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宪法日的演讲稿

2024-05-03

国家宪法日的演讲稿(精选7篇)

篇1:国家宪法日的演讲稿

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设立了纪念宪法的纪念馆或宪法节日,旨在弘扬宪法精神,用宪法凝聚社会共识、引领公民意识,彰显宪法尊严。例如,西班牙将公民投票通过民主宪法的日子定为国家宪法节,这一天议会两院开门纳客;丹麦在宪法日悬挂国旗;韩国纪念宪法的活动也相当有特色,在学校和公共场所进行宣传,让公民感受宪法的阳光雨露。这一节庆纪念试图表明,宪法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巨大成果,是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和国家意志的象征。

有学者指出,弘扬宪法精神、保证宪法的实施,是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初衷。无论是落实依宪治国,还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加强宪法实施,前提都得是全体公民学习宪法、尊重宪法,提高宪法意识。

所以,要以国家宪法日为契机,在全社会加强宪法的宣传教育。首先让民众亲身触摸宪法、感悟宪法,让宪法精神深深植根于社会、扎根于人心。在此基础上,营造信仰宪法、守护宪法的氛围,捍卫宪法尊严,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更好地保证宪法的实施,从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国家宪法日设立的意义,可以说绝不单单是一种仪式上的安排,它必将对法治中国、具体到法治城市的实现具有重大深远的现实意义。

学者于力从公权力的规制和私权利的保护这两个方面,对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其一,唤醒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识。

宪法学者王人博曾指出,“宪法的核心就是通过分权保持对国家权力的制约,而限权的最终目的则是保障每个老百姓的公民权利”。宪法学者蔡定剑也谈到,“其他法律都可以是政府制定用以管理社会和公民的,唯独宪法是唯一一个人民直接制定用来约束政府的法律。”两位学者的表述概括起来可以是一句话,即宪法的精髓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限制国家的权力,再精炼点讲就是保护私权、限制公权。

深入贯彻宪法这一精神,对于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来讲,就是必须清楚手中权力的来源——“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对宪法有崇高的敬畏感,一定要在宪法框架内活动,不能有凌驾于宪法法律之上的特权,将宪法的紧箍咒戴在每一个公权力主体的头上,归根结底就是要建设法治政府。各级政府在整个社会的宪法意识形成、加快法治进程中,应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其二,坚定公民守法用法的信心。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公民权益最强有力的靠山。在成文宪法国家里,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我国也不例外。宪法是母法,是众法之源。以宪法为基础,大量的部门法对于公民的权利又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通过宪法日的宣传,公民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宪法、法律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坚定公民守法用法的信心,才能对宪法这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给予足够的关注,才能有耐心弄清楚其他法律中公民的权利都是什么?才能真正将“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准则内化于心,才能秉持“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观念。

历届宪法的主题

20: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学习贯彻党的_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宪法日简介

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在每年的12月4日设立的节日。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2014年11月1日,通过会议表决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篇2:国家宪法日的演讲稿

__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作出《关于设定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这一决定的出台恰逢其时,决定通过法律的形式将12月4日设定为“国家宪法日”,对国家和全社会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来积极主动和有效地进行宪法宣传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项决定也是党的政策及时转化为国家法律的经典范例,对推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规定的各项法治改革措施的及时出台,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篇3:国家宪法日的演讲稿

亲爱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参加今天的特别升旗仪式。我们在学校里每周都有升旗仪式, 为什么今天我们举行的是特别升旗仪式呢?因为12月4日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 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宪法日”, 是因为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正式公布施行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宪法日, 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目的, 不仅是为了纪念宪法的诞生, 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 弘扬宪法精神, 加强宪法实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宪法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国家的根本大法,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从个体的角度, 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保障每个人的生命、生活和人格尊严;从教育的角度看, 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受教育权, 规定了国民教育体系, 保障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从国家的角度看, 宪法规定了国家根本制度, 保障国家发展和社会公正。回溯历史可以发现, 法治昌明之时, 也就是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之时。法治松弛之时, 也就是内忧外患、国乱民怨之时。一个国家, 当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得以有效发挥时, 国家就可以实现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社会公正。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学习宪法是为了更好地践行宪法精神, 这体现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对老师们来说, 我希望大家在履行好公民义务的同时, 更要履行好教师的法定职责,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对同学们来说, 我希望大家要争做守法小公民, 比如认真对待每一次升旗仪式、满怀崇敬地高唱国歌;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通过学生代表大会等方式参与学校管理建设;认真学习、尊敬师长, 珍惜宪法赋予你们的受教育权。

篇4:宪法里国家主席没 “实权”

认识到中国政治运行的复杂了吗?突然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理解上的小谬误。

那么就请继续看下去吧,这篇文章的目的恰恰就是为了化繁为简,因为虽然你不关心政治,但是政治却时时刻刻都在关心你。

继续回到开头提到的两会话题。本次全国两会,普通公众最简单的印象,就是现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开完这次两会,就要卸任了。

因为他们都已连任两届,按《宪法》规定,不能再继续连任。所以,本次全国两会是“大换届”,新一届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即将产生。

那么先说,谁能当国家主席?

很簡单,《宪法》规定,一个人当国家主席的基本条件只有两个:一是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然前提是你没被法院“剥夺政治权利”——有些在监狱里的就都没戏了;二是年满45周岁——按照这个要求,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中国根本都不够资格候选国家主席,因为他当美国总统的时候才43岁。

当然,现实情况就没这么简单了。

分析1993年至今国家主席的履历,可以看出他们有这样的共同点:首先他们都是中共党员,然后都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

这事就涉及到中国国家主席是如何产生的问题,很复杂,尽量简单说。

之前我们不断提到全国两会,那么这“两会”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名字是有点长,不过还是请注意下,就是全国人大前面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前缀的,而全国政协前面只有“中国人民”作为定语。

先不详细展开,总之有了这个区别,就表明,全国人大是法定的国家机构,而全国政协不是,所以虽然每次都是“全国两会”并称,但是有法定选举权和决定权的,是全国人大。

既然要选,总要有候选人吧?候选人是怎么来的呢——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提名国家主席的候选人——但请注意,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所以,全国人大主席团的这个提名,则是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提出来的。

简单说,就是中共中央提出了国家主席候选人的建议,然后全国人大主席团根据这个建议提名给全国人大代表们去选举。

那么,这个候选人会提名几个?

这事不确定,因为每次全国人大换届选举时,都会单独制定一次本届全国人大的选举和决定任命的办法,每次都是。不过根据此前多年的惯例,每次全国人大的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家中央军委主席也同样都是“等额选举”,并无例外。

就是说,如果只有一个国家主席,那么提名的候选人,就是一个。那总理呢?总理一会儿再说,情况很不一样。

虽然国家主席每次只会提名一个候选人,但是不代表你只能选这一个人。新华社的稿子中说得很清楚,因为国家主席是全国人大选举出来的,而选举本身,按照相关规定,你如果反对,是可以“另选他人”的。

好了,现在国家主席被选出来了。这个国家,开始有了“元首”。

在美国,如果总统遇刺,由副总统继任,如果这俩人不幸都遇刺了,就由众议院议长继任。中国的制度跟这个有点类似,国家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继任,万一国家主席、副主席都缺位,就需要全国人大补选,在补选之前由全国人大委员长暂代主席的职位。

刚才提到,国家主席更多的是一个行使“代表国家”权力的“虚位元首”。其实1954年的宪法中,国家主席还是挺有权力的,但是1982年的宪法,把“召开最高国务会议和统率武装力量”这两项权力给去掉了,简单说就是没有了行政权和军权,位高但权不重。

国家主席也没有法律否决权,凡全国人大方面通过的法律,国家主席都须公布。

但也因为是“虚位元首”,所以你翻遍《宪法》,发现诸如国务院总理需要向全国人大做报告,但是国家元首不需要;甚至《宪法》都没有明确规定国家主席要向全国人大负责(而国务院、中央军委、“两高”等都规定要“负责”),也没有规定全国人大监督国家主席的工作——因为本身就没实权,何来责任一说?

但是,等等,为什么大家还是觉得国家主席权力很大呢?《北京日报》的一篇文章对此进行了解释:这是因为自1993年以来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三位一体”局面的出现。作为国家元首的中国国家主席,还担任党中央总书记及中央军委主席。也就是说,虽然宪法规定的国家主席权力不大,但是因为身为国家主席的领导往往也是执政党和军队的领导,实际上使其拥有了“实权”元首的特征。

篇5:国家宪法日的演讲稿

一、领导重视,机制完善

为切实做好“12.4”国家宪法日法治宣传活动,宜章县委法治办根据《法治宜章建设工作总结》要求,制定了《关于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法治宣传活动的通知》。文件中强调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结合“谁执法谁普法”共同推进宪法宣传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二、重点明确,思路清晰

一是各部门、机关切实做好宪法日宣传活动的发动工作,积极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参与,确保活动顺利开展。二是紧紧围绕“12.4”活动主题,着重宪法学习宣传,面向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城乡居民等不同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三是结合本地各部门的特点和社会需求,策划组织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通过拓宽宣传渠道、创设宣传载体,创新方式方法,有效增强了宣传活动的实效性。

篇6:国家宪法日的演讲稿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2014年12月4日是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为全面开展宪法学习教育活动,市二中制定了《国家宪法日系列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方案》,以“宪法是国家根本法”为主题,在全校开展系列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主要活动安排有:1.编印《宪法校本教材》,利用晨读等时间组织学生集体朗读;2.在国家宪法日举行特别升国旗仪式,进行国旗下演讲;3.宪法专题教育,利用大课间宣讲宪法;4.利用校园网、电子屏、展板、广播等宣传宪法;5.聘请法律副校长对学生进行法制讲座;6.教学班组织开展《宪法》教育主题班会。

同时,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宣传教育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组织党员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决定》,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不断增强师生法治观念,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进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并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现就教育系统国家宪法日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安排和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在国家宪法日集中开展全系统宪法教育活动

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宪法教育是法治教育的首要内容;培养尊重宪法、维护宪法尊严的意识是树立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核心要求。为推进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重视和加强宪法教育,我部决定在国家宪法日同步开展全国教育系统宪法学习日活动,以此为契机,开展全系统的宪法教育活动。每个宪法学习日将结合国家宪法日的要求,确定一个或多个宪法知识要点作为主题。2014年全国教育系统宪法学习日的主题是:宪法是国家根本法。

自2014年12月4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在国家宪法日当天,以弘扬宪法精神为宗旨,以宣讲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知识为重点,全面开展宪法学习教育活动。

中小学要组织开展以下活动:1.宪法晨读活动,利用晨读时间,选择宪法序言及正文中的适当章节、条款,组织学生集体朗读;2.举行特别升国旗仪式,了解宪法关于国旗的规定;3.上一节宪法教育课,围绕宪法学习日主题,以专题教育、社会实践、班队活动、远程学习等形式组织师生集体学习宪法知识;4.围绕国家宪法日主题,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形式,营造宪法教育氛围;5.校长要主持一次教职工宪法学习活动或者为学生讲授一次宪法教育课。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上述活动基础上,采取其他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

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要结合实际,采取座谈会、报告会、知识竞赛、文艺活动等方式,自主组织开展宪法学习教育活动。政法院校和专业师生要组织一次宪法宣讲活动,深入社区、中小学开展宪法教育实践活动。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本地方或本部门的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制作宪法教育的展板、宣传资料,主要领导要深入中小学参加或者主持一次宪法教育活动;要积极协调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相关负责人以及高校师生进入中小学讲授宪法知识,配发相关读物、资料,支持中小学开展宪法教育活动。

二、抓紧部署,保证国家宪法日学习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各地、各高校要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活动的组织工作,作为近期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部署,落实以下要求:

1.保证全员参与。各地要转发本通知,将国家宪法日的活动要求,部署、落实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育行政部门,做到全体知晓、全员参与。

2.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各地、各学校要结合本通知,制定本单位国家宪法日的工作方案,落实通知的相关要求,明确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安排。

3.各级领导要切实起到表率作用。教育部门、学校领导不仅要积极参加宪法学习,还应当结合四中全会精神和本职工作,谈感想、谈认识,有条件的要主动为部门、学校讲一堂宪法课。

4.加强指导与评估。各地对学校国家宪法日的活动情况,要加强指导、监督并组织评估,要鼓励学校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学校要对活动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建立活动档案。国家宪法日的活动情况和效果,要作为我部及各地教育“六五”普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等活动的组成部分,纳入相关的评价考核体系。

5.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各地、各高校要利用第一个国家宪法日的时机,积极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突出活动亮点、突出教育特色。拟开展的活动有创新、有特色的,可以及时报我部,我部将视情况组织媒体进行集中报道。

三、积极实践,探索建立宪法教育的长效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将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作为加强法治教育、培养法治意识的核心内容,在开展好国家宪法日活动的同时,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形成宪法教育的长效机制。

1.要明确中小学宪法教育的目标任务。要将中小学课程已包含的宪法知识内容进一步整合,与法治知识课程设置相结合,研究制定开展宪法教育的基本要求,形成科学的教学安排和常态化的教育机制,探索建立宪法教育效果的考核与评估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明确中小学宪法教育的专门学时,并将宪法知识纳入中考的测试范围。

2.要加强宪法教育的支持体系建设。要组织专家编写、审定中小学宪法教育读本,利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等资源开展网上宪法教育活动。有条件的地方,要向中小学配发宪法教育读本和宪法宣传挂图、资料。要健全保障机制,推动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的宪法学者、研究人员、学生进入中小学,开展或者辅助开展宪法教育活动。要加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基础的宪法研究,鼓励和支持有关宪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要科学安排宪法教育的内容。开展宪法教育,不仅要学习《宪法》的基本原则与内容,学习立法法、选举法、人大及各类国家机构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相关宪法性法律,还要与学习领会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学习内容要采纳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宪法学术研究成果,包含对我国宪法历史和发展道路的分析认识,对其他国家宪法的发展历史的比较借鉴,形成对我国宪法原则与实践的正确认识。

篇7:国家宪法日演讲稿

20__年10月21日晚8点40分李启铭醉酒驾车校园内撞大学生一死一伤之后,大喊“我爸是李刚”李启铭和李刚都出名了,因为李启铭有一个好爹,叫李刚。接着又有李天一的打人、撞人、__等一系列丑闻。。。这些这些现象表明,权力和金钱在社会上已经牢固地确立起主宰性的意识形态。但在具有很大风险的时候,冲突不会冒出社会的地表,而是会以“潜规则”盛行、社会泄愤、诚信缺失、疯狂拜金等形式出现。它们构成了权贵者替代性的发泄渠道。在这个声称“法治大于人治”的民主社会,这个口号现在却不得不被怀疑。虽然我国的法律不断地完善增删,但是,在如今,违法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法律的威严被大多数国人所忽略。所以,今天,我们缺少的并不是法律,而是对法律的信仰。

法律信仰的产生并非是现代才兴起的产物,早在古希腊罗马的时期,就有了这一概念的雏形,随后经历了西方的各种宏扬法的正义的精神文化建设将其定形,如十二世纪中叶的罗马法复兴运动以及后来的人文主义者、自然法学派和启蒙思想家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罗马法基本精神的运动。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当苏格拉底被指控违反城邦宗教、渎神和腐化青年等罪被判处死刑时,他虽然有机会逃脱,但仍然坚持一个公民必须遵守法律的信念,最终以身殉法。要实现对法律的信仰,执法者应首当其冲。培根在《论司法》中说:法律所在之处,乃是一种神圣的地方,因此不但是法官的坐席,就连那立足的台,听证的围栏,都应当全无丑事贪污的嫌疑才好,因为从荆棘丛中是采不来葡萄的,从那些贪婪的吏役的荆棘之中,公道也是不能结出美果的。德国法学家耶林说:“执行法律的人如果变成扼杀法律的人,正如医生扼杀病人,监护人绞杀被监护人,乃是天下第一等罪恶。”执法人员首先要相信法律,尊重法律,竭力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并通过自己的行为,使人们看到法律的光辉,感受法律的温暖。只有这样,人们才会相信法律,依赖法律,信仰法律。

没有法律,人类便无法维系社会;失去信仰,人类则无以面对未来的世界。卢梭曾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他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复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精神。

美国学者伯尔曼曾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它不仅包含有人的理性和意志,而且还包含了他们的感情,他们的知觉和献身,以及他们的信仰。当法律成为人民内心的归属,使人们获得满足感、幸福感,那么人们就会诗意地栖居在法律这片沃土上,在法律的指引下找寻自己生活的深层意义,而不会留恋在堕落与犯罪的边缘。

上一篇:心碎绝情忧伤的句子下一篇:防骗防拐演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