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底板

2024-05-10

钢筋混凝土底板(精选6篇)

篇1:钢筋混凝土底板

钢筋混凝土底板、墙的钢筋施工工艺标准 材料及主要机具:

1.1 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1.2 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铁丝的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1.3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各种挂钩或撑杆等。1.4 工具: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作业条件:

2.1 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钢筋绑扎顺序分类堆放,并将锈蚀进行清理。

2.2 核对钢筋的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3 当施工现场地下水位较高时,必须有排水及降水措施。

2.4 熟悉图纸,确定钢筋穿插就位顺序,并与有关工种作好配合工作,如支模、管线、防水施工与绑扎钢筋的关系,确定施工方法,作好技术交底工作。3 工艺流程: 划钢筋位置线→运钢筋到使用部位→绑底板钢筋→绑墙钢筋

3.1 划钢筋位置线:按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算出底板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一般让靠近底板模板边的那根钢筋离模板边为5cm,在底板上弹出钢筋位置线(包括基础梁钢筋位置线)。

3.2 绑基础底板及基础梁钢筋

3.2.l 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3.2.2 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如采用一面顺扣应交错变换方向,也可采用八字扣,但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

3.2.3 摆放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砂浆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1m左右距离梅花型摆放。如基础底板较厚或基础梁及底板用钢量较大,摆放距离可缩小,甚至砂浆垫块可改用铁块代替。

3.2.4 底板如有基础梁,可分段绑扎成型,然后安装就位,或根据梁位置线就地绑扎成型。3.2.5 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时,绑完下层钢筋后,摆放钢筋马凳或钢筋支架(间距以1m左右一个为宜),在马凳上摆放纵横两个方向定位钢筋,钢筋上下次序及绑扣方法同底板下层钢筋。

3.2.6 底板钢筋如有绑扎接头时,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如采用焊接接头,除应按焊接规程规定抽取试样外,接头位置也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3.2.7 由于基础底板及基础梁受力的特殊性,上下层钢筋断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2.8 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伸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甩出长度不宜过长,其上端应采取措施保证甩筋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3.3 墙筋绑扎:

3.3.1 在底板混凝土上弹出墙身及洞口位置线,再次校正预埋插筋,如有位移时,按洽商规定认真处理。墙模板宜采用“跳间支模”,以利于钢筋施工。3.3.2 先绑2~4根竖筋,并画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画好竖筋分档标志。一般情况横筋在外,竖筋在里,所以先绑竖筋后绑横筋。横竖筋的间距及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3.3 墙筋为双向受力钢筋,所有钢筋交叉点应逐点绑扎,其塔接长度及位置要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3.3.4 双排钢筋之间应绑间距支撑或拉筋,以固定钢筋间距。支撑或拉筋可用φ6或φ8钢筋制作,间距1m左右,以保证双排钢筋之间的距离。

3.3.5 在墙筋外侧应绑上带有铁丝的砂浆垫块,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3.3.6 为保证门窗洞口标高位置正确,在洞口竖筋上划出标高线。门窗洞口要按设计要求绑扎过梁钢筋,锚入墙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3.3.7 各连接点的抗震构造钢筋及锚固长度,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绑扎。如首层柱的纵向受力钢筋伸入地下室墙体深度;墙端部、内外墙交接处受力钢筋锚固长度等,绑扎时应注意。

3.3.8 配合其他工种安装预埋管件、预留洞口等,其位置,标高均应符合设计要求。4 保证项目:

4.1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及使用的钢板,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口钢筋焊接前,必须进行化学成分检验和焊接试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焊接。

4.2 钢筋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4.3 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4 焊接接头机械性能,必须符合钢筋焊接规范的专门规定。5 基本项目:

5.1 绑扎钢筋的缺扣、松扣数量不得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5.2 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5.3 用Ⅰ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弯钩角度和平直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5.4 对焊接头无横向裂纹和烧伤,焊包均匀。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大于2mm。

5.5 电弧焊接头焊缝表面平整,无凹陷、焊瘤,接头处无裂纹、气孔、灰渣及咬边。接头尺寸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以下规定:

5.5.1 绑条沿接头中心的纵向位移不大于0.5d,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5.5.2 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5.5.3 焊缝厚度不小于0.05d。5.5.4 焊缝宽度不小于0.1d。5.5.5 焊缝长度不小于0.5d。5.5.6 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

5.6 成型钢筋应按指定地点堆放,用垫木垫放整齐,防止钢筋变形、锈蚀、油污。

5.7 绑扎墙筋时应搭临时架子,不准蹬踩钢筋。

5.8 底板上、下层钢筋绑扎时,支撑马凳要绑牢固,防止操作时踩变形。5.9 严禁随意割断钢筋。5.10 墙、柱预埋钢筋位移:墙、柱主筋的插筋与底板上、下筋要固定绑扎牢固,确保位置准确。必要时可附加钢筋电焊焊牢。混凝土浇筑前应有专人检查修整。5.11 露筋:墙、柱钢筋每隔1m左右加绑带铁丝的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5.12 搭接长度不够:绑扎时应对每个接头进行尺量,检查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13 钢筋接头位置错误:梁、柱、墙钢筋接头较多时,翻样配料加工时,应根据图纸预先画出施工翻样图,注明各号钢筋搭配顺序,并避开受力钢筋的最大弯矩处。

5.14绑扎接头与对焊接头未错开:经对焊加工的钢筋,在现场进行绑扎时,对焊接头要错开搭接位置。因此加工下料时,凡距钢筋端头搭接长度范围以内不得有对焊接头。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单。2 钢筋力学性能复试报告。

进口钢筋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和可焊性试验报告。国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和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时,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4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报告。5 焊条、焊剂出厂合格证。

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7 钢筋分项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篇2:钢筋混凝土底板

1、技术准备:

熟悉基础区块的施工图纸、查阅相关图纸会审记录和规范(基础施工图构造参照《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16G101-3〉。)要求以及施工检验评定标准。掌握施工方案的工艺流程,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对钢筋班组进行钢筋绑扎的安全、技术、质量交底。复核各部位钢筋成型数量、规格,确保绑扎工作顺利完成。

对基础的施工部位进行弹线,边线可为支模线,对基础网片钢筋,在基础垫层上弹好线后进行施工。

图纸设计要求:本工程底板钢筋采用三级钢(HRB400)不带抗震(E),钢筋班组注意进场原材归类堆放,不可混扎。图纸设计底板板厚500mm部位,配筋双层双向18@150;病房楼板厚1400mm,除注明外配筋双层双向28@150;综合楼、妇幼保健院板厚1200mm,配筋双层双向25@150。

特别注意板顶板底的附加筋钢筋规格、位置(放线布置)及间距。特殊部位布置:沉降后浇带、温度后浇带钢筋布置的区别(详见结构设计总说明,超前止水用于底板、外侧墙、顶板的不同钢筋布置)电梯井基坑(连体基坑)、集水坑、高低跨部位等节点布置见基础详图(集水坑做法参见国标图集16G101-3第94页“基坑JK构造”,基坑具体根据现场实量翻样)。多个楼梯、汽车坡道的起步插筋,消防水池(内水坑)、配电房位置墙筋,汽车坡道部位的基础梁设置。墙柱位置的不同截面尺寸、钢筋规格、间距(特别是外侧附加筋),承台钢筋布置注意编号X方向和Y方向、二排附加筋的设置及锚固长度(底板钢筋应锚入主楼筏板或承台内,锚固长度La.),考虑设备基础以后有变更,设备基础钢筋可不插,后做。筏板边封边方式采用图集《16G101-3》第93页的构造封边,搭接15d。

底板钢筋连接方式:采用绑扎接头和直螺纹连接技术,除18的钢筋采用绑扎接头,其余均采用直螺纹接头。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机械连接接头以及焊接接头的具体构造均按国标图集16G101-1、2、3执行。当采用焊接接头时,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当采用机械连接时,接头等级采用I级,并应按《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6)等有关规范、规程执行。

锚固长度,根据图集《16G101-1》第58页,如下图:

绑扎长度,根据图集《16G101-1》第60页,如下图:

保护层厚度,见结构总说明,如下图:

2、材料要求:

(1)成型钢筋:检查预先成型好的钢筋规格、尺寸、数量、要满足施工要求。(2)绑扎丝根据钢筋直径选用,预先断好。(3)预备好保护层垫块。

3、主要机具: 钢筋钩、钢筋扳子、小撬杠、钢丝刷、粉笔、扫帚、钢卷尺。

4、作业条件:

(1)钢筋按施工平面图指定位置,使用部位、编号码放整齐。(2)钢筋外表面如有生锈时,在绑扎前清除干净,锈蚀严重的钢筋严禁使用。(3)做好放线抄平工作,注明水平标高,弹出基础网片尺寸。

二、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筏板基础钢筋绑扎:基层面打扫干净→弹线→底层网片筋→设置垫块→钢筋马镫→面层网片筋→墙柱插筋→隐蔽验收。

2、操作工艺:

1)按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算出底板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一般让靠近底板砖胎模边的那根钢筋离模板边为50mm,在底板上用石笔和墨斗弹出钢筋位置线(包括基础梁钢筋位置线)和墙、柱插筋位置线。

2)先铺底板下层钢筋。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设计无指定时,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3)检查底板下层钢筋施工合格后,放置底板混凝上保护层用砼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有防水要求的底板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垫块间距1m按每1m左右距离呈梅花型摆放。如基础底板较厚或基础梁及底板用钢量较大,摆放距离可缩小。

4)底板钢筋的连接:搭接长度及接头位置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当采用绑扎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所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25%,可不考虑接头位置,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搭接处的中心及两端分别绑扎。当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时,接头应错开,其错开间距不小于35d(d为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任一区段内所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接头位置下铁宜设在跨中1/3区域、上铁宜设在支座1/3区域。

5)根据在防水保护层上弹好的墙、柱插筋位置线和底板上层网上固定的定位框,将墙、柱伸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并在主筋上(底板上约500mm)绑一道固定筋,墙插筋两边距暗柱50mm,插入基础深度要符合设计和规范锚固长度要求,甩出长度和甩头错开百分比及错开长度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其上端应采取措施保证甩筋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同时要考虑搭接长度、相邻钢筋错开距离(注:墙坚向钢筋长度计算时,要考虑先做500mm吊模内置止水钢板高度)。

6)钢筋基础板网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用的插筋下端,用900弯钩与基础钢筋进行绑扎,其箍筋应比柱的箍筋小一个柱的直径,以便于连接。插筋的位置可采用钢筋架成井字型固定牢固,以免造成柱轴线偏移。

7)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钢筋撑脚下应垫在下片钢筋网上。钢筋马凳的纵横间距可按1.0m设置。其直径选用:当板厚h>500mm 时,钢筋直径为16mm;当板厚h>1200、1400mm 时,钢筋直径为20mm;当深基坑部位,钢筋直径为22mm;大的深基坑,钢筋直径为25mm。沿短向通长布置,间距以能保证钢筋位置为准。

基础筏板钢筋马凳示意图(焊接不得点焊,采取满焊形式)

三、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浇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

(2)配置梁箍筋时应按内皮尺寸计算。避免梁钢筋骨架尺寸小于设计尺寸。

(3)箍筋末端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注:严格根据图集,不得一个直角、一个弯角)

四、安全要求:

1、绑扎钢筋时要注意自己的操作面和周边环境,特别注意承台内桩的竖向朝上钢筋,预防人掉下去扎穿到人。

2、插柱筋时操作使用的架子、梯子必须摆放牢固不得蹬踏钢筋或用木架在绑好的钢筋上操作。

3、深基坑绑扎时,支撑钢筋要焊接牢固,多焊斜支撑,采取满焊。

五、环境要求:

1、严格按照施工平面图堆放成、半成品钢筋材料和机具设备,不得侵占场内道路和安全防护设施。

2、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施工安全标牌。

3、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安装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不得随意架设,夜间有照明灯应围裹可防光污染。

篇3:水泥储库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要点

1. 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 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现场常用的措施如下:

1) 采用改善骨料级配, 用干硬性混凝土, 掺混合料, 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 搅拌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 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 最好控制在500mm以内, 以便于表面散热;第二层浇筑必须在第一段砼初凝前浇筑完毕。

4) 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 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加强保温养护措施, 现场通常采取措施为混凝土浇注后先覆盖一层塑料薄膜, 用麻袋装锯末, 厚度80~100mm进行中层覆盖, 最后覆盖1-2层100mm厚岩棉被。

5) 夏季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及侧边, 设置专人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有条件的应对基础侧边进行覆土掩盖, 避免内部水分蒸发过快, 产生裂缝。

2. 通过温度计算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由于工程所属西安地区, 根据西安地区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资料, 8、9月初平均气温为28℃。根据已确定的C30混凝土配合比, 确定每立方米各种材料用量, 见下表:

以混凝土基础厚度为3.5m的基础进行温度计算。

1) 混凝土最高温升值计算如下:

根据经验公式

式中:

Tmax─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升值 (℃) ;

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UEA、泵送剂用量, 取298+75+8.9=381.9 kg/m3;

Q—水泥7天水化热, 取261×103J/kg

γm—混凝土密度, 取2420 kg/m3

ρ—混凝土比热, 取0.96×103J/kg

Tmax=381.9×261×103/2420×0.96×103=42.9℃

2) 混凝土表面温度计算: (按二层稻草被计算)

Tb (t) =Tq+4h′ (H-h′) ΔT (t) /H2

式中:

Tb (t) ———龄期t时, 混凝土的表面温度;

Tq———龄期t时, 大气的表面温度;取28℃

H———混凝土的计算厚度, H=h+2 h′=4.52 m

h———混凝土的实际厚度 (h=3.5m) ;

h′———混凝土的虚厚度, h′=Kλ/β;

λ———混凝土的导热系数, 取2.33W/m K;

K———计算折减系数, 取0.666;

β———模板及保温层的传热系数 (W/m2K) ;

δi———各种保温材料的厚度, 二层稻草被取0.040;

λi———各种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 (W/m2K) , 稻草被取0.14;

βq———空气层传热系数, 取23 W/m2K;

ΔT (t) ——龄期t时, 混凝土内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

ΔT (t) =Tmax-Tq;

经计算得:β=3.038;h′=0.666×2.33/3.038=0.51m;H=4.52m

混凝土内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

混凝土表面温度:

3) 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

4) 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

经计算可知, 当采用一层塑料薄膜和二层稻草被覆盖混凝土表面时, 混凝土实际内部最高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为10.9℃;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为4℃, 均未超过25℃, 不需要采取其它措施, 即可保证质量。

此外, 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提高抗裂能力, 加强养护, 防止表面干缩, 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十分重要, 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 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在混凝土浇筑初期, 由于水化热的散发, 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 此时表面温度较气温高, 此时拆除模板, 表面温度骤降, 必然引起温度梯度, 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 与水化热应力叠加, 再加上混凝土干缩, 表面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 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些轻型保温材料, 如泡沫海绵等, 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 具有显著的效果。加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影响很小, 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筋率极低, 只是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有影响。在温度不太高及应力低于屈服极限的条件下, 钢的各项性能稳定, 而与应力状态、时间及温度无关。钢的线胀系数与混凝土的线胀系数相差很小, 在温度变化时两者间只发生很小的内应力。由于钢的弹性模量为混凝土弹性模量的7~15倍, 当内混凝土应力达到抗拉强度而开裂时, 钢筋的应力将不超过100~200kg/cm2, 因此, 在混凝土中想要利用钢筋来防止细小裂缝的出现很困难, 但加筋后结构内的裂缝一般就变得数目多、间距小、宽度与深度较小了。为了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 防止开裂, 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 例如使用减水防裂剂, 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其主要作用为:

1) 混凝土中存在大量的毛细孔道, 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 使混凝土干缩变形。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 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

2) 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 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

3) 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因素, 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的水泥用量, 其体积用增加骨料用量来补充。

4) 掺加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 减少混凝土泌水, 减少沉缩变形。

5) 外加剂混凝土和易性好, 表面易摸平, 形成微膜, 减少水分蒸发, 减少干燥收缩。

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功能, 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应多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比单纯改善外部条件, 可能会更加简洁、经济。

3.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 混凝土常见的裂缝, 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 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的, 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 现场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 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 防止表面裂缝。

2) 防止混凝土超冷, 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的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 防止老混凝土过冷, 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常引起水分损失, 从而推迟或防碍水泥的水化, 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 在施工中应该切实重视起来。

4. 结束语

以上对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初步探讨, 虽然现在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计算方法有不同的理论, 但对于具体的预防和改善措施意见还是比较统一, 同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具体施工中要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 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 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 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篇4:水闸底板混凝土质量设计控制

【关键词】水闸;底板;混凝土;质量控制

[文章编号]1619-2737(2016)05-20-873

【Abstract】Reservoir reinforcement design, the sluice reinforcement design application is very wide, is also very important, such as key parts of the sluice floor control analysis, and other concrete pier will becom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Only the bottom portion of this paper prone to problems start, how to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control of concrete discussion.

【Key words】Sluice;Floor;Quality control;Concrete

水闸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很广,底板部位易出现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工程界。一直未能很好解决。该问题的出现,给水闸工程带来了多方面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在进行水闸设计时,一定要根据闸址附近的地形、地质条件和水文、施工、管理等因素,认真研究,合理布置。

1. 底板混凝土配料的控制

(1)混凝土生产系统在使用前要进行保养、校核,确保计量准确性,材料配合比允许偏差必须控制在水泥、水、混合料为±2%;砂、石为±3%;外加剂为±l%。除粉煤灰、水、砂、石用自动计量系统控制外,对减水剂要先用天平称量每盘料的用量,然后装袋备用。根据现场工地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施工配料单严格配料,机械搅拌时料斗投料顺序为:先加碎石,后加水泥、减水剂、粉煤灰,最后加砂和水,混凝土搅拌时间从投料完毕组成材料,在搅拌机内延续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分钟,掺入抗裂防渗纤维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5分钟。

(2)混凝土出料时随时测定坍落度和拌和物温度、观察混凝土拌和质量,严禁生料输送,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由于底板混凝土仓面较大,混凝土用量多,可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泵送混凝土。泵管安装时不得直接支撑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上,每隔一段距离要用钢管支架固定,管道卡箍处不得漏气漏浆,泵管尽量少用弯管和软管,预防堵管,确保混凝土顺利出料。混凝土泵送前要用清水湿润管壁,然后拌制1:2水泥砂浆润滑混凝土泵和输送管内壁,润滑用的水泥砂浆要分散布料。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前场和后场均须布置管理人员随时指挥协调。现场可用对讲机联系来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及拆布管时间,以确保混凝土整个浇筑过程紧张、连续、有序地进行。同时要安排专人测定混凝土入仓温度、坍落度,并留置规定制取的试压块组数。混凝土浇筑前,要保证仓内无杂物,模板、钢筋、预埋件符合规范要求,一切准备工作就序,并做好质量自检记录。经现场监理验收后方可进行浇筑。底板浇筑前要在仓面平均划分施工区域,混凝土浇筑自西向东、由远而近。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方向分层进行,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开始布料,两管同时进行,采取"斜面分层"法施工。

(4)振捣混凝土应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底层混凝土初凝前安排一台泵进行面层防渗抗裂混凝土施工。混凝土灌筑后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振捣时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操作时做到快插慢拔,上下略为抽动,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使混凝土达到均匀振实。插入式振动器在每一插点上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而且水泥浆不再出现气泡为准。

2. 水闸底板混凝土的分析

(1)目前在对待混凝土底板结构问题上,一般是允许出现裂缝,而对其宽度进行一定的限制,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不使用环境和要求下的混凝土建筑物的裂缝宽度有不同的控制标准。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允许裂缝宽为0.2-0.3毫米,在对待裂缝问题上提出限制与允许的两种方法。变形变化引起的约束应力首先要求结构所处的环境能给结构以变形的机会,即变形得到满足,则不会产生约束应力。

(2)在全自由状态下,结构可以有任意长度、任意温差不产生约束应力,因此给结构创造自由变形的条件就是允许原则。在实际工程中,全自由的理想状态不易做到,但是可减少约束,释放大部分变形,使之出现较低的约束应力;结构处于全约束状态,要让任意长度不设伸缩缝亦不开裂,则只须所选用的结构材料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即可。该设计原则称为限制原则。一般说来,对于限制原则,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储备;采取允许原则,必须有充分的变形余地。现在一般认为,混凝土建筑物不出现裂缝是不可能的,或是很困难的。防止裂缝出现,在材料、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研究,但还不够完善或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在水工结构工程中,以限制原则为主,力求工程各部位都不裂缝。

3. 水闸底板外部环境的控制

(1)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在1~3d内可放出热量的50%,甚至更多,当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后随着热量的散发又开始降温,直到与环境温度相同。底板为大体积混凝土,热量传递的同时更易在内部积存,导致了内部温度高于外部温度,内部出现峰值温度。升温阶段结束后,是散热阶段。内外混凝土散热条件不同,外部混凝土和外界环境接触,散热条件好,热量容易散发,内部混凝土散热条件差,于是在降温阶段又造成了外部混凝土温度低于内部混凝土温度。这样在升温和降温阶段都使底板内外混凝土形成了同一方向的温度梯度。导致了其变形的不一致。内部膨胀受到外部的限制,或相应地外部收缩受到内部约束,于是在外部混凝土中产生了拉应力。当外部混凝土拉应力达到其极限拉应力,裂缝就会产生。裂缝初期很细,随着时问发展继续扩大、变深,甚至贯穿。除了混凝土水化引起的温度作用外,运行期环境温度变化也会产生作用。特别是遇到寒潮袭击、表面温降特别大时,裂缝发展更为严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内外温差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水泥用量、水泥品种、浇筑入模温度及环境温度等。

(2)混凝土内的水分,少部分提供了水泥水化的需要,少部分泌出流失,大部分水分是在浇捣完毕后慢慢蒸发掉的。随着水泥的凝结、硬化,混凝土中的水分在未饱和空气中慢慢散失,引起混凝土体积缩小、变形,这种变形称为干缩。由于混凝土的水分蒸发及含湿量的不均匀分布,形成湿度变化梯度。其水分蒸发总是从外向内,由表及里。表层混凝土的水分蒸发程度和速度总是大于内部,表层混凝土收缩的程度亦大,其变形会受到内部混凝土的限制,在表层混凝土中也产生拉应力,使得表层混凝土总的拉应力加大,产生干缩裂缝,但干缩一般只发生在表层。混凝土的配合比和组成是影响干缩的主要因素,一般水泥用量多,水灰比大,则干缩也大。骨料密度大,级配好,弹性模量高,骨料粒径大,可以减小混凝土的干缩。其次,混凝土的养护和环境对干缩也有很大的影响。

(3)混凝土即使没有水分蒸发,其各组成部分的化学反应也会产生自生体积变形。在底板约束影响范围内,膨胀型自生体积变形会产生预压应力,有利于防裂,收缩型自生体积变形则不利于防裂。混凝土的自生收缩一般在拆模之前完成,虽然其量值不大,但如果同其他收缩叠加在一起,就会使表面拉应力增大。像水闸底板这样的断面尺寸很大,确属必须解决水化热问题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必须考虑自生收缩参与温度收缩等叠加的影响。

(4)影响混凝土自生体积收缩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水灰比,水灰比的变化对自生收缩的影响和对干缩的影响正好相反,当水灰比大于0.5时,其自生收缩和干缩比忽略不计;而当水灰比小于0.35时。自生收缩和干缩的作用相当,必须加以考虑。

篇5:钢筋混凝土底板

一、外观质量缺陷描述

我施工单位9月8日下午拆除1#筒仓箱基底板侧面模板,拆除模板后发现砼外观质量缺陷。在筒仓的西面有胀模现象,出现蜂窝,且个别处有错台现象,高约0.3m,长度约10m;在筒仓的北面,构件表面麻面、起砂等缺陷,高约0.2m,长度约8m;在筒仓的东面。构件有错台现象,高约0.1m,长约5m。

二、原因分析

对以上各处质量缺陷我项目部管理人员及劳务作业班长进行了分析。在筒仓的西面胀模现象及错台形成的原因是:在砼浇筑0.3~0.4m时后,砼达到初凝,在浇筑第二层时,由于砼塌落度较大,测得最高达到280mm(配合比要求为180±30mm)且粗骨料稀少,砼浆较多,形成浮浆,在砼振捣过程中,作业人员没有掌握好振捣时间,出现了过振现象,加之模板加工不到位,出现了胀模,在胀模的一瞬间把要达到初凝的第一层砼侧模顶开,使第一层砼侧面出现了蜂窝。紧接着在振捣第二层时,由于胀模,不能振捣到位,流浆不能完全流入底部,形成了错台和蜂窝现象。在筒仓的北面,由于在振捣过程中,作业人员没有充分的振捣,使第一层和第二层出现了麻面和起砂的现象。在筒仓的东面,在砼浇筑第一层的过程中,产生的浮浆较多,在这振捣时,流浆顺着模板缝隙流下,形成了微小的错台。

三、处理方法

1#仓砼浇筑完毕,拆模后发现个别部位表面有浮浆,有一处砼表面存在蜂窝现象。项目部技术部门根据现场存在问题分析后发现,底板侧面砼表面浮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个别部位模板加固不够牢固,振捣过程中导致模板上部向外涨出。

2、现场所来商品砼塌落度较大,经现场塌落度测试,已经达到280mm,振捣后砂浆流到下层浇筑的砼表面累计,形成浮浆。

3、个别部位砼振捣过程中出现过振,导致模板微涨,砼砂浆下流,形成表面浮浆;对于一处蜂窝现象,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此处有下过梁且有柱子,钢筋较密而混凝土石子过大且振动棒不易振捣,导致侧壁振捣不实砼浆没有充分振捣出来。

2、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鉴于以上问题,我项目部研究决定:

1、对于表面有浮浆的部位,采取将浮浆凿除且继续向里开凿4-5cm,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用同标号细石砼补齐,最后表面用砂浆收面且压光涂抹砼保护液。

2、蜂窝处,将松散部位剔除干净,用清水冲洗干净,破损部分用环氧树脂砂浆修补,48h后用角磨机打磨干净,涂刷砼保护液。

榆横煤化卸储煤项目部

篇6:基础底板支撑方案

本工程的基坑底板厚度:地下车库为500mm、1#楼为1200mm、2#楼为1200mm、3#楼4#楼为900mm、5#楼为1000mm、6#楼7#楼为600mm,无梁式板。

一、主要施工方法:

为保证上层钢筋网位置的正确性,上层钢筋支撑作以下设计:

1、本工程大面积的底板上、下皮钢筋间距:地下车库为393,1#楼为1075,2#楼为1075mm。上、下层钢筋: 1、2、3、4、5、6、7#楼和地下车库均为Φ25@150。故采用以下形式进行支撑:

水平角钢支撑为∠50×5@1500; 垂直钢筋支撑为Φ25@1500; 斜撑采用Φ16钢筋。

2、本工程局部部位(集水井、电梯井)高低跨交结处,上、下层之间的距离较大,在2000~4000之间,故采用以下形式进行支撑:

∠∠50*5

水平角钢采用∠50×5@1500; 垂直角钢采用∠50×5@1500; 斜撑采用Φ16钢筋。

二、设计验算:

轴心受压杆件受力计算:

1.单根立杆受1.5m见方,上层钢筋间距@140,共为24根,1.5m长。施工动载:

N=G+F=38.4×1.5×24+2000×1.5×1.5=5882N 2.单根立杆验算:(1)Φ25钢筋

实际长度:L=1170

A=л/4×D2=491m2 强度验算:σ=N/A=5882÷491=11.98N/mm2<∫=205N/mm2

稳定性验算:σ=N/ФA=5882÷(0.52×491)=23.04N/mm2<∫205N/mm2(2)∠50×5角钢: 实际最大长度为4000mm 受压截面面积:A=480.3mm2

强度验算:σ=N/A=5882÷480.3=12.25N/mm2 稳定性验算:σ=N/ФA=5882÷(0.16×480.3)=76.5N/mm2<∫=205N/mm2 3.结论:

本方案都能满足施工要求。

三、安全技术措施:

1.本方案底板支撑采用焊接定位,施工现场应注意施工焊接质量,以免给后道工序造成隐患。

2.流水作业施工,先底板下皮钢筋铺设,然后进行钢支撑施工(包括施工员现场定位水平标高),最后上皮钢筋绑扎施工。

上一篇:创先争优学生党员承诺书下一篇:三峡练习题及答案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