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显,萧人》阅读及答案参考

2024-04-07

《薛显,萧人》阅读及答案参考(通用18篇)

篇1:《薛显,萧人》阅读及答案参考

“薛显,萧人赵均用据徐州”原文及译文赏析

薛显,萧人。赵均用据徐州,以显为元帅,守泗州。均用死,以泗州来降,授亲军指挥,从征伐。南昌平,命显从大都督朱文正守之。陈友谅寇南昌,显守章江、新城二门。友谅攻甚急。显随方御之,间出锐卒搏战,斩其平章刘进昭,擒副枢赵祥。固守三月,乃解。武昌既平,邓仲谦据新淦不下,显讨斩之,因徇下未附诸郡县。以功擢江西行省参政。从徐达等收淮东,遂伐张士诚。与常遇春攻湖州。别将游军取德清,攻升山水寨。士诚遣其五太子盛兵来援,遇春与战,小却。显帅舟师奋击,烧其船。众大溃,五太子及朱暹、吕珍等以旧馆降,得兵六万人。遇春谓显曰:“今日之战,将军功,遇春弗如也。”五太子等既降,吴人震恐,湖州遂下。进围平江,与诸将分门而军。吴平,进行省右丞。

命从大将军徐达取中原。濒行,太祖谕诸将,谓“薛显、傅友德勇略冠军,可当一面。”进克兖、沂、青、济,取东昌、棣州,乐安。还收河南,捣关、陕。渡河,取卫辉、彰德、广平、临清。帅马步舟师取德州、长芦。败元兵于河西务,又败之通州,遂克元都。分兵逻古北诸隘口,略大同,获乔右丞等三十四人。进征山西,次保定,取七垛寨,追败脱因贴木儿。与友德将铁骑三千,略平定西。抵临洮,别将攻马鞍山西番寨,大获其畜产,袭走元豫王,败扩廓于宁夏。复与达会师取平凉。张良臣伪以庆阳降,显往纳之。良臣蒲伏道迎,夜劫显营,突围免。良臣据城叛,达进围之。扩廓遣韩扎儿攻原州,以挠明师。显驻兵灵州,遏之。良臣援绝,遂败。追贺宗哲于六盘山,逐扩廓出塞外,陕西悉平。

洪武三年冬,大封功臣。以显擅杀胥吏、兽医、火者、马军及千户吴富,面数其罪。封永城侯,勿予券,谪居海南。分其禄为三:一以赡所杀吴富及马军之家;一以给其母妻,令功过无相掩。显居海南逾年,帝念之,召还。予世券,食禄一千五百石。

复从大将军征漠北。数奉命巡视河南,屯田北平,练军山西,从魏国公巡北边,从宋国公出金山。二十年冬,召还,次山海卫,卒。赠永国公,谥桓襄。无子,弟纲幼。二十三年追坐显胡惟庸党,以死不问,爵除。

(选自《明史·列传第十九》,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显随方御之方:形势

B.吴平,进行省右丞 进:进攻

C.进征山西,次保定 次:驻扎

D.二十三年追坐显胡惟庸党坐:连坐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死不问,爵除 木欣欣以向荣

B.因徇下来附诸郡县不如因善遇之

C.与友德将铁骑三千彼与彼年相若也

D.败扩廓于宁夏 何为其然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3分)

A.薛显在赵均用死后投奔明太祖,他和常遇春的在和张士诚的五太子的大兵作战中都大获全胜,直接导致五太子等人后来的投降。

B.太祖曾在群臣面前盛赞薛显作战勇猛和做事有谋略,行军打仗可以独当一面,这些方面特点在南昌之战和湖州之战中有所表现。

C.薛显在和元朝的.军队作战过程中一向少有败绩。虽然在收复庆阳的过程中险遭不测,但最终还是和徐达等合力平定了陕西全境。

D.明初,朝廷奖赏有功之臣,虽封薛显为永城侯,却因罪让他谪居海南。后虽回到朝中赐官加爵,但死后若干年还是被免除爵位。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遇春谓显曰:“今日之战,将军功,遇春弗如也。”(3分)

(2)张良臣伪以庆阳降,显往纳之。良臣蒲伏道迎,夜劫显营,突围免。(4分)

(3)分其禄为三:一以赡所杀吴富及马军之家:一以给其母妻,令功过无相掩。(3分)

参考答案:

4.B(进升官职)

5.B(A介词,因为/连词,表修饰关系;B都是介词,趁着,趁此;C介词,和,跟/连词,和,跟;D助词,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肯定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疑问或反诘语气)

6.A(常遇春在和五太子的大兵作战中“小却”)

7.(1)常遇春对薛显说:“今天这次战争,是将军您的功劳,我比不上您啊。”(“今日之战,将军功”判断句式1分,“弗如”1分,句意通畅1分)

(2)张良臣假装率领庆阳城投降,薛显前去接受投降。张良臣在路上伏道欢迎,(却)在夜晚劫营,薛显突围出来免于一死。(“伪”“以”“道”各1分,句意通畅1分)

(3)把他的俸禄分成三份:一份用于赡养其所杀吴富及马军之家,一份用于赡养薛显母亲妻儿(另一份自用),不能将功劳和过错相互抵当了。(“以”“相掩”各1分,句意通畅1分)

文言文参考翻译:

薛显,萧县人。赵均用占据徐州,让薛显担任元帅,守卫泅州。赵均用死了,率领泗州军门来投降(朱元璋).太祖授予亲军指挥职位,跟随自己征战。南昌平定之后,命令薛显跟随大都督殊文正守卫南昌。陈友谅侵犯南昌,薛显守卫章江、新城两座城门。陈友谅军队的攻势很急。薛显依据形势防御敌军,间或派出精锐士卒出战,斩杀了敌军的平章刘进昭,擒住副枢赵祥。固守南昌三个月,南昌城才解围。武昌平定之后,邓仲谦占据新淦没有攻克,薛显讨伐他,乘机攻占了一些没有归附的属县。凭借战功提拔为江西行省参政。(他又)跟随徐达等收复淮东,接着攻打张士诚。又和常遇春攻打湖州,(在这一阶段)他派遣别将率领流动军队攻占了德清,占领了升山水寨。张士诚派遣他的养子“五太子”集结重兵来救援,常遇春与他交战,稍有退却。薛显率领水军奋勇攻击,烧毁了敌军的船只。敌军大败,五太子及朱暹、吕珍等率领旧部投降,得到降兵六万人。常遇春对薛显说:“今天这次战争,是将军您的功劳,我比不上您啊。”五太子等投降之后,吴地的人震惊恐惧,湖州于是被攻下。(紧接着)他们进攻围住平江,他和诸位将领分城门进军攻打。吴地平定,进升省右丞职位。

朝廷命令薛显跟从大将军徐达攻打中原地区。将要出行之时,太祖告谕诸位将领,说“薛显、傅友德的勇敢和谋略在军中名列前茅,可以独当一面。“进攻攻占了充、沂、青、济,攻取了东吕、棣州,乐安。回军的时候收复河南,(紧接着)攻打陕西关中地区。他渡过黄河,攻占与了卫辉、彰德、广平、临清。他率领骑兵、步兵和水军攻取了德州、长芦。在河西务打败元兵,又在通州打败元兵,接着攻占了元大都。然后派兵逻古北诸隘口,攻占了大同,俘获乔右丞等二十四人。进军征战山西,驻扎在保定,攻占七垛寨,打败并追击元主脱因贴木儿。薛显利傅友德率领二千铁骑,攻占平定了定西。薛显的别将攻占了马鞍山西番寨。获得了许多的家畜和物产,赶跑了元朝的豫王,在宁夏打败了扩廓。薛显又和徐达会师攻I占了平凉。张良臣假装率领庆阳城投降,薛显前去接受投降。张良臣在路上伏道欢迎,(却)在夜晚劫营,薛显突围出来了。张良臣占据城池叛乱,徐达进攻围困他。扩廓派逍韩扎儿攻打原州,以阻挠明朝的军队。薛显在灵州驻兵,阻止韩扎儿的军队。张良臣的军队援兵断绝,就失败了。追击贺宗哲到六盘山,把扩廓赶到塞外,山西就全部平定了。

洪武三年冬天,朝廷大封有功之臣。因为薛显擅自杀胥吏、兽医、火者、马军及干户吴富,皇上当面数清他的罪行。封他为永城侯,没有赐予免罪免死铁券,谪居到海南。将他的俸禄分成三份:一份用来赡养薛显所杀的吴富和马军的家人;一份给薛显的母亲和妻子,没有给予他免罪免死的铁券,贬官到海南。把他的俸禄分成三份:一份用于赡养其所杀吴富及马军之家,一份用于赡养薛显母亲妻儿(另一份自用),不能将功劳和过错相互抵当了。薛显在海南居住数年,皇上怀念他,召他回来。也给了他免罪免死铁券,享受一千五百石的俸禄。

其后,薛显又随大将徐达征战漠北。多次奉命巡视河南,在北平屯田,在山西练兵,跟从魏国公巡视北方。洪武二十年冬天,皇上召还,行至山海卫时,(突患疾病)去世。赠永国公,谥桓襄。当时,薛显没有儿子,弟弟薛纲年幼。洪武二十三年,追究连坐薛显是胡惟庸党羽,因为薛显已经死,不问其罪,免除爵位。

篇2:《薛显,萧人》阅读及答案参考

王举芳的《唤醒》

①晚自习,整个校园一片寂静。忽然,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响起,同学们不由自主地拥向窗边向外张望,只见一个女子正追赶一名男生。

②“又是三班的李龙龙,看,又惹到他们班的英语老师了,这小子又在闹哪样啊?”一个同学说。

③“肯定又在上自习时打游戏被他们英语老师逮到了,这李龙龙,一天不整点景儿不算过完一天啊,安静安静,继续自习。”班长维持秩序。

④教室里恢复了平静,脚步声也渐渐远了。

⑤第二天一大早,李龙龙就被班主任请进了办公室,他站在那里不言不语,低着头垂着眼睛,不时悄悄偷望一下老师的脸色。

⑥另一边,英语老师正在“控诉”着他的罪状:“这样的学生开除回家算了,不好好学习,上课打游戏,还和老师顶嘴……”

⑦“李彤老师,您消消气,喝杯水,准备上课去吧,接下来的事我来处理好吗?”班主任颜老师是名教学多年的老教师,还有不到一个月就退休了。她不想让自己班的学生有被开除回家的记录,但最近,几乎每天都有任课老师向她反映李龙龙的“问题”,她一直帮他“开脱”。

⑧英语老师上课去了,其他老师也陆续走出了办公室,只剩下李龙龙和班主任。

⑨“你把我家长叫来好了,反正我也不想再上学了。”李龙龙先发制人。

⑩“来,过来,坐下。”颜老师让他坐到自己的位子上,转身出去了,不一会儿端来一盆水。“来,洗洗手,洗洗脸,咱们一起吃早餐,我今天特意多买了一份。”说着,拉过李龙龙的手,放进温热的水里。

吃过早餐,颜老师望着他,什么也没说,用手轻轻抚顺他杂乱的头发,整理好他的衣领,轻轻说:“回去上课吧。”

他望着颜老师,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努力抑制着眼睛里的热流。他快步走出办公室,寂静的走廊里,他的眼泪在无声地飞。

那堂课,他出奇地安静,很认真地听课,很认真地记课堂笔记。同桌看着一反常态的他,眼里满是惊奇。

接下来的几天,李龙龙依旧安静,其他老师对颜老师说:“这个李龙龙,一反常态啊,是不是在酝酿一场暴风雨啊。暴风雨来临之前,都是出奇地安静。”颜老师笑笑,肯定地回答:“不会。”

一天课间,李龙龙叫住了颜老师:“颜老师,我想……我想……我想向老师们道歉,您能帮我吗?”

颜老师笑了,李龙龙也羞涩地笑了。

“李龙龙,这次期中考试,英语你得了38分,不小的进步呢,要知道,以前你的英语卷子干净得就像喜马拉雅山上的雪,不着一点尘埃墨迹的。”英语老师李彤务必激动地说,接着鼓起掌来,同学们也跟着鼓掌。

李龙龙站起来,也鼓掌,整个教室成了掌声的海洋,一片温暖的海洋。

“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李龙龙同学的作文在全国作文比赛中得了二等奖,这小子一点消息都不露。同学们,你们说我们该怎样惩罚他啊?”颜老师举着获奖证书说。

“罚他去操场跑五圈,以发泄他无比兴奋的情绪。”

“罚他打扫卫生一周,谁让他明人做暗事。”

“罚他……”

同学们七嘴八舌,说着各种惩罚方式。李龙龙站起来,走向讲台,站定,他望着颜老师鞠了一个躬,然后面向同学们也鞠了一个躬,说:“谢谢你们,我敬爱的老师和同学。今天,我可以选择自罚吗?”

“行,李龙龙,我们今天同意你自罚。”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我的自罚方式是我用标准的普通话来念我的获奖作文,这下你们解恨了吧?”说着,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个方式够残酷!李龙龙,就让我们听听你是怎样把那略带结巴、严重鼻音的齉齉腔转换成洪亮的悠扬的普通话吧!”有人带头鼓掌。

“题目是《唤醒》,作者:李龙龙……”李龙龙一字一句念着,表情严肃,声音深情。

“那段日子,爸妈离异,我感觉世界瞬间垮塌了一半,面对爸妈冷漠的眼神,我心灰意冷。是啊,我学习成绩不好,说话口吃,不伶俐,有什么理由让他们选择我这个累赘呢?我只好去奶奶家。我破罐子破摔,故意在班级捣乱,只为发泄我的愤愤之情。而我的心里,早被自卑的阴影笼罩,接满了厚厚的冰霜。幸亏遇到颜老师,她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教导我,耐心地与我谈心,让我看到我自己你也是个‘发光体’,让我找到了失落已久的自信,唤醒了我心中早已尘封的潜能……此时,窗外的柳树舒展着被冰封了一个冬季的枝条,它仿佛也被轻柔的春风唤醒了……”

颜老师走在回家的.路上,内心无比欣慰。冬天尚未离去,阵阵寒意让她不由裹紧了围巾,但她心里格外温暖。她知道,再寒冷的冬季,只要东风轻吹,就能唤醒整个春天。

1.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除第⑨段和第⑩段,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刻画颜老师教育转化李龙龙的?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的含义。

(1)另一边,英语老师正在“控诉”着他的罪状……

(2)他快步走出办公室,寂静的走廊里,他的眼泪在无声地飞。

4说说你对第段画“ ”语句的理解。

5人的一生会经历风风雨雨,你怎样评价李龙龙面对父母刚刚离异那一段时间的态度和行为?

1.颜老师关心教导因父母离异而自卑自弃的李龙龙,增强了他的自信,唤醒了他的潜能,

2.侧面描写。通过李龙龙念获奖作文中的内容“她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教导我,耐心地与我谈心”,来描写颜老师的关爱教育转化

3.

1)“控诉”:英语老师讲述李龙龙上课打游戏,顶撞老师等不遵规守纪问题。(2)“飞”:颜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关爱,使李龙龙感动得热泪奔流。

4.颜老师坚信: 再难教育转化的学生,只要像母亲那样无微不至地关爱,耐心细致地教导,就能够树立其自信心、激发其潜能,从而促进其健康地成长。

篇3:让学生有效参与数学学习

一、注重学法指导

“使学生学会学习, 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只有当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思、用的能力得到发展, 才能使他们真正地喜欢学习, 主动学习。我指导他们从学会“四会”入手。

会听:课堂上要求学生边听边记, 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 而且要认真听同学发言, 听同学发言中思维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材料, 提供的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 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给学生制定观察提纲, 带领学生观察, 使他们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会想: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让学生有机会动脑筋去想问题。

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说的机会, 让他们将所思所想用语言表述出来。

二、营造课堂氛围

《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学习的感受和体验, 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是平等的,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 深入学生中间, 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 让他们乐于和教师交往, 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努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 在课外也要舍得感情投资, 多接触学生, 主动找学生谈心, 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教师应关心每一个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自己的选择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学生有错时, 不过分批评指责, 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 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 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创设问题情景

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探求问题的好奇心。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声音、画面、实物场景等多种手段创设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阶梯式学习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研读《课程标准》, 吃透教材, 了解学生, 在此基础上, 融会贯通, 实现情境之间顺畅链接, 使创建的情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 给学生一种整体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以此诱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如, 在进行“生活中的数———可爱的校园”教学时, 我让学生观察他们熟悉的教室, 要求他们说一说我们的教室有什么, 有多少?学生通过观察, 说出了教室里有6盏灯、2扇门等数学问题。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促进群体互动

“互动”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和具体情景下, 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 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 它既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 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师生互动在本文中既包括师生间的互动, 也包括生生间的互动。笔者通过观察、比较, 发现当前课堂上发生的师生互动存在着许多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符的现象, 指出并研究这些现象, 找出其解决办法, 由此而建立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互动, 对改善课堂教学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如, 我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 首先设计了一项分类活动, 在分类活动中发现学生对解决类似于“27+36”这样的进位加法有困难, 从而产生学习进位加法的兴趣。然后分小组研讨“27+36”的算法究竟有哪些。在小组研讨中, 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在合作研讨后, 学生交流算法时出现了许多精彩回答, 他们共想出了十多种方法, 许多我没想到的算法他们也想到了。以下是我对他们的算法的整理:

篇4:《小说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2.第一,大刘是一个十足的赌徒。他嗜赌成性,输掉了家里的所有财产。最惨的一次,输得只剩下一条内裤。从此,人送外号“刘一裤”。

第二,大刘曾经很能干,能吃苦。夏天种地,冬天去货场给别人装货,日积月累,存了一些积蓄。

第三,大刘有过自责与愧疚的时候。他看着自己女人的举动,深深地内疚起来。这么多年,女人一直跟着自己吃苦受罪,却从没有半点怨言。

第四,大刘能够改过自新。大刘用这最后一笔没有下注的钱,买了个三轮车,给别人送货,慢慢地,日子重新走上了正轨。

3.内容,这一段对油画的描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得文章内容充实,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主旨:这一段描写看似与文章的主旨联系不大,而实际上却正好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任何赌博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的,油画的内容与眼前的景象很相像,所以起到了深化主旨的作用。

艺术:这一段是插叙,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同时也为文章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后文的展开做了一定的铺垫。

篇5:《进表》阅读及答案参考

文言文阅读。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表》)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众寡:人数少。④建:提出。⑤吴会:吴国。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及(到了……的.时候)魏武帝南征

B、躬(亲自)耕于野

C、乃三顾(回头看)亮于草庐之中

D、乃建奇策(计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躬耕于野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乃建奇策 羽、飞乃止

C、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以光先帝遗德

D、甚敬重之 先主器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选文,写出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4、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

篇6:清阅读及参考答案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注】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注】玉漏:玉做的计时器。

(1)这首诗写夏末秋初之“凉”,别开生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篇7:阅读练习及答案参考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每句划一处)

①余闻之也久 ②非复吴下阿蒙

6. 下面加线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 窥镜,谓其妻曰

C .蒙辞以军中多务 未尝稍降辞色

D .结友而别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 解释下面加线的词。

①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

③即更刮目相待 更:

8. 翻译。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5.余闻之也/久 非复/吴下阿蒙

6.B (A 项代词/ 助词,提宾标志 B 项代词C 项推托,借口/ 言语 D 项表顺承/ 表转折)

7. 相当,符合 牵,拉(或 “通‘攀’,牵,引”) 重新

8.⑴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欣赏)的地方。

⑵我哪里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啊!(答……吗)

9.示例一:吕蒙读书 乙文主要讲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发愤读书、长进才略的故事。

篇8:浅谈如何解答力学计算题

一、夯实基础, 加强对物理概念的正确理解

许多物理公式可考查对物理概念的正确理解, 如压强公式P=ρgh中的h, W=Fs中的s, F1L1=F2L2中的力臂。以此为基础, 我们应从本质上过滤出解题的正确信息, 明确题目中各种物理量的意义, 不要张冠李戴。

例1如图1所示, 质量不计的光滑木板AB长1.6m, 可绕固定点O转动, 离O点0.4m远的B端挂一重物G, 板的A端用一根与水平地面成30°夹角的细绳拉住, 木板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绳的拉力是8N;然后在O点上方放一质量为0.5kg的小球, 若小球以速度20cm/s由O点沿木板向A端匀速运动, 则小球至少运动多长时间细绳的拉力才减小到零? (g=10N/kg, 绳的重力不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力臂, 它指的是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 而不是到力作用点的距离, 千万不要把细绳的拉力力臂认为是OA而误入歧途, 这样的误解正好陷入题设的陷阱。如图2, 借助数学知识可求得力臂从而为正确解答奠定了基础;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有FLOC=GLOB;当小球向左滑动至距离L时细绳拉力恰好为零, 有G球L=GLOB。则

FLOC=G球L, 得96cm;再据匀速运动公式解得t=

二、排除干扰因素, 走出迷魂阵

为了考查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需要, 经常遇到题中出现的迷惑条件, 故解题时要缜密思考, 排除干扰因素, 否则稍不留意, 便会“中计”。

例2有一正方体铝块, 质量为2.7kg, 放在面积为0.2m2的水平桌面上, 求桌面所受压强. (ρ铝=2.7×103kg/m3, g=10N/kg)

解析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给出如下解答, 即

这种解法错在没有正确理解“受力面积”的概念, 受力面积不一定是整个桌面的面积 (题设桌面面积正是迷惑条件) 。当两个面积不等的物体相互挤压作用时, 受力面积应为真正承受压力的面积, 本例中受力面积应为铝块的底面积, 因此应先求出铝块底面积与桌子面积比较, 进而确定受力面积的大小。正确解法为:

铝块体积为则铝块底面积为S=0.01m2<0.2m2,

所以受力面积应为S=0.01m2,

本例以“面积0.2m2”作为迷惑条件, 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了物理概念, 故不应生搬硬套公式计算。

三、周密思考不漏解

有些试题设计了不确定因素, 这需要学生做全面细致的探讨, 严防遗漏答案。

例3如图3, 底面积为400cm2的圆形水槽内盛有适量水, 把质量1kg、高12cm、横截面积为100cm2的柱形物块, 用弹簧测力计悬挂后浸入水中使其深度为2cm;弹簧测力计的测力范围为0~12N, 其刻度盘上从0到10之间的长度为10cm (g取10N/kg) 。求:应向水槽中至少注入多少千克水, 才能使测力计示数恰好为零? (柱形容器足够大, 注入水不会外溢)

解析从表面上看, 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时有

因此物块由浸入水下0.02m变为浸入水下0.1m处, 须加入水的深度为0.1m-0.02m=0.08m, 加入水的面积为400cm2-100cm2=300cm2。故加水体积为V水1=3×10-2m2×0.08m=2.4×10-3m3, 加水质量m1=ρ水V水1=1.0×103kg/m3×2.4×10-3m3=2.4kg.

到这里感觉本题解答结束, 其实加水过程中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时, 弹簧收缩为原状, 拉力由8N减小到0, 弹簧长度由伸长8cm缩短到0, 因此又需加水体积V水=400cm2×8cm=3200cm3=3.2×10-3m3, 加水质量m2=ρ水V水2=1.0×103kg/m3×3.2×10-3m3=3.2kg。因此本题的加水效果实质上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使浮力增大, 即原水面以上加水2.4kg;一部分是使弹簧缩短, 需加水3.2kg, 共计加水2.4kg+3.2kg=5.6kg。

四、避开“熟题”效应

在考试中, 总会发现试卷中有一些满有把握的“熟题”, 在解答时往往受到“熟题”的束缚, 对题中已经变化的条件视而不见, 仍按原来的思路解答, 这就是“熟题效应”在作祟。因此, 遇到“熟题”时应先观察题中条件有没有变化, 不要盲目求解。

例4如图4所示, 用滑轮组拉着重600N的物体, 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 在t=40s内物体移动8m时, 拉力F做的功为1280J, 若动滑轮的重为12N (不计绳重及摩擦) 。求:

(1) 拉力的大小F及拉力的功率P。

(2) 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析许多学生用公式100%求解, 导致结果η>1而错误。究其原因, 本题并不是把物体直接挂在动滑轮的钩上, 但一些学生仍然受到熟题所形成的错误思维定式的干扰来解题。正确解题过程如下:

篇9:现代文阅读参考答案

【专题强化】1. (1) ① 懂得泥土和种子有脾气,“不要拗”;② 与牛相遇时虔敬地后退避让;③ 不对草们痛下杀手;④ 误斩蚯蚓后深感内疚;⑤ 撒些苞谷给麻雀作犒赏;⑥ 用粪滋补泥土;⑦ 剔除泥土里的瓦块、砖头;⑧ 拾起米粒和碎馍,吹一下就填到嘴里。 (2) 运用比喻修辞,将父亲比作逡巡的士兵,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清除田间杂物时认真、仔细的神情。(或: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泥土、小动物以人的情态,活泼生动,富有情趣。) (3) 父亲不嫌脸上的泥巴脏,反而将其当做农人的一种荣耀。父亲脸上的泥巴也是土地对父亲的一种特别的奖赏。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泥土的无比尊重之情以及他和土地之间如同兄弟、邻居一样的亲密关系。 (4) ① 点出文章的中心;② 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诗意;③ 深化作者的感情。 (5) 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泥土给的,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地上的农人更具有淳朴宽厚、钟情于土地、热爱劳作的优秀品质;向泥土致敬,就是向滋养我们的土壤和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致敬。 2. (1) 动物的眼泪是最真诚的。老猫能坦然接受大限将至的事实,只是用“一滴永远的泪珠”向人们告别,而把最后的痛苦由自己远远地带走。 (2)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滴泪”比作“琥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猫离别时的不舍与痛苦,也写出了“我”看见老猫的泪水后,无比震惊和痛苦的心情。 (3) 老猫在“我”家活了一生,而家里所有的人却怕它在家里终结生命,所以希望它能够自己离开。当老猫感知到它的大限将至时,只留下一滴泪,就自己走了。通过对比,体现了人的冷酷无情。

第2课时

【典题诊断】1. 孙老师夫妇为学生们生火,学生们烤火取暖。 孙老师的女人担忧没有足够的燃料过冬,孙老师却不在意。 2. 对学生关怀备至;勤劳顾家;理解丈夫 3. 突出山村冬天天气严寒,为下文写学生们雪中送炭作了铺垫,也衬托了学生们这种行为的感人。 4. 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们围在火堆边烤火时欢快的情景,侧面表现了孙老师对学生的爱。 5. 学生们送的木炭能满足孙老师夫妇一个冬天取暖的需要。 爱心使孙老师夫妇和学生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到温暖。(或:孙老师用爱温暖着学生,而学生也用真挚的爱回报老师,使寒冷的冬日充满暖意。)

【专题强化】1. 快手刘对“我”的发现感到惊奇,想到了应对办法却又故弄玄虚,成功表演后显得十分得意。 2. 承接上文,交代了“我”的离开,收束对快手刘的回忆;引出下文,为再次见到快手刘做铺垫。暗示随着时间的流逝,快手刘的人生际遇将发生改变。 3. 帮助快手刘完成戏法,摆脱窘境,让孩子们相信快手刘的戏法,不再为难他。表现了“我”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命运的同情和关注。 4. 第①句表现了快手刘表演成功后的神气十足;第②句中快手刘近乎在哀求,显得底气不足。两句话都能表现快手刘的精明、朴实和善良,也使人感到快手刘手脚渐渐不灵活,状况大不如前。 5. “快手刘”是小说主人公的绰号,他始终是“我”心中“名副其实的快手刘”。以“快手刘”为题,可以交代人物身份,暗示人物遭遇,凸显人物特点,也更能表现“我”对“快手刘”这类人物的喜欢和同情。

第3课时

【典题诊断】一、 1 选取“南海”“北国”“森林”“群山”“小河”这些富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歌颂祖国,使抽象的爱国之情变得具体、形象,避免了空洞。 2 (1) 开头两句“要”的呐喊,写出了瀑布坚定不移、势不可当、一泻千里的特点。 (2) 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无生命的瀑布当做人来写,粗看字字在咏物,细看句句在写人,写那些有追求、有理想,用燃烧的信念为自己开辟了一条奔腾的生命之路的战士。

二、 1. “你的泥娃娃”指的是娜拉。“生人”指的是海尔茂。娜拉说自己是“你家的泥娃娃”是因为她认识到自己在家中、在丈夫眼里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自由,得不到尊重,只是一个玩偶;称海尔茂为“生人”则是因为丈夫海尔茂与她之间缺乏沟通,丈夫就像一个陌生人。 2. 奇迹中的奇迹:两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娜拉通过这句话向海尔茂表示自己已不相信他们之间的婚姻能有美好的结果;建立真正的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3. 说明娜拉的动作,她边说边在做出走的准备,出走的决心坚定。

【专题强化】一、 1. 遥望六十岁;遥望年轻的时候 2. 象征人生路上的困难与挫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艰辛的感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二、 1. 钱之江:表明和对方“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立场,表达对革命事业必定成功的坚定信念。代主任:威逼利诱钱之江归顺,既表达了他的立场,也体现了他对钱之江的佩服。 2. 示例:机智沉着,应对的话语既顺畅通达,又针锋相对;学识渊博,比如他对饮食的表述;乐观,永不言败。 3. ① 那你就是共产党的人咯?② 为革命的正义事业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

第4课时

【专题强化】1. “生物在搬家”是指有些生物为了避免灭绝,远离原来不利的生存环境向别处迁徙的现象。 2. 高温、干旱。 3. 第③段说明的中心是:科学家们推测,这种全球气温的急剧上升,迫使物种以更快的速度向较阴凉的地方迁移。作者列举了英国的逗号蝴蝶和长插蛛向北移动的例子并罗列了准确的数据,说明这两种动物向较阴凉的地方迁移的速度之快;同时还举了美国黄石公园中美洲鼠兔的例子,将其1900年时生活的地点和2004年时生活的地点进行比较,来说明这一中心意思。 4. “不少”是“多”的意思,说明许多生物正逃离赤道地区,向着北边较阴凉的地方移动,用在这里强调了“搬家”的生物数量较多,避免了说法的绝对化,更符合客观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第5课时

【典题诊断】1.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最丰饶、最深情的事情。 2. 说明对“成长”持不正确的认识的人比较多,含蓄地表明了讨论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从而引出下文深一层的论证。 3. 内容上,强调小时候“我”对“成长”的认识是错误的。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4. ① 必要的积蓄过程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② 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5. 让知晓学习的人永远在成长,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

篇10:高中阅读及答案参考

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辨别、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滋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谦让、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1.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2.读文段,体会“我”内心的变化,填空。

父亲终于回来了,在等他读诗之前,“我”的`心情__________;在他读诗的时候,“我”的表现是__________;在他作出评价后,“我”的反应是__________,甚至是__________。

3.读了“我”写的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__________,父亲的评价是__________,两人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但其共同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划太:辨别 滋润 谦让

2.紧张极了 头埋得低低的,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再也受不了而失声痛哭

篇11:《论语》阅读及参考答案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并指出其大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亦可)。

评析(示例):孔子认为,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无言”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有效地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作为老师,更需要以自身的治学态度、正确方法和行为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像“天道”之于“四时”“百物”那样,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 西游记阅读笔记

★ 阅读《论语》附答案

★ 《悲惨世界》2022年阅读笔记

★ 《朝花夕拾》初三阅读笔记

★ 童年作品阅读笔记

★ 六年级西游记阅读笔记

★ 高一《活着》阅读笔记

★ 老舍《四世同堂》阅读笔记

★ 名人传课外书阅读笔记

篇12:梅阅读及答案参考

(清)李渔

花之最先者梅,果之最先者樱桃。若以次序定尊卑,则梅当王于花,樱桃王于果,犹瓜之最先者曰王瓜,于义理未尝不合,奈何别置品题,使后来居上!首出者不得为圣人,则辟苹昧致文明者,谁之力欤?虽然,以梅冠群芳,料舆情必协;但以樱桃冠群果,吾恐主持公道者,又不免为荔枝号屈矣。姑仍旧贯,以免抵牾。

种梅之法,亦备群书,无庸置吻,但言领略之法而已。花时苦寒,既有妻梅之心,当筹寝处之法。否则衾枕不备,露宿为难,乘兴而来者,无不尽兴而返,即求为驴背浩然,不数得也。

观梅之具有二:山游者必带帐房,实三面而虚其前,制同汤网,其中多设炉炭,既可致温,复备暖酒之用。此一法也。园居者设纸屏数扇,覆以平顶,四面设窗,尽可开闭,随花所在,撑而就之。此屏不止观梅,是花皆然,可备终岁之用。立一小匾,名曰就花居。花间竖一旗帜,不论何花,概以总名曰缩地花。此一法也。若家居所植者,近在身畔,远亦不出眼前,是花能就人,无俟人为蜂蝶矣。

然而爱梅之人,缺陷有二:凡到梅开之时,人之好恶不齐,天之功过亦不等,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令人开户不得,闭户不得,是可爱者风,而可憎者亦风也;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令人去之不可,留之不可,是有功者雪,有过者亦雪也。其有功无过,可爱而不可憎者惟日,既可养花,又堪曝背,是诚天之循吏也。使止有日而无风雪,则无时无日不在花间,布帐纸屏皆可不设,岂非梅花之至幸,而生人之极乐也哉!然而为之天者,则甚难矣。

腊梅者,梅之别种,殆亦共姓而通谱者欤?然而有此令德,亦乐与联宗。吾又谓别有一花,当为腊梅之异姓兄弟,玫瑰是也。气味相孚,皆造浓艳之极致,殆不留余地待人者矣。人谓过犹不及,当务适中,然资性所在,一往而深,求为适中,不可得也。

(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妻梅:宋代钱塘高士林逋隐居西湖,不娶无子,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②驴背浩然:骑在驴背上赏花的孟浩然。③汤网:《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汤行仁政,德及禽兽,网去三面。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三面而虚其全 虚:空出 B.概以总名曰缩地花 概:大概

C.无俟人为蜂蝶矣 俟:等待 D.然而有此令德 令:美好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说明的观梅之法的一组是

①既有妻梅之心,当筹寝处之法 ②山游者必带帐房

③则无时无日不在花间,布帐纸屏皆可不设 ④园居者设纸屏数扇,覆以平顶,四面设窗

⑤一往而深,求为适中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1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梅花因为是最先盛开的花,作为群花之首理所当然;但作为群果之首的应是荔枝,而不是樱桃。

B.作者认为梅花盛开时天气苦寒,既然有以梅为妻之心,就要做好充分准备,筹划方法,否则往往会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C.作者认为爱梅的人的遗憾之一就是有风,虽然风能传来花香,但是寒气也随之而来,让人开门也不好,闭门也不好。

D.作者认为攻瑰与腊梅气味相当,都达到浓艳的极致,几乎待人不留余地,应该称得上是腊梅的异姓兄弟。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岂非梅花之至幸,而生人之极乐也哉!(3分)

(2)腊梅者,梅之别种,殆亦共姓而通谱者欤?(3分)

(3)然资性所在,一往而深,求为适中,不可得也。(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篇13:《薛显,萧人》阅读及答案参考

“六模块”教学模式是连云港市教研室在江苏省规范办学行为的相关文件精神的背景下, 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指导思想, 在“杜郎口中学”“杨思中学”等成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提取出“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结合我市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并在全市中小学推进的教学模式。“三案”指“教案、学案、巩固案”, “六模块”指“自学质疑、展示交流、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个教学模块。目前, “六模块”模式正大力推进, 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综观各小学, 在“六模块”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却并不尽如人意, 出现“先学”与“后教”错位, “先教”与“后学”失位, “旧知”与“新知”差位。

一、以学定教

“六模块”教学模式中的“学案”就是“先学”。“先学之学”的鲜明表征是“超前性”。从时间上讲, 学生的独立学习在先, 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后, 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要求“教要为学服务”。因此, “后教之教”就有“针对”的必要性, 即必须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否则, 教师依然故我, 面面俱到, 系统讲授, 那就失去了让学生超前学习“学案”的意义, 失去了教学的针对性。

1.对“学案”进行检查

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学生的“超前学习”放任自流;另一方面, 也是更重要是为了确切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他们对教材的掌握程度。这既是展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肯定他们超前学习成果的过程, 也是一个发现和集中学生存在问题的过程。

对“学案”如不能全改, 因每个班级一类学生的知识结构都是雷同的, 不防采取“抽样检查”的方法, 以确定学生存在的问题, 这样就能达到“会的知识不教”的目的, 从教学时间上得到保证, 也能确定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2.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时, 也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 而是要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凡是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 要继续让他们自己去独立解决;凡是他们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 则启发、引导、组织大家一起解决。

有了针对性的“后教之教”, 才能使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不断得到表现、强化, 从而最终形成, 使教师的主导性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 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理想效果。

二、以教导学

从动态发展角度来看, 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增强, 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减弱;最后学生完全独立, 教师作用完全消失。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 最主要最根本的也就在于促进和完成这一转化。以教导学的本质就是把教转化为学, 也就是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培养独立学习的习惯。因此, 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 成功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教——扶——放, 这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的, 这是将其转化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过程, 具体的转化过程有三个阶段:教学阶段、引学阶段、放学阶段。

1.教学阶段

就是教师教, 学生仿学。教师教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教材, 将教材读通、读顺、读懂。从中让学生学会阅读, 形成阅读、思考的习惯。

2.导学阶段

就是教师由教转化为引, 其着力点是引导, 而不是直接讲解, 是通过设疑来实现, 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教材, 让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 而且可以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 顺利通过难点。这一阶段要求教师设疑应有启发性、概括性和针对性, 要充分体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设疑的形式应是多样的, 如表格式、填空式、问答式等。

3.放学阶段

这一阶段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阅读教材与思考的能力了, 基本上可以独立地进行学习了, 这是“从教到学”“从扶到放”的培养结果, 学生一旦进入独立学习阶段, 就必须“先学后教”了, 这是施行“六模块”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

以教导学是先教后学的应然要求, 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具有内在的密切联系, 故“六模块”教学模式的推进不仅是小学高年级的事, 中低年级应该打好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基础。

三、以会定教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 我将会说,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可见, 学生的“旧知”是何等的重要。

没有旧知识作为依托的新知学习只能是机械的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从大的角度来说, 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 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出发, 循序渐进, 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防止学生学业失败的根本措施。从小的角度来说, 每节课的教学必须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准与新知直接联系的旧知, 并通过旧知去学习新知。

“六模块”教学模式中“学案”正具备这样的功能。但在操作之外对学生的旧知重视得不够, 导致在课堂教学这一模块中学生学得不扎实。

“温故知新, 以会定教”能够解决好这种缺失。“温故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由于旧知的基础, 学生就能学会新知。但在教学中, 教师还不能想当然, 必须对学生学习新知的情况有确切的了解, 做到“以会定教”, 灵活地处理教材进度。因为学会了, 学生更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趣——愿学——会学。相反, 如果学生学不会, 我们上课时的沉闷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不是学生不愿发言, 而是学生不会说, 那样学生失去的不仅仅是新知, 而是学习的兴趣。

摘要: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层面分析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先学与后教错位、先教与后学失位以及新知与旧知差位, 并提出三个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和以会定教。

篇14:《小说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2.(1)“我”用种种借口“抢劫”了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的钱。(2)暗示反动统治之所以能维持,正是因为人们不反抗。

3.作品反映了沙皇专制统治下有权者利用劳动人民的善良、软弱为所欲为的现实,揭露了俄国农奴制社会的罪恶。

篇15:学者阅读及答案参考

阅读。

人有从①学者,遇(董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②渴③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④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从:跟随。②苦:苦恼。③渴:迫切地。④或:有人。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其义自见( )

(2)苦渴无日( )

(3)当以三余( )

(4)夜者日之余( )

2、翻译下列语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反映了关于学习的哪两方面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现”,显现,显露;(2)时间;(3)用;(4)一天,每天

2、读书上百遍,书的意义自然显现。

3、一是书要反复诵读,意义就自然显现了。一是读书要巧妙运用时间。

篇16:出塞阅读及答案参考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1)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人物形象。(4分)

14.(1)①“冲”,冲向,写出了将士顶风冒雪奔赴战场的情形,表现出戍边将士一往无前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2分)②“缺”,缺口。战士作战使宝刀出现了缺口,极言拼杀之惨烈,战斗时间之长久,表现出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2分)

篇17:木兰诗阅读及答案参考

阅读。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 ),(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免眼迷离;双免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1.照原诗在诗中括号里填上诗句。

2.给下列句中带横线的字注音。

(1)可汗大点兵( )(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3)朔气传金柝( )(4)当窗理云鬓( )

3.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思完全一致的是

[ ]

A.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C.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下列句子中和例句一样使用了“互文”的是

[ ]

例句: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A.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翻译下列句子。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译文:

(2)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译文:

7.横线上的.句子表现了木兰出征后的什么心情?

8.为什么在木兰辞朝还乡前还要写天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参考答案:

1.(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1)(kè);(2)(jì);(3)(tu);(4)(bìn)。

3.(1)(只);(2)(早晨);(3)(战争 ,这里指战场);(4)(有余)。

4.B

5.D

6.(1)早晨告别父母离家,傍晚时候到达黄河边宿营。

(2)脱下我出征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原来穿的衣裳。

7.思家,思念父母的心情。

篇18: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关键词:欣赏评述课,小学美术,重要途径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新颁发《美术课程标准》把欣赏教学提到了重要位置, 要求不仅“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还强调“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 还应能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美术教师改变过去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现状。

一、充分认识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绘画、工艺、欣赏并重, 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 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 在欣赏中, 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 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 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 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而实际课堂教学中, 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 认为欣赏就是看看, 不重要, 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改变这种现象,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然后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二、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 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 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儿童在欣赏过程中, 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他。儿童在欣赏过程中, 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 无意识属性强, 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 未能仔细琢磨, 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儿童在欣赏过程中, 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应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 他们大都能够接受, 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 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

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 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美术专题欣赏课欣赏中, 教师往往让学生看着作品图片, 便一讲到底, 造成教师投入, 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 可想而知, 学习效率很低。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 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 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 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 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 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 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 让学生有备而“赏”, 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 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在出示欣赏作品后, 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 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必要时, 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 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2.随堂欣赏课

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课业中所穿插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 在欣赏过程中, 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 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 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 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 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 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 在全班同学激烈的争论中, 让美内化、升华。

3.现场欣赏

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 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 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 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农村学校条件有限, 我们开展书画大赛进行相互欣赏, 也可以欣赏一下校园里各种各样的树, 加强他们的直观认识。学校里就有那么多不同的树, 何况大自然呢。既加深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 又有利于之后的绘画教学。

四、充分发挥主体性, 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欣赏是创作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欣赏就没有创作。让学生多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 明确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通过好的作品让学生感受激发学生的审美需要。心理学早就告诉我们, 需要是产生行为动机的源泉, 只有先让美术佳作的艺术美去震撼学生,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感受, 他们才会有兴趣去了解它, 理解它和鉴赏它。为此, 要准备好欣赏作品, 并设法充分展现它的艺术美, 还要注意用感情的语言把学生引入到审美情境中。

重视随堂欣赏。新的美术教材没有安排专题欣赏课, 而是把欣赏贯穿于每一课, 每节课的欣赏往往只能是几分钟时间, 非常宝贵。在各个教学环节都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要让学生大胆说、大胆评、大胆写, 给学生自由表达、自由表现的机会。不要怕学生说得肤浅甚至说错, 要敢于让他们“在游泳学会游泳”。有浅有错, 才会有深有对, 在深浅、对错的矛盾冲突中, 讨论才会活跃起来, 教师的深对也才能有的放矢, 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 在教学中, 不满足于让学生“看”和“听”, 还让学生“触”“说”“读”“议”甚至“写”, 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的和欣赏。

培养好的欣赏者比培养好的创作者更重要。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 其美术教学的目的抽象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但具体来说, 主要培养的不是美术创作能力, 而应是美术欣赏的能力, 也就是说, 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好的欣赏者, 使他们具备丰富的审美经验、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想, 进而形成完善的人格, 能自觉地按美的标准去生活和工作。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薛显,萧人》阅读及答案参考】相关文章:

薛显的阅读答案04-07

上一篇:对拿破仑的评价下一篇:盐城优秀导游词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