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申请办理《残疾人证》

2024-04-18

怎样申请办理《残疾人证》(通用7篇)

篇1:怎样申请办理《残疾人证》

怎样申请办理《残疾人证》

一、申办对象:

具有本市常住户口,自愿申请办理《残疾人证》的各类残疾人。

二、申办条件:

符合《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的本市各类残疾人。

三、申办材料:

申请办证人须持户口簿或本人身份证、两张一寸正面免冠相片到残联指定的医院进行残疾鉴定。(青秀区、兴宁区、江南区、西乡塘区、良庆区在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进行残疾鉴定。邕宁区和六县在县、区残联指定的医院进行残疾鉴定,也可到市儿童康复中心鉴定。精神残疾人由县级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鉴定或持县级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病历到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进行鉴定)。

四、办证流程:

经鉴定符合《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的各类残疾人,持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原件(留复印件),两张正面两寸免冠相片到户口所在地的县、区残联登记办理《残疾人证》。不符合《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不给予办理《残疾人证》。

咨询电话:市残联组织联络维权科2832965

篇2:怎样申请办理《残疾人证》

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证残疾人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邹城市残联制定了第二代残疾人证办理程序。

1、残疾人证发放坚持申领自愿、属地管理的原则。凡户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并自愿申办残疾人证的,申请人到本辖区镇街残联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申请表、评定表(第一次申办残疾人证的申请人,恢复期必须达一年以上,镇街残联必须签署意见、签名、盖章),发放。

2、申请人携带身份证、申请表、评定表到定点医院(邹城市人民医院)进行残疾评定。专业医生进行残疾评定后,将评定表交该医院医务处(科)审定并加盖医院公章。

3、申请评定后本人携带申请表、评定表及七张近期2寸红底彩色免冠照片交市残联办证室。市残联对残疾评定结果进行审查、核实,对符合评定标准的申请材料予以受理。

4、申请人相关材料受理30个工作日内到本辖区残联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残疾人证。

5、凡户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已领第一代残疾人证换领第二代残疾人证的申请人,需按照首次申办程序办理。对于企业的残疾职工持有的残疾人证,市残联审核备案后加盖已就业专用章。残疾人调离企业,残疾等级将重新评定换证、备案。

6、残疾人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涂改、转借。残疾人证污、损,影响正常使用,可以将污、损残疾人证交回市残联作废并免费换领。换领残疾人证登记信息与原残疾人证一致,原残疾人证由残联收回。

7、残疾人证遗失,应及时报告户口所在地残联,登报声明作废后可申请补发。同时,遗失的残疾人证在残疾人人口数据库中标明作废,换发新残疾人证。

8、户籍迁移的残疾人,需凭公安机关出具的户口迁移证明到原户口所在地残联开具残疾人证迁移证明。残疾人凭原户口所在地残联转出的残疾人证申请表、评定表等档案材料(如是复印件需加盖当地残联公章)和出具的残疾人证迁移证明,到新户口所在地残联登记入档。新户口所在地残联在残疾人证备注栏中注明迁移日期并加盖公章,留存转来的材料档案,并将复印件上报上一级残联归档。

9、如因填写失误,需变更《残疾人证》内容的,经核对残疾人申请表后给予更正。

(1)、姓名、出生年月或身份证号更正:须由本人持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户籍证明和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出具的相关证明,到市残联办理更正。如不能证明是同一人的或证明材料证据不充分的,不予更正。

(2)、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变动,需经重新鉴定。

篇3:残疾人证办理

一、申领条件

凡户籍在黔江区范围内,符合《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等残疾人均可申领《中共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申领《残疾人证》不受年龄限制。

二、申领原则

根据办证自愿、属地管理原则,要求申办《残疾人证》的人员,必须由其本人或监护人向户口所在地的社区、村(居)委会和乡(镇)、街道残联提出书面申请。未经本人同意(或法定监护人),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或代为申办。

未成年残疾人(16周岁以下)、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智力残疾人申办《残疾人证》,必须由其法定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

无监护人的未成年残疾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智力残疾人申办《残疾人证》,由其住所地的社区、村(居)委员会或所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

对重度残疾,行动不便的申办人,由乡(镇)、街道残联上门登记、初查,确定残疾类别等情况后上报区残联.三、申办程序

申办残疾人证的残疾人由本人或监护人,在乡镇、街道残联或在区残联、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城西八路区档案局底楼)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申请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评定表》各1份。由申请人或他人帮助如实填写表中内容(所填姓名必须与身份证或户籍上的姓名相同),填好后在村(社区)、乡镇、街道签注意见,持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二寸免冠登记近照4张,在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办理。根据办证要求,不明显的残疾到中心医院进行残疾鉴定,明显的、易于认定残疾类别、等级的由残联直接评定,报市残联审批。

四、补办 迁移 变更 注销

(一)补办《残疾人证》

遗失、污损《残疾人证》须登报或在乡(镇)、街道公示(一个月),声明作废,由本人或监护人向所在地乡(镇)、街道残联提出书面补办申请,随带照片1张、到残联办理。

(二)残疾人关系迁移

1、残疾人户口迁移,需到原户口所在地区县(自治县)残联凭公安机关出具的户口迁移证明开具残疾人证迁移证明。残疾人凭原户口所在地区县(自治县)残联转出的残疾人证申请表、评定表等档案材料和出具的残疾人证迁移证明,到新户口所在地县(自治县)残联登记入档。

2、经迁入地区县(自治县)残联审核不符合发证标准的,不予登记,收回残疾人证。有疑问需重新鉴定的,到指定医院重检,并重新按有关程序,报市残联审核批准。

迁出地的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残联应在留存的原档案登记表上注明迁出日期、迁往何处等内容存档。

3、迁出本区的,由区残联应给予出具证明和提供有关资料。

(三)《残疾人证》内容变更

1、需更正的内容,如因填写失误的,经核对残疾人申请表后给予更正。

2、姓名、出生年月或身份证号更正:须由本人随带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户籍证明和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出具的相关证明。到区残联办理更正。如不能证明是同一人的或证明材料证据不充分的,不予更正。

3、残疾类别、残疾等级变动,需经重新鉴定。

(四)《残疾人证》注销

篇4:第二代残疾人证办理指南

一、哪些人可以申办残疾人证?

凡户籍在本县,符合残疾评定标准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及多重残疾人均可申领残疾人证。

二、如何申办残疾人证? 申办残疾人证按以下程序进行:

1、申请:申办残疾人证的申请人持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大一寸免冠近期彩照四张和相关病历资料,到县残联残联提出办证申请,如实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评定表》(以下简称“评定表”)。

未成年人(16周岁以下)及精神、智力残疾人须在法定监护人陪同下,由监护人代其提出申请。

2、受理:县残联办证员对申请人、照片、身份证、户口簿进行核对。对初步目测符合残疾标准且情况属实的申请人,由办证员填写评定表,在评定表中明确记录残疾特征和直观评价,并在其评定表的照片上加盖县残联办证专用章,并将申请表中相关信息录入残疾人人口数据库,对于填写虚假信息者不予受理。

3、残疾评定:申请人持照片加盖县残联办证专用章的评定表到指定评定医院郁南县人民医院进行残疾等级评定,然后将评定表提交县残联。

4、初审:县残联初审员对申请人的相关材料和医院的评定结果进行初审。对于信息虚假或医院做出的残疾评定结果不符合残疾标准的,予以退回。

5、复审:市残联对申请人相关资料及评定结果进行复审。

6、发证:经县、市残联初审、复审后,符合办证条件的,由县残联向申请人发放《残疾人证》,并填写《广东省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表》。

三、办理残疾人证是否收费?

残联办理残疾人不向申请人收取工本费。申请人到医院或专门医疗机构评定残疾类别、等级及照相等费用,由申请人个人自理。

四、残疾人证遗失、残疾人证污、损严重怎么办? 如残疾人证遗失,应及时报告户口所在地县级残联,声明作废后可申请补发。补发残疾人证编号在原20位编号后加印“B”,第二次遗失补发加印“B2”,以此类推。同时,遗失的残疾人证在残疾人人口数据库中标明作废。如残疾人证污、损严重,可以将污、损残疾人证交回所在地县残联作废并免费换领。换领残疾人证登记信息与原残疾人证一致。

五、残疾类别知识

(一)视力残疾

1、视力残疾的定义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如仅有单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畴。

2、视力残疾的分级

盲一级:无光感,矫正视力<0.02;或视野半径<5度。盲二级:0.05>矫正视力≥0.02;或视野半径<10度。低视力三级:0.1>矫正视力≥0.05。低视力四级:0.3>矫正视力≥0.1。

(二)听力残疾

1、听力残疾的定义

听力残疾,是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2、听力残疾的分级 听力残疾一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极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91 dB HL,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不能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极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极严重障碍。

听力残疾二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81-90 dB 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重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听力残疾三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61-80 dB 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中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中度障碍。

听力残疾四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41-60dB 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轻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轻度障碍。

(三)言语残疾

1、言语残疾的定义

言语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或病程超过两年者,而不能或难以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3岁以下不定残)。言语残疾包括失语、运动性构音障碍、器官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发声障碍(嗓音障碍)、儿童言语发育迟滞、听力障碍所致的语言障碍、口吃等。

2、言语残疾的分级

言语残疾一级:

无任何言语功能或语音清晰度≤10%,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未达到一级测试水平,不能进行任何言语交流。

言语残疾二级:

具有一定的发声及言语能力。语音清晰度在11%-25%之间,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未达到二级测试水平。

言语残疾三级:

可以进行部分言语交流。语音清晰度在26%-45%之间,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未达到三级测试水平。

言语残疾四级:

能进行简单会话,但用较长句或长篇表达困难。语音清晰度在46%-65%之间,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未达到四级测试水平。

(四)肢体残疾

1、肢体残疾的定义

肢体残疾,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而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肢体残疾包括: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

2、肢体残疾的分级

肢体残疾一级: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包括:四肢瘫;截瘫;偏瘫;单全上肢和双小腿缺失;单全下肢和双前臂缺失;双上臂和单大腿(或单小腿)缺失;双全上肢或双全下肢缺失;四肢在不同部位缺失;双上肢功能极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重度障碍。

肢体残疾二级:基本上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包括:偏瘫或截瘫,残肢保留少许功能(不能独立行走);双上臂或双前臂缺失;双大腿缺失;单全上肢和单大腿缺失;单全下肢和单上臂缺失;三肢在不同部位缺失(除外一级中的情况);二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中度障碍。

肢体残疾三级:能部分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包括:双小腿缺失;单前臂及其以上缺失;单大腿及其以上缺失;双手拇指或双手拇指以外其他手指全缺失;二肢在不同部位缺失(除外二级中的情况);一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二肢功能中度障碍。

肢体残疾四级:基本上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包括:单小腿缺失;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在5厘米以上(含5厘米); 脊柱强(僵)直;脊柱畸形,驼背畸形大于70度或侧凸大于45度;单手拇指以外其他四指全缺失;单侧拇指全缺失;单足跗跖关节以上缺失;双足趾完全缺失或失去功能;侏儒症(身高不超过130厘米的成年人);一肢功能中度障碍或两肢功能轻度障碍;类似上述的其他肢体功能障碍。

(五)智力残疾

1、智力残疾的定义

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2、智力残疾的分级

智力残疾一级:发展商(DQ)0-6岁≤25;智商(IQ)7岁及以上<20;适应性行为(AB)极重度;WHO-DASⅡ分值≥116分。

智力残疾二级:发展商(DQ)0-6岁在26-39;智商(IQ)7岁及以上在20-34;适应性行为(AB)重度;WHO-DASⅡ分值在106-115分。智力残疾三级:发展商(DQ)0-6岁40-54;智商(IQ)7岁及以上在35-49;适应性行为(AB)中度;WHO-DASⅡ分值在96-105分。

智力残疾四级:发展商(DQ)0-6岁55-75;智商(IQ)7岁及以上50-69;适应性行为(AB)轻度;WHO-DASⅡ分值在52-95分。

(六)精神残疾

1、精神残疾的定义

精神残疾,是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2、精神残疾的分级

精神残疾一级:

WHO-DASⅡ值≥116分,适应行为严重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忽视自己的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不与人交往,无法从事工作,不能学习新事物。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的支持,生活长期、全部需他人监护。

精神残疾二级:

WHO-DASⅡ值在106-115分之间,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与人交往,只与照顾者简单交往,能理解照顾者的简单指令,有一定学习能力。监护下能从事简单劳动。能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偶尔被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广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仍需他人照料。

精神残疾三级:

WHO-DASⅡ值在96-105分之间,适应行为中度障碍;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可以与人进行简单交流,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能独立从事简单劳动,能学习新事物,但学习能力明显比一般人差。被动参与社交活动,偶尔能主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部分的支持,即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经常性的、短时间的需求,部分生活需由他人照料。

精神残疾四级:

WHO-DASⅡ值在52-95分之间,适应行为轻度障碍;生活上基本自理,但自理能力比一般人差,有时忽略个人卫生。能与人交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他人情感的能力较差,能从事一般的工作,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比一般人稍差;偶尔需要环境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生活不需要由他人照料。

(七)多重残疾

篇5:怎样申请办理《残疾人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七十三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17年9月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2017年9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

(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

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核设施安全

第三章 核材料和放射性废物安全 第四章 核事故应急 第五章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核安全,预防与应对核事故,安全利用核能,保护公众和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对核设施、核材料及相关放射性废物采取充分的预防、保护、缓解和监管等安 全措施,防止由于技术原因、人为原因或者自然灾害造成核事故,最大限度减轻核事故情况下的放射性后果的活动,适用本法。核设施,是指:

(一)核电厂、核热电厂、核供汽供热厂等核动力厂及装置;

(二)核动力厂以外的研究堆、实验堆、临界装置等其他反应堆;

(三)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和后处理设施等核燃料循环设施;

(四)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贮存、处置设施。核材料,是指:

(一)铀-235材料及其制品;

(二)铀-233材料及其制品;

(三)钚-239材料及其制品;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管制的核材料。放射性废物,是指核设施运行、退役产生的,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者比活度大于国家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预期不再使用的废弃物。

第三条 国家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加强核安全能力建设,保障核事业健康发展。

第四条 从事核事业必须遵循确保安全的方针。

核安全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责任明确、严格管理、纵深防御、独立监管、全面保障的原则。第五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对核安全负全面责任。

为核设施营运单位提供设备、工程以及服务等的单位,应当负相应责任。

第六条 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核安全的监督管理。国务院核工业主管部门、能源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核安全管理工作。

国家建立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有关部门推进相关工作。第七条 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国家核安全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八条 国家坚持从高从严建立核安全标准体系。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核安全标准。核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

核安全标准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适时修改。第九条 国家制定核安全政策,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

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工业主管部门和能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培育核安全文化的机制。

核设施营运单位和为其提供设备、工程以及服务等的单位应当积极培育和建设核安全文化,将核安全文化融入生产、经营、科研和管理的各个环节。

第十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核安全相关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注重核安全人才的培养。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在相关科研规划中安排与核设施、核材料安全和辐射环境监测、评估相关的关键技术研究专项,推广先进、可靠的核安全技术。

核设施营运单位和为其提供设备、工程以及服务等的单位、与核安全有关的科研机构等单位,应当持续开发先进、可靠的核安全技术,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提高核安全水平。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科技创新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核设施、核材料安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核安全信息的权利,受到核损害的,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第十二条 国家加强对核设施、核材料的安全保卫工作。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安全保卫制度,采取安全保卫措施,防范对核设施、核材料的破坏、损害和盗窃。

第十三条 国家组织开展与核安全有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核安全国际合作机制,防范和应对核恐怖主义威胁,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公约所规定的义务。

第二章 核设施安全

第十四条 国家对核设施的选址、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合理布局。

国家根据核设施的性质和风险程度等因素,对核设施实行分类管理。

第十五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具备保障核设施安全运行的能力,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满足核安全要求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安全管理、岗位责任等制度;

(二)有规定数量、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具备与核设施安全相适应的安全评价、资源配置和财务能力;

(四)具备必要的核安全技术支撑和持续改进能力;

(五)具备应急响应能力和核损害赔偿财务保障能力;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设置核设施纵深防御体系,有效防范技术原因、人为原因和自然灾害造成的威胁,确保核设施安全。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对核设施进行定期安全评价,并接受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查。

第十七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和为其提供设备、工程以及服务等的单位应当建立并实施质量保证体系,有效保证设备、工程和服务等的质量,确保设备的性能满足核安全标准的要求,工程和服务等满足核安全相关要求。

第十八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严格控制辐射照射,确保有关人员免受超过国家规定剂量限值的辐射照射,确保辐射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和尽可能低的水平。

第十九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对核设施周围环境中所含的放射性核素的种类、浓度以及核设施流出物中的放射性核素总量实施监测,并定期向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监测结果。第二十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培训计划,对从业人员进行核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提供相应的劳动防护和职业健康检查,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第二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对国家规划确定的核动力厂等重要核设施的厂址予以保护,在规划期内不得变更厂址用途。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核动力厂等重要核设施周围划定规划限制区,经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同意后实施。禁止在规划限制区内建设可能威胁核设施安全的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的生产、贮存设施以及人口密集场所。第二十二条 国家建立核设施安全许可制度。

核设施营运单位进行核设施选址、建造、运行、退役等活动,应当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许可。

核设施营运单位要求变更许可文件规定条件的,应当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第二十三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对地质、地震、气象、水文、环境和人口分布等因素进行科学评估,在满足核安全技术评价要求的前提下,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核设施选址安全分析报告,经审查符合核安全要求后,取得核设施场址选择审查意见书。第二十四条 核设施设计应当符合核安全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构筑物、系统和设备参数与技术要求,提供多样保护和多重屏障,确保核设施运行可靠、稳定和便于操作,满足核安全要求。

第二十五条 核设施建造前,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建造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核设施建造申请书;

(二)初步安全分析报告;

(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四)质量保证文件;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第二十六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取得核设施建造许可证后,应当确保核设施整体性能满足核安全标准的要求。

核设施建造许可证的有效期不得超过十年。有效期届满,需要延期建造的,应当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且经评估不存在安全风险的除外:

(一)国家政策或者行为导致核设施延期建造;

(二)用于科学研究的核设施;

(三)用于工程示范的核设施;

(四)用于乏燃料后处理的核设施。

核设施建造完成后应当进行调试,验证其是否满足设计的核安全要求。

第二十七条 核设施首次装投料前,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运行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核设施运行申请书;

(二)最终安全分析报告;

(三)质量保证文件;

(四)应急预案;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核设施营运单位取得核设施运行许可证后,应当按照许可证的规定运行。

核设施运行许可证的有效期为设计寿期。在有效期内,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新的核安全标准的要求,对许可证规定的事项作出合理调整。

核设施营运单位调整下列事项的,应当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一)作为颁发运行许可证依据的重要构筑物、系统和设备;

(二)运行限值和条件;

(三)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与核安全有关的程序和其他文件。

第二十八条 核设施运行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运行的,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于有效期届满前五年,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延期申请,并对其是否符合核安全标准进行论证、验证,经审查批准后,方可继续运行。

第二十九条 核设施终止运行后,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采取安全的方式进行停闭管理,保证停闭期间的安全,确保退役所需的基本功能、技术人员和文件。

第三十条 核设施退役前,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出退役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核设施退役申请书;

(二)安全分析报告;

(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四)质量保证文件;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核设施退役时,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按照合理、可行和尽可能低的原则处理、处置核设施场址的放射性物质,将构筑物、系统和设备的放射性水平降低至满足标准的要求。

核设施退役后,核设施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核设施场址及其周围环境中所含的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浓度组织监测。

第三十一条 进口核设施,应当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核安全法律、行政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并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出口核设施,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核设施出口管制的规定。

第三十二条 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核设施安全许可申请组织安全技术审查,满足核安全要求的,在技术审查完成之日起二十日内,依法作出准予许可的决定。

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核设施建造、运行许可申请时,应当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核设施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征询意见,被征询意见的单位应当在三个月内给予答复。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安全技术审查时,应当委托与许可申请单位没有利益关系的技术支持单位进行技术审评。受委托的技术支持单位应当对其技术评价结论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第三十四条 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成立核安全专家委员会,为核安全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制定核安全规划和标准,进行核设施重大安全问题技术决策,应当咨询核安全专家委员会的意见。

第三十五条 国家建立核设施营运单位核安全报告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建立核安全经验反馈制度,并及时处理核安全报告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建立核安全经验反馈体系。

第三十六条 为核设施提供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服务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许可。境外机构为境内核设施提供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服务的,应当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注册。

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进口的核安全设备进行安全检验。

第三十七条 核设施操纵人员以及核安全设备焊接人员、无损检验人员等特种工艺人员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核设施营运单位以及核安全设备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单位应当聘用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与核设施安全专业技术有关的工作。

第三章 核材料和放射性废物安全

第三十八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持有核材料,应当按照规定的条件依法取得许可,并采取下列措施,防止核材料被盗、破坏、丢失、非法转让和使用,保障核材料的安全与合法利用:

(一)建立专职机构或者指定专人保管核材料;

(二)建立核材料衡算制度,保持核材料收支平衡;

(三)建立与核材料保护等级相适应的实物保护系统;

(四)建立信息保密制度,采取保密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三十九条 产生、贮存、运输、后处理乏燃料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确保乏燃料的安全,并对持有的乏燃料承担核安全责任。第四十条 放射性废物应当实行分类处置。

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在国家规定的符合核安全要求的场所实行近地表或者中等深度处置。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实行集中深地质处置,由国务院指定的单位专营。

第四十一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单位应当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处置,确保永久安全。第四十二条 国务院核工业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所的选址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国务院核工业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所的选址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放射性废物处置场所的建设应当与核能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第四十三条 国家建立放射性废物管理许可制度。

专门从事放射性废物处理、贮存、处置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许可。

核设施营运单位利用与核设施配套建设的处理、贮存设施,处理、贮存本单位产生的放射性废物的,无需申请许可。

第四十四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对其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和不能经净化排放的放射性废液进行处理,使其转变为稳定的、标准化的固体废物后,及时送交放射性废物处置单位处置。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对其产生的放射性废气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后,方可排放。

第四十五条 放射性废物处置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的要求,对其接收的放射性废物进行处置。

放射性废物处置单位应当建立放射性废物处置情况记录档案,如实记录处置的放射性废物的来源、数量、特征、存放位置等与处置活动有关的事项。记录档案应当永久保存。

第四十六条 国家建立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关闭制度。

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办理关闭手续,并在划定的区域设置永久性标记:

(一)设计服役期届满;

(二)处置的放射性废物已经达到设计容量;

(三)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或者水文地质等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不适宜继续处置放射性废物;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关闭的情形。

第四十七条 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关闭前,放射性废物处置单位应当编制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关闭安全监护计划,报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安全监护计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安全监护责任人及其责任;

(二)安全监护费用;

(三)安全监护措施;

(四)安全监护期限。

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关闭后,放射性废物处置单位应当按照经批准的安全监护计划进行安全监护;经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后,将其交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进行监护管理。第四十八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乏燃料处理处置费用,列入生产成本。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预提核设施退役费用、放射性废物处置费用,列入投资概算、生产成本,专门用于核设施退役、放射性废物处置。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工业主管部门和能源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十九条 国家对核材料、放射性废物的运输实行分类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运输安全。

第五十条 国家保障核材料、放射性废物的公路、铁路、水路等运输,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公路、铁路、水路等运输的管理,制定具体的保障措施。

第五十一条 国务院核工业主管部门负责协调乏燃料运输管理活动,监督有关保密措施。

公安机关对核材料、放射性废物道路运输的实物保护实施监督,依法处理可能危及核材料、放射性废物安全运输的事故。通过道路运输核材料、放射性废物的,应当报启运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按照规定权限批准;其中,运输乏燃料或者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的,应当报国务院公安部门批准。

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批准核材料、放射性废物运输包装容器的许可申请。

第五十二条 核材料、放射性废物的托运人应当在运输中采取有效的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措施,对运输中的核安全负责。

乏燃料、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的托运人应当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有关核安全分析报告,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开展运输活动。核材料、放射性废物的承运人应当依法取得国家规定的运输资质。第五十三条 通过公路、铁路、水路等运输核材料、放射性废物,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关于放射性物品运输、危险货物运输的规定。

第四章 核事故应急

第五十四条 国家设立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组织、协调全国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第五十五条 国务院核工业主管部门承担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日常工作,牵头制定国家核事故应急预案,经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根据国家核事故应急预案部署,制定本单位核事故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核工业主管部门备案。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承担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场外核事故应急预案,报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审批后组织实施。

核设施营运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场内核事故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核工业主管部门、能源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备案。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按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制定本系统支援地方的核事故应急工作预案,报国务院核工业主管部门备案。

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

第五十六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备,开展应急工作人员培训和演练,做好应急准备。

核设施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应当开展核事故应急知识普及活动,按照应急预案组织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区开展核事故应急演练。

第五十七条 国家建立核事故应急准备金制度,保障核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所需经费。核事故应急准备金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五十八条 国家对核事故应急实行分级管理。

发生核事故时,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开展应急响应,减轻事故后果,并立即向国务院核工业主管部门、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报告核设施状况,根据需要提出场外应急响应行动建议。

第五十九条 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按照国家核事故应急预案部署,组织协调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核设施营运单位实施核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按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实施核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按照核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要求,实施应急响应支援。

第六十条 国务院核工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负责发布核事故应急信息。

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统筹协调核事故应急国际通报和国际救援工作。

第六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核设施营运单位等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和授权,组织开展核事故后的恢复行动、损失评估等工作。

核事故的调查处理,由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负责实施。核事故场外应急行动的调查处理,由国务院或者其指定的机构负责实施。

第六十二条 核材料、放射性废物运输的应急应当纳入所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场外核事故应急预案或者辐射应急预案。发生核事故时,由事故发生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应急响应。

第五章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第六十三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及核设施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公开核安全相关信息。

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公开与核安全有关的行政许可,以及核安全有关活动的安全监督检查报告、总体安全状况、辐射环境质量和核事故等信息。

国务院应当定期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核安全情况。

第六十四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公开本单位核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核设施安全状况、流出物和周围环境辐射监测数据、核安全报告等信息。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第六十五条 对依法公开的核安全信息,应当通过政府公告、网站以及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开。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法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核设施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申请获取核安全相关信息。

第六十六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就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核安全事项通过问卷调查、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并以适当形式反馈。

核设施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就影响公众利益的重大核安全事项举行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并以适当形式反馈。

第六十七条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采取下列措施,开展核安全宣传活动:

(一)在保证核设施安全的前提下,对公众有序开放核设施;

(二)与学校合作,开展对学生的核安全知识教育活动;

(三)建设核安全宣传场所,印制和发放核安全宣传材料;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六十八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存在核安全隐患或者违反核安全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得编造、散布核安全虚假信息。

第六十九条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的政府信息公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七十条 国家建立核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对从事核安全活动的单位遵守核安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在核设施集中的地区设立派出机构。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应当向核设施建造、运行、退役等现场派遣监督检查人员,进行核安全监督检查。第七十一条 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核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提高核安全监管水平。

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核安全监管技术研究开发,保持与核安全监督管理相适应的技术评价能力。

第七十二条 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核安全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现场进行监测、检查或者核查;

(二)调阅相关文件、资料和记录;

(三)向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情况;

(四)发现问题的,现场要求整改。

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将监督检查情况形成报告,建立档案。

第七十三条 对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从事核安全活动的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如实说明情况,提供必要资料,不得拒绝、阻挠。

第七十四条 核安全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勤勉尽责,秉公执法。

核安全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具备与监督检查活动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定期接受培训。

核安全监督检查人员执行监督检查任务,应当出示有效证件,对获知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依法予以保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未依法对许可申请进行审批的;

(二)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核设施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未依法公开核安全相关信息的;

(三)核设施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未就影响公众利益的重大核安全事项征求利益相关方意见的;

(四)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未将监督检查情况形成报告,或者未建立档案的;

(五)核安全监督检查人员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未出示有效证件,或者对获知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信息未依法予以保密的;

(六)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七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危害核设施、核材料安全,或者编造、散布核安全虚假信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七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整顿:

(一)核设施营运单位未设置核设施纵深防御体系的;

(二)核设施营运单位或者为其提供设备、工程以及服务等的单位未建立或者未实施质量保证体系的;

(三)核设施营运单位未按照要求控制辐射照射剂量的;

(四)核设施营运单位未建立核安全经验反馈体系的;

(五)核设施营运单位未就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核安全事项征求利益相关方意见的。

第七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在规划限制区内建设可能威胁核设施安全的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的生产、贮存设施或者人口密集场所的,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拆除,恢复原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核设施营运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一百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整顿;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逾期不采取措施的,指定有能力的单位代为履行,所需费用由污染者承担;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许可,从事核设施建造、运行或者退役等活动的;

(二)未经许可,变更许可文件规定条件的;

(三)核设施运行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经审查批准,继续运行核设施的;

(四)未经审查批准,进口核设施的。

第八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核设施营运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逾期不采取措施的,指定有能力的单位代为履行,所需费用由污染者承担:

(一)未对核设施进行定期安全评价,或者不接受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审查的;

(二)核设施终止运行后,未采取安全方式进行停闭管理,或者未确保退役所需的基本功能、技术人员和文件的;

(三)核设施退役时,未将构筑物、系统或者设备的放射性水平降低至满足标准的要求的;

(四)未将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不能经净化排放的放射性废液转变为稳定的、标准化的固体废物,及时送交放射性废物处置单位处置的;

(五)未对产生的放射性废气进行处理,或者未达到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排放的。

第八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核设施营运单位未对核设施周围环境中所含的放射性核素的种类、浓度或者核设施流出物中的放射性核素总量实施监测,或者未按照规定报告监测结果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受委托的技术支持单位出具虚假技术评价结论的,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八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许可,为核设施提供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或者无损检验服务的;

(二)未经注册,境外机构为境内核设施提供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或者无损检验服务的。

第八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核设施营运单位或者核安全设备制造、安装、无损检验单位聘用未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与核设施安全专业技术有关的工作的,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持有核材料的,由国务院核工业主管部门没收非法持有的核材料,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八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逾期不采取措施的,指定有能力的单位代为履行,所需费用由污染者承担:

(一)未经许可,从事放射性废物处理、贮存、处置活动的;

(二)未建立放射性废物处置情况记录档案,未如实记录与处置活动有关的事项,或者未永久保存记录档案的;

(三)对应当关闭的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未依法办理关闭手续的;

(四)关闭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未在划定的区域设置永久性标记的;

(五)未编制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关闭安全监护计划的;

(六)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关闭后,未按照经批准的安全监护计划进行安全监护的。

第八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核设施营运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制定场内核事故应急预案的;

(二)未按照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备,未开展应急工作人员培训或者演练的;

(三)未按照核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要求,实施应急响应支援的。第八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核设施营运单位未按照规定公开相关信息的,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对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从事核安全活动的单位拒绝、阻挠的,由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暂扣或者吊销其许可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九十条 因核事故造成他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者环境损害的,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核损害责任制度承担赔偿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战争、武装冲突、**等情形造成的除外。为核设施营运单位提供设备、工程以及服务等的单位不承担核损害赔偿责任。核设施营运单位与其有约定的,在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按照约定追偿。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通过投保责任保险、参加互助机制等方式,作出适当的财务保证安排,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履行核损害赔偿责任。

第九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九十二条 军工、军事核安全,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依照本法规定的原则另行规定。

第九十三条 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核事故,是指核设施内的核燃料、放射性产物、放射性废物或者运入运出核设施的核材料所发生的放射性、毒害性、爆炸性或者其他危害性事故,或者一系列事故。

纵深防御,是指通过设定一系列递进并且独立的防护、缓解措施或者实物屏障,防止核事故发生,减轻核事故后果。

核设施营运单位,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或者持有核设施安全许可证,可以经营和运行核设施的单位。

核安全设备,是指在核设施中使用的执行核安全功能的设备,包括核安全机械设备和核安全电气设备。

乏燃料,是指在反应堆堆芯内受过辐照并从堆芯永久卸出的核燃料。

停闭,是指核设施已经停止运行,并且不再启动。

退役,是指采取去污、拆除和清除等措施,使核设施不再使用的场所或者设备的辐射剂量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经验反馈,是指对核设施的事件、质量问题和良好实践等信息进行收集、筛选、评价、分析、处理和分发,总结推广良好实践经验,防止类似事件和问题重复发生。

托运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将托运货物提交运输并获得批准的单位。

篇6:残疾人证申请书

尊敬的各级领导:

申请人,XX,男,XX岁,学生,家住XXXXXXB11号楼XX单元201室

申请事由:

本人XX,生于XX年1月31日,由于出生缺氧导致脑瘫,手脚不灵活,连吃饭、喝水、穿衣等全靠别人服侍,在此期间,已到过不少大小医院就诊,求过许多民间医生,但仍是无效。一家人为了此事花费了不少钱,生活的压力越来越重,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及使自己今后的生活有所改善,特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办理残疾证,争取得到国家或有关单位的资助,与健康的人一样享受天伦之乐,过完自己不平凡的一生,望上级领导恩准!

特此申请

申请人:XX

篇7:怎样申请办理《残疾人证》

填写残疾人证申请表是核发残疾人证的必须程序,也是做好残疾人信息库建设的基础环节和关键环节,残疾人证申请表填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编码、数据处理等各项工作,因此办证人员要要求申请人必须认真、准确地填写好申请表,同时做好信息录入工作。

一、残疾人证申请表的填写对象

残疾人证申请表填写对象为有我市常住户口,符合国务院规定的残疾标准的视力残疾人、听力残疾人、言语残疾人、肢体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和多重残疾人,并申请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残疾人证的。

二、残疾人证申请表的填写方法

残疾人证申请表的项目,具体填写方法有两种:一是有标准答案的项目,据情圈填;二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项目,用文字或数字填写。

有标准答案的项目,各个标准答案之间有相互排斥性,只能就其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准答案圈填一个。

没有标准答案的项目用文字或阿拉伯数字据情填写,各项目用文字或数字横写。其中“黄山市残疾人残疾人证申请表”下方一栏是残疾人的所在区、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社区)要填写相应的编码,并一定注意不能将编码格污染,否则影响到数据的识别。

残疾人证申请表的填写,必须使用蓝色圆珠笔或蓝黑墨水笔填写。

三、残疾人证申请表的指标解释

1、申请人基本信息

姓名——填写残疾人的正式姓名(可参考户口簿或身份证)。

性别——指残疾人的性别。1.男 2.女

民族——指残疾人的民族成份,属汉族在编码格内填“1.汉族” ;属少数民族,不要写简称,要填写全称,并在民族前加相应编码(附民族名称一览表)。

婚姻状况——指残疾人在申领残疾人证时的婚姻状况。这里填写的是法律意义上的婚姻。对于不到法定婚龄、未办理结婚手续、举办过婚礼而同居的人,不得填为已婚。没有办理离婚手续而长期分居,但未解除婚姻关系的仍为法律婚姻。1.未婚 2.已婚 3.离婚 4.丧偶。

出生年月——指残疾人的出生年、月,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前四位填写出生年份,后两位填写出生月份,1-9月份分别填写01-09。

籍贯——指个人出生的地方。

文化程度—— 指文盲、半文盲或按照国家教育体制的规定,申请人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1.文盲或半文盲 2.小学 3.初中 4.高中 5.中专

6.大学专科 7.大学本科 8.研究生。

如果该人是通过自学或成人学历教育,通过国家统一考试而取得学历、学位的,可分别归入相应的受教育程度。

身份证号——指申请人的身份证号码。

户口类别——指残疾人的常住户口性质,按其户口簿上常住户口的农业、非农业性质据实圈填。1.农业 2.非农业

现住址——指申请人现在的实际住址。

邮编——指申请人现在实际住址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指申请人或其直系亲属的联系电话

2、监护人

姓名——指残疾人的监护人(父母、夫妻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或赡养人(指50岁以上的被登记人其赡养人)的姓名。

与其关系——指申请人与其的关系。1.配偶 2.子 3.女

4.(外)孙(子/女)5.父母

6.(外)祖父母 7.兄弟姐妹 8.其他

3、就业信息

工作单位——指申请人的具体工作单位名称。

职业工种——指申请人所从事的社会劳动工作。1.农民 2.工人 3.个体户 4.公务员

5.事业单位职员 6.专业技术人员 7.企管人员 8.其他

单位性质——指单位的所属类别。1.企业 2.事业 3.机关

是否福利企业——指申请人所在单位是否为福利企业。1.是 2.否

就业形式——指申请人以何种方式获得就业。1.农村就业 1.自主就业 2.集中就业

3.按比例安排就业

4、残疾信息

残疾类别——指申请人属何种残疾,据实填写。1.视力残疾 2.听力残疾 3.言语残疾 4.肢体残疾 5.智力残疾 6.精神残疾 7.多重残疾。

残疾等级——指残疾程度。1.一级 2.二级 3.三级 4.四级

残疾状况——指残疾的现实状况。视力残疾:

矫正视力:右眼 左眼 视野:右眼 左眼 听力残疾:

1.平均听力损失> 90dB HL 2.平均听力损失> 80dB HL 3.平均听力损失> 60dB HL 4.平均听力损失> 40dB HL 言语残疾

1.不会说话或虽能说,说不出

2.只会说几个单词或连贯说话很困难 3.只会讲少数短句短语或连贯说话困难 4.初步对话,词少,不流畅 5.基本上能交谈,不太清楚 6.说话正常,声调尚佳 7.其他 肢体残疾

肢体残疾一级: 1.四肢瘫 2.截瘫 3.偏瘫

4.单全上肢和双小腿缺失 5.单全下肢和双前臂缺失

6.双上臂和单大腿(或单小腿)缺失 7.双全上肢或双全下肢缺失 8.四肢在不同部位缺失

9.双上肢功能极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重度障碍 肢体残疾二级:

1.偏瘫或截瘫,残肢保留少许功能 2.双上臂或双前臂缺失 3.双大腿缺失

4.单全上肢和单大腿缺失 5.单全下肢和单上臂缺失

6.三肢在不同部位缺失(除外一级中的情况)7.二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三肢功能中度障碍 肢体残疾三级: 1.双小腿缺失

2.单前臂及其以上缺失 3.单大腿及其以上缺失

4.双手拇指或双手拇指以外其他手指全缺失 5.二肢在不同部位缺失(除外二级中的情况)6.一肢功能重度障碍或二肢功能中度障碍 肢体残疾四级: 1.单小腿缺失

2.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在5厘米以上(含5厘米)3.脊柱强(僵)直

4.脊柱畸形,驼背畸形大于70度或侧凸大于45度 5.单手拇指以外其他四指全缺失 6.单侧拇指全缺失

7.单足跗跖关节以上缺失 8.双足趾完全缺失或失去功能

9.侏儒症(身高不超过130厘米的成年人)10.一肢功能中度障碍或两肢功能轻度障碍 11.类似上述的其他肢体功能障碍 智力残疾:

发展商(0-6岁):

1.≤ 25 极重度 2.26-39 重度

3.40-54 中度

4.55-75 轻度 智商(7岁以上): 1.< 20 极重度 2.20-34 重度

3.35-49 中度

4.50-69 轻度 精神残疾

WHO-DAS II分值: 1.≥ 116分 2.106-115分 3.96-105分 4.52-95分

多重残疾:据实填写两种以上残疾类别。

致残原因——指不同类别的残疾人相应的致残原因。视力残疾:

1.遗传、先天异常或发育障碍 2.白内障 3.青光眼 4.沙眼 5.角膜病 6.视神经病变

7.视网膜、色素膜病变

8.屈光不正9.弱视 10.外伤 11.中毒 12.其他 13.原因不明 听力残疾 1.遗传

2.母孕期病毒感染 3.传染性疾病

4.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 5.全身性疾病 6.中耳炎 7.老年性耳聋

8.早产和低体重9.新生儿窒息10.高胆红素血症 11.药物中毒

12.创伤或意外伤害 13.噪声和爆震 14.其他 15.原因不明 言语残疾

1.唐氏综合症 2.脑性瘫痪

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4.早产、低体重和过期产 5.腭裂

6.智力低下 7.脑梗死

8.脑出血 9.脑炎

10.脑囊虫病

11.喉、舌疾病术后 12.听力障碍 13.帕金森氏病 14.多发性硬化 15.脊髓侧索硬化 16.脑外伤 17.产伤 18.孤独症 19.癫痫 20.CO中毒 21.其他 22.原因不明 肢体残疾 1.脑性瘫痪 2.发育畸形 3.侏儒症

4.其他先天性或发育障碍 5.脊髓灰质炎

6.脑血管疾病7.周围血管疾病8.肿瘤

9.骨关节病 10.地方病 11.脊髓疾病

12.工伤13.交通事故 14.脊髓损伤 15.脑外伤 16.其他外伤 17.结核性感染

18.化脓性感染19.中毒 20.其他 21.原因不明 智力残疾 1.遗传 2.脑疾病 3.内分泌障碍 4.惊厥性疾病 5.新生儿窒息

6.早产、低体重和过期产 7.发育畸形 8.营养不良

9.母孕期外伤及物理伤害 10.产伤 11.工伤 12.交通事故 13.其他外伤

14.中毒与过敏反应 15.不良社会文化因素 16.其他 17.原因不明 精神残疾: 1.痴呆

2.其它器质性精神障碍

3.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障碍 4.精神分裂症 5.妄想性障碍

6.分裂情感性障碍 7.其它精神病性障碍 8.心境障碍 9.神经症性障碍 10.行为综合征 11.人格障碍 12.孤独症 13.癫痫 14.其他 15.原因不明

证件申请类型——指第一次申办残疾人证、第一代残疾人证换领第二代残疾人证、第二代残疾人证遗失补办。1.新申请 2.换领申请 3.补办申请

残疾证号——指第二代残疾人证的20位编码号,前18位身份证号,第19位是残疾类别代码、第20位是残疾等级代码。

特长爱好——指申请人在体育、文艺等方面的特长、爱好。1.体育 2.唱歌 3.器乐 4.舞蹈 5.书法 6.绘画 7.棋艺

8.电脑操作 9.家电维修 10.缝纫技术 11.其它

5、家庭信息

家庭总人口——指残疾人其家庭总人口(含残疾人本人)。

残疾人数——指申请人的家庭残疾人(已领证或符合残疾标准,不含疑似)总数,据实填写。家庭有两位以上残疾人的同时在最后两位编码框内填写,第一位是残疾人总数,第二位是申请人的顺序编码。

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农村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即残疾人家庭一年人均总收入中扣除相应的家庭经营费用、税费支出和固定资产折旧。在城镇指人均可支配性收入,即在总收入中扣除相应的税费支出和各项保险支出。1.1067元以下 2.1067-1500元 3.1500-2000元 4.2000-2500元 5.2500-3000元 6.3000元-4000元 7.4000元-5000元 8.5000元以上

本人年纯收入——指申请人本人一年的纯收入。

主要家电用品——指申请人家庭所拥有的家用电器等大件生活用品,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电话、机动代步车、汽车。

6、需求信息

康复需求——指申请人在康复方面的需求。1.白内障复明手术 2.低视力康复

3.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4.听力言语康复训练 5.肢残儿童手术矫治 6.肢残康复训练 7.麻风畸残矫治 8.智力障碍康复

9.精神病防治服药救助 10.精神病防治住院救助 11.精神病防治住院补贴 12.孤独症儿童康复 13.其它

辅助器具需求——指申请人在残疾人辅助用具方面的需求。1.助视器 2.盲杖 3.盲表 4.助听器 5.电子耳蜗 6.助行器 7.拐杖

8.轮椅 9.矫形器 10.上肢假肢 11.下肢假肢 12.专用机动车 13.其它

培训需求——指申请人职业培训方面的需求。1.种植业培训 2.养殖业培训 3.盲人按摩培训 4.家电维修 5.手机维修 6.美容美发培训 7.服装设计 8.计算机运用 9.其它

其它扶助——指申请人在教育、就业、环境等方面的需求。1.教育费用补助或减免 2.就业安置或扶持 3.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 4.法律援助与服务 5.危房改造 6.经济适用房 7.廉租住房 8.无障碍设施 9.信息无障碍

10.生活服务 11.文化服务 12.其它

7、保障信息

生活保障——指申请人的基本生活来源保障 1.工资

2.离退休金

3.领取基本生活费 4.家庭其他成员供养 5.财产性收入 6.保险收入。7.城镇低保 8.农村低保 9.五保供养

社会保险——指申请人所参加的社会保险。1.养老保险

2.医疗保险 1.职工医疗保险

2.居民医疗保险 3.新农合医疗险 4.商业医疗保险

3.失业保险 4.工伤保险 5.生育保险

特惠政策——指申请人所享受的省、市贫困生活特别救助。1.享受市补助 2.享受省补助

8、住房信息

住房来源——指申请人获取住房的途径,包括拥有全部产权或部分产权。1.自有 2.租赁 3.借用

4.廉租住房 5.经济适用房 6.其它

建筑面积——指申请人家庭的住房建筑面积按外墙计算。

人均面积——指申请人的家庭人均居住建筑面积。

墙体材料——指申请人住房建筑结构所用建筑材料。1.钢筋混凝土 2.混合结构 3.砖木结构

4.木、竹、草结构 5.其它

是否危房——指申请人住房是否属于危房。1.是 2.否

10.扶助信息

本栏指申请人已经获得的扶助、服务、救助。康复扶助——指申请人在康复方面的服务。1.白内障复明手术 2.低视力康复

3.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4.听力言语康复训练 5.肢残儿童手术矫治 6.肢残康复训练 7.麻风畸残矫治 8.智力障碍康复

9.精神病防治服药救助 10.精神病防治住院救助 11.精神病防治住院补贴 12.孤独症儿童康复 13.其它

辅助器具扶助——指申请人在残疾人辅助用具方面的服务。1.助视器 2.盲杖 3.盲表 4.助听器 5.电子耳蜗 6.助行器 7.拐杖

8.轮椅 9.矫形器 10.上肢假肢 11.下肢假肢 12.专用机动车 13.其它

培训扶助——指申请人职业培训方面的服务。1.种植业培训 2.养殖业培训 3.盲人按摩培训 4.家电维修 5.手机维修 6.美容美发培训 7.服装设计 8.计算机运用 9.其它

其它扶助——指申请人在教育、就业、环境等方面的服务。1.教育费用补助或减免 2.就业安置或扶持

3.贫困残疾人救助与扶持 4.法律援助与服务 5.危房改造 6.经济适用房 7.廉租住房 8.无障碍设施 9.信息无障碍

上一篇:期末历史试卷分析下一篇:论城乡一体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