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投资管理办法

2024-05-02

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投资管理办法(共5篇)

篇1: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投资管理办法

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投资管理办法(2009 年3 月第一次修订,2009 年3 月26 日第五届二十三次董事会会议批准)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投资行 为,有效防范投资风险,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确保投资的有效性,实行项目投资有序操作,提高投资效益,特制订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境内公司具有控制权的所属各分、子公司(下称“各 企业”);境外子公司暂不适用。各企业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严格按照本规定制订投资计划、开展项目的申报、审批、实施、验收等管理。任何企业无权超越范围、自行其是。公司项目投资管理职能部门为投资发展部,各企业应明确项目投资管理部门。第二章 项目投资管理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项目投资是指包括用货币、实物、股权、无形资产等参与的 总投资在5 万元以上的下列投资行为:

(一)固定资产投资;

(二)基本建设及技术改造;

(三)股权(产权)投资(设立公司、收购兼并、合资合作、增资)、或股权转让; 第四条 项目投资管理是指对项目的投资计划、立项、报批、实施、验收等全过程 实施监控。各企业是投资活动的主体,必须制定并执行投资管理制度和决策程序,建立相应 的管理机构,并报公司备案。2 第三章 项目立项条件 第五条 项目设立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公司发展规划;

(二)符合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方向;

(三)符合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四)突出主业,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五)非主业投资应当符合企业调整、改革方向,不影响主业的发展;

(六)原则上不投资无控制权,流动性差的参股股权(风险投资除外);

(七)企业应谨慎投资,投资规模应当与企业资产规模、资产负债水平和实际筹 资能力相适应,其中资产负债率一般控制在70%以内;

(八)充分进行科学论证,预期投资收益应不低于国内同行业平均水平。第四章 项目投资监管职责和管理权限 第六条 项目投资应分级制订投资计划,并进行监督。职责划分如下:

(一)公司主要职责:公司在直接对外投资中履行投资人职责;公司对各企业的 投资履行出资人职责,重点对各企业投资方向、投资计划、投资决策程序和实施过程 进行监管,指导企业建立健全投资管理制度,规范投资决策程序,包括: 1.编制和执行公司年度投资计划; 2.负责公司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组织专家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论证; 3.根据投资决策程序,审议、决定和组织实施公司投资项目; 4.对公司投资项目实施后评价管理和编制投资项目年度分析评价报告; 5.审核各企业的年度投资计划和投资项目,监督投资计划实施,分析、评价投资 效益,检查投资项目运作情况; 6.法律法规和董事会规定的其他职责。

(二)各企业的主要职责: 1.制订投资管理制度,报公司备案; 2.负责编制本企业的年度投资计划,报公司批准后实施; 3.负责本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组织专家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论证;3 4.履行投资决策程序和组织实施本企业经批准的投资项目; 5.对本企业投资项目实施后评价管理和编制投资项目年度分析评价报告。第七条 项目投资将根据公司章程、上级主管部门授权及股票上市规则等规定分级 进行项目申报、审批和管理。在审议投资项目时,股东代表应按照派出方的指示发表 意见;派出董事应根据委派方的要求发表意见。公司对各类投资项目实施备案和审批管理。对列入公司和各企业年度投资计划的 主业投资项目,各企业审核后报公司备案或审批;对计划外、主业外、境外和设立新 公司等“三外一新”投资项目,由公司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管理权限划分如下:

(一)投资额在5 万元以下的项目,由各企业自行审批;

(二)投资额在5 万元(含5 万元)至50 万元以下的项目,由各企业自行审批,报公司备案。项目申报备案为前备案。

(三)投资额在50 万元(含50 万元)以上的项目,各企业审核后,由公司按规 定审批。

(四)对外投资、资产处置(收购、出售、置换和清理等)单项投资超过公司最近经审计的净资产的10%(连续十二个月内累计超过50%)的项目应由公司董事会审 议通过后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批准。第五章 投资计划管理 第八条 各企业应当依据其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年度投资计划,企业的主要投资活 动应当纳入年度预算。年度投资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总投资规模(主业与非主业投资规模);

(二)资金来源、比重结构、进度安排、投资方式等;

(三)投资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内容、投资额、资金构成、投资预期收益、实施年限等)。各企业年度投资计划中的投资项目是指按照企业投资管理制度规定由董事会或总 经理(厂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的投资项目(包括子公司投资项目)。第九条 各企业应当按公司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年度投资计划。4 各企业年度投资计划的报送格式、报送时限等要求,由公司另行规定。第十条 各企业在年度投资计划外追加投资项目或变更投资计划,应当及时将有关 情况报告公司,公司将按本规定进行审核或审批。第十一条 各企业在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的,应当重新履行投资决策 程序,并将决策意见及时书面报告公司:

(一)对投资额超出计划或预算20%(含20%)以上的;

(二)资金来源及构成进行重大调整的,或致使企业负债过高,超出企业承受能 力或影响企业正常发展的;

(三)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企业控制权转移的;

(四)投资合作方严重违约,损害出资人权益的;

(五)投资项目发生重大变化的其他事项。第六章 项目立项申请 第十二条 各类投资项目应由项目所在单位根据审批权限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提出 申请,50 万元以上(含50 万元)项目应编制项目可行性报告。上报项目立项申请应附送以下资料: 1.项目投资申请书或报告书; 2.投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3.重大投资项目专家论证意见; 4.资产评估报告、法律意见书等(视项目需要而定); 5.投资资金来源的说明; 6.项目责任人; 7.投资企业或合作伙伴资信证明; 8.董事会或者总经理办公会议决策意见; 9.其他相关资料。第十三条 凡投资涉及基本建设、环境保护、利用外资、境外投

资等需政府有关部 门审批的项目,都必须事先征求政府部门意见,并按政府有关规定办理前置审批手续。5 第七章 项目审批程序 第十四条 各类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按投资规模大小划分如下:

(一)总投资在50 万元以上(含50 万元)至1000 万元的投资项目,由公司投资 发展部组织预审,报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并报公司执行董事会批准。

(二)投资额在1000 万元以上(含1000 万元)不超过公司最近经审计的净资产 的10%的投资项目,报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须由公司董事会审议并作出决议。第十五条 投资额在2 亿元以上(含2 亿元)或超过公司最近经审计的净资产的 10%(含10%)的投资项目为重大投资项目。对重大投资项目,应对其可行性研究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法律意见书等进行专家评审,经公司董事会审议作出决议后,提交公 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第十六条 中外合资、合作、境外投资类项目,由公司投资发展部组织预审,出具 预审报告报公司董事会审核,由公司根据审批权限报相关政府部门审批。第十七条 各企业收购、兼并等资产重组项目,由公司投资发展部组织预审,出具 预审报告报公司董事会审批。第十八条 凡按规定应由上级政府部门审批或审核的项目,由公司统一上报和联络 组织申报工作。项目的总投资和建设规模等经济技术指标,应以公司或政府部门对项 目的批复文件为准。第十九条 产权收购、土地房产、合资合作等投资项目涉及相关法律问题的,应当 聘请独立的法律中介机构出具法律意见书,有关协议、合同、章程和可行性报告等文 件(包括设立、增资、减资和其他变更事项),经公司预审同意后,授权代表才能对外 签署,报政府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生效。第二十条 以设备、厂房等实物资产或以土地使用权、技术、商标等无形资产作为 投资时,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核准或备案,并以核准或备案确认的评 估价值作为投资依据。第八章 投资项目的实施 第二十一条 各类投资项目必须严格按公司或政府部门备案、核准(或批件)要求6 执行,控制项目总投资额,并按项目内容和要求精心实施。重要项目实行项目组长(经 理)负责制,项目组各类人员应相对稳定,以保证项目各项工作顺利展开。第二十二条 凡单台(套)设备价值超过10 万元以上或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维 修项目超过30 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采用招标方式采购或实施,招标形式应按有关规 定分别采用议标、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形式,招标结果应报公司职能部门备查。第二十三条 凡项目实施过程中需对投资内容、建设规模、重要工艺、技术方案、总投资额等作调整时,必须上报项目调整报告,经批准后执行。第二十四条 项目在实施时应按项目计划进度要求编制年、季、月度用款计划,交 企业财务部门列入资金平衡计划,经平衡后的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以保证项目 按期实施。第二十五条 凡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按规定开展项目投资统计,并准确、按时 上报各类统计报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贯彻“三同时”原则,防止新的污染源产 生,并同时治理原有的“三废”。第二十六条 基本建设及技术改造和维修投资项目实施前必须对施工单位进行资 质审查,并开展预算审核,签订施工工程合时,应同时签订工程安全合同。工程结束 时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工程决算审计。第二十七条 项目筹建和正式开工前,应制订周密可行的实施计划,并按各阶段内 容开展检查和验收、整改工作。项目建设中应做好重要的经济、技术、信息等文件、资料的保密工作。第九章 项目竣工验收 第二十八条 各项投资项目按批准的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建成,符合验收要求的,必 须及时组织验收,办理资产交接手续。大中型项目在六个月内、小型项目在三个月内 必须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第二十九条 项目竣工验收的条件

(一)项目投资已达到预定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二)生产性项目已经考核能形成生产能力,能够生产出设计文件所规定的产品; 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维修项目已通过决算审计;7

(三)项目投入运行能适应市场需要;

(四)环境保护设施,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消防设施等已按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 同时建成使用;

(五)各种技术资料和其他文件整理完毕,并能完整归档;

(六)项目投资的所有财产和物资清理完毕,编写好项目决算的预报,分析预(概)算执行情况和项目的总结报告。第三十条 项目竣工的验收程序 项目竣工的验收由原批准单位负责。

(一)在竣工验收之前,由项目实施单位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预验收和内部整改工 作,制订验收工作计划;

(二)经项目实施单位预验收合格后,由公司审计部门组织项目审计;向原项目 批准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

(三)经预验收合格后由项目实施单位或公司职能部门向负责验收的单位提出验 收申请报告和验收工作计划。第三十一条 项目竣工验收的组织

(一)预验收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企业内项目设计、工程施工、管理、财务、设备、工艺技术、质量和档案管理等部门以及使用部门和承担项目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 人员参加,并做出预验收结论。

(二)竣工验收由公司或政府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验收,根据项目规模大小、复杂 程度组成验收委员会或验收组,项目建设单位和项目施工单位参加验收工作。

(三)竣工验收时必须认真审查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听取各有关单位的工作报 告,审阅项目档案资料,实地查验项目情况,并对项目实施情况做出全面的评价,不 合格的项目不予验收,对遗留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意见,限期完成整改工作。第十章 项目的交付使用 第三十二条 项目交付使用工作应贯彻部分建成的单项项目先使用的原则,但投入 使用前必须开展预验收工作,并对试生产或试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完善,确保试生产 期的能力和产品质量。8 第三十三条 全部项目交付投产使用,经考核完成竣工验收后,即应办理项目固定 资产和其他资产的管理转移工作,并按财务管理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其他费用。第十一章 项目的后期管理 第三十四条 公司对各企业年度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和重大投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 监督和检查。第三十五条 各企业应当对执行完成后的投资项目实施后评价,对投资周期长的 项目可实行阶段性后评价,并将后评价结果报

公司。项目后评价主要包括:对项目可 行性研究论证、决策、实施和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的比较、总结和分析。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的后评价工作,可参照《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执行。公司将根据需要,对已完成的投资项目,有选择地开展复核抽查,必要时对投资 项目组织审计,进行专项稽查,开展后评价等工作。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公司和各企业的参股企业的投资项目,委派董事应参照本办法要求提 前将投资方案和意见与持股单位进行讨论。对参股企业未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或论证 不充分的投资项目,委派董事应当在决策程序中投反对票。第三十七条 公司对违反本规定的投资行为将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致使企业遭 受损失的,参照《上海市国资系统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 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第三十八条 项目的融资和贷款担保管理以及证券、期货投资和其他金融衍生品等 金融投资管理,按公司的相关制度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如与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或上级有关规定不符,则从其规定执行。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司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之日起实施。

篇2: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投资管理办法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管理

1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天鹅”亏损事件回顾

2014年10月30日, 大连农业上市公司———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 北黄海等海域遭遇几十年难遇的异常冷水团, 公司2011年到2012年两年间陆续播撒的将近7万hm2的虾夷扇贝由于自然灾害的缘故在收获期到来之前将绝收。公告发布之后,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绩转盈为亏, 导致12月8日、12月9日该股股票连续两天跌停, 每股股价累计下跌了3元左右, 市值蒸发20亿余元, 前期预报盈利的大好局面陡然转变为亏损约7~9亿元, 公司坏账计提将近8亿元, 前三季度全部亏损, 整个2014年将巨额亏损。但前期大连市长海县官网从未发布任何有关此海域冷水团的相关消息, 顿时间铺天盖地的质疑声潮水般的涌向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最终以证监会一纸公告:“未发现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存在虚假行为。”得以将此事件平息。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扇贝绝收“黑天鹅”事件的发生不由让人回想起蓝田股份、九发股份曾经发生的农业上市公司短时间内出现的巨额亏损事件, 纵观农业上市公司的诞生, 发展与壮大, 农业公司上市以来, 在业界一直存在投资于农业上市公司风险高的说法。同时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存在内部财务审查与披露结构不合理、外部监管与督查不完善的现状。而我国长久以来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 为推进整个农业长期的、可持续的稳定发展, 针对上市农业公司的风险来源、风险细分和风险解决的研究则显得异常重要。

2 投资风险分析

2.1 风险因素

农业上市公司相对于其他的上市公司来说投资风险相对较大, 农业类产品的生长特性与自然环境等众多不可控因素相联系, 从而导致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不可预知性;农业公司结构设置与内部框架设置不完善, 也容易造成公司经营过程中的失误, 造成公司的亏损, 增大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第三方监管部门的监管体制的不完善性也于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2.1.1 自然灾害风险。

农业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几乎每年世界各地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气象、地质等影响农业生产的大型自然灾害。印尼海啸, 汶川地震, 玉树地震, 日本海啸等等自然灾害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 农业风险防范设施还相对薄弱, 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 不管是个体农业公司还是国企农业上市公司都难以独自承受这种损失。如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此次“黑天鹅”巨额亏损事件, 即养殖海域受到冷水团袭击的影响而导致扇贝全部死亡, 最终“颗粒无收”。

2.1.2 农业技术风险。

在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生产技术顺应农产品需求量的增加也随之走向复杂化, 高新化, 但新新技术在某些技术层面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一旦新技术发生意外, 同样会造成农业行业的震荡和与之对接行业的恐慌, 从而增加了投资于农业上市公司投资者的风险, 比如安徽部分地区超级稻绝收事件就是在稻苗抽穗期间, 低温预防措施不完善与不到位, 诱发了高杆稻瘟病, 造成部分地区超级稻绝收。再比如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天鹅”绝收事件, 公司的扇贝养殖深度指数就存在技术上的缺陷, 并未将全部的扇贝种苗投放于合理的海水深度中养殖。其次, 就技术层面来讲, 从事海产品养殖的一线龙头企业, 理论上应该对于起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因素———海水温度, 有着严格、及时的监控设备与检测团队, 而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天鹅”绝收事件的发生, 暴露了獐子岛公司此领域技术方面的缺失或不重视, 造成投资者的重大损失。

2.1.3 订单履约风险。

由于不少农业公司还是背靠于众多生产一线的农户, 与之签订农业收购合同, 不仅农户可以获得稳定的购销保证, 农业公司也可以保证稳定的农产品来源。但是由于很多农户的法律意识不强, 当市场上农产品价格与约定价格出现价差, 或农业公司出现道德问题, 就可能有违约的风险。如2002年富水公司与文祚村《毛豆基地购销意向合同书》事件中, 由于富水公司单方面强调毛豆质量检验不合格, 拒绝按照合同价格支付货款, 造成合同违约事件, 最终造成投资者利益受到严重损失, 农业投资市场一时间人心惶惶。

2.1.4 市场价格风险。

众所周知, 农业类产品价格由于影响农产品生长因素众多, 市场价格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 在此就以河北省农产品———生猪2014年价格波动来举例说明 (如图1) , 生猪价格波动明显。

由图1可以看出, 生猪价格波动明显, 可见在农业领域, 农业公司因相应的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动频率快、变动难以预估, 从而价格的波动定会引起股市的起伏, 增加投资的不确定性。而作为上市公司中加工销售肉类产品的龙头企业, 纵观双汇公司这几个月来相关肉类产品的销售价格, 双汇公司的肉类产品也随着生猪价格的变动而做出调整, 可见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对于上市的农业公司影响同样之大。

2.2 农业上市公司监管风险

2.2.1 市场体制监管风险。

股市市场体制不完善, 与之相匹配的监管制度也没有形成合适的框架结构, 造成了市场体制监管风险。在我国股市的市场运作中, 国家经常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与股票市场原有的市场配置为导向的基本原则不符合, 所以导致我国股市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准入机制不合理, 对于我国股市来说, 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实行计划额度制度, 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 计划额度的分配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严重倾向于政府重点扶持的企业, 包括一些地方性支柱农业企业、国有企业。农业上市公司在沪深两市出现之后, 先后开展了全方位农业经营模式并且联合农业“上下游”企业, 进行了多形式、多领域经营。但陆续出现了严重的“偏离农业”现象, 此现象使得农业公司涉猎更多的经营领域, 但也使得公司的资金更加分散, 在目前我国农业行业种种不完善的市场机制面前, 针对于农业公司的监管不及时, 力度不到位, 监管方向和目标不明确都成为了加大投资于农业公司风险的原因。近几年, 这类公司的投资风险与日俱增, 例如蓝田股份、九发股份就曾让许多农业股票的投资者谈“农”色变, 由于针对农业行业监管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 针对农业类上市公司加强风险监管和风险评估的呼声日益强烈。

2.2.2 信息披露监管风险。

2010年修订的《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就曾指出:“上市公司应当披露公司股权等情况”而作为监管一线的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及时, 清晰的对相关公司的股权、财务等书面披露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2014年底的獐子岛绝收一案, 农产品绝收绝非一日天灾所造成, 而事件发生前相关公司财务报表前期的相关披露就应该对问题有所体现, 如若相关监管部门及时将有关问题彻查清楚, “蓝田第二”的獐子岛事件所造成的市值损失将会大大降低。

3 农业类公司风险投资管理对策与建议

农业上市公司多为该行业的领头企业, 而如若该农业行业的领头企业出现大的风险事件, 对于该行业的整体稳定会产生较为长时间和大范围的影响, 而且农业上市公司与众多处于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户有着紧密的联系, 风险如若发生, 会波及到众多农户, 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 因此对农业上市公司进行风险管理, 从而有效的稳定市场, 稳定农业公司收入, 使得投资者的投资更加安全, 获益更加稳定。

3.1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农业公司员工与公司政策制定人员应积极接触与学习风险管理与风险防范相关理论概念, 设置企业内部风险评估与培训机构, 加强企业中运营管理团队对于风险尤其是农业类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与应对能力, 将风险理论与实务相融合, 并且在日常的投资实践中加以运用。仔细分析过往的风险实例, 善于从眼前的企业投资中找寻潜在风险。而针对投资者在响应企业相应的风险预防措施的同时, 提高自身风险辨别能力, 提高风险预判能力与风险发现的敏锐度,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3.2 重视风险评估, 增强风险评估水平

投资者的风险评估的水平高低, 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收益或损失的多少, 在决策之前, 能够有效的进行风险的评估, 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从而在风险发生之前就可以很有效的规避或尽量将损失降到最小。针对这一领域, 河北农业大学王建教授就开辟性的创办了农业风险评估所, 主要针对农业项目的风险预估与风险评价, 填补了国内高水平农业风险评估这一领域的空白。目前专业农业风险评估领域的发展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 农业风险评估还属于自愿接受评估的阶段。作为投资者, 在投资之前如若能针对相关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 则投资者未来投资的风险将会大大减小。

3.3 选择“不偏农”、“重技术”公司投资

作为投资者应认识到农业作为我国的一大基础产业, 定将大力发展现代技术化农业, 搭建合理的技术交流平台, 在传统农业与现代技术化农业交接的十字路口, 是否拥有核心农业先进技术, 将成为评估农业公司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同时目前农业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下, 有不少公司为了增加利润, 公司经营领域都走向了多元化产品生产———“偏农”路线, 从而增加了公司的运营管理成本, 无形中增加公司的投资与管理风险, 实际经验表明, 部分公司业绩不升反降。减少农业经营公司“背农”现象, 集中力量提高核心竞争力, 分阶段降低对于政府政策的依赖程度。针对农业行业的投资者, 在面临投资选择时, 应关注所投资的农业公司是否掌握其领域的核心农业生产技术, 将直接影响其投资风险的大小。其次, 为减少投资潜在风险, 投资者要选择主营业务较为专一的农业上市公司进行投资, 并且学会甄别“背农”业务的农业公司, 进行有效的风险规避。

3.4 监督公司运营体系与评价机制

投资者应善于发现与监督当前相关农业类型公司存在的结构体系不合理、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例如股权分配比例、分配标准不合理, 尽量避免一股独大的状况, 避免投资于决策权和话语权过于集中的公司。监督董事会建设, 谨慎投资于存在或曾经存在类似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等利于造假或便于进行内部交易的情况的相关公司。投资者应确定监事会的具体相关职能, 监督其落实审查相关公司的行业资质, 及时监督农业公司内部选举流程和标准, 从而加强外部审核与监督, 进而减小投资者投资的潜在风险, 改善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乔立娟, 王文青, 聂立川.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户风险防范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 22 (08) :78-79

[2]张叶.论农业生产风险与农业产业化[J].浙江学刊, 2001 (02) :88-91

[3]尹志超, 曾毅, 李鹏.农业产业化的风险分析[J].软科学, 2001 (01) :37-38

[4]庄学敏.关于我国社保基金治理机制的再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 2007 (09) :80-83

篇3: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投资管理办法

根据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外汇管理局共同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OFDI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中国OFDI净额559.1亿美元, 较上年增长111%。2002-2008年,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65.7%。截至2008年底, 中国8500家境内投资者设立OFDI企业12000家, 分布在全球174个国家 (地区) , OFDI累计净额1839.7亿美元, 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

近年来, 中国企业的OFDI步伐迅速加快, 许多行业领先企业甚至直接将目光瞄准发达国家市场, 采取海外投资建厂、跨国并购、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等方式开展跨国经营, 其战略意图却显露无遗。这些企业包括海尔、联想、华为、TCL、中兴、格兰仕、长虹等。本文以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逆向OFDI进程为例, 对其逆向投资进程展开分析, 以为后续的理论分析提供基础。

二、文献综述

海默 (1960) 开创性地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垄断理论应用于分析跨国公司OFDI问题, 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他认为跨国公司的市场是不完全的市场, 一个企业OFDI是因为它比东道国同类企业拥有垄断优势, 而且这一优势足以抵消在海外运营时所必须承担的附加成本。弗农 (1966) 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 新产品从上市起要经历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随着新产品依次经历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 对应的投资区位也依次从最发达国家向较发达国家, 再到欠发达国家转移。巴克利和卡森 (1976) 提出市场内部化理论。与垄断优势理论不同, 内部化理论把市场的不完善归结为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内部化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企业需要创造一个内部市场来转移知识, 以克服通过市场来交易知识的交易成本。邓宁 (1977) 吸收区位理论、垄断优势理论和内部化理论, 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认为企业要进行国际投资要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个基本要素。这标志着国际直接投资主流理论的形成。从国际投资的实践看,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投资发展的轨迹基本符合这样的趋势。因此, 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重视, 至今在国际投资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现有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理论以威尔斯 (Wells) 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和拉尔 (Lall) 的技术地方化理论为代表。他们都强调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具有的竞争优势不是绝对优势而是相对优势: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发展中国家拥有更加适合当地市场条件的生产技术, 因而在同类型发展中国家市场具有竞争优势;相对于欠发达国家,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有相对先进的生产技术, 从而具备了竞争优势。

三、从知识探索 (knowledge-explo-ration) 的角度研究中国企业的逆向OFDI

一般来说, 研究跨国投资领域主要有两种不同但互补的视角:知识利用视角 (knowledge-exploitation) 和知识探索视角 (knowledge-exploration) 。从知识利用的视角来看, OFDI可以看成是一个公司所有资产的转移。从知识探索的视角来看, OFDI则可视为获得东道国战略资产 (如技术、市场、管理经验) 的一种手段。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逆向OFDI不仅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拥有企业特定优势 (firmspecificadvantage) , 而且因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想要寻求发达国家先进的知识和技术, 而这些知识和技术在发展中国家的特定市场是不具备的。

一个企业的OFDI的区位选择主要由两方面的要素所影响:企业的OFDI动机和企业的OFDI能力。跨国公司进行OFDI, 不仅在于利用现有资源, 而且在于发展企业特定优势, 获得东道国的战略资产。一个企业的特定优势不仅来源于现有资产的拥有, 更来源于获取东道国拥有而母国所不具备的互补性资产。基于这一视角, 企业逆向OFDI更多是由获取特定知识所决定的。对于中国那些想要通过OFDI建立特定优势的企业, 自然会有逆向投资获取发达国家具备而中国不具备的知识的动机。

四、TCL逆向OFDI进程。

(一) 初期对新兴市场国家的OFDI

越南是TCL集团以在海外设立自营机构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第一站。投资不大、运营成本低、风险小、与中国接壤、市场规模接近TCL国际化的主流目标市场, 决定了TCL于1999年在越南进行投资。TCL产品比较高的性价比赢得了越南市场, 企业历经一年半就开始盈利。

TCL集团于2003年成立俄罗斯分公司, 其后两年在莫斯科、加里宁格勒和远东地区以及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等地建起了6个生产基地。目前集团在俄拥有200多家合作伙伴和1000多个营销网点。

截至2004年底, TCL彩电已经基本进入新兴市场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成立正式的海外运营机构14个。目前TCL已经在越南、新加坡、菲律宾、印尼等多个国家成为当地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彩电品牌。

(二) 积累一定经验后对发达国家的逆向OFDI

2002年, TCL集团以820万欧元收购德国“百年老店”施耐德公司, 成立了新的德国施耐德电子有限公司。根据双方协议, 收购施耐德的生产设施、存货及多个品牌, 其中包括施耐德 (SCHNEIDER) 及DUAL等著名品牌的商标权益;同时协议租用位于Tuerkheim的生产设施建立其位于欧洲的生产基地。

2003年, TCL与法国汤姆逊公司签订协议草案, 重组双方的彩电业务, 组建全球最大的彩电供应企业TCL汤姆逊电子公司 (TTE) 。这是中国家电企业首次重组世界500强公司的主流业务。

2005年8月, TCL多媒体科技日前发布公告称, 已与美国GoVideo公司签署协议, 以1000万美元收购后者20个商标和24个专利。

五、TCL逆向OFDI的进程分析

(一) TCL逆向OFDI的区位分析

在TCL的国际化过程中, 与华为、联想等国内其他进行逆向投资的企业一样, TCL采用的是先易后难式, 属农村包围城市战略。TCL先从与中国文化背景相同或相近的东南亚国家入手, 从自己产品占有相对优势的越南, 菲律宾等国市场开始, 占领市场, 树立品牌, 积累丰富的国际化经验, 储备足够的国际化人才, 熟悉国际化规则, 然后再有步骤有计划地向发达国家市场扩张, 规避企业风险。

TCL的OFDI是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国际市场的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 才实施逆向投资的, 这也符合阶段化模型所谓的“先易后难, 逐步升级”的思路。在逆向投资阶段表现出明显的“由近及远”选择目标市场的特征, 即首先将与母国临近的国家作为目标市场, 等适应了当地市场之后, 在选择距离母国不管是地理距离还是心理距离都比较远的欧美等发达国家进行逆向投资。值得注意的是, TCL为了规避贸易壁垒, 降低风险, 在对欧美等国进行多选用兼并的方式逆向投资。

(二) TCL逆向OFDI的动机分析

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着像TCL这样一批中国企业, 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顺向投资之后, 选择对发达国家进行逆向直接投资呢?根据邓宁对企业国际化动机的分类, 企业的国际化行为有以下四种动机:资源寻求、市场寻求、效率寻求和战略资产寻求。

发展战略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区位选择和决策。区位优势往往与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动因紧密相关 (邓宁, 1993、1998) , 而且区位影响因素随着时间发生了改变。UNCTAD (1998) 也分析了不同动因下的OFDI区位因素。虽然获取利润是企业进行OFDI的最根本动机, 但在具体进行区位选择时, 企业却有许多直接动机:获取廉价劳动力、绕过壁垒和占领市场、强化核心能力等。

就TCL的OFDI来看, 在其初期顺向投资阶段, 依然是以寻求市场为主要动机的OFDI。在动机方面, 获得广阔的东南亚、俄罗斯等市场, 利用越南、缅甸等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等原因成为TCLOFDI的直接动因;在能力方面,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 TCL对发展中国家的顺向投资往往带有明显的嵌入性和情境依赖性, 相对于东道国, TCL在技术上则又占有了一定的优势, 拥有此种企业特定优势的TCL很快在发展中国家取得了成功。

当TCL进入了逆向对外投资阶段, 根据知识探索的视角, TCL所寻求的已经不仅仅是市场了;此时的TCL则是从公司长期经营发展战略出发, 为了寻求战略性资产——知识, 而进行的对发达国家的OFDI。这种逆向投资主要关注的可能不是短期绩效, 而是长期的战略利益, 如获取技术、信息、销售渠道和经营管理技能等。如果说, 中国企业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主要是为了利用自己的竞争优势的话, 那么, 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则是为了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从知识探索的角度来看, 像TCL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并非一定要具有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一样的垄断优势才能进行跨越国界的逆向投资行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的OFDI不仅是利用优势的过程, 而且是一个不断探索、寻求知识、竞争优势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型竞争条件下, OFDI不再以垄断优势为先决条件, 如TCL这样拥有局部竞争优势的后发企业可以通过OFDI的方式获得知识, 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的局部竞争优势是在与跨国公司的直接竞争中形成的。这些优势使TCL等一批中国企业在技术相对成熟的行业逐步取得相对有利的竞争地位。这为中国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或整合西方跨国公司的弱势业务提供了可能。中国企业在竞争中逐渐形成了以质量控制、低成本制造和针对中国市场的以本土营销为核心的局部竞争优势。

但是如果中国企业一味顺向投资, 那么一个重大隐患是中国企业可能会被锁定在全球产业分工的低附加值环节, 并长期处于产业核心活动的外围。在与西方跨国公司的正面竞争中, 中国企业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核心竞争能力的极端重要性。

战略性资产——知识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 特定行业的知识的生产嵌入到当地特定的经济、社会、文化和制度的情景之中, 具有很强的情境依赖性 (ContentEmbeddedness) 和集聚性。由于发达国家技术人才集中, 支持性基础设施完善,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很高的生产效率, 这为研究开发活动和新技术的产生及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世界范围内绝大部分新技术和新发明都集中在发达国家。而知识的传播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尤其是隐性知识 (tacitknowledge) , 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OFDI嵌入到发达国家的特定区域才能吸收和消化当地的知识与技术。

通过当地建厂、设立技术监听站和跨国并购, 利用战略性资产具有外部性的特点获得一部分战略性资产, 在发达国家建立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与当地供应商和销售渠道建立联系, 这已经成为中国企业OFDI的重要动机。

参考文献

[1]、L.T.Wells.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s[M].Cambridge, Massachusetts:MIT Press, 1983.

[2]、S.Lall.The new Multinational[M].Chichester:John Wiley and Sons, 1983.

[3]、Shige Makino, Chung-Ming Lau, Rhy-Song Yeh.Asset-exploitation versus as-set-seeking[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2 (33) .

[4]、张娟.中国企业OFDI的区位选择研究——基于价值链的视角[D].复旦大学, 2007.

[5]、连玮佳.海尔、TCL、格兰仕国际化模式比较[J].经济导刊, 2006 (1-2) .

[6]、吴先明, 糜军.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逆向投资与自主创新能力[J].经济管理, 2009 (4) .

篇4: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投资管理办法

1 工程项目管理内涵

工程项目建设具有独特性、一次性的特点, 故蕴含了效果的不确定性。项目管理就是要管理单位运用专业技术知识为业主服务, 对工程的质量、投资及工期等进行全面的控制与管理, 使业主获得最大的收益。项目管理主要有下列工作:

1.1 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和综合协调。

一个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千头万绪, 工作过程千变万化, 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和综合协调是无法满足业主的需求和期望的。其主要过程是:收集各方面信息, 协调各单位关系, 制定汇总成一份连贯、系统的计划书, 同时在通过实施规定的工作计划中, 根据实际客观变化情况, 及时、有效地调整计划, 加强过程中控制, 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1.2 工程项目各阶段任务划分及目标确定。

为保证总体目标实现, 必须将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全部工作细化, 分解到各相关况由综合管理部门及时收集信息, 分析、调整、控制, 以各子项目的目标实现保证总体目标实现。

1.3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及过程控制。

工程项目从项目建议书批准之日起就应抓进度管理, 确定各种项目可完成时间, 分析各活动之间依赖关系, 确认过程所需时间、制定进度计划, 调整和控制进度的变化, 控制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特别是复杂大型的工业建设项目, 绝不能仅仅控制承包商的施工进度, 而应控制影响工程项目的全部条件的进度。

1.4 投资控制及费用管理。

投资控制的目的, 是确保在批准的预算内完成工程项目的诸过程。根据资源需用计划及价格测算所需资金, 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并分配到各单项工程和各项工作之中。

1.5 质量管理。

确定工程项目质量标准, 技术要求, 定期评价总体项目执行情况, 以提高各相关单位、人员满足质量标准的信心, 做到一切项目质量以事前控制为主,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与质量目标的符合性, 制定相应措施, 消除导致不满意情况发生。

1.6 人力资源管理。

有效地使用各种人力资源, 发挥相关各方面人员积极性。通过组织确定分析角色、责任和相互关系。及时补充急需人员, 裁减冗员, 开发个人或组织的向上进取心和技能。

1.7 信息管理。确保及时准确的收集、发布、

储存和最终处理项目信息, 是工程项目所必须的联络方式, 任何一个信息疏漏或沟通不及时都会影响整个工程项目进展。要建立信息编码体系、信息沟通的计划及执行情况检查制度。

1.8 采购管理。

工程项目所需物资、设备采购品种多, 数量大, 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实现, 必须对采购工作加强管理和控制。首先决定何时购何物, 确定潜在来源, 然后询价、招标签定合同, 督促按时、按质、按量及时供应到位。

1.9 项目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机构要懂得如何识别风险, 分析和应对风险。调整对策使正面事件影响扩大, 把负面事件影响减到最小。

2 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特点

2.1 实践性:

工程项目是一种固定产品, 各个项目均有不同特点和要求。该产品形成过程是一种特别复杂的过程, 所以要有一批有实践经验的人管理。协调、监督该生产过程, 从而使产品达到优质, 满足用户需求。

2.2 独立性:

工程项目管理单位虽然是非投资方, 不负责筹借资金, 但所有建设过程均应按一定规律、国家法规去运作, 一切从实际出发, 独立执行, 为客户服务, 不受其他干扰和干预, 认真细致地履行职责, 运用科学分析方法和手段, 做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使工程项目经得起历史检验, 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 灵活性:

一个工程项目受各种条件制约和影响, 必须有灵活机动的思维方式, 面对实际, 及时处理, 任何定式思维都无法适应项目的千变万化的需要。

2.4 系统性:

工程项目从立项到建成使用, 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 要能运用系统工程理论, 随时平衡各种条件, 调整各方关系, 不因一个小的变更而影响整体工程的进展。

3 当前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的差距及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管理内涵及特点, 针对当前工程理企业现状, 差距是明显的。虽有部分监理企业承担了一些工程项目管理业务, 但也是不全面, 不系统的。为什么工程监理事业越发展于原始构思越远呢?

3.1 监理企业定位及政策不符合推行监理制度的初衷。

监理制度的推行本意是改革原有建设管理模式, 推行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制, 形成一个独立的、专业的工程管理第三方, 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控制与管理, 但在我国目前实际的建筑市场及经济环境里, 项目法人不肯真正的将投资、进度、合同管理放权给监理人。既然法规规定必须请监理, 只有质量管理一项了, 由此形成了对质量工作“政府监督、社会监理”的定式。之后的一系列管理条例、文件都十分突出监理对质量负责。近期因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各地发文要求监理负责安全监管责任。这一系列定位、职责的界定, 限制了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企业发展的进程。

3.2 政出多门, 条块分割, 目前的监理单位很难全面涉足真正的项目管理。

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在体制改革中已有很大突破, 但各自站在不同角度发布了一系列规章, 硬是把一个工程项目管理肢解成一块块。如:资质管理规定使监理企业无所适从, 没有业绩不增项, 没有资质不准越级。一个大型工程项目要涉及各种资质, 只有一项资质承接一项监理, 所谓甲级资质可跨行业往往行不通。又如:把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全过程切割为:设计监理, 设备制造监理, 采购招标代理, 加上前期工程咨询资质等各种要求, 虽然我们办了几年资质, 至今也没有搞全, 真是很难跨入真正的工程项目管理单位。

3.3 工程监理企业自身建设不具备承担工程项目管理的条件。

由于目前我国监理企业准入门槛低, 运营成本低, 从而出现监理企业大批量产生, 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造成监理企业良莠不齐、形式各异, 有挂靠的, 有出租资质的, 有低价抢业务的, 也有视监理工程为儿戏的。凡此种种, 在社会上形成不良影响, 因而相当一部分业主对监理承担全过程管理不放心。除少数有实力的监理公司外, 其他将被社会所淘汰。监理企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缺乏适合项目管理的人才, 尤其是经济、商务、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不足。缺乏项目经理, 双语人才, 市场调研人才, 方案设计和审查专家, 经济评价和投资估算人才, 融资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 熟悉国际惯例的能从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人才。由于对监理企业定位影响和企业间不公平竞争, 不仅人员素质低, 结构不合理, 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 培训费用少, 人员调动困难, 很难形成具有核心竟争力的项目管理企业。

3.4 千军万马齐挤独木桥。

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行业, 国内与建设有关的行业正兴起组建项目管理公司热浪。从咨询机构、设计勘察单位、施工企业、大专院校、监理企业、甚至某些与政府相关的中心、研究会等, 也纷纷改制或组建项目管理公司, 其学说理论来自各流派。在这些竞争体系中, 监理企业由于历史短暂, 自身缺陷等原因, 是无法与有财力、有人力、有权力的行业相抗衡。在千军万马齐过这一独木桥中, 也许有几个幸运儿可以进项目管理企业, 绝大部分将被挤入水中或未过桥就先夭折。

4 结论

目前我国的工程监理与国际项目管理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主要是由于监理企业自身能力的局限性, 项目业主的干预性, 政府管理的多重性等等, 要想真正的做到项目管理, 监理企业还需在适应我国国情的基础上, 改进经营理念, 培养全方面人才, 逐步达国际项目管理水平。

责任编辑:徐启彦

摘要:我国推行工程监理制其本意就是推行工程项目管理, 也就是对业主委托的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策划、管理、监督工作。就项目管理的内涵、特点, 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的差距进行阐述。

篇5: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投资管理办法

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完善的节能管理机制是实现节能的重要保障。天泽煤化工通过成立节能降耗领导组, 加强节能组织领导, 形成了横管成网、纵管成线的管理体系, 为节能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在深化节能管理的同时出台多项措施, 力求实现向管理要节能、向管理要效益。

在节能目标管理方面, 公司每年与各生产单位签订《年度生产经营目标责任书》, 将节能指标作为重要的考核项目, 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个人, 形成一级抓一级的管理模式, 逐级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使公司上下形成了比节能减排, 促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而在节能考核机制也实现了创新, 在实行《主要能耗指标与岗位浮动工资挂钩试行办法》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了节能占浮动工资的比重, 实行吨氨耗原料煤较考核指标每降低一千克每人奖励两元的政策, 奖励力度更大, 方法更直观, 效果更明显, 充分调动了全体员工群策群力降消耗的积极性。

此外, 能源计量统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严格按照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和JJF1112《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要求, 健全了相关能源计量管理制度, 全部配齐了能源计量检测器具, 加强了对能源计量控制点的跟踪检测和管理。保证了两煤一电进出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100%和强检类计量器具检定合格率100%。同时, 公司还委托山西泰祥宏源科技有限公司对公司能源利用情况进行了审计, 编制了《能源审计报告》和《“十二五”节能规划》,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节能工作计划, 为公司顺利完成“十二五”节能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全国节能宣传活动周”、“能源紧缺体验日”等活动中, 天泽煤化工积极组织员工参与, 在“2012年山西省职工‘十个一’节能宣传竞赛”活动中, 公司荣获了一个集体一等功, 一个集体三等功和四个个人三等功。通过深入宣传节能工作, 引导大家摆正节能降耗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观念, 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依托科技 创新发展

依托科技创新, 推进技术进步, 大力开发和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作为山西省最大的大颗粒尿素生产企业, 天泽煤化工针对煤化工行业发展特点和现有的工艺装置技术水平, 在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上谋求实效, 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 改造原有生产设施, 提高装置科技含量, 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

在新建装置以及技术改造中, 积极吸收并广泛采用国家推广的先进节能工艺和装置技术, 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 挖掘装置节能潜力, 在资源化、减量化、能源再利用上做文章, 在节能装置和技术上下功夫, 收到了良好效果。公司采用高效节能循环流化床锅炉, 利用造气炉渣和煤粉按1:3的比例掺烧, 进一步回收利用造气炉渣中的热能, 使吨尿素耗气用燃料煤由原来的163千克下降至148千克, 减少9.2%, 年可节约燃料煤达6 600吨, 节约资金198万元。同时, 在流化床锅炉出口增设电除尘设施, 除尘效率由原来的90%提高到98%以上, 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72吨, 减少烟尘排放量95.6吨, 具有良好的环保效应。在建设化工厂及天泽永丰公司两套“2440”生产系统时, 通过对造气工段采用上下行煤气、吹风气余热回收, 变换工段采用全低温变换等先进工艺, 率先在山西省合成氨生产企业实现“两煤变一煤, 蒸气自给”, 年节约燃料煤1.92万吨, 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152吨, 减少烟尘52吨。

在煤气化厂和永丰公司分别实施了12MW、6MW余热回收发电节能项目。项目采用循环经济模式, 将合成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吹风气和可燃尾气集中回收送吹风气余热锅炉燃烧, 产生高压蒸汽送背压式发电机组进行发电, 发电后的蒸汽再供造气系统使用。2012年公司共发电2 797万度, 节标煤约9 790吨。

2012年实施循环水系统节能改造项目。该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EMC) , 由河南新飞纪元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将循环水系统的水泵叶轮更换成高效能叶轮, 对部分循环水风机由电机驱动改为水轮机驱动。该项目年可节电1 014万度, 折标煤3 549吨。

通过深入开展节能工作, 天泽煤化工的各项能耗指标大幅降低, 2012年, 合成氨综合能耗为1 114千克标煤, 同比下降44千克标煤, 降幅3.8%;较GB21344—2008《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中规定的合成氨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1 500千克标煤低386千克标煤;较山西省合成氨能效标杆指标1 213千克标煤低99千克标煤, 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天泽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的化工企业, 煤炭和电力消耗约占生产成本的80%左右, 因此节能降耗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天泽人认为, 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是企业应该承担的历史重任, 是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他们坚持发展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 以增强节能降耗意识为基础, 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 以强化管理为途径, 以科技创新为手段, 以打造资源节约型企业为目标, 多管齐下, 多措并举, 在降低资源消耗, 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有效地提升了企业发展质量。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投资管理办法】相关文章:

上工地的感想04-28

上一篇:怀一颗感恩的心400字作文下一篇:汽车维修专业面试自我介绍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