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亲情 为话题作文范文

2024-05-02

以 亲情 为话题作文范文(通用12篇)

篇1:以 亲情 为话题作文范文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拖着稚气迈出了人生第一步,那时候,想家对于我来说似远似近,有人可能想: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小时候在我的潜意识里,并不理解这个比较深奥的词语,当时从车上走下时,我感觉好空落,好凄凉,心里堵得很,想起以后大部分时间都要离开父母生活,一切都要自己去做,我深刻的理解了想家的滋味。我是多么的绝望无助,恨不得坐在车上不下来,想赖在车上多呆一会儿。但是我想过那是行不通的。来到了教室之后看见了同学就暂时忘记了那种悲伤,但是一到晚上我就开始想哭了,因为第一次离开我的家人来到这陌生的环境。

躺在床上瞪着眼睛当:“啪”的一声灯关就寝之时,我听到了一阵哭声,我的眼泪也就跟着一滴滴的落在了枕头上。我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我不在住校,我不要住校,我想家、想爸爸、妈妈,回去我要和爸爸去说,我不要住校。”

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就兴奋的不得了,心里还是自欺欺人的想着晚上能够回家。匆匆跑到老师面前问到“老师今天晚上是不是可以回家了。”看着老师充满笑容柔柔的对我说“王纪轩,爸爸、妈妈没告诉你要在校住学校吗,后天才能回家。”我的心如同电击了一样满怀希望的心情一下子就难过了起来,我就呆呆的站在那儿哭了。

又到了这不寻常的晚上,心情很差,难以入睡,恍惚之间,脑子里闪过的总是那张熟识的笑脸。妈妈仿佛就在我的身边看着我,为我搭好快要掉下来的被子。轻抚我的额头,微笑着看我静静入睡。然而睁开眼一看,眼前是洁白的一堵墙,只有窗外皎洁的月色和冷冷的夜风。

终于,好不容易熬到了最后一天的晚上。晚上,我躺在床上不知不觉间,我睡着了,做了个梦。梦见我终于坐着车回到了家里和家人在一起的情景,心情十分高兴。熬到爸爸来接我时,我们老师对爸爸说我是个勇敢的孩子,就是第一天有小朋友哭他也跟着哭了,其实老师不知道这几天我是多么想家,我心情激动地投入爸爸的温暖的怀抱……

篇2:以 亲情 为话题作文范文

母爱是无私的,有一次,我们刚放学,忽然,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吹落了几片树叶,我停下来,等了很久,校园里的同学几乎要走光了,这时,我的视线里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老妈!我狂奔过去,激动的热泪涛涛不绝地流了下来,老妈见了,紧紧抱住了我,伞掉在地下,老妈给我披上了雨衣,拿起伞为我挡住了大雨,而自己却深身是雨。顿时,我的鼻子觉得很酸,我再次放声大哭,泪像泉水一样从我的眼眶里涌了出来。

回到家以后,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原来这就是所谓的亲情。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只盛开了小花,老妈就是两片绿叶,为我遮风挡雨,为了我她怎么样都无怨无悔。

篇3:以《史记》为视角看刘邦的亲情观

《史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也是开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成功, 不仅仅在于塑造了一批个性丰满、差异化的人物, 更是因为这是文学作品与史学的一个成功结合, 是史学著作的典范。先秦一统六国, 开启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 而这个帝国盛世倾覆以后, 取而代之的汉高祖刘邦, 无论是从其个人地位还是历史地位来看, 都是整个封建王朝上一个具有差异性的典型代表人物。正是这个人物的特殊性,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 对于刘邦这个人物, 也是花了浓重的笔墨予以记录。从篇章的比例上看, 《史记》共有130篇, 与刘邦相关的就多达30余篇[1]。

这种重视对人物描写的传记文学, 最重要的不在于文学的创作, 而是在于原始材料的积累, 尽管这是与历史相关的文学作品, 同样必须以尊重客观事实为基础。尊重历史, 意味着在事件、与人物的塑造上不允许虚构。这也是《史记》既被后来的文学家所尊重, 同时也被史学家尊重的一个重要原因。能够达到这个高度, 除了文学素养以外, 另一个原因在于司马迁对于历史材料有敏锐的捕捉以及甄别能力, 能够有效地挑选最接近客观, 同时又能够最大程度反映人物个性的素材来进行描写。

对于刘邦的人物评价, 在不同的历史资料中有不同的表达, 而这些资料, 往往有演绎的成分, 这就使得如果以此为据来对人物进行评价, 本身的基础不客观, 得出的评论也很难是客观的。所以, 本文为了尽量客观地对人物进行分析, 从《史记》的角度出发,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二、刘邦亲情观的体现

刘邦与中国封建王朝上的大部分统治者相比, 出身异常寒微, 他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由农民起义登至朝堂的开国皇帝。特殊的出生背景, 既给了世人赞叹其才能的机遇, 同时即便汉高祖完成了开国大业, 但是在许多人心中, 他的个人形象仍然难与封建王朝正统的君主比肩。特别是, 刘邦的出生环境以及个人经历, 缺乏那种令人景仰的王侯将相的气息。道德修养, 一直是影响刘邦个人形象的一个重要问题, 小市民的粗野、市侩、无赖在刘邦的身上随处可见。在司马迁的《史记》中, 对于这些形象的刻画并没有因为其帝王的身份而有所删减, 其违背常理、有悖于礼仪道德的行为屡见不鲜, 即便是在中国传统中最为重视的亲情, 刘邦的表现也总是不近人情, 这也是其被人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刘邦的亲情观, 我们无法笼统地作出概述, 仅仅只能从《史记》中记载的相关事项, 来略窥一二。

第一, 刘邦与父亲的关系。在封建社会, 特别是在西周确立了封建礼教的地位以后, “君君臣臣、亲亲尊尊”一直是封建儒家教义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但是刘邦对于儒家的这些思想道德观念, 却是从未放在心上。刘邦少时在家, 不喜欢生产劳动, 无所事事, 所以家人都不喜欢他。他的父亲太公直接说他是无赖, 他的兄嫂也非常讨厌他。有一次刘邦要去叔嫂家吃饭, 但是他的嫂嫂告诉他说“羹尽”, 也就是没有吃的打发刘邦走了。对于这些事情, 刘邦一直记在心里。所以在其称帝以后, 也流露出对父亲与兄嫂的不满。特别是对于自己的父亲, 刘邦常常在大庭广众之下戏弄, 并不顾其颜面。“九年, 未央官成, 在大朝诸侯群臣, 置酒未央前殿时, 刘邦竟公然翻出了旧账, 对太皇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不能治产业, 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 大笑为乐。”[2]洋洋得意而毫不留余地讥笑太公, 这无疑是让太公当众出丑, 其尴尬可想而知。除此以外, 在《史记》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烹父”事件。项羽与刘邦对峙之时, 项羽以刘邦的父亲作为人质要挟刘邦投降, 并且声明如果刘邦不投降就煮了他的父亲。事情传到刘邦这儿的时候, 他不仅没有勃然大怒, 也没有表露出要救出父亲的热情与期盼之情。反而是作出了一个不像是王者应该作出的决定, 他以耍无赖的方式对项羽说:“既然我们曾经称兄道弟, 那么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 你如果一定要煮了自己的父亲, 那么你就随意, 而且也别忘了分我一杯肉羹。”[3]这件事情的结果就是, 项羽当然没有真的煮了刘邦的父亲。而刘邦, 虽然说并不十分尊重封建礼教中的道德观念, 但是是不是就无良、冷血到可以任人烹煮自己父亲的地步呢?从《史记》中其他材料的记载来看, 显然并不是这样的。刘邦虽然在性格上有着缺陷, 但是并不是不孝之人, 即位皇帝以后, 还是每五天作规律的去拜见自己的父亲。此次“烹父”事件, 在特殊的战争背景下, 更像是刘邦与项羽之间在性格与胆识上的一次博弈, 因为即便是刘邦不顾自己的父亲, 而项羽也未必会就真的烹煮了刘父。所以, 我们不应该因为这个事件, 加重刘邦性格里的阴暗面。这反而让我们看到, 这种出生于寒微的处事与思维方式, 正是其草莽英雄的本色。

第二, 刘邦对其子女的态度。在战争中, 刘邦几次涉身于险地, 情况危急, 当自己的亲人同样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刻, 他置亲情于不顾的举动更被人们所共知。公元前205年4月, 汉军乘项羽主力被牵制于齐地不得脱身之机, 一举攻入楚的根据地彭城。刘邦被这次突袭胜利冲昏头脑, 入彭城后只顾“收其宝货美人, 日置酒高会”。不料在项羽的反攻下, 刘邦的主力被楚军罔困。自己带着数十骑乘大风突嗣析出。刘邦逃亡时, 由于他的父亲及妻子吕雉已被楚军劫去, 只是与其子刘盈和女儿同车而载。俗话“虎毒不食子”, 但为了逃生, 刘邦居然可以抛弃儿女。“汉王急, 马疲, 虏在后, 常蹶两儿欲弃之, 婴常收, 竞载之, 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 行欲斩婴者十余, 卒得脱, 而至孝惠、鲁元十丰。”《索隐》曰:“苏林与晋灼皆言南方及京师谓抱儿为‘雍树’, 今则无言, 或当时有此说。”夏侯婴的驾术在那时是非常出名的, 大概因为需抱小儿驾车影响了车速。而对于坚持要带两儿的夏侯婴, 刘邦气急败坏的是, “行欲斩婴者十余”, 可能只是鉴于夏侯婴驾术高超, 方不得不作罢[4]。《史记》中的这段描写, 的确是揭露了刘邦在危急时候个人价值的取向, 这也反映了在刘邦的性格里, 亲情在必要的时候必须让渡于自己的雄心与价值追求。这是一种在极端环境下的必要选择, 也是刘邦要成就自己的伟业所异于常人必须要处理和面对的问题。

第三, 刘邦与家乡。一个人在他日常生活中, 也会常常遇到一些关于利益与价值的抉择问题。对于一个要成就霸业的王者来说, 他所面临的利益抉择与矛盾冲突, 比常人更甚。并且这种利益的价值选择会被无限地放大化, 直至成为评判一个人性格、品行的重要因素。所以, 仅仅从刘邦作为王者的这个角度来评价他的亲情观, 其实并不是一种完全真实的亲情观。因为这有王者的身份、地位的抉择等因素, 这些因素, 就算是悖逆于人性之外, 却不得不作出选择。在刨除掉这些身份以后, 也许才能看到一个较为平和、真实的刘邦。在《史记》中, 关于这一部分的记录, 主要是刘邦在老年摆脱了政务以后, 回到自己的故乡, 与乡亲父老团聚。在此时, 他的个人情怀, 作为一个人而不是王的情怀, 才得以尽情地宣泄和抒发。“高祖还归, 过沛, 留。置酒沛宫, 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 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 教之歌。酒酣, 高祖击筑, 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户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 慷慨伤怀, 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于悲故乡。吾虽都关中, 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洙暴虐, 遂有天下, 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鹱, 道旧故为笑乐。”[5]只有在这个时候, 无论其建立过多么显赫的战功, 取得过多么辉煌的成就, 唯有在此时, 抛弃一切的身份与地位, 卸下所有的包袱与羁绊, 成为一个归乡的游子。享受浓浓的亲情, 即使至于王者, 也不禁涕泪横流。

三、刘邦亲情观的背景原因

在上文, 我们撷取《史记》中的部分资料, 试图对刘邦的亲情观进行介绍。对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 受到笔者主观思维和客观材料的限制,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颇的现象。特别是对于刘邦这种取得霸业的王者来说, 普通人的视野往往有着管中窥豹的嫌疑。但是, 也恰恰是由于这种人物地位、身份的特殊性, 让我们意识到, 这种性格色彩的形成既有其个人主观的原因, 同时也会受到当时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刘邦个人亲情观的形成, 既有个人色彩, 也同时折射了当时整个社会在文化价值上的取向。本文认为, 导致刘邦形成这种亲情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受到先秦遗留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 秦始皇一统六国, 本身就是暴力与功利争斗的结果, 先秦文化对于当时的民众来说影响范围广泛而又深远。秦始皇本身也是一个信用、道德水平相对低下的人物。“苟富贵, 无相忘”正是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 功名与财富的取得途径并不重要、手段不重要, 只要最终的结果是富贵, 那么即使充满着“苟”的色彩, 也同样令世人羡慕。这表明了在当时,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风气都是偏向于功利主义的。在这个大背景下, 刘邦的作为就显得司空见惯, 是能够被当时的世人所接受与认可的。他也并不需要背负良心与道德上不必要的审判。

摘要:汉高祖刘邦, 从出身寒微到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 最后成为一个王朝的统治者。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被认为是最接近客观事实的著作, 对刘邦人物个性的分析, 借助《史记》的角度, 更具有分析价值。

关键词:《史记》,刘邦,亲情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岳麓书社出版社, 1998.

[2]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M].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

[3]李景星.史记评议[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4]王鸣盛.刘项俱观始皇[C]十七史商榷 (卷二) .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7.

篇4:以活动为载体,把亲情根植心中

一、拟定活动主题

感恩亲情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育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是弘扬“孝、慈、敬、责”传统美德的教育,是做好“直指心灵的德育”的教育。因此,选定一个有实效性、可行性、序列性的主题是活动的首要,选定一种参与式感知实践教育活动是必要。在活动中引导广大教师、家长朋友、同学们用心体验亲情,用心歌颂亲情通过亲子活动,感受家庭其乐融融的亲情氛围,感受家的温暖,促进每一个孩子和家庭幸福健康成长是宗旨。我便拟定以“亲子互动 其乐融融”、“拥抱亲情,与爱同行”、“家庭因我而幸福”、“感恩亲情”为系列活动主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使全校师生和家庭明确每次亲情周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时间、形式及场地,并与领导、教师一起研究达成共识,找准了活动亮点,即亲情活动不局限于一周的时间,而是要以对父母的亲情为主体,把亲情扩展到师生情、朋友情以至到社会情,并通过各种活动把亲情延续下去,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动,形成品格、养成习惯,长久坚持下去。

这样亲情周系列活动主题、方案的确定,使得亲情周活动真正做到了有序、有效,使得每个系列都形成了自己独特地育人亮点。

二、抓注活动细节

1. 注重细节,保证活动质量。为了确保所有班级都能在每次亲情周系列教育活动中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我把活动范围扩大到全校师生和所有家长,将活动分为三个场地,给班级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开展活动。首先安排优秀班级先开展活动,全校教师观摩,以点带面,做好示范引领,之后再全面铺开。这样既使活动开展的顺畅,又保证了活动的质量。

2. 营造氛围,感受亲情。在亲情周系列教育活动中,我加大了感恩教育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感恩亲情环境和文化。通过启动仪式,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网、校报、致家长一封信向广大师生及家长广泛宣传。全校五层楼共48块展板,校园文化长廊、黑板报、橱窗无一处不是亲情再现,使爱的动力源源不断,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憾。“感恩亲情”校园系列文化,成为我校亮丽的风景线和最和谐的生活篇章。

3. 师生、家长互动,拥抱亲情。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种特殊但卓见成效的方式之一。开展好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生活习惯等养成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我引导教师充分发挥班会这一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教育意义影响大的教育功能,围绕“亲子互动 其乐融融”、“拥抱亲情,与爱同行”、“家庭因我而幸福”、“感恩亲情”系列活动主题,召开全校性的班会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和家庭都感受到身边的爱,用心感受亲情、拥抱亲情,在爱与爱碰撞的时候,闪现出亲情火花,也会让孩子看到、体会到施予爱比接受爱更让人心动,滋味更加美妙。

4. 书信、亲情卡传递亲情。为了用亲情的纽带去拓展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在亲情中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学会真诚,学会责任,学校还开展了“亲情”传递活动。同学们以书信、卡片、视频与父母交流。我校三年一班李睿的爸爸在回信中说:“我的儿子,今年你九岁,我就学习当了九年的爸爸,可以说,这九年你和爸爸一样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今天你长大了,懂事了,我也更会做爸爸了。”的确,孩子们在学习着如何成长,家长们也在学习着如何当一个好家长。亲情信成了感情沟通的桥梁增进了亲情,升华了亲情。

就是这一封封书信记载着亲情故事,传递着亲情心语;就是这一张张亲情卡片饱含着美好祝福,表达着诚挚谢意。整个活动充溢着温馨、感恩的情愫, 在冬日里为家长、教师和孩子之间架起了一座亲情沟通的美丽彩虹,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与珍贵。

5. 在生活中践行亲情。为了让感恩亲情行动“看得见,摸得着”,学校决定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切实行动和语言践行亲情,回报亲情。我代表大队部给全校学生布置了特殊的家庭作业:

用一个举动为家人消除疲劳;当一天家长,为家人分担家务;用一句话向家人表示感恩……学生们在家为父母倒水、拿一次拖鞋、洗一次脚、捶一次背,帮助收拾碗筷等,所有学生都出色地完成了作业。学生在做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中,感悟到亲人的辛劳,感受到身边的爱,在爱与责任的交融中,享受幸福,健康成长。

三、激发感恩情怀

亲情周系列活动,拉近了学生与父母的距离,增进了感情。学生们向父母了解“名字里的故事”,体会到父母给自己取名字花的心思和名字中蕴含的期望;回忆“我成长的故事”,了解自己在遇到疾病时父母的心情变化和父母为此作出的牺牲;观察父母的手、皱纹、悄悄长出的白发,感悟父母的操劳。在“算算亲情帐,感知父母恩”交流活动,学生们通过算一算自己每天每月的平均支出,算一算父母抚养自己所有花费等,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学生们为父母建立了小档案,内容包括父母的生日、最喜欢吃的食物、喜欢的颜色等等,并制成小卡片,放到自己的卧室或者文具盒中,时刻牢记父母恩情。所有的活动,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感恩情怀。

四、提高活动实效

通过亲情周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搭建了更广阔的学校亲情教育平台。

1. 将亲情周教育的成功案例进行推广。

2. 学生制定实践阶段小目标,明确自己是家庭中平等的一员,为父母做事、为家庭做事,自己有一份责任,从而增强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3. 通过校园文化节日和传统节日,进行感恩亲情教育。学校以特色的校园文化节“感恩节”、“教师节”、“老人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春节”等为载体,生动地演绎感恩亲情教育。

积累亲情并不在于轰轰烈烈,关爱父母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培育更高尚的情感和行为奠定基础。

4.“德育无闲人,人人都育人”。科任教师也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找到切入点,将“亲情教育”渗透到学科领域。学校有针对性地把“亲情教育”纳入学科教学计划,进行亲情熏陶,激发学生的人生感悟,使教师将激情带进课堂,将微笑带进课堂,将趣味带进课堂,使师生间形成良好的亲情氛围,更富有人情味。

篇5:以亲情为话题作文

学校每周三都吃鸡腿,是我比较爱吃的饭了。每次妈妈都把两个鸡腿放在我的碗里,她就吃一些青菜,有时我问妈妈吃不吃,她总是说不爱吃,自从二年级我来到实验一小后,每周三我都吃两个鸡腿。

今年我四年级了,这周三,学校照常吃鸡腿,妈妈也还是把两个鸡腿放在我碗里,她也就只吃一点青菜,与妈妈同一办公窒的吴老师回来了,她看到我妈妈只吃些青菜就说,我吃不了,。非得把鸡腿给我妈妈,到了晚上放学,就只有吴老师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写教案,她告诉我,不是你妈妈不爱吃鸡腿,也不是我吃不了。

篇6:以亲情为话题作文

想不到,妈妈却把我大骂一通,还怪我不早点告诉她,这时她急忙骑车去打字店帮我去发作文,看着她心急的样子,我羞惭的低下了头,心想:妈妈工作了一个星期,本来礼拜天她可以在家享享清福的,可是却被我给破坏了,哎,真是不应该。

到了打字店,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打字店也上不了博客,“怎么会这样呢?”我念叨着,随后,我又想到:会不会博客出现了问题。这时,我小心翼翼地问妈妈:“我们打电话问问同学?”妈妈同意了,问下来的结果是:“上不去。”

篇7:以亲情为话题作文

我已经上了初中了,但并不是什么名牌初中。因为我的失利,只是我没有考上好的初中。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但自从我到初中以后,感觉学习成绩越来越下降了。这时的我,不由自主的想起父母对我的关爱。每当我回到家里的时候用着祥和的语气以及微笑来迎接我。听着父母驱寒温暖的话语但我的成绩就像冷水一样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着我的父母。我不想那样,我想用这第一次期末考试来浇暖我父母的心。可是,当我带着期待的心情来到学校看成绩时,冰冷的成绩单又一次深深地打击了我。拿满卷的圈圈映入我的眼帘,那些极低的分数刺得我睁不开眼睛。还有些我原本不因该错的题却错的一塌糊涂。这时,我想到了父母那望子成龙的微笑,想到了父母对我激励的眼神,想到了父母对我考上重点高中期待的眼神。我的心想直接被冲了凉水一样彻底的凉了。

我怀着悲伤的心情离开了学校,走在路上的时候也在想父母父母看到成绩后会怎么样。就这样,我像梦游般的回到了家里。当我忐忑不安的打开门时,看到的又是父母温和的眼神。我看着父母的眼神,再想想自己的成绩,便忍不住的想哭出来。当父母看到我的成绩时,我走进房间,独自一人在那里流泪。正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父母却走进来主动安慰我,还对我说这次没考好没关系,下次要努力。我的心一下升华了,悲伤与丧气消失的无影无中。这时我才觉得自己心胸太狭窄了。父母用自己的血汗钱供我读书,我却以为父母会伤透了心,骂我或不理我。没想到他们不仅没骂我,反到鼓励我,激励我。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眼泪像倾盆的大雨一样往下流,我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我决定振作起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我的心中再也不是不是冰冷的了。因为亲情就像一颗炽烈的太阳,是一颗永恒的太阳,一颗永不灭的太阳。

篇8:以 亲情 为话题作文范文

所以我们要以教材为范文,培养学生整体阅读、分析思路、把握文意的能力,就要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粗略跳读形成文体、整体意识

所谓“粗略跳读”,即对文本的“扫描”。跳读时,应鸟瞰全篇,力求整体把握文本,辨明文体,即明文体、定内容。跳读时,一要快速,二要边读边“划要”。划要,就是在文本中划出能显示段落乃至全文要点的词句。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跳读:

1.文章的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认真研究标题,便能知其要,见其神。引导学生认真地研究“标题”,可以培养学生快速把握文章重点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自然形成敏锐的阅读技能,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基于此,在教学中我和学生每读一篇文章都要探讨标题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文题的作用学生基本能掌握了。即:

1揭示文体,如《六国论》(议论文),《荷塘月色》(写景散文),《老王》(写人记事散文),《景泰蓝的制作》(说明文)。

2提示文章内容,如《江南的冬景》《我与地坛》。

3揭示内容特点,如《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宴”,《想北平》的“想”,《祖国山川颂》的“颂”都附着作者的情感。

4揭示文章中心,如《拿来主义》《论厄运》。

5显示文章的结构,如《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明白了文题的妙用在阅读时自然也就更加注重对其揣摩。在学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时,学生由文题提出问题:“谁像山那样思考”“山是怎样思考的”“像山那样思考什么”“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给我们以什么启示”我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像山那样思考什么,山是怎样思考的,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这三个问题正是这篇文章重点内容之所在,而这也正是我们要读懂一篇文章的重中之重。这就给学生今后的阅读提供了思路———读文章可由文题入手。

2.重要词语、句子。

A.概括句,包括全文的概括句,也包括一层或一段的中心句,以及其他一些集中表现了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词句。

B.文中的过渡句。过渡显示文章的层次脉络,常常也是中心句。

C.每段的首句及尾句。

D.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及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的词句。

我们通过对文题及文中重要语句的粗略跳读,完全能确定文体并把握文章内容。

二、精致研读理清结构、体悟情感

精致研读就是要在明白文章特点、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体悟出文章的中心即作者的情感。精致研读重在析结构,依特点,定中心。

1.析结构———根据文体特点,遵循整体原则,概括出文章结构。

散文:引入事物———展开——升华。

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精读需在粗读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仔细阅读原文各段,悟透文意。对于文中关键性的词语要反复琢磨,重要的语句要认真体会,各段意思要透彻理解,全文内容要整体把握。一句话,就是要把原文真正读懂,把文意真正悟透,把精神实质真正融会贯通。

2.依特点、定中心———根据文体特点找出中心所在,明确中心。

不同体裁样式的文章,有不同的特点和重点。就“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点来看,最基本的方法是根据文体特点对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

散文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情感。

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

小说

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

即,散文的主体情感或表达主旨,就在景、物、人之特点与作者表达意思相通处。有时直接在题目、开头、结尾说出。

至此通过粗略跳读和精致研读我们基本理清了文章思路,把握了文章的大意。阅读当中所出现的很多问题,其实通过第二个环节———精致研读——都是可以解决的。在学《沁园春·长沙》时我和学生一起归纳了景物描写的手法,为了使他们的知识更系统,又拓展阅读了一篇文章——《我的空中楼阁》(李乐薇)。对于这篇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方法的归纳其实就是通过结构分析得出的:

1.跳读:明文体———写物(景)散文

定内容———我的空中楼阁

2.研读:析结构———

(1-3)写小屋与山的关系———立足于山外。全景。

(4-7)写小屋与树的关系———立足于山上。局部近景。

(8)写小屋与树的关系——立足于山下。仰视中的局部远景。

(9-10)写小屋的花园与山上的云霞。

(11)写小屋的光线。

(12-13)写小屋与外界的交通。

(14-17)写夜晚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

依特点———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定中心——通过小屋的描写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最后归纳出本文景物描写的手法——定景换点、定点换景、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远近高低、动静结合、修辞(比喻、拟人、排比)。

可见,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品质的养成对学生理解文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读懂文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若读每篇文章均能以这两种读法的思路去思考,无论是文章层次脉络的直接把握,还是间接设题,只要有了对文章这一“竹”的内在依据的了解,解答也就势如破竹了。所以培养学生阅读时养成此习惯至关重要。

三、咀华品读关注语言、研究作者

(一)咀语言之华

咀华品读即在品味语言中,读深内涵。如果说跳读、研读是为了读懂文章的话,那么品读就是为了鉴赏与评价所做出的准备。因为,所有的阅读、体认与感悟都要通过语言文字来完成;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都要通过语言文字来实现。品读语言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遣词用语。

一个意思可以用很多个词语表达,为什么作者选择了该词,这肯定与其要表达的情感息息相关。基于此,在学习《听听那冷雨》时我便引导学生感悟“听听那冷雨”的涵义。在我的提示下,学生认识到:

“雨”———作者把自己感伤的故园之思、家国之情熔铸雨中。“每一滴雨都含着浓浓的乡愁”。

“冷”———雨的凄冷(景),情的凄凉(情)

“那”——远指,更能表现出感情之深,思念之切。

“听听”———叠词,音节舒缓和谐、意境深远。

2.关注人物语言。

凡涉及到人物的文章,作者写其语言的目的无外乎是通过语言或展现人物性格特点,或补充故事情节,或表现文章主旨。故这类文章中人物的语言绝对不能忽略。

在学习海明威《桥边的老人》时我引导学生品味这样一段对话——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所以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喔。”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顾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学生通过我提示的资料,了解到海明威的叙述是非常节制的,而此处“我”只问了一个问题,老人却回答了两句话,说明作者是要借这样的语言来突出“谴责战争,珍视生命”的主题。学生马上联系到《祝福》中为什么作者不厌其烦地写祥林嫂自述阿毛之死?那是为了更加突出祥林嫂的痛苦与自责。

3.关注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作用是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凸显主题。

如《祝福》中写祥林嫂的一段“: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只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这段祥林嫂沦为乞丐后的细节描写不但让我们看到了此时祥林嫂生活的艰辛:碗是破的,表明她很穷;碗中是空的,表明她即便是乞丐也活得不如意。更向我们暗示了祥林嫂的悲惨的命运结局。

4.关注情节改变。

这是通过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加一加,减一减,改一改,换一换等方法来改变情节,使之与原文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揣摩,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明白遣词造句的精妙,更好地明白文章的主旨。

如在解读《礼拜二午睡时刻》时,我们要分析“儿子真的是小偷吗”,就必须对其生活状态解读。原文“穿着一条花条的法兰绒上衣,一条普通的裤子,腰中没有系皮带,而是系着一根麻绳,光着脚。镇上没有人认识他是谁。”若改为“腰中系着一根麻绳,没有系皮带”或“一条普通的裤子,腰中系着一根麻绳,光着脚”均无原文的对其没有皮带的强调,均无法突出其生活的窘境。同样文中的“那个女人还是神色自如地继续说:我告诉过他不要偷人家的东西吃”也不能改为“我告诉过他不要偷人家的东西”,这个“吃”字直指他们连温饱都不能解决,而一个孩子,当其肚子有需要时完全有可能想办法弄点吃的,这“吃”就使得这“偷”在道德上的意义大打折扣,从而使读者对他们的不幸生活产生同情。

(二)品作者之味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一篇优秀的文章多是作者心血的结晶,它包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深层文化意蕴、独特的审美视点。因此,要想深入理解文章,我们不可忽视对作者的研究。

在学习《想北平》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北平是历代古都,这里有宏伟的故宫,巍峨的长城,美丽的颐和园……可在《想北平》中老舍为什么不写,却只写了一些平凡的点滴事物和平民的日常生活呢?”学《荷塘月色》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中无论是柔美的月色还是那静谧的荷塘都给人一种‘淡淡的’感觉呢”?

这就让学生知道了:不止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作者更是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对某景物某事物的感受都与作者的生活思想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读文章要想读出作者的独特感受必须走进作者,知人论世。只有深入研究作者,学生才能对作品进行真实的鉴赏,才能把握作家的创作风格,才能为课文阅读、理解、鉴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质疑释读促思维能力发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所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疑,让学生充分发展主动参与的个性。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教会学生提问,鼓励他们一路读来一路思:对阅读时觉得异于它文之处,异于常人的写法大胆质疑,从而锻炼其思维的独创性。让质疑释读促其思维能力发展。

在学习《祝福》时我引导学生对文题质疑——小说为什么以“祝福”而不用“祥林嫂”为题,这使学生阅读时对文题更加重视。

如果说对文题的质疑能引领学生阅读,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的话,那么对文章结构质疑、释疑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敏感度会越来越高,质疑的内容也越来越精,甚至会与试题的命题者不谋而合。因为现代文阅读的题目设置无外乎是结合考点来解决课文阅读过程中的一些疑难罢了。所以这质疑、释疑能力更不能忽视。

在学习郁达夫《江南的冬景》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要写江南的冬景,那为什么开篇却写了北方的冬天?运用什么手法?文中还有这种手法的运用吗?”学生则用了我们之前归纳的阅读步骤——粗略跳读,精致研读———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真正思考过,故再遇到类似的文章写法时也就会释疑了。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考题中不是也常常出现吗,若学生将这些问题都能解决,何愁他们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时无处下笔啊!

因为有了质疑阅读这个意识,学生在阅读时会不断思索提问。

记得在学习《荷塘月色》时学生质疑———作者开篇为什么讲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学生能关注到这个问题,体现的是一种文眼意识。

在学习《相信未来》时学生质疑———文中用“孩子的笔体写下”有什么深刻含义?

在学习老舍的《想北平》时学生提出疑问———“说不出”在文中四次重复出现,事实上作者有没有把对北平的爱说出来?

这些问题看似是对句子中用词的斟酌,实质是对主旨的剖析。这是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语言意识的体现。

而在学习《前方》时学生提出问题——“苦旅者”苦在哪里?说明学生已注重了语境意识。

在学习《最后的常春藤叶》时学生质疑———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这反映了小说主题的多义性和指向性。学生能有此问,正是其文体意识发展的结果。

在学习《最后的常春藤叶》时学生质疑———文章为什么如此结尾?对结尾关注,从文章全文结构分析其特色,这就是学生现代文阅读整体意识的体现。

而学生这些问题都是针对课本提出的,是自主预习思考后提出的,这又体现了现代文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可见,经过这样的思维训练确能增强学生现代文阅读的各种意识——文眼意识、语言意识、语境意识、文体意识、整体意识、主体意识,提高其阅读能力;从而达到以课本的选文为范文,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再以课内培养的阅读能力促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现代文的阅读训练的基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读懂一篇篇难易程度与所学教材大体相当的各类体裁文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新的文本中去,学会自主阅读、分析,提高能力。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地认识到:只要认真挖掘教材潜能,把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落到实处,教材与高考就能融汇贯通,有机统一,阅读现代文便能驾轻就熟。另外,阅读过程中教师除了重视学生的系统的阅读思路的培养外更要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提倡个性化阅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生,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摘要:现代文阅读教学要想有效,必须在教材与考试之间找到突破点,找准问题的生发点和契合点,将现代文阅读应有的各项能力要求渗透到教材学习中去。以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为经,以培养学生文眼意识、语言意识、语境意识、文体意识、整体意识、主体意识等良好的阅读意识为纬,指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也就是以教材的选文为范文,提升现代文阅读能力。

篇9:以 亲情 为话题作文范文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篇10:以亲情为话题作文

我们常说:“我们生命历程融进了亲情每一朵浪花,每一组旋律,每一句叮咛,每一声欢笑,每一个眼神,每一步足印……。”然而天下第一情绝不仅指呵护,更重要是教育,使智慧之炬传递。

记得父母教导我们时,常说:“我们吃盐比你们吃米还多,我们过桥比你们走路还长。”而我们总是那般年少轻狂,不以为然。我们忽略了当岁月无声溜走时在他们面庞和两鬓留下了痕迹,自然也会有许多无价智慧经验在他们心田积淀。他们总愿意对我们倾之所有,而我们总固执认为这已不合时宜。便像初生牛犊般乱闯乱撞,直至遍体鳞伤,犄角流血,然后奔向他们,头枕他们臂膊,舔舔伤口,又继续前行。

家庭――学校互动教育,在家长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家长们走上讲台侃侃而谈,谈他们学生时代学习方法,谈他们工作经验,谈他们如何与陌生人相处,谈他们对我们前程期望与信心,谈他们对我们理解……他们将无价之宝授予我们,将燃烧得无比灿烂火炬传给我们。我们怀着感激心接受这一切,听他们一席话,远胜于读十年书,受益匪浅。我们怀着细腻心感受着一切,感受亲情无私与毫无保留。充满睿智家长,在我们心中他们形象是如此伟岸。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发现,他们渴望理解我们,也渴望被我们理解。其实大家可以成为知己。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更深刻理解何为亲情。

亲情是荒寂沙漠中绿洲,当你落寞惆怅软弱无力干渴病痛时,看一眼已是满目生辉,心灵得到恬适,于是不会孤独。便会疾步上前,只需一滴水,滚滚生命汪洋便会蔓延心中。亲情是黑夜中北极星。曾经我们向目标追逐而忽视它存在,直至一天我们不辨方向,微微抬头,一束柔光指引我们迈出坚定脚步。

亲情是航行中一道港湾,当我们一次次触礁时,缓缓驶入,这里没有狂风大浪,我们可以在此稍作停留,修补创伤,准备供给,再次高高扬帆。……

篇11:以亲情为话题作文

随着涉世之初一声啼哭,我以不凡嗓音告诉世界,我来了。妈妈温柔抱着我,亲吻我额头,眉宇间爱瞬间安抚了我初到这个世界不安。他似乎在告诉我:“孩子,知道吗?有了你,我有多么幸福!”也许妈妈并不知道,其实我懂。

在我吵闹中,在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照顾下,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不知不觉我长大了对爸爸妈妈爱理解也渐渐深了。

每次摔跤后每次和小朋友吵架后,我便依偎在爸爸怀里那里抚平了我所有伤痛,盛下了我所有委屈;没次出门前,妈妈总是正正我衣领,然后说上一句“小心点”,这样以后就可以安慰我幼小心灵,带给我无穷力量……

一切一切都告诉我,在漫长生命旅程中,谁都渴望获得帮助,谁都盼望温暖,谁都希望逃避严厉风雨,而给予我这一切都是那日渐长老父母。

一次考试我一落千丈,害怕看见老师,害怕面对同学,我逃回家,记得妈妈是这样告诉我“只要无损于智慧,受挫不过是一场轻微后退,你要学会享受透彻打击,如企鹅享受凛冽冰雪。”那一刻,我释然。一个晚上一向睡觉非常沉我竟让被一阵非常细碎脚步声吵醒了,是爸爸,他轻轻推开我房门,给我掖好被角,之后,爸爸竟用轻抚我脸。

正是这几十年来不曾承诺亲情,叩动了我心扉,温暖着我灵魂。清晨,伴我出门,是妈妈一份牵挂;傍晚伴我归家,是诱人饭香;深夜,伴我入梦,是爸爸一声关照。爸爸妈妈给予我太重爱,我对他们是太深太深感激。

幸福是触手可及快乐感觉,幸福就是波澜不惊平常日子,幸福就是粗茶淡饭甘如饴满足,幸福就是不经意间掠过发梢温柔,幸福就是彼此间信赖等候……总而言之,幸福就是亲情。

篇12: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

相信大家在学习、工作中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特别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具有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大的优点。那么话题作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1

淡淡的灯光映照着妈妈时而弯曲的侧影,耳边传来窸窣的声音。妈妈还在继续收拾屋子,陪我学习。

在我的印象中,妈妈是一个平凡的人。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她不热衷玩牌,有时会去锻炼锻炼身体。她不喜欢看球赛,偶尔会关注关注新闻。她为这个家失去了很多打扮自己、购物娱乐的消遣时光。

她总说自己年轻的时候,生活小清新,读书学习都很有情调。现在,身为职业女性的她,脱下了那件华丽的外衣,做起了称职的贤妻良母。虽然上班和忙家务占据了她一大半的生活。但她还是将家中布置的很温馨,很有格调。阳台上种满了花花草草,墙壁上挂这些不知名的油画,酒柜上随意地摆放了些红酒。一个小家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变得十分美好。

下午放学回家,我坐在房间里写着作业,爸爸在书房里忙着整理资料。房门一关,剩下的便是属于妈妈的天地——空荡荡的客厅和灯光暗淡的厨房。我看到她在厨房里又是手忙脚乱地忙活着,有时又凝视着锅盖上的水蒸气发呆,不知在想什么。我心中一阵怅然,有着些许的落寞。真想陪陪妈妈,陪他说说话,聊聊天南海北,甚至听她慨叹逝去的青春。

现在是一家人团聚的晚餐时刻,妈妈将精心烹制的美味一一端上。“生日快乐!”只见她款款向我走来。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碗长寿面。我一愣,原来今天是我生日啊!想想看每年都是他们为我庆祝生日,年年都不会忘记我的生日,心中有些酸涩。接过那碗面,心中想说的千言万语到了嘴边都变成了一声”谢谢!”

她微笑着看着我大嚼特咽,眼里露出了满足。短暂的交谈,有失融洽,有时热烈。此时,熟悉的歌声从窗外飘来:“万千感慨,我就是那一粒细小的尘埃,星空物语,我的爱是否还在千里之外,默默等待,每一颗流星都在憧憬那份爱,每一道时光都在倾诉我的情怀,静静勾勒爱的样子,像泪一样动情地涌来,”我忽然领悟到那份朴实的真情。

我们总是热烈奔放的关爱,渴望感天动地,却忽视了平淡中的真情。其实,那份朴实,那份从容,那份最真,也会温暖一生。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2

和谐是人与人友好相处,比如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和谐相处,亲戚朋友的友爱互助,再者就是无私地帮助素不相识的其他人。当我翻开:“走进和谐的春天”,读到李学生舍己救人的故事时,读到《手术台上的亲情》讲述:一位年轻的妻子把自己的肾和肝脏的一部分捐给自己最心爱的丈夫时,我无不为之感动。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年前发生在我们家的一件小事。

小舅公家住在农村,生活较拮据,平时靠养鸡来维持生计,他家有一台电视机,是在二十年前买的,已经非常旧了,而且看的时候,屏幕非常模糊,常接不到信号,他很想买一台新的,但总是舍不得。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就跟舅舅、舅妈商量:“今年我们送小舅公家一台电视机吧?”。大家连声说好“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一致决定第二天就到商场去挑选,让小舅公能及时看上春节联欢晚会和其他好节目。

第二天,平时爱睡懒觉的舅舅、舅妈早早地起了床,舅舅开上他的福瑞达去上班,舅妈和妈妈一起直奔电器市场,她们挑呀挑,终于看中一个二十九英寸的平面电视机,于是叫上舅舅,花了1200多块钱买下了这台电视机。外公、舅舅、舅妈和妈妈将电视机般运上车,大家来不及歇口气,就直奔小舅公家里——大展。终于到达小舅公家了,我们七手八脚地将电视机搬到小舅公家的客厅,有的找插头,有的看说明书,有的开始安装调试。不一会儿,电视机安装完毕了。看到清晰、绚丽的崭新电视机时,小舅公的心里乐开了花,他连声说:“谢谢!谢谢!今天真是要谢谢大伙了,买一台电视机,还要花大伙那么多的钱……”我们异口同声却说:“没事,大伙都是一家人,没什么好谢的。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看到小舅公开心的笑容,大家也都乐了。

这是一件平常的小事,它微不足道,但是我从中体会到亲戚朋友之间那种浓浓的爱意,我想我长大了也会这样做的。这就是和谐之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人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社会将更加和谐,世界会充满希望。来吧,让我们从小做起,从心出发,从现在做起!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3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他们都会用温暖的目光追随你,关心你的冷暖,问候你的心情,用一生去爱你。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它可以让你索取和享用却无需回报和感谢。这种人就是父亲,母亲,这种爱就叫父爱,母爱。父母赐给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给我们无微不至的爱护,给我们坚强的臂膀和鼓励的目光……

一个普通的下午我放学回家,发现家里的气氛不对,平时一贯勤劳的妈妈今天居然没有做家务活。我走进房间一看,妈妈正躺在床上,脸如白纸一般白,见我回来就有气无力地说:“你回来了,我昨晚回家时被雨淋,今天有点儿感冒,对了,桌子上有饭,自己去吃吧。”我的眼圈都红了,妈妈忍着病痛起来为我做饭,妈妈从小体质就不好,一淋雨就感冒。

我坐在饭桌前,含着泪吃下了这顿在我眼里看来比山珍海味更为珍贵的晚餐。我突然想到妈妈还没吃,我跑去问妈妈:“妈妈,您为什么不吃?”“哦,我吃过了。”我看着妈妈的神色,也就不好再说什么。

到了晚上,我突然想去喝水,便爬起来,一看,灯是亮的,我怀疑有小偷,我便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拿着把扫把。仔细一看,原来是妈妈,可妈妈半夜三更在干嘛呢?我走上前一看,妈妈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我吃完的剩菜剩饭,我的泪水如涌泉一般流了出来,扑到妈妈身边说:“妈妈,您明明没有吃饭,为什么骗我说你吃了呢?”妈妈被我的行为愣住了,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我只不过是看这些剩菜剩饭还在,倒了可惜,所以……所以我就吃了它。”这些话好像和煦的春风吹动我的生命之舟,我听了之后更心疼妈妈了,原来爸爸妈妈都非常关心我们,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他们都在默默爱护我们,他们的爱不表现在言语中,而表现在行动中。如果说记忆是可以储存的话,无论用什么代价,在这一秒,我都要深深地储存着!

我庆幸自己有个温暖的家,有个疼我的父母,父母给予我们的爱,用他们头上的那一缕银丝可以见证。父母的爱如一双宽大臂膀,为我们去遮风挡雨,让我们更加茁壮地成长。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4

落叶在夜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润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世界,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情谊,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在这个世界上,给我们爱最多的人,莫过于我们的父母。从我们“呱呱”坠地起,我们的父母就承担起了养育我们的重任。父爱如一座高山,永远也难以企及他的顶峰,母爱如一股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温馨的梦。

爱让这个世界不停地旋转。父母付出的爱远远比山高,比海深,作为我们,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的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欢乐。回想过去,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贺卡,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翻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那一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不都印刻着岁月的沧桑,印刻着父母为我们操劳的痕迹吗?

有时,因为父母的几句批评,我们就会对他们怒目而视。每个孩子都是父母身上掉下的一块心头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成才,他们的关心却换来了我们这样的对待,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一定很沮丧。在我们的心灵中,只有自己,容不下他人,无论我们做什么事,从不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想,而做为父母,首先想到的却是我们,无论背后掺杂着多少痛苦和泪水,他们也从未在我们面前提起一个字,只是强装笑脸。我们在物质不能满足父母的要求,难道连让父母开心一下的小事都做不到吗?所以,我们更应该体谅父母的心境,去抚摸他们心灵的创伤,去倾听他们内心的独白。

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以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已经足够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感恩吧,感谢父母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5

幸福的感觉是美好的,如同蜜糖般甘甜,如同山泉般惬意,幸福的感觉是愉悦的;如同阳光般灿烂,如同春花般绚丽;幸福的感觉是温暖的,如同雨后的彩虹,如同冬雪后的阳光……

记得我五六岁时候得了支气管炎,夜里总是咳个不停,几乎不能入睡。妈妈看着我焦急万分,于是她抱着我靠在床头,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我慢慢地进入了梦乡,而妈妈却整夜未眠。第二天早上,我在妈妈一声声温柔甜美的呼唤中醒来。朦胧中,我发现妈妈的双眼中布满血丝。看着妈妈那疲惫的身影,我的鼻子酸酸的,一股亲情的暖流流进了心中,我感到好幸福。

我小的时候非常爱吃鱼,姥姥经常做给我吃,她总是把好吃的鱼肉让给我,自己吃鱼头鱼尾,而我却经常偷偷地将鱼肉装进塑料袋,带给楼下的小花猫。有一回,我问姥姥:“你为什么不吃鱼肉呀?”姥姥笑笑说“我不爱吃鱼肉。”我心想:鱼肉这么好吃,姥姥怎么会不喜欢呢?

有一天,姥姥又做鱼给我吃。正吃得起兴,忽然门铃响了。原来是我的朋友邀我去喂猫。我胡乱地扒了两口饭就和朋友下了楼,等到了楼下,我才发现自己忘了带鱼肉,于是,又匆忙赶回家。等到了家的时候,我被一个场景惊呆了。我看见姥姥正在吃盘中的鱼肉,我当时就愣住了。本来想问:“姥姥,你不是不爱吃鱼肉吗?”但是这句话却没有说出口,我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一种幸福的感觉涌上心头,我搂住姥姥的脖子,在她耳边轻轻说:“姥姥真好,我长大要挣许多钱,给您买好多好吃的孝敬您!”。

是啊,亲情是多么平凡,渗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萦绕在我的周围。亲情是多么可贵,正是它让我远离世界的孤独、悲凉与困苦。我拥有亲情,我用心去感受,所以我每时每刻都是幸福的!有人说,幸福是一杯白开水,既平淡又必须,幸福不是高贵的玫瑰,它是万花丛中那一朵朵纯洁的茉莉花,微风轻轻拂过,满园都会散发出醉人的香气。幸福常常是一幅烟雨图,清幽宁静,朦朦胧胧。所以,幸福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你需要静静地以一颗平常心去感受。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6

曾经温暖的日子,在记忆中已酿成芬芳。每当夜幕迈着轻盈的步伐姗姗而来,白昼的繁华与喧闹渐渐销声匿迹,在这朦胧与宁静的夜里,我常陷入无边的回忆中,在回忆里,父亲的教导和母亲的关爱都化为幸福的叶片,被我精心收藏。现在,就让我取出两片“亲情的心声”的叶片与大家分享吧。

谆谆教导是父爱的心声还记得那次,我被老师罚写检讨书。我不理解老师,甚至在心里顶撞老师。是父亲,忍着身体的`不适来开导我,他的谆谆教导使我释怀,明白了老师的辛苦与不易,最后,也是父亲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为我写了检讨书。父亲说:“你要理解老师,学着去为他减轻负担,不为别的,就因为你是这个班中的一员。”父亲说:“你长大了,要明白道理。”父亲说:“活了四十多年,我也是第一次写检讨书,哈哈哈哈……”父亲说……父爱的心声,就在父亲这谆谆教导之中。

善意的唠叨是母爱的心声那天,我考试失利,回到家后一言不发,母亲却一直在念叨我的分数,一会儿又说“xxx考了多少分,你要努力啊”之类的话。不知道为什么,平时都能听进去的话,此刻在我听来却是“紧箍咒”,终于,母亲充满善意的唠叨如同导火线,点燃了我心中不满的情绪:“够了!你别说了行不行!”母亲一愣,继而又委屈的说道:“你得让我说啊,不说怎么行呢……”我也愣住了,平时在学习上都很威严的母亲怎么会有如此一面?而后又明白,是啊,不说怎么能行呢?我每次在学校都忘记喝水,是母亲唠叨“多喝点水”才让我在这“感冒高发期”时幸免于难;每次考试都马虎大意,是母亲唠叨“细心点儿”才让我渐渐养成了认真检查的习惯;每次都会忘记一些事情,是母亲唠叨“该干什么事了”才让我时时刻刻提着心,不敢忘记任何事;每次……母爱的心声,就在母亲这充满善意的“唠叨”之中。

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你最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温暖的陪伴,给予你最长久的鼓励与陪伴;在最迷茫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指向标,指引你到达目的地。这,就是亲情的心声!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7

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颗明星,在漆黑的夜里,它能给迷途的心指引方向。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根绳子,用它的身躯,把心与心紧紧连了起来,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罐蜂蜜,蕴含着浓浓的香味儿,使人们的心儿如痴如醉。亲情是什么?亲情是字典,是明星,是绳子,是蜂蜜。其实,亲情就是一种幸福。

小时候,曾经羡慕着离家在外的潇洒的人。他们如鸟儿般自由的飞翔,而我却只能像只金丝雀被关在名为“家”的牢笼里。所以,我把家里的一切都当作是一种束缚,讨厌着他们。在小学时期,我羡慕着那些穿得光鲜亮丽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羡慕着初中的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在课堂上“谈笑风生”,他们敢于和老师作斗争,不被“邪恶”势力所征服。没有爸爸妈妈的唠叨和大骂,在外过得自由潇洒。所以,我也模仿着他们的做法,对于妈妈的劝阻不予理会,还和妈妈吵架、打架,把这样的做法看做是了不起的表现,为这种事沾沾自喜,跟同学朋友炫耀着我的“光荣事迹”。

可是,学到了初中才知道,这些并非真的是潇洒,回想起当年的做法,觉得自己像个小丑,在那里做着可笑的表演还不自知,被他人在暗地里议论、嘲讽。即使是针对我的嘲讽,也只会对着嘲讽我的人大呼小叫,在家里乱发脾气,不敢去和他人正面解决。这些胆小鬼似的幼稚做法,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一阵阵的羞愧。最对不起的应是母亲了,她含辛茹苦地养育我长大,可是,只是因为我的幼稚却害了她。直到这时才真正明白高尔基所说的“时间的流逝,很多往事已经淡化了。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颗星星永远闪亮,那便是亲情。时间可以让人丢失一切,可是亲情是割舍不去的。即使有一天,亲人离去,但是他们的爱却永远留在子女灵魂的最深处”。虽然现在领悟得可能有点晚,但无论今后发生什么事,我绝不会再让她伤心了。

奉劝每一个人,不要让亲情在熙熙攘攘的现代社会变革中越来越脆弱地面对冲击,至少我们可以从自我做起,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现在为自己的双亲送上一份不算奢侈的温馨问候!把温暖的亲情收藏在心中。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8

如果说我是一只鸟,就是亲情为我撑起了整片天空;如果说我是一棵树,就是亲情这条河在滋润着我;如果说我是一只小船,就是亲情这个港湾让我停泊……亲情总是以最平常的方式展现,却包含着最不平常的人间真情,亲情不会给人惊心动魄的感受,却给人以最深的感动。没错!世界上最平凡的、伟大的正是这——亲情!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许多值得我去怀念和回味的人,每个人就像一个个小故事一样储存在我的大脑里,今天我就来说说我的奶奶吧!我的奶奶是一个留着长头发,中等身材,看上去胖乎乎的和蔼可亲的老人,也是一个既严厉又让人尊敬的人,当她笑的时候,我总能感受到奶奶那股浓浓的爱意。每当我放学回家的时候,总能看见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的背影,远远地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于是,我的肚子就开始“咕噜咕噜”地起哄啦。奶奶端出那美味的饭菜,亲切地对我说:“肚子肯定饿了吧,快去洗手来吃饭吧。”“还是奶奶最了解我”,我拿起碗筷“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有时我受委屈的时候,或者是被爸爸上完“政治课”后,奶奶就会把我拉进一个房间,给我分析为什么会被爸爸批评,我究竟错在哪儿。给我讲做人的道理,让我知道要及时改正错误。当然,和蔼的背后还有严厉。奶奶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该玩时就痛快的玩,该学时就得认真的学。当我做了一些过分的事情的时候,她不仅会惩罚我,还会骂我,还要让我及时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及时的改正。

有一次,因为那段时间学习非常紧张,压力非常的大,然后我就随口说了句轻薄的话:“不想读书了。”结果谁知刚好被奶奶给听见了,她就把我说的一句泄气的话给我误以为真了,于是生气地教训了我好大半天,反而之后对我的学习管理得更加严厉了。现在回想起这些事,我深感愧疚和自责。都这么大了,有时还惹奶奶生气,不听奶奶的话,总让奶奶担心自己。奶奶是我生活和学习中的引导者,给予了我许多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奶奶对我的关怀我永远不会忘却,我会更加的珍惜奶奶,孝敬奶奶,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奶奶的苦心付出!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9

有一种感情,令我们痛彻肺腑;有一种精神,令我们心旌荡漾;有一种力量,能帮我们穿越苦难;有一种思念,让我们可可明心。那就是亲情,是父爱,即是母爱。

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父爱是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母亲的爱,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父亲的爱,鼓起了我们远航的风帆。那些年少轻狂犯下错误,难免会伤痕累累。那双抚摸伤口,舔?伤口的手边是亲情。世间的每个人都浸泡在拨打无比的亲情中;世间的每个人都在为亲情吟唱着一曲曲泌人心脾的歌;世间的每一个人无不对亲情而眷恋;世间的每一个人五步渴望天空般高远,大海般深遂的亲情,古往今来,亲情曾被多少是人讴歌,曾被多少常人惦念。亲情到底有多高多厚,谁也不曾说明。

在每个雨伞,三峡总会有一对母子在缓缓前行。在仔细观察后发现,三总是向着孩子那一边倾斜。母亲的身影,在雨里那样的弱不经风,颤抖地为她的“心肝”撑着伞,自己冷的牙床相撞也不肯说一句话。不仅是母亲,父亲也是如此。父亲用他坚实的后辈,为子女抵挡一切冰凌雨雪,他们毫无怨恨,只是在默默付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子女开拓一条宽广的星光大道。

在你走在回家的港口,总会有一个单薄的身影在瞧着期盼。当你露出微笑时,她会小的比你更加灿烂,当你考试实力是时,总会有一双大手轻轻抚摸你的头,她告诉你,没关系,继续努力,相信自己。”他们把你导航成生命的唯一,掌上明珠。

父母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而亲情,像一曲悠扬的笛声,清幽婉转,轻轻地打开心扉,绕不过你心旷神怡,甜蜜地陶醉在其中。

亲情,有一种无比奇妙的力量;亲情是一则永不退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香醇;是一副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我们不必用任何的事物去比拟,也不用任何此举去修饰,我们只要用心去感受。乃世千秋,那份古老而传承悠久的情,始终伴随着历史长河潺潺流淌。无言的大爱,与我们相伴一生一世,我们从细微之处体会,体会亲情的细微深长。相信,那永不退色的亲情像是一部动人的神话,一辈一辈的传承,永远传承,永远······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10

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那充满美好的亲情,这些亲情往往会给人莫大的快乐和安慰,因为她维系着我们的一生,包容着我们大部分的生活。亲情也许十分的平凡,就好象盐溶入水中,自然地变成了盐水,但是,你们知道吗?她虽然十分的平凡,但你可以细细地品尝并回味她,她会让你感到她是多么的特殊。我也拥有亲情,有老师对我的亲情,有同学对我的亲情,还有家人对我的亲情,但是最让我感动的却是母亲对我的爱。

那一件事发生在我的校园。早晨,早餐完毕后,我像往常一样,兴致勃勃的去上学。路上太阳早已将奶浆似的雾气驱散了。到校了,我大步流星地进了教室,正想做作业,忽然,一阵无法抗拒的肚痛使我不由自主地趴在了桌子上,还用手捂着肚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些同学看见了我这副摸样,急急忙忙找来老师,向老师求救。老师一看:“哎呀有了!”她拿出“宝贝”给我妈妈打了个电话。不到五分钟,妈妈赶来了。她一见我捂着肚子,就急忙背着我往医院跑。在路上,因为我身体重,妈妈背得满头大汗,汗水一滴一滴地落下来,浸湿了她的衣裳,但她还是不时地问我:“肚子还痛不痛?能撑住吗?”医院到了,医生为我挂了盐水,妈妈这才松了一口气。

我躺在椅子上,望着妈妈:哦,妈妈的头上有几丝隐藏在黑发中的白发,闪着微小的银光,眼边带着鱼纹的眼睛充满了血丝。一双勤劳的长满了老茧的大手不时地调动盐水的速度。我看着看着,眼眶湿润了,多年培养我并关心我的妈妈是多么的辛苦呀!而我,却一点也不体贴妈妈,关心妈妈,有时还会让她生气,咳!

不知过了多长的时间,在我的模糊之中,忽然看见了妈妈的那些白发突然之间变成了满头银发。我一惊,醒了,原来自己在床上做梦,是妈妈在昨晚把我背回来的。她见我醒来了,摸了摸我小西瓜般的脑袋,微微一笑说:“没事了,不用担心,好好的睡吧。我给你去做吃的去……

上一篇:说板书设计下一篇:班主任工作计划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