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志

2024-04-14

续志(共4篇)

篇1:续志

《清涧县教育续志》

(1990—2010)

概述

清涧县教育局

2013-5-25

《清涧县教育续志》

(1990—2010)

概 述

世纪之交20年,是清涧教育从困顿中改革,低谷中崛起,快速发展的20年。

20世纪末,地域经济发展滞后、“文革”破坏、改革阵痛等诸多因素所致,建国后曾走在陕北教育前列的清涧教育一度陷于困顿。

80年代中叶起,清涧教育面对投入不足,设施落后,教师外流,质量下滑等一系列问题,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从体制、管理、设施、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掀起集资办学热潮,教学研究、教育督导、成人(继续)教育、招生、勤工俭学等教育教学机构相继扩充和成立,教育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清涧县委政府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把教育放在战略重点地位,清涧教育面貌有了根本性改变。

进入新世纪,全县实施“基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工作。2006年,清涧县“两基”工作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的评估验收。全县“两基”攻坚总投入10776万元,其中校建工程投入9895万元,教学仪器、图书等内部设施投入881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校舍89145平方米。全县12所中学理、化、生仪器设备全部达标,38所小学仪器设备达标。3所中学建起了语音室,11所中小学装备了计算机教室,10所中小学装备了多媒体教室。办学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2007年至2010年,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普九”工作。大力度改善高中、重点中小学、教直单位基础设施和教育教学设备,总投资达4772万元,其中职业中学投资720万元。2008年,国家教育标准化考点、高考电子监控平台建成。2009年7月,远程教育工程通过省市验收。9月,电教中心标准化建设通过省市验收。11月,教研室通过市级标准化评估验收。2010年,全县普及实验教学通过省市评估验收。

200?年起,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和国家各项助学政策,强化贫困学生资助工作。2010年9月,全县22所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实施了“蛋奶工程”,8936名学生受益。2007至2010年,累计发放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3466人次,金额2092.1万元。

新世纪10年,清涧教育狠抓高中、提升初中、巩固小学、扩大职教、注重学前,抓住“双常规”管理和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关键环节,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新课程改革、普及实验教学、阳光师资培训四项工程,逐步达到了布局合理化、条件标准化、管理科学化、队伍优良化、教学质量优质化和重教氛围常态化目标。

2007-2009年,清涧县委、县政府先后两次制定《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教育局3次修订《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等四个常规文件,坚持每“双常规”管理大检查,召开“双常规”管理现场会。严格执行岗位规范,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采取综合、专项、专题、随访等多种督导形式,形成了切合本县的督导评估体系。2009年,开始实施《陕西省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实施方案》和“指标体系”,推进了教育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

2005年,起动新课改实验。通过组织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清涧县中小学各学科新课程实施方案》等导向性文件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组织出外考察,请教育专家培训讲座、学术报告会,举行课堂教学大赛、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成果展评等形式,成系列地培训教师达2000余人次,有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10年,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展评,清涧9件优秀教学成果获省级奖,居榆林市第二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006年,制定《清涧县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2008—2010年,全县正式立项的教科研课题47项,其中省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24项、县级课题19项,已结题的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14项。

新世纪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300余万元,建成“班班通”135套,计算机网络教室17个,教师用笔记本电脑140台,实施远程教育项目工程97个。搭建了清涧教育网、清涧教育资源网、18个学校建立了校园网、远程教育服务QQ群等管理平台与系统。先后组织1350余名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培训。2008年9月,电化教育中心标准化建设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三讲两实践”、思想道德教育讲座等系列教育,举办科技节、征文、演讲、书信,书法,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素质教育汇报演出等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新世纪10年,昆山中学、城关小学被命名为市级示范小学和规范化学校,城内中小学全部成为省级文明校园,清涧中学建成省级标准化高中。1990年,高考录取率从零起步,2005年上升到31.4%。2010年,全县高中毕业生1862名,专科以上院校录取1530名,总升学率达到82.1%,其中,本科以上录取1141名,二类本科以上录取530人,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

三 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类培班,举办学科教学研讨会,开展课题研究、教学观摩研讨、教材分析辅导、专题学术讲座、质量检测考试、教师业务知识竞赛、“教坛新秀”评选、课件制作大赛、校本教研、创办《清涧教育》等活动,有效的提高了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

2007年-2010年,组织师德先进个人组成报告团深入学校进行了20多场巡回演讲,营造了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

2006年来,坚持教育工作会议评奖活动,累计奖励学校、教师现金140多万元。2010年 成立了清涧县折生阳教育奖励基金,易妙英“月亮花儿开”教育奖励基金,基金总额160万元。实行职称评聘动态管理和教师结构工资制,职称评聘分离,工资绩效挂钩,拉开分配档次,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自2003年以来,公开招聘、选调“985工程”与“211工程”院校及其它一本类师范院校硕士研究生17名、本科生32名,充实高中教师队伍。抽调教直单位的13名工作人员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充实了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

2010年,全县专任教师1735人 中学高级教师54人,小学高级教师506人。市、县“教学能手”72名,“教坛新秀”98名,“模范班主任”120名;9位教师在国家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仅清涧中学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出版)学术论文和著作就有120多篇(部)。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学会会员总数 人。

1996年,全县非文盲率达到98%,被教育部、财政部等多部委授予首届“中华扫盲奖”。2006年,全县的成人技校建设、扫盲档案建设,非文盲率及复盲率都达到并超过国家级标准,通过了各级检查验收。2003年,全县有民办教育机构14所,在校学校生及培训人员4000余人。2008年后,压缩基础教育学校比例,扩大学前教育。2010年底,全县有民办教育机构3所,在校(园)生(幼儿)1500多人。

清涧县职业中学,1963年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初、中级人才4万多人。2010年,有教职工50人,专任教师38人。开设职高学历教育专业5个,非学历教育专业4个。2004年以来,先后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和荣誉称号数十项,成为陕西省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基地、劳务输出培训基地、“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计算机示范专业学校。2009年始,创建校办企业聚广艺雕厂,从事根雕、平面绘画雕刻、实木绘雕、仿古家具等系列产品生产与制作技术教学和实践,在榆林市首家成功走上“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办学路子。

新世纪以来,清涧县教师进修学校,先后开办各类中小学教师、校长业务、职务培训班23期,参训学员达3582人,培训合格率98%。举办非师范类师范课程、非师范类毕业生岗前培训、计算机技能、红枣栽培加工、电工、财会等培训班12期,结业学员1100余人。学校“陕西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榆林清涧学习中心”,累计毕业545人。

清涧县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辅导站,1984年以来共计毕业成人教育统招学员1200多名。站内设开放教育本科11专业、专科17个专业,累计毕业1100余人。2005年6月,被授予开放教育三星级考点。2007年,启动远程高等教育“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共计招生100人。教育部高教司特许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办学单位“奥鹏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先后北京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合作共计开设近百个专业,已毕业学员120多名。

20年来,清涧学前教育发展步伐加快,基本形成公民办幼儿园、小学学前班结合的学前教育布局。《陕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后,政府大力先后拨款127万元,改造修建学前教育设施。2010年,全县共有幼儿园4所,小学学前班10个,在园(校)幼儿达到1347人。

清涧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设科技、艺术、体育三大类别的兴趣特长培训班,是青少年参加校外活动的重要阵地,被陕西省校外联评为省二级活动中心。

2010年,全县中小学共成立家长学校5所,累计举办家长学习班10期,参加学习的家长达到4000余人次。城关小学、昆山中学等3所家长学校被命名为陕西省示范家长学校。

至2010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21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7所,九年制学校4所,城内小学6所,幼儿园4所,成教、职教机构5所,农村完全小学31所,教学点70个。教育系统有在职干部职工2140人,其中专任教师1969人,中学高级教师109人,小学高级教师685人。在校生总数为26138人,其中高中生3605人,职中学生560人,初中生9477人,小学生11149人,学前幼儿1347人。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配合,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继续教育结合,学历教育、职业教育配套,教学研究、督导评估、招生考试、后勤服务机构齐全,结构合理、设施先进的清涧县域教育体系建立。

“十二五”期间,清涧教育将继续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继续深化教育改革,继续向规范化、标准化良性发展的轨道迈进。

篇2:续志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今天召开大会,部署全市续修志书工作。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讲几点意见。

一、为什么要续修地方志

修志是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代代相续,永不断章。我国向来有盛世修志之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以文存史的先河便已经开启。到了汉代,编纂地方志书成为时尚。唐宋时期,编史修志为官方所提倡,修志用志盛极一时。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曾在南康为官,上任之时,人们夹道相迎。但朱熹一下轿便问:“你们把地方志志书带来了没有?”这就是“下轿伊始问志书”的文化佳话。明清两代编纂地方志不仅为官方所提倡,留下的传世之作也最多。我市从清雍正十一年(1754年)设置到光绪十八年(1893年)的160年间就修了3部史志。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各种旧志书8000多种,18万卷之多。地方志准确地记载了历史沿革、天文地理、风俗民情、物产资源等等内容,具有特殊的实用价值,是治理一方的重要文献。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对旧方志的研究和编写新方志。早在战争年代里,每当攻克一座城池,毛泽东同志总喜欢找到当地的志书看看。1941年,在他起草的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中特别谈到“要搜集县志、府志、省志、家谱加以研究”。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地方志的整理和编纂作过许多具体指示,国务院在制订全国社会科学十二年规划时,把编纂地方志列为重点项目之一,并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成立了地方志小组,于1958年10海量资料分享

月间起草了《新修方志体例草案》。之后,全国有一些地方编出了志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和改革开放战略部署的实施,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又提上了议事日程。1980年起,地方志编纂工作在全国普遍展开,并且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修志机构组织实施”的工作格局,地方志编纂工作走上规范化运作的轨道。1999年9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完成了165部(卷)省、市(地)、县(市)三级志书的编纂任务,受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表彰。我市在首届修志工作过程中,完成了市政府部署的市、县区、镇村志编纂工作,同时还完成了40余部部门和专业志书,系统地见证了我市改革和发展的历程。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每20年要续修一次地方志。从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完成,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又取得新的成就。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的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展开,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三大基地”,打造现代我市的宏伟目标,必将奠定我市新世纪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文化基础。第一部市志系统地记述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基本面貌,续志则是要通过具体史实,生动形象地记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时期我市的基本面貌,为我市的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续修地方志,既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第一,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系统、准确地了解我市的历史和现状,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依据。一部成功的地方志,本身就是科学、真实、准确的资料总汇,我们在进行建设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到胸中有数。地方志,是地方百科全书,可以为我们提供可靠的市情资料,从而起到借鉴作用。第二,是弘扬地方文化,进行地情知识教育的乡土教材。我市不仅是一座资源富饶的能源城,而且拥有值得骄傲历史文化资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们对城市特性的进一步认识,树立了大的发展观,经营城市的理念海量资料分享

初步确立,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开发区建设初具规模,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增长期。与此同时,城市品位也得到全面提升。通过续志,记述好这一切,可以进一步激发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忱。第三,可以为后人留下一份可靠的历史资料。地方志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动员各方面力量,把分散的各种资料搜集起来,经过查对核实、反复研究撰写而成的,这些资料是历史的最好见证。由于当代人对当代的事最清楚,地方志就是当代人写当代事的特殊载体,其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特点是其他载体所不具备的。续修地方志就是保存历史,是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的千秋大业。第四是促使干部专业化、知识化的一个途径。通过地方志的编纂,可以造就出一批熟悉全面情况和精通本系统、本行业的专门人才,有利于干部的专业化和知识化。可以肯定,经过几年的研究和编纂地方志工作,一批具有一定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干部队伍,将会逐步培养出来。

总而言之,编纂地方志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重大的文化建设工程,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我们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重视,采取得力措施,把续志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要修出什么样的续志

续志是一项千秋大业,必须经世致用、质量第一。首先,必须做到观点正确。观点正确,就是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找准正确的记述主题。续志时段是1987年至XX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从开始到逐步深入的历史进程,正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直至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的历史时期,因此,改革开放就是续志必须坚持的一条主线。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正确指导思想,续志必须切实记述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浓墨重彩地写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写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逐步健全的历程,写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具体效果。指导思想就是历史观点,历史观点正确,我们的续志才能正确反映历史,才能为后人留下海量资料分享

一部有价值的志书,才能让后人通过志书的记述,了解到我们今天为之奋斗的事业的艰难和伟大。

其次,必须做到资料翔实。资料翔实,就是资料的来源要广,要准确无误。今天,资讯十分发达,各种各样的文化载体,在以不同的方式反映我们的社会生活。作为志书,不能有闻必录,不加选择,而是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用正确的观点去统筹资料,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使续志所选用的资料经得起推敲,能准确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只有这样,我们的续志才有持久的价值,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第三,必须做到精工细作。续志必须坚持体例科学,记述精当,行文规范。市委、市政府决定续修志书,就要修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后人的高质量的志书,必须精工细作。凡是参与续志工作的同志,都必须明白自己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必须切实担负起这个历史责任,在各个工作环节,树立质量第一的使命意识,编纂出一部高质量的志书,成为改革开放的见证,成为我市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要在认真总结上届修志经验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力求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有新的特色、新的突破。要加强地情调研,占有翔实资料,精心计划篇目,做到观点正确、体例科学、结构合理、内容真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统一,真正成为“经世致用”之作,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如何做好续志工作

修志工作要坚持“一纳入”、“五到位”,即把修志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各级政府的任务之中;要坚持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一句话,各级、各部门要为续志工作创造条件,确保续志工作任海量资料分享

务的顺利完成。做好续志工作,我想讲四句话。就是领导要重视,措施要得力,人员要到位,条件要保证。续志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求高的重要工作,需要各个单位、各个部门通力协作,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续志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要领导重视。从首届修志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来看,领导重视是关键。首届修志工作中形成了一个“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机构修志”的格局,这个格局中,领导重视了地方志工作就进展顺利。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修志工作,正如江--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是一件不容易引起重视的重要工作。从本质上说,地方志是“官修”的地情书、国情书,对各级领导来说,修志可以说是“官职”、“官责”。搞好续志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领导首先要明确自己所承担的官职和官责是什么,必须从思想上对续志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切实重视这一“不容易引起重视的重要工作”,把续志工作纳入单位和部门发展计划中去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调度,务必使续志工作在各部门、各单位做到“一纳入”、“五到位”。

二要措施得力。措施得力是做好续志工作的前提。没有得力的措施,重视就成了一句空话。市地方志办公室是承担续志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市地方志办公室所制定的具体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好自己所承担的续志任务。现在,续志工作规划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已经正式下发;续志基本编目也已经制定下发,各部门、各单位的承编任务已经明确,要根据这一基本编目落实承编责任,采取得力措施开展工作,为完成我市的续志任务尽职尽责。

三要人员到位。人员到位是任务落实的具体举措,必须组成一支精干的修志队伍。续志是一项十分浩繁的工作,要求严格,非花大气力不可,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完成。修志人员配备得当,是完成这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在挑选续志人员的过程中,要坚持德、才、学、识并举的原则,选出的人一定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现在各单位上报的人选基础不错,但大多是兼职,要做好续志工作,需海量资料分享

要合理分配时间,做好兼顾。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采取聘用的方式,吸收符合条件的人员参与续志;兼职人员必要的时候,要向续志工作倾斜。续志正式启动以后,市地方志办公室还要开展必要的培训工作,凡是从事续志工作的同志,都应参与必要的培训,以把握正确的编纂体例和编纂要求,使续志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要保证条件。续志人员要有必要的工作条件,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这里面包括必要的经费、必要的办公条件、必要的参考书籍等等。按照人员自选、经费自筹的原则,各承编单位要为续志工作人员解决具体问题。由于续志工作是一项“艰苦、辛苦、清苦”的工作,各级各部门领导还要从生活上关心修志人员,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全力以赴地从事修志工作。总之,我们要把各方面的力量都调动起来,有效地开展修志工作。

同志们!地方志编纂工作是一项开拓性工作,很有意义,任务很艰巨。各级各部门领导要投入足够的力量,抓紧时机,通力协作,共同努力完成续志任务!

篇3:续志

省档案局局长齐秀娟讲话1W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袁建勋讲话省档案局副局长梁尔东主持会议3月19日上午, 《黑龙江省志·档案志》续志编修培训会在省档案局二楼会议室召开。省档案局局长齐秀娟、副局长梁尔东, 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袁建勋、省直指导处处长侯明、编纂处处长朱丹、编纂处主任科员韩明武以及省档案局8名修志人员参加了会议。齐秀娟局长、袁建勋副主任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侯明处长作了专题培训。会议由省档案局副局长梁尔东主持。袁建勋副主任在讲话中介绍了省地方志办公室修志工作基本概况, 并从编修地方志工作的角度, 对档案志下步续修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不断深化对修志工作的认识;二是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三是切实加强对地方志丁.作的领导。并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把档案志续志工作做好, 为黑龙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做出贡献。随后, 省档案局局长齐秀娟讲话, 她介绍了档案志续修工作进展情况, 阐述了档案志续修工作的重要性, 并就认真贯彻《黑龙江省地方志工作规定》, 扎实推进档案志续志编修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要在省志办的指导下, 做好档案志续修工作;二是要自觉加强学习, 增强续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要树立精品意识, 力争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佳志。最后, 侯明处长对省档案局方志编纂作了专题培训, 他从志书的篇目设计、资料搜集整理、志书撰写以及志与史、年鉴的区别等内容, 对编修人员进行了深入讲解。这次培训会, 既是听取省志办领导专家专题辅导的培训会, 也是深化档案志编修T作的推进会, 更是对全体参编人员的动员会, 对于加快省档案志编纂工作进度, 提高志书编写质量, 将起到重要作用。 (管东成/报道于超/摄影) 续志编修培训会议现场

篇4:续志

关键词:《永乐大典》;《茅山续志》;《茅山志》;道教

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0—0066—02

一、茅山及其志书编修基本情况

茅山是道教名山,在南京句容县东南四十五里之茅山乡,周百五十里,高三十里。茅山即句曲山,《弘治句容县志·地理类》中载:“茅山在县治东南四十里茅山乡,周廻一百五十里,初名句曲。以山形之勾曲也。又名已山,以山形似己也,汉元帝时有茅氏兄弟三人来居其上,遂名茅山。秦始皇闻民间先有谣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舁人太清。时下三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于是有寻仙人之意,后有茅盈、茅固、茅衷即三茅君也。结屋三茅号三茅君。又号其峰日大茅峰、中茅峰、小茅峰。扬至质有作。见题咏类。”从县志记载中知茅山得名于汉元帝时来山的毛氏三兄弟。

现存《茅山志》有两部,一修于元代,一修于清代。元代《茅山志》三十三卷,为道士刘大彬所撰。清代《茅山志》十四卷,为康熙十年刻本,顺治九年进士笪重光纂。

除了这两部《茅山志》以外,《永乐大典》中还收录有一部《茅山续志》,[神异]类中收录的是一篇记文,名为《神异记》。记载了明太祖朱元璋所述其出生及幼时的一些神奇的际遇与现象,以及太祖在洪武元年即位后的神奇梦境,还记述了庐山周颠仙给太祖进药的事情。是一篇完整的纪文,有一定的文献价值。此《神异记》开篇云:“上之洪武二十有六年春天,臣恭由华阳洞灵宫知神乐观凡八载,蒙恩授今太常丞职,任黄冠如故。”说明此《茅山续志》撰于明代,修纂时间应当在洪武二十六年以后至永乐六年以前的这一段时间内,应为续元代刘大彬《茅山志》所作。由于资料的限制,目前我们仅能据佚文基本确定《茅山续志》志的修纂年代,该志卷数及修纂人均已不可考,尽管如此,《永乐大典》对该志的收录,对现存有的文献记录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茅山续志》在现存的方志论著,如《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综录》、《稀见地方志提要》中均未收录,《江苏旧方志提要》中收录有刘大彬、笪重光二人所纂志,但亦未收录《永乐大典》中的这部《茅山续志》。此外,现存句容县方志中也未见记载此志。《永乐大典》本《茅山续志》的存在,说明茅山在元、明、清三代均修有志书,从中可看出《永乐大典》对于辑补现存文献的重要价值。

二、《茅山续志》及其佚文辑考

现存《永乐大典》残卷中收录的《茅山续志》内容有佚文仅两则,一则[神异]、一则[诗文]。[诗文]如下:

张仲举诗:步虚声起绕玄云,石乳烟销夜半分,怪得瑶笙吹鹤过,碧坛夜醮玉宸君。

此诗应是为茅山而作,元《茅山志》卷十四、十五《金薤篇》中专门收录齐梁至元时诗文,但未见此诗。佚文可为元《茅山志》之补充。

《茅山续志》[神异]类佚文中收录的《神异记》中记述有关于太祖出生的一些奇异事情,与其他文献的记载有些不同。现录其文如下:

上之洪武二十有六年春天,臣恭由华阳洞灵宫知神乐观凡八载,蒙恩授今太常丞职,任黄冠如故。皇上以万机之隙,时召至奉天门或便殿,赐座、锡燕者不一。是年六月七日,宣诣奉天门,上额手言曰:“比朕病时,感庐山周颠仙送药以济我难,追忆皇妣在日,谓言未生朕之先年夏五月,一道士来化斋,为设馔具,道士云:“我有一丸丹与饵,饵之当生异人。’随於壶中探得一丸授之,置诸掌,以渐开晕,其光如月,服而吞之。馔至,已失道士所在矣!明年,当震夙之时,红光烛天,异香满室,信哉祯祥之不偶也!是后,又一道士绛冠白简,陵晨以化斋来,一见皇考日,‘公家有异人,公好个末主,寿有八十三岁。’比命馔,则不见其人矣!已而皇考不及所期而崩,后乃知其所徵在劝进之时焉。”

洪武元年既即位,冬十二月,梦神人若真官状,旌幢白天西北而下,凡数为神人导朕行,见上帝左右侍悉真官衣。“一道是前致词,赐真人服,二道士举案,衮冕圭履其上,五色焜煌煌,空中声言‘善持守’,朕受赐礼谢而退。神复西行去至朝天宫,有一人顶釜自西北而去,后思之当是受戒。上帝与元君妥懂交代之日,彼国言妥懂,华言铁釜云。呜呼!讵知后来郊祀所用执事、乐舞生乃朝天公宫道士也耶!今兹朕病后,有颠仙进药。凡此数事,皆而道家效灵验於国家而其识之。”臣恭叩,山呼万岁,寿毕,仍赐膳而退。至是七月十七日召诣奉天门,赐观颠仙所进药,一日温凉石,一日辟瘟丹。其石如玉,微软,约崇四寸,广杀四之一,其面玲珑,其背质朴。其丹粉剂,色如辰砂,修人笔(王官),异香仿佛菖阳。斯其应效之速,不踰宿而沉疴洒然之去体也。观毕,上谓“何物乃此灵验?”复谨对曰:“仙人真质已在仙洞,遗体应世而已,安知仙境无此药物?今皇天眷佑,真仙进丹,圣躬万安,实宗社之灵,苍生之福也。”语毕,叩头而退。居数日,再召至奉天门,定选八月朔,遣使诣庐岳行谢礼,以九月朔致祭,因赐观御制祝文,并颠仙传及诗,上曰:“朕皆直述其事,不事文藻。”臣恭对曰:“宸翰帝王之文,不尚奇靡,自今颠仙美名与天地同久者,此文也,使道门千古流芳者,亦此文也。”语毕,颜甚喜。臣恭叩头,惶惧而退。遂编次其事为《神异记》。

这篇文章记载了太祖出生、太祖梦神以及周颠仙为太祖进药的经过,带有一定的神异色彩。关于太祖出生事,《明史·太祖本纪一》则是这样记载的:“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殊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

《皇明本纪》中则记录:“大明皇帝,濠、泗州人也,姓朱氏,世为农业。母太后陈氏,夜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中麦糠内,取白药一丸,置太后掌中,太后视渐长,黄冠曰:‘好物,食之’。太后应而吞之。觉,谓仁祖曰:‘口尚有香’。明旦,帝生。”三者皆记录太祖出生前的神异,所不同者,《明史》与《皇明本纪》中均记载的是其母陈氏梦中遇到一神或一黄冠,而《茅山续志》之《神异记》中则记载的是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且载是太祖“上额手言曰”,即亲口所述。《神异记》中所记谈话时间、地点皆历历可考。“上之洪武二十有六年春天,臣恭由华阳洞灵宫知神乐观凡八载,蒙恩授今太常丞职,任黄冠如故。皇上以万机之隙,时召至奉天门或便殿,

赐座、锡燕者不一。是年六月七日,宣诣奉天门。”然后记太祖之言,其中有“未生朕之先年夏五月”的时间描述。如果事属虚妄,为该黄冠杜撰,应不必记载为身为九五之尊的太祖亲口所言,文章开头称,‘‘臣恭由华阳洞灵官知神乐观凡八载,蒙恩授今太常丞职,任黄冠如故。皇上以万机之隙,时召至奉天门或便殿,赐座、锡燕者不一。”对太祖如此恭敬,若其以虚妄杜撰之事假之太祖亲言,似乎不大合情理。因此,《神异记》中所记载的生活中道士借化斋赠药之事,似比《明史》中的梦神赐药和《皇明本纪》中的梦见道士赠药似乎更真实些。

从这篇《神异记》中还可以看出太祖朱元璋与道教颇有一些渊源。《大典》本《神异记》中记载太祖称其病时曾经感庐山周颠仙送药。周颠仙,正史中载有其事迹,《明史·方伎传》中称:“明初,周颠仙、张三丰之属,踪迹幻秘,莫可测识,而震动天子,要非妄诞取宠者所可几。”

《方伎传》中载周颠仙事迹甚详,其中载:“周颠,建昌人,无名字。年十四,得狂疾,走南昌市中乞食,语言无恒,皆呼之日颠。……太祖遣使往庐山求之,不得,疑其仙去。洪武中,帝亲撰《周颠仙传》纪其事。”太祖亲自为其作传,说明此人非一般方士可比。从《神异记》的记载来看,周颠仙进药为太祖疗病,太祖对其怀有感激之情,可能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太祖年轻时曾托身佛门,与佛家颇有渊源。而《神异记》中的记载来看,太祖对于道教也是持尊崇态度的。记中太祖口述梦上帝之经过,中有“神复西行去至朝天宫,有一人顶釜自西北而去,后思之当是受戒”的叙述,随后又云:“呜呼!讵知后来郊祀所用执事、乐舞生乃朝天公宫道士也耶!今兹朕病后,有颠仙进药。凡此数事,皆而道家效灵验於国家而其识之。”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续志】相关文章:

上一篇:金元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写伙伴的作文500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