和真实。工程开工形成的各项程序文件;工序施工前、后形成的技术资料;以及原材料进场复试等质保资料等,都及时进行收集,报监理单位备案,以便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同时认真做好安全资料、文明工地资料及贯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五)安全文明施工

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保证措施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实施施工现场文明标准化管理。加强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不扰民。项目部内部和各施工班组签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职工个人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对新进场的工人和变换工种的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班组每日及时进行安全生产自检,并做好记录;项目部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防火检查。机械设备完善,各项安全设施及措施责任到人,任务明确,实现标准化管理,保证了本工程无不安全事故发生。工地内全方位开展文明建设,场地硬化,职工宿舍、办公生活区规划布置等,都体现了项目部“以人为本”、文明创新的开拓精神。小到职工宿舍、食堂;大到工地整体,都使职工置身于文明施工的氛围下。

四、工程质量评定

(一)、子分部工程质量评定

根据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工程技术资料整编的有关要求,现对基础工程中已施工完成的子分部工程质量评定情况如下: 土方子分部工程:共计验收检验批2个。土方开挖分项工程验收检验批1个。土方回填分项工程验收检验批1个。

2.混凝土基础子分部:共计验收检验批60个。1)模板分项工程验收检验批20个。2)钢筋分项工程验收检验批10个。3)混凝土分项工程验收检验批20个。4)现浇混凝土验收检验批10个。

以上检验批及子分部工程经监理公司验收评定,全部合格。

(二)观感质量评定

经自查:砼表面达到平整、光滑、质地均匀、密实,截面尺寸符合要求;无孔洞、露筋、夹渣等质量通病。

(三)工程资料核查

经施工单位自查,分部分项检验批评定资料填写规范,报验签章齐全;工程质量保证资料,真实、有效、与施工现场对应一致;施工技术资料、施工管理资料收集齐全,归档规范。综上所述,本工程基础工程自评合格。

篇7:基础验收自评报告

首先感谢与会各方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你们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咸阳世纪星城1#2#楼基础工程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施工完成。我谨代表施工单位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汇报基础工程的施工情况,恳请各位专家审查指正,便于我们继续提高。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咸阳世纪星城1#2#住宅楼工程 工程地点:咸阳市世纪大道陈阳寨转盘东南角 建设单位:三星房地产开发公司

监理单位:陕西百威建设监理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

监督单位:咸阳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勘察单位:咸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基公司 施工单位:陕西宏宇建司

本工程为框剪结构,地上建筑为两栋十八层主楼,裙房三层为商场。基础筏板梁至地下室顶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基础为梁板式筏板基础,抗渗等级为P6;基础底设10㎝厚C15混凝土垫层,上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一道,5㎝厚C20混凝土保护层。地下室墙厚度为200mm、250mm。顶板厚度为180mm。

基础工程自2007年10月20日开工,2008年3月2日完成。

二、施工依据

1、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

2、设计单位的设计图纸、施工说明及工程设计变更单;

3、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各专项施工方案;

4、国家、行业现行法律法规及建筑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

5、国家现行颁布的强制性标准;

6、兴艾公司综合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施工工艺标准。

三、工程施工概况

(一)施工组织与管理

1、公司组成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及管理班子,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选调业务素质高,施工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

2、强化创优意识,在全体管理和施工人员中开展创优目标教育,努力使创优目标工作落到实处。

3、执行公司综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和建立各级质量责任制来明确质量责任。

4、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严把原材料复试和成品、半成品质量关,严格控制工序质量,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关键工序设立质量管理点,贯彻实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制度。

5、认真做好各类计量器具及检测设备的检定工作,使其所有检测数据和检测结果更具有效性、可靠性。

6、制定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二)技术管理情况

工程开工前,组织项目部施工技术人员熟悉、审查设计图纸,进行图纸会审;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报公司工程部及建设、监理单位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在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由技术负责人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施工员向施工班组长进行质量技术交底。各班组长负责在每天作业前向本班职工进行施工交底,严格执行技术质量保证措施。项目部制定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和技术资料管理制度,保证有关技术工作正常运行。

(三)质量保证情况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把工程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的进场关和验收关。对进场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首先检查生产厂家是否具备相应生产资质;再结合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测报告等质保资料,核对现场材料的质量、数量是否达到要求;最后在监理工程师现场见证下取样,送实验室复试,并接受质量监督部门的见证抽样复试。复试合格后,该批材料方可使用。基础工程所有原材料经监理公司见证取样复试统计如下: ①进场钢材324吨,取样复试60组,合格60组; ②钢筋连接取样复试20组,合格20组;

③砼抗压标准养护试件取样21组,合格21组; ④混凝土抗渗标准养护试件取样8组,合格8组; ⑤600度同条件混凝土试件取样21组,合格21组; ⑥同条件拆模混凝土试件取样2组,合格2组;

(四)过程控制情况

1、本工程使用的主要测量仪器及器具,出厂合格证等资料齐全,并按规定送陕西测绘仪器计量监督检定中心检测,均在有效鉴定期内。施工测量放线,由专职技术员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项目部自检合格后,填写测量放线复核记录,报监理工程师复检。轴线位移和标高引测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2、模板工程

本工程地下室模板采用全木模板的施工工艺,墙、柱、顶板均采用木模板。支模前,按专项施工方案对模板工程进行技术交底。支设完成后,首先班组进行自检,再交由技术负责人组织质量员、施工员进行复核,填写模板安装检验批等资料,报请现场监理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浇捣混凝土。另外做好浇捣过程中复查、浇捣后核查等工作,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3、钢筋工程

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相应的标准规范要求施工。钢筋原材料和焊接接头均见证取样送试验室复试合格后方可隐蔽。施工过程中,对主筋位置、箍筋加密区范围、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等严格控制。在砼浇捣过程中,加强钢筋成品保护工作,由专人负责钢筋修整,加设马凳筋和支垫保护层垫块,以免钢筋位移。

4、混凝土工程

基础工程全部采用自搅拌混凝土。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员现场跟踪检查,试验员进行塌落度测试、混凝土试块制作。混凝土工长对混凝土搅拌站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原材料、外加剂质量及配合比电子计量情况,根据施工要求,及时调整混凝土塌落度。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及时进行洒水养护。混凝土试块同条件养护和标准养护至龄期做好试压工作。

5、地下防水工程

地下防水为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一遍,从原材料进场、取样复试到现场施工,均严格按程序及验收规范要求进行。

6、资料整编情况

工地现场配备专职资料员一名,持证上岗。负责对工程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编归档,保证工程技术资料的同步、完整和真实。工程开工形成的各项程序文件;工序施工前、后形成的技术资料;以及原材料进场复试等质保资料等,都及时进行收集,报监理单位备案,以便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同时认真做好安全资料、文明工地资料及贯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五)安全文明施工 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咸阳市创卫具体要求及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保证措施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实施施工现场文明标准化管理。加强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不扰民。项目部内部和各施工班组签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职工个人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对新进场的工人和变换工种的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班组每日及时进行安全生产自检,并做好记录;项目部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防火检查。机械设备完善,各项安全设施及措施责任到人,任务明确,实现标准化管理,保证了本工程无不安全事故发生。工地内全方位开展文明建设,场地硬化,职工宿舍、办公生活区规划布置等,都体现了项目部“以人为本”、文明创新的开拓精神。小到职工宿舍、食堂;大到工地整体,都使职工置身于文明施工的氛围下。

四、工程质量评定

(一)、子分部工程质量评定

根据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工程技术资料整编的有关要求,现对基础工程中已施工完成的两个子分部工程质量评定情况如下: 土方子分部工程:共计验收检验批8个。土方开挖分项工程验收检验批4个。土方回填分项工程验收检验批4个。

1.地下防水子分部:共计验收检验批10个。

1)防水混凝土分项工程验收检验批4个。2)卷材防水分项工程验收检验批4个。3)防水保护层分项工程验收检验批2个。2.混凝土基础子分部:共计验收检验批76个。1)模板分项工程验收检验批32个。2)钢筋分项工程验收检验批24个。3)混凝土分项工程验收检验批10个。4)现浇混凝土验收检验批10个。

以上检验批及子分部工程经监理公司验收评定,全部合格。

(二)观感质量评定

经自查:砼表面达到平整、光滑、质地均匀、密实,截面尺寸符合要求;无孔洞、露筋、夹渣等质量通病。

(三)工程资料核查

经施工单位自查,分部分项检验批评定资料填写规范,报验签章齐全;工程质量保证资料,真实、有效、与施工现场对应一致;施工技术资料、施工管理资料收集齐全,归档规范。

篇8:沥青材料自修复能力研究进展

沥青材料有自修复能力,这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成为多年的热门话题。最早发现自修复现象的Bazin等[1]认为,沥青材料的自修复能力即是劲度和强度的一个复杂的自我恢复过程,它发生在损害过程中、停歇状态下或高温期间。截至目前,多方研究已经确定这一现象的存在[2,3,4],也已确定一些影响因素与之相关[5],但这些研究大多基于基质沥青层面。

1981年,Prager和Tirrell[6]在聚合物材料中描述了自修复现象:当两块相同的聚合物材料放到一起,并且温度高于玻璃点转化温度时,界面间的力学强度逐渐增加,如果接触时间足够长,断裂强度达到原材料断裂强度,这时的界面已经和其他界面没有区别了,即已经合为一体,界面已经愈合。在同一年,Wool和O’Connor[7]确定了自修复过程的5个阶段:(1)表面重组;(2)表面接近;(3)湿润;(4)扩散;(5)随机组合。

沥青为粘弹性材料,且具有时间相关性(Time-dependent)和温度相关性(Temperature dependent),受到高分子材料自修复的启发,Nishizawa[8]、Kim[9]、Little[10]、Maillard[11]、Carpenter[12]、Pronk[13]等学者均在实验室或者实际路面中证实了沥青材料的自修复特性。道路科研工作者们希望能够弄清沥青材料损伤自修复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找到合适的方法提升沥青材料的自修复能力,以抵抗沥青材料的疲劳开裂,延长沥青路面的服务寿命。在我国,沥青材料损伤自修复研究方兴未艾,有代表性的如湖南大学黄立葵课题组[14]及东南大学孙大权课题组[15,16]。

为此,本文全面调查分析国内外沥青材料自修复能力研究成果,并对沥青材料的自修复机理、自修复能力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述,并指出可通过优化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组成来主动提高其自修复能力;之后,介绍几种可增强沥青材料自修复能力的方法,包括被动供能法和物质补给法,从而实现沥青混合料自修复能力的被动增强;最后,课题组指出现阶段研究的重点为,根据沥青材料的自修复机理,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进行自修复能力优化设计,为真正实现自修复沥青路面提供理论基础。

1 沥青材料自修复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沥青材料自修复能力研究主要集中于自修复机理、自修复能力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等方面,现有公开成果对其中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并未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增强沥青材料自修复能力的优化方法。

1.1 自修复机理

沥青材料自修复机理主要有基于裂缝表明能理论、基于裂缝表面分子扩散理论和基于毛细流理论3种。这3种理论分别从沥青材料的不同角度确定了沥青材料的自修复机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沥青材料及自修复机理的复杂性,每种机理都有较大的局限性。

1.1.1 基于裂缝表面能理论

Schapery[17]和Lytton[18]基于裂缝表面能提出了断裂力学基本方法,用以解释沥青混合料的损伤自修复行为,认为沥青混合料自愈的动力为裂缝表面能的降低,并分别建立初期自修复速度h1和后期自修复速度h2与表面能之间的关系:

式中:γm、m、Kh为常数;D1h为压缩蠕变柔度;β为裂缝自修复长度;v为泊松比。

h1和h2决定了沥青混合料的实际自修复率h1,如图1所示,即:

式中:hβ为沥青混合料的实际自修复率;(Δt)h为荷载间歇时间。

此种理论较好地从能量角度解释了混合料自愈特性产生的原因,但是断裂力学多应用于脆性材料,对于沥青混合料这种复杂的粘弹性材料应用具有局限性,它也不能解释混合料自修复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

1.1.2 基于裂缝表面分子扩散理论

基于裂缝表面分子扩散理论主要在聚合物材料自修复的研究中,Gennes[19]建立了分子蠕动模型(Reptation model)解释了聚合物分子在界面扩散动力学,基于分子蠕动模型,Wool等[7]提出了聚合物材料裂纹自修复动力学方程,见式4。并指出聚合物材料裂缝自修复阶段的微观进程为:(1)裂缝表面润湿;(2)裂缝表面分子相互扩散;(3)界面分子随机化组合与排列。

式中:R(t)为自修复率;t为时间;Rh(t)为材料固有自修复参数,表征了裂缝表面分子扩散速度和分子重排能力;(t)为浸润函数,表征了裂缝自修复速率。

Bommavaram等[20]采用动态流变仪(DSR)测试沥青材料的Rh(t)方法,并据此获得了5种沥青固有自修复函数方程。Bommavaram等认为R0随着沥青表面能增加而变大,并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但是,关于如何确定中(t)仍有待研究。另外,分子蠕动模型适用于分子结构比较简单且规则的聚合物裂缝愈合,而对于分子结构复杂的沥青材料其适用性有待检验。

1.1.3 基于毛细流理论

Garcíaálvaro[21]的沥青毛细流动理论综合分析了裂缝表面分子扩散能与毛细动力作用,很好地解释了沥青混合料在颗粒之间未接触也能自修复的现象,图2为沥青毛细流动试验。当沥青出现裂缝时,压力差会出现在尚连接在一起的裂缝末端,当温度足够高时,沥青作为牛顿液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裂缝末端的沥青会沿着裂缝的纹理缓慢的填满整条裂缝。试验中分别用1.5mm、1.0mm、0.7mm、0.5mm、0.2mm和0.1mm直径的毛细管作为对比试验,表明裂缝的直径越小,环境的温度越高,毛细管作用越明显,而当裂缝较宽时,也会出现毛细管作用,但已经不十分明显。这也说明裂缝自修复效果在裂缝形成的初期要优于裂缝形成的末期。然而该模型要求沥青处于牛顿液体状态,不适于较低温度下的沥青混合料损伤自愈行为的分析。

1.2 自修复能力影响因素

影响沥青材料自修复能力的因素众多,仅对基质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而言,影响因素主要有沥青材料化学组成、物理性质、表面自由能、添加剂、沥青混合料体积特性。

1.2.1 沥青材料的化学组成

1990年,Kim[22]研究发现,MMHC越高,自修复能力越低。其中MMHC为烷烃或芳香烃等有机物碳链上的甲基和亚甲基之比(Methyl plus methylene hydrogen to carbon,MMHC)。Williams[23]通过考虑5种两性氧化物、芳香族有机物和蜡含量各不相同的沥青,证实了沥青的化学组成对于沥青的损伤自修复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沥青的损伤自修复性能随着两性氧化物含量的降低、芳香族有机物含量的升高而增强,而蜡含量对沥青损伤自修复性能影响很小。同时,杂质离子能促进沥青材料的自修复能力,如氮、氧、硫等。2009年,Santagata等[24,25]对70/100针入度的六种沥青材料进行了自修复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含有较低分子量化合物的沥青材料有更好的自修复能力。

1.2.2 物理性能

沥青针入度与软化点通常作为评价沥青物理性质的重要特征指标,它们能够综合反映沥青的粘弹性、塑性等各项物理力学性能。Bonnaure等[26]发现,高针入度和低软化点的沥青材料有较好的自修复能力。

1.2.3 表面自由能

2012年,Butt等[27]建议,沥青材料的流动性,潜在自由能,及表面自由能都对自修复能力有很大影响。增加沥青材料的流动性,自修复率相应增加。2000年,Lytton[28]将表面自由能分为两部分:利弗席兹-范德华力(Lifshitz-van der Waals)和路易斯酸-碱力(Lewis acid-base),利弗席兹-范德华力对短期自修复能力有负面影响,路易斯酸-碱力对长期自修复能力有积极作用。

1.2.4 添加剂

为了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某种特定性能,改性添加剂在实际工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道路科研工作者对其在混合料损伤自修复性能方面的影响也开展了许多研究,但从研究成果看来并未取得一致见解。

Bahia等[29]分别研究了两种未改性沥青、两种塑性(Plastomers)改性沥青、两种弹性(Elastomers)改性沥青、两种氧化物(Oxidation)改性沥青的自修复性能,研究表明:改性沥青有较好的自修复性能,并进一步表明添加新型改性剂改善沥青材料自修复能力的设想。1995年,Lee[30]通过在基质沥青中添加SBS、SBR、GIL等不同的改性剂,发现SBS对沥青损伤自修复性能的促进作用最强;Carpenter[12]通过对改性沥青(PG70-22)的损伤自修复速率研究,验证了改性剂对沥青损伤自修复性能的积极作用。

但Kim等[23]在研究中发现添加SBS改性剂并未使混合料的损伤自修复能力有明显改善;且他们认为添加SBS或低密度聚乙烯(LDPE)反而会降低沥青材料的自修复能力,改性添加剂在沥青中以颗粒形式存在,它的体积膨胀性会导致沥青分子之间结合得更加紧密而难以流动,从而影响其自修复性能。

2001年,Little等[31]研究了熟石灰对沥青自修复性能的影响,他们发现熟石灰对沥青混合料损伤自修复性能的影响随着基质沥青的性质不同而发生变化,沥青的芳香族有机物含量较低时添加熟石灰对损伤自修复性能有利,反之亦然。他们认为引起这种不同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熟石灰颗粒能够与基质沥青中的某些成份产生吸引或者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改变沥青的流动自修复性能。

2006年,Carpenter等[32]根据两种沥青材料的试验中发现,聚合物改性沥青的自修复能力比原沥青高很多,这可以解释聚合物改性沥青的路面疲劳寿命延长的原因。

综合各种改性添加剂对沥青混合料损伤自修复性能影响的观点,一般认为当混合料损伤十分微小时改性剂的本构关系能够约束裂缝的开展与传播,对混合料损伤自修复起有利作用,但当裂缝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改性剂却因抑制沥青流动而对沥青混合料自愈产生不利影响。

1.2.5 体积特征

混合料的体积特征对沥青混合料的损伤自修复性能有重要影响。Franchen[33]、Williams[34]和Qiu[35]等的研究成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损伤自修复能力随着混合料的沥青含量、沥青饱和度的增大而增强,随着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空隙率的增大而减弱。Grant等[36]的研究成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集料级配和表面特性(影响混合料的骨架嵌合结构、颗粒接触和集料颗粒的沥青膜厚度)能对沥青混合料的损伤自修复性能产生影响,同时Grant的研究成果表明,级配较粗的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损伤自修复性能。Lee[9]在实验中发现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的损伤自修复能力优于其他种类沥青混合料。

综上所述,影响沥青材料的自修复能力的因素很多,本文仅仅从沥青材料本身进行了综述,外部因素如温度、间歇时间、荷载、损伤等级等,都对沥青材料的自修复能力有较大影响。因此,确定沥青材料的自修复能力影响因素为一项重大工程,必须抓主要因素,从某一方面增强沥青材料的自修复能力。

1.3 自修复能力评价方法

为了评估沥青的自愈能力,大多数研究人员将间隔时间很长的间歇加载序列应用在传统的连续疲劳荷载之间(如Castro、Sanchez、Kimet),用间歇期后沥青材料模量的恢复和疲劳寿命的延长来评估沥青的自愈能力。然而,这样的加载序列并不现实,路面不会每时每刻都在承受各种车辆载荷的作用,中间总有一些或长或短的间歇时间。因此Carpenter和Shen开发了一种间歇加载序列,用这种方法来研究热拌沥青混合料(HMA)的自愈能力。Shen使用类似的间断加载序列和耗散能量分析方法量化了沥青材料的自愈能力,并指出延长间歇时间能提高沥青材料的自愈效果;这项研究还将自修复率(HR)定义为:单位间歇时间损伤恢复速率,且自修复率受材料类型、温度、老化程度、荷载作用(应变水平和加载速率)的影响很大。尽管间断加载似乎是合理的,但由于机器和测试时间的限制,间歇时间不超过10s。

Shen等[37]研究沥青材料的自修复性能时,排除了沥青材料粘弹性恢复的影响,只用沥青材料自身的断裂自修复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发现,不同温度(15℃、20℃、25℃、30℃)和不同损伤等级(较低和较高)下,自修复发生时,伴随着粘弹性模量恢复,粘弹性模量的恢复较快,而断裂损伤自修复需要一段时间;高温和较低损伤等级时,断裂损伤自修复快且比较容易,可以分别从模量恢复能力、疲劳寿命自修复率和达到最佳愈合时所需最短时间得到。不同种类的沥青胶结料的断裂自修复能力不同,这是由它们的化学组成决定的。

谭练武[38]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混合料自修复性能有重要影响的18项评价指标进行全面的综合评判分析,并和现有研究对比,证实评价结果科学客观,能用于沥青混合料损伤自修复性能的一般评价。

黄明等[39]通过室内四点弯曲疲劳试验,采用单因素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橡胶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自修复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疲劳自修复效率与沥青用量、自修复时间成正比,与试件破坏程度、空隙率、应变量大小成反比,在胶粉掺量(胶粉与橡胶沥青的质量比)为20%,自修复温度为60℃,荷载强度为5kPa时,疲劳自修复效率分别达到最佳。

综合各种评价方法,沥青材料自修复能力的评价方法复杂,试验方法难以和实际情况相吻合,因此,找到合适的沥青材料自修复能力评价方法至关重要。

2 自修复能力增强方法

荷载间歇时间是影响沥青材料疲劳损伤自修复能力的主要外因之一。在大交通量条件下,沥青路面荷载作用间歇时间短,沥青混凝土内部裂纹产生与发展速率大于裂缝自修复速率,最终易发生沥青混凝土疲劳开裂。为进一步增强沥青材料自修复能力,国内外学者借助生物体损伤恢复现象和机理,开展了采用能量供给、物质补充的方式激励沥青材料损伤裂缝恢复的研究。

2.1 电磁感应加热法

荷兰Delft大学的Liu等[40,41,42]通过对掺钢纤维的多孔沥青混凝土进行电磁感应加热,使沥青混凝土中的沥青被加热而愈合,达到了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服务寿命的目的,沥青混凝土中掺加的钢纤维的分布CT扫描图如图3所示。

感应加热的第一个前提是材料必须导电,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添加导电填料和纤维使沥青导电;第二个前提是填料和纤维能够相连形成闭合电路。图4为电磁感应能量用于沥青自修复的系统。当沥青出现微裂缝时,导电纤维或填料将在微裂缝周围形成闭合回路。线圈附近放置的磁敏感和导电材料将会使闭合回路中产生涡流。当涡流遇到电阻材料后,通过能量损失产生了热量,从而使沥青融化并封闭裂缝。

图4利用电磁感应加热沥青以实现裂缝修复Fig.4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showing the system of using fibers heated with induction energy to heal cracks in asphalt concrete

通过试验,给出了4个试样的变形曲线以及试样在经过6次加热、自修复、重新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由于测试过程中试样被冻结在-20 ℃,从而避免了蠕变,所以试样会发生脆性变形(弹性模量显然是增加的)。在修复过程中(感应加热)可以观察到裂缝消失。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在第5次修复后的电阻大约是初始的70%。此外,弹性模量非常相近,但修复后试样的极限强度下降较快。理论上是因为修复区的所有纤维被拉断,所以试样在修复区变得更脆。

2.2 微波加热法

Juan Gallego等[43]微波对混合料加热来提高混合料的自修复能力,且最优钢丝棉含量不足电磁感应加热含量的1/10,这能够节约很大的成本。此外,微波所用能量要远低于电磁感应产生相同效果的能量,如图5所示。

因此可在间歇期可采用微波加热来增强沥青路面的自愈性能,在其研究中,钢丝棉的含量为沥青混合物质量的0.2%已足够,且优选10mm长钢丝棉,钢丝棉的含量不足电磁感应的1/10。

2.3 微胶囊法

García等[44,45]在沥青混凝土中添加填充了粘结剂的微胶囊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自修复能力的有效方法,并且可以避免老化影响路面的内部结构。图6展示了沥青混凝土中微胶囊的使用效果。当靠近微胶囊的地方产生裂缝时,微胶囊将会破碎并释放出粘结剂,然后与周围沥青接触,通过扩散,粘结剂与破损沥青结合,从而使沥青恢复并且封闭裂缝。与自发性自修复的沥青相比,这个使用微胶囊的方法可大幅度提高自修复速率。

但微胶囊很难在沥青混凝土中存在。这些微胶囊不能与沥青反应,并且还应能够承受骨料与沥青拌和过程以及路面压实时的180 ℃高温。此外,微胶囊又不能过于坚固而不利于破裂。为此,将粘结剂密封于多孔砂中,同时用环氧树脂和细砂裹附其外形成胶囊壁。研究表明这些新材料与微胶囊复合后可使沥青具有持续的自修复性能。

2.4 光修复法

周天澍[46]将制备的嵌有氧杂环丁烷壳聚糖的聚氨酯网络结构修复剂掺入到沥青当中,当沥青产生裂缝时,修复剂中的醚键和酰胺键就会断裂产生自由基,在紫外光照射下,这些自由基可以重新组合,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可以修复产生裂缝的沥青。

此种方法借助了高分子材料的修复方法,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高分子修复材料的价格昂贵,难以在实际沥青公路中实施;二是此种机理利用了紫外线的催化作用,而在实际路面中,太阳光中照射到路面中的紫外线含量很低,难以真正在实际中运用。因此研究在可见光条件下能对沥青路面实现修复的修复剂,这将大大提高修复剂的修复效率。

3 沥青材料自修复能力亟需解决的问题

沥青材料的自修复能力已被国内外学者所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尚未成熟。在研究过程中,有以下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

(1)尽管沥青材料的自修复性能已被广泛认可,并通过比较损伤试件间歇期前后的力学性能(如动态模量、抗弯性能、粘度)的增强来表征,但一直缺乏确切的试验方法去直观证实沥青材料自修复现象的存在。

(2)影响沥青材料自修复能力的因素众多,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沥青化学成份、沥青物理性质、表面自由能、混合料体积特性、添加剂等;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间歇时间、温度、荷载、损伤程度、沥青老化程度等。若采用单因素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沥青材料自修复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将会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

(3)尽管对沥青材料的自修复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完全了解自修复机理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何种因素触发自修复尚未完全了解,同时在不同荷载和温度条件下的自修复行为与机理的研究更为重要;此外,现有研究并没有评价裂缝尺寸及形状等等对修复行为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对自修复机理的充分了解非常重要。

(4)沥青材料自修复被动增强技术的提出,对今后的道路材料的发展尤为重要,但现阶段技术、条件等尚不成熟,很难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5)沥青路面疲劳寿命预估中并没有考虑沥青材料的自修复性能,因此路面设计过于保守,不利于经济型及环保型社会的发展。

4 结语

作为道路建设领域的高消耗材料,沥青材料被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沥青材料的自修复能力,包括沥青材料的自修复机理、自修复影响因素及自修复能力评价方法,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又列举了近几年常用的沥青材料自修复能力被动增强技术,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为长期稳定储存,裂纹一旦形成后即能进行快速高效自修复的材料,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最后,指出在沥青材料自修复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拓宽思路。

摘要:总结了国内外沥青材料自修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从自修复机理、自修复能力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等方面来介绍沥青材料自修复能力的概况,并指出了国内外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随后,概述了提高沥青材料自修复能力的方法:电磁感应加热法、微波加热法、微胶囊法、光催化修复法等先进技术,并指出各种方法的缺陷;最后,根据国内外现有研究,提出了下阶段研究的重点应为:根据自修复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基质沥青选择及沥青混合料的组成优化设计,为真正实现自修复沥青路面提供理论基础。

上一篇:装饰公司营销战略研究下一篇:街镇控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