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总结

2024-04-27

古木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总结(精选2篇)

篇1:古木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总结

古木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总结

古树名木是我们的祖先给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它是我市历史文化名城活的见证,活的文物,它对研究本市城区过去的气候变化以及发展城区旅游事业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市城区现存古树名木共46种,2042株。主要分布在公园、大专院校、医院、居民院落、路旁、驻蓉单位及驻蓉部队。

近年来我市在保护管理古树名木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一直受到国家、省市人大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1992年6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城市绿化条例》,该条例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作出了专门的规定;1992年7月22日省人大发布的《四川省城市绿化条例》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和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1991年制定并于1997年修订的《成都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对有关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条款又作了重点修订,把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提高到了法规管理的高度;1997年市人大通过、省人大批准了《成都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该条例的颁布施行,为我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它标志着我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1989年我局对城区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普查,建立了古树名木档案,设置了古树名木保护标志,初步落实了管理责任。近年来,我局多次对城区古树名木进行了普查,并重新更换了保护标牌,完善了档案,并与245家管护单位逐个签订管护责任书,进一步落实了管护责任。2004年为了切实加强本市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我局采用GPS定位系统对全市古树名木进行了精确的定位普查,包括再次拍照,对树木所在地的定位坐标点(横坐标、纵坐标)的测量、树高、树木冠覆、胸径的测量,树木保护范围的测量,树木长势善以及生长环境的记录等。

通过以上系统地测量,登记工作,使我市古树名木的管护工作纳入了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根据古树名木的分布情况制作了成都市古树名木分布地图,极大地提高了对本市古树名木的管护质量。

三、我局设立了专门负责古树名木日常管理的部门,包括对《成都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的宣传。对濒危古树名木进行复壮的技术指导,针对古树名木生长、状况进复壮难度大的特点,我局成立了以分管局长牵头,以园林高级工程师、园林工程师为班底的古树名木领导小组,近年来经专家组复壮的古树名木达45株。如2000年复壮成都市机投镇1株千年银杏,(编号0965,胸径180cm;)2002年复壮成都体院1株200年古皂荚树,(编号0142,胸径80cm;)2004年复壮成都市靖水山庄800年古银杏,(编号0505,胸径140cm等)。

四、本市古树名木的管护工作,按照《成都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由树木所在单位进行日常的管护工作,但是有些管护单位由于资金或管护单位领导重视不够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对古树缺乏必要的维护工作,致使古树长势衰弱。

我市针对这一薄弱环节,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另一方面拿出专款成立古树名木养护队,其工作职责首先是对散生于城市街道上的74株古树名木设置了保护树池和围栏;其次,对散生于街道、居民院落和失管失养的单位内的古树名木每年都定期进行水汉补给和病虫害防治;第三在古树名木专家组织带领下,加强了古树名木复壮和病虫害防治等科学研究,积极引进了先进的管理办法和保护的新技术、新措施。近年来我局安排古树名木养护队,雨季排险150次,修剪古树枯枝、断枝172株。第四,几年来对涉及古树名木的各类建设项目实施了严格的审查。在我局受理的古树名木移植的申请中,我们要求修改方案避让古树名木就地保护202株,如四川省人民医院因修建专家公寓楼,经修改建设方案后,就地保留古香樟树12株;四川省公安厅因修建住宿楼,经修改建设方案就地保留古皂荚树2株。凡无法避让的古树名木都报市政府审批移植。五年来,报市政府批准移植共3株,到目前为止,我市没有一株古树名木砍由于城市环境的变化、地下水位降低及旧城改造中古树名木保护矛盾突出等原因,古树名木保护面临一些问题。城市环境变化导致一些抗性不强的树种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鉴于以上原因,为了切实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维护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

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古树名木的宣传力度,使各级政府及园林绿化、规划、国土、房管、城建、市政等部门都积极主动参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同时促使管护单位和广大市民、社会各界提高保护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

二、完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责任制,使我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对保护古树名木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加强管理、严格执法。进一步切实加强古树名木日常保护管理工作,积极主动配合行政执法队伍,对违反《成都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的行为依法追究违法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四、进一步完古树名木的动态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提高我市古树名木保护质量。

成都市园林管理局

二○○五年三月十日

篇2: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探讨

我国地域辽阔, 植物资源丰富, 种类繁多, 木本植物资源尤为丰富, 众多古树名木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庙宇古刹周围的古树名木保护得较好, 很少遭到人为破坏, 但村前屋旁, 特别是散生的古树名木则不然。由于广东省大部分山林都已责任到户, 受利益等目的的驱使, 使相当一部分古树被移栽后, 再进到大城市。这种以牺牲农村生态代价换取城市绿化面积带来以下危害:一般成活率在30%左右, 造成自然资源极大的浪费;一棵大树往往就是一个植物群落的核心、一个小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 一旦被移走, 原地的生态环境多年无法恢复, 尤其是成片移走的区域, 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破坏了农村和山区的生态环境;被移进城的大树, 自身的存活都无法保证, 更谈不上发挥它应有的生态功能, 不符合生态城市的科学要求。

2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措施

如何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是我国林业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根据实际情况, 保护古树名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2.1 加强法律手段的运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24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44条, 《城市绿化条例》第25条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严禁损毁、采挖或移植古树名木, 造成严重后果的, 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确需进行保护移植的, 应按规定权限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其它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根据当前南方部分地区大量移植古树的不正常现象, 各地林业主管部门相应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比如湖南省林业厅于2003年4月份出台了《关于全面整顿树木采挖、移植、运输和木材流通管理秩序的紧急通知》, 明确规定了大树的采挖、移植、运输等。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其它相关部门, 只有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 做好群众的宣传工作, 从严打击损毁、移植古树名木的违法行为, 取缔古树交易市场, 严禁古树名木进城, 才能从根本上起到保护古树名木的作用。

2.2 技术措施

任何树木都要经过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 古树名木也不例外。自然灾害的袭击, 雷击雹打、雨涝风折, 都会大大削弱古树长势, 特别是由于周边环境遭到破坏, 古树名木更易遭病虫害的危害;人为的损害加速了古树名木的衰亡, 在村旁屋边和城市的部分古树名木下垃圾成堆, 树上千疮百孔, 使树体受到严重破坏;树干周围铺装面过大, 仅留下很小的树池, 影响了地下与地上部分的气体交换, 使根系处于透气性极差的环境中。古树的养护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 设支架。有些古树由于年代久远, 主枝常有死亡, 造成树冠失去均衡, 树体易倾斜, 因而有必要设支架支撑, 维持其自然长势。 (2) 堵树洞。补好中空的古木树洞, 延缓树干的腐朽和衰老。 (3) 设避雷针。由于古树多为高大挺拔, 易遭雷电袭击, 有必要对部分古树装上避雷针。 (4) 保护好古树周围的自然环境, 定期检查, 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5) 清理好周边的杂物, 留出相应的土壤空间, 增强透气性, 刮平人为的伤口, 涂上保护剂等。 (6) 做好排涝防旱工作, 经常补充腐殖质肥料。通过这些技术措施, 延缓古树的衰老和死亡。

2.3 管理措施

良好的管理体系, 让全社会共同关注古树名木, 对保护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3.1搞好挂牌登记制度。对于已挂牌的古树名木, 一般情况下是没人敢采挖移植。在过去已挂牌的基础上, 定期对古树名木重新摸底, 对漏挂或原有挂牌损坏的及时进行补挂, 从而有效地保护古树名木。

2.3.2认真做好存档工作。要详细调查和登记古树名木的树种、树龄、树高、冠幅、胸径、生长势、立地环境、养护措施等, 另外相关图片、传说及其它历史资料也应进行存档。对于濒危珍稀的古树名木,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建立古树名木基因库。

2.3.3落实管护单位和管护人。根据古树名木的权属, 应与有关单位或个人签订管护协议, 责任到人, 对于特殊意义而又需要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的, 各级财政应安排相应资金, 确保落实到位。

2.3.4开展认养古树。对亟待保护的古树名木向社会推行认养制度, 由有关主管部门与认养人签订认养协议, 明确权利义务, 既解决了资金问题, 又激起全社会共同关注古树名木的热情。最近, 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带头对长沙岳麓山上的古树名木进行“认养”活动, 就很好地起到示范和保护效应。

摘要:我国一贯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 曾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古树名木予以保护。但是由于利益驱动, 目前我国农村移植大树古树成风, 使农村散生的古树受到了很大的摧残。文章论述了古树名木保护的现状和保护管理措施。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古木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南楼令·古木向人秋原文及赏析05-04

上一篇:大草原旅游心得体会下一篇:泉坝乡泉堡村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宅基地划分工作全面完成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