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动物防疫安全工作经验做法

2024-04-28

县动物防疫安全工作经验做法(精选10篇)

篇1:县动物防疫安全工作经验做法

近年来,——县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安全工作,重点实施了“五强制、两强化”综合防制措施,常规动物防疫密度达99以上,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注射和清圈消毒面达100。全面推行了“畜主申报、凭证骟防”耳标管理机制,耳标佩带率达99以上。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动物疫情监测网络,成功处置多起输入性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完善了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程序,严格了执行运输工具装前卸后消毒制度,确保全县重大动物疫病清净无疫。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健全应急机制。深入贯彻落实“预防为主、依法治牧”的方针,严格执行“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防疫工作机制,建立了县、乡镇重大动物疫病防制指挥部,落实了具体工作人员和专门的办公地点,实行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协同抓的工作机制。先后制定和完善了《重点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重大动物疫情紧急处置方案》、《牲畜口蹄疫防制应急预案》、《禽流感防制应急预案》等,明确和细化了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了在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时,相关部门能在最短时间内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县政府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相关部门及各乡镇的综合目标考核,逗硬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严格追究因失职渎职造成疫情发生、流行和扩散的责任,增强了各级各部门抓好动物防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乡镇、村、社均落实了专人负责重大动物疫病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对不明死畜(禽)及可疑病畜(禽)及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二、加强物质贮备,着力增加经费投入。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县财政多方筹措资金,每年投入20万元以上动物疫病防疫经费,重点解决疫苗购进、附属物质购买等费用,并按照上级有关政策,对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全部实行免费注射,分别由县、乡镇财政解决防疫人员的劳务费用。建立了强制免疫应急反应补偿机制,对确因疫苗注射造成的动物发病或死亡的,由县、乡镇财政予以解决养殖户的经济补偿。立足“抗大疫、防大疫”的工作思路,县财政划拨专项经费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物质进行贮备,常年购置和库存应急防疫各类疫苗30万头份,消毒药品0.5吨,购买贮备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专用防护物品、机械消毒器具等,确保了重大动物疫情能及时有效处置。对各乡镇防疫冷藏设施进行了有计划的维修和更换,严格按规定运输、贮藏和使用疫苗,确保疫苗合格、免疫有效。

三、加强规范操作,着力突出技术创新。严格按照“五不漏”和“五包责任制”的要求,认真落了实各项防疫技术措施,实施强制免疫、消毒和标志认证管理,坚持猪口蹄疫春秋两次集中全面免疫与阉割双免相结合,以及禽流感常年免疫与月月补针相合的免疫程序,实行防疫人员一次性对业主、农户饲养的所有畜禽全部免疫,减轻了防疫人员的工作量。进一步加强了春防记录记载和归档工作,做好了防控物资进出库登记和免疫档案,强化了对农户圈舍、养殖场、活畜市场、屠宰加工、肉品仓贮及鲜销市场、交通沿线等重点地县,以及运载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出入境车辆的消毒灭源工作。加强耳标和免疫证的管理,实行领购凭证核销式管理办法,有效控制了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进一步健全骟防申报制度,规范了骟防行为和免疫标识管理秩序。先后在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其中《猪阉割双免综合应用技术研究推广》科研项目获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四、加强监督检查,着力提升监测手段。在开展动物集中防疫工作中,建立了由乡镇、村、社三级干部组成的督查小组,对兽防人员工作开展情况实施全过程监督。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列为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明查暗访、电话督促、随机抽查等多种形式进行工作督查。县纪检、监察部门将动物防疫工作列为对涉及“三农”问题的监督内容,严肃处理打假针、失效针等坑农害农的行为。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不定期地抽查各乡镇的工作进展情况,严格落实养殖户申报检疫和经营者收购前报检制度,强化产地、运输、屠宰等环节的检疫,依法规范引种行为,从源头上杜绝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广泛推行了抽血检测免疫抗体评定防疫工作质量新方法,不断完善动物免疫绩效评价机制。

五、加强队伍建设,着力完善防控体系。与省畜科院、绵阳铁骑力士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培养与科技合作协议,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畜牧系统防检疫人员参加业务技能培训和职称考试,有效提高了动物防检疫人员的业务技能。加强县、乡镇、村三级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把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工资纳入了财政预算,确保有机构、有人员、有办公地点、有必要的工作经费。实行收费公示、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制度,公布了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建立健全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队伍,负责对全县发

生的重大动物疫情及时处置,先后成功处理了多起突发性输入性重大动物疫情,做到了反应迅速、部门配合、处置果断、科学彻底,实现了有疫不成灾、有疫不流行,全县重大动物疫情形势总体趋于平稳状态。

六、加强源头监管,着力推行健康养殖。在积极引导和培育专业养殖场(户),适度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小县的同时,按照“六分离六配套”原则,高标准抓好生猪圈舍等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以沼气池修建为主的粪污综合治理,持续优化畜禽品种质量,建立了生猪、肉羊、毛兔良种繁育场,全县生猪三元杂交面达到98以上,其中外三元杂交面达到25,商品肉猪胴体瘦肉率达到62以上,肉羊、毛兔良种普及率分别达到70、60以上。切实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质量管理,全县先后通过了农业部和省级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及产品认证,并获得国家标准委“国家级生猪生产标准化示范县”认证,有效地保证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篇2:县动物防疫安全工作经验做法

动物防疫工作经验介绍

狠抓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确保畜牧业安全生产

-----XX县动物防疫工作情况介绍

一直以来,我县动物防疫工作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明确责任、依法防治、提高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全面落实“五强制、两强化”

措施,使我县动物防疫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切实为畜牧业生产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近年来,我县牲畜口蹄疫、禽流感免疫密度、动物防疫卡到户率均达到100,免疫标识佩带率达97以上,动物及其产品检疫率不断提高,并且保持了全县境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良好局面。

一、温泉县基本概况

XX县地处新疆西北边陲,隶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是北疆西北部的边境大县,边境线长276公里。北部和西部以阿拉套山为界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相邻,南部以别珍套山和察汗乌逊山为界与霍城县相邻。县境地势西高东低,县域总面积5881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场面积619万亩)。全县辖2镇、4乡、2个国营农牧场,91个行政村(队),驻有兵团农五师87团、88团两个团场。全县总人口7.2万人,由蒙、汉、哈、维、回等19个民族组成。温泉县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种植作物以小麦、油料、甜菜为主,牲畜主要以牛、羊为主。

2006年,全县完成两次禽流感免疫165195羽,完成两次口蹄疫免疫牲畜72.61万头(只),免疫率均达到100%,同时,注射各类牲畜常规疫苗44.06万头(只)次,圆满完成了动物防疫工作任务。

二、动物防疫工作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县自上而下成立了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或领导小组,由县、乡主要领导亲自担任负责人,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县、乡党政领导能够经常深入农牧区一线督促、检查动物防疫情况,为搞好服务提供各种便利条件,畜牧部门始终坚守在动物防疫工作一线,极大地提高了农牧民自觉参与防疫的意识,从组织领导上确保了我县防疫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是严格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县、乡、村层层签订动物防疫工作责任状,并将动物防疫工作列入畜牧业目标管理责任状进行重点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县、乡政府实行了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和县领导包乡(镇)、乡领导包村(队)、驻村单位干部包户、兽医技术人员包畜群制度,同时,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加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和协作配合,通过政府行为保证了动物防疫责任全部落实到位、到人。

三是加大督查工作力度。县四套班子领导组成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场防疫工作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并且采取直接面向广大群众、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情况的方式,发现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研究解决,促进了动物防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动物防疫工作能力

一是加大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基础建设投入力度。依托和利用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项目、世行项目等项目资金,切实加强对各乡镇场畜牧兽医站软硬件建设和巩固完善工作。从2003年起,有步骤、有计划、分批次地对全县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新建和设备更新,累计投入资金191万余元,其中乡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58万元(其中新建兽医站1座,改造维修兽医站6座),新建活畜交易市场5座投资55万元,新建定点屠宰场2座投资48万元,新建药浴池6座投资15万元,黄牛改良冷配器材设备投入15万元,另外,还完成了县畜牧兽医站化验室建设及仪器设备采购。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设备的改善,为干部职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稳定了基层动物防疫队伍,有力促进了动物防疫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是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县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15万元专门用于支持动物防疫工作开展,保证了疫苗正常供应和应急物资贮备充足。

(三)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

近年来,我县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利用科普宣传活动日、集市日、牧业总结会、那达慕大会、剪毛点等节日或场所,通过电视广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办黑板报等方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使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在我县各地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据统计,2006年共开展动物防疫法大型宣传活动3次,挂横幅18条,张贴标语750条,出动宣传车40余次,播放录音64次,现场咨询80次,记者访谈6次,发放宣传材料20000余份。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区、州、县举办的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行政执法、畜牧科技、业务技能提高型培训班若干期,参加人数达300人次。全县累计投入畜牧业科技宣传

培训经费3万余元。通过科技培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我县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技能,确保了我县动物防疫顺利开展,同时,增强了养殖户自觉防疫的意识,为实现群防群控防疫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大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力度。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村委聘乡站管县局审查备案的制度,目前,我县招聘了36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并对这些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了严格的培训,使其具备动物防疫操作技能,满足了动物防疫工作需要。今年,我县还将招聘一批村级动物防疫员,使全县牲畜相对集中的村队均配备有村级动物防疫员,进一步充实动物防疫力量。

(四)规范档案管理,实行限时完成防疫任务的制度

认真做好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从牲畜普查登记等基础性档案做起,对动物防疫、免疫标识佩带、动物防疫卡发放、疫情监测、检疫监督等各方面情况全程档案化管理,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微机化,为我县动物防疫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

实行限时完成防疫任务的制度,突击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定时间,明确任务,建立动物防疫工作制度,突击抓好重大疫病防治工作。在县领导的全面指挥、县畜牧兽医部门的组织协调、乡村领导的具体参与下,实行倒计时的办法,扎扎实实开展防疫工作。

(五)以监促检,以检促防

切实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工作。通过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强了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建设,建立疫情预警机制,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动物防疫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通过制定完善工作制度,对全县动物疫情实施了全面的常规监控,实行了较为规范的疫情报告制度,每个乡镇场都有人抓疫情监测,每个村队都有疫情观察报告员,确保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严肃性。

切实加强了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力度,有效防止了病害动物及产品流入市场。建立健全动物监督检疫机构,配强配齐“两员”(检疫员、监督员)队伍,在全县实行了产地检疫,杜绝无免疫耳标和防疫卡的牲畜上市交易,在定点屠宰场派驻检疫员,严格查证验卡,确保动物产品安全。充分发挥临时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作用,严防重大动物疫病从外界传入。

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好自治区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严格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保质保量的全面完成动物防疫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认真学习和借鉴兄弟县(市)在动物防疫工作方面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推动我县乃至全州的畜牧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3:县动物防疫安全工作经验做法

关键词: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做法,体会,梁河县,大厂乡

1 大厂乡基本情况

云南省梁河县大厂乡位于梁河县的东南部, 距县城18公里, 属山区贫困乡, 辖五个村委会, 22个自然村, 54个村民小组, 2010年末全乡总人口9347人, 总户数2126户, 畜牧业是大厂乡的主要产业之一, 也是梁河县生猪大乡之一。大牲畜存栏920头匹 (其中牛415头) , 生猪存栏14558头 (其中能繁母猪3010头) , 羊存栏700只, 家禽存栏12840只;大牲畜出栏308头, 肥猪出栏4400头, 肉羊出栏650只, 家禽出栏30970只;仔猪出售42188头, 肉蛋总产574吨, 畜牧业产值1385万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29.9%。

2 重大动物免疫情况

(1) 高致病性禽流感。鸡免疫16300只, 密度为100%。

(2) 牲畜口蹄疫15237头、只, 密度为107.2%;其中生猪免疫13900头, 密度为107.92%;牛免疫437头, 密度为101%;羊免疫900只, 密度为100%。

(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13900头, 密度为107.92%。

(4) 猪瘟免疫13900头, 密度为107.92%。

(5) 鸡新城疫免疫16300只, 密度100%。

(6) 狗狂犬病免疫223只, 密度为81.68%。

3 主要做法和体会

3.1 领导重视是确保整村推进实施的组织保障

梁河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 专门召开了全县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会议, 出台了《梁河县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方案》, 并将大厂乡列为整村推进示范乡, 大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 与县畜牧兽医局多次研究制定实施大厂乡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方案, 乡党委、人大、政府班子在大厂乡动物防疫整村推进会上亲自动员、亲自部署, 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 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 分管畜牧兽医副乡长为副组长的动物防疫整村推进领导小组, 各村委会抽调了责任心强的村干部具体负责辖区内的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 确保动物防疫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领导重视是落实政府保密度的关键, 今年大厂乡的免疫密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政府主导和推动是确保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的组织保障, 否则就是流于形式的整村推进。

3.2 加强培训是落实整村推进的基础

由于开展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刚刚起步, 参与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的人员对怎么搞, 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一时还弄不清楚。大厂多次邀请了县畜牧兽医局领导和专业技术骨干深入培训会场和养殖户现场, 加强参与人员的培训工作, 通过技术员的认真讲解, 走村入户手把手地教和指导, 在免疫期间县畜牧兽医局局长尹加荣多次带队深入免疫工作一线指导工作, 加强技术指导。防疫小分队、防疫突击队掌握了技能和免疫操作要领, 规范填写了免疫档案, 帮助解决在免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纠正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 打牢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的质量基础, 确保了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的业务质量, 真正体现了业务部门保质量。

3.3 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是做好整村推进工作的前提

在梁河县出台的《梁河县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方案》的基础上, 大厂乡认真结合大厂乡实际, 研究出台了《大厂乡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方案》, 出台了《大厂乡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大厂乡动物防疫考评办法》, 乡政府还与各村委会签定了《大厂乡畜牧产业发展责任书》、《大厂乡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书》, 取得了乡村两级的重视和支持。并与各村防疫员签定了《动物防疫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在周密制定工作计划和出台各项责任措施的同时, 大乡还特别注意抓好以下重点部位工作:一是将公路沿线、乡政府所在地、行政村所在地、养殖场、养殖大户、养殖密集区纳入免疫重中之重工作, 做到了“五不漏”;二是加强畜禽交易市场的免疫工作, 特别是销往乡外的生猪免疫;三是进一步加强市场检疫和产地检疫, 对没有免疫的, 一律不开据产地检疫证明。强化内部管理, 明确免疫责任, 实行乡站人员包片、防疫员包村, 防疫期间集中免疫, 平时补免, 责任到人, 量化到人, 做到了整村推进工作处处有人抓, 事事有人管。

3.4 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措施是确保整村推进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

为确保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乡党委政府制定了五条政策措施:一是将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纳入村干部的考核管理, 到年底考核对不支持、不配合辖区内完不成动物免疫任务的, 一律不得评先评优, 取消年终各项奖金, 并作为年底考核的主要依据;二是将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纳入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考核, 乡兽医站工作人员不履职的或履职不到位的, 在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中不予接收和作为今后竞争上岗的重要依据;三是村级兽医防疫员不履行职责和辖区内完不成各项任务的, 将给予辞聘和取消在本地从事兽医兽药等经营活动;四是村民不接受免疫的从当月起取消低保及各项惠农政策;五是村组不支持不配合动物防疫工作的取消该村、组的所有扶持项目。通过这此政策措施的推行, 有力地推动了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的开展。

3.5 加强配合, 能力协作是实现整村推进的根本保证

为了避免防疫工作兽医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 大厂乡以开展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示范乡为契机, 形成县、乡、村、组互相配合, 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实行县负责指导、督查, 乡负责组织实施, 村组负责农户的思想发动工作, 兽医技术人员负责免疫工作。由于在实施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中,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相互配合, 相互协作, 加快了免疫进度, 提高了免疫密度, 保证了免疫质量。

在免疫期间, 县乡两级组织有关人员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到免疫工作第一线, 加强指导和督查, 专程配送防疫药品到乡到村, 确保疫苗效价, 检修冷藏设施, 达到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 县畜牧局专门安排工作经费, 确保工作运转, 大厂乡还为防疫小分队购买了着装和防疫旗帜, 村组干部深入农户做工作, 解决应急反应纠纷, 畜牧兽医人员起早贪黑披星戴月, 任劳任怨, 不计个人得失, 认真做好免疫、耳标录入、佩戴和免疫档案的填写。通过实施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 整合了有限的人力资源, 增强了政府保密度的责任, 促进了防疫人员相互监督, 相互学习, 减少了防疫员与农户之间的矛盾, 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提高了疫苗的利用率、效价和质量, 促进了全乡动物防控工作有序开展。

3.6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氛围是取得广大养殖户信任和配合的有效方法

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是加快推进动物防疫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和根本途径。为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推动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工作中, 大厂乡注重宣传工作效应, 把宣传工作贯穿到整个工作的始终, 充分利用会议、标语、板报、发放宣传单等宣传形式, 宣传动物防疫相关知识, 宣传防控法律、法规、政策等防控知识, 开展动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主要交通要道, 主要居住地刷写永久性标语15条, 利用开群众会宣传相关政策和讲解相关防控知识, 发放宣传单, 致全乡养殖户的一封信等材料共1700多份, 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营造了动物防疫的良好氛围, 使防疫工作得到了当地干部和广大养殖户的认同和支持。

4 存在的问题

由于梁河县财政困难, 乡级财政更少, 投入到动物防疫的经费不足, 致使大厂防控工作难以巩固和提升, 应急反应治疗和死亡补偿标准低, 特别是今年生猪价格好, 反应死亡补偿差距较大, 群众意见大, 对今后防控工作影响较大。

动物散养主户面大, 居住分散, 增加了防疫人员的工作强度, 存出栏动态性强, 全部补免任务大, 造成补免工作滞后。

即使乡上制定了各种政策措施, 但对有的农户影响不太大, 如未享受到惠农政策的农户和享受到较少较低的农户, 仍然有少部分农户出现拒免现象。

5 梁河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工作思路

篇4:县动物防疫安全工作经验做法

【关键词】基层;动物防疫;转变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是一个典型的民族、山区、贫困的农业县,同时也是滇西大牲畜集散地和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畜牧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牲畜存栏49.18万头(只),县内有17个交易市场,畜禽流通十分频繁。近年来,巍山县按照省州关于动物防疫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迎难而上、创新举措、真抓实干,加快了防疫方式转变,扎实抓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县免疫畜禽达365.9万头(只),应免密度均达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检疫活畜禽4.8万头(只次)、检疫肉类3.0万头,推行“整村推进”免疫模式的行政村达100%,实施生猪“321” 技术免疫的达26.9万头,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动物产品安全事件,实现畜牧业产值40 980万元,同比增14.70%,畜牧业呈现“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攀升”的良好局面。其主要做法和经验如下:

1 抓组织领导,落实防疫责任

政府重视是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基本保证,动物防疫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一是年初县人民政府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任务分工,各乡镇召开专题会议安排动物防疫工作,结合各地实际制定防疫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二是在春季集中免疫启动前,县乡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动物免疫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指挥;三是实行双轨目标管理,县、乡、村三级从行政和业务两条线层层签订防疫目标责任书,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的方式,将防控工作情况和效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考核范围;四是县畜牧兽医局领导班子按照分工挂钩联系到乡镇,把发展生产和动物防疫责任捆绑,一抓到底,责任连贯;五是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科技人员包干到乡镇,负责技术指导、督促检查和统筹协调工作,工作情况与职称评定、绩效工资分配相挂钩。

2 抓方式转变,提高防疫质量

一是上层推动,统一实施。部门拟定政策意见和措施,报请县人民政府印发,成立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组和部门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实施组,全县“一盘棋”组织实施;二是典型示范,以点带面,逐步展开。先在部分乡镇进行“整村推进”和生猪“321”免疫技术试点,探索经验,总结完善,再在全县10个乡镇推广,今年春防实现83个行政村全覆盖,实现了免疫组织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三是因地制宜,整村推进与分片注射相结合,对条件具备的地区集中各方力量整村整片同时推进,对村落分散的地区则分片包干限时完成;四是统一防疫装备,对全县123名动物防疫员统一配置装备(疫苗冷藏箱、出诊箱),进村入户开展免疫,树立了防疫队伍的良好形象;五是实行牛冻精改良与强制免疫相结合、项目扶持与免疫相结合和“补免旬”的工作制度,凡到改良点配种的牛和项目实施户均实施强制免疫,每月20~30日为“补免旬”,定期到养殖户家进行补免,对散养禽采取约时定点集中的方式进行,保证畜禽常年处于免疫保护期;六是规范免疫档案,全县统一档案模式,对规模户派驻技术员指导建立养殖档案,对散养户发放“免疫户口袋”,并悬挂在厩舍上,随免随登记。

3 抓检疫监管,做到以检促防

动物检疫监管是防控动物疫病传播流行的重要环节。一是严把动物及其产品市场检疫、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3个关口,定期巡查,严格监管;二是突出养殖大户和贩运户管理,年初与养殖场(户、小区)、贩运户签订养殖场(小区)活畜养殖安全承诺书、收购运输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承诺书、动物出栏保证书和养殖企业安全使用兽药饲料承诺书;三是建立生猪定点屠宰监管长效机制,与工商联合设立工作组,每天定时不定时地巡查鲜肉市场,严防未经检疫病害肉进入市场。

4 抓投入保障,推动防疫开展

加大投入是做好防疫工作的根本保障,村级防疫队伍的稳定是保证防疫工作连续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一是单列专项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工作经费,专项用于疫病的应急处置,并根据各乡镇防控工作情况及效果考核兑现;二是提高免疫补助标准,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在中央下达的免疫补助的基础上安排10万元作为畜禽免疫补助,用于强制免疫工作;三是设立免疫反应补助和治疗资金,反映死亡按实际数补助,每年安排5万元用于免疫反应治疗,按每人每季200元核发;四是建立应急物资储备资金,每年安排5万元用于紧急物资储备,年初下拨,滚动使用;五是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待遇提高到每月每村250元(坝区村委会)和300元(山区村委会),并统一组织办理人身意外保险,消除工作担忧。

5 抓督促检查,确保措施到位

督促检查是推动防控措施落实的关键环节,是提高防疫成效的有效手段。一是春秋两防期间,由县政府督查室牵头,深入各乡镇进行专项督查,并形成材料在全县通报;二是縣级挂片技术人员驻站督导,掌握真实情况,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三是实行免疫进度周报制,乡镇分管领导签字后上报县防疫部门,专人收集整理并掌握进度;四是春秋两防结束后,由各乡镇自行组织自检自查,再由县畜牧兽医局深入各乡镇进行随机抽查。

6 抓量化考核,严格防疫奖惩

公平公正的考核是工作的推进器。一是对各乡镇实行量化考核。结合实际制定出完善年度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考核办法,年终逐项打分,进行考核兑现;二是将防疫工作成绩作为县级挂片科技人员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三是综合州县春秋两防的抽查考核结果,以其作为发放村防疫员各项补助资金的主要依据,对考评不合格的要扣发补助资金,直至解聘。

7 抓宣传培训,营造防疫氛围

篇5:县动物防疫安全工作经验做法

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暨春季动物防疫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检查组:

首先,我代表——市——县人民政府对你们一行莅临我县检查指导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暨春季动物防疫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你们长期以来悉心指导我县动物防疫工作,关心支持我县畜牧产业发

展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全县动物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暨春季动物防疫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强化组织领导,着力健全应急机制

近年来,在全县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牧生产安全工作,深入贯彻落实“预防为主,依法治牧”的方针,严格执行“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防疫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调整和完善组织领导机构。调整、充实了县、乡(镇)重大动物疫病防制指挥部、牲畜口蹄疫防制指挥部和禽流感防制指挥部,落实了具体工作人员和专门的办公地点,实行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有关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职能职责。先后制定和完善了《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应急预案》、《牲畜口蹄疫防制应急预案》、《禽流感防制应急预案》,明确和细化了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了在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时,相关部门能在最短时间内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三是严格目标管理。县政府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对乡镇的工作目标之一,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纳入和谐社会构建、安全生产创建工作内容,严格追究因失职渎职造成疫情发生、找文章到-http://流行和扩散的行为,有效增强了各乡镇抓好动物防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监测网络建设。县、乡(镇)、村、社均落实了专人负责重大动物疫病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强化对重点场(户)、野生畜禽栖息地、水网密集地、交通要道及边际地点的监督检查,发现有不明死畜(禽)及可疑病畜(禽)及时上报处理,保证了县畜牧主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标语、科技下乡、发放资料等形式,积极向广大群众做好疫病防控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让养殖农户或业主树立疫病可防可控不可怕的思想意识,保证了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

二、强化物质贮备,着力增加经费投入

在有限的财力情况下,县财政多方筹措资金,今年春季投入动物疫病防疫经费10万元,重点解决疫苗购进、附属物质购买等费用,并按照上级有关政策,对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全部实行免费注射,分别由县乡财政解决防疫人员的劳务费用,目前已到位劳务费用5万余元。建立了强制免疫应激反应补偿机制,对确因疫苗注射造成的动物发病或死亡的,由县、乡镇财政予以解决养殖户经济补偿。同时,立足抗大疫、防大疫,县财政划拨专项经费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物质进行贮备,常年购置和库存应急防疫各类疫苗30万头份,消毒药品0.5吨,购买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专用防护物品、机械消毒器具,确保了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能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对各乡镇防疫冷藏设施进行了有计划的维修和更换,严格按规定运输、贮藏和使用疫苗,确保疫苗合格、免疫有效,严厉禁止打假针以及浪费疫苗的行为。

三、强化队伍建设,着力健全防控体系

一是与省畜科院、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绵阳铁骑力士等院校、企业签订了长期的人才培养与科技合作协议,定期对全县动物防检疫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每年选派外出参观学习和知识更新10人次以上。二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畜牧系统防检疫人员参加省、市、县业务技能考试考核,把考试成绩与当年技术员的职称聘用挂钩,有效提高了动物防检疫人员业务技能。三是深入开展作风整顿建设活动,对畜牧规费收取实行收费公示,对执法人员实行执法公开,广泛推行服务承诺和限时办结制度,公布了举报电话,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四是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兽医体制改革精神,加强县、乡(镇)、村三级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有机构、有人员、有办公地点、有必要的工作经费,并已经把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工资纳入了本级财政预算,提高了广大基层畜牧工作者的积极性。五是结合动物防疫检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建立了县、乡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提高了对全县可疑病例的分析和检测能力。

四、强化规范操作,着力加强技术创新

一是严格按照“五不漏”和“五包责任制”的要求,认真落实了各项防疫技术措施,建立了重大疫病防制行政责任管理机制,实施强制免疫、消毒和标志认证管理,综合应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逐村逐户拉网式、地毯式防疫、消毒。二是全面实行了猪口蹄疫春秋两次集中全面免疫与阉割双免相结合,以及禽流感常年免疫与月月补针相合的免疫程序,实行防疫人员一次性对农户(业主)饲养的所有畜禽全部免疫,减轻了防疫人员工作量。三是进一步加强春防记录记载和归档工作,按照全市的统一要求,做好了防控物资进出库登记和免疫档案,记录记载完整、准确、详实,为动物免疫溯源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猪、牛实行一畜一张免疫证,羊、禽、兔实行一户(场)填发一张

免疫证。四是认真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农户圈舍、养殖场、活畜市场、屠宰加工、肉品仓贮及鲜销市场、交通沿线等重点地县,做好了全面彻底的消毒灭源工作,确保消毒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消毒面达到100。五是强化对运载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车辆出入境和装前卸后的消毒处理,防止输入性动物疫病的发生。六是严格按照《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了耳标和免疫证的管理,实行领购凭证核销式管理体制,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继续深化阉割双免工作,进一步健全骟防申报制度,规范了骟防行为和免疫标识管理秩序。七是注重技术创新和推广,我县畜牧部门在畜牧兽医专业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总结提炼的《猪阉割双免综合应用技术研究推广》项目获市人民政府2005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县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五、强化监督检查,着力完善监测手段

建立了由乡、村、社各级干部组成的督查小组,对兽医防疫人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加大对规模养殖场和边远地县的督促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加大了防控工作的检查督促力度,不定期地抽查各乡镇的工作进展情况,严格落实养殖户申报检疫和经营者收购前报检制度,强化产地、运输、屠宰等环节的检疫,依法规范引种行为,从源头上杜绝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不断提高和完善动物免疫效价评机制,改变传统的主要依靠查验免疫档案来判定动物免疫情况的方法,广泛推行了抽血检测免疫抗体评定防疫工作质量新方法。县纪检监察部门将动物防疫工作列为“三农”问题的监督内容,对打假针、失效针等坑农害农行为实行从重从快查处,形成了自上而下抓防疫工作的良好机制,保证了防疫质量。

六、强化疫病防控,狠抓应急队伍建设

调整和修订了《——县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县重大动物疫情紧急处置方案》,成立了——县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队伍,由县长任队长,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副县长任副队长,县畜牧、财政、物价、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人员为成员,下设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应急处置分队,坚持统一指挥、各司其责、密切配合,确保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积极组织开展处置突发疫情应急演练,模拟某乡镇某规模场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涉及疫情报告、诊断、应急预案启动,疫县划定、部门协调、临时检查站设立、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找文章到-http://封锁解除等内容,重点检查《应急预案》中存在的薄弱和疏漏环节,检验重大动物疫情物资贮备是否到位,努力提升我县抵御重大动物疫情的能力,已成功处理了多起突发性输入性重大动物疫情,做到了反应迅速、处置果断、科学彻底、效果明显,实现了有疫不成灾、有疫不流行,并多次受到市畜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全县重大动物疫情形势总体趋于平稳状态。

七、强化产业发展,着力提高保障能力

我们在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同时,以改善畜居环境为基础,以改良畜禽品种结构为突破口,积极引导和培育专业养殖场(户),适度发展畜禽养殖小县,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一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和全县产业化布局规划,按照“六分离六配套”原则高标准抓好生猪圈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畜牧产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二是狠抓规模基地建设。目前全县初步建成了生猪生态养殖小县40个,累计培育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户3000余户,其中50—100头户2200户,100—500头户645户,500—1000头大户120户,1000头以上场(户)35个,规模饲养户出栏生猪占全县出栏总量的30以上。肉羊、毛兔、小家禽等规模养殖户也有了突破性进展。三是强化畜禽品种改良。建立了生猪、肉羊、毛兔良种繁育场,全县生猪三元杂交面达到98以上,其中外三元杂交面达到25,商品肉猪胴体瘦肉率达到62以上。四是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建设。围绕——福润公司为龙头,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工作思路,兴办各类养殖协会及专合组织5个,大力推行联户直销和厂户对接,减少销售中间环节,深受广大养殖的欢迎。五是狠抓无公害生产。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质量管理,强化动物防疫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改善畜禽饲养环境,加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有效地保证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全县先后通过了农业部和省级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及产品认证,并获得国家标准委“国家级生猪生产标准化示范县”认证。

各位领导,我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做细防控,抓好基础免疫,完善疫情监测网络,健全重大动物疫病处置体制机制,试点推行驻场(小县)兽医制度,加大投入品管理,努力为全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基础保障,以更大的工作业绩来回报各级领导对我县畜牧产业发展的关爱与支持。

篇6: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验材料

开拓创新

扎实工作

努力把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篇7:县动物防疫安全工作经验做法

努力,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动物免疫、消毒和疫病监测等工作任务,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疫病控制指标,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了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畜禽免疫

1、猪只免疫。共免疫猪866.5万头次,其中:猪瘟331.5万头,猪口蹄疫315万头,猪蓝耳病免疫220万头。猪瘟、猪口蹄疫和猪蓝耳病免疫密度达到100%。

2、牛羊免疫。共免疫牛口蹄疫26.5万头,羊口蹄疫免疫54.2万头,免疫密度达到100%。

3、小畜禽免疫。共免疫禽兔3196.3万只次,其中,鸡新城疫1278.4万羽,禽流感1654.9万羽,鸭瘟疫苗170万羽,兔瘟疫苗93万只,鸡新城疫、禽流感免疫密度均达到98%以上。

4、犬只狂犬病免疫。共免疫犬12.876万只,免疫密度为98.8%。

(二)畜禽圈舍及环境消毒

对农村畜禽圈舍开展统一消毒3次,使用消毒药物15吨;督促规模场进行定期消毒;对畜禽交易市场坚持散市后消毒;对屠宰场坚持每天消毒;对冻库坚持定期消毒;同时严格畜禽及其产品运载工具装前卸后消毒,消毒面达到100%。

(三)疫病监测

对4937份样品进行了血清学监测,对695份样品进行病原学监测,同时对89头(只)病死畜禽进行了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验。监测结果表明:牲畜口蹄疫、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禽流感、新城疫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无重大动物疫病抗原阳性,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四)督促检查

对全县骟割人员实施猪瘟、口蹄疫和猪蓝耳病免疫情况进行了4次抽查;对疫苗、耳标领取数,以及疫苗空瓶回收数进行了4次清查;对母猪免疫档案建立和填写情况进行了4次检查。县局抽调人员,开展片区与片区交叉检查。全县共抽调75人,分赴44个乡镇,对44站、440户畜禽散养户、220户母猪养殖户的动物免疫、圈舍消毒、免疫档案建立、疫苗保存使用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

在抽查的440户散养农户中,共有人口1607人,存栏猪只742头、牛185头、羊42只、犬358只、鸡3606只、鸭1037只、鹅605只、兔714只。抽查结果表明:猪瘟、猪口蹄疫和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密度达到100%;牛羊口蹄疫免疫密度达到100%;狂犬病免疫密度达到99.4%;鸡新城疫和禽流感免疫密度达到98.1%;鸭瘟和禽流感免疫密度达到99.1%;鹅禽流感免疫密度达到93.7%;兔瘟免疫密度达到98.5%;畜禽圈舍消毒面达到100%。猪、牛、羊和小家畜禽病死率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

(五)血吸虫病防治

共普查血吸虫病疫区存栏牛3197头,其中血清学检查2949头,粪便孵化法检查55头,无阳性病牛。扩大化疗牛5911头。

篇8:县动物防疫安全工作经验做法

1 建立健全五项机制, 不断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

1.1 建全管理机制

制定了《平度市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 明确了村级防疫员的选聘条件、程序、职责、考评及经费保障, 面向社会公开考试, 择优录用, 取得《青岛市村级防疫员证书》, 持证上岗, 使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有章可循。

1.2 建全保障机制

根据考核结果, 每年分两次向村级防疫员发放防疫工作补助, 并通过银行直接打入防疫员工资卡, 保持了基层防疫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3 建立考核机制

制定了《村级防疫员工作考核办法》, 把强制免疫、消毒灭源、疫情普查、疫苗管理、档案管理等工作, 逐项细化量分, 每月考评一次, 按工作绩效发放工作补贴。

1.4 建立培训机制

结合春秋两次防疫, 我们组织力量对各站防疫骨干进行师资培训, 再由各动监站对村级防疫员进行培训。以法律法规、动物防疫实用技术为重点, 加强业务理论知识培训;以猪、牛、羊、禽的免疫注射和静脉采血技术为重点, 加强操作技能培训;以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设备使用为重点, 加强基层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和管理, 熟练操作各种设备, 准确采集动物防疫、检疫相关信息, 及时上传中央数据库。

1.5 建立流动机制

实行末位淘汰, 根据考核情况, 每年对村级防疫员调整两次, 先后辞退了业务水平低、工作责任心差的防疫员200余人次, 并重新进行了考录培训。通过建章立制, 严格内部管理, 强化技能培训, 建立流动机制, 全市832名村级防疫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疫情风险和行政成本明显降低。

2 保障三个到位, 确保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

2.1 保障组织领导到位

在每次防疫前提请市政府召开由各镇 (街道) 镇长 (主任) 、分管领导、市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站长和兽医站站长参加的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 对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统一思想认识;每年印发春季、夏季、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行动方案等文件通知, 对全市防疫工作做出了详细安排, 保障了全市防疫工作组织领导到位。

2.2 保障目标责任落实到位

按照政府、业务部门两条线, 平度市层层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标责任状, 明确了各级政府、部门、防疫工作人员的防控责任, 全市形成了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确保防控目标责任落实到位。

2.3 保障督导检查到位

建立健全了督查督导责任制, 实行多层次、多方式督查。全市共组建了6个督查组, 进村入户、入场对30多处镇 (街道) 进行实地督查。督查组及时将发现的问题通知当地党委、政府, 迅速解决, 确保万无一失;各镇 (街道) 也都成立了督查组, 到各村进行督导督促。在督查方式上, 坚持“四个结合”, 即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总结经验与发现问题相结合、督查与督促相结合、督导与指导相结合, 确保监督检查到位。

3 强化三项措施, 抓好四个推进, 扎实做好全市动物防疫工作

近年来, 我们按照青岛市的统一安排部署, 在搞好全年春、夏、秋三次集中免疫的基础上, 全面推行程序化免疫, 强化三项措施, 抓好四个推进, 扎实做好全市动物防疫工作, 实现了“应免尽免, 不留空挡”。

3.1 强化三项措施

3.1.1 强化基层防疫队伍建设, 搞好集中免疫

近年来, 我们有效整合镇、村干部和村级防疫员两个方面的基层力量, 组成专业强制免疫队伍, 各镇 (街道) 形成了以工作区为单位, 建成了若干个由一名镇干部、一名村干部与3~5名村级防疫员组成的区域强制免疫小分队, 镇村干部负责防疫前畜禽调查摸底, 防疫时督促养殖场户注射疫苗、加挂耳标, 保障免疫密度、耳标打挂率;统筹安排防疫员分组, 发挥防疫员每个人优势, 合理分工, 保障免疫注射到位、免疫档案规范、免疫信息上传等工作同步有序有效开展, 切实提高了全市集中强制免疫的效率和质量。

3.1.2 完善落实免疫告知书制度, 搞好程序化免疫

我们继续完善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告知书制度, 由村级防疫员逐村逐户进行书面告知, 面向养殖场、户宣传有关动物防疫的政策、措施, 提高他们的防疫意识, 指导他们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实行程序化免疫, 并在回执单上详细记录畜主地址、饲养规模、品种、计划免疫时间、需要疫苗数量, 上报动监站建档备案, 纳入程序化免疫, 不断推动全市程序化免疫进程。

3.1.3 推行每月集中免疫日制度, 搞好日常补免工作

我们将每月的10日定为集中防疫日, 由动监站组织村级防疫员统一开展免疫工作。每月月初由防疫员将责任区内新补栏、新生等需免畜禽数量上报动监站, 由动监站按需申领疫苗组织补免, 确保应免尽免。

3.2 抓好四个推进

3.2.1 抓好推进规模养殖场重大疫病免疫工作程序化, 提高防疫工作管理水平

按照青岛市统一部署, 从今年春天开始, 平度市突出抓了规模养殖场程序化免疫工作, 制定了全市程序化免疫方案, 对全市规模化畜禽饲养场全部实行了程序化免疫, 提高了防疫工作管理水平。实行了基层动监站、防疫员和场 (户) 三级联动、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防疫员定期对所包的场 (户) 进行核查, 及时掌握存栏和免疫情况, 督促养殖场户填写好饲养档案;养殖场户将免疫时间、需要疫苗种类、数量等, 通过防疫员以书面形式上报基层动监站审批;基层动监站制定免疫计划, 根据免疫计划领取和发放疫苗, 由畜禽饲养场主在规定时间领取, 并在防疫员监督下及时进行免疫。

3.2.2 抓好推进消毒灭源工作种类多样化, 确保消毒灭源覆盖面

我们指导各镇 (街道、园区) 结合本地实际, 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 重点加强饲养场、屠宰场、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对镇、村街道等公共场所, 由政府统一组织, 统一实施消毒工作;对饲养场户的消毒, 则充分发挥村级防疫员的作用, 边防疫边实施消毒工作, 消毒工作结束后, 分别由村委和畜主签字确认。同时, 我们重点加强了动物饲养场 (户) 的消毒监管指导工作, 分别从饲养场制度、设施、设备建设以及实际消毒运行等方面加强了监督, 要求饲养场户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 确保消毒效果。

3.2.3 抓好推进防疫物资管理规范化, 保障防疫物资供应有序到位

我们全面健全了市疫苗冷藏冷冻库、基层站冰箱冰柜、防疫员疫苗冷藏箱三级冷链体系, 保障了疫苗质量。将疫苗、消毒剂、耳标、免疫证等防疫物资全部纳入基层动监站统一管理范畴, 做到了发放规范有序, 领用、发放记录档案详实齐全。进一步落实疫苗领取押金制度, 村级防疫员、畜禽饲养户缴纳押金领取疫苗, 3d内送回疫苗瓶退还押金, 保障了疫苗利用率和空瓶回收率。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动监站疫苗等防疫物资的领取、储存、发放, 疫苗空瓶回收以及饲养场户和村级防疫员疫苗使用五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 进一步规范了防疫物资管理工作。

3.2.4 抓好推进免疫档案统一化, 实现档案管理整齐规范

篇9:海口市动物防疫考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防疫考评 做法和体会

海口市是海南省的省会城市,畜牧业约占全省总量的七分之一,畜禽养殖以生猪养殖为主。2009年,海南省通过农业部免疫无口蹄疫病区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无疫区。海口市畜牧业也随着无疫区的建成迅速发展,畜牧业产值约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0%。畜牧业发展的同时也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出更大挑战,如何确保重大动物疫情零发生,为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是市政府一项核心的农业工作。

按照农业部和省农业厅要求,海口市动物防疫工作的任务是着力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有效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疫情报告,规范实施动物检疫和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早、快、严、小”处置动物疫情,确保重大动物疫情零发生。本文介绍海口市防疫考评的具体做法和体会,供各位同行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工作中参考。

一、基本情况

1.海口市行政区划和畜牧业生产情况

海口市属地级市,管辖4个区,即秀英、龙华、琼山和美兰区。全市23个镇,其中秀英区管辖6个镇,龙华区管辖5个镇,琼山区管辖8个镇,美兰区管辖4个镇。23个镇共有266个村委会。2010年,全市生猪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场1087个(万头以上38个),全年出栏81.93万頭;家禽出栏1000.9万只,牛出栏2.27万头。

2.海口市防疫机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情况

海口市市区两级均设立畜牧兽医局,分别主管市、区动物防疫工作。市级设立动物防疫检疫站和4个分站,分别负责市城区动物检疫和监督工作。此外,每个村委会配备1名村级防疫员,负责本村委会动物免疫、消毒、疫情巡查和报告等防控工作。从2004年起,海口市把无疫区建设所需专项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从最初的每年350万增加到2011年的650万,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

二、防疫考评做法

1.考评工作组织

防疫考评工作由海口市畜牧兽医局组织实施,参加考评工作的人员由市畜牧兽医局、市动物防疫检疫站领导和技术专家等人员组成。在每年春秋两次集中免疫结束后进行。

2.考评对象和方式

根据动物防疫工作属地管理的原则,我市防疫考评的对象是四个区,接受考评的单位包括区级政府(农业局)、镇级政府(农业服务中心)、防控点(村委会)。考评方式主要是通过检查点上工作来评价面上工作,即随机检查每个区的一个镇辖区内两个村委会的防疫工作情况来评价该区整个的防疫工作。

3.考评项目和内容

对区级政府(农业局)的考核项目主要从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和防疫工作组织及保障两方面进行。基层防疫队伍建设检查内容包括:镇级兽医工作机构建立、村级防疫人员配置和防疫队伍培训情况。防疫组织及保障检查内容包括:会议部署、经费安排和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对镇级政府(农业服务中心)的考核项目主要从冷链建设和疫苗使用及管理、组织免疫实施、开展检疫工作、动物疫情管理、防疫档案建立、生产统计、宣传和技术推广八个方面进行。

对防控点(村委会)的考核主要是考评村级防疫员,考核项目从免疫密度、挂标和发证和免疫效果两个方面进行。免疫密度、挂标和发证采取现场检查方式,检查内容包括存栏畜禽挂标、发证情况。免疫效果检查内容主要是现场采集畜禽血样检测已免畜禽抗体达标情况。

4.考评评分标准和方法

根据考评项目及其所需检查的内容,遵循既要达到考核目的,又要便于实施这一原则,我市防疫考评实行千分制打分方法,通过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以计分方式进行考评。

5.考评实施

首先做考评动员部署。在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时间结束后,市畜牧兽医局就召开有四个区畜牧兽医局、市动物防疫检疫站和各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参加的防疫考评工作会议,部署防疫考评各项工作,确定每个区被检查镇(原则上按照次序轮流)和考评具体时间,并公布考评组人员、考评方式、评分标准以及被检查单位需准备的相关材料等。

接着进行现场考评。现场考评前考评组召开碰头会,学习评分表内容,统一评分标准,规范考评操作流程,明确考评工作纪律。然后分成两个小组,由两名领导带队,分别检查区、镇两级工作。

最后是考评总结。考评结束,考评小组集中对各区评分情况进行统计,排出得分名次,对考评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好做法进行总结,同时分析防疫工作问题的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形成考评工作报告提交市政府。

6.考评结果使用。

市政府以文件形式下发各区,通报考评情况,表彰考评中成绩排名第一、第二的两个区,并对受表彰的区给予奖金奖励,对排名最后的区予以批评。对考评中发现的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进行整改。

三、防疫考评体会

1.增强各级政府防控工作意识

通过防疫考评,各区、镇政府对防疫工作重视程度大大提高,具体表现在:一是高度重视基层防疫队伍建设,特别是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该充实人员的充实人员,该培训技能的进行培训。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障了防疫工作所需的人员补助、器械、建档用纸、通讯及车油等各项经费等。三是镇政府加强了对强制免疫工作的领导,组织、宣传发动群众参与防疫工作的力度加大,使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2.提高兽医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篇10:县以工代赈工作主要经验和做法

县以工代赈工作主要经验和做法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建设一流以工代赈项目工程

xx县地处太行山东南端,长治市东南部,全县版图面积101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50米,辖5镇7乡1个经济开发区,391个行政村,总人口28.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万人,总耕地面积27.2万亩。境内山

峦起伏,沟壑纵横,土地贫脊,山区面积占到版图面积的74.5,人均耕地只有1.1亩,是典型的山区县,2002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近年来,在省市发改委以工代赈办的大力扶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抓住我县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契机,围绕建设一流以工代赈工程这个目标,狠抓项目前期工作,规范项目中后期管理,争取项目和资金数一年一个新台阶,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也一个比一个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项目区群众的认可。2003争取国家和省以工代赈资金747万元,2004年历史性达到907万元,2005年在国家以工代赈资金大量减少的情况下,也达了786万元。几年间使用以工代赈资金累计修建乡村公路13条150.94公里,且大部分与县乡骨干公路相连接,解决了9个乡镇117个村近10万余群众的出行难问题和山区丰富的土特产品外运问题,使我县乡村骨干公路建设滞后状况明显改善,乡村骨干公路网初具雏形,为项目区群众今后脱贫致富打下了较好的交通基础;实施饮水解困工程68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7处,解决了13个乡镇(区)105个村32033人1974头大畜的饮水困难,极大地缓解了全县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状况,保障了农民饮水安全可靠;实施了5个小流域治理项目,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6.99万亩,其中新增基地农田面积达3000余亩,这些小流域治理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提高了林草覆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而且新增的基本农田和种植的经济林对今后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明显;实施农田水利项目3个,新增高效灌溉农田1700亩,为今后我县发展农田水利起到了示范作用;草场建设项目4个,建设规模1.9万亩。在这些项目中有龙头企业原料基地项目3个和小额信用贷款项目1个,实施后对紫团饮业、郭氏羊汤、牵牛养殖公司3个龙头企业的做强做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保证了这些龙头企业的原料供应,并极大地刺激了我县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总之,通过近几年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为改善我县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现状和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方面起到了典型带动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对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是做好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保证。我县是国定贫困县,虽然近年来,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依然十分落后,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如雪中送炭,为了把有限的以工代赈资金用在刀刃上,放到关键处,尽早提高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把以工代赈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全力支持。县政府成立了强有力的以工代赈工作组织机构,组成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局局长为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以工代赈项目领导组,对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参与,全方位服务。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具体负责以工代赈工程项目的规划编制、计划上报、资金审核、项目实施的协调及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科学规划,选好项目,是做好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基础。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以工代赈政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有关单位技术人员对全县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进行了科学的总体规划,先后编制完成了《壶关县以工代赈十年规划》、《壶关县以工代赈十一五规划》为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具体项目选择中我们更是坚持实地勘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好中选优的原则。我们将要参观的郊沟河小流域治理树掌项目区工程,就是我局多次实地勘测、反复比较选择的项目。首先这个项目劳动密集型程度高,群众可从中挣到较多的劳务报酬,其次,通过栽植水保林和堤防建设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再次,通过工程建设新增了很多耕地和经济林,这将使项目区群众长久受益,对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很大的奠基作用。可以这样讲以工代赈项目工程对扶贫投入的诱导作用和规模扶贫效应是其它扶贫方式难以比拟的。

三、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是做好以工代赈工作的关键环节。

(1)、出台实施细则,理顺管理程序。2003年底,根据《山西省以工代赈暂行管理办法》,结合《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我县实际,我局制定了《xx县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经县长办公会议通过并以县政府文件发布执行,成为我县以工代赈工作的规范性文件。这一

实施细则的出台有效解决了我县以工代赈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不到位,程序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使我县的以工代赈项目管理从此走上正规。此外,局里还专门为以工代赈办配备了微机、文件柜、打印机等办公用品,从硬件上保证了以工代赈项目的规范、科学管理。

(2)、完善报帐制度,规范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经过我局与县

财政部门的多次沟通、协商从03年项目实施开始,在资金管理方面我局采取了提前介入、强化报帐、严格审查等措施对项目资金加以管理。所有以工代赈项目均实行报帐制管理。第一笔启动资金下达后,项目即进入报帐制管理,严格有关手续的审核,所有手续必须由项目负责人签字、并由县以工代赈办、县财政局审核后方可报帐。

(3)、筹措配套资金,创新工程模式。针对县财政困难,无法配套落实以工代赈资金的实际情况,我局在以工代赈配套资金筹措中创新思维模式,千方百计落实资金,并对部分工程特别是乡村公路建设提出了比可研和实施方案更高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近几年的乡村公路项目,原设计均为沙砾路面,后根据群众意见,负责承建乡村公路的乡镇人民政府经过实地调研,决定提高标准,一步到位将三条公路建成高标准的水泥路。但因工程形式的改变,投资也就增加了,要求配套和自筹的资金就更多了,县政府、我局和项目单位想方设法,多方筹措,解决了项目资金配套难问题。使04年、05年的8条乡村公路均建成了高标准的水泥路,成为全县乡村公路建设的样板路。

四、坚持公开、严格监督,是做好以工代赈工作的有效途径。

(1)、严格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质量。我局对所有在建以工代赈项目实行了局领导包项目责任制,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了以工代赈项目的顺利建设。在项目管理中严格执行了项目法人制、项目合同制、项目公示制、项目验收制等管理规定,个别项目还实行了招投标制和专业部门监理制。并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定期公布各工程的进度、资金使用、劳务报酬发放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截止目前我县2005年项目实施进展顺利,除个别工程外均已完工待验收。

(2)、加强跟踪检查,落实劳务报酬。实行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制,是以工代赈的特定形式,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针对以前部分以工代赈项目不按规定支付农民报酬,少发、迟发等问题。在近二年的项目管理中,我局将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发放制度化、规范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专项检查落实。要求项目单位在以工代赈资金中优先足额发放参加项目建设农民的劳务报酬,并登记造册,健全发放制度。为了保证劳务报酬制度的顺利实行,去年后半年,我局组织了劳务报酬发放专题调研,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于去年9月份出台了《xx县以工代赈项目劳务报酬发放暂行管理办法》,并于10月19日在树掌镇郊沟河小流域治理工程现场举行了首次集中发放,仅当日发放金额就达25万元,深受群众欢迎。这必将进一步规范我县以工代赈劳务报酬的发放管理,切实维护参加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的农民利益。

(3)、坚持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近来年,为把以工代赈项目工程建设成为阳光工程,我局对以工代赈项目从申报到实施、验收,全过程均坚持做到公开、透明。局里先后统一制定了项目公示格式标准和宣传标语发放到各项目单位遵照执行。并组织了二次较大规模的以工代赈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在2000份左右。截止目前,全县所有完工项目均在项目实施地设置了永久性以工代赈公示牌。我们还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上公示,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使以工代赈项目在我县真正深入了人心,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上一篇:约克离心机组故障下一篇:其实幸福真的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