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检测论文

2024-04-19

建筑检测论文(精选6篇)

篇1:建筑检测论文

襄樊科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介绍(开课演讲)

科峰发展史:2003年,年仅25岁的单延延在襄樊某一建筑工地做资料员,由于工作的关系接触到质量检测行业.在一次又一次手推三轮车向政府质检单位送样的路途中,在遭受政府职能人员一次有一次的白眼及敷衍之后,一个念想在他脑中产生:是否可以自己创办一个检测公司,向社会提供高效及时科学公正的检测服务呢?但在当时,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个体创办检测实体,其时整个湖北省也没有一家民营的综合检测机构.但是,单延延坚信,社会的发展需要检测行业中政府主导地位退出历史的舞台.于是,在2003年6月,他成立了襄樊科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当时的科峰公司并不被社会所认可,在开始长达一年的时间都没有能够承接到业务,最初的投资者先后撤资.光有前瞻的目光远不够,坚定的信念才是成功者的基石.2005年终于迎来了检测行业的春风:2005年8月23日经第7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 第141号令(《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自2005年11月1日实施),将检测机构定性为“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介机构”,这就是说鼓励民营资本的注入。其后,科峰公司依靠优质及时科学公正的服务稳步成长,在襄樊市建筑行业中得到了认同和肯定,并在一些重大建设项目中承担检测任务:万达广场/东湖国际创新产业基地/襄洲一号等.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科峰公司的发展面临着许许多多检测公司一样的困境,那就是:社会重视程度不够,很难创造理想的经济效益,短期利益和长期目标不能兼顾.而检测公司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怎样让科峰发展壮大?怎样让公司的无后顾之忧?答案是:必须曲线救国,先从外部着手。于是,单购买了常春酒店这一稳定创造经济效益的实体、成立了汉水泉煤炭贸易公司这一可较多盈利的公司。这样,科峰就有了强大的经济后盾,可以专注于内部建设。经济问题解决之后,最为迫切的便是“人”的问题,求贤若渴是科峰现阶段的写照。在此,欢迎各位优秀的高学历人才加盟科峰公司,我相信,在大家团结一致的努力下,科峰将成为检测行业的领跑者。

科峰公司的质量方针: “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科技领先、技术兴站、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真正做到“科学、准确的检测;公正、高效地服务”。质量目标:

规范标准现行齐全率100%; 取样抽样100%实行见证;

检测设备受控完好率100%; 检测人员100%持证上岗; 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率100%; 检测报告100%公正及时; 服务热情客户满意度100%; 持续改进100%坚持不懈。质量承诺:

1、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作出科学公正的结论。

2、遵守与客户约定的服务时间提供检测报告,并合理收费。

3、对出具的检测结果通知或报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相关责任。

然后,在就检测行业及科峰待遇谈下我的个人看法。

一、检测行业从业人数少,经过努力,可以迅速成为行业专家。

二、检测行业受人尊重,再不行也是个“工”。

三、检测行业工作环境好。

四、检测行业学无止境,永远有进步的机会和提升的空间。

五、检测行业越老越值钱,随着经验的增长,终成专家,即使是专门忽悠大家的专家。选择科峰的理由:

1、老板年轻有思想有抱负有能力有信念,相信在他的领导下,科峰可以成功,个人价值亦可得以实现

2、科峰公司待遇好,工作环境不艰苦,还提供工作餐和住宿

3、在科峰通过努力,有提升的空间。主任、经理能者任之,取得多证亦可有切实的收益

4、科峰公司有工龄奖金,人性化

5、在科峰工作十年,除重大过失公司不能开除,适合养老

6、科峰公司团结,具有一定企业文化(包括酒文化),在科峰工作心情好 最后,希望我们团结一致,矢志不移,将科峰建设成为市、省、国and国际领先之检测机构,为各位付出的努力致意诚挚谢意

一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法制化建设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支柱产业,而提高工程质量是我国建筑业的长期战略方针。建筑工程是大型的综合项目,其工程质量问题不仅涉及到个人与财产的安全,而且还涉及到社会的稳定。但是,目前该行业存在的问题还相当严重,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建筑工程质量参差不齐。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影响。所以,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刻不容缓。其中,对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监管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任务是向社会出具科学、公正、准确的检测结果,为建设工程质量的判定提供依据。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不仅建设方要用,监理方要用,设计方要用,施工单位要用,质量监督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要用。若干年后,如果出现工程质量问题,鉴定、仲裁机构还要用。因此,其在整个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起到的是基础作用和手段作用,保证了检测工作质量,就保证了建设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只有走在建筑业的前列,才能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而完善的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又是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虽然自1986 年以来,建设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文件对推动建设系统形成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体系,曾经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尤其是加入WTO 后,许多新的问题也在不断地产生。目前,我国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发展仍落后于整个建筑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不足,法律法规严重滞后,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很多方面不符合行业的国际惯例,不符合科学规律,这不但影响了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本文仅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法制化现状进行分析。

1、基本架构

建设法律法规架构按其立法权限分为5个层次: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

建设法律 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颁布的属于建设方面的各项法律。建设法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形式颁布。

建设行政法规 是由国务院依法制定或批准发布的属于建设方面的法规。行政法规是以国务院令的形式颁布。

建设部门规章 是由建设部根据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依法制定并发布的各项规章。建设部部门规章是以建设部令的形式发布。

地方性建设法规 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常务委员会制定并发布,或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并报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的建设方面的法规。

地方建设规章 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并发布的建设方面的规章。、存在的问题

2.1 立法滞后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领域的立法严重滞后。我国已出台的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密切相关的仅有《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规定》(城建字[ 85 ] 580号)和《关于加强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监[1996 ]第208 号)两个文件,在法律法规层面上还是空白。这严重制约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发展。建设部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关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正在制订当中并拟定于近期出台。后者拟以建设部令的形式颁布。这将是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领域的第一个法规,对依法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虽然目前的情况与加入WTO 后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但是可能“因祸得福”,在入世的过渡期内可以及时有效地按照WTO 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起点更高,内容更完善[1].2.2 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

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法制化的影响与其对建设法制的影响极其相似。建设部是国务院综合管理全国建设事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但由于建设管理体制和相关部门职能配置等方面的原因,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的计划、投资以及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建设市场管理等分散在国务院各相关部委。建设部的名称与“三定”方案的职能划分不完全符合,内部机构设置也存在同样问题。机关行文通常在“建设事业”、“建设行业”、“建设系统”、“建设领域”等诸多概念上,字斟句酌,但始终没有确定各自的内涵和确切的定义,用语极不规范。由此带来了建设立法内容、立法规划及其调整对象和调整范围的诸多缺陷。由于部门职能的重复交叉,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配置和实际需要分别立法,导致了本可以通过一两部法律、法规来调整和解决的问题,要由多部法律、法规对其做出规定,不仅提高了立法的成本,也降低了行政效率和企业效率。

我国的部门规章是国家法律的一种。《立法法》未对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进行横向比较,而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审案时,如二者发生矛盾,要以省一级的地方性法规为判案依据,部门规章作为参照。这造成了实际上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部门规章作用的发挥[2 ].例如,如果《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以建设部令的形式颁布,则属于部门规章,而如果某省颁布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常务委员会制定并发布的,则属于地方法规,其法律效应高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如果二者出现不一致处,就要以地方法规为准。

《地方组织法》第51 条只规定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法定的一部分市的人民政府“, 还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规章”,没有对地方规章同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在制定中的关系做出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3 条,地方规章同部门规章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执行中二者都要服从地方性法规,二者之间发生矛盾,要请国务院裁决。有些省、直辖市、自治区已经以地方规章的形式颁布了相应的办法或规定,如《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办法》就已经浙江省人民政府第66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以人民政府令(第142 号)公布。

以上两种情况都使部门规章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这是我国的司法体制决定的。根据调研情况,即使是司法人员也对涉及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法律法规比较陌生,如对于涉及工程质量的司法解释,有些司法人员认为目前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建设部的有关规定作为判案依据,他们并不了解二者的内容有些地方是冲突的。而实际上前者的地位高于后者,也高于地方法规和规章,即司法判案时总要以前者作为依据。这一方面是因为检测的法律法规近乎空白;另一方面也说明司法人员对检测行业的关注不足,而且涉及检测行业的司法诉讼也不是很多(实际情况是,凡是涉及房屋质量的纠纷,一般均要涉及检测,这方面的法制不完善可能是导致这类纠纷不能提起诉讼的原因之一).但是随着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和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这类诉讼案件必将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及时完善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此外,由于我国部门规章的制定范围较宽,加之缺少严格的法定程序和协调要求,致使各部委的部门规章之间仍存在许多矛盾,部门利益具有法制化倾向。这种情况无法适应WTO 对法律法规统一实施的要求。

2.3 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

现行的法律法规在涉及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甚至是空白。现举例如下:

(1)《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48 号)第三十二条规定:商品房交付使用后,购买人认为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可以向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申请重新核验。经核验,确属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购买人有权退房; 给购买人造成损失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我国现行的工程质量监督机制是质量监督站负责工程的竣工验收,一般商品房能够交付使用说明已通过了质量监督站的验收(当然不排除部分房屋没有通过验收就出售的情况),如果购买人认为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还要向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申请重新核验,绝大多数的结果是复验仍然合格。但是如果有少数质量监督人员违法操作,使得不合格的工程交付使用(这种情况是客观存在的),而购买人还再向他们申请重新核验,结果只能是合格,购买人的权益就无法保障。这是我国的质量监督机制客观造成的,即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而规定中又没有明确向哪一级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申请重新核验,即使是向上一级的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申请重新核验也未必就一定能做出公正的复验。更没有明确规定购买人可以委托第三方的检测机构来复验,而法院是否能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结论来否定这种政府行为,在现阶段还有很大的难度,也缺乏相应的依据。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第十八条规定,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第十九条规定,受委托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①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② 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③ 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如果检测人员违反了行政处罚法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无法可依(因为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法律法规很不完善);二是行政机关无法委托到合适的处罚组织,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或人员进行行政处罚的最合适组织应该是检测行业协会,而我国目前仅上海成立了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协会,其他的组织都不是很适合作为受委托组织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 ①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②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③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该法没有规定工程质量检测是否也要进行招投标,工程质量检测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行业内已有将其列为第六方责任主体的呼声,是否对其进行招投标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需要明确的问题之一,也是工程质量检测法制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必须遵守本法。本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但是,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属于前款规定的产品范围的,适用本法规定。

这是目前争论的热点之一。以商品房为例,在进入到流通领域前,应该属于建设工程;进入流通领域后,已成为商品,用于销售,是否还属于建设工程,是否适用于产品质量法。如果适用于产品质量法,则可以依据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的检测规定对其进行检测,或作为法律依据,此时做出的结论就要高于依据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外所有涉及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法律法规所做出的结论;如果不适用于产品质量法,然而其却又符合产品质量法的规定,这是目前法律之间不协调的规定之一,需要立法机关给出明确的规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业主是否是消费者也是一个需要明确的问题。业主出资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实质上的购买行为,业主如何保障自己能得到合格的建筑产品? 业主可以委托监理公司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是否还可以再委托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复检? 目前的法律法规对此也无相应的规定。

(5)《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并规定了一个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工程质量检测已成为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和处理工程质量纠纷、进行鉴定的重要手段,其责任重大,但是条例未提及检测方的责任和义务。

2.4 司法与仲裁鉴定的困惑

目前,建筑业的习惯做法是当事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就约定出现纠纷时采取的解决方法,只能选择司法和仲裁中的一个作为解决途径,这符合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二者的终审结果均为终审判决。但是存在这样的情况,当事双方出现纠纷,各自分别委托了不同的检测机构,而检测结果可能各不相同。这时就要鉴定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司法机关还要再委托更权威的检测机构来验证。不但增加了纠纷解决过程的复杂性,也造成了人、财、物的巨大浪费,同时满足司法机关要求的检测机构应具有什么样的资质资格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也没有明确规定。这就会造成一种可能,当事双方所委托的检测机构的资质资格和司法机关委托的检测机构的资质资格相同,甚至当事双方所委托的检测机构的资质资格高于司法机关委托的检测机构的资质资格。这时,受司法机关委托的检测机构所出具的检测报告是否具有权威性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过渡时期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法制化

设的改革建议我国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而完善其法制化建设是改革的首要问题。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建议:

(1)尽快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法律法规,并确定和提高其立法层次,才能使改革有法可依,实现行业的法制。

(2)理顺涉及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法律法规之间的规定,减少冲突,避免部门利益法制化。

(3)需要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修改的,要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提出修改建议。

(4)在司法和仲裁鉴定中,要明确由谁来委托检测机构进行鉴定,也明确委托什么样的检测机构进行鉴定。建议明确由司法和仲裁机构来直接委托,而不是现在谁都可以委托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可以避免不同的检测机构提供的检测报告不一致的矛盾,也减少了司法工作的调查和协调的工作量。即对工程质量有异议的,必须进入司法和仲裁程序并由司法和仲裁机构来委托进行检测,当事双方不再有委托检测的权利。

(5)设立非盈利性检测机构作为司法和仲裁鉴定委托的检测机构,并控制数量。初步建议国家级1家,省级3 家,地市级以下不设。

(6)明确有赔偿连带责任的法律规定。

(7)责、权、利一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 号)仅明确了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五方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从检测的重要性来看,建议明确检测机构的第六方责任主体地位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1.前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先进的检测机构必将大量进入国内,对于长期处于保护状态的国内检测单位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该行业的现状,找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对行业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发展1.前言

建筑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基础产业。特别作为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全国上下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加上建筑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力量,因此建筑业正处在大发展阶段。一方面我国的建筑市场正处在十分活跃的阶段,同时也是处在市场竞争极不规范,问题丛生:首先是导致压级压价、回扣、垫资“三把刀”盛行,地方保护、行业保护抬头;二是建筑领域管理体系缺乏科学性,法律性文件和管理性文件不配套,与国外先进模式相对差距较大;三是建筑队伍供需严重失衡,建筑队伍技术含量和人员素质普遍不高[1].随着我国加入WTO,对于整个建筑业的冲击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建筑事业是入世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涉及建筑业、勘察设计咨询业、房地产业、城市规划、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以及与建筑领域相关的各项中介服务。在WTO协议中建设事业所属领域属于服务贸易协议的范畴。从服务贸易协议的内涵看,目前我国建设领域在当前国际贸易中基本处在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层次上,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层次上。从总体上讲,差距比较大。我国加入WTO,必须按照WTO有关协议中关于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原则,在享受一定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承担开放市场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

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被人重视。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一种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试验室;一种是科研院校内部的教学科研性质的试验室;一种是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带有政府色彩的监督检测室。三种形式的检测单位一直以来按照各自的工作领域开展检测工作,并且一直按照附属于母体的部门形式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但是随着入世的冲击,检测机构根据国际通用要求必须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应该是第三方独立的服务中介机构,由于定位的逐步明确,各类检测单位都开始着手进行转变。在转变的阶段,应该认真从行业发展角度研究如何能够在逐渐规范化、正规化的市场经济中成功转变成适应市场变化、快速成长发展。

2.行业概述

2.1行业背景

2.1.1检测行业现状

检测行业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十五年——二十年的历史,十几年时间已经使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变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检测市场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暗到明,如今全国各种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近5000家,其中企业试验室数量大约占40%,监督检测机构占30%,具有独立法人的社会第三方检测公司占30%.众多的企业试验室属于第一方试验室,即企业为了保证自身产品质量而设立的试验室,由于其自身性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走向检测市场的步伐,作为企业内部附属机构的地位使其在经济实力、检测能力、规模和技术力量等个环节处于劣势,在检测市场所占市场分额约20%.各级监督机构设立的检测室由于有了政策上的绝对优势,由于其政府背景,使其克服成立时间短的劣势,通过垄断检测任务的形式很快在规模和检测能力上占据优势,成为目前检测市场中主流检测力量。但是垄断行为的副作用是其长期处在政策保护状态,相比其他机构效率低下,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差,自身竞争能力差。

具有独立法人的社会第三方检测公司,由于在市场竞争中灵活主动,渐渐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

2.1.2检测行业特点

检测行业是政策性较强的行业

检测机构由于建设工程质量的相关管理规定应运而生,检测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受政策导向直接影响。检测机构的资格认可和行业资质管理本身就是政府政策调节的手段,检测市场的大小同样也是政府质量管理政策直接决定,因此,检测市场是不完全开放的市场,检测行业是一个政策导向性很强的行业。

检测行业是带有很强的地域性

由于检测行业是政策性很强的行业,因此各级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都会根据自己地方实际制订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要求,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资质审查注册制度直接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以所在地为主,外地机构打入本地市场受到严格限制。另外工程质量检测本身需要大型的检测设备,并且样品的检测具有明确的实效性,因此从交通、成本、运作方便性考虑,检测工作跨地区开展具有难度,从而决定了各行政区域内市场的独立性。

检测行业目前技术门槛不高

因为检测行业长期处于政府垄断经营之下,检测市场化程度较差。长期处于保护之下的检测机构往往以附属部门或科室形式运作,没有形成一套独立运作发展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与国外先进的检测同行相比,在检测工作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系统的内部管理体系和经验。由于以上原因,通常的检测单位对设备场地等硬件和技术培养等硬件的投入较少,以至于长期停滞在低水平重复发展的态势,因此造成目前虽然政策垄断成分高,但技术门槛低的现状。

检测行业体制单一

检测行业由于强烈的政府色彩,使其体制往往锁定在国有事业或企业单位,民营资本和外资一直注视着这一领域,但是由于政策所限一直无法进入。因此目前的检测行业体制单一。但是随着国有事业机构改革,使检测机构股份制改造成为可能,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深入,开放建筑市场成为必然,可见目前的格局十分不稳,政策的变化立即打破现有的平衡。

3.行业困境

3.1行业面临困难和挑战

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被人重视。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来自各方面。

3.1.1政策风险

检测行业是受政策影响程度很高的行业。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政策导向的结果。而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政策风险问题。我国的检测类的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与国际接轨程度不高。我国目前使用的检测标准均为几十年前老标准,这些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差很远,随着我国入世,各种标准都面临更新和接轨问题。在这种标准的演变中,原有的设备、技术力量、运作方法都会进行较大的变动。检测行业必须面对来自以上政策的变动带来的风险。

3.1.2入世的挑战

从行业形成到发展到今天,检测机构中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还没有形成独立运作的管理体系。但是随着入世的冲击,检测机构根据国际通用要求—导则25来管理实验室[2],而对于国内的检测机构来讲导则25的管理要求不仅仅是陌生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对于其中的管理思想是完全全新的体系,我国的检测机构在这种管理模式的经验十分缺乏。因此整个行业正面临着行业升级转型的阶段。

3.2行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测行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各种风险和挑战,应该认清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可能作到有的放矢。

3.2.1目前的检测市场十分混乱,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意识的认识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并且检测单位目前是被动的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因此在检测和被检测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委托被委托同时又是检测和被检测,在经济关系和公正性的看似矛盾的两者,许多检测单位很难把好关。导致检测市场上评价一个检测单位工作质量的标准不是严谨而是能否在必要时的灵活和方便。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培养出依靠信誉品牌立足的检测单位。

3.2.2目前的检测单位大部分面临如何从母体脱离,是否脱离、脱离以后如何生存的困扰。部分已经脱离的单位实质上在名义上的脱离,从行政管理和经济来往上仍然不是独立的。因此,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运作的检测机构如何管理、如何生存发展还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

3.2.3检测单位由于长期处于附属地位,因此在技术、人力、资金的投入不足,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或与其他领域的检测机构相比,技术含量不高,并且技术发展速度很慢,也缺乏先进的管理模式,因此整个行业也正处于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完善的阶段。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对尽快提高检测单位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迫切。(此处可加入讲解目前检测行业的分级制度,也可以提问:您是愿意从事一个成熟健全的行业,还是愿意从事一个正处于发展完善阶段的行业?)行业发展对策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全国质量意识的提高以及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社会一方面对检测的项目参数会越来越全面、细化,同时对检测的要求也会越来越更高。因此作为检测行业的出路必须将检测变成产业化,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公正性、权威性、科学性的中介机构。建筑业在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检测行业的发展充满机遇和希望。

4.1 提高检测质量意识,强化检测质量水平检测质量是检测机构的命脉,准确科学的检测、公正权威的数据是生存的基石。检测行业目前最缺乏的是通过质 量体系的运作来保证检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检测行业普遍的检测质量意识不高,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不够,应该一方面努力向国内外同行学习实验室管理方面先进的经验,实行先进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树立检测质量观念;一方面因地制宜的逐步摸索一套适合自身的质量管理模式。优质的检测质量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只有不断的提高检测质量、强化检测质量水平,优化升级管理模式,坚持科学、准确、公正的检测质量方针,企业才能生存发展。

4.2 夯实技术基础,注重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检测技术和检测人员素质是保证检测质量的根本。对于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技术基础更为重要,其扎实与否关系 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影响着工程质量的评定,进而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的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夯实技术基础,首先应完善硬件设施。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检测设备的先进与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采用较为先进的、能够自动化采集的设备,这些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能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其次应重视行业交流和探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提高检测水平和质量,应积极参加各层次的对外交流、科研活动及能力验证,提高对复杂检测技术的处理能力,将同行的创新之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通过经常性的行业交流与探讨,取长补短、吸取先进经验,提高效率,增强协作精神。随着检测技术的日益提高,对检测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才队伍的建设对夯实技术基础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今后的检测单位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作为目前的检测行业来讲最缺乏的也是专业的人才,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并且我国大专院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检测专业,检测人才的培养成为整个检测行业发展中的重点,因此必须一方面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一方面建立检测人员内部培训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注重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为机构的全面发展及检测项目的进一步开展提供良好才能更好的服务客户。我们不能因为由于长期以来检测工的基础。4.3 强化技术革新能力,树立服务创新观念.技术基础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而革新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有时侯甚至一个小小的创新建议都有可能改变现有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也只有在检测能力、服务、管理体系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企业才有活力。根据日益发展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检测市场的要求,应适时组织新技术技能的学习,加强员工对规范、新技术、新技能的理解掌握,鼓励员工勇于革新,突破过去的传统思维,挑战传统的检测方法、流程。积极拓展新的检测市场和检测项目也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检测市场的逐步开放,检测机构改制工作不断扩大,以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工程质量已由过去重视结构安全逐步转变为结构安全与使用功能并重,拓展新的检测市场和检测项目显得日趋重要,甚至是衡量一个检测机构保持长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思维和敢于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满足和创造顾客与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创一流的业绩必须用一流的服务来保证。服务质量的好坏对单位的效率与效能提高也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具有创新的思维和优质的服务理念才能更好的服务客户。我们不能因为由于长期以来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而与检测的服务性对立起来,因为检测将来的定位就是服务,一项特殊的技术服务,既然是服务就必须讲究信用、态度和服务质量,这种服务不是指牺牲检测公正性去迎合某些客户的需要,而是在确保检测公正性的前提下提高检测服务的满意度。只有提供满意服务的检测单位才能在公平的检测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

4.4 打造企业特色文化,实施市场化经营 检测从事业单位属性向企业属性的转变,以及检测机构从以往附属地位向独立法人单位的转变决定了检测机构的定位就是技术服务性企业。在检测项目日益细化、检测要求日益提高、检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作为检测机构来讲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走市场化道路,从检测设备、检测技术、检测人员、质量管理等多方面人手,以诚信为本,控制和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工作效率,切实提高检测数据和报告的准确性与权威性。同时内外兼修,注重企业信誉,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强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形成自身的企业特色,才能应对挑战,才有可能真正使企业健康发展做大做强。

小结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应该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正面临着重大转变前和转变中的探索中,作为整个行业来讲面对的不仅仅是也业内日益激烈的竞争,更应清醒的认识到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在入世后的转变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更大,但是检测行业应该积极应对,树立起全面质量意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强化服务和人才意识,我国的检测行业才能适应将来的国际竞争,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篇2:建筑检测论文

文章关键词: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 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基于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发展,开展《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践,总结分析了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今后水利类相关课程开展“理实一体化”提出建设性意见。

近年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普遍应用到《建筑力学》课程较早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模式。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授课大纲,通过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基本思路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简称,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要求理论知识讲解精炼,而且强调动手实践技能训练。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实践训练突出可操作性,理论和实践教学二者相互协调并重发展。通过知识讲解过程中加入技能训练,并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符合学生技能的认知规律出发,按照毕业岗位知识技能要求,实现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融为一体。师生在教学中交流互动,理论和实践交互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般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以下方面体现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材选取;教学过程设计和教案准备;授课教学组织方式;教学的软、硬件条件(师资、场地);教学效果评价体系[1]。

二、《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基本信息

授课专业: 09级高职水利工程专业。

总学时:总计56学时,一周安排一天教学(6或8学时)。

采用教材及参考用书:浙江省“十一五”重点教材《建筑材料与检测技术》,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内容涵盖了理论基础知识、部分实训指导和典型练习题,2010年8月第1版;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筑材料与检测实训指导》第三版,2010年9月第1次印刷;行业相关规范。

课程特点:理论抽象、实践操作性强,章节相对独立,课程知识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对后续课程学习影响较大。

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特点:突出就业岗位基本能力、以项目为载体、理实融合。

授课场地:理实一体化教室(实训室)水利楼A117室。

考核方式:过程化考核。

授课过程中,实施依托精品课程网站建设(http://sec.zjtongji.edu.cn/jpkc/),实现教材立体化,将有限的课堂空间和无线的网络资源相结合。并能实现教学及时反馈,根据在网络平台情况,分析总结不断修正原有计划。教师授课过程中,以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和教学设计(单元设计、整体设计)为主,组织实施教学。

三、授课教学实践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共划分为5个项目,每个项目涵盖了3个工作任务,如表3-1所示:

()内为该项目所占学时数。其中,工作任务1(材料进场检验与取样)具体包括以下环节:

案例引入——提出问题——要点讲解——现场教学——组织实施——效果检查。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包括:小组讨论法、引导法、案例法等。

工作任务2(材料性能检测)包括以下环节:

项目布置——小组讨论——教师点评——方案修正——器材准备——操作实施——完成报告。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包括:小组讨论法、指导法、示范法、情景模拟法。

工作任务3(材料合格判定)包括以下环节:

数据展示——教师总结——项目考核——资料汇总——公开汇报。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法、自学指导法、反馈教学方法等。

以上各个环节具体操作时,在课时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实施,但课时有限必须进行合理的取舍。将骨干精华提炼并实施,突出重点内容即可,不能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否则会适得其反整体内容支离破碎。教师作为指导者,全程对任务的驱动过程进行掌控,如果出现学生有疑问或线路偏差及时进行修正,保障任务有序进行。

四、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

通过理实一体教学,整个授课过程中避免了灌输式单向信息传输,师生能够进行充分互动。课堂能够动态进行教学,小组中学生分工负责各自任务,杜绝了睡觉等懈怠现象。学生自主参与性明显提高,动手能力得到加强。坚持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积极参与进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查资料的等自学习惯。采取过程性考核方案,教师对全过程进行记录监督,小组成员之间也进行互评打分。最终5个项目各有一次独立的阶段性考核,考核可以带自己总结的笔记本,重点难点可以写在上面,但不能带书籍等印刷复制品,促进学生能积极动手动脑。如果不记不写无疑将和闭卷考试无异,与学生阐明利害关系,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对课堂评教连续两年优秀率超过95%,期末课程通过率均大于90%。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理实一体教学不是以传统讲授理论基础知识为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系统性不强。学生操作实施检测项目中,各个同学分工不一,场地不定人员分散,教学管理难度有所增加,也存在一定人员、设备安全隐患。理论考核实践考核需软硬件设施条件支持,目前理实一体教室场地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实践操作场地还不能完全满足理实一体授课要求,在场地布置、管理等层面都需改进。通过引入实际工程案例,“教学做”统一进行操作对教师“双师型”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一天6-8节集中排课时间紧凑,有利于将单个项目有序完整的完成,不足之处是一天耗时太长过于疲惫。4学时集中授课,学生能够原意配合完成教学,但不容易形成理实一体教学,连贯性势必会打乱。

五、建议

篇3:浅析建筑工程检测特点与检测方法

为确保建筑工程检测活动顺利开展, 文章就分析了该项检查科技的具体特征, 进而便于总结经验。对于检测技术来讲, 其也有很多的不利现象, 它们的优势和缺陷等无法有效的体现出来, 文章分析了建筑项目的具体特征和该项检测工艺的一些要素, 进而论述了无损检测工艺的发展方向。

2 项目检测时期的具体特征和面对的不利现象

在我们国家建设项目的发展不是很早, 其常用的检测涵盖很多类型, 比如非破损检测, 微破损检测, 破损检测和结构性试验。对于第一种来讲, 顾名思义就是说不干扰其原来的构造, 经由对之前的要素的测定来分析有关的检测要素, 该项检测措施的优点是其便于落实, 可以确保之前的构造合理, 比如在测定其强度的时候, 能够使用红外的热像等来检测, 其还有很多的优势, 比如精确性非常好。但是它也存在不利点, 比如检测时期要做好抽样活动, 不但费人力还费物力。关键的措施是:回弹法、红外线法, 雷达法和桩基动测等等;第二种措施和上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要靠着一定的轻微的破损来获取意义。它的优势是能够对单一的体系或者是一个部分的项目开展检测活动, 其不仅仅不会耗用很多的人力, 而且也不需要过多的物质, 不过它也存在缺陷, 第一, 对于问题的构造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 该项检测只适合用到部分区域之中, 要综合化的发展, 因此就要靠着多层次的检测措施来开展。第三, 其选取的样本不应该过于繁琐, 其精准性不如上一个要素。微破损检测方法主要有钻芯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 以及拉拔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破坏性检测和结构性实验, 是需要在原建筑物本位上, 或者直接取样下来, 进行相关的检验, 其操作过程中不排除对原有建筑物结构进行破怀, 当然也可以不对结构进行破坏而直接进行一定程度的综合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及检测参数值判断建筑工程的综合性能。破坏性检测和结构性实验相对比较以上两种检测方法优缺点参半。

总体上来讲, 项目检测工艺发展的还不是非常的优秀, 许多的检测氛围中都没有相关的立法活动, 体系的探索不是很好, 第一, 检测信息中不具有理论信息作为前提, 检测中的信息混乱, 使得检测活动的处理非常的无序。第二, 对常见的装置和工作者以及技术管控来讲, 其不具有标准, 很多的装置一般都是不达标的。除此之外, 检测要素的负面影响无法积极的掌控。

由于科技高速的前进, 此时的建筑项目会不断的朝着非破损的方向进步。其关键是以电磁等为前提的。我们国家的该项检测活动也是处在一个发展时期, 接下来对于常见的几类检测措施开展比对活动, 以此来带动该项检测工艺的进步。

3 使用频率较高的检测措施

3.1 红外热像技术。

建筑工程的红外检测技术一种利用红外辐射对建筑物工程进行检测和测量的专门技术, 它的原理是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质会产生分子运动, 而分析运动过程中会辐射出红外线, 如果物质内部存在或者缺陷, 其特征将会使得热传导发生改变, 从而造成物质表面温度分布不同, 通过利用红外检测设备可以确定物体的缺陷部位, 目前在建筑工程上主要使用红外热像检测仪。用于建筑物墙体剥落、空鼓、墙体及屋面渗漏。房屋保温气密性、火灾混凝土损伤、碳纤维加固质量等领域。

3.2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

超声波在建筑成功领域被用于检验岩石的抗压强度以及判断岩石性质。它的原理是, 超声波传输过程中也服从波的传播规律, 在路面检测时, 首先发射超声波到材料介质, 通过接受反射波的相关技术系数指标, 判断路面损耗情况。在路面检测时, 在被检测区域不同位置设立传感器, 通过对超声波传播的时间、速度和位移变化计算出超声波波速, 利于波速和介质的参数关系测定材料的弹性、抗压强度和折压能力, 并也可以检测介质的缺陷。

3.3 频谱分析检测技术。

频谱分析检测技术是利用了在不同的建筑工程介质中传播表面波的频率。在路面施加一垂直力, 就可以形成一个振源, 并以振源为中心沿着地表深度向四周扩散。通过调整力锤重量或不同的锤头可以获得含有各种频率成分的瑞雷面波信号, 在不同位置设置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波传播的频率, 借助于频域的互谱分析和相干分析技术, 可以达到测试不同深度分层介质力学参数的目的 (梁青林, 陈宪庭;2011) 。

3.4 路用雷达检测技术。探地雷达 (g

round penet rating radar, GPR) 是一种利用高频电磁波进行地下结构体探测的高科技术, 被广泛地应用于公路质量检测、地下管线探测、水库大坝状况检测、岩溶地质勘探等领域。路用雷达检测技术是利用电磁波发射到地下, 当电磁波遇到不同介质的结果层, 就会将一部分脉冲波能量反射回地面, 可以根据反射回波的速度、时间、波幅与波形, 得到目标介质的空间位置和结构。目前雷达在地面建筑工程检测中应用广泛。

结语

结合上述的建设项目的检测特征和相关的优势和缺陷的论述, 该项检测活动在后续的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很广, 而且有着优秀的发展潜力。该项检测工艺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 是设置在基础科学前提之下的, 其在不干扰过去的建筑项目构造的背景中, 经由对之前的物理要素的分析检测, 在项目中会得到积极地发展, 该项检测工艺的进步是多项知识共同发展的成就。

由于物理学在不断的进步, 同时材料学业获取了显著的意义, 多项要素融汇到一起, 该项检测科技已经从过去的理论分析中不断的壮大。对于无损检测工艺来讲, 要将理论和具体状态的分析放到一起, 建立起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联系的桥梁, 完善现有的方法和开辟新的途径。由于当前的科技高速发展, 此时网络也获取了显著的成就, 它们都对该项工艺贡献了非常多的力量。不过其还是面对一些不利现象, 第一是其应用领域变大, 要积极地分析与之协调的检测装置。第二, 该项技术的相关规定等要积极的落实, 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该项检测工艺具有实际的意义, 能够更加的精准和稳定。第三, 要积极地培养工作者的素养, 建筑项目的检测活动是基建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构成要素, 不过通过分析当前的状态来讲, 其无法合乎建设活动的规定, 该项检测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趋势, 会获取优秀的成就。

摘要:在当前的建筑项目高速前进的前提之下, 建设项目的检测活动身为一项全新的事物在不断的受到相关人士的重视。只有开展好检测活动, 才可以保证项目的安全性, 保证群众的财产不受影响。不过通过分析当前的状态来看, 建筑项目的该项检测活动因为不具有综合化的标准, 此时就会导致其检测技术存在很多的差别, 所以文章关键的分析了建筑项目的检测特征, 确保它在合理的层次之中应对当前的管控活动中面对的不利现象, 进而带动检测工艺的进步。

关键词:建筑工程,检测技术,发展特点

参考文献

[1]黄海棠.关于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的探讨[J].科技向导, 2010 (7) :161-162.

篇4:常用建筑材料检测取样及检测方法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取样;检测方法;屈服强度

1、水泥

1.1水泥的检测取样

根据连续进场、等级、厂家、批号和品种都相同的水泥作为划分依据,取样单位同品种、同标号、同编号为一个取样单位,灌装水泥应该进行分别编号和抽样,编号要按照水泥厂年生产能力的规定;每年10--30万吨的不得超过400t作为一个编号;每年要是4--10万吨的不超过200t做为一编号。并且按照同一次进場的有相同出厂编号的水泥作为一个取样单位,任意从至少3个相同罐车中取出同等量的水泥,经均匀混拌后取出至少12kg。另外,水泥存放保管也要符合相关要求。

1.2水泥的检测方法

水泥的检测主要是对水泥的几项重要指标进行相应的检测,主要包括水泥细度的检验、水泥凝结时间检测、水泥安定性检测、水泥胶砂强度检测等。

水泥细度检测是根据《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1345—2005)。GB 175—2007规定,评定水泥细度是不是符合标准要求,水泥细度为选择性指标: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的细度都要要筛余表示,其80μm方孔筛筛余要小于10%或者45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

水泥凝结时间检测是根据《水泥标准稠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检测方法》(GB/T 1346—2001)和《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的规定:硅酸盐水泥的首次凝结时间应该在45分钟以上,最终凝结时间应该小于390分钟;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的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初次凝结时间应该大于45分钟,最终凝结时间在600分钟以内。

水泥安定性检验依据《水泥标准稠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检测方法》(GB/T 1346—2001)和《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的规定,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安定性在沸煮法检验下必须达到相关标准。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通过检验不同期间段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来确定水泥强度等级或者进行评定水泥强度是不是和标准要求相同。

2、钢筋

2.1钢筋的检测取样

钢筋的取样要按照同一牌号、炉罐号、规格、出厂日期和假货状态来进行划分,一般情况下,一批钢筋的重量不要大于60吨。其中冷拉钢筋要进行分批验收,一个检验批次应该是同直径、同等级重量不大于20吨的冷拉钢筋。另外对于重量在30吨以内的连续坯轧和冶炼炉钢筋,可以使用同牌号、铜冶炼、同浇筑的方法混合成批次进行,要注意的是每个批次不得大于6个炉号,并且每个炉号的含碳量相差不得大于0.2%含锰量之差应该在0.15%以内。根据相关规定,钢筋取样的流程是:首先去掉钢筋端头500mm,然后再随意截取钢筋端头500到1000mm,作为取样。

2.2钢筋的检测方法

在钢筋进场时,首先检查产品的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以及进场复验报告等。钢筋检测的主要项目包括:钢筋的屈服强度、伸长率、抗拉强度、焊接和冲击检验、冷弯检测以及反复弯曲等。钢筋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标准GB13012《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以及GB/T701《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等规定和设计要求。但是在现实的检测过程中,有些检测人员不能够严格地执行国家检测标准,比如光圆钢筋的力学性能达到了Ⅱ级指标,就判断其实Ⅱ级钢,并且贸然按照Ⅱ级钢筋来使用,实际上这些纲吉的屈服强度和抗拉伸强度都低于Ⅱ级钢筋的十个百分点,如果在建筑施工中,就相当于比工程设计图少放了10%的受力钢筋,必然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对建筑设施造成安全隐患。

同时还应该注意,在对钢筋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应该采用钢筋的公称横截面积对钢筋强度进行计算,因为在建筑市场上钢筋的实际直接往往都小于公称直径,如果采用称量法来计算其强度值的话,钢筋试件会符合标准,但是再采用公称截面积计算就不符合了,如果在建筑施工中使用了这些强度计算错误的钢筋,那么必然会给建筑施工结构带来安全隐患。同样为了保证试验结果比较可信,也需要对检测获得的数据进行合理的修约,比如:按照《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的规定,没有具体要求的情况下,强度值大于1000N/mm2时,修约间隔应该为10N/mm2,强度值在200至1000N/mm2时,修约间隔应该为5N/mm2,当强度值不大于200 N/mm2时,修约间隔是1N/mm2。

3、木板

3.1建筑材料木板的检测取样

木板取样应该注意,同一品牌、品种、厂家、规格和类型的木板放在一个批次,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我们通常是随机按照规定的面子截取一小块木板作为检测样品。

3.2建筑材料木板的检测方法

在木板进场的时候,首先要对其合格证、出厂报告以及复验报告等进行检查。木板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甲醛释放量、表面耐磨、静曲强度、含水率、吸水厚度膨胀率、表面耐香烟灼烧和表面耐冲击性能等。不过对于类型、品种和用途不同的木板来说,具体的检测项目也存在着不同。

此外,有一点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甲醛属于一种致癌物质,但是其在人造板中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材料,甲醛的释放时间很长,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方面的检测,详细分析如下:

一般来讲,人造板中甲醛的释放量最主要取决于其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胶黏剂、木材原料和环境等因素,具体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静态检测法、动态检测法和总量萃取法。

静态检测法,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为干燥器法,具体的检测步骤是:把截取好的木板样品放入存有蒸馏水的干燥器物中,使其在恒温状态下进行甲醛挥发,这样挥发出来的甲醛就会被底部的蒸馏水所溶解,然后计算木板样品的面积和蒸馏水中甲醛的含量来得出甲醛的释放量。

动态检测法主要是将待检测的木板样品放置在特定湿度、温度、气流量和压力的气候箱中,充分混合其释放出的甲醛和载气,然后利用吸收瓶吸收气候箱中的气体,然后测定出吸收液中的甲醛含量、木板样品表面积和吸收时间,计算出甲醛释放量。

总量萃取法最常用的是穿孔法,适用于没有经过饰面的挤压刨花板、平压刨花板和中密度纤维板。首先,用沸腾的甲苯萃取所检测的样本中的甲醛,然后将溶有甲醛的甲苯通过穿孔器和水进行液液萃取,让甲醛溶于蒸馏水中,再惊醒测定。总量萃取法的过程不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所以其检测结果较好、数据较可靠。但是萃取法所需的设备比较复杂,操作费用较高,并且甲苯挥发对人体也是一种伤害,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4、结束语

对建筑材料科学合理的取样,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是确保工程材料和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问题与国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所以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检测标准,规范操作,注意检测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做好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

[1]沈丽,孙晓东.谈钢筋的检测及注意事项[J].民营科技,2010,(10)

篇5:建筑检测论文

摘要: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工程检测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及任务,同时也是更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因而合理进行建筑工程检测也就十分必要。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检测过程中,通过对无损检测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可使建筑工程检测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提升检测质量。文章就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检测;无损检测技术;应用

0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安全意识不断提升,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就更加重要。为能够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更好保证,十分必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实施工程检测,而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使工程检测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所以,在建筑工程检测工作中,应当对无损检测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以保证建筑工程检测得以更好开展。

1建筑工程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

首先,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具有互容性的特点。在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实行检测工程检测中,为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获取的信息更具有全面性,检测工作人员在使用一种方法实行检测之后,还可选择其它检测方法,对于同一工程可重复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可利用计算机实行数据分析,找出其中的共性内容,从而提升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其次,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具有非破坏性的特点。在传统工程检测工作中,通常情况下都是选择随机抽样方式分析样本质量及结构,以此对整体建筑工程质量实行推断。这种检测方式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建筑结构,并且检测结果缺乏全面性。而在无损检测技术中,主要利用超声波、射线及微波等方式实行检测,如此不但可得到准确全面的工程信息,并且不会破坏建筑结构,因而可使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得到较好保障;再次,无损检测技术具有严格性及分歧性的特点。在应用无损检测技术进行工程检测过程中,需要利用精细化设备,且在专业技术能力方面对操作人员具有较高要求。为能够使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得到更好保证,操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相关检测规范,实行标准化操作。但是,在实际检测工作中,由于设备及技术方面的影响,对于同一工程,不同检测人员在实行检测过程中,检测结果也就会有一定误差存在,也就是说在监测中会出现分歧,此时需进一步重复检测,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在建筑工程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

2.1红外线成像技术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检测过程中,红外线成像技术属于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该方法主要就是对建筑工程内部结构是否出现变化进行检测。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该方法主要是利用红外线摄像电子获取混凝土辐射信号,之后对信号实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将其转变成为混凝土范围内温度场的相关分布图像,依据这些分布图像,检测工作人员便能对混凝土内部结构进行判断,以确定是否存在缺陷及损失,从而也就能够评价其质量。红外线成像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可不必接触建筑物,并且不会对建筑物内部结构造成损伤,可对不同温度场进行快速扫描,并且能够实现遥感检测,因而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检测效果,在建筑工程检测中可得到较好应用。

2.2超声波检测技术应用

超声波能够穿透实心物件,可对物体内部实行检测,属于一种较常见的无损检测方法。在对建筑物内部结构进行缺陷检测方面,很多情况利用射线照射进行检测,其灵敏度相比于超声波检测较差。同时,利用超声波对建筑工程进行检测,对检测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也不会产生危害。在利用超声波进行检测过程中,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电使高压电晶体产生振荡,在电压晶体压电效应的作用下,可产生机械振动,从而发出电波,对于超声波的频率而言,其由高频电振荡频率所决定,在高频振动频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会有变化出现。在所产生的振动频率高于2万Hz的情况下,其振动频率也比较高,这种声波也就是超声波。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超声脉冲能够以高于2万Hz的频率穿透混凝土,从而对混凝土结构性能进行检测,判断其是否有异常情况的存在。

2.3雷达波检测技术应用

雷达波检测技术的出现在上世纪末期,雷达波的穿透能力比较强,通过对雷达波进行合理应用,不但能够检测建筑结构的内部情况,并且能够检测建筑结构裂缝分层情况和混凝土的粘合情况,对于比较复杂的一些建筑工程内部结构,也能够对其进行无损检测。对于雷达所产生的微波而言,在传播至建筑结构内部存在异常的位置时,其传播速度及传播方向均会出现一定变化,而对于这些变化,可利用微波接收器感知,通过分析微波传播速度及传播方向的变化情况,也就能够对建筑工程内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也就能够判断建筑工程中是否有缺陷存在。就目前雷达波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而言,其主要在钢筋位置检测、混凝土缺陷检测及建筑质量检测方面进行应用,可得到较高检测准确率。

3在建筑工程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建议

首先,在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对建筑工程实行检测过程中,需利用多种方法综合检测,这些检测方法均能够对建筑工程中某些物理量变化实行检测。通常情况下,应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方法实行检测,依据物理量变化情况,可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其次,在以往的检测过程中,其检测内容相对比较单一,因而需对检测内容进行进一步扩展,不但需要对建筑内部结构损坏情况实行检测,还应当对建筑材料耐久性及结构损坏程度等方面实行检测。此外,应当提升检测的精确度。目前,在建筑工程检测中所应用检测方法比较多,为提升检测精确度,满足工程检测的实际需求,应当注意应用经济适用且具有较高精确度的检测技术,从而得到更好检测效果。

4结语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检测过程中,无损检测技术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并且表现出较明显的优势,可增强检测效果。因此,在实际检测工作中,相关检测工作人员应当合理应用各种技术,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检测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提升建筑工程检测水平,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更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亚峰.无损检测技术在既有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知识,(1):1-2.

[2]覃倬.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17):165-166.

篇6:建筑检测论文

建筑材料的质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近年来,受建筑材料市场形势的影响,导致当前的建筑材料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因此,为了极大的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效控制施工成本,需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运用无损检测技术来判断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一种非常高效和有用的方法,并且不影响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伴随着人们对现代建筑工程质量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建筑工程检测方法的要求也逐渐升高。无损检测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准确检测,并且对于建筑工程的性能不造成破坏,因而它也在当前得到了大范围的运用。无损检测技术是在应用时主要通过运用物理效应如光、电、热等,来有效检测建筑工程的内部情况,从而准确了解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并且进一步掌握建筑工程的内部情况,从而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一个全面了解[1]。

上一篇:职称评定考核鉴定意见下一篇:我和母亲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