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2024-04-28

召开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共5篇)

篇1:召开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我市召开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3月21日,全市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市政府招待所餐厅会议室召开。许昌市环保局副局长张玉奇,市领导田德海、李新才、候建安、彭道良等出席。参加会议的有各乡镇乡镇长、各办事处主任以及主管环保工作的副职,市环境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和碧水蓝天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行政一把手、有关企业法人代表及环保局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

会议首先由市环保局局长李丙午传达省、许昌市环保工作会议精神。

市政府副市长李新才总结2005年全市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和环保工作,安排部署2006年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并代表市政府与有关乡镇办、市直单位、企业签订了《2006年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书》

市委副书记田德海要求各乡镇要进一步认清当前环保工作严峻形势,深刻领会中央关于环境保护重大决策精神实质和上级政府的要求,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责任落实,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环保目标任务;同时,强化环境执法,保障环境安全,不断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

会议对2005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进行 了表彰,并颁发了奖牌和证书。

会议还传达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6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禹政办[2006]19号)和《关于印发禹州市2006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禹政办[2006]20号文件。

我市召开2012年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http:/// 2012年02月23日 11:35

2月22日,钦州市召开2012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市政府副秘书长刘钦主持会议。市政府副市长何有成,人大城建环保委副主任陈伟辉,市政协提法委副主任陈策以及各县(区)政府(管委)分管副县长,市直及驻钦有关部门领导,市县区环保系统领导班子成员,有关企业负责人共120多人出席会议。

浏览:25次

会议传达了市委书记张晓钦、市长肖莺子专门为此次会议发来贺信,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环保战线的干部职工和热心环保事业的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张书记和肖市长的贺信充分肯定了2011年环保工作取得的成绩,并提出,2012年是钦州市加快科学发展、推进“五年跨越、十年巨变”宏伟目标的重要一年,环保工作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科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工作。希望全市各级环保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保会议和全区环保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继续巩固生态环保的成果,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妥善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奋力开创钦州市环境保护科学发展新局面。

会议由市环保局符锦成局长传达全区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全市环保工作,提出2012年环保工作的意见。同时,市、县区签订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下达了目标任务。

会上,何副市长对当前环保形势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抓好今年环保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要求,并强调,各级环保部门要认真领会,贯彻落实,尤其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贺信精神。把加强环境保护与钦州经济发展和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有机结合起来,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污染减排工作为重点,严格环境监管,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开创钦州市环保工作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篇2:召开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蓝天碧水工程暨环保工作侯马现场会,主要目的就是认真总结XX年的环保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XX年环保工作。刚才,侯马市马彪市长给大家介绍了侯马在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各县市区要学习借鉴侯马的宝贵经验,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一会儿,谢海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现状,毫不松懈地抓好环境保护工作

近几年,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环保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自XX年以来,一年一大步,实现三年三跨越:XX年摘掉了重点监测城市污染倒数第一的“黑帽子”,XX年退出了全国113个重点城市后10名行列,XX年排名大幅前移,位列第49位,前移了52位。市区空气质量取得历史性突破,首次达到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全市17个县市区达到或好于二级的天数全部超过300天;在全省113个开展日报监测的县市区中,我市的安泽县、侯马市等7个县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排队位列前10名,侯马成为全省首家县级环保模范城市;作为环保工作重中之重的污染减排任务按期完成,XX年,全市共淘汰关闭污染企业265户,减排二氧化硫2.1万吨、化学需氧量8660吨。可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环保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心血和汗水的结晶。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一年来为环保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优秀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环境污染极易反弹,随着我市煤炭、焦化、冶金等传统产业的逐步复苏,环境保护的压力又将会增大,加上我市环保基础设施很薄弱,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难度较大,环保形势依然严峻。一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方面,在保留的工业企业中,脱硫除尘设施、环保节能技术等配套跟不上,造成工业污染物排放指标降不下来。另一方面,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集中供热、煤气扩户仍未完全覆盖,集中供热率、供气率低,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进展不快,影响了减排工作任务的完成。二是污染减排面临巨大压力。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纷纷上项目、搞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不断刷新。各县市区在加快项目审批、大上项目过程中,极有可能放松环境监管力度,一些资金很有可能流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很可能引发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反弹,极易形成新一轮环保欠账。三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相对薄弱。我市城乡基础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和东西两山偏远地区,农村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村庄面貌较差,垃圾、污水乱排乱放等问题依然严重,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仍然突出,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四是环保能力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近年来,环保部门的队伍和能力建设虽然得到了大幅提高,但与当前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压力和繁重的环保任务相比,全市的环保机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环保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还需大大提高,特别是基层环保部门设施落后,人员素质较低,制约了整体环保工作的推进。

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我们才能增添信心,鼓舞士气;正视问题,寻找差距,我们才能改进工作,再接再厉。各级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作为环境保护的责任人,一定要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进一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客观地分析我们经济的增长因素,不难看出,还是倚重于煤焦铁等能源原材料传统产业。一直以来,受“有水快流”和“先发展、后治理”的思想影响,新上的煤、焦、铁等传统产业较多,高新技术投入长期不足,形成了全市畸重、低级的产业结构。这种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在给我们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成为制约科学发展的最大难题。当前,我们必须把环保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好经济发展的环保关,走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小的发展路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二)加强环境保护是提升对外形象的重要手段

环境是竞争力,环境也是生产力。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无不把大气和水质等环境要素,作为吸纳资金、技术、人才的“金字招牌”。在推进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一个城市的外部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好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和项目聚集,反过来,环境差不仅不能吸引外商来投资,也使我市的许多人才、资金严重流失。因为环境问题,我市的名优产品走不出去,因为环境问题,我市的旅游景点宣传不出去。可以说,相当多的经济社会活动都因环境污染问题而搁浅,环境污染严重阻碍科学发展。

(三)加强环境保护是改善人民生活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市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在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享受优美环境成为强烈愿望。虽然这几年我市的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晋城、长治等兄弟市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较大,各县市区之间环境质量也不平衡,特别是霍州、襄汾、洪洞等几个工业发展较快的县市,环境污染仍然比较严重。个别地方环境质量令人担忧,群众呼吸着受污染的空气,饮用着受污染的水,居住的房屋也深受地质沉陷之害,老百姓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生态的严重破坏,使少数丧失环境道德的暴发户成为“生态移民”,而广大老百姓却成为“生态难民”,这严重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共进。因此,我们必须站在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高度,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蓝天碧水还给人民,用清山绿水装扮,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推动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做好新时期环保工作,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从宏观和长远的高度审视环保工作,理清发展的思路,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从当前看,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应对经济危机的方式上,既要积极上项目,促企业开工,又要有所选择,污染严重的、工艺设施落后的坚决不上。从长远来看,就是要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因此,我们既要努力缓解环境与经济的矛盾,又要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环境持续改善。二是正确处理好预防和治理的关系。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修复难度相当大,有的甚至不可逆转,代价也十分高。比如,襄汾溃坝事故,对这一区域进行生态修复与治理,所费精力和财力都要比提前治理多得多。所以说,环保工作应该做到未雨绸缪,提前预防,化被动为主动,变危险为安全。治理是减少污染排放的最后环节,必须坚持以铁的手腕加大治理力度,切实防止因环境容纳不下导致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三是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家常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都知道杀鸡取卵、急功近利是得不偿失的。其实,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正是“鸡”与“卵”的关系。所以,各级各部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历史地、辩证地看问题,要牢固树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思想,在资源开发中加强环境治理,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

今年,市委、市政府把环保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市委二届五次全会把环境保护作为两件大事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把环境质量改善作为保民生的三大突破之一,确保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0天以上,综合污染指数下降到2.0以下,空气质量稳定在二级标准,明年成功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城区二级天气达到310天以上。这些目标和任务异常艰巨,需要各级各部门明确责任,集中精力,全力以赴,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把住源头,严格治理,多措并举整治工业污染

产业结构畸重单一,工业污染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我们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狠抓工业污染治理,从根本上遏制工业污染源。

一是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各县市区要将环评制度作为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关口,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政策,推动工业优化升级。新上项目必须实行先进技术和工艺,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禁止建设威胁水环境安全的项目,主城区内禁止建设或改扩建“两高一资”项目。做好规划环评工作,利用规划环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建设一批资源消耗少、环境效益好的项目。特别是要加强对市区和县城周边、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汾河沿岸、铁路沿线、旅游景区等环境敏感区的规划环评和环境监测,坚决禁止污染项目上马建设。加强环境监管,将环评管理作为总量减排的杠杆。所有新增排污量的新建项目必须有相应的“替代削减”方案,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改扩建项目实行“以新带旧”,进一步削减总量,绝不能让今天审批的建设项目成为明天整治的对象。

二是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延伸传统产业链条,将废物吃干榨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大力推行“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生产模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产业的集中度,依托现有的洪洞赵城、曲沃高显、侯马浍南等工业园区,积极创建生态工业园区,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集群化发展,使工业园区内的企业产品互为关联,废物互为利用,实现工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市环保局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工业园区的引导、鼓励和监管,在年底前要创建1—2个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同时,要把污染较为严重的项目从环境敏感区迁至工业园区,使其与园区内的其他企业形成循环生产链条,实现清洁生产。

三是提高治理水平。对焦化、钢铁、电力、水泥、洗煤、造纸等行业进行全面治理,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市经委、环保部门要对300立方米以下的小铁炉、45万吨以下的小洗煤厂、5000吨以下的造纸厂实行关停。加大工业污染限期整治力度,实现全面达标排放。所有保留的焦化企业必须实现焦炉煤气全脱硫;所有冶炼企业要完成烧结机脱硫治理;所有燃煤电厂要实施烟尘治理改造达标排放;1万吨以下的再生纸生产企业全部实现生产废水闭路管理;煤炭、化工、洗煤、酿造等涉水行业要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市环保局要加强监管,对污染防治设施运行不正常、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要依法重罚,责令其治理,直至关闭。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抓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和验收。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推动煤炭、焦化、冶金、电力行业新型化、清洁化,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二)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多管齐下整治城市污染

城市环境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关系发展环境的改善。目前我市城市功能不完善,集中供热、供气、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一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中村”、“城周村”煤烟污染、二次扬尘污染严重。各级各部门要立足完善城市功能,开展城市环境整治,加强城市环境监管,有效治理城市功能性污染。

一是集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要围绕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目标,全面开展以治理城市脏、乱、差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城市清洁工程,采取拆、清、扫、洗、刷等整治手段,对城区各类建筑进行粉刷,对临街的建筑进行美化、亮化,临街店面装饰要整齐划一。要抓好城市环卫工作,城市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保持街道整洁干净。特别要做好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的垃圾处理工作,消除垃圾围城现象。规范城市建筑秩序,依法拆除城市违法建筑,坚决取缔马路市场、占道经营行为。对城区的工业、生活、交通、施工等各类污染源进行全面整治,强制搬迁城周边的污染企业,城区内的营业性炉灶及落后的采暖设备要强制拆除,暂时不能拆除的必须使用煤气、液化气、电能等清洁燃料。环保、工商、卫生、交警、建设等部门要实行联合执法,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集中整治,彻底改善城区的环境质量。

二是大力推进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集中供热、供气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市区今年要实现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平川县市城区热化率力争达到50%以上,山区县城区热化率要达到30%以上。10月底前,市区新增居民煤气用户5000户,气化率达到90%以上;推进市区燃料改造,9月底前所有分散供热锅炉要完成脱硫除尘设施改造,城中村继续推广燃气锅炉,城周村全部使用低硫无烟煤。侯马市、尧都区、曲沃县、襄汾县、翼城县等县市区天然气项目要加快进度,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快速度建设。市直有关部门要优化服务,全力支持,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年底前投入运行,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侯马开发区城市污水处理管网建设、襄汾污水处理厂、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洪洞、霍州、古县、蒲县、翼城、曲沃、汾西污水处理厂都要在8月底前投入运行,乡宁、安泽、浮山、隰县、永和、大宁、吉县等山区县污水处理厂年底前建成。加快垃圾处理厂建设。市区、侯马、吉县垃圾处理厂要保证处理率达到85%以上;霍州、洪洞、襄汾、曲沃、翼城、古县、蒲县10月底前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厂并投入运行;其他县市区年底前必须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厂。

三是全面加强城市环境监管。城市环境整治是重点,维护是关键。要继续增加城市洒水车、道路清扫车,使市区主干街道、环城路及高速路引线常年保持清洁,减少二次扬尘污染,加强市区施工工地的环境监管,所有建筑施工工地都要实行封闭作业,渣土及物料的运输采取封闭措施。严格治理超限超载,所有过境车辆全部实行厢式化运输。加强机动车环检管理,环保部门对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强制维修保养,公安、交警等部门要认真执行先环检后安检制度,并将机动车环保检测情况的路查纳入路检,凡不达标均要强制安装治理设施,否则不予年检。进一步加快双燃料改造,年内完成200辆公交车和出租车双燃料改造,新增公交车、出租车全部使用清洁燃料,减少尾气污染。

(三)全民动手,全面植绿,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

开展造林绿化是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治本之策。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造林绿化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地抓下去。要紧紧围绕“创新平原林业、修复汾河生态、开发林业产业、提升人居文明”四大主题,大力实施以通道、城区、村庄、企业、旅游景点为重点的十大造林绿化工程,全面提高绿化覆盖率,实现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目标。

一是大规模开展通道绿化。要做好大运、晋韩高速段、霍侯一级路、国省道和县乡公路等主要道路的绿化。同时,要全力打造平川地区农田林网建设,将田、林、路、渠进行综合治理,合理配置农田林网,营建防护能力强、网格规范、林带整齐的高标准林网,形成比较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打造通道两侧高标准的林带,把公路建成一条条“绿色走廊”。

二是高标准实施城市绿化。要坚持实行城区绿地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的方针,达到建设一片、绿化一片、美化一片的目标要求。在城区实行见缝插绿、拆墙透绿、主体挂绿,城市规划区内做到非硬化即绿化。加快实施城市道路增绿工程,城市主干道应选择抗污染性强的高大树木作为行道树,城市次干道应选择高大浓荫常绿树木,形成绿化廊道。各县市区要加大城区绿化力度,实施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种花栽草活动,大力开展绿色机关、绿色社区创建活动。

三是全方位搞好村庄、企业、景区绿化。村庄绿化要将主要干线公路1公里范围内的村庄,按照“一环二路三院”的绿化要求,全部进行高标准绿化。企业绿化要将主干公路两侧目视范围内的厂矿企业,全部实现绿化任务。旅游景点绿化要栽植4米以上的常绿大树,对树木进行组团造景,营造生态园林景观。

(四)净化源头,清理河道,全面开展水污染专项整治活动

我市水资源缺乏,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性,强化源头治理,全面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加强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尧都区、霍州、洪洞、襄汾、曲沃、侯马要落实《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方案》,全面实施汾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彻底取缔破坏汾河生态环境及水质的资源开发活动,取缔汾河沿岸3公里范围内污染水体的污染企业和污染项目;全面规范汾河沿线排污口,建立企业排污口及污染物排放档案;编制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落实汾河流域工业企业分类处置要求,全面实施流域内排水企业的搬迁与污水深度处理和中水回用工程。年底前,完成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70%的任务。今年,我们重点实施市区汾河段生态治理工程,打造水上生态景观。

二是加强境内其他流域的污染治理。我市除汾河以外,还有昕水河、沁河、浍河等许多流域。这些河流大部分分布在东西两山,是贫困山区人民的“母亲河”。因为这些河流分布在山区,所以一些污染企业极易隐藏,对河流水质造成严重污染,再加上这些河流大多又穿越县城,城市生活污染又使水质严重下降。为此,我们必须要把这些流域的污染防治作为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来抓。首先,要加强流域沿线工业企业的治理、关停、取缔工作,防治工业污染。其次,流经县城的每个河流注入口,一律要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第三,这些河流一般流量较小,有些还是季节性河流。因此,要把河道的工业污染企业全部取缔。通过综合治理,大幅度提高这些流域的水质。

四是拓宽渠道,加大环保投入力度。为确保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蓝天碧水”工程的顺利实施,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克服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投资多元化。市、县两级财政要加大对环保建设工程的资金投入,要实行市场化运作,大力吸收社会和个体私营企业投资,争取和用好国债资金、环补资金、可持续发展资金,积极利用银行贷款,全方位加大环保治理资金投入。

五是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围绕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工作目标,搞好“工业污染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三方面的宣传工作。各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高频率、大密度地对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推进“蓝天碧水”工程情况进行报道。通过公交车、出租车贴条幅、制定环保卡片等方式,广泛宣传环保政策法规、环保科学知识,提高全市人民的环保意识。同时,对违法建设、违法生产、违法排污企业利用媒体进行曝光,增加舆论压力。要建立环境举报投诉制度,激发环保“公众力量”和参与意识,为环保执法提供线索,并对举报人实行奖励,形成人人关心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篇3:召开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中国控烟协会常务副会长许桂华研究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副主任杨焱教授, 中国控烟协会青少年控烟专业委员会段佳丽秘书长, 内蒙古自治区控烟协会会长、原自治区政协杨紫珍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海珍副主任、呼和浩特市卫生局金满义副局长等出席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控烟协会青少年控烟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曾晓芃主持。

会议听取了中国控烟协会许桂华副会长所做的“中国控烟协会如何发挥非政府组织监督作用促进履约”专题报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副主任杨焱教授对青少年控烟策略的深入讲解。会议还进行了学术交流, 交流控烟工作经验和学术论文10余篇。

篇4:召开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七次全省环境保护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面启动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加大治理力度,改善环境质量。张茂才书记将代表市委作重要讲话,大家要很好地学习、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

意见。

一、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搞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十五”以来,我市环保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坚决关停土小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培育了一批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城市环境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环保队伍和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环境执法和排污费征收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环保专项行动,严肃查处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的环境违法行为,及时消除了一批环境安全隐患;环境宣传教育逐步深化,坚持多层次、全方位开展环保知识宣传,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参与环保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

在环保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市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越此文来源于来越此文来源于突出,环境保护工作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矛盾比较突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欠账等方面的原因,我们运城市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资源能源消耗型为主,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大。这种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一方面带来资源的枯竭,另一方面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到2020年,全市经济总量要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如果还停留在现在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控制水平,届时不仅资源难以为继,污染负荷也将成倍增加,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将更为尖锐。更可怕的是,我们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同志认识不到这一点,尽管整天科学发展不离口,实际上仍然习惯于单纯地追求gdp增长,忽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有的县市,特别是个别开发区,为了经济发展,为了gdp增长,盲目引进污染严重的企业,只要人家愿意来投资,什么条件都敢答应,无视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无视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出台一些土政策、土规定,保护违法企业,干扰环保执法,结果造成违法建设项目遍地开花,老污染源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新的污染源又不断产生,严重地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这种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思维,有悖于科学发展,有悖于人与自然相和谐,无异于杀鸡取卵、饮鸩止渴。

(二)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矛盾比较突出。随着我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从城市环境污染集中化、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来看,仅靠对单个污染源进行治理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必须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由于我们运城撤地设市较晚,再加上投入不足、观念落后等原因,基础设施难以适应城市化进程和环境治理的需要。以大气污染为例,由于没有集中供热设施,每到冬季采暖期,仅市区范围内就有各种燃煤锅炉1160多台,这些小锅炉、小茶炉点多面广、污染严重、难以治理,环保部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感觉到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集中供热跟不上,要想使大气质量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善,二级天数有一个新的突破,完成292天的预期目标,难度可想而知。目前,在全省11个地级市中,惟独我市没有集中供热,集中供气率只有20%左右,垃圾处理仅限于露天堆放,难以做到卫生填埋和无害化处理,大量的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除了市区这一块,其他各县的情况也大都如此,同样不容乐观。河津市这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已经跨入全国百强县,但让我们尴尬的是,河津也是全国百强县中惟一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城市功能不全,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问题。

(三)环境监管与违法排污的矛盾比较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明显增强,维护环境权益的呼声越此文来源于来越此文来源于高,对于改善生活环境质量的期望也越此文来源于来越此文来源于迫切。但从目前来看,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加之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一些土小企业利用投资小、设施简单的便利条件,与环保部门“打游击”、“捉迷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很难从根本上彻底取缔。像小选矿、小造纸、小玻璃、小化工,甚至还有小土焦,这些企业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对当地财政也没有多大贡献,是少数人发财,多数人受害,完

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但我们一些执法部门却执法不到位,打击力度不够,导致许多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甚至个别县市,对省、市政府要求取缔淘汰土小企业、打击死灰复燃等环境违法行为的三令五申充耳不闻,对发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环境污染视而不见,有的人还要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千方百计包庇、纵容、保护违法生产企业,充当土小企业的“

保护伞”,致使一些县市的环境监管难以到位,土小企业长期得不到彻底淘汰和取缔,这是目前我市环保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也是群众投诉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要改善环境质量,要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利益,就无从谈起。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矛盾包括资源、环境等问题最为突出的时期。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指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切实解决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相协调。在第七次全省环境保护会议上,张宝顺书记、于幼军省长做了重要讲话,要求在全省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全力开展环境治理攻坚战,扭转我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局面。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运城市的《“蓝天碧水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制定。希望各县市、各部门一定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充分认识到我市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尽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上来,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精神,按照《“蓝天碧水工程”实施方案》下达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切实将环境保护的要求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促进我市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明确目标,努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

《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对“十一五”时期我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6.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年均增加2.5个百分点,期末达到3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65,污水处理率60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40,年均下降10左右;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80以上,县城集中供热普及率50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5.6,五年降低2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水量年均下降8.3,期末降低35。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任务艰巨,工作繁重,需要抓住重点,全力突破。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就是要在“十一五”期间,集中精力,集中财力,解决重点县市、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突出环境问题,带动全市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

“蓝天碧水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全市环境污染严重状况实现明显好转,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运城市区环境质量及汾河、涑水河水质显著改善。

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蓝天碧水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市委、市政府建设新型能源加工制造业基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整体布局,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提高县域环境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各县(市、区)都要认真分析自身的资源条件、环境容量和生态状况,做好规划,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把县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各具特色的协调发展格局。比如像河津、稷山、闻喜这样区域环境容量有限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要实行优化开发,坚持环境优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率先完成排污总量削减任务,做到增产减污;在夏县、绛县、平陆这样一些环境仍有一定容量、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要实行重点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利用环境承载能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到增产不增污;像永济、芮城、万荣、垣曲这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及其他一些生态环境脆弱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要实行限制开发,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确保生态功能的恢复和保护,逐步恢复生态平衡。在运城湿地、涑水河源头等自然保护区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要实行禁止开发,依法实行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规定的任何开发活动。环保部门的同志,要认真行使法律所赋予的职责,严格把关,守土有责,加强对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管理,对空间布局不合理的,不批;产品结构不合理的,不批;污染总量不削减的,不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环保部门的工作,与环保部门一起,不断拓展环保管理领域,将关口前移,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将各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消灭在萌芽此文来源于状态。

二是加快老污染源治理,严格实行末位淘汰。各县(市、区)要结合新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狠抓老污染源,特别是重污染行业污染治理。要对现有的工业污染源进行分类处置,对国家和省市明令取缔、淘汰的要坚决按期淘汰、关闭、拆除设施,突出解决焦化、造纸、金属镁、化工等等重点行业工业污染问题。对造成当地严重污染的污染源要实行逐年末位淘汰。对超标、超量排放的企业,要实行限期治理,通过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予以关停,停电、停水、吊销证照。对违法建设或投产的项目要依法责令停建、停产,通过补审后符合环保要求的,必须限期全部建成合格的污染治理设施后方可投产。加强对污染源的全过程监控,重点污染源排放口、排放筒均要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形成覆盖全市的污染源监控网络系统。

三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当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或者执法不到位、查处不到位仍然是我市环境监管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环保工作就永远搞不好。各级政府和各执法部门要切实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加大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依法行政,对环境违法行为要不折不扣、坚决彻底地依法予以查处,绝不允许以罚代停、以罚代关。市环保局要切实承担起对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对各种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或提出处理意见。对环保部门做出的处罚决定,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其监督执行,对于被责令停产的企业或依法取缔、关闭的违法企业,供水、供电部门要在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的前提下立即停止供水、供电;工商、经贸、建设等部门要坚决吊销其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许可证、建设许可证;发改委、经贸等部门要停止其新建、扩建项目的立项审批;财政、银行等部门要立即停止其各项资金投入。要通过强有力的执法,迫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切实履行法律规定的环保责任,彻底扭转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

四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市区西污水处理厂要尽快完成运行调试,8月份务必正式投入运营;东污水处理厂年内要完成立项,争取开工;总投资20亿元、以关铝集团在建的2×20万千瓦热电厂为热源的热电联产项目年内要开工建设,利用国家西气东输的天然气要争取今年底、明年初进入市区。投资7600万元、日处理规模700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要争取明年开工建设。其他各县(市、区),都要按照《“蓝天碧水工程”实施方案》提出的具体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工作规划,加大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面,已经投入运行的永济市污水处理厂要确保正常运行、达标排放,新绛县年底前要建成并投入运行,河津市年底前要完成污水处理厂的可研报批和设计并开工建设,明年底前要建成并投入运行,其他各县市最迟要在2006年底前建成并投入运行。据了解,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已经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控制城市环境污染,希望各县市政府积极申报,争取国家资金投入。在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到位的情况下,要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治理城市燃煤污染、冬季采暖锅炉烟尘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状况。

五是强化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倡导绿色文明。要通过各种典型案例的报道和违法事件的曝光,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的危害和后果说深、说透,让广大市民充分认识本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面临的巨大压力,唤醒群众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要运用多种形式普及环境保护基本知识,倡导绿色生产、绿色销售、绿色消费,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要立足长远,着眼当前,依托党校,加强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国情和决策能力的宣传、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环境意识和环境综合决策能力。在这方面,要特别注意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电视、广播、报刊、网站和其他宣传媒体要把环境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播放环境公益广告,开设环保专栏,及时组织报道,加强舆论监督。另外,要充分发挥各类绿色创建活动的作用,提高市民的参与度。倡导市民围绕身边的环境,开展创建绿色社区、垃圾分类收集、废电池回收、种绿护绿、举报违法行为等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形成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继续推进有机食品认证,提升有机产业发展水平,提高有机食品收入,增强农民发展有机食品生产的积极性。要继续发展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通过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引导农民减少使用农药、化肥,推广有机肥和高效低毒农药,减轻土壤污染和农田排水对河流的污染。要继续加大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努力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

三、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各县(市、区)、各部门要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为契机,把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研究和解决环境保护工作的全局性和深层次问题,积极推进环境保护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不断提升环保工作整体水平。

第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认真落实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分工协作、群众广泛参与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站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把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全过程。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一把手”要坚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环保工作的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职责,具体抓,深入抓,重点抓,其他同志要协助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努力形成环境保护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第二,不断完善责任考核。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环境质量纳入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把环保目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落实环保一票否决权。今天的会上,市政府同各县(市、区)政府、政府相关部门签订了环保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自的目标和任务。各县(市、区)政府、各单位、各部门,都要按照责任书的要求,结合“蓝天碧水工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签订目标责任书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把环保目标责任书同经济工作一样纳入重要议程,同经济工作一样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总结,把各项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困难解决好,保证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年底市政府要组织检查组,对目标责任书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对完成任务好的要予以奖励,对贻误工作,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要追究其责任。特别是对主要责任人,要把环保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完不成环保目标的不能评先,不能提拔重用。

第三,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各县(市、区)政府要把环保投入作为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方向,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环保监管能力的资金投入,并确保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环保部门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环保工作放在改革和发展的大局中进行谋划,与经济发展紧密衔接起来,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和工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上认清自己的责任,发挥自己的作用。要认真落实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规定,切实解决思想观念、办事效率、管理公开公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依法执法、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提速工作过程,提高服务质量。要切实加强基层环保队伍建设,努力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

篇5:召开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1 以前瞻性思维和穿透性洞察力来全面构建企业绿色发展基础平台

1991年滇西水泥厂建设指挥部在大理成立, 随即拉开了建设的序幕。要在高海拔、高地震烈度、高风速的“三高”地区以及风景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现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且厂址又设在水资源比较敏感的洱海流域, 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建水泥厂, 难度不能说不大, 在国内也属首次, 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只有摸着石头过河,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此滇水建设指挥部领导班子以前瞻性思维和穿透性洞察力审视企业发展前景后提出:在大理地区建设水泥厂不能以牺牲和破坏环境资源为代价, 这是建厂的前提;其次还要保护好周围环境, 保护好苍山洱海水资源, 这样企业才能长久发展, 才能做强做大。基于此建厂宗旨在建1#窑时就有了一个绿色设计基本构架, 即努力把保护环境和对环境污染的防控从设计时做起, 而不是等今后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不良环境后果再来采取末端处理。为此滇水从寻找生产水泥的矿山资源开始就进行了严之又严的筛选工作, 采取多矿点采样, 逐一对比筛选。从立项到正式提交勘探报告历时7年, 最后才选定石灰石主矿, 并对石灰石矿南段覆盖土进行综合评价, 将其作为粘土资源综合利用;在厂房设置上, 均按园林构造设计, 充分考虑现代花园式工业园区的合理布局, 节省每寸土地;在生产设备选型上, 从可行性研究开始, 会同设计单位对所需设备进行专题调查, 对关键设备选型专门在北京召开专家讨论会, 随后又多次组织召开小型研讨会, 最后才决定采用。滇水所有关键设备和生产仪器均引进日本、德国、美国、法国、瑞士等世界上最先进可靠的现代水泥生产技术装备和控制系统, 主要生产工序全部实行现代化;在材料的选择上首先考虑未来的回收和循环再利用;优先采用可再生材料;尽量利用可回收材料;尽可能引用低能耗、污染少及环境兼容性强的材料和零部件。例如1994年在1#回转窑排放点就设置了从德国引进技术制造的处理风量大、收尘效率达99.9%的电收尘器, 在一些主要扬尘点逐步增设了性能优良, 能较好满足达标排放的收尘器。在建设3#窑时, 投资1 600多万元, 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设备, 收尘效果更为明显。是当时全国同等生产规模装备最先进、也是云南省第一家采用国外先进环保技术和设备的现代化水泥生产企业;与此同时组织全员植树种林, 栽花种草, 美化厂区环境, 共投入经费33万元, 绿化面积达123 113m2, 绿化系数32%, 花园式工厂轮廓显现。先后荣获“大理州绿化先进单位”、“大理州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先进单位”, 首批通过云南省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验收。全国环保审核验收专家组对滇水环保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高投入、高起点、高标准, 工艺设备及环保治理一流;清洁生产水平先进, 全部污染物排放及主要排尘点粉尘排放浓度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污染物排放总量低于云南省环保局确定的污染物总量要求;厂区环境优美, 是一座花园式的现代化水泥企业, 该经验在行业具有推广及示范作用。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力度的加大, 滇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自我加压, 制定清洁生产内审制度, 参加大理州首轮实施清洁生产自愿审核, 成立领导机构及专职办公室, 制定出6个阶段35个步骤来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为使清洁生产意识深入到职工心中, 滇水通过厂报、专刊及电子屏幕等媒体对全体职工进行宣贯, 外聘咨询机构对全体职工进行培训, 颁布《质量、环境一体化手册》、《粉尘无组织质量管理》等10多项重要制度下发到各车间班组个人组织学习讨论, 此举收效良好, 职工思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清洁生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还对现有的生产工艺及设备进行盘点和剖析, 从各个环节查找问题, 并向各部门发放调查表收集清洁生产方案和建议, 合同相关职能部门、车间和生产中心及外聘的专家就收集的108条方案和建议一起召开座谈会讨论, 共筛选出47项减少能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清洁生产方案。现已实施38项无低费和2项中高费方案, 其他几项正在实施中。由于基础工作扎实, 取得的成绩看得见摸得着, 得到大理州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专家组的高度好评, 一次通过验收。2008年被列为云南省清洁生产试点企业。更加彰显的是滇水投资260余万元资金建成日处理600t/d污水的中水处理系统, 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回用。处理过的污水可用于生产和厂区绿化及道路洒水等。按目前收集生活污水量 (300m3/d) 计算, 每年将减少93 600m3新鲜水用量, 减少水费支出24万元。不仅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和资源, 实现了生活污水零排放, 还有效保护了洱海水资源, 成为大理州第一家实施生活污水零排放的水泥企业。

2 提高职工素质是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点

法国著名管理学者克劳斯曾经说过:“只有人才才是最有优势、最有价值的资源。”当今世界上基业长青的优秀企业都把人才作为资本增值的首要因素, 即使是对外投资也把人力资源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考虑。基于此, 滇水在“人”字上大做文章。因为他们深谙:只要有了人, 企业才有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只要有了人, 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在这种人本文化的熏陶下, 滇水及滇水人得到了不断的重塑和提升, 打造出了全新的人本管理理念:有什么样的企业就有什么样的产品, 有什么样的产品就有什么样的市场, 有什么样的市场就有什么样的效益;有什么样的企业就有什么样的员工。人的质量决定产品的质量, 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培养和塑造一支技艺精湛及掌握现代化工业技术、熟练使用和掌握高新技术装备及完成产品技术创新的技能骨干队伍。滇水有职工近千人, 除少数工程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从兄弟厂家引进外, 大部分来自省内外大中专院校。年轻人人数占总职工人数90%以上, 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员工比例高达85%。这些大中专毕业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但缺少实践经验和分析判断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者存在着极大的不匹配。为此在建厂初期第一批新职工进厂后, 就采取一是适时分期分批送他们到国内先进大厂对口学习, 回来后利用设备安装和调试的大好时机, 不讲任何条件让他们跟随安装公司从放线、清洗、吊装、找正、试车全方位学习, 增强他们感性和理性认识, 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二是在点火试生产阶段, 外聘先进大厂技术人员及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对他们进行手把手的传授和教学;三是制定以老带新、鼓励有专业技能的老师傅和技术人员同年轻职工签订师带徒合同, 并在用人机制上进行改革, 不论资排辈, 打破工人干部界限, 全员竞争上岗;四是根据企业处于动态发展的实际, 制定出职工继续教育培训措施和管理方法, 相继成立企业党校和业余技校, 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与一些高等学府联合办班, 选送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到函授大学学习经济管理, 开阔他们的视野, 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给他们多方提供锻炼的场所和成长的机会。经过加快步伐和加大力度的培养, 这批年轻的大中专生尽快地成长起来, 有的走上了班组、车间、部室、乃至公司级领导岗位;有的成为岗位主操手和技术骨干, 已能熟练掌握和操作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新技术, 挑起了滇水的大梁。

随着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职工人数进一步增多, 管理者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和到位, 滇水把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点下大力气抓紧抓实。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为职工全面搭建切磋技艺和交流技术及展示技能的有效平台。一是组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设备问题诊断;举办紧贴企业生产实际、针对性强的“青年职工技能竞赛”、“公司职工技能大赛”。为达到比赛最佳效果、增加比赛内涵, 在组织公司职工技能大赛时配套增订了一批技术书籍发放到参赛队员手中供他们学习和比赛用。比赛一结束, 各车间就把这些技术书籍集中起来作为车间培训教材, 一举几得。二是组织全员参与开展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活动。几年来共收集239项“五小”创新项目, 创经济效益上千万元;三是加大培训力度, 构筑起公司一车间—班组—岗位四级全新培训网络, 汇集多年来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解决技术难题的金点子, 组织专人从理论知识和汇集材料入手为职工量身定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实用性强及贴近生产实际的12个岗位共20多万字的“土教材”, 供职工学习和培训。近两年共组织各级培训172项次, 参加培训人数达1 315人次。四是采取送出去参赛和自我组织比赛方式, 借助社会力量培养出州级非煤矿山爆破状元、水泥化学分析工状元;省级物理检验工状元、磨机工状元、兴滇技术能手以及国家级岗位技术能手和物理检验工三等奖等一批高技能人才。

在滇水, 小改小革及合理化建议是一粒种子, 企业积极向上生机勃勃的氛围是一片沃土, 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是阳光和雨露, 有了这些充分必要条件, 职工得以较好展示和发展。云南省兴滇技术能手、维修中心工人技师钱永福就是其中一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将维修中心一台闲置了8年的锻钎机改造成一台节约燃料、提高工效、创造效益的四柱式油压机, 用于对扒钉的折弯及提升机链斗等的制作。以前人工8小时热弯折的工作量, 用四柱式油压机冷弯折只需1个小时, 一热一冷的转变, 不仅节约了成本, 节约能源, 还使工效提高8倍, 短期内创效益8万元。滇水日产1 000t熟料生产线所用托轮数量达22个, 由于设备的正常磨损, 每次更换托轮都需停窑3天, 对电耗及产量都产生重大影响。对此, 钱永福通过标定及反复计算提出“不停窑利用窑的回转, 现场车削修复托轮外圆回转面”的改造方案。经现场实践, 一举获得成功。不仅减少了托轮拆装环节、实现了不停窑完成修复工作、而且还延长了托轮使用寿命、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每次都能获经济效益10余万元。

3 产品技术创新是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点

从1#窑建设开始到2#窑建成投产, 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发展势头良好。滇水乘势建设3#窑。然而就在滇水一心一意谋发展时, 外界也在发生着质的变化: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 滇西地区水泥生产能力急剧增长、呈现出高度集中的态势, 大理、丽江、保山、德宏、腾冲等地州水泥产能大幅提高, 占到云南省水泥总量的35%, 而其中30%左右集中在大理和丽江, 滇水面临建厂以来的第一次最大竞争, 陷入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包围圈;第二个包围圈是大理州境内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25个水泥厂, 产品由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不少新建水泥厂为扩大产品销路, 增加市场份额, 不惜采用低价促销手段, 导致销售价格一路走低, 加之原燃料资源紧缺、价格普遍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一升再升, 企业走到了微利甚至亏损的边缘;“天阴偏遇连绵雨”, 原来一直用量很大的重点建设工程这时也到了收尾阶段, 水泥供应量骤减, 市场销售出现一个大缺口;更致命的是城乡建设所需水泥由于地方区域保护等因素导致产品竞争无序, 滇水陷于重重包围之中。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 滇水管理团队处变不惊, 没有因一时困难而动摇企业发展的决心。在对市场进行全面调研和综合分析后认为:“市场永远存在卖点, 存在需求空档, 只要随时关注并迅速捕捉用户需求变化, 避“热”求“冷”, 变抢“热点”为找“空档”, 适时调整市场经营方略, 充分利用自身职工队伍整体素质高和工艺设备先进优良以及创新能力强的优势, 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缝隙市场”。策略一经定出, 滇水便着手制定措

(1) 根据水泥销售半径原理, 认真分析列入滇西地区的大型重点建设工程投资项目, 密切关注和进行信息跟踪, 从各方面收集信息资料进行缜密的思考和研究, 及早布局和准备。由此争取到了一个个重点工程的水泥供应量、填补了一个个市场空白、刷新了一个个销售记录、获得了一个个市场发展空间。

(2) 引入推行课题科研制项目管理模式, 开展技术创新, 注重技术创新实用性, 将创新主体定位在基层, 形成以研发、辅助、现场技术与操作技术人员四位一体、相辅相成的产品技术创新体系, 主动走出去与四川大学合作开发了《水泥生产质量控制、管理、优化执行系统》软件。该软件投入使用后, 滇水实现了水泥质量控制数据化和科学化, 该成果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随后还与国家水泥研究院、昆明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合作, 先行大胆投资200多万元对小湾水电站建设所需P·MH42.5中热水泥进行实验研究。小湾大型水电站是国家级重点建设工程, 有世界第一“双曲拱坝”之称。因此大坝所需水泥质量要求非常高。全国知名水利专家曾经评价说小湾大坝建设工程所需水泥各项指标要求比三峡工程所需水泥指标要求还严格, 可见其实验难度非同一般。但滇水科研人员知难而进, 本着对企业发展和对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 从2000年开始就连续不断地进行艰辛的实验研究。在进行实验研究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 滇水科研人员攻克了多个难关和技术难题、放弃了多少个休息和节假日, P·MH42.5中热水泥终于在2005年研制成功, 于12月份成功地在小湾主体大坝上使用。该品种的成功投放不仅赢得了较大市场发展空间、打破了市场销售僵局、填补了市场空白还利好不断, 接踵而来地荣获云南省建材行业技术革新一等奖、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三等奖,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三等奖、中国水电顾问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企业搞科研, 曾经有句戏言:不投入等死, 投入找死。戏谑的背后就是说投入风险大, 弄不好就会被“拍死在沙滩上”。然而滇水活得很好, 几乎是研制一个成功一个。小湾中热水泥的成功研制, 使滇水尝到了技术创新的甜头, 也使科研人员增添了信心, 产品技术创新一发不可收拾:相继研制出了“高抗硫酸盐水泥”, 该水泥应用于昆明掌鸠河饮水工程, 不仅填补了云南省该水泥品种的空白, 还荣获云南省建材行业技术革新二等奖;“道路硅酸盐水泥”应用于大理大凤高等级公路建设, 不仅填补了滇西地区该水泥品种的空白, 还成为滇水一个高附加值的产品;科技项目《低硅粘土在预分解窑上煅烧优质熟料的实践》被评为云南省建材行业技术革新二等奖;“低热微膨胀水泥的试验研究”被列为云南省科技攻关及高新技术发展计划, 不仅获得了经费支持, 还荣获云南省建材行业2009年技术革新一等奖、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二等奖, 成为当年云南省建材行业唯一获奖奖项。有人认为“水泥行业是傻大粗, 谈不上科技含量”。低热微膨胀水泥被列为省级高新技术发展计划, 就是一个最具说服力的反证。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强成就了滇水产品品种齐全及生产资质最多最全;也成就了滇水成为云南省最大的特种水泥生产基地。骄人的成绩吸引了国内外同行业众多眼球的关注。几年来共培训国内水泥企业技术人员1 000多人次和非洲埃塞俄比亚高级技术人才42人。还受托派出专业技术骨干到甘肃、四川、贵州等地对新建干法水泥生产线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滇水由向别人学习变为别人来向我们学习, 由“学生”角色晋升到“教师”资格。除此之外还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力参与了《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GB2000-2003和《低热微膨胀水泥》国家标准GB2938-2008以及JC/T452《通用水泥质量等级》的起草, 充分显示了滇水行业理论水平的功底和市场科技竞争实力, 得到行业内广泛赞誉。创新的成功使滇水突出了重围。从以上产品技术创新实践中可以看出滇水在白热化水泥市场竞争中不是集中力量打败竞争对手, 而是采用竞合策略, 在竞争中求合作, 与竞争对手共存共容;竭尽全力创造自身价值、开拓新的、无人争夺的市场空间, 闯出了一条从量变到质变再到质的飞跃的螺旋式上升路径。成功的产品技术创新也使滇水产品与其它厂家的产品严格区别开来, 从而区隔出了一个崭新的市场。

为求得更好更大更快的发展, 滇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拉长产业链, 创造性地将半成品熟料作为“商品”试销售。由于熟料标号高及质量稳定, 现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产品品种, 滇水由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商品熟料”基地, 还扶持了一批小型水泥企业的转型及生存。

4 实施节能减排降耗是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佳途径

节能降耗是效益的基础、环保是发展的基础、减排是打造企业公民形象的基础。滇水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首先打造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平台, 坚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原则, 自觉实践与探索节能减排降耗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思路、新途径, 不经意地走出了一条产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无环境污染的现代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1) 近几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燃料价格上涨等原因, 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突出矛盾, 滇水在实践中以小改小革为突破口、投入重金对设备关键部位进行更新改造。如2004年投入1 500多万元对2#窑系统进行升级和一系列更新改造, 改造后窑台时产量提高约2t、出窑熟料的f-CaO平均合格率提高约4%。随后相继完成了1#生料磨排风机630kW转子侧变频调速和生料磨DCS系统升级、电能计量系统完善升级以及各生产工段共8套大布袋除尘器的技改工程。改造后节电率达30%、年节电80万kW·h、节约标煤280t。随着生产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和装备使用技术的日趋成熟, SII系列变压器、立磨、辊压机、yz系列电机和变频调速高效电容自动补偿装置及绿色照明等节能新技术新装备在3 000t/d的4#窑上得以广泛运用。成功的技改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产量, 也提升了产品内在质量;不仅扩大了产销规模, 还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整体技术水平, 使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发挥到极致。

(2) 滇水从试生产初期就开始尝试各种工业废弃物的实验研究, 不断地把硫酸渣、铜渣、选矿尾矿、采矿废石、废料矿渣、磷石膏等充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达到了节约成本、增加效益以及无废弃物排放的目标。2005年以前, 滇水产品配方一直采用高原配方, 原料质量要求很高。为满足质量要求, 在矿山开采中进行了大量剥离, 既增加了开采成本, 还为矿山覆土还林恢复生态增加难度。为此滇水经过大量实验及充分论证, 探索出了适应低品位石灰石的水泥熟料优化配方方案, 当年就实现矿体夹层无剥离。到2009年, 累计使用矿山剥离废渣2 719 824t。滇水所在地为石灰石主要生产区, 原来附近有10多家碎石厂。多年来这些碎石厂生产出许多粒度不符合要求的采矿废石, 怎样处理这些废石使碎石厂伤透了脑筋。滇水依托工艺装备先进的优势为碎石厂排忧解难, 经过实验将这些采矿废石全部作为原材料添加使用, 累计使用38 077t。不仅有效节约资源增加产出、还避免了环境二次污染。到目前为止, 滇水共“吞咽”各类工业废渣547 534t。通过充分利用工业废渣来生产水泥, 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一举三赢。以2004年为例, 全年消耗各种原料1 389 810t, 其中消耗选矿尾矿、采矿废石、磷石膏、回收粉尘486 921t, 使用矿山剥离废渣343 026t, 占原料总消耗量的59.72%。以当年市场价格计算, 与传统原材料相比, 共节约生产成本1 000多万元。2005年由此得到国家优惠政策支持, 减免税金1 842万元, 滇水又将减免税金投入到环境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改项目中, 进一步改善了厂区生产环境。十多年来, 滇水工业废渣掺加量都保持在所用原料的30%以上, 资源综合利用几次得到云南省政府的认定, 生产出来的水泥被中国建材协会认定为“无毒害 (绿色) 建筑材料”, 并颁发了证书。

(3) 实施避峰生产, 灵活掌握使用峰、谷、平时段电价政策, 将设备定检安排在用电高峰时段, 加大汛期低谷用电, 使半成品在汛期结束时达到最大库存容量。为最大限度的节约电费, 滇水将车间级低压无功补偿系统的功率因素从77%提高到88%以上, 减少了无功损耗, 降低了线损。年节电达197.92万kW·h, 节约电费400万元左右。2007年被列为云南省100户节能降耗优秀企业之一, 2009年又荣获“云南省节能降耗优秀企业”, 成功地由能耗大户转身为节能尖兵。

(4) 为减少高温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产品附加值, 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链, 滇水投资6 000余万元于2009年8月建起了大理州第一座余热发电站。每小时发电超5 500kW·h;年减少CO2排放49 000t、减少SO2排放300t, 节约标煤13 734t, 吨水泥成本降低12元左右;全年余热电站共发电3 127.49万度, 减少外购电费1 439.78万元, 新增税金500万元, 处于云南省水泥行业余热发电领先地位。为此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专家组到滇水对纯低温余热发电一期工程 (6MW) CDM项目进行现场审核。如果该项目通过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 (EB) 的审核和注册, 将成为云南省水泥行业第一家联合国注册的公司, 起到的示范带头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建的二期余热发电项目施工中, 滇水充分利用国家新出台的政策措施, 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EMC) 和配套节能变频改造。待建成投产后, 各项节能减排降耗指标及税金将成倍增长。

(5) 国家权威部门科学预测:使用1万t散装水泥比使用袋装水泥可减少水泥损耗450t, 节约包装纸60t, 标煤78t, 水资源1.2万m3, 烧碱22t。为此滇水加大散装水泥销售力度, 销售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连年被评为“云南省发展散装水泥先进单位。”通过产业链的上下延伸, 不仅大大减少了因包装袋破损和水泥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粉尘排放, 还增加了水泥产品品种, 提高了水泥产品附加值。

5 成绩是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果

近20年成功的创新实践之路, 打造出滇水颇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由此打开了一条宽畅的绿色发展通道, 走出了以节能环保为着力点的技术创新之路。把滇水放在云南省水泥行业坐标系上比较, 就不难看出滇水魅力及所创下的佳绩:从1995年1#窑的建成到2008年4#窑的投产、滇水产量由最初的年产30万t提高到年产300万t, 13年内扩大了10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3#窑建设由于优化弥补了1、2#窑的技术薄弱环节, 虽然同等生产规模, 但生产能力却由前两条的年产60万t提高到了年产优质熟料125万t、优质水泥150万t, 成为当时云南省水泥行业熟料生产能力最大、中国水泥行业同等生产规模中技术装备及控制水平最先进的企业;也就是从3#窑建成投产之日起就留下了一串串骄人的数字和诸多荣誉的痕迹:滇水从1998年就开始计量认证工作, 于1999年12月率先在云南省建材行业通过了ISO10012计量体系认证。随后接二连三地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及国际采标认证, 2010年在云南省业内第一家通过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成为云南省水泥行业通过国际认证最多、质量管理体系最健全、产品质量最稳定的水泥企业之一。生产出来的产品连续5年为大理州产品质量控制抽查合格企业。从1999年起连续四届荣获“云南省名牌产品”、“云南省名牌产品称号30强”, 两届“全国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品牌”, 2003年以来连续三届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还多次荣获“云南省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云南省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特别奖”;2004年滇水经济效益首次在全国当时5 000多家水泥企业中排名第119位、在西南五省区800多家水泥企业中居第一位, 2005年经济效益名列全国水泥行业第21位、云南省100名优强企业第24位, 2006~2008年产销连续超过100万t, 销售收入超过4亿元, 利税超过1亿元, 效益居云南省建材行业第一位。其中2006年居全国水泥行业第18位, 更骄人的是2010年销售产品2 497 850t, 销售收入6.69亿元, 实现产值6.53亿元, 与2009年同比分别提高29.43%, 28.8%;纳税2007年排云南省国税100强第79位、为云南省水泥行业唯一入选单位, 全国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纳税100强第45位、水泥行业第30位, 2010年利税及利润与2009年同比分别增长16.37%、57.78%。2007年荣获“云南省优强工业企业”、2008年再次荣获“云南省优强工业企业”, 为云南省271家水泥企业唯一获奖单位, 还进入全国水泥产能百强;2009年滇水产量在云南省建材行业10强中排名第2位, 在全国水泥行业100强中排名第72位;销售收入在中国建材14个行业500强中排名第317位。

也许是性格使然、或许是“韬光养晦”, 滇水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一直不张扬, 而对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节能环保方面的问题却死死揪住不放, 及时组织召开现场分析会, 即时下文整改。这种严肃认真处理问题的态度说明了滇水制定和践行节能减排降耗措施的动力不是来自环境污染和政策制裁的压力, 而是源于企业生存及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对于滇水这样一个负责任的国有控股公司来说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由于滇水想到说到做到, 执行力超强, 这些年走得很稳健。任何时候都不因一时困难而动摇, 也不因一时形势好转而懈怠, 而是如履薄冰、心无旁骛地在自己产业里耐住寂寞和诱惑潜心修炼。这得益于滇水一直专注于技术创新求发展及永不言弃的节能减排降耗社会责任的担当。

总结过去, 展望未来, 锐意进取的滇水在积极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还稳步推进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 引入大型水泥集团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景洪公司2 000/d生产线;还与入滇央企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合作受托管理腾越水泥公司2 500t/d生产线运营业务。该项目的成功运作, 标志着滇水在资本、人才、技术、品牌输出管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与此同时还将目光瞄向高新技术和生态水泥发展动向,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更加强化环保综合治理, 将资源综合利用重点转向城市污泥、建筑及生活垃圾、脱硫石膏等大宗废弃物的协同处理及综合利用上, 将企业发展成为协同处理城市污泥及生活垃圾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态环保水泥企业, 以便在未来更高水平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更加稳健的步伐抢得先机;也将继续沿着创新—发展—巩固—再创新—再发展—再巩固的发展脉络稳步提高, 以期实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创新铺就企业成功路.建材发展导向, 2007 (03) :33.

上一篇:大舍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下一篇:李银在2011年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交办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