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感谢信

2024-04-20

和君,感谢信(通用6篇)

篇1:和君,感谢信

篇一:和君面试感受 和君-新时代中国智慧的摇篮------my new holy bible 很偶然,接到了和君咨询的电话,通知我说周三中午去和君进行第一轮面试,我兴奋的连声答应,挂了电话后一蹦三尺,兴奋的差点喊出来。之所以如此兴奋,不是没有原因。作为一个科班体育的本科和研究生,视乎这些高级的智慧和脑力劳动的工作于体育大学无缘。身边的人一个个不是教师就是公务员,愤世嫉俗的我真心对这些没有兴趣,每当看到腾飞的中国经济,心中澎湃的血液有如泉水,翻腾不止。本科以来一直关注中国经济,并笼统的学习过各种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经典教程,对经济运转心中有个大体了解,但绝非专业。毕竟不是科班出身,因此在市场、咨询等领域的实习一直都在碰壁,而如今接到和君咨询-国内顶尖的咨询公司的面试通知,掩藏在心地无限的包袱终于开始觉醒,有时候就认为我的春天来了。经过一天多的快速学习,通过互联网资料的汇总,对咨询业和和君文化有了了解,加上自己在金融圈也做过贷款销售和超盘手,身边也有在咨询业从事的网球客户,因此信心也越来越增加了。part1 和君咨询的公司参观

面试日在等待和紧张中到来,为了不迟到,我基本上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和君大厅,推开莲花把手的门,眼前和官网上的和君氛围一样,古典中透着中华智慧,而各处设计也别有用心,一阵云烟的繁华有点冲昏了头脑,抓紧坐在沙发上和几位同时面试的小哥小姐们聊起来,随着时间前进,进来的面试的同学也越来越多,直到5分不到一点的时候,一位帅气笔挺的男子来到我们面前,结束了简短的结束之后,我们开始了和君咨询的公司参观行。

我们分为4个部位的参观,庭院、一层、三层、二层。就像游故宫一样,自己游也就看个场面,跟着导游走,各个细节的设计、能工巧匠的良苦用心和这个地方曾经走过的风雨沧桑和丰功伟绩不禁让人惊叹不已。

笔挺男首先带领我们庞大的队伍来到了庭院,据他介绍,公司老板王明夫先生很热爱中国古典文化,和君大厦一二三层及地下一二层都已经被和君咨询买下来,作为永久驻地(这地段、这面积得多少钱啊,雄厚!),和君大厦坐北朝南,后边的居民楼作为靠椅,前面的六层小楼作为屏风,左右各有护法楼,院内花草剪裁整齐,温文尔雅,据说全是和君人自己亲手栽培,可见和君文化清新爽朗的一面。然后我们走到大厅内,直冲眼球的是和君的前台,十二面模仿西藏经文白色大理石连在一起,白色的底,墨色的文字雕刻着和君文化的所有精华,真是一幅寓意深刻的山水泼墨画。而和君的logo就黏在了前台的背景墙上,一个拇指印章刻着“和”字,而这个“和”字又有讲究,左边“禾”犹如风度翩翩的讲师,而“口”字又犹如一个讲台,也体现了和君人的智慧和风度,设计精妙,拍手叫绝。大厅北墙被定义为和君的实践墙,将记录和君人每一次的辉煌时刻。而南墙更加有趣,世界上最大的一面倒丁字形的书架镶嵌在整个和君大楼南墙上,贯通一二三层,这寓意着要不断激励着和君人不但要有知识的宽度,还要有对自己专业知识的高度,只有这样,和君人才能屹立在商场强手之林。在巨大的书架下,有一个清澈的小池,池子内大红的金鱼悠扬的游动,透过清澈的池水,池底下几百颗鹅卵石错落有序的摆放着,而每一颗都代表着和君人的一个项目,汇集了和君人智慧和辛劳,了不起。而池内有一巨大的莲花状的书本,也是大理石质料的,这就说到了和君精神的核心所在。莲花在水面上有光鲜的外表,而在水下有庞大的根系,这才注定了她的妖娆动人。这也激励着和君人要不断加强自己的能力,不要满足任何胜利,扎实工作,三度修炼,不屈不挠。在小池的旁边,摆放着一架三角钢琴,据说到下午3点钟的时候,钢琴会悠扬响起,wow,能工作在这样的公司,此生足矣。

参观完了一层,我们又来到了三层。三层是办公区,巨大的开放式的办公区域环境舒适,据说位置最好的南边办公区都留给了员工,而合伙人都在北区办公,这也体现了和君的人文精神。据说员工区每一个小组的的座位并没有坐在一起,而是根据先后顺序随意挑选,旨在与让不同组别的员工能够互相交流,多多沟通,体现了和君人和谐的工作环境!

然后我们再次参观了二层,二层坐落了各种会议室,以各种主题为主。比如,向日葵为主题的会议室有向日葵和阳光的造型,还有以速度为元素的法拉利造型的会议室,而最为让我印象深刻的圆融会通的大会议室,端庄大气,荡气回肠。其高深的中国古典文学元素恰当的体现在公司文化的点点滴滴上,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游览完公司后,我不禁感慨,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大公司,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幸福的感觉,怎么样才能创造出奇迹,一切的一切,和君,给出了答案。part2 面试感受

大约面试来了有50人,我们20多人来到了二楼某会议室,大家围坐在会议室会议桌一圈,留了个位置给面试官,然后是大家静静的等候,气氛有点紧张,我本想发起让大家来个自我介绍,没想到话到嘴边,面试官就进来了。

首先是面试官(后来加了面试官微博才知道是和君的合伙人,好年轻啊!有木有)介绍公司招聘情况,本次招聘市场部实习生,并开始了第一项面试内容:自我介绍。大家的介绍都很有吸引力,不是北大就是清华,不是工商管理专业就是市场营销专业,忽然感觉自己好搓啊。但是有也有我自己的优势,沟通能力,吃苦耐劳,执行力强都是我的强项,所以我还是有希望的。默默的我记下了所有同学的名字,根据他们在u形桌的位子,我在草稿纸上也画了一个u桌子,让每个人的名字就位记下,即使以后不能共事,也是一次缘分,所以就记下了。翻开刚坐下后工作人员发给我们的公司宣传手册,一边听着同学们的介绍,一边翻看,突然一页很让我高兴,是和君的体育事业部。这下我可有用武之地了,上边清清楚楚记载着和君成为国际足联2010年南非世界杯贵宾招待计划的中国独家代理,并有我最喜欢的主持人张斌主持,这让我突然信心满满,无比自豪。终于到我的自我介绍了,我站起来对着面试官和全体同学们介绍了我自己的基本情况,自我介绍还算过关。下一个环节是三道题,5分钟的准备时间,每人3分钟的自我陈述,汉语即可。三道题是:

1、过去在大学的人际圈。2说下自己的营销能力。3如何克服困难。话音刚落,我觉得自己还是很靠谱的:自己人际圈不错,校内校外有不少资源,自己不管在本行业(体育行当)还是其他行当还都做过销售,并且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并一一化解。总体来说自己还是很有话说。因此,在5分钟的时间里我收集下了资料,准备陈述。按照面试官的顺序,我的顺序排在了后面。听这些高等学府科班出身的同学们将,虽然理论感很强(就是营销和市场学等教材中说的那样),但是好像实践经历视乎少了些。因此,我取其精华,深入学习他们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式,一些有趣的经历的确也让我开了眼界。我顺利的完成了我的陈述,总体还算理想。经过了这2个多小时的听和说,今天下午的面试就告一段落了,然后留下一片感想文章,deadline是12点。出门果然钢琴响起,还有广播体操,my god,我太么有见识了!

临走的时候在厕所遇到面试官,试图跟他瞎聊聊(还不知道他是合伙人,其实即使知道更应该聊聊),但是面试官很公正的没理我,我对您的感觉更好了。哈哈。在回去的路上,我记录了同桌面试的n个同学的联系方式,以便以后能多多交流。

面试阶段总体的感觉是和君很重视我们,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这么多人的面试没让我们等一分钟。

2、每个人进入办公室都有一杯水等待我们。

3、面试官威武中透漏着nice。面试官出的题跟市场得却很有关系,虽然我觉得自己很有优势,但是,就像市场一样,一切都没有百分百的把握。只有更多的机会。part3 和君理想 写完part2稍许有些倦意,但是还是继续working,打开书本看了和君理想,oh,my god!我的热血不禁继续点燃,而且达到了今日巅峰,也许注定,和君是让我永远热血沸腾的公司。

一、千人咨询师的队伍

和君千人咨询队伍的理想,打造一个品质坚定、斗志昂扬、智勇双全的庞大的队伍,真是雄壮之师,威武之师!这理想何不让人为之动容,这一定会让一批又一批和君人前仆后继,再创辉煌。“千人咨询的团队长期深入到商业原生态的第一线,站到市场竞争的最前卫,风力来雨里去,与客户共患难??在日积月累的学术写生中升华和探索理论理想”,我不得不引用这句话,作为我人生的座右铭!

二、蓝血十杰

蓝血十杰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足矣让每一件事情做好。我喜欢西方的一个说法,说:“工作是人的天职,人如果不工作还苟活于世上,真是一种寄生”。我特别崇尚一种职业精神,既然工作就把它做到最好,做到极致。这也是我不愿意考公务员和教师的原因。工作没有挑战,没有非常优秀??当然说的有点极端了。总之,我喜欢蓝血十杰。

三、情谊无价,兄弟如斯

这一点我特别的认同。人首先有两个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而社会属性是建立在生理属性之上的。营造一个和谐的、共进的的企业文化何尝不是当下所有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的棘手问题呢。没有了和谐的企业文化就没有积极的工作,就没有良好的沟通,更谈不上快速敏捷的发展,和君将人文精神提升到战略的角度,非常值得学习和效仿。

四、和君资本 我认为咨询衍生出来资本是一次大胆的创新,而和君走在了这个成功的创新的前列。就如同书中所说,几个人管理的几个亿的私募基金却不知道往哪里投,也没有方向,也许他们更应该找咨询公司帮他们选选股。资本运作的前提是出色的咨询,只有出色的咨询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才能产生良性的循环。而这个良性的循环恰恰为资本的选择奠定了基础。和君不仅开创了和君资本,更为可贵的是她懂得控制,了不起!

五、和君商学院

中国的商学院寥寥无几,在我印象中北大光华算一个,南方有一个长江商学院。而和君商学院再次弥补了这一空白。快速浏览完这篇文章,浩气凌然的感觉灌满全身,具有东方神韵的文化底气,学习着商海桑田,脱离书本的教学方式,颠覆传统的图书结构,和君的校园就像一本历史书,他在书写传奇,而且还将继续。

六、一体二翼+和系企业

读到这一节,真心感觉到和君精神博大精深,和君商学院、和君资本、和君咨询环环相扣,相互作用而又相互控制,真正符合了马克思的科学原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和君的自定义为大胆、脱俗、超发、陈雄、勾魂蹑魄、心驰神往,而这又是一场伟大的长征。和君又定位自己为一次实验,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成功未必就是证实,失败未必就是证伪!神往!

七、我们的生活

人的一生究竟如何度过,和君下的定义正式我所最求的。考公务员,在体制内老去,每天生活在浴缸中,定点有米吃的日子真心不是我要的。我喜欢原始森林的生物链,我喜欢最求真正生命意义的体验式生活。人的一生、不踏遍千山万水,看透人生百态,真心没脸给孙子讲故事。我相信,20年、30年之后,随着中国人自由度的开拓,一定可以走出世界级别的大师!

八、基业长青

这一章节举了很多例子,如何让宏大的企业基业长青。分别从价值观、人文关怀、制度、权利、消费者、生产线等方面深入探讨,非常受用。一切可以物是人非,唯有人文精神、制度、文化可以永葆青春。这句话说得好:“没有教堂的市场经济”,更要脚踏实地,有目标,沉住气,踏实干,拒绝速成,拒绝养尊处优,拒绝安逸舒适。我不能从王总的高度去评价一个企业,只能从自身的角度,从一个员工的角度,认真做事,认真做人。

九、挑战和破解世界级管理难题

人类已经探讨出管理体力劳动者的方法,而管理脑力劳动者的方法一直没有给出答案。而和君给出的答案是1以人为目的,以人为依靠。2已组织成员的私权为本,为原生,以组织的公权为律,为次生。3普遍的自由,而不是特权。而和君也正在一个非稳定的载体上做着一个巨大的实验。让东方文化源远流长吧!

十、30年的疯狂愿景:中国商学院微服全球商学院

好一个两句大话,说的句句通透!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田,美国的月亮和中国的一样圆。中国本土的问题具有中国特色,而中国特色的案例让中国学生学习才真正具有意义。打造一个世界级别的中国企业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其中之一就是要有一个国际思维的中国商学院。立足服务于本土,而开拓世界市场!和君,yes,we can!结束语

作为非商学科而又渴望商学的一个学生来说,此时此刻的心情我很激动。看着腾飞的中国经济与中国智慧的火花绚丽澎湃,衷心希望和君辅佐中国商业,立足中国,走向世界!

刘波

2012/7/25篇二:和君一笔问答题

一、对和君书单的理解和评论

我的具体理解和评论如下:第一、书单上的书如成功路上的垫脚石,有了这些垫脚石,就有实现成功的理论基础。第二、这些书籍能为日后的工作提供相关指导,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经验和吸取当中的教训。第三、书单涉及到多个方面,比如:经济学、管理学、战略、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营销和品牌、财务和资本、精益生产、法学、经济史和企业史、大势、产业、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与方法论、气质与心灵、文史哲、传记。这些方面的书籍都是我喜欢的,一直想读这些方面的书籍,只是不知道从何读起,辛运的是,有了和君推荐的书单,我就有方向和明确的目标了。

二、根据王明夫演讲录《培养一个好自己》里的“职业发展八段锦”,简单总结你目前的职业发展规划。(300字以内)

职业发展八段锦是:端正成功理念,选择职业方向,建设知识结构,准备从业资格,掌握职业技能,塑造职业素养,学会自我管理,修炼职业境界。这让我想起高中时的目标,出身四川,到东北求学,毕业后南下深圳发展的职业地域目标。我真的读了东北的大学,毕业后我真的去了深圳,迈出了第一、二步,后来遇到现在的老板一起到广州协助创办新的公司,再被调到海南做工程类项目,目前久居海南。我的职业发展规划:

1、3-5年拿到一个mba学位和硕士学历。

2、2-3年拿到经济师中级职称。

3、5年内做到公司的中层干部。

4、平常利用业余时间努力为转行做投资、咨询做准备。

5、在经验和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开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业,并把公司做强做大。

三、电视剧《士兵突击》里哪个角色对你的触动最大?简单陈述你所受到的启发。(300字以内)

《士兵突击》里许三多这个角色对我的触动最大。因为许三多和我在很多方面太像了,比如三多出生贫穷,做事执着,认准的事情一定做好,被人笑话也不放弃,为人善良,即便是新兵时被分到偏僻的训练营看守训练场也不放弃,也能做出让人想不到的事情来。就这么一个人居然能在中国军队里被称为兵王部队站稳脚跟。这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既然三多能做到,我同样也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何况我自认为比三多要聪明、学历要高。当然这里没有贬低三多的意思,仅仅是说明我的起点比他高。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都要向许三多学习,学习他的与人为善、做事态度、刻苦精神等,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能通过努力创造出属于我的天地!篇三:邢汝雯 邢汝雯 教授

1、荣誉之称 中医主任医师

京、津、冀名医邢锡波之女,传人 全国知名中医消积水专家 中医肿瘤、肝病权威专家

北京天桥医院特聘肿瘤、积水专家 学术成就

北京市中医学会理事会委员 北京市医学会理事

中国名中医学术研究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医药学会北京分会内科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第三、四届政协委员[1] 学科贡献

研制《利水灵胶囊》获得国家专利,独创“补气利水扶正法”获得专利技术 从医座右铭

良方济世续千金,救死扶伤一片心

从医信条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2、个人简介 履历

邢汝雯教授生于中医世家,系我国著名中医专家、教育家、一代名医邢锡波之女。自幼受父亲传统医学熏染,酷爱中医。1963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并留院任教,跟随父亲在学院附属医院对肿瘤、肝病、积水进行临床研究及治疗。从医50余年,邢汝雯教授刻苦研读《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医学经典著作,努力挖掘祖国传统医学瑰宝,广泛搜集、整理,优选配方,根据中医“三因”、“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的理论和君臣佐使、科学配伍的用药法则,不断改进对肿瘤、肝病、积水的处方。坚持整体观念,中西结合,在治疗各种肿瘤及中医内科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独创治疗各种肿瘤、肝病、积水的十余方治疗方剂。其中利水灵胶囊于1994年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cn94115195.6),是目前世界上治疗积水症最理想的药物。cctv、《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健康报》、《中国知识妇女》等国家级期刊杂志先后对其进行了详细报道[2]。邢汝雯教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国内20 多个省市的两万余例患者解除了痛苦。来自全国各地的感谢信和求医求药的信络绎不绝,被患者亲切的称为“肿瘤和积水患者的守护神”、“营造患者生命的绿洲”;被中医学子及同行誉为“中医肿瘤宝库”。擅长领域

3、学术著作 著作

邢汝雯教授将父亲生前医案经验及科研成果,结合自己多年行医之体会,整理出版发行《伤寒论临床实验录》、《邢锡波医案集》、《开锡波脉学阐微》、《中医临床传薪集》等中医专著十余册,为祖国传统医学留下灿烂的明珠。得到原卫生部中医司司长中医泰斗吕炳奎老先生、原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司副司长胡熙明老先生、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纪民育教授等老一辈中医专家的高度评价与赞扬认可。国家领导题词 前国务院副总理、全国妇联主任陈慕华曾以“百尺竿头,唯求进取——记消积水专家邢汝雯”为题赞扬了她的事迹和学术思想。

中医泰斗吕炳奎老先生高度赞扬了邢汝雯教授为中医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并亲笔题词以示鼓励:“积水难消消积水,对症下药积水消。”

篇2:和君,感谢信

无论理论、案例、工具,还是经典书籍和文章,关于管理与投行的几乎所有需要的东西,几乎都能在这个网站找到。

(二)、推荐保持日常阅读的几份杂志和报纸

《中国企业家》杂志《新财富》《哈佛商业评论》

《财经》杂志《读书》杂志《读者》杂志《经济观察报》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中国证券报》纽约《华尔街日报》

伦敦《金融时报》英国《经济学家》美国《福布斯》和《FORTUNE》

(三)、推荐阅读的书目(一小部分,而且未分专业领域)

《麦肯锡传奇》 《管理思想史》 《组织行为学》 《领导与企业文化》 《高盛文化》 《摩根信札》

王明夫《资本经营论》王明夫《蓝筹》王明夫《投资银行并购业务》 和君咨询系列出丛书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萨缪尔森《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

钱德勒《战略与组织》

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汤姆森·斯迪克兰德《战略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科利斯《公司战略——企业的资源与范围》,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德鲁克《管理:责任、任务、实践》

明茨博格等《战略历程》

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利润模式》,中信出版社;

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发现利润区》,中信出版社;

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深度营销观点》、《精准营销》等

罗伯特·卡普兰、罗宾库铂《成本与效益》

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现代产业组织》(上、下册),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斯蒂芬A.罗斯等《公司理财》,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布瑞德福特.康纳尔《公司价值评估——有效评估与决策的工具》,华夏出版社,2001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J.威斯通《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James R.McGuigan等《管理经济学》

Mark Grinblatt, Sheridan Titman《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产业史》研究生教材或专著

George P.Baker, George David Smith《新金融资本家——KKR与公司价值创造》,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公司法》本科或研究生教科书

《民法原理》本科或研究生教科书

《中国哲学史》本科或研究生教科书(建议读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本科或研究生教科书(建议阅读罗素《西方哲学史》)

《中国文学史》本科或研究生教科书朱光潜、宗白华的美学作品

博勒斯、柯林斯:《基业常青》

南怀瑾:《论语别裁》、《老子他说》等

《孙子兵法》《三国演义》„„

(四)、推荐阅读的模型、工具和方法

1、《战略咨询》,方少华,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营销咨询》,方少华,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3、《业务流程咨询》,方少华,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4、埃克拉塞尔《麦肯锡卓越工作方法》上述几本书分别对管理咨询中常用的工具、模型和方法做了全面、详细的介绍,值得一看。看完之后,就应该基本掌握了咨询中常见的模型、工具和方法。

和君人跟帖一:建议加上《史记》、《唐诗》和《宋词》。西方思维模式是基于分析的,强调假设和逻辑;东方思维模式是综合的,强调悟性和穿透性。近代咨询源于西方,但要说到咨询职业,恐怕还是要以中国为宗,以前的谋士就是专职咨询师。所以,中国人可以借鉴西方那套东西,但就某些领域而言,大可不必以西方为宗,比如:战略。战略思维说白了就是“闻道与悟道”,诸葛亮的三分天下战略,没那么复杂的,也没必要用什么工具方法,当然这与公司战略大相径庭了,为了说明问题权且如此。像《史记》这种书对培养人看势、看局和看人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真要成为中国本土的顶尖咨询师,建议还是读读吧。而《唐诗》、《宋词》这种书,对培养人的灵感和想像力很有好处,一个咨询师只会用工具、模型分析而缺乏想像力和灵感,真是难以想像会有好的创见。

和君人跟帖二:

1、增加点长骨头的书籍:《鲁迅全集》。

2、另外,建议每个人都推荐影响自己至深的一本书:特推荐萧红《呼兰河传》。

和君人跟帖三:

1、好的管理者一定是能见微知着的,这种体会如能像钱钟书老先生写的《围城》,像德鲁克先生的《旁观者》则最好。

2、我坚持阅读《财经》、《中国企业家》和《读书》,感觉获益良多。

3、另有一个古对,可奉献给同仁:“守独务同,别微见显;辞高居下,置易就难。”当引为不甘寂寞的和君人的一种追求。

篇3:和君,感谢信

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界定, 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严格区分两者, 如曹炜 (2005) 认为称呼语用于人们彼此间的当面招呼, 而称谓语用来表示彼此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有的学者认为可以把称谓语和称呼语视为一体, 交互使用, 如“称谓就是称呼, 就是人们在交际中怎么称呼别人和自己” (孙维张, 1991:114) 。本研究采取后一种观点, 即在调查中不区分称呼语和称谓语。

称谓语的使用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如特定的交际场合、社会地位、性别、年龄、职业等级、交易地位 (Wardhaugh 2007) 。在很大程度上, 称谓语的使用情况能够指示出交际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他们各自所充当的社会角色。

按照使用范围可以把称谓语划分为两个大类: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其中社会称谓又称为社交称谓, 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关系称谓、职衔称谓、亲昵称谓等。卖方对女性顾客的称谓属于社会称谓中的交际称谓, 这些称谓语的使用受交易地位、年龄、场合、时尚、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

国内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称谓系统进行过研究。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称谓语进行过研究的有:潘之欣、张迈曾的《汉语亲属语扩展用法调查》 (2001) , 刘永厚的《商贩称呼语的调查分析报告》 (2007) , 从权势和同等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商贩使用称谓语的情况及原因。本文基于上述研究, 沿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就卖方对女性顾客的称呼语, 在西单商场和君太百货商场展开了调查, 旨在探究这两大商场的卖方在对女性顾客的称呼语方面的异同及其潜在动因。

二、调查描述

西单是北京的繁华商业中心之一, 西单商场和君太百货商场的位置正好相对, 这两大商场是女性经常光顾的地方, 在这里能够收集到对女性顾客称谓语的一手资料。

在调查过程中, 笔者采取了多种数据收集方式:随机发放问卷、征求对方同意后进行访谈、随机录音 (买者与卖者之间的对话) 。在西单商场2层和5层, 共发放问卷32份, 其中无效问卷2份;做了4个访谈, 访谈对象均为女摊贩, 其中3位年龄在20~25岁之间, 1位年龄在30~40之间, 因为访谈内容与问卷所设计的问题一致, 所以访谈内容均被纳入问卷范围之内;随机录音时长累计201分钟, 提取到的有效录音共21段。在君太百货商场的2层、3层和4层共随机发放问卷72份, 其中无效问卷4份。

问卷内容涵盖了:卖方的性别, 年龄, 产品名称, 对女性顾客的称谓习惯, 及对女性顾客的实际称谓 (如“美女”“小姐”) 等。需要指出的是, 问卷原本打算考虑卖方性别这一变量, 但是所收集到的数据均由女商贩或女店员提供, 所以分析中剔除了性别因素。

在问卷收回和录音转录后, 本研究采用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对数据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并得出以下结论。 (为了叙述上的简便, 下文统一将西单商场的卖方称为S1, 君太百货的卖方称为S2。)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 S1、S2对女性顾客称谓的不同点

1.在选择称谓的习惯上, 我们可以看表1和表2的数据统计结果:

根据上表显示, 58.8%的S1表示她们倾向于根据自己的“个人习惯”选择对女性顾客的称呼;而44.1%的S2选择“跟随别人称呼”, 即跟随周围的同事对女顾客的称呼。这一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于:西单商场2层和5层的卖方多为独立的商贩, 也就是自己是自己的“老板”, 她们对自己的生意有全权处理权, 对顾客的称呼也就无所谓是否跟别人一致, 她们更倾向于在交易过程中选择自己偏好的称呼。与此不同, S2多为店员, 她们受雇于人, 一个店铺往往有4个以上的店员, 且绝大多数 (91.2%) 为20岁到30岁之间的年轻女店员。她们有很强烈的集体意识, 相互之间很容易受影响。此外, 跟随大家称呼, 保持称呼的一致性可以给顾客留下积极的印象, 让顾客感觉她们是一个团队。

2.称谓使用情况的差异。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两大商场称谓语使用情况的差异如下图。

根据上图, 我们可以观察到S1使用最频繁的三个称谓语分别是:“姐” (39.3%) “美女” (37%) “宝贝儿” (11%) 。而S2使用最频繁的三个称谓语分别是“小姐” (38.3%) “美女” (23.5%) “其他 (如您, 您好, 阿姨等) ” (22.5%)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问卷的统计数据显示S1从不使用“小姐”这一称谓, 而S2从不使用“亲爱的”这一亲昵称呼。在访谈的过程中, 作者特意问了“为什么不喜欢称女性顾客为‘小姐’”这一问题, 商贩的回答是“‘小姐’太过正式, 把来这里逛的人称为‘小姐’觉得很别扭”。

“姐”这一称谓属于亲属称谓范围之内, 而“宝贝儿”这一称呼常常用于关系亲密者之间, 为什么这两个称呼语都在西单商场的交易过程中频繁出现呢?在这里, 我们可以把“姐”和“宝贝儿”看成异化了的亲属称谓, 它们在商场交易这种特定语境下, 转化成了非正式的社会称谓, 在社会语言学中, 这种现象称为假亲属称谓 (pseudo-kinship terms) , 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相比而言, 君太百货的卖方多采用“小姐”“您”等较正式的称谓。

导致这两者之间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在于: (1) 商场的性质。君太百货是一个更为高档的消费场所, 其商品都是“正版”的品牌产品, 而且还有很多国际品牌, 明码标价, 不讨价还价;而西单商场则是一个中档消费场所, 其销售的产品大都是“仿制”或“外贸余单”等, 即所谓的“杂牌”或“水货”, 在交易过程中双方都可以讨价还价。 (2) 卖方的差异。商场内的雇员都是受雇于人, 在上岗前她们都接受过一定的销售服务培训, 每家店铺对店员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其中对顾客的称呼就是她们的受训内容之一。而西单商场2层和5层的卖方绝大多数是“独门独户”的摊贩, 只要有一定的启动资金, 她们就可以租下一个铺位, 自主经营, 她们的销售活动有很大的独立性。 (3) 女性顾客的差异。西单商场的2层和5层多为潮流时尚卖场, 光顾这里的女性多为爱赶潮流、对时尚十分敏感的年轻人或同样具有年轻心态的妇女;而光顾君太百货的女性年龄跨度就比较大了, 有年轻的, 也有年纪大的。君太百货作为一个更加正式的消费场所, 其出现的称谓语也趋于正式化, 如“您好”“您”可以用于不同年龄的女性;而在西单商场, 在顾客与商贩讨价还价的过程中, 非正式称谓语的使用如“姐”“宝贝儿”等有助于暂时建立与顾客之间的亲密关系, 有利于交易的达成;年轻女孩儿也比较喜欢“宝贝儿”“姐”“亲爱的”这样的称呼。

3.对S1共提取了21段有效录音, 录音中的称谓分布如图3:

(图3注:每种称呼不管在每个商贩的使用中出现多少个词, 都只数一次。)

我们可以发现, 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 S1对顾客的称谓是多种多样的, 除了“宝贝儿”“美女”“亲爱的”这些常见称呼, 他们还会称年轻的顾客为“孩子”“小妹儿”等。

(二) S1、S2对女性顾客称谓的相同点

1.在“您会根据女性的__情况称呼她们。A.年龄B.打扮C.长相”这一问题上, S1和S2都倾向于根据女性顾客的“年龄”情况选择合适的称呼。根据表1, 我们知道西单商场中有29.4%的卖方选择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顾客的称谓, 在这其中有90%的卖方表示他们倾向于根据女性顾客的“年龄”;而在君太百货商场, 有39.4%的卖方选择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顾客的称谓, 在这其中有90.1%的卖方是根据女性顾客的“年龄”选择称呼方式。基本上S1和S2都不会依据顾客的“打扮”和“长相”选择称谓语, 可见“以貌取人”这种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中还是比较少见的。这样的调查结果也体现出了卖方对顾客的尊重。

2.“美女”称谓的广泛使用。根据问卷的数据统计结果, 我们知道“美女”是使用频繁率第二高的称谓。37%的S1和23.5%的S2喜欢使用“美女”来称呼顾客。上文所例举的录音中, “美女”“大美女”这样的称呼几乎在每一个对话中都会出现一次。为什么S1和S2都如此亲睐于这一称谓呢?其实这一点与女性对美的追求和敏感度正好吻合。在当代社会中, 对“美”的崇尚和追求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对“美”的诠释大家都有各自的观点, 对“美”的界定也不那么清晰了。正是因为这一点, 大多数S1和S2都不会根据“打扮”和“长相”来选择称呼语。女性总是喜欢追求美与潮流的, 她们期望自己在外貌上美丽, 让人称羡, 她们希望自己是美的, 因此被人称为“美女”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在商场中, 不论顾客美不美, 卖方都乐意用“美女”这样的称谓, 一方面迎合了顾客的心理需求,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提高交易成功的机率。

四、结语

通过调查和比较S1和S2对女性顾客的称呼, 我们发现了商场的性质、商品、卖方的地位和特征、社会价值观等都会影响卖方对买方的称谓, 并得出以下结论: (1) S1多使用非正式称谓和亲昵称谓, 而S2倾向于使用正式的称谓如“小姐”“您”等。 (2) 相对于S2来说, S1使用的称谓语更加多样化。 (3) 同处于服务行业的S1和S2对女性顾客的称谓有很多相似点, 如对“美女”这一称谓的偏爱。通过对两大商场对称谓语使用情况的研究, 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因素对称谓语的影响, 还可以感触到当今社会中价值观念的转变, 如对美的推崇和追求、对人性的尊重等。

参考文献

[1]Wardhaugh R.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2]曹炜.现代汉语称谓语与称呼语[J].江苏大学学报, 2005 (2) .

[3]刘永厚.商贩称呼语的调查分析报告[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 (5) .

[4]潘之欣, 张迈曾.汉语亲属语扩展用法调查[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1 (2) .

篇4:白杨大姐和君超导演

当时,电影系统在宝山办了个上影农场,并饲养了一些生猪,既可让“知识分子”到农场“劳动锻炼”,又可为职工们提供一些副食,真的是一举两得。当农场杀了猪并供应给各厂时,职工们犹如过了一个“盛大的节日”。

还没有到开饭的时间,在东部厂区办公室内聊天的人们,不知听了谁一声招呼:“十一点半了,快去排队呀!”人们便一哄而散,连走带跑地涌向马路对面的食堂,我也随着人流进入食堂排队,等候那让视觉嗅觉和味觉都得到充分享受的时刻。

窗口还未打开,我举目望去,咳!许多心仪已久难得一见的“明星”级的艺术大师们都赫然进入我的眼帘,那一排当中不是演员夏天嘛,在他身后是朱莎吧!嗨,大名鼎鼎的艾明之、卫禹平和凌之浩也来啦……正在举目四望时,忽然眼睛一亮,排在我前面相距四五个人的居然是大明星白杨呀!只见她正在和别人聊着什么,笑眯眯地显得大方而亲切。

未几,窗口打开了,在这个窗口值班卖饭的是炊事员包金松,他手脚飞快地打菜饭、收饭菜票。到了白杨时,包金松麻利地将盛在菜盘中的一块红烧五花肉倒在白杨的饭盒里。这时,有人打趣道:“白杨,你这块肉比别人的大,是包金松特别照顾你吧!”白杨笑了,说了句模棱两可的话:“大概吧!”微笑着走了,一边还不停地与大家点头招呼。

于是,白杨大姐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大方、庄重、和蔼而又亲切,既不失大明星的风度,又绝对没有什么“架子”。

我认识了她,但与她并无交往,直到粉碎“四人帮”后,我们才有了合作的机会。

她担任上海明星艺术团副团长,随我去新加坡演出,这一段朝夕相处的日子是让我难以忘怀的。

论年龄,论资格,论从影时间,论艺术造诣,我只能算是个“后生”,而白杨大姐的的确确是位前辈,请她来担任我的副团长,合适吗?但这是电影局党政领导班子研究并决定的安排,我只有硬着头皮去找白杨。

我将中侨集团林日顺邀请我们组成上海电影明星艺术团的经过向她作了说明,她马上回应说:“这是好事嘛,我上次去新加坡,林先生就说过这件事,现在由电影局出面来组织,就更好了。”

我说:“局里想请你和谢晋担任这个艺术团的副团长……”

她显得很高兴,说:“你来当团长,我们一定把这个任务完成好。”白杨大姐一下子就消除了我的尴尬,我觉得什么解释的话都用不着说了,便对团员的构成征求她的意见,而且没有费什么劲就与她达成了一致。

我便趁机问:“白杨大姐,您出个什么节目呢?林先生很希望你亲自登台,满足新加坡人的希望。他对我说:‘白杨女士在新加坡的影响太大了,几乎所有的中老年新加坡人都记得她,尤其她上次来新加坡时给观众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回忆,她一定要有节目!’你一定要来一两个节目……”

她想了一下,说:“我上次访问新加坡时,创作了一首小诗,题目叫‘我见到了新加坡’,我可以登台朗诵这首诗。”

这时,她的爱人蒋君超导演从旁插了话:“如果能请人作曲,谱成一首歌,岂不更好。”

我和白杨听了,都说这是个好主意。后来,我请作曲家金复载写了曲子,白杨听了演奏和试唱之后很满意。这首小诗和写成的歌便成了我们在新加坡演出时每天必定上的“开锣”节目,受到新加坡人的热烈欢迎。

根据谢晋的提议,不仅将白杨的朗诵定为每场演出的“开锣戏”,而且让吴雁泽演唱了这首歌,取得了更为轰动的效果。白杨后来将小诗加了一个字,更名为《我又见到了新加坡》,赋予诗作更好的含义。

我调到上海市文联工作后,与她的联系与合作空前地多起来。比如:接待中日文化交流协会代表团,接待外国电影界人士代表团等,往往都请她出场,她的不俗谈吐、她的仪态大方、她的举止端庄,都为我们接待方加了分。尤其是,她有很多外国特别是日本的朋友,她善于利用与这些友人的交往作话题,使对方很快就和我们拉近了距离。而我则暗暗地为她的“外交风度”竖起了大拇指。

在文联组织的、有她参加的活动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她参加的慰问太浦湖工地劳动者和对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上海新中华机器厂、上海飞机制造厂的慰问演出。

在筹备这些慰问活动组团时,我都请她担任团长。第一次请她时,她认为还是由我这个书记当团长为好,当我说明请她带队的意图——由一位在艺术上很有成就的人物来领军比我这个行政主管担任团长更有代表性与权威性,会在被慰问对象那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产生更积极的影响。经我这么一说,她便不再推辞,以后再请她时便不用我再解释了。

从太湖开出一条大河到上海,是解决太湖周围水患的一项重要工程,当时,有数以万计的军民奋战在这个工地上。我们文联组织了文艺家们到工地进行慰问演出,对鼓舞士气产生了很好的作用,许多著名演员踊跃报名参加,成了“知名演员最多、演出水平最高”(工地广播新闻用语)的一次演出,而白杨大姐在演出前的讲话,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倾注了这位老艺术家的激情。我记得,她是用这样的话结尾的:“战斗在太浦河工地的同志们,在你们的背后,有超过1000万的上海人民,也包括我们文艺界的同志,我们一定用自己在不同岗位上的努力,来支持你们胜利完成这件关系到江、浙和上海安危的重要工程!”虽然,她讲话的全文我已难以复述,但这几句掷地有声的话却从未在我记忆中消失。

1994年冬,白杨中风了,我闻讯后与时任文联党组成员、电影家协会秘书长的刘泉同志去看她。这时,她的丈夫蒋君超已先她而去,我们在见到她之前特别担心她的情绪不佳。但在见面之后,我们发现她虽然活动和说话有些障碍,但神志安详,穿着整洁,情绪正常,思路也比较清楚,使我们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我们在询问了她的病情后,请她注意休息,说了“吉人自有天相”这类安慰的话,她也连连点头称“是!”这时,刘泉有些“技痒”,说:“我最近给几个人发过功,有些疗效,给你发发功怎么样?”

白杨一听,笑着说:“好呀,你试试!”虽然中了风,但她的笑仍像往日那样的灿烂。

刘泉在运了一阵气之后,便对着白杨的头部、臂部发起功来。我虽然对刘泉的功底不清楚,但内心希望能够在白杨身上奏效。于是在刘泉收功之后问她:“怎么样?”

白杨试着动了动身躯说:“唔,轻松多了!”这当然使我和刘泉很高兴。但我没有想到:这是我们与白杨的最后一次对话。不久,她进了医院,待我去看她时她已不能言语了。

以前每次去白杨家,都能见到君超先生。记得“文革”以后,第一次见到他时他张口就问:“怎么样,还在研读鲁迅先生的诗吗?”见白杨有些诧异,便告诉她我俩同在“隔离室”时讨论读鲁迅诗作的往事。

白杨大姐听了笑眯眯地对我们说:“你们的胆子也够大的,当时的处境下,你们有什么资格谈论鲁迅和毛主席的作品呀。”又有点后怕地说:“幸亏造反派不知道,要不然,这岂不是斗你们的好材料!”

白杨大姐的话并不错,但她可能没有想到,正因鲁迅的诗,才使我与君超导演在情感上得以沟通并能建立友情的呀!

在那“十年动乱”是非颠倒的日子里,我的“待遇”逐步升级——从“羊棚”而“牛棚”,到1969年的5月,又进一步被“造反派”隔离审查,被“关”在漕溪北路天马电影制片厂传达室后面一间屋子里。先后被关在这里的有著名摄影师黄绍芬、著名导演汤晓丹、演员剧团的金乃华等人,宣传部长杨永直也在这里关了个把星期,而我,则在这间斗室中被关了整整一年。

大约在1969年的8、9月间,蒋君超被押了进来,在这之前,我们曾见过一面,那是我从川沙“四清”工作队调回厂不久的1966年6月。那时“文革”已拉开序幕,正是“山雨欲来”之际,但尚未发生过激行动。我们去华山路白杨的寓所去探望白杨,适她外出,蒋君超接待了我们。

初次见面,觉得此人谈吐不俗。当时,他正在家中等待白杨回来晚餐,餐桌上整整齐齐地摆了几副刀叉,我心想:这对夫妇的生活倒有几分“洋味”,大概是蒋君超曾久居香港,从那里带回来的生活方式吧。这不大的厅堂,却充满了温馨的气息。然而这种“温馨”很快就被“砸得个稀巴烂”,白杨不知被“何方神圣”带往何处,他也在劫难逃,如今被“关”了进来,这分明是受了白杨的牵连,而他的资产阶级身份,也无疑是造反派们可以任意处置他的根据。

我虽然认识他,也曾在心中称赞他温文尔雅,有学者风度,但在他来到隔离室的初期,并不想与他搭讪。我当时已被打入“牛鬼蛇神”之列,可在那场“触及灵魂”的大“革命”中,“左”的思潮也占据了自己的身心。我对这位被“造反派”斥之为“资产阶级分子”的蒋君超,自然产生了距离感。事后来看“左”的那一套,多么坑人,而且是那么广泛地毒害人的心灵!

但是,这种距离感在鲁迅先生的诗句中被缩短以至于完全消失了。这话从何谈起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成天被关在隔离室,自然是十分无聊的,毛选已通读了一遍,有的篇章还重读过,像“老三篇”、《敦促杜聿明投降书》都已经可以“倒背如流”了。于是便在鲁迅先生的诗作中寻找思绪可以飞越隔离室的乐趣。此所谓“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也。

一天晚间,熄灯号已播放过了(那时,造反派搞军事化作息时间是在喇叭中播放军号的),我仍未入梦,便在口中念念有词:“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然后咀嚼着诗中的意境,颇觉自在。

躺在我左侧床上的蒋君超却忍不住了,好似自言自语地说道:“这首《无题》,高度概括了当时的时局,鲁迅先生有一支如椽之笔呀!”

就是这些话,打破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便问他:“你也喜欢鲁迅的诗?”这明明是一句多余的废话,他若不喜欢,能如此赞美这首《无题》吗?这种“明知故问”不过是以话搭话的“由头”而已!

蒋君超果然答道:“我很早就爱上鲁迅先生的诗,他的诗,敌我分明,用词十分犀利,感染力极强。不少诗作又都表明他是一位感情十分丰富的人,就像他自己说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接着念道。

蒋君超跟着说:“对!”接着低吟起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并说:“这爱国之情、报国之心,跃然于纸上了,是何等的胸怀与气魄!‘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这种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对人民革命事业的信念,都足以证明毛主席称他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他谈到这里,我对他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这样一位被人视为资产阶级分子、在“造反派”口中还要加上反动二字并早已被打入另册的人物,居然对鲁迅有这样的评价,使我刮目相看了。

我便趁机问他:“‘所思美人不可见’中说的‘美人’指谁?”

“泛指革命者呀。蒋介石在雨花台杀害了几十万革命志士,其中包括许多杰出的共产党员,他们被迫从武装斗争中退出——断戟被埋了,但他们的战友在有形的、无形的战场上与反动派战斗着。鲁迅怀念他们,寄希望于他们……”

我又问:“‘寄意寒星荃不察’中的荃应该是一种香草,古人是拿她来比喻君王的,鲁迅在这里是指谁呢?”

他说:“应该是人民。当时的民众需要革命者的大声疾呼,让他们觉醒。鲁迅其实也正在这样做。他把比喻至高无上的君主的荃来比喻民众,可见他对人民的期望有多高。”

鲁迅对人民群众怀有炽热的情感,他对柔石等革命文化人感情则格外深厚,于是我说:“鲁迅在得知柔石、胡也频等年轻的友人遇难后,曾在悲愤中写道:‘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的骨头的确是最硬的,在那种‘风雨如磐’的岁月中,反动派的屠刀高高举起的时刻,他公开声明要与反动势力血战到底,即使身陷‘刀丛’也要为真理而献身。他用自己的笔作投枪、作匕首,直刺反动派的心脏。这是中国人在死亡威胁前挺身而出的巍然正气……”

“你说得对!”蒋君超分明同意我的看法,“鲁迅的好多诗句和文章都一再证明这一点。我还喜欢他另外几首诗,如《赠邬其山》《南京民谣》等,可谓竭尽嬉笑怒骂之能事。‘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一看就懂,谁都知道诗的矛头所向。这些反动成性的家伙‘你方唱罢我登场’,都不能改变他们嗜血的本性。‘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把蒋介石、汪精卫之流打着孙中山先生旗号,干着背叛孙中山事业的丑恶嘴脸揭露得痛快淋漓,活脱脱地勾画出他们假作正经的强盗本质。在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的情况下,他能这么写真不容易。这是要有一副铮铮铁骨才能做到的!”

以此为开端,我们成了在隔离室中“高谈阔论”的伙伴,从鲁迅的作品谈到毛主席的诗词。我们都认为:毛主席的诗大气磅礴,让许多诗人相形见拙。他对已发表的毛主席诗词也是倒背如流,对一些诗句赞不绝口。他说:“除了毛泽东这样的伟大人物,是断断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我们之间的交谈,让我发现这位被“左”派人士放在对立面的先生,居然对毛泽东是那样地崇敬,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其实,蒋君超先生早在1930年就在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在影片《人道》《共赴国难》《良宵》《青春》等11部影片中担任角色,与他合作过的导演有朱石麟、杨小仲、费穆、庄国钧、卜万苍等,演员有阮玲玉、林楚楚、黎莉莉、金焰、刘继群、韩兰根等,在姜起凤导演的《除夕》中,他与陈燕燕分任男女主角,表明他的艺术造诣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去香港谋求事业上的发展,但未有良好机缘,又辗转于重庆、昆明等地,于1945年后到香港定居。这一期间,他参加拍摄或导演的影片共有23部以上,其中的《血肉长城》《游击队进行曲》等贯串了爱国的内容,而《孤岛天堂》《卿何薄命》《赛金花》《大雷雨》等都堪称上乘之作。同时,他还在香港经营了自己的电影院,投资创建了电影制片公司,成为艺术家、企业家“一肩挑”的罕见人物。

在进步电影人的影响下,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有了初步的认识,当全中国解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时,他听从了周恩来总理的召唤,毅然于1949年回归祖国,企望对新中国电影事业有所建树。因而,他对鲁迅有那样的认识,对毛泽东的诗词有如此高的评价是有其思想基础的。

但就是这样一位爱国的知识分子,在回到上海后仅仅在张客导演的《农家乐》和汤晓丹导演的《胜利重逢》中当制片,与孙瑜合作导演了《乘风破浪》,以及在《风流人物数今朝》中有过一些工作,就再也没有演过或导过任何影片了!无疑,因为他被视为资产阶级分子,在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年代里,怎么容得他来“占领无产阶级电影阵地”呢?他被“挂”了起来,而且“挂”了一辈子。我们可以从他的遭遇看到“左”的路线是多么地无情,又是怎样地作践人才的。

我至今仍然感谢“隔离室”中的难友们,如果他们中任何一人向造反派告发我们妄议鲁迅和毛泽东的诗作,岂不要立刻被揪了出去,怒斥我们狗胆包天,“反面人物”岂敢亵渎革命作家与革命领袖!乃至被看做“阶级斗争新动向”,誓将我们“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我们“永世不得翻身”。这后果真不堪设想。

蒋君超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风,一次我去他们家时,他已语言不清了,还断断续续地问我:“对鲁迅的诗,有什么新见解。”不料,这却是我们最后一面。1991年5月,他就先离白杨而去了。

时间老人又走过了四个年头。1995年听说白杨大姐住院了,我约了曾参与创办上海电影图书馆的邱忠毅到华东医院去探望她。不料,白杨大姐已昏迷不醒,但我看到病重中的她“睡”得那么安详、那么庄重!

我们献上了鲜花,我俯身在她的耳畔轻声喃喃地说:“白杨大姐,我们来探望你,希望你早日苏醒过来,祝福你迅速康复。过一阵,我们会再来看你。”但没有料到,这却是我们的永诀!

篇5:和君面试

一会儿,一个戴眼镜的MM把我们引到二楼会议室,那个会议室比较大,估计能容纳二十个人吧!我们四个人就挨着坐下了,对面的一个柜子上面摆满了和君的各种荣誉和奖杯。我们几个闲聊了一会儿后,突然我手机响了,我跑出会议室接电话,原来是移动研究院打过来的,叫我下午过去上班。我当时一阵激动,没有见想到竟然通过了。后来听说实习工资才800时,我突然感到有些失落,看来是高兴的太早了,我没有想到工资这么低。那边的人问我下午有没有时间过去,我支支吾吾的说,自己需要考虑一下,其实她也感觉到了我的情绪变化。最后我说下午给她打电话,接完电话来,面试就开始了。

面试官看上去很和蔼,首先是自我介绍,由我开始。我没有想到是第一个是我,我一时竟然有点慌乱,我赶忙问有时间限制没有好给自己调整的时间。面试官说今天人不多,可以随便说,那时候我已经调整过来,接着就BABABA往下说,我简短的说完后,突然听到面试官说了一句话“说的很好!”。很快其他三个也介绍完了,一个北交大的大三,一个中青政的大四,一个在美国留学的大三女孩。

接下来是面试官开始提问,先提问留学的女孩。在提问中问了很多比较细的问题,我一边注意听,一边在思考他会问自己哪些问题,还有简历上的一些环节。那个面试官显然比较专业,问的问题也是我以前很少听到的。接着问中青政那哥们,问他们两个花了很多时间。接下来就是北交那哥们了,这哥们验证了一句话“经历为王!”。由于没有什么经历,这哥们说来说去就是校园里面的那点活动,面试官也不好意思之间跳过,只好找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问他。看得出来,那哥们很尴尬,没有办法,没有经历你拿什么来说呀!所以说实习经历还是相当重要的,至少在面试的时候你有话说,不至于陷入尴尬的境地,显得那么被动。接着就到我了,他先是问了我的成绩问题,接着就是问我在大学的学生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这点上,感觉自己答得还不是很好,下次面试要加以重视和总结。我当时说最大的收获是办事要注意效率。没有更深入的分析和拓展,还可以加入一些。比如对自己沟通能力的锻炼,团队意识的培养等等。接着他就问一些关于实习的问题,问的特别细,比如工作方式,扮演的角色,最大的困难和挑战等等。如果对经历不熟悉,一时还真难回答上来。后来问到关于新东方实习的一些问题,他看到我写的每天随机拜访三百位顾客的数字后,突然间就说我上班六小时,每小时就访问五十人,差不多一分钟一人,感觉有点不对劲。我一时还真差点不知道怎么回答,还好我镇静下来,很快就回答了他一连串的发问。实在是太厉害了,我真没有想到,他会这样问,他的思维那么明朗,逻辑是那么清晰,一点混乱的迹象也没有,咄咄逼人的架势让人差点窒息。那个时刻,我感觉大脑飞速旋转,一问一答的感觉在和他大战一场一样。后来想,当时自己就上他的当了,被他引入了他的轨迹,我因该慢下来,以慢制快,太快了容易犯错误。想起来现在还心有余悸,问完后我感觉嗓子冒烟,赶紧喝了口水缓解一下。

最后问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的时候,他们三个都没有问他问题,我接着问了他两个,相比之前的面试,这次整体上是成功的,只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需要下功夫。

面试完后,他带着我们转了一下,并给我们介绍一些和君的情况。在二楼,有个比较大的房屋,里面装饰得非常典雅,感觉很高贵,他说那是接待贵宾用的。在一楼,他给我们介绍了和君的文化精髓,水的文化。还有三度人生,即态度,气度,厚度。他说:“态度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厚度决定高度。”在西边是一个大大的书柜,里面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大多数都是和君自己出版的,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公司,文化氛围非常浓。往北走是一个茶吧,里面摆放着各宗装饰品,挂着精致的字画,漂亮的茶壶和茶杯,风格迥异的桌椅。我可是打开眼界呀!这哪像一个公司呀!这简直就是一个艺术吧!给人的整体感觉精致,典雅,高贵!

我想他们的客户来看到这样一个别具一格的办公环境,和他们合作的意愿肯定会大大加深。

参观完后,面试官把我们送出门外。他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和善,大气,友爱。

与那些一心追求利益的公司相比,和君确实是一个很独特的公司,文化氛围好,环境优雅,在那里会感觉到远离世俗烦扰,工作起来肯定很有意思。走进那里,感觉是进入了一个文化的圣地。真正的让我体会到文化的魅力,看来还得多读书。

篇6:和君面试感想

——对和君的感想

今天参加了和君咨询的实习生面试,感想颇多,和君雅致的文化底蕴,一起参加面试的同学们的丰富经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走了很多弯路,才找到和君的地点。第一感觉就是这里很漂亮很干净,干净整齐的休息区与和君接待处,给人很舒适的感觉。等了没多久,邹冶同志就来带领大家参观了一下公司。首先是外面的小园区,绿化很好,在这个繁华的城市中显得很美好,给员工提供了很轻松的办公环境。然后进入里面,经过介绍了解和君的前台接待处被塑造成了9个和君文化知识柱的形象,听说上面用文字的形式雕刻着和君的文化与精神,让每个前来和君的朋友都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感受到和君的文化。接着左转就是一个莲花池,几株素雅、高贵的莲花傲立在水池中间,人生如莲,莲动人生,成功是浅浅地浮在水面上的那朵花,而决定其美丽绽放的是水面下那些看不见的根和本,听到邹冶同志这样说,让我有种感觉,就是对和君肃然起敬。接着便看到一个倒T型的书架,介绍说它的意义是告诉我们知识面要宽广,但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要有深度。之后我们又陆续参观了和君的接待室、办公区、会议室,在这里,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山水画,让人觉得很雅致。最后则来到了踏雪会议室而准备下午的面试。

通过这一番参观,让我感觉到和君将自己的理念与精神融入到了和君整体的办公环境中,而且充分为员工考虑,给员工一个很温馨很典雅的工作环境,使我更加想要加入和君,感受他的文化,在这样氛围中学习工作,创造自己的价值。

接下来是面试。第一环节,自我介绍,自己想了很多,结果在紧张的情绪下说的却很少,让我很有挫败感啊,尤其是有位同学用流利的英语做自我介绍,着实让我佩服。这一环节结束,我就告诉自己,以后不管做什么,一定要保持平常心。紧接着就是第二环节,说出一次相对成功或失败的经历,或是分析自己的优缺点。这一轮我倒是没那么紧张了,说了自己组织支教的一次经历,那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有爱的经历,把他分享给大家我也觉得很开心,因此这一轮自己觉得表现不错。大家也陆续讲了自己的经历,听别人的故事,也能学到不少,从失败的经历中吸取教训,从成功的案例中吸取精华。这种开放式面试的经历,无疑会促进在场每一个人的进步。我很喜欢这个环节。我想,分享知识,分享智慧,共同进步,这也是和君文化。

这两个环节结束以后,一部分人被淘汰了。接着就想起了做广播操的旋律,大家都一起下去做操,感觉很好哦,虽然不太会,跟着前面的人一起做,差不多都学会了。再次回到踏雪,一小部分人又被淘汰了,剩下的我们做了一个“指向谁”的逻辑游戏,开始大家都摸不着头脑,各种逻辑都在猜,面试官告诉我们要整体观察,学会总结,慢慢的有一两个人发现了,我还是不知道,玩了很多次,最后大家都知道这个逻辑了,很简单的逻辑啊,又上了一课呢。

最后谈谈和君理想。看完和君发放材料中的和君理想的内容之后,给我印象深刻是第三章,情义无价,兄弟如斯。和君致力于建立人情原乡,把情义无价和人情温暖提拔到跟事业一样重要的地位,这让我很感动,我觉得每一个和君人,能有这样一群兄弟姐妹,一定很幸福。第六章则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了和君的体系,以咨询为主,一体两翼。而第十章,30年的疯狂远景,使我深刻的感受到和君是有着远大理想并且脚踏实地甘愿为理想不断付出的企业!

上一篇:中学学校师德师风总结下一篇:你过得还好吗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