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光荣传统

2024-05-24

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光荣传统(精选6篇)

篇1: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光荣传统

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

清明思故人,缅怀祭英烈。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浴血奋战,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的安定与繁荣。为了弘扬革命精神,重温革命历史,内蒙古博物院第45期“博苑”讲坛邀请多松年烈士之子赛希先生,为大家讲述多松年的故事。本期讲坛于2012年3月31日上午9:30在内蒙古博物院六楼多功能会议厅举行,呼和浩特市边防检查站官兵、丁香路小学学生和普通观众参与了本次活动。

此次活动从参观《草原烽火》展厅拉开序幕。赛希先生带领观众参观多松年烈士的相关文物、图片,介绍多松年烈士在蒙藏学校学习的情况、参与创办革命刊物《蒙古农民》以及参与革命运动等历史内容。参观结束后,丁香路小学的少先队员在六楼多功能会议厅朗诵《血染长城的共产党员——多松年》,缅怀多松年烈士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的不朽功绩,学生代表为赛希先生献上红领巾。赛希先生结合他的儿时记忆与历史背景讲述多松年烈士为民族解放开展革命斗争的艰辛过程。

本期讲坛让广大青少年亲身感受革命烈士经历的艰苦岁月,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奋勇拼搏,用实际行动争做祖国栋梁。

篇2: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光荣传统

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我们聚集在鲜艳的国旗下缅怀革命先烈,站在这里,我们凝视着烈士鲜血所染的国旗,一幅幅英雄烈士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从江姐到刘胡兰;从黄继光到董存瑞„„无数英烈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

我们不能忘记过去。我们知道在通往开国大典的坎坷道路上,他们是一块块坚实的石头,让革命的车轮轰隆碾过;我们看到在轰轰烈烈的红土地上,他们用高大的身躯,挡住了罪恶的子弹,他们用浩烈正气和崇高理想,为我们描绘了光彩夺目的壮丽画卷,他们英勇顽强,浴血奋战;他们视死如归,为了民族的独立,祖国的解放,他们把旧世界埋葬!

我们没有忘记过去。笑看今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一代代红领巾在星星火炬的指引下,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争做新时期的好少年。

先烈们倒下了,但是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永远激励着我们新一代随时做好冲锋的准备。英雄给予我们希望!同学们,我们必须从小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做英雄的好后代,做家乡人民的好后代,好好学习,奋发图强,全面准备,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篇3: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光荣传统

的代号是红星第3大队。行军途中虽然十分疲劳, 但每到宿营地, 我们都利用时间练习收发报。在长征路上, 我们用树枝在地上划, 练习抄报, 有时干脆用口模仿蜂声器念读电码。”

4月14日~20日,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机关党委主办,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协办的“红色通信老区行”活动顺利举行。七天时间内, 工信部组织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人民邮电报、通信世界周刊等媒体走访了江西宁都小布、瑞金、南昌, 陕西西安、延安, 河北西柏坡, 北京香山等地, 重温红色通信记忆与革命精神, 了解当今通信信息业的发展情况, 以期褒扬先烈伟绩, 传承启迪于当今通信信息业建设。此次“红色通信老区行”走访活动以我党通信事业的起点——江西宁都县小布为起点, 以北京香山电话专用局旧址为终点。

1931年1月6日, 在江西宁都小布红军总部参谋处所在的一栋院子里, 王诤、刘寅和几名红军战士建起红军第一部侦查电台。

对于宁都起义的价值, 王诤曾表示:“在第三次反‘围剿’到第四次反‘围剿’之间, 红军无线电台有一次飞跃式发展, 那就是1931年12月14日宁都起义的部队一下子带来了8部机器和40多名电台技术人员。我们的电台陡然增加到了14部。”

党中央转移到西柏坡后, 人民解放军的通信建设比抗日战争时期有了很大发展, 到1948年秋, 仅关内各战略区就有通信干部6200余人、通报台807座、收报台472座、有线电总机2000台、电话单机近1.

1927年8月1日, 参加八一南昌武装起义的部队交通队中, 已有了电话兵、

老红军徐明德曾回忆说:“八路军驻西安、重庆这两个办事处的电台, 报量大, 长报和急报多, 都用大功率 (50至100瓦) 发信机, 信号较强, 只要昼夜换用合适的波长, 一天24小时都可以通报。”

中央军委三局始建于江西瑞金, 1937年到达延安, 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负责保障全军通信联络的领导机关。

48年12月, 毛泽东在西柏坡为《人民邮电》题写刊名, 也为新中邮电通信事业指明了方向。

委三局陈列馆内红军通信兵用过的美制电台耳机与美制磁石电话机。

篇4: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

清明三乡苏区行

三乡有小都、黄沙、石楼等三个大村,原是梅县区一个镇,后并入雁洋镇成为一个片区,是土地革命早发地带著名老苏区。

清明节前一天,省老促会原顾问曾洪老厅长和梅州市、梅江区、梅县区老促会及三乡分会一大批老同志到三乡片,与当地民众一起开展红色和爱国主义教育,随同参与该片“诗文社”30周年华诞喜庆及建言推动乡村发展。老将们披红霞接地气采风成稿——“清明三乡苏区行”。

拜祭先烈,感念英雄洒热血

是日清晨7时半,队伍自梅城乘车经国、省、县乡公路40多公里直抵三乡黄坳村的坪山坑口,眺望山麓,“三乡革命烈士纪念碑”便映入眼帘。队伍自山脚凝神静气沿着石阶拾级而至。站在纪念碑前,但见阵阵蝴蝶翻飞,山野鲜花拥簇,更显英陵庄严肃穆;周边翠柏相拥,山上青松挺立,英陵荡漾着凛然浩气。拜祭人群怀着敬仰之情,为英陵敬献花环,鞠躬致礼。这座革命烈士纪念碑,代表着当地民众心愿,寄托着久远的哀思,是由黄坳行政村委和乡贤热心筹资兴建的,碑文铭刻着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历史时期烈士们为革命而捐躯的光辉史迹。同志们万分感慨:今天的国强民富,就是烈士们当年的头颅和鲜血换来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我们永远要牢记他们,传承他们义薄云天的革命精神。

同忆战史,再闻枪声颂先贤

我们来到当年“中和之战”战场,听取战史介绍。1947年前后,在党的领导下,举国上下处于壮大力量不断开展游击战争时期。那时三乡是闽粤赣中心县委所在地,粤东支队也已建立,队伍逐步扩大,伺机袭击敌人。1947年10月27日,当地保安部队企图搜剿消灭我支队主力,派一个中队60余名保警驻扎中和学校。支队司令员刘永生闻之,决定组织队伍痛歼来敌,连三个大村的民兵数十人也投入战斗。我方先后采取智探、夜袭、包围、诱降、迷敌、强攻展开:一是以当日派员伪装叫卖猪肉深入前沿摸清敌情;二是次日3时以20多名突击队员以夜色掩护近前施攻,让敌成了惊弓之鸟。三是再次日断粮断水围困该敌,并诱降喊话乱其军心;四是又再次日,以退迷敌引蛇出洞,敌人果真上钩,撤出向后山逃跑。此时围歼队伍迎敌,在一阵猛烈密集的枪声和“缴枪不杀”的呼喊声中结束战斗,毙敌4人,伤敌8人,俘敌50多人,创造了当时南方游击队成建制歼敌的先例,受到上级表彰。自1929年土地革命“甲坑暴动”至解放战争,三乡类似的大小战斗累计数十起。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设在小都村的电台,还为指挥长江以南大片区域的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共庆诗社,盛赞“花”妍推春意

到三乡共同接受红色洗礼,老同志们还与一批诗人、摄影爱好者和民众共庆三乡“诗文社”建立30年周年华诞。还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4年,当时的三乡属地方基层区的建制,一个代表民意的文化站长提议,即得到当时的区委书记等领导大力支持,一个以收集、整理、出版、弘扬本地历史人文,启迪来者,推崇优秀传统,促进地方建设为宗旨的“诗文社”,竟然成立了起来。这既是新时期的先知先觉之举,亦是历史的传承,因为三乡清朝就有“文祠会”,后又有“诗会”。30年来,一个民众文化社团,生于当地,一直受到内外乡亲的热情支持,并创造了一番不俗业绩。“诗文社”开头的几年间,便艰难收集、编纂了至今全国仍罕见的乡级自编地方志书,个中还特别编写了地方革命斗争史、侨史、文史和诗文汇编十余个专著,为地方和民众提供了当地的历史和人文的借鉴。同时创刊了反映浓郁乡情《山棯花》刊物,现已每期发行至1200多份,读者遍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乡亲中。“诗文社”和《山棯花》成了当地文化丰碑和内外乡亲的心灵家园,在加强内外交流、推动家乡建设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深受民众爱戴。

齐游乡间,喜见村寨艳阳天

篇5: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光荣传统

预防森林火灾

——“清明时节,预防山火”主题班会教案

会同一完小三年级组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来历,感受清明节气氛。

2、通过历史人物,学习先人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扫墓”的意义,教育幼儿更加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通过主题班会学习,教育学生小心山火,预防山火。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手工材料、放风筝、踏青的录像片段。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清明节的由来

1、谈话导入:

明确清明节是4月份的4、5、6号的其中一天。

2、了解清明节的名称及来历。

3、讲述清明节的传说故事。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材料。师补充材料:清明节传说

在很早很早的春秋时期,有个大王叫晋文公,他想封赏一个叫介子推动官员,可是介子推住在深山老林里,谁去请他,他也不下山,那做呢吗办呀?晋文公想了个好办法,从山后面放火烧,那样介子推就会从山前面逃下来。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还是没有下山,晋文公找到山上,发现介子推抱着一棵大树,已经被火烧死了。这棵大树上有个树洞,里面放着介子推写给晋文公的一首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树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第二年的这一天,晋文公领着很多大臣到山上去拜祭介子推,竟然发现那颗被烧焦的大柳树又发芽了,绿枝千条,随风飞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敬重地说;“这棵柳树就賜名叫,‘清明柳’,这一天就定为清明节吧。”

4学习杜牧的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看图,通过看图使学生知道清明节前后自然界的许多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清新。

6、了解清明节人们的各项不同的活动:春耕、植树、播种、扫墓、荡秋千、放风筝等。

7、通过看图或观看录像,理解什么是扫墓?交流自己知道的英雄人物的故事。

二、清明时节,小心山火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来临,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扫墓、祭奠亡灵已成为习俗。然而,历年来因清明节祭扫活动引发火灾不在少数,加上春季气温回升快、风多风大,又是火灾事故的多发期和重特大火灾事故的高发期,因此,清明节期间的防火问题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清明节期间扫墓时要绷紧防火这根弦,千万不能麻痹大意,避免意外火灾的发生。

1、森林火灾的危害

人们常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棵幼苗成长为大树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需要花费人们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而一切森林大火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内就能把成片的森林烧毁,生活在林中的珍贵野生动物瞬间不见了、消失了、有的灭绝了„火灾造成的损失是无法计算的。危害是严重的。

2、林区八不准

不准烧香、烧纸、燃放鞭炮

不准打猎和野炊

不准用火烧蜂、驱兽

不准用火把照明和乱丢烟头、火种

不准小孩在林区玩火

不准甩砸汽体打火机

不准痴、呆、聋、哑及精神病人携带火种进山入林

不准在林区烧田埂、烧秸杆、烧荒、烧牧场

3、森林防火我们怎么做?

⑴、参加各种森林防火的宣传活动,做一个义务宣传员,向自已的亲友、邻居和周围的群众宣传森林防火的法规和防火的一些知识,督促有扑火能力的人参加扑救森林火灾

⑵、配合护林员在林区要道口,督促进入林区的人员交出火种 ⑶、如果发现森林火灾要立既向当地政府、村委会、林业站、派出所、家长、老师和信得过的人报告,或拔打森林火警电话12119,报告当地防火部门,也可拔打110、119进行报告。

⑷、将不能参加扑火的人组织起来,看好自已的家门,防止坏人趁火打劫。

⑸、在学习之余,要积极参加学校等部门组织的植树造林活动和清除林区可燃物活动,从小养成爱劳动、爱集体、爱森林、爱绿色、爱林护林的好少年。

三、总结

同学们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森林防火,人人尽责。只要我们人人防火,增强防火知识,珍惜森林、爱护森林,就能确保青山绿水永驻,争做一个森林防火的好公民!

清明祭先祖勿忘前人泽被

森林防火患常使后人蒙荫

篇6: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光荣传统

郑h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伴随着浓浓的春意,我们一起走进了四月,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

又是一年清明节。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我们聚集在鲜艳的国旗下缅怀革命先烈,站在这里,我们凝视着烈士鲜血所染的国旗,一幅幅英雄烈士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从江姐到刘胡兰;从黄继光到董存瑞……无数英烈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为了祖国的解放,他们能在战火中出生入死,能在监牢里坚贞不屈,能在刑场上大义凛然。他们用生命、热血换来了华夏民族的新生。

今天上午,粤东各届人士、团体来到我们枫美村与仙埔村交界处的狮尾山坡“抗日阵亡将士墓”前,公祭抗日阵亡将士。我校六年级全体师生及有关人员也即将参加此次祭奠活动。缅怀在1941年8月狮尾山保卫战和1941年11月邹堂阻击战中阵亡的七百多抗日将士。在祖国危难之时,英雄们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不怕流血牺牲。难道是他们不知道生命的可贵?不!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深深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中国人,保卫祖国,拯救祖国是自己的责任,爱国主义就是他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们,幸运地享受着先辈们为我们打造的和平盛世,同学们,我们肩负着先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肩负着建设经济发达、文明富强的伟大祖国这一历史重任,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中华民族的早日腾飞,让我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健康成长,用我们的热情、用我们的才智,让中华民族的伟业在我们的拼搏中延伸,让国旗更鲜红、五星更闪亮。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六年级(1)班:郑h

上一篇:相似三角形教学教案下一篇:团市委拉练调研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