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生活随笔

2024-05-14

新居生活随笔(精选9篇)

篇1:新居生活随笔

蓦然回首,搬至新居已整整15个月了,这里前临湖后倚路,特别是新居的宽敞、舒适不容置疑。受益最多的是在这里女儿可以在自家院子里打羽毛球,骑自行车,更让她心仪的是院子里那只白色的小狗,它简直成了女儿的最爱,在家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名叫“聪聪”的小狗,每次吃饭总会给它留好骨头,当然小狗的每顿饭也都是由女儿负责的,她会端着饭碗边走边说:“聪聪,姐姐给你吃饭了!”那神情俨然一慈爱的母亲在叫唤自己的孩子,让人感动,又让人好笑,也正是这只小狗,让女儿多了一份责任,许多时候,我会使唤她做这个、做那个,女儿都会欣然答应。

来到这里也让女儿开朗了很多,以前住单元房的时候,女儿的朋友很少,交流的机会当然就不多,因此虽然在家里话很多,但在小朋友中间总感觉她有点内向。来到这里,虽然没有同班,同岁的孩子,但相差一两岁并没有成为他们交流的障碍,住我们前面的小女孩比女儿大一岁,一来二去就和女儿成了知心朋友,好吃的好玩的都一起会分享,更多的时候是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周六、周日也会有近段的孩子来玩,虽然有时候时间不是很长,但我已能感觉到女儿越来越开朗了,感受到她在小伙伴中间的快乐,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孩子的生活环境对她的性格形成是多么的重要。

这些都是作为母亲感觉收获最大的。

篇2:新居生活随笔

落成了新居,师傅问他将要做何处理。“铺上瓷砖。”他回答说。他说完犹豫了一阵,又打电话向孩子询问。“随便您吧,您觉得怎么好就怎么处理吧。”他的孩子回答。挂了电话,他又向师傅确认说:“铺瓷砖吧,要最好的。”师傅会意,照着办起来。

这几天,他都觉得有些不对劲,仿佛总有什么事没有办,但却又什么也想不起来。他糊里糊涂地忙碌着,修饰新居――这是他唯一最清楚的工作。但他总觉得这其中忘了一件事,并且这件事至关重要,而至于是什么,他想不出来。

她的身体并不好,再加之腿脚残疾,走路来也不太方便。雨天对她而言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地板上沾满了湿漉漉的水,有好几次,她在这样的雨天的`湿地板上摔伤了。甚至有一次还摔伤了腰。她为此在床上躺了足足两个星期。像这样的意外对她而言是一场灾难。他总抱怨她不够小心,仿佛是在责怪,但语气中却带着安慰的意思可却又表达不出安慰的模样。她没有说太多,每次都只告诉他说地面太滑。

他依旧忙着打理新居,师傅的手很巧,贴上去的瓷砖工整铛亮,能照出人影。他看着,很满意。看得出来他很开心,当然,她也很高兴。她跟着他忙里忙外,帮助他搬东西,递工具、材料,她蹲在他旁边,她的影子照在瓷砖墙上,清晰醒目。他看着,“真好,这样看起来很不错。要是孩子看到也一定满意极了吧。”他心想道。他正沉浸于光滑的美丽中。忙了一阵,他让她去取工具,她站了起来,缓缓地走了出去,她的步伐小心而摇晃,一瘸一拐。他从瓷砖里看到她的样子,他恍然大悟,心里一阵懊恼,瞬间惭愧起来。

“师傅,”他喊道,“贴好墙壁,地板就不用再贴上瓷砖了。”他说。“哦?这是为何?难道您还要在节省这点吗?”师傅听完笑了笑打侃着说。他看了一眼门外,她还没有回来。“不。您不要误会。”他说道,“您知道,我的妻子,她腿脚不便,瓷砖太滑了。”师傅听罢心里一颤,只看着他,却正看到女人缓缓地从外面往屋里走来,她一瘸一拐,小心翼翼。师傅迟疑了片刻,回过神来赞许地点了点头。照办了。

篇3:高中作文与生活随笔

近几年来, 我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探索, 指导学生把随笔训练作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基地, 巧借随笔训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并以此积累写作素材。随笔就是自由作文, 写随笔是学生真正的“我口写我心”, 基本没有什么约束, 具有较大的主动性、灵活性, 非常自由, 而且具有强烈的真情实感。所以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有着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功用。

一、随笔能让作文写出真情实感

随笔可以写心之所想, 言心之所言, 可以在一篇文章中夹杂多种文式, 不用为了紧扣主题或者碍于文章篇幅架构而有过多顾及。例如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不分详略集聚于一起。随笔可用于记录一些东西, 一般是记载自己的一些生活事迹, 心路历程, 个人见解等。一般出现于个人日记日志, 甚至于是随手拈来的小本子小册子, 一张纸。它不受字数的限制, 篇幅长短都行, 妙在“随便”, 有什么就写什么,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这种表达比较灵活、自由、轻松自然, 因而写起来会得心应手。相反, 作文是规定动作, 它要考虑如何围绕主题来选择材料, 主题不能偏激, 选材范围有明确的规定, 要考虑如何组织材料, 如何过渡等, 结构需要完整严谨, 语言表达必须缜密, 有字数限制, 有不同的要求规定, 是很受限制的。但随笔便不会这样, 内心的诱因迫使学生写真文, 说真话、抒真情, 它是兴之所至, 情之所至, 自由成文, 所以更易写出真情实感。

二、巧用随笔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由于缺乏积累, 每次布置作文时学生总是很苦恼, 觉得无米下锅。也曾努力把写好作文当作一个高考提高语文分数的途径, 但总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久而久之, 便也没了自信心。其实生活之源, 生生不息, 读、写、听、说、思、观……都是生活, 轻松时我们漫步校园, 轻哼小曲, 烦恼时我们欲泣欲诉, 仰天长叹, 能在流动中捕捉一瞬, “永恒便在刹那间收藏”;快速前进的社会每天都有新的发现, 为写作提供最新鲜的时代活水;音乐、绘画、建筑……甚而饮食、服装都向我们传递着文化信息。让这些我们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进入写作视野, 写出的文章, 必有鲜活的生命在其中跳荡, 喷洒的是热血, 燃烧的是真情。

可见, 生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它如一本书, 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如一幅画, 描绘着五彩的人生;如一条小溪, 流淌着酸甜苦辣;如一段乐章, 洋溢着喜怒哀乐。高中学生生活形式基本三点一线, 于是我就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 在重复中发现独特, 这样他们就会发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其实周围的每一件寻常小事都藏着生活的真谛。然后指导学生用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 就会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三、巧用随笔做载体, 培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由于高中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小, 所以我常利用周末或其他课余时间借助多媒体播放《新闻周刊》、《世界周刊》、《深度国际》、《人与自然》等视频材料, 进一步充实随笔内容。让学生通过关注影视某个经典的片断, 如音乐、摄影、图片、自然景物、社区生活等速写感想。调动他们的各种积极因素和潜能去快乐写作, 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 想办法将随笔巧妙地转化为作文素材。同时, 在写作表达技巧方面进行指导, 让学生不再讨厌写作。利用随笔这种学生喜欢的写作方式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 学生在写作文时就有材料可写了, 他们的写作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一篇篇随笔, 就像一个个台阶, 帮助学生登上了成功的高峰。如我的学生杨植均、苏杭、梁文皇、黄祎道等同学写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有来世的蜗牛》、《成功并不遥远》、《斜街的故事》等等优秀作文均刊登上了各种报刊。

篇4:教育随笔记录生活真知

我有一个习惯,喜欢记下来平时一些值得回味的人和事,随时记录教育教学中有趣的东西。空闲时,翻开来看一看,我不禁从这些案例中领悟到不少道理。有时候,我感觉到与学生的关系有些紧张,可能对学生要求太高,可能教育的艺术还不够,也可能与学生沟通较少。我曾努力改变自己,也曾尝试一些方法接近学生,可是个别学生的违纪或班级的不良行为时常把我推到学生的对立面。我曾为此苦恼过、心灰意冷过,也曾为此吃不好睡不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学生包容心理的增强,我逐渐在改变教育教学的方法,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遗失的雨伞

上课前,我把雨伞放在教室里,开始正常教学。下课后,雨停了,我忘了拿雨伞,直接回到办公室。第二天上课前,我在教室找了一圈、问了一些学生,雨伞不知落到谁的手里。我心里有些郁闷,认为肯定有个学生故意拿了我雨伞,和我对着干。

那天刚好讲一篇阅读理解,故事大概意思是一个人丢失一把心爱的雨伞。他的一个朋友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在当地报纸上登一个声明,“本人在公交车上遗失一把雨伞,如果不想上法庭,请您把雨伞送到***大街***路211号”。声明第二天,他没想到他家门口放了十多把雨伞,各色各样,可是就是没有他丢的那把雨伞。

讲完这个故事,我随后补充了一句,“昨天本人也遗失一把黑色雨伞,如果你不想找麻烦,请你于今天放学前悄悄放到我的办公室门前,过时不候。”说完,所有学生都笑了,我也露出难得的笑容。学生笑得更开怀了。

放学后,我没有看到哪个学生把雨伞送来;这个结果我早已料到了,我也不再指望看到我的那把黑雨伞了。

又是一个下雨天,上课前,我还在考虑怎样跑到教室,课上我还会旧事重提,但我不会再怪怨学生拿了我的那把黑雨伞。正在这时,班里最调皮的那个男生跑到我的办公室,“刘老师,外面在下雨,您没有雨伞,同学们让我来接您。”我看着这个平时让我头疼的学生,心里充满了不少愧疚,连忙说了声谢谢,发自内心的话语。当我撑着雨伞和他走进教室的时候,大家脸上洋溢着温馨的笑容。那天,我讲的课最投入,学生听得也最认真。

学生身上的人性光辉有的是显性的,但更多的是隐性的,这就需要老师去发现、去激发、去呵护,让美好的品性在学生身上尽量保存得久一些。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教师如何关心学生提出要求:如果您不了解儿童—— 自己的学生—— 如果您不与他们息息相通,如果您不能把自己的心灵献给他们,那您是不会有成就的。

很幸运,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了解学生,不断完善自己。

老师又请假了

由于某种原因一周内我班有两个任课教师请假,学校不好安排课务,班主任协调或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开始,我感到很高兴,正好利用请假老师的空课让学生多做一点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何乐而不为?

第一天,我上了两节正课,进行了一次强化训练,还有一节辅导课。我感到有些累,备课、批作业、阅卷、批默写等等工作,学生更累,一天多数时间花在英语上,乏味、无奈、昏昏欲睡。

第二天,老师继续请假。我又上了两节课,把其它空课分给了另外的任课教师。老师蛮辛苦,学生还是那么累,上课、做考卷、做练习等等。

第三天,老师还是没有来。我有些吃不消,害怕听到学生的抱怨声,害怕看到学生那不耐烦的表情。尽管两位任课教师没来,但是他们打电话给学生布置了相关作业和练习。

我走进教室,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沟通,“你们选择上自习呢,还是上其他课?”。学生看到我民主的姿态,一起回答上自习。我又接着说:“如果上自习,你们自己自觉学习呢,还是班主任坐在教室监督?”学生发现我给他们空间和自由,一起回答自觉学习,不吵闹。

我发了一份数学考卷,要求学生一节课时间独立完成。那节自习课,我偷偷地观察了几次,发现学生都在认真做考卷,没有说话声,没有抄袭现象。下课后,课代表很负责地收齐考卷,交到老师的办公室。

下午第一节课,语文老师打电话布置了阅读内容。同样,我以商量的口气征得同学们自主学习的决心后,开始布置语文阅读内容。“请大家阅读课本P86哈利波特。”话音刚落,学生们哄堂大笑。我非常纳闷,准备生气。课代表说:“老师,应该看哈姆雷特,不是哈利波特。”学生们笑得更厉害了,我也笑了。一会儿,笑声停下来了,我抱歉地说:“对不起,我搞错了。语文老师要求上课看哈姆雷特,我要求你们下课看哈利波特。”学生们又是一阵大笑。

上课了,学生很快安静下来,开始认真看书,包括几个平时爱睡觉的学生也认真阅读。

回过头来考虑这件事,我们总认为学生自主能力差,教师需要每时每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经常提醒,经常督促,引导他们走上正轨。孰不知,这样做却剥夺了学生的自主能力,无形中损伤了他们的自尊。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放开手脚,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走、自己学习、自觉竞争。

在现实教育环境中,学生对学习任务、课后作业和考试内容有不同的希望和要求,但是他们基本上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老师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学习自主权,满足学生的一些需要和心理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育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篇5:生活日记及随笔写作的指导方略

1.鼓励学生多写生活日记。日记是学生提高作文和提供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日记, 指导他们记下自己平时发现的、耳闻目睹的、用心感受的内容;动员学生结合特定的生活现象或主题写作, 比如对动植物生长感兴趣的学生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其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在日记中袒露心迹, 宣泄情感, 记录自己成长的轨迹。

2.引导学生多写贴近生活的随笔。随笔的命题力求“小”而“实”, 让它成为照亮学生生活的一面镜子。命题要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 符合儿童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命题要新鲜、富有吸引力, 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想象。这些题目从不同的侧面来让学生表述对阅读的认识、对信息的关注、对问题的思考、对生活的感受, 也让学生明白, 其实作文就是对生活的提炼。

篇6: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随笔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068-01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使学生知道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形成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这一应用过程学会数学地看待世界。教师紧密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挖掘出包含有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又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数学问题,使生活数学化。这一过程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联系生活实际,活用教材

教材教学内容所呈现的情景,离学生实际生活的远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活动能否达成“有效”。现在使用的教材,由于受开发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它所呈现的案例场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知识背景差距较大。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改组教材、选用教材、变换活动用具,力争使教学场景贴近生活、走进学生心灵,真正地把生活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例如教学“可能性”时,教材呈现的是学生摸名片的场景,多数学生对名片较陌生,操作起来难度较大,针对班内学生多数喜欢乒乓球运动的实际情况,乒乓球就是学生随手可得学具,于是把摸名片改换成了摸乒乓球,降低了学习活动的难度,较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习活动效果显著。由此可见,教材只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前提条件,作为教师要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合理地改组教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解释数学,学习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利用生活经验,进行数学教学

会进行数学思考是理解掌握知识的前提,引领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升数学素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尤其重要,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时,教学时利用学生已有的购物“付整找零”的经验,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国庆节,小华和爸爸带了125元钱去体育用品店买了一个99元的篮球,你能帮小华想一想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元?讨论时,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而首选的方法便是“先付100元,找回1元钱,加上留下的25元”。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领学生进行思考,不仅使不易被学生所理解的“凑整简算”思想,在生活经验的支撑下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起来,还使学生在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萌生了数学意识,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

三、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产生数学问题,并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十分重视让学生归纳已有生活经验,并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先用投影片出示学生平时常见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實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自主探究的兴趣。再如,在教学“商的近似值”时,可以让学生试着做一下如“150÷44”一类的除法式题,当学生除不尽时,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数学问题自然产生,再学习“商的近似值”知识,适时地满足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需求。

四、练习设计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课后练习是学生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后练习的生活化,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客厅的面积,再测量一下地砖的长和宽,并算出它的面积,最后估算一下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5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我在教学中又开展了“设计你的卧室”数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要求学生先做好地面的设计,包括家具摆放的位置,还要选择适合室内空间的地板、家具、粉刷墙壁和天花板的涂料、电器等。

又如我在教学元、角、分这部分内容时,布置了以下几个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帮助下完成:

1、每学期开学时,你交了多少钱?一本语文书多少钱?一本数学书多少钱?

2、买一只铅笔、一个橡皮擦、一本作业本、一个文具盒分别用多少钱?

买一个书包多少钱?你身上穿的衣服、裤子、鞋子分别用了多少钱?

4、到街上商店调查一下生活用品(如豆油,盐,味精、矿泉水等)的单价是多少?

5、街上10个鸡蛋卖多少钱?如果你每天吃两个鸡蛋花多少钱?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既能将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又要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兴趣盎然,亲近数学,真正让数学走近学生,让数学走入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篇7:新居生活随笔

巴中市辖三县一区, 幅员1.23万平方公里, 4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80%, 是典型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被列入秦巴山区三大扶贫中心城市。就发展阶段来说, 巴中正处于传统农业的转型期、工业化的初始期、城镇化的起步期, 经济总量小, 发展质量低, 基础薄弱, 抵御经济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面对城镇带动辐射能力低下和广大农村发展严重滞后的的现状, 完全照搬照套发达地区的模式, 实行“小马拉大车”式的统筹城乡是行不通的。

2011年, 巴中市委制定了“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战略, 并把“巴山新居”工程作为六大扶贫工程 (“巴山新居”、乡村道路、产业扶贫、技能培训、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 的首要工程。实施“巴山新居”工程既是巴中扶贫开发的重要路径, 也是“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巴山新居”建设克服了传统扶贫方式单项推进、普遍开花的弊端, 是集居住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文化建设和人文再造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绝不仅仅是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更重要的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培育包括非农产业在内的特色产业, 促进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资源重新配置。同时, 积极探索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土地制度、管理体制改革等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变“输血”为“造血”, 变村庄为新型社区, 变村民为社区市民, 变农民为从事现代农业和工业的产业工人, 进而彻底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 巴中坚持“全域巴中”的理念, 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市中心城市—县 (区) 城市—特色镇 (重点镇) —中心村和聚居点”城乡一体化的四级新型城镇体系, 把“巴山新居”纳入这个体系的最末端——中心村和聚居点, 使其成为了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全域、全程、全覆盖”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规划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政策促进、协调推进”的原则, 着力“三个聚集” (强力推进工业向园区聚集, 有序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产业聚居点聚集, 稳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聚集) , 加强“六个统筹”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管理体制) , 必将全面改变巴中农村面貌, 有效提升农村参与“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能力。

一、坚持全域规划, 统筹整体推进

坚持“全域巴中”理念和“全域、全程、全面小康”要求, 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规划, 是实施“巴山新居”工程的基本前提。巴中市把“巴山新居”工程作为开发式扶贫和统筹城乡的系统工程来谋划, 科学规划近期、中期、远期目标, 坚持“先策划后规划、先全域后区域、先总体后专项”, 强化规划管理, 实行“多规衔接”, 综合考虑产业布局、人口聚集、交通通讯、社会事业、环境承载能力等综合因素, 为发展留足空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逐村逐户调查, 综合分析自然环境、经济基础、人口流向等多种因素, 把四种类型的农户作为“巴山新居”工程的实施重点:一是土坯危旧房, 有30.89万户、113万人。二是避灾搬迁户, 有5.6万户、22.4万群众居住在渠江流域洪水淹没线以下和地质灾害避让区。长期以来, 走不出“年年灾害年年救、年年倒房年年修”的怪圈。三是不宜人居的边远高寒山区移民户, 共2.8万户、11.2万人。四是沿路沿街形成的“夹皮沟”需迁建的农户2.1万户、8.4万人。这四类共41.39万户、152万人, 按照“三级” (重点镇、中心村、聚居点) 、四区 (高山区、浅山区、丘陵区、城郊区) 、三通道 (交通通道、河流通道、旅游通道) 进行布局, 编制全市“巴山新居”工程总体规划。在风貌特色上, 注重风貌塑造和品位提升, 融入自然、历史、人文元素, 做到适用安全、产居结合、特色鲜明, 防止低水平建设、重复建设。高山区突出体现山地森林民居特色, 浅山区注重体现山林民居特色, 丘陵区充分体现生态田园民居特色, 城郊区着力体现现代城郊民居特色。从2011年到2020年, 前七年基本建成, 后三年全面完成。计划完成41.39万户农村新居建设任务, 建设中心村80个、居民聚居点4500个, 全市农村聚居度达到50%以上。同时, 明确阶段目标任务。2012年, 建成中心村12个、聚居点516个;“十二五”期间完成70%的建设任务, 共建成中心村60个、聚居点3154个;2016~2020年, 建成中心村20个、聚居点1346个。

二、突出产业培育, 吸引人口聚集

产业发展是“巴山新居”的生命, 只有以产业作支撑, 才能让农民聚得拢、留得住、能致富。巴中市树立“以产业聚集人口”的理念, 通过引进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 立足山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 发挥生态和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种植、特色畜牧、特色林产、特色水产等产业, 做大做强绿色农产品加工业, 形成沿山、沿路、沿沟的连片块状特色产业带和示范片, 辐射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一) 围绕路网通道培育产业

巴中市“三纵三横两环一航”的区域交通枢纽格局即将形成, 以铁路站点、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枢纽为依托, 培育商贸产业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主要致力于四个方面培育产业:一是做深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做大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竹木加工等产业规模;二是做优做大特色矿产资源、新材料加工业, 着力发展非金属建材和新型墙体材料等新型建材;三是引进新建机械制造业, 围绕成渝西三大城市产业发展需求, 配套发展电子元器件、汽摩零部件及矿山、农用、轻工机械, 把机械制造业打造成新的增长点;四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特色“巴药”、天然气化工、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 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

(二) 围绕河流通道培育产业

结合产业布局, 发挥特色种植业、养殖业资源优势, 坚持政府主导、龙头主体、基地载体、园区示范、“专合”纽带、大户带动, 突出发展富硒茶、食用菌、中药材、优质粮油、有机菜、干果、竹木、空山黄牛、南江黄羊、巴山土鸡等产业, 壮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 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和示范区, 促进特色产业带状发展、块状聚集。通过产业布局区域化、基础设施规模化、推广品种良种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生产经营组织化、产品销售品牌化, 提升标准化、集约化、设施化、品牌化、产业化水平。

(三) 围绕景区通道培育产业

巴中市“红色、绿色”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以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十分厚重。以光雾山、米仓山、空山等为代表的绿色资源十分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55%, 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在“巴山新居”工程推进过程中, 围绕旅游景区通道, 打造独具魅力的旅游小镇、红色旅游村。通过旅游资源的大力开发, 有效延伸产业发展, 带动以富硒茶、彩林花卉、“巴药”为代表的旅游休闲、特色产业, 有效提高农民增收, 促进“家园变花园、山区变景区”。

目前, 全市已经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87家, 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3个, 42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有机、绿色农产品认证。到“十二五”末, 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带动农户面将达到60%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十一五”末翻一番。

三、深化各类改革, 推进城乡一体

“巴山新居”建设是巴中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 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 必然会对既有的体制、制度、政策和利益格局进行改革调整。在全市上下形成强力推进“巴山新居”工程共识的基础上, 巴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

(一)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权、房屋所有权、林权、水利设施权等“六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建立健全“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建立土地流转和林权、物权交易平台。建立中介评估等社会化服务机构。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质押、置换、股份合作等形式, 促进农村土地向专业大户和企业流转,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二) 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逐步对本市户籍人口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 按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本市户籍登记为“居民户口”的人员, 原有的土地、林地等承包经营权可保留, 并依法享有承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外地符合政策迁入巴中农村登记为“居民户口”的人员, 依法享有和履行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完善城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 全力推行居住证制度, 逐步实现“一站通”, 使流动人口享有最基本的公共服务。

(三) 探索城乡一体的金融体系

以农村林权、土地承包使用权、水利设施确权、宅基地的确权和流转为基础, 探索建立“三农”多元化、多形式的信贷融资机制。组建融资平台, 运用财政资金引导、银行资金支持、农村资本聚合、城镇资本注入的模式, 创新担保、贴息贷款手段,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和社会事业发展。

四、强化公共服务, 构建新型社区

“巴山新居”工程不仅是把散居的村民汇集起来集中居住, 而是要以现代新型社区的模式改造传统的独居方式。并且随着居住规模的扩大, 对道路、能源、通讯、商业、文化等公共设施和服务的需求逐步扩大, 生产生活方式、人的观念习惯和行为模式等将会发生强制性的变化。如何未雨绸缪, 前瞻思考这些问题, 是建设“巴山新居”工程必须解决的问题。巴中重点在公共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新型农民培育方面进行了配套推进。

(一) 着力公共服务配套

以“巴山新居”促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建设, 使新建聚居点实现“四通”、“五有”, 即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视和通讯, 有1个活动广场、1个购物中心、1个卫生室、1个文化站、1个垃圾收运点。配套推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力争农村公路建设“五年任务三年完成”, 到2013年底通村通畅率达到90%以上, “十二五”末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配套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 到“十二五”末, 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100所, 9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一级标准, 村卫生站覆盖率达到100%。

(二) 着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充分发挥城镇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公共服务由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变, 配套建设功能较为齐全的社区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公共管理与服务体系, 实现行政代理服务与社区生产、生活服务有效衔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民主自治, 完善计生、医疗、就业、社会保障及文化娱乐、法律咨询、职业培训等服务“七位一体”综合服务功能, 实现人口合理聚集、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

(三) 着力新型农民培育

加快构建市、县 (区) 、乡镇、村四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 全面落实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扎实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 加强农村实用技术技能培训, 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 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弘扬宣传公民道德、文明礼仪、乡规民约、法律和健康知识, 形成自立自强、健康向上、诚实劳动、团结和睦、和谐共建幸福美好新家园的良好社会风尚。

五、创新建设机制, 强化要素保障

实施“巴山新居”工程, 强有力的要素保障是关键, 特别是资金投入是一个严重的瓶颈, 必须探索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 保证建设之需。同时, 要强化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作用, 发挥连片推进示范带动作用, 激发农村主动建设的自觉性, 形成建设合力。

(一) 大力拓展投融资渠道

形成“政府奖补、农民主体、市场推动、信贷帮扶、社会参与”等7个方面的投入机制。一是争取农村D级危房改造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专项补助。二是加大渠江流域灾后新村基础设施投入和农村土坯房改造支持力度。三是充分整合连片扶贫开发、土地整理搬迁、以工代赈、新农村示范片项目、一事一议等项目补助资金, 集中捆绑投入。四是地方财政投入。坚持“建一拆一、先建后补、先拆后补、以奖代补”的原则, 市、县 (区) 财政配套安排专项投入。五是土地收益投入。按照“一户一宅”的要求, 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争取土地收益投入。六是强化金融投入, 吸纳社会资本投入。组建“巴山新居”建设投融资公司, 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新居建设。七是农户自主投入。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鼓励建房户自主投入。目前全市银行储蓄达到516亿元, 其中农村居民储蓄290亿元, 农民投入潜力很大。

(二) 连片推进示范带动

实行点上推进和面上推进相结合, 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覆盖全市, 全市规划为100个建设片区, 每年每县 (区) 实施3~4片, 力争前5年完成60个片区。在全市选择基层班子过硬、农民建设意愿强烈的乡镇、村社作为示范点建设, 每县 (区) 每年示范建设2个重点镇、4个中心村、8个聚居点。同时, 不断建立健全“巴山新居”工程建设管理制度, 强化群众监督和职能部门监管, 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实施“统规自建”、“统规统建”和“市场开发建设”。资金管理做到专账核算、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定期公示, 自觉接受群众和审计、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的监督。

(三) 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新居建设的组织实施。结合开展“挂、包、帮”活动, 由市级领导牵头分片负责督促指导各地新居建设, 实行领导干部、帮扶部门、技术人员、监督队伍“四进村”, 全面加大“巴山新居”建设协调力度。将“巴山新居”建设年度目标任务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目标考核内容, 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建立工作进度定期通报和工作业绩考核评比制度, 重点督查工程进度、依规施工、资金投入、建材供应和质量保障, 强化责任追究落实, 确保“巴山新居”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篇8:E.B.怀特随笔的生活美学

异于海明威式的电报文风,怀特对生活的主题是“面对复杂,保持欢喜”。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描写日常琐事,那些家长里短,生活中细碎又很贴近的事,是我惟一能做又保持了一点纯正和优雅的创造性工作。”怀特笔下的乡间生活朴素简单却风格独具,总不忘论及公理正义及自由、尊严等种种价值,由此可看出早年梭罗作品对他的浅移默化及影响深远。

与梭罗1854年发表《瓦尔登湖》时相似的,或许是新英格兰地区的清新自然景致。但在百年后的1954年,怀特的随笔早已揭示对核武、辐射及环保问题的关切与忧心。在相隔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这些隐忧更成为普世注目的焦点,怀特的呼吁不但没有过时,读来更像是诗意优美却又愤怒的警讯。最简单的有时却最禁得起时间考验,怀特的文章看似好懂易读,但在翻译上仍是一种考验。平淡、深稳、温和、冷峭、含蓄、热烈,以及幽默,还有温暖。这些都是中文版译者尝试传达的大师本质。

从著名的单篇随笔作品“这就是纽约”或“未来的世界”来看,似乎最符合读者的印象,既是《纽约客》(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撰稿人、《纽约时报》、《哈珀斯杂志》专栏作家的摩登见闻,又像文化观察也像文学创作,兼具广度与深度,走在时代的最前端。但事实上怀特的前半生大部分时间住在城市,后半生大部分时间则回归乡间。他和妻子在经营农场时仍不忘继续从事写作与编辑工作,后来告诉自己的传记作者斯科特·埃利芝,缅因岁月是他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怀特从小就讨厌当众讲话的表达方式,这种天性终其一生都没有改变。因为焦虑每学年的学生朗诵而深感不安,不过每个学年也恰巧在轮到他的姓氏字母“w”之前就结束。后来凡是需要讲话的场合,怀特都会先付诸笔墨,请人代为宣读。腼腆伴随了他一生,也表现在像“一个美国男孩的下午”这般笨拙的约会——费心邀请女孩儿去纽约广场饭店跳舞,但是自己根本不会什么舞步,尴尬不已,熬到晚餐时间才赶紧把饥肠辘辘的她直接送回家。

言语上的局促不安与困窘反而造就怀特成为作家,他很早就开始用文字与绘画描述所见所闻,向儿童期刊《圣尼古拉斯杂志》等刊物投稿,并获得杂志所颁发的金、银徽章。当怀特35岁回忆这段往事时幽默地自述:“回过头来浏览一番过往的期刊,再看看我自己的发表作品,我发现其中贯穿了一个惊人的调子,那就是善待哑巴生灵,对狗啦、猫啦、马啦、熊啦、乌龟啦、旅鸫啦,只管同情就是。有三四年的时间,几乎每个月,不管风雨阴晴,我一味对小动物倾注爱心。那结果自然不差。我赢取了银徽章和金徽章,并曾数次获得荣誉提名。揣摩编辑的好恶是我生命中可悲的一章,很能说明问题;显然,我很看重结果,写作、绘画,都不是为了献身艺术。不过,协会的座右铭仍是:为学习而生活,为生活而学习。”

他在高中时代成为校园报纸的编辑,考入大学后为《康奈尔太阳日报》写稿,从康奈尔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美联社与《西雅图时报》的记者,并在《纽约晚邮报》和《纽约先驱报》发表文章和诗歌。但在1923年,怀特遭《西雅图时报》解聘,于是他搭乘运兵船改装的巴德福号前往阿拉斯加。起初他是头等舱的客人,后来设法以工抵乘完成旅行,“非凡岁月”一文正是这趟阿拉斯加之旅的回忆。

怀特喜欢侍者的身份甚于乘客,坦承在船上工作的日子比乘船旅行有意思,觉得相较于船上其他惟利是图、花天酒地的庸俗乘客,自己不但私下有文学追求,而且还是个自食其力的忙人。“终于,我暂时适应了一个艰难的世界,并征服了它;其他人都在晕船,而我却生气勃勃。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较量中。我摆脱了所有的沉郁和忧思。”“青年人永远有数不清的困惑——思想的,心灵的,肉体的。青春岁月中,我想我得到了比分内更多的东西。各种因素的交错,加上一份最底层的差事,令我获得了渴望已久的解脱”。

1925年2月19日《纽约客》杂志创刊,翌年怀特受聘担任助理编辑。接下来数十年间,他为《纽约客》撰写了一千八百多篇文章,并娶了杂志的小说编辑凯瑟琳·安吉尔为妻。凯瑟琳除了奠定《纽约客》高品位小说的名声,也负责儿童读物的年终评鉴,因此每年秋天,他们位于缅因的家中都涌现装满儿童书的纸箱。大批儿童书加上18个侄儿女的纠缠,使怀特考虑为孩子们写作,而不论是《思图尔特鼠小弟》或《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都成为畅销的经典故事,不论作为学习英语的辅助阅读教材,或是改编拍摄成电影,至今仍为人熟知。

这三部儿童文学创作都以动物为主角,仿佛遥遥与《圣尼古拉斯杂志》时期的少年轨迹相呼应。实际上,怀特为写儿童书所费的心思,并不下于他为成人撰写的优美文章。当他用打字机写作《吹小号的天鹅》时,已是71岁的白发老人,同时他仍编辑《纽约客》的“新闻热点”栏直到83岁。乡间生活使怀特得到平静和满足,他喜爱驾船出海与照顾动物,而凯瑟琳则爱好园艺,退休后将园艺作品结集为《园中景象》一书出版。

但是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怀特也意识到身为知名作家所负担的社会责任,终其一生都不断仗义执言,维护人权与和平,争取新闻自由。他是率先反对麦卡锡主义和黑名单的人之一,也很早就表示强烈反对氢弹实验,从1950年代中期以降,就一直在警告环境污染的问题。譬如早在1956年的随笔“浣熊之树”里,就指出原子辐射与化学家禽饲料对人体造成的长远伤害,反对投机速成的心态。“倘若人能少花点时间,证明他比大自然高明,多花点时间去体会大自然的甜美,谦恭自抑,那么,我对人类的光明前途,倒会更乐观一些。”

再看1958年的生活札记“元月纪事”里,调侃当时许多供货商使用自动洗蛋机为新鲜鸡蛋清洁的效果:“鸡蛋要在华氏一百二十度的去垢液中沐浴三分钟。等它们从热烘烘的大浴缸中出来后,蛋壳上裹了一层廉价塑料玩具才有的透明光泽。如果这是鸡蛋,我就是只兔子。”不论是1962年瑞秋·卡森(瑞契尔·卡逊)发表《寂静的春天》,或是1971年弗朗西斯·拉佩的名著《一座小行星的饮食》,其中种种议题都印证了怀特的主张并非出于怀旧或保守,反对时代进步,而是真正指出问题症结所在。

怀特曾在反复读过理工教授所写的能源趋势报告后,写出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或许,未来的成败,部分取决于我们有没有能力生产廉价的电力,但我认为,在更大程度上,它取决于我们有没有能力抵制那些枯燥的技术公式:没有历史过程的豌豆,没有浣熊的玉米田,没有智能的知识,没有温暖火炉的厨房。岩石所以是岩石,有比铀更多的东西,岩石的表面铺就地衣,扎根于岩石的蕨类散发香味,站在石上,周遭的景色历历在目。”对于一吨花岗岩大约含有四克铀和十二克钍,能源将可取之不尽的说法,他反思家中牧场的林子里,有块巨大的砾石,这块旧石头加上香蕨木、杜松和宾州玫瑰,生病或沮丧疲倦时前去坐坐,对他总有焕发活力的作用。人的精神力量来源,是否也可以算是~种不可或缺的能量?

篇9:新居生活随笔

1 研究背景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自2014年7月正式下文推出“十个全覆盖”政策[1], 一时掀起牧民建房热潮。2015年笔者参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牧民新居建设工程时发现, 该政策在贯彻执行过程中被简单理解为盖新房拆旧房, 牧民新居只是在建筑物的外观上焕然一新, 而内在的居住品质并无明显变化。以冬季取暖为例, 依旧采取传统的室内煤炉式, 导致屋内环境恶劣且温度不高, 严寒月份平均仅达10℃左右。此外存在的问题还有, 当地建材难购, 缺乏专业的规范设计, 绿色建筑概念鲜有人知等现实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 笔者团队参与当地牧民座谈并宣传绿色建筑的理念, 结合当地传统建筑风格及生活习俗, 最终形成一套受到牧民认可的设计方案。

2 牧民新居建筑设计方案

2.1 设计理念

首先坚持人本主义思想原则, 并结合现代牧民生活需求与未来发展趋势, 力求在建筑物的功能性、艺术性、健康性、前瞻性等方面做到最优化。在这一理念指导下, 环保健康的人居品质成为本次设计首先考虑的因素。为达到现代牧民越来越高的居住需求, 在项目布局上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布局和文化意蕴来设计居住的空间;建筑风格上凸显现代精美主义建筑格调;在建筑细部设计上, 不追求建筑的曲线、折线, 而在用材、色彩上追求民族风情与现代时尚的语言;在细节设计上寻求现代精美主义建筑纯净、雅致的美学风格。此外, 在设计过程中重视公众参与问题。在建筑风格和室内布局上, 多次与牧民协商, 尊重牧民意愿并多次修改方案, 形成了最终设计效果 (见图1) 。

2.2 平面设计

项目建筑面积为86m2, 由卧室、客厅、餐厅、卫生间、厨房组成。南侧布置老人房、客厅及两间卧室, 北侧放置卫生间、厨房等。

三室设计, 可同时满足一家三代的生活需求。老人房内北侧布置火炕, 厨房和老人房贴临设置, 有效缩减烟道的长度。配套室内上下水, 彻底改变了牧民将卫生间置于室外的住宅传统, 房屋在功能和结构上均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客厅餐厅一体, 增大了会客面积, 与牧民热情好客的传统相适应;南面开门, 门两边有窗, 采光性良好;房屋周边设置了1.1m散水, 符合居民的建筑习惯;屋面的坡度角及挑檐充分考虑夏季遮阳和冬季采暖的要求, 挑檐可有效遮挡强太阳光的直射, 冬季太阳高度角较低, 阳光可以有效照射入室内 (见图2) 。

2.3 集成化建筑形式

本项目采用钢框架结构加轻质填充墙板体系的集成化建筑形式。钢结构之间主要靠螺栓连接, 外围护的轻质填充墙板可有效减小外墙应力。这种结构体系可以有效增加施工速度, 减少人工成本, 避免污染, 同时钢构件及其轻质填充墙板可重复利用, 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且具有以下特点。

1) 更便捷 相较于传统砖石结构建筑, 集成房屋因模块化建设的特质, 能实现可拆装、可移动。

2) 更环保 在建筑移动过程中, 集成房屋因整体构造已完成, 所以不会破坏土地、产生多余建筑垃圾, 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3) 更省时 由于工业化、标准化制造, 集成房屋的现场建造工期大大缩短, 目前基本为传统建筑模式的10%~30%。

4) 更坚固 随着建筑科技的不断发展, 人造材料的质量不断提高, 目前的集成房屋几乎都利用高韧性、高强度的合成材料进行模块制作, 使房屋更坚固, 更能抵抗地震等自然灾害。

5) 更便宜 集成房屋理念即整体建造, 便于大规模生产, 制造时可以像注塑机一样使用模板;而且有标准尺寸规格, 同一规格的模块可以一次性大批生产, 从而建造更快速、成本更节约。

6) 装修更便捷 用户在选购好所需的标准单元房屋组合后, 在地面即可提前进行内部装修。

7) 更节能 集成房屋全部在工厂内完成, 工业化程度高, 更有利于充分利用相关能源。

8) 更精准 集成房屋由专业化工厂制作, 其质量更精细, 制作过程更精准。随着建筑科技的不断突破和运用, 以及社会对于建筑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 集多优点于一身的集成房屋, 将会逐渐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房屋建造模式, 从而达到降低居住成本、提高居住环境、保护地球生态的目的。

3 牧民新居设计中绿色建筑理念的具体体现

1) 节能保温 方案中建筑采用整体太阳能屋面, 有效提高了铺设面积, 还采用了一系列辅助配套措施以确保尽量多地采用太阳能实现冬季供暖目标;采用高效节能的外墙保温系统, 在保温条板基本墙体外增加了10cm苯板保温层;为防止开门导致冷空气直接进入室内, 设计阳光过渡门廊;南向大玻璃窗有利于阳光进入, 同时设置了光控保温帘;采取高蓄能的室内地板采暖形式;2.5m3的聚氨酯保温大水箱储存热水并采用建筑智能化控制集热器及储存水箱;采用应对极端天气的生物质辅助加热炉, 在太阳能水箱温度低于38℃时利用加热炉给水箱加热至45℃;围护结构按照75%节能标准设计, 外墙K≤0.36W/ (m2·K) , 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外墙保温板及屋面瓦与结构板材之间设置通风层, 有效排除热量, 远离酷暑。外墙及屋面采用轻质填充墙板加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材复合结构, 形成连续的外保温层, 阻断冷桥, 使内外墙的冷热传递变小, 整体预制房屋保温性能更好。

2) 户型设计 户型设计加大了南立面门窗的尺寸, 能较好利用当地充足的日照为卧室和客厅提供热量;入户门采取双门设计, 减少了室内外冷热空气的交换;采用双层中空玻璃的隔热断桥铝合金门窗, 大大降低热传导系数, 有利于室内保温;窗户设置保温窗帘, 减少热量散失, 使牧民新居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3) 节材方面 采取了陶瓷太阳能屋面系统, 陶瓷太阳能是利用工业废渣烧制而成, 是循环经济的产物。另外采取集成化建筑形式, 大大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大部分材料都可在将来拆卸后继续使用。

4) 沼气池 建造沼气池, 充分利用生活粪便及牧区的羊粪, 避免环境污染的同时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体现了节能与环保的绿色理念。为解决沼气池内温度控制问题, 将太阳能引入沼气池内, 在寒冷的冬季也可持续产生沼气。

5) 室内环境 采用不含甲醛的内装材料, 提供用户适合在当地室内种植的健康物种的指导性目录以及种植说明书。

6) 集成化建筑形式 减少建筑垃圾, 有利于室外环境保护, 集成化也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

7) 采用BIM设计 节约材料和工期, 实现管理信息化, 提升项目生产效率、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工期、降低建造成本。

4 冬季供暖的太阳能系统探析

太阳能冬季供暖设计是方案中体现绿色建筑理念的最重要的单项, 其中各项技术基本原理如下。

1) 整体太阳能屋面 采用可以满铺的陶瓷太阳能集热器, 最大程度利用屋面面积, 使集热面积最大化。此外, 陶瓷太阳能集热器还具有集热效率高、造价低、耐用等特点。

2) 采用多种蓄热方式 最大程度获得热量并使蓄热能力最大化。首先采用了超大保温水箱, 设计的家庭水箱达到2.5m3, 以热水形式蓄热;其次设计采用了低温辐射地暖, 地暖铺设时采用高蓄热材料 (包括可相变材料) , 使热量在室内建筑物内材中最大程度储存起来, 调节室内温差进行缓释。

3) 辅助加热采用了生物质炉 由于当地树枝、树条等资源较为丰富, 因此选取其作为冬季太阳能不足时的辅助加热方式。将需要加热的保温水箱内热水通过换热盘管形式循环到炉内直接加热, 使水箱内热水升温, 热水箱体内水温底线为38℃左右, 辅助加热一般设定50℃, 因此加热的提升温度并不太高。

4) 智能化运行管理系统 主要控制设计如下:集热温度与热水箱温度对比, 冬季最大化摄取热量;室内温度的分区控制;自动计算供热需要热水, 多余量供应洗浴 (见图3) 。

5 结语

1) 农村新型城镇建设亟需纳入精心的绿色建筑设计思路, 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2) 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绿色建筑理念, 需从建筑形式到使用运行等各方面做出努力。

3) 采用太阳能冬季供暖, 需在全系统上进行设计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4) 在绿色建筑要求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室内外环境及运营管理等6方面, 需深入挖掘与之相符的设计对策。

参考文献

上一篇:2022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课堂报告题目下一篇: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