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网络工程师的求职信样稿

2024-04-16

清华网络工程师的求职信样稿(通用7篇)

篇1:清华网络工程师的求职信样稿

您正在浏览的求 职 信是清华网络工程师的求职信样稿

尊敬的先生/小姐:

您好!本人欲申请贵公司网站上招聘的网络维护工程师职位。我自信符合贵公司的要求。

今年7月,我将从清华大学毕业。我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是计算机开发及应用,论文内容是研究Linux系统在网络服务器上的应用。这不仅使我系统地掌握了网络设计及维护方面的技术,同时又使我对当今网络的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大学期间,我多次获得各项奖学金,而且发表过多篇论文。我还担任过班长、团支书,具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我能够面队任何困难和挑战。

互联网促进了整个世界的发展,我愿为中国互联网和贵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信附有我的简历。如有机会与您面谈,我将十分感谢。

此致

篇2:清华网络工程师的求职信样稿

您好!本人欲申请贵公司网站上招聘的网络运营工程师职位。我自信符合贵公司的要求。

今年7月,我将从清华大学毕业。我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是计算机开发及应用,论文内容是研究Linux系统在网络服务器上的应用。这不仅使我系统地掌握了网络设计及维护方面的技术,同时又使我对当今网络的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大学期间,我多次获得各项奖学金,而且发表过多篇论文。我还担任过班长、团支书,具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我能够面队任何困难和挑战。

互联网促进了整个世界的发展,我愿为中国互联网和贵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信附有我的简历。如有机会与您面谈,我将十分感谢。

此致

篇3:清华网络工程师的求职信样稿

1929年, 受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叶企孙教授的邀请, 冯·卡门首次访问清华大学.当时中国的近邻日本已经开始发展航空工业, 他们在河西机械公司建造的第一台风洞于1928年竣工, 并成立了一家飞机制造公司.在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河西公司成为日本水上飞机和战斗机的主要生产部门.冯·卡门在清华大学访问的过程中, 向校方阐述了发展航空工业和航空学科的重要性, 建议在清华大学尽快创办航空工程专业和设立航空讲座, 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以便与邻国日本保持军事上的平衡.由于历史条件和种种原因, 他的建议没有得到时任校长罗家伦的重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梅贻琦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当时侵华日军凭空中优势狂轰滥炸, 给中国军民造成极大伤亡.1932年一二八事变, 倭寇的飞机驰骋于上海空中, 如入无人之境, 闸北犹在无空防的情况下, 变成了瓦砾之场, 更是引起全国震惊.从舆论界到学术界, 从社会到政府, “航空救国”成为当时震撼全国的呼声.同年, 清华大学组建工学院, 梅贻琦亲自兼任工学院院长.在机械工程系内设“动力工程”和“航空工程”两个专业组, 成为中国大学创办航空学科的发源地.1933年顾毓绣及庄前鼎等教授在清华开始筹建航空馆与飞机库房、自制实验风洞、购买实习飞机[1].

为解决清华初建航空学科阶段人才缺乏的问题, 1934年清华校长梅贻琦曾函聘冯·卡门教授来清华任教, 协助筹备设计空气动力学实验设备.此时冯·卡门已赴美国在加州理工学院任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主任, 无法来清华应聘.1935年8月17日他致函梅贻琦校长, 推荐他的得力助手华敦德 (Frank L.Wattendorf, 有译为瓦登道夫) 博士来清华任教.他在信中指出:华敦德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1926年下半年在哥廷根与普朗特一起研究湍流, 1927年到亚琛工学院研究空气动力学.1933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目前在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工作.华敦德博士绝对是风洞与飞行实验方面的第一流的研究人员, 也是一名优秀教师.他具有调整自己适应任何外国环境的出色能力.他相信华敦德博士一定能在清华做好工作[2,3].

冯·卡门在德国亚琛工学院空气动力学研究所担任所长时, 华敦德是他研究室中第一个来自美国的研究生, 后来成为他最亲密的同事和得力助手.对此, 冯·卡门在他的自传中写道:“1927年, 华敦德和他的母亲一起来到亚琛.从那时候起, 我一直把他当成我的家庭成员.我们合作研究了许多课题, 他始终是我最亲密的同事.现在他是北约航空顾问团主席.”[3]对于冯·卡门推荐华敦德来清华工作一事, 梅贻琦校长于1935年9月26日、11月23日两次复函感谢冯·卡门的支持和推荐, 表明清华发展航空工程学科并迫切需要人才的心情, 并欢迎华敦德博士来清华任教[2].

经冯·卡门的大力推荐, 华敦德博士于1936年2月12日抵达清华大学, 任空气动力学教授.到达当天就开始工作, 他仔细观察了清华建成的5英尺 (1.524 m) 风洞, 当即表示十分满意.2月20日, 华敦德致函冯·卡门, 对于在清华一周来的工作环境表示满意, 信中指出“没想到, 中国能建造如此精确的风洞, 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华敦德博士此封写自北平国立清华大学的信件如今仍展示在加州理工学院冯·卡门纪念室的显著位置, 已经成为力学大师冯·卡门当年大力支持清华大学发展航空工程学科的最好见证.

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 1936年国立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正式成立 (见图1) , 工学院院长顾毓琇教授任所长, 机械系主任庄前鼎教授任副所长, 华敦德博士任空气动力学教授.在积极开展航空工程教学和研究的同时, 为了进行准确模型的空气动力学试验, 华敦德博士建议由清华大学在南昌建造一座远东最大的大型风洞, 试验段口径为15英尺 (4.572 m) .经过反复论证, 最终政府同意了他的建议和方案.1936年6月, 华敦德、冯桂连、殷文友3位教授担任主设计, 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便完成了此大型风洞的初步设计, 其中风洞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由华敦德博士完成.

(前排左三起顾毓琇、庄前鼎、华敦德 (1936) )

1937年, 冯·卡门第2次访问清华大学, 当时正值七七事变的前夕.冯·卡门从莫斯科横穿西伯利亚乘火车进入中国, 华敦德博士到山海关车站迎接, 并全程陪同他的中国之行.7月6日, 在北平饭店, 冯·卡门与有关政府官员和清华大学领导开了一个秘密会议, 这时他才发现此次访华不但是学术交流, 而与中国空军的发展战略有关.会后冯·卡门到清华参观, 并受聘为清华大学名誉教授.在南京与中国空军司令周至柔将军会面后, 7月9日, 冯·卡门赴南昌参观空军基地和清华大学15英尺风洞的建设, 当时该风洞主体的施工基本完成, 已进入装配和调整阶段.关于南昌风洞, 多年后冯·卡门在回忆录中写道:“1937年夏末我到达南昌时, 风洞已快竣工.主体混凝土外壳已经浇注好, 发动机和螺旋桨也已经定了货, 平衡设备正在制造.这座风洞比加州理工学院的那一台要大50%,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风洞之一.”7月14日, 冯·卡门由华敦德、梅贻琦、顾毓琇等陪同前往庐山面见蒋介石, 冯·卡门就如何发展中国航空工业和航空学科, 提出了看法和建议.对于冯·卡门的这次中国之行, 在他的回忆录中以“中国航空发展初期”为题, 用整整一章的篇幅进行详细的描述[3].

华敦德博士对清华的贡献不只限于航空学科的建设.1937年清华沦陷, 他受叶企孙、吴有训教授密托, 不畏艰险, 利用美国公民的身份, 避开日本军队的盘查, 将一大笔校款及镭等贵重物品, 从北京带到南京, 亲手转交给了梅贻琦校长.不幸的是, 1937年底, 华敦德博士由于突发半身不遂, 不得不提前结束在清华大学聘期.1938年, 在身体康复的过程中, 华敦德博士曾代表清华大学出席第14届国际应用力学大会, 提交关于风洞设计理论的论文, 被誉为“运用分析方法设计风洞之鼻祖”.1939年华敦德博士主持设计了美国莱特空军基地当时世界上功率最大的4万马力 (2.94×107W) 风洞.该风洞后来成为美国空军研制B-36轰炸机和高速航空问题的关键设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4年, 经冯·卡门提名, 华敦德与钱学森一起, 人选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1947年, 华敦德任美国远东科学顾问团主席时, 曾到昆明与梅贻琦会面, 建议中国到日本搜运航空技术及其他科学仪器与图书.冯·卡门1963年去世, 1964年华敦德撰文纪念他的导师和挚友[4].1968年, 华敦德获美国空军特别贡献勋章;1986年去世, 享年80岁.

冯·卡门在清华大学早期创建航空工程学科的过程中, 他的贡献除举荐他最得力的助手华敦德博士来清华工作之外, 另一个功绩当属精心培养赴美留学的中国青年学子,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钱学森.清华大学1934年起在留美公费出国留学生中设立航空工程名额, 当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1935年, 钱学森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专业, 1936年获得硕士学位后, 转到加州理工学院,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冯·卡门对于中国非常友好, 新中国成立后, 中美关系处于低潮, 冯·卡门在自传中曾写道:“我坚信, 中国已经摆脱了许多技术发展的束缚, 一旦解决了面前的内政和外交问题, 它的巨大科学潜力将会充分发挥出来”.对于钱学森更是赞许有加, 在他的长篇自传中, 曾以“中国的钱学森博士”为题, 以整整一章的篇幅详细回顾了他与钱学森的友谊、钱学森的出色工作、以及对钱学森回国前受到美国政府不公正待遇的不平.

冯·卡门在文章的开头写道[3]:“我的朋友钱学森是1945年我向美国空军科学顾问组推荐的专家之一.钱是加州理工学院火箭小组的元老,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的火箭研究作出过重大贡献.他36岁已经是一位公认的天才, 他的研究大大地推动了高速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技术的发展”.周末, 冯·卡门的家也常常是当时中国留学生的聚集地 (见图2) , 对此他在自传中写道:“钱喜欢到我家作客.由于他饶有风趣的见解和诚挚直率的态度, 我妹妹总是很欢迎他的到来.他经常会提出种种新奇的设想”.

这里补充一件冯·卡门自传中没有提到的关于钱学森留学美国的细节.按照清华公费留美生的章程, 钱学森应该于1938年回国.考虑到当时钱学森的研究正处于进一步突破的关键时刻, 冯·卡门1938年6月8日致函清华梅贻琦校长, 在详细介绍了钱学森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之后, 希望清华能继续支持钱学森在加州理工的学习和研究.他在信中坚信, 奖学金的延长可使得钱学森在今后的一两年内成为可压缩流、高速和弹道问题方面的专家, 这对于中国的将来是非常重要的.此信现仍完好地存放在清华的档案馆中[5].由于冯·卡门的建议, 清华大学同意延长钱学森在美学习的年限和奖学金.事实证明, 冯·卡门当时的信函及其判断不但完全正确, 对于中国的将来也的确及其重要.

图2中国学生在冯·卡门家中做客, 左右下蹲者分别为钱学森和谈家桢

冯·卡门的指导和加州理工的经历, 对于钱学森在高速空气动力学和火箭技术方面作出一系列极其优秀的研究成果创造了条件.钱学森1955年回国后, 为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 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纪念冯·卡门逝世50周年之际, 回顾他于20世纪上半叶对清华大学的两次访问和书信, 深深感到这位力学大师对我国早期航空学科创建和人才培养的关心和贡献.无论是推荐自己最得力的助手、国际著名航空工程专家华敦德博士来到清华任教, 还是在培养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公费留学生方面, 他实实在在的支持, 对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航空工程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如今改革开放日益加强的今天, 国际交流日益频繁, 思考冯·卡门对我国早期航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支持的非常有效的模式, 可以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庄前鼎.国立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工作报告 (1937年至1945年) , 清华大学档案馆

[2] 金富军.华敦德与清华大学航空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6, 27 (3) :229-236

[3] 冯·卡门, 李·爱特生著.曹开成译.冯·卡门——航空与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4] Wattendorf FL, Malina FJ.Theodore von K′arma′n, 1881-1963.Astronautica Acta, 1964, 10:81

篇4:文秘类学生的英文求职信样稿

my name is ly and i will graduate from xi’an fanyi university in the year . my major is secretary in english department.

it’s my great pleasure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to improve our mutual understanding. during the three –year college study,i tried my best to learn all kinds of knowledge,and weigh the hard work of my teachers and myself; i have mastered english listening,speaking,writing and reading skills.

moreover, i have a good command of business english and the basic theory, public relationship of secretary. meanwhile, in order to enlarge my knowledge, i always read some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about business and trade, and i used to do some representative of business in my spare time. at the same time, i learnt computer skills during my summer vacation,and now i’m familiar with office . it is my three –year college life that makes me form my life attitude. also my three-year college life that makes me rich in knowledge,and it’s also my three-year college life that makes me form my life attitude. honesty,trust,diligence is principle of how to be a man.

as a college graduate,i believe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and i will try my best to do a good job in my business. so i sincerely hope that i can make a position in your company so that i can serve for the company in the future.

yours faithfully,

篇5:个人求职简历样稿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81年02月09

籍贯:河北石家庄

民族:汉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婚姻状况:未婚

教育状况学历:大学本科

学制:四年

毕业院校:华北工学院

专业名称: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毕业时间:XX.6

外语水平:英语等级:四级

国家计算机等级:二级c语言,三级a

能力与特长能够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能够掌握c语言编程,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硬件知识,学习过汇编语言,了解html网页编程语言.能够熟练用五笔字型输入法进行文字输入,三年网龄,有个人主页.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并爱好文艺.工作经历大一加入华北工学院青年志愿者

大二暑期在省机械厂参加社会实践.XX年第一次拥有自己的个人主页

大三期间担任华北工学院材料工程系学习科技部长

XX年9月太原晋西工业集团、太原重型机械集团进行生产实习

大学期间连续三年获得院综合奖学金,多次获得优胜奖学金

大三加入中国共产党

求职意向应聘单位:无要求

应聘职位:

1、机械工程类及材料加工相关专业

2、政府部门职员

3、事业单位职员

4、企业单位相关的管理工作

5、从事专业的相关工作,如模具设计、铸造等

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号码:

寻呼机:

电子信箱:

个人主页:

oicq:********

篇6:工程师业绩(样稿)

一、基本情况:

XXX,男,汉族,1977年11月出生,2011年9月毕业于郑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历,1999年10月参加建筑工作,专业工龄13年,2006年9月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现工作于上海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任工程负责人。

二、专业理论水平:

该同志1993.9~1996.7就读于浙江宁波建筑学校 中专学历

1996.9~1999.7就读于武汉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 大专学历 2008.7~2011.9进修于郑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本科学历 1999.10~2001.3在上海华州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技术科任施工员。2001.4月~2004.4在上海继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任技术负责人。2004.5至今在上海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主管技术工作。其从1999年10月开始踏上工作岗位,工作至今已13年,一直从事建筑行业,在工作期间通过各级领导的培养及自身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技术工人起点,到现在成为企业的决策人员,从稍懂到懂,并熟悉、了解、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在此期间,为了能适应岗位、为了自己更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他不断参加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将从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充分用于实践中,并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在各方面不断的完善起来。于2000年11月参加施工员培训并通过考试取 1 得施工员证书。于2006年6月参加贰级建造师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执业资格证书。于2006年12月参加测量员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测量员证书。

三、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

XXX同志主要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已13年,期间参与主持过10多项大中型项目,分别担任过技术员、施工员、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职务。业务熟练,工作能力较强,经验丰富。该同志在认真努力的工作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来促进技能的提高,认真学习各种建设工程相关的新规范和新标准,对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新型材料的施工等不断的学习并积极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先后负责了多个工程的管理。

1、在2007年5月施工的上海宏美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及辅助用房工程中,该同志担任技术负责人,工程总造价2800万元,由于工程位置偏僻,交通极为不便,基础底板503M3混凝土由于无进场道路,商品混凝土运输车辆无法进入,必须筑临时便道,费用投入极高,该同志提出购买750强制式砼搅拌机,全自动电子配料控制,采用固定泵车泵送混凝土的技术方案,分两层浇筑,每层厚1m,中心水平位置埋设50冷却循环散热水管,距承台底300mm至承台表面向上,双向均匀布置,即采用内散外蓄综合养护措施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升值。该同志根据计算结果,要求混凝土中掺加水泥用量4%的复合液,它具有防水剂、膨胀剂、减水剂、缓凝剂4种外加剂的功能。溶液中的糖钙能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使用水量减少20%左右,水灰比可控制 在0.55以下,初凝延长到5h左右。该同志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对碎石洒水降温,保证水泥库通风良好,尽量控制入模温度。施工人员分两班作业。每班交接班工作提前半小时完成,人不到岗不准换班,并明确接班注意事项,以免交接班过程带来质量隐患。浇筑由东向西不间断地推进。根据泵送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这种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避免混凝土输送管道经常拆除、冲洗和接长,从而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证上下层混凝土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出料口,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振实;由于底层钢筋间距较密,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脚处,以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随着浇筑的推进,振动器也相应跟上,以确保整个高度上混凝土的质量。为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升与表面温度的变化值,在基础内埋没若干个测温点,采用L形布置,每个测温点埋设温管2根,管底埋置于承台混凝土的中心位置,测量混凝土中心的最高温升,另一根管底距承台上表面100 mm,测量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测温管均露出混凝土表面100mm。用水银温度计测温,以方便读数,测至温度稳定为止。控制在规范规定范围内,未发现异常现象。该方案的成功实施,不但质量上保证了要求,并节省了经济。工程比原计划提前了30天,并节约投资58万元。为工程顺利进展作出了贡献。2、2008年5月施工的泖亭公路道路工程总投资650万元,由于 前期施工中把关不严,接坡高度2.5米的回填土选料及含水量超标,造成道路与桥梁桥头接坡处理回填土出现质量问题,粗沥青施工完毕后,出现压实度和弯沉值达不到设计要求,并出现弹簧现象。公司马上从其他项目上把XXX同志调到该项目上,专门组织成立施工技术公关小组,由他担任组长,主持编制施工专项方案,针对桥头接坡回填处理,制定专项施工技术措施。该同志提出的采用压密注浆法,在不破坏粗沥青的情况下,每间隔1.5米打入深度2米的压密注浆管,注入水泥浆,逐步往上提升,使土体与水泥浆结合凝固,达到强度。该方案不用翻挖破坏结构层和翻晒土体,保证了工程质量,也节约30天时间,并为公司节省了由于要翻挖结构层和翻晒土体造成的损失费用约50万元,为公司消除了不良影响。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在2009年4月施工的政雄自动化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生产及辅助用房中该同志担任技术负责人,工程总造价2300万元。该工程中基坑设计标高-5.80米,设计单位要求采用深基础支撑围护施工技术方案,工程一侧紧靠泖泾港,一侧紧靠道路。基坑开挖施工难度较大,原设计采用四排Ф600长12米灌注桩围护,由于建设单位对工期要求非常紧,流水线设备急待厂房完工安装。灌注桩早期强度提高较慢,加上施工场地有限,无法实施灌注桩围护方案。该同志编制了钢板桩支撑围护加水泥注浆隔水施工技术方案,在该施工技术方案的指导下,工程比原计划提前22天顺利完成,并节约投资128万元。

四、单位推荐意见:

该同志政治上积极上进,立场坚定,业务上认真努力,技术理念先进,管理方法科学,通过多年的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工程施工有难度时能独当一面的带领其他技术人员完成施工任务,在企业管理方面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好的工作实绩。依据他本人申报,经组织审核认为:该同志从事建筑工作13年,有一定建筑施工技术和组织能力,业务精通,担任企业主要负责人8年,同意推荐XXX同志申报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

篇7:清华网络工程师的求职信样稿

1.1 产学研模式发展历程及定义

首先, 产学研的概念源自于企业。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 企业技术研发是由需求拉动的, 市场需求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引擎。更准确地讲, 企业在不同阶段进行技术研发是受不同层次科学推动的。因此, 当一个时代的科学层次结构由大学主导时, 企业将会选择直接与大学合作。20世纪70-80年代, 企业与大学合作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 排名升至第6位, 赞助大学课题研究则排名第3位。20世纪90年代美国和日本的大学开始对传统的技术创新线性模式产生质疑, 意识到他们同企业存在类似的问题:大学实验室不再仅仅从事基础科学技术研究, 也可以主宰过去由企业主宰的产品技术开发部分。另一方面, 企业一直受困于成本预算、人力资源、企业目标、企业间关系等因素。因此, 出于竞争、发展的考虑, 独立的三方 (政府、企业和大学) 开始渐渐交融。

其次, 产学研是指在政府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下, 一家或者多家企业和大学或者科研机构为实现某时期共同的战略目标, 整合、协调彼此资源和活动而建立的短期或者长期的战略性合作关系或组织。企业和大学之间的联系纽带就是技术的研发和转移。在这个意义上, 有观点认为产学研是介于市场和科层组织之间的中间性组织。本文比较赞同这个观点, 认为产学研就是以技术为产品和纽带, 协调政府、企业和高校三者关系的中间性组织。

1.2 技术研发和转移的定义

技术研发和转移是指通过从技术前沿企业、研发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引进观念、知识、设备和制造工艺以更加普遍地和有效地将它们所开发的技术应用于企业。产学研模式下研发的技术可以分成两类:基础技术和差别技术 (差别技术是企业将基础技术用于某特定的项目开发出的技术, 为市场所需的商品) , 美国81%的企业直接生产差别技术, 19%的企业生产基础技术, 而日本26%的企业生产基础技术。目前, 产学研模式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之处在于如何更高效地完成技术的研发和转移。本文中的案例分析就较好地诠释了这个问题。

2 我国产学研模式下技术研发和转移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 我国政府的研发经费主要投资于研究机构, 然而, 在总的研发经费中, 高校所占比例还未达到10%;另一方面, 绝大多数企业仍然主要依靠自主研发, 其比例高达92%, 但是居高不下的技术研发费用, 是一般企业所不愿意负担的, 而且, 政府只向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大型研发机构投入资金, 中小企业通常因此遭遇研发困境。因此, 困境迫使企业和高校寻求更有效、更经济的研发模式, 产学研模式是他们较好的选择。现阶段我国企业和高校之间技术转移的模式大致可分为3种:外部直接转移、内生型、合作型。

(1) 外部直接转移:

技术的供需双方是交易关系, 最常见的为专利买卖, 美国在1977年就立法允许大学设立技术授权和转移办公室来处理其专利买卖。此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购买成本高;购买频繁, 导致交易费用大。

(2) 内生型:

以大学的实验室为基础成立有限公司, 大学享有所有权。典型代表有清华同方。清华同方是清华大学控股的以自主核心技术为基础的高科技公司。该模式下, 实验室一是前期会面临资金紧张的压力;二是后期面临市场需求约束的风险, 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

(3) 合作型:

双方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其中普遍受欢迎的模式就是双方合作成立实验室或研究机构。此种模式能较好地解决以上两种模式中存在的困难。本文案例除了解决前面两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外, 还具有较多的创新点。

3 清华大学重型装备制造工程研究所的技术研发和转移模式

3.1 背景介绍

2007年1月中冶集团京唐建设有限公司 (原中国第二十二冶金建设公司, 以下简称中冶京唐) 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清华大学重型装备成形制造工程研究所 (以下称重型设备研究所) 。该研究所由中冶京唐提供设备、器材和绝大部分经费, 由中冶京唐的部分技术员工和清华大学的科研人员共同组成。联合研究所将把重型装备预应力技术, 特种材料成形制造的工艺与重型装备技术, 直接金属快速成形与制造工艺技术等作为今后的首要研发方向。研发成果和技术发明为双方共同享有。同时中冶京唐在联合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北京中冶京唐重型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以下称京唐重工) , 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以上列举的重型设备制造和安装的相关技术。

3.2 模式创新分析

3.2.1 产学研模式下的技术研发和转移分析

产学研模式下的技术研发和转移不再是简单地将技术由大学里的实验室通过某种方式送至企业, 而是贯穿于从大学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到供应链终端消费一个完整过程的始终。

然而, 在这个过程中, 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技术员工的知识具有局限性;另一方面, 大学科研人员对企业工程项目和市场需求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因此, 必须解决这一问题, 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商品”更加顺利。该重型设备研究所提供一个让高校科研人员和企业技术员工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清华大学统一接收企业技术员工在清华大学接受长达2年的脱产学习和培训。研究所的负责人 (清华大学教授) 同时担任京唐重工总经理一职, 其他的科研人员 (博士研究生) 担任京唐重工的技术顾问。角色的改变就是让高校科研人员的思维从理论者转为直接接触市场的经营管理者, 研究所负责人有了明确的权利和义务, 从根本上激励他将研究所的技术研发和实际工程项目应用联系在一起, 协调基础技术和差别技术, 努力去实现企业和学校的互补与共赢。从企业的角度考虑, 企业暂时缓解了在市场开拓阶段研发人员不足的局面, 也利于企业慢慢储备研发人力资源 (参见图1) 。

3.2.2 组织形式分析

京唐重工是拥有员工数十人的极度扁平化结构的高技术含量的小资本公司, 公司的领导人为清华大学教授 (研究所的负责人) 和中冶京唐委派的负责人 (技术人员出身) , 公司的总经济师由中冶京唐委派, 设计部由中冶京唐的技术员工和清华大学的博士生组成, 享受京唐重工正式员工待遇, 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技术团队的稳定性。

3.3 品牌效应与风险管理分析

3.3.1 清华大学品牌杠杆效应

品牌的杠杆效应是指将品牌和其他实体之间建立联系, 就会让消费者推论属于该实体的性质同样也属于该产品, 这是心理学的推论效应的应用。作为制造业的企业而言, 其品牌主要来源于技术和质量安全两个方面, 京唐重工的产品和服务就是借助于清华大学在我国科研领域的权威和知名度, 由于实体联想具有传递性, 于是京唐重工的技术也就具备了权威性和知名度。简而言之, 就是“清华大学”的“京唐重工”。

3.3.2 风险管理分析

(1) 组织目标不一致风险。

高校属于非营利组织, 研究所的教授和博士除了以基础技术研究为目的之外, 还关注其研究成果能否被发表, 能否从中得到学校的非物质奖励 (职称评定等) , 而这些内容没有出现在契约中, 这与管理者和董事会之间的矛盾是一样的, 企业因此会面临基础技术和差别技术差距过大的风险, 而这些风险又不可避免地破环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关系, 影响到联合研究所和京唐重工的寿命。

此类风险的实质是典型的委托-代理问题。解决措施:①可以对经营管理者进行期权激励;②直接给予一定的股权;③研发产品的效率直接与他们的工资待遇挂钩。

(2) 道德风险。

企业与高校在契约中明确规定技术成果归双方共同拥有, 排斥第三方。企业和高校在技术的研发应用上投资巨大, 而技术成果又将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技术, 一旦技术外泄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制度经济学认为, 人类的一切行为都需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配合和制度结构安排。美国关于产学研的相关法律有11部, 而日本有9部。然而, 我国迄今为止没有一部相关法律, 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制定出相应的法律, 使违反职业道德者付出惨重的代价。

4 研究的不足

首先, 由于该研究所和子公司成立时间较短, 处于起步阶段, 其模式取得的效果还有待于检验;其次, 研究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探讨产学研的技术研发和转移问题, 对此模式下技术创新对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大小, 缺乏定量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 可以考虑以数量的分析方法, 建立合适的模型, 来量化产学研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

摘要:目前, 产学研模式成为企业技术研发和转移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阐述了产学研模式以及技术研发和转移的定义, 接着分析现阶段产学研的类型及其存在的问题, 并以清华大学重型装备成形制造工程研究所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试图为我国产学研模式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产学研,技术研发和转移,清华大学,中冶京唐

参考文献

[1]张慧, 王雷.论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及产业化[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7, 19 (1) :125-127.

[2]刘洪民, 杨艳东.高校科技中介机构在技术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思路[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7, 19 (5) :133-137.

[3]杨新子, 汪波.探寻我国高校与产业界技术转移的新方式[J].经济导刊, 2007 (6) :77-79.

[4]Kevin Lane Keller.战略品牌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5]保罗.特罗特.创新管理与新产品开发[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元氏七中团委2011-2012年度活动计划下一篇:枯树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