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建党节诗歌3首 颂歌献给党歌词

2024-05-10

七一建党节诗歌3首 颂歌献给党歌词(共2篇)

篇1:七一建党节诗歌3首 颂歌献给党歌词

建党范文网颂歌献给党

有一个节日,在七月一日

它充满喜庆和阳光

我们为它喝彩为它歌唱

铁锤镰刀在声声真诚的祝福声中

永远闪耀明艳的金灿灿的光芒

有一段故事,神奇而漫长

它驱散阴霾和黑暗

好似遵义会议的曙光

好似百万雄师追着穷寇过了大江

历经磨难新中国从此屹立东方

有一种感动,就来自心灵

大灾也压不垮脊梁

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

温总理的话诠释出无私奉献的意义

胡书记亲临灾区胸怀仁慈坦荡

颂歌啊颂歌,你就该献给共产党

有了它,古老的神州永远鸟语花香

颂歌啊颂歌,你就该献给共产党

有了它,每个炎黄子孙都热情奔放

颂歌啊颂歌,你就该献给共产党

有了它,中国将迈开大步走向富强

颂歌啊颂歌,你就该献给共产党

有了它,红旗猎猎永远在高空飘扬

颂歌献给党

阳光如此芬芳

满怀激情我唱一首颂歌献给党

中华儿女的自豪溢出了脸庞

乘着改革的东风去远航

即使前方有惊涛骇浪

也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方向

生活步入小康

满怀激情我唱一首颂歌献给党

各族人民的幸福装满行囊

踏着欢快的节拍在歌唱

赞美壮丽的河流山川

祝愿祖国的繁荣兴旺

党的恩情不能忘

我唱颂歌献给党

颂歌献给亲爱的党

望志路的星星火,南昌城的殷殷雷,您挥手指航程,延安窑洞坚如磐,中华儿女流汗洒热血。

镰刀降妖魔,铁锤砸碎旧世界。

化作了天安门广场的阵阵歌。

小岗村的红红约,深圳湾的滚滚潮,您巨臂挽狂澜,东方神州展新姿,华夏大地拓荒齐飞跃。

改革似春风,开放描绘新田野。

迎来了维多利亚港上空的圆圆月。,西昌城的尖尖塔,青藏路的高高岗,您放眼新世纪,嫦娥奔月探宇宙,世界屋脊彩虹连心结。

科学谋发展,春天故事更和谐。

铸就了特色旗帜下生生不息的宏宏业。建党范文网

篇2:七一建党节诗歌3首 颂歌献给党歌词

大家好!

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演讲一题《青春献给党》,这对于我们90后的孩子来说似乎显得有些稚嫩。但我要说,这是镰刀和斧头在我们心灵的镌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对我们心灵的催生,是与时俱进精神在我们心灵植下的种子。

我是江西这片红土地哺育的孩子。我不说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为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我不说改革大潮中,无数普通党员舍小家、顾大家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我不说人民大会堂里心系民生的铮言。我只想说说我身边的感动。

就在十个月前,在我的家乡抚州经历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水,唱凯决堤。老百姓心急如焚,手足无措。危难时刻,是无数的共产党员和解放军战士为我们筑牢了心中的大堤,奋不顾身地悍卫着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省、市领导亲临现场,彻夜未眠。大水来临,我们的温总理出现在了大家的眼前,他冒雨来到大堤决口处,嘱托大家要坚定信心,夺取抗洪抢险的最后胜利。在重灾区罗针镇有一位五十多岁的陈老汉,家里全部被水淹了,温总理在罗针镇视察时,他正好站在距离不远的一处高地。

以前都是在电视里看见总理,今天真正看见总理了,陈老汉的眼角却突然湿润了,他感慨道:“每次有灾难呀,总理总是第一时间赶到。说实在的,总理的年龄,在我们农村也算老一辈的人,这么辛劳,看了心里头感觉有点酸酸的。温总理比电视里看的有点憔悴,两边的头发都白了。”老人说这话时,我正在他身边。

五年前的一天,一支绵延数公里的送葬队伍出现在乐安县城,这是该县有史以来最长人数最多的送葬队伍。他们戴着自制的小白花,一路抽泣着送一位逝去的老师走完最后一程。这是一位倒在自己心爱的讲台上的老师,当他倒下的那一刻手中还紧紧握着半截粉笔。他临走前最后一句话是:“同学们,你们要珍惜时间!”在医院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身上只有4块钱。他就是我的高中老师,望着他手中高高擎起的粉笔,“人民教师”的称号又一次让我双泪直流。

虽然我只有20岁,但是记忆中一个个的事例总让我心头沉甸甸的。身处大学校园里的我,不时地在收获着类似的感动。如今我也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了,我时常在想,入党为什么,我如何才能对得起我身边的这些感动。

我是平凡的,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伟大的。细理我身边的这些感动,其实他们也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着曾经许下的誓言。我想,正是因为有每一块石头的坚守,才有万里长城的巍峨;正是因为有每朵浪花的音符,才有了大海的奔腾咆哮;也正是因为有每位平凡者的恪尽职守,才有祖国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毛主席说:“青年好比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终究是你们的!”青年朋友们,我想借用《世说新语》中的“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这句话与大家共勉。最后我要说,青春献给党,是我们发自肺腑的心声,是我们一个又一个青春的足迹,让青春中奉献中闪光!

上一篇:四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下一篇:《长安秋望 杜牧》《长安秋望 赵嘏》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