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安全工作反思报告

2024-04-29

个人安全工作反思报告(共8篇)

篇1:个人安全工作反思报告

机械段安全生产大检查自我反思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通过贯彻和学习召开的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会议精神,作为一个普通的一线工人,我深刻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地进行了反思,在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责任感等诸多方面做了生客的检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自身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在工作中安全意识不强,缺乏责任感和紧迫感。业务技术能力弱,工作之余不深究,不专研,严重影响工作的进度和成效。管理松散,纪律性不严,影响工作的积极性。所以通过学习路局的安全精神,领悟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作为普通的一线工人,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争做一名好工人!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用实际行动来保证安全生产。

第一,加强安全意识,贯彻自身安全生产意识,保证安全生产第一。第二,加强学习,开展思想反思。把安全意识学习成为一种自觉意识,提高实效性,在工作中找到漏洞,排查、整改,保养安全生产一条线。形成“在工作中反思,在反思中工作”,的精神,从而提高凝集力和工作战斗力。第三,加强纪律性,提高工作积极性,才能把不安全因素排除。第四,加强自我学习,提高研究能力,掌握先进的技术。有了精湛的技术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确保安全生产第一,并且力争安全增量,达到服务和谐全面发展的新目标。2011年3月

篇2:个人安全工作反思报告

一、思想方面

1、从安全大检查活动的开展前期,我总认为安全大检查年年开展,不就又是一次走过场、走形式罢了。但是这次我认识错了,此次开展的安全大检查是有党中央、国务院和铁路总公司的统一部署、决定的。

2、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使我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铁路运输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人民的生命,安全是我们的重中之重。通过车站领导和车间领导的大力宣传,使我清醒地认识开展安全大检查很有必要,从不理解到理解。

二、工作方面

1、在工作中缺乏耐心,有急躁情绪,虽然在作业中只注重自身遵章守纪,按标作业,但对其他调车作业人员的惯性违章不能及时纠正,产生顾及其颜面的想法。

篇3:个人安全工作反思报告

一、全区煤矿安全生产的总体评价

目前, 我国能源探明总储量中, 原煤占87%;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结构中, 煤炭占70%以上;能源总量中, 煤炭占68%左右。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特点一个时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截止2007年9月, 我区煤炭探明预查储量达6900亿t, 居全国第一。到“十一五”末期, 全区产能将达5亿t以上。煤炭就地转化能力达50%以上。我区不仅成为国家的煤炭生产调出基地, 而且是煤炭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的典范。我区煤炭工业的基本定位已放在又好又快上, 又好又快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煤矿安全生产和安全监察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煤矿技改整合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十五”以来, 针对煤炭行业存在的矿井规模小、安全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全区进一步加大了资源整合力度。 自治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 对煤炭资源整合作出了明确规定。通过整合, 全区地方煤矿由2005年1310处, 减少到目前的458处, 减少了65%;淘汰落后产能4216.35万t, 新增产能亿吨以上。目前全区矿井生产能力由整合前的平均不足9万t/a提高到约70万t/a, 其中120万t/a以上大型煤矿105处, 占总数的20%, 占总产能的70%以上 (其中1000万t以上的煤矿16处, 占总数的2.6%, 占总产能的40%) , 煤炭开发的布局趋于合理, 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 科技水平有了很大进步。

全区在整合中小煤炭企业和实施大型资源开发项目中, 切实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更新力度, 淘汰落后开采工艺, 积极采用机械化开采技术, 资源开发的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鄂尔多斯市是我区的主要产煤地区, 2007年该市产煤1.9亿t占全区产煤总量的54.2%。2005年以来, 全市开展了以煤炭资源整合为手段, 实施改革采煤方法、提高煤矿资源回收率、实行机械化采煤的三年攻坚战, 取得了很大成效, 资源平均回收率由25%提高到60%以上, 采煤机械化水平由15%提高到75%。目前, 全市已有17个煤矿装备了综采设备, 18个煤矿装备了高档普采设备, 11个煤矿已投产或试生产, 2008年将有50处机械化开采的煤矿试投产。通过技术改造和科技更新, 全区煤炭资源回采率明显提高。2008年1~9月份, 全区煤炭平均采区资源回采率为73.6%。

(三) 煤矿的产量结构变化较大,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上世纪90年代, 我区国有重点、地方国有和乡镇煤矿的产量比例大体是43∶16∶42, 国有重点煤矿与乡镇煤矿产量相当。到2007年, 三种类型煤矿的产量比例为66∶7∶27, 国有大中型煤矿的比例占到2/3。现有生产和在建的露天煤矿135处, 设计能力24112万t, 占总设计能力的40%。露天开采的规模有较大的提高。

(四) 煤矿安全监察执法水平有较大提高。

2000年10月, 国家实行“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 组建了煤监队伍, 并逐步步入正轨, 出现了三个明显的阶段特征。一是初创建局阶段。从2000年10月到2002年底。这一阶段, 首先将原自治区煤炭管理局中的绝大多数人员成建制地划转组成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又从原大型煤炭企业及从事煤炭专业的政府相关部门转任、考录了一批懂专业的监察人员, 成立了四个监察分局, 负责监察11个产煤盟市。首次对违法煤矿采取了行政监察, 配合地方开始实施了大规模的整顿关闭工作。煤矿事故大幅下降, 死亡人数由2000年的250人降到166人。二是起伏变化阶段。从2003年到2005年底, 监察人员基本配齐, 制度进一步完善, 体系已经健全, 但由于煤矿数量偏多, 矿井规模偏小, 每年死亡人数在130人左右, 下降不明显, 而且起伏不定, 较大、重大事故时有发生。三是稳定好转阶段。从2006年以来, 煤矿安全监察的计划审批、计划监察、电子文书、信息统计、抢险救援、事故查处、队伍建设等完善配套的体系已形成, 煤炭产业政策调控效果已显现, “关小上大, 关劣保优”的格局已形成, 为煤矿做大做强、安全发展奠定了基础。2006年到2007年, 死亡人数稳定在60人左右, 2008年可望降到50人以下。

二、政策措施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推动作用

(一) 夯实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

按照自治区政府的统一部署, 我局积极参与并全力推动煤矿整顿关闭和技改整合工作, 促使全区煤矿办矿水平明显上了新台阶, 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煤矿技改整合速度快、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优化升级和做大做强的特点十分突出, 为全区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增强了煤矿安全生产的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耗煤企业的快速发展, 我区煤炭工业出现了产量增加, 价格走高的趋势, 煤矿增加了积累, 有了技改投入的空间。据调查, 仅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地方煤矿在系统改造、装备更新方面就投入89亿元, 平均每个矿投入7600万元。全区基本淘汰了房柱式、扩散通风的落后工艺, 全部实现正规化长壁式、全负压通风开采。采掘机械化程度由技改前的10%提高到75%;矿井回采率由技改前的30%提高到60%以上。安装了覆盖主要产煤地区的瓦斯监控系统, 一些煤矿还安装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而且一些技改煤矿把新农村建设、固体废弃物利用等推动社会进步工作结合进行, 建成了一矿一景, “两堂一舍”齐全的新型矿井, 改变了以前脏、乱、差、小的恶劣形象。煤矿领导和管理层基本充实了专业人员, 健全安全管理机构, 有些煤矿增设了职工培训部门, 培训农民工, 从管理、装备、人员三方面着力适应由小煤窑向大煤矿的转变。

(三) 推动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变化。

一是产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区从1949年到2007年的58年间, 累计产煤27.2亿t, 煤炭产量由1949年的46万t增加到2007年的3.5亿t, 增长了760多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 累计产煤24.93亿t, 占新中国成立以来总产量的92%, 而在这30年间, 产量增加最多、最快的是“十五”以来的7年, 累计产煤14.5亿t, 占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产量的53.3%;占改革开放以来累计产量的59%。2002年全区煤炭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 在随后的5年中, 每年以增产5000万t左右的速度增长。二是死亡人数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区煤矿从1949年到2007年累计死亡人数8162人, 平均每年死亡141人。特别是“七五”到“九五”时期, 平均每年死亡350人, 仅1990年一年就死亡413人。进入“十五”时期, 也正是煤监队伍组建之时, 煤矿死亡人数显著下降。2006年死亡61人, 2007年死亡69人 (包括10名盗采资源人员) 。2008年截至目前, 死亡25人。三是百万吨死亡率显著下降,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0年, 我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8.67。2007年百万吨死亡率为0.197。下降了98%。2008年到目前, 百万吨死亡率为0.06。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2 0 0 3年对比, 好于印度、南非、俄罗斯的水平, 接近于美国水平。

(四) 带动了煤矿安全生产支撑体系的建立完善。

一是安全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共建成两个二级、7个三级和1个四级安全培训机构。2008年, 全区各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累计培训煤矿主要负责人298人, 复训81人;培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865人, 复训48人;培训特种作业人员26570人, 复训3901人;培训农民工21780人, 再培训10650人;培训瓦斯监测监控管理及操作人员317人。二是煤矿救援体系全面加强, 全区共有18支煤矿救护队伍, 其中救护大队10支, 独立中队8支, 有1485名指战员。建立了两个国家级矿山救援基地, 六个自治区级矿山救援基地, 成立了内蒙古矿山救援协会, 形成了覆盖全区的煤矿救援网络。2008年1~11月份, 全区救护队共进行预防性安全检查643队次, 出动人员5584人次;进行各类矿山事故抢险救援215次, 抢救遇险人员46人, 生还29人。三是职业危害预防体系初步建立, 组建了职业危害预防学会。2008年, 派出两个工作组, 现场培训煤矿从业人员4409人, 协助102处煤矿建立了职业危害预防管理机构, 建立了职工职业危害档案, 对120处煤矿进行了粉尘、噪音测定, 对149处煤矿进行了职业危害专项检查, 发放职业危害宣传资料800多份。四是检测检验体系已经起步。全区共有乙级检测检验机构3家。2008年, 检测检验又新增了37个项目, 检测检验项目已基本覆盖了90%以上的矿山企业所用设备及作业场所的有害因素。通过检测检验查出存在安全隐患的在用提升机系统11台套、主排水系统25台套、安全防护装置不完善空压机37台套、不合格自救器97台、不合格钢丝绳2根, 以及查出其他如甲烷传感器、风速表、瓦检仪、报警仪等不合格矿用产品, 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 为安全监察提供了执法依据。五是安全中介机构资质认证管理得到加强。全区已建成1家甲级、10家乙级安全中介机构。六是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已全面建成。各类煤矿已全部安装了瓦斯监控系统, 全区的四个瓦斯集中监测监控系统已全部建设完成, 运行稳定。以上技术支撑体系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保障作用。

(五) 促进了煤矿安全监察执法水平的提高。

一是促进了监察思路的调整。随着自治区煤炭产业政策的逐步落实, 30万t/a以下矿井逐步退出市场, 各分局及时调整了监察区域, 并将监察重点调整到国有大型企业和大中型矿井, 全力遏制重大以上的事故。将日常监察调整到加强对隐患的排查和整改上, 确保在“隐患落实年”里不把隐患留到下一年。在我局确定的“管理强矿年”里, 安全监察与推行质量标准化工作同步进行, 促进煤矿质量标准化上台阶。按照解放思想的要求, 在监察思路上超前运作, 提前安排职业危害监察, 改变了重眼前伤亡, 轻长远病亡的传统思路。二是促进了监察方式的调整。——推行计划监察制度, 形成监督机制。通过实行年度月度监察计划编报审批制度, 细化分解安全监察任务, 有目的地开展“三项”监察, 使安全监察更加规范有效。——推行包矿责任制度, 形成责任机制。与地方监管部门合作包矿, 做到了每一名监察员都直接与指定的煤矿安全挂钩, 包矿到人, 驻矿监督, 安全生产与奖励挂钩, 激发了监察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推行省局、分局两级隐患排查台账管理制度, 形成落实机制。推行把隐患排查责任落实到人, 定期销号。——推行对照文件查身份, 对照制度查管理, 对照账目查投入, 对照文件查现场, 对照规定查隐患, 对照设计查施工的“六对照”的监察方式, 形成重心下移的监察机制。三是促进了监察队伍专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我区大型煤矿的增多, 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露天煤矿的增加, 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多的优势, 有针对性地把机电、露采专业的监察人员补充到监察一线。促进了煤矿安全监察水平的提高。四是促进监察手段的调整。随着覆盖全区的瓦斯监控系统的完善, 煤矿安全监察手段由过去下井既当监察员又当瓦检员, 改为监控系统前的电脑操作员。并实现了执法文书制作电子化、网络化。

三、存在的问题

(一) 全球金融危机已影响到我区的煤炭行业, 鄂尔多斯地区焦煤价格下降50%, 动力煤每吨平均下降100元左右。由于电力、钢铁等行业开工不足, 煤炭需求下降。这对刚刚完成技改的煤矿十分不利, 而且会影响安全投入和技改的“回潮”。

(二) 一些地区出现违规违章和违反程序开采, 以及盗采资源等行为。一些地区的企业不按已批准的开发规划和程序, 开工了一批煤矿, 造成了手续不齐、程序不符的问题, 给安全监察造成困难。一些地区将同一块优质煤田从上到下配置给多个企业, 造成煤炭企业“多层楼”开采。在资源开发环节, 偷采滥挖、超层越界、采易弃难、采主弃辅等破坏性开采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给安全生产带来严重隐患, 有的引发了安全事故。

(三) 落后的开采方式遗留下大面积采空、塌陷区和火区, 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造成采空区塌陷、地下水位下降、大气污染、植被破坏、基础设施损坏等一系列问题, 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鄂尔多斯市煤矿采空区面积已达213km2, 火区面近20km2, 部分地区已开始出现塌陷现象, 安全生产存在极大隐患。10月29日, 发生在东胜区塔拉壕镇神山村和赤峰市元宝山区采空区塌陷事故就造成了5人死亡。东胜区现有煤矿29处, 共形成采空区200多处, 影响范围约30km2, 现在采空区上方居住农户约2500户共7800人, 采空区引发的火灾燃烧面积约为1.9km2, 影响范围约13km2。采空区的存在, 不仅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 而且对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严重威胁。

(四) 管理人员和工人素质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煤矿整合技改后, 工艺先进, 装备更新。而适应这种形势的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十分短缺。据了解, 仅准格尔旗技改煤矿中有80%以上的管理人员和技工是从原国有重点煤矿中聘用, 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 稳定性较差。今后, 机械化设备的正常维修会大量出现, 而这项工作目前相对滞后, 出现了技术与人才不同步, 使用与维修不相适应的问题。

(五) 监察执法队伍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整体年龄偏大, 结构相对集中。 目前, 全局35岁以下人员只占4%, 35岁以上到45岁以下人员占43%, 45岁以上人员占53%。分局35岁以下人员占5%, 35岁以上到4 5岁以下人员占53%, 45岁以上人员占42%。局机关平均年龄49岁, 分局平均年龄45.5岁。采煤专业的占专业总人数的57%, 机电专业的占17%, 通风专业的仅占4%。包头监察分局仅有1名机电专业人员, 乌海分局没有学通风专业的。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机电监察专业人员已明显不足, 专业结构已呈现出不合理现象。二是人员流动范围小, 进退机制实行难。由于没有与地方干部交流的渠道, 这几年虽然选派年轻干部到地方和基层挂职锻炼, 但挂职结束后, 又全部回到原单位, 交流范围较窄。省局需要从分局补充人员时, 省局到分局、分局与分局之间的干部交流时, 由于没有相关政策, 难以解决他们的住房、户籍、配偶工作和子女上学等问题。三是工作环境特殊, 津贴补贴低于地方。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技术含量高, 体能付出大, 面对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危险, 而我们第一次津贴补贴改革标准却低于自治区直属机关的标准, 在职厅级相差507~757元;处级相差312~396元;正科级相差222元。离休厅级相差115~250元;处级相差67~121元。退休厅级相差82~209元, 处科级相差29~99元。四是知识更新严重滞后。八年来, 除进入煤监队伍时, 进行了一个月的岗前培训, 几乎再没有进行过系统培训, 知识老化已经影响到监察工作。五是分局退休人员的管理没有统一解决办法。从2008年开始, 分局陆续有人退休, 再过5年, 分局将有11名监察人员退休, 这些退休人员没有统一管理办法, 又没有设专管部门, 来省局又难以解决住房、医保、退休金发放等一系列问题, 给分局退休人员的管理带来难度。六是一些单位、部门思想教育工作薄弱。出现思想上滑坡, 工作上不实, 纪律上不严等问题。

四、对策措施

(一) 继续整合资源, 提高办矿水平。

坚持“扶持大型煤矿, 提高中型煤矿, 改造小型煤矿”的原则不动摇。继续采取收购、联合、兼并、关闭等方式, 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提高资源开发的技术装备水平。彻底解决煤矿企业“小、散、乱”的问题, 推动资源开发向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团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夯实煤矿大环节、大系统和队伍基础, 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 联合执法, 依法监察, 打击非法行为。

建立国土、煤炭、环保、安监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严厉打击偷采乱挖、超层越界、非法无证开采、建设等行为。

(三) 加强法制建设, 强化依法行政。

在遏止盗采、治理隐患、停工停产、死亡补偿、责任追究、生态保护等方面修订或制定地方性法规, 使各种执法行为和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纳入法律法规范围, 推动我区煤炭工业走上正规化、现代化开发的路子, 走上法制化监管的轨道。

(四) 加强培训, 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有针对性地在自治区大中院校中设立煤炭专业, 培养本地煤炭专业人才。各级培训机构在加大培训数量的同时, 注重培训质量的提高。适时组织专业技术讲座、技能操作比武等多种形式、多方位的培训。

(五) 加强监察队伍的思想、作风、组织和廉政建设。

一是定期组织学习会、演讲、形势分析报告会、技术研讨会和业务培训班, 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继续保持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求真务实、严格执法、服务煤矿的精神状态, 探索新形势下监察工作中新思路新方法;三是大力培养使用德才兼备、勤奋工作、清正廉洁的年轻干部, 使各级领导班子不断充实活力和动力。四是明确重点, 落实责任, 要像隐患排查治理一样, 抓好廉政建设。盯住关键环节, 抓住关键岗位, 抓好事前预防, 把各项责任落到实处, 见到实效。

摘要:调研报告在对全区煤矿安全生产做了总体评价后, 指出了政策措施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推动作用;分析了我区煤矿安全生产及安全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篇4:个人安全工作反思报告

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全党智慧结晶和实践经验总结,是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实事求是地回顾了十六大以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科学精辟地总结概括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决心和信心;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完善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全面清晰地部署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任务,将有力推进各个领域的工作;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报告》坚持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新观念、新概括、新举措,具备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今后伟大事业的正确发展方向、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党的十七大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进一步突出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明确了安全生产的指导原则、重点工作、关键环节和根本任务。十七大报告在回顾工作时指出,安全生产和其他一些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在部署社会建设任务时,强调要“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学习十七大报告,我们深感责任大、担子重。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安全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2008年及今后五年,是我省安全生产状况在持续稳定好转的基础上实现明显好转、并向着根本性好转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挑战和机遇同在。我们决心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目前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持续努力、埋头苦干,更加扎实成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向前推进。

篇5:个人工作反思报告

随着社会在进步,客户对服务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综合主管深知服务无止境,只有不断培训提升每一个员工才能满足客户对服务的需求,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xxxxx项目结合地产营销,售楼部管理的需要,围绕售楼部这一工作重心,全面张开员工培训以微笑服务为前提,礼节礼仪,岗位操作规范等。

(1)秩序维护部具体培训项目:岗位操作标准,军事礼仪,服务接待统一说辞,交通指挥手势;消防安全知识;防洪演练及各类应急预案知识培训。培训时间为每周一次,每月四次培训。

(2)客服部具体培训项目:服务接待用语,礼节礼仪,仪容仪表,客服接待登记相关流程及标准,样板间接待流程及标准。培训时间为每周一次,每月四次培训

(3)环境维护部具体培训项目:礼节礼仪,各区域环境卫生标准及巡查时间间隔,各类清洁用品的标准使用方式方法。

二、协助开盘;活动支持以及重要领导,客户接待。

为了配合房地产销售推广,开盘工作,物业各部门以提供高品质物业服务为重心开展日常接待工作,顺利完成了高层电梯的开盘。完成了多次重要领导及重要客户的接待任务。树立了良好的物业品牌形象。

三、样板间与相关配套设施设备的验收。

根据验收标准完成对样板间以及配套设施设备的验收工作,并对存在的问题要求整并跟进结果,对维修后的遗漏问题进行复查。

四、严格按照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管理机制,管理各部门员工及物质。一切工作都从实际出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1)加强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合理分类,存档。

(2)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对安排的工作具体落实到相关负责人,按规定时间完成,及时回复进度。不能完成的要查出原因,制定计划及时回复上报。

20xx年工作计划如下:

(1)不断学习与提升自身管理知识和物业相关专业知识,总结自身在管理工作中不足的地方及时改正。

(2)加强各部门员工的服务及岗位知识培训,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树立更高更好的物业服务品牌及形象。为客户及业主提供最优质的物业服务。

(3)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创新。适应市场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

篇6:安全工作个人反思总结

2013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来我作为公司技术中心的一名技术人员一直努力并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除保证自身安全外在日常的检查工作中一直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工作。在安全方面自己做了一些工作,谈不上成绩但是有一些个人的想法及经验和教训。现在,我就过去的一年中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就我个人方面的想法进行总结:

一、2013年作为一名技术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

1.努力提高安全的自我要求,做一名“安全的人”。在思想上,积极上进,同时努力学习公司的各项安全制度。在行动上,我时时以安全作为标杆,规范自已的各种行为,保障自身的安全。

2.积极参与部门的日常安全培训工作。平时利用部门培训的机会,共同学习公司的各项安全制度、各项事故案例、上级及公司安全部门的要求文件等,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

3.在日常的检查中加强安全保障工作。在技术中心日常的巡查工作中,向各项目部的施工人员提出安全的要求,要求在现场施工及其它作业时,一切须以安全为原则,在从事高空或其他作业时,须按要求配戴安全带及停电挂牌等措施,同时在作业时,须与现场实际操作的工人结成安全对子,做好安全互保。

4.积极参与公司日常违章事故的检查与冶理。在安检部、工程部、技术中心等部门组织的对日常违章现象和事故进行检查处理活动中,积极参与违章或事故的处理并及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对违章现象进行通报及查处,消除施工人员指挥、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2013年安全工作和安全隐患处理的认识及想法

纵观全年的安全工作,我认为首先必须树立牢固的安全核心思想,在一切活动中,都要把安全作为行动的基石,在职工的安全培训中,必须时时灌输此思想;另外,必须加强安全的检查,对所有不安全的行为,都要受到相应的批评及考核,因此建立各单位的安全检查与考核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再者,要加强设备方面对安全的保障,通过对设备进行消缺、技术改造,减少设备本身的不安全因素,减少对设备操作人员及使用人员的伤害。

现就我个人的一点经验总结以下几点:

一是要将“安全就是生命”的根本理念真正让大家共知、共享,要唤起我们每名职工“违章就是事故”的意识,做到工作、谨慎,时刻如履薄冰。还要真正将我们的安全文化理念渗透到每一名职工的思想中,真正做到本质安全,不能麻痹大意凭侥幸;

二是要提高我们每名职工的安全认知能力。要真正认识到安全管理的严肃性、严厉性。只有境界提高了才会真正重视起来,才会将安全真正放到生命至上的高度去研究、去管理、去落实,去全面履职履责。

三是一定要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防患于未然。要把无事当有事,无中找有。排查隐患很重要但是要细致,慎之又慎,不采取细致全面的方法、手段就可能对问题视而不见,就可能对发现的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安全生产是动态的,是24小时不停运转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可能又会出现,一定要建立全面细致排查隐患的长效机制,去解决问题。

四是要重点部位重点抓。严格按集团和公司的“三走到三必到、三个全覆盖”执行,对重点工程和日常管理松懈、经常出问题的项目重点加强巡查力度。其中安监部推行的分公司自己上报最不放心的工程项目是比较好的、值得推广管理办法。

五是要职能岗位职能抓。如在技术业务岗位的,技术人员要带头执行标准、带头遵守规程、规范并监督其他施工人员的执行情况。所有施工人员要养成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查隐患、抓规范、不断揭露问题,做好事故的应急防范、应急处置,保证各种设备的运行率、完好率,动态地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最后,事故的发生总会让人心痛,痛定思痛,找出根源,对症下药,才会避免事故发生,因此,深刻吸取安全事故的惨痛教训,唤起每名职工安全想意识,做到每名职工不违章,不图侥幸、不怕麻烦,要按照标准、按照规范,实实在在地干好自己的各项工作。

三、不足与展望

篇7:个人工作反思思想报告

回顾半年工作,发现自己无论是工作方面还是思想方面都存在一系列的不足,我应该做到:发现问题,立即寻找其关键根源,并简要快捷的把即将出现的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若未能及时发现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应精心策划,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有效合理的解决方案及预防措施,从根本上将完善工作,以求达到对公司有害无益的最佳状态。

现从工作及思想两方面将自己的得失分析如下:

一、思想上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学习的思想观念,我们应时刻要求自己以创新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然而在工作中,由于自身还不能达到完全解放、创新的思想境界,一些刻板、滞后的观念,导致车间技术改造工作不能尽快的完成,我对此深表歉意。我会在以后工作中加强学习,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自己发展的强劲动力,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争取在思想上有新突破。并且做到:在创新理念上,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创新思路上,不断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开创工作新局面;在发展目标上,进一步解放思想,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破解现实难题,为尽快满足正常生产的工程要求实现新的跨越。

二、工作上

我会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严格按照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行事。对公司不利的话不说,对公司无益的事不做。争取在平时工作中将自己的任务完成水平提高,以适应现代化工业的生产模式需要,并进一步加强纪律意识,严格遵守公司各项操作规程,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在为昌鑫创造更大的价值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得以最完美的体现,力争做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人员。

篇8: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一、市州、县级监管体系建设情况

(一) 市州级监管体系建设情况

在监管机构建设上, 市 (州) 分管质量安全工作的部门有4种形式。分别是畜产品加工与质量管理科 (四平市、辽源市、白山市) 、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吉林市) 、业务处 (长春市由防疫监督处负责、延边州由兽医药政处负责、松原和白城市由畜牧发展科负责) 、畜牧站 (通化市) 。市州级共有9个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但没有赋予行政执法权) 。各市州基本由1~2名同志分管质量安全综合工作。另外, 在监管能力建设上, 延边州组建了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支队, 所辖8个县 (市) 都成立了畜牧兽医执法大队, 机构已得到州及县 (市) 编委正式批复。该机构以动物卫生监督所为载体, 整合了饲料、兽药医政、畜产品安全、草原、卫生监督检疫等执法资源, 开展综合执法工作。在监管经费保障上, 市州没有列入财政预算, 所需监管经费基本是一事一请示。2011年, 因河南“瘦肉精”事件, 市州本级财政共投入监管经费65万元。

(二) 县级监管体系建设情况

在监管机构建设上, 县级分管质量安全工作的部门主要有6种形式。分别是质量安全监管科 (农安县、梅河口市) 、业务科 (畜牧发展科、兽医科) 、办公室 (前郭县、和龙市) 、县畜牧站 (大多数) 、动物卫生监督所 (蛟河市、白山市江源区) 、疫控中心 (汪清县) 。在监管能力建设上, 各县基本由1名同志负责质量安全综合工作。吉林市的磐石、舒兰、桦甸市和延边州所辖8个县 (市) 及抚松县均成立了畜牧兽医执法大队。2011年, 全省县 (市、区) 级财政共投入监管经费410万元。

(三) 监管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市 (州) 、县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监管体系不健全和缺少监管经费。表现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 管理不顺畅等问题。主要原因是现行的机构设置基本是按照产业管理的思路来设置的, 也就是说, 产业体系和技术体系更多地是围绕增产而建立的, 目的是保障数量安全, 实际工作中, 传统上用于产业管理所习惯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已不适应保质量安全的需要。因此, 在畜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 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解决的办法是要加快推进综合执法, 完善监管体制, 规范行政程序, 提高监管效率。改变目前监管力量分散、监管效率低下的状况, 确立“统一监管、分类监测、专业服务、综合执法”的体制框架。按照质量管理、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三分开”的原则, 调整内部监管职责。当然, 不能一蹴而就,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综合执法方面, 延边州畜牧局走在了全省前列, 率先成立了畜牧综合执法支队, 解决了监管中本部门间一些互相推诿扯皮、执法不严肃等问题, 这一做法在3月16日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还做了经验交流。关于经费保障, 主要取决于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 需要各级积极争取列入财政预算。

二、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情况

(一) 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的基本情况

1. 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职责和数量。

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吉政发[2006]34号) 的规定, 乡镇畜牧兽医站主要职责是:负责实施动物免疫注射、疫情普查、疫情报告, 协助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产地检疫和兽药管理使用等兽医工作;负责实施动物繁殖改良、技术推广、饲料、草原管理等公益性工作。目前, 全省现有乡镇畜牧站669个。其中, 长春地区108个;吉林地区89个;四平地区84个;辽源地区31个;通化地区82个;白山地区55个;延边州66个;松原地区79个;白城地区75个。

2. 乡镇畜牧兽医站队伍建设。

目前, 全省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人数为5 604人, 实际在岗人数6 019人, 超出编制人数415人, 超编比例为10%。长春地区超编比例最大, 达30%, 四平、辽源、白城地区, 超编比例分别为20%、10%和10%。从专业结构看, 专业技术人员3 986人, 占总人数的66.2%;从知识结构看, 具有大专 (含) 以上学历的有1 979人, 占总人数的32.8%, 中专 (高中) 学历的有3 105人, 占总人数的51.5%, 初中 (含) 以下学历的有934人, 占总人数的15.5%;从年龄结构看, 35岁以下的有1 489人, 占总人数的24.7%, 35~50岁的人有3 587, 占总人数的60%, 50岁以上的人有943人, 占总人数的15.7%。

3. 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体系。

全省乡镇畜牧站的管理分两种情况:一是行业管理;二是属地管理。目前, 全省乡镇畜牧站由当地畜牧部门直接管理的有596个, 占乡镇畜牧站总数的89% (长春市、通化市、白山市、松原市的全部324个站实行以县畜牧部门直接管理为主) ;由乡镇政府管理的畜牧站73个, 占乡镇畜牧站总数的11% (吉林市城区的14个乡镇畜牧站、公主岭市24个乡镇的畜牧站、辽源市城区的4个乡镇畜牧站、延吉市和汪清县的13个乡镇畜牧站、大安市18个乡镇的畜牧站全部归由乡镇政府直接管理) 。

4. 乡镇畜牧兽医站经费保障。

从调研的情况看, 我省乡镇畜牧站的经费保障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人员工资, 一部分是办公经费。在人员工资方面分为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全省669个乡镇畜牧站中, 全额拨款的有606个站, 差额拨款的有63个站 (松原地区27个, 白城地区36个) , 约占总数的10%;在办公经费方面, 分为有财政预算和无财政预算。全省669个乡镇畜牧站中, 有338个站有财政预算, 年均办公经费3万元, 长春地区所属乡镇畜牧站办公经费最多, 年均9.5万元;通化地区所属乡镇畜牧站办公经费最少, 年均2千元。全省无办公经费的乡镇畜牧站有331个, 依次是松原79个、白城75个、通化47个, 约占乡镇畜牧站总数的近50%。

5. 乡镇畜牧兽医站设备设施建设。

总体看, 我省乡镇畜牧站的设备设施比较陈旧, 办公设备不足, 个别乡镇畜牧站缺少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基本办公设施。动物防检仪器设备落后, 缺少必要的快速检测仪器设备, 各乡镇畜牧站仅有离心机、采样箱、耳标识读器、显微镜、制消毒液机等简单的检验检测设备。在冷链设施方面, 全省乡镇畜牧站基本上全靠冰箱和冰柜作为冷链, 处在“一线”的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存在漏洞。个别乡镇畜牧站房屋破旧、年久失修, 冬季无取暖设施, 办公环境差。目前, 全省有32个乡镇畜牧站无独立办公场所, 利用临时租借房屋的方式进行办公。

(二) 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看,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畜牧兽医人员梯次结构不够合理。

由于在乡镇从事畜牧工作辛苦, 待遇又偏低, 很多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转而从事其他行业, 导致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后续力量严重不足, 出现新老断层的现象。在和乡镇畜牧站的同志座谈中, 大家普遍反映, 乡镇畜牧站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 层次偏低, 年龄结构不合理, 老龄趋势明显, 专业结构不合理, 人员短缺。从实地了解中, 我们也感到, 在乡镇畜牧兽医从业人员中, 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技术水平落后, 难以适应养殖业对畜牧兽医技术的需求, 更难适应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动物重大疫情工作的需要。目前, 全省还有吉林、白山、延边3个市州的乡镇畜牧站存在缺员现象, 共计缺员162人, 这些地区乡镇畜牧站专业技术人员有待充实。

2. 工作运行保障经费不够充足。

目前, 我省有50%的乡镇畜牧站无运行保障经费, 其他有运行经费的乡镇畜牧站也是捉襟见肘, 保障不足。全省乡镇畜牧站除个别站按上级要求补贴重大疫病防控经费外, 基本无其它经费来源, 只能靠业务收费弥补缺口。目前, 全省各乡镇畜牧站, 普遍存在检疫收费标准下调后, 工作经费缺口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由于缺乏经费, 一些工作不能开展, 只能开展对村兽医、村防疫员、村繁殖改良员简单培训的基础性工作。

3. 检验检测设备设施陈旧老化。

从调研情况看, 乡镇畜牧站现有的设备设施难以适应现代畜牧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看, 全省乡镇畜牧站的设备设施仅是简单的防疫方面的仪器设备, 缺乏必要的快速检测仪器和设备, 缺乏常规的化验、诊断、检疫和冷藏设备, 各站普遍没有化验室。在日常的动物疫病诊治过程中, 一些乡镇畜牧站因缺少必备的检测仪器, 工作人员只能靠感观检查, 凭经验诊治。有些乡镇畜牧站虽然新近配备了部分检验检测设备, 由于缺少运行经费保障, 致使设备闲置不用。一些地区的乡镇畜牧站办公条件差, 办公环境极其简陋, 冬季没有取暖设施, 日常工作无法开展。

4. 乡镇畜牧兽医站行业管理体系不够科学。

全省乡镇畜牧站现行的管理体系分为两种, 即行业管理和属地管理。从行业管理看, 上级精神能够做到上通下达, 环节顺畅, 没有“阻碍”和“制约”问题;从属地管理看, 目前全省下放到乡镇管理的73个乡镇畜牧站, 普遍存在“梗阻”和“脱节”现象, 处境比较尴尬, 器材无保障, 经费无来源, 业务上即得不到有力指导, 管理上又得不到坚强领导, 个别站还出现资产被平调、非专业人员安置进站和专业技术人员分流等情况。长此下去, 乡镇畜牧站极易出现乡镇政府管不到位, 畜牧主管部门没法管的境地, 最终影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5. 牧政执法缺乏力度。

按照乡镇畜牧站的职责定位, 乡镇畜牧站没有执法职能。但在实际工作中, 乡镇畜牧站却是贯彻落实畜牧法规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力量。然而其法律法规的执法主体是县级以上畜牧行政管理部门, 执法职能没有直接赋予乡镇畜牧站, 所以, 乡镇畜牧站只能以委托的方式开展执法工作。由于乡镇畜牧站既开展执法工作, 又从事相应的畜牧生产服务, 某些方面既是执法者又是执法相对人, 政事不分。加之部分执法人员的专业技术不高, 法规知识缺乏, 因此, 执法时底气不足, 致使执法力度不大, 影响了牧业法规的高效运作。

(三) 加强乡镇畜牧站建设的几点建议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特别是赋予乡镇畜牧站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后, 乡镇畜牧站建设如何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 怎样才能在“四年提升计划”的落实中充分发挥作用, 提出如下建议:

1. 积极争取编制部门支持, 尽快赋予职能, 合理增减人员。

乡镇是畜产品生产源头把关和质量控制最前沿阵地, 推进乡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 农业部已经做了部署, 我局在去年也做了试点工作, 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 还需要省级积极与编制等部门沟通协调, 真正实现乡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职能、人员、经费、手段、服务”五到位。乡镇畜牧站赋予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后, 工作量会大大增加, 人员编制就会不足, 以乡镇畜牧站现有的编制数额, 很难真正担负起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一是合理定岗定编。超编严重的乡镇畜牧站, 可以采取“内部消肿”的办法, 将超编人员在本地区内横向调配, 合理安排到缺编单位工作, 并落实编制。空编单位采取“内部整合”的方式, 在本地区、本系统内进行充实补充。二是积极争取增加编制。对于人员编制较少的乡镇畜牧站, 当地畜牧主管部门, 可根据工作需要, 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合理设置工作岗位, 核定人员编制, 积极向当地编委争取增加人员。按照现实工作需要, 可拟定每个乡镇增加1名全额拔款事业编制岗位, 专门负责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三是严格选拔, 择优录用。对于空编单位和编制人数较少的单位, 当地畜牧主管部门可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实行全员聘用制, 由县级人事和畜牧行政主管部门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原则上优先从原超编的畜牧兽医从业人员中择优聘用, 严把进人关。同时, 积极探索吸纳县域内热爱畜牧兽医事业的“土专家”、“小能人”进入畜牧兽医服务行业的体制和机制, 逐步提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2.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 确保工作运行经费保障到位。

乡镇畜牧站是全额拨款的基层事业单位, 是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县级畜牧主管部门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规关于“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具有强制性和公益性, 是政府行为”的规定, 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 切实将乡镇动物防疫检疫人员经费、动物防疫的专项经费 (疫情监测、防疫物资、扑杀补贴、质量安全监管等) 足额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解决乡镇畜牧站的后顾之忧, 着力解决乡镇畜牧站在工作运行中“用钱难, 无钱用”的问题。同时, 各地还应在各乡镇畜牧站动物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收支实行两条线管理的基础上, 全额拨付, 用于基层动物防疫事业和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3.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强化职能建设和归口管理。

从我省乡镇畜牧站目前的管理体系和乡镇畜牧站职能作用发挥看, 解决管理体制不顺畅的问题是当务之急。县级畜牧主管部门应尽力协调相关部门将所属乡镇畜牧站实行行业管理。同时, 各级政府、各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还要高度重视乡镇畜牧站的整体建设, 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切实把国家关于加强乡镇畜牧站建设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各级畜牧主管部门还应积极作为, 发挥作用, 不但要在专业技术层面加大指导和帮扶力度, 还应在管理层面加大监督和督促能力, 防止下拨的器械、材料和经费流失, 防止工作脱节, 出现“两层皮”的现象。

4. 积极改善办公环境, 加大检验检测设备设施投入力度。

目前看, 乡镇畜牧站相对比较弱势, 办公环境差, 办公设施陈旧, 检验检测设备老化的问题较为突出, 各级畜牧主管部门应逐步从改善乡镇畜牧站办公环境、更换办公设施、更新检验检测设备入手, 加快乡镇畜牧站建设步伐。要协调相关部门和当地财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为乡镇畜牧站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 提供和建立必要的办公场所, 逐步改善、更新乡镇畜牧站的工作环境和技术装备, 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各地畜牧部门必须要解决乡镇畜牧站冬季取暖问题, 保障乡镇畜牧站冬季正常开展工作。

5. 积极开展业务培训, 提升人员的能力素质。

上一篇:青蓝工程徒弟教学反思下一篇:公共关系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