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貌各异的我们科学教案设计

2024-04-08

相貌各异的我们科学教案设计(精选4篇)

篇1:相貌各异的我们科学教案设计

科学《相貌各异的我们》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生物多样性》 单元的第五课《相貌各异的我们》,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与策略”、“教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相貌各异的我们》选自教科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生物多样性》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前四课学生研究的是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这节课以生物家族中我们最熟悉的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使学生建立同一种生物不同的个体也是多种多样的认识,从而丰富他们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一种描述,没有人会产生怀疑,对于有着多次研究生物经历的六年级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在学生的经历中,他们可能有过这样的认识:不同的动植物长相不同,同一种生物也有许多差异。但是这样的认识可能是模糊的,很少有学生去仔细地琢磨或求证过。经过前四课的研究,不同的生物有各种不同的特征,在学生的头脑中已逐步清晰起来,与此同时,对于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也就成为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他们会很自然地将这些差异与生物的多样性联系起来,这也就成为本课学生认识发展的生长点。而且,本课的学习以我们人类自己作为研究对象,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刺激和绽放他们的探究热情。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2.认识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3.意识到同学之间相互协同工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镜子。

2.教师准备:教师相貌性状分析表、学生相貌性状分析表、小组相貌性状调查统计表、班级相貌性状调查统计表、课件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发现问题——自主探究——交流汇报——课外拓展”的主线贯穿,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始至终沉浸在研究的氛围之中。本课教学并不只是让学生单纯地形成“找不到相貌完全相同的人”的认识,而是以一个个有意义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孩子们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用数学的方法分析科学的问题,使他们的证据意识、求真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情景导入

课一开始,教师出示课前拍摄学生所熟悉的师生照片,有个人、合影等,把照片做成PPT展现出来,提示学生可以边看边叫出同学们的名字。然后提出题问:你是怎么一眼就认出照片上的同学的?(学生一下子就能说到是因为他们的外貌各不相同。

紧接着教师质疑:你们认为能找到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吗?

(学生回答时要求他们说明理由。)

然后提示本课的研究内容我们的相貌并板书,开始本节课的探究历程。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主要围绕四个活动展开。

活动一:观察我们的不同,明确五个性状的简单分类标准

1.谈话:(出示两位同学正面及侧面照片)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他们的相貌有什么不同?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得最仔细、发现得最多。学生小组讨论、观察,并做好记录。分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回答:头发、脸型、眉毛、眼睛、鼻子、嘴唇、耳垂、下颌、肤色……各不相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相机引导学生找出更多的不同特征。谈话:就相貌,他们表现出这么多的差异,这么多的相貌特征一节课研究不完,然后选取其中的5个特征:前额、眼皮、下颌,耳垂、头发进行研究。并分别出示5个特征的.对比图片。

(学生观察,明确5个特征的简单分类标准:①前额发际简单分为平发际和V发际两大类;②眼皮简单分为有双眼皮和无双眼皮;③头发简单分为直发和卷发;④下颌简单分为下颌中央有沟和下颌中央无沟;⑤耳垂简单分为无耳垂和有耳垂。并找到自己属于哪一类。)

活动二:探究性状编码图

1.提问:(出示5个特征简单分类标准)就耳垂这一特征,可以分为几类人?(两类,一类是有耳垂,一类是无耳垂。)提问:两个特征呢?三个特征、四个特征、五个特征呢?可以将我们分成多少类?你准备怎么分?学生讨论,研究分类方法。学生汇报。

2.出示性状编码图,请同学们找到老师的性状编码。提出你们能用同样的方法找到自己的性状编码吗?进行第三个活动环节: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

1.出示课件,介绍活动要求:

(1)个人完成《我的相貌性状分析表》,找到自己的性状编码。

(2)各小组完成《小组相貌性状调查统计表》。

2.分小组汇报《小组相貌性状调查统计表》,教师利用电子表格统计,生成全班相貌性状统计图。

3.提问:观察班级性状编码统计图,有什么发现?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符合某一性状编码的人数比较多,有些性状编码栏里仅一人。教师可请性状编码栏里仅一人的同学起立,汇报自己的性状特征,同学们发现他们都是班上的唯一。还有许多性状编码栏里的统计数据为零,这必然引起学生的思考。)

活动四: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吗?

1.请某一性状编码人数比较多的同学上台。

2.提问:这些同学的性状都相同,他们长得像吗?(不像)为什么?

(他们的脸型不同、性别不同、肤色不同、性格也各不相同……)

老师小结:虽然他们的5个性状都相同,但随着性状的增加,我们的相貌仍然是千差万别的,你还是你,他还是他。

3、课件出示并谈话:5个性状就可以将我们分成了32类,6个呢? 7个性状呢?8个呢?(随着性状的增加,大屏幕依次显示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个性状可以将我们分成1048576类,(再出示40个性状)提问:可以分成多少类呢?大家猜一猜!(学生无法计算出。)

4.停留3秒钟,出示答案:超过1万亿类。

5.提问:我们之间的性状差异难道仅仅只有40个吗?(远远不止)对,还有很多很多(教师用省略号表示)。

7.最后提出问题:你认为能找到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吗?

(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推论,40个性状就可以分成超过一万亿类, 人的性状远远不止40 个,因此找不到相貌完全相同的人。)

8.谈话:子代与亲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板书:变异)正是因为变异,才让我们彼此相貌各异。(在“我们的相貌”后画上箭头,并板书:各异)

9.谈话:(大屏幕出示身份证、教师证、毕业证等有效证件)因此,我们生活中的有效证件,都是以相貌作为重要标志之一。

10.最后小结:今天,我们只是初步感受生命的奇妙,关于生命科学,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纵观本课,我做了以下探索。

1、调整教材,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课课题是《相貌各异的我们》。从开课到结束,始终没有出现课题,而是将课题变成问题:学生通过PPT欣赏我校的几位“名人”的照片,孩子们一个个轻松叫出彼此的名字,研究活动从问题开始:你是怎么一眼就认出照片上的同学的呢?答案锁定在“相貌”上;能找到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吗?大家产生两种观点:能和不能。整节课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在进行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事实自行认识到:找不到相貌完全相同的人。

2.引领学生亲历亲为,让探究贯穿课堂始终。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围绕四个活动展开,整个过程师生都是处于平等的地位,没有灌输,更没有将结果强加给学生,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学到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学科学需要树立求真意识,学会用数据说话。

3. 注重学科整合

学生通过设计分类方法,自行探究计算出5个性状可以将我们分成32类,再利用教师提供的标准统一的性状编码图,找到了自己的性状编码,通过组长统计汇报,将观察的范围从小组成员扩大到整个班级,最后由教师将全班同学的性状编码进行整理,现场大屏幕生成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这一探究环节,我用到了Excel、大量的数据整理、文字分析,让科学学科与语数学科知识紧密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本课最后的课外拓展活动,是期望孩子们延续他们的探究热情,把探究活动引向更为广阔的时空。

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作为教师,更多的应该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探讨研究的方法,养成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生命课堂。

愿我们的孩子个个个性飞扬!

篇2:相貌各异的我们科学教案设计

相貌各异的我们 教案

相貌各异的我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 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过程与方法 ● 提高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发展协同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教学难点】 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为全班准备:几个相貌特征组合成的性状图、班级相貌特征统计表、四张相同的头部相貌轮廓图。 为每组准备:班级相貌特征统计表。 为每个学生准备:白纸、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猜猜老师描述的这是班级中哪位同学?为什么会毫不费力猜测到? 二、自主探究: 1、观察我们的不同 1)小组内选择2个人,观察它们的眼睛、鼻子、嘴、眉毛,看看互相之间相貌有什么不同? 2)通过观察我们有什么发现?(预设: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会发现就某一个相貌特征而言,人与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比如某两个人都是双眼皮,而另一个人是单眼皮。) 2、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 1)与同学合作,对照下图,观察我们的`眼皮,前额发际,耳,下颌等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把调查的结果填入下表中,先小组内互相观察,统计,再汇总成全班表格 性状 人数 性状 双眼皮 单眼皮 有耳垂 无耳垂 前额V发尖 前额平发际 下颌中央有沟 下颌中央没沟 舌头能向内卷曲 舌头不向内卷曲 2)讨论: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吗?把单、双眼皮,有、无耳垂相貌特征组合起来会有多少种相貌不同的人? 3)每个人的以上表中性状等征是不一样的,如果组合起来会有多少种情况呢?组合成多少种人? 4)如果考虑更多的相貌特征,会有多少种相貌不同的人?我们班级里能找到两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吗?全世界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人吗? 三、拓展性活动: 猜一猜描述的是班级的哪一位同学的特征?(根据眼皮,前额发际,耳垂,下颌特点进行猜测) 四、课外延伸: 回家观察父母及亲人的外貌特征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篇3:《相貌各异的我们》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让小学生借处图片认识生物不同部件的特征,去变认多样的生命个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2.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过程与方法:

提高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协同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教学难点】

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探究准备: 我的相貌性状分析表、小组相貌性状调查统计表、镜子若干。

2.教师探究准备:教师相貌性状分析表、班级相貌性状调查统计表,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展示:全班同学的照片《分组展示》

2.引发思考:“你们怎么一眼就能认出这照片中的人?”

3.揭示课题:相貌各异的我们。

二、活动一:观察我们的不同

1.课件展示:头像图片。

2.观察对比:他们的相貌特征有哪些不同?

3.交流归纳:两位同学的不同之处(教师图片展示 头像的主要部件性状特征),引出各种相貌特征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4.出示人头像图片,分析并完成相貌性状分析表。

四、活动三:讨论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吗

1.分类游戏:将全班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按相貌性状的不同逐渐进行分类。(根据分类情况,将全班学生分成4组,直至分出有一个唯一存在的同学)

2.课件展示:性状图。

3.教师引导:我们统计的5个性状就可以将我们分成了多少类,而我们之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同之处,如果我们将我们相貌特征中的所有性状都组合进去,我们获得的性状图会是什么样子呢?还会出现具有相同性状的人吗?

4.双胞胎虽然相貌很像,但是他们的相貌也有差异。

5.结合上面学习的知识,给自己画一张人头像。

五、拓展性活动

篇4:《相貌各异的我们》教学反思

教学时,先举例各种相貌特征,说说有哪些不同,依照同学的说法,教师板画,以此来确定分类的方法,并指导同学了解一种相貌特征的不同类型,指导同学该如何描绘不同的相貌特征,利于后续教学的开展。在此基础上再开展组内的观察活动,描绘同组内同学的相貌特征。

全班的相貌调查、统计活动,课内让同学自行面向全班开展调查活动,有一定难度,纪律不好控制也浪费大量时间,课后调查,又无法保证同学是否会去完全。所以,我布置了同学进行自我观察,带来小镜子,观察自身各方面的相貌特征,然后教师进行统计,同学记录数据。

相貌是唯一的吗?这项活动是分类统计的应用。多种相貌的组合排列结果有几种?对于六年级同学而言,应该可以利用数学的方法得出结论,但在实际教学中,同学对这个问题居然难以理解应用。教材中举例了两种特征分四种,可三种、四种特征分几种同学不能理解,可能太抽像了。本有个想法,将全班同学依据相貌特征进行现场分组,多一种特征就会发生两倍的结果,这样有几种相貌特征能分成了几大类别就一目了然了。但是考虑到纪律难以控制,最终改为了现场画圆形性状图,使同学了解到每增加一种相貌特征,分类结果就多一倍。最终了解自身是属于哪一编号的相貌特征,班级中哪一种相貌特征的同学较多,哪一种较少,也比较直观。不过,还是很想试试将同学现场分组,呵呵。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貌各异的我们科学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形态各异的近义词是什么_形态各异成语造句04-21

形态各异的同义词04-19

分析当下中国油画发展之相貌09-12

请用形态各异造一个句子04-27

上一篇:说明文整合训练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下一篇:渐渐意识到的英文短语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