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伏班主任工作总结

2024-04-17

李建伏班主任工作总结(共3篇)

篇1:李建伏班主任工作总结

班主任工作总结

李建伏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班班主任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政教处的配合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从事德育教学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现就本学期班主任工作做如下总结.一,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能否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团结和睦的集合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良好的班集体中,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较好效果.在培养班集体方面,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注重教室文化的建设

开学初,由于班级教室的重新调整,我组织全班学生把教室布置好,让教室的每一块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在具体布置时,针对班内学生的特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张贴名人名言,使学生行有可依,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并设立评比栏.班组设置由专人管理的“图书角”,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及时反馈学生情况,设置了班级日记,由班长负责记录.(二)注意班干部的培养

进入高二以后,班干部换届重新选举,由学生民主投票,产生了一支能力较强,有一定影响力的班干部队伍.对待班干部,我积级引导,大胆使用,注意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另外,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布置新的工作和任务.这样,由于班干部积级配合,以身作则,从而带动全班,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三)注意养成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的结合

加大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力度.我借助主题班会,演讲会,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注意树立榜样.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身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微言轻放主任言行举止特别重要,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班主任首先要求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班主任事先要做到,平时注意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时时提醒自己为人师表.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二,严格的要求是最大的尊重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心灵的耕耘,必须讲究教育有艺术.在实践工作中,我感受最深的便是马卡连珂的一句名言:“严格的要求是最大的尊重”.的确,只有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俗话说"严是爱,宠是害,不教不导要变坏.班里有几个非常调皮的学生,在教育转化他们的时候,我曾有过失败和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先前,我对他们时常板着一副面孔,严加管教,结果学生表面上对我产生敬畏感和服从感,其实,并不是心悦诚服地接受我的教育和管理.一段时间后,我改变了方法,对他们给予了大量的爱心,却忽视了严格要求,结果班风涣散,面对这种局面,我苦苦地思索,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明白了对学生应严中有爱,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给予最大的尊重.教育是一 项艰巨的任务,单靠班主任显然是不够的,而要先靠各种力量的齐抓共管.通过班主的工作,把学校,社会,家庭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教育的合力,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我定期家访,或电话联系,及时反馈学生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让学生自主管理

学生与学生是处于同一层面的人,对问题的理解会更接近,因而他们更容易沟通。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把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出主意,想办法,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达到了理解、执行班主任意图的目的。

班主任尽可能减政放权,尽可能把班级管理看做是学生们自己的事情,不是班主任的事情。从组织结构的设计到职责权限的划分,从活动的组织者到学生干部的教育,我们都应渗透这一思想。我们通过班级管理这一活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面对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班主任要做的并不是简单地堵漏洞,死死盯住学生的言行,随时以组织纪律管束之,而应当是做细致地疏导。

2010-1-20

篇2:李建伏班主任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五年三班 班主任:李建昌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直接管理者,直接责任人,是做好班级管理的关键核心,道德建设的主力军,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榜样和领路人。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确实不易。时间总是匆匆而过,紧张的复习后,转眼又到了自我总结的时刻,回首一学期的工作,有过喜悦也有遗憾,但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失败与成功中不断摸索前进,心中还是倍感欣慰。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热爱这一工作,把这一岗位当作一项崇高的事业来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因为班主任工作意味着更的奉献,更多的付出,物质方面的回报非常少。但却会赢得更多的家长和学生的尊重,会给你的人生留下许许多多,让你难以忘怀的回忆,在这个学期里,五年三班在学校领导的统一组织下,在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都得到了顺利的开展,学习、生活方面都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根据这一学期的班主任经历,作一简要的总结,概括:

一、本班学生基本情况:

全班原有学生34,其中男生13,女生21人,有一名学生病休(李久超,男)。现有学生33人。其中校级三好学生3人(刘晓凤、肖林鹏、马可欣);学习优秀生1名(李悦);优秀少先队员1名(付云博);优秀班级干部1名(杨佳源)。

二、班集体建设

由于他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而且作为一名新来的老师,刚开始

特别是对班干部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如佩戴红领巾、穿校服等,学习成绩优秀,团结同学、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做老师的得力助手。经过不断的培养和努力,终于提高了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让他们分工合作,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逐渐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优良班风。我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因此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例如负责清洁卫生督促检查工作劳动委员,起初对自己的工作好像不太满意,每天只是把那些未参加清洁工作同学的名字以及清洁状况告诉我,为此,我反复向他讲述清洁卫生工作与同学们身体健康和班级精神风貌的内在联系,同时讲解该项工作的要点,让他重新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去,后来的情况表明,他们的工作完成得相当出色!

此外,我还坚持每周二下午放学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四、在集体中教育学生学好功课,加强思想教育。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教育学生学好功课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既要引导学生学好功课,又要同科任教师密切配合。平时,我积极地和科任教师互相交换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对教学的要求,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统一对学生的要求,调整学生的作业

管理方法,虚心向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请教,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尽职尽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一言一行做学生的表率。加强师德修养,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真诚的对待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加强家校联系

孩子们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孩子们在家中的表现只能通过家长来获悉,同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应及时的反馈给家长,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做好家访工作是很重要的,而且我主要是以电话家访为主。本学期,我通过和绝大部分家长在电话中交谈,或者是家长主动打电话过来了解情况等方式互相了解了学生在在家,在校的表现,也互相配合教育好学生,使得家校紧密的联系着。

总之,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严格的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更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篇3:李建伏班主任工作总结

事实上, 记者很早就认识李建民教授, 但一直不敢动笔写他, 因为他的“身份太复杂”。在外人眼中, 他是中西医结合临床肾病糖尿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且身兼医院医务处主任、肾内科主任两大要职;但他也是一位摄影大师, 在很多摄影展上获过奖;他能玩儿转微博、微信等所有流行、时尚的新鲜玩意儿;而且, 他还是一位“美文大家”, 时常在微博、微信上发表感悟人生的精彩之语。

黑黝黝的脸膛, 嗡声大气的话语, 不拘小节的穿戴, 匆匆忙忙的步履———猛一看, 你无法把这位外表粗犷的中原汉子和一位医学专家“统一”起来;他性格豪爽豁达, 待人热忱坦诚, 但在学术研究和临床工作上, 他又心细如发, 一丝不苟。

李建民教授身上, 有着太多的“谜”, 让每一个认识他的人都感到好奇。他为什么能够把这么多“无法调和”的因素, 奇迹般地集于一身, 而且还能把哪一样都能做好?

———这一切, 都缘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很多年之后, 记者才得出了这个结论。

底气, 来自于中原厚土

比起很多专家学者来, 李建民教授的学术起点并不高。改革开放之初那个“向科学进军”的年代, 李建民考取了河南省安阳卫校中医大专班, 但“起点低”并不意味着不能成为学术大家。那时, 李建民便敏锐地意识到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这对从“不学ABC, 能当接班人”的年代走过来的人, 是一种极具前瞻性的认识, 为他以后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肾病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建民教授后来说, 他十分庆幸当时的努力———4年后, 他考取了陕西中医学院“伤寒病杂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把“中医学经方诊治慢性肾脏病”选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师从于我国中医肾病名家杜雨茂教授。

硕士期间的学习, 开启了他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慢性肾脏病领域的科研大门。“低起点”的李建民刮起了一场场“头脑风暴”, 一项项与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 密集地充实着他的大脑, 终于, 这些努力有了结果:1998年, 他接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免疫学博士学位录取通知书。

博士学习期间, 李建民师从于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免疫学家周勇教授, 把当时中医免疫学研究前沿领域的“中药分子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并在在周勇先生和他的夫人———我国著名中药药理学家徐秋萍教授的共同指导下, 系统学习了中医肾病免疫学分子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学, 并全面掌握了现代医学的实验技巧。这期间, 他还得到了我国著名病理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黄启福教授的悉心指导。临床工作期间, 又拜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著名中医肾病学家聂莉芳教授为师。诸多名师的栽培, 为他此后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肾病学领域的学术建树,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 学有所成的李建民教授选择了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事实上, 当时他得到了北京诸多大医院肾病科室领导的青睐, 希望他能够加盟。这样的“待遇”, 对于一位当初从卫校大专班走出的医学生而言, 恍惚是一种“今夕何夕”的人生大梦。对此, 李建民教授坦言:“是中原文化的滋养, 让我在漫长而又艰辛的求学之路上, 阳光青灯, 夙夜向前, 不敢懈怠。”这, 也许就是他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的底气所在吧!

学科, 起于瓦砾的高楼

“初到我们科室时, 我一直为科里当时的30多名同事的温饱问题发愁。”这是李建民教授谈到他当初加盟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时的感慨。那个时候的肾内科, 连很多最基本的学术研究项目都无法开展;而李建民之所以最终选择这里, 潜意识中彰显了中原文化和中医文化赋予他理性的“辨证”思维———越是基础薄弱的科室, 越有发展的空间;荒野瓦砾之上, 才好建设高楼大厦。

十多年之后, 这个当初几乎是一穷二白的科室, 在李建民教授的“统帅”下, 已经发展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西医结合肾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形成了中西医结合肾病学临床应用基础研究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导师梯队基础, 完成了中西医结合临床肾病学科学术带头人、学术继承人、学科骨干培养模式建设。科室的诊治范围已经拓展到了肾病科的多个专业领域。而且, 他们以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尿酸性肾病、Ig A肾病等疾病的中医学特色突出、疗效独特。目前, 科室拥有床位36张, 20台血液透析设备, 每年整体流水收入增加率平均15%至18%, 占医院整体流水的1/8至1/10。

在此基础上, 李建民教授还领衔肾内科于2008年11月, 与中日友好医院联合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年会;2011年1月, 李建民教授联手京津冀陕四个学会承办了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继续教育项目———“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肾病高峰论坛”。这次由该科室独立承办的学术盛会获得了巨大成功;2013年, 他们举办了北京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聂莉芳教授学术传承;记者采访时, 他们正在筹备其承办的、将于2014年12月14日开幕的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年会与海淀医学学术论坛, 届时, 这一高峰论坛将云集国内肾病名家……

科室的学科建设依照他的规划, 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着;而统领一个科室, 无疑会耗费李建民教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个人的学术研究。

在临床上, 李建民教授主要选择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速率研究、中医中药治疗肾小球疾病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医中药治疗肾小球疾病辨证规律研究、血液净化技术临床应用研究如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研究, 抢救严重心衰、药物中毒、有机磷中毒、顽固性腹水回输等。他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入透析阶段、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Ig A肾病分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狼疮肾、过敏性紫癜肾和糖尿病并发症等, 并在长期的学术积淀中, 将此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长。这些年来, 他经过对270余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的病人治疗研究发现:经验方通络保肾复方具有肯定疗效, 大多数病人服用通络保肾复方, 再结合现代医学综合治疗, 病情能够稳定2年以上, 未进入透析治疗者能超过半数。同时, 他还一直进行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基础体系构建研究, 并将主要精力集中于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肾病临床应用基础研究, 诊治糖尿病肾病消除减少蛋白尿、延缓肾衰竭中医学疗效独特, 以中医共性病机研究为主体, 中医学疗效评估紧跟国际肾脏病前沿理念。

李建民教授作为课题主要完成人, 还参加了国家科委新药基金资助课题“山茱萸总甙抗类风湿性关节炎Ⅱ类新药”的项目研究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课题“气阴双虚型干燥综合征模型制作和病因病机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 他主持了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资助课题“肾络瘀痹 (肾纤维化) 分子机制及中药干预作用研究”、北京市海淀区科委重大基础专项“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肾病临床管理体系数据库平台”建设和国家自然基金“基于肾络瘀痹理论干预高血糖诱导足细胞ERS分子作用机制研究”;参与了国家“十五”攻关课题“Ig A肾病病理变化与中医学辨证论治规律研究”;领衔北京市科委重大专项“利用个体化诊疗平台评价中医药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疗效的研究”及“CKD治疗指南在北京地区的应用推广及改良”……

更令国外内肾病学界瞩目的是, 李建民教授集多年学术经验, 在国内率先提出“肾络瘀痹”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关键病机这一观点, 并对此坚持不懈地进行了十余年的临床和应用基础研究, 系统构建了“肾络瘀痹”中医学理论框架。

去年端午节期间, 李建民教授在微信上晒出了一张比较“狼狈”的照片。附在那张白大褂上污迹斑斑的照片旁边的是一段话:“别人都在过节, 俺还在喂老鼠。老了, 手脚不利索了, 一不小心洒了, 脏了一身……”这段颇有自嘲意味的话, 实际上是他假期里一个人猫在实验室做实验时的“纪念”。

———这条不经意的微信, 也许恰好从一个侧面, 揭开了李建民教授为什么能够在科室建设、个人学术多方面齐头并进, 并终于荣获首届“中医药科技推广工作先进个人”的“奥秘”之所在……

生活, 恬淡地活在每一个当下

3年前, 记者第一次去采访李建民教授时, 刚和他聊了没几句, 他一眼便注意到了到记者的相机, 接着便马上转移了话题, 从相机说起, 滔滔不绝地侃起了摄影;这一聊, 一下午的时间没了, 天至薄暮时, 他还意犹未尽。

那天下午, 采访虽然失败了, 记者却认识了一位摄影大家———他的电脑里, 储存着度假时拍摄的几十幅风光摄影作品:云雾缭绕间的蒙古包、碧绿草原上的朵朵白云、朝霞满天时的密林光影、暮色苍茫中奔驰的骏马……李建民教授兴致勃勃地阐释着每一幅作品的用光、构图, 镜头选择、创作理念等等, 令记者获益匪浅。印象最深的是一幅照片布满了枯树枝叶, 极不显眼地点缀着几点淡黄色的小花, 这幅作品在不久前的一次摄影展中获了奖!“这些小花, 昭示了生命的本质啊。”听了这话, 记者顿时觉得原本死寂的画面充满了活力……

———一位临床医学学者的生活, 并不是刻板单调的, 完全可以多姿多彩。李建民教授开玩笑说, 他节衣缩食, 把“私房钱”全部拿去购买了摄影器材和胶卷;并自嘲说:“要想败家, 就玩儿摄影。”

除了对摄影“发烧”, 博客上线时, 他写博客;微博兴起时, 他玩儿微博, 而且一不小心修炼成了“大V”, 粉丝有15000多个;微信刚一流行, 他又赶了时髦, 时不时发几张“卖萌”的照片, 自娱、娱人;转载与原创, 最多时一天发过30多条。记者分析了他的微博和微信所发的内容, 大致归为五类:一是自己原创的人生感悟, 二是与医学相关的临床经验, 三是摄影、书法等五花八门的个人爱好, 四是各类互通有无的医学会议、讲座、政策信息;最重要的是第五类, 他天天在微博上解答着患者对于肾脏疾病、糖尿病等的问题。

2014年春, 李建民教授的肩上又多了一个担子———医院医务处主任。我们都知道, 任何一家医院的医务管理机构, 都是医院重要的职能部门。作为该部门领导, 这与他此前仅管理肾内科这一个专业科室的工作, 要付出不知道多少倍的时间和精力。然而, 浏览他的微博和微信, 你会发现这似乎并没有影响他的“业余爱好”。“没有影响那是假的, 这大半年来, 我外出休闲摄影的机会不多了”, 李建民教授有些遗憾地说。记者也注意到, 他的微博、微信发出的时间, 大多集中在两个时间段:凌晨或者深夜。

“中秋回老家探亲, 又见到1991年我开始治疗的一位尿酸性肾病血肌酐为190ummol/L患者。20多年过去, 他的血肌酐为224ummol/L。当年我硕士毕业回到故乡他找我看病, 开始服用我开的中药, 坚持至今。我考博士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后, 他有几年没有见到我, 依然坚持服用我当年的中医处方, 令人感动。”这是今年中秋节后李建民教授发出来的一条微博, 一天不到, 就被粉丝们点击了3万多次, 转发了几十次, 赞叹他的医术的, 感慨患者对他恒久信任的, 咨询相关疾病问题的等等, 他均不厌其烦地一一作答, 对于他不方便回复的医学问题, “我私信你, 给你介绍当地的专家”。

粗略统计, 在李建民教授迄今发出的近3万条微博中, 为患者释疑解惑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他把这个方便、快捷的平台, 当成了“诊所”。在微信上, 他还开了一个“晨语”专栏, 随手记录着他的人生感悟, 其诸多睿智之语, 丝毫不逊色于很多美文大家的“心灵鸡汤”。

“无论我们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 都该喜欢那一段的时光, 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顺生而行, 不沉迷过去, 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 生命这样就好。将生活中点滴的往事细细回味, 怀平和之心, 恬淡地活在每一个当下。”

———这是记者随手摘录的他近期一则“晨语”。尽管李建民教授刚刚荣获了全国首届“中医药科技推广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但从这些“晨语”中, 我们却可以悟出他在走过半个多世纪的沧桑人生路后, 所历练出的恬淡充实、荣辱不惊的人生智慧……

专家简介

上一篇:观后感通用600字下一篇:闪亮的萤火虫读书心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