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我的老师》课文

2024-05-01

魏巍《我的老师》课文(通用7篇)

篇1:魏巍《我的老师》课文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教我们读诗的情景,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屋里地上,旁边点着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

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篇2:魏巍《我的老师》课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加粗字的读音:

黑痣 磕头 褪色 焚烧 榆钱

2、掌握下列词语的解释:

劝慰平生 依恋 纠纷 心清如水

3、了解记叙六要素:

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情,必须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素的交待有两种方式: 由作者一一列出,是直接交待。 间接交待记叙的要素,即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式交待记叙的要素。弄清记叙的要素,有助于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写人叙事的文章,就要注意记叙要素,从而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主题。例:“梦里寻师”一事,其要素分别是——时间:一个夏季夜里;地点:家里当屋;起因:想念蔡老师;经过:熟睡中突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去找老师;结果:被母亲拉回,劝说了一会,才睡熟了。交代清楚六要素,叙事也就具体、完整了、但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要六要素齐全,如果只是摆出某种现象或略写某事就能达到写作目的,也可根据情况略去一些要素。

二、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2、学习在语境中推断词语的深刻含义的方法,体会语言平实而蕴含丰富感情的特点。

三、情感目标

体会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热爱老师的感情。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德。

二、思路结构

这篇课文15个段。作者是循着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这条感情线索来抒写的,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由此展开对蔡老师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叙述七件事,显示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抒写了“我”敬爱、感激、依恋老师的情怀。

第三部分(第15段)呼应开头,再次流露出思念老师之情。

三、合理的选材

《我的老师》共记叙了七件事,前五件事写得概括,后两件事写得具体。前面写蔡老师的五件事,从面上概括体现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中心,这五件事是依据作者感情步步加深的顺序排列的,感情的分量一件比一件重,对“我”的影响一件比一件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把文章推向高潮。后面写孩子爱老师的两件事,披露了孩子内心里对老师的深情,也烘托和反衬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爱。第六件事详写,对孩子来说,不知父亲死活,又遭同学奚落,这是难以承受的打击。老师的支持、鼓励,使“我”感受到温暖,对老师的感情也上升到新的高度:“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而详写第七件事“梦中寻师”,使孩子对老师的爱达到更高的境界。这七件小事,从课内写到课外,从校内写到校外,从平时写到假期,从学习写到生活,师生感情步步加深,所选事例丰富多彩,而内容绝无雷同之感。而在儿童时代,那些零碎的、具体的、直观的材料往往会让儿童们终身难忘。本文就选取了这样的符合儿童记忆特点的材料构文,材料选择很是典型。

四、传神、细腻的描写

作者把自己对蔡老师的浓浓深情蕴含在叙述事情过程当中的平平实实的字里行间,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将最动人的一瞬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细腻深刻。如“假打真爱”的场面,“从来不”“仅仅有一次”“好像要”“轻轻地敲”这些词语说明蔡老师即使在生气的时候也并没有真打我们的意思,这仅有的一次假装生气,写出了老师的“严”与“爱”,也表明了蔡老师最理解小孩子怕打的心理,表现了蔡老师的温柔、热情、深爱学生的思想感情;“一迎”写出“我”的本能与调皮;“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中两个“笑”字表明了十分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再如假期惜别时的场面,“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一句中“默默”两字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是孩子送别的动人场面,这是孩子表达依恋的方式,没有话语只是默默观察,只希望能在老师身边多呆一会儿,只希望能多看老师一眼,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动作,静态的描写,浓浓的情意胜过千言万语。还有“梦中寻师”更表明了学生依恋老师的程度,只有梦境才能满足“我”的心愿。这心理、这感情、这思念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正像作者说的:“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这些传神、细腻的描写,无一不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浓浓的师生之情。

五、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

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当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如在较详细地叙述蔡老师为“我”排解纠纷一事后紧接着便是一段富有哲理的抒情:“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蔡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使这种朴素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同时衬托了蔡老师的伟大的人格。在叙述“梦中寻师”之后,作者用了一个感叹句、一个疑问句,两个比喻句抒发了对老师强烈的思念之情:“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适时地使用反问、排比、比喻等方法进行抒情议论,能够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教导学生紧紧抓住这些句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读、议、写结合教学方法建议

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文章以一个儿童的眼睛、儿童的心灵,去观察老师,去感受老师,跳出一般赞颂老师的窠臼,使文章情意真挚,极富感染力。

教读时,可采用读、议、写相结合的方法。

读:即朗读。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加深对“蔡老师”的印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把握课文叙事的线索。

议:即分析讨论。抓住文中“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一句话,联系课文叙写的几个片断,感受蔡老师“温柔”的性格,“美丽”的心灵;体会作者对蔡老师的依恋、敬佩、思念之情。在此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理解文章选材的特点,理解文中叙写的几个片断之间的联系。精读第六、第七两个片断,了解记叙的要素,理解议论、抒情语句的作用;体会课文准确、朴实、生动的语言特点。

写:指仿写。仿照课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择材料,从小处、细处勾勒人物形象的特点,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七、词语辨析教学建议

本文语言平实而蕴含丰富的感情,并以此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要推断、理解、辨析文中词语的深刻含义,才能准确把握文章内容。例如:“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这句话中“还”体现了蔡老师的工作全面、细致。用“劝慰”一词,就比用“劝说”、“劝解”更恰当。后两者重在“劝”,重在从道理加以劝告,使问题得到解决。而“劝慰”重在“慰”,使受伤害者既得到劝解,又获得安慰,更好地体现出蔡老师对“我”的理解、同情和援助。又例如:“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句话中“狡猾”一词的含义,需要我们结合语境具体分析。我们查字典知道“狡猾”的意思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但是在具体的语境中,我们发现,这个贬义词也可以当作有褒义色彩的词用,即“贬义褒用”,在这里是一种风趣的说法,用作褒义,是淘气而机灵的意思。也就是说,“我”用儿童的聪明调皮的眼光发现,蔡老师是爱我们的。这样使用儿童的眼光儿童的语言,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爱的深刻理解。

篇3:魏巍为我的书作序

20世纪50年代,我在河南省沁阳报社当记者,当时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负责宣传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宋学义。宋学义是沁阳北孔村人,退伍回乡后一直在家里务农。我自从与宋学义结识,就被他坚毅顽强、淡泊名利的品格所吸引,不久便与他结为莫逆之交。

一次,我对他说:“自古以来,没有哪个英雄人物不出书立传的,将来我也要给你写一本书。”宋学义听我这么说,打趣地说:“那我可就等着这一天呀!”

由于工作等多方面原因,一晃就是几十年,直到2004年秋季,我已经72岁,离休10多年了,才把宋学义的传记写完,此时距他病故已有33年之久。我捧着厚厚的书稿,心想这本书必须要有好序,让谁来写呢?思来想去,我想到了大作家魏巍,因为他是当年采访狼牙山五壮士事迹的第一人,最有资格写这个序。

当我通过朋友拿到魏巍的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时,又犹豫起来——魏巍是个大作家,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他会不会为我的书写序呢?再则魏巍年龄也不小了,还有没有精力来写了呢?最后,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魏巍去了一封信,恳请他为我的书写序。

信投出后,我忐忑不安,心想这信恐怕是泥牛入海,再也没有回音了。谁知不久我便收到了魏巍的回信,他欣然应允,让我把相关资料寄过去。我十分兴奋,连夜把书稿的摘要整理了出来,给他寄了过去。

在魏巍为我的书写序过程中,我们数次通过电话联系,商讨具体的写作细节,他还多次回忆起他与宋学义的交往。

2005年1月中旬,魏巍把写的序寄了过来。他在序中写道: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全国人民恐怕没有不知道的。事情发生在1941年秋季,当时日寇7万之众进犯我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企图将我一举摧毁。这场反扫荡战历时整整两个月,是很激烈,很残酷的。

我当时就在狼牙山部队工作,狼牙山五壮士的事出在一分区老一团的七连。这个团就是红一方面军的红一团,是当年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的那个红军团队,有名的十七勇士也出在那里。我曾很荣幸地在这个团工作过,不过后来调到分区政治部编小报去了。

这场壮烈的故事发生在9月25日。事件传开不久,我很快从另一个团队赶到一团七连进行访问。也许可以说我是这一事件的第一个采访者。当时我在狼牙山下的一个村庄里,见到了七连连长刘福山,他是山东人,一只眼过去在战场上被打瞎了。七连的指导员是蔡展鹏。我当即同五壮士中生还的葛振林和宋学义两位同志谈话,详细询问了激战的过程和一些细节。他们的故事使我非常感动,很快我就为小报写了一篇社论:《壮哉,五大勇士》。随后我写了一篇通讯,寄给延安总部的《八路军军政杂志》,后来发表了,此稿我手中没有留存。我还写了一首歌词《五壮士之歌》,作曲家罗浪谱了曲,不久就在边区唱开了。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全边区的人民,尤其在那艰苦、残酷的鏖战仍在进行的时候,发扬五壮士誓死不屈的革命气节,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指示要在狼牙山上修一座纪念塔,作为永远的纪念。这件事落在政治部宣传科身上,科里分配王德恒同志负责。在那艰苦的年月,要在狼牙山顶上修建这样一座巨塔,每天都要带领民工往山上背石头,是很艰苦的。但是后来还是把这座高高的白塔修成了,它庄严地巍然屹立在狼牙山之巅,对人民是激励,是鼓舞,对继续进犯的敌人则是一个威严的无声的警告。

我当时为“狼牙山五壮士塔”写了一首诗,题为《最高的塔》,用来纪念我们的壮士。

宋学义同志是我的河南老乡,他的身体比较瘦弱,加上跳崖后腰部受伤,很难在部队中继续干下去。1944年秋天,领导上决定让他复员。他临行之前,曾与我在一个名叫慈家台的山村依依告别。那时,路上到处是敌人的据点,长途奔波回到家乡是很不容易的。建国后,他的家人也到过我的家里。

葛振林同志的身体比他好,解放后任湖南衡阳军分区司令员。他常来北京开会,我们时常见面。前几年在狼牙山举行五壮士跳崖纪念活动的大会上,我们还一同合影留念。听说他经常给青少年作报告,继续为革命散布火种。但愿他健康长寿!

关于葛振林的一生,已有河北余炳年著的《壮士葛振林》一书问世;而宋学义的历史,却只有极片断的文字见诸报刊。现在,河南作家李成杰、李大鸣、李东风等同志编著的《狼牙山壮士宋学义》一书,以回忆录的形式,系统而形象地描述了这个贫苦农家子弟成长为民族英雄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再现了狼牙山那场载入史册的战斗;反映了他回乡后,有功不居功,甘当普通人,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克服困难、不懈奋斗的业绩。这无疑是一件历史的幸事,我当年曾为有这样英勇不屈的战士而骄傲,今天又为能有记录这样的英勇战士一生的书而欣慰。

感谢作家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也很乐意推荐这本书。

魏巍

2005年1月2日

在序中,魏巍竟然称我为作家,我激动不已,知道这是对我的尊重,不由得打心里更加敬重他了。书有了序,马上就要印刷,这时我又为请谁题写书名犯起愁来。我心想,一事不烦二主,还找魏巍吧。真没想到,魏巍不但写了书名,还一下子写了两款,一款是横排写的,一款是竖排写的。他的心真细呀,连书名的横排、竖排都想到了。

在魏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的书《狼牙山壮士宋学义》终于赶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出版了。书出版后,我给魏巍寄去样书,本想去北京看望他,可由于我身体不太好,一直没有成行。谁知现在他已经作古,连见上一面的机会也没有了。只有赋诗一首来表达我对这位平易近人的大作家的思念:

文曲殒落天地悲,

日月掩面泪纷纷。

凤凰长舞红飘带,

篇4:我的老师魏巍

主备:王淑红副备:胡恩娟王德权王林审核:时间:2013.10.114

【学习目标】:

1、识记作家作品及字词

2、能概括出文中七件事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3、能知道文章的详略安排,并能分析其作用

4、培养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相关链接】:

1、赞美老师的名句:

春蚕到死丝放心,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2、记叙的详略:

对主题思想其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具体的材料就展开详写;对主题思想其次要作用的只要概括叙述,就简单写,即略写。

详写的作用:

突出人物……性格、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中心

:略写的作用

A、是对详写的内容的补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所写的内容更有普遍意义

B、突出了详写的材料,突出了中心。

【课前预习】:(5分钟)

1、了解作家作品: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依拼音写汉字:

1、给下面生字注音、组词。

芸()()榆()()痣()()褪()()卜()()焚()()

鸥()()殴()()

模()()磕()

2.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模仿:

纯真:

狡猾:

纠纷: 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自主尝学】感知课文内容(10分钟)

学习方法 :朗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自己解决下列问题

【合作助学】自学后,小组内合作解决这些问题。(10分钟)

1、朗读指导:朗读课文,要注意语音、语调、重音、不同人物的感情。

2、你觉得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用文中语句回答)

3.文中写了蔡老师哪几件事?(试概括出小标题)

4、作者为什么写这七件小事?

5、概括本文的中心。

6、本文所写事件的详略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交流研学】(10分钟)

【课堂小结】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分钟)

【测试评学】

【能力提升】:小练笔:介绍一下你的一位小学教师,让大家认识一下他吧。

篇5:魏巍《我的老师》教案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树立尊师爱师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领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谭千秋、张丽莉的相关照片)

他以师者的本色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以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当大灾到来时,那双手臂不是急于寻求自身的安命,而是坚强不屈地担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

她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柔弱身躯支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他们在生命危急的情况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感动着中国,真的很伟大。作家魏巍,他的心中也有一位伟大的老师,并为他写下了一篇文章《我的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介绍作者检查预习

1.走近作者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中,在行军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1982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

2.字词积累

芸(yún) 榆(yú) 痣(zhì) 褪(tuì) 卜(bǔ) 磕(kē)

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心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纠纷:争执的事情。

热恋:本课是亲热难舍的意思。

三、深入文本合作交流

欣赏电视散文《我的老师》思考: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明确: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2.本文回忆了蔡老师的几件事?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并理解本文的叙事顺序。

明确: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

叙事顺序: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平时到假期。

3、思考讨论:这几件事中,详写哪几件? 略写哪几件?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七件小事,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详写。这样安排,因为前面五件事写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爱护和影响,是从“面”上写,后两件事则是“我”印象最深的、最刻骨铭心的,也最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是从“点”上写,所以详写。这样详略安排,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四、精读课文分析形象

1.提问: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①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些说明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②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③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说朋蔡老师公正、伟大的性格。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

2.提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①“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②“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③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④梦里导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

“我”是一个机灵纯正、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

五、激情讨论探究主题

1.讨论: 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

明确: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2、本文除叙事的线索外,还有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其中,试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说明。

明确: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

六、拓展延伸教师归纳

学习本文后,你觉得本文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有何特点?对你以后写作有何启发?

明确:以事记人、以人衬人、以议论抒情深化人物

七、巩固训练布置作业:

1、当“我”遭到其他孩子的奚落时,蔡老师给“我”写了一封“劝慰信”。信中写了些什么呢?请你根据上下文展开联想,补写出这封信的内容。

提示:一定要以蔡老师的口吻来写,可别掉了“你是一个心清如水的孩子”这句话。

2、学习了《我的老师》,我想大家一定会受到不少启发和感染。今天我们也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人物记叙文。

篇6:魏巍《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扫清字词障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会文章记叙的要素,能复述课文记叙的几件事。过程与方法:

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教法与学法导航】

这篇教材感情真挚,语言朴素,应加强朗读指导,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感受老师心灵的美好;充分预习课文,了解作者,掌握生字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也有人说:“老师像梯子,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

从幼儿园到初中,我们同学接触了不少老师。其中必然有一位是我们同学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那么魏巍笔下的老师是什么样的?让我们随着作者所写的回忆,一起去看看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吧。

二、介绍作者。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三、掌握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1.查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褪色()卜问()放假()察觉()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l)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2)心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3)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4)纠纷:争执的事情。

(5)热恋:本课是亲热难舍的意思。

3、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难读的地方反复读

4、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简要回答下列各题: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本文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四、深入文本,走进主人公,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

1、蔡老师教的是什么学科?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证明? 学生快速读书,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蔡教师是教语文(当时称国文)学科的。文中有这几处地方可以说明:

(1)“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2)“让我们观察蜜蜂”。

(3)“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4)“我用石板一迎”(注:“石板”,是旧时私塾和50年代小学生练习毛笔字、听写生字词用的学习用品。有的地方称之为“粉板”。用石片或木板制成)。

2、蔡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大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蔡老师的性格特点。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概括: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热爱学生的好老师。

3、课文重点写她的什么品质?(热爱孩子。)

4、为从不同角度突出这一品质,作者选取了哪五件事例?你能给每个事例设置一个小标题吗?(①假打真爱②教跳舞③观察蜜蜂④教读诗歌⑤排除纠纷。)

5、品读课文,选择一件你感受最深的事说一说从那些词句能体会到老师对孩子的热爱。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相机指导重点词句的理解和朗读。

6、这五件事都和文中的“我”有关系,你能分别说出“我”的感受吗?(①老师爱我们;②老师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③老师扩大我们的知识面;④老师对我爱好文学有很大影响;⑤老师关爱我们的心灵。)

7、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归纳: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魏巍

回忆——老师温柔美丽

难忘

依恋

详: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内)

②老师教我们跳舞(课外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假日)

④老师教我们读诗(平时)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平时)略: 老师排除小纠纷(校内)

我梦里寻师(校外)

【课堂作业】

一.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黑痣(zhì)蜂蜜(mì)褪色(tuì)B.孤舟(gū)卜问(pǔ)焚香(fén)C.海鸥(ōu)磕头(kē)时辰(chen)

D.模仿(fǎng)温柔(róu)纯真(chún)二.选出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A.孤舟 榆钱 退色 劝慰

B.香炉 纠纷 磕头 牵挂 C.占据 黑痣 姿式 焚烧

D.卜问 暑假 纯真 宛惜 三.选词填空。

(1)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_______(挡、击、迎、阻),教鞭轻轻地_______(砸、打、敲、抽)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2)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_______(珍宝、珍藏、珍贵、珍奇)之一。一个孩子的_______(纯净、纯洁、纯真、纯粹)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四.整体感知

1.本文共写了七件事:A.假怒 B.教舞 C.观察蜜蜂 D.教读诗 E.处理纠纷 F.看写字 G.梦中寻师。其中,表现老师对学生的温柔、慈爱的是________;写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依恋的是________;写得详细的是______。

2.蔡老师的性格特点可用“____________”来概括,文中“_____________”这句话是蔡老师对学生感情的根本点。参考答案

一.B 点拨:B项中“卜”应渎“bǔ”。

二.B 点拨:A.退—褪 C.式—势 D.宛—惋 三.4.(1)迎 敲(2)珍宝 纯真 四.

1.ABCDE FG EG。2.温柔慈爱 她爱我们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德。良好达到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非常关键。我从学生的学习经历谈起,有利用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新旧知识自然衔接。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四个学习内容:

1、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

3、质疑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还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4、七件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探究详略安排的好处。

根据先学后教的原则,制定了“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议一议”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习中,指导学生多朗读,运用齐读,精读、默读、浏览等阅读方法,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心灵融入浓浓的亲师之中,感悟那深挚的师生之情。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在语境中推断词语的深刻含义的方法,体会语言平实而蕴含丰富感情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习课文中叙事写人的方法: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中叙事写人的方法: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初步理解课文,感受老师心灵的美好。【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走进作者心灵,理清作者感情线索。

1、默读课文,找出了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的句子。

2、同学们刚才找出了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词语,仅从这些词语,能否体现作者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为什么呢?

学生充分讨论、争辩。教师归纳:这些词语确实可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离开一定的语言环境,离开具体的描述语句,就无从体现作者对老师的热爱、怀念之情。

3、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你能否列举数例,加以说明?

启发学生讨论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全文从头至尾、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例如,作者所忆述的第一件事,老师对我的“假愠真爱”。“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生动地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再譬如第六件事。“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它。解决同学间的纠纷,对蔡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幼小的心灵而言,所占的分量太大了。老师热爱学生,正确处理好学生间纠纷,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使学生终身难忘。这种事情还不值得一提吗?

4、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美好的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请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如可以,请试一试。如不可以,能否谈谈理由?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叙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可见,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二、赏析写作特色。

根据全文内容,结合预习提示,引导学生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

(1)详略得当、疏密相间的结构。

(2)自然朴素的语言,深沉丰富的感情。

(3)神态及心理的逼真描写。

(4)围绕中心,精心选材。

(5)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

三、拓展延伸,写作训练

1、教师:非常真挚而感人的师生情谊,成为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假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以后得知了蔡老师的音迅,而他此时已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准备给蔡老师写一张明信片,你能代魏巍写吗?在写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魏巍的成绩。请看屏幕,请一学生朗读或教师读:

魏巍,从1939年至1949年,主要从事诗歌创作,曾先后写作发表了《蛔蛔,你喊起他们吧》、《好夫妻歌》及《黎明的风景》、《寄张家口》、《开上前线》等诗歌作品,其中1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建国后专事散文及小说的创作,曾在1950年至1958年间三次赴朝鲜,写下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及《故士和祖国》、《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依依惜别的深情》等作品,1952年与白艾共同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长空怒风》后,1956年又与钱小惠合作写出了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1963年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解说词编写工作。从1959年始至1978年,历时22年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东方》,以史诗般的笔触,热情而又深远开阔的思想,表现了壮烈的抗美援朝的战争生活,因而荣获1982年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创作奖)。

明信片都比较短,要特别注意内容的精要,而蔡老师和“我”已多年不见了,我在文学上已颇有建树,所以明信片应包含这样一些基本内容:1通过具体的情节或细节唤起老师对自己的回忆;2得体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3表达对老师的祝福。60字左右。

2、学生写作,然后交流。具体写法不求一律,有创意的要肯定鼓励。

3、教师小结:在刚才同学的交流中,我听出了两点:一是同学们已基本掌握了用具体的情节或细节来表现老师,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二是同学们对老师的感情还是很深的。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的老师会爱我们的学生如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会爱他们的老师如自己的父母。【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魏巍

线索:我回忆、喜爱、依恋、思念蔡老师。

按师生间从不打骂我们(温柔慈爱)

回忆 感情逐步 2教我们跳舞(丰富课外生活)

喜欢

加深顺序 3让我们观察蜜蜂(丰富课外知识)爱

爱戴伟大

4教我们读诗(善于教学)

依恋

5我们看老师写字(依恋老师)

思念

6排除小纠纷(公平慈爱)

7梦里寻师(依恋挚爱)【课堂作业】课内阅读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乙)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1.选文中(甲)处应填_____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_____。A.糊里糊涂 B.迷迷糊糊 C.模模糊糊 D.稀里糊涂

2.一般说,孩子多是期盼假期到来的。为什么作者这时觉得暑假“漫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直线句“看看那块席子”不能删去,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画线的句子中的人称代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读起来很别扭。

B.选文是回忆往事,用第三人称,这里是和蔡老师在一起,改用第二人称。C.由于抒情的需要,变换人称,改用第二人称,可以直接抒发对蔡老师的思念、崇敬之情,显得更加亲切。

D.散文中可以叙事、议论、抒情,也可以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变换使用,这样更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

1.B C 点拨:甲处的“迷迷糊糊”是自己睡觉睡迷糊了,而乙处的“模模糊糊”是指话说得不清楚。

2.因为作者非常爱戴、敬佩老师,对老师恋恋不舍。点拨:因为作者爱戴老师,假期又要同老师分别,所以才会觉得假期漫长。

3.“那块席子”是参照物,自己离开了那块席子,说明“梦中寻师”是真的,如果去掉,就不符合实际了。

4.C 点拨:用第二人称“你”,如同直接同老师对话,可以抒发真挚的感情。【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想让学生通过自己寻找细节描写来深入体会文章中蕴涵的深情,基本完成。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引导者、参与者,努力在作品与学生心灵之间架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但是老问题,一、很难调动全部的学生参与到思考中来,很多学生的惰性,是一种懒于思考的惰性!

二、学生无法将自己感受到的东西顺利的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或者体会不深,表达不清。一部分学生依旧是听甚至无法参与到课堂中来。

篇7:魏巍为我的书作序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在河南省沁阳报社当记者,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负责宣传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宋学义。

宋学义是我们沁阳北孔村人,他回乡后一直在村里务农。我与宋学义结识后,就被他那英勇顽强、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所吸引,不久便与壮士结为莫逆之交。一次我对壮士说:“自古以来,哪个英雄人物没有出书立传!将来我也要给你写一本书!”宋学义听我这么说,风趣地说:“那我可等着这一天呀!”

由于工作等多方面原因,这一等就是几十年,直到2004年秋季,我72岁、离休十多年了,才把宋学义的传记写完,此时距宋壮士病故已三十三年。捧着厚厚的书稿,我想,好书得有好序,这本书的序让谁来写呢?思来想去,我想到了大作家魏巍,因为他是当年采访狼牙山五壮士事迹的第一人,他最有资格写序。当我通过朋友要到魏巍家的地址和电话号码时,我又犹豫起来——魏巍是个大作家,我是个无名小卒,他会不会为我的书写序呢?再则魏巍肯定也年龄不小了,他还有没有精力写了呢?最后,我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魏巍去了一封信,恳请他为我的书写序。

信投出后,我忐忑不安,心想,信恐怕是泥牛入海,再也没有回音了。谁知,不久我便收到了魏巍的回信。写序的事,他不但欣然应允,而且还让我把相关资料给他寄过去。读着魏巍的来信,我真的想不到大作家魏巍这样的平易近人,我激动得连夜把书稿的摘要整理了出来。在魏巍为我的书写序的过程中,我们还数次电话联系,不但商讨具体的写作细节,而且他还多次回忆起他与宋学义的交往。

2005年1月中旬,魏巍把写的序寄了过来。只见他写到: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恐怕全国人民没有不知道的。事情发生在上世纪1941年秋季。当时日寇七万之众进犯我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企图将我一举摧毁。这场反扫荡战历时整整两个月,是很激烈,很残酷的。

我当时也在狼牙山部队中工作。狼牙山五壮士的事出在一分区老一团的七连。这个团就是红一方面军的红一团,是当年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的那个红军团队,有名的十七勇士也出在那里。我曾很荣幸地在这个团工作过,不过后来调到分区政治部编小报去了。这场壮烈的故事发生在九月二十五日。事件传开不久,我就很快从另一个团队赶到一团七连进行访问。也许可以说我是这一事件的第一个采访者。当时我在狼牙山下的一个村庄里,见到了七连连长刘福山,一个山东人,一只眼过去在战场上被打瞎了,外号叫刘瞎子。指导员是蔡展鹏。我当即同五壮士中生还的葛振林和宋学义两位同志谈了话,详细询问了当时激战的过程和一些细节。他们的故事使我非常感动。很快我就为小报写了一篇社论:《壮哉,五大勇士》。随后我就写了一篇通讯,寄给延安总部的《八路军军政杂志》发表,此稿我手中没有留存。我还写了一首歌词《五壮士之歌》,经作曲家罗浪谱了曲,也在边区唱开了。

狼牙山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全边区的人民。尤其在那艰苦、残酷的鏖战仍在进行的时候,发扬五壮士誓死不屈的革命气节,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指示在狼牙山上要修一座纪念塔,作为永远的纪念。这件事也落在政治部宣传科身上。当时就分配科里的王德恒同志领导其事。在那艰苦的年月中,要在狼牙山之巅修起这样一座巨塔,每天都要带领民工往山上背石头也是很艰苦的。但是后来还是把这座高高的白塔修成了。它庄严地巍然屹立在狼牙山之巅,对人民是激励,是鼓舞,对继续进犯的敌人则是一个威严的无声的警告。

我当时为“狼牙山五壮士塔”写了一首诗,题为《最高的塔》,用来纪念我们的壮士。现在我把这首诗抄录于后,并祝狼牙山五壮士永垂不朽!

宋学义同志是我的河南老乡。他的身体比较瘦弱。再加上跳崖后腰部受伤,很难在部队中继续干下去。1944年秋天,领导上决定他复员了。他临行之前,曾与我在一个名叫慈家台的山村依依告别。那时,路上还到处是敌人的据点,长途奔波,回到家乡也是很不容易的。建国后,他的家人也到过我的家里。

葛振林同志身体比他好,解放后任湖南衡阳军分区司令员。他往来北京开会,我们时常见面。前几年在狼牙山举行狼牙山五壮士跳崖纪念活动的大会上,我们还一同合影留念。他那次还受到聂荣臻元帅的亲切接见。听说他经常给青少年作报告,继续为革命散布火种。但愿他健康长寿!

关于葛振林的一生,已有河北余炳年著的《壮士葛振林》一书问世,而宋学义的历史,却只有极片断的文字见诸报刊。现在,河南作家李成杰、李大鸣、李东风等同志编著的《狼牙山壮士宋学义》一书,以回忆录的形式,系统而形象地描述了这个贫苦农家子弟成长为民族英雄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再现了狼牙山那场载入史册的战斗,反映了他回乡后,有功不居功,甘当普通人,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克服困难、不懈奋斗的业绩。这无疑是一件历史的幸事。我当年曾为有这样的英勇不屈的战士而骄傲,今天又为能有记录这样的英勇战士一生的书而欣慰。

感谢作家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也很乐意推荐这本书。

魏巍

2005年1月2日

在序中,魏巍竟然称我为作家,我在激动不已的同时,也知道这是魏巍对我的尊重,我也不由打心里更加敬重魏巍了。书有了序,马上就要印刷,这时我又为谁题写书名犯起愁来。我想,一事不烦二主,还找魏巍吧。真的又没想到,魏巍不但写了书名,而且还一下子写了两款书名,一款是横排着写的“狼牙山壮士宋学义”,一款是竖排着写的“狼牙山壮士宋学义”。魏巍的心真细呀,他连书名是横排、竖排都想到了。

在魏巍的大力支持下,我的书《狼牙山壮士宋学义》终于赶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出版了。书出版后,我给魏巍寄去样书后,本想亲自去北京看望他,可由于我身体不太好一直没有成行。谁知现在他已经作古,连见上一面的机会也没有了,我只有赋诗一首来表达我对这位平易近人的大作家的思念:

文曲殒落天地悲,

日月掩面泪纷纷。

凤凰长舞红飘带,

东方屹立可爱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魏巍《我的老师》课文】相关文章:

魏巍我的老师04-27

上一篇:爱护环境节约能源主题班会教案下一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行政法学试题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