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支部鉴定意见入党

2024-04-18

团支部鉴定意见入党(通用8篇)

篇1:团支部鉴定意见入党

支部意见:

Xx同学自提交入党志愿书以来,该同学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学习认真,工作认真负责。

鉴于以上表现,同意将xx同志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党支部的近期发展对象。

支部名称:中共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委员会 学生第三党支部(分两行写)

半年鉴定:XX同志在这近半年的考察期内,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向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情况,自学有关党的理论和政策,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作中勤勤恳恳,任怨任劳,表现良好;生活上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同事,与他人关系融洽,在同学/同事当中具有很好的口碑。总体来讲,XX同志符合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求,希望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提高。

半年来xxx同志在思想上,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准确的认识。在学习和工作上,勤奋学习,争取在学习上名列前茅,工作上也严格要求自己,在班里能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协助班委展开工作,有集体荣誉感,具有为集体服务为集体争光的自觉意识。日常生活中能从小事做起,积极团结同学。但是该同志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做事草率/容易冲动/办事考虑不周全等。同时由于对党的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党性觉悟有待提高。希望郭泰莱同志在今后能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

2.在这半年里xxx同志通过党校学习,对党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学习中,上课能与老师积极互动,下课后与同学积极探讨有关问题,带动了班里面的良好学习氛围。工作上,作为学生会的一员,工作尽心尽职,一丝不苟的态度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生活上,坚持了以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不骄不躁,能与同学们处理好人际关系。但是,虽然较以前郭泰莱同志有了一些进步,但是还没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做事欠周全考虑。希望该同志不弃不馁,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在这半年里,xxx同志各方面有了很大进步。思想上,通过听讲座,参加实践活动,看书,读报等途径加强了对党的理论学习,思想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工作上,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积极为班级着想,配合班级工作,先后被评为班级优秀团员和校级优秀团员。生活上,坚持了以往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从小事做起,团结帮助同学。但是,郭泰莱同志在一些方面还需提高,如办事效率不高,对当的理论认识还需深入学习。希望该同志再接再厉,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4.半年来,xxx同志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对党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学习上,课前认真准备,上课能与老师积极互动,课后与同学积极探讨有关问题并经常就有关问题课下与老师交流,带动了班里面的良好学习氛围。思想上,通过进一步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关心时政,认真学习党的政策方针,思想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工作上,作为班级优秀团员、校级优秀团员,始终积极配合班级工作,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一致好评。生活上,勤俭节约,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乐于助人,团结同学。但是,虽然较以前郭泰莱同志有了一些进步,但是理论联系实际做得还不够,做事欠周全考虑。希望xxx同志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加入到党组织中来。

篇2:团支部鉴定意见入党

一、党支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意见

XXX同学在思想上,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切实提高了党性觉悟。学习上,认真刻苦,虚心向同学请教。工作上,在班级里担任学习委员一职,工作尽心尽责。生活中,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鉴于以上情况,党支部同学同意确定其为入党积极分子。

二、支部鉴定意见

1.该同学自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以来,能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认真学习各项政策,并向同学做好宣传工作,对党组织分配的工作能够按时完成,是一个合格的入党积极分子。但对党的一些理论理解还不够透彻,需要继续学习。

2该同学积极要求进步,主动向党组织和培养联系人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主动征得党组织和培养联系人的帮助和指导,进步比较快,学习成绩提高较大,更多的参与到公益活动,乐于帮助同学,望进一步努力表现。

3该同学思想进步,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活动,对党的基础理论掌握比较好,按时回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积极参加党小组的各种活动,但需要努力养成谨慎的习惯。

4该同学学习刻苦,办事效率高,成绩优异,团结同学,勇于创新,严于律己,咱言行上能与党的要求保持一致,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弥补不知足,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5该同学在生活上勤俭节约,乐于助人;在学习中踏实努力,能很好的完成组织上交予的各项工作,任劳任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为人正直,严于律己。很好的体现了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

6该同学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在平时生活、工作学习中积极主动,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注意个人文明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表现突出,体现了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

7该同学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按时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主动征求党内外意见,注意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较好地完成组织交予的各项工作,得到大家的肯定和

好评。

8该同学思想进步,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活动,对党的基础理论掌握比较好,按时回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积极参加党小组的各种活动,但需要努力养成谨慎的习惯

9该同学具有极强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具有为集体服务,为集体争光的自觉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具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不追求物质享受,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精神追求。作出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10该同学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自觉性有了较大提高,积极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式下,能够坚定共产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1该同学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努力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向党组织靠拢,积极表现,认真学习党的先进思想理论与方针政策,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找出自身的缺点,多多团结身边的同志,争取共同进步。

12该同学在思想上政治上能够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入党动机端正。工作积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和学习中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13.该同学在政治思想上积极追求进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党认识明确,入党动机端正。学习认真刻苦,态度端正,成绩优异,曾获得“山东省省政府奖学金”等荣誉。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能以身作则,肯于吃苦,精益求精,有忘我精神。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篇3:团支部鉴定意见入党

一、鉴定机构及鉴定人的资质问题

鉴定的主体是鉴定人, 鉴定人及其所属鉴定机构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 才能进行鉴定活动, 因此, 出具鉴定意见首先要主体合格。具体应注意:

(一) 该鉴定人和鉴定机构是否在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名册注明的业务范围内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中第二条规定, 国家对从事法医类鉴定等一系列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 同时第九条规定:在诉讼中, 对本决定第二条所规定的鉴定事项发生争议, 需要鉴定的, 应当委托列入鉴定人名册的鉴定人进行鉴定。鉴定人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由所在的鉴定机构统一接受委托。也就明确了诉讼中涉及某些鉴定事项, 只能由取得国家资质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进行鉴定。具体来说, 这种鉴定机构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登记的鉴定机构, 在鉴定能力范围内, 接受委托的范围不受限制;另一种是“侦查机关根据侦查工作的需要设立的鉴定机构”, 像检察系统内部的鉴定机构, 但此类机构与前者的区别是, 不能接受社会上的委托, 只能受理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公安机关以及其他侦查机关委托的鉴定。

(二) 该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从事该项鉴定业务时是否仍具备相应的资质。

具体包括:是否仍然符合申请鉴定资格时的相关条件, 这里应重点关注鉴定人员和主要的仪器设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五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 应当具备的条件之一为每项司法鉴定业务有三名以上鉴定人同时具备相应的仪器设备, 但在现实中, 由于鉴定人员的流动性强, 很可能在从事鉴定时已经不具备该硬性条件, 同时, 也应该关注后续的年审以及是否被给予“停止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处罚”等相关情况。因为《人民检察院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和《人民检察院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分别规定了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参加年审的规定以及不参加年审的后果, 这些细节问题都有可能影响鉴定机构及鉴定人的鉴定资质, 从而最终影响鉴定意见是否能作为证据使用。

二、受理鉴定前, 必须格外注意对鉴定条件的审查

司法部《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十四条规定:司法鉴定机构收到委托, 应当对委托的鉴定事项进行审查, 对属于本机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 委托鉴定事项的用途及鉴定要求合法, 提供的鉴定材料真实、完整、充分的鉴定委托, 应当予以受理。这些表明:在受理鉴定前必须格外注意对鉴定条件的审查, 除了自身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能力、条件外, 更重要的是对鉴定材料的审查。该《通则》第十六条也明确规定了不得受理的几种情况, 第二款就是鉴定材料不真实、不完整、不充分或者取得方式不合法的。对鉴定材料的审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鉴定材料的来源是否合法。

就是说据以进行鉴定的材料是执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 由具有执法主体资格的侦查人员、办案人员依法收集的, 而且这些材料的来源都注明了出处, 注明了何时、何地由何人从何单位调取。这里特别需要关注的是, 侦查机关内部的鉴定人自行补充收集、调取鉴定材料的情况, 在鉴定实践中, 特别是司法会计鉴定, 可能涉案单位 (有时是发案单位, 有时是其关联单位) 的财务会计资料很多, 如何确定收集、调取哪一个单位的哪一段时间的哪一部分材料, 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往往需要由鉴定人协助侦查人员调取证据, 这里一定要明确鉴定人的定位, 即“协助”, 也就是说相关活动都是在办案人员的主持下进行的, 这样一方面可以规避“侦鉴不分”的质疑, 也有利于鉴定材料收集到位, 提高办案效果和效率。

另外, 还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特殊的鉴定中的特殊规定, 例如法医、文检鉴定中有需要专业人员到现场提取检材的规定, 此时, 还需要进一步关注提取的手续是否完备, 包括人数以及相关人员的签名等。

(二) 鉴定材料的条件是否具备, 即达到真实、完整、充分的要求。

鉴定过程是一个“依证举证”的过程, 鉴定材料是鉴定人进行鉴定的基础, 不同的案件、不同的鉴定门类, 对鉴定材料的要求程度也各有不同,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区分:如在文检正常笔迹检验中, 对于样本的受理要求有:1.书写人在自然状态下书写的笔迹;2.样本的书写时间应与可疑文件的书写时间接近;3.样本与检材应有相同字迹, 且重复出现;4.样本的字体、书写速度等应与检材相同或接近;对于法医生物学检验的某些消耗性鉴定材料, 要求必须有足够量的鉴定材料, 从而确保可以进行复核检验。

三、鉴定过程中, 必须格外重视鉴定程序性问题

“重实体, 轻程序”现象, 在某些鉴定部门和鉴定人中不同程度存在, 甚至有人认为只要鉴定结论正确, 程序对不对, 完不完善无关紧要。但纵观整个新刑诉法的修改, 在强调追求实体公正的同时, 更要重视程序正义。同样, 对于鉴定而言, 程序规范也十分重要, 因为它关系着鉴定书的科学性、公正性和严肃性, 在法庭的质证中还会出现因程序问题而直接影响鉴定意见的证明力, 甚至造成对整个鉴定全盘否定的局面。而且对比鉴定意见结论是否科学、正确的本身, 鉴定过程的规范更容易受到关注与质疑, 因为前者的专业性非常强, 法官或律师往往不会花更多的精力对其正确性进行审查, 而对鉴定意见的程序规范性审查, 却不需要过多专业知识, 而且往往更容易被鉴定人本人所忽视, 更容易挑出错误。对于鉴定过程, 应着重关注以下几点:

(一) 检材的保存与流转。

特别是对法医鉴定这种对检材保存有特殊要求的门类, 更应该关注其存储、流转方式是否正确, 检材在存储、流转过程中是否会受到污染, 从而影响鉴定结论。另外还需要关注检材的唯一性标识问题, 以确鉴定材料在实际工作中, 在记录或其他文件提及时, 没有被混淆。

(二) 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采用。

检验所采用的标准方法要有科学性, 当存在多个标准与方法时, 要按照相关规定的顺序采用。司法部《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二十二条规定了采用顺序:1.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2.司法鉴定主管部门、司法鉴定行业组织或者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3.该专业领域多数专家认可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采用的顺序。对于不具备前款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 可以采用所属司法鉴定机构自行制定的有关技术规范, 但要注意的是自行制定的技术规范的科学性应当是被公认的, 对于一些探索性的方法, 在其未被公认前, 是不宜采用的。

另外, 对于鉴定机构固定采用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应注意定期查新, 确保使用的是最新、有效的版本。

(三) 鉴定过程使用的仪器设备。

这里重点应关注对鉴定结果有重要影响以及对精确度有要求的仪器设备。具体来说, 应注意:1.该仪器设备的操作人员是否具备操作该仪器设备的资质或能力;2.操作过程, 是否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3.该仪器设备使用时的状态, 是否满足相关的要求。例如对于需要校准的日期设备, 其校准状态是否超过校准有效期, 等等。

(四) 鉴定过程的记录。

鉴定过程中的各种记录, 是反映整个鉴定程序的直接证据, 因为法官和律师不可能亲眼目睹整个鉴定过程, 他们所作出的有关鉴定的判断都是依据鉴定过程的记录, 因此记录是一把双刃剑, 既可以证明整个鉴定过程的规范、合法;也可能暴露鉴定过程存在的疏漏, 所以鉴定人要格外重视, 一般来说要“写到、做到、记到”, 所谓“写到”就是一切鉴定行为都要有成文的规定可循;“做到”就是一切鉴定行为都要依成文的规定而做;“记到”就是相关的鉴定行为都要有记录可查。

四、在制作鉴定书或档案卷宗这个阶段, 应注意合法性、规范性

司法鉴定意见作为法定的证据形式之一, 其载体为司法鉴定书, 它是鉴定人在鉴定结束时制作的、表明鉴定过程和鉴定意见的法律文书。由于鉴定书具有特殊用途, 相关法规对鉴定书的内容、格式及出具条件作出了相应要求。司法鉴定人应严格按要求出具鉴定书, 确保鉴定书从内容到形式的合法性, 以及鉴定书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做到形式合法、结构严谨、论据充分、逻辑严密。

总之, 相关技术人员在受理案件到出具鉴定文书的整个过程中, 都必须树立“接受法庭审查”的意识, 要站在公诉人、辩护人、当事人和法官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以此要求自己把鉴定工作做到细致、全面, 使自己出具的鉴定意见更加规范、科学、公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

[3]司法部.《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

[4]司法部.《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篇4:鉴定意见的司法审查

一、基本案情

1998年被害人罗某某在精神病院接受住院治疗,e被诊断为“反应性精神病”;1999年被害人罗某某经鉴定机构鉴定为心因性精神障碍;2012年被害人罗某某在当地办理精神残疾壹级证,经全村公示后,获得残疾人补助金。

2014年4月份至5月份,犯罪嫌疑人余某某在其家中与被害人罗某某发生两次性行为。2014年10月24日,被害人罗某某的丈夫李某某向公安机关报案。2014年11月11日,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余某某抓获,其到案后如实供述其与被害人罗某某发生性行为的事实。2014年11月22日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余某某监视居住。2014年11月4日,第一份鉴定意见鉴定显示:被鉴定人罗某某患有精神分裂症,无性防卫能力。2015年8月18日,第二份鉴定意见鉴定显示:被鉴定人罗某某无重性精神病表现,有性防卫能力。

二、分歧意见

关于本案中犯罪嫌疑人余某某的行为如何认定,鉴定意见采信问题产生了以下分歧:

(一)第一种观点认为,应采信第二份鉴定意见,认定被害人无重性精神病表现,有性防卫能力,犯罪嫌疑人余某某不构成强奸罪

一方面,结合全案证据不足以证实犯罪嫌疑人余某某与被害人罗某某发生性关系时采取暴力或者胁迫手段。本案的发案过程也是基于他人发现而发案,即系被害人罗某某与犯罪嫌疑人余某某发生第二次性行为数月之后,其丈夫李某某在家中发现其他人丢弃的烟头产生怀疑,经询问被害人罗某某后向公安机关报案。由于报案不及时,未有充分证据予以证实犯罪嫌疑人余某某与被害人罗某某发生性关系系违背被害人罗某某的意志而为。

另一方面,第一份鉴定意见中显示出被害人罗某某患有精神分裂症,无性防卫能力,但是从该鉴定意见中显示被害人罗某某对性行为的性质有一定的认知,知道非自愿发生性关系的是强奸,其精神问题并不足以否认其无性防卫能力。第二份鉴定意见中引用的证据材料更加完整、全面,同时又对被害人进行了住院观察,应采信第二份鉴定意见,认定被害人罗某某无重性精神病,有性防卫能力。

综上所述,鉴于犯罪嫌疑人余某某与被害人罗某某发生性关系时,未有充分证据证明采取暴力胁迫手段,那么认定犯罪嫌疑人罗某某的行为构成强奸罪的前提是被害人罗某某不具备性防卫能力,本观点倾向于采信第二份鉴定意见,认定被害人罗某某具有性防卫能力,因此,犯罪嫌疑人不构成强奸罪。

(二)第二种观点认为,应采信第一份鉴定意见,认定被害人罗某某具有精神分裂症,无性防卫能力,犯罪嫌疑人余某某构成强奸罪

认定强奸罪时,考虑是否违背妇女意志,根据行为人所采取的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予以考察是妥当的,但是不能仅仅只看行为人的行为表现,或者仅仅看被害人有无反抗表现,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只是佐证,而是根据行为人的手段结合当时被害人的心理、表现等因素综合判断。[1]就本案而言,被害人罗某某不具有自主保护性权利不受侵害的决定能力和控制能力,其虽然对性行为发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不具备正常的认识能力与意志能力。

就鉴定意见而言,事实上,本案中两份鉴定意见作出前,在1998年、1999年、2012年都有证据显示被害人是精神病人,且经过全村公示,也就意味着犯罪嫌疑人明知被害人是精神病人,仍然与之发生性行为。第一份鉴定意见作出时间为2014年11月4日,距性行为发生时7个月左右;第二份鉴定意见作出时间为2015年8月18日,距性行为发生时15个月左右。第一份鉴定意见出具日期接近性行为发生之日,更能接近并反映被害人当时的心理状态;第二份鉴定意见被采信的原因之一在于经过对被害人的住院观察。但经过仔细查证得知,被害人之所以住院观察原因恰恰是鉴定人员当场作出鉴定意见后,被害人家属因为鉴定时间过短,才强烈要求住院观察;在被害人住院期间,鉴定人员并未近距离观察被害人,已经做出的鉴定意见并非必然更加客观、全面一些。此外,被害人有精神病经过了三次鉴定意见的佐证,第二份鉴定意见的鉴定机构也曾鉴定被害人为精神病人。有鉴于此,同样当场作出的第二份鉴定意见并不能完全否定第一份鉴定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前三次精神病鉴定结论做出后的时间推移,被害人的精神状态并未有所好转,相反,结合其日常表现,被害人的精神病状态为全村人所共知。结合证人证言可以看出,犯罪嫌疑人是在明知被害人为精神病人的情形下,与之发生性行为,被害人的自愿无法成为其辩解理由。结合案件证据材料,被害人罗某某与犯罪嫌疑人发生性关系时十分随意,随意时间段、随意地点。据此可见,被害人罗某某的心理防卫并未达到正常人的判断。被害人在性行为发生后,并未告知别人,仅说明被害人有基本的性羞耻心,但是并不能因此认定被害人具有支配、控制与决定性行为的能力。从本案鉴定意见以外的其他证据可以看出,被害人发生性行为时性防卫能力并不健全。强奸罪的犯罪构成中,主观方面为故意,明知妇女是不能正确表达自己意志的精神病人而与之性交的人,不论被害人是否表示“同意”或“反抗”,都应视为违背妇女意志,构成强奸罪。

综上,应采信第一份鉴定意见,认定被害人罗某某具有精神分裂症,无性防卫能力,犯罪嫌疑人余某某构成强奸罪。

三、评析意见

笔者倾向于第二种意见,建议采信第一份鉴定意见,被害人罗某某有精神分裂症,无性防卫能力,犯罪嫌疑人余某某成立强奸罪。理由如下:

(一)鉴定意见的证据效力

鉴定意见的专业性、科学性特征及解决案件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对刑事诉讼中查明案件事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鉴定意见属于八种法定证据之一。鉴定意见经过查证属实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虽然我国并未将鉴定事实分类划分,但对于凭借专业知识做出的鉴定意见,例如DNA鉴定、尸检鉴定、药物鉴定、毒物鉴定等可以直接采用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而对需要结合案情或者其他案件材料等加以辅证才能做出的鉴定意见在适用时还需结合案情审查其鉴定意见内容的合理性。就本案而言,被害人是否有精神病的鉴定意见就是属于此类鉴定意见。

两份鉴定意见完全不一致的鉴定文书该如何审查和认定的关键在于,证据证明力强弱的问题。检察机关审查证据过程中,判断证据证明力的强弱及证据效力的大小取决于证据相关性的大小,[2]这属于事实问题范畴。鉴定意见的证明力也即是对案件事实证明作用的强弱程度,是指鉴定意见的质量、说服力或者证明价值。[3]就本案而言,两份鉴定意见都是由具有专业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和人员所作出的,所不同的是鉴定意见的出具时间,第一份鉴定意见时间较为接近案件事实发生之日,第二份鉴定意见鉴定时间离案件事实发生之日较远。而审查鉴定意见过程中需审查鉴定意见与案件存在的客观联系的程度,以及对确定案件事实的作用。[4]此外,评价鉴定意见还需根据其内容结合案件情况分析,并结合其他证据围绕证据规则对案件事实作出评价。本案中除了这两份鉴定意见外,对被害人罗某某的精神病鉴定已经做了三次,分别有三份诊断或者鉴定,足以说明被害人罗某某患有精神病。只有第二份鉴定意见显示被害人无重性精神病。就证据效力而言,第一份鉴定意见更接近案件事实发生之日,结合案件其他材料,被害人罗某某说话颠三倒四,日常行为异于常人,且经过全村公示被害人有精神病,作为同村人的犯罪嫌疑人明知被害人有精神病这一条件是符合的。

有精神病是否必然等同于无性防卫能力这一问题,需要专业的医生给予专业的回答。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法律法规就犯罪嫌疑人与精神病患者发生性行为已经给出了明确的评断依据。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部分罪案<审查逮捕证据参考标准(试行)>的通知》第5条第4款中明知被害人是精神病患者或者痴呆者(程度严重)而与其发生性关系以强奸罪定罪处罚。这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确实不知妇女是精神病患者或者较轻微的痴呆症,也未采取暴力、胁迫等手段,经本人同意发生性行为的,不构成强奸罪。从犯罪构成要件角度强调行为人主观方面为明知,也着重表明本罪主观方面为故意。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从常识常情出发,我们不能“当然”要求犯罪嫌疑人明知被害人无性防卫能力,这样对犯罪嫌疑人的资质要求过高,也不利于保护此类特殊被害人。因为即使是专业人员对被害人是否有性防卫能力,都有不同的认知。因此,不具备专业知识的犯罪嫌疑人“明知”的内容不应指代为性防卫能力,取而代指为被害人是精神病患者或者程度严重的痴呆者。就本案而言,犯罪嫌疑人余某某明知被害人罗某某是精神病患者,这一事实无容置疑,审查两份鉴定意见中也应当看到,被害人是精神病患者都予以了佐证,只不过就被害人是否有性防卫能力有了分歧。那么,在这个意义上,犯罪嫌疑人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具有犯罪故意得到了确证。这里的关键,在于对被害人是否具有性防卫能力的审查。

(二)强奸罪中被害人的认识能力与意志能力

强奸罪的法益是妇女(包括幼女)的性的自主决定权,其基本内容是妇女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性行为的权利。[5]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明知妇女是不能正确表达自己意志的精神病人或有严重痴呆的人而与之性交的人,不管被害妇女是否表示“同意”或“反抗”,都应视为违背妇女意志,构成强奸罪。这是对性权利无自主决定权与意志能力的精神病人予以的特殊保护。域外很多国家对与精神病人发生性关系的行为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对此类强奸罪的特殊犯罪人予以了严惩。[6]问题的关键在于,精神病人同幼女一样缺乏决定性行为的能力,即使能认识到非自愿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属于强奸行为,但是其并不具备对性行为的决定和控制能力。就本案而言,被害人罗某某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缺乏正常的意志能力,犯罪嫌疑人余某某在明知被害人罗某某为精神病患者的情况下,仍然与之发生性行为,应当认定为成立强奸罪。

强奸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内容是违背妇女意志,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性交。是否违背妇女意志还应充分考虑到妇女是否知道反抗、是否能够反抗,精神病患者缺乏正常的认识能力与意志能力,行为人明知是精神病患者而与之性交的,即使征得被害人同意的,也应当成立为强奸罪。因为虽然基于被害人承诺的行为可以成为违法性阻却事由,就像罗马法彦中“不可能对承诺者实施不法”所表示的那样,但具体到强奸案中幼女及精神病妇女的承诺不能成为违法性阻却事由。[7]原因在于有效的承诺必备要件之一是需要具有承诺能力的人基于真意作出的承诺。而事实上,无论是幼女抑或是精神病妇女在强奸案中并不具备承诺能力,即使作出承诺,也是无效的。

虽然我国法律中还规定了确实不知道妇女患有较轻微的痴呆症,在女方自愿或者主动要求下与之发生性行为的,不宜以犯罪论处。但本案中被害人是精神病人,无论在第一份鉴定意见还是第二份鉴定意见都予以了描述,不同的是第一份鉴定意见显示被害人是精神分裂症,第二份鉴定意见显示被害人无重性精神病。就这个角度而言,作为精神病妇女的被害人即使作出同意发生性行为的承诺也是无效的,更遑论被害人的供述中曾提及自己对发生性行为进行过反抗。

至此,被害人罗某某具有精神病,无性防卫能力,犯罪嫌疑人余某某构成强奸罪的论证已然完成。

(三)有利于实现案例释法说明功能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笔者认为无罪推定原则的贯彻与人权保障的实现,绝不意味着容忍那些侵害他人权利的犯罪行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在每一件案件中体现司法公平与公正,实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公、检、法机关办理和审理的案件都具有引领与指导社会公众如何沿律循法的导向作用,在具体个案中向社会民众释法说理,形成良好的释法制度是我国司法机关所追求的目标,这正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并颁布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检察官以案释法制度的规定(试行)》的初衷所在。值得注意的是,检察机关办理案件不可动摇的基础仍然是依据案件事实和法律。本案中,被害人罗某某与犯罪嫌疑人余某某在同村生活,全村人周知被害人罗某某具有精神病,倘若对余某某强奸精神病人罗某某的事实不予以处罚,那么是否会形成一种导向:与精神病人罗某某发生性关系的行为是不受刑法评价和处罚的,在此情形下被害人罗某某的人身权利尤其是性权利受到威胁和侵害是可以明确预见的。正如笔者所提倡的,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保护是社会公众的共同责任,作为检察机关更是责无旁贷。本案中依法认定犯罪嫌疑人具有强奸罪,具有案例指导作用,有利于实现检察机关以案释法说理的功能。

(四)余论——鉴定意见的司法审查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中第84条、85条、86条规定了鉴定意见的审查与认定。事实上,无论是鉴定意见还是其他法定证据的认定均是指有关人员对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据效力进行判断、评断、认可、确认等活动。[8]虽然有学者认为,认定证据应属于法官的特有职权,检察机关只有审查证据的权利。[9]但是对证据能力及证据效力进行判断、评断、认可等活动同样也是检察人员审查证据过程所从事的活动。因此,撇开审查证据与认定证据之间的概念界定之争,毋庸置疑,检察机关有义务也有权利对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及证据效力进行判断、评断,并选择认可的鉴定意见。笔者赞同眼下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模式属于“印证证明模式”,[10]也同样觉得与其批判司法实践及立法解释中对于证明力规则限制的现状,不如找出其存在的合理性与正当性,进而发现此现状出现的原因及条件。[11]不得不承认,当下我国证据规则中注重证据的真实性,也正是在这种优先考虑证据真实性的理念推动下,促使了司法实践中着重强调证据之间相互印证规则的形成。故此,检察机关审查证据过程中,即使通过询问证人、被害人,讯问犯罪嫌疑人,审查物证、书证等证据材料,对案件事实和证据的真实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还是要依据法定的客观证据规则作出评价。这个法定的客观证据评价规则和评价标准即是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规则。

不言而喻,鉴定意见的审查应注重证据相互印证规则,但同样不能忽视对作出鉴定意见的鉴定机构与鉴定人员的审查。在案件审理阶段,英美法系国家有鉴定人出庭接受控辩双方交叉询问的制度,大陆法系国家虽然对鉴定人出庭要求较为严格,但规定了可行性的方式允许鉴定人对鉴定意见予以说明。我国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中证据专章中第五节也明确规定了鉴定意见的审查与认定,其中第86条规定了鉴定人不出庭作证的后果,强制鉴定人出庭作证。虽然201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九章第八节专门就鉴定意见的处置方式有了较为宽泛的规定,但是对鉴定意见的具体审查在司法实践中有待进一步思考。

笔者认为,就本案而言,鉴定意见的审查除了对作出鉴定意见的鉴定机构与鉴定人员是否具有资质、鉴定方式是否客观进行必要的形式审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结合本案案情进行实质审查。具体来说,首先询问作出鉴定意见的鉴定人员作出鉴定的依据和原因,其次询问以前的精神病鉴定结论对现在鉴定意见作出的影响,并比较两份鉴定意见,将两份鉴定意见中争议焦点——被害人是否具备性防卫能力问题询问鉴定人员,请其解答性防卫能力鉴定是如何作出的和包括的内容,询问其精神病与性防卫能力之间的关系等。向作出鉴定意见的鉴定人员询问清楚鉴定意见作出的依据,不仅能更好地判断鉴定意见的证明力和鉴定意见的证据效力,还能更加准确地审查证据材料,作出精准的判断。

注释:

[1]赵秉志:《中国刑法典型案例研究第四卷: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犯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5页。

[2]陈瑞华:《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43页。

[3]拜荣静:《论刑事鉴定意见证明力的评价》,载《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4]同[3]。

[5]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第777页。

[6]如英国1956年《性犯罪法》中规定:“与精神有缺陷的妇女非法性交的男子构成犯罪,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德国刑法中规定“利用他人因病例性精神错乱而反抗能力的情况而与其实施性关系为犯罪”;日本刑法中规定“乘女子心神丧失或者不能抗拒,或者使女子心神丧失或者不能抗拒而奸淫的行为为犯罪”;意大利刑法中规定“利用被害人在行为实施时身体或者精神劣势状况,诱使他人实施或者接受性关系为犯罪。”

[7][日]大塚仁著《刑法概说(总论)》(第三版),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10页。

[8]何家弘:《论证据的基本范畴》,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1期。

[9]何家弘:《证据的审查与认定原理论纲》,载《法学家》2008年第3期。

[10]龙宗智:《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2期。

篇5:入党团支部推荐意见

敬爱的党组织:

###同学系我院########专业学生,共青团员。在校学习期间该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表现突出。在班级善于团结同学,组织能力较强。在学校文体活动等方面均做出较大的贡献。

在实际生活当中,他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懂得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学习成绩优秀,特别是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能切实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去;在思想上,该同学拥护党,能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向党员们虚心求教。因此,###同学已经从能力上,也从思想上成熟。该同志性格好动,有时比较浮躁,缺乏专心致志的精神,希望注意克服。总的来说,该同志表现比较突出,已经具备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素质,特此推荐该同学成为党的发展对象!

请上级组织审查。

#################团支部团支书签名:

篇6:团支部推荐优秀团员入党意见

团支部推荐优秀团员入党意见

同志思想上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年月日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争取早日实现自己的愿望。

一、思想政治方面。该同志遵守单位每周五政治学习制度,坚持学习《党章》和党的知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和xx大会议精神,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高标准,严要求,自觉对照党员标准,正确认识自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个人服从组织,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

益。有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认识问题较深刻,看问题比较敏锐,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比较坚定,政治上比较成熟。

二、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始终坚持把“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宗旨,认真学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在监察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遵守劳动保障监察员五项承诺和“十不准”,依法行政,公平、公正,能够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积极主动地完成领导交办的每一项任务。年,获得了“全市优秀”的称号,在团员中具有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团结协作,处处起表率作用。该同志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尊敬领导,与同事相处和睦,关系融洽。积极参加团支部、局系统组织的各项活动,在今年篮球比赛中,获得等奖,起到了模范表率作用。

总的来说,该同志表现比较突出,按照“推优”条件,经过支部全体团员讨

篇7:入党鉴定意见

一、政治思想方面,该同志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贯彻”八荣八耻”的优良作风,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坚持三个基本原则,有坚定的目标和信念,用党员标准从高从严要求自己。

二、工作方面能刻苦专研业务知识,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适应本职工作,该同志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不计个人得失,踏实肯干,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精神。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

三、该同志有良好的个人素质,能够服从组织安排,尊重长辈和领导,团结同志,讲原则,讲大局。诚恳朴实,待人友善,乐于助人。

存在的不足之处:工作上还需要积累经念。

篇8:团支部鉴定意见入党

民事责任承担的主体是指承担民事责任的当事人, 包括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房地产估价师注册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在房地产价格评估过程中, 因违法违纪或者严重失误给当事人造成的经济损失, 由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有权向签字的房地产估价师追偿。”司法部《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司法鉴定人在执业活动中,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其所在的司法鉴定机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后, 可以向有过错行为的司法鉴定人追偿”。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责任顺位是不同的。鉴定机构是承担鉴定责任的第一主体, 财产受到损害的利害关系人并不能直接向鉴定人追究民事责任。鉴定人的鉴定活动被认为是一种职务行为, 其行为由任职单位负责。当鉴定机构对外承担了全部赔偿责任后, 可以向作为第二责任主体的鉴定人追偿。

鉴定机构向鉴定人行使追偿权时, 至少应该注意四方面问题:一是鉴定机构可以行使抗辨权减免民事责任却怠于行使, 则鉴定人可以主张减免相应责任。二是就鉴定机构内部而言, 鉴定机构在内部审核等方面对鉴定意见错误也负有相应责任, 对鉴定人追偿的额度应是鉴定机构合理赔偿额的一定比例。三是对出具鉴定意见的签字鉴定人之间的责任分担, 鉴定机构的内部规章制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 没有规定的按各自过错的大小确定。四是在鉴定人执业保险和执业互济等执业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 鉴定人确实无力负担的, 鉴定机构应当放弃追偿。

从未来发展方向看, 鉴定人可能会成为承担民事责任的直接主体。鉴定意见的实质是鉴定人的个人意见, 是鉴定人凭借其专门知识对某个问题做出的一种认识和判断。鉴定意见是否客观、准确, 取决于司法鉴定人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判断能力, 应当由鉴定人自己负责。按照现行规定, 鉴定意见要求由鉴定人独立发表, 其鉴定报酬却由鉴定机构取得, 鉴定过错责任也全部由鉴定机构对外承担, 这既不符合权责一致的原则, 也不利于鉴定人谨慎执业, 与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也不一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十条规定:“司法鉴定实行鉴定人负责制度。鉴定人应当独立进行鉴定, 对鉴定意见负责并在鉴定书上签名或盖章。”随着鉴定人负责制的进一步完善落实, 鉴定主体对外承担责任的强度将有可能向鉴定人个人倾斜。

二、民事责任承担的对象

民事责任承担的对象是指有权控告鉴定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人, 主要包括诉讼当事人和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

1. 诉讼当事人

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意见作为法定证据被人民法院采信, 并据此做出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判决或裁定生效后, 诉讼当事人必须服从。而鉴定意见一旦出现错误, 就会产生对当事人一方 (或原告或被告) 的不利后果, 不利一方当事人就将成为鉴定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对象。另外, 诉讼当事人双方因信赖了错误的鉴定意见, 在法院判决或裁定前撤诉或和解, 从而给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害的, 受害人也将成为鉴定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对象。

2. 与诉讼案件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

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意见是为特定的诉讼目的服务的, 因此, 这里所指的利害关系第三人特指特定的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 包括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至于与原被告双方争议的诉讼标的无直接牵连和不负有返还或者赔偿等义务的案外人, 即使因信赖鉴定意见而加以利用, 并受到了损害, 鉴定主体也不承担法律责任。因为, 鉴定意见不属于公众信息, 它是依特定的目的, 针对特定的使用者提供的, 案外人受到的损害并不能为鉴定主体所“合理预见”可以推定鉴定主体的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不对其承担责任。

三、民事责任承担的方式

从《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所涉及的侵权责任方式上看, 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意见错误的责任方式, 主要是返还鉴定费用和赔偿损失, 其他责任方式基本不适用。

1. 返还鉴定费用

鉴定费用是鉴定主体提供鉴定服务所收取的报酬。鉴定主体出具错误的鉴定意见, 与其鉴定活动的目的严重不符, 其收取的鉴定费用已失去了合法依据, 应当予以返还。至于应全部返还, 还是部分返还, 取决于过错程度。

2. 赔偿损失

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意见错误给受害人造成的损失一般为财产损失。对财产损失的赔偿范围应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以使受害人的利益得到充分的救济。

四、民事责任承担范围的限制

鉴定主体承担民事责任是否受限, 是体现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活动公平与效率平衡的关键点。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收费仅是所鉴定房地产价值的千分之三左右, 司法鉴定的执业报酬与所鉴定房地产的价值量相差甚远。另外, 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的对象是高价值财产, 估价师在估价作业上的稍微疏忽, 就可能导致估价结果相当大的价值差异。而在现有房地产估价技术水平和鉴定人执业能力的固有限制下, 完全避免疏忽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使得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具有较高的执业风险。在风险高且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的现实执业环境下, 当鉴定主体有过失 (故意除外) 时, 如果要求鉴定主体就鉴定意见偏离“真实价值”部分导致财产损失全额承担赔偿责任, 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 应当建立公平分担制度和法定赔偿限额制度, 对鉴定主体的民事赔偿责任范围、区分过错形式和过错程度, 做出必要的限制。

其一, 因鉴定主体主观故意, 导致诉讼当事人或第三人财产损失的, 应当在其鉴定意见偏离“真实价值”部分导致财产损失的金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共同侵权的, 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其二, 因鉴定主体的过失导致诉讼当事人或第三人财产损失的, 可以将鉴定意见偏离“真实价值”部分导致财产损失的金额划分若干范围, 在不同的金额范围确定各自的赔偿限额, 赔偿限额可按鉴定收费的一定倍数确定。在赔偿限额内, 依鉴定主体的过错程度, 确定具体的赔偿金额。

五、民事责任的免除与减轻

鉴定主体民事责任的免除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

1. 鉴定意见的“合理误差”

从鉴定主体的角度看, 即使鉴定主体已经遵守了估价规范和鉴定规范, 并保持了必要的职业谨慎, 还是会出现鉴定误差。如果这种误差被行业共同经验认为是“真实价值”的组成部分, 属“合理误差”, 则鉴定主体对这种“合理误差”给利害关系人造成的损害不承担责任。从鉴定意见使用者的角度看, 估价行为不同于定价行为, 这种“合理误差”符合一般鉴定意见使用者的心理预期, 或者说是“可预见”。其在依赖鉴定意见做出决定或采取行动时, 也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 采取排除“合理误差”影响的应对措施 (如离婚协议时, 按评估价值的一定比例确定需要分割的房地产的价值) 。否则, 鉴定主体免责。

2. 鉴定意见使用者的不合理使用

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意见是为特定的目的、特定的使用者服务的, 估价目的不同, 估价时点、价值类型和价值范围就可能发生变化, 估价结果相应的会有差异。因此, 鉴定意见使用者应当按照鉴定意见书提示的使用方向和使用限制, 合理、善意、正确地使用鉴定意见。当鉴定主体对鉴定意见的使用方向、使用限制等做出了明确说明, 使用者在对此已经认知或应当认知的情况下仍然恶意或者不当使用鉴定意见, 鉴定主体将免责。

3. 鉴定主体对鉴定意见瑕疵做了充分披露与说明

这里的鉴定意见瑕疵, 是指因鉴定资料的缺陷导致的鉴定意见误差。房地产司法鉴定意见的准确性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鉴定资料的真实、完整、充分。而鉴定资料的提供责任在委托方, 如果委托方不能提供满足估价基本条件的鉴定资料, 司法鉴定程序不能启动;如果委托方提供了能够满足估价基本条件的鉴定资料, 但欠完整充分, 估价条件就会有模糊或不确定的事项。委托方在鉴定主体明确告知的情况下, 仍然继续委托鉴定, 鉴定主体对这些模糊或不确定的估价条件就要做出合法、合理的假定。在这样的假定条件下得出的鉴定意见, 误差相应也会加大, 影响其证据证明力。当鉴定主体对鉴定意见瑕疵予以披露, 对鉴定风险做出了明确提示时, 可以对加大的误差免责。

4. 不可抗力

主要是房地产估价系统风险的出现, 即国家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房地产市场急剧动荡, 使房地产估价的前提条件产生重大改变, 这种情形导致的估价鉴定意见偏离“真实价值”, 是鉴定主体无法预见、也不能避免的, 应当免除鉴定主体的责任。

5. 超过诉讼时效

“法律不保护权利的睡眠者”, 按照《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两年, 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意见错误给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害的, 适用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受害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时起两年期满仍然没有向鉴定主体请求损害赔偿的, 其胜诉权消灭。

6. 有效补救

当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意见错误给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害后, 鉴定主体积极采取措施, 如通过补充鉴定、为利害关系人作证等方式, 挽回全部财产损失的, 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

7. 自愿协商

按照民法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鉴定主体与因鉴定意见错误造成财产损害的利害关系人自愿协商, 免除鉴定主体全部赔偿责任, 且不违反法律规定的, 鉴定主体可免责。

鉴定主体的民事赔偿责任, 一般可以因下列情形减轻, 但不会全部免除:

(1) 诉讼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 应当申请补充鉴定、补充质证或者重新鉴定, 却不及时提出申请, 放弃救济权利的。

(2) 利害关系人明知房地产估价司法鉴定意见不真实、不准确还使用的。

(3) 鉴定主体对应当明确告知或充分披露的鉴定事项, 虽已告知或披露, 但告知欠明确或者披露欠充分。

(4) 通过有效补救没有挽回全部损失或自愿协商减轻部分责任的。

上一篇:小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彩色画气球变葡萄》下一篇:薛法根教学设计《半截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