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作文我的老师尹老师

2024-05-26

初一作文我的老师尹老师(精选6篇)

篇1:初一作文我的老师尹老师

尹老师700字作文

我的母校坐落在一个小村庄里,那里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没有高大的楼房,但却为我留下了宝贵的记忆。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的班主任尹老师。

尹老师个子不高,饱经风霜的脸上爬满了皱纹。我从未仔细的看过尹老师。当时的我是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总害怕与尹老师那充满严厉的眼光对视。但是,尹老师又十分关心、疼爱我们。

有一次我们上体育课,尹老师带我们玩“贴膏药”游戏。我好静,不爱动,悄悄的都在一个不容易被发现的角落里,独自享受着阳光。可是不久之后,我的“小反对派”们发现了我,并决定要捉弄我一番。不知她们耍了什么把戏,稀里糊涂的我就成了“失败者”。”失败者“可是要像猴子一样被耍来耍去呀!没办法,我只好束手就擒。不知被耍了多少次,下课铃终于”拯救”了我,我以飞一般的速度回到了教室。

中午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的饭钱丢了。在我们这样的小学里,丢了就不可能找回来。“唉!又要饿肚子啦!”我自言自语道。正我无助时,尹老师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李霞,怎么还不去吃饭?”我便一五一十的说给老师听。可老师听后却微笑着说:“要不我请你吧。”“不,不,老师,怎么能让您请呢?”我委婉地拒绝着。可是我还是在老师的.盛情邀请下吃完了这顿饭。我敢肯定,那顿饭是我生平吃过的最香的一顿,那种味道是甜甜的……

尹老师不仅是我们的班主任,而且还教我们数学、音乐和美术。至今我还记得她教我们的歌。

“为救李郎离家园,为救李郎中状元……”

可惜我刚升入三年级,尹老师就退休了。但是我相信尹老师会一直在我们身边,一直会……

篇2:初一作文我的老师尹老师

我们班是全校出名的“调皮班”,纪律、班规、成绩……都是年级“倒数第一”。高老师接手后,了解了我们的情况,她并没有嫌弃我们,而是帮助我们改正缺点,肯定我们的成绩,肯定我们的优点,老师充分信任我,并把我选为班长。记得有一次,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我有序地组织同学们到操场跳长绳,等高老师来时,我们个个跳得满头大汗。

准备收场时,高老师把我叫到一边,我还以为她有什么事要批评我,没想到的是,高老师竟然对我这次没有在她的布置下带领同学们练习跳绳而表扬了我,我当时心里美滋滋的。但是,当我在学习上不认真时,老师批评我也毫不含糊。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时,因为同桌的一句话冒犯了我,我就顶他一句,结果被高老师逮了一个正着,老师并没有当着全班的同学的面批评我,而是下课后把我叫到办公室批评了我,还罚抄一――十七课的课文。

当时我实在是想不通,觉得很委屈,回家后我边哭边抄课文。只到期末考试考了好成绩时我才领悟到:原来高老师并不是在惩罚我,而是在帮助我。

篇3:钟老师,我的好老师

钟老师非常关心我们, 乐于帮助我们。记得有一次, 那是我们刚上四年级时, 我的英语学得一塌糊涂, 眼看同学们都能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优异的英语成绩, 我羡慕极了, 可是不管我怎样努力, 就是考不出好成绩, 我只能默默地唉声叹气, 正当我觉得“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 钟老师的出现使我“柳暗花明又一村”。她每天教我读我还生疏的英语单词, 鼓励我要有学好英语的信心, 使我不再沮丧。此外, 钟老师还教给我许多学习的方法。在她的帮助与鼓励下, 我的英语成绩一点一点进步了, 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老师, 一个多么高尚的称呼, 老师, 一个多么平凡的职业, 但却有着不平凡的意义。钟老师, 您永远是我心中的好老师!

篇4:池莉老师给我的命题作文

像池莉这样级别的作家,很多出版商都盯着,她作品的市场保证且不用说,也绝对可以提升出版商的品格。当我得知,我要来做《汉口情景》的责编,从策划到编辑到营销——接到这个任务,我觉得是2014年我所有工作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而这本《汉口情景》不仅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对江苏文艺出版社也意义重大:池莉老师是江苏文艺社的老朋友,她的第一套文集便是当时的年轻编辑现在我们的总编辑汪修荣推出的,后来又陆续合作了一系列图书,都是当时最畅销的图书。这次《汉口情景》可以花落我们社,有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为池莉老师对江苏文艺社、对汪总的信任和友情。

只是一开始,池莉老师不知道汪总把这本书交给了一个只有三年出版经验的我,在与我第一次通电话中,她对我的工作经验有点不太放心。即使是对我不太放心,她还是跟我说:我希望这本书是我目前出版的所有图书中很特别、很有收藏价值的一本书。然后又谆谆教诲了我很多话,印象最深的是:你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编辑,得把你经手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每一次都对得起你署上的名字,这样一件一件“做好”的事情累积起来,你就优秀了。

我就是这样——带着池莉老师的期待,也带着她的一些不放心,开始了这本书的编辑工作。《汉口情景》由五篇小说构成,都是她的名篇:《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你以为你是谁》《生活秀》《汉口永远的浪漫》《她的城》。其中《她的城》发表于2011年第1期的《中国作家》,为节本,两年前出版的图书《她的城》中这篇小说也是节本,2013年10月,池莉老师还原全本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做了较大的修订,这次收录于《汉口情景》,较之其他几篇,这是新作,而且也是市场上唯一的版本。我又查阅了其他各种版本的池莉作品,有的在其他选本中出现比较频繁,有的几乎找不到,所以对于当下的读者来说,如果之前很少读池莉的作品又没有见过很早版本图书的读者,《汉口情景》算是池莉老师最新也是最权威的小说集。

做传统文学作家的图书,最难的恐怕是如何找到市场需求和作家本身气质的契合点,你肯定不能按照包装那些年轻作家的套路去做传统文学作家的图书,但又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而忽略市场。接手任务的前两个月,我反复琢磨着池莉老师说的“很特别的、很有收藏价值”这个要求——“很特别”是较之她其他的图书,而“很有收藏价值”的前提是读者要买,买了才能收藏。

我联系了好几位有名的设计师,每个人都格外忙碌。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中国好闺蜜”安意如帮我推荐了她的御用设计师余一梅。一梅是一位年轻的设计师,给郭敬明、韩寒、蔡骏、冯唐、六六等畅销书作家但非传统文学名家设计过封面,她和池莉老师的风格会是一个路数吗?能设计出“很特别、很有收藏价值”的封面吗?

凡事遇上“年轻”二字,总会让人心里“咯嘣”一下,还因为在一梅接手之前我们否定了好几个设计师的方案,所以这位接手伊始和我不认识,到后来成为好朋友好搭档又被池莉老师戏称为“青春无敌女孩”之一的一梅和我一样,充满激动和压力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我们先是定主色调,池莉老师提过她在看一次欧美走秀时发现有个模特穿着驼色和墨绿搭配的衣服很好看,于是我们就想着要不要驼色、墨绿,后来我们又琢磨宝蓝、藏青、草绿、深咖……但总没找到我们满意的颜色。

有次老师微信发了只她家的茶叶盒,又发来她家一组日本的茶具,是白底蓝色图案,她觉得挺好看的。我和一梅大半夜研究起茶叶盒和日本茶具,一梅在网上搜出茶叶盒是大吉岭红茶的盒子,网上还有好几款颜色,相比较而言,我俩都觉得偏红的盒子比较好看。但大红色肯定不好,不然就紫色吧,紫色很符合女性气质,池莉作品中女性形象众多,喜欢读她作品的也是女读者居多。若是要契合“收藏价值”,我和一梅都觉得女性的购买冲动远大于男性。我俩在紫色上达成共识,第二步就是选什么紫色。一梅发来一个色谱,各种紫——我大开了眼界。最终,我们锁定洋葱紫和雪紫,立马我的天秤座特质作祟,每天脑海中都是洋葱紫雪紫洋葱紫雪紫到底哪个紫好!

一次逛商场,我无意中发现一只紫色钱包,500多块钱我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又带着一些候选紫色的布到上海与一梅商讨封面。在一梅古色古香、恍如与世隔绝的工作室里,我们综合了我那只钱包的紫色、以及之前框定的洋葱紫雪紫和一些布料的紫色,大体确定了封面所用布面的主色调(池莉老师、我、一梅早前都一致建议使用精装布面烫银)。我们又围绕“汉口情景”四个字想着封面、环衬要点缀什么样的图案。池莉老师长期生活在武汉,她的作品就如同一幅幅武汉风情画。提到武汉,很多人就会想到池莉的小说,以及被她描写得入木三分的吉庆街、花楼街等武汉街衢景观。2000年《生活秀》问世加上后来陶红主演的同名电影的推波助澜,武汉的“鸭脖子”名扬大江南北。《汉口情景》的封面要来些什么图案呢?是民间生活场景呢,还是街道建筑,还是那些著名的小吃——鸭脖子、热干面、豆皮?

一梅一边构思一边顺手就在餐巾纸上画了一张四方桌、几把小藤椅,又把武汉那些著名的小吃一一给画了出来(一梅是吃货,画吃的特别快手),整个画风很有点丰子恺那些画的感觉。这个构思后来我们没有采用,我们和池莉老师又反复商量,最终确定用“汉绣”作为图案用在封面上。

“汉绣”是武汉的代表手工艺,是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直到确定“汉绣”图案的那一刻起,我和一梅算是稍稍松了一口气,也越发对未来成型的《汉口情景》充满期待。手绘汉绣的过程很艰辛,一梅一笔一划地创作,待完成后,她又邀请了一位书法家书写了书名、篇名,又对书法字进行了电脑完善。

这本书正文的版式、字体、字号,页码的字体、字号,扉页、辑封的排版都经过了各种尝试。池莉老师和我们一起讨论,比如她会手写几个字大概框个版式发给我们,她会和我们讨论到底用什么字体,什么字和什么字必须连在一起不能断开……

与此同时,我和同事们对于这本书反反复复地校对、核查,有任何疑问又都邮件整理发给池莉老师,池莉老师就算是晚上八点刚开完会还没吃饭也会第一时间与我们一一确认。

一梅最终的设计稿对于在我们选定的布面上成功烫银很有挑战性,尤其是汉绣图案的线条非常细,封面书法字体有些连笔的地方笔画也非常细,印刷厂对烫银图案的要求是笔画细度不能低于0.2毫米。为了确保烫银成功,更不能影响整个封面的美感,一梅又一次次地修改封面……

从去年年底池莉老师将书稿交予我们,到今年9月份《汉口情景》顺利印刷完成,这个时间相较于很多难度大的图书都不算长,这个过程中,我却有一种短时间内逼迫自己成长的感觉。如今回想起和这本书有关的点点滴滴,有些画面很辛苦,有些画面很感动,有些画面当时觉得折腾现在想想也很有趣。这本书,像是完成了学生时代曾经作为一个文学青年的梦想——和自己喜爱的作家合作。

《汉口情景》算是池莉老师给我的命题作文——做一本“很特别,很有收藏价值”的书。是否“很特别”,我想较之她的其他图书,第一次将一本小说做得如此精致,如此有情调,并且也是第一次用红色(虽然是紫红)来包装池莉的小说,算是“特别”吧。池莉老师曾开玩笑地说:“我这辈子都无颜色,红它一回吧!”我们觉得各位读者有机会看到的这本《汉口情景》的封面色是可以契合池莉作品的气质,也契合我们主要针对女性读者的定位。而封面色调来自中国色色谱,加上设计师手绘的汉绣图案也是妥妥的中国传统工艺图案,我们希望《汉口情景》代表池莉作品输出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时,外国读者能觉得《汉口情景》就是一本来自中国的图书。

如今,池莉老师正带着《汉口情景》在美国交流,外国友人对这本书赞赏有加。我非常希望国内的读者也喜爱《汉口情景》,是否具有“收藏价值”要等读者朋友来鉴定,但这肯定是一本足够真诚的图书。如果你曾经买过池莉的图书,因为她的作品喜欢上武汉,又或者觉得池莉笔下的武汉怎么和现实中有些不太一样,当你在面对或经历正在被刷新和篡改的汉口以及中国很多城市的革新时,让《汉口情景》可以为你保存一份记忆、情调与历史。如果你没有读过池莉的作品,不妨从《汉口情景》开始,和我们一起感受这位喜欢琢磨人性骨子里头的东西并写出来的女作家,她对于写作的虔诚,和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洞察与穿透,她笔下的那些人、那些事不仅仅会出现在汉口,也许就发生在你的身边。

篇5:我的老师初一作文

政治老师姓王,一位年轻的女老师,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子。嘴是樱桃小嘴。她十分幽默。从她嘴里随意吐露出来的一句话便可以给我们带来十足的快乐。

身为政治课代表的我,经常和王老师打交道。王老师总是严格的要求我们。我们自然明白这是王老师的用心良苦。可就在那一次,我也被王老师批评了。

那是刚开学的一段时间,我自己对政治这一门新学科也是迷迷糊糊,有点摸不着头脑。也不太懂这门学科的要求。果不其然,在我第一次交作业的时候,就被王老师“逮”到批评了。

“叶鹏,过来一下,看看你的作业,怎么回事?该画线的地方不画线,该分点的地方不分点,大题也写错了。怎么搞的呀?”

“我……我……我……”我吞吞吐吐地说着。因为我知道,画线和分点是老师在第一节课就强调了的要求,而我却疏忽了,是非常不应该的。

“嗯?怎么?一次不会我可以教,但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都要我来教你吗?你身为课代表,首先就得多这一门学科了解,我布置下去的任务就应该完成,如果你自己都不完成的话,我还能指望其他人去完成?你是他们的榜样,就应该自己以身作则,不是吗?还有你这个大题也写错了,是不是没有认真审题?我的要求是什么?是……”

篇6:我的老师初一作文

胡老师我们班的班主任,她也是我们班的“齐天大圣”,她跟孙悟空有的一拼。

大概是因为胡老师戴着眼镜,她总是连露出一股平厉的气息,但是下课铃一响,她的脸像川剧里的变脸大师,立刻舒展开眉毛,满面春风。

她改作业的时候,是有没有专心上课,都一目了然、毕竟她教书二十年,什么小伎俩没见过。我们在老师的管理下,慢慢地茁壮成长。

上课数学课时,特别是她的“火眼金睛”,简的直可以和“齐天大圣”相媲美。虽然我们一个个盯住黑板,手里握着笔,一副好学生模样,但是在这些中,有些同学走神,也会被胡老师发现,她会用双眼进发出的“熊熊火光”给烧出原形,那火光足以杀死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老鼠,那些走神的同学肯定火溜溜拿起数学书和笔灰头士脸地走到后面去,因为只要被胡老师的眼睛盯住,停住讲题,叉腰,一手抓着粉笔,一手抓着把大尺。那副模样吓的只好站在教室后面听课。

上学期运动会时,闭幕式,台上体育老师在总结今天的比赛结果和明天的安排。太阳正毒,晒得人汗珠往下直滚,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地里的土冒烟,在烈日下,我们一个个垂下了头,现出了原形,有的要么和朋友聊聊天,有的要么在和同桌打架,有的要么和同学玩游戏。台上说的一句话的没有认真听,胡老师的眼镜片是反光的,无法辨别老师在看哪,突然,胡老师不知从哪冒出来了,都没有注意到她,还放肆地玩。我们这些不听讲的都被她逮到了。

上一篇:评审会议纪要下一篇:题西林壁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