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不比上课

2024-04-23

周而不比上课(共3篇)

篇1:周而不比上课

公开课教案:课题:《周而不比》(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在疏通课文字词的基础上,理解儒家的人际交往观。

(2)学会用自己的观点去评价孔子的交友观。(3)当堂背诵16.4、15.23、12.24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幻灯展示周华健演唱的《朋友》的部分歌词。

朋友一生一起走

那些日子不再有

一句话一辈子

一生情一杯酒

在生活中,朋友很重要,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如何择友,如何交友将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接下来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朋友在你心目中的地位„

二、研习探讨5则与交友相关的内容。

1、幻灯展示5则内容,全班齐读。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结合注释,自读2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译5则。点拨重点字词:友、数、斯、道。

2、具体探讨研习。

(1)问题探讨一:孔子是如何择友的?请同学朗读相关的章节并说说。(16.4)明确:友直,友谅,友多闻。

幻灯展示材料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 请你说说:你如何看待孔子或管宁的择友观?在生活中,你是如何选择益友的?…… 点拨:管宁因为华歆见财动心以及见官员过街热闹的情景而弃书而决定与之断绝朋友关系。幻灯展示材料二: 质监局为贪官陈学升大唱赞歌 2007年8月22日,河南省质监局原副局长陈学升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在河南省纪委调查陈学升问题期间,河南省质监局出具了一份令人匪夷所思的《陈学升基本情况》,为其大唱赞歌。通过这份《陈学升基本情况》,可以看出陈学升“人缘非常好”。提问:你是如何看待贪官的“好人缘”?

(2)问题探讨二:孔子认为该如何与朋友交往? 请同学阅读相关章节并分析孔子的观点。(4.26、12.23)提示:天冷了,一群刺猬想要相拥取暖,它们该怎么办?

(选择最恰当的距离群聚在一起)

明确:孔子认为与朋友相处有该说不该说之话,有该做不该做之事,要保持适当的距离。(3)问题探讨三:你如何评价孔子所说的“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幻灯展示曾国藩的故事:曾国藩下面一位幕友王湘绮(壬秋),当时他是湖南的才子,也是近代以来有名的大儒。当时曾国藩所领的湘军,在前方和洪秀全作战,开始露败象的时候,王湘绮就要请假回家。曾国藩知道他读书人胆小,如果这仗败下来就不得了。所以也想让他回去。不过事情很忙,没有立即批这件公文。有一天晚上,曾国藩因为有事去找他。看见他正坐在房里专心看书,就站在后面不打扰他。差不多半个时辰,王湘绮还不知道,曾国藩又悄悄地退回去了。第二天早上,曾国藩就送了很多钱,诚恳地安慰一番,让王湘绮立刻回家。有人问曾国藩,为什么突然决定让王湘绮回去?曾国藩说,王先生去志已坚,无法挽留了,朋友之道,不能勉强。尤其打仗的时候,胜败自己都没有把握,如何能保住别人?

幻灯出示名家评点: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即使忠言善告,也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否则自讨没趣。这种“处世之道”,至今有用。但它之所以不仅是“处世之道”,因为它显现了作为本体的某种人际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过此刻度则此关系不再维系。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现代的社会公德,即以独立、自主、平等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也。

——李泽厚《论语今读》

(4)问题探讨三:朋友间的交往有很多艺术,让我们不妨从自己出发,我们应具备怎样的修养才能交到有益的朋友?

读相关章节: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明确:交益友,首先做一个内心有仁德的君子仁者,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举例:5.17则 晏子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幻灯展示:《古文观止》上有一篇,辑自《史记〃管晏列传》,提到晏子的车夫,一天回家时,太太要求离婚。车夫问什么原因,他的太太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载晏子经过门口,晏子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简朴无华,自居人下的样子。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显得意气扬扬、自足自满的样子。你竟是这样没有出息,不长进的人,所以我要离婚。晏子的车夫听了这番话,就马上改过,力学谦卑。晏子看见他突然一反常态,样子变了,觉得奇怪,问明了原因,晏子就培养他,从此立志读书,后来官拜大夫。从这个故事可知晏子有他了不起的地方,孔子尤其佩服他这个人对于交朋友的态度。他不大容易与人交朋友,如果交了一个朋友,就全始全终。请你说说为何晏子可以获得别人永久的尊敬。

总结: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目的在于彼此辅助,达到行仁的境界。好的朋友会提升人生的境界,同样做他人好的朋友也会提升你的境界。

板书设计:

周而不比

择友:直、谅、多闻 交友:“度”,适可而止(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篇2:周而不比上课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

2、背诵重点章句2.10 16.4 15.15 4.26 12.23 12.24

3、理解儒家人际交往观中关于择友、察友、处友方面的主要观点

4、请学生结合自我,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论语》中择友、察友、处友观的看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孔子择友、察友、处友方面的主要观点

2、难点:和而不同

三、预习要求

1、诵读课文、疏通文义、注出重点字词

2、背诵有关交友方面的章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五四运动以来,有个口号,叫“打倒孔家店”,据此,我们温州一个著名的学者南怀瑾先生打了一个很好的比方,(切入)四书是哪四书?

《论语》是其中最经典的著作。

《论语》我们并不陌生,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我们学过《论语十则》,还记得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请用一个词来形容朋友在你生活中的地位? 请说说你选择朋友的标准?

(二)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周而不比》,是有关儒家的交往观的,共十四章。(简单介绍论语原文及课文的编排),今天我们研习这一部分,希望对我们今后的生活有所借鉴,先看则小故事:

东汉有位叫荀巨伯的人,一日得急信,说一友病重。朋友远在千里。故荀巨伯赶了好几天的路才到了友人居住的村庄。到了这里以后。却发现这里的村庄被胡人围住了。他潜入城去探望朋友。朋友非常感动,让他快走。荀巨伯却说:“你这是什么话?你有难,不能走。全村的人都不在,我来了。看你这样我怎么能为了自己而弃你于不顾。”说完就动手为朋友擦洗身子。无论朋友怎样的劝说就是坚持不走。

村庄终于被胡人攻破了,胡人从破草屋里搜出了全村仅剩下的这两个人,对他们说:我们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你是何人,竟然不把我们放在眼里,难道你不怕死吗?故荀巨听完胡人的话说:“你们误会了,我并不是这村子里的人,到这里只是看望一个住在这里的病友。现在,我的朋友病重,危在旦夕。我不能因为你们的到来而不管朋友的。你们要杀就杀我,请不要杀这个垂死的病人。”

胡人听了,都被他的话镇惊了,各个垂下了头,最后钦佩而走,一村的人得以保全。朋友有诤友,有肝胆相照的朋友,也有酒肉朋友,狐朋狗友,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人交朋友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孔子选择朋友的标准?(板书:择友)

学生可能会回答16.4章。

16.4章

1、齐读。

2、观看于丹对择友的评读

3、于丹的解读,有何商榷之处?

当面对两种不同的解释的时候,我们只有看第三者的态度(幻灯片)

《说文解字》说:“谅,信也。”信,就是诚实。钱穆《论语新解》

便辟:辟读如僻。谓习于威仪,致饰于外,内无真诚,与友谅之谅正相反。善柔:假装和善。谓工于媚悦,与友直之直正相反。工媚悦者必不能守直道。便佞:巧言善辩。巧言口辩,非有学问,与多闻正相反。读法建议一

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程颐 归纳为

落实文字 读懂文章

4、对于孔子的这种交友观,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巧言令色,鲜矣仁,故友必择而后交,不可混搭滥交或毫无主见地被选择。

5、齐背第7章。

(四)选择朋友的标准有了,那怎样选择朋友呢?(板书:察友)

2.10

4.7 15.17 15.23

1、齐读

2、强调 “为”、“由”、“安”、“廋”“举”“废”的语义。

3、孔子选择朋友的方法是怎样的? 提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4、齐背

5、介绍“管宁割席”这一典故。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③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在园子里一起抛地锄菜。忽然,两人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挥动锄头,对待金子和瓦块砾石没什么区别。华歆拿起金子,丢下锄头,离开了。还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坐着轩车穿着冕服的人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扔了书跑出去观看。管宁割开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先生不是我的朋友啊。”。

评:这是管宁察看华歆的行为,考察他的兴趣爱好,因华歆太看重名利而不愿意与他交朋友。

6、你在交朋友时要作选择吗?你又是怎样选择朋友的? 提示:学生说得有理的就加以肯定。

学生可能会说是“跟着感觉走”,须引导他们,若不看他们的行为,不观察他们的经历,不考察他们的习惯兴趣,你就无从知道他们究竟是直、谅、多闻之人还是便辟、善柔、便佞之人,混搭滥交或毫无主见地被选择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7、请学生说说时下同学中存在的一些择友观,并说说对这些择友观的看法。

行为方式的人做朋友,或谁对我好我就跟谁好。总之是无标准无原则无目标。我们应该要牢记孔子的择友观,读法建议二

凡看孔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程颐 归纳为 联系自己

联系生活

第二课时

(课间播放朋友的歌曲)(一)导入

好的朋友就像这一首首唱不完的歌„„ 朋友一词最早出现在„„

《周礼·地宫·大司徒》:“五曰联朋友” 郑玄注:“同师曰朋,同志曰友”。(板书)友,甲骨文„„

孔子很重视交朋友,《论语》中有很多精辟的交友之道,现在让我们简单的复习一下昨天的内容:

孔子择优的标准,齐背,(板书择友)孔子择友的方法,(察友)古人读《论语》的方法

齐读 读法建议一

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程颐 归纳为

落实文字 读懂文章 读法建议二

凡看孔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程颐 归纳为 联系自己

联系生活

(二)课堂分析

俗话说“相识易得好,久住难为人”,交到了朋友,我们还必须学会怎样与朋友相处。(板:处友)

孔子认为应该怎样和朋友相处,找出有关语句 大致有15.15;14.34; 5.17;4.26;12.23

探究问题一

1、古汉语中怨/憾/恨的区别

2、如何理解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之、忠的词义 补充资料:(幻灯片)钱穆《论语新解》

敬之:此之字有两解:一,人敬晏子。人敬晏子,当因晏子之贤,不当谓晏子善交。

一、指晏子敬人。交友久则敬意衰,晏子于人,虽久而敬爱如新。此孔子称道晏子之德。孔门论人,常重其德之内蕴„„今从第二解。白话试译:

先生说:“晏平仲善于与人相交,他和人处久了,仍能对那人敬意不衰。4、5.17章的评读 补充资料:(幻灯片)南怀瑾《论语别裁》

《古文观止》上有一篇,辑自《史记·管晏列传》,提到晏子的车夫,一天回家时,太太要求离婚。车夫问什么原因,他的太太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载晏子经过门口,晏子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简朴无华,自居人下的样子。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显得意气扬扬、自足自满的样子。你竟是这样没有出息,不长进的人,所以我要离婚。晏子的车夫听了这番话,就马上改过,力学谦卑。晏子看见他突然一反常态,样子变了,觉得奇怪,问明了原因,晏子就培养他,从此立志读书,后来官拜大夫。从这个故事可知晏子有他了不起的地方,孔子尤其佩服他这个人对于交朋友的态度。他不大容易与人交朋友,如果交了一个朋友,就全始全终。

朋友之间的交往,多数人喜欢接交新友而轻慢故人,这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君子之交,依于礼义,重在相知,故淡如水。唯淡于水,故能长久。虽为久交之友,然不敢相忘,在于思朋友之德、感朋友相知之情,所以说才会“久而敬之”。探究问题二

小组讨论:选择这五章中的任意一章,发表自己的看法? 探究问题三

读了4.26;12.23这两章,你是否认为 孔子很圆滑?如不是,又该如何理解? 补充资料: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尤其是共事业的朋友。

——南怀瑾《论语别裁》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儒家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认为礼的运用,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和。以礼为美,以和为贵,但这个“和”必须“以礼节之”。按照不同阶层间的界限分别用“和”。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这两个章节的现实意义? 补充资料:

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即使忠言善告,也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否则自讨没趣。这种“处世之道”,至今有用。但它之所以不仅是“处世之道”,因为它显现了作为本体的某种人际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过此刻度则此关系不再维系。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现代的社会公德,即以独立、自主、平等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也。

——李泽厚《论语今读》 读法建议三

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程颐 归纳为 领悟思想

取其精髓

7、孔子提出了处友的各项原则,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提示:为了辅仁(板:仁)

孔子讲择友也好,处友也罢(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益于仁德的培养,不是为了结党营私谋私利(比)。因为这些处友的原则都是符合孔子的“忠恕之道”,符合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道的,故而,辅仁之功,取友为大。结尾:

我们已经开始了《论语》的学习我们都在路上,可能坑坑洼洼,但是我们相信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心灵激荡 总有一种情怀,让我们精神坦然

篇3:周而不比上课

教师:上虞丰惠中学刘建松

班级:上虞丰惠中学高二(4)班理科班 记录:余珍

第一课时

课前背诵《君子之风》中相关语段,翻译。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孤陋寡闻”这个成语。师:大家说说这个成语出自—— 生:《论语》

师:是猜的吧,(停顿)恭喜你,猜对了,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生:就是知识浅陋,见识不广。眼光狭隘。

师:又答对了。我们现在的青少年真是见多识广,毕竟现在是21世纪,人与人的交流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媒体,来增加知识,开阔眼界,你知道的有哪些?

生:电脑上网

师:老师知道你一定会说这些,但上网要有度,有节制。生:电话 生:电视

师:这就是所谓的“三电”,让我们了解社会,触摸世界。但在2000年前,没有三电,人类怎样交往,这确实是个难题。我们不得不涉及到一个话题,那就是朋友的力量和帮助,所以在孤陋寡闻这个成语前还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来读一读(出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孔子),发表同学们的个人看法。(学生自由交谈)

师:两千多年的孔子是认为的,朋友对一个人成长尤其是学业上的帮助是巨大的。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这样认为的(出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爱因斯坦。)

师:爱因斯坦的话中明白的告诉我们选择朋友的标准。生:有头脑和心地正直。

师:你对这个标准怎么看(停顿),或者说你还有什么补充?(学生自由谈,归纳起来要有爱心,有宽容心,要善良、要能帮助,老师要相机点评)

师:老师从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出示好朋友是平面镜,他不会因为你丑而嘲

笑你,不会因为你美而妒忌你,不会因为你穷而远离你,更不会因为你富就讨好你。朋友是站在窗前欣赏冬日飘零的雪花时手中捧着的一杯热茶;朋友是收获季节里陶醉在秋日私语中的那杯美酒;朋友是走在夏日大雨滂沱中时手里撑着的一把雨伞;朋友是春日来临时吹开心中冬日郁闷的那一缕春风;朋友是我们一生中快乐或忧伤时的希望与寄托。学生大声朗读,可以是课堂的热场。)

师:古老智慧的化身的的孔子对选择朋友的标准有自己独到的体会。你能找出孔子的择友的标准吗?并读一读,背一背。

生:第七则。

师:朗读并背诵这个标准。(现场背诵)这就是所谓的益者三友和损者三友。解释字面意思(学生解释),有没有发现文言词语的特殊之处?

生: “友直”“友谅”等中的“友”是意动用法,表示“以。。。为友”。生:“直”指“正直的人”,师:那么后面的“谅” 是?友多闻是? 生:谅是诚信的人,多闻是博学的人。

师:这就是夫子的交友的标尺,同学们怎么评论?

生:孔子认为交朋友应该有一定标准,那就是与正直的人交友,与诚信的人交友,与博学多闻的人交友。

生:要结交好朋友,不要结交坏朋友。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师:是的,标准中也提到了坏朋友,用什么手法? 生:对比。

师:这是《论语》中常见的手法,可以说理更透彻,也可以让我们更容易记忆背诵。生:跟三类人交友是有害的,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师:(出示电视剧铁嘴铜牙中的和珅图片)典型的损友(出示便辟(pianbi):巧避人之所忌以求容媚。(马融《论语马氏训说》)②善柔:谓面从而背毁者也。(皇侃《论语义疏》)③便佞(pianning):辩而巧也。)(皇侃《论语义疏》)注意读音,你知道哪些人就是所谓的损友。结合历代名家的注解加深对“损友”的理解)(生解释词语、铁嘴铜牙中的和珅现象讨论)

师:所以儒家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曾经说,匹夫不可不慎取友也。友者,所以相有也。交朋友要慎重,要分清益友和损友。我们小时侯有首儿歌就叫找朋友,找呀找呀

生: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师:好朋友又没写在脸上,我们怎样来辨别呢。我们先看一则故事。(出示“管宁割席”的典故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师: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生:找朋友要志同道合,有共同爱好。生:找朋友需要内心平静,不要太注重名利。

生:我认为管宁对朋友有些严格,不够宽容,有些小事情要相互谅解,为别人想想。师:哦,这位同学讲的很有自己的观点。老师也能宽容的接受。对管宁割席我们有各种认识,这个故事的本意或者通常的意义是?

生:交友时要多观察,从一个人的细节入手,要看行动,生:关键是自己要有判别能力。

师:说的不错。当然,每个人的志趣有区别,我们也要尊重个体的差异。关于同学们说观察朋友方面,孔子也有自己很得意的见解,读一读,背一背。(生背诵朗读第四则)

师:老师刚才说孔子对自己的察友的方法很得意,你能体会到吗? 生:用了视、观、察意思很接近的词语,又有递进关系。步步深入。生:人焉叟哉出现两次,反复出现。夫子认为是独到的发现。很得意。师:注意人焉叟哉的句式。生:是倒装句。

师:我们读一下句子,体现夫子那种得意的语气。(生朗读,很有气场。)

师:可见我们交友是一件慎重的事。套用鲁迅所说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去察。我们的管宁同志就是从朋友的捉而掷之、废书而观的细节中看到了一个人的行为和兴趣志向,不是同道中人。于是乎,他就毫不犹豫的与朋友划清界限。拜拜了。他认为自己结交的是小人,而不是

生:君子

师:君子是一个温暖的名称,《论语》中一直强调要近君子,远小人。就是要多和君子交往,让自己受到感染,最后成为这样的人。关于对君子和小人的观察,夫子的意见是——

生: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衿而不争、群而不党。生:君子保持庄重而不与人争执,合群但不与人结成利益共同体。

师:“矜而不争”,不争,并非混同于他人观点,并非任由他人为所欲为。相反,不争正是为了保持自己观点、个性之独立。再加上“群而不党”,这正与“和而不同”、“周而不比”表达的是同一种观点。

师: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你怎样理解? 生:能爱憎分明,分清好坏。要讲原则。师:鲁迅有句名言。横眉冷对 生: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师:讲的是真正的仁者能其坚守的道德原则。符合道德原则,能好之;不符合道德原则,能恶之。不做好好先生。这些可以说正直的朋友的体现。关键是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是人总会犯错。所以孔子说

生: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师:对犯的错误也可以观察。你怎么理解?(此题有难度)生:君子有君子之过,小人有小人之过。

师:有人这样评论,人都会犯错误,但过错各有其类。如君子往往失之于厚,对人太宽厚,从而被人有机可乘;小人往往失之于薄,对人太刻薄,从而招人忌恨。所以,“观过,斯知仁矣”,看一个人所犯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仁在他心中的地位了。

师:这里还是强调结交朋友时要有眼光。多观察,用心观察。就像歌中所唱的,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除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至于交到真正的朋友后,怎样让友谊增值,这又是一个话题,我们下节课来阐述。

第二课时

课前背诵周而不比中第四则,第六则。

(出示投影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宴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人为上客。)(出示此材料的意图是后文中提到了晏子交友的内容,是抽象的叙述,一开始来个具体的展现,让课文有事实可依)

师:翻译文章,考虑到有些字词学生翻译有难度,老师可以辅助同学,我们现在就是师友关系。(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师: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何启发和感受?(停顿)比如和朋友的交往方面。生:晏子能够闻过则喜,知过能改,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的,对他人很仁爱。生:我们要像晏子一样随时审查自己的举止,修正自己的言行,道路才会越走越宽,朋友自然越来越多。

生:朋友交往真诚地以朋友的感受为出发点,哪怕他地位再低,考虑他人的感受,否则是好心办坏事。

师:对,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读懂一种东西。那就是朋友间尊重、信任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要用心去维护、用真诚去经营友情,才可能让友情天长地久。晏子就是晏子,交友的艺术容易形成两人双赢的局面。

师:你还知道晏子哪些故事? 生:个子矮小,貌不惊人。才华出众。

生:以前晏子出使楚国时,别人欺负他,要他钻狗洞。师:钻还是不钻? 生:不钻。

生:还有橘子生在淮南为甜的橘,长在淮北为苦的枳。来反击楚国国君对他的戏弄,是一个很聪敏的人。

师:充分说明了这位名人具有潘长江的身高,马云的智慧。这也充分说明,想老师这样的身高,(有点自恋了)小块头也有大智慧。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感叹:如果晏子在世,我给他挥挥马鞭赶赶车,也是很高兴和向往的事。可见晏子在历史上有许多的粉丝,居然连孔子发出了由衷的赞赏。哪一句?我们来读一读,注意语气。

生: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师:重点在哪个字? 生:善。善于的意思。

师:可见交往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你善于跟人交往吗?(学生自由谈)

师:久而敬之的“之”怎样理解?词性是?(这是一个看似平常,实则很有价值的问题,可以起串联课堂的作用。)

生:代词。师:具体的指代? 生:朋友 生:不,指代晏子

师:这里我们出现了分歧了,关键是谁爱谁的问题?这可是大问题。课文后面有个题目。出示(“久而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对象就有两说,一说指晏子,一说是指晏子所交之人。请联系4•26章及12•23章,分析一下哪种说法更为合理。)我们先解决4•26章及12•23章,朗读并尝试背诵。

师:有人对这两则中的孔子很不理解?孔先生什么时候变的很圆滑?世故了?同学们怎么看?

生:确实是很圆滑的,尤其是对子贡的那段话。

师:我们读一读这段话(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无自辱也也)生:这就是明哲保身的思想,他不是说要和正直的人交友,这就很不正直。师: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这里是说交往需要一个度。讲的都是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过分密切,否则就可能自取其辱,关系也不能持久。

生:距离产生美。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一片私密空间,朋友之间过于随便,就容易引起从而引起冲突,造成误解。

师:看来这位同学有很深的体验,甚至可能有深刻的教训。朱熹《论语集注》是这样理解的:“事君,谏不行,则当去;导友,善不纳,则当止。至于烦渎,则言者轻,听者厌矣。是以求荣而反辱,求亲而反疏也。”(投影)出示(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即使忠言善告,也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否则自讨没趣。这种“处世之道”,至今有用。但它之所以不仅是“处世之道”,因为它显现了作为本体的某种人际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过此刻度则此关系不再维系。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现代的社会公德,即以独立、自主、平等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也。——李泽厚《论语今读》)

师:这就是国外所谓的豪猪理论。一群豪猪挨在一起希望用对方的体温温暖自己。但靠得太近了,彼此的刺会产生伤害;离得远了,又不能相互取暖。经过长时间的调整,它们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位置。你看,猪也是这样想的?同学们有这方面的体会吗?

生:我们一般人与朋友交往,随着交往的时间增长,久而久之烦恼就来了。因为太熟了就不敬重了,什么玩笑,陈年糗事,个人隐私全都翻出来了,多年的朋友因此分手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最大的烦恼竟是来自自己最亲密的朋友。

师:那我们现在可以说,久而敬之的之指代谁最合适?

生:朋友爱晏子。古人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因为淡所以不腻,就像矿泉水一样,每天少不了他。之指代晏子最合适,朋友们都很尊敬他。离不开他。这就是魅力。

生:我也认为是指代晏子。能使别人长时间保持对自己的敬意,是一个人善于交往的表现。因此,把“之”理解为晏子,更符合孔子本意。突出了晏子的善于交往。

师:我们现在高度统一了,老师也同意你们讲的。这句话看似平淡,其实含义很深,是要真正走过社会,看透人生的人才能体会得到的啊。朋友关系的存续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容不得半点强求、干涉和控制。彼此之间,情趣相投、脾气对味则合、则交,反之,则离、则绝。朋友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随便过头、不恭不敬,这样,默契和平衡将被打破,友好关系将不复存在。其实放眼世界,国家与国家的交往也是这样。(可以举利比亚和西方的关系、越南和中国的微妙的关系来阐述交往中的度的把握,语文课堂中尤其是论语学习中,如何应用于实际,让学生懂得论语就在身边,这是一种温暖的关怀)

师:论语中非常注意人与人交往时保持适当距离的原则,除了这个以外,周而不比中还提到了哪些交友的注意事项?

生: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他人要宽容。生:还有公正的原则。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师:孔子总说“仁者爱人”,那么他为什么不“以德报怨”呢?“以直报怨”与“以怨报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思想是否一致?(师生讨论)(出示南怀瑾《论语别裁》: “儒家思想有一点侠义的精神,你打我一拳,我踢回你一脚;你对我不好,我不理你,这很直嘛!……是是非非,善善恶恶,对我好的当然对他好,对我不好的当然不理他,这是孔子的思想。他是主张明辨是非的。”)鲁迅去世前说:“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这就是典型的

生: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师:还有哪些原则?

生:“不以言举人”,是不凭你讲了几句正确的话,就全面肯定你,极力推举你;“不以人废言”,是不凭你说了几句错误的话,就全盘否定你,从此不用你。

生: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就是要公正全面的原则。

师:就是我们辨证客观的方法。不能一棒子把人打死,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人有两面性,有时我们传统中的否定的人也有恰当的言论,比如三国演义中马谡,最后由于兵败被诸葛亮挥泪斩杀。但他也是一个出色的参谋。

师:对,马参谋曾经说过至理名言,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我们不能因为他的军事错误而否定他的军事思想,这才是真正的公正,对历史

人物的公平。

师:孔子提出了处友的各项原则,如适度原则,公正原则、严于律己的原则。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生:以友辅仁。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周而不比上课】相关文章:

亚军不比冠军差作文300字04-20

上一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下一篇:波形梁护栏施工方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