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三分钟主持稿

2024-05-24

课前三分钟主持稿(通用8篇)

篇1:课前三分钟主持稿

课前三分钟主持稿

----------第一篇章《正确认识自我》

开场白。

男:尊敬的各位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女:俗话说:一个人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

男:要战胜这个最大的敌人首先要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女:下面请同学们踊跃上前,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吧。

男:谁想上前第一组来展示自己。(每次叫四人)

女:第一组同学展示的很精彩,(具体说明一下),谁还想展示。

男:*******

结束语:

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肯定有只有自己能做到而别人做不到的事,因此,要肯定自己的价值,适当地让自我感觉良好一下;

女:同时,我们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认清自己的长处,见到别人的一技之长就盲目地羡慕、跟从别人的优点,反而埋没了自己的长处。

男:其实一个人在生活中做的任何一件小事中都可以看出他一个惊人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候别人甚至自己都没有注意罢了。女:那么,在我们就带着挖掘闪光点的眼光,再一次重温一下我们的回忆,找到那些只属于自己的长处。

合:今天的三分钟口语训练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2:课前三分钟主持稿

A:同学们,本周我们选的话题是如何学会感恩,让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学生。

B:老师,是我们的再生父母,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A:老师为了我们,牺牲了很多时间、精力,忘记了自己的家庭、孩子。

B:如何感恩老师,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迟到早退、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认真书写作业、讲文明讲礼貌等等。A:同学们,仔细想想你有没有做到这些呀?

B:你书写的字如果像蚯蚓爬行,会耽误老师的很多时间的噢!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大声对老师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A:今天有哪些同学会带给我们精彩的节目呢?答案马上揭晓,首先有请 同学。

B:好,现在有请 同学接着为大家表演节目。

(表演结束后)同学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表示感谢吧!

A:我看到许多同学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呢,赶快让我们进入点评环节吧!B:小朋友们,今天的课前三分钟又要和大家说再见啦!精彩明天继续!赵逸然课前三分钟主持词(周二)

A:父母是我们一生都不会更换的老师 B: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感恩父母 A:家,是我们成长的港湾、欢乐的源泉;B:家,烙印着我们童年多少回忆,洋溢着父母多少关爱。A:父母把你从熟睡中唤醒,你该不该冲他们发脾气? B:父母催促你洗漱、吃饭、写作业时,你该不该生气? A:从今天开始你要感谢父母的每一声催促与呼唤 B:从现在开始你要感谢父母为你准备的第一顿饭菜

A:在他们劳累以后递上一杯热茶,给他们揉一揉脚,捏一捏肩 B:尽量帮忙做一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们少累点。A:今天有哪些同学会带给我们精彩的节目呢?答案马上揭晓,首先有请 同学。

B:好,现在有请 同学接着为大家表演节目。

(表演结束后)同学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表示感谢吧!

A:我看到许多同学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呢,赶快让我们进入点评环节吧!B:小朋友们,今天的课前三分钟又要和大家说再见啦!精彩明天继续!赵逸然课前三分钟主持词(周三)

A:走进3班这个集体,让我们由陌生变的熟悉 B: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感恩朋友

A: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B:让我们团结一心,为这个班集体增光添彩 A: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B:让我们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成长进步

A: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参加每周六上午的人工湖诵读活动 B:不但增进了我们的友谊,还有助于增长我们的知识 A: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参加每周日下午赛马场的集体活动 B:不但增强了我们的体魄,还让我们掌握了很多新技能 A:从今天开始,同学们要学会关心、帮助每个同学 B:从现在开始,同学们要做到赞美、欣赏每个朋友

A:今天有哪些同学会带给我们精彩的节目呢?首先有请 同学。

B:好,现在有请 同学接着为大家表演节目。

(表演结束后)同学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表示感谢吧!

A:我看到许多同学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呢,赶快让我们进入点评环节吧!B:小朋友们,今天的课前三分钟又要和大家说再见啦!精彩明天继续!赵逸然课前三分钟主持词(周四)

A:乌审旗第一实验小学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B:今天是感恩节,我们的话题就是感恩校园 A: 让我们用一颗感恩之心,爱校如家

B:在学校,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A: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是感恩

B:看见学校水龙头开着主动关上,有人破坏校园设施你大胆制止是感恩

A: 在校外,爱护学校的荣誉,时刻牢记我是第一实验小学的一员

B: 遵守交通规则,言谈举止文明有礼,公共场所不随地乱扔东西是感恩

A:今天有哪些同学会带给我们精彩的节目呢?首先有请 同学。

B:好,现在有请 同学接着为大家表演节目。

(表演结束后)同学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表示感谢吧!

A:我看到许多同学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呢,赶快让我们进入点评环节吧!B:小朋友们,今天的课前三分钟又要和大家说再见啦!精彩明天继续!赵逸然课前三分钟主持词(周五)

A:我们生活在13亿人口的央央大国,生长在绿色乌审的蓝天下

B: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感恩社会

A: 革命先烈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换来了新中国,换来今天的和平

B:老师让我们学习到了文化知识,丰富了我们的认知 A: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好我们的日常生活

B:农民伯伯用他们辛勤的汗水让我们能可以吃到可口的饭菜 A: 交警、公安叔叔不辞辛劳地维护着秩序和安宁 B: 清洁工人风雨无阻的穿梭在大街小巷打扫卫生 A: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多少人都在忙碌奔波? B:珍惜粮食、不随地乱扔垃圾、走人行道、不闯红灯,同学们你们做到了吗?

A:今天有哪些同学会带给我们精彩的节目呢?首先有请 同学。

B:好,现在有请 同学接着为大家表演节目。

(表演结束后)同学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表示感谢吧!

篇3:爱上“课前三分钟”

教育心理学有个重要观点是“一般青少年的注意力持续集中只有10~30分钟左右”, 这就是为什么一堂课只有40分钟, 中间包括作业时间的缘故。小学阶段的学生, 正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看世界, 其注意力很容易受外界影响。下课后的教室通常跑得一个人也不剩, 他们大多非要满满当当地耍够十分钟。可这样一来, 刚上课的那段时间就更难集中精力来学习。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把注意形象地比喻为通向心灵的“唯一的门户”, 知识的阳光只有通过“注意”这扇“门户”才能照射进来。课前采取种种措施, 把好学生的这道“门户”, 教学自然也能事半功倍。

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语文课前三分钟的利用, 则是达成这一要求不错的方法。我针对学生实际, 尝试了一些做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前三分钟是知识积累的良好途径

“积沙成塔, 积水为海。”“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 无以成江河。”这些至理名言无不说明积累的重要意义。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 积累知识是必不可缺的, 长期积累会使一个人变得更聪明, 视野更加的宽广。

对小学生来说积累则更能丰富他们的知识, 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每节课前三分钟, 一周五节就是十五分钟。我安排语文科代表组织课前三分钟。每天由科代表安排班内的学生轮流带领积累一定数量的词语、句子, 这位同学领读, 其他学生跟着读两遍并把这些写到一个积累本上。科代表很是乐意, 班里的同学也尝试了当小老师的感觉, 干起来还挺带劲的!全班学生因上课前有了组织者、有了事做, 便自然变乖了。课前再也听不到学生的喧闹声, 传入耳际的是琅琅读书声。

二、课前三分钟是提高朗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和我的学生自三年级起便有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约定, 只要不是考试, 写作业, 凡是我的语文课堂, 即便是紧张的备战复习日, 课前3~5分钟必定有一位同学来大声朗读, 或故事, 或散文, 或小诗, 或经典, 或报纸上的一篇习作……只要是内容健康, 能够表现自己的朗读水平, 使自己得到锻炼的都可以。一人朗读, 其余学生则认真倾听, 听后并指出优缺点, 老师做出最后的评价。也因此, 我班的孩子掌握了很多生活中难读易错的字词读音。

就这样, 语文课前多了道亮丽的风景。同学们坚持朗读、评读, 渐渐地, 全班同学的朗读水平提升了。从课堂上的指名朗读中可以觉察到:一是学生爱读了, 二是读准确了, 三是读流利了, 四是读出感情来了。尤其是班内的王楠同学, 平时喜欢贪玩, 偶尔还喜欢恶作剧, 对学习毫无兴趣。我刚接这个班时, 他连学过的课文都无法流利地朗读, 更别说用普通话交流了。上课时, 他回答问题的语言常引来同学们的哄堂大笑。现在, 这位同学不仅能流利地、完整地读课文了, 而且课堂语言也规范了, 还能用普通话和同学流利地交流呢!上学期期末成绩也达到了历史最高———85分。望着学生摇头晃脑、锁眉瞪眼的朗读神态, 听着他们字字句句、抑扬顿挫的朗读声, 我深感这段时间来的课前三分钟没有白费。

三、课前三分钟是练胆量、长见识的大好时机

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望, 都想向同学或老师展示自己的能力, 让人信服。如何才能让这些拘谨胆小的同学流畅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呢?课前三分钟就是最佳契机。

词语读了, 诗文背了, 名篇诵了, 再干啥呢?当然是讲故事、说笑话了。按照规定还是每节课由两名同学分别到台前, 讲讲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或笑话。并要求学生一定要精心准备, 不可敷衍了事。平日里胆小的几名同学低下了头, 不敢上台。基于此, 我这次特意强调人人必须登台讲述, 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胆量。班里有个叫高梦婷的女同学, 性格内向, 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 上课回答问题时嘴唇还打哆嗦, 声音低的同桌听起来都费劲。我单独与她谈过几次话, 提出了期望值, 并且给以心理上的开导, 提醒他利用“课前三分钟”的平台锻炼自己。第一次上台, 我和同学们给了她最热烈的掌声, 她激动地看看我, 我点点头, 她的眼神里多了一份自信。他讲的故事虽然不太流利, 但是声音提高了。紧接着第二次、第三次……现在的高梦婷再也不是坐在角落里的“丑小鸭”了, 而是勇敢大方的“白天鹅”。这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呀!

篇4:课前三分钟演讲

【关键词】三分钟演讲;提升;写作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说”在这四项技能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是从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从教师的心态来看,认为“说”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且中考又不考它,只要写好作文就行了。殊不知,“说”的训练正是为“写”打基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为了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进而最终提高“写”的能力,我采用了“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

具体做法是:全班有40名学生,准备40张字条,在每张字条上面写上1——40的数字,学生来自我抽签,按照抽到的先后顺序安排好演讲的名单,这样就保证班级里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上台演讲。一轮演讲完,再循环。讲完以后,由班级学生就朗读技巧、语音、感情、选材优劣等方面予以点评。演讲内容是由教师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的主题演讲,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和素材,写好演讲稿,并熟悉演讲内容,到时进行表演。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写作和演讲进行指导,要求学生从选择材料,确定主题,安排结构到命名标题,风格样式,逐项精心构思,巧于提炼;在语言方面可以层层切磋,句句推敲,字字斟酌,做到准确简练,富于表现力,尽力口语化,晓畅明白,不致产生歧义和误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演讲水平,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可谓一石三鸟。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应成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1.变压力为动力——提高写作兴趣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评价,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天真无邪,不会害羞,对老师的课堂提问表现得非常热烈。而到了初中,变得害羞起来,含蓄起来,连课前的师生问好也越来越小声。课堂上的提问更是没有一点气氛,以躲开老师的视线不被叫到为幸,哪怕是自己知道答案也不喜欢表现。更有一些学生,特别是有些女生回答问题时声音低得像蚊子哼一样,平时就很少讲话,遇到生人一讲话就脸红,遇到考试心里更紧张得不得了,难道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吗?我认为,一个人的胆量是逼出来的,当全班每个人都接到必须上台演讲的任务时,他们已无可选择。因此,当他们硬着头皮,战战兢兢完成了第一次演讲后,我给他们以表扬性的点评,又煽动学生们善意的掌声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有一位胆小腼腆的学生在日记上写道:“从小学到现在,我从来没有也不敢站在台上讲话,老师也很少提问我,但这‘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使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做到,我也可以做好,以后我会做得更好!”

是“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为他们创造了表现口才的平台,使他们的胆量得到了锻炼,学生的自尊心、表现欲望都很强,都不甘落后。一学期一个人的演讲机会只有2-3次,大家都非常珍惜。有位学生这样说,第一次走向讲台,听到同学的热烈掌声,内心真是激动,一紧张,什么都忘了。于是,心想这次不行,下次一定要行,决心向班级中几个演讲好的同学学习,一定赶上他们。第二循环又轮到了,内心自信多了,当成功地演讲了《没有不可能》,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后,他激动得哭了,他说演讲让他有了成就感,竞争让他看清了自己,自己俨然成了胜利者,使他有信心做一个成功者。

演讲这块“砖”引出了“玉”,班级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学生个个身上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劲。为了台上那几分钟,课后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搜集材料,精心创作。是“三分钟课前演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刺激了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准备稿件及演讲展示的过程中去。

2.积小流成江海——积累写作素材

数学家华罗庚有句名言:“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显而易见,积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写作也在于积累。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现在的学生的生活圈子太窄,不外乎家庭和学校,缺少与社会接触的机会,生活单一、枯燥,也很平凡,这一部分营养学生先天不足,这份“铁锌钙”如何补上?除了留心生活用心观察外,阅读和听取,是获取写作素材的另一途径。而“课前三分钟演讲”恰恰为学生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因为学生演讲内容涉及身边所见、所闻、所感,内容丰富多彩,诸如理想抱负、社会生活现象、个人生活感受、班级活动、家庭关系、读书心得、学生之间关系等等,这都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他们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材料。演讲的同学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阅读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听讲的同学在听取的过程中动脑又动手累积了鲜活的素材。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素材库丰富了,便不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状况,而是泼洒成文。

3.他山石巧攻玉——借鉴写作技能

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我们不能一味要求学生原创,可以适当放权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模仿,一个人首先要有模仿能力,然后才能有创新能力,学生的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的 。

而我们的学生要么不喜欢阅读,要么被繁忙的功课压得没时间阅读,连模仿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在课前被动听取演讲的过程中接受潜移默化的阅读渗透,通过师生的点评不断接收写作技能技巧,进而在练笔过程中借鉴模仿思想以立主旨,借鉴演讲稿以用素材,借鉴思路以定结构,借鉴警句以炼语言,模仿训练到一定熟练程度之后,可以进入到创造阶段让学生丢掉“拐杖”,摆脱模仿,按照自己的情况自由写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的训练能使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少走弯路,更快地掌握各种写作技巧,大大提高写作能力。

4.潜移默化修正果——提升写作能力

学生由开始时的不敢上讲台到现在的争着要上讲台,由开始的无话可说到现在的滔滔不绝,由开始的忸怩拘谨到现在的声情并茂,由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潇洒自如。我真切地感到学生们进步了,我也感到他们通过演讲越来越成熟了。有家长惊异地感慨:“这学期不知怎么了,以前有作文总是要拖到星期天的晚上才痛苦地开始写,现在倒好了,周五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查资料,更怪的是,现在说起话来居然比我们大人还圆满,不伤人,又让人心服口服。”

最可喜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原来连字数也写不满的竟也能洋洋洒洒长篇阔论了,原来总是素材老套的竟也会将他人的经历移植到自己的创作中去,原来语言苍白的竟也会用描写细心描摹动人心弦了,原来总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的竟也会用心构思周密布局了。于是,一篇篇考场佳作诞生了,一篇篇优秀习作纷纷出现在各类报刊杂志上……

二、课前三分钟演讲应灵活、规范、中肯。

课前三分钟演讲是一种比较主观性的教学活动,如何顺利有序高效地开展并非朝夕可就之功,应当在老师的宏观统筹下,由浅入难,由简到繁地循序渐进地推进,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实践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话题灵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说,使三分钟演讲成为真正展现学生自我风采的舞台。

2.形式规范。内容必须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否则冲击了语文课堂主题教学。必须事先整理好演讲内容,不打无准备的仗,另外,上台演讲要求脱稿,实在背不出可以放在第一排学生手中,可以为演讲因紧张而中断起提示作用。学生的演讲稿平时要保存好,以后可以结集成书,更刺激学生创作佳作的欲望。

3.点评中肯,师生共舞。为了一次演讲,学生要准备好几天,紧张又兴奋地期待好几天,对学生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测验。演讲过程中,学生的优缺点会暴露无遗,老师应当和全班学生一起认真聆听,一起及时做出正确而中肯的点评,在鼓励学生的基础上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的演讲写作能力。

篇5:课前三分钟主持稿

【课前三分钟演讲素材一】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因为他的儿子已经十五六岁了,可是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于是,父亲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禅师说:”你把孩子留在我这边,3个月以后,我一定可以把他训练成真正的男人。不过,这3个月里面,你不可以来看他。”父亲同意了。3个月后,父亲来接孩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3个月的训练成果。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地。

他站起来继续迎接挑战,但马上又

被打-倒,他就又站起来……就这样来来回回一共16次。课前三分钟演讲稿 禅师问父亲:”你觉得你孩子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气概?’ 父亲说:”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受训3个月,看到的结果是他这么不经打,被人一打就倒。” 禅师说:”我很遗憾你只看到表面的胜负。你有没有看到你儿子那种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呢?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啊!” 只要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

【课前三分钟演讲素材二】

感谢大家给我一个上台的机会!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如果一个人很有成就,不是别人给予的,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勤奋争取的。才能主要来自勤奋学习是不可猜疑的。

每一个人的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而来的。比如说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

他从小就酷爱学习,一生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如果他没有从小的勤奋努力学习,他也不可能成为著名的科学巨人。没有勤奋努力的学习是不可能有成就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可以说每一位有成就的人都曾努力学习、努力探索过。

学习的关键在于“肯学”和“敢学”。如果你的愿望是成为一名有成就、有才能让人敬重的人物,但你又不肯,或不敢去学习最终还是会一事无成的。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为了证明镭的存,千辛万苦,冒着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险,经过他们的勤奋、努力最终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证实了镭的存在。这是一次多么让人惊叹的事实。正是居里夫人的肯做、敢做才证实了镭的存在。因此,要想成为有才能的人,就要从小“肯学”、“敢学”。

【课前三分钟演讲素材三: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课前三分钟演讲素材四:沈括读书成才】

篇6:课前三分钟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通过设计并实施合理有效的课前三分钟训练,对语文教育教学有多方面的优化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和素质,例如:学生的收集资料和概括能力、观察发现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语文思考能力、良好的心里素质的培养教育„„,以达到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作用。【关键词】 课前三分钟 要求 设计 优化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了体现这些基本理念,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已不再允许单调而是力求用各种方式来使教学得以优化 :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通过各种教学媒体的辅助应用来优化教学等等。除此以外,我认为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亦是一种极好的优化教学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设计并实施合理有效的课前三分钟训练,能使教育教学效果在无形之中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而且这种优化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发展和实践,也越来越必要,越来越重要了。

所谓课前三分钟训练指的是:在每一堂语文课上,利用起初3-5分钟的时间,让2-3个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定的要求轮流上讲台对着同学和老师就相关内容进行交流、发言,是教师用于优化教学的一种手段。简单意义上说也可以叫做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或课前三分

钟演讲。这种训练的最显著特点有两点:一是跟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二是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这也是由“语文教育要贴近生活”以及学生的不同发展状况来决定的!

课前三分钟设计

一、设计方案

做任何事情都少不了计划,离不开事先的设计。教学更是如此,要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就必须首先设计好合理有效的课前三分钟训练方案。根据课前三分钟训练的上述两个显著特点,我对小学各年级的训练方法设计如下:

鉴于一年级学生刚刚进校,需要对他们进行各种常规教育,培养其良好习惯的开端,引导他们用最短的时间基本适应学校生活;在教学上主要注重识字等最基本的知识性教学。这时的课前三分钟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训练是不现实的,因此,在这一阶段,主要靠老师泛读一些经典笑话或者小故事,以此来慢慢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兴趣。当然,根据这一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发展和认识水平不同,也可以让一些认识水平较高的学生尝试自己读给同学听。

二年级,这时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但形象思维还占主导地位,也只能较直观、形象具体的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因此,这一阶段采用老师与学生合作的方式,老师首先选定一些有意义而又与教材有关联的课外读物,指定某段或部分让学生轮流上台读给别人

听,并做相应的具体要求;

三年级段采用“说事法”。上学期着重让学生说说身边发生的小事,下学期侧重于让学生说说学校或地区发生的新鲜事,要求说清楚并有一定的条理性。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三年级段学生正是好奇心极强的时段,老师利用这方法,一方面能正确引导学生兴趣爱好的正常健康发展;二是逐渐培养其对周围人、环境的关心和热爱之情;

四年级采用“收集介绍法”。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不断发展,身边的小事、周围的新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其信息的需求量。此时,老师应及时调整训练内容,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多种渠道收集国内外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新闻,并在课前三分钟训练时间轮流介绍。学生可以不加任何自己的观点,但要求资料来源要准确,事件真实;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识和接受能力的特点,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已经不局限于别人的观点,而是能有自己的一定看法。这时,课前三分钟训练以“讨论分享法”较合适,即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当前一段时间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其相关评论,做些思考后在课前训练时大胆的说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或看法,与同学共同分享;

“讲述复述法”是六年级实施课前三分钟训练的好方法。这时学生的发展可以说是小学阶段的最高峰,有了一定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时,让学生在训练中介绍自己喜欢或看过的一本书,要求想办法吸引别人去看;也可以介绍一个完整的有吸引力的故事,其间可以适当加入个人的一些观点或评论。

这样的安排使得课前三分钟训练所涉及到的知识面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从听故事(或者笑话等)到课本知识到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再到纯课外阅读知识最后发展到自我创新出来的知识;吸取知识的途径和范围由课本到亲身体验到身边的小圈子再到自我和家庭所能涉及的社会圈,最终让学生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想方设法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个性,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逐步培养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发展成为适应社会并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人才。这样也正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及其认识水平和接受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性、发展性特征。

当然,根据各地区学生发展的差异,三、四年级可以只进行“说事法”训练,五、六年级分别进行“收集介绍法”和“讨论分享法”训练,而把“讲述复述法”放到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训练中去。

二、实施过程的总体要求

以上设计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而循序渐进的,因此,在充分运用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实践必须坚持一贯性。不管对学生,还是于老师,课前三分钟训练应当作为一种正常的教育教学程序来实施。并且,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手段,他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它原本就是环环相扣的,不容割离的。

2、教师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应该做好引导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教师首先应该把好关,对每一年级的不同训练内容

作好充分部署,作好具体要求,确保每个学生都明白;其次要把实践与评价有机结合,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作具体评价,评价应以表扬、激励为主,以批评为辅,能不批评就不批评。坚持在赞扬、激励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不断学习完善;

3、学生在其间是实践的最忠实的参与者,应该按照老师的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和个性,做好各种充分准备,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思考、进取。

三、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在按照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实际操作时,往往会因种种原因遇到各种困难需要我们解决:

在山区,要收集国内外大事、新闻或热点问题的讨论显然是困难的,要读完整的一本书更难。为此,我们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降低难度,缩小收集资料的范围。如:可以把国内外大事、新闻和热点问题降为对身边的新闻、事件等等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用于与别人交流等。

当然,除了这两个突出困难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必然遇到很多困难,或大或小,这就只有靠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实际问题实际解决,克服困难,确保课前三分钟训练顺利完成,以最佳的结果展现其优化教学的力量。

优化教学

综合上述课前三分钟训练方法、特点,从整个过程折射出来的是课前三分钟训练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他对语文教育教学的优化作用不容我们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三分钟是从课外学习到课堂教学的过渡,是学生课外生活在课堂上的检验手段。新课标提倡语文学习要注重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而实施课前三分钟训练正好可以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一定程度的反映学生的课外生活情况,他们是否关心别人、关注社会;是否进行过相应思考„„这些都可以通过课前三分钟来得到证实。试想,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怎么对课外读物感兴趣,又怎么知道自己身边发生什么新事,更不用说国内外大事或热点关注问题,这样,课前三分钟他又拿什么来与大家分享、交流呢?——虽然这并不是那么客观全面,但这确属事实!同时,通过课前三分钟训练,老师可以轻松接过话题,接过主动权,顺利过渡到本堂课真正的教学内容,从而大

大降低了导课中要把学生的思维从大千世界一下子拉回课堂的难度;

2、课前三分钟训练能更好的体现“把时间充分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我们以每周10节语文课来计算(实际上小学语文课每周一般不仅10节),一节课三分钟,一星期我们将近有一节课的时间是完全还给了学生,再加上平时每堂课中老师交给学生的时间可以看出:学生真正自主把握的时间比任何时候都多,这能让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参与学习,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和思想;

3、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决定了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实施语文课前三分钟训练之“收集介绍法”和“讨论分享法”中,我们都要求学生在充分查找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来开展训练。实际上,老师在引导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涉及到了语文材料的搜集、翻阅、筛选、归纳、运用等一系列过程和方式,从开始到最后,总是这么反复循环,长此以往,学生在无形中就已经实实在在的锻炼了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再如“说事法”的前提是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在这循环过程中,逐渐把语文融入了生活里,不断获得了语文生活实践能力;

4、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整个过程正好是“三位一体”的语文课程总目标的体现。课前三分钟的利用过程包括:“收集(观察)、形成知识、表述自己的观点”等,这几个过程正好又含盖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体验三个因素:收集观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技

能,收集观察的结果是一些知识,用到课前三分钟训练上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那又是一种情感、一种体验;

5、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可以优化语文各种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其目标有这么几点是我们课前三分钟训练所涉及到的: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而这些在课前三分钟训练中,我们处处都在无形中涉及到了:要说身边、周围的新鲜事,学生必须先学会观察,而首先要有关心,没有足够的关心哪来的观察?要说大事件,要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必先读书看报,养成习惯;而“讲述复述法”正是慢慢实现上述“能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的目标。可见,课前三分钟训练让阅读教学的某些目标有了另一条实现的途径。

在优化口语教学目标中,从一开始到最后,课前三分钟训练都是在进行口语训练,日积月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总比仅只在口语交际课上训练的强,而且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也不止是一些独立的能力体现,而是以综合性能力体现,学生通过漫谈,交流了各自的资料增长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口语能力得到训练,在漫谈中学会倾听,学会整合,学会求异,学会和他人交换意见,这样看来,课前三分钟在优化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上也是不可忽略的;

课前三分钟训练对教学目标的优化作用还主要体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实现上,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至少可以体现综合性学习目标中的几点:(1)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

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2)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像、图表、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课前三分钟训练中正好有相关的内容和要求,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三分钟,那么促进这些目标的实现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

不少教育学者认为:“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的无意识状态中达到受教育的目的,这才是教育的最佳方式,这样的效果才最大。”实行课前三分钟训练的整个过程似乎与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上述教育教学目标毫不相干,但却在无形中体现了教育学者们“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的无意识状态中达到受教育的目的”这一观点,难道你还要说课前三分钟训练不是一种优化教学目标的好手段吗?

6、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好办法。从语文课前三分钟训练的内容可以看出:虽然时间极短,但他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能力,“说事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收集介绍法”、“讨论分享法”正好是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的能力和概括能力;而整个一整套训练都要求学生用口头表达,并且是站在讲台上面对的是全班同学和老师,刚开始学生一定会紧张或表述不清楚,但慢慢的,通过反复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提高了,同时提高的还有他们的心理素质,之后再让他们站在讲台上,谁也再不会感觉到害怕了。对于这一问题,春苑小学的曾岚老师深有体会,她告诉我:刚开始实践的时候很困难,有好多学生不知道要做什么,有的站上讲台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有的甚至还没站上讲台就已经哭了,但她没有放弃,还是每一节课都坚持着,直到后来全班谁也不会再害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渐渐体现出来,坚持到小学毕业时,她带的那个班的语文是最优秀的,主要比别的班优秀在阅读、写作和分析理解上!可见,能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合理有效的训练,不仅有以上所提到的优点或者优化作用。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写作水平。

此外,进行课前三分钟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轻松了许多,这无疑为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极大的机会。再说,世界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教我们: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在我看来,充分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恰好是减轻教师负担,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好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的作用不容忽视,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对语文教育教学的优化作用无可非议。如果能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设计合理有效的方案并认真实施,那么,这短短的三分钟,就不仅是语文教学中课堂内外的有效结合;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语文教学某些目标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从事人民教育事业的朋友们,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语文教育教学效果得到最优化,更为了您的教育教学能顺利进行,行动起来吧!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通过您的努力,让您的学生不再虚度

这三分钟,让这短短的三分钟训练创造奇迹。也只有通过您的亲自实践,您才会发现其优化语文教育教学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岳 强:《小学语文实用几教学论》,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6年版 [2] 唐 菲:《口语交际及教学策略》

篇7:课前三分钟

内容提要:课前三分钟演讲,应具备三性:其一,活动性。即以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耳、动脑的活动为主,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其二,自主性。即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积极参与,发展个性,展示自我;其三,广泛性。即活动对象是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活动内容是向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衔接,活动形式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此外,还综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知能智德的素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却令人忧虑。应该引起重视。关键词:三分钟演讲原则内容

正文:

有人形象地说,当今世界三大宝:口才、金钱加电脑。而将“口才”放在三宝之首,足以说明现代社会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能理解、能思考的倾听,准确、简洁、流畅、自信的表达,文明、和谐、愉悦的交流,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目标。然而,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推行创新教学的今天,广大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却令人忧虑。农村学校更是很严重的问题。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笔者以为,持之以恒地开展好“课前三分钟演讲”,乃是一柄“尚方宝剑”。本人试从活动的性质和目的、活动原则、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等方面对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加以构想,以期抛砖引玉。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性质和目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和其它语文课内外活动一样,也应具备三性;其一,活动性。即以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耳、动脑的活动为主,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其二,自主性。即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积极参与,发展个性,展示自我;其三,广泛性。即活动对象是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活动内容是向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衔接,活动形式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此外,还综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知能智德的素养。

具备了“三性”,课前三分钟活动则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第一,培养学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学会倾听、准确表达和交流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第三,扩大语文学习资源,加强语文和其它方方面面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二、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原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课前三分钟活动活而不乱,动而有序,且做到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梯度合理,还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目标性原则

语文学习不是从“零”开始,也不是“到此”结束,说话训练更是如此。专家们把语文学习划分为“习得”和“学得”的过程。幼儿学说话,一字不识的文盲能说会道等,这都是无意中的“习得”;而依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年龄特点、文化程度进行有计划的训练,这是“学得”。“学得”的过程就是训练的过程,而要真正做到灵牙俐龄、口若悬河、妙语连珠甚至“展卷而自能通解”,还必须做好阶段性的“目标”定位工作,也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

2、系统性原则

张志公先生曾说:“„„教出来的学生,大学毕了业,工作所需要的语文能力还是没有,需要写,写不好;说吧,结结巴巴,说不好。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系统训练过。”如果课前三分钟活动也仅仅走走过场,做做样子,随心所欲,没有周密、严谨、系统的安排,非但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相反还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

3、合理性原则

在三分钟内安排活动,组织者务必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联系所处地域特点,针对学校、家庭、社会中熟悉的问题来选择话题,做到合情合理合度,务使各个阶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实现总目标的全面达成。

4、灵活原则

特级教师肖家芸老师说:“万事万物,皆关一‘活’字。活则新鲜,活则畅快,活则兴盛,活则久远。”针对课前三分钟而言,生活中的人物象都可以转化为“说话”活动的资源。故这里的“活”是指说话内容与说话形式的活泼,学生思维调度的活跃与参与听说活动的场面的活现。

5、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三分钟活动,立竿见影,成功感会增强学生的信心,老师要善于抓住契机,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并在“活”的基础上,力求内容与形式的趣味性,让学生达到“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的境界。

6、创造性原则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得好,“人的脑力劳动中最深奥的是创造”。创造是一种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思维过程,是从主体对客体的探索开始的,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必须不可忽视其个性特征。只有充分挖掘各自潜能,尽可能诱发其创造性,方能发挥个人特长。

7、长效性原则

说话训练是示未来社会对学生交际能力的要求,这种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功,不可急于求成,它需要师生几年如一日付出努力,苦心经营,一步一个脚印的训练,只有日积月累,才能熏陶渐染。

三、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

古人诗云:“绿阴不减来时路,更添黄鹂四五声。”在常规的三分钟演讲中,若有意识的强调一些“说”的方法,变换一些“说”的形式,那整个活动会别有一番情调,更能引人入胜。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种形式。

1、自由侃谈

就是让学生口头描述与语文学习有关的事件,只要是能启发学生,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压力的任何话题均可。这种自由侃谈,既能反映学生各自的语言水平,又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各自的语言水平。

2、自主问答

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就一篇文章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置疑,或就学生的“说话”内容提问、解答。这样逼迫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形式交流思想,创造性地选择和组织语言材料。

3、自愿品评

即对周围新近发生、发现的人、事、物乃至一本书、一篇文章进行自由品评,以此明晰个人见解,阐述个人观点。

4、自如演讲

此项训练不限题材、体裁,要求学生自选材料,自找话题,充分展示个性,以提高“演”的技巧和“讲”的技巧。

5、自发辩论

教师在一定时期内,针对一些敏感的、热门的话题给出一些论题,让学生在三分钟内自发自由的辩论。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采用哪种形式的“说”,每人都要备一本“课前三分钟演讲记录表”。听者一定要动笔,或记梗概或记重点词句或详记全部内容,让说者有所得,听者有所获,既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又训练学生的瞬间反应力、创造思维力和简洁表达力,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学会听说读写。

四、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内容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说明“语文”说话的内容无处不在,“语文”延伸的点无处不有。但在限定的三分钟说话训练中,要让学生说得好,说得妙,感受到“说话”的乐趣,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认知水平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按年级分阶段循序进地科学安排训练内容。初一年级(起如阶段):调动兴趣,实现“敢”说。

初一学生,对上台讲话普遍存在畏惧心理。此时,训练程度要小,要寓教于乐,启智于趣。比如先背诵诗句篇章、名人名言,再鼓励学生讲述一些简单的笑话、小故事、寓言、童语等。要求不宜过高,克服学生羞涩与胆怯心理,调动说话的“兴趣”,燃起“想说”的焰火,因为这时候哪怕是一点小小的成功,也能激发学生奋进的波澜。所以,本阶段目的在于锻炼胆量,丰富词汇量,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训练学生说话的准确度、简洁度和合理性。

具体内容如下:

①日常对话;②简要复述(课内外均可)、讲故事;③自我介绍;④习成语说典故;⑤词语接龙;⑥日记大家听;⑦置疑解惑;⑧一周新闻发布;⑨自由辩论;⑩我与广告词;○11自由演讲;○12专题演讲;○13即兴演讲。初二年级(提高阶段):闪现智慧,激励“愿说”。

经过一个学年的锻炼,讲台不再陌生,害怕心理已消除,这时应让每个学生“置身事内”,充分表现个性,并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讲”为“我要讲”,而且结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积累,将说话重点转入到语言的锤炼、思维的拓展方面,从而训练学生说话的巧妙度、有效度和生动性。具体内容为:①自由交流;②描述性复述、讲故事;③自我推荐;④语文开心辞典;⑤句子接龙(语句接龙);⑥好书大家谈;⑦有问必答;⑧焦点再谈

虎色变;⑨专题辩论;⑩我为„„解说(解说词);○11自由演讲;○12专题演讲;○13即兴演讲。

初三年级(创造价段):展示个性,培养“会说”。

这一价段,无论从年龄、知识、经验等方面来说,都应是说话训练的最佳阶段。除了一般的分析、综合、表达外,还必须清楚的阐明自己的观点、立场,并对之进行证明,从而训练学生说话的敏捷度、中肯度和技巧性,最后成为叶圣陶先生说的“精于思想,富于感情、工于表达”的“会说”者。

具体内容为:①情境对话;②创造性的复述、讲故事;③自我欣赏;④文学作品赏析;⑤话题(文段接龙);⑥名牌大家评;⑦巧问妙答;⑧一日要闻采播;;⑨正反辩论;;⑩我为„„献词(元旦、国庆、教师节„„);○11自由演讲;○12专题演讲;○13即兴演讲。

篇8:巧用课前三分钟

对于教师而言, 我觉得美育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中, 课前三分钟也非常重要, 也是一门艺术教育, 开展得好, 一上课就能使学生精神饱满地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上来, 既能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也能使师生配合默契, 整个课堂气氛生机盎然。如何利用好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呢?

一、把好歌、好曲代入课前三分钟

以前, 每当我上课前走到教室门口, 总会听到有气无力地唱歌声, 学生没有积极性, 更不用说有美感了。而且学生的情绪也不好, 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上课的听讲。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状况, 使他们感兴趣, 又有利于上课?我尝试着去了解他们, 了解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歌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兴趣, 那么, 他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同样学习中的一切来源于生活, 学生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 他就会愿意接近它, 并且能态度积极, 久而不厌, 心情愉快地学习。那么, 学生生活中喜欢什么样的歌曲呢?我深入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歌曲。学生告诉我他们喜欢动画城中的歌, 有的学生告诉我他们喜欢《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海尔兄弟》《西游记》……我明白, 他们唱不好的原因了, 那是因为他们不想唱不喜欢的歌。找到了原因,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多接触, 对他们给予关心, 与他们一起聊天, 谈想法, 使他们觉得老师很关心他们, 喜欢他们, 增进师生间的感情。采用 (1) 学生唱主角。就是让学生自己去选歌, 由小组长报上来, 大家下课一起学习, 把歌唱会。周一到周五大家轮流来起歌。 (2) 鼓励害羞内向的学生, 让他们大胆去表现自我。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被关注的, 积极主动地去表演。并及时表扬、鼓励, 他们对课前三分钟唱歌充满了兴趣。

二、把好舞蹈代入课前三分钟

小学生的性格活泼好动, 模仿性强。喜欢模仿各种各样有趣的动作, 比如:学小狗、学学打拳……而进入小学以后就很少让学生表演。这样压抑了学生的天性,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学习新课程以后, 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就要让学生在学校就像在家里、在生活中一样快乐地表现自我。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 (1) 我积极创编学生喜爱的各种舞蹈。比如:我把动画片《蓝皮鼠和大脸猫》《葫芦娃》《小螺号》《种南瓜》《春天在哪里》……这些歌曲创编成舞蹈, 教给学生跳, 学生非常喜欢跳, 不光课前三分钟喜欢跳, 许多学生下课以后还三三两两地跳, 还有许多学生自己学习创编呢!不错吧! (2) 创编学生喜欢的童话剧、成语故事。比如成语故事《狐假虎威》《爱护鸟类》《龟兔赛跑》、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今天我过生日》……这些节目有的专门请学生自己来创编, 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 打架闹事的现象变少了, 大家都积极地开动脑筋, 出谋划策, 你演这个角色, 我演那个角色, 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还有的同学积极地做头饰, 演的时候还有小评委呢!大家都想在班上露一手。现在学生升入四年级了, 仍然喜欢表演舞蹈。许多男同学非常大方, 一有活动便争先恐后地表演, 我觉得这样一来, 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又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 还有利于课堂教学, 使学生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 同时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三、 把名人名言代入课前三分钟

学生非常喜欢名人名言, 我就在课前三分钟给学生讲。

师:“今天老师送给你们两句名人名言:“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毛泽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师:“请你把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也送给老师, 好吗?”

生甲:“世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鲁迅。”

生乙:“横眉冷对千夫指, 伏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生丙:“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杜甫 (唐朝) 。”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上课只有全神贯注听讲, 才能学习好。下面我们来用全神贯注来造句。”

生丁:“天才是99% 的全神贯注, 加上1% 的灵感。——未来的文学家。”

师“说得太好了!”

我就是这样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 使学生精神愉快地进入课堂学习。“开启学生的心扉, 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求知兴趣。关爱学生, 帮助学生捕捉思维的灵感, 使学生的生命活动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这不正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吗?!

美育能促进智育发展, 扩大认识领域, 受到美的熏陶, 也可发展观察思维能力, 增长知识, 激发对祖国的热爱;美育能促进体育目标的实现, 促进劳动能力的锻炼。总之, 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他与其他学科互相促进, 互相制约, 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参考文献

[1]杨艳, 张静.让美育与生命成长相伴——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 2008 (07) .

上一篇:微商朋友圈怎么发?微商怎么做?下一篇:中国古代史论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