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食杂店

2024-04-25

小食杂店(共6篇)

篇1:小食杂店

【发布单位】江西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16-12-01 【生效日期】2017-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江西省人大常委会

江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小摊贩管理条例

(2016年12月1日江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三章 食品小作坊

第四章 小餐饮和小食杂店

第五章 食品小摊贩

第六章 服务与管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生产经营行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对其实施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食品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产加工场所、生产加工条件简单、从业人员少、生产加工规模小,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个体经营者。

本条例所称小餐饮,是指有固定经营场所、经营面积小、经营规模小、从业人员少、经营条件简单,从事餐饮服务的个体经营者。

本条例所称小食杂店,是指有固定经营场所、经营面积小、经营规模小、从业人员少,从事食品销售的个体经营者,不包括以批发、物流货运、网络、电视购物、自动售货等方式销售食品的个体经营者。

本条例所称食品小摊贩,是指无固定经营场所或者在相对固定地点,从事销售食品或者现场制售食品的个体经营者。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混业经营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最高食品安全风险等级,结合经营种类主次确定经营种类。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监督管理工作,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评议、考核。

各级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对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等管理工作进行综合协调、监督指导,提出相关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安排人员,做好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教育工作,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监督管理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结果报告工作。省人民政府卫生计生部门会同省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农业部门制定并公布地方特色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在户外公共场所占道经营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环境保护、教育、规划、公安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等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在乡镇或者特定区域设立的派出机构,按照本条例规定的权限,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条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应当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

第八条 食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引导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第九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举报投诉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或者电子邮件地址,接受咨询、投诉和举报。

接受和处理举报的单位应当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为举报人保密。对查证属实的举报,应当给予举报人奖励。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十条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生产经营食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和食品安全要求,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符合国家规定和食品安全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

(二)用水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三)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应当无毒、无害、清洁,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四)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对人体安全、无害;

(五)生产、销售、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设备,应当安全、无害并保持清洁,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存放、运输;

(六)制作食品时生熟隔离,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无害、清洁的器具;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第十一条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小食杂店实行登记证管理,食品小摊贩实行备案卡管理。登记证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按照本条例规定核发,备案卡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发放,发放登记证、备案卡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冒用、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登记证、备案卡。

第十二条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从业人员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患有国务院卫生计生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第十三条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小食杂店采购食品、食品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进行进货查验,并如实记录供货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采购数量、采购日期等内容。查验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食品小摊贩应当留存购进食品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的凭证及其他进货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三个月。

第十四条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应当在生产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登记证或者备案卡、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品小作坊、小餐饮还应当公示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五条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做到清洁环保,不得回流入食品加工、经营、餐饮等环节。

第十六条 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查验食品经营者的相关证明及信息;

(二)检查食品经营环境和条件,发现有违法行为的,及时制止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报告;

(三)建立食品经营者档案及管理制度。举办临时性食品展销活动,应当提前五日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房屋出租人不得提供出租房屋给承租人用于进行非法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房屋出租人明知承租人利用出租房屋进行非法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报告。第三章食品小作坊

第十七条 开办食品小作坊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取得食品小作坊登记证:

(一)具备独立的生产加工场所,场所面积与生产加工能力相适应,布局符合工艺流程要求,生产加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安全距离;

(二)具备与生产加工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设备设施,以及相应的处理废水、存放垃圾等废弃物的卫生防护设施;

(三)建立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和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第十八条 申请食品小作坊登记证的,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和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

(二)申请人有效身份证明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三)从业人员健康证明。

禁止隐瞒真实情况或者以提交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获取食品小作坊登记证。

第十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进行现场核查。符合条件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颁发食品小作坊登记证,告知相关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并向社会公布;不符合条件的,不予登记,并书面告知申请人理由。

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将申请材料送所属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由其按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办理。

第二十条 食品小作坊登记证有效期三年。食品小作坊登记证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的,经营者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到原登记部门办理延续换证。原登记部门应当在登记证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食品小作坊登记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十日内向原登记部门报告。对确需变更的,原登记部门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一条 食品小作坊除遵守本条例第十条规定之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登记证载明的范围内生产加工食品;

(二)生产过程中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三)食品生产加工场所与个人生活场所分开,食品用具、容器、设备与个人生活用品分开;

(四)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原料。

第二十二条 禁止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下列食品:

(一)乳制品、饮料(含饮用水)、调和食用油、配制的酱油、配制的食用醋、用酒精勾兑的白酒、预包装肉制品、罐头制品、果冻等高风险食品;

(二)专供婴幼儿、病人、孕产妇等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三)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四)法律、法规禁止生产加工的其他食品。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禁止生产加工食品目录,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三条 食品小作坊应当在生产加工的食品包装上如实标明食品名称、主要成分或者配料、食品小作坊名称、地址、登记证名称和编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联系方式等内容,并按照规定在显著位置标明“作坊食品”字样。标签标明的内容应当清晰、易于识别。

第四章 小餐饮和小食杂店

第二十四条 从事小餐饮经营活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取得食品经营登记证:

(一)具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固定经营场所,并与有毒、有害场所和其他污染源保持安全距离;

(二)加工经营场所内应当保持清洁,配备有效的冷藏、洗涤、消毒、防蝇、防尘、防鼠等设施,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废弃物的容器或者设施;

(三)场所布局合理,防止食品存放、操作产生交叉污染;

(四)有保证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

第二十五条 从事小食杂店经营活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取得食品经营登记证:

(一)具有与所销售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

(二)具有与销售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卫生防护设施;

(三)贮存食品应当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

第二十六条 取得食品经营登记证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和本条例第二十四条或者第二十五条规定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

(二)申请人有效身份证明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三)从业人员健康证明。

禁止隐瞒真实情况或者以提交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获取食品经营登记证。

第二十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进行审核,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进行现场核查。符合条件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颁发食品经营登记证,并向社会公布;不符合条件的,不予登记,并书面告知申请人理由。

第二十八条 食品经营登记证有效期三年。食品经营登记证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的,经营者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到原登记部门办理延续换证。原登记部门应当在登记证有效期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食品经营登记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十日内向原登记部门报告。对确需变更的,原登记部门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九条 小餐饮经营者不得经营裱花蛋糕、生鲜乳制品、生食水产品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经营的食品。

小食杂店经营者不得经营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其他婴幼儿配方食品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经营的食品。第五章食品小摊贩

第三十条 城市管理部门应当会同规划、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方便群众、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城乡规划,统筹考虑安全、市容、交通、环保等方面的因素,在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后,确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小摊贩经营地点和时段,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城市管理部门可以在前款规定的区域外,根据食品小摊贩就地发展和集中管理的需求,在不影响安全、市容、交通、环保等情况下,在城市非主干道两侧临时划定一定路段、时段供食品小摊贩经营。

经营地点、摊位的分配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申请人数和实际可容纳数,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予以安排,并向社会公布。第三十一条 食品小摊贩应当持身份证明、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向经营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备案并领取备案卡,备案卡有效期一年。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分配到了经营地点、摊位的食品小摊贩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发放备案卡并制作备案档案,记录经营者的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经营种类、经营地点等信息,并在发放备案卡后的十个工作日内,将备案信息告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城市管理部门。

销售食用农产品的,无需申领备案卡。

第三十二条 从事食品小摊贩经营应当有与其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工具、容器、工作台面以及防蝇、防雨、防尘等设备设施。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或者使用集中消毒的餐具、饮具。

食品小摊贩不得制作销售冷荤食品、裱花蛋糕、生食水产品和生鲜乳制品,不得销售散装白酒、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其他婴幼儿配方食品,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经营的食品。

第三十三条 食品小摊贩应当在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地点和时段内从事经营活动,不得影响道路通畅、交通安全和居民日常生活,遵守市容环境管理、环保等相关规定,及时清理场地,保持环境整洁、卫生。

食品小摊贩不得在设区的市、县(市)城区的幼儿园、中小学校门外道路两侧一百米范围内经营。第六章服务与管理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方食品传统工艺的保护,对富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鼓励通过连锁、联合生产经营,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鼓励、扶持本地历史悠久的传统特色食品生产技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和改造适合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生产经营的集中场所;鼓励和支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进入集中场所生产经营、改进生产经营条件。

第三十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遵循便民原则,简化登记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等提供便利服务,不得收取费用,不得指定中介服务机构。

乡镇、街道已设立便民服务中心的,食品小作坊登记证、食品经营登记证和食品小摊贩备案卡由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代为办理。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应当公示申请人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示范文本,优化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间。第三十六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生产经营者进行宣传教育,指导其办理证照、改善生产经营条件、改进生产工艺、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第三十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本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等部门制定包括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监督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组织有关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

第三十八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和随机抽查制度,制定分类监管措施,采用行政指导、示范引导、免费培训等方式,督促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保证食品安全。发现有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公开监督检查、随机抽查和案件查办的程序、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定期收集、汇总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相关信息,发现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违法违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报告。

第三十九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对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对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

(三)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向有关人员了解相关情况;

(四)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违法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

(五)查封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第四十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对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样检验。对消费者反映问题较多和本地区消费量大的食品、食品相关产品,应当重点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应当委托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当事人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复检。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得收取检验费和其他费用,所需经费列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第四十一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科学统筹、合理布局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现有的检验检测设备和技术人才,满足食品安全监管需要。推进第三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发展,依法共享食品检验检测数据,逐步实现网络化查询。鼓励检验检测机构为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服务。

第四十二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建立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信用档案,记录登记备案信息、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并依法予以公开。对诚实守信者予以鼓励;对有不良信用记录者,应当增加检查频次,督促整改。

第四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黑名单制度,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拒不改正且情节严重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生产经营者,在吊销其登记证或者备案卡的同时,将其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一)用非食品原料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

(二)生产、经营有害物质或者污染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三)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四)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污秽不洁、掺假掺杂食品;

(五)生产、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列入黑名单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生产经营者三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十四条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规定及时调查、处置。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封存有关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等物品;发生食物中毒的,应当及时送医疗机构救治。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以及收治食物中毒者的医疗机构应当在两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计生部门报告。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隐瞒、谎报、缓报食品安全事故,不得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登记擅自从事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生产经营活动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违反本条例规定,食品小摊贩未取得备案卡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食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可以责令停产停业,直至由登记或者备案机关吊销登记证、备案卡。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或者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可以责令停产停业,直至由登记机关吊销登记证。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二十条第二款、第二十一条第三项、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第三十二条规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或者改正后一年内又重新发生该违法行为的,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可以责令停产停业,直至由登记或者备案机关吊销登记证、备案卡。

第四十九条 已取得登记证或者备案卡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在检查中发现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继续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产停业,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由登记或者备案机关吊销登记证或者备案卡。

第五十条 隐瞒真实情况或者以提交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登记备案的,或者涂改、倒卖、出租、出借登记证或者备案卡的,由登记或者备案机关吊销登记证或者备案卡,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当事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登记备案。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未履行检查、记录、报告义务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使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房屋出租人明知承租人用于非法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仍提供出租房屋给承租人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房屋出租人明知承租人利用出租房屋进行非法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不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报告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使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房屋出租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十二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处警告、五百元以下罚款的,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决定。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未履行职责,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以及其他有关行政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不履行监管职责,导致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

(二)索取、收受财物或者谋取其他非法利益的;

(三)缓报、谎报、瞒报食品安全事故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制定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的具体认定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登记证和备案卡的样式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统一制定。

第五十六条 网络食品经营者和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的监督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七条 经批准设立的开发区、新区、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按照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明确承担日常工作的机构,履行相关工作职责。

第五十八条 本条例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小食杂店

为了规范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生产经营行为,制定了江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小摊贩管理条例并自5月1日起施行,下面是详细内容。

江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小摊贩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生产经营行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对其实施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食品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产加工场所、生产加工条件简单、从业人员少、生产加工规模小,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个体经营者。

本条例所称小餐饮,是指有固定经营场所、经营面积小、经营规模小、从业人员少、经营条件简单,从事餐饮服务的个体经营者。

本条例所称小食杂店,是指有固定经营场所、经营面积小、经营规模小、从业人员少,从事食品销售的个体经营者,不包括以批发、物流货运、网络、电视购物、自动售货等方式销售食品的个体经营者。

本条例所称食品小摊贩,是指无固定经营场所或者在相对固定地点,从事销售食品或者现场制售食品的个体经营者。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混业经营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最高食品安全风险等级,结合经营种类主次确定经营种类。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监督管理工作,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评议、考核。

各级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对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等管理工作进行综合协调、监督指导,提出相关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安排人员,做好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教育工作,协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监督管理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的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结果报告工作。省人民政府卫生计生部门会同省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农业部门制定并公布地方特色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在户外公共场所占道经营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环境保护、教育、规划、公安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等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在乡镇或者特定区域设立的派出机构,按照本条例规定的权限,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条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应当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

第八条 食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引导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第九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举报投诉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或者电子邮件地址,接受咨询、投诉和举报。

接受和处理举报的单位应当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为举报人保密。对查证属实的举报,应当给予举报人奖励。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十条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生产经营食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和食品安全要求,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符合国家规定和食品安全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

(二)用水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三)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应当无毒、无害、清洁,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四)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对人体安全、无害;

(五)生产、销售、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设备,应当安全、无害并保持清洁,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存放、运输;

(六)制作食品时生熟隔离,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无害、清洁的器具;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十一条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小食杂店实行登记证管理,食品小摊贩实行备案卡管理。登记证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按照本条例规定核发,备案卡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发放,发放登记证、备案卡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冒用、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登记证、备案卡。

第十二条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从业人员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患有国务院卫生计生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第十三条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小食杂店采购食品、食品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进行进货查验,并如实记录供货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采购数量、采购日期等内容。查验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食品小摊贩应当留存购进食品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的凭证及其他进货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三个月。

第十四条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应当在生产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登记证或者备案卡、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品小作坊、小餐饮还应当公示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五条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食品小摊贩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做到清洁环保,不得回流入食品加工、经营、餐饮等环节。

第十六条 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查验食品经营者的相关证明及信息;

(二)检查食品经营环境和条件,发现有违法行为的,及时制止并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报告;

(三)建立食品经营者档案及管理制度。

举办临时性食品展销活动,应当提前五日向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房屋出租人不得提供出租房屋给承租人用于进行非法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房屋出租人明知承租人利用出租房屋进行非法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报告。

第三章 食品小作坊

第十七条 开办食品小作坊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取得食品小作坊登记证:

(一)具备独立的生产加工场所,场所面积与生产加工能力相适应,布局符合工艺流程要求,生产加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安全距离;

(二)具备与生产加工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设备设施,以及相应的处理废水、存放垃圾等废弃物的卫生防护设施;

(三)建立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和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第十八条 申请食品小作坊登记证的,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派出机构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和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

(二)申请人有效身份证明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三)从业人员健康证明。

禁止隐瞒真实情况或者以提交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获取食品小作坊登记证。

第十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进行现场核查。符合条件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颁发食品小作坊登记证,告知相关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并向社会公布;不符合条件的,不予登记,并书面告知申请人理由。

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将申请材料送所属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由其按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办理。

第二十条 食品小作坊登记证有效期三年。食品小作坊登记证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的,经营者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到原登记部门办理延续换证。原登记部门应当在登记证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食品小作坊登记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十日内向原登记部门报告。对确需变更的,原登记部门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一条 食品小作坊除遵守本条例第十条规定之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登记证载明的范围内生产加工食品;

(二)生产过程中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三)食品生产加工场所与个人生活场所分开,食品用具、容器、设备与个人生活用品分开;

(四)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原料。

第二十二条 禁止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下列食品:

(一)乳制品、饮料(含饮用水)、调和食用油、配制的酱油、配制的食用醋、用酒精勾兑的白酒、预包装肉制品、罐头制品、果冻等高风险食品;

(二)专供婴幼儿、病人、孕产妇等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三)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四)法律、法规禁止生产加工的其他食品。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小作坊禁止生产加工食品目录,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三条 食品小作坊应当在生产加工的食品包装上如实标明食品名称、主要成分或者配料、食品小作坊名称、地址、登记证名称和编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联系方式等内容,并按照规定在显著位置标明“作坊食品”字样。标签标明的内容应当清晰、易于识别。

第四章 小餐饮和小食杂店

第二十四条 从事小餐饮经营活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取得食品经营登记证:

(一)具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固定经营场所,并与有毒、有害场所和其他污染源保持安全距离;

(二)加工经营场所内应当保持清洁,配备有效的冷藏、洗涤、消毒、防蝇、防尘、防鼠等设施,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废弃物的容器或者设施;

(三)场所布局合理,防止食品存放、操作产生交叉污染;

(四)有保证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

第二十五条 从事小食杂店经营活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取得食品经营登记证:

(一)具有与所销售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

(二)具有与销售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卫生防护设施;

(三)贮存食品应当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

第二十六条 取得食品经营登记证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和本条例第二十四条或者第二十五条规定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

(二)申请人有效身份证明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三)从业人员健康证明。

禁止隐瞒真实情况或者以提交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获取食品经营登记证。

第二十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进行审核,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进行现场核查。符合条件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颁发食品经营登记证,并向社会公布;不符合条件的,不予登记,并书面告知申请人理由。

第二十八条 食品经营登记证有效期三年。食品经营登记证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的,经营者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到原登记部门办理延续换证。原登记部门应当在登记证有效期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食品经营登记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十日内向原登记部门报告。对确需变更的,原登记部门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九条 小餐饮经营者不得经营裱花蛋糕、生鲜乳制品、生食水产品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经营的食品。

篇3:小食杂店

一、食杂店的特点分析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传统食杂店的特点, 食杂店所售商品以香烟, 酒, 饮料, 休闲食品为主。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是一种传统的无明显品牌形象的零售业态。食杂店的选址位于住宅区内它的商圈辐射半径为0.3千米。目标顾客以相对固定的居民为主。食杂店的营业面积一般在100平米以内, 主售卖方式主要以柜台和自选形式相结合。它的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方便顾客, 营业一般在12小时以上。至于食杂店的管理信息系统一般是初级或不设。

二、食杂店与超级市场和便利店的比较分析

在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 百货商店, 大型超市牢牢掌控着城市的黄金地段。它们的商圈几乎覆盖了整个城市。大量国外著名的百货公司和超级市场进军中国零售业市场, 这些洋公司凭借着雄厚的实力和几十年的经营经验在中国的零售业市场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们的卖场大多以超级市场这一业态为主要形式。在每城市中有着这样的特点:1、选址在居民区, 交通要道, 商业区。2、商圈范围较窄, 辐射半径2千米左右。目标顾客以居民为主。3、采取自选销售方式, 出入口分设, 结算在出口处的收银机处统一进行。4、商品构成以购买频率高的食品, 生鲜食品及日用必需品为主。5、营业时间每天在12小时以上, 可采取连锁经营方式。6、商店营业面积在600平米以上。7、信息化管理程度较高。由此可知身材巨大的超级市场它的市场定位与中国的传统农贸市场和日用百货市场相同, 但与向周边固定居民提供消费便利的食杂店的市场定位毫无冲突, 可以说超级市场与食杂店间的定位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两种业态并不直接在同一市场竞争空间内。

至于被大量引入的另一种零售业态:便利店。也由于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天然特点而对传统的食杂店业态威胁不大。便利店的具体特点为:1、选址在商业中心区, 居民住宅区, 交通要道以及车站, 医院, 娱乐场所, 机关, 团体, 企事业所在地, 加油站等公共区。2、商圈范围窄小, 一般设定在居民步行购物5到7分钟到达的范围内。3、目标顾客主要为居民, 单身者, 年轻人。目标顾客多为有目的的购物。4、商店营业面积在100㎡左右。营业面积利用率高。5、以开架自选为主, 结算在进口 (或出口) 处的收银机处统一进行。6、营业时间长, 一般在16小时以上, 甚至24小时, 终年无休息日, 此外还提供各种服务。如代交话费, 提供公用电话等。7、商品结构特点明显以速成食品, 饮料, 小百货为主, 有即时消费性, 小容量, 应急性等特点。8、可采取连锁经营方式经营实行信息系统化, 开展单品管理。9、店面形象要店堂明快, 清洁货架丰满。10、便利店的商品价格略高于一般零售业态的商品价格。11、信息化管理程度较高。以此与食杂店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不难发现, 便利店的定位无疑是食杂店的细化, 即选择收益较大的一部分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获取最大收益。便利店所选择剩下的大量市场空间食杂店仍是可利用的, 在那里单打独斗, 各自为战的众多食杂店仍能够获得供养一个家庭的利润, 绝大多数甚至更多。如果不能取得这样的利润的话, 这一业态将不会存在。所以它的存活便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 食杂店的天然市场定位为自己赢得了足够大的市场空间。在该市场空间内有着巨大的创新改革余地。这也是食杂店这种业态的一个强大的优势特点。

三、传统食杂店的竞争劣势

1、经营管理水平严重落后

首先, 独立经营。食杂店往往是单店独立经营, 依靠批发商进货。这样的经营模式导致了进货成本高, 所售商品无价格优势, 利润空间较小, 单店促销宣传成本高且效果有限。再加上单店抗风险的能力有限, 也容易导致售卖过期产品, 不合格产品的现象发生。影响顾客的忠诚度和消费信心, 不利于单店甚至整个业态的发展。

其次, 单店经营者往往是夫妻, 家庭或个人。这样就导致绝大多数食杂店的管理, 营销手段低下, 不能够尽最大的能力开发和满足市场需求。还有自营的方式大多会降低服务质量。增大服务和经营的不稳定性。

最后, 没有明确的经营理念与规范化管理。传统的食杂店没有自己独特清晰的经营定位这就导致了进货和销售的盲目性。再加上经营的粗放性没有一定的操作规范。使得传统食杂店无法进行精细化操作, 以降低人力等经营成本和经营损耗。

2、在广告投入方面

食杂店均是生产企业广告策略的执行者, 在不断帮企业做嫁衣的同时忽视了自己的品牌宣传。这样使得单店的忠诚顾客很少很少。

由于传统的食杂店业态其传统定位与大型超市的差异性和与新兴便利店定位的相对的广泛性, 使得食杂店依旧拥有着自己的生存领地, 下面我们来具体的谈一谈食杂店的生存发展之道。

四、食杂店的改革发展之路

1、连锁化

连锁化是零售业中一项伟大的发明和创造, 现在的超级市场及便利店均是采取这一方式做大的。那么食杂店为什么不能引入呢?食杂店个体的营业额再小, 利润率再低它也是盈利的, 他们月均利润足以养活一个家庭,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食杂店这一传统业态早就被市场无情的淘汰了。食杂店现有的利润水平就为连锁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的连锁则只有两个目的:

(1) 降低成本, 一家食杂店进的货的数量很小, 这样就无法从厂家直接进货获得最低的进货价和最优惠的相关条件。这样就导致了中间商存在的基础, 中间商无形中便承担了统一代购和配送的职能。并获得了对于食杂店来说相对巨大的利润空间和利润额。基于这种情况, 连锁化就可以将中间商内化成为连锁内的一个机构, 一个新的利润来源点。有着上百家食杂店联合进货的巨大数量做保证。昔日的小不点转眼间变成了重要的大客户。通过这样的资源整合无形中增加了进货谈判时的话语权。在获得优惠条件同时也增加了整体和个体的利润空间。在有了低价的货源和厂家有力的广告促销手段的配合与支持后, 食杂店的经营便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2) 打造品牌统一形象, 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统一名称, 标识。所有的加盟店均以统一的联盟名称为本店名称。由于食杂店具有分布范围广和布点密集的特点。所以整齐划一的店面设计本身就是一个最真实, 最有力的品牌广告宣传。各店中的人员服饰, 售货的方便包装, 及店内装潢均要统一设计规划。尽量让顾客无论在那家店购物都有这样一种感觉, 这儿的店铺都一样, 这儿的售货员也似曾相识。第二、统一服务规范。整个联盟要要求各加盟店的服务要符合标准化, 建筑的快适感, 营业时间的方便性和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等。第三、保证商品质量。统一所售产品的质量, 各加盟店要做到商品质量联保。使得消费者无论在哪里购物, 在哪里发现问题都能够即时的进行退换。我们尽全力的方便顾客减少顾客的损失就是尽全力的打造我们的品牌, 增加我们的忠诚的消费者。第四、统一的员工培训, 定期定额的对加盟店的销售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提高联盟的整体人员素质。以联盟标准顺利的执行。第五、统一的作业程序, 通过对售卖流程的研究分析, 对其进行科学化, 人性化的精细化设计。使联盟的一切都能够做到按着标准和程序来。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利用食杂店分布范围广, 布点密集的天然特性最直观的向广大消费者进行联盟品牌的内涵的有力阐述。这样的广告费用几乎为零。但效果却是显著有效的。

2、严格的检查监督制度

为了使各加盟店都能够达到令消费者满意的服务与标准化, 除了上述理念和规范以外, 还应建立严格的检查监督制度。一是常规性月度考评, 二是联盟总部的检查, 三是抽查 (在选定的分店定期进行) 。

3、明确的经营理念与规范化管理

提倡:质量、服务、方便、价值。质量是指向消费者保证所售商品的质量, 服务是指联盟向消费者提供最热情, 周到, 快捷的服务。方便是联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联盟的存在的基础就是通过向消费者提供消费的方便来获取利润。价值是指我们将向顾客提供更有价值的高品质的理念。

4、联合广告基金制度

设立广告基金是联盟的重要营销策略。由于大部分加盟者只有一家或少数几家店, 不可能负担大部分广告费用, 而大家联合起来, 通过联盟就可以筹集到丰厚的广告基金。在宣传联盟品牌的过程中, 坚持统一广告与区域性广告相结合的原则。即不同的地区, 不同的广告基金, 在宣传同一个品牌时可以实行不同的创意。也就是说, 各个地区是根据自己地域的促销重点和当地价值观, 消费习俗等作不同的广告设计来对同一个联盟进行宣传。

5、建立完备的信息系统

联盟总部必须有独特的信息网络, 保证信息的畅通准确, 有能力对各成员店进行经常性的指导。各地的分店不仅要向总部汇报信息, 还要彼此交换需求信息, 以保证物资合理且及时的调配。联盟可通过管理信息系统, 例如POS机, 能够实时知道每一种商品的销售情况, 对社会性物流资源协调。联盟应有效利用网络, 如建立门户网站, 以解决其庞大的后勤管理问题, 即为所有员工, 加盟店业主及供应商提供对信息系统的访问能力。联盟的目标是使这一门户成为员工开展日常工作的地方。使得联盟员工与供应商将能够通过登陆Web页面获得相关的数据, 还有助于将加盟者纳入信息圈中。

6、开展单品管理

通过模仿超级市场和便利店的商品管理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商品线, 并按大类划分部门, 实行单品管理。以提高销售额和单店单位面积利用率。

针对传统业态食杂店加以现代化的改造使之标准化、信息化、公司化。相信只要合理运用现代的经营管理技术, 就一定会在传统之中发现崭新的市场和巨大的商机。

参考文献

[1]孙念怀著:《精细化管理》, 《操作方法与策略》, 新华出版社, 2005年。

[2]李扣庆著:《顾客价值优势论》,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年。

[3]郑昕主编:《零售管理》, 科学出版社, 2005年。

篇4:肥妈牛杂店

午夜十二点多,街上的店铺基本上都关门了。静,静极了。两排的路灯像小士兵般立着,一言不发地投下寂寥的阴影。

在一个街角,我和爸妈找到了肥妈牛杂店。

果然是个“肥妈”呵!一个胖胖的女人曲肘为枕,安心地睡在还在冒着缕缕热气的牛杂锅旁。锅还在不知疲倦地咕噜咕噜煮着——像是要一直煮下去。里面的食物已经熟透了,各显出诱人的模样。肥妈听见脚步声,慢慢地立起身来,揉揉惺忪的睡眼,手里一点也不含糊地开始帮我们拿盘子。

“要吃什么,自己拿。”肥妈张罗完,笑了笑,肉脸红红的。

饱满的豆腐泡,金黄的腐竹,外脆内绵,烫得恰到好处,弹牙的牛肉丸,一咬,就会流出鲜甜的汁水来。它们满满当当地被盛在锅里,齐齐发出勾人的香味。我那被刺激的味蕾大大地得到了满足。这么晚,没什么人。我们吃东西的声音显得格外大声。

爸爸一边狼吞虎咽,一边问肥妈:“你这牛杂锅,在哪买?”“早没得卖了。十几年前定制的。”肥妈显出骄傲的神情来。“你们不是本地人吧?”她问。“呃……家乡是这儿。”妈妈接下肥妈的问题。“我十几年前,是在连州开始做的。”“哎,我就是连州的啊!”他们一句一句地攀谈,谁也不急,反正明天我们不用上学或上班,可以肆意消磨时光。

灯光昏黄,各种杂货挤挤地塞在发黄的架子上,我啜着甜滑的豆奶,对着锅发呆。这样的悠闲,对初三的我来说太奢侈了。

想起一句话:“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自己总是绷着一根弦,在繁忙的街道急急地走,又见到多少人,神情淡漠,目不斜视,只望着前方的路,踩着他们质地精良的鞋子翩然离开,留下一个倨傲的背影。前方啊!这个遥远的词。我只望待我也到达我的那个前方时,还有闲情逸致,半夜三更在小吃店里与店主欣然畅谈,拍下一张张我喜欢的黑白照片。

暗暗的街道上,两旁的一栋栋房子像是熟睡的小兽,安然伏在自己的地盘,等待黎明的到来。

我刚洗过的长发软软地垂落,发出淡淡的香。我望着天上的白玉盘,心中忽地生出无限的怅惘来。这样静好的时光,何时才能再有?

肥妈的脸在腾起的水蒸气后如雾中花般若隐若现,为她朴实平凡的脸平添了一份神秘。他们仍絮絮地说着什么,我仍细细地想着什么。如此深夜,我却思维活跃。

家乡的牛杂最负盛名,吃了那么多家,只肥妈家使我生出别样的感觉来。并不是因为有多想念那牛杂,最心心念念的,是那一箪食,一杯饮,在陋巷,我们自得其乐的悠悠时光。

篇5:小食杂店

我省约有食品小作坊1.8万余家,小餐饮4.5万家、食品摊贩4.4万家,从业人员数十万人。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小摊贩(以下简称“四小”)是很多基层群众谋生就业的方式,即便进入现代社会,城市的繁荣也离不开小商小贩。“四小”的存在,客观上对方便城乡居民生活、促进社会就业、发展地方经济、传承民俗文化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四小”生产经营条件简陋、流动性强等原因,导致监管困难,容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尽管《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作出了规定,但是不能完全适用于“四小”,因此《食品安全法》明确授权省、区、市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国务院也将“四小”立法列入对省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考核。另外,食药监等部门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对“四小”进行了重点治理,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也需要通过地方立法加以固化。因此,有必要根据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8月29日,省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条例》草案,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12月1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条例》。

一、关于《条例》的体例结构

《条例》共八章五十八条。第一章“总则”,主要从立法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定义及政府、部门、派出机构和行业协会职责等方面提出“四小”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第二章“一般规定”,主要明确了“四小”的管理模式、生产经营的各项要求和市场开办者的责任。第三章“食品小作坊”、第四章“小餐饮和小食杂店”和第五章“小摊贩”,分别对“四小”的条件、程序和经营范围等作了规定。第六章“服务与管理”,规定了政府及其部门对“四小”的服务措施和监管措施。第七章“法律责任”,对“四小”的违法行为规定了相适应的处罚。第八章“附则”,规定了施行日期。

二、关于《条例》的主要内容

《条例》的指导思想是既要突出安全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又要促进“四小”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其解决就业和方便群众生活的作用,实现维护法制秩序和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为此,根据我省实际,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规定:

(一)明确“四小”定义,合理设置门槛

一是为区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四小”,《条例》将“四小”比较原则地定义为面积小、规模小、从业人员少、条件简单的个体经营者。具体的认定标准授权省食药监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这是因为通过加强监管后,“四小”有一个从无序到规范到提高的过程,“四小”的门槛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如在法规中将“四小”的标准定死,就难以适应其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

二是针对“四小”的不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门槛,《条例》规定对食品数量、经营范围和接触人群较大的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实行登记证管理制度,对影响范围相对有限的`食品摊贩实行备案卡管理制度。为有效区分前店后坊、制售分离等多种业态混合的食品经营者,《条例》规定“四小”混业经营的,由食药监部门按照最高食品安全风险等级,结合经营种类主次确定经营种类。

(二)实行分类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我们针对“四小”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特点的情况,在《条例》中先对“四小”的共性问题作了一般规定,然后针对“四小”的不同情况分类设置了管理制度。在一般规定里明确了“四小”在生产经营时必须要达到的食品安全卫生的底线以及从业人员卫生要求,并建立了证卡信息公示、进货查验记录等食品溯源制度。在分类管理方面,分别设置了各自的准入条件、禁止生产经营食品的负面清单,以及各自行业应当遵守的特别规定。

(三)理顺职责定位,执法重心下移

为合理定位政府、食安委、部门和乡镇的职责,理顺各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避免交叉重复,《条例》规定了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总责;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综合协调、监督指导;食药监部门具体实施;乡镇(街办)协助食药监部门做好“四小”监管工作,各部门密切配合的机制。

为方便群众办理登记备案,下移执法重心,体现简政放权的要求,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将食品小作坊申请材料的受理,以及小餐饮、小食杂店和小摊贩的登记和备案下放到食药监部门设置在乡镇、街道的派出机构,并授权其按照本条例规定的权限,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既方便群众办事,又利于基层监管。

(四)加强监督管理,提供扶持服务

为加强对“四小”的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安全,《条例》明确了“四小”的日常监督检查和定期巡查制度,规定了监督检查和抽样检验的具体措施。建立“四小”信用档案,对诚实守信者予以鼓励,对有不良信用记录者增加检查频次。建立“四小”黑名单制度,列入黑名单的“四小”经营者三年内禁止其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对网络食品经营者和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等新兴食品业态,由于国家食药监总局已出台《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等规章予以规范,《条例》草案规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篇6:食杂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为落实食杂店的食品安全责任和义务,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食杂店应当自觉遵守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进货索证索票和收货查验制度、食品质量自检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条: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食杂店从业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工作。第三条:食品进货索证索票和收货查验制度

食杂店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并索取食品进货电子单据,单据应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体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采购进口食品,应当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或者进口批号、保质期、出口商等内容。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采取粘贴或装订的方法整理成册,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四条:食品质量自检制度

食杂店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贮存、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和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销售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第五条: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小食杂店】相关文章:

食杂店简介04-12

上一篇:党建农信社下一篇:侯晓红个人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