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家长心得体会及感悟

2024-05-07

双减政策家长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13篇)

篇1:双减政策家长心得体会及感悟

一、如何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教育部将“作业管理”作为“五项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此次“双减”工作提出的作业管理机制、作业总量、设计质量、完成指导等方面的要求,郭校长提出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科学合理的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质量上下功夫,作业量减了,但是育人的质量要提上去。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质量上下真功夫。学生作业要达到巩固或者提升的效果,不是为了作业而作业。要强化教师职责,切实减轻家长负担。

二、如何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针对目前各类培训机构火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培训内卷现象,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以主题探究为引领,以项目学习为抓手,以跨学科整合为基本策略,关注学生理解力的发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去实验、挖掘、掌握知识并学以致用。我校的“学科+课程体系”就是一个非常完善的课后服务体系,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如何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郭校长呼吁老师们全身心立足于校内教学,不违规参与校外机构的培训,不私自带学生,维护好自己的教师形象,对于学校将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的行为。

四、如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教学质量才是核心,是灵魂。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老师们多钻研教材教法,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对于缓解家长和社会焦虑,这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通过认真学习,老师对“双减”政策有了更深的感悟:作为一名老师,这个意见的出台非常及时,对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避免校外办学机构喧宾夺主,还学生快乐健康的童年,也让自己做一个快乐幸福的教育工作者,让教育回归到更本真的状态,使我们每个教育人的初心与坚持。

篇2:双减政策家长心得体会及感悟

随着“双减”正式印发,国内各大教育股在上周五的美股市场及本周一的港股市场中集体下挫。同时随着政策颁布的发酵,进一步将波及教育市场数十万从业者的就业选择和路线。

在政策带来的巨大市场变革中,幼教行业会不会受到波及?

4月份开始,就已经着手处理第一批线上学前教育网站,一直到“双减”政策发布,很多教培品牌都暂停售卖所有学前班级的课程。学前教育课外培训板块受挫,就意味着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要求更高。

从国家近几年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中可以看到,增加公办资源,扩大普惠性民办资源,是必然趋势。结合此次“双减”政策,可以窥得学前教育今后的发展路径:杜绝提前教育和课外超前教育,以普惠园、公办园为主要抓手,将重点放在“在幼儿园园内不断提高学龄前教育质量”的方向。

作为幼教人,我们深深的感觉到,只有回归教育的初心,才能寻求更长久的发展。寻回初心,必先懂得学前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篇3:香港地区家长教育政策措施及启示

关键词:教育政策;家长教育;亲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05-1183(2011)11-0012-04

香港是一个典型的实行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地区,在长期殖民统治过程中形成了与我国大陆地区截然不同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家长教育方面的政策措施也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我国制订家庭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香港地区家长教育的社会背景

1. 为工作牺牲家庭的情况日渐严重

香港紧张的工作环境对家庭生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一方面由于社会部分行业薪酬较低,职员需要多做兼职才能维持生计;另一方面是由于许多工种的工作时间较长。因此,在香港地区,不少职员投入工作的时间较多,投入到家庭生活、夫妻相处、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时间相对不足,为工作牺牲家庭的情形为数不少。据统计,香港地区有18岁或以下未成年子女的家长,每周工作60小时或以上的在过去10年大幅上升, 1996年只有155400人(9.8%),2005年上升至205500人(13%)。在繁重的工作壓力之下,家庭成为了这种工作文化的牺牲品,于是,家庭生活、照顾孩子,履行父母职责相对工作、生计而言,往往处于次要的位置。

2. 家庭功能急剧下降

近年来,香港地区的家庭功能急剧下降。目前香港每个家庭平均只有3人,出生率逐步下降,而离婚率、单亲家庭、跨境家庭和家庭暴力数字则不断上升。据统计,香港地区单亲家庭数目由1996年的41200户,上升至2005年的76900户,上升了87%;在单亲家庭中生活的儿童数由1996年的59000人,增加至2005年的101700人,上升了72%;离婚数由1996年的9473宗上升至2001年的15604宗。同时,在香港地区,家庭暴力个案的不断增多,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举报虐待配偶的个案由1998年的1009宗,上升至2005年的3589宗,上升了256%;虐待儿童的个案则由1996年的311宗,上升至2005年的763宗,上升了145%。而且,香港大学的有关研究显示,家庭暴力的报案率只是1~2%。可见,香港地区家庭虐待的案件将可能是已经举报案件的50~100倍。

3. 青少年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跟其他商业高度发展的地区一样,目前香港地区也面临着各种青少年问题,其中药物滥用(吸毒)、精神问题、未婚生子等问题尤为突出。有资料表明,16至20岁青少年在首次被呈报滥用药物个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由1996年的33.8%上升至2005年的40.6%。根据2004年学生滥用药物情况调查的推论,约有8000及13700名学生分别使用海洛因及其他上瘾药物(不包括在职青少年或待业青少年)。另外有数据表明,接受精神病治疗的15岁以下青少年人数由1999年的1355名增至2001年的2321名;未婚生子的比例也有所上升,由1996年占所有婴儿数目的4.4%增加至2004年的7.2%。

4. 家长在学校教育改革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进入90年代,香港基础教育学位供应充裕,义务教育顺利推行,提升教育质量成为香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为提升教育质量,香港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推行小学全日制及校本管理,改革学制和课程,改善语文教学和教师工作环境,提倡家长参与各层次的学校教育工作等。在系列教育改革过程中,学校拥有的权威逐渐减退,家长作为学校伙伴的声音越来越响,家长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对学校办学具有知情权和参与权。推进家校合作成为香港地区上世纪90年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香港家长教育实施概况

目前香港家长教育主要由保健、教育及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的相关机构来提供。这三方面的机构可以接触到大多数的家长,是提供家长教育的合适平台。

1. 保健机构提供的家长教育服务

保健方面的服务主要由母婴保健院通过幼儿健康及发展综合计划为家长提供。该项计划以促进幼儿健康及预防疾病为目标,服务内容主要由亲职教育、免疫接种、健康及发展监察三部分组成,系统地满足学前儿童在体能、智能及心理、社交方面的发展需要。亲职教育计划分两个层次进行,普及性的亲职教育课程为所有准父母及学前儿童的家长而设,根据家长及其子女的年龄特点,及早让他们得到有关育儿方面的指导。如果家长发现子女出现早期行为问题的征兆,或在教育子女方面遇到困难,则可参加加强课程“3P亲子‘正’策课程”。

2. 教育系统提供的家长教育服务

学校的家长教育主要由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推动。该委员会成立于1993年,目的是促进家校合作,鼓励学校成立家长教师会。在香港政府2000年的《施政报告》中,政府预留了5000万元经费用于发展家长教育。在2001年至2003年间,该委员会用该项专用经费编写了家长教育教材,推动校本家长教育,并举办不同类型的家长教育讲座及活动。目前,该委员会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积极向家长宣传有关教育改革政策,加强家校合作,以及支援学校推动校本家长教育,成立家长支援网络等方面。

3. 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家长教育服务

除了保健和教育系统提供家长教育服务外,香港社会福利署和一些非政府部门性质的社区服务机构也会提供家庭生活教育服务。这些机构提供的家庭生活教育服务是一种兼具预防和发展功能的社区教育,旨在提高市民对家庭生活重要性的认识。这些机构通过研讨会、讲座、小组活动、举办展览等多样化的教育和宣传活动,达到预防家庭和社会问题发生,协助家庭发挥功能的目的。亲职教育是家庭生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家庭生活教育组、综合家庭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等机构提供。值得注意的是,亲职教育活动的服务对象并不只限于父母,准父母也可以参加。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士在开展活动时,可以从社会福利署下辖的家庭生活教育资料中心获得资源支持,该中心通过发展和外借视听材料,协助各机构开展家庭生活教育活动。此外,家庭生活教育资料中心还会通过开发与管理家庭生活教育网页、印制家庭生活教育小册子和其他宣传资料,向市民推广家庭生活教育。

4. 妇女事务及其他机构提供的家长教育服务

根据不少妇女团体提出的要求,香港妇女事务委员会(简称妇女委员会)在2004至2005年间把关爱家庭作为工作重点。妇女委员会留意到,不少家长教育课程把重点放在培养子女的技巧和教导家长如何处理子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上,而对于培养下一代的价值观方面则重视不够。委员会认为需要在这方面进行更多的研究,于是,2005年底,委员会委托香港大学政策二十一有限公司进行研究,以期找出家庭教育中适合向子女灌输并有助于他们个人成长的核心价值。此外,2006年,妇女委员会还与社区组织协商合作,以一个社区作为试点,推行优质家长教育计划。该计划试图在社区内建立家长支援网络,让家长可以分享教导子女的经验及相互帮助。计划还试图提供一个平台,以推广优质家长教育并向青少年施以核心人生价值的教育。

香港民政事务局与公民教育委员会密切合作,在校外推广公民教育。它们虽然没有就教育子女的技巧和态度推行具体计划,但却不断致力于针对家长的工作,主要包括印制以家庭为本的刊物和教育资料,同时每年拨款资助非政府机构在地区举办由家长参与的活动。

三、香港家长教育政策措施的特点分析

香港地区推行家长教育的政策措施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注意照顾弱势群体利益,体现社会公平性

香港政府认识到家长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必须确保有关政策和计划,不论是内容还是推行方法都能顾及那些有特殊需要的贫困家庭的特殊情况”。为了解已有家长教育的政策和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这些政策和计划如何帮助一些有特别需要的家庭,香港政府成立的临时机构“扶贫委员会”对香港家长教育的有关政策开展了专项研究,同时于2005年12月15日组织有关部门召开家长教育分享会,并在会后开展跟进工作,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家长教育和支持力度。

2. 充分利用民间资源,体现小政府大社会原则

香港地区的家长教育除了政府机构提供外,不少非政府机构也参与其中,部分非政府机构开展家长教育活动时可以获得政府有关部门的资助。如公民教育委员会在2004、2005年度便为非政府组织和志愿团体提供了122720元经费,资助这些机构举办各种类型的公民教育活动。香港特区政府在2000年的《施政报告》中公布,提供5000万元非常拨款用于推动家长教育,多个非政府机构在推行家长教育和促进家校合作活动时都曾获得这项专门费用的资助。

3. 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力量,重视家长教育的资源建设

在香港,社会工作者是提供家长教育和家庭生活教育服务的主体。目前,全香港设有由社会福利署和非政府机构经营的综合家庭服务中心61间,这些服务中心除了提供亲职教育服务外,也会举办一些小组活动,以照顾各种家长的需要,特别是注意弱势群体家庭(如低收入家庭、单亲家庭和新移民家庭)的特殊需要。综合家庭服务中心或综合服务中心也与学校及母婴健康院协作,以便尽早识别家长在子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适当的服务。同时,香港地区开展家长教育工作还特别重视资源开发。香港社会福利署下辖的家庭生活教育资源中心,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公民教育委员会等机构均把印制家长教育材料作为推动家长教育、支援相关机构开展家长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

四、香港家长教育政策措施带来的启示

香港特区政府通过保健、教育、社会服务、妇女事务等不同领域的机构,为家长提供多样化服务,服务对象覆盖面广,家长教育主题涉及面宽,教育形式多样,有不少地方值得我国大陆地区学习借鉴。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家长教育资源缺乏统整,目前香港的家长教育计划在目标、形式、内容、资源分配等方面也存在缺乏协调等问题,影响了家长教育的效果,需要引以为戒。具体而言,香港特区的家长教育政策措施对我国大陆地区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1. 照顾不同家长群体的需要,特别是特殊群体家长的需要

由于家长来自不同阶层,具有不同的学習经历和不同的生活背景,面临不同的困惑,因此,家长的教育指导需求差异很大,开展家长教育需要以多样化的形式和多元的内容来进行。不少国家和地区在开展家长教育时发现,越是需要接受亲职教育指导的家长越是不愿意参与家长教育活动,香港也如此,香港特区政府在如何照顾特殊群体的需要这一问题上予以了特别重视,值得大陆借鉴。

2. 利用不同领域的专业力量,满足家长多方面的教育需求

为人父母者在养育孩子的不同阶段,往往有不同的困惑,需要接受不同专业人士的指导。如婴幼儿的父母需要了解更多小孩健康养护的知识,学龄儿童的父母需要掌握小孩学习指导方面的技巧,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则需要认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因此,家长教育需要由不同领域的机构协调提供,香港地区主要由保健、教育、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的机构来提供家长教育,这种运作架构对我们建立家长教育的工作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 建立专门机构推动家长教育,由专业工作者提供专业化服务

母婴保健院、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家长教师会、家庭生活教育组以及各个综合家庭服务中心是目前香港地区推动家长教育的主要机构,也是提供家长教育、家庭生活教育服务的主要力量。而社会工作者是提供家长教育、家庭生活教育服务的主要群体,这一群体接受过专门的训练,能较好地保障服务的专业水平。由哪些人来提供家长教育,如何保证家长教育的专业水平,是目前困扰我们的重要问题,香港地区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香港扶贫委员会儿童及青少年专责小组第6/2005号文件[EB/OL]. http://www.legco.gov.hk/yr04-05/chinese/hc/sub_com/hs51/papers/hs510125cb2-tfcy5-c.pdf.

[2] 香港立法会问题第12条(书面答复)[EB/OL]. http://www.edb.gov.hk/index.aspx?nodeID=136&langno=2&UID=101002.

[3] 家长教育:核心人生价值调查[EB/OL]..http://www.women.gov.hk/download/press_release_060904_final_c.pdf .

[4] 香港愿景2012:迈向可持续和共融的社会[EB/OL].http://www.hkcss.org.hk/cb4/SocialVision2012/partnership.htm.

[5] 黎树濠.超越局限:前瞻香港教育未来十年[EB/OL].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6602/ieparentguidec.pdf.

(作者单位: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250)

篇4:双减政策家长心得

一、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外力的推动,最终会达到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与优秀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例如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有效促进思维的发展,而好的运动习惯则能有效促进注意力和专注力的提高。

又如优秀的劳动习惯能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责任感,提升独立能力,而参与家庭生活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

二、帮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

建议家长和孩子将每个学期按不同的维度(如时间)分割成若干个学习阶段,制订相应计划。一份好的学习计划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家长和孩子一起商量制订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目标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发生,也能促使家庭内部在学习问题上达成统一。

二是具体可操作的,如每天英语朗读半小时,两天完成数学练习一章节等,过程具体可操作,家长的监督也就更有效。

三是必须写有自我鼓励和家长鼓励的话语,彰显孩子自己的决心,鼓励孩子坚持前行。

三、全身心的陪伴将成为孩子制胜的法宝

“双减”政策刚公布,武进区清英外国语学校三PYP班学生家长侯娜瞬间感觉到“松了口气的窃喜”。她说,作为当代家长,处在“赢在起跑线”的大环境里,没有坚定的内心,很容易被影响。而‘双减’就像重启开关一样,强制暂停我们的焦虑和迷茫,给我们重新思考的机会,想想对于祖国和世界的未来,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作为“80后”家长,侯娜深深地感受到,处在瞬息万变的科技时代,孩子们的未来变化不是父母所能够掌控和想象的。他们更需要独立的思想和时代主人翁的责任感,所以我们不能用我们的经历来要求和培养我们的孩子。“双减”之后,孩子的空余时间增加了,侯娜也说起了自己的打算——用以前忙于补习班的周末,和孩子一起运动、一起游戏亲密亲子关系;把以前充斥着补习班的“假期”变为真正的假期,在疫情结束后来一场实地丈量世界的旅行。

学习做个合格父母,父母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在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很容易走入误区,做出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影响孩子的发展。孩子们需要家长的支持,而不是打骂。无论工作多忙,家长下班后一定要关心孩子,询问一下今天在班里新学了什么、有没有交新的朋友等等。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多去鼓励孩子,教会孩子克服困难。在孩子得到进步的时候,也要及时表扬,帮助孩子增加信心。

篇5:双减政策家长心得

文件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大多数的家长表示欢迎“双减”政策,认为同时也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作为一名高三生家长,压力不小于孩子!关于双减政策,既不是减压,也不是减负。而是减不优秀的孩子,减不重视教育的父母。双减的本质其实是筛选,上筛选人才为国贡献,下筛选劳力为国添砖!因此,自律者出众,懒散者出局!双减政策,在某些方面减轻了学生心理压力,对于家长减轻了经济负担,但是高考竟争的压力始终没有减轻。高三学生依然要做好冲刺的准备。挑战自我。

篇6:双减政策家长心得

双减政策的推行,对于家长的我来说,体会很深刻,我们家长享受到很多的福利。首先,家里更加和谐了,不会为了孩子学习反反复复唠叨了。其次,因为作业写完了,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去做了。再次,家庭支出减少了,不用去负担每月昂贵的课外培训费。感谢国家好政策。

双减政策是国之大计,家之大业,更是家长素质和孩子能力的双重比拼。让我们做一个有担当的家长,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为孩子们成就更美的明天。

篇7:双减政策家长心得体会

和成千上万普通的家长一样,对于“双减”,我一面欣喜着孩子们终于可以从过度的学业压力中解脱出来,一面又担心,这样立竿见影地迅速减负会让尚不懂事的孩子因此荒废学业,在本该努力,本该奋进的年纪里选择安逸,白白蹉跎大好华年。

可当听了河南省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系列讲座之后,恍然发现:自己的矛盾,担忧倍显多余。现就观看系列讲座,谈几点自己观后的感受:

第一,诚如杨雄所长讲的:双减政策并不是我们国家要改变什么,而是要回归到我们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双减并不是要改变,而是要回归,让我们学校教育回归本位,让我们的家庭教育回归生活。我之前也一直执拗地认为教育就是筛选人才。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我也有着浓重的名校情节,有着极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听完讲座,深切体会到,比金榜题名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以学习为载体,而学会更好的去生活,去适应未来,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便在成年进入社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而在孩子的养成教育方面,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提并论的,甚至于,家庭教育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责任。深感肩上有着一份沉甸甸的担子,而我也将努力改变自己,争做新时期合格的学习型家长,陪孩子终身成长。

第二,义务教育阶段“双减”不仅是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更是要减轻家庭的养育焦虑。双减绝不是一减了之,也不是可以完全“躺平”。

双减政策后,有些要降维,有些则要升维。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父母,我们要让孩子学会风险管理,提升隐私保护、心理弹性,加强生命教育,要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热爱劳动,欣赏美的能力……降低在刷题抓升学考试方面的焦虑,现在孩子,常常因为抓功课,而变得心理脆弱,作为家长,我要努力在自己孩子的生成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方面下功夫,在引导孩子的同时提升自己。

篇8:双减政策家长心得体会

一、陪伴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语文可以把每一课的要点看一看,生字词语记一记,不懂得词语查查词典,积累下来。还可以大声朗读课文,坚持写写日记。数学可以提前看看知识点,把自己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课堂上专心听。英语可以听一听录音,磨磨耳朵,提前了解一下内容。

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把当天的学习内容给家长讲一遍,或者自己再看一遍,进行归类复习。把课堂笔记看一看,该背诵的及时背下来。还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知识建构。

养成及时订错的习惯。纠错是老师们批改作业的一大难点,有的孩子就是不习惯及时订正错误,每天的错题都累积着,等着老师去找他。家长可以每天晚上让孩子把作业啊试卷啊拿出来看一看,自己错过的题及时订正一下,看看能不能做正确。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作最能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每天坚持写日记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也可以回复总结一天的学习生活,疏解心情,鼓励自己第二天做得更好。

其让他的学习习惯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来养成,比如积累古诗词,举一反三钻研数学题等等。

二、陪伴孩子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阅读不仅能够拓宽视野,而且丰富知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极大。现在的考试越来越倾向于学科素养的考察,题目阅读量很大,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受益较大。不仅是文科考试需要很强的阅读能力,理科学习也需要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能都促进思考,据观察,阅读量大的孩子学习成绩普遍都好。

可以进行亲子阅读,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也可以每周开一场家庭读书会,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演一演书里的故事……用各种形式带动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家长陪伴孩子一起阅读,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

三、陪伴孩子参加劳动,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

在家的时间充足,可以教会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间,如物品如何摆放,卫生怎样打扫,怎样美化自己的房间……将这些生活必备的劳动技能都熟练掌握,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家里的物品坏了如何进行维修,劳动工具怎样使用,都可以教一教。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养养小动物,种一些绿植美化家庭环境。高年级的孩子还可以学习几样家常菜的做法,学会使用厨房电器,为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让孩子在家里有一个劳动岗位,家里有一样事情是归他管理的,增强家庭责任感。

四、帮助孩子将兴趣爱好转化成个人特长

每一个儿童身上都蕴藏着某些尚萌芽的素质,这些素质就像火花,要需要点燃它,就需要火星。家长要想尽办法点燃这颗火药,让孩子的一切天赋和才能都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专注练习,鼓励不断发展,享受兴趣爱好带来的快乐,逐渐形成个人特长。

五、督促孩子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

运动可以促进记忆力和专注力的提高,运动对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坚持每天下班后带着孩子进行半小时的运动,既能融洽亲子关系,又能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每天可以坚持跑步、跳绳、游泳、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锻炼。

篇9:家长“双减”政策的心得体会

诚然,教育依然长期处于相对畸形的状态,其根源在于“教”与“育”的严重失衡。成绩第一,教学至上,唯成绩论多年来已经成为诸多学校、家庭教育的座右铭,而由此引发的教师绩效、评优与学生成绩直接挂钩的机制,家长无法接受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在近年来资本不断涌向教育领域的推波助澜下,已呈愈演愈烈之势。于是,当我们抽身当下,正视先前教育所塑形出的“成品”和“半成品”时,蓦然发现隐藏在诸如“北大才子弑母”背后的,道德、品行和价值观早已成为了越来越多青少年的阿喀琉斯之踵。

“教”是知识和技能的灌溉;“育”是文化和文明的传承。教与育的比重纠正和配平迫在眉睫。于是,“双减”政策应运而生。作为教育改革的第一刀,砍向了笼罩在孩子头顶的沉重的课内和课外学业负担;作为把教育引流回归家庭的矫正器,卸掉了压在家长肩头的繁杂的补课、培训的经济负担;作为为为师者及学校经营指引方向的灯塔,驱散了教育中以偏盖全的迷雾,明亮了“教书”后面的“育人”二字。

“双减”政策施行以来,作为家长,最大的难题,就是观念的转变。多少家长许和我一样,周一到周五把孩子扔给学校,周六周日把孩子扔给培训班和兴趣班,然后刷刷抖音,玩玩手游,逛逛淘宝,至多完成接送,问问情况,便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已经很好地完成了为人父母的教育责任。“双减”政策犹如一盆冷水,泼向了秉承这种金玉其外的家庭教育的父母的头顶。而教育的失调,另一层面正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比例失衡,过于依赖学校的主体作用,丧失家庭教育的功能性,追根溯源,正是酿造高材低能,孩子价值观扭曲的罪魁祸首。“双减”政策很好地迈出了第一步,让教育根植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联动的土壤体系中,让孩子成长于社会-学校-家庭的沉浸式的教育氛围中,而明年施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更将为其完成政策法律层面的闭环。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不是在孩子上一年级之后就下课了。相反,“双减”政策为家长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它间接减去了家长们部分可见的经济负担,却将更重要的,原本就属于家长们的无形的“素质”教育课程重新摆在了监护人们的面前,而这一节课,将无时不刻地持续下去。太多时候,我们只看孩子的卷子、考试和成绩,却忘记了脑海深处的“德、智、体、美、劳”。当我可以有更多时间和孩子沟通,仔细审视她的学习状态,聊聊发生在学校的大事小事的时候,我才发现,亡羊补牢,刻不容缓。

学习依然是孩子最重要的任务。“双减”政策施行以后,孩子可以更快更早地完成作业。当她准备奔向手机、电视或者ipad的时候,我会拉住她,让她把作业再重新整理一遍。以前,孩子的一句“写完了”就是我开启放养模式,也是她放飞自己的号角。现在,我会让她把不清晰的字擦掉重新写,把手写的答题线改成用尺子画成笔直,把不规范的英文字母再次写过。都是写完,潦草和认真却有着天壤之别。对待学习,态度是第一位的,所以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打造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浑水摸鱼,滥竽充数,这不是学习的样子,告诉孩子学习是她自己的事情,是辛苦的事情,她不是为老师、为家长而学习,是为她自己学习。第二步,我为她准备了一个计时闹钟,无论是整理,善始善终。铅笔削好,文具摆放整齐,每一科的书本分类放好,口罩、纸巾、水杯等在学校要用的,也各归其位,整理好桌椅和辅助教具,让书包、书桌重新变得井井有条。

当她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进入自己的休闲时间时,我会让她等一等,和我说说学校里发生的故事,尤其是让她说说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塑造孩子的素质,从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孩子开始。首先是道德品质。中国是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言谈举止是孩子的一张名片,这方面,我坚决不允许孩子说话带脏字,要用敬语,而且还要经常指导她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学会担当,当不小心冒犯了别人,哪怕只是铅笔碰到了同桌的衣服,也要说“对不起”;诚信待人,自己的错误,要勇于向老师、同学和家长坦诚,不能遮遮掩掩,避重就轻;坚决杜绝孩子的骄气二气,在学校,难免会和同学们之间发生碰撞,也要学会说“没关系”,尝试去理解包容;不攀比不浪费,学会勤俭节约,我为她买了铅笔延长器,让每一支铅笔在短到无法手握的时候,都可以物尽其用;守时守约,遵守和同学们的约定……

身体是学习生活的基础。为了配合新的中考体育改革,孩子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也已经成为了需要提前布局并且着手准备的重要科目。结合孩子的自身爱好和身体情况,我们制定了每周不低于8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如果户外条件允许,周末的时候我们就去室外锻炼,疫情反复或者天气不佳,一些体育项目我们居家也可以进行。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让孩子尽量远离电子产品,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支持她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多探索。孩子喜欢画画,我专门为她准备了相关的书籍和工具,鼓励她在学习之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勾画自己眼中的世界。

这段时间以来,我发现了很多平时不曾关注过的孩子的成长变化,有一些让我欣喜,有一些亟待改善。而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光靠她自己的诉说远远不够。“双减”政策之后的教育,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家校配合,多和班主任、任课教师沟通,充分准确地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了解学校和老师们在新政策下如何去“教”、去“育”,更有助于精准地去教育孩子。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于老师反馈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防患于未然。

篇10:双减政策家长心得体会

首先要教孩子学会做人,再是学会生活,最后才能学会学习。“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家长因此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保障孩子的睡眠时间,加强体育运动,鼓励孩子拥有艺术、体育类的兴趣爱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也很重要。

厘清家庭、学校之间的关系和责任,孩子学科学习的事情,放心交给学校,家长则关注孩子的品德行为习惯,为孩子健康成长打下基础。“双减”后多出的课后时间如何安排?这需要家长更高质量的陪伴,游戏、运动、阅读和交流等。

对待孩子要更有耐心,同时要提升自己与孩子相处的能力,不能动不动就起冲突。要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责任心、主动性、自制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这些都需要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培养渗透。

例如,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家庭作业要定时、快速、限时独立完成,注意书面清洁程度等。还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生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前提,生活习惯是学习习惯的基础。在家中,要让孩子参与家务,在学校,鼓励孩子参加劳动;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这样的劳动过程中,既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最后,家长要和教师协同,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包括怎么复习、纠错、总结归纳等,这些专业性问题,可以多向老师请教。‘双减’政策落地后,家长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孩子成长规律,提升家庭教育素养与能力,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构成了教育的有机整体。“双减”政策让家长角色回归,从而也让家长面对新一轮的挑战。家长到底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给家长们三条建议:

一、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外力的推动,最终会达到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与优秀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例如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有效促进思维的发展,而好的.运动习惯则能有效促进注意力和专注力的提高。

又如优秀的劳动习惯能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责任感,提升独立能力,而参与家庭生活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

二、帮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

建议家长和孩子将每个学期按不同的维度(如时间)分割成若干个学习阶段,制订相应计划。一份好的学习计划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家长和孩子一起商量制订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目标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发生,也能促使家庭内部在学习问题上达成统一。

二是具体可操作的,如每天英语朗读半小时,两天完成数学练习一章节等,过程具体可操作,家长的监督也就更有效。

三是必须写有自我鼓励和家长鼓励的话语,彰显孩子自己的决心,鼓励孩子坚持前行。

三、全身心的陪伴将成为孩子制胜的法宝

“双减”政策刚公布,武进区清英外国语学校三PYP班学生家长侯娜瞬间感觉到“松了口气的窃喜”。她说,作为当代家长,处在“赢在起跑线”的大环境里,没有坚定的内心,很容易被影响。而‘双减’就像重启开关一样,强制暂停我们的焦虑和迷茫,给我们重新思考的机会,想想对于祖国和世界的未来,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作为“80后”家长,侯娜深深地感受到,处在瞬息万变的科技时代,孩子们的未来变化不是父母所能够掌控和想象的。他们更需要独立的思想和时代主人翁的责任感,所以我们不能用我们的经历来要求和培养我们的孩子。“双减”之后,孩子的空余时间增加了,侯娜也说起了自己的打算——用以前忙于补习班的周末,和孩子一起运动、一起游戏亲密亲子关系;把以前充斥着补习班的“假期”变为真正的假期,在疫情结束后来一场实地丈量世界的旅行。

学习做个合格父母,父母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在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很容易走入误区,做出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影响孩子的发展。孩子们需要家长的支持,而不是打骂。无论工作多忙,家长下班后一定要关心孩子,询问一下今天在班里新学了什么、有没有交新的朋友等等。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多去鼓励孩子,教会孩子克服困难。在孩子得到进步的时候,也要及时表扬,帮助孩子增加信心。

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盲目自大,也不至于自卑。家长和老师都是为了孩子好,应该彼此配合。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不要随便去质疑,要监督孩子按时完成。老师发布的注意和要求也要积极配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本身素质就很低,容易生气、辱骂别人,那么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形成一些坏习惯。因此,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做孩子最好的榜样。家长们要给孩子们苹果可以砸到头上的时间;给孩子们可以仰望星空的经历;给国家和学校让教育回归本质的机会。家长和学校各司其职,家长全身心地陪伴孩子的成长,这也将成为孩子们应对未来制胜的法宝。

“双减”,不是减父母的责任

这两天,北京教委公布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双减政策决心之大。

很多家长都已经陆陆续续接到了报过课的培训机构的通知,原本排在双休的学科培训课都换到了周中,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些孩子平时作业很快,晚上再去上一节课没什么问题,有些孩子本来作业就慢,做完回家作业都不知道几点了,哪里还有时间再出去上课。也有些孩子因为培训机构离家比较远,吃完饭再去上课的可能性不大,就索性不再报班。

双减之下,家长们有选择继续鸡娃的,有选择让孩子放松放松的,当然更多的是观望的,想看看接下来学校会有怎么样的措施,想看看大多数家长的选择。

作为家长,我们都在等待,等待学校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比如说晚托,比如说解决孩子的回家作业,又比如说暑托。学习回归学校,这原本就是应该的事,但无论如何,我们始终要明白的是,统一教学下也有差异,养育也不仅仅等于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

无论学校承担多少责任,无论孩子在学校里学多久,哪怕孩子在学校里完成了所有的作业,但是孩子和孩子之间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老师讲一遍就懂了,有些孩子老师讲了两遍还是迷迷糊糊,有些孩子今天生字写两遍就会了,有些孩子就是今天学了明天忘了,有些孩子早就会自主看书了,有些孩子回家只会捧着手机,如果我们因为双减而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那其实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尤其是孩子还在小学的时候,正是培养习惯的时候,这个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多一点关心也许就能帮孩子越过一道坎。有时候,养成一个习惯很难,背一篇课文很难,那你是不是可以和孩子一起克服困难呢?解不出题目没关系,拿去问老师就行,可是孩子该有的良好的习惯都没有,难道老师要管到孩子上床睡觉为止吗?

有人在网上大肆叫嚣,当老师的不能给孩子补课,这样有失公平。其实,教育绝不止步于课本,父母和老师同样重要。一个晚上看书的家庭和一个晚上围着电视看泡沫剧的家庭养出来的孩子会一样吗?一对双休只会躺沙发刷剧的父母和一对会带孩子去博物馆、去亲近大自然的家长,养出来的孩子会一样吗?

孩子学业上松绑了,会有更多属于他自己的时间,这其实是对父母极大的考验,如果孩子没有更好的选择,大概率会和电子产品纠缠不清,这不会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

我想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双减是为了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而不是减轻做家长的责任。如果我们指望双减政策可以让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的话,我想你是误解这份文件了。

篇11:教师家长双减政策学习心得

“双减”是指全面减轻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央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意见的明确要求,加强双减督导,双减督导被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的一号工程。那么双减从出台实施到现在将近半年多的时间。作为一个小学的教学副校长,我有如下感触:

一是双减有效遏制了家长盲目攀比让学生进行校外补课的现象,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减轻了许多家庭的经济负担。

固阳县作为一个贫困县,尤其是我校的孩子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家庭,所以他们参与这种校外培训机构补课的现象很少。但是市区的孩子在校外培训机构补英语、语文、数学是普遍现象。小学语、数、英若每次课两个小时50元计算的话,那么三门功课呢?就是150元.每周上一次课一个月下来将近是600元。如果上两次课的话,一个月下来将近是1200元。这还不包括艺术类的校外培训,如果加上艺术类的培训,那么这个孩子的校外培训机构的费用每月至少得达到1500元到2500元

。一个普通家庭,一个人的工资的2/3就没有了。对于富裕的家庭来说,校外的培训机构没有了,但是他们可以请一些优秀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补课。那么这样富有家庭孩子的学生和普通家庭孩子的学生,在同等学业成绩、同样努力的情况下,他们的学习成绩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这也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二是双减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倒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

我们对学生的作业在时间和设计上,从市到县级都进行过多次的作业设计指南的培训。在时间把控上,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到六年级书面作业控制在一小时之内。而学校要问我们的老师要成绩,学生作业量又少,这个成绩怎么来?只能是向40分钟要质量,要保证在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做少量的题基础上,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们努力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充分备好课,加强教研,提升自己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是双减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学生的在校时间,弱化了家庭教育的职责。

双减提出了我们要做好学生的课前、课后服务。有些家庭困难的学生随家长上班时间七点二十就可以到校,到校的学生需要我们老师的管理,八点二十上班的老师提前一小时就上班了。下班后又进行一小时的课后服务。老师的工作时间无形中增加了两个小时。老师也是人,有孩子,也有老人需要照顾。但是因为课前、课后服务,往往这些他们就做不到了。学生七点二十到学校,一直到下午的五点半离开学校,学生在校的时间又比原来增加了两个小时。教育观念弱的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家长,在双减政策之后,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就更少了。因为他们觉得孩子学习是学校的事,跟他们关系不大。而我认为,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主角。但是双减让很多的家长认为学生的教育、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学校,好像家长看看学生的作业,检查一下学生作业也是在加重学生的负担。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呼吁和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不能把孩子教育的事情只推给老师。

双减政策总从体来说是好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不断地

双减政策学习心得感想范文二

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冰雪运动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将大众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带到了一个新高度,谷爱凌、苏翊鸣等运动员成为不少青少年的偶像。恰值此次世界体育盛宴与中国的传统春节结合在一起,又是“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关注群体广泛,流量口碑爆棚,关注度空前高涨。如何借此契机在“双减”背景下推进体育教学的开展?

一、凸显学科育人功能

(一)遵循教育规律,彰显体育学科价值。

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体育、音乐、美术等体育美育课程,分工不同,但育人效能一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五育并举”的要求,既是办学目标,又是育人过程,只有积极发挥所有学科的合力作用,久久为功,新时代少年的培养任务才能落实落细。

(二)着眼学生健康成长,体育学科勇挑重担。

校内校外连轴转,周内周末不停歇……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必须落实“双减”,让孩子们尽享成长中的快乐。体育与健康就是着眼学生身心健康的一门课程,“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因此它在涵养学生素质、培养学生体质方面义不容辞。

(三)保障学生休息权利,体育锻炼恰逢其时。

休息是个宽泛的概念,只要有益于身心放松的方式都属于休息。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恰当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正所谓“劳逸结合”。

二、“双减”之下艺体需“双增”

中小学落实“双减”,除了在课堂、作业方面做“减法”外,还要在课后服务等课外拓展上做“加法”,努力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了课后服务的内容,为学校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遵循,需持续推动涵盖艺术类、体育类、劳技类、等领域课后服务,帮助学生学会

项艺术技能,让学生掌握

项运动技能。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利用课间活动和课外集体体育锻炼时间,开展规范的、内容丰富的、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加强大课间、广播操、跑操的管理,保证学生每天锻炼时效和收获。

落实“双减”工作,需要多方协同配合、统筹推进。体育教师要积极融入“双减”工作之中,努力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并为学生们的课后生活提供更多有益的帮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加强体育锻炼,为学生健康成长赋能,为推动学生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赋能,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赋能,为“双减”的落实奠定重要基石赋能。

双减政策学习心得感想范文四

作为四年级小学生的妈妈,家有“熊”孩子真是有喜有忧,苦乐参半啊!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可常常事与愿违,达不到自己渴望的目标。因此,在孩子教育和成长的问题上总是处于矛盾与迷茫中。

对于国家提出的“双减”政策,刚开始觉得很不理解。首当其冲想到的就是:“不多写作业,怎么考高分,考不了高分,怎么上大学”一大堆的疑问让我产生了一连串的焦虑。但是,在一段时间的实践和适应过程中,我对“双减”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双减”告诉了我,孩子学习成绩和健康成长谁才是“老大”的问题。学习成绩只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部分,而成长所包括的东西,除了学习成绩还有很多很多。所以,通过“双减”我能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在关注孩子成绩的同时更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落实好“双减”政策,家长要更新教育理念。

首先,孩子的作业少而精了,我的心也跟着放松了不少。父母高兴了,孩子也不那么紧张和压抑了。所以“双减”带来了满堂欢笑。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我们和孩子有了更多沟通和赏识的时间与机会。我们有时间聊天了,天南海北,历史地理等等。聊聊孩子学习以外的有趣的人和事。让孩子看到家长幽默风趣的一面,而让我也看到了孩子一言一行中的好多闪光点。通过“双减”我更加注重孩子的品性和感情的培养。

其次,孩子有更多的时间玩耍了。玩耍,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特别重要,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都在玩耍的过程中萌生了。所以我给孩子买了称斤的拼装玩具,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拼出了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模型。多带孩子去大自然中跑啊、跳啊、多运动。通过“双减”我更加注重培养孩子出去接触更多事物的能力。

最后,孩子有更多时间去阅读了,天文地理、中外名人名著、古今历史,孩子有大量的时间用在读书上,对孩子各方面的提高都是质的飞跃。通过“双减”让我更加注重孩子读书能力的培养。

落实“双减”也是我们家长必尽的义务。怎么才能让我们将这个义务尽到位,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领悟,需要想方法,需要出点子。

篇12:双减政策致家长的一封信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意见》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金华市作为浙江省开展“双减”工作试点地区,接下来将重点围绕“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和“强化培训收费监管”制定试点工作方案。

在此,真诚希望家长朋友能一起学习好、理解好、执行好《意见》要求,进一步树立科学的育儿观,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切实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

一、慎重选报培训课程

县教育局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关于学科类培训机构管理统一部署。希望家长谨慎报名学科类培训机构,谨慎付(续)费,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退费纠纷。非学科类的兴趣爱好培训,也请家长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适度参加。学科类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非学科类包括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二、关注孩子身心健康

家长朋友要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注重挖掘孩子的兴趣与潜质,树立科学育儿观、成才观,不盲从、不攀比。提高亲子陪伴质量,引导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时间、睡眠时间,妥善安排孩子课余时间的学习生活。

三、家校协同护航成长

县教育局将围绕减负提质目标,加强作业管理、提高学校托管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希望家长主动加强与学校的交流协作,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护航。

四、做好个人疫情防控

近期疫情形势严峻,呈多点蔓延之势。建议近期非必要不出门,同时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若从外地返回浦江的家长、学生需遵循疫情防控各项规定,主动向单位、社区报告相关情况并做好居家隔离观察。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家长朋友,让我们同心、同力、同行,一起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XX县教育局

篇13:“双减”政策心得体会

恰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主要指导思想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这更为我上好每一堂课提出要求。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孩子们是“双减”政策最大的受益人。“双减”政策既保障了学生们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也保护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以往过量的作业和校外培训,侵占了学生们大量的课余时间。由于学生们的精力有限,在课间时间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就会影响校内学习,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因此,“双减”政策的颁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保障充足的课余时间及合理开拓课外兴趣都有重要的意义,对孩子的未来有长远的好处。

“双减”政策落地后,可以充分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在校内坚持做到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服务水平,不再让孩子们有写不完的作业。让孩子学好学好的同时,拥有了愉快的童年。其次,让校外的培训机构无法超前培训,让家长们教育成本显著下降,也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们的情感和思想不再缺失。

我认为“双减”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就是要多措并举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那么我们就要做到

一、是抓好课堂主阵地,教师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做到每节课准备充分、知识储备丰富、能力训练到位,打造充满“掌声、笑声、辩论声”的生命高效课堂,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保证学生“吃饱”“吃好”。

二、是加强课后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校发挥本校教师自身优势,丰富课后服务供给,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科学实践,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帮助家长解决放学后接送学生的实际困难。

三、完善作业管理,深化评价改革。形成并完善学校作业系统,减少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质量。同时,探索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跨学科作业。

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纵着幼年人的命运,如此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以一颗热烈的教育心,以一份赤忱的教育情怀,坚定地在教育之路上,时刻谨言慎行,以身作则,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让孩子们走进有温度的课堂。

上一篇:一个苹果课文反思下一篇:合肥好吃又特色的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