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分期需要信用卡吗

2024-05-05

买车分期需要信用卡吗(共7篇)

篇1:买车分期需要信用卡吗

信用卡分期买车千万小心里面的套路

贷款买车的人,越来越多。基本上贷款买车包括四种手段,个人直接到银行贷款,信用卡分期贷款,通过汽车金融公司贷款,通过第三方担保或分期公司贷款等等。比较而言,信用卡分期买车流程比较简单,申请门槛也相对要低,因此很多人选择信用卡分期买车。

那么什么是信用卡分期购车?

信用卡分期购车是指信用卡持卡人向发卡银行申请欲购车款的部分金额,在约定期限内,逐月还款并按照发卡银行规定支付一定手续费的信用卡付款方式。这种方式需要交一定比例的首付款,剩下的余款按月偿还即可,不需要缴纳利息,只缴纳手续费,而且银行一般要一次性收取。分期期限最长可达三年。

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下载融360app。

信用卡分期买车跟直接贷款买车有区别吗?

答案有的。相比于其他购车贷款,信用卡分期购车门槛更低,只要申请者个人信用记录良好,并且能够提供银行认可的工作收入证明和财产证明,一般七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贷款,而且信用卡分期购车没有利息,只有手续费比普通贷款更加便宜。

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下载融360app。

信用卡分期买车流程是这样的,一般分四个步骤。

1.持卡人可以拨打发卡行卡电话查询能否办理信用卡分期买车业务,什么车型适用,能办多大额度。

2.持卡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到指定经销商店面申请分期购车。

3.持卡人确定所购车辆填写订购单交由银行银行后台进行核实。

4.银行后台进行放款审核。

通过信用卡分期购买车,需要注意几个事项。

1.警惕经销商抬高车价。

信用卡分期买车,虽然可以做到零首付 零利息,但是通常银行会绑定经销商,只能在指定经销商处购车,那么这个时候要,经销商是不是抬高了车价进行售卖。最好是通过专业的汽车网站进行比较。保险起见 还有通过电话联系或者实地走访去看看其他经销商的报价,比较之后选择最优的经销商。

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下载融360app。

2.警惕捆绑销售。

既然是指定的经销商,很多事情,就由不得消费者做决定,如果你在指定经销商处买车,还需要警惕的就是有没有绑定销售。比如经销商有没有要求消费者买车的同时购买一些指定产品。车险,汽车装饰等。,这无形中又赚了消费者一笔钱。

3.分期购车免利息,不等于无成本。

虽然没有利息,但是有手续费啊,而且手续费也不低,这就需要消费者比较各家银行信用卡分期购车的分期手续费,谁高谁低了,选择手续费最低的银行办理信用卡分期购车。

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下载融360app。

最后提醒大家一点,购车时记得留取各种有利于维权的文件 信息等证据,如果遇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是有力的证明。

篇2:买车分期需要信用卡吗

随着信用卡消费的普及,信用卡分期付款买车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但对初次接触这种贷款买车方式的人来说,心中仍有诸多疑问,比如信用卡分期付款买车有哪些优点?缺点又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信用卡分期付款买车优缺点:

信用卡分期付款买车优点 1.手续简便

申请信用卡分期付款买车,只需提交个人有效身份证明、工作证明和收入证明,相比手续繁琐的银行汽车贷款来说要方便很多。

2.审批快

信用卡分期付款买车最大的优势就是审批快,一般3-7个工作日就可完成审批,若购车者在信用卡额度内分期,当场即可完成。

信用卡分期付款买车缺点 1.车型有限制

一般信用卡分期付款只针对指定车型,所以购车者在车型的选择上会受到限制。2.额度受限

相对银行汽车贷款来说,信用卡分期付款额度较小,一般只能用来购买中低档车型,所以想买豪车的人,只有走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了。

如何办理汽车抵押登记手续?

根据《机动车登记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机动车所有人将机动车作为抵押物抵押的,应当向登记地车辆管理所申请抵押登记。那么,如何办理汽车抵押登记手续?

据交广微贷易小编了解,申请抵押登记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填写申请表,由机动车所有人和抵押权人共同申请,并提交下列证明、凭证:

(一)机动车所有人和抵押权人的身份证明;

(二)机动车登记证书;

(三)机动车所有人和抵押权人依法订立的主合同和抵押合同。

车辆管理所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一日内,审查提交的证明、凭证,在机动车登记证书上签注抵押登记的内容和日期。

另外,抵押权消灭的,应当向登记地车辆管理所申请解除抵押登记,申请解除抵押登记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填写申请表,由机动车所有人和抵押权人共同申请,并提交下列证明、凭证:

(一)机动车所有人和抵押权人的身份证明;

篇3:买车分期需要信用卡吗

一、分段集约执行模式的由来及目的

审执分离之初, 执行模式当然沿用了审判管理模式, 即“一人包案到底”模式。该模式中, 执行案件立案后, 就确定一名执行法官承办该案, 从查询、控制、变现财产、执行异议裁决都由该法官负责, 直至该案执行结案时为止。该制度创立后, 对化解矛盾纠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随着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 该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一) 案多人少, 案件质量难以保障

自2008年以来, 全国法院受理的执行案件数量稳定在200万件以上并逐年递增, 到2012年达到1200万件的井喷状态。而自2000年后, 全国法院执行人员人数稳定在35000人左右, 人均办案数由64件激增到321件 (1) , (附图1) 人均不足一个工作日就得办结1件执行案件, 其中的办案压力和差错几率可见一斑。

(二) 执行工作透明度低、当事人参与方式单一, 成为滋生信访的土壤

申请人期望值高、社会要求严与执行工作透明度低、当事人参与方式单一之间的矛盾, 扩张了信任危机的沟壑, 降低了执行威慑力, 群众“信访不信法”思想严重。申请人往往认为只要向法院递交了申请书, 法院就可以执行到位, 而且社会评价体系对执行工作的好坏也只简单定位为兑现, 一旦因各种原因无法执行到位时, 申请人的心理落差大, 社会评价亦一落千丈。“信访不信法”的思想肆意滋生和蔓延, 缠访、闹访现象严重, 执行难题更加错综复杂。

(三) 权利集中, 监督缺位, 成为司法腐败的温床

执行权高度集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透明度低和参与度差, 就易产生“暗箱操作”, 由此导致的司法腐败不仅降低了司法权威, 也损害了司法公信力。而且一名执行法官同时办理多件案件, 且负担着所承办案件财产的查控、处置、裁决工作, 使其在程序安排上自主权大, 随意性强, 以致缺乏有力的监督和贴切的考核。

(四) 办案流程混乱, 浪费人力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个人财产的形式越来越复杂多样, 而社会财产登记制度、财产查询制度滞后, 导致执行法官往往在银行、车管所、证券交易所、工商等部门之间来回奔波。而“一人包案到底”的模式, 更是造成同一法院多名执行法官同在一家协助单位查询的现象屡见不鲜, 费时费力, 加剧了案多人少的“人荒”现象。

在众多问题面前, “一人包案到底”的执行模式已经明显心力不足, 越来越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司法需求。虽然造成执行难的原因多种多样, 有法律、制度建设层面的, 也有法治文化、人民群众风险意识层面的, 但造成执行难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司法需求与滞后的社会管理、司法效能之间的矛盾。社会、经济仍将继续发展, 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一刻不停的在提高, 总书记更要求:“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所以, 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司法效能是化解执行难的根本出路。于是社会各界对财产管理制度、征信系统建立等方面进行着大刀阔斧的改革。为规范执行行为、降低“暗箱操作”几率、促进执行廉政建设;为减少重复劳动, 提高查找、控制、处置和变现财产的效率;为跟踪监督案件执行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的情况, 使案件执行更加公开、透明, 切实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最高人民法院亦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实行科学的执行案件流程管理, 打破一人负责到底的传统的执行模式, 积极探索建立分段集约执行的工作机制。”由此, 北京、上海等地法院拉开了分段集约执行模式试点和推广工作的序幕。

二、分段集约执行模式的架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 架构

对于执行权的属性, 一直以来就有行政权说、司法权说、司法权和行政权双重属性说的争议。但是, 无论哪一种学说, 现都承认执行权包括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判权的二元建构。分段集约执行模式, 正是在关于执行权建构理论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执行实施权, 即具体实施执行措施的权利, 具有行政权性质;执行裁判权, 即对执行中出现的争议进行裁决的权利, 具有审判权性质。两种权利的性质、内容、运行方式和特点完全不同, 因此, 以此为基础将执行权“一分为二”, 不仅可分而且可行。同时, 执行实施权还可进一步细化为立案审查权、财产调查权、财产控制权、财产变现权、处分权、妨碍排除权等权能。执行实施权的各项权能在运行时间上有前后相继性, 先审查, 再调查、控制, 然后再变现、处分、前述运行发生障碍时才使用妨碍排除。据此, 可以把执行案件的办案过程按照逻辑顺序及关联关系, 相应的拆分为四个阶段, 即执行启动阶段、财产查控阶段、处置变现阶段、审查结案阶段。

在此理论基础上, 分段集约执行模式推广后大多数法院都将执行启动的权能设置在立案庭, 由立案庭统一受理全院民事、刑事、执行等案件, 统一受理、统一分案。而财产查控、处置变现、审查结案的权能均设置在执行局, 分别由执行一庭、执行二庭、执行三庭分权集约实施 (注:部分法院为节约人力资源, 以分人不分庭的方式实现权能的划分) 。其中执行一庭负责登记收案和财产查控, 对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执行案件执行财产的查证与控制。执行财产查控实行一案一表, 该表一式两份, 由执行一庭负责填报, 一份表格及查询信息、控制性措施相关材料交执行二庭随案入卷, 一份建执行财产查控台帐, 装订成册保管。执行二庭负责财产处置变现, 将执行一庭查控的执行财产依法处分变现, 兑现裁判。执行三庭负责审查结案, 执行案件能否结案、执行过程是否合法、执行异议处理, 都是执行三庭的工作职责。四个庭室的工作依序相互衔接, 相互监督, 成为相互制约、监督的整体。

(二) 工作成效

分段集约执行模式实施以来, 已逐渐显示其独有的优势, 缓解执行难问题。

1. 有效整合资源, 明晰案件流程, 流水作业执行

“成百上千的执行案件, 先办哪个案件, 后办哪个案件, 怎样安排?只能是除了督办案件外, 谁先来找, 就先给谁办。” (2) 这是一元执行制度无法摆脱的顽疾, 也是执行信访案件清了又来, 来了又清的病源之一。分段集约执行模式依据执行权的二元建构和权能划分, 设立一庭、二庭、三庭, 专业分工负责财产查控、财产处置变现、审查结案。执行一庭统一向各协助机构查询被执行人各种形式的财产状况, 及时办理财产冻结、扣押、查封等手续;执行二庭统一与拍卖公司等机构协作, 及时、有序的变现财产;执行三庭统一办理执行异议、结案审查, 既解决执行法官自行审查异议需要回避的问题, 又能有效监督办案、实际结案等情况。这些方式有效合理的利用了执行力量, 执行过程由一个法官包案到底, 到四个法官甚至更多的法官分阶段、分步骤有序衔接完成, 将执行工作细化、规范化, 改变了过去执行过程随意性强、流程混乱的情况, 减少了执行信访案件。

2. 公开透明办案, “术业专攻”执行, 公正高效结案

分段集约执行模式通过将执行案件分阶段采取相应执行措施的方法, 打破执行法官各自为战、各自为阵的状况, 整合全部执行力量, 迅速控制被执行人财产, 最大可能的为财产变现组提供足够多的财产线索, 保障实际执行, 提高执行兑现率。而且执行法官的工作可以通过查封、冻结、扣押、拍卖、变卖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办案资料, 全面地展现在当事人的眼前, 提高办案透明度。快速查找控制财产, 是高效结案、实际执结的基础;快速处置变现财产, 是高效结案、实际执行的条件。在以往的执行工作中, 财产查找难和变现难, 是制约执行工作的两大症结, 而分段集约执行模式, 通过“术业专攻”的方式, 统一、快速地查控财产, 专业、高效的变现财产, 使得公正高效结案的基础和条件得以具备, 真正解决“执而不决”的问题。

3. 分权制衡、集约管理

罗尔斯认为“制度之正义是比个人品德之正义更重要和更根本的东西”。分段集约执行模式使执行由一人变为数人, 由一元变为多阶, 执行权细化为立案审查权、财产调查权、财产控制权、财产变现权、处分权、妨碍排除权, 权利组合后由不同的人员负责办理, 这不仅实现了权力的分权制约, 更有利于防止工作拖沓和执行不公;且优化了司法资源的配置, 符合基层法院人手少、任务重、事务杂的特点, 有利于提高执行效率。

(三) 存在的问题

分段集约执行模式在执行权二元建构理论的基础上, 通过分权制衡、流水作业、术业专攻、集约管理等方式方法, 克服“一人包案到底”模式的诸多不足, 推进执行工作, 但其并非十全十美, 仍有需要逐步的完善。

1. 节点的界定比较困难

将执行过程按照执行权力内容划分为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工作内容。但是案件执行过程是瞬息万变的, 比如执行一庭已经查控财产结束, 将案件移交执行二庭变现时, 发现新的财产线索或者变现款项不足以赔偿申请人时, 是将案件退回执行一庭, 还是由执行二庭的法官直接或继续查控财产。

2. 分工分责, 执行法官对责任敏感, 相互推诿, 当事人的知情权难以得到保障

这虽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 但在分权分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影响下, 执行法官之间相互推诿, 使当事人更加难以参与执行过程。一人包案到底, 当事人至少还知道找谁, 向谁了解;分段集约执行, 当事人连找谁都不知道了, 更何谈对执行情况的了解和执行过程的参与。

3. 绩效考核模式不能适应分段集约执行模式的变革, 造成考核评价难

绩效考核一直以结案、执结金额为标准, 对法院执行工作进行评价, 对执行法官进行考核。但分段集约执行模式, 将一个执行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方式、目标均与以往不同。以结案、执结金额为标准的考核模式, 已经不能对分段集约执行模式下的各个阶段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三、发挥诚实信用原则功能, 完善分段集约执行模式

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含义是要求人们在民事活动中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应当讲究信用, 诚实不欺, 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在我国民法界, 诚实信用原则已有“帝王条款”之美誉, 并且已经成为我国民法中的最高原则, 具有自由裁量权的授予、自由裁量权的限制、行为规则三项功能。诚实信用原则引入民事诉讼法, 对民事诉讼活动整体以及审判环节将起到的积极作用, 已经有不少学者专家进行了大量的阐述, 在这里笔者就不再赘述。笔者只就如何发挥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 完善分段集约执行模式进行粗浅的探讨, 以期抛砖引玉。

(一) 分段集约执行模式, 是符合执行权二元建构的模式, 因此笔者将首先从执行权的二元建构与诚实信用原则功能的契合, 来谈诚实信用原则对分段集约执行模式的理论完善

1. 诚实信用原则对执行实施权的规范

诚实信用作为行为规则, 要求讲信用, 诚实不欺, 恪守诺言。这就是对当事人诉讼行为的限制, 实质是对意思自治的制约。这不仅在审判阶段有着明显的表现, 在执行阶段也有着明确的规定, 如仲裁证据是伪造的或者隐瞒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将对该裁决不予执行。再如对不诚信、不守诺、转移财产的被执行人可以不规定执行期限, 而直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这是诚实信用原则作为行为规则的一个方面, 而另一个方面则是对执行法官行为的规范作用。如前所阐述, 执行实施权具有行政权性质, 行政权的基础在于被信赖, 被信赖的前提在于诚信, 而且是法官的诚信, 法院的诚信。由于包案到底造成的权利失控, 由于案多人少造成的效率不足, 已经在过去的时间里造成了严重的信赖危机, 而该危机的根源就是当事人无法参与执行过程, 而法官又不能以某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让当事人了解执行工作, 消除不信任, 建立诚信链条。诚实信用原则直接规范执行法官的执法行为, 要求执行法官通过各种材料来证明自己的工作符合诚实信用原则的规范要求, 如通过财产查控组、财产变现组的大量工作来反映工作内容。

2. 诚实信用原则对执行裁判权的规范

执行裁判权具有审判性质, 是为了保障正确执行、顺利执行而设置的。但由于权力的设置过于简单、集中, 制约、监督不到位, 往往成为执行不公正的根源。“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必须遵循三个原则:其一、必须立足于案件事实, 这是自由裁量权的基础;其二、必须依法进行;其三、自由裁量权乃是在特定情势下对正义和合理事物行使衡平权。” (3)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法官以诚实善意的心态依据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执行工作是一个繁锁和复杂的工作, 往往被誉为“法院工作的出口”。执行工作除了繁琐的财产调查、财产控制、财产变现以外, 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执行异议等执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行为进行裁判, 其权力来源就是执行裁判权。以往包案到底的执行模式, 对执行裁判权的监督始终是处于盲区, 甚至分段集约执行模式, 以权力细化、相互制约的方式缓解了该矛盾, 但始终未能很好的从理论方面解决该矛盾。如对执行标的异议被裁定驳回后, 异议者有诉讼的权利, 可该诉讼应该在多长时间内提出却没有法律的规定。现在诚实信用原则引入民事诉讼法, 成为基本原则之一, 将以其自由裁量权授予、限制的双重功能对此类问题进行指导, 以实践促进法律完善, 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得以全面的保护。

(二) 分段集约执行模式, 其执行程序已不同以往, 所以笔者将再从分段集约执行模式的架构与诚实信用原则功能的融合, 来谈诚实信用原则对分段集约执行模式的实践完善

诚实信用原则不仅约束申请人、被申请人, 还约束执行法官, 使三者成为稳固的三角, 三点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诚实信用原则约束申请人、被申请人的原理和表现已在前文论述, 接下来笔者主要从诚实信用原则约束法官行为的角度来谈诚实信用原则对分段集约执行模式架构的完善作用。

从诚实信用原则的起源和以及它与成文法的渊源可以看出, 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功能就是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立法者正是通过这种空白委任状, 授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权, 使之能够应付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 (4) 19世纪, 立法者就已经承认不可能制定出完美无瑕的法律, 法官也不可能如孟德斯鸠所说一样成为“自动售货机”, 法官有时必须创造性的司法。但如果认为诚实信用原则只有授权功能的话, 也是片面的, 诚实信用原则同时兼具限权功能。它要求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时候, 必须基于公平正义的理念, 本着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公平兼顾的原则去发展和创制规范。这是诚信原则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内在限制。诚信原则要求法官从立法者的角度出发, 去探求立法者在这种情况下会如何处理;同时, 法官在创造性司法活动中, 这种司法处理活动逐步积累和增加, 就会逐渐地明晰该原则适用的范围、边界和具体的内容, 并借由判例对以后的类似行为产生影响, 形成对某类行为的具体处理方式的类型化, 使原先具有创造性适用的司法活动得以稳定化。这种诚信原则的具体化、类型化的处理方式构成对法官司法活动的外在限制。这也是诚信原则的客观化或称外化过程。那么, 在诚实信用原则的客观化过程中, 对分段集约执行模式具有哪些完善作用呢?

1. 细化节点, 流转检查、上下监督的方式, 防止因节点模糊而引起的当事人参与难、执行法官敷衍塞责等问题

依据诚实信用原则限权功能理论, 只有节点明晰, 且为人熟知, 才能真正限权, 这也就是司法公开的意义所在。所以阶段控制, 首当其冲的便是将节点细化。在执行模式变更中, 通过实践和理论探索, 将整个执行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十四个节点, 分别为执行启动阶段, 包含收案登记、初步审查、分案三个节点;财产查控阶段, 包含审查、财产查控、补充查控、移交案件四个节点;处置变现阶段, 包含审查、财产处置和变现、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移交案件四个节点;审查结案阶段, 包含审核、报结、卷宗归档三个节点。每个阶段、节点前后相继、逐步实施, 趋利避害, 弱化节点控制模糊带来的不利因素。执行案件在流转执行过程中, 一旦跨组, 移交组须填写工作表格, 接收组须进行流转检查, 强化和固化前一组的工作成果。通过这种前后相继而平行的监督, 取得最广泛的监督效果。再通过审查结案组和审监庭的监督, 达到平行监督和上下监督交错的机制, 防止“暗箱操作”、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

2. 与当事人约谈贯穿执行过程

在财产查控阶段未查找到被执行人财产的, 执行一庭法官应当在三日内约见申请执行人, 并向其告知查控结果, 了解被执行人其它执行线索。根据案件需要, 组织各方当事人执行和解。在财产变现阶段, 在财产依法处分前或未能顺利处分被执行财产时, 执行二庭法官应在处分三日前或结束三日内约见申请执行人, 并向其告知财产变现情况。在审查结案阶段, 对于未能执结, 以终结方式结案的, 执行三庭应约谈申请人, 了解申请人真实意思方能审批是否结案。由此, 变当事人找法官为法官主动约见当事人, 尤其是申请人, 由此克服“一人包案到底”模式中“人难找”“事不明”的缺陷, 减少因当事人不知情而造成的误会。

3. 明确执行法官查控财产的职责, 由权利转变为责任

执行法官拥有执行实施权, 有权查询、扣押、冻结、查封被执行财产, 但现实中受执行力量限制和执行手段制约, 加之财产登记制度不完善、执行理念有误区等诸多因素影响, 以往我们偏重强调以申请人提供财产线索为主;但是, 当事人的私权力与公权力相比, 在适用范围、力度和广度上都无法比拟, 执行结果也自然不同, 以致引起部分申请人的不满甚至产生误解。在分权明责和诚实信用的双重作用下, 明确执行一庭的职责就是查控执行财产, 保障执行兑现。将执行实施权作细致分工, 明确责任, 避免查控不及时而引起的无法执结。

4. 总体考核与分段评价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方式

对人民群众而言, 执行工作好不好根本仍然在于案件结了多少, 兑现了多少, 所以以往考核中对结案率的要求, 对执结金额的要求, 仍是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在分段集约执行模式下, 就需要对四个阶段的负责庭室进行合并考核, 也就是对整个执行过程进行综合评价。而对各个组的工作进行评价, 则是法院内部管理的需要, 只有各部门认真工作、通力合作, 方能促进法院执行工作, 取得群众认同、社会认可。

执行难, 是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 因财产制度、群众法律意识、法院执行制度等原因叠加而引起的。因此要化解执行难、提升群众司法满意度, 既不能妄想一蹴而就, 也不是某一部门唱“独角戏”就能够实现的, 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协作努力, 方能达此目的。执行模式由“一人包案到底”到分段集约执行的转变, 诚实信用原则引入民事诉讼法对分段集约执行模式的完善, 均是社会对化解执行难所作出的有益尝试。

注释

1数据来源自2008—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莆田中院.关于执行分段给予流程管理机制实施情况的报告[Z].

3徐国栋.诚实信用原则研究[M].北京:中华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篇4:买车分期需要信用卡吗

惠济天下

容者

海纳百川

在异地买车能申请贷款吗,需要的手续有哪些?

需要买车的朋友,会在买车之前了解有关方面的一些事项,也了解到在小乡镇买车会比较便宜一些,所以,有不少朋友很心动,当然,也有不少人问,在异地买车能贷款吗,都需要哪些手续呢,以下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异地买车能贷款吗?

异地买车是可以贷款的,但受限于当地贷款机构对车牌的要求。也有相关规定,在全国任一正规汽车交易市场购买的新车,只要具备正规的发票、合格证,以及缴纳了购置税、交强险,都可以到户籍所在地办理落户手续。因此,想异地买车需要贷款的朋友有资金上的问题,有以下两种贷款方式。

【信用贷款】如果自己信用记录良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还具备按时足额还款能力,就可以选择正规的贷款机构申请信用贷款。

【担保贷款】如果不满足信用贷款的条件,也可以提供其他资产证明或找担保人(担保公司)做担保,向贷款机构申请贷款。如果是找担保公司作担保,会收取一定的担保费用。

从容网—— 从者

惠济天下

容者

海纳百川

异地贷款买车需要的手续?

1、身份证明材料(二代身份证或军官证等等)。

2、驾驶证。

3、房产证(可以是父母的)。

4、工作及收入证明(加盖单位公章)。

篇5: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浅析

一、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的定义

信用卡分期付款是指持卡人使用信用卡进行大额消费或预借现金时, 由银行向商户/持卡人指定储蓄账户一次性支付持卡人所购商品、服务的消费金额或预借金额, 根据持卡人申请, 将消费额或预借资金在约定的期限内分期通过持卡人信用卡账户进行扣收, 持卡人每月按照入账金额进行偿还, 并视情况支付一定手续费的业务。

二、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的种类

目前各大银行推行的信用卡分期付款方式有两大类型:现金分期付款和消费分期付款。

1、现金分期付款

现金分期付款是指持卡人向发卡银行申请一笔预借现金, 银行根据持卡人申请及其资信状况批核, 划入持卡人指定的储蓄账户, 然后在信用卡中分期扣除本金, 并收取一定手续费。

2、消费分期付款

消费分期付款是指持卡人向发卡银行申请将其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款项分期偿还, 银行根据持卡人申请及其资信状况批核后, 在约定的期限内分期通过信用卡账户进行扣收, 持卡人每月按照入账金额偿还, 并视情况支付手续费, 分期时间越长手续费越高。按消费者可选择的商品及服务范围, 可分为以下几种。

(1) 邮购分期付款:持卡人选购发卡银行的分期邮购目录手册或者网上商城中指定的分期付款产品, 发卡行代持卡人向商户订购制定产品, 并一次性支付, 持卡人将按规定以免息分期方式逐月还款。一般对持卡人免息免手续费。

(2) 商户分期付款。指持卡人在发卡银行合作商户刷卡消费, 结账时说明分期付款。根据购买产品和金额收取不同的手续费。商户代客户承担了部分手续费。

(3) 账单分期付款:指持卡人先发生了普通刷卡交易, 出对账单之前, 向发卡行申请将本期账单转成分期付款交易。对持卡人比较方便, 既不限商品也不限商户, 但手续费由持卡人承担。

(4) 消费满额分期付款:是指持卡人单笔消费达到一定金额后向发卡行申请约定期数付款, 或持卡人一次申请绑定, 所有单笔满约定金额的大额消费, 均可自动免息分期, 持卡人可随时申请取消绑定。

三、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能使持卡人、商户、银行三方实现共赢

1、对持卡人而言, 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兼具信用卡和分期付款的优势

先消费, 后还款, 提前享受, 而且减少携带现金的风险, 有融资功能。还款期限选择多, 申请手续简便。与传统的个人贷款相比, 起点金额低, 无需担保抵押和每次贷款的繁复申请, 一般信用卡的信用额内, 手续简单, 循环信贷。还款周期变长, 手续费率一般比透支利率低。透支通常年息18%。而分期付款业务最长24期 (2年) 。若按期付款, 免收利息, 手续费根据银行和期数的不同, 从0.7%到18%不等, 手续费率随期数加长而递增。

2、对商户而言, 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能提高销量同时也无需承担信贷风险

可提前释放客户的购买能力, 刺激消费, 特别是大额商品。借助银行的客户群体和广告宣传, 拓宽销售渠道, 增加销售量。银行替持卡人一次性付货款, 商户不承担任何信贷风险, 结算方便, 容易核实交易。

3、对银行而言, 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

可从商户处获得佣金, 邮购分期业务佣金更高。可从持卡人处获得手续费收入。一般所分的期数越长, 收取手续费越高。可增加信用卡的服务功能亮点, 作为新开卡的促销手段, 也能有效提升存量卡的刷卡消费, 减少睡眠卡, 增加客户忠诚度。对于没按期还本金的分期付款交易, 会收取信用卡透支利息。

四、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的收入及成本要素及利润构成

1、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的收入要素

(1) 分期付款手续费收入。向商户收取的邮购分期手续费。邮购分期商品通过银行扩大了商户的销售额, 商户支付的手续费一般可达消费金额的5%~7%。向持卡人收取的分期手续费。由于发卡行为持卡人提供了一次消费分期偿还的服务, 相当于短期贷款, 虽然免息, 但银行会根据分期付款交易金额收取手续费, 通常期数越长, 手续费率越高。

(2) 刷卡佣金。信用卡分期付款交易需要发卡银行处理消费单据和提供消费信用, 透支等功能提升购买力消费, 促进了商户销售, 便利了商户结算, 商户一般按交易资金向发卡银行返还一定比例的佣金。

(3) 透支利息。正常还款的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是免收透支利息的, 但若持卡人没有按时足额偿还, 银行就会计算透支利息。

(4) 惩罚性、杂费收入。例如, 没按时还款的延滞金, 超出信用额度的超限费等等。

2、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的成本费用要素

(1) 资金成本。银行垫付资金的成本是最主要的成本。银行资金主要来自于储户存款、资本市场借款以及自有资本。前两者都需要支付利息。

(2) 坏账成本。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无需要担保、抵押和保证金。若持卡人经济状况恶化或蓄意不归还, 银行无法收回本金和手续费。

(3) 运营营销成本。直接相关的成本主要有使用该业务赠送的积分成本、交易结算成本、交易税费、促销推广分期付款的人力成本、广告宣传成本、后台处理成本、系统研发维护成本等。间接分摊的还有信用卡业务的基础投入, 如信用卡系统摊销、信用卡工本费、营销发卡成本等等。

(4) 欺诈损失。是用持卡人用虚假信息申请信用卡并恶意交易欺诈而造成的损失, 以及调查和处理信用卡诈骗案件所支出的费用。

3、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利润模型

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利润=分期付款手续费收入+刷卡佣金+透支利息+惩罚性、杂费收入-资金成本-坏账成本-运营营销成本-欺诈损失

五、发展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 发卡行可采取的措施

根据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收入及成本要素及利润构成分析, 我们可以针对其中关键的因素, 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以促进信用卡分期业务的发展, 并扩大其利润。

1、市场细分, 找准目标客户群

从收入角度看, 分期付款手续费、透支利息收入、杂费收入都来源于持卡人, 所以找到对的客户使用该业务是盈利的起点。从成本的角度看, 找到对的客户, 有针对性地促销, 不用广撒网花费巨大的营销成本, 而且坏账成本及欺诈成本也会降低。

要找到对的客群, 需要对持卡人的需求、风险偏好和透支习惯等进行细分。2010年的“中国信用卡持卡人全景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 信用卡持卡人群大概可归集成四类:第一类为刷卡支付但不透支的人群, 仅将信用卡作为支付工具;第二类为冲动性透支人群, 本来因透支利息高而不想透支, 但可能一时冲动消费而透支了, 一般会尽快还款;第三类为信用良好的理性透支人群, 基于融通资金的需求, 主动使用透支功能, 而基本上能按时还款, 信用良好;第四类为信用不良的理性透支人群, 可能是个人信用状况不良, 通过其他渠道难以便利融资。可能用卡大额透支, 但潜在的信用风险也较高。第一类客户很少透支, 只贡献刷卡佣金收入, 估计对信用卡分期付款的需求不大。而后三类客户透支, 同时贡献刷卡佣金收入和透支利息收入, 是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可发展的对象。其中, 第二类客户银行通过加强营销引导可刺激其潜在的透支需求;第三类客户能够带来高的透支利息收入, 而欠款风险低, 是发卡行应着重发展及积极维护的优质客户, 也是分期付款业务的首选客户;而第四类客户收益与风险并存, 发卡行应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以营销。

银行可以对已有的持卡人进行数据挖潜, 也可通过交叉营销将其他业务已有的客户, 或通过与联名卡异业联盟共享其客户资源, 还可以通过市场调查、对外营销扩大客群。

2、设计分期付款产品,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凸显产品优势

找到对的客户, 还要促使客户使用该业务, 才能形成收入。可选取高消费、常用卡的已有客户和具透支特质的潜在客户, 针对性通过对账单、短信、宣传单张、广告、办卡人员推广等多种宣传方式, 做好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介绍, 让客户了解本行的分期付款产品及服务, 从舒缓持卡人的还款压力及增强目前购买能力的角度出发, 引导持卡人使用该业务。由于市场上分期付款产品众多且功能类似, 分期付款产品设计可吸取同行产品的优点, 并有自身特点, 或在促销政策上有吸引力, 形成营销亮点。如在分期付款产品种类、起点、期数选择、手续费、自由展期、首次使用的积分或礼品赠送、达到一定额度的奖励等方面进行设计及策划。

3、积极拓展合作商户, 达到双赢

合作商户既为银行带来刷卡佣金收入、邮购分期的手续费收入, 如能合作开拓业务, 还可以共享客户资源, 为银行带来潜在的信用卡用户及分期付款用户, 同时合作商户也因信用卡分期付款的便利而提升了客户的购买力, 达到双赢。因此, 银行可选择汽车经销商、家具家电、装修行业、数码产品、奢饰品等行业合作, 并可以通过与网上商城的合作, 多渠道支持客户交易, 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4、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 将人力成本与营销收入挂钩, 提升营销活力

员工绩效不但与开卡量简单挂钩、还可与卡片激活率、卡片活跃率与消费额挂钩。并对业绩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宣传推广有效的营销经验和做法, 充分调动员工营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推进分期付款业务的全面拓展。

5、加强风险管理, 减少风险成本

坏账成本和欺诈损失是分期付款业务的两大风险成本。增加信用卡分期付款的利润就要控制各业务环节的风险点, 采取措施减少这两大成本。第一, 找准目标客群就从源头上降低了风险。第二, 严格资信审核, 通过公民身份信息系统、银联及银行间的征信系统等信息查核, 尽量在审核客户申请时将可能产生支付困难的人挡在准入门槛之外。第三, 管理特约商户, 剔除涉嫌套现、洗钱等欺诈行为的商户, 以及经营不善、信誉差的商户。监测和调查可疑或异常的交易, 及时采取措施, 清理违规商户。第四, 根据分期产品的风险等级和客户等级授予不同的分期额度。第五, 监控额度使用, 灵活调整。对符合调额标准的客户进行信用额度升级, 即可满足优质持卡人透支需求, 也增加了分期付款交易量。第六, 制定一套针对分期业务的催收策略, 对不同的分期付款业务设定不同的催收起始时间、催收方式、催收结果, 降低风险隐患, 尽力将坏账损失降低。

参考文献

[1]李军: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的“放”与“防”[J].中国信用卡, 2010 (14) .

[2]刘田、张玉姬:信用卡分期付款有门道[J].决策探索 (上半月) , 2010 (7) .

[3]李修长:工行定价策略反映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走势[J].中国信用卡, 2009 (20) .

篇6:买车分期需要信用卡吗

一、汽车分期业务的定义

汽车分期业务是指信用卡持卡人在银行取得一定的授信额度后, 在银行签约的汽车经销商处购买非营运自用车辆, 银行一次性垫付贷记卡持卡人的消费资金后, 按持卡人所选择的期数将消费资金均摊至各账单周期, 由持卡人按照约定按期偿还分期金额的业务, 其交易行为涉及到持卡人、汽车经销商和银行三方。

二、汽车分期业务存在的固有风险

汽车分期业务存在的固有风险主要是客户风险及商户风险。

客户风险主要包括欺诈风险和资信状况风险。欺诈风险主要是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身份、伪造证明文件或冒用他人身份申领信用卡进行交易的情形, 包括为持卡人账户出现套现、伪卡、伪冒申请以及否认某笔或某些交易系本人所为的交易等;资信状况风险主要是客户资信水平、履约与偿债能力、负债状况、还款意愿落实以及担保等风险变化产生的风险。

商户风险主要是签约商户在办理汽车分期业务过程中违规操作、蓄意进行欺诈交易等情形, 包括套现、结算资金转移、利用虚假交易与持卡人勾结套取银行资金、商户资质恶化等风险。

三、审计关注的风险特征

汽车分期业务本质上是借助于贷记卡载体对个人办理的一种消费贷款业务。审计项目中, 审计人员需关注持卡人、汽车经销商和银行三方出现的审计风险特征, 并按照对个人消费贷款的审计思路去做好对汽车分期业务的审计, 重点审计业务办理过程中是否存在虚假分期以套取银行资金的行为。

持卡人方面出现的风险特征:一是持卡人提供与其个身份信息、就职单位信息、家庭住宅信息、资信状况、收入证明等与实际不相符的资料进行虚假申请, 以获得专项分期授信资格。二是持卡人提供虚假或变造的首付款凭证、机动车销售发票、车辆保险投保单、销售合同等资料虚构交易背景, 以取得或抬高授信额度。三是持卡人以虚假机动车权证进行虚假机动车抵押登记, 抵押车辆价值被高估、抵押物处置后不足以覆盖用信额度等抵押担保未落实, 抵押物悬空或价值不真实的情况。

汽车经销商方面出现的风险特征:一是汽车经销商不具备合法的汽车销售资格, 不符合分期业务办理准入条件。二是汽车经销商提供交易渠道, 为持卡人伪造或是虚开机动车销售发票, 替换他人交易, 转移资金用途、非法套现。三是汽车经销商与银行人员或持卡人存在非正常资金往来。

经营行方面出现的风险特征:一是银行业务人员未能对每一笔申请的业务落实“亲访客户、亲见客户签名、亲见原始凭证”的制度, 申请资料完整真实性未验证, 持卡人申请办理业务的真实意愿未能确定。二是审批人不具备审批资格或超授权, 超过持卡人实际偿付能力超额授信、过度调增额度等。三是客户资信风险控制存在缺陷, 对于持卡人资信状况恶化或担保不足额的, 未采取降低授信额度、账户紧急止付、重新落实担保、提前开展催收等有效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四、汽车分期业务的风险防范

银行业务经营一方面要求经营行要积极开展专项分期业务, 加快分期商户的拓展, 提高分期付款业务收入, 另一方面又要求加强对经营行的业务风险管控, 实现规范经营。

一是业务风险防范。经营行一般会通过设定专项分期业务相关风险指标, 如专项分期业务不良率、专项分期业务损失率、当年新发放专项分期贷款逾期率、当年新发放专项分期贷款不良率等指标进行定期监测、预测专项分期业务风险状况和发展趋势, 根据风险指标值的反映, 进行风险分析与自我规范。审计则以信用卡相关业务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 筛选出不良率、损失率增长较快或是较高的二级分行, 将其辖属营业机构存在批量风险特征的汽车分期业务以及大额不良透支账户做为重点审计样本, 从业务品种、办理流程、客户准入、授信政策、分期结构、担保落实等方面对经营行存在的问题、制度缺陷等进行揭示, 帮助经营行防范该业务品种在办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

二是客户风险防范。经营行一般会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银联风险信息系统以及贷记卡风险信息系统等内外部系统逐一对客户的财务风险状况、履约交易行为、还款意愿以及担保情况等进行监测分析, 对可能出现的客户违约风险以及资信状况恶化、透支形成不良的风险交易的持卡人及时进行催收、通过对抵押物进行处置等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化解。审计则重点关注业务办理中出现的违规批量集中交易行为, 把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申请时间、受理网点相同的批量申请交易, 把分期付款账户集中在同一收单商户的交易, 把分期付款账户由同一账户或同一控制人关联账户集中还款的交易列为重点审计样本, 通过多渠道核实客户信息, 确认客户身份、申请意愿与其资信状况, 揭示分期业务交易过程中出现的客户伪冒申请、集体恶意套现等行为, 帮助经营行识别并及时采取账户紧急止付、提前催收、资产保全、公安报案、关闭客户专项分期额度或提前终止客户专项分期计划等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三是商户风险防范。经营行一般会通过专项分期商户巡检、资质再审核等工作, 对专项分期商户是否存在套现、是否存在可疑交易、商户资质是否恶化等情况进行风险调查。审计则把短期内交易额过快增长、连续可疑交易、分期业务交易资金出现回流等特征的商户列为重点审计样本。通过经销商准入资格、车辆交易价格、购车发票、机动车辆保险单、抵押登记真实性核查, 交易资金流向跟踪等方法确认车辆交易的真实性、交易价格的合理性, 揭示分期业务办理过程中存在的虚假汽车分期交易行为, 有助于经营行对涉及风险交易的汽车经销商采取延迟清算、终止合作、冻结账户和收回机具等措施来防控和化解风险。

五、审计建议

一是加强对申请人还款能力的审核认定, 防止过度授信。经营行要对申请人提供的收入状况、收入流水进行审核, 要查验申请人提供的供职单位、工作行业、年龄、职务与收入水平的合理性, 对发现收入证明材料存在疑问的, 调查人员要到其工作单位、税务、房管、银行等进行查验核实, 对收入证明明显超过正常水平的, 需提供房产证、股票、基金等佐证材料作为依据, 防止超额授信、过度调增客户授信的风险。

二是要落实抵押担保, 防范虚假分期交易。经营行要设立抵押登记专职经办人员, 专职联系车行及客户办理抵押登记手续;经营行从放款之日起到办妥汽车抵押登记前, 汽车经销商要承担连带担保责任。

三是要加强分期业务交易后的监测管理, 有效控制风险。经营行应严格汽车分期业务客户的统一授信及贷后管理, 按照信用卡逾期透支催收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风险监测和处置, 根据逾期风险信息, 通过专职催收人员上门跟踪, 掌握客户动态、分析其还款能力、落实还款计划或者进行法务清收, 有效控制非法套现、恶意透支、挪用资金风险。

摘要:本文从审计角度对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的风险予以归类及揭示, 意图通过业务风险识别, 审计风险把控, 促进该业务的风险防范及风险管理。

篇7:买车分期需要信用卡吗

信用卡是由商业银行 (含邮政金融机构) 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或全部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信用卡作为电子化和现代化的消费金融支付工具开始进入中国。中国银联 (2003) 的一份研究报告在对国外银行卡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模式选择:政府扶持+市场竞争+国际合作。

这种产业发展模式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自2002年以来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业务规模迅速增长, 产业成熟度日益提高, 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截至2012年底, 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3.3亿张, 同比增长13.8%;累计激活卡量为1.86亿张, 同比增长22.3%;活卡率为56.1%;信用卡未偿信贷余额 (信用卡透支余额) 新增3257.1亿元, 累计达11386.7亿元, 同比增长40.1%。;2012年信用卡交易金额达10万亿元, 同比增长31.6%,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达到48.26%。 (2)

但是, 自2008年以来, 全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卡量同比增长率持续回落, 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大幅增加, 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比例同比上升;另一方面, 商业银行在发卡规模扩大的同时面临信用卡激活率偏低导致的管理成本和各项费用的上升、卡均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 同时, 还面临刷卡手续费下调、利率市场化改革等外部环境的挑战, 其信用卡业务盈利能力不容乐观。

在这种背景下, 各商业银行积极进行信用卡业务模式转型, 从“量”到“质”, 挖掘信用卡相关的分期业务, 而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此提供了契机, 信用卡购车分期业务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快速的增长。

信用卡购车分期 (付款) 业务是随着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兴起而迅速崛起的新兴购车支付方式。相比传统的汽车消费贷款和部分厂商推出的汽车金融公司贷款来说, 信用卡购车分期业务具有手续费低廉、分期额度适中、办理手续简便、审批效率较高等特点。通过信用卡分期付款, 不仅让客户在购车汽车时缓冲经济压力和提前享受汽车生活, 还可以累积个人信用, 是个人客户特别是工作收入稳定的白领阶层在汽车金融服务方面的最好选择;而对于汽车厂商来说, 信用卡分期付款则可以成为他们促销的重要手段, 在保持当前定价策略的基础上采用补贴客户分期付款的手续费的形式而达到吸引消费者购买汽车的目的;对银行而言, 信用卡购车分期业务以汽车为纽带, 可以形成和巩固一个拥有汽车、理财意识强、个人信用好的中高端客户群体, 并获得持续的中间业务收入, 更可以抢占未来汽车金融领域的制高点。

因此, 正是因为看到了汽车消费金融市场蕴藏着的巨大机遇, 自2007年以来, 先后有十余家商业银行纷纷介入其中, 抢先推出了各自的信用卡购车分期产品, 其中比较有竞争力的是工商银行“分期直通车”、招商银行“车购易”及建设银行“购车分期付”和民生银行的“购车通”。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作为汽车消费金融新兴力量的信用卡购车分期业务, 正逐步成为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主要产品之一, 分期业务收入已成为信用卡业务甚至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和新的增长点。另根据中国民生银行与德勤联合发布的《2012汽车金融报告》, 中国汽车保有量于2011年11月突破1亿辆大关。但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 中国的汽车后市场规模及成熟度上均较成熟市场有较大差距。汽车生产环节只创造了约30%的利润, 而流通和售后服务环节却能带来约70%的利润。其中, 汽车金融服务是汽车产业价值链上最具价值和最有活力的一环, 其发展对汽车业和汽车消费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以信用卡分期购车为代表的汽车消费金融将为汽车流通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但是, 在各商业银行信用卡购车分企业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 其目前的信用卡分期业务经营模式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 商业银行现有信用卡购车分期业务模式分析

商业银行目前的信用卡购车分期业务大体上有两种模式:信用模式和担保模式。

2.1 信用模式 (以建设银行为例) :

指持卡人同意支付首付款 (首付款为净车价减去审批通过金额) 情况下, 向银行申请用其龙卡信用卡 (不包括商务卡、学生卡、附属卡和担保办卡) , 在银行指定经销商购买家用汽车。银行核准后, 为客户提高信用卡额度, 客户在经销商处刷卡提车。银行将实际分期金额平均分成若干期, 由持卡人在约定期限内按月还款, 并支付一定手续费的业务 (见图1) 。信用卡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手续简便、节省客户的交易成本;但对于客户的信用等级要求较高。

2.2 担保模式 (以浙江省为例) :

指客户在汽车经销处选择喜爱车型, 向汽车担保公司提出按揭申请;担保公司根据客户的信用情况选择合作银行并进行征信审查, 后与审查合格的客户签订贷款合同, 再对贷款合同等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并确定客户首付款及贷款期数, 经审查合格后将客户所申请的分期金额支付给汽车经销商;客户支付首付并向担保公司支付资信调查费, 后履行提车及保险购买 (增盗抢险和自燃险) 手续;担保公司协助客户完成上牌并取得购车发票、辆登记证书原件和行驶证复印件等材料, 为购车客户办理汽车抵押手续;再将客户贷款合同等相关资料交至银行进行审核, 银行核准后放款给担保公司并为客户办理还款的银行卡, 由客户根据事先约定的还款期数在规定期限内按月还款给银行 (见图2) , 若客户出现违约, 则由担保公司承担保证担保责任。担保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客户的准入门槛比较低, 但是其贷款利息要比信用卡模式的手续费 (等同利息) 高, 同时还需要支付给担保公司一笔手续费 (资信调查费) , 并且手续繁琐 (需办理汽车抵押担保手续) 。

2.3 现行商业银行购车分期业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看出, 无论是信用模式还是担保模式, 其交易均涉及商业银行、汽车经销商、购车者三方参与人, 在交易发生之前, 汽车经销商既拥有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信息如分期手续费率又拥有购车客户的重要信息如资信状况等私人信息, 而商业银行与购车客户之间却不了解对方信息 (如图3所示) 。

因此, 该交易形成了一种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人关系, 而这种信息不对称发生在签订贷款合同之前, 这可能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 如客户选择高利率的银行, 而商业银行选择了愿意支付高利率而风险却很高的客户, 由此导致购车者交易成本增加和商业银行面临客户贷欺诈风险和贷后的违约风险等。

3 发展商业银行信用卡购车分期业务的对策建议

3.1 设想构建基于“B-C汽车金融服务平台”的由银行业协会、汽车工业协会牵头、商业银行、汽车经销商、担保公司、购车客户等参与方组建的新型信用卡购车分期业务经营模式 (见图4) 。在这种模式下, 可以实现业务涉及各方的信息共享和商业银行 (担保公司) 与信用卡购车分期客户之间的信息公开、透明, 由此, 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经营原则选择风险等级不同的客户, 而客户则可以根据自身资信状况选择不同手续费率的商业银行及购车分期付款的方式, 从而解决交易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和商业银行面临的欺诈风险、违约风险等问题;同时, 为提高各方尤其是汽车经销商参与信息平台建设以实现信息共享的积极性, 可探索建立对经销商的利益共享机制, 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 按一定标准将部分手续费返还给经销商。

3.2 加强对购车分期付款业务的风险控制。由于国内个人信用体系不尽完善、个人客户群体较为复杂等因素影响, 购车分期业务的经营风险如欺诈风险和违约风险始终存在, 将可能在后一阶段显现出来。因此, 银行方面要加强产品的风险控制, 落实催收保全制度, 并将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管理整合起来, 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防控体系。严把信用卡监督审查关, 利用征信系统及各方信息从严核查客户资料, 审慎发放信用额度, 从源头上确保购车分期业务真实性, 预防风险。

3.3 延伸信用卡购车分期业务合作的视角和触角。除汽车生产厂商之外, 国内部分区域性汽车销售集团、汽车后服务商也可以作为拓展购车分期业务渠道的选择。此外, 专业汽车网站、全国性集团客户甚至洗车点, 也都可以发展成为购车分期业务的延伸渠道。

摘要: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信用卡分期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对其信用卡购车分期业务经营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对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购车业务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卡购车分期,业务模式

参考文献

[1]董希淼.如何提升信用卡购车分期业务竞争力[J].零售银行, 2013 (1) .

[2]肖立卫.发展信用卡购车分期付业务的对策研究[J].南方金融, 2011 (3) .

上一篇:工作质量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土地确权个人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