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礼仪论文

2024-04-29

公务礼仪论文(共6篇)

篇1:公务礼仪论文

北京未来之舟礼仪培训机构·公务车司机礼仪培训内容

公务车司机服务礼仪培训

专业举止篇

(一)(本资料适用于:公务车司机班/公务车司机队礼仪培训、文明修养培训,亦可供出租车司机礼仪培训参考)

案例:李军为什么被被请“喝咖啡”?

司机李军才来公司两个月,就被公司人力资源部客气地请“喝咖啡”了。李军百思不得其解,自认为来公司两个月来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为什么会是这样结果?

司机班周经理告诉了李军被辞退的原因。原来,李军专门给公司汪董事长开车。每次接到出车任务的时候,他倒是都能圆满、周到地完成。但他有一个让汪董很不舒服的习惯,就是在开车的时候,时不时通过车内的后视镜看几眼汪董。就这不经易的几眼,使汪董非常不自在。甚至有一次李军在接贵宾和汪董之后,贵宾还开玩笑地说:看来汪董请了位好司机,边开车边监视我,随时防备我对汪董不利啊!汪董为此暗示过李军几次,但他一直不以为然。可见,作为公务车司机来说,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是需要通过言行举止这些细节来展现的。

未来之舟专用资料·注意保存

无论是公务车还是出租车,要做一名有修养、有风度的司机,首先就要从行为举止做起,以体现自己应有的涵养,表达对客人或领导的尊重。

一、举止文明

研究显示:人的第一印象中,视觉占55%,听觉占38%,其他(触觉、嗅觉等)占7%。所以,司机的举止在客人、领导的第一印象中占有很大比重。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出车前的准备

作为出租车司机,在工作时间内肯定都在运营中;作为公务车司机,上班后则必须坚守岗位,不能私自外出或私自出车,要随时准备出车、随叫随到。如果遇有非要外出办理的私事,则必须向主管领导请假,明确去、回时间,以便主管领导在接到出车任务后及时安排。

1、车辆检查

检查轮胎气压,车轮松旷,灯光和喇叭是否有效,刹车、发动机、仪表工作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开“问题车”上路,为客人、领导、行人的人身及财产安全负责。检查燃料、润滑油、冷却液、制动液是否充足,达到全天运行的要求。因为在运行途中添加燃料,往往比较浪费时间,一旦有急事需要办理,或者去赶飞机、火车的时候,还会误事。

车辆清洁。做到车身洁净、玻璃明亮、座套整齐,为乘客提供干净、舒适的乘车环境。调节好车内温度,寒冬、盛夏客人上车前,车内温度要以乘客感到舒适为宜。这看起来虽然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但在我们未来之舟的公务车司机培训中,经常有司机队领导向我们“告状”。

汽车内不要存放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

2、自我检查

查看手机信号是否正常、电量是否充足,以免最关键的时候秘外界联系不上而误事。车内应备有城市交通图,以方便乘客查阅,也方便自己临时去没有去过的地方时查阅线路。

车内有无手纸、垃圾袋等清洁物品,以及书写纸(便笺也可以)、笔等,以备不时之需。公务车司机,还应备有公司职员联络卡,以方便客人、领导联络之用。

有无收听当天的天气预报、路况信息,以对当天的情况了解在前,提前做好准备,避免无谓的堵车。如果要下雨,就要在车里准备上雨具,方便客人、领导使用。

(二)车内环境维护

1、保持空气清新

做好车内的通风,确保车厢内空气新鲜无异味。车厢里狭窄的空间,特别是炎热的夏天,时间久了难免会有异味。所以要经常保持通风,确保车内无异味。

另外,为保持车内清新的空气,即使停车休息的时候,也不要在车内用餐、抽烟。如果遇特殊情况,必须要在车内用餐,用餐后必须做好通风工作。

2、车用香水

车用香水,不仅可以有效清新汽车内的空气,而且还可以作为装饰品点缀车内的空间。选用车用香水的时候,不要选“三无”的劣质香水,应该选用有具体厂家、有生产许可证号、有质量监督部门认证的品牌产品,并且尽量使用纯度较高的安全的天然香料合成的制品。劣质香水有很强的腐蚀作用,使用久了还容易致癌。

车用香水使用方法:拧开瓶子的外盖,除去棉芯后再拧紧瓶盖;用双面胶把香水座固定在适当的风口水平处。

3、垃圾处理

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出车前要准备好垃圾袋、手袋等物品。作为司机,必须带头做好垃圾的规范处理,产生的垃圾必须放进垃圾袋;鼻涕、痰等先处理进手纸里,然后再把手纸扔进垃圾袋里。停车后,垃圾袋应丢进垃圾箱里。

(三)迎客上车

怎样迎客上车呢?从司机实际操作的角度而言,公务车和出租车稍有不同。

1、公务车

上班后,要坚守岗位,不能私自外出或私自出车。如果有要事必须外出,一是要提前向主管领导请假,以便主管领导在接到出车任务后,及时安排其他司机出车。

接到出车通知后,必须提前5-10分钟到达指定地点。即使到了约定时间,也不可以催叫或鸣笛。

对于贵宾,如果没有专门的礼仪人员或者领导给客人开关车门时,司机就应该负责这项工作。给领导开车,司机也应该主动迎接领导上车。还应该主动协助客人或者领导拿放行李,但客人或者领导的手提包、公文包、坤包除外。

迎客上车的时候,通常开的是后排右侧车门,因为在公务车的情况下,后排右侧座位是上座。司机应采用前腹式站姿或者侧放式站姿,站在车门外侧(即靠近副驾驶座一侧)。客人或者领导走近的时候,以左手拉开车门,右手挡住车门上框,防止客人或者领导不小心撞到车门。同时向客人或领导点头、微笑致意。

鉴于宗教信仰的原因,如果迎接的是佛教界人士,只需要给他们打开车门、点头微笑致意即可,不能用手挡车门上框。因为将手挡在客人头顶是一种忌讳,会被认为„„当然,如果是多座的大车,司机就不必专门迎客上车了。

2、出租车

作为出租车司机车来说,如果客人电话叫车,也应该在提前5-10分钟到达乘客指定的地点。即使到了约定时间乘客仍然没有来的话,可以和乘客电话沟通或者再等5-10分钟,不要到点不见乘客马上就走。

鉴于出租车司机的工作特点,一般只需要坐在驾驶座上,以微笑、敬语等方式迎接客人即可。除非遇到老、弱、病、残、孕等行动不便的乘客坐车时,条件允许时可以下车迎接并做好协助。

(四)不受欢迎的举止

我们未来之舟在日常的公务车司机礼仪培训中,特别是为各单位公务车司机班培训中,单位领导反映最多的是司机们一些不得体的举止行为问题,在他们看来,虽然都是“小问题”,却非常有损单位形象。

1、盯视他人

在接待一些服饰、打扮或相貌奇特的客人时,司机如果盯视的话,既显得自己没见过世面,同时也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难以博得客人的好感。尤其是异性领导或者异性客人穿着性感,特别是在天气炎热的季节,司机们更要把握好自己的目光,不要让人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2、车内窃笑

当客人或者领导讲错话、办错事或出洋相的时候,或者在车内打嗝、排“尾气”的时候,不要窃笑,否则不仅不礼貌,甚至有时候会刺伤客人或者领导的自尊心。最好的方法是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这是最受欢迎、最专业的处理方式。

3、乱用手势

不同的手势,表达不同的含意。有些手势,使用起来不仅不礼貌,更会给人以目中无人、嚣张的感觉。

(1)注意区域性差异

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手势的含意也有很多差别,甚至同一手势表达的含意也不相同。所以,必须对常见基本的手势礼仪有所了解,才能合乎规范,才不至于无事生非。

掌心向下的招手动作,在中国主要表示招呼别人过来,在美国表示叫狗过来。

竖起大拇指,一般都表示顺利或夸奖别人。但也有很多例外,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的人看来,表示要搭车,德国人用来表示数字“1”,日本人表示“5”,澳大利亚人表示骂人。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把拇指翘起来反向指向第三者,是对第三者的嘲讽。另外,作为服务岗位的司机,特别是和泛泛之交的领导或客人在一起时,即使不存在文化差异,冒然向他人做出这个动作,虽然有夸奖的含意,但也会让人觉得唐突、不稳重。

OK手势。这种手势源于美国。拇指、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这种手势在美国表示“同意”、“顺利”、“很好”的意思,而法国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是表示“钱”,在泰国它表示“没问题”,而在巴西表示粗俗下流。

V形手势。这种手势源于英国。食指、中指分开并伸直,掌心向外,表示“胜利”。如果掌心向内,就变成骂人的手势了。

拳掌相击。意大利、智利及其他许多地方的人以此表示诅咒语:“他妈的!”但在国内多表示为自己鼓劲或叫好的意思。

(2)要注意的手势

司机是服务性质的岗位。其手势有很多需要特别注意的4、司机人员“反客为主”

5、往车外扔垃圾、吐痰

很多司机都知道爱护车内环境,不往车里吐痰、扔垃圾,但偏偏往车外扔垃圾、吐痰。其实这种行为,虽然自己的车内干净了,但本质上是和扔、吐到车内里一样,都是非常不文明、有损形象的行为。

6、车内吸烟

研究表明,被动“吸烟”者所受的危害比抽烟者要大很多。所以公共场所吸烟是非常不受欢迎的行为,特别是在车厢这样的封闭而狭窄的空间里。出租车和公务车司机,即使烟瘾再大也不能在车内吸烟。试想一个烟雾缭绕的车厢,怎么可能给乘客带来轻松愉快的心情、健康清新的环境?

7、行驶中接打手机

司机的首要职责是安全驾驶。一边开车一边接打电话,就像耍杂技一样,是交通法禁止的驾驶行为。行驶中如果有来电,或者慢车、停车再接,或者让车内的人帮忙代接一下,不要随便耍酷,置全车人的安全于不顾。

8、„„

9、其他不得体行为

除了以上提到的八个方面,还有一些行为需要注意。

(本资料摘自北京未来之舟礼仪培训机构,公务车司机礼仪培训内容)

篇2:公务礼仪论文

公务接待规格

如何确定公务来访应采用那种规格接待呢?这主要依据来访人员的身份和来访目的,考虑双方关系和惯例,综合平衡确定。一般来说,主要迎送人员的身份和职务应与来访者相差不大,以对口、对等为宜。如果当事人因故不能出面,或不能完全对等,这时要灵活变通,由职位相当人士或副职出面。

根据来宾身份,接待规格一般分为三种:高规格接待、低规格接待、同等接待。

高规格接待

也就是本单位陪客比来宾职务要高的接待。高规格接待通常有这样几种情况:上级领导派一般工作人员向下级领导口授意见;兄弟单位领导派员到本单位商谈重要事宜;下级人员来访,要办重要事宜等。这种情况一般都要求领导出面作陪。

低规格接待

即本单位陪客比来宾职务低的接待。低规格接待通常在基层单位中比较多见,一般有这样几种情况:上级领导部门或主管部门领导来本地、本单位视察;老干部故地重游;老干部和上级领导路过本地,短暂休息;外地参观团来本地参观等。这种接待不可兴师动众,领导只需出面看望一下。同等接待

即陪客与客人职务、级别大体一样的接待。一般是来的客人什么级别,本单位也派什么级别的人员陪同,职称或职务相同则更好,或按预约由具体经办部门领导对等接待,较高层次的领导只需在事前看望一下即可。

具体要求

迎接

迎接客人必须准确掌握来访客人所乘交通工具和抵达时间,并提前通知全体迎送人员和有关单位。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应及时告知有关人员,做到既顺利接送来客,又不多耽误迎送人员的时间。

对于经常见面的客人,有关人员在双方见面的会客室里静候即可。如果来宾人数较多,主方可以安排几位公关接待人员在楼下入口处迎接。如果来宾中有级别较高或身份重要的人物,东道主的高级领导应该亲自到门口迎候。

迎接客人时,应在客人抵达前到达迎接地点,看到来客的车辆开来,接待人员要微笑挥手致意。车停稳后,要快步上前,同来宾一一握手、寒暄,表示欢迎。

用汽车接送客人时,应主动为对方开车门。手背贴车厢上没,防止客人碰头。五星级酒店更会要求接待人员张开拇指朝向上方,以明确的肢体动作表达对客人的敬意。陪行

接待人员在引导来宾去往会见、会谈地点时,要用声音和手势同时向来宾示意跟自己走,声音手势都应适度得体。

接待人员中应该有一个在左前方带路,其余的人按尊卑顺序在左侧陪同来宾一起前行。带路人步伐要适中,照顾后边的来宾。在转弯处、楼梯口、电梯口要稍稍停一下,待来宾跟上后再前行。遇到不起眼的台阶、地毯接缝处,要提醒来宾注意安全。

如果电梯有专门司机,接待人员要先请来宾进入,自己最后登梯。如果电梯没有专人负责,那么带路人就要先进入电梯,按住开门按钮,请来宾进入电梯。到达目的楼层后,电梯内若宽敞,应先请来宾走出电梯;若较挤,自己应先出来给来宾让路。

到达会客室的门口,要先向来宾介绍这是什么地方,然后为来宾开门。外开的门,接待人员应拉开门并站在门后请来宾先进;内开的门,接待人员向里推开后自己先进去,然后在门后拉住门,请来宾进入。

如果走过去的距离较远,经客人允许,可以帮助其拿包或其他东西,并说一些比较得体的话。如果需要转换行进方向,应在说明的同时以手指示。

如果客人有雨具、大衣等物品,帮客人放好后,放置的位置也要向客人讲清楚。如果领导不在会客室,应让客人稍候,自己马上去向领导汇报,请领导前来会客。

篇3:公务礼仪论文

又是一年国考季。虽然媒体纷纷报道, 今年的报考人数和报录比例双双下降, 但129万人的报名总量、2624.5:1的最热职位比也一再表明, 公务员仍然被不少年轻人视为最佳就业途径, 甚至都没有之一。我们不知这129万人中有多少是应届毕业生, 多少是在职人员。但有一类人以及一种现象尤其特别, 那就是公务员以及“公务员报考公务员”现象。

在这类公务员报考族中, 又以基层公务员最为普遍, 甚至不少人用到了“逃离”两个字。的确, 基层公务员“活多、钱少、压力大”, 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普遍共识, 加上晋升困难、发展有限, 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不甘就此埋没, 于是乎, “逃离”成了唯一选择。舍得离开体制的, 直接辞职;舍不得离开的, 就只有重新报考, 通过考上另外的公务员而离开原来的地方。笔者以为, 公务员报考公务员, 不管从哪个层面来看, 都是“负能量”满满。对于个人来说, 之前费了好大的劲, 好不容易考进公务员队伍, 如今又要重新准备、重新考试。虽然拥有几年基层工作经历, 但进人一个新单位, 还是得从头做起、从科员干起。几年最好的青春, 就这样在徘徊间耗费了。

对于国家来说, 特别是基层乡镇, 招进来一个人, 花了几年时间培养, 可人家心根本不在这上面, 离开只是迟早的事, 如此“心不在焉”, 试问工作能有多大的成就?然后又是重新招人、培养、离开, 恶性循环之下, 最终的结果只会是人才断层。

对于社会来说, 公务员作为就业途径之一, 公务员报考公务员, 无疑也是对公共职位的一种挤占和浪费。当初挤破头挤进来, 现在又想挤出去, 这“一进一出”之间, 耽误了多少家在当地、甘愿留在基层的人才。

前段时间, 中组部、人社部和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了一个文件《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通过从学历要求、专业限制、年龄条件、工作年限、开考比例、合格分数线等六大方面弱化规定、降低门槛, 鼓励大家积极报考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可是, 笔者想说, 人是招进来了, 可若留不住, 岂不还是白搭?反复招人, 反复走人, 那又有何意义?

篇4:中国传统公务礼仪

不学礼,无以立。这是孔子教导他的儿子孔鲤时说的话。古代帝王用礼乐来教导民众,以求天下归心、四方安宁。中国传统礼仪,在古代中国社会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凝合力。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礼”的力量依然博大而厚重。对于今天的公务员来说,可谓“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礼者,敬而已矣

中国的传统礼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讲究“敬”,并以敬为指导,贯穿于所有的礼仪中。敬即尊敬、敬重,它首先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虚伪的谦恭正如通常所说的“礼节性”的微笑,虽有其形,却缺乏应有的诚意。同时,敬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国家、民族、人民、自然规律、事业……前者可以称之为敬人,后者称之为敬业。脱离了敬,都不过是空头文件,表面文章,并无任何实际意义。

“礼者,自卑而尊人。”无论是敬人还是敬业,在抒发敬意的同时都必然包含对自我的克制,谦恭地降低身段,这就是“自卑而尊人”的含义。公务员礼仪也一样。所谓敬人,就是秉承“自卑而尊人”的思想,不计较身份上的差异,发自内心地尊重自己面对的任何人,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价值,每一种真诚的诉求都有值得倾听的理由。敬人是基础,敬业则是更明确的应用。面对工作或者事业,首先需要有诚敬的心态。这种心态体现在工作之中,是专注和责任感,体现在工作之外,则是言谈举止。

礼仪的“三紧七不”

人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容貌,礼也是从端正容貌和服饰开始的。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在十分郑重的场合,一定是体态端正、服饰整洁、表情庄敬、言辞得体,这既是内在修养的表露,也是对他人尊敬的表现。

古人对仪容体态的礼仪很有讲究。一是“三紧”。这是宋代学者朱熹对古人服饰方面的要求所作的总结。所谓“三紧”,就是帽带要紧、腰带要紧、鞋带要紧。三者都扎紧了,人的精神状态才会显得振作,才能表现出对人、对事的郑重。现代服饰虽然不同于古代,但穿衣得体、整洁、庄重、大方的要求,却无二致。

二是“七不”。所谓“七不”,是指《礼记》里边说的“不敢哕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寒不敢袭;痒不敢搔;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不涉不撅;亵衣衾不见”等七条规定。这些规定既适用于与父母、尊长共用的场所,也适用于工作场所。在严肃、正规的场合,打饱嗝、打哈欠、伸懒腰、吐唾沫、擤鼻涕、歪坐、斜视、跷二郎腿,或者只穿睡衣、内衣,甚至赤膊,都显得随便、懒散,缺乏敬意。

此外,还应当“立必正方,常视毋诳”。在正式场合,无论是坐还是站,都要端正;视线要有一定的方向。歪坐、斜站,眼睛到处乱看,都是怠惰不敬的表现。目光是心态最直接的流露,能反映出内心对人是否敬重。因此,在礼仪场合要注意自己视线的高度。视线过高,是傲慢之相。视线过低,则似有忧虑在心,不免令对方猜测。如果左右旁视,更会给人留下心术不正、狡诈善变的印象。平时或在私下场合,态度可以比较放松,但一旦进入正规场合或工作单位,就必须显得严肃、庄重。这种心态,在走路的姿势、步伐,甚至面部的表情上,都要有所体现。

临事而敬,好謀而成

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依据其所在单位的性质、自身的职务、级别、年龄、性别而有所不同,但从礼仪的角度来看,又有很多相似之处。

不论面对贵者还是贫贱者,都保持“敬”的态度是最基础的礼仪。公务员既是政府的雇员,也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谋福利、给百姓办实事,可以说是公务员的“天职”。但人民有穷富之分,事情有大小之别,这就要求公务员在处理事务时能够不分穷富,一视同仁,尽管面对的是干体力活、做小生意的“负贩者”,也不应该加以歧视。竖立起这样的态度,不仅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弊病可以消除,也有助于提升转型期社会最为需要的社会和谐。

见人下菜碟不可取,而自以为是、高高在上就更不可取。据说在先秦时期,马车前面一般都有一根横杆,称作“轼”,供乘车人手扶,以保持身体平衡。儒家依据轼的这种功能,相应地制定了“式”礼。当乘车者驾车返乡,或途中遇到尊者、贤者,都要凭轼垂首,点头示意,表示因车行迅疾,不便行礼,以此表达尊敬之意。当车子进入繁华的国都中,不敢疾驰,因为怕那样会惊扰百姓。回到自己的里巷家乡,则要向父老乡亲致意。《史记》中记载,魏文侯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每次经过贤士段干木的居所时,都要行式礼,以示尊贤之心。在当时传为美谈,结果魏国招揽了大批贤才俊士,成为强国。反观今日,很多人把车当作身份、财富、权势的象征,有炫耀之意,无敬人之心,横冲直撞,甚至凭借某些特殊的车牌无视交通法规,任意胡为。除了暴露自己的浅薄无知之外,只会使人厌恶。长此以往,离“礼”之大义日远矣。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经学研究中心)

公务活动应遵循的社交礼仪(部分)

如果是在所尊敬的人或者自己的上级旁边陪坐,一定要坐在离他最近的地方,彼此之间不要留空坐,这一方面是为了表示与尊者的亲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准备回答他的提问,同时含有为后来者留下空位的意思。谈话中间如果有与自己辈分、级别相同的人来到,则不必为之起身,只有长辈或者上级来到才需要起身行礼。

与客人对坐,如果不是吃饭,就应该尽量靠后坐(即不要靠近前面的桌子);如果是吃饭,就应该靠近桌子坐。坐姿要稳,容颜要端庄。

在陪伴尊长饮酒时,如果尊长斟酒并亲自送过来,晚辈就要赶紧站起来,走到陈放酒具的地方,对尊长行礼后,双手接杯。如果尊长说不必如此,晚辈才可以返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喝。尊长举杯但是还没有饮尽,晚辈就不应先喝。

参加宴会时,如果全桌的主食盛在同一个食器中,那么自己就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别人吃不饱。如果菜烧得不合自己口味,也应该尝一些,这是对主人劳动的尊重,而不应该当主人的面说出来,那样会使主人难堪。

陪同长辈去赴宴,虽然主人同时加以招待,但因为有长辈在场,自己就不需要辞谢。如果主人宴请贵客,自己被召为陪客,遇到主人敬酒的时候,自己也不需要辞谢,因为这个宴会本来就不是专为自己设的。

不能在饭桌上叹气,那样会破坏宴会气氛。

与尊长握手,晚辈一定要用双手,以表示亲热和尊敬;单手相握是平辈之间的礼节,单手与尊长相握,是不懂礼貌的表现。长者的精力往往比较差,不能与年轻人相比,因此,在尊长旁边陪坐时,要随时注意他的表情变化,如果尊长开始打哈欠,说明尊长已经感到疲倦;如果尊长已经拿起手杖、在找自己的鞋,或者在向左右的人问时间的早晚,说明他已经打算退席。这时,陪坐者应该主动告退,以便尽早让尊长休息。

听尊长说话,凡是尊长还没有提到的话题,不要抢先去谈,那样有炫耀自己比尊长博学之嫌。陪坐时,容貌要端正;听尊长说话时,神色一定要恭敬;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也不应总是说与他人雷同、毫无个性的话。

在长者面前,不能以“老”自称。如果自称“老”,就显得在场的长者更老,使他们伤感,而且有骄傲之嫌。

跟随师长或尊长出门,看到远处的熟人,不要隔着马路与人说话,那样是怠慢身边长者的表现。如果在路上遇见尊长,应该快步上前,正立行礼。尊长与你说话就回答,否则就可以快步退下。

向别人赠送礼物,或者从尊长手中接受礼物、证书等,都必须用双手捧持,决不可单手授受,捧持的高度要大致与心相平,这是郑重其事的表现。赠送礼物或递交物件给对方,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都应该亲手授受,而不能将礼物或物件扔给对方,更不可以让在场的第三者转送。如果接受的礼物体积比较大,无法捧持,只能提拎,那么,提拎的礼物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要大致与腰带平齐,绝不能放在地上拖着走。

篇5:公务礼仪——公务人员的必修课

公务礼仪——公务人员的必修课

——公务人员礼仪规范述谈

周 建 荣

谈到公务礼仪,很多人认为那是花拳绣腿,与单位的工作关系不大。但事实上,公务礼仪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WTO规则”,能不能懂得并熟练运用公务礼仪,反映了一个公务人员的素质和单位的形象,甚至影响到一个单位的工作效率或事情的成败。这在一些招商引资成败的个案中足以得到证明。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文明礼仪,在我们这个古老的礼仪之邦更加备受关注。现代工作交往中,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用到礼仪,学好公务礼仪,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工作和交往中会事半功倍。

本文主要介绍公务礼仪的内涵及理念、操作规则、形象设计以及在重要的场合怎样塑造自己的形象等问题。

一、重视公务礼仪的意义(交往艺术的重要功能)

1.礼仪定义及分类。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示尊重对方的过程和手段。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礼仪大致可以分为公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几大分支。因为礼仪是门综合性的学科,几大分支是相对而言的,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也就是说,公务礼仪的基本理念与规则,在其它方面同样适用。

2.公务礼仪的作用。一言以蔽之: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目的有三:第一,提升个人素质。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个人素质,就是个人修养和表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说到底是素质的竞争。第二,方便我们交往。恰到好处的礼仪,能拉近与他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实现快捷有效的沟通,提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效率。第三,有助于维护单位形象。礼仪交往,个体代表集体。个人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所在单位乃至政府部门的活体广告。这就是公务礼仪要讲规矩的根本原因。

3.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双能力”。公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包括什么?有人说:业务能力。其实这只是基本能力,是立足之本,但不完全。有本事的人多得去了。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讲,工作能力还应包括交际能力,是指按照规则规范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不是指搞一些庸俗关系的本事。交际能力被称之为可持续发展能力。业务能力和交际能力被称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双能力”。所以我们要强调,公务交往中,人际关系的能力不可偏废。

公务交往是讲交往规则的,没有规炬不成方圆。学习公务礼仪,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能全面提高个人和单位素质,但至少有这样的作用:让你少出洋相,少丢人,少贻笑大方,称之为减灾效应。

4.公务礼仪的原缘。古人云:礼出于俗,俗化为礼。公务交往涉及的面非常多,人们有不同的说法:道德修养;形式美;风俗习惯等等。公务礼仪就是建立在道德修养、形式美、风俗习惯之上的一定之规,是我们在公共交往中应该遵守的交往规矩和艺术。你见过多少世面,是什么档次的人,交往礼仪的一定之规会使你有所表现。行为科学理论又促进了公务礼仪的完善与发展。

比如,有教养的人在外人面前、在公共场所是不吸烟的;有教养的人是不在大庭广众中大声喧哗的;有教养的人是不会搬弄是非、家长里短的;„„。

比如:手机在公务交往现场的规则。你的身份决定了你使用手机不能象普通百姓一样随便。手机在公务交往中有个规则,叫:不响,不听,不出去接听。开会时,培训时,与客人交谈时要当面将手机调到振动档或转移呼叫。就是告诉对方,我对你重视!有的人跟你谈十分钟话,要中 党

断五六次,因为手机要响五六次。给人感觉是三心二意、轻漫冷漠。出去接,钻桌面底下接都不行。即使有重要事情不能中断,也应交由他人代管。

5.礼貌服务规范要求。我们一般称之为文明礼貌三要素:接待三声;文明十字;热情三到。①接待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来有迎声,只要上班、穿制服,不管来人是不是找自己,都要主动招呼;问有答声,有问必答,不主动攀谈;去有送声,即使与客人谈得不投机,也应做到去有送声。

②文明十字:是接待三声的具体化。文明用语不在多,而在于用。“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感恩之心常存是人格的尊严,是做人的教养。

③热情三到:礼仪应成为一座桥,便于沟通,但如果冷冰冰,就会成为一堵墙。

眼到:目中有人。讲话时要有心灵窗户间的交流,友善地注视对方。斜视、扫视都不对。应看头部眼睛,不能俯视,在楼梯上也应先走下。问候时要看,引证对方观点是要看,告别再见时要看、慰问致意时要看,其他时间可看可不看。注视时间以三分之一为宜。

口到:《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规定讲普通话。是文明程度的标志,更方便沟通交际。口到第二个要求,因人而异,区分对象。讲话是很有讲究的。比如你是一个部门领导,秘书是一个女同志,晚上需要她拿钥匙打开文件柜,打电话到她家应称同志,而决不能用简称和呢称,以免引起她家人的误会,因为称呼就是关系定位。

意到:对人家的尊重之意、友善之意、热情之意要表现出来。有这么几个要求:一是要有表情。有的人在自己人面前嘻皮笑脸,但在外人面前冷若冰霜,面无表情。还有人作苦大仇深状,仇眉苦脸,横眉冷对。但见蹙娥眉,不知心恨谁。这样不好。你不仅要有表情,还要跟客人互动。

6.微笑是一种心灵的语言。微笑具有很大的魅力和作用,被视作“参与社交的通行证”。但要自然,该笑就笑,不该笑别笑。不能千篇一律搞笑脸相迎、以笑待人。比如对待违章者交罚款时,对疼痛难耐的病人就医时,你还咧开嘴笑,人家什么感觉?训练有素的人笑得落落大方,不卑不亢。笑,怎样才能显得大方呢?一般来说要露六颗牙齿(牙小可能是八颗)。上面三颗下面三颗?那是流氓兔。笑肌拉动时,爽朗自然有分寸地笑,一般露上面六颗牙齿。不会是单数。上下各露六颗牙齿,那叫傻笑。

二、学习公务礼仪必须注意什么问题?(尊重为本)

1.公务礼仪的基本理念。就是四个字:尊重为本。虽然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个怎么做,那个怎么做,但最高层次的含义未必都清楚,这就是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如何做到自尊。

比如:清点人数和招呼他人的正确手势。用手指指着人清点人数,手心向下表心傲慢之意,一个指头指别人有训斥之感。经过训练的人一定是掌心向上的,这表示谦恭。掌心向上五指同指向:“第一位”,“第二位”,....这是友善的做法。并不是习惯问题,而是懂不懂得尊重的问题。当然尊重人的前提就是要先了解人,不然谈何尊重?比如,招呼远处的一个人过来,中国人总是掌心向下,但对欧美人来讲,掌心向下叫的不是人,是四个腿跑的动物。公务交往是要懂得从更高层面上去尊重别人。

2.自尊是尊重的出发点。尊重人是基本要求,从专业理论的角度讲,首先要有自尊。在大庭广众之下要讲自尊,你没有自尊自爱,人家不会把你当回事。自尊是尊重的出发点。自尊是通过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穿着打扮方方面面表现出来的。

比如:职场穿带要注意的问题。公务交往中,对职业妇女佩带手饰有讲究,基本的讲究有二:符合身份,以少为佳。首先你不能太多,不能喧宾夺主,你上班要象上班样子,不是抖露你的家财。你比客人花哨,谁侍候谁?谁为谁服务?你要摆正位置,另外还要符合身份。

公务活动中不能穿带的手饰。从宏观上讲,有两类不带:

第一类,珠宝手饰不带。珠宝是展饰财力的,珠宝手饰是下班之后社交场合带的。工作场合讲的是爱岗敬业的精神,要的是训练有素的工作技能。不是财力。不然人家还以为你们这个单位富得冒油,会产生不健康连想。

第二类,展示性别魅力的手饰不带。比如胸针不能带。比如脚链在正规场合不带。脚链一般 党

是身材较好走路好看的女孩子带,走路时要晃要响,等于告诉别人:瞧一瞧看一看。上班时不要让革命同志走神了!这是礼仪的基本层面,叫有所不为。更高的层面叫有所为,是做得更好一点。礼仪讲求形式美,也就是要打扮得漂亮一点。谁都希望自己漂亮,谦虚说自己不怎么样,其实都希望别人说他好看。那么,如果戴二件或二种以上的首饰,如何表现出良好的专业水准呢?四个字:同质同色。就是质地色彩要相同。内行看门道,看手饰要看色彩搭配和谐不和谐,看质地上不上档次,真货还是假货,是A货还是B货。最专业的是质地、色彩都一样。有时候达不到也要求色彩一致。因为质地一般不易看出。如果带金的,包括镜框表带也是金色的,就比较和谐。现在时尚带白金,表带白银的也行,实在不行不锈钢的也凑合。怕就怕画虎不成反类其犬。假如有个妇女带四戒指:玛瑙咖啡色、翡翠绿色、黑色、玫瑰色。黄金项链,耳环两组一紫一兰。好不好看?内容是好的,形式是错的,杂乱无章。远看象圣诞树,近看象杂货铺。没有自尊,就不可能受人尊重!

不是你爱不爱穿,不是你会不会穿,是特定的身份特定的场合特定的要求,规定你只能这样穿而不能那样穿。规定你必须懂规炬、讲规炬、守规炬。

比如:职业女性化妆的要求。一要求自然。妆成有却无。不能认为:既然化了妆,就应当让别人知道自己化了妆。腮红和眼影都要强调自然过渡,不然别人不认识了,猴子、熊猫倒认识,来了同党。画虎不成反类其犬。人家说你化妆以后更漂亮了,那不是夸你。二要求化妆要美化。美而不俗,但不能过分时尚和前卫,要庄重保守。唇彩要和指甲的颜色应是一致的,要和衬衫的颜色一致,化妆品的品牌也要一致,香型也要一致。纹身刺字,染彩发都不可。你是秘书,你刺一只狼,他是局座,他刺一只老虎,如狼似虎。三要求化妆避人。不能当众表演。个别职业妇女不大注意这点,“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不注意自重和尊重。在西方,酒店、咖啡屋、歌舞厅等公共场所,单身女性不宜久留,更不能驻足化妆,不然就有黄色娘子军之嫌。

三、公务交往中怎样更好地尊重别人?(善于表达)

尊重别人为什么要求善于表达?哲学层面讲,形式表现内容,内容体现于形式。自尊和尊重都要有表达。善于表达,就是要规范表达对对方的尊重。首先要了解对方是何方神圣,了解对方是什么职业、什么地位、什么知识、什么阅力等,以适应对方,使对方能理解、接受你的尊重。

比如:不用不规范的称呼:

①无称呼;②替代性称呼,如某某号;③地方性称呼,如伙计;④称兄道弟。不能一办公窒,随口而出:这是张姐,那是李哥。

比如:交际舞相请时的礼貌要求。你不要把跳舞理解的很庸俗,很浪漫。它是一种联络老朋友,结交新朋友的一种常规的活动。舞会的第一支曲子要请你带来的朋友,但是第二支曲子,就要换舞伴,舞会上不能总与一个人跳,不然的话,别人会以为关系不正常,是一见钟情,坠入情网。跳舞,一般是异性相请,同性一般不共舞,尤其男性与男性不共舞,在国外被视为同性恋。两女性共舞,不是不可,但表明没有男性相请,没面子。一般男性主动请女性时,女性有选择权,而女性请男性时,男性没有选择权。女性拒绝时应当有礼貌,委婉地说:“不好意思,我已受人邀请了”。千万不可奚落人家。男性被拒绝时,也应知趣而退,不要胡搅蛮缠。

比如:馈赠和接受礼品应注意的问题。馈赠礼品,无论是私人交往还是公务往来,在遵守法律规范和伦理道德的基础上,从纪念宣传意义来讲,馈赠礼品也是人之常情。但有个对象化问题,你得考虑他喜欢什么。不便直接问,只能从对方的知识教养地位去做一个推测;即使对他喜欢什么不知道,致少要确保知道他不喜欢什么,这很重要。

接受外方礼品应注重的细节。在国际交往中接受外方礼品(外国讲究包装,包装占价值1/3,意味郑重其事),一定要当面打开,拿出来略加端祥,并表示欣赏。不看就失敬于对方。但中国的传统一般不当面看,等客人一走马上看,而且要讨论值多少钱。

比如:公务餐桌应酬三个不准。

第一不准修饰自己,比如捋头发、剔牙;

第二不准压酒夹菜,做到敬酒不压酒,请菜不夹菜。我们习惯劝酒: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 党

喝吐血。给人家夹菜,等于将一口唾沫给人家;这些都有悖现代文明。

第三进餐不准发出声音,欧美人讲吃东西发出声音是猪的基本特征。

四、公务交往中的仪表形象(形式规范)

1.形象及构成。公务人员的个人形象代表单位形象和服务形象。甚至代表地方形象和民族形象。何为形象?形象就是外界对我们的印象和评价。印象是内心的感受,而评价是经过包装的反馈。评价虽不能说是言不由衷,但至少不会是内心百分之百的感受。形象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知名度,一是美誉度。就是说,不仅要有名气,而且是好名气。一位著名公关人士谈到形象的重要性时说:形象就是宣传;形象就是效益;形象就是服务;形象就是生命;形象重于一切。如何设计个人形象,其实是一个社会定位问题。每一个人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角色。形象设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定位准确,干什么要象什么。心理学有个首轮效应,意指在人际交往中,留给交往对象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初次见面的前几秒钟往往决定着事情能否顺利进展。维护良好的个人形象,具体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2.个人形象六要素。

第一,仪表整洁。无异味无异物。重点是头和手,不能有发屑,前发不附额,侧发不掩耳,后发不及领。当然艺术家可例外。

第二,表情自然友善。表情,俗称第二语言,传递着各种信息,如喜、怒、哀、乐、尊敬、友善。表情要配合语言,要自然友善,不要假模假样。即使对竞争对手、不愿合作者,也应表现出友好的态度。友善是一种自信,友善也是一种教养,要与交往对象进行良性互动。

第三,举止优雅规范。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能当众整理自己服饰、处理废物。第四,服饰选择适宜。无统一制服的单位,着装也不能过分自由散漫,显得不够严肃。要适合你的身份,给人和谐的美感。

第五,谈吐得体。压低音量,悦耳和谐。慎选内容,注意礼貌用语。

第六,综合要素:待人接物。待人接物事关你和单位的形象,有三点要求:一是诚信为本。诚信就是财富。二是遵纪守法。守法使对方心里踏实。三是遵时守约。反映了尊不尊重别人,尊不尊重自已,有没有现代意识。

3.正规场合的形象设计。

高端要求是:男人看表,女人看包。正规场合,男人的手表是非常在乎的,不仅仅是计时工具,还是财力、地位的象征。而包是女性的行为符号。有的女性穿的是正规套裙,手里却拿着一个塑料袋,盥洗用品一目了然。

中端要求是:女人看头,男人看腰。看头是看女人的发型是否符合身份,职业妇女不染彩色发,不能比客人时髦。正式场合,头发不能太长,不能长于肩部。男人头发最短也有要求,不能为零。除非你天生如此。一位女性一头秀发长于腰部,难道要剪去?非也。正规场合要盘起来、束起来、挽起来,不能随意披散开。人的表情、语言、动作是信息传递的符号,年青女性的一头飘逸头发,在男性眼里是很有一点味道的。可以传递许多信息,思谧之情尽在不言中。工作场合你的长发随便一甩,没准就把附近的某个兄弟给甩晕了!我们职业妇女要靓丽端庄,闪亮登场。有一个常规的包装:穿套裙,制式皮鞋,高筒丝袜,肉色。同时盘发,也可束发。(束发受限制,跟年龄有关。年龄越小越上,年龄越大越靠后。过40岁就不宜再束发,否则就是超龄小甜甜)。男人腰上在正式场合不能挂东西,如钥匙、手机等。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公务交往中自尊自爱是出发点,不然就不会赢得对方的尊重。所以必须从可操作层面对我们有所规范,包括言谈举止穿着打扮。

4.公务着装基本规范。

莎士比亚说过:穿着打扮是一个人自身教养最形象的说明。俗话说,云想衣裳花想容,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但公务人员则必须讲究着装的规范。公务着装有四个规则:

第一个规则,符合身份。比如夏季,一般人可穿短裤、T恤,但公务人员正规场合是要穿西装套装的。不避炎热不怕酷暑。以体现郑重其事。党

第二个规则,扬长避短,重在避短。不能把缺点和不足堂而皇之展现于人。比如,圆脸的女孩就不能戴圆的耳环;项链的长度和粗细应该和脖子的粗细成反比。但是,没有必要刻意去展示自己身材的优点,重在避短。不然,你腰身很美你就一定要穿露脐装?

第三个规则,遵守惯例。就是公务场合着装应有标准化正规化要求。比如公务人员穿西装一般不带领带夹,穿制服可用领带夹,应夹在黄金分割点0。618(上2/3下1/3)处。

第四个规则,区分场合。不能以不变应万变,白领比较注重不同场合的换装,而老百姓通常只有两种情况下换装:一是天气变化换装,二是衣服脏了换装。有的人着装一向不讲究场合,上班时超低空、露脐装、裤衩背心。给人游手好闲之感。而在不需要正规的场合(如社交场合),有人反而很正规,有的人逛大街轧马路时西装革履,郑重其事„,人家一看就知道是大陆来的。

5.着装如何区分场合?概括讲,公务场合着装,庄重保守;社交场合着装,时尚个性;休闲场合着装,舒适自然。所以,不同场合应选择以下不同的服装:

①制服CIS。CIS从公共关系角度讲有三要素构成,分别为理念、行为和视觉可识别系统(广告、商标、员工着装等)。法院、工商、税务等部门属于此类制服。许多现代企业也有自己统一的制服。它的标识广告很有特色,比如麦当劳、肯得基。孩子一看到标志就知道是卖好吃的。员工制服还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和社会监督意识。

②套装。在更加正规的场合,公务谈判、庆典仪式、公关活动等场合,要首选套装。男士首选西装套装,女士首选西装套裙。天气很热时,男士可穿长裤衬衫、女士可穿长裙配其它上装变通。公务交往中最不能穿的服装就是时装和便装。

③时装、礼服、民族服装。社交场合,如宴会、舞会、音乐会、聚会、拜会等的着装要求就是四个字:时尚个性。就是要与众不同,就是要标新立异,就是要让弟兄们记住我。下列服装符合要求:时装,时下流行之服装也;礼服,在隆重的仪式上,选择礼服最为合式。比如,婚礼上新娘婚纱不能不穿;民族服装,在隆重正规的场合,欧美式的那种前袒后露的女式大礼服和男人的燕尾服,不大符合中国人的特点,可选择中式礼服。比如APEC会议上穿的唐装,还有男士穿的深色中山装、女士穿的单色旗袍等。社交场合最不能穿的服装,就是各类制服和套装。比如,一位老先生80大寿,他孙女穿着护士装赴宴,显然不合适。

④休闲装。休闲场合着装要求舒适自然,如:牛仔装、运动装、沙滩装等。6.男士西装着装的形式与规范。概括起来就是“三个三”:三色原则;三一定律;三大禁忌。公务交往中,男士着装有两种:一种是制服,一种是西装。西装是正规场合的正装。穿西装如何体现自己的身份?穿西装有哪些要求?有人说要穿皮鞋、打领带。这只是低端要求。高端要求是什么呢?专业讲法叫“三个三”:三色原则;三一定律;三大禁忌。

①三色原则。全身颜色不得多于三种(色系)。会不会穿,是指善不善于在色彩、款式、面料三要素上进行搭配。一个人是什么身份素养档次,数数身上的颜色就行了。三色是正规军,四色是游击队,五种以上颜色是傻冒。

②三一定律。身上有三个部位应该保持一个颜色。就是鞋子、腰带、公文包。且通常应都是黑色的。美观大方,协调和谐。但如果颜色不一,尽管都是昂贵的,也不对路。

③三大禁忌。是指穿西装时不能出洋相的三个地方:第一是左袖商标没拆。国际惯例,售货员收款后的第一件事应该将商标拆掉。第二是袜子,正规场合尼龙丝袜子不穿,容易产生异味。白色袜子不穿,以和皮鞋一个颜色最佳,深色皆可。深色西服白袜子,外国称为“驴蹄子”,是没有教养的村夫蛮汉的基本特征。第三是领带质地颜色的要求。正规场合,宁可不带领带也要选质地好的真丝或纯毛的领带,尼龙的也可。但其它诸如羊皮的、蛇皮的、珍珠的都不能用,标新立异不正规。如果不是制服,一拉得也不用。领带颜色可以同西装一个色,也可以同衬衫一个色。色深一点较好。可以无图案,如有图案应为几何图案。不能太花哨,给人以花花公子之感。穿衬衫打领带限于室内活动。穿短袖衬衫一般不打领带,除非是制服。最不能出现的是不能以夹克配领带(VIP可以例外)。夹克属于休闲装,跟裤叉背心是一拨。领带有三种时尚打法:一是节下压一坑,叫男人的“酒窝”。中央台播音员、各国政要常见;二是打领带不用领带夹。一般只两种人用,党

VIP和穿制服的人(徽记领带夹);三是领带尖头在皮带扣的上端。西装一般下面扣子不扣,坐下休息时可全不扣。

正装西装和休闲西装的区别在于色彩、款式、面料及适用场合。正装西装色彩有两个要求:单色和深色。首选蓝色,第二套选灰色,第三身可考虑黑色,一般做礼服之用;正装西装一般纯毛或混毛。亚麻、真丝、皮西装为休闲装;正装西装是套装,单排扣,上下配套。而休闲西装一般为单件。

7.职业妇女裙装五不准。在公务交往中正规场合职业妇女都是要着裙装的(正规场合裙装是正装,裤装是便装)。正规场合,职业妇女着裙装时最不能出现的令人贻笑大方的问题是什么?准确答案是五不准:

一是不准穿黑色皮裙。尤其涉外交往中,外宾见穿黑色皮裙女士一般都绕行,认为不是良家妇女;

二是不光腿,光脚丫子。不好看,外国视为卖弄性感;

三是袜子不能出现残破。人看人,尤其异性间观注有规律性,一般是远看头,近看脚,不近不远看中腰。善于打扮的女性,对发型对脚部都非常重视,袜子被称为腿部时装。可有的女同志不对路,凤凰头,扫帚脚。有个小洞指甲油一抹,混过去。正确的做法是备用一双袜子,以应不时之需;

四是鞋袜不能不配套。套裙是不能穿便装鞋的; 五是不能在袜裙之间露一节腿肚子,俗称“三节腿”。这种穿法俗语叫恶性分割。国外叫没有教养的女人的基本特征,跟前面讲的“驴蹄子”是夫妻关系。所以,自尊是可操作的。

8.职场着装六忌。过分杂乱;过分鲜艳;过分暴露;过分透视;过分短小;过分紧身。超低空、一字领、隐隐约约,会妨碍其他同志的革命工作。

五、公务礼仪的基本特征、场合与3A原则

1、基本特征。

第一个特征,规范性。

公务礼仪的基本特征就是强调规范性。虽然不是一种强制约束,但不遵守会让人笑话。比如:吃自助餐的标准化要求是“多次少取”。一次取许多,不雅;喝咖啡时,调羹一般不用,尤其不能舀着喝。不遵守你就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第二个特征,对象性。

比如:设便宴优先考虑的问题。不是费用和座次,而是对方的忌口,要有一个民族禁忌的概念。欧美人不吃动物内脏、头脚、宠物、珍稀动物。看到"金三元扒猪脸”的眼、鼻、咀,感到很恐怖。在欧美人眼里猫狗是人类的朋友,吃它的人不是人。在欧美不能问主人家的宠物是公的还是母的,而要问是先生还是小姐。因为它是他的家庭成员。吃珍稀动物是违法乱纪,跟你合作不可靠。一般不吃无鳞、无鳍的鱼。蛇鳝鳅鲶尤其不吃,因以腐尸为生。从对象化的角度讲,饮食禁忌还必须考虑宗教禁忌。比如穆斯林禁忌动物的血。佛教禁忌荤腥等。公务礼仪强调看对象,吃特色。前几年,风行老知青忆苦思甜家常菜,盘腿坐在土坑上,背后挂着大豆高梁,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忆的是往昔的时光,心里想的是过去的小芳!但这些揉撕块贴挞裹招待民工,他还觉得没有家里的好吃呢。不同的对象要安排不同的内容,洋的要安排土的,土的要安排洋的。公务招待吃的就是地方文化和特色。

第三个特征,技巧性。礼仪讲的是人与人交往的艺术,故有技巧性。

比如:问客人喝饮料的问题。只能问封闭式,而不能问开放式问题。否则客人点的你没有,就难堪。另外与对方说话时,一般情况下不能说:你知道吗?你懂吗?我知道,我告诉你。而要讲:正如你所知道的一样„。接受别人名片,自己没有名片交换不要直言不讳,应讲用完了或没带。善意欺骗或文明表达是必要的,比如上厕所不说上厕所,而说洗手或有点事。

2、讲公务礼仪的三个场合。

第一个场合,初次交往。双方还不了解,公务礼仪必须讲。三个要点看单位素质:一是有无 党

噪音(高谈阔论、高声喧哗)。二是着装是否规范。有位德国人说过,皮鞋擦得不亮不与谈。古人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三是距离是否有度。距离是一种尊言。人际交往常规距离有四:私人距离(亲密距离),小于半米。常规距离(交际距离),半米到一米半。礼仪距离(尊重距离),一米半到三米半。公共距离,大庭广众之中和陌生人相处,三米以上。

第二个场合,公务交往。不管熟人还是生人,都应郑重其事。公务礼仪在下列场合最需要关注:一是庆典。二是各种仪式。三是公务会议。四是谈判。五是参观。六是迎送。比如谈判中,着装是否规范,有时关系到谈判能否持续。过去对外谈判中,曾出现过因着装不规范而遭抗议的案例。

第三个场合,涉外交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跨文化交往中礼仪必须要讲。如握手,一般只用右手。送花,不能送菊花。给西方人送菊花,等于送一个花圈。3、3A原则。

是礼仪的基本原则。3A原则也叫布吉尼理论。强调礼仪中最重要应注意什么问题,告诉我们不能只见物不见人。注重人,是3A的基本出发点与立足之本。3A原则要求注意三个点,也是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和友善的三大途径。

第一个A,接受对方。打交道时要宽以待人,不要对对方求全责备。不能让对方出现尴尬难堪的境况。要树立客人永远是正确的意识,只要不违背原则,只要不伤及国格人格。交谈时三不准:一不要随便打断别人,打断别人是十分失礼的。二是不要轻意补充对方,各人理解不同。三是不要随意更正对方,除非原则问题。

第二个A,重视对方。重视优点,不能重视缺点。还要记住对方,一听电话你就能熟悉地称谓对方,对方能不高兴?

第三个A,赞美对方。懂得欣赏别人的人,实际上就是在展示自己宽以待人的美德。赞美对方要实事求是,不能太夸张,夸要夸到点子上。

六、语言艺术

1、公务人员的语言艺术。言为心生,语言是重要的一环。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语言,反映了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智慧运用及待人接物的基本态度。公务人员语言的最基本特点:少说多听。智者善听,愚者好说。话少,给人以待人谦恭之意和虚心好学之感;话多,喧宾夺主,嚣张放肆,还容易授人以把柄,给别人以可乘之机。公务人员的语言艺术:标准;文明;相投;礼貌。

第一,语言要标准。自我介绍,一是要先递名片再作介绍。可起到交换对方名片、加深对方印象、节约时间的作用。二是时间要简短。长话短说,废话少说,没话别说。三是内容要完整。不要作应酬式的自我介绍,而应当作交际式的介绍,提供必要的信息数据:单位、部门、职务、姓名。第一次不宜用简称,使用简称容易南辕北辙。

第二,语言要文明。语言反映教养,不文明的语言不讲。比如:小道消息、家长里短、男女关系,凶杀惨案,诸如此类不讲。有的人以谈论此类话题为乐事。无意中贬低了自己的人格。

比如:职场交谈的忌语(交往应酬时六不谈):①不能非议国家和政府。维护祖国拥护政府,是一个公民基本职业道德。思想上行动上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是公务人员的基本政治素质。你信可开河,给人感觉不稳重不可靠。②不涉及国家秘密和行业秘密。③不能对交往对象的内部事物随意涉及。④不能在背后议论同行、领导和同事。同事间难免有磨擦,但内外有别,内求团结才能外求发展。有教养的人是不在背后非议他人的。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这也是人格问题,教养问题。⑤不能谈论格调不高的问题。我们受过良好教育,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高尚的人。有的人聊起天来,家长里短,小道消息,男女关系,信口开河,随意传播。没有尊言可谈。⑥不涉及私人问题。虽然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但要关心有度。同事、朋友、兄弟之间应当关心,但对外交往,尤其跨行业、跨文化、跨地区交往,不该问的别问。关心过度是一种伤害。

比如:公务交往私人问题五不问:不问收入、年龄、婚姻家庭、健康问题、个人经历。有人说这五个问题正是我最爱问的。熟人之间当然可以畅所欲言,但对外交往不能问。有的人不管,党

刚一见面就问:多大了?结婚没有?有孩子吗? 年龄不问,主要指近离退休的人和白领丽人不问。邻居大妈等不在此列。你是大学毕业,你就问人家哪个大学毕业的,没准人家才小学二年级呢,所以不能问。问收入就会使人产生比较,而痛苦来自比较之中。那么应该问什么?

第三,语言要相投。

比如:如何与领导、专家、学者等客人交谈?①表示尊重友善的最佳做法,就是向对方请教他擅长的问题。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从人性的角度考察,人有一个缺短,就是好为人师。请教擅长问题,自己也得在点行,别胡嘞。如,和美国人谈伟大作家,可讲杰克·伦敦、马克·吐温、惠特漫伟大,和日本人要讲川端康成伟大,和俄国人要讲普希金、托尔斯泰伟大。如果讲一些别人都不知名的,会出洋相。②还有许多话题在交往中可选用,诸如哲学,历史,地理,艺术,建筑,风土人情。这样的问题比较宽泛,属公共话题,也称安全话题。③轻松愉快的话题。有人说,我不懂哲学、建筑„„,那么也可选择电影电视,什么电视剧好看呀,哪个主人公最具魅力呀。这样的话题轻松,讲错了也没事。再者,体育比赛。男人多喜欢谈勇猛的活动,比如足球,游泳,滑雪等等。④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流行、时尚。流行什么发型,流行什么款式的服装,流行什么休闲娱乐的项目,都可以谈。此外,烹饪小吃。我们外出一趟,回来后印象最深的项目就是地方小吃。⑤最后一个可谈话题,天气。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聊天嘛,实在没有得聊,就聊天。今年冬天真冷啊!跟谁都这么说。还比较说,为什么今年南方发生这么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而北方却没有?谁都不知道,半斤八两,同一水准,就可以胡聊。当然,公务交往善于选择话题很重要,因为话题就是身份,就是定位。

第四,语言要礼貌。礼貌是基本要求。要常讲,必须讲,不能不讲。礼貌用语就是尊重别人的语言,这个不讲你讲什么呢?礼貌是行为要求,用语是礼貌表现。有的同志当面交谈时还好,而接打电话时往往不重视礼貌用语。

2.电话形象。什么是电话形象?现代社会,电话的使用不可离之须臾。使用电话和其态度表现,往往给交往对象、包括旁边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当着他人面拒接另一人打来的电话,就会留下坏印象。专业讲,电话形象涉及四点:

①通话内容。要力求简明扼要。

②通话时机。非万不得已,一般不选周一上午、周末下午打公务电话,尤其不在晚上休息之后及节假日打公务电话。

③举止表现。通话时的神态、语气、动作很重要,对方能感觉得到。有的人夹着手机通话,吃着东西通话,看着电视通话,给人以漫不径心、心不在焉之感。还有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中、众日睽睽之下,旁若无人,作高声广播表演,还觉得自己很酷。

④电话公务。接听、代转、记录都应到位。电话记录“五W”:谁打,地点,时间、何事、处理。

⑤公务交往中打电话时谁先挂?地位高者先挂,平级之间主叫先挂。

七、会面礼仪

1、会面之初的问候。第一印象特别重要,会面之初的问候、称呼、握手,介绍等等,会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有的人本身是好人,但时间长了才知道,因为第一印象不好。比如,个别女孩握手,只伸给你三指头,不握,好象一条死鱼,并且眼睛不正视你。其实握手是要握的,适当停留,适度用力(两公斤左右)。显得见多识广,落落大方。当然也不能用力过猛,把人握住不放。这些决定着第一印象的好坏。会面礼仪的细节:首先是问候,①问候的顺序。位低者先行。小问长、下问上、主问客、男问女。②问候的场合。因场合而异,在公务场合女士也应起立(社交场合从尊重妇女讲,女士可以不站着立)。③问候的内容。文化背景、国情、行业不同,问候的内容不同。

2、公务交往中的称呼。有四:①称行政职务:处长、总经理等。②称学位、技术职称:博士、律师、医师、教授等。③行业称呼:解放军同志、警察同志、护士小姐等。④时尚性称呼:先生、小姐、女士等。外商,特别是欧美客商,更习惯称先生、小姐、女士。容易引起误会的地方性称 党

呼不宜用,不适当的简称也不可用。

3、自我介绍、介绍他人、业务介绍。

自我介绍一般要求先递名片、简洁明了、内容规范。

介绍他人有两点,①谁当介绍人?有专职接待人员、双方的熟人、贵宾介绍人(我方职务最高者)三种人,根据情况而定。②介绍的先后顺序。尊者居后,以让尊者优先了解对方情况。双方是集体时,应先介绍主人一方(按职务从大到小依次介绍)。

业务介绍有两点要注意:①要把握时机,在别人需要时、有兴趣时、有空闲时介绍。销售介绍要做到零干扰,不要强迫服务、影响客人。保持一定的公共距离(三米开外),异性、生人之间离得太近,会令对方不舒服的。②要掌握分寸。该说的不该说的要明白。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4、握手时应注意的问题。握手要注意伸手的先后次序,叫尊者居前。但客人来时主人要先伸手,而客人起身告辞时,客人要先伸手。握手的几个忌讳:①不用左手握手。左手握手被认为不干净。②握手时不带墨镜。传递友善的窗户不能挡住;③握手时一般不带帽子。④握手时一般不带手套,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带薄纱手套可以不摘。⑤跟异性头次见面时一般不用双手握手。有的男士双手紧紧把人家握住,还拍两下说:见到你太高兴啦!其实令对方一点都不高兴。

八、名片的使用。

1.名片是公务人员的自我介绍信、社交联谊卡。有一位专家说过:一个在社交场合没有名片的人,是没有现代意识的人。

2.名片三不准。①不能留信息空档或随意涂改。有的名片打上手机两字,后面却无号,让接受名片者感到不被信任。②不准印三个以上头衔。只提供对口的一到两个头衔即可。身兼多职者可准备多种名片,不同对象给不同的名片。③公务交往一般不提供私人联络方式。比如私宅电话和手机号码。

3.名片制作的要求。名片的制作:①规格6×10cm。②质材一般使用再生纸张。③色彩选淡雅的,单色,不要花哨。④不要出现无关图案。⑤字体一般用楷体、印刷体,难认体不用。海外交往可用繁体。如用兼用外文,可印在反面。⑥名片内容。内容三个三:a本人归属:单位全称、所属部门。b本人称谓:本人姓名、行政职务、学术头衔。c联络方式:所在地址、邮政编码、办公电话。

⑦名片交换。如何索要名片?后述。如何递送名片?态度要谦恭,起身双手拿着名片两上角正面递给对方,不要象发扑克牌。同时递给好几个人时要讲顺序,由尊而低,由近而远,圆桌上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接过名片时一定要看,适当复述对方头衔。有来有往将自己的名片回敬对方。然后将接过的名片放进上衣口袋或名片包里。不要折叠玩弄、乱扔。不能放在裤兜里,尤其不能放在裤子后面兜里。否则,一坐就把别人压到下面去了。因此说,名片看是小事,却反映了个人和单位素质。

4.索取客人名片有四种方法。公务场合中索取名片,一是确保要过来,要而不给,没面子;二是在要名片中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包括单位形象。不得要领,就可能劳而无功。专业讲,索取客人名片有四种方法:

第一是交易法,将予取之,必先予之。来而不往非礼也。

第二是激将法,必要时将一军:能不能有幸跟你交换一下名片? 第三是谦恭法,面对尊长、名人、VIP。“听了你的话深受启法,不知道以后能不能跟你继续请教?怎样向你请教?”对方要给就给,不给也不会失面子。

第四是平等法,长对小、上对下、平级之间采用该法。“小姐,不知道以后如何与你联系?”对方若推辞“以后我跟你联系吧!”也有退路。

九、公务交往的座次礼仪

1.座次排列要注意的三个原则:

⑴内外有别。座,请座,请上座,一般是对别人讲的,自己人一般不怎么讲。好象谁都知道哪个座是上座,但按国际惯例,其实许多场合是好心好意地将客人让到了下座。党

⑵中外有别。我国的传统,包括官方,是以左为上,懂的人往主席台上一看就知道谁的职位高。但国际惯例正好相反,以右为上。

⑶遵守成规。要按约定俗成、众所周知的去做。行路、乘车、会客、谈判、签字以至宴请公务活动中,座次排列的成规:宾主两人并排走路时,内侧高于外侧,宾在内主在外;多人行走时,中央高于两侧;单排行走时,前位高于后位,把选择前进方向的权力让给客人。但得有个前提,他比较容易认路。不然你就成了口头遥控器。当客人不认路时,你应在客人的左前方引路。还有,下雨了,前面都是水坑,你还对客人说:你前面请,我跟着?不合适。再如,与一穿超短裙女士上楼梯,男士在后面也不合适,应主动上前。所以遵循常规的同时,也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乘电梯时,有人驾驶时客人在前;无人驾驶时理论上主人在前,主动驾驶。

2.轿车的上座。轿车哪个位置是上座?似乎有多种答案。社交场合不同,关系不同,上座就不同。如果你开车去接朋友,副驾室就是上座;公务接待时,专职司机接公职人员,副驾室是随员座。后排右座为上座,因为我国交通靠右行驶,抬腿就上车,伸腿就下车,方便;如果接的客人是VIP,后排左边是上座,该座安全系数最高;原则讲,主随客便,客人喜欢坐的座位就是上座。恭敬不如从命,不必勉强,过分勉强,有把客人当傻冒之嫌。

3.会客的座次。有三种:

第一,自由式。自由选择座次,适合非正式交往;因为很熟,无必要排座次;因为都是女士或都是重要客人,无法排列座次。

第二,相对式。相对式表示正而八经,公事公办,拉开距离。以行进中的右为上。第三,并列式。并列式表示亲近友善,关系密切,不分彼此。以静态的右为上。4.谈判签字座次成规。面门为上,以右为上,居中为上,离门远为上,前排为上。

篇6:公务员礼仪:下属对领导的礼仪

1.尊重领导。单位的领导,一般具有较高的威望、资历和能力,有很强的自尊心。作为下属,应当维护领导的威望和自尊。在领导面前,应有谦虚的态度,不能顶撞导,特别是在公开场合,尤其应注意,即使与领导的意见相左,也应在私下与领导说明。2.听从领导指挥。领导对下属有工作方面的指挥权,对领导在工作方面的安排,指挥必须服从,即便有意见或不同想法,也应执行,对领导指挥中的错误可事后提出意见,或者执行中提出建议。3.对领导的工作不能求全责备,而应多出主意,帮助领导干好工作,不要在同事之间随便议论领导、指责领导。当然,对个别品德很差、违法乱纪的领导,另当别论。4.提建议要讲究方法,在工作中给领导提建议时,一定要考虑场合,注意维护领导的威信。提建议一般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要急于否定原来的想法,而应先肯定领导的大部分想法,然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见解;二是要根据领导的个性特点确定具体的方法。如对严肃的领导可用正面建议法,对开朗的领导可用幽默建议法,对年轻的领导可直言建议法,对老领导可用委婉建议法。放下电话。来源:中国公务员网

上一篇:创意活动策划方案七夕下一篇:伯阳中学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