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勒克县旅游概述

2024-04-15

尼勒克县旅游概述(通用5篇)

篇1:尼勒克县旅游概述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一、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旅行19世纪40年代之前

(二)近代旅行19世纪40年代到二战结束(1945.9.2结束)

(三)现代旅游1946年至今 大规模的旅游兴起:产业革命(1750年左右)之后,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7.7卢沟桥事件)以后

(一)古代旅行知识点 世界旅行

1.人类的旅行活动在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和古希腊、罗马等国家兴起

2.公元前3000年的腓尼基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

3.公元前1490,埃及荷赛特女王访问索马里是世界上第一次旅游活动 4.古希腊竞技会是世界上最早的群众性旅游活动 5.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为“旅游文学之父”

6.苏莱曼,到过印度、中国经商,著有《苏莱曼游记》

7.伊本.拨图塔用26年时间,游历半个世界,著《旅行者的欢乐》,中世纪最伟大的旅行者

8.13世纪,意大利马可波罗著《马可波罗游记》 9.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10.戴维德.洛1774年在伦敦开设了第一个家庭旅店 中国旅行

1.大禹治水13年,著古代奇书《山海经》 2.旅行家郦道元著《水注经》 3.法显去印度求法,著《佛国记》

4.玄奘西行取经,历时18年,皱了110国家,著《大唐西域记》 5.古代旅游特点:参加旅游人数少,缺乏相应的旅游观念;交通不发达,活动范围小;游的目的不占主导地位。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

(二)近代旅行知识点

1.产业革命的影响下,火车和轮船的出现,使旅游业发展走向规模化。

2.近代旅游业诞生的标志:1845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创办的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3.1923年,陈光甫在银行中创办了旅行部,1927年6月,该部从银行中独立出来,成立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

4.近代旅游特点:因消遣而外出旅行的人数大量增加,旅行不局限于特权阶层;火鹤和轮船已相当发达,是旅游规模、范围和内容发生巨大变化,团体旅游产生;旅行代理商出现,旅行社业初步形成。

(三)现代旅游

1.现代旅游特点4个:大众化、职业化和专门化;多样性和综合性;世界性和国际性;个性化趋势(详见P5)

二、旅游活动的概念和本质

1.世界旅游组织定义:旅游指人们出自非获取报酬以外的任何目的,到其日常环境以外的地方旅行,并在该地停留不超过1年所产生的活动。

2.中国旅游局定义:旅游是指人们处于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到惯常环境以外的地方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旅行和逗留活动。

3.旅游活动具有异地性、暂时性、非就业性三个性质。4.旅游活动的本质:是一种主要以追求愉快和美好为目的的审美过程;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种基本需求和高层次的消费活动。(详见P6)

三、旅游活动的要素和类型

1.旅游活动的要素

从旅游活动所涉及的内容来分:有食、住、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

从旅游活动体系构成来分:旅游的主体—旅游者;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的中介体—旅游业。

2.旅游活动的类型(详见P8表格)

按地域特征划分,旅游有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按旅行距离划分,旅游有远程旅游和短程旅游。按组织形式划分,旅游有团体旅游和散客旅游。按计价方式划分,旅游有包价旅游和非包价旅游。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一、旅游者

(一)旅游者的界定

旅游者泛指处于消遣性目的而外出旅行的人,一般分为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

(二)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的条件 1.成为旅游者要具备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2.拥有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是旅游者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

3.主观条件即旅游动机。旅游动机一般分为以下几种:身体方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人际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二、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与价值决定

旅游资源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可观赏性、多样性、区域性、易损性

(三)旅游资源的类型(8主类,31亚类)

1.整体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2.自然旅游资源又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4类 3.人文旅游资源又分为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四类

三、旅游业

(一)旅游业的定义与性质 1.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2.旅游业的性质

=由国民经济中一系列相关产业组成,包括参与向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行业、组织和机构

=为满足游客的需要开展的经营活动是多种多样的 =任务是向游客提供其旅游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向游客提供的各种服务都是有偿的

(二)旅游业的特点 =是综合性行业 =是劳务服务性行业 =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是敏感性行业

(三)旅游业的构成旅游社行业、交通客运业和住宿业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1.1949--1977年政治接待时期

1949.11.19华侨服务社在厦门成立,1974定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1954.4.15,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在北京正式成立。

新中国旅游业的诞生以华侨服务社和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建立为标志。2.1978年至今

(1)初创阶段:1978--1990年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旅游业快速恢复并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1980年,中国青年旅行社正式成立。1983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旅游组织。

第三节 旅游市场

一、旅游市场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旅游市场包括消费者、生产者、旅游产品、价格四个部分。

二、国际旅游细分市场及其发展状况

1.世界旅游组织划分:国际旅游市场分为六大细分市场,即欧洲市场(榜首)、美洲市场(第二)、东亚及太平洋市场(第三)、非洲市场、中东市场和南亚市场。2.国际旅游市场发展规律

=空间格局上看,客流的发生地和接待地高度集中于欧美地区

=时间格局上看,客流出现在欧洲地区相对减少,美洲稳定,亚太持续增长,其他地区在波动中发展

=区域上看,国内游客量大于国际游客量,近距离出国旅游一直占大比重

=具体国家来看,基本还是发达国家间流动大,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流动呈增长势头

三、中国旅游细分市场及其发展特点

中国旅游市场分为入境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和国内旅游市场三个细分市场。

其他知识:

1.世界上最早、最高大的木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2.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塔—福建泉州开元寺东西两座石塔 3.我国古代最高的砖石塔——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 4.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宋 李诫 营造法式 5.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塔——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6.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也称空腹拱桥)——河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李春设计 7.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新疆克孜尔石窟

8.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密檐式)——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

9.道教分别表示中原为中央之神,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篇2:尼勒克县旅游概述

旅游资源概述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一)自热景观包括:

1、地质地貌景观,如: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天坑等;

2、气象气候景观,如:桂林山水、撒哈拉沙漠、海南椰风等;

3、水文地理景观,如:黄山云海、长江三峡等;

4、生物景观,如:香山红叶、蜀南竹海。

自然景观重点在于探险、猎奇、欣赏风景、游乐、疗养等。

(二)人文景观包括:

1、文化艺术景观,如: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大足石刻等;

2、民土风情景观,如:傣族泼水节、火把节等;

篇3: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概述

体育旅游是指以非盈利的目的前往某地观摩或参与与体育活动相关的主题旅游。体育旅游是将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兴旅游形式, 相对于传统的旅游来说, 体育旅游更注重体育活动在旅游中的作用, 是以体育活动为主导的旅游, 是近几年来在我国新兴的休闲娱乐方式。

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

近几年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的体育旅游事业发展迅速。虽然较之欧美发达国家, 我国体育旅游事业开始得相对较晚, 但是发展势头迅猛, 发展速度快。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体育旅游事业有较快的发展, 这一方面得益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各种大型的体育赛事在我国的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20世纪末一些有关体育旅游的公司、团体的成立, 也促进了体育旅游事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形成。2001年中国旅游业成功地推出了以体育健身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极大地开发了我国的体育旅游资源。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提出, 更是对我国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娱乐方式正日益走进我国人民的生活之中。

我国体育旅游事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体育旅游业在近几年来发展速度很快, 但是, 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体育旅游产业尚未形成大的规模, 存在着产业链不完整, 开发力度不够, 形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首先, 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和发达国家的人们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国内的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当下我国的体育旅游业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东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 我国的体育旅游业还是缺乏消费的人群, 就目前我国居民的收入情况而言,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 体育旅游还是一项高消费的享受活动。

其次, 就体育旅游自身的发展情况而言, 我国的体育旅游在开发和投入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在开发上, 我国的体育旅游项目单调, 形式单一。我国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 历史悠久, 国土面积辽阔, 境内民族众多, 各地区的人民可以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情况、民族风气等开发一些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 很显然,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各地区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当地特有的资源进行体育旅游的项目开发;在投入上, 作为一项新兴的休闲方式, 体育旅游在近些年来发展迅速, 但是我国的体育基础设施却并不完善, 很多地区的体育基础设施陈旧, 而且数量也较少, 这导致了我国的很多地区无法承办较大规模的体育赛事;某些地区的相关部门对体育旅游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这就使得我国的体育基础设施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体育旅游事业, 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对我国的体育旅游事业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第三, 我国的体育旅游事业明显呈现出发不平衡的发展状态。在经济相对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 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 体育旅游事业发展得就较为迅速, 而且这些地区的体育基础设施齐全, 大型的体育赛事往往都在这些地方举行, 体育旅游在这些地区的百姓中就较为普及。而我国的中西部地区, 由于经济水平落后,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较为陈旧, 体育旅游在中西部并没有获得良好的发展, 再加上这些地区的体育基础设施大多不完善, 大型的体育赛事也无法在这些地方举行, 所以体育旅游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远没有东部沿海地区那么迅速,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明显不平衡。

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体育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我国体育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就开始凸显出来, 为了保证我国体育旅游业健康、快速、合理地发展, 在今后发展体育旅游业的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首先, 应该加大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 同时加大对体育旅游业的资金、人力等各方面的投入。体育旅游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休闲方式, 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体育旅游项目的投入, 包括资金和人才上的投入。培养专业的人才对地区的体育旅游的发展进行总体的规划, 制定体育旅游区域定位策略, 积极开发当地的体育旅游资源, 在开发、利用和保护当地资源的问题上给予正确的指导意见;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当地体育旅游项目的扶持力度, 投入资金, 构建合理的、科学的体育旅游体系, 加大宣传力度, 推广体育旅游。

其次, 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体育旅游的前提,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较发达, 人民生活水平较高, 所以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较为齐全, 能够举办大型的体育赛事。但是, 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较为落后, 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于东部沿海地区就很不完善。中西部地区要想抓住发展机遇, 积极展开体育旅游的项目建设就必须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只有完善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当地进行体育旅游活动。

第三, 挖掘体育旅游资源, 开展形式多样、新颖的体育旅游项目。虽然我国体育旅游事业发展迅速, 但是就全国总体情况而言, 我国体育旅游项目单一, 缺少创新。当地在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的时候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和特色, 根据旅游者的需求, 结合当地的已有旅游资源, 发展具有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

第四, 加大对体育旅游业的管理。体育旅游作为一项新兴的旅游产业目前在我国的部分地区还存在着管理秩序混乱的局面。国家法律部门应该制定有关体育旅游的相关条例和法律条款, 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发展, 树立全局意识, 加强部门间的合作, 避免出现管理上混乱、无序的局面, 规范行业发展, 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事业朝着规范化、有序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第五, 加大我国体育旅游事业的产业化发展。虽然近几年来, 我国体育旅游事业发展迅速, 但是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体育旅游事业明显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市场经济已经我国主要的经济体制, 体育旅游业也应该遵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 加大产业调整, 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政企分开, 产权明确, 充分利用体育资源, 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 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旅游。

第六, 抓住机遇, 加大宣传, 提高体育旅游在我国的普及率, 同时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到我国进行体育旅游。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国际地位在近几十年中明显上升, 如何与国际接轨成为我国各行各业都要考虑的问题, 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 我国的经济必将置于世界经济的大潮中接受挑战。当然, 在接受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的同时,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也为各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体育旅游业尤其如此。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认识了中国, 了解了中国, 在未来的时间里, 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到中国旅游。所以我国必须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借着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国际性的体育赛事的东风, 积极发展我国的体育旅游事业, 加大宣传力度, 打造我国体育旅游的自主品牌, 让世界了解中国, 同时也要让中国走向世界。

结语

篇4:旅游文化概述

第一节

旅游文化概述

一、文化与旅游文化释义

(一)文化的定义 1.西方的文化定义

法国:法国的《迈尔百科辞典》(1971):“文化最初指土地的开垦和植物的栽培,以后指对人类的身体、特别是艺术和道德能力以及某些天赋的培养,也指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和自我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和思想财富”。

英国:《英国大百科全书》(1974):“文化是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它包括这一集团的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价值以及它们在物质工具和制造物中的体现。”

2.我国的文化定义

“文化”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易经·贲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指自然规律,“人文”指人伦社会规范。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指文化出于自然而又能驾驭自然。近代之前,我国的“文化”含义一直指向宗法社会的文治教化和人伦规范,不具备现代意义的“文化”内涵。

本教材的文化定义:

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它包括显露在外的、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所谓“显在文化”和不表现在外的由知识、态度、价值观、心态等构成的“隐在文化”。

显在文化:西藏的布达拉宫 隐在文化:中庸观念

(二)文化的含义

1.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不是自然物,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 举例:原始的山川草木不是文化,但经过人类一定的加工、改造所建立起来的园林等旅游景点就是一种文化。

2.文化不属于某一个人,它是全社会人们共同拥有和享用的

举例:中东地区国家的女人无论做什么都习惯于蒙着面纱,印度女人则普遍都带着鼻环,这都是文化。

3.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创造,这种创造体现在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中,体现在人们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

举例:中国的故宫、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并不是因为它们使用了什么高级的建筑材料,而是因为,这些建筑体现了古代人们所具有的科学技术水平,表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标准。

(三)文化的构成体系

多数文化学家都认为,每一种文化本质上都包含三个层面,或者说每一种文化都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物质文化

即文化的物质实体层面,它包括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其他各种物质产品等。

第二,行为文化

也叫文化的行为方式层面,它包括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生活制度以及各种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等

第三,精神文化

也可以称作心态文化或观念文化,这是文化的精神观念层面,包括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操守、宗教信仰以及民族性格等。

文化的三个层面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其中精神文化居于核心地位,它是文化发展的动因,起支配制约作用;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在人们行为活动中的体现;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在物质产品上的体现,三者水乳交融,互相依存。

(四)文化的种类 1.主文化和亚文化

主文化:大群体的共有文化相对于其中的小群体文化而言称为主文化。亚文化:相对于大群体的共有文化来说,其中的小群体文化称为亚文化。2.雅文化和俗文化

语言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的文化称为雅文化或高雅文化。语言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的文化称为俗文化或通俗文化。雅文化又叫在朝的文化,也叫阳春白雪。俗文化也叫在野的文化,或是下里巴人。3.文化和反文化

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群体形成一种文化并且占据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同时还会存在一种与其完全相反甚至对立的文化,那么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就是文化,相反或对立的文化就是反文化。

(五)文化的等级序列

由小到大: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文化区 1.文化特质

是指一种具体的文化现象,是文化最小、最基本的单位。人类文化的任何一种具体表现都可以称为文化特质,它便于人们识别不同文化系统的细微差异。

例如,西方人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中国人穿旗袍,日本人穿和服。2.文化丛

一定文化特质的集合或组合称为文化丛或文化丛结。

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是陶器,生活用具是陶器,装饰也是陶器,形成了陶器文化丛结。

3.文化模式

是指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个层面有机组合的文化结构。

文化特质、文化丛只是一个社会群体文化在某一质点、某一方面、某一局部的表现,文化模式则是反映一个社会群体在整体上的文化状况或面貌,而且文化模式较之文化特质、文化丛有着较强的稳定性,一种文化特质或文化丛的产生或消失并不能立即引起整个文化模式的改变。不过,文化模式的稳定性也不是绝对 的,当文化特质、文化丛的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文化模式的相应变化。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模式,有助于人们把握区域、民族之间文化上的联系和差异。

文化模式具有排他性:个人的价值选择必须遵从社会的价值体系(孝道);吸收与自己相类似的文化。

4.文化区

是指具有某种共同文化体系的人群所占据的地区。它有一定的文化中心和覆盖区域,有可以分辨的范围和边界,在区内具有相对的文化均质性。综合文化区和类型文化区。

(六)旅游文化定义

旅游和文化的关系非常紧密。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有人指出:“一定意义上,旅游也是一种文化事业。”《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最早正式使用了“旅游文化”一词。(其阐述内容具体见教材)这个定义更多得解释了文化的类型及其在旅游活动中的作用,但没有讲明旅游文化的本质。

由于旅游和文化这两个概念本身的复杂性,旅游文化又是一个新兴学科,其概念的科学界定存在相当大的困难。目前,将学术领域的多种说法归纳起来,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种:

其一,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其二,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旅游三要素中的任何一项都不能单独形成旅游文化;

其三,旅游文化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而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我们认为,作为人类生活观念形态的一种反映,旅游文化是贯穿在整个旅游活动中的内在因素,它的产生与发展必然要建立在一般文化的基础上。而且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旅游文化不是一般社会文化向旅游领域的简单移入或嫁接,而应该是以一般文化形态为基础创造出来的新型文化。同时尽管旅游活动古已有之,其中不乏文化因素,但旅游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却应该是现代的事情。旅游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是旅游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关于旅游的文化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揭示了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业的发展在遵循经济规律、生态规律的同时,还必须遵循文化规律。从广义上说,它是一门从文化方面研究人类旅游活动发展规律的学问;从狭义上说,它研究的是在现行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过去所创造的旅游文化遗产,如何创造具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新旅游文化的问题。

二、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是按照旅游文化的构成来划分的,由于构成的划分角度不同,因而研究内容也不尽相同。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种见解:

(一)按照文化的结构划分的研究内容

按照文化的结构,将旅游文化划分为三部分,即旅游物质文化、旅游制度行为文化、旅游精神文化。

旅游物质文化,指蕴藏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者视觉可以辨识的占据一定空间、有一定形态的文化物质实体,如宫殿、园林、坛庙、古人类遗址、桥梁、造像、碑刻、雕塑以及旅游纪念品和旅游服务设施等。

旅游制度行为文化,指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社会规范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等,如苗族芦笙节、大理三月街、傣族泼水节等。

旅游精神文化,也叫旅游观念文化或旅游心态文化,指引导、影响人们旅游实践的直接或间接的在旅游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价值观、审美情趣以及思维方式等,如儒家“中和为美”、道家“自然为美”、佛家“空灵为美”的审美观念对旅游者思维的指引。

(二)按照旅游的基本要素划分的研究内容

按照旅游的基本要素,将旅游文化划分为三部分,即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介体文化。

旅游主体文化。旅游者是旅游的主体,旅游主体文化在旅游文化中具有核心 5 地位。包括旅游者的观念、行为模式、思想与信仰,旅游者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旅游者的心理、性格、爱好,旅游者的生活方式等。

旅游客体文化。也称之为旅游景观文化,是作为旅游对象的文化事物与现象。包括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园林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娱乐文化、旅游文学艺术、人文化的自然景观等,随着旅游消费内容的扩展,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

旅游介体文化。在旅游活动中联系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起到中介体作用的文化。包括旅游餐饮文化、旅游商品文化、旅游服务文化、旅游管理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旅游导游文化、旅游政策和法规等,其中旅游服务文化应是旅游介体文化中的核心部分。

(三)按照现代旅游商品交换特性划分的研究内容

按照现代旅游商品交换的特性,将旅游文化划分为两部分,即旅游消费文化和旅游经营文化。

旅游消费文化是以旅游者为主体的文化,包括旅游消费行为文化和旅游审美文化。前者主要研究文化对旅游者旅游态度、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消费行为方式等的影响;后者则从审美的角度,探讨旅游审美的文化特征和基本类型。

旅游经营文化是旅游经营者所反映和创造的文化,主要包括旅游产品经营文化、旅游企业经营文化和旅游目的地经营文化。旅游产品经营文化,是指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文化过程,包括旅游资源文化特质分析、旅游产品的文化规范、塑造和表现方法等。旅游企业经营文化,是指旅游企业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在显在和潜在层面上的文化建设。旅游目的地经营文化,是指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宏观的经营文化,包括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的确立与宣传、旅游发展文化环境的营造、旅游对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业的影响等等。

(四)按照文化交流环节划分的研究内容

此种划分方法认为,旅游文化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形式,是以旅游主体为中心,以区域文化生态为对象,以跨文化交流为媒介,在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中迸发出来的、形式复杂多样的各种文化行为表征的总和。因此,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即旅游主体的文化身份、区域的文化生态系统和旅游的 跨文化交流。

第二节 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一、旅游文化的特征

旅游文化的特征,以一般文化的特征为基础,具有一般文化的共性,主要表现为地域性、承袭性和交融性。

1.地域性

就是指地域差异性。美国学者爱尔伍德在《文化进化论》一书中提出自然环境说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人类的文化,像树上的果实一样,依照气候和其他地理条件而产生。东西方这两个不同的地域就孕育了千差万别的文化。

陈独秀在《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一文中透彻地指出:“西洋民族以战争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安息为本位。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庭为本位。西洋民族以法治为本位,东洋民族以感情为本位。”这种地域性文化形成的社会环境的因素之一就是民族环境,民族分布的地域性又是文化地域性形成的原因之一。正是这种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构成了旅游吸引物的魅力,从而促进了国际旅游的发展。

2.承袭性

即文化的继承性。一种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在特定群体中代代相传。继承下来的文化既包括物质的,如陕北黄土高原的窑洞,经过几千年发展演变,逐渐形成的烹、炒、煎、炸、炖、煮、酱、腌、炙、溜、熏、烤等多样化的烹调手法;也包括精神的、无形的,如价值观念、思维习惯、行为方式、民族性格,通过潜移默化的内化过程沉淀于潜意识底层。

文化的承袭性使文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今天,旅游者能够领略不同地域千差万别的文化景观,就有赖于文化的这种特性。实际上我们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和情感模式的承袭性,不仅在于沿袭,更重要的在于变化和演进。比如我们把我国的历史文化分为原始文化、农业文化和现代文化三个阶段,分别代表原始社会、传统社会和工业社会的特征,这种文化的变化和演进在旅游过程中是随时可以感受到的。3.交融性

是指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冲突、交流和融合。古今中外,由于各地文化发展的不均衡,文化的交流冲突从未中断。

历史上,中原定居农业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冲突不断。中原农耕人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历尽艰辛,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修筑起万里长城,创造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汉、唐、明是中原地区与西域及其以远地区文化交流的繁荣时期,尤以唐朝为盛。当时的绘画、歌舞、服饰、器具大多带有西域文化的风尚,唐时,胡舞龟兹曲风靡长安,“洛阳家家学胡乐”。少数民族乐器也多有传入内地,并且沿用至今。

中国文化不仅在内部各族的相互融汇、相互渗透中得到发展,而且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先后受容了中亚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以及欧洲文化。文化交流促进了洲际、国际、族际间的文化认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使整个文化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还给后人留下数量巨大、价值极高的文化遗存。

二、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受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特性影响,中国旅游文化的特色十分鲜明,表现为历史悠久、生命力强、积淀深厚三个方面。

1.中国旅游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华夏5000年文明,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历经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近代社会,进入现在的工业社会,每一次朝代的更迭、政权的转换,都是推动文明发展的历史车轮,并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中华文化汗漫似海,累积层叠,灿烂辉煌,是民族发展的无穷滋养和动力,是永恒的精神长城。历史文化是无价的,而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更是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峰。

2.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世界文化的历史舞台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文化体系。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指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其中埃及文化、苏美尔文化、密诺斯文化、玛雅文化、安第斯文化、哈拉巴文化、中国文化被称为人 8 类原生形态的“母文化”,在它们之中,唯有中国文化一种历经数千年从未中断,延续至今。这种强大的生命力,与它的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等息息相关。

所谓同化力,是指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所谓融合力,是指中国文化并非单纯的汉民族文化,而是以汉民族文化为基础,吸收境内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优质文化,形成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国文化的同化力和融合力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它不是偶然的文化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生命力的表现。这种强大的同化力和融合力,是其无与伦比的生命延续力的内在基础。黑格尔在比较各个文明古国之后说: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

中国旅游文化与中国5000年文明史一样生生不息,其演进过程从未中断,而且借助自身强大的同化力、融合力和延续力,形成了独具东方神韵的旅游资源,为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3.中国旅游文化积淀深厚

在中国,古人类遗址、宫殿陵寝、王府民居、特色城镇、名人故居、村寨城堡、弄堂胡同、宗祠牌坊、石窟园林、亭台楼阁、桥梁水利、书院会馆、战争遗迹、碑塔寺观、壁画岩画、书法雕塑、歌舞音乐等历史文化遗迹比比皆是,极具旅游价值。中国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化,还创造出能够指导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审美趋向、民族性格。无论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宽容大度气概,还是强调人与自然相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相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相一致的“天人合一”观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为邦本思想,都是人类思想体系中的宝贵遗产,具有强烈而积极的精神激励功能,激励人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激励人们自觉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激励人们形成强烈的趋善求治的价值取向。这些精神文化同样对旅游者具有十分强大的感召力。

第三节 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

文化与旅游关系紧密,不可分割。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石,是中国旅游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旅游业的灵魂: 第一,文化是旅游资源的基本内涵

无论人文旅游资源还是自然旅游资源,其魅力均在于文化内涵。人文旅游资源包括物化的文物古迹、无形的民族风情以及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无疑都属于文化范畴,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积淀,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文化风貌。自然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包括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自然现象等。人类对历代名山胜水进行了文化建设,使其从客观的物理世界转变为人类的审美对象,不仅具有形式美,还具有文化美。名人足迹、诗词、歌赋、游记、题咏、碑刻等,将山水等自然景观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泰山的摩崖造刻、杭州的苏公堤、四川的都江堰都是具有永恒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山水美是思维的人类社会特有的概念,自然旅游资源同样具有文化性。

第二,文化是旅游产品的根本特性

一次旅游活动的全部经历,包括景区景点、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通称为旅游产品。美的享受,精神的升华,文化的体验,这是旅游者最根本的追求与向往。离开了文化与审美,又何谈旅游。旅游者迥异于一般商品的消费者,他是文化消费者和审美消费者,购买的旅游产品必须是文化产品。换言之,旅游业生产销售的核心产品必须是拥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产品。因此,旅游业开发景区要注重文化内涵,强调文化品位,走旅游开发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文化是旅游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

旅游业在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导向的服务性行业,全体从业人员首先必须形成“宾客至上”的共同价值观念,提供相应的优质服务,满足旅游者的合理需求。为此,旅游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为旅游者这类文化消费者提供服务时,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与审美修养。如在礼仪上,要注意仪表整洁,穿着得体,谈吐文 雅,举止大方。旅游接待人员的总体仪表美恰似一尊动态的雕像,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审美感受和体验。典雅端庄的仪表是无声的语言,是精神世界和气质风度的外化,会给游客的旅游审美活动创造一种积极而愉快的前奏。而且作为“民间大使”,旅游从业人员的仪表美还具有社会意义,它折射出本民族的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

再如旅游从业人员还应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微笑服务,“微微一笑不费力,可产生无穷魅力,受惠者变得富有,给予者不会致穷,微笑转瞬即逝,却留下永久的回忆。”这种明朗、甜美、自然的微笑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语形式,对游客起着积极的情绪诱导作用,它有助于创造出温暖和煦的友好气氛,使游客产生心理上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有益于积累或形成旅游业的最终产品即“美好的回忆”。此外,旅游从业人员还应精通专业技能,具备广博的知识,特别是历史、文化、宗教、民俗、心理、禁忌、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的丰厚知识,有针对性地拓宽自己的国际文化视野,以便提高旅游接待工作的有效性。

二、旅游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它是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以及环境的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这一新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旅游可持续发展也日益成为各界频繁讨论的论题。

定义: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持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它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们提供生计,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

1990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Globe’90)上,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五项指标:

(1)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的理解,强化其生态意识;

(2)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3)改善旅游接待地的生活质量;(4)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5)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

核心目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在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环境的同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并在发展过程中保持和增强环境、社会和经济未来的发展机会。旅游业的可持持续发展要使四方受益,即旅游者、当地百姓、未来的旅游者以及未来的当地居民,涉及到同代人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同一利益群体代际之间和不同利益群体代际之间的公平问题。

(三)旅游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关键还在于对它的内涵——文化的认识和保护: 第一,文化是旅游的本质,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旅游日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种意识性、对象性很强的乐生活动。人们暂时离开现实生活,进入另一个时空环境,感受迥异于常规空间的别样文化,追求文化享受与精神的升华。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文化是旅游业的基石,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旅游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对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关系的认识。任何一种经济活动不能仅仅从追求财富增加这一狭义的目标上考虑,它应当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助于社会中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旅游业固然是一个经济性产业,通过对旅游活动的促进和向游客提供服务而获取收益。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旅游活动的本质是文化性,出游的目的是增加社会阅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基于此,旅游业更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结合部,是将两者完整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产业。

第二,保持旅游地社会文化风貌的独特性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与保障 文化构成社会的人文环境,也可以称为“文化生态环境”或“文态环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旅游地社会文化良性发展的基础之上。旅游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享受,良好的居民素质和社会风尚都是宝贵的无形的旅游资源,能对游客产生极大的吸引力。然而,我们应该承认,如同世界旅游组织所指出的那样,旅游业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对于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但是,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也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的。如由于旅游者乱涂乱画等不检点的行为,照相机的闪光灯,数以百万计旅游者的汗水、呼吸和踩踏,接待地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迎合旅游者猎奇的需求,接待地固有文化被舞台化、商品化和庸俗化,失去其本真面目等等。因此,必须对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给以高度重视,并对旅游地进行适当合理的文化调试,以保证其文化环境免遭污染和破坏,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旅游资源

篇5:旅游电子商务概述

摘要:随着科学的进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开创了电子商务的新时代,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敏感性行业,非常适用互联网电子交易方式。本文从旅游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原因出发,对旅游业电子商务实施进展成效、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进而提出了旅游业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关键词:旅游业电子商务;实施原因;问题

一、旅游电子商务概况

21世纪,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了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信息就是财富,谁能最快的掌握信息,谁就能获得成功。而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最好的平台,为广大消费者和厂商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让消费者和厂家双方可以足不出户,畅通的交流和做生意。电子商务本着低成本、高效率、广范围的优势,极大地改变着传统的商务模式,成为全球各国发展的新排头兵。在这一时代潮流的驱使下,被公认为最得天独厚的行业、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为强劲、规模最大的产业——旅游业,借助与电子商务这一工具,正朝着新的方向不断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与传统信息技术系统相互结合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在互联网上展开的互动商务活动。旅游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在旅游业这一特殊产业领域的应用。通常人们对旅游电子商务的概念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个是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互联网在线销售式,这是从狭义上理解的旅游电子商务概念,旅游网站通过即时的在线服务,对每一位旅游者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二是以整个旅游市场为基础的电子商务,这是从广义上理解的旅游电子商务。

旅游电子商务系统按是否涉及在线付款的方式可分为两类:当面付款或通过电子银行帐户或信用卡的方式进行付款。从长远发展考虑,由银行加入的电子商务系统是最终的发展归宿,也是最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旅游电子商务从自身模式可以分为B2B成分(网站对交通、住宿、景点等企业),B2C 成分(对游客),还可建立C2B(游客“点菜”,企业竞标接盘)、C2C(游客发起招募同好者自行组团)等模式。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从1996年开始出现,截止到目前,与旅游相关的网站达到7000多个。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其基数还在不断增长。旅游电子商务把旅游行业的上下游从旅游供应商、旅游中介到旅游者联系在一起。相对于传统的旅游行业,旅游电子商务提高了业务透明度和工作效率,降低了旅游业的运营成本,而且体现了旅游产品本身可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高效的信息化、时令化等特性。

二.实施旅游电子商务信息化背景与原因

众所周知,地球村、全球化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世界经济正走向全球化、一体化发展,商业活动迅速扩展到了全世界范围内,如何跨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来快捷地完成企业之间的交易过程已成为各级商家的当务之急。Internet的出现为商务活动自动化和快捷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全新的信息空间,而其对商业活动前所未有的推动和革新也导致了电子商务的产生。电子商务可以说是一次重大的商业革命。它是知识经济的产物,代表着先进的生存力和生产关系,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它符合众多消费者的利益和愿望,有利于国计民生,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它会在市场经济的大熔炉中百炼成钢,并最终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接受和钟爱。旅游和电子商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天然的结合点,这使得旅游业成为最适合网络经营的行业之一。

(一)旅游业与电子商务都是服务性行业

旅游业的实质就是服务,所以旅游业的盈利点也是来自服务。从旅游者方面来说,在旅游的整个过程中旅游者购买的是一次经历,一种享受;从经营者方面来说,企业经营者也在经营一种服务,通过这种服务旅游企业才得以盈利。旅游经营和能否提供优质服务是旅游经营者的要点。传统旅游业与网络旅游业相比,网络旅游业可以提供更快捷和更有效的服务,网络本身的服务性使旅游经营者更有优势,更有效率。网络的服务性与旅游的服务性相结合,为旅游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旅游业和网络都具有信息化的特点

旅游业可以被认为是信息的产物,这是由旅游的行业特点所决定的。旅游属于服务行业,本身并不生产有形产品,可以说是典型的智力产业。信息资源是旅游管理的主要因素之一,信息化管理亦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而网络是天生的信息化,旅游与网络的结合是绝佳的搭配,连在一起就构成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 电子商务突破了传统的经营模式与手段,建立起现代旅游管理的信息系统,避免了传统规模扩张的机构庞大、管理失效的弊病,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三)旅游电子商务使旅游的个性化问题得以解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要求已经转变为追求“舒适、自由”个性化旅游,越来越多的游客已经不满足旅行社传统的大众化的服务方式,人们不愿意再像以前那样被动的接受旅行社提供的旅游资讯和固有的旅游线路设计,市场需要从传统简单的满足观光游览转变为对“舒适、自由”有着极高要求的个性化旅游。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使旅游企业积极借助互联网迅速获得游客关于旅游产品概念、旅游广告效果、旅游服务要求等反馈信息,来测试游客的不同认同水平,并进一步跟踪游客的行为方式和偏好,从而为每一位客户度身定做,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优质的个性化服务。旅游者上网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酒店、景点,可以根据时间安排日程,完全不用旅行社参与,也不必服从整个旅行团的安排,一切只凭自己个人的爱好和需要,这使旅游的过程更合理,更有吸引力。

三.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现存问题

(一)网站重复建设,行业网络化发展缓慢

旅游网站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准确、全面的认识。往往是国外旅游网站的翻版,结果是模式雷同、内容缺乏特色、重复建设问题相当严重。网上促销、预定的成功率低,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严重受阻。从行业角度来说,旅行社、酒店还都没有形成真正的网络化,国内50%的旅行社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小作坊阶段。交通业中,民航正在建立全球预定系统,而旅游车船企业尚未形成全国性的网络企业,以本地市场以及旅行社、团体为主要服务对象,没有直接广泛向社会消费者

(二)服务项目单一,消费不足

顾客忠诚度低,目前国内多数旅游网站信息虽然很丰富,但服务项目单一,大多是信息的发布和介绍。而开通了酒店、机票、旅游线路预订及网上拼团等服务的网站,电子商务也多处在“在线预定、离线确认、离线付款”的状态。虽然“网络旅游”频频见于媒体,但真正通过旅游网站来吃“旅游套餐”的人并不多。旅游消费者购买观念、方式陈旧,旅游网站商业信用不足等导致消费者认同率低,如中国旅游资讯网目前月营业额约25 万元,而美国前几大旅游网站的月营业额超过1亿美元。同时,不注重情感诉求、个性化服务,不能最大限度保持顾客;缺乏系统的供应链,与竞争对手缺乏协作,无法维持使用者的忠诚感,因此亦失去网络空间的竞争优势。

(三)旅游网站定位、市场细分不明确

现在国内大多数旅游网站的设计理念是以网站为核心,使网站之间可以链接但无法沟通,不能提供个性化服务,只能提供自助型服务。无法善用网络资源和有效降低经营成本这造成旅游业的网上市场空间运营的无效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旅游、网络化的进程。明确的市场细分是目前旅游网站面临的另一问题。不管是商务旅游者、观光旅游者,还是自助旅游者,不管旅游者是否有能力上网,都把其定为目标顾客,其信息、产品更是“老少皆宜”网站设计统一的全面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占领全部的市场份额,而不顾不同层次的细分市场的不同层次需求,结果是旅游网站的供给与使用者个性化需求未能实现无缝对接、方向混乱、目标不清、促销乏力,最终失去了市场。

(四)运营环境不完善

旅游业各个部门都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网络化,大多数处于网络发展的初级阶段。此外,旅游网站使用者结构不成熟,使用者的构成与社会居民的构成不相吻合;旅游网站地域发展不平衡,网站本身良莠不齐,以及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还没有达到追求高效、追求舒适的层次。

综上所述,信息化的时代下我们必须抓住时代的命脉。旅游业与电子商务天然的适应性使旅游电子商务成为中国旅游业的必然选择,但中国现在的旅游电子商务仍有诸多问题,只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确立合理战略,走联合经营之路,扩大宣称,培养人才,改变传统企业的经营方式,中国的电子商务才能真正站立起来。

参考文献

[1]桂海进.电子商务概论.中国商业出版社

上一篇:冬“伯伯”作文下一篇:别和自己过不去美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