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观看心得

2024-05-08

十八大观看心得(通用10篇)

篇1:十八大观看心得

观看十八大心得

纪检部 12港航 梁劲

2012年11月8日,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在之后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所有入党积极分子观看了十八大。胡总书记代表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令人振奋,旗帜非常鲜明,目标非常明确,对今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感触颇深。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十八大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基本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则是十八大的灵魂。“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我深信也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必将团结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途上,全国人民一定会赢得新的更大胜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将迎来崭新的篇章。

我们要在认真学习十八大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新一届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更加信心满怀地向未来。

我们当代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人中知识较丰富、思想较敏锐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大学生党员又是共产党员群体中的高素质、高文化、最年轻、最活跃的部分,我们的职业定位就是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的职业责任就是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将来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根据党的十八大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努力使自己从思想上入党。我们更应该积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篇2:十八大观看心得

11月8日上午九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也在第一时间观看大会,学习领会大会精神。

首先,胡锦涛同志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重点强调全党要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同时,胡锦涛同志总结了过去十年的工作,肯定了各方面工作的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指出了其中不足,号召全党全国人民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发展。

看完开幕式,我感触颇多,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学生,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万众一心,开拓奋进,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篇3:十八大观看心得

关键词:高教管理,十八大报告,教育

一、引言

中国共产党的以民族振兴, 社会进步为两大历史使命, 而教育则是实现两大历史使命的基础和条件, 特别是高等教育则更为重要, 肩负着向社会输送人才和艰巨任务。高校是一个从事教育、科研的学术团体, 具有行政事业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双重属性.高等教育管理的任务是要合理调配和使用有限的教育资源, 以达到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和创造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高等教育中我们要协调内外, 充分利用现在条件, 提升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而非盲目的外延式发展道路, 对高校教育改革创新完善。优先发展教育,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在世界范围内, 无论是英国, 美国还是德国等一些国家, 在崛起的过程中无不将发展教育作为优先发展的策略。

二、高校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完善

过去十几年中, 我们经历了以扩大规模为主的外延式高校增长管理模式, 大量的开设新专业, 招收学生或者扩大学校的规模。十几年过去了, 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有了很大的转变, 一味求大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校教育的要求。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大高校内涵式发展模式, 办学要以人才为本, 教师为主题, 教育要以育人为本, 学生为主体。优化高校专业化建设和学科结构, 不要盲目扩大招生数量, 而是要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 稳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提高综合素质, 让每一位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特点得到发展, 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内涵化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 包括校园文化建设, 教师发展, 学生发展, 科学管理, 师资队伍建设, 科研实力发展, 课堂教学等等方面。以往不少高校以“大”为荣, 如何做到大而不空, 如何把人才这一产品做得更好, 是每一位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人才是学校的第一资源, 教育质量的高低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教帅队伍的素质。而教师队伍的素质从本质上最重要的是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发展。其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科研能力, 知识体系, 职业信念, 教育观念, 教学监控与教学行为策略等几个方面。一方面高校管理部门要提高校本培训的力度, 加大力量提高年轻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 同时还要为高校教师的科研发展搭建平台, 鼓励各级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活动, 让科研和教学工作相互促进, 相互补充。对于青年教师, 要设置激励制度, 鼓励在保证教学任务很好完成的情况下, 继续开展科研活动。努力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 同时建设专业精品课程, 让这些都成为教师发展的榜样。只有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持续发展, 高八大报告中对高校教育提出的要求和任务。

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

十八大报告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样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的教育的任务和目的, 着重强调“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高校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 坚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和人民的需求想适应。

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工作。在高校教育的具体工作中, 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和进步。以人为本这一基本思想, 在高校管理中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主导, 以教师为主体, 让教育从人出发。同时我们还要提倡德育教育, 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 加强人才的人文素质培养, 德育思想培养, 综合能力培养。例如加强医学专业学生对于医德的认识和教育, 对于职业使命感和道德情操的教育等。

五、协调好人才评估模式, 专业建设和社会需求的关系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教育要与社会现代化发展相适应, 也就是人才最终服务于社会, 专业建设也是服务于人才培养。而如何让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符合呢?高校管理部门要深入社会, 深入基层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期待。同时调整专业设置, 对于那些社会需求少, 饱和度高的专业不再扩大招生。同时人才的评估模式不能光靠国家相关部门或者高校本身, 应该改革形成一种“国家专业评估+高校评估+社会评估”三合一全方位的模式, 在这种评估模式下, 人才才能得到最高效的培养和广泛的应用。不会在出现那种毕业生需要在社会重新学习, 或者拿着很多国家技能证书却无法应用到工作实际的学生。

六、结语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是社会前进的保障。十八大中对教育的发展策略和定位必然要求高等学校的管理部门作出相应的调整, 使高校教育适应实和经验都告诉我们, 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紧随时代, 社会和经济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根据这些变化进行改革和调整。在过去十几年里, 我国很多高校进行大量的外延式发展道路, 无论是扩大招生规模, 增加专业设置等方面都进行过很多改革。时至今日, 我们发展的道路应该从外延式发展改为内涵式发展道路, 不要贪多求广, 将如何提高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提到首位。同时我们要一如既往的高举以人为本的方针, 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特别还要继续关注高校师资的专业化素质发展。从而多方位, 全方面的达到十八大报告中对于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要求。综上所述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以十八大报告中的思想方针为指导, 强有力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高举科学的发展观同时也结合高校自身的历时发展和实际情况,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调整和理顺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对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规章制度进行改革和废除, 为高校的发展做出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美]Fred C.Lunenburg, Allan C.Omstein.教育管理学——理论与实践[M].孙志军, 等,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10-11.

[2]公培红, 王德民.论基于和谐理念的高校教学管理[J].职业圈, 2007, (24) .

[3]卢晓中.对高等教育分层定位问题的若干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27 (2) .

[4]鲍庆童.学校教育管理伦理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0) .

[5]谭秀森.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06, (19) .

[6]杜飞进.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略论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新部署[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1) .

篇4:学习十八大 贯彻十八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包括教育在内的各方面的改革在稳步推进。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有这些都是与当今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直接相关的重大命题。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的教育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教育实践与研究》杂志社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前提下,总结过去,谋划未来,在办好中学版、小学版的基础上,从2013年起创办了幼教版。杂志社全体同仁将进一步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思想方法的指导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贯彻“探索教育规律,交流教学经验,传播教育信息”的办刊宗旨,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指导基础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等方面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成果宣传推广的层次、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教育实践与研究》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篇5:观看十八大心得体会

2012年11月08日16时39分,伴随着庄严肃穆的国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拉开帷幕。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用胡锦涛主席的话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过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为积极学习和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我系各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集体观看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以及胡锦涛主席的讲话。

会议第一项:全体成员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已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默哀。

习近平同志2012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到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廉洁自律”、“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等都是毛泽东思想中的核心部分,它凝结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已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献身和奋斗的精神,它既是对党员的要求,也是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进行执政的先决条件。此次大会,全体同志为毛泽东等已故革命家和革命先烈默哀,其意义也就在于此。

大会进行第二项: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专家学者在学习中一致认为,胡锦涛的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和宽广视野,精辟分析了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毫不动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摆在突出地位。根据不同历史条件下社会环境和党的状况的变化,推进党的建设,始终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90多年来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其讲话对统一全党思想认识、确立党的十八大的思想和理论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我们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锦涛讲话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究其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科学发展观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战略高度回顾了我们党和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和已取得的丰富经验,也展望了党和国家的未来,是战略层面上的深入思考,对党和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更是表明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和导向的立场。

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学术文化走向全世界。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从全面推进党的伟大事业的高度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解放思想、创新理论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重要的就是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理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没有思想的解放,没有理论的创新,就没有改革开放,也不可能形成与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

篇6:观看十八大报告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大会全面回顾、总结党的十七大以来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将有力地指导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途上,党领导着全国人民一定会赢得新的更大胜利。

胡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做的报告,全面总结了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取得的成就。总的来说就是坚持了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党的各项事业都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过去的五年,党带领各族人名克服了美国次贷危机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克服了在08年年初的冰雪灾害遇到的困难,以及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取得抗争救灾的伟大胜利。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中央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肯定。

在观看开幕式的过程中,所有支部成员聚精会神,认真听取胡总书记做报告。很多同志在观看开幕式的过程中不时拿出笔做记录,听到精彩处不约而同都鼓起掌来。整个观看过程气氛时而肃穆,时而热烈。

收看完直播后,支部成员们都很振奋,纷纷发表观后感。邹xx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报告明确指出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我们目前已经取得了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但是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发展区域不平衡、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今后我们还应继续艰苦奋斗,努力提高发展质量”。鲍岩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听取报告我得知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改革高度重视,对基层党组织建设非常关心,我们要建设好自己的支部,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出一份力”。刘海军说:“我比较关心报告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这两个主题,这也是离我们学生最近的两个话题。总书记所阐述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文化,让我从一个全新的高度,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了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张献忠、杨金双等也就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建设、以及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由于时间有限,很多成员在会上没有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为了满足支部成员发表自己感想的愿望,支部特在支部博客中开辟了“十八大开幕式主题感想回复贴”的回复空间,各支部成员积极响应,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掀起了学习胡总书记十八大报告的高潮。

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认真学习、理解、领会和实践十八大精神。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中国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的全面振兴关键在党。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尤其作为学生党员,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立足本职工作,取得更好成绩,作出更多业绩,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7:志愿者观看十八大心得体会

胡锦涛同志的报告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思想深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全面系统总结基本经验,是我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则是十八大的灵魂。“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继续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认真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做到学以致用、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坚持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好干部队伍,要加强党性修养、廉洁从政、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为我们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建设明确了方向,指明了道路。要求我们按照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目标,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通过学习准备、落实贯彻和总结提升阶段性工作,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目标、任务、思路,强化我们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从思想上改变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只要努力奋斗就能改变,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改变。

感谢党和人民为我们提供这个平台,让我们接触到更多基层的人与事,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重要性。要有着一颗“艰难困难,玉汝于成”的坚强之心,以实际行动极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的选择不后悔!当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指出: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祖国,永远热爱人民,永远热爱中华民族,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我和其他的志愿者一起心潮澎湃、兴奋不已。西部条件虽然艰苦,但却是一方肥沃的土地,给了我们青年磨练意志的机会,给了我们尽情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只要不断地进行反思、改正和提高,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就会愈发成熟。在建设新西部山区的广阔天地砥砺品质、增长才干、干事创业,就能给自己和国家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8:十八大观看心得

一、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和逐步形成的集思想、体制、教研、课外活动和环境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1]。校园文化是一种依托于校园而发展起来的, 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 校园是校园文化产生的肌体, 离开校园也就谈不上校园文化,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校园文化又同活跃于其中的师生紧密相连。校园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 甚至是精神面貌, 良好的精神外貌, 形于心, 发于形。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 对全体师生的行为方式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校园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形成一种集体意识, 让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会形成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

和谐校园就是学校通过深入改革、科学管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激发全校教职工、学生等各类主体的生机与活力, 使其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而又相互协调、和谐相处[2]。和谐校园要求各方各面协调一致, 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同时也要求精神文化建设能够和谐一致。和谐校园是师生关系的和谐, 是人文景观的和谐, 是办校规模同师资水平的和谐, 是同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的和谐。

二、当前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过于关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弱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 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理念的外现, 其核心内涵依然是校园文化中精神层面[3]。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忠于精神文化的引领作用, 为精神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目前某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单方面强调学校速度和规模。对物质文化建设过于关注, 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严重失衡。殊不知, 离了精神文化引领作用, 大规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就丧失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初意义。

2. 片面追求学术水平高速发展和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忽视内涵建设。

当前, 各方积极倡导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但各种不同的理念相互激荡, 直接冲击着高校校园的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过分提倡实用主义, 弱化人本关怀。[4]学术水平和学生就业是学校两大支柱, 部分高校单纯强调学术水平和就业发展, 这种模式是一种随时都会丧失生机的发展, 它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和提升。

3. 对关系学生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重视不够。

学生, 是学校根本, 无论是学校建设还是发展都应该以学生为根本, 为基源。问题的解决立足于学生, 在当前创建和谐校园、构建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过程中, 部分高校对关系学生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问题未形成充分认识, 从而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难以消除的影响。首先, 学校对不健康网络文化缺乏应有的监管力度[5]。大学生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人才, 他们不仅掌握先进知识技术, 对网络文化也相当关注。目前网络文化良莠不齐, 对网络文化的监管的缺失, 使不良的网络文化对学生造成思想冲击和影响, 对健康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十分不利。其次, 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引起学校足够重视[6]。当前, 各大高校在重视大学生技能教育的同时, 未能同时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有些高校处理问题忽视学生心理感受, 其实质上掩盖问题, 并没有实际解决, 深刻影响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再次, 大学生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有待提升[7]。当前“老人倒地无人扶”等社会问题引发关注, 这些道德事件表明道德建设和人文素养尚待加强。学校对学生道德要求的提升将成为影响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高校将思想品质和德育建设归为中小学的义务和职责, 忽视了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持续培养和加强。大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和谐校园建设。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氛围。高校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是和谐校园建构的基石, 对广大的师生影响不可小觑, 另一方面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 同时也同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也有着莫大的渊源, 其影响能够波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从一定时期来看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能够引领和谐校园的发展, 从长期看高校校园文化关系到中国人才的培养, 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的实现, 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兴旺发达, 同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要求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支撑。校园文化建设是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是个曲折迂回的过程, 是不可一蹴而就的过程, 必须经过多年的坚持和不懈努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不仅是凭空臆想就能形成的文化形态, 而是要通过全体师生的实践并通过时间的检验才能形成、定型并不断丰富完善的。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迫在眉睫。伴着不断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以及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 各种不健康的意识也日益凸显, 越来越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性因素, 各种错误的思潮汹涌而至, 扰乱了人们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步伐。各种错误思潮对当前学生的影响日渐明显, 进而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和前途, 这些人才是祖国未来的脊梁, 承担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 理应引起高校主管及其领导人员的重视。

当前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发展完善的重要机遇, 抓住机遇建设校园文化是每个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 要构建和谐社会, 应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支撑, 努力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合格的人才,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培养学生的情感技能。值此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契机, 各高校应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四、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1. 要提升校园文化示范效应。

高校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适度竞争有利于高校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提升, 也有利于各高校的良性发展, 但是这种竞争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之内。高校间的竞争应表现为一种综合实力的竞争, 而这种综合实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校园自身的文化建设, 因而各高校应努力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氛围和传统, 并带动各其余高校的发展, 形成自己所独有的示范效应, 努力铸就自己的先锋榜样作用。

2.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提升创新能力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8]。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时刻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发展变化。现在社会的高速发展, 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一个健康的和谐的校园文化, 必须要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的发展。及时地调整自己的适应水平和程度, 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 这些都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和谐校园不仅是校园物质层面的和谐, 同时在更深的层面上而言, 它更是一种学生内在个体素质的和谐, 因此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生的培养发面, 要求学校能够做到,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一种全面发展的人才, 不仅仅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要具有长远的眼光,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 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支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3. 加大对不健康思想、低俗文化的监管力度[9]。

加强对腐朽、低俗思想和文化的扩散和传播的有效监管, 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 既有利于保护大学生身心健康, 也有利于积极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4. 实现校园资源优化配置, 提升校园文化系统功能, 强化校园文化要素的整合功能。

校园文化是由各种不同元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系统。因此, 一个良性的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兼顾各方,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构建完美的和谐校园。

总之, 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和和谐校园的构建就是创造一种和谐的人文环境。在当前党中央深入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同时, 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 积极发展学校特色, 维护和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摘要:党的十八大深入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软环境, 对学生素质培养、理想信念的形成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直接、间接地影响到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一定程度上起着引领和启示作用。值此十八大深入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之际, 深入分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阐明校园文化建设紧迫性, 简要探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举措意义重大。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文化,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慧.现阶段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初探[J].理论月刊, 2006, (2) .

[2]常一青.构建民族高校和谐校园促进各族师生全面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 (3) .

[3]杨经录, 王宏宇.基于“和谐”的校园文化内容建设探究[J].国电力教育, 2008, (6) .

[4]陶成文.理工科院校应强化人文精神培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4, (2) .

[5]刘志坚.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及教育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 .

[6]刘德宇.论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教育探索, 2004, (9) .

[7]张建明, 李遵清.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1, (1) .

[8]康胜.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7) .

篇9:大学生观看十八大开幕式心得

11月8日上午党支部全体成员共同观看了十八大的开幕式,并认真聆听了胡总书记在开幕式上所做的报告。十八大是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重要会议,关系着党的前途命运,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对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意义重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极大激发了我们学生党员爱国爱党的热情,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晚上,我在网络上收看了十八大开幕式及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心潮澎湃,斗志昂仰,同时也感触颇多。党的十八大,是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同时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将有力地指导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途上,党领导着全国人民一定会赢得新的更大胜利。

与此同时,十八大报告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深入总结过去五年和十六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从中汲取胜利完成新的历史任务的思想启示和精神力量。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认真总结历史对于成功开创未来更为关键。十年发展,成就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十年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最重要靠的是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重要指导方针,有力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只有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才能牢牢把握机遇、掌握主动,应对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破除那些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长期发展后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在学习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新一届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更加信心满怀地向未来。

在观看完开幕式后,自己感受颇深,本科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主力军,应当担负起责任,积极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克服困难,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坚定自己的信心和理想信念。中华民族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这一代人承担着振兴中华,保持各项事业发展势头的历史责任。通过观看十八大胡总书记的讲话,更坚定了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努力。作为一名即将成为正式党员的人,听完总书记的报告后,更加坚定了他渴望尽早加入共产党的意愿,并意识到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要时刻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同时也要时刻关心周围的人群,充分发扬我党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篇10:观看十八大有感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或党的十八大、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期11月8日至11月14日,共7天。中共十八大代表名额共2270名(实际出席2268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代表全国8260万名党员。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感想一:自信是成功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报告,向全党发出了自信的强音,给人鼓舞、让人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披荆斩棘、科学发展一往无前。面对“四种考验”,应对“四种危险”,自信更须自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号角已经吹响!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一铿锵有力的话语,振奋人心、指引方向!

1、道路自信,坚定不移前行

90多年来以来,党一直在探索适合中国人民自己的道路,从浴血奋战的革命战争年代,到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再到摸索前行春潮涌动的改革开放。党始终不为艰难所折、不为外力所迫、不为情势所惑,紧紧团结和依靠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定不移,奋勇前行,勇不退缩。毛泽东、邓小平,接力不曾间断,内心不曾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30年的变革可以证明、代表的选票可以证明、人民的口碑可以证明!

2、理论自信,矢志不移拓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必须有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历代领导人结合中国实情,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和所处时代结合起来、同人民需求结合起来,摸着石头过河、矢志不移开拓,将伟大理论根植于人民,根植于实践,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为更加坚定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指导。旗帜指引方向,理论指导行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我们倍加珍惜,自信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必将开创新的篇章!

3、制度自信,锐意改革探索

在全新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接续丰富,一脉相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律体系、经济制度等各项制度体系相继完善,发挥效用,党和人民的事业科学发展,民主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党建推进等呈现勃勃生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西方世界几多质疑。几十年间,我们自力更生、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尝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保障作用。汶川地震,举国支援,把温暖和力量传灾区;金融危机,全国携手,从容应对,把冲击和危害最小化……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彰显威力!

感想二:党员干部接地气

十八大代表、广东老省长叶选平说,各级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存在脱离群众、不接地气的现象关乎党性,必须高度重视。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党委一把手,不仅自身要具备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还要能带出一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干部队伍。

良好的党员干部作风好似枝头的花骨朵儿,想要绚烂绽放、清香怡人,想要硕果累累、果香四溢,就得植根沃土,不断从大地吸收养分。党员干部只有接地气,才能真正做好人民的好公仆,党事业的践行者。

1、党员干部接地气,工作才能有底气。古语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之: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党的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于人民群众中扎根,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党员干部只有扎根基层接地气,才能真真切切地解民意,才能在开展工作时有底气。

2、党员干部接地气,老百姓才能得福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以来都是党的宗旨。党的政策方针都是本着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制定的。作为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切实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才能从政府的政策中得到实惠。

3、党员干部接地气,党的事业才能聚人气。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自古以来,为官从政都得有老百姓的支持才能长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对于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要求。深入群众,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使,情为民所系,党的事业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在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身上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感想三:青年有了期待,国家就有未来。

青年有了期待,国家就有未来。青年有了期待,对执政党才有信心,这是执政党得以存在的基础,对国家的前途也才有信心。如果多数人觉得国家的发展跟自己没有一点儿关系,无法分享成果,没有共同的利益感觉,国家自然就没有未来。所以,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青年有了期待,国家才有未来。因为期待是前行的方向和动力。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对未来没有想象的人,会自暴自弃;同样,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国家多数人都不觉得自己是改革的受益者,或者看不到受益的希望,网上网下充斥着受害者、受损者、受排斥者的情绪,国家不仅没有未来,甚至是非常危险的。

青年有了期待,国家才有未来。因为“期待”和“梦想”是将一个多元化社会中的人凝聚起来的力量,都说中国社会已经日益多元和分化,共识已经在贫富差距拉大中撕裂,没有了改革共识。而十八大报告正是努力通过“让每个人有所期待”来凝聚一个国家的共识。人们在很多方面都有分歧,但在增加收入共同富裕上没有分歧,反腐败上没有异见,追求民主上没有异议,建设法治上也没有不同。人心思改革,人心求变化——这就是共识。如果民众在这些问题上有了共同的期待,人心也就有了凝聚力,改革也就寻找到了共识。

我们一起去期待和实现这个美丽的“中国梦”。这份期待,不是等着外来的恩赐,执政党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有能力自己主宰这个梦想,主宰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感想四: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1、共产党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

我们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地凝结着我们党对历史、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总是坚持从新时期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实践出发总结经验,脚踏实地而又开拓进取;尊重群众、关心群众,依据最广大人民的新期盼谋划建设和发展,充分表明了我们党是一个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党。

2、共产党始终坚定人民至上的政治信念

“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十八大报告通篇洋溢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只有植根人民中,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才能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从而赢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人民利益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更要坚定人民至上的信念,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3、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近年来,许多地方发生的群众性事件都是因为忽略了当地的人民利益,人民群众不满意而造成的。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基本前提和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放低身段,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并以人民满意作为行事决策的标准。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党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

4、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过去十年,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带领13亿中国人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践行“人民利益至上”的宗旨信念,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顽强拼搏,战胜“非典”暴发、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的艰难险阻,为人民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拓展了新的内容,为经济发展与转型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崭新篇章。

上一篇:情人节短语情话下一篇:描写春天的美词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