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知识

2024-04-13

麻风病知识(共8篇)

篇1:麻风病知识

关于麻风病
1.什么是麻风病? 1.什么是麻风病? 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也叫汉森氏病,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侵犯人体皮肤和周围神经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 染病。2.麻风病有哪些症状? 2.麻风病有哪些症状? 麻风病有哪些症状 麻风病主要症状分为皮肤症状和周围神经症状两种。皮损局部的麻木、闭汗、毛发脱落是麻 风病损害的主要特点。周围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以侵神经的粗大、疼痛、感觉神经功能障碍或 运动神经障碍和肌肉萎缩等。如早期遇上不确定的皮肤疾病,应到相应的专业机构进行确诊。早期:白斑(皮损)中期:肌肉萎缩 晚期:爪形手,白内障,溃疡--骨髓炎--截肢 3.麻风病是怎样传播的确? 3.麻风病是怎样传播的确? 麻风病是怎样传播的确 大部分学者认为是通过长期密切接触传染。4.麻风病的传染性有多大? 4.麻风病的传染性有多大? 麻风病的传染性有多大 麻风病是一种传染性极低的传染病。95%的人对麻风杆菌具有免疫力,也就是说,不管如何 接触传染源都不会被传染。5.麻风病是传染病吗? 5.麻风病是传染病吗? 麻风病是传染病吗 不是,但麻风病人的家属有较高的易感性,发病率较高,这可能与他们的生活条件和营养状 况有关,也可能受遗传基因的影响,免疫力相对较低有关。6.麻风病能治愈吗? 6.麻风病能治愈吗? 麻风病能治愈吗 能。多种药物联合化疗(MDT)能够在 6-12 个月内完全治愈麻风病。通过 MDT 治疗,即使最 严重的病倒也会在几天到几个星期内推动传染性。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避免任何残疾的发 生。7.现在还有麻风病吗? 7.现在还有麻风病吗? 现在还有麻风病吗 到 2004 年全世界共有现症病人 45 多万例,08 年底中国有现症病人 6658 例,主要分布在云 南、四川、湖南、贵州和西藏等省份。目前全国有成千上万的治愈康复者生活在偏远的农村,过着与世隔绝、贫困和孤独的生活。从八十年代起,我国的新发现病人不再收治入院,而在 家中治疗。8.为什么社会对麻风病人和康复者存在如此大的歧视和偏见呢? 8.为什么社会对麻风病人和康复者存在如此大的歧视和偏见呢? 为什么社会对麻风病人和康复者存在如此大的歧视和偏见呢 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引起各种残疾,这是人们对麻 风病产生恐惧歧视的重要原因。对麻风病缺乏了解,或只停留在一些旧的错误的观念上也是 造成恐惧歧视的原因。9.宣传中常出现什么问题? 宣传中常出现什么问题? 宣传中常出现什么问题

NO.1 麻风病传染性很强----建国初期中国患病人数 52 万,社会经济水平低下,百

姓抵抗 力差,社会医疗水平低下,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麻风病的传染性与其它一些严重的传染病(如结核,乙肝等)相比还是很小的。NO.2 麻风病会遗传给下一代---在麻风病人家庭中病人多发,病人在得到确诊和治疗前已 经与家庭成员长期密切接触,有些病人家属对麻风杆菌缺乏足够的免疫力,麻风病不是一个 遗传性疾病 NO.3 麻风病无法治愈--原发性: 直接导致组织反应 ◊ 手足角膜保护性感觉丧失,脱眉,睫毛脱落,爪形手,垂腕等。继发性:身体麻木部位损伤引起 ◊ 手足皲裂伤口,足底溃疡,手足指趾缺失,角膜溃疡,足 骨破坏等。麻风病一般不致命,但它会损害神经而且是不可逆的。如果耽误了治疗会给自己留下终身的 残疾!NO.4 和村里的老人接触会被传染--服药一星期,体内细菌可杀死 95%以上,患者基本失去 传染性,无需与家人社会隔离,可与之共同生活,从事他所应从事的工作。村里的老人已经 完全治愈,遗留的是后遗症,被传染的条件:长期接触未经治疗的现症患者+自身抵抗力低 下,

10.麻风病康复村管理政策 麻风病康复村管理政策 管理 皮防站 民政局(辅助 补贴钱:50~100 元/月实物:粮油衣物等 监控 村级医生培训,县级以上皮防站提供检查 治疗 新患者 保密 免费


篇2:麻风病知识

1.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大多数成年人对麻风杆菌都具有免疫力,所以在传染病当中,麻风病是发病率最低的一种。

2.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健康人接触未治疗的多菌型麻风病人,或者吸入麻风病人排出的带麻风菌的飞沫和空气,或者输入麻风病人带麻风菌的血液,都有可能被传染。

3.麻风病的传染主要有经皮肤传染和经呼吸道传染两种途径。

传染方式:有飞沫传染、直接接触传染和间接接触传染三种,其中,飞沫传染为最主要的传染方式。

4.麻风病传染的条件是什么?

主要条件是:1)人体免疫力。免疫力正常,麻风菌即使侵入人体也会被消灭而不发病。2)皮肤有无破损。如皮肤无破损,麻风菌不会“钻进”身体里。3)是否与治疗的多菌型麻风病人接触。

5.麻风病可防可治并不可怕。

麻风病属于古老、贫穷落后的疾病,但现在已经有了较好的治疗麻风的药物和方法,同时得到政府的重视,群众的参与和多个部门的内外合作,麻风病可防可治并不可怕。

6.怀疑自己的症状象麻风病怎么办?

如果你怀疑自己的症状象麻风,要及早去疾控中心慢病科就诊,千万不要讳疾忌医,以免贻误病情,失去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机会。麻风病一般不致命,但它会损害神经而且是不可逆的。如果耽误了治疗会给自己留下终身的残疾!

7.麻风病能治愈吗?

麻风病是“不治之症”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麻风和其它慢性病一样,完全能治好。现使用联合化疗,疗效更为显著,只要服上一个星期的药,体内的细菌就可杀死95%以上。只要坚持服药,少菌型麻风服半年的药,多菌型服两年的药,麻风病就治愈了,就是一个健康的人。

8.什么是“国际防治麻风病日”?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也叫国际麻风节。世界卫生组织为了广泛宣传麻风知识,消除人们对麻风的误解,改善麻风病人的生活待遇,促进消灭麻风病伟大事业的发展,决定将每年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国际防治麻风病日”。

9.麻风病的特征:

长期生疮、不痛不痒红斑白斑、麻木闭汗

眉毛稀落、貌似醉酒耳垂肥大、面有虫爬

皮肤干燥、肢端麻木四肢筋粗、疼痛难忍

虎口无肉、手指弯曲小腿变细、吊脚跋行

嘴歪眼翻、口角下垂足底溃烂、长期不愈

篇3:麻风病知识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使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从浙江省既往四个麻风流行区绍兴、上虞、桐乡、萧山选择的278例麻风患者家属,其中男138人,女140人;年龄14~82岁;文化程度:文盲53人,小学87人,初中115人,高中20人,大专及以上3人;婚姻状况:未婚15人,已婚257人,其他6人;职业分布:农民205人,工人23人,技术人员7人,商业人员28人,其他15人;个体经济状况:尚可23人,一般211人,欠佳43人。

1.2 调查方法

参照国内外有关资料[6~8],采用自行改良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麻风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4个方面。调查由当地麻风防治医生进行,在解释目的后,发放问卷,由患者家属本人完成,对完成有困难者,由调查者向其详细解释使其理解后协助填写完成,问卷共发放278份,回收278份。

1.3 统计方法

验收合格资料输入计算机,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百分构成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麻风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6.91%。(表1~3)

3 讨论

国内江氏等的研究发现,麻风病人家庭成员为歧视麻风的第二位的社会群体[9]。因此,加强对麻风病人家属的知信行研究对于彻底解决麻风所导致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现实的需要。在浙江省部分麻风流行地区开展的研究结果表明:麻风患者家属对部分麻风知识点知晓明显偏低,家庭内存在着对麻风的歧视,病人家属对于麻风的自我保健预防行为不够,亟待予以改进提高。

从麻风病人家属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来看,总体知晓率为66.91%,有一定提高空间,特别是在皮肤损害、家庭治疗及化疗疗程三个知识点上知晓率很低,有待重点改进。病人家属对于麻风皮肤损害了解不够可能由于麻风患者皮肤损害一般不痛不痒,很难引起患者及家人留意,所以知晓率偏低。但是由于皮肤损害是麻风的主要症状之一,病人家属知晓后一旦自身出现此种症状可以及时就医,避免残疾出现及传染他人,所以今后在对病人家属健康教育时要注意加强这个知识点。病人家属对于麻风家庭治疗方式了解不够可能与以往麻风主要采取住院隔离治疗的方式所造成的历史印象所致。不过促进家庭治疗方式的知晓可以减轻家属对麻风隔离治疗的恐惧,因此,这方面的知识更新也很重要。至于对麻风疗程不清楚说明在对病人家属宣教时知识还要深化与细化,对麻风疗程的了解有助于家属增加治愈的信心,可以使其在病人治疗中积极发挥督导作用,也有助于其一旦出现可疑症状时的主动及时求医行为。

麻风病人的家庭内歧视是麻风病人感到最痛苦的方面[10]。此次研究发现,病人家属对于麻风病人的态度总体正向比例不高,一定程度存在对病人的歧视现象。不过,由于中国的家庭是一个非常稳定的系统,血缘婚姻关系强化了成员的责任意识和正面态度,尽管家庭成员认为麻风有相当危险,害怕的比例也较高,但是家属还是表现了较高的与病人一起生活的意愿,达到82.01%,愿意与病人一起就餐用饭者也达到57.91%,这是开展麻风健康教育的优势所在,今后在改变病人家庭成员的相关态度方面,除了要继续深入宣传麻风的科学知识外,还要强化其道德责任意识,促使家庭成员在解决麻风问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患者在家庭水平的完全回归与康复。

从病人家属的实践来看,87.41%的家属督促病人规则治疗与残疾预防,保证了病人的遵医行为与疗效,但是在心理疏导方面还做得不够。有研究发现,麻风病人有自杀意念者高达69%,自杀死亡者占1.48%[11],因此,强化家属在维护病人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有着特别的意义,应得到高度重视。此外,研究还发现,麻风病人家属接受体检以及寻求药物预防麻风的比例均很低,这其中固然有出于保密治疗以及维护病人在家庭中地位和避免家庭歧视的考虑,但从减少麻风家庭内传染的大局出发,今后还是要通过健康教育的办法提高病人家属接受体检的意识,以及时发现新病人,避免残疾发生与传染扩散。同时,对于一些多菌型病人家属可能时也应鼓励其使用药物进行化学预防,以减少麻风家庭内发病的几率。

摘要:目的研究麻风受累者家属的疾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为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指导。方法使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从浙江省既往4个麻风流行区绍兴、上虞、桐乡、萧山选择的278例患者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调查问卷自行设计,由当地麻风防治人员登门调查,表格当场填写完成。结果278例麻风受累者家属麻风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6.91%,知晓麻风会出现皮肤损害,可以在家庭治疗,治疗多长时间者分别占47.12%,42.45%和43.88%,但对于不规则服药的害处,本地麻风防治机构,治愈后注意事项的知晓率均在80%以上;在态度方面,愿意与病人一起生活者为82.01%,愿意与病人一起吃饭者为57.91%,但是不害怕麻风者仅为28.06%。在行为方面,督促病人规则治疗与残疾预防者占87.41%,在病人苦闷时予以劝解疏导者占57.91%,曾经接受麻风体检者占51.44%,寻求过服用药物预防麻风者占17.99%。结论麻风受累者家属相关知识有待提高,促进麻风病人家属对病人的心理疏导以及提高麻风病人家属的麻风预防保健意识十分必要。

关键词:麻风受累者,家属,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参考文献

[1]李文忠.现代麻风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78-301.

[2]陈祥生,李文忠,江澄,等.1981~1998年中国麻风病例发现方式的研究[J].中华皮肤科,2000,33(6S):14-17.

[3]梁建秀,黄培勇,陆云清,等.利福平预防麻风病人家属发病10年效果观察[J].广西预防医学,2002,8(3):168-169.

[4]陈启清,韩良友.麻风病人及其家属的社会心理学调查[J].中国麻风,1994,10(4):241;6.

[5]王彦华,王景权,潘美儿,等.麻风留院者家庭支持及家庭内歧视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2009,25(2):104-105.

[6]蔡益民,龚红辉,袁素娥.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的疾病相关知识、态度与实践情况的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3):2891-2893.

[7]P.Barkataki,S.Kumar,P.S.S.Rao.Knowledge of and attitudes to leprosy among patients and community members:a comparative study in Uttar Pradesh[J].India.Leprosy Review,2006,77(1):62-68.

[8]王景权,潘美儿,虞斌,等.133例农村居民麻风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2008,24(10):829-830.

[9]江澄,陈祥生,李文忠,等.麻风畸残者的社会歧视与重返社会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1993,5(1):23-25.

[10]Joy Rafferty.Curing the stigma of leprosy[J].Leprosy Review,2005,76(2):119-126.

篇4:麻风病知识

【关键词】麻风病;防治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59-02

麻风病属于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会侵犯患者的皮肤和周围神经,如果没有及时给予诊治,那么患者很有可能会出现畸残,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较大的伤害,而且也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近几年来,全国各地虽然加强了对麻风疾病的防治力度,但是在防治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文章针对基本消灭麻风病后的防治现状,对加强麻风防治工作力度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为降低麻风发病率做出一点贡献。

1 麻风病临床特征

麻风病共分为六类,分别为结核样型麻风病、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病、中间界线类麻风病、瘤型麻风病和未定型麻风病。一般情况下,各类型麻风病患者都会出现皮肤损害和神经损害症状,其中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感觉麻木,皮损则表现为红斑、浅色斑、丘疹、结节、水疱、浸润、溃疡等。临床诊断通常采用病理检查和细菌学检查。

2 麻风病基本消灭后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防治人员产生松懈心理

防治人员由于对“基本消灭”概念了解不深,认为麻风病消灭后没有工作要做,把基本消灭当作麻风防治工作的终结,进而放弃以后的防治任务,导致防治监测工作、培训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等停滞不前。有资料显示[1],个别县基本消灭麻风病,但是还没有达标验收前,就停止收集麻风档案资料,5年后验收达标,再次对档案资料进行检查,发现没有资料可供查询,所以防治人员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即使麻风病基本消灭后也不能放松警惕。

(二)防治经费投入显著减少

麻风病基本消灭之后,麻风病人显著减少,麻风病的危害性随之缩小,卫生体制和管理模式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防治人员不再将麻风防治工作当作福利性事业,麻风专业机构将工作重点放在门诊创收上,导致安排任务时出现重门诊、轻防治的严重现象,而且下乡的专业人员也大量减少,不能有效落实防治措施,麻风防治工作陷入僵局。

(三)麻风病教育宣教地力度降低

麻风疾病致残率较高,人们对麻风病普遍存在畏惧、歧视等不良心理。虽然,近些年医疗技术发展迅速,新型抗麻风疾病药物纷纷出现,同时结合化疗治疗,麻风病已经从不治之症中被摘出来,但是人们对麻风病的畏惧心理依旧没有消失。有学者指出[2],许多病人都是在打工期间确诊为麻风病患者,由于害怕被别人歧视,所以谎报姓名和住址,防治人员不能及时进行治疗、随访等工作。由于麻风病患者需要服用三联药物,而用药之后皮肤会着色,部分患者害怕被别人歧视,所以拒绝用药,导致疾病不能得到控制。基本麻风病消除以后,人们普遍产生麻风不会再是公害的心理,加之防治经费较少,所以认为没有必要再进行宣传活动。长此以往,漏诊、误诊等现象会频繁发生,不仅耽搁了最佳治疗时间,而且还降低了防治质量,导致麻风疫情反弹,以前所做的努力都付诸一炬。

(四)隐藏病人发现难度增大

虽然抗麻风病的疫苗较多,但是均不能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所以及早发现,及时诊治是控制麻风病的主要措施。但是医护人员尤其是青年医护人员缺乏对麻风病的敏感性,麻风疾病防治知识知之甚少,检查技术较低,加之大部分地区基本上不会开展麻风病理检查和细菌学检查,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诊断,所以时常出现漏诊、误诊的现象。再者,麻风病基本消灭后,仍然会出现新发或者复发病人,防治部门为了“保标”,极有可能出现隐瞒报告疫情的现象,进而对全省麻风疫情的准确性造成影响[3]。

(五)防治工作有名无实

麻风病基本消灭以后,达标地区就不再将麻风视为公共性问题,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开始放松对麻风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许多兼职的防治人员开始从事其他工作,防治队伍面临着解散的危险。麻风防治工作属于软任务,不存在经济效益,容易受到经费的制约,基层单位通常都是以经济创收为主,所以在乡镇卫生院、村医疗所中,基层防治队伍难以分配任务,即使分配任务也不能有效落实,三级防治网络已经名存实亡。

3 落实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政府部门加大经费投入

政府部分要给予麻风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尤其是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和相关的防治机构应该将麻风防治工作放在首位,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并将麻风防治工作纳入到经济发展计划中,向防治工作投入足够的经费,针对疫情严重的地区,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响应WHO的号召,大力开展麻风消除运动,在第一时间发现隐藏患者,保证每个患者都能得到有效治疗。

(二)加强防治宣传力度

基本消灭麻风病之后,还需要继续进行宣传教育工作,让群众明白麻风疾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基本消灭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病率,并不表示防治工作也随之结束。完成多学科诊疗后,麻风患病率显著下降,但是并不意味着发病率下降,基本消灭麻风病后,还是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新患者,所以需要借助宣传消除人们对“基本消灭”这个概念的误解。

(三)建设专业防治队伍

通常情况下,麻风防治人员都是在基层工作,生活比较艰苦,而且工资较低,所以麻风防治工作出现人才流失、断层、转岗的现象。为了稳定麻风防治队伍,首先需要改善防治人员的生活条件,给予工资福利、职称评定等奖赏。此外,还需要对麻风防治人员进行培训,使防治人员掌握更多的防治知识和技能,全面调动防治人员的热情。此外,麻风防治工作应该与基层防治网结合在一起,鼓动健康志愿者、卫生人员和麻风治愈者积极参与到防治工作中。

(四)健全麻风监测系统

各省(市)需要对麻风疫情监测系统进行完善,对麻风病人发现和治疗的属地加强管理,主动发现结合被动发现,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展开个体化线索调查,对接触者、疫点、中小学生等进行检查,同时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鼓励患者自主入院就诊,提倡群众报告病例,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麻风疾病患者[4]。针对新发现的麻风患者,医护人员应该严格遵照统一的治疗方案,免费为患者提供化疗药物,给予患者系统性治疗。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注意观察具有神经炎和麻风反应的患者,以免患者出现畸残症状。再者,相关防治人员还必须观察麻风疾病的流行动态,及时给予流行趋势准确的预测。

(五)教授麻风病人自我保健方法

针对新患病的患者和已经治愈的患者,医护人员要教授患者自我保健方法,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针对肢体残疾患者,及时给予矫正治疗,使麻风病人残疾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4 小结

综上所述,麻风病基本消灭以后,由于对“基本消灭”缺乏深入理解,广大群众认为防治工作可有可无,加之政府部门投入经费较少,宣传难度较大,导致防治工作陷入有名无实的尴尬境地。麻风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广大人民群众必须要改变传统观念,消除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心理,积极参与到防治工作中,才能有效控制疫情。

参考文献:

[1]朱立,孙超,吴丹,等.浅议麻风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4(10):5595-5596.

[2]张健安,方丽萍,张杜娟,等.安徽歙县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防治工作现状[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3,11(1):25-27,32.

[3]王尚辉.关于麻风病康复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医学信息,2014,28(34):270-270.

篇5:麻风病知识讲座课件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斑疹、丘疹、侵润、溃疡,麻风杆菌侵犯周围神经,使周围神经发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表现为皮肤损害处感觉丧失、毛发脱落,局部组织吸收、萎缩,甚至产生严重的畸残。畸残影响病人的生产生活,也是病人自卑和社会歧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潜伏期通常为2-5年,最长可达10余年。

(1)传染源:到目前为止,公认的传染源为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

(2)传染方式: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长期密切直接接触或经飞沫传染,其次为间接接触。

1.直接接触传染 健康人接触有传染性的麻风病人排菌的皮肤或吸入病人含菌的飞沫后而感染。后即健康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

2.间接接触传染 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

三、麻风杆菌的抵抗力?

麻风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相对较弱。经紫外线照射30-60分钟或经日光直射2小时即完全失去活力,但在碎冰中保存20天后或在室温(14-24℃)条件下保存2周,活力才完全丧失;麻风菌对热十分敏感, 60℃10-30分钟即完全失活。

四、感染了麻风杆菌是否一定会得麻风病?

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成人对麻风病有免疫力,只有很少部分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免疫缺陷者才会导致发病。世界上曾有二十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证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

五、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

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

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皮肤麻木、不出汗。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有的筋痛(神经痛)作风湿治疗无效。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肌肉萎缩)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作吹口哨动作。

8、眼睛闭不拢。似兔眼。

麻风病可具备上述症状,但有上述症状者不一定是麻风病,应找医生仔细检查,以求确诊。

为便于基层防治人员和广大群众认识和报告麻风病,将麻风病特征概括为十大线索口诀作为参考:

1、生疮生癣,不痛不痒;

2、红斑白斑,麻木闭汗;

3、虎口无肉,手指弯曲;

4、吊脚跛行,歪嘴兔眼;

5、眉手脱落,面如酒醉;

6、手足起泡,不知痛痒;

7、四肢筋痛(神经)、疼痛难忍;

8、足底溃烂,久治不愈;

9、面部结节,耳垂肥大。

10、长期接触,勿忘检查。

六、麻风会引起毛发脱落?

头发脱落是麻风的特征之一,脱发程度与病期成正比。脱眉则令人注目。瘤型麻风患者脱眉,一般由外侧1/3开始,先稀少,如不及时治疗,则渐向内侧延伸,最终全部脱落。亦有患者从眉中部或内侧开始稀疏、脱落,继之前者向两端,后者向外侧慢慢扩展;结核样型麻风患者如头面部有皮肤损害,也可见皮肤局部毛发稀薄或脱落,即使眉部未发生过皮疹,也可有患侧的眉毛稀少,眉毛的脱落常伴有睫毛的.稀疏、脱落。瘤型麻风患者的眉毛、睫毛常呈对称性稀少、脱落。头发的脱落,可见于中、晚期的瘤型麻风患者,一般是从额部和枕部发际开始,呈小片不规则形脱落,继之向前额和顶部发展,但即使严重的脱发,沿浅表血管走向的头发,往往残留而不脱落,脱发处如无皮损,多无浅感觉障碍。

麻风患者脱发的原因众多,各型有各型的不同原因,一般认为瘤型麻风主要因为性腺、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受累后,由其相应的功能障碍所致;其次因麻风性病变细胞(肉芽肿)浸润、压迫毛乳头,使局部供血不足、营养不良、毛囊萎缩而引起。其他各类麻风患者,主要由于皮肤损害的细胞浸润压迫毛囊、局部营养受阻或由于皮肤神经末梢血管功能障碍,导致其所支配区的毛发营养受阻而发生脱发。

七、怀疑自己患了麻风病怎么办?

如果你怀疑自己的症状象麻风,主要及早去当地的皮防站(所)或防疫站就诊,在我国,麻风病治疗是免费的,千万不要讳疾忌医,以免贻误病情,失去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机会。麻风病一般不致命,但它会导致不可逆的畸残。如果耽误了治疗会给自己留下终身的残疾!

八、麻风病能否治愈?

麻风病是“不治之症”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麻风和其它慢性病一样,完全能治好。随着科学的发展,治疗麻风病的药物越来越多。上世界40年代,氨苯砜治疗麻风收到很好的效果,相继研制出利福平、利福定、氯苯吩嗪等多种强杀伤和抑制麻风杆菌的药物。

现使用联合化疗,疗效更为显著,只要服上1个星期的药,体内的细菌就可杀死95%以上。只要坚持服药,少菌型麻风服6个的药,多菌型服12个月的药,麻风病就可以治愈。

联合化疗就是用两种以上作用机理不同的药物联合使用治疗麻风。对联合化疗的效果,目前各国麻风专家及有关学者一致认为治疗麻风的最佳方案。联合化疗的药物现在使用的是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

九、麻风病人是否需要隔离治疗?

麻风病人不应与家人和社会隔离,治疗就在家进行,病人只要服1周药后,基本上就失去传染性。病人在家治疗不但可和家人一起生活,而且可以从事他应从事的工作。

十、怎样预防麻风病?

1、麻风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各级领导应关心与重视,切实支持各县市医院,普遍开展皮肤科门诊,实行对现症病人的家属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2、开展宣传,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普及麻防知识,争取早防、早治。

篇6: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麻风病防治知识

1、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在我国流行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包括皮肤和周围神经等部位。这个病最大的特点就是,得到早期治疗的病人可以没有任何畸残,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和参加社交活动。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可以导致严重的畸残,倍受社会歧视。

大家之所以对麻风病感到比较恐惧,主要就是因为它可以引起畸残。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麻风病人,就可能减少畸残的发生。

2、麻风病是如何传播的?

还没有接受过治疗的麻风病人是目前麻风病唯一的已经被确定的的传染源。至于这个病如何传播,其具体传播途径仍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1)呼吸道传播,病人通过上呼吸道可排出大量麻风菌,通过飞沫传播。(2)与麻风患者直接接触。一般来说,接触越密切,被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感染麻风菌就一定会得病吗?这就是我要向大家介绍的的第三个问题。

3、感染麻风杆菌后一定会发病吗?

感染麻风菌是否发病取决于机体对麻风菌的免疫力。绝大多数(99%以上)人群对麻风杆菌具有自然免疫力,机体能将有效的杀灭体内的麻风菌而不发病。只有极少数对麻风杆菌没有免疫力的人在感染后,麻风菌在体内逐渐繁殖,从而出现症状,成为病人。

4、麻风病的表现有哪些?

由于麻风菌的繁殖速度很慢,从感染麻风菌到麻风病发病大约需要2-5年的时间,出现症状后病情的进展也很缓慢,而且没有明显的痒、痛等主观症状,因此这些早期症状往往引不起患者的注意,患者即使注意到了自己的早期症状,由于缺乏痒、痛等症状,也可能得不到患者的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去就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麻风病主要表现包括各种各样的的皮肤和神经症状。其皮肤表现跟许多皮肤病类似,因此很容易被误诊。皮肤损害主要有与皮肤平齐或略高起的斑疹、也可出现大小不等的疙瘩等。皮疹的颜色可以比皮肤颜色浅,也可能是红色、暗红色或棕褐色。皮损大小不一,有的很小,有的可以占据整个肢体或躯干。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面部、上下肢和耳垂等部位的皮肤变厚,呈现潮红颜色,表面光亮,部分病人面部整天发红,就像刚喝了酒的醉酒面容。晚期面部的皮肤更加肥厚,还可出现许多皮肤色,或更深颜色的疙瘩,形成“狮面”样的外观。皮肤损害往往不痛、不痒;有的皮损因不出汗出现皮肤干燥、粗糙。

除了皮肤损害外,病人可以同时伴有一些神经的损害,患者可以出现整个上、下肢的疼痛。神经受损的具体表现可以出现肢体或皮损的麻木感,疼痛觉、轻触觉以及温度觉迟钝或丧失,因此出现感觉不到针刺疼痛,或容易发生没有疼痛烫伤的情况。有的患者还出现手、足的运动乏力,逐渐演变为爪形手、腕下垂、拖拉脚, 到晚期可出现指/趾变短、手掌足底发生无痛性溃疡等畸残。面部可以出现嘴唇及耳垂肥厚、口眼歪斜、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鼻梁塌陷等现象。少数病人也可能表现为只有神经损害,而没有皮肤症状。

麻风病对人类的主要危害来自神经的损伤引起的畸残。畸残的发生不但使患者因生产劳动能力下降,减少或丧失了收入来源,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加重了患者所受社会歧视的程度。

5、麻风病(人)真的那么可怕吗?

畸残的形成及害怕被传染是人们恐怖和歧视麻风病人的主要原因。其实,麻风病(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也远没有艾滋病和结核病等疾病对人类的危害大。这主要是因

岳陈村2018年健康教育自编资料(2)

岳陈村2018年健康教育自编资料(2)

为:(1)麻风菌在外界的存活能力较弱,因而其感染人体的能力相对较低;(2)绝大多数人对麻风菌具有抵抗力,即使被感染也不一定发病;(3)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联合化疗方案用药1天后即可杀灭体内99.99%以上的麻风菌,从而使患者失去传染能力。因此,即使社区内有麻风病人,只要他接受了治疗,并不会对周围人群的健康构成威胁。他们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出入公共场所、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6、我国对麻风病治疗的相关政策

尽早发现和治疗对麻风病的防治非常重要。我国免费提供麻风病治疗药物,对患者实行社区内保密治疗。

7、怀疑自己或他人患有麻风病怎么办?

协助相关部门搞好疾病控制工作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县(市)的皮防站(所)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的麻风病防治工作。大家一旦发现他人可能患有麻风病,应该尽早主动向上述部门进行报告。若怀疑自己患有麻风病,应当尽早到上述单位就诊,早诊断早治疗。

为便于广大群众掌握和报告麻风病,现将麻风病特征概括为十大线索口诀作为参考:(1)生疮生癣,不痛不痒;

(2)红斑白斑,麻木闭汗;(3)虎口无肉,手指弯曲;

(4)吊脚跛行,歪嘴兔眼;(5)眉手脱落,面如酒醉;

(6)手足起泡,不知痛痒;(7)四肢筋痛(神经)、疼痛难忍;(8)足底溃烂,久治不愈;(9)面部结节,耳垂肥大。

(10)长期接触,勿忘检查。

8、被确诊为麻风病后该怎么办? 被在确诊为麻风病后,患者讳疾忌医导致畸残发生或加重的例子屡见不鲜。患者首先应当接受现实,学习和掌握麻风病防治相关知识,正确认识麻风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积极向上,自尊、自爱、自强的生活态度,顺从医嘱,完成治疗、随访和畸残防治。

9、应该怎样对待社区内的麻风病人?

社区居民应该认识到正在接受治疗的麻风病人不会给周围的社区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支持患者的保密治疗工作。大家应同情和关心麻风病患者,为其顺利完成药物治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其工作和生活提供相应便利,参与营造全民帮助弱势群体的良好社区氛围。

10、如何预防麻风病?

(1)对麻风病目前尚无一级预防的方法,最重要的预防方法是早发现,早治疗。(2)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普及麻防知识,减轻社会歧视,提高大众对麻风病的警觉性,有利于早期发现可疑患者,促进患者及早就医。(3)对现症/愈后病人家属及其密切接触者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病人。

岳陈村卫生室宣

篇7: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会议通知

中心相关科室及各村卫生服务站:

为加强我乡结核病防治和疫情监测管理,完善结核病疑

似病例转诊制度,全面提升全乡防疫人员结核病防治业务水

平,经研究决定举办2014年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班,现将

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时间和地点

培训时间:2014年3月20日,9:00报道,时间半天。

培训地点:张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楼会议室。

二:参加培训人员:结核病兼职医生,防保站全体成员,中

心医院相关科室职工及各村卫生室长

张楼项目办

篇8:麻风病的护理进展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 它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及周围神经组织, 如未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 可出现皮肤及神经损害的症状, 表现为手、足、眼的严重畸残和毁容, 造成终身的畸残和心灵的伤害, 麻风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 护理工作显得相当重要, 现将近年来麻风病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心理护理

过去由于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治疗手段的缺乏, 麻风病曾被视为“不治之症”。现在由于科学的发展, 虽然他们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但对病人所形成的社会偏见还没有完全根除, 在病程的不同时期, 病人仍然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 在合理规则治疗下, 配合心理护理对本病的转归有重要的意义。

任欣报道[1]对麻风病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制订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方法:①心理状态调查分析:社会心理, 麻风病是一种累及皮肤及周围神经的疾病, 早期症状不明显, 但病人忌疾忌医导致发现较晚或治疗不及时, 而发生眼、手足等部位的畸残, 加之社会歧视加剧了病人的困惑, 恐惧、懊丧, 颓废、负罪、自卑等不良心态, 严重影响病人身心。确诊后的心理, 病人确诊后出现抑郁, 焦虑、怀疑, 孤独感。②心理护理措施, 对各个年龄段的病人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 如用关注的目光, 微笑的表情能够稳定病人的情绪, 从而减轻病人入院时的恐惧与焦虑心理;娴熟的技术, 沉着、稳重的举止, 给病人安全、信任感。护士发现病人应主动上前与之打招呼、问候, 消除隔阂, 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鼓励和发动病人参加各种活动, 拉近距离, 减少心理创伤, 有利于安心休养和治疗。效果:通过对22例病员心理障碍的消除和疏导调节, 22例病人均能用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经规则的联合化疗 (MDT) 病情均明显好转, 其中7例康复出院, 另15例留院康复治疗, 其中并发致畸残的14例病人中, 4例溃疡已愈合, 1例爪形手的可以拿筷子吃饭, 3例进行单株植 。胡海琴[2]报道对麻风病人实施心理护理, 提高他们的自尊、自信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结合临床需要从入院病人的心理护理、麻风反应的心理护理和出院后的心理护理三个方面进行施护, 结合治疗从而使病人在身心等方面得到康复。为此, 护士要有足够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技术, 还要有良好的修养, 关心、同情病人, 及时为病人提供心理咨询, 消除病人的心理疑虑。

2 足底溃疡的护理

莫江玲等[3]报道对麻风病足底溃疡病人进行护理干预, 收到了很好的预防效果, 方法是:①分阶段干预, 将仅有皲裂而无足溃疡的94例病人编为A阶段干预组, 给予麻风足底溃疡发生前期教育, 讲解麻风病的并发症, 尤其是足底溃疡的危害及预防要点, 具体指导每日足底自我护理的方法, 每天坚持用温水泡足20 min, 并在皮肤水分干燥之前涂润肤霜保持皮肤水分不蒸发, 自我检查有无小伤口, 水泡或任何肿胀, 发红, 发热压痛的部位, 出现任何损伤者, 立即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选用合适的防护鞋;②将81例单纯性足底溃疡病人编为B阶段干预组, 给予足底溃疡发生期教育, 重点指导伤口护理中要使患肢得到完全休息, 应避免行走, 并保持正确的姿势, 以增强患部血供, 保持溃疡面清洁, 可采用肥皂水或盐水清洗, 每次20 min~30 min, 每天2次, 然后消毒伤口, 根据伤口敏感菌培养选用抗生素, 再用灭菌纱布覆盖伤口;③将77例有复杂足底溃疡病人编为C组, 给予足底溃疡后期的教育, 特别强调每日护足, 由下向上按摩可有效改善微循环, 经常变换体位, 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和动脉供血, 高蛋白饮食, 其余方法同A组。结果:病人通过护理干预后足底溃疡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A组仅1例发生足底溃疡, B组、 C组足底溃疡发生率分别下降了69.14%和46.75%。

王艳芳等[4]报道为了观察外用聚维酮碘治疗麻风足底溃疡的效果, 将45例患有足底溃疡的麻风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 (32处) , 选用1:5 000高锰酸钾、20%硫酸镁或生理盐水浸泡30 min, 浸泡结束后用无菌刀片轻刮溃疡边缘死皮, 外敷红霉素药膏, 无菌敷料包扎, 每天1次;治疗组28例 (46处) , 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浸泡清创后再应用聚维酮碘外敷、包扎, 每天1次, 3个月为1疗程, 治疗1年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足底溃疡治疗总有效率为88.5%, 对照组为69.6%。应用聚维酮碘软膏治疗麻风足底溃疡效果好, 值得推广。

3 自我护理

韦晓宇等[5]报道通过麻风病人的自我护理, 进行为期2年的观察,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方法是:对象为试点区所有60岁以下的麻风畸残者, 通过培训的基层医务人员, 对所有参加的病人进行畸残预防及自我护理培训, 包括角膜感觉或眼睑运动障碍的终身护理, 感觉障碍的手足皮肤护理 (浸泡、去老皮、涂油、功能锻炼) , 每人配发 (眼手足自我护理示意手册) , 有些试点区根据不同情况给每人发放简单自我护理包, 有视力表、眼药水、防护鞋、防护镜、小镜子、凡士林、竹片、敷料和胶布等。医务人员每6个月随访1次评价视力、红眼、溃疡、皲裂、骨缺失等, 发现问题时与病人一起分析讨论, 共同找出解决的方法, 对已取得一定疗效者给予鼓励, 促进其养成良好习惯。结果:9 995例病人经2年自我护理, 除视力与骨缺失外, 其他损害均明显改善, 红眼治愈率为56.6%, 手部皲裂治愈率为81.3% , 足部皲裂治愈率为:76.75%, 足底伤口治愈率30.8%。陈亮等[6]报道麻风病人的自我护理的作用, 主要是阻止病人已有的残疾不进一步加重, 继发性残疾不再发生与发展, 3年随访结果中, 410例麻风病人红眼下降70%, 皲裂下降48%, 足底溃疡下降24%, 麻风病人眼手足自我护理的实施, 对阻止残疾进一步发展是有效的。

4 手术护理

有学者报道25例麻风治愈者白内障手术的护理。术前护理:①手术前几天协助医生了解病人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 检测眼睑与结合膜等有无炎症, 检测眼压, 光感, 光定位及血尿常规等;②术前3天起, 双眼滴林可霉素、氯霉素或诺氟沙星眼药水, 每天4次, 晚上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药膏1次, 连用3 d;③手术前1 d洗头, 沐浴, 剪去上下睑睫毛, 用生理盐水或1%林可霉素溶液冲洗泪囊和结合囊;④手术前1 d晚上入睡前及手术当天早晨, 分别用1%阿托品或2.5%新福林扩瞳, 如效果不明显, 5 min后可重复1次, 按医嘱服用地西泮1片, 手术前1 h服乙酰唑胺1片。术后护理:手术眼用无菌纱布覆盖时, 勿施加压力, 嘱病人勿用手揉眼或用力挤眼, 病人回病房后, 嘱卧床休息3 d~5 d。术后次日首次换药, 动作要轻巧, 仔细观察伤口情况, 如有渗血分泌物过多或水肿, 要及时请医生处理, 眼部滴用氯霉素, 或林可霉素加地塞米松等眼药水, 每天4次, 睡前用四环素或金霉素眼药膏封眼, 连用2周即可。结果本组25例病人经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经严密护理, 无一例有术后并发症, 8例随访4个月, 17例已随访18个月, 视力多有明显改善。

韦晓宇[7]报道麻风病人截肢与假肢安装后的护理。理想的残端不仅为假肢的安装和穿戴提供良好的条件, 且可减少溃疡的发生。理想的残端应呈圆锥形, 故术后包扎很重要。方法:①拆线后即开始包扎, 持续1个月~2个月;②向病人说明包扎的重要性, 并教会病人或家属包扎;③嘱病人于伸膝包扎, 包扎由下向上, 以增强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绷带层与层之间要服贴, 加大对残端的压力, 护理应注意: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时应将膝关节伸直抬高, 以增加静脉回流, 减轻水肿, 嘱病人于膝关节伸直位主动收缩股四头肌, 应仅有收缩而无膝关节运动, 用软毛刷或按摩器轻轻地从残端到膝关节向心性按摩, 每天3次或4次, 每次5 min~10 min, 待残端有一定角化后, 嘱病人将残端放于有黄豆或柔软干草的桶内摩擦、转动, 增强皮肤角化, 以适应负重的需要, 每天2次, 每次4 min~10 min, 视情况加大摩擦力度, 安装假肢后要向病人解释残端护理的重要性, 残端最好用2层袜套被覆, 保持平整, 每天换洗, 嘱病人每晚检查残端有无红斑, 擦伤与水泡, 假肢是否合适, 发现立即处理。每晚清洗后, 用毛巾擦干, 涂上凡士林。有条件者用75%乙醇消毒后, 抽取泡液后用创可贴或无菌纱布敷上, 并嘱病人继续训练, 可减强度, 但不能停止, 使其进一步角化, 尽早独立行走。

5 小结

麻风病是一种千年痼疾, 在现代医学条件下完全能够治愈, 但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认为麻风病是不治之症, 加上如不早期发现与治疗, 麻风病人可能出现畸残, 呈丑陋外观, 因此, 社会上一部分人谈“麻”色变, 对麻风病人产生歧视和偏见, 麻风病人身心受到重创, 所以, 麻风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一是要针对麻风病人的不同心理进行教育, 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舒缓紧张, 恐惧和焦虑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心, 保持健康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使病人在对自身疾病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从被动接受治疗和护理转变为主动配合治疗和康复, 使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二是组织专家, 撰写科普文章, 普及科学知识, 利用现代媒体, 如广播、电视、报纸、出版物等, 广泛进行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宣传, 让社会各界各阶层人士了解麻风病的基本知识, 消除偏见和歧视, 以利于早日发现病人, 早期予以治疗, 消除传染源, 降低畸残率, 最终实现消灭麻风病的目标[8]。

综上所述, 心理护理、足底溃疡的护理、自我护理、手术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是麻风病护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任欣.麻风病病人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 2006 (7) :85-87.

[2]胡海琴.麻风病人的心理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 2008, 8 (4) :52-53.

[3]莫江玲, 魏中和.护理干预对麻风病足底溃疡的预防效果[J].实用预防医学, 2008, 15 (3) :726-727.

[4]王艳芳, 张美容等.麻风足底溃疡外用聚维酮碘治疗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 2008, 7 (5) 34-36.

[5]韦晓宇, 蒋娟, 张国成.9995例麻风病人自我护理2年的效果[J].中华麻风杂志, 1999, 15 (1) :37-38.

[6]陈亮, 李允文, 叶小清, 罗卫东.410例麻风眼手足自我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0, 16 (增刊) :35-36.

[7]韦晓宇.麻风病人截肢与假肢安装后残端的护理[J].中国麻风杂志, 1998, 14 (3) :177-179.

上一篇:给叔叔是一封信英语作文下一篇:二年级美术行动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