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区2014年霍乱防治工作总结

2024-04-16

石峰区2014年霍乱防治工作总结(精选7篇)

篇1:石峰区2014年霍乱防治工作总结

石峰区2014年霍乱防治工作总结

2014年我区霍乱防控工作在上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下,以人员培训、督导检查、水产品监测预警以及城市和农村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为重点,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保持全年霍乱疫情零发病。按照市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的工作计划和相关文件安排要求,我中心制定了我区霍乱防治预案以及防治工作计划和监测方案。切实做好 “组织、人员、技术、物资”的落实工作,成立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小分队,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在区卫生局的领导下,我中心全年共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腹泻门诊的督导检查

我中心5月组织了1次霍乱防治专项督导,通过查资料、看现场等方式,按照腹泻门诊规范要求逐一对辖区内各医疗单位的腹泻门诊进行了检查,找出存在问题,给予现场指导并书写指导意见书。全区医疗单位共登记腹泻病人555例,完成内环境检索400例,检索率72.07%人,未发现霍乱弧菌阳性。

二、人员培训

(1)对各级医务人员的培训:4月2日,我区疾控中心举办了一期霍乱防治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包括辖区10家医院和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传染病管理科长、疫情管理员及区疾控中心相关科室人员包括25人,发放相关资料500余份。培训会上,区卫生局副局长/疾控中心主任黄志成要求各医疗单位做到“组织、人员、技术、物

资”四落实,做好疫情值班安排及记录。会后各医疗单位分别进行了二次培训,共举办培训14班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共320余人,合格率为100%,覆盖率为100%。

(2)开展食品从业人员霍乱防治知识的培训:5-10月共计培训从业人员1586人,合格率98.15%。

三、健康教育

采取发放宣传资料以及利用广播、电视、专栏、会议、张贴标语和宣传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让广大群众自觉做到不饮用生水和不卫生的水,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消除一切不安全隐患。

四、全年对外环境共采样144个,其中水样60个,水产品样84个,通过检测无霍乱弧菌阳性样品。

五、工作建议

1、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切实做到了“组织、人员、技术、物质”四落实工作。

2、做好霍乱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3、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肠道门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4、做好疫情报告和疫情应急准备,做到一旦发生疫情能及时有效应对。

5、加强医护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疫情处置能力。

6、做好健康教育和知识宣传工作,提高广大群众自我防护意识,防治病从口入。

篇2:石峰区2014年霍乱防治工作总结

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生活及安全稳定。因此,为切实做好我镇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严防疫情发生,现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2014年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做好人员、物资准备

(一)成立卫生院院长组成的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和有关人员组成的诊断组、治疗组、消毒组、后勤保障等应急队,做到责任明确。由专人负责腹泻病人诊治、病人抢救及疫点处理工作。5-10月间,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并有记录。

(二)指定专门的隔离治疗室,用于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的隔离治疗。

(三)准备好有关的个人防护器材(防护服、手套、胶靴)和消毒急救药品。

二、建立腹泻门诊,做好疫情监测

在院内设立专门的腹泻门诊,做好以下工作:

(一)确立专人负责腹泻病人、发热门诊病人诊治、抢救工作。并有登记。

(二)门诊5-10月实行24小时责任制,下班时间腹泻病人由急诊科负责做好诊治、登记和处理工作。

(三)腹泻门诊设有防蝇设备和盛吐泄物的容器,备有诊查、采样、抢救、消毒等器械。

(四)腹泻门诊工作人员由具备高度责任心,熟悉霍乱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诊断标准、抢救治疗、疫情报告等专业知识医务人员担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五)腹泻门诊发现霍乱、伤寒等急性肠道传染病及疑似病人,要以最快的方式向疾控中心报告。腹泻门诊登记日志登记项目要齐全,5-10月期间实行每日零报告制度,疫情报告由专人负责,每周五下午及时报告市疾控中心。对登记的各种腹泻病人,按月报告,并报告送市疾控中心。

(六)凡诊断为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及其疑似者,必须隔离治疗,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在用抗生素之前采样送检。

三、做好霍乱防治宣传工作

各村卫生站以广播、板报等形式开展宣传,内容为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同时宣传一些常识性的健康知识。

四、加强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对院内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培训,内容为抢救、治疗、报告等相关业务知识。

五、进一步加强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

篇3:石峰区2014年霍乱防治工作总结

1资料于方法

1.1资料来源

收集整理2005-2014年宿州市发生的霍乱感染者(包括病例和带菌者)传染病报告卡、流行病学调查表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内相关疫情调查报告等进行分析。

1.2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9.0软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3感染来源判定标准

确诊病例首选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如无实验室证据,则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判定;临床诊断病例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定;带菌者感染来源判定标准同实验室确诊病例。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005-2014年宿州市共报告霍乱疫情13起,共62例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23例,临床诊断病例5例,带菌者34例。13起疫情中有5起为聚集性疫情(感染者超过2人),其余8起为散发病例。62例感染者中有8例为外地医疗卫生机构报告,其余54例为本地医疗或疾控机构报告(其中2例为外地病例)。具体见表1。

2.2疾病三间分布

2.2.1人群分布:感染者中年龄最小的3岁,最大的78岁,中位数34岁。其中40~49岁组和50~59岁组最多(均12例),各占感染者总数的19.4%;其次是10~19岁组,10例,占16.1%;0~9岁组、20~29岁组和30~39岁组均为8例,分别占12.9%;70~79岁组3例,占4.8%;最少的是60~69岁组,1例,占1.6%。男性为36例,女性26例,男女比例为1.4∶1;职业分布: 62例感染者中,农民41例,占感染者总数的66.1%,其次为学生,共15例,占总数的24.2%。

2.2.2时间分布:在2005-2014年期间,除了2013年外每年都有霍乱感染者报告,其中2006年最多,报告34例,占总数的54.8%;2005-2006年多为聚集性疫情,2007年-2012年以散发病例为主,2013 -2014年仅发生1例输入性病例,近10年疫情总体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按月份分布来看,所有感染者集中在8-11月份,其中报告最多的月份为11月份,报告34例,占总数的54.8%。见图1。

2.2.3地区分布2005-2014年全市5个县 (区)中有4个县(区)报告过霍乱感染者,最多的县报告35例,最少的报告4例;62例感染者中60例为农村居民,占总数的96.8%,其它2例为城镇居民。

2.3实验室分型

62例霍乱感染者中有23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3例为O1小川型霍乱,且均发生在2010年,其它年份的20例实验室 确诊病例 和34例带菌者 均为O139型霍乱,另5例临床诊断病例属于同一起O139型霍乱疫情,也应判断为O139型霍乱。总体来看,宿州市2005-2014年间由O139型造成的霍乱感染者达到59例,占总数的95.2%。

2.4感染来源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2例感染者中有58例(包含19例确诊病例、5例临床诊断病例和34例带菌者)在发病或检出带菌前7日内有明确聚餐史,其中有2例确诊病例排除了聚餐造成的感染,最终确定有56例感染者(8起疫情)是由聚餐引起,均为食用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造成,占全部感染者的90.3%。其余6例非聚餐造成的感染者均为确诊病例病:2例为在校学生,有饮水生水史且校内井水检出霍乱弧菌,怀疑为饮用被污染的水造成,水污染来 源不明;2例食用过 卤菜,但未采集到样品;另外2例无明显的不洁饮食史, 未能查明其具体感染来源。56例聚餐引起的感染者中54例的感染来源判断为甲鱼,占96.4%,另2例判断为河虾;具体见表2。

2.5带菌者与发病病例之间差异

性别差异:带菌者共34例,男女比例为1.4∶1; 病例共28例,男女比例为1.3∶1。

职业差异:带菌者中农民所占比例为70.6%,病例中这一比例为60.7%;带菌者中有3例散居儿童(3 -5岁),病例中无这类人群。

年龄差异:带菌者年龄区间为3~72岁(x=29,M =30.5);病例的年龄区间为:8~78岁(x =39,M= 42.5)。方差齐性检验F=2.847,P=0.097,可认为方差齐,可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得t=1.798,P=0.077> 0.05,故在0.05显著水平上,不能认为两者有明显差异。

3讨论

3.1从全国范围来看,霍乱的发病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有明显的夏秋季节性发病升高,发病高峰多为7-9月[3]。宿州市1978-2000年的霍乱疫情基本上集中在7-11月份,高峰为8月[2]。近10年该市全部霍乱感染者集中在8-11月份,且报告数最多的是11月份,而该市现行的霍乱监测方案是参照全国霍乱监测方案制定的,监测期为每年的5-10月,11月不属于监测期。可以考虑针对本市疫情特点,在现行监测方案的基础上将11月份也纳入到监测期,以保证霍乱疫情的及时发现和处置。

霍乱在人群分布上并无年龄、性别、职业的差异,主要取决于暴 露机会、个人卫生 习惯和体 质强弱等 因素[2,3]。近10年,宿州市霍乱的城乡差异明显,全部62例感染者中有60例为农村居民,占96.8%。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部分感染者是因参加聚餐造成,该市农村地区的聚餐(俗称“吃大席”)一般都是由事主租用桌椅碗碟,聘请厨师在自家庭院支炉灶制作食物,人数较多时聚餐要进行两轮甚至三轮。食物加工过程生熟不分、餐具不及时清洗消毒的情况普遍,存在较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而城镇居民聚餐一般选择正规饭店,食品加工规范程度、餐具消毒等各方面均明显好于农村,感染风险较小;从感染者年龄分布上看,基本与暴露(参加聚餐) 机会相吻合,与该市1978-2002年霍乱年龄分布基本一致[2],不同的是40~59岁的中年人群取代了20~39岁的青年成为感染人数最高的人群,这是因为近年该市农村地区青年外出打工不断增加,其暴露机会有所减少,40~59的中年人群暴露机会相对增加。

3.2从实验室分型情况可以看出:2005-2014年,宿州市霍乱疫情的优势菌型为O139型霍乱弧菌,其造成的感染者数占总数的95.2%。O1小川型霍乱集中在2010年,当年宿州市的首起疫情发生前,相邻的江苏省以及本省的其它市已经发生了数起O1小川型霍乱疫情[4],其中还有密切接触者在宿州市境内。当年宿州市首例病例的感染、发病均在江苏省境内,受其影响,2010年全市的霍乱疫情均为O1小川型。宿州市的前两个霍乱流行阶段:1980-1985年和1995-2000分别以O1稻叶型和O1小川型为优势菌型[2]。O139型与O1型霍乱弧菌虽然型别不同,但其产生的毒素相同,具有相同的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1],其防控措施也基本相同。

3.3带菌者和病例的男女性别比差异不大,年龄方面,带菌者的平均年龄较病例小10岁,通过统计分析,两组之间的年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能认为感染后是否发病与年龄有关,但由于在实际疫情处置中, 对密切接触者均采取了预防性服药措施,可能会一定程度上阻断发病或带菌者的产生,这可能会导致偏倚。

3.4从感染来源来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超过90%的感染者是由于农村聚餐引起。这其中又有96%的可疑感染来源为甲鱼或其污染的其它食物。宿州市农村聚餐经常食用的甲鱼为人工养殖的小甲鱼,多来源于江浙、福建等沿海地区,沿海地区的甲鱼等水产品携带霍乱弧菌较为常见,且以O139型为主[5,6],是引起食源性霍乱疫情的常见感染来源[8,9,10],随着物流业的日渐发达,霍乱弧菌也会随着水产品的流通而远距离传播[7]。由于这种甲鱼家庭平时一般极少食用,基本仅在聚餐时使用,本市中间商多根据客户需要随时进货,一般不做留存,造成在采样追查中存在诸多不便。又由于发现病例做调查时一般都是在聚餐结束2~3天之后,基本无法采集到剩余饭菜标本,导致多起疫情在查找感染来源时很难通过实验室得到证据。需要在及时发现病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样的及时性、多样性和规范性,同时加强与周边省市以及工商管理、食品药监等部门的沟通协作。

宿州市近10年来的霍乱疫情以聚餐引起的O139型霍乱为主,参加农村聚餐是该市大多数霍乱疫情的流行病学病因,也是感染霍乱的高危因素,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监管,且不应局限于发生疫情后的临时监管,应建立常态化的监管制度;聚餐使用的人工养殖小甲鱼为高风险食材,应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风险提示,并加强与源头省市的沟通协作;为保证疫情的及时发现,可以考虑在该市现行的霍乱监测方案的基础上适当延长监测时间;规范腹泻病门诊工作的同时,应加强对水产品特别是甲鱼的采样监测工作;加强与周边省市以及食品监督、工商部门的协作,联防联控,共同做好宿州市的霍乱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肖东楼.霍乱防治手册[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8.

[2]高开焰,李家泉.安徽霍乱(1978~2002年)资料汇编,2004.

[3]魏承毓.我国霍乱的流行特征和防控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7):894-896.

[4]黄守义.蒙城县2010年38例霍乱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0):381-382.

[5]张思华.O139霍乱疫情与甲鱼带菌相关性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4,20(2):110-111.

[6]吕华坤,陈恩富,谢淑云,等.浙江沿海地区海及水产品霍乱弧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5):336-338.

[7]吕华坤,陈恩富.2000-2006年浙江省霍乱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11):853-855.

[8]林玫,唐振柱,李翠云,等.广西5年间霍乱的流行特征与监测结果[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5):478-480.

[9]龙江,赵寒,曾艺,等.重庆市2005-2007年霍乱流行特征及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5):2807-2809.

篇4:12年霍乱防治基础知识考核试卷

单位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分

1、下列哪项是霍乱的传染源:()

A、病人和带菌者 B、霍乱弧菌阳性的水产品 C、苍蝇 D、以上都是

2、肠道传染病预防的“三管一灭”是指:()A、管理边境、管理水源、管理饮食,消灭害虫 B、管理水源、管理食堂、管理医院肠道门诊,消灭害虫 C、管理水源、管理食堂、管理医院肠道门诊,消灭苍蝇 D、管理水源、管理饮食、管理粪便,消灭苍蝇

3、典型霍乱腹泻的临床特点为:()

A、剧烈腹痛和腹泻 B、腹泻伴里急后重 C、无腹痛性剧烈腹泻 D、发热伴腹泻

4、腹泻病门诊采样检索的重点对象是()

A、疑似霍乱病人、从疫区来的腹泻病人 B、饮服行业人员 C、流动人口 D、以上都是

二、填空题: 60分

1、在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中,甲类肠道传染病有______、乙类肠道传染病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类肠道传染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省规定各医疗单位要在_____至______开设肠道门诊,发现霍乱疫情或根据霍乱疫情监测需要_______________门诊开设时间。

3、全年检索数应不少于登记数的_______,并不少于本地区人口数的_______。

4、霍乱典型的临床表现分为三期 ______、______、和 ______。

5、霍乱的主要预防控制措施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

6、治疗霍乱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20分

根据全省的统一要求,我市今年霍乱控制目标是什么?

单选题

1、A

2、D

3、C

4、D 填空题:

1、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甲肝,脊髓灰质炎 2、4月1日-10月31日 适当推迟或延长 3、15% 1.5‰

4、吐泻期 脱水期 反应期

5、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6、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问答题

根据全省的统一要求,我市今年霍乱控制目标是:实现“三不”目标,即不发生霍乱死亡病例,不出现疫情扩散导致的二代病例,不发生中、高强度流行,力争将霍乱的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

篇5:石峰区2014年霍乱防治工作总结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4分)

1、下列哪项不是霍乱的传播途径(E)A.水

B.食物

C.生活接触

D.苍蝇媒介

E.血液

2、霍乱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B)A.低钾综合征 B.急性肾功能衰竭

C.急性肺水肿

D.代谢性酸中毒

3、霍乱的潜伏期一般是多长时间(B)A.1-7天

B.1-3天

C.2-14天

D.3-10天

4、对霍乱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6天后,并隔日粪便培养1次,连续几次致病菌阴性者可解除隔离?(B)A.B.C.D.4

5、我国霍乱的流行高峰一般在什么时候?(D)A.全年

B.5-10月

C.1-4月

D.7-9月

6、目前引起霍乱暴发流行的菌株属于(B)A.O1群古典生物型

B.O1群埃尔托生物型和O139群 C.O1群古典生物型和O139群

D.O1群和O22群

7、下列有关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哪项是错误的(B)A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B 有严格的地区性 C 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 D 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

8、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哪些(D)

A 柯萨奇病毒 B 埃可病毒 C 肠道病毒71型 D 以上都是

9、下列哪项肠道病毒的理化性质的描述是错误的(B)A 50℃可被迅速灭活 B 75%酒精能够将其灭活 C 对紫外钱及干燥敏感 D 对含氯消毒剂敏感

10、对于手足口病处臵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D)A 轻症患者,可居家隔离、观察

B 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 C 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不应收住同一病房,以免交叉感染 D 疑似病人最好单独收治

11、下列哪项不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D)A 病人 B 隐性感染者 C 病毒携带者 D 家畜

12、下列手足口病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C)A 发热,体温可达38度以上 B 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 C 疱疹处痒、痛,有结痂

D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13、重症EV71感染在哪个年龄组发生率最高(A)A <3岁 B 3-5岁 C 5-7岁 D 7-12岁

二、判断题(每题4分)

1、霍乱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神经系统并发症。(×)

2、霍乱补液的原则是早期、快速、先糖后盐,先慢后快,适时补碱,及时补钾。(×)

3、霍乱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4、霍乱弧菌在水中存活的时间短于在食物中存活的时间。(×)

5、霍乱是由产生霍乱弧菌毒素的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起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易致大流行为特征。(√)

6、霍乱弧菌对热、干燥、直射日光、酸及常用消毒剂都很敏感。(√)

7、重型和中型霍乱患者的泻吐物中带菌较多,由于频繁的腹泻和呕吐,极易污染周围 环境,是重要的传染源,但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排菌不多,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8、对于手足口病例,脑脊液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

9、手足口病是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

10、手足口病患儿的臀部也可出现疱疹。(√)

11、手足口病例可无发热。(√)

篇6:全县霍乱防治工作总结

2014年我县霍乱防治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以及有关部门的紧密配合下,按照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有关霍乱防治文件精神,认真做好霍乱防治工作,切实保护我县人民健康,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将我县今年霍乱防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

今年我县的霍乱防治工作,县委、政府、县卫生局及县疾控中心领导均十分重视,为做好霍乱防治工作,安排一名中心领导分管霍乱防治工作,急穿股又专门安排专人负责霍乱内外环境检索与日常监测工作。各医院相应成立霍乱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或督导小组,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医疗单位或负责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不负责任的单位或个人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给予严肃处理,确保霍乱防治工作开展。

二、加强疫情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敏感性。

我县认真做好霍乱的环境监测,每月30日前上报监测情况。县疾控中心分管霍乱监测工作的专门技术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经常深入工作第一线,到学校、乡镇村组、医院、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进行内外环境检索、监测。全年采集腹泻病人样品600份,经监测,无1份阳性。监测生活用水样品57个,生活饮用水、自来水样品54个,污水样品39个,河水、溪水样品28个,水产品样品95个,凉拌食品样品27个,共300个样品,全无检出霍乱弧菌。

三、加强肠道门诊管理,建立健全腹泻门诊。

各级医疗单位自5月1日起按规定开设肠道门诊,加强疫情监测,做到“逢泻必登、逢泻必检、逢泻必报”的原则,认真做好肠道门诊、腹泻门诊的登记、采样工作。

四;建立健全疫情报告与预测、预报工作。

监测疫情监测,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对霍乱疫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理,防止疫情蔓延。要求发现霍乱疫情必须在2小时内报告,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疫情报告。

五、加大卫生宣传,普及健康教育。

我县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样多种宣传形式,突出宣传“吃熟食,饮开水,洗净手”等自我保护方法,做到家喻户晓,严把“病从口入”关,结婚各种传染病宣传日买,进行广泛宣传,全县共发放宣传单3000多份,使我县广大群众认识到霍乱的发生对人民健康和社会的影响,同时使群众了解霍乱防治的重要性,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存在的问题。

各级领导重视,措施有力。1999以来我县无霍乱病人发生,但是霍乱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县还存在了一些问题:

1、个别医疗卫生单位领导对霍乱防治工作缺乏足够认识,防治措施无全面落实,医疗单位疫情业务培训包括霍乱诊断、抢救、消杀等知识仍需加强。

2、一些基层卫生院肠道门诊不够规范。隔离病房防蝇、消毒设施不够完善;存在抢救治疗、消杀药械未到位等问题。

3、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传染病防治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造成一些环节的疏漏。

篇7:禽霍乱的防治

1 流行特点

该病的病原是巴氏杆菌, 鸡、鸭最易感, 主要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 经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及皮肤伤口等感染。本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 呈地方性或散发性流行。

2 临床症状

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 约2~9 d。最急性者常常是肥壮、高产的家禽突然死在水槽旁、鸡窝, 甚至是产蛋箱里, 死前无明显症状, 剖检无明显的病理变化。随着病程的发展, 出现急性病例, 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 不愿走动, 闲目缩颈, 羽毛松乱, 食欲减少或废绝, 喜饮水, 呼吸困难, 口鼻有黏液流出, 拉灰白色或淡绿色稀粪, 且有腥臭味;冠、肉髯发紫, 有时甚至肿大, 体温高达43~44℃, 一般经1~3 d死亡。慢性型多出现在疫情流行后期, 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或关节炎引起的跛行, 经常腹泻、消瘦、贫血、生产性能长期得不到恢复。

3 病理变化

剖检时呈现急性败血症, 伴有明显的组织出血, 尤其以脂肪、腹膜、心内膜和心外膜、皮下、肺等处明显, 心冠脂肪呈现出血点;肝脏肿大, 颜色变淡, 表面散布有许多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的坏死点, 是该病的特征性病变。

4 临床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剖检特征、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可采取病鸡血涂片, 肝、脾触片经美兰、瑞氏或姬姆萨染色, 如见到大量两极浓染的短小杆菌, 即可确诊。

5 防治

禽霍乱的防治, 首先应了解其传染来源, 概括起来大致有五个方面: (1) 新引进带菌家禽, 购买带菌的蛋或禽肉; (2) 感染后的禽舍没有得到彻底清理和消毒; (3) 人员未经消毒、换鞋, 随意出入禽舍; (4) 肉食动物 (猫、狗) 窜入禽舍; (5) 零散飞禽啄食了饲料, 排粪或尸体残骸等污染。不难看出, 只要杜绝病源, 才能防止禽霍乱病的发生。

(1) 预防措施:

(1) 加强禽群的饲养管理, 不断增强家禽抵抗力; (2) 认真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及时清除禽舍粪便, 堆积发酵后回田; (3) 严禁从疫区和市场买入禽、蛋, 不准在养禽场及附近宰食患传染病的病死禽。不得利用屠宰场的下脚料喂鸡、鸭、鹅;不到有疫情的地方放牧, 新引进的禽群应来自安全地区, 引入后隔禽观察2周左右, 健康者才能入群饲养; (4) 谢绝参观, 采取措施防止飞禽等接近鸡舍, 饲养人员进入禽舍, 需经消毒后才能入内; (5) 定期消毒禽舍, 每月用1%石炭酸溶液或3%臭药水喷雾1次;饮水器和饲槽等用具, 每周要经刷洗, 日晒, 如用热碱水刷洗, 需待1 h后再用清水冲洗, 晒干; (6) 随时注意观察禽群的健康状态, 发现病禽应及早隔离治疗, 死禽要及时检出烧毁或深埋, 全群用土霉素按干粉料量的0.05%~0.10%添加, 连喂1周;长效磺胺 (SMP) , 按干粉料的0.4%~0.5%添加;磺胺五甲氧嘧啶5份, 抗菌增效剂1份, 按0.02%拌饲料, 连喂6 d; (7) 预防接种, 用禽霍乱菌苗进行肌肉注射, 一般每只肌注2 mL。

(2) 治疗方法:

一旦发病, 应立即隔离饲养, 投药治疗。选用磺胺五甲氧嘧啶5份, 抗菌增效剂1份, 按每30 mg/kg体重内服或0.04%混入饲料中;土霉素按1%添加在饲料内, 连喂7~8 d;磺胺二甲基嘧啶, 按饲料添加0.5%或按饮水添加0.1%, 连用3~5 d;对拒食的病重鸡, 应用磺胺五甲氧嘧啶针剂进行肌肉注射, 0.2 mL/kg, 连用6 d, 间断2~3 d后再用;青霉素肌肉注射, 成年鸡每只2×104~5×104 IU, 每4 h用1次, 连续3次即可显效。

6 小结

(1) 禽霍乱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以春秋两季多发, 在家禽中, 鸡、鸭最易感, 其中成禽多发。

(2)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外伤感染发病;病鸡的尸体、粪便、分泌物和被污染的用具饲料、饮水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 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工作, 使家禽保持较强的抵抗力, 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石峰区2014年霍乱防治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秀峰区上半年艺术工作计划04-09

雁峰区职称论文发表网-高中化学困境策略论文选题题目04-26

上一篇:毕业生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完《小学(初中)数学“教与学”微课展播》这门课_相信微课的资源粒度小_主题突出_形式多样一定给你留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