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一个人的句子

2024-05-17

感谢一个人的句子(精选14篇)

篇1:感谢一个人的句子

当我面对数学难题的时候,总有一个人会走到我身边,帮助我解开疑惑。那个人就是“张君一”。

有一次,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他到我旁边,认真、耐心地教我。有些人是直接告诉我答案,而他不同,他不会直接告诉我答案,他会一点一点地教我。有些题目老师讲一遍他就能听懂,我需要他讲很多遍才能听懂。他的认真劲,在小老师中特别突出。他的语言、神态都是严肃的,一丝一毫都不马虎。

所以我很感谢他那么认真教我,“张君一”的耐心打动了我。以前我不知道怎么跟他说谢谢,现在我知道怎么说了。

篇2:感谢一个人的句子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值得我去感谢,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但我最想感谢的人是我的爸爸。

一天晚上,我和爸爸一起去游泳。当我上岸时,一阵凉飕飕的风向我吹来,冷得我瑟瑟发抖。爸爸看见了,连忙跑过来,紧张地说:“可别着凉了,很容易感冒的。”说完,把手中准备喝的暖水轻轻地洒在我身上,我的身体瞬间暖和起来。不经意中,我触碰到爸爸那关怀的目光,好像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我鼻子一酸,眼泪快要流出来,我使劲忍着,不想让爸爸看见。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深沉而不外露。可那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父爱。我想对爸爸说:爸爸,谢谢您!您让我在爱的阳光中成长!

篇3:一个人的精彩

下班后,坐在回家的巴士上,林可可觉得头昏,隐隐还有些疼,一阵阵地想呕吐,全身上下一点力量都没有。她觉得有些恍惚,下了车,她买了早点。下夜班,林可可的早餐量是平时的双倍。回到家,在门口的镜子里,林可可瞟了一眼自己,一张惨白、灰暗、有些浮肿的脸。她踢开脚上的鞋子,到洗手间清洗了一下自己的手,换上一套居家的衣服,开始吃早餐,肚子里面早就开始唱空城计了, 此时的食物真是美味。

家里像战场,留下一片残局。孩子的拖鞋一只反躺在门口,一只去向不明。书和玩具丢得到处都是,换下来的衣服也堆成了一个小山,地板上就更不用说了……林可可已经无暇顾及这些了,她觉得头更昏更疼了,一头栽在了床上。床真是一个极舒服的地方,对于熬了一晚上的人来说,它简直就是天堂。林可可舒展了一下自己的身体,摆了一个最佳的体位,准备入睡。这种准备被一股难闻的味道打乱,林可可闻到了枕头上口水的味道,又要换床上用品了,她皱了皱眉头。不过此时林可可已经没有力量,而且也舍不得从床上站起来了,她换了一个睡觉的姿势,让鼻孔离枕头远一点。

突然一阵手机铃声把林可可从睡梦中惊醒,电话是肯德基餐厅打来的。服务员用非常甜美的声音问,方小宇这个月生日,要不要在肯德基准备生日聚餐。林可可记起这个月25号是儿子6岁的生日。这还早,今天才三号呢,有什么需要我会通知的。林可可有些不快。每年儿子的生日林可可都要为他庆祝两次,一次是在肯德基,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一次是在中餐厅,为了大人的需求。每年儿子过生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姨妈,舅舅……都记得,都会送他礼物。大家也趁这个机会聚聚。今年林可可准备家里人聚聚就行了,肯德基一个星期都可以去几次,对孩子已经没有吸引力了。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过个生日有那么多人记得,不时有人提醒你,想忘都不行。

林可可看了看时间,才睡了两个小时,她又躺到了床上,想再睡一会,却怎么也睡不着。躺在床上的林可可想,有一个自己的小窝真好。记得原来跟婆婆住的时候,一次,夜班也是很忙,回到家,婆婆问,回来了,她便“嗯”了一声,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睡觉了,本来是想挤出点笑容,多说两句话的,可是实在是像被抽空了似的,一点力气都没有了。没想到,背后婆婆便向自己的儿子哭述,说她给她脸色看。为此,她和老公大吵一架。每天在医院中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就已经很累了,不知什么时候,医院变成了服务行业,原来求医,现在变成了求病人。明明她们医院的水平只能是低水平,广覆盖,现在个个病人却都要求你像特护一样,脸上要挂着面具似的笑容,声音要定格在最亲切温柔的档次……回到家里林可可只想彻底放松,没想到还要应付婆婆。其实婆婆和妈妈就是不一样,妈妈不管你理不理她,对她笑不笑,甚至是吵她两句,她都会非常理解地站在你的立场上,知道你是累了,反过来还安慰你。

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林可可便从床上爬起来,被子要换了,地板要擦了,衣服还堆着……她觉得家务事永远都做不完。只要你愿意,你可以不停地做下去,它就像个黑洞,可以不动声色的吸进你的一切精力和能量。

忙了一个下午,孩子放幼儿园的时间到了,林可可又赶到幼儿园去接儿子,离开园的时间还有十分钟,门口已经挤满了接孩子的家长。门终于打开了,家长们像潮水一样涌了进去,有几个婆婆还颤颤地跑在前面,争着第一个去接自家的孩子,整个场景不像是在接孩子,倒像是在抢孩子。来到儿子班级的门口,站在门外的老师笑眯眯地对着乱哄哄的教室里面喊了声,方小宇,你妈妈来接你了。孩子蹦蹦跳跳地跑了出来,手里拖着书包,脸上有油画棒的痕迹,裤子不知道怎么穿着,看着别别扭扭的。林可可本想跟老师聊一下,了解儿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可是看着被家长层层围住的老师,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接了儿子,林可可来到了婆婆家,老公下班已经回到了家里,每天他们在婆婆家吃晚饭。林可可的妈妈和姐姐总在她的耳边念,你看你多幸福呀,都不用做饭。可是她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她身边的同龄人好像都是这样。林可可在一本书上看到,幸福就是一种感觉,你感觉自己是幸福的你就很幸福,你感觉不到自己的幸福,在外人眼里,即使再怎样幸福,你也不幸福。

吃完晚饭,林可可一家三口回到了家,老公冲了一杯咖啡,拿起当天的报纸看了起来。林可可看到这些气就不打一处来,你就不能辅导一下儿子的作业。我上了一天班,你不能让我休息休息。就你上了一天班?我还是下夜班了,又做了一下午的家务,你怎么就不能体谅我一下。你又不做饭,有什么家务可做。老公嘟嘟囔囔地说。听了这话林可可更加生气了。你以为不做饭就没有家务做,床单会自己走进洗衣机,地板会自己做清洁,衣服会自己爬到晾衣架上去,一年四季的衣物都会自己更换。你以为你的家已经现代化,高智能了,什么都是电脑控制自己复位……林可可越说越生气,有点歇斯底里。下夜班的时候林可可特别容易激动,她也知道这个规律,并自己总结为“夜班综合症”。不过也是,夜班休息不好,又很累,明明做了很多事,付出了很多辛苦,他却视而不见,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凭什么,林可可心里非常不平衡。一旁的儿子此时已经把电视机打开,调到自己喜欢的动画片频道,沉浸在里面,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周围的一切对他好像丝毫没有一点影响。

这就是林可可的生活,曾经骨子里透着浪漫气息的她,觉得自己已经被腌制得俗不可耐。打开电脑,林可可看见自己网上的老公已经在那里等她了。对虚拟的生活林可可有些依恋,在那里她美丽,温柔,可爱,幽默,善解人意。在那里她可以找到自己很久以前的影子。在那里她的年龄比现实小五岁,比他小五岁,如果他的年龄是真实的,那么他们应该是同龄。交往了一年,林可可没有答应他见面的要求,今天心里极度不平衡的她突然有了想见面的冲动。生活平淡无味得连白开水都不如,白开水起码还能解渴,润喉。可是此时的林可可觉得她的生活就像冰水,让她饮得全身冰凉,她想给自己的生活加点温,调点味。

这个周末林可可上中班,病房的病人都很安静,林可可坐在办公室里和当班医生聊着天。当班医生胡源和她的年龄相仿,她们有很多共同话题。大约十点钟的时候,夜班护士苏小娜带着她的战利品兴高采烈地来了。苏小娜与林可可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又是同一年进的医院,她们的关系非常好。苏小娜把自己提着的东西往办公室的桌子上一扔,看,我今天一口气买了三套衣服。她向大家展示她“血拼”的成果。林可可和胡源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她们怂恿着苏小娜把衣服一件件穿在身上展示。苏小娜的兴致也非常高,她果真就把衣服拿到更衣室,一件件穿出来“秀”。

当苏小娜“秀”最后一套衣服的时候,林可可夸张地说;“这套衣服可真性感,你老公见了不会喷鼻血吧?”

“喷鼻血?算了吧。我就是脱光了站在他面前,他都不会有感觉了。”

“脱光了!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老公是外科医生,每天做手术看的都是这,你一丝不挂跟他的病人有什么区别,审美疲劳,他当然不会感冒了。我看,你呀,要含蓄点,要透点,露点,魅点……这样可比光着要强几十倍了。”林可可坏坏地笑着说。

“就你恶心,这么说你老公对你很感冒了。”苏小娜也不甘示弱。

“我?”林可可耸了耸肩。“我还不如你了,你穿了件新衣服,你老公还会说,怎么又买新衣服了。我就是一天换三套新衣服在我老公面前晃,然后问他,怎么样。他还会吃惊地说,怎么你穿的是新衣服吗?你们说说,女人的悲哀是不是也不过如此。”林可可故意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

三个女人笑成一团。

和网友约定见面的时间到了,林可可对埋头看报纸的老公说,明天我们科室有活动,要在外面住一晚。她老公“嗯”了一声,连头都没有抬起来看林可可一下。本来林可可还有些犹豫,看了老公这个态度,她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

在机场的大厅中,林可可一眼就认出了穿着一件米色休闲西装的网友刘远浩,刘远浩果然跟发过来的照片上一样,高大,帅气,一个阳光气很足的大男孩,比照片上更帅,更养眼。当林可可迎上去的时候,刘远浩愣了一下。林可可的心里“咯噔”了一下,自己给他的照片可是七年前的,那时她还处于热恋中,对未来的婚姻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期待和憧憬,那时候的她眼睛清澈,明亮,闪烁着可爱调皮甚至是智慧的光芒。可是现在,林可可知道即使自己怎样努力地装嫩,可是她的眼神和脸上的表情还是会出卖她。林可可网上的年龄比现在小五岁,而且是未婚。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五岁是个什么概念呀,而且还是一个六岁孩子的母亲。本来林可可还是比较自信的人,但是现在,在他的面前,她不由得有些心虚。大家都是出来放松一下的,有什么了,她给自己打气。刘远浩就是那么愣了一下,便也认出了林可可。接着他们就像老朋友一样有说有笑地走出机场。

今天就让我当向导,带你逛逛武汉吧。

是吗,还不一定了,我对你说过,我在武汉上的大学,对这里,你不一定比我熟悉。他笑了笑,露出好看的牙齿。

好吧,那我今天就陪你追忆一下你的美好记忆。你说逛哪里?

我们就到步行街去逛一逛吧,那里有几家小吃不错,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

他们来到步行街,他说的那几家小吃居然都还在,他一边吃着小吃,一边讲着他的故事。林可可知道,他不光是来找小吃的,他还在寻找那个人的影子,可以看出他们曾经很相爱。至于后来为什么没有在一起,他没有说,林可可也没有问,大学里的爱情,修成正果的毕竟是少数,里面有着太多的不确定。但是没修成正果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爱得太久,那还是爱吗。其实爱情这个东西是奢侈品,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太久,太久了,会发酵,发酸,变味。短暂的爱情,虽然让人留有遗憾,然而就是那点遗憾才成全了爱情。

黄昏时分,他们又来到江边,坐在那里吹了吹江风。望着宽阔的江面,林可可居然觉得有种久违了的轻松和愉快感。刘远浩看了她一眼,突然对她说,你的眼睛现在看上去很亮,跟你照片上的很像。

晚上,他们很自然地来到宾馆开了房,但是,他们之间什么故事也没发生。林可可虽然也曾害怕、内疚、自责过,但刘远浩的冷静也让林可可有点失落,看来她是没有魅力。这让林可可有种深深的挫败感。

被否定的林可可又回到了自己的生活轨迹,很长时间没有上网了,一次她忍不住又来到了网上,在这里她又看到了刘远浩。刘远浩对她说,好久没有看到你了,你还好吗?林可可说,我有什么不好的。你好像生气了,怎么了。林可可不知道怎样回答,过了一会,她鼓起勇气打了,你让我无地自容。喔,刘远浩打了一个笑脸。接着便说,在网上,我觉得自己爱上你了,为了证实自己的感觉,我去看了你,结果发现自己只是喜欢你,喜欢和爱是两个概念。爱会让我不顾一切,可是喜欢却让我无法逾越你和我之间的距离。我们都不会为对方放弃自己拥有的,不知道你会不会,起码我是不会的。我们充其量只会发展成情人,可我要找的是爱人,现在像我这样的高尚、纯情、真诚的男士很少了。遇到我这样的朋友,是你的运气哟。看到这里,林可可已经释怀了。是呀,难道非要遇到劫财、劫色的自己才甘心?才觉得不虚此行?刘远浩其实是一个不错的网友。于是,林可可打出了一段祝福的话语,决定将这段网恋做个美好的告别。

一大早来到科室,林可可听同事在激烈地感叹着什么,还没有来得及问大家是什么事情,好友苏小娜便凑上前对林可可说,你知不知道,两个星期前在我们这里住院的10床病人死了。在医院里死人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这有什么奇怪的。林可可觉得苏小娜有点小题大做了。就是那个张医生的熟人,你不记得当时张医生还感叹,有的人就是命好,自己漂亮能干,老公会赚钱又体贴,孩子上的名牌大学。在苏小娜的提醒下,林可可终于想起来了。不会吧,林可可也吃惊地说,那个女的看上去很好呀,不会弄错吧。怎么会了,昨天上午张医生才去参加了她的葬礼,回来说的。林可可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对这个人,林可可的记忆特别深刻。林可可记得那次她给她打针,看见她坐在床上,看着时尚杂志。林可可问她,10床的病人到哪里去了,要打针了。那人回答,我就是10床的病人。林可可不信地照着输液卡叫了一声她的名字。在得到肯定地答复后,林可可说,你哪里像个病人呀。林可可记得当时她穿着讲究,皮肤白皙,脸上画着精致的妆,头上的发型摆弄得像刚从理发店里出来的一样,看上去顶多三十多岁。把她的针打上,林可可很好奇,过去翻了翻她的病历,原来她已经四十多岁了。接下来林可可就听说了有关她的事情,老公做生意做得很顺,没有几年便换了大房子,买了好车子,儿子也争气,考上了北京的一个大学。她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虽然身材很好,却还是要求更加完美。这次住院就是觉得自己应该再痩一点,去吃减肥药,节食,然后身体吃不消,月经不调,功血住院。想起了这些,林可可突然觉得一阵惶恐,曾经被人羡慕的生命个体就在一瞬间消失了。据说她是心脏病突发死的,原来她的心脏就不好,由于功血出血多了,心肌缺血,就蹲了一会洗手间,起来就不行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毫无预兆的,一下子就没了,林可可只是觉得生命的无常。

晚上,老公上夜班去了,林可可把儿子哄睡,已经是九点多钟了。她没有像往常一样,去洗换下来的衣服,而是拿了本散文书,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了起来。她不知道自己已经有多久没有摸这类书了。已经是深秋了,天气却还有些燥热,下午刚刚下的一场雨,卷走了些燥气,林可可觉得自己心里很平静。这时窗外又飘来了一阵悠扬的钢琴声,在这样的夜晚,心平气和地去听这琴声,真是难得的享受。弹琴的那个人林可可见过,更准确的说是窥视过。林可可记得两年前夏天的一个夜晚,也是九点多钟的样子,刚刚下过一场大暴雨。那时候“超女”节目正火热,它的主题歌脍炙人口。当时从窗子外就飘来了用钢琴弹奏的这首歌的旋律。“想唱就唱,要唱得漂亮,就算是没有人为我鼓掌,可是我仍然要勇敢的自我欣赏”林可可听得入迷,便跟着哼了起来,她想看看这琴声是从哪里传来的,便打开了窗子。她看到对面房间的窗子旁,坐着一个人在弹琴。林可可想知道弹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戴上了自己的近视眼镜。结果她看到对方即不是穿着燕尾服的帅哥,也不是穿着旗袍的美女,而是一个发了福,有些秃顶了的中年男子,穿着一个大裤衩,赤裸着上身,挺着一个啤酒肚,一个人坐在钢琴边弹着琴,自己很陶醉的样子。看到这些林可可想到了一句话,一个人的精彩。现在林可可突然有些明白,她在身兼数职(护士,妻子,母亲,女儿)的同时,不要忘了,她还是她自己,不要把自己忽略了,给自己一个空间。

林可可买回来了两个大洗衣袋,把换下来的脏衣服分类放在袋子里。克制住自己看到换下来的衣服放在那里,就要去洗的冲动,眼不见为净。林可可做卫生的时候告诉自己,我做这些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住在家里舒服,有时候她也请人在家里来做做卫生。平时林可可常和好友一起打打球,喝喝茶,聊聊天,逛逛书店,买几本自己喜欢的书,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看。林可可告诉自己,生活会使人麻木,但是,首先,你自己不要麻木。一段时间后老公惊喜并感动地发现,她很久没有嚼他了。

篇4:感谢一场华美的遇见

晓晓咬着笔头,一个很习惯性的动作,想着:为什么自己是一个正常人?没有任何病痛,好好的?晓晓是一个很奇怪的孩子,总有一些奇怪的想法,行为也是奇怪的。可是谁又懂得她内心的悲伤?她一直处于一个角落,呵,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她只是想以这种方式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不被重视已不重要,只要还有人记得她。

既然寂寞,为何不主动去接触别人呢?晓晓摇着头否定了这个想法。她知道她可以,但是她害怕。表面倔强地装作无所谓,心里却害怕被伤害。她害怕别人表面对她微笑,说着我们一辈子是好朋友,我们不离不弃,背后却说三道四。她也知道,那些人,那些被称之为朋友的人,不能和自己做到真正的坦诚相待,也经不起任何磨难,只是聚聚散散,自己也只是他们人生中的过客。她静默着,处于自己的世界,等待。

她想:世界其实很好,我们总能够遇见。纵然我们隔着千山万水,地球是圆的,有缘人终能成为知己。

晓晓总喜欢在午后黄昏,写下那些华美伤感的文字,然后找一处安静的地方,把它深深地埋下,然后发一会儿呆,再起身拍拍身上的土,转身离开。夕阳把她的背影拉长,瘦弱的身躯带着无限落寞渐行渐远。

不知是怎么遇见小博的,就那么一眼,便深深地爱上了。晓晓总是这样,无论事情本质的好坏,只源于第一眼的感觉,第一眼的好便是以后的执着。在小博上,她看到了同龄人的心声,感受到了自己的内心涌动。她的心在告诉她,她必须为它,她所挚爱的它做些什么,不求轰轰烈烈,默默地就够了。

她把自己一个星期写好的稿子,反复地斟酌,不停地修改最后把它投进了邮箱中。她发现自己变了,她再不是那个对一切向往而不敢去做的女孩了。希望在她的心中种下了种子,信心与鼓励在滋养着种子,种子在发芽。

她不知道她挚爱的小博是否能够发现她,虽然她明白自己只是小博的粉丝中的那一小点,那么小那么小,几乎无法看得见,可她的执着,是不可磨灭的,她那颗火热的心,是无法浇灭的。

两个月,她在等待中徘徊,在徘徊中等待。终于,她在又一次打开小博时,上面出现了“安晓晓”这三个字。她激动,她高兴,她紧紧地捧着它,落泪了。

晓晓才知道自己原来也有眼泪,自己原来也有感情。她知道是小博改变了她。当她再次踏入学校的大门时,不再是低着头躲在一旁了,而是微笑着面对太阳,她的身上洋溢着一种叫作青春的光彩。

篇5:感谢一个人的作文

有一次,我在学校感冒发烧了,特别严重,老师就急忙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听了电话就从家里急忙开车赶过来把我送去医院去看病。在回来的路上,妈妈叮嘱我要多喝点水。我说:“知道了妈妈,我一定会多喝点水的。”

晚上,我睡着了。半夜,我有点不舒服,在一旁守护的妈妈就倒了一点水给我喝。早上,妈妈又带我去医院。到了医院门口,看到里面可多人啦。医生看了我的情况,说要抽血化验,打针。看完之后,领了药,回到了家里。

第二天早上,妈妈送我去学校,一路上妈妈都在不断地叮嘱我,要我多喝点水。

篇6:感谢一个人的作文

我的爸爸经常加班,每天七至八点回来,回来的时候脸都很脏,头发上还会有些白头发,我的爸爸他很聪明,我不会的题他都会,他教我做题,我觉得他很聪明。他每次都会给我买好吃的……我爱我的爸爸。

有一次大晚上我突然发高烧,38°。爸爸急坏了,急忙带我去医院检查,当时我知道爸爸一定很着急,很伤心。当医生说感冒引起的发烧,吃几天药就会好的。爸爸每天照顾我,给我做好吃的,给我补充能量,在爸爸的照顾和关心下,我很快就回到了校园。

篇7:我感谢的一个人

她从不在别人面前打骂我,我做错了事,她就用严厉的目光注视着我,我一看见她那利剑似的目光,便知道自己犯了错,但妈妈对我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她的怀抱总是让我觉得无比温暖。

记得有一次,熟睡中的我忽然觉得一阵热一阵冷的,我起来倒水喝,看见妈妈还在忙着做家务,豆大的汗水从她额上掉下来。我跌跌撞撞地走到茶几旁,妈妈看见了,放下手中的拖把,急忙走过来扶住我,问我怎么回事。

我那火把似的手吓坏了她,她连忙给我量体温。5分钟过后,妈妈把体温计拿出来,发现我的体温竟然高达39℃,妈妈担心急了,赶紧从抽屉拿出退烧药让我喝,接下来的两天,我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

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因为我有一个疼爱我的妈妈。古人常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不让父母生气,好好学习,我想,这是对她们最好的回报。

篇8:一个人的毕业照

因为一张“专业只有一人”的毕业“合影”, 这位北京大学2014届古生物专业毕业生, 连同她的专业一起走红网络。

照片里, 薛逸凡面无表情, 一副醒目的黑框眼镜架在鼻梁上, 眼镜框上边儿和眼睛重合成一条线, 像极了漫画里痴迷于恐龙研究的女科学家。这也是陌生人对她常有的第一印象:严肃, 冷漠。

但就像外界对她所在专业的种种猜测那样, “是否一个人上课”“永远的专业第一名也是最后一名”“奖学金全拿”“十几个老师围着一个学生转”“教育资源浪费”, 对于这个在熟人面前也能表现得就像“刚从精神病院里放出来”的女孩, 人们也知之甚少。

在6月18日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 薛逸凡说自己对星座很感兴趣, 不论是高二就已认定大学报考古生物学专业, 还是早在大二就已下定出国的决心, 她身上的那股冲劲儿都合乎自己对白羊座的理解:勇敢, 以及“大胆地跟着自己的喜好走”。

小时候, 出于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她常装作大人的模样去和别的同学解释这个是怎么回事, 那个是怎么回事, 即使有时说得不对。她还记得有一种花, 味道闻上去很糟, 她告诉别人“这样的花会吃人”。久而久之, 她发现自己的“理论”说服不了别人, 甚至连自己也说服不了, 于是开始寻找答案。

而那些最初的答案都是从纪录片甚至是动画片里看来的。至今, 她都记得自己曾迷恋的那些动画节目的名字, 《猫和老鼠》《黑猫警长》《西游记》等, 伴随着她六七岁童年的电视节目还有《探索》《荒野周末》这样的纪录片。

和当时的同龄孩子一样, 薛逸凡也喜欢在吃饭的时候看这些节目。但有所不同的是, 她的父母从不规定“只能从几点看到几点”, 有时她甚至可以抱着作业本盯着电视看。

尽管她把眼睛看成了高度近视, 还看坏了家里的两台录像机、两台V C D机和一台D V D机, 父母还是依然一如既往地买光盘。

在薛逸凡的描述中, 父母从未要求她“该去干什么”或“不要去干什么”。快3岁时, 她喜欢上了画画, 父母便支持她去学画画。那时的她说自己想当画家, 父母只是点点头说, 你喜欢就好。

“就像小孩子, 你的手脚想要伸到哪里的时候, 父母没有拿襁褓给你包住, 这样你就伸了。因为他们知道这个东西没有坏处, 他们不会过多的干涉, 如此便给了我很多空间去探索。”薛逸凡说。

再到后来, 已经踏入高中大门的她, 再次被B B C纪录片里有关恐龙和水里游动的巨大生物震撼, 她的兴趣“指南针”开始跳动:还是读古生物学吧。

但决定并未因此而做。在高二的一次全国生物竞赛期间, 薛逸凡听说了有关生物专业的一个细节:学生物的一定要上生物实验课, 解剖动物, 听后她就傻了, 如果是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尚能应付, 但面对小白鼠、小兔子这些脊椎动物, “真是下不了手”。这个因素曾一度让她“拒绝”古生物学。

然而, 回过头来看, 谁都无法预料当初的决定是对还是错。即便是到了大二, 薛逸凡也有过一次“强烈”的换专业念头。正如她后来在回中学母校———北京十一学校时所说的, “整个专业只有我一个人, 有着极大的课业压力和孤独感”。

那天, 薛逸凡拿着已经填好的转专业单子, 在北大元培学院的楼外来回踱步。她甚至已经想好了:“如果换了专业, 自己要恶补哪些课。”

同学提醒她:“在大学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还能学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多, 你干嘛不坚持下去?”

最终, 她还是回到了教室。

一个人的专业照片走红后, 不少外界的猜想和质疑很快传到薛逸凡的耳朵里。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带有思考性的问题, 比如中学与大学的过渡和衔接, 同样是在中国高考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孩子, 薛逸凡为何能够在高中就能发现自己的兴趣, 在大学依然持续?

她不否认知识大爆炸的今天, 电视和书本让她越来越早地从信息的海洋中去找寻自己的兴趣点, 而即便是到了大学, TED这样的网络公开课依然可以为她所用。

但是, 真正让她跨过中学和大学鸿沟的远非“兴趣”这么简单。

薛逸凡总结过很多次, 为什么自己可以从大二时的“孤独感”和“巨大的压力”下走出来:一个是兴趣, 另一个也是她更为看重的在于“独立性和自主能力”, 这是她从高中就培养起来的。

中学时期, 她并非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尖子生:初中时她一度排在班级中下游, “50个同学能排到25名就是好成绩”;到了高中, 这种情况变了。

照片里, 薛逸凡面无表情, 一副醒目的黑框眼镜架在鼻梁上, 眼镜框上边儿和眼睛重合成一条线, 像极了漫画里痴迷于恐龙研究的女科学家。这也是陌生人对她常有的第一印象:严肃, 冷漠。

薛逸凡还记得, 那个下午的自习课上, 整个班级里没有一个老师, 课表上也没安排任何课, 但身边的同学或在奋笔疾书, 或是看书。课前, 薛逸凡和同学领到了自习任务, 而自习的成果将在后续的课程进行测验。

刚开始, 薛逸凡也觉得老师真是既懒又狠:不教她们, 还考她们。但久而久之, 她发现所谓独立思考的习惯已经养成。“没有人对你负责, 什么问题不会了, 老师都在办公室里等着, 自己去找他们。”

如今, 舆论关注到她在大学期间的教育资源浪费问题, 比如所谓的十几个导师围着她一个学生转, 但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现实的情况是她自己主动一个人“围着”十几个老师转, 只是保持着以往问问题的习惯, 有任何想问的问题都能找到合适的老师去解答, 而这些所谓的十几个导师其实也只是一个科研工作室的老师。

中学的挫折也让薛逸凡提前体会到了“落差”。北京大学每年都会给优秀的新生颁发奖学金, 尽管高考时薛逸凡考了664高分, 但在海淀区只排在100多名, 更不用说整个北京市的排名。到了颁发新生奖学金的日子, 寝室里其他几个同学的床铺都是空的, 而隔壁几个元培学院的同学也都不在。她这才意识到, 原来这些人都去领奖了。

这让她再次想起从小学刚升初中后的那段日子, “就像一下子遇到了全北京的学生尖子”“全是精英”“怎么办?”

一年之后, 薛逸凡以学院第11名的成绩, 赢得了其在大学的第一份奖学金。

“我身边很多人都在谈迷茫, 不知道要做什么。可能因为我一直都不是成绩非常好的学生, 我知道落后或是暂时的挫折没有关系, 才会一直努力。”薛逸凡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在薛逸凡成为人们关注焦点后, 有一种声音对此持怀疑态度:大多数孩子都在高考这条独木桥上挤破脑袋寻求命运的改变时, 像薛逸凡这样在本科阶段就读着像古生物这样对科研资质要求很高的专业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这正常吗?

薛逸凡以自己所熟悉的生物学里进化论的概念为例说, 我们经历了或者还在经历着一种为了社会需求、他人的眼光去选专业、学习的工业化高等教育阶段, 但我们何时才能进化到为兴趣而学的小时代。

“我生来可能不想去北大当科学家, 只是想做一名军人, 想去做高级技工, 但只有当这些发自内心的想法, 真正可以大声地喊出来, 又能被社会所接受和欢迎的时候, 才不会再有那么多的人都去大学挤破头。”薛逸凡说。

如今, 薛逸凡毕业了, 她的选择是, 继续攻读和本科专业相近的计算生物硕士, 录取她的学校是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

篇9:感谢一瓶水

他说,他要感谢一瓶水。那天下午,他1点多就走进候考室,可是直等到近5点才开始考试。等待的过程太长太煎熬了,没有熟人可以交流,即使有,中午本就没午睡的他,也不愿喋喋不休地多说话耗费精力;电脑随机排列考试顺序,不知道几点开始,也就不能随便走开。担心考试不会通过,害怕疲劳了无法正常发挥,怀疑自己会分到一辆车况不良的车子……总之有诸多忧虑让人坐立不安。

幸好手里的那瓶普通的矿泉水成了他最好的伙伴。不时地喝上几口,轻轻捏捏瓶子,看看商标,上上卫生间……这瓶水成了一个快乐音符,不时地插入单调的等待中,让那个下午有了节奏的起伏,消解了部分焦虑。终于轮到自己时,他喝完了瓶中最后一口水,满嘴滋润、情绪饱满地走进考场,心眼手协调、稳健流畅地通过了考试。

一瓶矿泉水实在是太平常了。因为不是在沙漠,不是在极度缺水的环境里,我们便常常随意丢弃,不以为意。即使口渴需要喝水时,在它沁凉了我们的口舌肠胃之后,我们也会在三秒钟后就忘记了它的好。

因为平常,所以不珍惜;因为普通,所以不爱护;因为习惯,所以不懂好好利用它的价值。这似乎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种常态,实在是一种浪费。

一张A4白纸,可以给小孩子折叠纸飞机,带给他们半天的追逐和快乐;可以在上面勾描一张速写,或写上一段文字,记录生命的片段,并给我们带来思考;可以写下一件件备忘、一个个账目,用夹子夹成一叠。但是在生活中,我们通常是这样处理一张多出来的白纸的:手一抓,揉成一团,扔进纸篓。

纸是这样,笔也是这样,瓶子还是这样,其他事物莫不如此,人们大都仅仅用钱来衡量它的价值。然而,它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如何使用上。

生活的质量不完全取决于金钱的富余,以及它带来的自由支配欲望与消费的满足。通过我们的智慧和情感,把一个个微不足道的物件还原成生活中一个个力道十足、鲜活饱满的元素,让每一个普通的物品都变成那一颗关键的螺丝钉,生活的履带就一定走得更加激昂,生活的感觉也一定更加自信、满足而幸福。

感谢一瓶水,是一种生活态度。因为感谢,所以会竭尽能力,用好一瓶水。

感谢一瓶水,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万物皆有灵,皆有大用。人亦如此,虽有差别,却各有所用。认真看清一个物件、一个人,在生活中始终保持与周边环境的良性互动,人生会有更和谐的境界。

篇10:我感谢的一个人

我的妈不胖不瘦,头发是蘑菇头,对我来说她长的很漂亮,她的眼睛是单眼皮,还是那么大,那么亮,她总是为我着想,所以我最感谢的人,是我的妈妈。

有一次放学,是我妈妈来接我,我正和妈妈说说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看着天,对妈妈说:“天上有乌云,是不是快要下雨了呀?”我说的这话也真灵,妈妈还没来的急回答我,雨就像段了线的珍珠,一颗颗钉在我们的脸上。妈妈见了连忙从包中拿出雨伞,可是伞很小,而且只有一把。我们都快要变成落汤鸡了,我看着妈妈,妈妈看着我,过了一会儿,妈妈对我说:“依依,你带吧。看你都的淋成什么样了,我打着妈妈给我的雨伞,我看到妈妈在雨中奔跑,我看见雨水一次次的打在她脸上。此时,我心中充满了感激。感激她把雨伞给手,感激她为我所有的付出。

虽然,妈妈表面上对我凶,但我知道,她一真很爱我所以我爱我的妈妈,我的妈妈也爱我。

篇11:感谢一个人帮忙的话

2) 在坦诚的言词中,让我们的心灵更近;在时常的问候中,让我们的祝福更真;在茫茫的网海中,让我们真情牵手;有缘认识你真好!祝你天天健康!时时快乐!永远幸福!

3) 在忙碌交织的岁月里我会永远珍惜这份友情,轻轻地道一声祝福,却道不尽心中的万语千言,只愿温馨的帖子,捎去我衷心地祝福,我的空间因你而美丽,感谢一路上有你!

4) 阳光普照的地方很大,但是对于常年积雪的地方也不能忽略,这种地方即使有一瞬间的光亮也会给人温暖的感觉,如果长期酷暑的地方你还是那么买力的暴晒,只能使人产生抵抗之举。

5) 是您使我体验了生命的真谛;是您使我不断成长;是您助我度过难关;是您给予了我温暖;是您给了我坚持到底的力量和勇气;是您增添了我的智慧觉醒了我的自尊教会了我该独立。

6) 衷心地感谢全体员工竭忠尽智,恪守职位,践行了“满意在公司,敬业在岗位”的入职誓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只有员工的满意,才会带来满意的客户,才能开创公司的多赢局面。

7) 你天生的一种娴雅的气质和诱人的魅力,使得你在认识你的人们的心里永久存在。你像那山间的百合,独自荣枯,无以为憾。盛开时不矜夸,衰谢时不悔恨。清雅留芳,归入永恒的春天。

8) 衷心地感谢您的支持,如果没有您的支持,我都不知道我现在会怎么样。多亏了您现在我心里的感觉。我无法用语言表达,您仿佛是干涸土地中的一场雨,又仿佛是雪中的一堆火焰,照亮了我!感谢您!

9) 一朵花摘了许久枯萎了也舍不得丢,一把伞撑了许久雨停了也记不起收,一条路走了许久天黑了也走不到尽头,一句话想了很久才说出口,有你真好!感谢上天让你出现在我身旁,更感谢你一直在我身边!

10) 你心底坦荡善良,呵护着我善感柔弱的心灵;你待人宽容真诚,谅解着我幼稚任性的举动;你态度亲切温和,融化着我冰冷淡漠的外表;你精神乐观向上,开导着我悲观厌世的思想!亲爱,真心真意谢谢你!

11) 生活是海,距离是舟,生活是舟。距离是海,有你相伴,绝对精彩!·朋友是灯,帮你驱散寂寥,照亮期盼。朋友是茶,帮你过滤浮躁,储存宁静。朋友是水,帮你滋润一时,保鲜一世。朋友是糖,帮你冲淡苦涩,挂满甜蜜。

12) 早就想感谢你,但是一直不好意思说出口,给您发条短信,感谢你的帮助,爱护。

13) 上天安全的仅仅是时间地点和人物,而你让我体验了生命的全部!谢谢你的爱!

14) 亲爱的领导,正因为有您的带头作用,才使我们能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爱岗敬业。

15) 甜蜜的爱情,温馨的亲情,真挚的友情,当我拥有这三种感情,我便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感谢你们。

16)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愿你能走出人生的低谷。

17) 鸟儿遇到风雨,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上有风雨袭来时,总是躲在您的怀里我的师长,您是我遮雨的伞,挡风的墙,我怎能不感谢您!

18) 感谢一路上我认识的朋友,有了你们让我生活填了光彩,一路让我没有了孤单,谢谢你们另祝福你们新年快乐事事如意,事业有成。

19) 幸福的生活中少不了你的陪伴,高兴的快乐都是关于你的出现。感谢有你,生活不在孤单;感谢有你,距离不在遥远;感谢有你,短信!

篇12:我最感谢的一个人

自从我从妈妈肚子里出来,外婆就来照护我。每天一口一口喂我吃饭,我有时很吵闹,不睡觉,外婆就哼着童谣,直到我安静入睡。就这样在外婆的呵护下我一天天长大了。但外婆一天天老了,皱纹慢慢的爬上了额头,白发也越来越多了。

我上学了,爸爸妈妈经常在外地出差,所以外婆除了照顾我的生活,又多了一份担心,就是我的学习。我生性贪玩,经常很晚回家,外婆就在院子里到处找我回家,让外婆担心,有时我的作业不会做,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外婆就在旁边不停的数落我,又是我先外婆很烦,还老去和她顶嘴,让外婆经常生气,但有时候外婆看到我的成绩好时又会很开心,就做很多好吃的给我。

篇13:一个人的三条河

富有朝气、卓有才华的诗人兼翻译家田原, 年年回来总是给我带些礼物。我以为他这次传递的讯息, 是他所有礼物中最为值得我收藏的一件。在日本的亚洲文学, 或说世界文学, 大江健三郎、谷川俊太郎和村上春树, 约是最为醒目的链环。他们三个人中, 诗人谷川俊太郎年龄最长, 能说出上边的话, 一是因为他的年岁, 二是因为他的作品, 三是他对自己作品生命的自醒和自信。由此我就想到, 于一个作家而言, 关于时间、关于死亡、关于生命, 可从三个方面去说:一是他自然的生命时间, 二是他作品存世的生命时间, 三是他作品中虚设的生命时间。

自然的生命时间, 人人都有, 无非长短而已。正因为长短不等, 有人百岁还可街头漫步, 有人早早夭折, 如流星闪逝。这就让活在中间的绝大多数, 看到了上苍对人的生命之无奈的不公, 滋生的人类生命本能最大的败腐, 莫过于对活着的贪求与渴念, 因此膨胀、产生出活着的无边欲望和对死亡莫名的恐慌。我就属于这绝大多数中最为典型的一个。在北京, 最怕去八宝山那个方向。回老家最害怕看见瘫坐在村口晒太阳的老人和病人。十几年前, 我的同学因为脑瘤去世, 几乎所有在京的同学, 都去八宝山为他送行, 唯独我不敢去那儿和他最后见上一面。可是结果, 大家去了, 在伤感之后, 依然照旧地工作和生活, 而我却每天感到隐隐的头痛头胀, 严重起来如撕如裂, 于是怀疑自己也有脑瘤, 整整有半年时间, 不写作, 不上班, 专门地托亲求友, 去医院, 找专家, 看脑神经、脑血管和大脑相关的各个部位。单各种CT和核磁共振的片子拍得有一寸厚薄。医院和专家, 也都不惜你的银两, 看见小草就说可能会是一株毒树, 不断地引领你从感冒的日常遥望癌症的未来, 直到最后在北京医院求见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脑瘤专家, 他在比对中看完各种片子, 淡淡问我:“你看病自费还是报销?”我说:“全是自费。”他才朝我一笑, 说你的头痛头胀, 还是颈椎增生所致, 回家按颈椎病按摩去吧。

实话说, 我常常为死亡所困, 不愿去想人的自然生命在现实中以什么方式存在才算有些意义。躲避这个问题, 如史铁生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想清弄明的执著一样。比如写作, 起时是为了通过写作进城, 能够逃离土地, 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些, 让自己的生命过程和父母的不太一样。后来, 通过写作进城之后, 又想成名成家, 让自己的生命过程和周围的人有所差别。可到了中年之后, 又发现这些欲望追求, 与死亡比较, 都是那么不值一提, 如同我们要用一滴水的晶莹与大海的枯干去较真而论。诚实坦言, 直到今天, 我都无法超越对死亡的恐慌, 每每想到死亡二字, 心里就有种灰暗的疼痛, 会有种大脑供血不足的心慌。

就是二三年前, 北京作协的老作家林斤澜先生因病谢世, 我找不到理由不去八宝山为他送行, 回来后还连续三个晚上失眠烦恼, 后悔不该去那个到处都是“祭”字、“奠”字和黑花、白花的地方。现在, 弄不明白我为什么要继续写作, 我就对人说:“写作是为了证明我还健康地活着。”我不知道这句话里有多少幽默, 多少准确, 只是觉得很愿意这样去说。因为我不能说:“我写作是为了逃避和抵抗死亡。”那样会觉得太过正经, 未免多有秀演。可我把死亡和写作, 把一个人的自然生命和文学联系在一起时, 我实在找不到令我和他人都感到更为贴切, 更为准确, 又可信实的某种说辞。我常常在某种矛盾和悖论中写作。因为害怕和逃避死亡才要写作, 而又在写作中反复地、重复地去书写死亡。

如果把人的自然生命视为一条某一天开始流淌、某一天必然消失的河流, 于作家、诗人、画家、艺术家等等相类似的职人而言, 从这条河流会派生出另外的一条河流来。那就是你活着时创作出的作品的生命时间。曹雪芹活了大约40几岁, 而《红楼梦》写就约近250年, 似乎今天则刚入生命盛期。没有人能让曹雪芹重新活来, 腐骨重生, 可也没有人有能力让《红楼梦》消失死去, 成为废纸灰烬。卡夫卡41岁时生命消逝, 而《城堡》、《变形记》却生命蔓延不衰, 岁月久长久长。他们在活着时并不知自己的作品会生命久远, 宛若托尔斯泰活着时, 对自己的写作和作品充满信心一样。而一个画家不相信自己的作品可以长命百岁, 并不等于他不理想自己的作品生命不息。一个作家之所以要继续写作, 源源不断, 除了生存的需求, 从根本去说, 他还是相信, 或者侥幸自己可以写出好的、乃至伟大的作品来。如果不怕招人谩骂, 我就坦然我总是存有这样侥幸的莽撞野愿。但我也知道, 事情常常是事与愿违, 倍力无功, 如一个一生长跑的运动员, 到死你的脚步都在众人之后。你的冲刺只是证明你的双脚还有力量的存在, 证明你在长跑中知道掉队但没有选择放弃和退出。如此而已, 至多也就是鲁迅所歌颂的“最后一个跑者”罢了。

今天, 不是文学与读书的时代, 更不是诗歌的时代, 可谷川俊太郎的诗在日本却可以每部都印一至三万余册, 一部诗选集印刷50余版, 80多万册, 且从他二十岁到七十九岁, 六十年来, 岁岁畅卖常卖。这样我们对诗人已经不可多说什么, 就是聂鲁达和艾青都还活着, 对今天日本人痴情于某位诗人的阅读, 也只能是默默敬仰。这位诗人太可以以“笑着等待死亡”的姿态面向未来。而我们一生对写作的付出, 可能只能换回当年烂俗的保尔·柯察金的那句名言:“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 我不为虚度年华而后悔。”如此虚肿的豪言, 也是写作的一种无奈。作品的存世, 只能说明我们活着时活着的方式。希望自己写出传世之作, 实在是一种虚胖的努力, 如希望用空气的砖瓦, 去砌盖未来的楼厦。但尽管明白如此, 我还是要让自己像堂吉诃德一样战斗下去, 写作下去, 以此证明我自然生命存在的某种方式。“决然不求写出传世之作。一切的努力, 只希望给下一部的写作不带来气馁的伤害。”这是我今天对写作、对自己作品生命的唯一条约。

努力做一个没有退场的跑者, 这是我在没有战胜死亡恐惧之前的一个卑微的写作希望。

有一次, 博尔赫斯在美国讲学, 学生向他提问说:“我觉得哈姆雷特是不真实的, 不可思议的。”博尔赫斯对那学生道:“哈姆雷特比你我的存在都真实。有一天我们都不存在了, 哈姆雷特一定还活着。”这件事情说的是人物的真实和生命, 也说的是作品的永久性。但从另一个侧面说, 探讨的是作品和作品中的内部时间。作家从他的自然生命之河中派生出作品的生命河流。而从作品的生命河流中, 又派生出作品内部的时间的生命。作品无法逃离时间而存在。故事其实就是时间更为繁复的结构。换言之, 时间也就是小说中故事的命脉。故事无法脱离时间而在文字中存在。时间在文字中以故事的方式呈现是小说的特权之一。

二十世纪后, 批评家为了自己的立论和言说, 把时间在小说中变得干枯、具体, 如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一具又一具的木乃伊。似乎时间的存在, 是为了写作的技术而诞生;似乎一部伟大的作品, 在写作之初, 首先要考虑的是时间存在的形式, 它是单线还是多线, 是曲线还是直线, 是被剪断后的重新连接, 还是自然藤状的表现。总是, 时间被搁置在了技术的晒台上, 与故事、人物、事件和细节可以剥离开来, 独立地摆放或挂展。时间愈要清晰而变得更加模糊, 让读者无法在阅读中体会和把握。而我愿意努力的, 是与之相反的愿望和尝试, 就是让时间恢复到写作与生命的本源, 在作品中时间成为小说的驱体, 有血有肉, 和小说的故事无法分割。我相信理顺了小说中的时间, 能让小说变得更为清晰。在理顺之后, 又把时间重新切断整合, 会让批评家兴趣盎然。可我还是希望小说中的时间是模糊的, 能够呼吸的, 富于生命的, 能够感受而无法单单地抽出评说晾晒的。我把时间看做是小说的结构。之所以某种写作的结构、形式千变万化, 是因为时间支配了结构, 而结构丰富和莫定了故事, 从而让时间从小说内部获得了一种生命, 如《哈姆雷特》那样。

人的命运, 其实是时间的跌宕和扭曲, 并不是偶然和突发事件的变异。我们不能在小说中的人生和命运里忽视时间的意义。时间在根本上左右着小说, 只有那些胆大粗疏的写作者, 才不顾及时间在小说中的存在。理顺时间在小说中的呈现, 其实就是要在乱麻中抽出头绪来。有了头绪, 乱麻会成为有意义的生命之物。没有头绪, 乱麻只能是乱麻和垃圾堆边的一团。我的写作, 并不是如大家想的那样, 要从内容开始, “写什么”是起笔之源。而恰恰相反, “怎么写”是我最大的困扰, 是我的起笔之始。而在“怎么写”中, 结构是难中之难。在这难中之难里, 时间的重新梳理, 可谓是结构的开端。所以, 我说“时间就是结构, 是小说的生命”。我用小说中的时间去支撑我的作品, 用作品的生命去丰富我自然生命存在的样式和意义。反转过来, 在自然生命中写作, 在写作中赋予作品存世呼吸的可能, 而在这些作品内部虚设的时间中, 让时间成为故事的生命。这就是一个作家关于时间与死亡的三条河流。生命的自然时间派生出作品的存世时间。作品中的虚设时间获得生命后反作用于作品的生命, 而作品的生命, 最后才可能让一个作家在年迈之后, 面对夕阳, 站立高处, 可以喃喃自语道:

“生命于我, 剩下的时间就是笑着等待死亡的到来。”

篇14:感谢上帝,我还拥有一只眼睛

一个人,痴痴地看着夜空发呆,不经意的那么一瞬间,眼泪就猝不及防地滑过脸颊,成了一道透明伤痕。

[1]

“小琪最近的状态越来越不好了,她太在意自己的眼睛了,真不知道我们的小琪以后该如何生活,我们的小琪还很小啊……”这是午夜小琪起床到客厅喝水时,从爸爸妈妈房间传出的对话。小琪轻轻地放下水杯,回到卧室。在关上门的那一刻,泪水无止境地溢出双眼,小琪抱着自已的身体,蜷缩在床边,内心感到了无边的孤寂……

小琪是一个不幸的女孩。她只有一只眼睛可以看得到阳光。小琪的右眼失明不是先天的,对于小琪来说,那是一个打击,更是一个灾难的开始。

那是一个烦闷的夏天。小琪的妈妈带着小琪去超市,走过马路时, 小琪只顾着手中的冰淇淋,却不知道灾难正朝着她逼近……一辆大卡车,对于小琪来说,那是一个魔鬼,它疯狂地冲向小琪……世界仿佛停止了呼吸,只是那个魔鬼并没有空手而归,它终究还是带走了小琪的右眼,它掠夺了属于小琪的光明。

[2]

站在路边的小琪的妈妈目睹了这场悲剧的全部过程,晕厥了,她很恨自己为什么不替小琪接受这场灾难,她恨自己没有紧牵着小琪的手。事实是残酷的,它不管你哭天喊地。也许,此刻的它,还笑呵呵地炫耀自己的壮举呢!

医院,这时于小琪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名词啊!在医院里,小琪度过了她六岁的儿童节,有鲜花,有巧克力,有布娃娃……可是,没有笑容。“小琪,儿童节快乐呀!”来医院看望小琪的长辈都这样说。可是,“儿童节快乐”就可以真的快乐吗?小琪很疑惑。

小琪在医院住了半年,接到的是一张白纸黑字的诊断报告,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报告结果是右眼球无亮度,为失明症状。”右眼失明了,那意味着什么呢?

幸福的家庭已无往日的欢声笑语。爸爸妈妈脸上滋生了哀愁,他们开始为小琪的未来担忧了。而小琪,一个六岁孩子无忧无虑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小琪还没懂得自己发生了什么本质上的变化,只是偶尔感觉右眼隐隐作痛……

[3]

“小丑八怪,我们不和你玩,丑死了,小怪兽……”刚进幼儿园的小琪开始遭到了同龄小伙伴的排斥。她哭着要妈妈带她回家,她的身体在发抖,她开始害怕了……

从那以后,妈妈再也没有让小琪回到幼儿园。小琪的爸爸妈妈商量着,等小琪大一点的时候再直接让她上小学。

“大骗子,以后再也不和你们玩了……”小琪大声地哭泣着,那一双娇小的手捶打着床,她把所有的布娃娃都扔在地上,打翻了桌上的杯具……“我是怪兽吗?如果是,那我为什么没有特异功能?如果不是,那我又是什么呢?”十二岁的小琪开始把所有的秘密都锁进了日记里,同时,她把那颗还在跳动的心也尘封在过去的回忆里。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小琪逐渐明白,原来自己是一只不具有任何特异功能的怪兽,我是怪兽!从此,小琪回避着别人讽刺的语言以及不屑的表情。十三岁的小琪,已开始步入初中, 然而,小琪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那种感觉让小琪感到厌倦……

[4]

“你看,看那个人的眼睛……哇,好难看吖……”每次走在街上的小琪都会招来一些让人窒息的评论,更有甚者,不断指着小琪,继而,发出了笑声,嘲笑声……对于这类举动,小琪已学会了心痛以外的冷漠。小琪进入初中后,就再也没有在任何人面前哭了,因为小琪不想得到别人的同情。“我讨厌那种歧视的眼神,更厌恶那种怜悯之下的施舍。”这句话曾无数次出现在小琪的日记本里。

你是夏天里的灰色蝴蝶,该去寻找属于你的阳光了呢!这是初二时,语文老师对小琪说的。小琪没有回应任何话语,只是笑了笑。那笑里有多少辛酸,有谁懂呢?

当朋儿悄悄来到小琪身边时,小琪躲在床角边,又一次哭了……小琪感觉自己的心就像被无数细针刺到似的,那么的孤单,那么的疼痛。小琪在这深夜里,把白天所受的种种委屈都发泄了……“为什么?为什么我不是瞎子,为什么还要让我有一只眼睛看这个极端丑恶的世界啊!”小琪不断地在心里喊着,叫着。小琪讨厌照镜子,她讨厌看到镜中的自己有多么残缺不全,宛如一只失去翅膀的小鸟,飞不起来,失去了方向,开始了没终点的落寞。

[5]

“不行。你一定得上高中。”当小琪提出要报考幼师时,妈妈断然拒绝。“现在的公司,招聘的都是要五官端正,有学历……”“够了,那残缺不全的人就注定被唾弃吗?”小琪几乎是喊出来的。回到房间,小琪又一次红了眼睛,因为眼睛,她又一次坠入地狱。

小琪曾想过用死来解决这一切,小琪心里恨恨地想着,下辈子,下辈子我一定要拥有一双大大的漂亮的眼睛。但是小琪终究没有对此想法付诸行动,也许是因为她不知道该用何种方法才能死得更痛快……这就是一个十六岁的女孩的想法,那是一个对生活绝望的孩子啊!有谁曾想过给她一个温暖的微笑呢?

……

[6]

上了高中,小琪决定改变自己。小琪在心里暗暗为自己打气:“我会向所有的人证明,一个只有一只眼睛的女孩是可以勇敢面对明天的,即使我拥有的是一个残缺的身躯,我也将用我纯洁的灵魂去征服阳光。即使我有一只没有视野的眼睛,我也会活得更棒!”

生活也许是黑白的,但是我会用心去描绘生命的色彩。我相信,美丽的风景是由自己去勾勒的。小琪在心里默默地下决心。

小琪的故事是真的,因为我就是小琪,我是一个不幸的幸运女孩。我知道,我的人生,我就是主角,我就是主宰。

感谢上帝,我还拥有一只眼睛!

后记:这是我第一次将自己的故事写出来,希望所有朋友都可以从中得到勇气。祝福所有爱我的人。

♥编辑/孟广丽

上一篇:中专毕业生银行工作实习报告下一篇:经典职场励志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