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赵公救灾记的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2024-04-11

越州赵公救灾记的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共5篇)

篇1:越州赵公救灾记的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知越州赵公①,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库钱仓粟几人,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②,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使自十月朔③,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

篇2:越州赵公救灾记的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②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③,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④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才,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等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唐宋散文八大家精品》,有删节

【注】①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曾任殿中侍御使,为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京师有“铁面御史”之称。

②僦:雇佣

③拊循:抚慰,安抚

④绥辑:安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 输:交纳,献纳

B.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如:往,到……去

C.则有间矣 间:差别,差距

D.乐为之识其详 识:知道,懂得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B.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而待熟官为责其偿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D.与夫先事而为计者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灾未有巨于此也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王尝语暴以好乐

C.泊牧以谗诛

D.古之人不余其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公在熙宁八年九月临危受命,出任越州知州,到任之前他就下发文书详细了解各属县受灾情况并认真做好了赈灾准备。

B.赵公忧民爱民,救饥救疫等划得严谨周密,对“不能自食者”和“能自食者”采取

了不同方法进行赈济。

C.从救灾实际出发,赵公不惜违反规定,给予灾民更多的救济;不仅如此,赵公还躬

行善政,捐资助民,常常送钱给病人治病买粮。

D.曾巩作,《越州赵公救灾记》不只是为了宽慰越州百姓以赵公的思念,更是为了总结救灾经验,作为后世的借鉴。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

译文:

②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译文:

③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译文:

参考答案:

1.D(识:记载)

2.C(都为介词,替A目的连词,来/介词,凭借;B代词,代一升粟/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D指示代词,那/句首发语词)

3.B(B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定语后置句,C被动句,D宾语前置句)

4.A(文中是“前民之未饥”不是在到任之前)

5.①(赵公)担心他们将要流亡,在城市和乡村都设置了发粮的地方,总共有五十七处。

②(赵公)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

③(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操劳身心疲惫也没有丝毫懈怠,事情无论大小都一定新自处理。

参考译文:

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又谏议大夫、越州知州赵公,在百姓还没有遭受饥荒之前,就下发文书询问下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灾民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几家?和尚道士和士人吃不完的余粮登记在帐簿上的,实存有多少?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救灾准备。

州县官吏登记百姓中孤老病弱不能养活自己人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上报。按照旧例,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粮,应当供给三千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交纳及僧人道士和士人吃不完的粮食,共得粮食四万八千多石,用它来补助救济的费用。让百姓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小孩子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拥挤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一的口粮。他又担心他们将要流亡,于是在城市和乡村都设置了发粮的地方,总共有五十七处,让他们各自到方便的地方领取,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不能养活自己的人,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供应。对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通告富人不能闭店停止卖粮。赵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按低价卖给百姓。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到方便的地方去领取粮食。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又给他们两倍的粮食。有愿意借贷款的老百姓,告诉富人尽量贷给他们,等庄稼成熟,由官府替债主出现责令他们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第二年春天,瘟疫非常严重。赵公便设置诊所,安置患上疾无家可归的人。招募两位僧人,委托他们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

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这一年发放到五月才结束。有不符合公文规定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对救灾有较多的好处,就立即施行。赵公有这段时间,早晚操荣身心疲惫也没有丝毫懈怠,事情无论大小都一定亲自处理。供给病人药品和饮食,常常是他自己掏钱。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流亡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公的.力量。

篇3:《越州赵公救灾记》阅读答案

9. D(D均表方式或或依据,解为“用来……的.方法”“用来……的”;A分别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一为“将要”,一为“尚且”;C、一表承接译为“才”,一表修饰,译为“地”。)

10.(1)(4分)译文:(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操劳身心疲惫,精力也没有稍微懈怠,大小事情都一定亲自处理。(“蚤”“惫”“躬亲”各1分,句意1分)

(2(4分))译文:我特意到越地采集,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故”“釆”“识”各1分,句意1分)

11.(4分)不只是为了宽慰越州百姓对赵公的思念(2分),更是为了总结救灾经验,作为后世的借鉴。(2分)

篇4: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

备课人:吴海军

审核人:张婷

备课时间:2012.3.15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大致翻译课文 2.了解赵抃在越州救灾的具体做法以及所表现出的特点 【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叙述和议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样安排的作用 2.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通过本文所表现的思想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曾巩(1019~1083)中国北宋散文家,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主张先道而后文。其文自然淳朴,不甚讲究文采。在八大家中,他是情致较少的一个。他的文章绝少抒情作品,多为议论文和记叙文。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立论精策。其记叙文中偶有写景之作,刻画极工。如《道山亭记》述山川之险,精雕细刻;《墨池记》谈古论今,不无卓见。《宋史•曾巩传》评其文“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曾巩也能诗。现存诗400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略似其文。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成就最高,如《西楼》、《城南》、《咏柳》等,精深工密,形象鲜明,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佳作。

著作今存《元丰类稿》50卷,有《四部丛刊》影元本。

(二)写作背景

越州,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县。赵公即赵抃,宋衢州西安人,字阅道。赵抃居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由于他曾任殿中侍御史,所以京师中对他有“铁面御史”之誉。后任右谏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晚年执越州政务,在越州治绩卓著。特别是在熙宁八年、九年吴越饥疫兼作之际,赵抃在救灾中表现出卓越的见识和吏治才能,在朝野中颇负盛名。《宋史•赵抃传》载:“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抃尽救荒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曾巩曾出任越州通判,也出色地从事过救灾工作。他详录赵抃救灾业绩,以期总结救灾经验,并盛赞赵抃的吏才与吏德,以为后人之鉴。

【自学导航】

(一)课文研习

1.初读课文,完成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僦民使治之者(jiù)给其食而任以事(jǐ)无得闭粜(tiào)...使籴者(dí)处疾病之无归者(chǔ)使在处随收瘗之(yì)...

新海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教案

或便宜(biàn)民不幸罹旱疫(lí)公所拊循(fǔ)...所以经营绥辑(suí)(jí)委曲纤悉(xiān)...盖灾沴之行(lì)则有间矣(jiàn)家于衢(qú)...2.初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

(1)学生结合注释了解文本大意。明确文章的中心事件。明确:救灾。

(2)理清文本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内容。明确:

第一部分(1):写灾前准备。

第二部分(2、3):写救灾措施。

第三部分(4、5):写赵公救灾中的品德和救灾措施的意义。

第四部分(6):交代写作缘由。【文本研习】

1.细读文本,问题探讨。

(1)研读第一部分,探讨以下问题。

① 自由读文本质疑,师生共同解答,突出重点字词句。② 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救灾,而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救灾,却从救灾之前开始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1)对人物进行总体勾画,给读者以总的印象,突出人物品德:遇事从容、严谨精细,具有远见卓识。同时,从接连七问中也看到了赵公的忧心如焚。

(2)使救灾的记叙更加完整。

③ 齐读第一部分,再次感受人物品格。(2)研读第二部分,探讨以下问题。

①自由读文本质疑,师生共同解答,突出重点字词句。② 第二、三节分别写了哪两件事? 明确:救饥和救疫。

③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赵公从哪些方面去安排救饥工作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么样的赵公?

明确: 工作安排: 救饥:(1)忧领粮秩序混乱——男女分开

(2)忧百姓流亡——广设救济点

(3)忧官吏不够——聘离职官员

(4)虑能自食者——令富人开仓

(5)虑需举债者——令富人放债 救疫:(1)忧疾病无归者——为病坊,属人照顾

(2)忧死无葬者——就地安葬

形象:严谨周密、细致深入的工作作风和忧民爱民的品格。

新海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教案

④ 第二部分里用了大量的数据,有何作用?

明确:准确有力的介绍了救灾措施,充分的反映了赵公出色的救灾政绩,歌颂了赵公的吏才与品德。

⑤ 作者写旧例(故事)有什么作用?

明确:和赵公的做法形成对比,突出赵公救灾突破常规的做法。

⑥ 第二部分在叙述事件时,是如何处理材料的,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明确:有详有略的安排材料。详写了“救饥”的考虑和安排,这样更能突出赵公忧民爱民的品德,更能突出赵公精细严谨的组织才能。略写了“救疫”,因为有医者司其职,非政治家所长,所以略写。有详有略的记叙,使行文简练,重点突出。

(3)、研读第三部分,探讨以下问题。

① 自由读文本质疑,师生共同解答,突出重点字词句。(1)重要字词。

② 齐读第四节,思考此时作者给我们展现了赵公的哪些品德? 明确:不怕承担责任;不惜功名利禄;为救灾公而忘私。

③ 自由读第五节,思考作者是不是还继续记叙救灾事件和赵公其人呢? 明确:作者针对事和人发表议论,阐明文章主旨。④ 找出本段的关键句。

明确: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⑤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阐明文章主旨的,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呢?(找出文中句子)

明确:对比。(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

意图: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小结:作者一方面评价了赵公救灾措施的意义,也是赵公匡世济民、推利天下的政治理想,同时是曾巩毕生所追求的民本思想。

(4)、研读第四部分,探讨以下问题。

① 结合注释自由读第六节,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② 文章结尾交代了写作的缘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既概括地介绍了赵公其他方面的品质、修养,又给读者以思考的余地,具有无尽的余味,是一种很巧妙的写作手法。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一次救灾过程的叙述,为封建时代的一位清官树碑立传,也留下了一份古代荒政的珍贵资料。

3.归纳文章写作特点。

(1)以史家的笔法有详有略的叙述。(2)在叙事中表现人物品德。(3)对比手法的运用。(4)纡徐曲折的笔法。

新海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教案

4.布置作业。【课后检测】

【课后检测】答案

1.C(羡:剩余的,多余的)

2.D(A、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B、替/向,对;C、表转折/表递进;D、副词,将要)

3.B(见第二段“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4.B(一天领取两天的粮食,而不是只发放两天的粮食)5.【答案】D 【解析】D项望文生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篇5:越州赵公救灾记导学案

知越州赵公 前民之未饥 为书问属县 灾所被者几乡 ....

当廪于官者几人 僦民 其几具存 谨其备 .....

故事 佐其费 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 计官为不足用也 .......

寓.于境 有是具.也 为.病坊 处疾病之无归者 属以视医药饮食 令无失所恃 使在处随收瘗之 .....

法,廪穷人 公一以自任 有上请者 或便宜多辄行 ......

蚤夜惫心力不少懈 民不幸罹旱疫 死者殆半 公所拊循 ......

所以经营绥辑 委曲纤悉 足以示天下 治世 ...........

予故采于越 乐为之识其详 致仕 家于衢 可师者 ......

二.翻译句子

1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

2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

3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4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5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

6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7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

8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

9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

10所以经营绥辑

11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

12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

则有间矣。

13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14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越州赵公救灾记的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相关文章:

赠赵公,赠赵公张说,赠赵公的意思,赠赵公赏析04-08

送朱庆馀越州归觐,送朱庆馀越州归觐姚合,送朱庆馀越州归觐的意思,送朱庆馀05-01

上一篇:投入保障工作机制的工作方案下一篇:在荷兰留学交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