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计划书的内涵

2024-05-05

创业计划书的内涵(精选9篇)

篇1:创业计划书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这一新的教育概念。教科文组织指出:从广义上说,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

创业教育对于培养个人的首创和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非常重要。教科文组织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将它提高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从本质上说,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

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也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展。

2 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

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先进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一直深受重视,至今已颇具规模。在美国上百万名学生从小学开始即接受创业教育,还通过“青年商业社”(Junior Achievement)等形式进行实质性的经营活动来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

美国的第一个创业教育课程诞生于1970年,到1980年,第一个本科创业教育专业诞生在百森(Babson)商学院、贝勒(Baylor)大学和南加州大学。1979年至1986年间,中小企业与创业课程成长迅速,并蓬勃发展。如今,美国至少有400个学院和大学提供一种或多种创业课程,许多顶尖大学现在提供创业方面的课程和学位。

著名的哈佛商学院亦在这一股潮流压力下,将必修的“一般管理学”改为“创业精神管理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创业相关课程更是高达24门,其他如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著名大学,目前都在倾力专注于这一领域,以求在新经济的趋势中站稳脚步。伴随着大学课程的增加,由私人咨询公司、社区和行会提供的创业研讨班也膨胀起来。

美国大学教育中开展创业教育的方式灵活多样,举行“校园创业计划”大赛就是其中的一种。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首次举办,此后,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每年都举办此类活动。Yahoo公司就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创业氛围中诞生并迅速成长起来的。

麻省理工学院自1990年该校首届创业计划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其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150个新公司,最新统计表明,该校的毕业生已经创办了4 000多个公司,这些公司仅1994年就雇佣了110万人,创造了2 320亿美元的销售额,为推动美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统计,到XX年,开设创业课程的美国大学和学院已超过1100所,其中50%以上开设并提供了至少4门创业方面的课程。美国在探索和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创业教育特点:①注重学生就业观点的转变,促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②注重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使学生体验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③注重对教师的培训,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创业体验、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④创业教育组织非常活跃;⑤创业教育得到了社会部分资金的资助。

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很重视创业教育。除了美国,还有26个国家也开展了类似教育。在澳大利亚,大学里的创业教育已经进行了40年左右。

事实上,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些不发达国家也很重视创业教育。肯尼亚在实施创业教育、推动小企业发展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

第一,在学校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肯尼亚政府规定,凡是有条件的职业学校都要设立“创业教育研究室”和“小企业中心”。第二,开发创业教育课程。肯尼亚政府已经开发出了一个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大纲。该大纲主要涉及创业和自谋职业、创业机遇、创业意识、创业动机、创业能力、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侧重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第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府通过举办创业教育有关课程进修班等形式来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篇2:创业计划书的内涵

【导语】创业文化是指与创业有关的文化氛围,其中包括我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心理意识, 主导着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创业文化的定义

“创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不再局限于企业创业,而是指所有法人和自然人自主进行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发挥潜能、整合资源、创办事业、创造财富、谋求发展、成就事业、满足需要、贡献社会、实现价值追求的实践和过程。其本质是一种以创造价值、成就事业为目的的自主、创新的实践。而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耕耘”、“化育”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中创造的,是人类交往中“教化”形成的,被体现在“人工制品”中,被体现在传统意识中,包括衍生的和新生的观念。

由此可见,创业文化它并不单单指的是文化,而是具有可认知性的,体现着知、情、意相统一的文化精神。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开拓、冒险和创新,即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具有开拓向上的勇气和激情,直面和容许失败,拥有和弘扬团队精神,注重学习培训,把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精神与创业精神相融合,通过知识和创业价值的发掘来的经济的腾飞。创业文化两大基本理念 核心:积极培育创业精神

创业文化是包括人们对创业和财富的基本认识、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创业精神。其中,创业精神是创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设立创业制度,使员工敬业、勤业、创业和立业的基石。创业精神把职业要求内化为信念、道德和心理的力量,使员工身为“创业者”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旺盛的斗志、乐观的情绪、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市场规则。从根本上讲,培育创业精神,是让员工把工作作为一种事业而非谋生的手段,让员工在创业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体味人生乐趣。

方向:树立与时俱进的创业观

先进创业文化必须与时俱进,与市场变化、经济发展相适应。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业、立业,必须树立自身与时俱进的创业观。这不仅包括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勇于冒险、不怕失败等传统创业精神,还应具备新理念、掌握新技术,勇于创新,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创业文化”与“打工文化”的比较

而泛华金融的“创业文化”是相对于“打工文化”而言的。“创业文化”倡导的是一种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不安于现状、积极学习提升,无畏艰险和挑战、迎难而上的精神。身为创业者的人,往往不会固守既往的成绩,而将自己的目光着眼在未来更大的发展机会。而“打工文化”则与之相反。身为“打工者”的人,往往不具备创新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所作的都是老板安排的事情,认真有余,创意不足;因为没有明确的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做事毫无目的和章法,无法形成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他们的自我管控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学习意识较弱,不会想要改变命运或是颠覆传统。这导致“打工者”在权力、地位和身份上都处于弱势。“创业文化”与“打工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两者的角度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得到的经验体会也不同。可以这么说,打工几年后你唯一获得提高的是打工的技术技能,而创业者则是创新的思维和用于挑战的精神。这才是不败之法。

泛华创业文化的培育

一、变固守为开拓。

很多员工在长期重复的工作中形成了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心态,固守既定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只求平平稳稳的工作和生活,不愿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勇敢开拓。培育创业文化,就是要引导员工树立永不停滞的开拓理念,培育员工广泛参与公司活动和业界活动的积极性,在整个集团形成人人进取的良好氛围。

二、变懒散为拼搏。

不可忽视的是,在很多员工身上滋生的懒散积习。培育创业文化,就是要引导员工树立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拼搏理念,把那种“走遍千山万水,说遍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本领运用到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去,尤其是对于身在销售一线的业务人员,要将拼搏的精神和毅力融入产品的营销和对客户的服务之中。

三、变求稳为历险。随遇而安的心理定势,让很多员工在承担风险上缺乏心理准备。他们往往顾虑重重,面对市场的变幻和政策的不确定,很多人产生了悲观消极的情绪;面对转型,很多人看不到前路,感到茫然失措。培育创业文化,就是要引导员工树立甘冒风险、无所畏惧的历险理念,努力营造一种追求成功、鼓励创新、不懈进取、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真正激活员工的历险斗志。

四、变保守为争先。

每逢集团决策或重要抉择,一些人总习惯于左顾右盼、举棋不定,丧失了许多机会。培育创业文化,就是要引导员工树立思想解放、勇于探索的争先理念,鼓励员工摒弃原有经验、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和尝试。

五、变玩乐为学习。

有些员工因为缺乏长期的职业规划,工作得过且过,没有明确的亟待实现的目标,更不用提用学习和交流来提升自己、改造自己。培育创业文化,就是要提供员工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营造企业的学习氛围;同时,激发员工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让员工明白,如果不学习终将被淘汰,意识到学习提升的重要性,将学习变成企业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泛华金融的员工精神

篇3:创业型人才的内涵、特征及其培养

创业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企业家才能, 善于发现机会并通过创办企业、动员和组织生产要素的生产性努力, 以抓住利益机会实现自己理想和追求的人员[1]。这一定义认为:企业家才能是创业型人才的潜质, 不懈的创业行为是创业型人才的表征, 而成功的创业型人才则成为企业家。有学者认为, 创业型人才不同于一般的就业型人才, 需要具备强烈的创业动机、宽广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应用能力、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是将创业意愿变为创业行为的复合型人才[2]。

以上关于创业型人才的界定主要是将狭义创业者等同于创业型人才, 显然有一定的片面性。创业型人才的定义, 源于对创业的认识和理解。创业有狭义、次广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概念为“创建一个新企业的过程”。次广义的创业概念是“通过企业创造事业的过程”, 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即创建新企业和企业内部创业。广义的创业概念为“创造新的事业的过程”, 即所有创造新的事业的过程都是创业, 既包括营利性组织, 也包括非营利性组织;既包括官方设置的部门和机构, 也不排斥非政府组织;既包括大型的事业, 也包括小规模的事业甚至“家业”。从人才培养的角度, 我们更看重人才培养的广度, 因此, 笔者认为, 创业型人才的界定应该建立在广义的创业概念之上, 只要能够发扬创新创业精神, 创造事业新业绩、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人, 都是创业型人才, 既包括企业创办者, 也包括企业内部创业者和岗位创业者。

二、创业型人才的特征

与一般的人才相比较, 创业型人才是那些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具有相应的技术、社交、管理技能, 在不同的社会领域和行业中, 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创造新知识、新价值和新财富, 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创业型人才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 创业型人才首先应该具有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 即创业精神。具有创业精神的人, 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具有坚定的信心和持久的毅力, 有强健的体魄和敏捷的反应能力, 善于抓住机遇, 整合资源。这是创业型人才区别于一般人才最重要的特征。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勇于进取的态度, 而且能够在社会角色的冲突中构建新的人格。他们善于适应环境, 并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特长和优势, 自主地选择事业目标和人生理想, 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为实现这个目标和理想而奋斗、拼搏。创业精神是任何一个领域和岗位的创业者所必备的。

(2) 创新是创业型人才的灵魂。创新与创业, 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相互楔合的关系。创业通过创新拓宽商业视野、获取市场机遇、整合独特资源、推进企业成长。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关键, 而创业可以推动新发明、新产品或新服务的不断涌现, 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 从而进一步推动和深化科技创新[3]。因此, 二者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创新内含于创业型人才的特质之中, 这是由创新与创业的特定关系所决定的。创业型人才善于利用创新的思维和手段解决新问题, 善于开拓事业的新领域, 善于将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创新性地应用, 开发新的项目。创新的结果是使他们的事业始终保持竞争优势。

(3) 持续不断的学习是创业型人才的一个外显特征。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更新速度飞快的时代。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了解的事业发展较好的人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坚持不断地学习, 以保持自身不落后于知识的发展。这是一种在创业型人才身上表现出来的危机意识。不学习, 事业的持续发展就缺少动力。从另一个角度看, 也有很多成功的创业者, 由于未能及时的补充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知识, 以至于出现事业衰败或失败的局面。因此, 创业型人才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善于学习, 善于持续不断地学习。创业型人才不但善于创造新事业, 而且勇于推进新事业。

(4) 勇于承担是创业型人才抓住机会的重要手段。事业的成功往往取决于某些重要机会的把握。无论对于实体创业者还是岗位创业者, 勇于承担是抓住机会的一个重要前提。勇于承担, 就是不回避风险, 不回避艰难, 敢于承担责任, 表现出极强的责任心。勇于承担不等于冒险或蛮干。他们往往将对机会的把握建立在深厚的知识积累和较强的个人能力之上, 表现出面对新事物、新问题、新挑战的信心。

三、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维度

关于创业型人才培养途径和模式的探讨已经很多, 例如有学者提出, 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分为以传统教育教学体系为主导的高校自我培养型, 以社会参与、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型, 以及以大学生创业园为主导的政府推动型这三种培养模式[4]。还有学者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层次提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高端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为依托的普通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以实用技术应用为特色的基础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5]。培养模式的单一性决定了创业型人才的单维性。笔者认为, 创业型人才培养不应拘泥于单纯的学校培养或企业培养, 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技术”的范畴, 应该将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建立在多个维度上, 培养“多维型”创业人才。具体来说,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维度。

1. 学校—社会维度

一般来说, 高等学校承担的是专门性人才的培养任务。作为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学校必然需要承担重要的、首要的任务。学校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教学上, 培养的效果取决于学校教育的水平。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的知识大都是死知识, 学而无以时习之。因此, 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完不成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 需要社会的参与, 给学生提供“学而时习之”的条件。社会的参与主要是指除学校以外的包括家庭、政府、社会组织等在内的广泛的社会部门的参与。社会参与的主要形式就是为大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场所, 促进大学生实现理论学习到实践的转换, 在实践中培养问题解决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学校和社会维度, 为创业型人才的成长搭建坚实的知识和实践基础。

2. 专业—能力维度

专业学习历来是高等教育中最为重视的环节。宽泛、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创业型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 也是实现创新的基础。因此, 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成为一名创业型人才的必然要求。而如何在岗位上和实际创业中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并根据发展的需要将专业知识创造性地加以扩展, 更多需要的是较强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能力的大小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因此, 创业型人才既要重视专业知识的掌握, 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二者缺一不可。作为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者, 不但要加强专业知识的传授, 更要重视知识转化能力的培养。

3. 个人—集体维度

这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维度。个人主义强调自我和个人的成就。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 呈现较强的个人主义倾向, 更多的学生过分追求自我成长, 热衷于个人成就的获取。从就业的角度来讲, 注重个人成长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但从社会现实要求来看, 无论是创办企业还是岗位创业, 依赖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优秀, 更多的强调团队合作, 即集体主义精神。在当今时代, 团队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要远高于个人独自创业, 尤其对高科技、知识型创业企业来说, 更是如此。例如, 美国一项关于“128号公路100强”企业的调查显示, 在这些成功的企业中, 70%有多名创始人, 17%的企业创始人在4位以上, 9%在5位以上[6]。当然, 这并不能完全否认个人创业也有成功的机会, 只不过成功的几率越来越低。因此,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要兼顾优秀个体的塑造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4. 技术—人文维度

有学者提出, 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过程其实是与科技创新或技术研究开发过程、新技术企业诞生过程交织在一起的[7]。对于技术创业者来讲, 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对于普遍意义的创业型人才来讲, 既要强调技术的学习, 也要强调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与技术不是一对矛盾, 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说技术的缺乏是制约事业做大做强的“硬瓶颈”的话, 那么人文知识就是一个“软瓶颈”。一个人的人文知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制约技术水平作用的发挥, 即使突破了“硬瓶颈”, 由于人文知识的缺乏, 事业也难以做大做强。因此, 技术和人文的培养同等重要。

四、加强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措施

首先, 是更新教育理念, 树立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当前高校教育过多地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忽视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 忽视对大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专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已经不适应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业型社会的需要, 应更新教育理念, 树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创业型人才的教育理念, 实现由就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向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其次, 是优化育人环境, 创设有利于创业型人才生成的教育环境。首先要优化育人的大环境, 这里主要指社会大环境。在社会层面要有支持创业型人才成长的制度和机制保障, 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创业型人才培养和投入机制。营造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 为创业型人才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其次, 要优化育人的小环境, 即学校环境。除了专业的课堂学习外, 学校营造的创新环境、人文环境以及鼓励创业型人才的成长的制度环境、服务环境等。学校要重视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 要将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融入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要体现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上, 最终落脚点是培养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事业心的创业型人才, 构筑创业型人才的长期发展优势。

再次, 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引导创业型人才的成长。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创业精神的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不是提升教师的学历水平或发表论文的数量, 而是加强老师岗位创业精神的培养, 打造创业型的师资队伍。其次, 要将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融入课堂的教学之中, 形成引导创业型人才成长的课堂环境。第三是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采取传统的讲授法与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分组教学、参观访问等相结合的方式, 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提升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

最后, 是增强实践锻炼, 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知识转化能力。任何人才的成长均离不开实践的锻炼,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亦不例外。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创办校企合作型企业和教学实习基地, 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 进行知识的应用、科学研究方法的历练、企业各环节的体验。企业实践可以将课堂学习知识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这对于技术创业型人才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尤为重要。离开实际应用, 再高明的技术也是“空中楼阁”。增强实践锻炼, 也不仅仅靠学校的安排, 学生个人可依据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主动参与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提升知识转化能力。

[编辑:汪晓]

参考文献

[1]韩利辉.创业型人才的内涵特征及培养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0 (12) :151.

[2]易开刚.隐默知识挖掘导向下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9 (1) :89-92.

[3]李时椿, 刘冠.关于创业与创新的内涵、比较与集成融合研究[J].经济管理, 2007 (16) :76-80.

[4]陈薇薇.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浙江经济, 2011 (19) :54.

[5]张项民.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选择[J].中国人才, 2008 (19) :25-27.

[6]杰弗里·蒂蒙斯, 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创业学[M].周伟民, 吕长春, 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199.

[7]刘丽君, 李斌, 等.美国一流大学理工创业教育与我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 2009 (5) :50-51.

篇4:创业计划书的内涵

关键词:创业教育;内涵;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138-02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推进,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推陈出新,世界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众多的创业机遇。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研究,未來学家约翰·奈斯彼特认为: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美国就业政策成功的核心。他分析了1965年至1984年间美国的就业形势,发现就业机会主要由中小企业提供,研究还发现这些中小型企业主要属于创业型和创新型。同样,通过对日本经济的研究也发现,企业总数的99% 是中小企业。因此,中小企业被誉为创造就业岗位的机器。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重要转型期的情况下,创业教育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政府部门认识到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必须要寻求新的出路,而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活力在未来将会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动力,因此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同时,关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高职学校陆续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并相继成立创业教育研究机构和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创业教育也被赋予了更多内涵。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内涵

(一)培养职业的创造者与技术的创新者

中小企业被誉为创造就业岗位的机器,因此,高职教育不仅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他们成为中小企业的就业者,更要促使他们逐渐成为职业的创造者,国家也正在制定各项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开办中小型企业,并给予技术的扶持与资金的优惠政策。因此,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能力,使广大的高职毕业生由求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同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要注重技术创新者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本身在技术能力上就占有一定优势,他们是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一线生产者,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创新动力,培养他们勇于挑战的人生态度和创新、创造的开创个性,他们必将爆发出持久的创新力,这也为未来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业教育是综合的、长期的、系统的培育过程

创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职业的创造者与技术的创新者,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具有首创、冒险精神、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社交管理能力,这种人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必将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系统的培育过程,这需要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中倡导创新、创业的理念,并形成合力。而作为创业教育的中坚力量,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改革、评价体系等都需要紧密联系创业教育的目标,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实习课程的安排甚至学校的一些教学计划安排都应该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而展开。

(三)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活动

传统的高职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要求培养符合现代企业需要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而创业教育培养的是职业的创造者与技术的创新者,它不仅需要学生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交管理能力,这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活动,这项活动的实施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校园学习生活过程中,基于创业的社会性,学校应该提供学生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让学生更早地与企业接触,更深入地了解行业目前发展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前景。同时,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也有别于传统的高职教育,它迫切需要一批具有社会实践能力的行业人才走进高职院校的课堂,引领学生一起去认识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高职院校创业素质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创业教育首先要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只有在强烈的创业需要和驱动力下,学生才能克服创业过程上的各种艰辛与挫折。要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精神的培养是关键。创业精神不是投机与敢冒风险的精神,而是善于把握潜在机会,敢于突破,不断创新,以最能动的、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去开辟道路的创造精神和风险精神。

要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首先,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引导学生去独立思索和分析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并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其次,在高职院校专业教育阶段就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而创业则是解决就业问题,并取得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三,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在实现个人抱负的同时,为社会做贡献,通过创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是个人承担对社会、对国家、对他人的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的一种形式,承担这种责任需要更多的个人能力和人文关怀;第四,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兴趣、需要与理想与创业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创业活动的强大驱动力,个人的爱好、兴趣往往能引发出巨大的能量,促使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形成不断自我激励、始终向着更高境界突破的动力,这样才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也最容易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过硬的创业技能

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与创业精神是契机,而培养学生过硬的创业技能则是关键。创业技能是企业能否很好生存下来的基础,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很多方面,如专业能力、企业管理能力、人际交流能力等。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因为诸如年龄、心理、社会阅历、资金等各个因素的影响下,一般是小微型企业,这类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创新点,因此,创办企业的个人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对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并能通过对市场的洞察,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样需要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如人、财、物管理、生产运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等专业知识,还要有突出的决策能力,创业过程中必然面临各种选择,必须做出很多决定。突出的决策能力是能够在选择时考虑周全,权衡利弊,果断地做出决定,把握住机会,这些都是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第三,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必将要去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只有理顺这些人际关系,企业才能走上正轨,借助各方面的人脉资源,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因此,创业者要学会与各种类型的群体进行友好的交流和合作,与同行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与媒体、销售商等客户之间的有效沟通。通过与各类人员的交流和合作能够排除障碍,化解矛盾,提高办事效率,增加信任度。

(三)提高学生的抗风险能力

创业是解决就业,获取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创业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市场的风险无处不在。有数据表明,我国约40%的企业在开业一年内倒闭,能生存五年的只有20%左右。即使在市场经济极为发达的美国,首次成功创业的比例也是不高的。因此,风险意识是创业意识中必不可少的,我们鼓励学生要有冒险精神,要勇于承担风险,但这并不说去盲目的冒险。风险意识是指要在行动前认真分析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想办法规避风险,即使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不可避免的风险,也应当保持冷静和理智,及时解决问题,并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调整,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培养敏锐的感知风险的能力。创业风险有各个方面,既有市场、行业风险,也有资金、法律责任风险等,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风险类型,然后想办法如何在创业过程中,通过采取措施与手段来规避风险,减少可能的损失。另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遇到风险与挫折,要敢于面对,不怕失败,甚至有二次创业的心理准备。

(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不能仅仅依赖于课堂教学,还应该考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课外兼职和专业实习能为学生提供接触行业和社会的机会;校园内的社团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一些院校组织的创业一条街、集贸夜市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触市场环境,提高机会识别能力;一些创业方案竞赛及创业实践更能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创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这些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市场和社会环境,让学生的创业素质更快得以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第一,为学生接触社会提供政策支持,创业教育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与企业,因此学校应该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多设置一些校企共同开发的课程,甚至把课堂转移到企业中去,允许学生以行业实践工作量来代替部分专业課程学分;第二,为学生接触社会提供更多的渠道,学校可以邀请行业人士到校为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讲座,请成功创业的师兄师姐来校传授创业的经验,建立更多的社会实践基地等;第三,很多学生有创业的冲动,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却没有办法去把握机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金的问题,所以为了鼓励学生创业,学校应该考虑针对某些比较可行性的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其创业所必需的资金支持与技术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胡放.谈创业教育中的育人观念[J].中国高教研究,2002(10).

[2]李绍伟.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2(9).

篇5:创业计划书的内涵

请结合工作实际,论述自己对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创业教育内涵的理解? 答: 创业教育是指依据社会需要和个性特点,有目的、有步骤地对职校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知识和能力、创业思路、策略等的教育,以提高学生创业综合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目的是为国家和地方培养适应各种需要的创造性人才,为职校生的择业、就业、创业奠定基础,从而实现国家和地方对中、高级技术人才的合理 配置,使他们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创业教育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且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缓解社会压力提供了条件。要充分发挥创业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我们必须进行就业指导,为创业教育提供设置专业,调整专业结构,培养人才规格及人才素质要求的依据。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它既包括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及习惯;还包括职业指导的理论基础、教育思想、指导效用、指导原则、指导方法、途径等;也包括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原则、方法、模式、途径、价值等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强调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是本课题的重要特征。

篇6:内涵发展工作计划

1.开展“我爱五星一中”为主题系列师德教育活动。

2.教师利用暑假时间学习充电,阅读当代教育名家名著,交换读本,交流心得,充实精神,坚定理念。

3.给各科教师配发中小学全套教材和课程标准。

4.继续深入开展“四步探究”之小组合作实验,采用DV录课,互听互评,赛课观摩、反复研讨,打造精品高效课堂。

5..鼓励教师坚持写教学札记、教学反思、教学日记、心得体会等,并汇集成册。

6.开展博客教研,交流教研成果。

7.利用古澶书院这一平台,聘请市县名师名家作报告,进行思想引领,技能传授。组织教师到外地外校观摩交流。 8.积极承担市县级科研课题实验研究。 9.建立教师业务档案,记载教师成长轨迹。 10.开展师生展演赛,为师生成长发展搭建平台。 11.校长专业化发展按照局定12条要求去做。

二、课程改革

1.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

2.县教育安排的18项课改项目,还要继续铺开,深入推行,做好资料的积累和成果汇编。

3.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做好英语科活动项目创新,创建英语特色校园文化,逐步形成英语特色学校。

三、辅助措施

1.建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向社会开放课堂。

篇7:创业计划书的内涵

1.why?我为什么要开面包店?(先找出自己真正开店的动机?)

开面包店源于对面包、蛋糕等甜点的喜爱,先开面包店,面包以营养、健康、美味、养生为主导,再增加蛋糕制作,蛋糕的制作以休闲甜点消费为主,以年轻人DIY为辅。最后发展成为集西点咖啡消费和DIY蛋糕制作综合一体的店面。

2.when?我准备什么时候开店?(决定开店的时机之前,全部资金是否已经到位?)

资金目前还是问题,如果各方面准备齐全,资金可以贷款或向父母、朋友借。开店要在调研充足、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进行。预计**年底。

3.where?我的店想要开在哪里?(租金是否符合自己的资金预算标准?)

我的店要在学校附近或者居民楼聚集的地方。花园学校附近或者三区附近是不错的选择,目前房租还未做调研。

4.what?我的面包店想卖什么?(自己是否了解门店未来卖什么烘焙品类及当地销售特性?)

主要是以健康养生为主题的面包,比如适合中老年人的藻类面包、麦麸面包等有助于缓解病情的面包;还有适合女性的减肥面包;再就是适合孩子的花样繁多的面包。

5.whom?我的面包打算卖给谁?(未来面包制作技术是自己掌握还是外聘师傅?)

我的面包店主要是针对中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不能吃甜食的困扰,制造一些适合中老年人吃的有益健康、有益改善病症的面包,以荞麦面包、藻类面包、麦麸面包等为主。另外就是正在减肥的年轻女孩和少妇,研制出一种吃了不但不会长胖而且还有助于减肥的产品,让年轻女性依赖上我的减肥面包。最后就是孩子,孩子可以说是甜点的主要消费群体,但吃多了糖对身体有害无益,要研制一种不加糖或加少量糖但却深深让儿童喜欢的儿童面包。儿童面包主要以花样繁多、口味各异吸引孩子的目光。

6.who?开店后,谁来经营这家面包店?(是由自己直接经营,还是聘请外人来管理?)

自己直接经营面包店。经营方面还没有经验,可以买一些经营管理的书籍看看。

7.how much?我准备多少资金开这一家面包店?(自己能掌握的资金有多少钱?)

目前的可用资金只有1万元,总体投资需要4-5万元。

8.how to?我打算怎样经营这家面包店?(这关系门店装修与营业风格,是否符合主流顾客嗜好?)

面包店创业分析

1、原则

1)第一次开店不必贪大求全,适合自身实力即可,但必要的装修不可少。

2)投资额控制在5万。面积不可太小。

2、可行性分析,劣势与威胁

1)目前已有数家面包店,且显品牌化、连锁化趋势,大峰、稻香园等品牌老店的地位是很难动摇的。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店长营销管理能力(主要表现在:销售口才,结合实际情况促销方案制作,挖掘潜在市场)。

3、注意事项

1)面包店是一个顾客忠诚度很高的行业.所以,你从一开业开始,就要保证出品的质量。

现在国家对食品行业的监管越来越紧,有消息称面包店装人实行QS制,到时你的开的店如果达不到QS对面积等方面的要求,就会被强制关闭。不过我个人估计这个要实行还不是短期能实现的(暂略)。

2)味道和卫生状况也是消费者作出购买行为时重要的考虑因素,卫生状况是前提,而味道对吸引“回头客”至关重要;

3)影响购买的因素:新鲜(保质期)、口味、地点、品牌、卫生、促销、价格等为重要因素的递减顺序。

4、财务状况分析

①资金预算

1)一般在不计房租的情况下,一间30~50平米的店面均需5万元左右的资金.其中包括设备投入如烤箱、醒发箱、冰箱、大小搅拌器、操作台等约1万元左右;工用具投入如烤盘、各种模具、刀具需2千元左右:货架、展示柜5千元左右;其余原料、办营业执照流动资金等约1万元。

2)设备以二手货为主。

3)周转金(至少是总投资的30%)

4)店租(建议预测月营业额的8%~17%)、店型(依据营业性质而定)、租期(一般最好为3年~)、 装修+空间动线设计(依据预算、产品类别及店铺风格而定)。

5)设备

烤箱醒发箱冰箱大小搅拌器操作台收银台可自用电脑加扫描仪来做各种模具刀具原料

②产品定位与差异化营销

1)精品化路线:少量产品可参考甜甜圈。

2)保健(营养)面包为特色:特色类别、材料及成分、目标对象、早餐面包、学生早餐

胚芽面包:小麦胚芽为主要 适合胃肠功能弱的人

糙米面包:60%的糙米、40%的黑麦粉 肥胖、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患者食用

藻类面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减肥面包:麦麸制品为原料 含有大量纤维素 无糖面包 概念诱导

儿童面包:概念诱导 主要做噱头用

3)个性化经营:客户可以DIY生日蛋糕,引导消费者手工制作生日蛋糕。

4)现烤现卖策略。牛角包做好后,不急着马上烤制,而是冷藏起来,等到客人需要的时候才出来现烤。

篇8:创业计划书的内涵

一、前言

当今是一个新知识经济时代, 新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特点是知识、技术、市场、观念、规律等等都变化很快、日新月异。本文将创业者称作为创业班长, 一方面从小上学教育开始每个班就有一个班长, 大家非常熟悉;另一方面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业靠的是团队, 只要是团队就需要一个组织者, 所以这里将组织者取名叫创业班长。创业班长从大学培养起, 也正是利用大学生的优势为中国企业追赶世界企业早做高级人才准备。因此, 从大学开始需要培养创业意识和准备相应创业心理之类的创业本能, 等大学毕业就可以扬长避短, 寻找适合自己创业发展的道路。本文从创业的含义, 创业班长需要具备的素质、能力和世界观几个方面来论述大学生创业本能培养的内涵。

二、创业班长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2.1创业班长应具备的素质

拥有想创业的创业班长首先需要自检, 自我了解自己是否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 比如乐观自强、富有激情、积极人生观、善于沟通等。因此, 对于想做创业班长的人, 需要具有以下二十种素质并避免十种不良素质 (见表1) 。

当你检查完表1左边20条的时候, 如果你只具备12条甚至更少, 没有关系, 尽管你有创业的冲动、创业的动机也不错、想法也很好、也不存在资金问题, 但一定要好好反思自己, 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 如何改进, 你可以将创业的实践往后拖延半年甚至一年, 找到改进的办法, 并付诸行动。如果你发现上面20条中的16条是你具有的素质, 恭喜你, 你可以开始下一步计划了。如果你是表1右边表格表现的十种人之一时, 就暂时不需要创业。

2.2创业班长具备的能力

创业班长除了上述创业必须具备的素质之外, 还需培养下面八项创业能力。这些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决策能力、经营能力、理财能力、管理能力、伯乐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1) 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是指创业班长学习、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创业班长在积累过程中注意培训学习、吸收、实践、总结、归纳、最终上升为理论, 形成企业的文化特色。

2) 决策能力:创业班长的创业能力是指根据企业内外条件、主客观条件, 因地制宜的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战略、方案、计划等分析、判断、决策的综合能力。

3) 经营能力:经营能力是指创业班长对企业的人员、资金、物资进行合理调配的能力, 涉及到人员的聘用, 资源的组合和优化, 资金的分配、使用、核算。

4) 理财能力:创业过程中, 创业班长需要懂得理财, 节约成本和开销。理财的核心就是开源节流, 开源就是培养财源, 在创业过程中挖掘资金来源和创收的源头;节流就是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每投入一笔资金都要论证是否有利可图。

5) 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就是创业班长在创业过程中调动资金、人、物和时间的最佳效益使用, 做到不闲置人员、资金和设备, 不浪费场地、原材料, 有条不紊的运转企业。

6) 伯乐能力:现在是新知识经济时代, 是人才竞争的时代, 谁拥有了人才, 谁就拥有市场竞争能力、拥有市场和拥有顾客。

7) 协调能力:协调能力是指创业班长处理客户、媒体、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 以及协调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8) 创新能力:创新是新知识经济的特征, 创新是当今企业化解外界风险和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其含义包括捕捉灵感提出创造性的思维, 在具体工作中的创新性实践。

三、大学阶段培养创业班长与众不同的六点世界观

如果自己创业, 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按创业班长的要求严格要求, 或者努力朝创业班长要求方向培养。特别是大学阶段需要培养创业班长与众不同的六点世界观 (见表2) 。

四、结论

本文重点讨论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的本能内涵, 从创业的含义、需要具备的素质、能力和世界观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面对创业, 许多大学生有着豪情壮志和远大的抱负, 特别是在当今的新知识经济时代, 一方面面临着高等院校扩大招生的强大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面对商海的大潮中, 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 同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早做知识和心理方面素质的准备, 一旦有机会来临, 就能抓住机会, 打有把握之仗, 避免临阵磨枪, 感情用事, 盲目投资和失败。总而言之, 从大学生阶段开始培养创业班长必须具备的创业本能, 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参考文献

[1]钱建平, 肖毅, “创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2001年海峡两岸高等职业 (技职) 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2]冯晋祥, “中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出版。

[3]杨洁, “企业创新论”,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年出版。

篇9:创业计划书的内涵

【关键词】经管类大学生 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27-02

目前,大学生创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家、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高校也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虽然,国家和高校都在积极地帮助大学生创业,但是由于大学生本身的实践能力低、资金不足以及抗压能力弱等各种因素导致大学生成功创业的能力不足,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积极地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以此来提高其创业能力。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概念以及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体系

1.大学生创业能力概念

创业能力是指创业者依靠自身的综合能力开发新市场、新材料、新产品,得到较好的结果[1]。创业能力包括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创业基本知识、应用国家优惠政策的能力以及自身的综合能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主要是从创业知识的了解,创业技能的培训,市场的研究,抓住机遇的能力以及自身综合能力这几个方面进行[2]。

2.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体系

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体系主要包括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以及创业态度[3]。对于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包括基本的创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财务知识等。基本的创业知识指创业的步骤、方法以及具体的策划书写等。创业技能主要指创新、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市场研究能力、机会把握能力等。创业态度指创业的积极性,创业的抗压能力以及最重要的创业的自信心。

二、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的原因以及提升的途径

1.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的原因

(1)自身因素

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的自身原因主要是缺乏创业准备、资金、实践以及能力[4]。根据数据显示,很多大学生都对创业感兴趣,但是,付诸于实际行动的却很少。大学生在创业准备的过程中对创业的前景太理想化,没有做好解决困难的准备。很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受到市场波动、资金匮乏以及法律风险等问题的影响,会失去创业的信心。其次,创业资金也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另一个因素。虽然,国家提供了一些创业贷款,但大学生由于没有资金储蓄,在创业的过程中,只依靠创业贷款无法满足所有的资金需求,这就导致大学生创业能力受到了资金的限制。此外,缺乏创业实践也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另一个因素。在高校学习中,虽然参加了创业课程,但是该课程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最后,根据调查显示,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自身缺乏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创业的综合能力,它包括学生创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创业技能、专业知识能力以及个人综合能力等。

(2)高校因素

导致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的高校因素主要包括创业教育的缺失和培养模式的同化[5]。由于教育观念的落后,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依旧没有创业教育,教育的主要目的还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授,教学方法依旧是以前就业教育的方法。其次,由于我国很多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没有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创业教育无法落到实处,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同时,创业教育师资不足以及创业教师队伍良莠不齐都是影响创业教育的因素。目前,大多数高校创业教师队伍依旧是由以前的教师队伍组成,很多教师由于长时间的脱离社会,自身没有创业经验以及对社会市场情况研究不足,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此外,学校培养模式趋向同化导致高校人才培养能力较低,人才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高校教师长期与学生打交道,对社会市场需求了解严重不足,导致其将创业过于理想化或者过于恐怖化,创业教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创业学生的态度。此外,在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受国家政策和教育局创业章程的影响,很多高校按照政策要求培养学生,导致在某一行业创业学生过多,导致行业竞争力过大,严重影响创业学生的自信心。

(3)政策因素

影响经管类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的客观原因是国家政策制定不配套,政策执行能力不强以及政策的长远性不足。由于大学生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这就需要国家优惠政策的扶助。但是,由于创业优惠政策涉及的部门多,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手续繁琐,持续时间过长。政策制定的不完善,大学生创业环境不完善,导致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处处碰壁,严重打击大学生的创业信心。此外,国家创业优惠政策牵涉部门广,很多政策没有落到实处。由于创业政策是新出台的政策,它与各个政策管理部门之间的规章和条例还没有科学的整合,在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政策与管理部门规章条例的冲突,导致优惠政策落实难。此外,管理部门对优惠政策掌握能力不足,也会影响到政策的落实。最后,创业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我国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时间较短,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初期,优惠政策突然停止,导致创业压力大,甚至会直接导致创业失败。同时,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家要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长期性,加强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增强创业的实践能力。

2.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途径

(1)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经管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数据收集、分析能力,财务信息整合能力,市场调查、研究能力,政策解读能力,创业基本技能掌握能力以及出创新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模拟实验,落实学生上岗培训,以此来培养学生团队组织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找准机会的能力

创业成功的关键是找到一个好的项目,这就要求学生眼光要长远,交际圈要广,并善于发现、抓住机会。要想发现和抓住好的机会,要求经管类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强化认知能力,拓宽融资的渠道,转变传统的观念。在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中,首先,要强化专业经管知识的学习,其次,要让学生广泛涉猎各行各业的基本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样可以扩大朋友圈,在一定程度上,朋友圈也属于人力资源的一部分。针对大学生资金短缺,大学生改变传统的依靠银行贷款以及向亲朋好友借款的方法,积极地寻找投资人来实现融资。

(3)培养学生抗压能力

在创业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学生必须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首先,在出现问题时,要具有抗压能力,调节好自身的心态。在学生创业前,学生要明确了解创业失败后果,做好最坏的打算,等问题出现时,避免心理受到更大的冲击。其次,在出现问题时,要通过积极地心理暗示,积极地应对解决问题。此外,学生也要加强身心的锻炼,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4)培养学生资源整合能力

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要加强人力资源整合能力和财务资源整合能力。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源是关键,在创业的过程中,大学生要善于发现人才、抓住人才以及激励人才,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只有这样,在创业过程中出现困难时,团队成员才能够齐心协力解决问题。此外,财务资源的整合也是创业成功的另一个因素,因此,大学生要拓宽融资渠道,在创业过程中,要尽量降低创业成本。

(5)培养学生管理能力

要想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就必须提高大学生组建团队,管理团队的能力。要想保证团队合作的高效性,大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首先大学生要充满自信心,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或者建议。作为一个团队,创业大学生要有积极调动团队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国家出台了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高校积极配合国家政策,为创业学生提供方便,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创业能力不足,导致高校经管类学生创业能力无法提高。因此,学生应该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抗压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积极地抓住机会,提高成功创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郭萌萌.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与提升途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10:54-56.

[2]李凡,谢立仁,张明亲.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08:35-37.

[3]曾梅华.广东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与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02:71-78.

[4]贾婉峥.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8:154-155.

[5]杨霞,李洁.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6:208-211.

上一篇:东乡县考勒学区开展“破解难题深化年”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有关面对挫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