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系辞》反映的时代与文化

2024-04-16

帛书《系辞》反映的时代与文化(精选8篇)

篇1:帛书《系辞》反映的时代与文化

浅谈职业教育现代化

教务处

印小娟

我们要实施现代化教育,那么什么是教育的现代化?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育现代化就是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就是加强硬件建设,就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许多人对现代化的理解仅仅局限在现代化手段的使用上,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及教育过程的现代化考虑得则比较少。例如:一位教师在设计一节课时,想到了运用先进的电教设备──多媒体让学生感知学习内容。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却忽略了“让学生主动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本没有发挥出来。手段是先进了,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育现代化不仅要有现代化的手段,更要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所谓教育现代化,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实现教育现代化,观念现代化是关键。观念是行动的指南。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观念。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渗透。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只是教育的两大类别,不存在等级差异。加强职业基础性课程,要使文化课程教育、职业基础教育与职业专业教育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学科课程的添加和拼接。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不断深入地了解自己,广泛地了解社会,正视现实,使职

业教育的毕业生既具有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又有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文化知识,形成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2.职业教育的高移。具体体现在由中等职业教育提高到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即不仅要有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要求懂得相应的理论知识,以便更好的指导实践活动。一方面,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等职业教育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另一方面,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还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同时大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此外,要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歧视——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的教育,不能只靠舆论宣传凭空进行,必须以一定的经济、技术为基础,而这一物质基础便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使体能型的工作大量减少,智能型的工作大幅度增加,这就要求作为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的层次也要相应的高移。

3.职业教育终身化。数百年来,把人生分成两半,前半年用于教育,后半年用于劳动,这样的观念早已与时代不符。如今“只有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才能终身就业”已成为现代劳动力市场的一条基本规律。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工作领域的迅速变化,就业的不稳定性,决定了一次性职业教育已无法满足一个终身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仍是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我国已经建立了各种与成人教

育互相渗透、联系、合作的职业继续教育机构,使职业教育与人的整个职业发展过程相伴随,并被纳入到终身教育体系之中。职业教育终身化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师资队伍的现代化是核心。所以我们在进行硬件建设时更不能忽略了教师现代化素质水平的提高,必须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结构合理的“业务精良型”基础课教师、“双师型”专业教师和业务过硬的技术指导教师队伍。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⑴具有现代教育观。从世界发展的潮流看,在21世界里科学的人道主义教育观将备受推崇,这种新型的教育观是科学与人道的有机的结合。它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的完善为方向的目的,它代表了未来的教育发展的方向。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谁抓住了教育,谁就抓住了新世纪的战略制高点。因此,各国都把成功的希望之光聚集在教育的改革上。要建立以科学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以培养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新型教育理念,以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

⑵具有现代的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学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学校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正进行着一场革命性的改造。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独一无二的知识占有者和传授者了,现代教育理论始终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必须摒弃落后、陈旧、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师要有

驾驭现代化教学设施的能力,积极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运用声、光、影等立体的直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⑶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与过硬的技术水平。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把文化基础教学和专业理论与技能教学提高到新的高度,这意味着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要求更高了。在横向,教师应具备作为现代社会知识阶层和经济、技术阶层所需要的广博的知识面;在纵向,更需要有与教育科学和所教学科相应的精深的知识以及与技能指导相应的过硬的技术水准。现代的职业教育,一方面要为学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又要培养学生适应21世纪需要的经济意识,创新意识和必要的技术技能。因此从事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师既是教育的行家里手,同时又是经济领域的行家和技术界的高手。是一支集教育家、企业家和技术权威于一体的队伍。

⑷具有教育科研能力。一位好的教师必须在以教学为主的前提下,积极进行科学研究,不断探索教学规律,勇于进行教学改革。教育科研能力是衡量一个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表达能力的主要方面,也是不断进行教学实验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它反映出教师的综合水平和学校师资的综合实力。可以这样说,没有“科研”就没有教育的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没有教育的发展,就不会有教育的现代化。

⑸具有终身学习和创造的良好意识。未来社会,对人的标准和要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劳动技能不只是靠人的自然体力,而是以劳动者的智力和知识为基础。“知识的生产力已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因此谁想使社会生产力走在前列,谁要在竞

争中获胜,谁就得拥有一大批运用新知识和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新经济已强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培养具有新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就必须进行不断的学习和充实,要具有新的智能结构和创造才能,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和改革;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的终身学习意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这样才能永远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实施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工程,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立足岗位,为这项伟大工程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篇2:帛书《系辞》反映的时代与文化

2013年全省“农村(社区)文化小广场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我市范围内农村(社区)文化小广场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小广场已成为村(居)民们享受文化大餐、参与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欢声笑语,更以其开放性、群众性等独特优势聚集了人气,不但群众拍手称赞,也产生了很好的综合社会效应。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对文化娱乐健身需求不断增加,跟文化广场的建设和管理产生了一定矛盾,日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走访xx镇部分村(居)文化广场了解到,当前农村文化广场建设与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建设较为滞后。目前,农村文化广场在数量、质量上跟群众不断提高的文化需求都不相适应。数量上,拿xx镇52个村(居)来讲,全镇仅有文化广场23处,有相当部分村(居)尚无专门的文化广场。建设质量也存有参差不齐现象,新农村建设所涉及的村(居)其文化广场较标准,设施齐全,而一些经济落后村(居)却没有固定场所,相关文化活动设施四零八散的分布。总体来讲,文化基础设施存在较大的差异,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二是活动开展不平衡。部分经济条件好,设施建设齐全的文化广场活动开展较活跃,广场文化主题比较丰富;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的形式十分单一,主要以放送电影为主,有的广场甚至成了单纯的一块空地,农忙时晒晒粮食,搁置一些农器具。

三是管理力量薄弱。管理人员力量不足,基层文化工作者身兼多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乡村文化广场活动具有多样性、专业性、开放性等特点,而乡镇文化站及村居普遍缺少文化专职干部,能力、时间上都无法应付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工作的需要,在管理上形成了一片空白,乃至有相当部分乡村文化广场基本处于放任不管的状态,这都影响着文化广场效能的发挥。

如何充分利用农村当地资源,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广场建设与改进管理势在必行,为此建议:

一、因村制宜规划。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的规划设计,把农村文化广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提高村民幸福指数的大事来抓,将其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本着“实际、实用、适度”的原则,根据村庄布局和经济基础,尊重群众意愿和需求,因村制宜,利用村内空地、池塘、废弃荒地等,建设改造文化小广场。多方征询群众意见,根据本村(居)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综合考虑村(居)发展走势,选择配套设施,营造和谐适宜的广场环境。

二、多方筹措,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利用“财政支持一点、村里自筹一点、共建单位帮助一点、群众投劳一点、社会捐献一点”融资方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文化广场建设与管理中的资金难题。丰富与企业合作方式,鼓励本地有能力的企业投资建设文化小广场,适当将广场部分宣传、广告栏、场地外租给企业,尽可能借助企业的力量为广场建设、管理提供资金保障。有条件的村居应充分利用与上级单位结对共建的契机,健全硬件设施,配备文体器材,力争为文化广场配齐球场(篮球场或乒乓球场)、宣传栏、健身路径、小舞台,充分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三、充分利用,提升内涵。社区、村居应充分宣传好、利用好、发挥好文化小广场的作用,尤其注重利用农闲时节、节假日、喜庆日,发挥各村居文艺骨干和文化带头人的作用,组织开展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的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把它变成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载体。基层文化工作者应深入农村、社区,了解倾听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组织开展一些符合农民群众口味的文化艺术类活动,如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编发文娱小册子、放送电影、组织指导广场舞队伍等,使农民群众在娱乐中受到教育。此外,文化部门还应积极引导在农村文化广场建设上融入文化内涵,结合本地地域特色,将历史名人、民间故事、文化传承等乡土元素融合到文化广场建设中,使农村文化广场在满足群众集会、休闲游憩、大众娱乐等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传承本地优秀传统文化。

四、带动群众,培养专业素质人才。文化部门要注重发挥文艺团体的辐射作用,积极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基层进行业务指导,培养文艺骨干,积极培育基层文化工作带头人和“热心人”,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又指导他们组织开展各种业余文化活动,让农村文化活动“遍地开花”。以社区或村(居)为单位,把热心于群众文化事业又具有专业知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吸纳到一起,形成一支集宣传、教育、娱乐、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文化队伍,提高基层文化的服务水平,有效缓解文化干部的压力,帮助他们更好的开展基础文化工作。吸引农民参与广场文化活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唱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戏,自主参与文化活动,让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

篇3:帛书《系辞》反映的时代与文化

Web2.0最初是在2004年由O’Reilly Media公司与Media Live International公司在一个头脑风暴会议上提出来的, 并且在2004年和2005年各召开了一次Web2.0会议, O’Reilly提出了Web2.0的一些典型特点, (1) 可以说是对Web2.0进行了最早的界定, 之后也有很多科学家对其进行过界定, 笔者大致对其进行了总结, 主要有如下两个特点:

Web2.0强调互动, 即使用者的参与与分享, 其核心是以使用者为中心, 这是它最大的不同于Web1.0的地方;Web2.0的内容是可以被管理的, 这些内容涉及网络日志、网页评论或留言、互动论坛的发言等。这两个显著特点使得信息的传递从单纯的“读”向“写”和“共同建设”发展, 在Web2.0中, 用户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消费者, 同时也是信息的创造者, 用户可以凭借自己的技术和其他方面的实力参与创造网络效果, 通过带动分散的独立的开发者将各个系统和网站组合成整体, 从而加强了互联网的可用性、易用性, 并支持无刷新更新页面, 为用户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2)

它颠覆了传统的网络概念, 为我们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模式, 并以此为起点逐渐蔓延到各个领域, 营销2.0、电视2.0、图书馆2.0、软件开发2.0……我们进入了泛2.0时代。

(二) 多元文化的制衡及其在电视文本上的反映

技术领域、信息领域和社会领域共同建构了一个社会的基本结构, 这三个领域不是孤立的, 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Web2.0是当今社会在技术和信息领域的一次变革, 这种变革不仅影响了技术和信息本身, 而且还渗透到了社会领域, 使社会领域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呈现一种新的态势。政治上权力的威势地位开始遭到质疑, 公众纷纷要求信息公开, 实行一种更为透明和公正的制度;经济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 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顾客就是上帝”的观念得到彰显, 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发生逆转性的变化;文化上则表现为文化重心的下移, 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地位遭到削弱, 大众文化开始勃然兴起并逐渐占据主流, 当代文化格局呈现三种文化的交融嬗变、此消彼长。 (3)

三种文化形态的融合在不同的媒体上有不同的表现, 笔者仅就这种共存格局在电视文本上的表现做简单介绍。

1. 节目的主体:

由主要以知识和权力的富有阶层为主体转向弱知识弱权力的平民阶层, 草根阶层, 尤其是在一些娱乐消遣性的综艺节目中是很难寻觅到主流和精英文化的影子的, 此类节目中平民百姓的参与度显著提高, 甚至有些节目直接是全民节目, 门槛极低, 为大多数平民百姓提供了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机会, 增强了受众的自我认同感和满足感。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 东方卫视的《我型我Show》等。

2. 节目的内容:

重心有所转移, 由远离大众到贴近平民大众, 开始关注民生, 关注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如看病难、就业难、房价问题等, 民生新闻应运而生, 如江苏卫视的《南京零距离》, 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等。

3. 节目的呈现方式:

表现在多个方面, 譬如舞台设计、主持人的话语方式、节目的宣传等。在节目的呈现上, 更多考虑受众是否喜欢是否容易接受, 能否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于是, 节目的舞台设计更引人关注了, 甚至有些娱乐化, 去吸引受众的眼球, 如《感动中国》的舞台设计就相当华丽, 观众在节目还没开始之前就已经进入了那种预设的氛围, 这种话语表达、内容呈现的方式更容易被接受。

4. 节目的易读性:

节目的易读性主要是从节目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来讲, 有内容是否贴近受众生活, 表达的方式是否为受众所容易接受和理解等, 与上面提到的节目的呈现方式有关联, 之所以再次提到, 是因为笔者认为节目只有真正的为大众所理解和把握, 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 节目的反馈:

重视受众对节目的反馈可以说并不是媒体的一个新的必修课, 但Web2.0时代要求这种反馈更及时更生动, Web1.0时代媒体与受众只是单向传播的, 也就是说媒体在向受众呈现完内容之后就万事大吉了, 受众的满不满意对媒体的生存构不成威胁。然而到了Web2.0时代, 媒体要依赖受众市场, 媒体要想得到受众的青睐而生存下去必须时刻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 卖方市场、媒介本位开始转变为买方市场、受众本位, 受众的想法、建议开始纳入媒介的议程, 受众开始掌握一定的话语权。例如现在有很多节目采用了在节目现场与观众短信互动的形式, 把一些有代表性的反映大众呼声的短信直接呈现在媒体上, 这种即时的反馈极大地调动了观众参与的积极性, 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如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一虎一席谈》等。

结语

多元文化的制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各自的文化立场和话语方式的根本对立决定了融合只是表面现象。Web2.0时代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这种多元文化制衡的广泛语境, 在这种语境下, 各种文化形态之间的交融嬗变还表现在很多的领域, 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参考文献

[2]邓国民.《Web2.0时代的E_learning2.0》[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1) :17.

篇4:帛书《系辞》反映的时代与文化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时代变革;历史运用

一、时代变革下人物的选择

作品中有多个典型的时代人物,围绕典型人物展开了对时代变革的描绘。

孙少安与孙少平分别代表了六七十年代与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典型的青年农民变革者的形象。孙少安热爱着自身的农民身份,并且积极的为家庭与村民争取到更好的生活,属于基层农村的中坚力量,是基层农民中的开拓者和变革者。他很好的看清基层农村的生活并积极的试图改变,但是他更多的扎根在农村,并没有像孙少平一般极力的挣脱农村土地的束缚。而孙少平则是变革年代努力挣脱传统农民身份对他的局限性,努力开创自我,积极投身到城市群体中的积极青年形象。两个青年反应了当时时代变革情况下不同的选择,一种是继续留在农村积极发展,另一种则是转换区域投身到城市,摆脱农民与土地的捆绑,积极开拓更广阔的天地。这是当时时代背景下农民群众中非常典型的人物形象,代表了当年人们的普遍选择方向。

而田福军与田福堂又是时代变革下的两种典型工作人员的形象。田福堂属于守旧派,他坚持旧有的政策方针,他是守旧的顽固派,而田福军则是积极进取的改革派,勇于尝试新的改革方式,努力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他有着自身的坚定立场,脚踏实地的了解基层情况,积极的为基层群众问题寻找解决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同时也符合当年改革开放时期的时代精神面貌。两种人物代表了新旧时代的一种交替,田福军的开拓成果恰好证明了田福堂等老一派政治人物守旧立场的落后和与进步时代的脱节,非常符合当年的时代改革浪潮特点。

田润叶的人物特色具有典型的时代标签,她是吃商品粮的人民教师。商品粮是当时时代变革下的典型时代特点,虽然当时进行阶级斗争,但是在商品粮与非商品粮人物设置上会显示出典型的人物等级划分。因为有了商品粮的职业特色,在时代背景下有了更优质的选择空间,同时她还是田福军的侄女,因为这些复杂的身份关系,让其卷入了一段非自由恋爱的特殊婚姻。而她的这种婚姻也属于时代变革中的一种牺牲,也深深的烙印上了時代的特色,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在感情上的不自由。这种不自由是由于身份悬殊、贫富悬殊等原因所导致。而田晓霞则是与之相反的时代女性形象,田晓霞则是积极的为了自己的理想与感情奋斗,代表了变革时代下积极进取的新青年女性形象,但是这种人物形象最终以悲剧收尾,也反应了时代发展中个人的理想化的一种悲剧。

在人物设置中有众多的人物对比,作者将不同选择引发的不同命运形成了较为鲜明的比照。在时代的变革中,人们获得了越来越好的发展和生活,同时在时代前进的浪潮中也会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苦难磨练。

二、时代变革下典型时代印记的选择

作品主要展示了六七十年代与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状况,其中六七十年代主要以当年基层农民生活困苦的状况为典型故事描写,如孙少平读书时没钱吃饭、双水村人人都处于饥饿状况,以及相关村庄人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困现状,这种种情况的描写是对历史的一种反映,更是一种反思。非常现实的反映了当年的时代特点,饥饿、贫困成为了表述的主题。例如孙少安为村民划分更多的猪饲料地而受到批斗,这些类似的描写都是时代背景下的人们最真实的生活写照。而田福军进行包产到户的制度,则是当时时代背景下典型的改革故事,具有先进的去旧创新的开拓觉悟精神。而田福军个人对其地方的热爱,对农民疾苦的深刻感受,让其在改革上有更强的开拓精神,其政策的实施很好的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当年改革创新的典型思想观念与执行者角色。他自己不计个人得失,在同事之间的处理上不计前嫌的做法也积极的为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其务实朴素的作风特点也反应了改革背景下的时代新风貌,代表了时代变革下政府工作人员的新作风、新气息,是政府工作人员的理想目标。该人物近乎于完美的形象代表了时代变革下人们对新生活的带头者的最真实的期望,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一定浪漫主义色彩。

该时代变革下,人与人关系的改变与突破,社会现状的变化与创造性发展都有了更加典型的时代烙印,这种典型性让作品也有了更多的可读性,其真实反应现实有效的引起了人们对时代变革的反思。

三、结束语

《平凡的世界》是对中国现代发展历史重要时期的描述,具有极强的写实性。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生活的抗争以及人们真实的情感和物质生活状况,具有较高的历史参考价值。相关内容是一种简单的平铺直叙,但是也是对历史真实的映照,让人们对时代变革有更深入的感受与反思。作品从小处着眼,通过围绕典型人物的事件发生来对时代变革做有效的窥探,反应大时代背景下人物状况的变迁,人物的命运与时代发展形成较为紧密的联系。

参考文献:

[1]石欢欢.《平凡的世界》:平凡人物的“平凡世界”[J].名作欣赏,2013(9)

[2]刘翔,万君柳.浅论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缺憾[J].文学界(理论版),2010(9)

篇5:帛书《系辞》反映的时代与文化

因为在国画上的深厚造诣和独特感悟, 他被誉为“创新国画的领军人物”。多年来, 为扩大国画的表现能力和表现范围, 他精意覃思, 执着无悔。

用勇气呐喊, 用行动践行, 他继承了国画家优秀的特质, 并不断加以创新,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感觉到国画也可以拥有更多的内容和更大的张力。

用心感悟, 用情描摹, 契合着时代的节拍, 反映了科学发展的真实面貌, 在他的智慧和灵气中凝结出了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时代的丰富内涵。

创新国画促发展

程元友曾经是一名优秀的专业摄影家, 历年来经常为各类画家拍摄绘画素材并翻拍绘画作品。为了使拍摄作品让画家们满意, 他不断地揣摩并认真分析这些画家们的不同观念和表现手法, 这让他对画作有着更宽泛的感知视角, 同时也和许多画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并有机会和不同派别的画家切磋技艺, 也能听到许多别人听不到的高手的观点和心得体会。“这使我开阔了眼界, 打开了欣赏的宽容度, 加深了对光影、色彩、形式和图像寓意的感悟, 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迅速提高。”程元友说。这种独特的经历对他日后在画作上的造诣大有裨益, 这也使得他在国画和油画创作方面颇有创新和建树。他的一些创新作品被收入不少书刊杂志之中, 如他的《大师背后的女人》人物国画等作品选入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编辑的《中华艺术名人博览》等书。

长时间对国画的感悟, 使程元友对国画的不足之处有着深刻的体悟。为了国画的创新, 他对宣纸进行深加工试验, 其中涂布了加有安息香的绿豆粉矾胶的宣纸有了生熟两种宣纸的效果, 2007年他设计制作了大幅面 (2米×1米) 的调温热压机, 使加工过的宣纸绘画性能有了极大的改善, 尤其在可修改和承载色彩方面有很大提高。材料的创新突破, 使程元友在国画创新上有了底气。他勇敢地选择了中国画中高难度课题:现代城市灯光夜景——“这是古代大师没有遇到, 现代国画家也没有解决好的课题。”程元友解释说, “也是中国画增强表现能力, 扩大表现范围的迫切需要, 更是歌颂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不可或缺的内容。”

经过一年努力, 种种难题终获突破。凝聚着程元友许多创新元素的新作《银城夜景图一》终于在建党90周年之际完成。这幅画描绘了改革开放标志之一的浦东国际金融中心的灯光夜景, 还题上了他创作的诗“浦东夜景妙”。在绘画的过程中, 程元友在笔墨上不拘小节, 有收有放, 色彩上大胆运用了许多新的颜色, 这正好印证了他在几年前为中国画发展写的一付对联“改革笔墨万象俱更新, 开放色彩生机即顿现”。

为了国画题款的需要, 程元友在篆刻和诗词的创作方面也下了功夫。他的篆刻得到大师们的首肯, 刘海粟、童衍方、陈巨来等名家都为他的印谱题写了签条。他撰写的多条格言被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评为金奖作品, 载入汉英双语版《中外哲理名言》等书。2008年程元友应邀参加第11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 展出了其近年创作的国画和摄影作品, 得到了同行和观众的好评。留德博士沈为平教授 (原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为他作了“从技术到艺术”的序言。

近几年, 程元友致力于国画和诗词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做一些扶正光大的事情。他认为, 在我们国家经济上崛起的时候, 需要有相应的中国独特的文化艺术来陪伴、支撑及引领。中国文化应该走向世界, 尤其是非常优秀和与众不同的国画和传统诗词。为此, 程元友研究和分析了十四、十五、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中许多画家的个案。他发现欧洲绘画史上的文艺复兴并非是老画种的复兴和发展, 而是新画种的产生和壮大, 这新画种正是我们今天熟悉的油画。程元友说:“欧洲文艺复兴之前的画基本上是由蛋清画、胶彩画和湿壁画构成的, 这些画种的绘画性能都不如油画。所以我提出中国画应该扩大外延, 传统水墨写意画和工笔重彩画只是中国画中高级的一部分, 需要保护和继承, 并将我们的一些优秀的有极大生命力的创新画种纳入中国画范围之中, 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画迅速地走进现代、走向世界, 做大做强, 并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中占据相当的份额。”

爱国情怀抒壮志

程元友推动创新, 力促国画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 不仅表现在身体力行的创作中, 也凝结在他的论述与爱国情怀中。为了更好地推动国画的发展, 程元友将自己的创新国画《上海浦东新貌》捐赠给了上海世博会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主题活动组委会, 荣获“上海世博会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爱心人士”证书。程元友又根据自己长期的亲身经历和体会, 写了论文《为实现中国画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评为“共和国60年重大创新理论华表奖”, 并被载入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前沿杂志社和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编辑的《闪光的足迹——中国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理论卷中, 还被翻译成英文, 用中英文双语方式刊登在对外发行的期刊《今日收藏》2010年10月期上, 共计有10个整页。

2011年1月21日《中国改革报》还整版发表了他的文章《中国画:守护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 文中大力呼吁社会各界重视中国画的传承和创新。为了将中国画推向世界, 就在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 程元友赴日参加了第四届中日友好文化艺术交流展, 并荣获“中日文化交流特使”称号和证书。

另外, 程元友还对传统诗词有极大兴趣, 他希望诗人能加入到书法和国画队伍中来, 更呼吁国画家、书法家都要加强诗词的修养和创作。他认为这不但对继承发展中国诗词有重要作用, 而且对提升大家作品的文化层次大有裨益。他自己也以身作则, 经常在国画和书法作品中用上自己创作的诗词, 其中他用中国最古老的诗种“四言诗”创作的《颂领袖》还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庆祝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活动中荣获特等奖并载入多部诗集。

篇6:帛书《系辞》反映的时代与文化

大数据热浪席卷台湾

2014年台湾最大的两件事情,就是上半年的太阳花学运以及下半年爆发的食品安全风暴。阅读市场也因为学运与食品安全议题发酵,出现了变化。

太阳花学运带出了另外一个社会影响,是让台湾人见识到群众外包的力量,网络的强大第一次连庶民百姓都能见识。下半年九合一大选,无党籍的台北市长参选人柯文哲藉由青年网军的大力襄助,顺利当选台北市长。反映在出版品上,是探讨大数据的相关出版品接二连三问世。如《快闪大对决》《算法统治世界》《大数据》《Big Data大数据的获利模式》《大数据@工作力》《大数据的关键思考》等,一时间都是大数据,都是关于网络信息的分析与再利用。

畅销作品展现社会脉动

2014年台湾最热门的两部偶像剧全都是韩剧:《奇皇后》《来自星星的你》。除了原著相关产品热卖之外,出现在《来自星星的你》一剧中的童书《爱德华的神奇旅行》的中文版也跟着热卖畅销。

与此同时,2014年的教养书、童书与图文书也依旧继续畅销热卖,博客来甚至开始推出童书预购业务,便利超商的货架上也出现童书销售,显见台湾的家长对于亲子教养的关切在持续延烧。

除此之外,近几年崛起于台湾的慢跑、考试方法、励志、沟通、职场学、旅行与生活风格的出版品持续热销出版,特别是慢跑和旅游类型出版品中的日本与东京都旅游,每个月都有新书问世,显见市场需求量之大。

或许因为台湾的产业转型升级大都宣告失败,青年人才外流与低薪化情况日益恶化。与此同时,青年创业潮在台湾隐隐然成形,而且不少是与崭新的社会企业有关。2014年的出版品中,无论主题还是作者,有不少就跟创业现象及社会企业相关,如《社企力:社会企业=翻转世界的变革力量》《用爱创业,做好事又能获利!》《站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未来》《明日的餐桌》等。

图书定价制难产,独立书店成立联合平台

台湾“文化部”于2014年5月,数度召开出版会议,邀约台湾出版界上中下游产业业者,商讨图书定价制的推动事宜,无奈会议上仍无共识,图书定价制一事宣告破局。

或许因为求助于官方定价图书不可行,力主推动图书定价制的独立书店,于2014年底时终于合作推出了联合平台,打算以共同采购、特色陈列方式,力抗大通路与经销商的不合理折扣竞争。

联合平台成效如何,留待未来观察。倒是最近一年来台湾各地不断出现小而优质的独立书店,显然是传统社区书店的进化版。这类书店通常不只是卖书,也兼卖农产品或当地特产,举办讲座与阅读活动,招揽消费者之余也肩负起推广本土文化,甚至有人推出独立书店小旅游,以串联各地的独立书店作为观光旅游景点。

独立书店的大量出现,除了反映部分读者对于连锁书店或网络书店的厌倦,官方的补助计划,以及青年下乡潮也带动了独立书店的成立。有不少独立书店坐落在农村或偏僻的乡镇,不再落脚大都会。

博客来香港便利超商可取件

博客来2014年推出了一个新的取件措施,若网络书店有库存的出版品,当日下单,后天可在香港的便利超商取件,宣告正式进军香港市场。拥有700万消费人口且阅读繁体字的香港市场,毋宁是补足台湾少子化与青年人口外移造成的总内需市场萎缩的必要作为。加上近年来香港购买繁体字书的营业额不断翻升,博客来此举可谓继诚品书店进军铜锣湾开设门市之后,台湾出版业者正式进军香港图书市场的一大步。

网络商店的全球布局是未来趋势,博客来作为繁体中文出版品的销售霸主,终于展开了海外拓点之路。

诚品行旅开幕

进军百货业的诚品,除了2015年第二季正式要在上海与杭州开幕,台湾的松菸诚品也有了最新的服务,诚品行旅正式开幕。诚品行旅是诚品涉足饭店业的第一步,诚品行旅的空间宛若诚品书店,且多是书店销售库存或绝版书的陈列,让人置身饭店犹如置身高雅书店,虽然入住费用不低,却精准锁定文青与雅痞市场,未来是否继续扩店是重要观察指标。

实体通路的复合化经营成为未来趋势,书店不再只是销售书籍,而是以书籍销售为读者推出一套产品或服务,在此一品牌认同底下满足读者的食衣住行娱乐需求。

篇7:帛书与碑刻

西汉书法一是简牍。《武威汉简》与《居延汉简》都是隶书,笔法运转流畅,夸张放纵,捺特别肥重,竖伸展拖长。二是帛书。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帛書乙本》,笔画上变篆书的纤丽为粗壮,圆转为方折。字的结构也由纵长而趋于宽扁,表现了篆书到隶书转变时的风貌。

东汉书法主要是碑刻。东汉的士大夫好名成风,死后都要树碑立传。石刻极盛,留下的著名碑版很多。这时的隶书在秦隶的基础上经过创造和发展,已经成熟。书写中突出了隶书的“蚕头燕尾”:“蚕头”指长横起笔时要回锋,写出来的形状仿佛是一条横卧的低头的蚕;“燕尾”指长横和捺的收笔要重按轻放,写出来的形状如同小燕子挑起的尾巴。另外,点如木楔,竖如柱,折如折剑,也做到整齐划一。汉隶使隶书的美达到了顶峰。汉碑艺术可以说是星汉灿烂,千姿百态。

《礼器碑》刻于汉永寿二年(156年),是汉碑中的典型。书法工整精细,笔画瘦劲而多变化,充分体现了汉隶书法艺术的特色,后人曾称誉为“汉隶第一”。

《曹全碑》刻于汉中平二年(185年)。用笔以圆笔为主,笔画圆润流畅,柔中寓刚。俊秀典雅,如行云流水,具有一种阴柔之美。

《张迁碑》刻于汉中平三年(186年)。用笔以方笔为主,笔画粗厚坚实,棱角分明。朴拙粗犷,如雷霆轰鸣,表现一种阳刚之美。

汉建和二年(148年)刻的《石门颂》,则是摩崖隶书。因为是依照凹凸起伏的崖壁石势书写,字体大小不一,笔画恣意伸展,不像碑刻那样中规中矩,反而有种无拘无束的野趣。

帛书 帛是一种白色的丝织品。帛书是书写在帛上的文字。

汉隶 隶书的一种。指汉代成熟定型的隶书。

汉碑 碑是刻石的一类,原指竖立的石头,后来指铭刻文字的竖石。汉碑一般在碑的正面(称“阳”)刻碑文;背面(称“阴”)、左右两面(称“侧”)刻题名,均用隶书。碑的顶部称“额”,底座称“趺(fū)”。

篇8:帛书《系辞》反映的时代与文化

中文创作,大放异彩

开卷好书奖共分为“年度好书·中文创作”“年度好书·翻译类”“美好生活书”“最佳童书”及“最佳青少年图书”等奖项。

2013年的中文创作共选出十部作品,包括八部文学作品:张大春《大唐李白:少年游》、木心讲述并经陈丹青笔录的《木心1989-1994文学回忆录》、李娟《羊道》3书、王定国《那么热,那么冷》、颜忠贤《宝岛大旅社》、陈列《踌躇之歌》、香港作家黄碧云《烈佬传》、大陆作家苏童《黄雀记》,以及两部非文学作品:范毅舜《公东的教堂》等。

同样低调且久未推出新作的王定国与陈列,分别以短篇小说集与长篇散文,描绘生命的悲凉,救赎的可能与不可能,字里行间展现不愠不火的写作功力。评审陈芳明称赞张大春的《大唐李白》:“是赏诗的诀窍书,也是想象丰富的唐代李白野史。其文学功力,是朋辈中颇为不凡的史笔。”大陆作家部分,评审詹宏志称许由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的《文学回忆录》:“兼涵中外,恣意纵横,全是讲者自己的一家之言,堪称是一场文学的远征。”苏童则再度回到香椿街,也再度发挥圆熟且更具历史纵深感的说故事本领。来自新疆的李娟,以浑然天成的文字叙写生存的残酷。香港作家黄碧云则夹带粤语语法,刻画社会底层人物的沧桑命运,自成风格。

非文学作品部分,范毅舜以诗意文字与摄影,带领读者识得瑞士白冷会修士们到台湾服务多年,并与公东高工交织出的动人故事。

翻译类,各类专家佳作丰饶

翻译类奖项,得奖作品包括理查德·叶慈《十一种孤独》、辛永清《府城的美味时光》、埃德蒙·德瓦尔《琥珀眼睛的兔子》、亚拉文·雅迪嘉《塔里的男人》四部文学作品,以及《共病时代》《建筑为何重要》《持续进行的瞬间》《海海人生》《伟大的追寻》《从帝国废墟中崛起》六部非文学作品。

2013年的翻译文学作品,《十一种孤独》如评审陈雨航所言:“示范了人生里的孤独困境。”《府城的美味时光》则是早期台南仕绅女儿辛永清,藉由饮食细节铺展出当时生活质地的作品。《琥珀眼睛的兔子》从日本工艺品牵引出家族故事与文化内涵,深刻好读。以印度孟买为背景的《塔里的男人》,恰与台湾现今引发热议的都更与钉子户话题相呼应,作者雅迪嘉在作品中勾勒出人性的幽微复杂。

而横跨众多领域的非文学奖项,2013年的获奖作品亦皆是各领域的秀异代表。例如《共病时代》提点出人类与其他动物、地球生态间的共生依存关系,可为当今健疗医疗困境的参考。《海海人生》为日本设计师横尾忠则传记,评审傅月庵表示:“除了内容精采,可作为台湾文创起步借鉴。”《从帝国废墟中崛起》以亚洲为主体的非欧美历史视角,为读者展开锐利的论述力。

美好生活书、最佳童书、最佳青少年图书

备受各界瞩目的美好生活书奖,2013年台湾作品可说是大丰收,得奖作品包括:一青妙《我的箱子》、吴怀晨《浪人之歌》、林黛羚《这辈子一定要当一次农夫》、陈淑华《彰化小食记》、黄福森《带孩子一起。爬山!》、黄靖懿与严芷婕《职人志》、李嘉亮《达人开讲·图说刀事典》。主题内容横跨个人家族记忆、绿色生活的理念与实践、台湾地方小吃的踏查与追源等。《职人志》图文并茂地介绍台湾传统技艺职人的认真专业与打拼精神,《达人开讲·图说刀事典》则展现刀类达人的广博搜藏与知识,是台湾迄今少见的书写类型。美好生活书的翻译著作则包括:《独居时代》《比生病更可怕的医疗陷阱》《大往生》分别触及深具时代性的独居趋势、医病关系,以及临终关怀等话题,皆如实反映现今生活的总体趋向。

最佳童书与青少年图书的中文获奖作品,包括谢武彰撰写、陈志贤绘图的《池塘真的会变魔术吗?》、邱承宗的《我们去钓鱼》,以及张友渔以幽默搞笑语言介绍自己家乡的小说《闷蛋小镇》。

海报拍摄、图书馆联合书展

为呼应开卷好书奖25周年,2013年宣传海报特以“重返阅读游乐园”为题,邀请台湾具代表性的小说家王文兴客串演出。一向严谨认真的小说家,一身复古打扮地骑在彩色旋转木马上,以具冲突张力的影像风格表现阅读的愉悦感,抢眼而独特。

得奖名单出炉后,主办单位联合台湾600多家公私立图书馆及学校图书馆,以书展形式共同展出得奖好书。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帛书《系辞》反映的时代与文化】相关文章:

上一篇: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一篇:献给高中同学励志短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