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解释及造句

2024-04-25

格律解释及造句(精选6篇)

篇1:格律解释及造句

【注音】: ge lv

【意思】:诗、赋、词、曲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

篇2:格律解释及造句

2、在这种格律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弗罗斯特的现代性。

3、该作品被认为词汇贫瘠,格律杂乱,所涉及的主题杂琐,从剧院火灾到英国帝国之战甚至女子选举权。

4、意象派诗歌是英语诗歌中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诗”,但是只是对格律体英语诗歌作了并不极端的文体改良。

5、现代自由诗是在对古典格律诗的突破与继承中发展起来的,但两者表现为不同的建构模式,分属不同的情趣范畴。

6、二者同属于音乐文学,亦同为古典格律诗体的长短句形式,因而词与曲自元代以来在文体上出现混淆的现象。

7、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是诗的三种基本体裁。

8、闻一多是第一个倡导诗的形式美的诗人,他创建的新格律诗,在感性形式方面,探索节奏、韵脚、语调、重复、对偶等诗体建构;

9、英语格律诗是英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中外读者的喜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0、汉语诗歌,尤其是古典的格律诗体,是非常重视意境营造的,这一点与西方诗歌体裁的文字有着极大的不同。

11、现代格律诗与自由诗共同创造了百年现代汉诗的辉煌。

12、中国传统的格律文学倾倒了古今中外的无数读者。

13、唯其中有一重要内在因素被忽略,即「初唐定型之近体诗格律简易可行」。

14、但他散曲创作中出现的弊病如词藻浓艳、格律不协、意脉阻滞,也多为人所垢病。

15、新诗在打破一切语言和格律的束缚之后,翻译和创作均呈现出非诗化、散文化的倾向。

16、青春是一首诗,它蕴藏着起伏跌宕的世间变化,有着平仄、对仗格律、令人捉摸不透的韵律;

17、近些年来,随着诗歌渐入低谷,人们关注的目光逐渐转向了现代格律诗。

18、在我国,中诗英译的流派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派:格律诗体派、自由诗体派以及仿译派。

19、格律诗体派的核心主张是以诗译诗。

20、如今我们所认为好文笔几百年前不一定会为人所赏识,那时人们摆着巨大的枷锁以格律节奏修辞俏丽雕琢文字。

21、他要遵循什么格律?

22、您能谈谈您的诗歌中的格律和节奏吗?

23、我怀疑罗伯特。弗罗斯特对这首诗的格律、暗喻和音韵作何评价!

24、现代的戏曲多与新体曲相异,而一些歌词还具有与新体曲相近的格律特征。

25、本文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三个方面论述了闻一多对新诗格律的民族化建构。

26、中国现代格律诗派关于新诗形式理论的构建,缘起于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隶属于新古典主义思潮,其间构成逻辑的因果关系。

27、八病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是经常与“四声”并提的一种五言古诗格律规则之一。

28、旧体或变体白话诗同新格律诗一起,构成白话格律诗的两个格局。

29、论述了新诗的危机能从形式建设,特别是现代格律诗中找到出路。

篇3:七言律诗的格律及作法

七言律诗的格律

经过学习五、七言绝句及五言律诗,我们对七言律诗的格律就非常好理解了,它们在押韵、粘对,以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莫犯三平尾,也莫犯孤平”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相同的。从句式上看,七言律诗也相当于是在五言律诗每句句首前面添加一个节拍,这一节拍的平仄,与前文所讲过的七绝之于五绝的规律相通。即,若五言是平起的a句式平平平仄仄,或d句式平平仄仄平,那么七言等于就在其前边添加“仄仄”,我们用A仄仄平平平仄仄与D仄仄平平仄仄平标识以便记忆;若五言是仄起的b句式仄仄仄平平和c句式仄仄平平仄,则在其前边添加“平平”,我们用B平平仄仄仄平平和C平平仄仄平平仄标识。从对仗上看,七言律诗也和五言律诗相通,即中间两联上下句必须对仗,只不过是要求新添加的节拍符合此一规定罢了。

七言律诗的格律,我们用ABCDABCD、DBCDABCD、CDABCDAB和BDABCDAB四种组合标识,这样标识都是为了便于记忆。

第一种是ABCDABCD的组合:

A(仄)仄(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仄平平。

C(平)平(仄)仄平平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A(仄)仄(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仄平平。

C(平)平(仄)仄平平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诗:

汴水日驰三百里,

平仄对立

扁舟东下更开帆。

平仄相粘

旦辞杞国风微北,

平仄对立

夜泊宁陵月正南。

平仄相粘

老树挟霜鸣窣窣,

平仄对立

寒花垂露落毶毶。

平仄相粘

茫然不悟身何处,

平仄对立

水色天光共蔚蓝。

——[宋] 韩驹《夜泊宁陵》

第二种是DBCDABCD组合,与第一种相比,除了第一句不同以外,其他格律都一样。这种组合的首句与尾句的格律是一样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仄平平。

C(平)平(仄)仄平平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A(仄)仄(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仄平平。

C(平)平(仄)仄平平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诗:

花近高楼伤客心。

平仄对立

万方多难此登临。

平仄相粘

锦江春色来天地,

平仄对立

玉垒浮云变古今。

平仄相粘

北极朝庭终不改,

平仄对立

西山寇盗莫相侵。

平仄相粘

可怜后主还祠庙,

平仄对立

日暮聊为梁甫吟。

——[唐]杜甫《登楼》

第三种是CDABCDAB组合:

C(平)平(仄)仄平平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A(仄)仄(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仄平平。

C(平)平(仄)仄平平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A(仄)仄(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诗:

痴儿了却公家事,

平仄对立

快阁东西倚晚晴。

平仄相粘

落木千山天远大,

平仄对立

澄江一道月分明。

平仄相粘

朱弦已为佳人绝,

平仄对立

青眼聊因美酒横。

平仄相粘

万里归船弄长笛,

平仄对立

此心吾与白鸥盟。

——[宋] 黄庭坚《登快阁》

第四种是BDABCDAB组合,这是把第三种组合换掉第一句,它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在格律上完全一致:

B(平)平(仄)仄仄平平。

D(仄)仄平平仄仄平。

A(仄)仄(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仄平平。

C(平)平(仄)仄平平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A(仄)仄(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诗:

三年谪宦此栖迟。

平仄对立

万古惟留楚客悲。

平仄相粘

秋草独寻人去后,

平仄对立

寒林空见日斜时。

平仄相粘

汉文有道恩犹薄,

平仄对立

湘水无情吊岂知。

平仄相粘

寂寂江山摇落处,

平仄对立

怜君何事到天涯。

——[唐]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七言律诗的章法与炼字

作诗作文都讲究“起承转合”,七言律诗作为格律诗中最成熟的诗体,其章法相当丰富。我们不可能掌握所有章法,但可以记住一些诀窍和范本。在“合”的方面,清人朱庭珍《筱园诗话》有过总结:“或推开一步,或追入一层,或反掉以顾首,或纡徐以取姿,或从旁点而正意不露,或翻余波而远韵悠然,总要全副精神赴之。”如: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白云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该诗的前四句虚写,思接千载,由黄鹤仙人乘坐白云杳然离去的传说入手,写出世事茫茫。后四句实写,境界开阔:眼前风景眺望不尽,而我的家乡却在何方?触景而生情,与前三联意思并无勾连,是“扣尾掉收”。

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象征着政治祥瑞,凤凰既去,晋代吴宫繁华既逝,带出而今浮云蔽日的长安之不见,道出古今兴衰、邪臣蔽贤的感叹。其结句关合全诗,全诗意思一贯,是“通首混收”。

我们可以发现,崔颢的《黄鹤楼》,前两联的平仄和上述的七言律诗格律不同,且颔联没有对仗;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第二联也是失粘了。为什么这两首还能跻身七言律诗的行列呢?这是因为,盛唐人常常以古风笔法为律诗,以避免追求格律严整可能造成的气格纤弱。以气驱辞,运用古风笔法来写律诗,格调会显得高古一些。在诗词的创作过程中,律诗不妨有古风的句法,词中不妨有诗的句子,曲里也不妨有词的格调,但古风却绝不能写得像律诗,诗不能写得像词,词不能写得像曲。中国文艺总是以古、雅、拙、质为尚的。

至于初学者学写七言律诗,还是应该先熟练掌握它的正格,以后再尝试用古风的笔法来写。

崔、李二诗为我们呈现了“扣尾掉收”和“通首浑收”这两种不一样的收合方式。不论何种方式作结,都要秉持一贯的气息和精神,最好是画龙点睛、留有余味。那么,“起”、“承”、“转”又当如何呢?

元人范德玑在《诗格》中说,“起”要“平直”。像上述崔、李的两首诗,都是平实地直接扣题。此外,像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西晋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漠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旗出石头。

荒苑至今生茂草,

山形依旧枕江流。

而今四海归皇化,

两岸萧萧芦荻秋。

黄庭坚《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张耒《登海州城楼》:

城外沧溟日夜流。

城南山直对城楼。

溪田雨足禾先熟,

海树风高叶易秋。

疏傅里闾询故老,

秦皇车甲想东游。

客心不待伤千里,

槛外风烟尽是愁。

赵孟頫《岳鄂王墓》:

鄂王坟上草离离。

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

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

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

水光山色不胜悲。

康有为《登万里长城》:

秦时楼堞汉家营。

匹马高秋抚旧城。

鞭石千峰上云汉,

连天万里压幽并。

东穷碧海群山立,

西带黄河落日明。

且勿却胡论功绩,

英雄造事令人惊。

这些咏怀古迹的七律,多用此种起法。直陈所怀的同时,又通过环境的描写、意境的兴起、营造渲染诗人观感,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以情景带议论,为下文阐发大论作好铺垫。

这种“平起”的方式,后边如何承接收合较为妥当?朱庭珍认为,如果起势不够陡然、健迈,那么就得着力于颔联,以求警策,而于颈联处放缓,以舒通上下前后的气息,到了结句再提笔振作。以上所举例子中,如康有为《登万里长城》即是此种章法。其颔联“鞭石千峰上云汉,连天万里压幽并。”矫健有力、炼字精警。颈联“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意境虽然远大,而气脉有舒缓之势。尾联“且勿却胡论功绩,英雄造事令人惊。”结束干脆有力,铿然有声。

除了这种“平起”方法外,还有首联采取“凸起”的方法,这便是要重笔渲染、直捣人心。对于首联第一句,也即起句的锤炼最为要紧。明人谢榛《四溟诗话》便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意思是,起句要向点爆竹一样,通过骤然一声炮响震动人心。像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起句“剑外忽传收蓟北”,一个“忽”字所传达的惊喜,让人感同身受。还有元好问《横波亭为青口帅赋》:

孤亭突兀插飞流。

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

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淡月鱼龙夜,

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

浮云西北是神州。

起句“孤亭突兀插飞流”,“突兀”和“插”的应用,就造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强烈观感。

当然,也有在第二句着力的,如钱谦益《西湖杂感》:

板荡凄凉忍再闻。

烟峦如赭水如焚。

白沙堤下唐时草,

鄂国坟边宋代云。

树上黄鹂今作友,

枝头杜宇昔为君。

昆明劫后钟声在,

依恋湖山报夕曛。

这云雾缭绕的重峦和湖水,却好像是焚烧过一样还弥漫着浓烟,形象地写出了时局是如何板荡,令人触目惊心。尤其是“水如焚”,如同受尽煎熬而沸腾不已。这既指江山饱受摧残,也指诗人忧虑于此,如焚五内。

另外,也有把两句关联,一同呈现震撼效果的。如陈宝琛《入江哭蒉斋》:

雨声盖海更连江。

迸作辛酸泪满腔。

一酹至言从此绝,

九幽孤愤孰能降。

少须地下龙终合,

孑立人间鸟不双。

徙倚虚楼最肠断,

年时期与倒春缸。

通过“盖海连江”,写出雨水滔滔之势,又借由“声”字突出听觉感,使人如临其境。而第二句把这暴雨拟作自己乍闻噩耗夺目而出的辛酸泪,“迸”字具有突然性和力量感,把悲痛之泪涔涔而下不可遏抑的情状凸显出来,也重重地打在读者心坎上。

使用这种起笔就已得势的方法,后边要如何承转收合比较好呢?依照朱庭珍的建议,颔联要展宽和平以舒气养度,避免太促太急。颈联则要振拓开去,切忌平顺以致衰弱,最好着力凝炼而成杰句警语。至于结句,需要就势而行,写出神采,不可忽略草率。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接近此种章法,他从首联第二句“初闻涕泪满衣裳”开始,连同颔联两句“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以舒缓疏朗的笔势写出一喜极而泣,一喜极而狂的场景。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以放歌纵酒进一步渲染其“喜”,抒发举家还乡的迫切心情。而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顺势而下,一气呵成。通过“即从”“穿”“便下”“向”等词,在一联之内贯穿四处地方,可见其归心似箭。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的对仗要求是相似的,一般要求中间两联对仗。如果首联即对仗,颔联可以不对,谓之“偷春格”。而杜甫此诗全篇对仗,这种全篇对仗营造出流畅感,加上韵脚开合度大,读来清朗开阔,这些都与他的愉悦情绪是相契合的。

朱庭珍的观点有其道理所在,但并不代表所有平起、凸起都要依照这个模式,我们只须把握其一张一弛,收合有度的精髓就可以了。

颔联承接首联,要抱而不脱,若即若离,保持一定的距离,却又在意思、气息上分不开。比如说杜甫的《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第二句 “群鸥”的意象蕴含这样一个典故:“订鸥盟”,即水边的隐士与鸥鸟相约为伴。杜甫自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从左拾遗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之后,就永远离开了朝廷。迫于当时时局,次年七月又弃官逃难,一直逃到成都。在亲友帮助下,于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座草堂住下,日日与群鸥为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起首二句表面上没有言“客至”,却为客人的到来作好了铺垫。换句话说,颔联和首联表面上没有关系,在意思上却是紧密承接:蓬门今始开承接此前的与世隔绝,客人将至承接此前的唯群鸥为伴。这种承接却又是包藏着转折的,由此前隐居独乐的境地,转向了如今客至同乐的境地。通过打扫花径、推开蓬门,把客人将来未来之际那种欢喜期待的心情给写出来了,可以说是“抱而不脱”的一个典范。

那么,“转”又如何?我们来看明清之际遗民顾炎武的《白下》:

白下西风落叶侵。

重来此地一登临。

清笳皓月秋依垒,

野烧寒星夜出林。

万古河山应有主,

频年戈甲苦相寻。

从教一掬新亭泪,

江水平添十丈深。

前边刚刚叙写重来白下所见的风景“清笳皓月秋依垒,野烧(shào)寒星夜出林。”颈联突而由这河山生发大论:“万古河山应有主,频年戈甲苦相寻。”不仅从前景跳开,转而抒发胸臆,而且“应有”本身就具有转折意味,本应有“主”,然而这个通过频年戈甲苦苦追寻的“主”究竟何在?这个问题,在历代都要遭逢,而在当时,更显迫切而深刻。突发此论,仿佛平地惊雷,振聋发聩,让人于惊愕之余,陷入沉思。

另一位明代遗民陈恭尹所作《厓门谒三忠祠》:

山木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

一声望帝啼荒殿,十载愁人拜古祠。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

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

海港入口有上下海门之别,而国土尽数被占,却无法区分华、夷的界限,这也是非常具有震撼性和感染力的一个转折。与顾炎武转折着力点在颈联第一句不同的是,陈恭尹的着力点在第二句。

当然,也有颔联两句关联起来一并转折的。例如前举黄庭坚的《登快阁》,颔联写快阁之上所见风景:“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颈联转而写“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由大好景致联想到自己不得知己共赏,唯有美酒相伴的境况。虽然这个转折不似前二首那般着力,但其与颔联意思相避,也是很明显的。

以上所举“转”,主要是指颈联与颔联的关系。实际上,转折点并无很严格的规定。尾联第一句才转的也有,比如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就是在“人生自古谁无死”处转折的。

不转的七律也有,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自从颔联承接之后,反复渲染勾勒,到尾联就收合了。

通过上边的举例,我们可以看到,七言律诗非常注重诗人思理脉络的存在感,追求“有我之境”。而思理脉络,主要通过副词、连词来呈现、强调。因此与五言尽量减缩副词、连词的做法不同,七言尤其是七言律诗,对于副词、连词的运用是非常讲究的。虽然七言律诗在格律上是在五言律诗之前加了一个节拍,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把七言律诗任意截去两个字而变成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有属于自己的用字、结构和气脉。因此,在创作七言律诗时,一个重要功夫就是充分地锤炼副词、连词。譬如以下两首的划线部分: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苏过《偕陈调翁龙山买舟待夜潮发》

来逢春雨长鱼苗。去见秋风擘角螯。

久矣归心到乡国,依然水宿伴渔舠。

一天如许皆明月,二客所须惟浊醪。

今夜四更潮有信,更须留眼看银涛。

除上述两例为大量运用副词、连词的典型之外,还有一些接连使用的情况,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陈师道《和寇十一晚登白门》“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另外,七言律诗要注意锤炼第二、第五字、第七个字,这主要是针对动词而言的。例如曾巩《甘露寺多景楼》颔联:“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范成大《鄂州南楼》颔联:“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李商隐《安定城楼》颈联:“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黄庭坚《登快阁》颈联“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由动词或在第二字、或在第五字、或在第七字的位置变化,也大概可以知道,一首律诗当中忌讳中间两联同律,同律,也就是两联结构雷同。所以诗人一般会通过变化结构,来获得诗篇的灵动感。譬如:

陈子龙《钱唐东望有感》

清溪东下大江回。立马层崖极望哀。

晓日/四明/霞气/重,春潮/三浙/浪云/开。

禹陵/风雨/思/王会,越国/山川/出/霸才。

依旧谢公携伎处,红泉碧树待人来。

文廷式《幽人》

幽人杖策江头立,潮去潮来自古今。

晋代/衣冠/半/南渡,汉家/陵阙/又/秋阴。

鲸鲵/跋浪/连山/蹙,虎豹/当关/白日/沈。

曾跽敷衽谒虞舜,浮云西北此时心。

胡适在《尝试集》自序中说,“我先前不做律诗,因为我少时不曾学对对子,心里总觉得律诗难做。后来偶然做了一些律诗,觉得律诗原来是最容易做的玩意儿,用来做应酬朋友的诗,再方便也没有了。”胡适中国传统学问的基本功不行,但他以为律诗好做,也便于友朋唱和的观点却没有错。从宋代至清代,几乎所有诗人集子里都有叠韵唱和的七律作品。初学者如能有良友同气相求,用七律互相酬答,创作水平很快就能得到提高。陈永正教授回忆自己学诗的经历,就非常感念他与挚友刘峻(字严霜)先生诗筒往来、叠韵酬唱的经历。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下面的两组诗作于1995年冬,原唱刘志平博士(笔名容若),和者徐晋如博士,当时原唱者是清华大学化工系五年级学生,和章作者则是清华大学中文系二年级学生,都是初学诗未久:

第一组:

读咏史十五首,赋此以赠晋如

不薄今人爱古人,京歌一曲长精神。

长衫不是前朝物,大雅须从我辈新。

举世昏昏休独醒,桃源虽好莫逃秦。

一杯浊酒为君饯,千里行程难遇春。

酬容若

我本江东散淡人,每思前路信伤神。

重瞳纵辨风波恶,独臂难撑日月新。

元亮也曾仕东晋,鲁连终不帝强秦。

知君善语岂无意,且向壶中暂觅春。

第二组:

有感于“历史车轮”

长恨天公喜弄人,苍生一命悬鬼神。

可怜父辈身方误,讵料升平误已新?

求药无须嘲汉武,焚书何独骂嬴秦?

红尘滚滚千年沸,几样翻新几样春?

重酬容若

可怜濒死梦回人,铁屋坚牢空怆神。

治乱不因朝代变,循环讵恃改良新。

鸿儒埋首攻经史,高士寻根向晋秦。

暇日与君相抵掌,寒冬一室暂为春。

篇4:铁塔解释及造句

【注音】: tie ta

【意思】:(1)用铁造的塔;铁色釉砖砌成的塔。(2)架设高压输电线的铁架子。

篇5:器械解释及造句

器械造句:

1、医生对其所用器械进行辐射灭菌。

2、牙医用酒精给牙科医疗器械消毒。

3、用金属器械对健康的牙齿作叩诊则发出金属声。

4、但是只要她一接近她男友,像草耙和铁锨一样的农用器械就会从她男友的头部向她飞来。

5、你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器械达到目标。

6、对于健身组织者,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他们不需要昂贵的器械,以便他们开设大规模的课堂。

7、它证明了该部门不再处在对做出药品和器械安全决定所需要的信息的垄断地位。

8、他发现底下是个地下室,里面遍布了过时的工具和器械。

9、当雪莉得到一个向外科医生销售医疗器械的工作后,她开始注意到一些医生在做阴道修复手术,但是那仍然是“相当难的一步”。

10、今天,这种物质出现在数百种产品中,从体育器械到窗户外层。

11、无须无须多言,所有的这些声音都来自于器械。

12、负责兽药、兽医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和进出口管理工作。

13、这就意味着它们的新药物、医疗器械或诊断装置是面向最富裕的人们的,这加深了不平等并阻碍了发展。

14、我伸手拿起包,抚摸着其中的器械。

15、为下一位健身者使用器械做好准备。

16、在这样一个禁止色情书籍和性器械的国度的市场上出售这种产品,印度的保守派确实被吓住了。

17、除了食品和饮料包装,聚乳酸纤维还用在了其它产品制造上,比如医疗器械。

18、对于其他人来说,足够可能代表对工具的需求,如一个笔记本,钢笔,音乐器械,视频技术,或者一台摄像机。

19、进行这项研究的劳伦斯贝克莱国家实验室这种现象可能发生主要是由于中国建筑、器械以及其他产业的需求。

20、尽管船舶声纳技术也用得上,但是迄今为止利用船舶器械仅仅绘制出海底地貌的10%。

21、我们需要一些特殊的器械,比如一个类似三脚架的东西以便照相机可以跟踪天体。

篇6:编纂解释及造句

2、运用数字图像分类技术,研究小组编纂和分析了超过1,000张来自地球资源探测卫星的镜头。

3、编者编纂这本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英语的中国学生解决阅读时可能遇到的许多困难。

4、联合国粮农组织为世界各国编纂了这种调查记录,但是它们的制作时间长,而且可能不一致。

5、医生编纂患者的疾病史以作出诊断,然后决定采用何种疗法。

6、建立一个能够囊括世界上知识的本体论可能是一个巨大的任务,需要的.努力可与编纂一部大百科全书比肩,并需要专家来构建,但它是切实可行的。

7、利用这些东西,他自己编纂了一卷福音。

8、现在,科学家已使用卫星图像来编纂范围最为广泛的全球红树林地图,这将在未来对红树林的检测和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9、由孜孜不倦的哈代先生所编纂的另一本汇集有新老颂文的《以赛亚之书》部分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10、他对于布莱尔政府编纂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档案的怀疑引发了一场政治丑闻,于是他被强迫出席了一次国会委员会以便听取各界的评论。

11、他们的工作使世卫组织有可能编纂有史以来经过审评和进行标准化供分析使用的抗疟药物效力研究的最大规模汇编。

12、这是一个国际研究者小组的结论,他们编纂了第一个北极冰综合史记。

13、改革取得了一些早期成就,包括实现了言论和政治结社自由以及通过一部新宪法法典的编纂。

14、我认出几卷用黄绢装订的手抄本,那是从未付印韵明朝第三个皇帝下诏编纂的《永乐大典》的佚卷。

15、所以说,圣经的编纂花费了6。

16、现行的公约意味着数千年来保护人类不受有毒物质和蓄意传播疾病的伤害的规则和禁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得以编纂成典。

17、1972年编纂了《纽约时报每日读者误解、误用、误音字典》。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格律解释及造句】相关文章:

诗词格律及楹联常识08-24

成语及解释及造句06-25

插秧解释及造句04-07

兴头造句及解释04-11

选手解释及造句04-13

旗人解释及造句04-13

纳入解释及造句04-16

冉冉解释及造句04-18

益友解释及造句04-20

乳酪解释及造句04-21

上一篇:浅浅觉散文下一篇:赠华严院僧,赠华严院僧张籍,赠华严院僧的意思,赠华严院僧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