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原单位工作保证书

2024-04-12

回原单位工作保证书(共7篇)

篇1:回原单位工作保证书

恢复工作申请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领导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阅读我的申请。我叫XXX,原是本单位XX项目部一名员工。本人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技术工作。在工作上,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如期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各方面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他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各项业务能力,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在工作中踏实认真。

由于个人的冲动和不理智等原因于201X年X月初,未听取领导的谆谆教导一意孤行的向单位递交了辞职报告,经过一个月以来在外边的经历,现在我深刻了解到外边工作的不易,在外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各种工作都不像在单位同事之间很好沟通,彼此都熟悉,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因此在经历了这些后,我很想回单位上班。我知道这种想法有些过分,但我还请公司领导能够给予批准,给我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如回单位后本人将继续勤勤恳恳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虚心接受领导的批评及教育,服从公司领导的安排,为公司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1X年X月X日

篇2:回原单位工作保证书

公司领导:

办公室XXX于2010年11月10日受XXX党委委派到XXX公司挂职锻炼一年,如今已历时一年零七个月。在公司挂职、学习的这一年多里,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阅历,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一年多来,得到了公司领导的特别关照和关怀,也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信任,安排在办公室副主任这么重要的岗位上挂职学习,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一年多来,在公司也结识了很多优秀的领导、同事和朋友。在XXX的这段工作学习经历将成为我一生中十分重要而美好的记忆。

钢铁企业的工作环境就我自身的工作经历来说,是个全新的行业,也是个十分陌生的行业,由于本人工作经验不足,加之知识结构和知识面的局限,工作中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也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差错和失误。深感辜负了公司领导的信任和期望。虽然领导从没责怪我,但我深感惭愧和内疚,特此表示深深的欠意。

今年初,XXX党委已将我从XXX调整到XXX办工作,由于目前我在公司挂职,加之XXX办其他人员升迁调动,造成严重缺员,日常工作已无法正常运转,XXX机关即将开始定编定岗。我如不能及时返回原单位,将失去现有的工作

岗位。因此,特恳请公司领导同意我回原单位工作。

以上妥否,请批示。

此致 敬礼!

XXX

篇3:回原单位工作保证书

关键词:构筑防线,农业科研单位,科学发展,保证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 发生在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的腐败案件屡见不鲜, 数目之巨令人触目惊心, 大有成为腐败“重灾区”之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许多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新精神和新举措。农业科研单位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 确保科研经费最大限度地发挥基础和保障作用, 为农业科研单位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保证。

1 科研经费腐败乱象

2012年中国科研经费投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 是科研经费的极大浪费。中国科协一项调查显示, 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 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那么, 剩余的海量科研经费去哪儿了?一方面是违规使用科研经费。据2011年国家审计署审计发现, 科技部2010年的99个支撑计划的科研项目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另一方面, 是一些科研人员把科研经费当成了“唐僧肉”和“提款机”, 侵占手段五花八门。从曝光的科研经费贪腐案件来看, 主要是五种形式:一是套。如山东省对省内青岛大学等4所大学2011年科研经费管理等情况审计发现, 有4个项目报销虚假签字单据, 套取资金114.78万元。二是骗。广东省针对2008年至2009年重大科技资金审计发现, 有1个县级市的项目单位弄虚作假, 骗取资金108万元;三是贪。在广东省2008年至2010年产学研省部合作资金执行运用中, 除存在扩大使用范围、挪用专项资金外, 还有2家企业4名工作人员涉嫌贪污资金47.8万元。四是吞。2008年8月, 民航局机场司自行同意将委托中国民航工程咨询公司代管的课题经费结余37.03万元, 转作公司收入。五是假。山东省2012年发布的审计报告显示, 青岛大学有10个课题预算为322万元, 实际支出168.1万元, 决算支出为319.75万元, 虚报151.65万元, 占预算的47.1%。

2 产生科研经费腐败的根源

2.1 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 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各种腐朽落后思想对科研队伍的影响以及物质利益对科研队伍的诱惑现实存在。换句话说, 传统道德文化失落, 享乐主义盛行, 物欲横流, 人心浮躁, 行业收入差距大, 社会分配不公都是科研腐败产生的外因。

2.2 党性修养不够、心理不平衡、定力不强。

以农业科研单位为例, 科研人员大多数是本科学历, 都是人才和精英, 会经常感到自己的才华与社会地位不符, 尤其看到一些人素质水平不高但日子相对轻松滋润、潇洒惬意, 不平衡的心态油然而生。有的同志看着别人潇洒, 认为自己可以“打擦边球”, 于是便把目光瞄向了科研经费这块“蛋糕”, 萌生了吃点、用点、拿点算不了什么的想法, 这就是典型的寻求补偿的心理。从新闻媒体曝光的那些出过事的同志来看, 他们落马前也都是努力工作的好同志, 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 最终事发落马, 前车之鉴很多, 都非常发人深省。

2.3 监督体制还不健全, 存在监管漏洞。

一方面, 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相对落后。我国目前基本上还是沿袭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政府机构是科研活动的最大资助主体, 大量的科研事业费及专项科研经费基本上都是由政府主管部门直接负责分配和拨付。这就决定了我国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的特点, 即行政力量在科研管理和科研经费的配置中占主导作用。另一方面, 科研项目或者课题的资助通常靠“拼”甚至“抢”, 这也为权力寻租提供了滋生的空间。第三, 当前很多科研经费和成果针对性不强, 很多成果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由于没有按需研究, 实际成效并没人管。科研经费管理重征取轻监督, 不抓过程和事后, 而且科研过程一般都是跨年度, 需要好几年, 而地方财政是按年度审计, 时间一长, 监管意识难免有所淡化。第四, 科研经费的报销一般由单位的主管领导签字, 财务部门只审核发票的合法性, 不管发票的合理性。除此之外, 还包括经费预算编制流于形式、结余资金处置规定倒逼突击花钱等。

3 筑牢防腐拒变防线, 为农业科研单位科学发展提供保证

随着科研经费的日益充裕, 如何才能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 充分发挥科研经费的功效, 是摆在各级党委和科研管理部门面前的难题。个人认为, 除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立法工作外, 还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拧紧一个总开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员干部来说, 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 总开关没拧紧, 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 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利益观、权力观、事业观, 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了”。人的思想左右人的行为, 只有把思想这道“总开关”拧紧了, 才能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具体说, 就是要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针对科研人员存在的思想问题, 突出以理论教育为主, 选准载体, 营造氛围, 时刻把握科技人员的思想脉搏, 要把讲道理和为科研人员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科研人员的凝聚力、汇聚正能量, 提高防腐拒变能力。

3.2 发挥好两个责任。

一是发挥好党委的主体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融入到农业科研发展各项工作中, 做到同考虑、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特别要加强对农业科研项目和课题项目的监管, 规范项目和课题资金使用管理;强化教育管理, 使科研课题带头人牢固树立“一岗双责”意识, 不仅管好自己, 还要管好科研课题团队的其他人员远离腐败。二是发挥好纪委的监督责任。纪委要主动跟进问效, 组织开展对重点项目、重要课题实施建设和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对不良苗头要多做“提提领子、扯扯袖子”的工作, 给科研人员画出红线、架起高压线, 使科研人员不能腐、不想腐、不敢腐。

3.3 堵住三个漏洞。

篇4:回原单位工作保证书

关键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财务工作;安全运转

一、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规范单位财务行为

财务制度建设,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本前提,是财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只有制度建设好了,才能做到财务工作有章可循。同时,也是加强财务监管的前提条件,只有制度建设好了,才能依据制度实施监督。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是各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舞弊行为发生的重要基础,也是强化单位内部管理,确保单位事业发展和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措施。严格执行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保证会计工作和单位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运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贯彻执行《会计法》的具体体现。《会计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里所说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实际上就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管理不规范,责任不清,监管不严,国家和单位的财产受到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以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对资金运作全过程进行监督

财务监督不能仅就资金某一环节进行监督,应当贯彻在资金运作的全过程,贯彻在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只有做到全过程监督,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监督。预算管理不仅仅是几张预算表的编制工作,它是涵盖预算、试算、平衡、执行、调整、分析、评价、奖惩等环节的完整管理过程,是实现单位发展目标的重要管理制度。

为合理筹措资金,提高对资金和成本的全面控制力度,科研单位可以考虑把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引入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将单位一切经济业务纳入预算管理,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反馈。

通过几年的实践,这些措施对控制经费的使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些工作都是零散的,没有形成系统,与现代财务管理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程序强化预算,以达到获取最大效益的目的。

三、独立行使监督权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由单位独立于财会部门之外的专职审计人员进行的审计,主要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内部审计监督。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有助于单位加强内部监督和管理,自觉遵守财经法纪,促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1.规范审计行为,突出评价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的企业经营决策依赖于对经济活动的执行及其结果的客观检查和评价等信息的反馈。要拓宽内部审计领域,规范审计行为,逐步建立内部审计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审签制度,突出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

2.明确工作重点,发挥内审作用。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要积极参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经济活动的事后监督转向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并要从单位实际出发突出决策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3.做好后续审计,实施审计认定。内部审计管理应建立对审计事项的后续审计制度,对单位重要经济活动、重大资产重组和经营结构调整实施跟踪审计方法,通过后续审计对其帐务处理的合规性与合法性进行审计认定,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延续性和规范性。

4.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内审效率。随着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内部审计工作要引进现代管理理论,充分运用现代管理方法,积极加快计算机审计的应用,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内部审计管理水平。

四、规范操作程序,加强会计管理

根据会计工作客观性原则设置合理的会计岗位,做到按事设岗、按岗设人,人员精干、各司其职,达到会计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保证会计过程管理的有效实施。为此:

1.注重岗位之间相互牵制作用

在财务机构内部通过会计岗位的设置做好组织结构控制,除了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行岗位牵制外,还可以依据企业单位的特点,针对生产经费的管理设置生产经费使用的不同岗位并进行牵制,以达到控制目的。

2.认真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与基本操作要求,要把经济活动中与会计有关的重复出现的经济业务按照客观要求来规定其处理程序,使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化、标准化,避免会计工作手续不严与职责不清的现象发生,使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达到规范要求。

3.建立完善的会计处理程序

完善的会计处理程序应包括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凭证的审核传递、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账簿设置与记账要求等内容。通过会计处理程序控制、手续控制和复核控制等措施,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达到真实、及时和完整。

篇5:回原单位工作保证书

南省人事厅的复函

人事部

人事部关于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回原单位工作后如何确定职务和工资等问题给河南省人事厅的复函

人事部

你厅(1990)豫劳人惩便字第1号函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一、因为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执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所以,原国家劳动总局(82)劳总字029号文件中的“刑满释放人员服刑期间保留职工身份的,可回原单位安置工作,„„其工资待遇,可按捕前的工资等级执行”之规定,不适用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

单位受刑事处罚的工作人员。

二、按照1982年10月29日劳动人事部劳人干(1982)160号文第五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被劳动教养,应区别情况进行适当处理。对仍保留公职,在劳动教养期间悔改表现好的,期满后回原单位分配适当工作。分配工作时,其职务和工资级别,可比照原劳动人

事部《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职级奖惩暂行处理办法》(劳人干[1987]62号)

第六条中“察看期满分配正式工作„„,一般按低于受撤职处分的职级待遇重新予以确定”的原则办理。

篇6:回原单位工作保证书

【关键词】水利工程;监理工作;现状;解决措施

1、引言

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和其他的监理工作是一样的,都是指监理单位接受业主的委托,根据相关的工程建设法律法规、经过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以及建设工程的委托监理合同,合理运用一定的技术、经济和合同手段,监督管理工程项目的建设,使工程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质量、投资和进度等方面达到预期的目标。水利工程本身具有外部环境复杂、面广的特点,尤其是对于田间工程和小型的渠道工程,这些工程交通运输条件差、工程战线长、水电通信设备也不完善,同时涉及较多的乡村,外部协调工作十分复杂。这些特点要求监理工程师必须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为了使工程项目质量最好、工期最优、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监理工程师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完美的解决问题,避免外界不利因素對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造成影响。由此可见,监理工程师在工程质量的控制、计量支付、执行合同以及工程施工工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然而,水利工程监理工作中也不乏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工程监理的工作仍有未充分发挥的地方。

2、水利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不规范的监理业务承接方式

目前监理业务的承接方式中还存在有待改进的问题:第一,很多监理单位依靠本身的相关关系跳开招投标环节、或在招标文件中加入不合的条件排斥竞争对手来承揽工程,避免了和同行业在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方面的竞争。第二,个别公司因为跟业主或者领导关系比较好,通过挂靠其他监理企业资质证来进行承揽监理业务。第三,有的业主跟监理单位经过协商,由业主方利用监理单位的资质进行监理工作。这三个行为造成的结果是,监理企业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上,而是放在走后门、拉关系上。有监理资质的,没有监理水平,有监理任务时,临时拼凑一拨人,没有监理任务时就解散。由业主直接进行监理工作已经对我国监理市场的正常运行起了很不好的影响,也违背了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好在从去年开始以上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2.2不规范的监理服务价格

我国工程监理行业本身收取的服务费用标准就比较低,加上很多建设单位认为聘请监理单位既花费了钱,还给自己找毛病,故而对监理费用不断砍减,长此以往,监理单位没有足够的利润积累,企业发展没有后劲。监理人员的待遇低,也就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只是监理行业发展缓慢。另一方面,监理单位为了揽包工程,不惜以降低监理费用来跟同行业竞争。中标之后,却通过减少用人数量来保证企业利润,比如几个工程共用一个总监理工程师,有的建设工程至始至终就没有见过总监理工程师到场。

3、不准确的自我定位

3.1人才定位

人才定位指的是水利监理工作内部的人员应该具有的两种素质:有关领域专业的知识和职位链接网。后者的意思是同一个部署机构内,不论是上下级还是职位分工,所有的工作流程都能科学合理的进行编排。只有在满足了上述两种素质的前提下,才能担负的起监理行业基本的职责。我国水利监理行业在借鉴了国际上通行的惯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水利建设实际进行水利监理,不管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在管理方面都是存在问题的。比如监理人员工作水平不到,难以让人信服。因此对于人才的定位,需要再提高一些。

3.2立场定位

对于监理行业本身而言,作为一个主体来定位自身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的立场和位置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初,监理行业被定义为单独的独立第三方,但是因为这样的定义缺少刚性的明确性和约束性,使得一些监理单位对自身的定位偏离了正确轨道,在施工单位和项目法人之间做徘徊。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受到了重视,对其中的不妥之处也从合同的委托方和被委托方协议上做了相关的修改解决。

4、解决措施

4.1强化监理意识,加强建立队伍的发展

监理单位需要全面认清自己在水利建设之中的地位,提高责任意识。对于监理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应发动探讨工作,并准确找到影响着监理工作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进而以全面优良的服务,提高自身竞争力,争取市场份额。除此之外,要加强监理人员自身的业务训练,使得自身素质和监理规范化能够得到双方面的提高。目前在水利监理领域内,监理环节存在着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尤其是总监理工程师这样的高级管理人才,所以利用监理单位有限的人才资源,对监理队伍实施综合素质培养,同时加强检查监督方面的业务培训,在保证了上述方面都是在符合规范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之后,对监理人员的工作力度实施加强,进而满足工作需求。

4.2根据水利工程监理的实际发展情况,灵活运用政策措施

众所周知,水利工程是点多面广的一类工程,政策方针上采取的是抓大放小的方式,对于大型的工程,必须满足总监理工程师和项目一对一的政策,在不偏离主体的前提下是可以进行进一步细化分工的,比如可以允许大型工程的总监理工程师兼任一些小型的工程,小型的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可以由工程师负责,这里所说的工程师是指那些已经获得了注册监理的工程师。目前水利工程的工程项目比总监理工程师多很多,所以需要这样灵活化运用政策。

4.3适当提高监理费用的收取标准

水利工程的发展节奏决定了水利监理的收费标准,水利监理费用的变革也能够满足水利工程的发展需求。费用标准的提升包含很多比较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基础项目的管理成本、利益策划问题、行政管理的方式问题和市场的价格变动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为了监理行业的长足稳定发展,必须把制定一个完善合理的监理收费标准作为目标。

4.4加强和业主方的沟通

监理工作的出色完成离不开上级领导和业主方的支持与引导,同时还需要承包方对其工作能够深入的理解和积极的配合,当然也离不开设计单位的协作,综合上述所有的方面,才能实现监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其中业主方和设计单位是否配合是至关重要的,一项符合要求并且可行性比较高的施工方案,如果得不到业主方和设计单位的支持,那么贯彻执行工作就会得到限制,监理工作就不会以优异的成绩结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监理单位的监理人员需要充分表现自己单位和个人的良好形象,争取获得业主的信赖,进而能够使业主充分配合监理工作的进行,充分落实好“三控两管一协调”的监理理念。

5、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水利监理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我们必须重视监理行业的重要性,尤其是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使监理行业这个意义重大、极具独立性的管理制度透明化。管理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水利监理管理和其他管理一样,对该领域实现奋斗目标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永刚.水利工程建设中监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山西科技,2010(04):50,56.

篇7:回原单位工作保证书

关键词:事业单位 任职条件 职业资格证书

在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工作中,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职称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技术等级证书)是参加技术岗位竞聘的必备要素。在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上述证书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和滞后性,影响了事业单位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且不利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实施。

一、事业单位岗位基本任职条件介绍

国家制定了事业单位岗位基本任职条件,一是遵守宪法和法律,二是具有良好的品行,三是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四是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除此以外,管理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为:四级以上岗位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六级以上岗位要求大专以上,其他中专以上;任职年限要求为:三、五级岗位,分别在四、六级岗位工作两年以上,四、六、七、八级岗位,分别在下一级别工作三年以上。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除了“基本四条”,仍按照国家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规定执行,要具备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即获得职称证书。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是:一至四级需在下一级岗位工作满五年,并通过相应级别的技术等级考核,即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二、事业单位职业资格证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岗位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晋级机制

在事业单位三大类岗位中,只有管理岗位没有引入相应的职业资格评价体系。工作年限被作为管理岗唯一可量化的晋升评价指标。以正处级事业单位为例,在职位数足够的情况下,一个工作人员从科员晋升到科长(七级),最快六年就到顶了。在职位数不足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中层人员长期停滞在副科或科级,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受限。由于缺乏合理、系统的评价机制,管理人员岗位划分过于粗糙,晋级安排不科学。

2.专业技术岗位的职称评价对实际技能水平考核不到位

聘任专业技术岗位的硬件之一,是获取相应级别的职称证书。但职称考核尚不能很好地反映出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主要体现在:考试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缺乏实际操作考核;评审标准侧重于资历、业绩审查,而且业绩量难以有效规避学术造假。技术职称评审侧重点积聚到学历、资历、论文等硬件上,淡化了实际能力和工作水平。

3.缺乏统一的职业资格评价体系

在计划经济时代,干部、工人身份有着明确的界限,与之对应有两套资格评价系统,分别是专业技术资格和工人等级考核制度,后者逐渐发展为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干部工人身份已逐渐淡化,但两套评价系统仍互相独立,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一是造成资格评价资源浪费。从本质上讲,职称证书与职业技能鉴定证书都是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水平的证明。在部分职业领域,两种考核互相重叠,造成资源浪费。以人力资源管理职业为例,既有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师(职称证书),也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考核的内容差别不大。但由于两种证书使用范围不同,考生就要考取两种证书。

二是产生资格评价资源垄断。职称(即专业技术资格)与职业技能鉴定都是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评价内容。然而专业技术岗位只认可职称证书,与其挂钩的事业单位薪酬待遇远高于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形成了专业技术资格评价的垄断地位,甚至诱发论文造假、贿赂等违规获取专业技术资格的各种寻租行为。

三是阻碍了干部、工人身份淡化的进程。从承担的工作性质分析,专业技术岗位与工勤技能岗位都是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区别在于技术难度和技术水平。从职业生涯发展角度看,两类岗位应统一起来,并打通由工勤技能岗位向专业技术岗位晋升的渠道,才能真正淡化干部、工人身份的区别。但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条件中,职称证书对应专业技术岗位,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对应工勤岗位,割裂了两种证书互通互用的可能性。

三、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探讨完善措施

加快完善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进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评价体系,是促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顺利实施、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措施。

1.搭建职称证书与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立交桥”,打通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如能搭建两种证书互通的“立交桥”,即可发挥二者的优势,取长补短。一是对于考核内容相似度高的专业和职业,可直接申请双证,即持证者考取了一个体系的证书,可申请获得另一体系相应等级的证书。二是对于考核内容相近但侧重点不同的职业,可通过加考科目申请双证。例如获得了职称证书的人员,可通过加考技能实操科目申请双证;而获取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人员,也可通过加考理论专业知识申请双证。三是允许持证人员跨体系报考高一等级职业资格,即使是工勤技能人员,只要达到报考条件,也可以参加考核取得相应证书,进而参加管理岗位或者专业技术岗位的竞聘,实现工勤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的对接。

2.加快立法,构建统一的职业资格评价机制,推动建设大职业资格体系

20世纪90年代,我国《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已明确了国家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并重的制度,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出台专门的职业资格法例。日本、韩国在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过程中,特别注重通过立法来规范职业资格管理。1958年,日本颁布了《职业培训法》,1969年颁布了《日本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韩国于1973年制定了《国家技术职业资格法》,1999年制定了《资格基本法》。其实,我国在2007年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工作时,国办发〔2007〕73号文已明确提出“职业资格必须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统一规划、规范设置。”这为职业资格立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了统一的法律基础,职业资格的分类、管理、评价和使用才能在统一的框架下运行,从而改变目前两套体系互相独立的状态,最终建立统一健全的职业资格体系。

3.扩大职业资格评价体系的应用范围

建议在管理岗位中引入职业资格评价体系,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开展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业分类调研,厘清管理岗位涵盖的职业。对于已有对应的职业,如行政秘书、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可直接引进现行职业资格评价(职称或职业技能鉴定),持证管理人员可参加对应等级的考评,评价结果与工资挂钩,并作为晋升的重要参考条件。对于管理岗位中的新职业,由人社部门尽快组织新职业开发并实施考评,满足管理人员工作考核、晋升评价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晓苏.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王凌.从职称制度的弊端论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J].图书与情报,2009(6).

[3]孔丹,宋琪.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与职称制度关系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1(9).

[4]孔环,颜超,高慧.推行职称社会化评审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5).

[5]陈宇.技能振兴:战略与技术[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上一篇:上篮球课作文下一篇:年班主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