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安全事故原因

2024-04-23

化工厂安全事故原因(通用9篇)

篇1:化工厂安全事故原因

2013年安全工程师事故案例分析:某化工厂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一、企业概况

某化工厂于1999年6月创办,企业注册资金为58万元,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职工25人,产品有无色促进剂、洗衣粉、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

企业建有一个南北向4开间单层砖混结构的生产厂房和其他辅助用房。生产厂房内设3个车间:东面一间是过氧化甲乙酮车间,西面一间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车间,中间两间是洗衣粉车间。过氧化甲乙酮车间为一统开间,只有南面一扇双开门,西面靠南墙有一过道与其他车间相通,合成、过滤、配制、包装等均在这一开间内,没有任何隔离。过氧化甲乙酮(MEKP)和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车间的厂房及工艺设备系自行改造、安装,均未经具有化工专业资质的单位设计和施工安装。

二、事故经过

2002 年1月3日07:30,过氧化甲乙酮车间1号釜开始生产第一批号产品。08:30,2号釜开始生产第二批号产品。当天上午回收来的lO桶(250kg)不合格过氧化甲乙酮(退货产品)临时堆放在邻间的洗衣粉车间内。约12:00,2号釜开始生产第五批号产品。此时,在配制作业点上有2l桶(525kg)半成品,在合成釜西侧地面手推车上有275kg成品。12:25左右,运料工袁某看到2号釜加料口冒出大量橘黄色烟雾并冲出料液,瞬间燃烧爆炸,大约15min后,洗衣粉车间发生更猛烈的爆炸,除西面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车间外,整个厂房坍塌,造成过氧化甲乙酮车间当班的4名作业人员死亡。

三、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1)操作不当使合成釜内物料剧烈反应导致冲料,在釜外发生可燃性气液夹带物产生静电火花引起可燃性混合气体燃烧爆炸。

(2)车间结构不合理,从而使可燃性混合气体燃烧爆炸导致车间内存有的约800kg过氧化甲乙酮成品和半成品发生持续燃烧。

(3)临时堆放在邻间的10桶不合格过氧化甲乙酮遇爆炸和持续燃烧,产生分解,发生更猛烈的爆炸。

2.间接原因

(1)某化工厂车间厂房及工艺设备均未经具有化工专业资质的单位设计和施工安装,不具备危险化学品生产的基本条件。

(2)企业没有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没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大部分作业人员没有经过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教育,对突发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差。

(3)政府有关基层组织和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对辖区内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严重事故隐患没有给予有力的监督和及时查处。

问题:

l.每起事故分析时,都分析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怎样区分于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这起事故结案归档材料应包括哪些资料。

参考答案:

1.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的有关规定,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

(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见GB 644l—1986附录A中A.6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见GB 6441 1986附录中A中A.7不安全行为。

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其他。

2.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的有关规定,这起事故结案归档材料如下:

(1)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2)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

(3)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

(4)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

(5)物证、人证材料。

(6)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7)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8)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论断书。

(9)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

(10)处分决定和受处分的人员的检查材料。

(11)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文件。

(12)注明参加调查组的人员姓名、职务、单位。

篇2:化工厂安全事故原因

化工工业发展在工业和人民居住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在现代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中间体甚至产品本身几乎都是易燃、易爆、强腐蚀、剧毒物质,且生产大多在高温、高压、高速、腐蚀等严酷条件下完成,危险因素多。现将化工事故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其建议作了详述。

一.事故产生原因分析

(1)原料的不稳定性决定事故多。化工企业生产中很多化工原料的易燃性、反应性和毒性决定了易出现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的情况。而压力容器的爆炸及反应物的爆燃,都会产生破坏力极强的冲击波。

(2)生产过程事故多。化工生产中的副反应、处于临界状态或爆炸极限附近的反应都易引发火灾事故。

(3)小型化工企业的工人素质往往不高 , 职工对作业系统的操作事宜,随意删改安全操作规程 , 误操作或在设备检修时发生事故的几率高。特别是在检修工作时 , 焊接与切割、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往往都是在易燃易爆的化工装置区域内进行。违章动火主要体现在: 违章指挥 , 动

火审批不严;贸然动火酿成火灾;现场监督、现场措施不力。

二、存在原因:

(1)生产工艺本身具有危险性

化工生产处于高温高压、连续反应状态。所使用的原料和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如半水煤气、合成气、液氨、甲醇、甲醛、乙醛、甲酸、硫磺、甲铵液、硫酸、氢气、氯气、氯化氢、乙炔、氯乙烯、氢氧化钠等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的还具有强腐蚀性,复杂的工艺流程,高度连续性等特点,对安全生产构成十分不利的因素。因而应针对性采取措施实现安全稳定生产。

(2)发展过猛、设计不完善

近几十年来,化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化工企业增长速度太快。造成物质、原料、材料供不应求,仓足拼凑投产,留下隐患。不少的企业在进行扩建改造中,不按“三同时”要求,充分考虑安全生产的需要,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3)企业管理不善,安全生产无保障

化工生产特点决定了车间之间、岗位之间,必须有统一指挥,密切配合,因而对企业管理提出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没有真正牢固树立,还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的

错误观念,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生产得不到保证。

(4)设备技术状况差,失修严重

化工企业设备多,管线复杂,加之在生产过程中忽视对设备安全管理,使设备超期股役,日趋老化,对安全生产构成重大威胁。

(5)员工素质差,违章违纪现象严重

企业的安全生产,关键在于企业各级领导是否自觉遵章守纪,重视安全。大量事实证明:不少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没有按“五同时”要求去做,酿成事故。工人素质差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缺乏应有的化工知识和安全知识,违章违纪现象严重,增加了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

(6)组织不落实

由于企业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认识不足,安全组织上未落到实处,导致事故发生频率增高。其主要表现:

a、安全网络未健立;b、安全机构未设立或运转未设立或运转不灵;c、各部门、各类人员安全责任制未落实。三.预防措施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求对化工企业的选址进行严格规范。要充分考虑企业周围环境条件、散发可燃气蒸气和可燃粉尘厂房的设置位置、风向、安全距离、水源情况等因素,尽可能设置在城市的郊区或城市的边缘,从而减轻事故发生后的危害。

(2)严把建厂审核和设备选型关。化工企业的生产房应按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和生产工艺进行设计,充分考虑防火分隔、通风、防泄漏、防爆等因素。同时设备的设计、选型、选材、布置及安装均应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根据不同工艺流程的特点,选用相应的防爆、耐高温或低温、耐腐蚀、满足压力要求的材质,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制造和安装,从而消除先天性火灾隐患。

(3)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一般讲,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受高温、高压、腐蚀影响,设备材料就会出现性能下降、焊接老化等情况,可能引发压力容器及管道爆炸事故。此外还要做好生产装置系统的安全评价。

(4)强化教育培训,做好事故预案。化工企业从业人员要确保相对稳定,企业要严格职工的全员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特殊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并持证上岗、处置事故培训等,要制定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不断提高职工业务素质水平和生产操作技能 ,提高职工 4

事故状态下的应变能力。

(5)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责任事故。从领导到管理人员,明确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强化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不仅要追究事故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防止因为管理松懈,“三违”等造成事故。随着化工安全生产职责的明确,责任的落实,管理环节严谨,基本可以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四.建议

篇3:化工厂安全事故原因

1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安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前提, 由于化工生产品中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物质多, 高温、高压设备多、工艺复杂、操作要求严格, 如果管理不当或者生产中出现失误, 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中毒或者灼伤等事故, 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 甚至毁灭整个工厂。无数事实告诉我们, 没有一个安全的生产基础, 现代化工就不可能健康正常的发展。

安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保障, 要充分发挥现代化工生产的优势, 必须实现安全生产, 确保生产长期连续、安全的运行。发生事故就会造成企业不能正常运行, 影响生产能力, 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安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关键, 化工新产品的开发、新产品的试生产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否则便不能进入实际生产。

2 事故产生原因分析

1) 原料的不稳定性决定事故多;2) 生产过程事故多;3) 设备破损引起爆炸泄漏;4) 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人为素质引起的事故多。综上所述, 造成化工事故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人的过失和设备的不安全性, 上述列举的事故起因, 无不与人和设备相关, 事故既然主要由人和设备造成的, 那么我们就必须想方设法的去控制事故的发生。

3 检修前停车的安全技术处理

实现化工安全检修不仅确保检修作业的安全, 防止重大事故发生, 而且还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为此, 在检修前务必做好检修前停车的安全技术处理和检修前停车后的安全技术处理。

停车方案一经确定, 应严格按照停车方案确定的停车时间、步骤、工艺变化幅度, 以及确认的停车操作顺序表, 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装置停车阶段进行得顺利与否, 一方面影响安全生产, 另一方面将影响装置检修作业能否如期安全进行以及安全检修的质量。装置停车的主要安全技术处理如下:

(1) 按照检修计划, 并与上下工序及有关工段 (如锅炉房、配电间等) 保持密切联系, 严格按照停车方案规定的程序停止设备的运转。

(2) 泄压操作应缓慢进行, 在压力未泄尽之前, 不得拆动设备。

(3) 在排放残留物料前, 必须察看排放口情况, 保证物料的定点贮藏或安全排空、抽净, 以免发生事故或造成污染。

(4) 降温、降量速度应按工艺的要求进行, 以防高温设备发生变形、损坏等事故。

(5) 开启阀门时, 打开阀门头两扣后要停片刻, 使物料少量通过, 观察物料畅通情况, 然后再逐渐开大阀门, 直至达到要求为止。开启蒸气阀门时要注意管线的预热、排凝和防水击等。

(6) 高温真空设备的停车, 必须先消除真空状态, 待设备内介质的温度降到自燃点以下时, 才可与大气相通, 以防空气进入引发燃烧、燃爆事故。

(7) 停炉操作应严格依照工艺规程规定的降温曲线进行, 注意各部位火嘴熄火对炉膛降温均匀性的影响。火嘴未全部熄灭或炉膛温度较高时, 不得进行排空和低点排凝, 以免可燃气体进入炉膛引发事故。同时, 装置停车时, 操作人员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关很多阀门和仪表, 为了避免出现差错, 必须密切注意各部位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参数的变化。

(8) 检修人员进入设备作业后, 工艺人员一定要认真确认与设备连接的所有管道, 对一些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介质的管道要在阀后 (近塔端) 加盲板。

(9) 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设备进行置换。一般用于置换的气体有氮气、蒸汽, 要优先考虑用氮气置换, 因为蒸汽温度较高, 置换完毕后, 还要凉塔, 使设备内温度降至常温。

(10) 在对检修设备进行介质隔断、置换、降温、降压等工序后, 要进行严格的确认、检测,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再拆卸入孔, 要缓慢拆卸, 并尽量避开入孔侧面, 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如无法拆卸要针对设备用途采用安全方式开设新的入孔、手孔。

(11) 应穿防静电工作服, 安全帽必须保证帽带扣索紧, 帽子与头配戴合适, 正确穿戴劳保手套, 劳保鞋要采用抗静电和防砸专用鞋。在有条件的塔内工作时, 尽量在作业范围的塔底铺设一些石棉板或胶皮, 这样即防滑又隔断了人与设备的直接接触。

4 预防措施

4.1 输送过程 (机械的) 的安全措施

构成输送工艺过程的主要设备有输送动力 (各种机泵) 、传送机械和管路。其作用是把生产中所需的物质 (物料) 或能量 (蒸馏、水、氮气、压缩空气、煤气等) 输送到预定的位置。该过程的基本特点是物料在运动。因此, 不可避免的会有物料间、物料与设备间的摩擦、撞击, 还有可能产生静电 (尤其运输有机易燃物料) 、过热等。而这些问题可导致燃烧、爆炸的初始能量。在具体工作中还要求对所需输送的物料能承受 (或者是符合安全要求) 的输送方法与输送机械有所考虑, 其前提是尽量减少输送过程中的撞击、摩擦并限制其速度 (流速) 。其安全措施为:1) 在输送 (或装、卸) 易燃易爆石油化工产品等高电阻率的物料, 流速应在3 m/s内。2) 安装良好、可靠的静电接地设施, 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 (若与其他接地设施使用, 可以较小值为准) 。3) 在管道输送过程中, 应根据输送介质的特性选用管材。

4.2 蒸馏过程 (物理的) 的安全措施

蒸馏过程是化工生产过程上常用的物料分离过程, 它是采用物理的方法, 把某种物质从其混合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中提出, 以达到提纯加工的目的。这一过程的操作温度较高, 大多在易燃液体闪点以上, 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一定要注意被处理物质的热稳定性, 蒸馏提纯与持续时间。2) 对不稳定的副产物及杂质有浓缩的可能时应严格控制其累积含量。3) 残渣、结垢在蒸馏中蒸干而易出现过热的危险。4) 被蒸馏的易燃物体处于高温, 有同空气接触的危险, 应使系统的密闭性绝对可靠。总的来讲, 蒸馏操作的安全性和系统的温度、压力、密封性有密切关系。

4.3 化工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安全措施

化学反应的类型较多, 诸如裂化、催化、还原、电解、聚合、重氯化、磺化、缩合、烷基化等反应, 因其类型不同、特点不同, 需要反应条件不同, 其安全预防措施也不近相同, 现对主要的反应类型介绍如下。

4.3.1 氧化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氧化过程中如以空气或氧气作氧化剂时, 反应物料的配比应严格控制在爆炸范围以外。空气进入反应釜之前, 要有净化装置, 消除空气中的灰尘、水分、油污以及使催化剂作用降低或能引起中毒的杂质, 以保持催化剂活性, 减少火灾、爆炸的可能。

为防止接触器在万一发生爆炸或着火时危及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在反应器前和管道中应安装防火器。

为防止接触器发生爆炸, 接触器应有泄压装置 (防爆膜、防爆片) , 并尽可能采用自动控制进行调节以及报警联锁装置。

设备系统中还应考虑设有氮气、蒸汽灭火装置等。

4.3.2 硝化过程的危险及防范

硝化是一个放热反应, 所以硝化过程需要在降温条件下进行。在硝化反应中若稍有疏忽, 中途搅拌停止、冷却水效果不良、加料速度过快等, 都会使温度猛增, 并有多硝基物生成, 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对于上述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硝化剂具有一定的氧化性, 常用的硝化剂如浓硝酸、硝酸、浓硫酸、发烟硫酸、混合酸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吸水性和腐蚀性。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其与油脂、有机物, 特别是不饱和有机化合物接触, 否则会引起燃烧, 在制备硝化剂时, 不能超温或进入少量水 (保证设备不漏) , 否则可引起燃烧爆炸。

被硝化的物质大多数易燃, 如苯、甲苯、氯苯、萘的衍生物等, 这些物质不仅易燃, 有的还兼有毒性,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以免发生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

4.3.3 氯化过程的管理

该反应过程所用原料大多数为有机易燃物和强氧化剂, 如甲烷、乙烷、苯、甲苯、乙醇、液氯等, 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火源的安全距离, 严格遵守厂房的防火防爆要求等。

氯化过程常用的氯化剂为液氯或气态氯, 氯气本身毒性较大 (属于Ⅱ级, 高度危害) , 氯气的氧化性极强, 储存压力较高, 一旦泄漏危险性较大。通常液氯在使用之前, 必须先进入蒸发器进行气化。在一般情况下不准把储存氯气的气瓶或槽车当贮罐使用, 防止被氯化的有机物倒流进入气瓶或槽车引起爆炸, 其中间必须设氯气缓冲罐。另外, 氯气在使用过程中要配备齐全个人防护用品及制定出可靠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预案中的安全措施必须得到落实。

氯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尤其是在较高温度进行氯化, 反应更为剧烈。一旦泄漏将会造成火灾或爆炸, 因此, 氯化反应设备必须有良好的冷却系统, 控制好氯气流量, 以免反应剧烈, 温度骤升而引起事故。另外, 氯化反应几乎都有氯化氢气体生成, 因此, 在使用过程中其设备的耐腐蚀性选材、氯化氢气体的回收特别值得关注。

4.4 安全管理技术对策措施

1)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要求对化工企业的选址进行严格规范。要充分考虑企业周围环境条件以及散发可燃气蒸气和可燃粉尘厂房的设置位置、风向、安全距离、水源情况等因素, 尽可能设置在城市的郊区或城市的边缘, 从而减轻事故发生后的危害。2) 严把建厂审核和设备选型关。化工企业的生产房应按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和生产工艺进行设计, 充分考虑防火分隔、通风、防泄漏、防爆等因素。同时设备的设计、选型、选材、布置及安装均应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 根据不同工艺流程的特点, 选用相应的防爆、耐高温或低温、耐腐蚀、满足压力要求的材质, 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制造和安装, 从而消除先天性火灾隐患。3) 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一般讲,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 受高温、高压、腐蚀影响, 设备材料就会出现性能下降、焊接老化等情况, 可能引发压力容器及管道爆炸事故。此外, 还要做好生产装置系统的安全评价。4) 强化教育培训, 做好事故预案。化工企业从业人员要确保相对稳定, 企业要严格职工的全员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特殊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并持证上岗、处置事故培训等, 要制定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不断提高职工业务素质水平和生产操作技能, 提高职工事故状态下的应变能力。5)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杜绝责任事故。从领导到管理人员, 明确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特别是强化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 不仅要追究事故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同时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防止因为管理松懈, “三违”等造成事故。随着化工安全生产职责的明确, 责任的落实, 管理环节严谨, 基本可以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

5 结语

安全生产是我们安全工作的永恒的话题。科学、合理地安全措施会随着化工工艺的完善而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科学性。它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将会被广大的企业管理者接受和应用。随着重化工企业的逐渐增多, 石油化工的不断发展, 新老企业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增长较快, 我们深信, 通过利用先进的化工工艺技术,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一定能够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 同时也为化工企业良好的投资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

参考文献

[1]王洪林.化工企业重大事故应急措施方案的编制与实施[Z].山东省安全生产委员会.

[2]方志勇.小型化工企业火灾事故特点、成因及防火对策[Z].沈阳市消防支队.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石油化工及危险化学品领域研究报告[R].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4]汪兆武.强化特种设备及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是维系化工安全生产的关键[J].化工劳动保护, 2001.

篇4:化工厂安全事故原因

关键词:雷击事故原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X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3-124-02

中卫市地处宁夏西部,平均年云地闪次数达35次。尤其是每年汛期的7-9月,对流性天气频繁,云地闪比较集中,且强度大,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建设、工农业安全生产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据不完全统计,2001-2006年间,中卫市共发生雷电、静电灾害8起,其中雷电灾害6起,静电灾害2起,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50多万元。

1、概况

长河化工厂位于中卫市宣和镇政府南2千米处,总占地面积30余亩,职工200多人。八十年代初建厂以来,随着社会发展、技术革新,该厂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现有三台电石炉投入生产。

据现场调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长河化工厂已发生几起雷击事故。1984年7月16日,长河化工厂上空一道夺目的闪光划破灰暗的长空,继而震耳欲聋的雷声轰鸣,一个像似火球的东西飞速而下,将长河化工厂南边的一棵大树劈开。1998年8月12日18时左右,长河化工厂西炉烟囱遭雷击。2007年8月6日下午,宣和镇电闪雷鸣,长河化工厂1个电容补偿器、2个空气开关遭雷击,直接经济损失两万余元。

2、雷击事故原因分析

长河化工厂连续遭受雷击,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也影响了正常生产,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经过对雷击现场目击者的调查走访和对现场痕迹、物证的仔细勘测,分析认为:造成此次雷击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防雷设施不完善、厂址特殊气候、防雷安全管理存在漏洞三个方面的因素,现具体分析如下:

2.1防雷设施不完善

现代雷电防护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下图所示,包括外部措施和内部措施两大部分,概括地说,分为接闪、分流、屏蔽、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安装SPD六个方面的内容及相应的技术措施。

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或暴露在空间的各种设备、各种架空金属线缆(如电力电缆、通信线路、网络线路等),它可能在数微秒内产生数万伏乃至数十万伏的高压,产生火花放电,形成巨大的热能和机械能量,摧毁建筑物、设备,危及人身安全。对电石炉而言,避雷针起接闪的作用。通过避雷针接闪,经过引下线和接地体,将强大的雷电流泄放到大地中,保护建筑物、设备和人身安全。长河化工厂电石炉上安装的避雷针被拆除,致使雷击点不能有效控制,雷闪梯级先导无选择性。雷电虽然未直接击中建筑物或设备,但击中与建筑物或设备相连的金属管、线,通过传导的方式经耦合将雷电波引入建筑物内,損坏与之相连接的用电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等设各乃至危害人身安全。2007年8月6日下午,宣和镇电闪雷鸣,雷阵雨急下,长河化工厂电石炉上安装的避雷针已拆除,致使雷闪梯级先导无选择性。空气中的粉尘遇到雨水形成了畅通的电气通路,这个电气通路通过传导的方式经耦合将雷电波引入建筑物内,电容补偿器、空气开关受雷电感应被烧焦可能性极大;同时,雷击发生时,由于雷电流迅速变化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诱发强大的雷击电磁脉冲,经感性耦合、容性耦合或电磁辐射产生脉冲过电压和过电流,致使电容补偿器、空气开关损坏。

2.2特殊地形影响

在调查中卫长河化工厂雷击事故现场时,我们发现:当地厂址周围的特殊地理环境,也是导致此次雷击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化工厂西30公里处有一座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小山,有一凹口,据当地老百姓讲,每年夏天黑云、雷暴易在山口处生成,并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从山口到化工厂一线易出现冰雹、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到山口前查看,整个地形为喇叭形状,喇叭口正好朝向长河化工厂方向,顶部为宽阔的凹形山口。从天气学原理上讲,这种地形容易造成强对流天气和局地暴雨,且多出现在喇叭口地形的出口位置。夏季,当西南气流发展、进入喇叭口地形时,会出现逆时针绕流辐合,加之山脉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以及以砂石地面为主下垫面,受热较快,都会使大气不稳定能量和水汽得以积累,容易造成气流的上升运动,发展成对流行天气。此外,当山的西侧有弱冷空气活动时,容易从凹形山口进入喇叭口,进一步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加强对流天气的发展。由此可以推断,长河化工厂上游这种特殊的喇叭口地形形成了局地的小气候,也是造成该地多雷电天气的主要原因。

2.3防雷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长河化工厂领导和管理人员对雷电防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基本的雷电防护知识和技术措施常识,对于安装避雷装置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清,竟然对电石炉上安装的避雷针决定进行拆除,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漏洞和缺陷,直接导致了此次雷击事故的发生。

3、几点建议

(1)对于工矿企业,需要在防雷装置设计、施工和工程竣工时,主动申请具有专业技术资质的机构进行防雷工程设计,提出施工技术评价意见。工程竣工验收时,主动申请具有专业技术检测资质的机构,出具合格的防雷检测报告方可交工投入使用。

(2)各单位领导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需要正确认识雷电防护的目的、意义和防雷装置重要性,认真学习有关雷电防护的法律法规,增强防雷电灾害的意识,不仅重视经济效益,也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雷电防护科普知识的学习和普及,不定期组织对防雷装置进行维护,积极配合具有专业技术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定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任何安全隐患。

(3)要求:已安装防雷装置的单位和个人,应主动申报年度检测;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主动到气象部门申请办理防雷装置设计、施工图纸审核和工程竣工手续,认真接受气象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检查,从雷击灾害事故中吸取教训,齐抓共管,全面做好防雷减灾工作。同时建议有关单位和企业在选址、建厂前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气象等,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尽可能避开雷暴多发区,防患于未然。

(4)建议雷电防护技术主管机构要充分发挥法律赋予的社会管理职能,加大执法力度,严查安全隐患,绝不姑息。各防雷技术检测机构应制定本辖区雷电灾害分布图,向有关单位和企业进行宣传,提高对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结束语

《中华人命共和国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雷电灾害属自然灾害,破坏力大,危害程度高,损失严重。防御雷电灾害,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气象部门肩负着社会管理和法律职责。广泛宣传,加大执法力度,规范雷电防护管理,提高全社会对防御雷电灾害的认识义不容辞。

参考文献:

[1]朱乾根,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186-188.

[2]齐琳琳,赵思雄.局地地形、地表特征对上海暴雨过程影响的研究[M].北京:气象与环境研究,2006,Ⅱ(1):33-48.

篇5:石油化工企业发生事故的原因

化企业发生事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自然灾害外,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设计上的不足。例如厂址选择不好,平面布置不合理,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生产工艺不成熟等,从而给生产带来难以克服的先天性的隐患。

(2)设备上的缺陷。如设计上考虑不周,材质选择不当,制造安装质量低劣缺乏维护及更新等。

(3)操作上的错误。如违反操作规程,操作错误,不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等。

(4)管理上的漏洞。如规章制度不健全,隐患不及时消除、治理,人事管理上不足,工人缺乏培训和教育,作业环境不良,领导指挥不当等。

(5)不遵守劳动纪律,对工作不负责任,缺乏主人翁责任感等。

综上所述,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人的过错。上述列举的五条事故起因,无不与人相关。事故既然主要是有人造成的,那么人就必须想方设法去控制事故的发生。

篇6:化工安全事故案例

淮南市某居民楼发生一起人身触电伤亡事故,一居民在淋浴时触电死亡。该居民楼为TT接地系统,变压器出线端、每个单元电能表集控箱均未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每户居民室内装有保护器,相线、中性线、保护线三线进户。系统接线见左。

当发生触电事故后,该单元所有用户的保护线有220V的电压,3室的冰箱、淋浴器的外壳均有220V的电压,当断开该单元电能表集装箱内的低压主断路器,或单元电能表集装箱内的9室低压断路器时,该单元所有保护线电压消失,3室的冰箱、淋浴器的外壳也不带电。经事后调查发现。

(1)该单元的PE线接地被剪断,造成PE线未能与接地体连接,未能接地。

(2)根据现场分析,可以推断出:9室的相线在未进入9室前与PE线相碰,造成整个单元PE线带电,220V的电压通过PE线引起3室电器的外壳带有220V的电压,死者在洗浴时,手握潮湿带电的淋浴头,人身被水淋湿,阻抗下降,造成触电,无法摆脱电源,瞬间死亡。

通过这次触电死亡事故,暴露出如下问题:

①PE线与接地体的连接被人为的剪断,造成PE线的功能全失,暴露出低压系统的检修未能开展,存在认识的误区:高压系统需要定期的维护,380、220V系统定期的检修工作不重视,但每年因低压触电死亡的人数,却远远超过高压系统,很多低压触电事故完全可以通过定期的检修得以避免。

②该配电变压器、单元集装箱未安装分级BCD(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在触电发生时未能立刻自动切断电源。虽然每户居民都装有保护器,但因该保护器未能正确动作。暴露出该低压在改造时存在隐患。

③该幢居民楼未采用等电位连接,在触电发生时,未能降低接触电压。

篇7:化工安全事故案例序言

化工也是高危行业。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烧伤等危害因素和设备管道多、工艺流程长、生产连续性强等特点时刻伴随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多年来,化工生产安全事故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纵观我国化工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事故总是时有发生。2012年2月28日上午9时4分左右,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园内的河北克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硝酸胍的一车间发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踪、46人受伤。这起事故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危险化学品领域发生的伤亡最严重的事故。从化工事故的后果来看,有的导致人员伤害,有的导致设备损坏,特特别是人身伤害事故的 发生,都给受害者的家庭和亲人造成终生无法弥合的巨大伤害。死者长已矣,生者唯叹息,血与泪的教训让人刻骨铭心。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么以事故为镜可以知道什么呢?可以知道哪些是正确的行为,哪些是错误的行为,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使我们少犯错误,避免事故的发生;可以使我们的管理更合理、操作更规范,责任心更强,使我们变得更加明智、更加聪慧。诚如此,也就实现了煤化工局编制这本《煤化工事故案例汇编》的初衷了。

本书尽可能地收集、整理、归纳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化工行业比较典型的人身伤害事故。主要内容包括:事故经过、原因、责任分析、应吸取的事故教训、防范措施等。

这些事故都发生在我们同行业,事故的责任者、受害者、当事者往往仅仅是因为一次小小的疏忽、一个简单的错误、一处不当的行为,就酿成一起事故,而每一起事故都会造成人员的伤亡,设备的损坏,或者不同程度的伤害,教训之深刻,后果之惨重,现在翻阅起来,细想之下,仍不时地扼腕叹息,令人久久难以释怀。

事故之患犹如洪水,所到之处,将毁掉个人的生命,毁掉家庭的幸福,毁掉企业的安定,毁掉社会的和谐。这也就是本书所给予大家的一些警示和启迪吧。

希望大家仔细地阅读和学习书中的每一个事故案例,不仅要搞清每一起事故的来龙去脉,还要将自己置身于事故的背景之中,换位思考:当处在当事者的情形下,会怎么做,是否会犯同样的错误。要努力从每一起事故中吸取教训,纠正自己的一些不良工作行为或习惯,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地遵章守纪,并且主动关心他人的安全,就达到了编写本书的目的。

篇8:化工厂安全事故原因

一、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原因

1. 化工原料特性

根据笔者对近些年来所发生的化工企业安全事故研究发现, 化工原料特性对相关安全事故的产生有着一定影响, 这是因为化工生产中所使用原料不但具有腐蚀性与毒性较高的特点, 同时具有易燃易爆性也是其重要原因, 加之许多化工原料稳定性较差, 这就大大增加了化工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针对化工原料这些特性, 国家相关部门早已通过化工生产中各个环节建设安全标准予以确定。然而结合实践来看, 虽然当前化工安全生产标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相关事故发生率, 但部分小型化工企业受利益所驱使, 往往没有严格按照化工安全生产标准进行厂房、仓库等设计建设, 并且相关安全设施也不到位, 这就导致了这些小型化工企业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2. 设备选型错误或故障

在进行化工生产中, 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必须使用防爆型电器与设备。然而,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设备的选型很容易受到忽视, 如未采用防爆型工艺设备、设备未经防静电处理、没有对电气线路进行防爆处理等, 一旦出现液体或可燃气泄露, 遇到火花则可能会引发爆炸事故。此外, 在生产过程中, 部分原材料或产品都具有极强的腐蚀性, 加上受到机械振动或压力的影响, 极易造成各类缸、塔、阀、管的损坏, 从而导致原料出现泄露。

3. 人为原因

就现阶段而言, 我国部分化工企业在招工时对于工作人员门槛要求较低, 工作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其次, 部分化工企业并未重视岗前培训以及消防安全培训工作, 导致部分工作人员不懂危化溶剂的特性, 在没有熟悉工作规程以及注意事项的情况下就上岗操作, 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常常出现违规操作或失误行为, 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导致生产中断。再者, 部分化工企业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导致工作人员工作懈怠, 不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二、化工企业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1. 严格落实化工安全生产标准

针对上文所述化工原料诸如腐蚀性强、易燃易爆以及稳定性差等特性而导致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率增加的情况, 笔者认为应当通过严格落实化工安全生产标准着手进行解决。首先, 加强各部门化工企业建设审批力度, 例如在化工企业选址上, 环保、消防以及安监等部门必须将其迁出人群居住密集或水系丰富的区域, 通过将化工企业设置在城市的郊区或边缘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时造成更大的损失以及环境污染。其次, 严格依据化工安全生产标准来对化工企业的厂房、仓库以及相关防火防爆防泄设施设计进行审批, 并加强对其建设过程的监督。例如针对化工企业厂房设计审批中,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在严格依照国家所出台相关安全生产标准、规范等进行厂房设计审核, 一旦发现设计中存在不符合要求或有安全隐患的地方, 应立即责令化工企业进行整改, 直至设计符合要求后方可审批。此外厂房建设过程中, 环保、消防以及安监等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监督, 以此确保厂房设计得以严格按照标准建设, 进而降低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发生几率。

2. 加强设备的管理

首先, 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与检修, 尤其是对受腐蚀、高压、高温影响的设备要做好其记录与备案工作, 并严格做好防静电处理工作, 杜绝安全隐患的出现。其次, 应进行生产装置系统的安全评价工作, 避免由于设备出现老化、性能下降而发生爆炸等危险。再次, 如果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工作人员需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故障检查与记录, 并做好故障的分析工作。找到故障原因后应出台合理的解决方案来及时解决安全事故。最后, 应实行化工机械设备故障的监管制度, 对化工设备及其维修过程进行全面监管。

3. 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首先, 应加强员工的岗前培训以及安全培训, 特殊岗位必须要求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并且让工作人员能够熟悉并全面掌握操作规程, 提升工作人员的生产操作技能以及业务素质水平。其次, 应做好处置事故培训, 定期开展安全事故演练工作, 让工作人员能够正确掌握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 以及提高其事故应变能力, 提高其逃生技能。再者,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尤其是对各生产单位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要予以明确, 并加大对责任的追究力度, 提高工作人员的警觉性, 杜绝出现违规违章操作行为, 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化工企业实现安全生产, 广大企业应当通过对近些年所发生安全事故进行分析, 在汲取经验教训的情况下采取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预防措施来提升自身生产的安全性。为此, 上文在结合笔者多年工作实践基础上, 重点围绕于安全事故发生原因探讨出一些较为有效的预防措施, 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杨松, 徐琳琳.浅析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的影响因素[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 (13) .

[2]张华.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解析[J].化工管理, 2015 (19) .

篇9:安全事故频发催促规范化工物流

不到一个月,接连发生的化学品运输事故使危化品运输安全问题成为焦点。

事故只是冰山一角

在“3·29”事故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辆标示吨位为15吨的槽罐车实际装载29.44吨。对此,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跃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只是国内化学品运输超载问题的冰山一角。当整个社会的安全意识薄弱,习惯了低价以及压价竞争时,企业会发现只能通过压缩仓储和运输环节来获得利润,这时候,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安全就会被忽略。像其他超载一样,危险化学品运输超载在业内并不是秘密,而液体化工品的超载比起一般货物的超载来更具有隐蔽性。

“在液体化工品的运输中,有些核定只能装7到9吨的槽罐车在经过改装后实际可以装载30吨,而这只是一个普遍超载的额度。市场的这种混乱状况使我们根本不敢进入槽罐车市场。”中化国际码头储罐部主管汤轩霆表示,中化国际主营化工品的贸易分销及物流服务,物流业务包括远洋、近海、内河、沿江船舶运输与码头储罐服务,陆路槽车运输与仓储服务等。如果用符合规格的车进入槽罐车市场,在价格上就很难竞争过那些超载车。运输企业的利润空间本来就已经很小,而规范运输和不规范运输在利润上相差20%左右。所以违反运输规则是受利益驱动的。

物流企业面临难题

液体化学品陆路运输分槽罐运输和集装罐运输两大市场,前者设备投入低、运价低、市场准入门槛低,货主多为中小化工企业,属中低端市场。在长三角,张家港、宁波、上海化学品集散中心,每一地都聚集着数百家化学品槽罐车运输企业。后者技术含量高、投入大、运价高,货主多为大型化工企业,尤其以外资化工企业为主,处于高端市场。在全国,像中化国际这样拥有30多辆集装罐运输车,从事陆路化学品运输的企业,不过10家左右。

中化国际仓储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军介绍,“液体化学品运输必须由船运、储罐码头、路运串成一条完整的运输链。我们曾经想进入槽罐车运输市场,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样不规范的市场,规范企业一进去就死定了。”

“在产业配套的专业物流体系、环境保护,以及法律制度保障、市场监督管理、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我们似乎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潘跃新说。“化工物流市场之乱很大程度上缘于管理疏漏。而我们往往是出了事才重视,缺乏常抓不懈的机制。”

行业协会呼之欲出

物流现在是个热门的行当,新开办的这类企业到处可见,但却鱼龙混杂。对于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贮藏,本来需要严格的管理,首先要保证从业人员的资质。而“3·29”事故的肇事司机实际上只是个体运输户,之所以获得危险化学品运输许可证,是因为车主挂靠在当地一家有资质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这样的情况在全国恐怕还有不少。

国外对化学品物流有严格的规范制度,陆路化学品运输也有严格标准。我国虽有相关专业检验机构,但是,管理松散,难以监控。“3·29”事故的肇事槽罐车内,既没有按规定必须随车携带的所运危险化学品“身份证”(MSDS),即详细介绍所运货品性质、防护措施、安全保护方法等内容的小册子,也没有配有一旦发生意外可用来应急的防护物品。

中化国际目前正计划联络化工物流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以使化工运输驶上安全车道。

易燃易爆品的安全运输

易燃易爆物品在运输、装卸中应避免高温、明火,避免相互碰撞、挤压、摩擦,否则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发生。为此,须做到——

一、车辆应用木板、橡胶板、复合板等垫底。物品不得接触酸、碱、氧化剂残留物。

二、装运易燃易爆品车辆要有接地线,装卸过程应确认接地线完好。装卸人员不得身带火种,穿钉子鞋和化纤作业服,不得携带、使用手机和传呼机;装运物品不得摔砸、翻滚或相互撞击。

三、罐车在指定地点停靠后,司机不准离开驾驶室,与押运员联系确认后方可作业,罐体要留有适当的安全空间,禁止将罐充满。

四、运输易爆品车辆相互间要保持50米距离,保持中速行驶,不得随意超车、抢行和紧急刹车,防止易爆品发生滑动、碰撞,途中司机、押运员不得随意离车。

五、在易燃易爆品附近,严禁动用烟火,严禁用铁器击打罐体,不准明火照明。

六、装运中应仔细核对押运物的品名、数量、规格、押运地。火药、雷管、导火索、起爆弹等物品要严格执行分装、分运、分储原则,确保无丢失,无泄漏、无损坏。

上一篇:观第44届技能大赛有感下一篇:对干部个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