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2024-04-27

周永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共12篇)

篇1:周永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周永开任达州市纪委书记,在这四年里周永开主要负责查办大案要案,当时特有影响的案件是达州罐头厂李某某以职务之便在厂内奸污强奸本厂多名妇女,在李某某拒不承认违法事实的情况下,经过周永开一年多时间调查取证,该案终于成功告破,将李某某绳之以法,为老百姓伸张正义,大快人心。

1991年周永开从达县纪委书记上离休后,不上班后就搞调查研究,从1993年11月起他把主要精力投身到生态环境修护从劝导村民不砍树,到自己花钱买树苗种树,带领百姓在花萼山造林近百亩,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永开功不可没,退休后拿出自己的退休金捐资助学,在他的资助下培养了一大批共产主义接班人。周永开用极具“仪式感”的方式庆祝党的90华诞,用自己的退休金雇了36名石匠用錾子一锤锤地将“中国共产党万岁”錾刻在化成镇梁大湾村的山崖上。

周永开作为一个普通党员,但对自己和家人在家风、家教方面的要求是相当苛求的,他现在还住在上世纪80年代单位分配的住房里看上去已经非常陈旧,家中值钱的东西寥寥无几,唯一就是书多。每年初周永开都要借用纪委活动室把家人召集起来开会,对一年工作作总结表彰,表现好的颁奖状及奖金800元,表现差的:批评、教育。

入党74年来无论是在职期间或离休后,他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对人民一直不离不弃,周永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生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及“党员精神永不退休,为民服务情怀永不退休”周永开同志的感人事迹,彰显着新时代初心使命的强大力量。

全体党员干部要学习周永开同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周永开为每一位共产党员树立了学习榜样,榜样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每个阶段必不可少的路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新时代需要英雄,也需要榜样,周永开的事迹让人感动,他的家国情怀、公仆情怀,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周永开的事迹充分体现了榜样的力量、初心的坚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以榜样为镜,向榜样看齐,努力成为“榜样”,坚守初心,扎实履职,把工作落实到行动中,要作一名合格党员,做到严以侓己、乐于奉献、敢动真、敢碰硬,站在新高度、出发新起点,迈上新征程,把榜样精神传承下来,让榜样精神永放光彩。

篇2:周永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作为新时代每一名共产党员、每一名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当像周永开那样,坚守信仰、笃定笃行,至纯至粹、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当好一个心系祖国、服务人民、感恩社会、有功于国家的“守护人”。

当好践行入党初心的“守护人”。“入党是我这一生最荣耀的时刻。”追忆当年的困苦岁月,历经数十年沧桑的周永开,仍觉得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生中最正确的选择,因为自己的一生是在党的号召和引领下充实度过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了中国人民谋幸福谋复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员,要学习周老革命始终坚持为官为人造福一方的信念,想民之所想,思民之所思,顾民之所虑,在工作中,不忘入党的铮铮誓言,离休后依然保持着这样的工作作风与信念,用自己的一生去守护入党初心。

当好对党忠诚的“守护人”。“如果没有党的教育和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这笔党费,是我对党的一点心意。”党的98周年华诞前夕,91岁的周永开同志拿出自己节俭下来的10万元退休工资,郑重交了一笔党费。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学习周老革命崇高的思想境界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一生紧跟党的步伐,赓续红色基因、不断砥砺前行,谱写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篇章,书写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文章。无论身在何处、处于什么岗位,始终怀着一颗对党无比忠诚的赤子之心,用一生的行动去践行对党忠诚的信心和决心。

篇3:周永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周永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1

1945年初秋,黎明前的夜幕下,现巴中市巴州区奇章中学后山。

在川北地下党负责人之一王朴庵领誓下,17岁的周永开握指成拳,郑重宣誓。特殊环境下,尽管宣誓者刻意压低了声音,但那澎湃着的激情萦绕在周永开的日后岁月。“那个场景始终就在眼前。党旗真红!感觉血液都要燃烧起来。”

“要做群众的模范”,这个朴素的初心让周永开无论在逆境还是顺境,都能坦然面对,信念不变。

上世纪50年代末,滥砍滥伐造成原巴中县群众生活燃料极度缺乏。县委决定大栽生长期短的巴茅草作燃料,由时任县委副书记周永开负责落实。

到各乡发动群众,走的都是土路,下雨天只有穿草鞋才不会滑倒。周永开跑遍原巴中县大小上百个村落,穿烂10多双草鞋。当农家护院的狗见到他都不叫时,巴中群众最大的困难解决了。“因为田坎跑得多,老百姓都喊我‘草鞋书记’,哈哈……”回忆起和群众在一起的往事,周永开开怀大笑。

“那时生活困难,老百姓在河里捞到鱼,舍不得自己吃,却要喊我们吃。”周永开说,“你给群众一碗水,他们还你一桶蜜,这就是我们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1984年,时任达县地区纪委书记的周永开主办了轰动全国的要案“扳倒李作乾”。“李作乾是原达县地区罐头厂厂长,头顶光环无数,从中央到省、地、县拿的奖状有50多张。”周永开回忆说,“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人却丧失党性原则,违法乱纪。”

收到群众举报后,原达县地委成立调查组进驻罐头厂,周永开任组长。“‘保护伞’天天来阻拦。我们顶着压力把案情查清后,在对李作乾的处理上又出现分歧。”周永开回忆,在为案情召开的多次党委会上,他拿出确凿证据,证明李作乾不仅违纪更涉嫌违法。“后来,李作乾被逮捕法办,罐头厂放了3天鞭炮。”

“当纪委书记是党交给我的光荣任务,这个任务很考验人。”周永开看得很透,“虽然得罪少数人,但让大多数人满意,让党和人民满意,就行了。”

离休后,周永开家住达州,但每年都要到机关、乡下,到村委会、学校讲授党课。“一两个小时不歇气,语言活泼生动,几乎没一句重复的话,大家都听得来劲。”化成小学校长邓多清说。

周永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2

“共产党员只能退职,不能退休。”1991年,周永开从原达县地区纪委书记任上离休。

如何再为老百姓做点事?他把目光投向万源市花萼山。

花萼山是川东北最高峰,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被誉为大巴山动植物基因库。花萼山项家坪村原党支部书记马大得依然记得,1993年11月的一天,大雪封山,晚上11时,海拔2300米的山梁上传来呼喊声,黑夜中5个人艰难跋涉,一人一拐,为首的老者满头雪花。

“那是我首次上山,花了整整一天。”周永开告诉记者,上山前,他想的是能否在山上搞旅游。结果,山里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因为穷,当地人把树砍掉当柴烧,开荒种粮,生态破坏严重。”

“要把绿色还给大山。”周永开植树护林的想法日益强烈。第二年,他花费数万元积蓄购买了一批树苗,在山上租了两间茅草房,带着两位退休干部职工踏上保护花萼山的征程。

1995年初,为了对山上冬季资源再一次摸底,他带着一名向导徒步穿越花萼山,途经国家梁、小窝凼等险要之地,不小心深陷在积雪中动弹不得,被发现送医后经过紧急抢救才苏醒过来。

“我找拐杖准备下床时,感觉杖底与以前不一样,提起一看,多了一颗防滑铁钉。”谈起这件事,周永开依然激动,“那些年,我的19根拐杖上都有老百姓悄悄钉上的防滑钉。这是群众对我工作的认可,更是期盼我再上山去!”群众的目光,是周永开不竭的动力。从此,他便常年在山林间穿行,播撒绿色的希望。

“莫砍树,不打猎,为了子孙后代要保护好山林。”周永开走遍花萼山11个乡镇30多个村,苦口婆心宣传。山上条件艰苦,巡山一整天,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山泉,晚上只能睡在垫着棉絮的木板上。虽然时常感冒咳嗽、腰酸背痛,但周永开仍然坚持着。在他的带领下,项能奎等5位村民加入护林行列,成为义务护林员。

2006年,年近八旬的周永开仍然坚持拄着拐杖上山巡护。“一天清晨,我独自到野外巡护,不小心栽倒在近3米高的石坎下,头部触地动弹不得,连呼救的力气也没有。”周永开说,因为他长期在山上居住,与村民蒋大兵家的大白狗建立了深厚感情,“正是大白狗发现我倒地后不停嚎叫,引起村民警觉,大家才找到了我。”

伤情危重,村民将周永开紧急送医,并转往达州市中心医院救治,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才基本康复。“住院时,他念叨的都是花萼山和山上的人们。”老伴吴应明说,病情稍有好转,他就硬撑着身子又上山了。

周永开的苦心有了回报,保护山林逐渐成为大多数村民的习惯,村民自发造林上百亩,林业部门也在花萼山实施公益林项目500亩,这些山林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清风林”。2007年,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你们有空了也去看看花萼山,青山绿树,很好。”周永开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他影响很大。

“植树护林是为什么?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不能让他们现实利益受损。”堵住一条路,必须为群众开辟新路。“1995年有一阵,周书记三天两头找我们开会,商量调结构发展山木药材。”时任官渡镇项家坪村文书的项尔方回忆。

花萼山的野生萼贝品质一流,能否人工种植?周永开买来萼贝种子,找到村民李如银,“老李,你先试种。我联系了陕西一家中药材种植基地,你去学,费用不用操心。”

几年后,初见成效。当听说小小一颗萼贝能卖近10元,周永开有了信心,“要帮村民把萼贝发展成挂帅的药材。”如今的项家坪村,成立了川陕萼贝专业合作社,萼贝年产值数百万元。

7月4日,记者登上花萼山,绿意盎然,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太阳落坡石山阴咯,石山凉水就冷浸浸咯……”尽管年事渐高,周永开上山的次数少了。但在村民记忆里,周永开察看药苗园后哼着当地山歌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周永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3

在花萼山守山护林的岁月里,看到特别困难的家庭,周永开经常自己掏钱接济,早已数不清次数。每次上山前,他还要动员亲戚朋友为贫困户捐款捐物,然后请人背上山,挨家挨户发送。

在母校巴中市巴州区化成小学、奇章中学,周永开还倡导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现已颁发17届,先后奖励师生近400人、8.9万余元。2018年,他再次捐赠奖学金10万元。

对群众慷慨解囊,对自己却很吝啬。多年来,周永开生活俭朴、省吃俭用,没给老伴买过一件首饰,没给儿女送过一件礼物。家里人都知道,这个看似没有人情味儿的老革命,几乎将他的全部家当用在了他一生追随的革命事业上。

至今,周永开还住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分配的住房里。是仅有的一部小电视和一台挂机空调,才使房间里有了点现代感。屋里最多的是书,老两口从不给自己添置家具。

“其实,爷爷是有机会换房的。”孙女周婧回忆,2005年,市里搞政策性集资建房,“论资历和职级,爷爷可以第一个选,但他说,我退出,年轻同志就有机会。”

几十年来,周永开以身作则,树立优良家风,不为家人谋私利。上世纪80年代,组织部门拟提拔他的老伴吴应明为副县级干部。时任达县地委副书记的周永开得知后,找到地委书记说,“吴应明文化有限,提拔的话,群众有意见,影响党的形象。”

对周永开的严格治家深有体会的孙女周婧介绍说:“每到年终,爷爷都要问我,‘你今年为群众做了几件好事?’”

“每年初,周永开都要把家人召集起来开会,作总结表彰。”市纪委退休干部杨祚德同周永开在一个退休支部,他告诉记者,“周永开在会上提要求讲纪律,表现好的,颁奖,这个奖叫‘家魂奖’。”

如今,周永开还不时梦回花萼山。“那里野生腊梅连片成林,隆冬季节傲霜斗雪,在悬崖、峡谷怒放。”酷爱腊梅的周永开说,“做人要像腊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不以鲜艳的颜色吸引人、讨好人,只愿散发清香,留在天地之间。”

周永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4

四川省达州市离休纪检干部周永开,91岁,仍然在披荆斩棘……新中国成立前,他带领地下党员面对反动势力的荆棘;新中国成立后,他带领干部群众面对生产生活的荆棘;离休后,他带领志愿者们面对环境破坏的荆棘……(8月30日,人民日报)

老党员周永开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用自己的忠诚奉献书写了精彩人生;入党70多年青山常在,一辈子初心不改,信仰长存,用自己的至纯至粹、笃定笃行彰显了纪检监察人的优良品质。

坚守初心,知易行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全党同志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党员干部要学习传承周永开等先进典型的奋斗精神、为民情怀,坚定信念信心,坚守初心使命,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攻克事业发展的难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贡献。

榜样就在身边,周永开等老党员守住初心本色的先进事迹,是我们前行的灯塔和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见贤思齐。我们要对照榜样找差距,将学习先进事迹转化实际行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矢志奉献。

学习传承榜样精神,要坚定信仰。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以榜样的力量激励鞭策自身,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紧跟党的步伐,不断砥砺前行,书写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文章。

学习传承榜样精神,还要坚守初心。保持风骨气节;坚持人民立场,饱含为民情怀。不断鞭策自身去“杂质”,不时提醒自己防“污染”,始终坚持政治操守、锻造政治品格、保持政治本色。

周永开等老一辈共产党员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秉持崇高信仰;坚守初心本色,保持风骨气节;坚持人民立场,饱含为民情怀,其彰显的人格魅力和榜样力量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周永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5

“如果没有党的教育和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这笔党费,是我对党的一点心意。”党的98周年华诞前夕,91岁的周永开同志拿出自己节俭下来的10万元退休工资,郑重交了一笔党费。入党74年来,他坚守信仰、笃定笃行,至纯至粹、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特别是离休后,依然保持革命精神、倾情生态环保、捐资帮困助学、传承红色文化,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学习老英雄,学习他无限忠诚,永葆党员本色。在周永开身上老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信仰。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艰苦朴素的干事作风、对党的事业的恒心、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始终坚持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倾听百姓心声,解群众之所急,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尊重。

学习老英雄,学习他坚守初心,永葆党员本色。在周永开身上有一颗为人民服务永不停歇的初心,也是身为共产党员使命担当的执着和坚持。我们要学习周永开“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情怀,也要学习他对党的事业矢志不渝的信仰。

篇4:学习周永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周永开老先生先进事迹后,结合自己工作思考,感慨万千。同样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的我深知基层工作不易。工作越到基层越具体,越到基层越艰难,越到基层越容易被时光消磨斗志。但是,学习周老事迹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越是在艰难的地方越要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越是在险阻的地方越应该提升自己的斗志,要有所作为,在我看来,我们就要努力做一个有志向的人。

做有志向的人,就是要做不忘初心的行者。初心二字说起来简单,但是不忘且坚守谈何容易。作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要时刻牢记职能职责,将加强党性修养作为基本要求,将“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作为督促落实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和清正廉洁的核心手段,作为服务中心工作的必要手段,作为维护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手段,主动作为、勇于拼搏。

做有志向的人,就是要做践行使命的能者。作为一名纪检监察信访干部,我们没有监督督促时的义正言辞,我们没有案件办理时的正气凛然,我们也没有问责处置时的铁面无私,如何才能立足纪检监察信访战线践行使命。立足信访工作而言,就要严守信访工作规则,认真地处理好手中每一件信访件,确保不错、不漏,将真正的民意、民情如实反映,及时转办,及时督促解决。要从中锻炼自身本领和品性,做一名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过硬的纪检监察信访干部。

做有志向的人,就是要做勇于奉献的勇者。在周老的事迹中,我看到了一名中共党员始终保持本色,带头弘扬清风正气,全心全意无私付出的过往。闪光的事迹展示了中共党员的先锋形象,也给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我们要时刻对照榜样不断检视自己,立足自身工作,踏实做好自己分内工作,奋发图强、加倍努力,在奉献中展示自身价值,在奋斗中体现人生目标,不畏困难,不畏挑战。

学习周永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二】

在国共矛盾及其尖锐的解放战争时期,不畏个人生死,组织群众开展“抗丁、抗粮、抗捐、抗税”革命运动,有效支援了达县的解放运动。离休后,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牵头组建退休干部义务护林队,不遗余力参与万源市花萼山护林造林,推动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永开同志用一生的行动践行中共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学习周永开同志一辈子践行跟党走的庄严承诺。入党之初,我们就对着党旗进行过庄严的宣誓。“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对党忠诚、跟党走既是我们对党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入党的初心使命,党的事业就是我们的事业,党前进的方向就是我们奋斗的方向。结合日常工作,就是要执行上级纪委、同级党委的决策部署,不变通执行、打折扣执行就是用实际行动践行跟党走。

学习周永开同志革命丹心不改,传承红色文化的精神。今天,我国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水平,一些国人便认为中国已经很强大,不惧任何挑战了,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基础公共服务、政府管理水平等仍有差距,我们仍然是追赶者。学习传承红色文化,既是对我党光辉历史的学习,也是践行学党史的具体体现,只有学好、传承好红色文化、红色基因,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扬共产党人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优秀传统和革命精神。

学习周永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三】

2020年12月3日,党中央授予原达县地委副书记周永开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为深入学习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进一步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全省纪检监察系统掀起了学习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的高潮,通过学习,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有以下几点体会。

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提高政治判断力。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政治机关,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政治判断力。政治判断力的核心就是要明辨是非,纪检监察干部身处权利诱惑、利弊交织、是非矛盾的中心,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判断力,面对审查调查对象或者利害关系人的权钱诱惑,是做不到忠诚、干净、担当的,所以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定期开展自我检查、对自己思想进行回炉,不断锤炼政治素养,保持党员干部,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提高政治领悟力。抓住重点是政治领悟力的核心要义,作为纪检干部,特别是作为一个监督财政、审计等重要单位的纪检监察干部,不管是在日常的监督工作中,还是在审查调查过程中,政治领悟力都显得十分重要。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工作和工作的重点,理清思路,分清轻重,统筹安排,在面对一个人作战的局面,要对全年的工作有个统筹计划安排,排出工作日程表,该干什么、如何干要有清晰思考,不能“当天和尚撞天钟”,必须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见实效。

篇5:学习周永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一是把握党性原则,淬炼过硬政治立场。老纪检人周永开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用自己的忠诚奉献书写了精彩人生;入党70多年青山常在,一辈子初心不改,信仰长存,用自己的至纯至粹、笃定笃行彰显了纪检监察人的优良品质。向周永开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学习他对党的事业矢志不渝的信仰。作为纪检检查干部就是要深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做好“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牢记宗旨使命,做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廉洁从政的表率,坚持理想信念高线、不碰纪律规矩红线、守住廉洁自律底线,不断在日常工作之中淬炼自身,做一名政治过硬的纪检监察干部。

二是立足真抓实干,做好纪检监察本职工作。王瑛同志在她的生命历程中,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她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无限忠诚。我们学习她,就是要学习她那种敬业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把工作当成一种社会责任,把工作作为体现个人价值和实现自我超越的一种载体来对待。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就要立足纪检,面向全局,正确理解并处理好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与服务大局的关系,在履行教育、监督、保护、惩处工作职能中,都要体现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把智慧凝聚到开拓创新上来,把行动统一到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上来,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篇6:学习周永开先进典型心得体会

“如果没有党的教育和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这是今年92岁的周永开同志在党的98周年华诞前夕说的话。周永开同志自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曾先后任巴中县委书记、达县地委宣传部长、达州市纪委书记等众多职务。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他都从来不计个人得失,始终将国家大义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中第一位,勤勤恳恳,踏实肯干,从不畏惧艰难险阻,一直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1992年退休后,他更是难能可贵地投身于生态环保、公益助学及红色文化传承等社会事业,持续活跃在人民群众身边,为人民谋福利、解难题。自1994年起,他自愿扎根在艰苦山区、贫困地带,日夜埋头于山区生态护林方面的工作中,忘我的付出劳动,毫不顾忌自己年迈的身体,继续发光发热,挥洒辛勤汗水。草活一世为装点大地,烘托生机;人活一世为心中信仰,实现价值。周永开同志在不断奉献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他的先进事迹,彰显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情怀,执着坚守新时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周永开以忠诚的赤子之心,践行基层干部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

篇7:学习周永开先进典型心得体会

周永开作为一名共党员,默默无闻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一辈子听党的话、跟着党走,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是一生的追随”的座右铭。时刻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工作几十年,积极工作,默默奉献。退休后又不遗余力参与万元市花萼山护林造林,始终以旺盛的革命热情履行共产党员永不退休的朴实承诺。他的一生及其平凡和普通,生活里,未给子女留下值钱的家当,工作上没有为亲友开过一次“后门”。彰显了党员干部的忠诚干净与担当。

周永开同志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党的教育和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党的98周年华诞前夕,91岁的周永开拿出自己节俭下来的10万元退休工资,交了一笔党费。入党74年来,他坚守信仰、笃定笃行,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篇8:周永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学习周永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一

四川省达州市离休纪检干部周永开,91岁,仍然在披荆斩棘……新中国成立前,他带领地下党员面对反动势力的荆棘;新中国成立后,他带领干部群众面对生产生活的荆棘;离休后,他带领志愿者们面对环境破坏的荆棘……(8月30日,人民日报)

老党员周永开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用自己的忠诚奉献书写了精彩人生;入党70多年青山常在,一辈子初心不改,信仰长存,用自己的至纯至粹、笃定笃行彰显了纪检监察人的优良品质。

坚守初心,知易行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全党同志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党员干部要学习传承周永开等先进典型的奋斗精神、为民情怀,坚定信念信心,坚守初心使命,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攻克事业发展的难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贡献。

榜样就在身边,周永开等老党员守住初心本色的先进事迹,是我们前行的灯塔和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见贤思齐。我们要对照榜样找差距,将学习先进事迹转化实际行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矢志奉献。

学习传承榜样精神,要坚定信仰。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以榜样的力量激励鞭策自身,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紧跟党的步伐,不断砥砺前行,谱写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书写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文章。

学习传承榜样精神,还要坚守初心。保持风骨气节;坚持人民立场,饱含为民情怀。不断鞭策自身去“杂质”,不时提醒自己防“污染”,始终坚持政治操守、锻造政治品格、保持政治本色。

周永开等老一辈共产党员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秉持崇高信仰;坚守初心本色,保持风骨气节;坚持人民立场,饱含为民情怀,其彰显的人格魅力和榜样力量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学习周永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二

“如果没有党的教育和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这笔党费,是我对党的一点心意。”党的98周年华诞前夕,91岁的周永开同志拿出自己节俭下来的10万元退休工资,郑重交了一笔党费。入党74年来,他坚守信仰、笃定笃行,至纯至粹、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特别是离休后,依然保持革命精神、倾情生态环保、捐资帮困助学、传承红色文化,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学习老英雄,学习他无限忠诚,永葆党员本色。在周永开身上老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信仰。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艰苦朴素的干事作风、对党的事业的恒心、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始终坚持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倾听百姓心声,解群众之所急,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尊重。

学习老英雄,学习他坚守初心,永葆党员本色。在周永开身上有一颗为人民服务永不停歇的初心,也是身为共产党员使命担当的执着和坚持。我们要学习周永开“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情怀,也要学习他对党的事业矢志不渝的信仰。

桑榆未晚霞满天,人间最重是晚情。91岁的周永开同志尚能如此,我们身为党员干部更应该守住初心,为民服务,以及始终不变的拼搏精神,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不断书写新时代党的新荣光。

学习周永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三

过去红军在这里保卫万源,取得重大胜利,牺牲那么多人,比他们那个时候,一天吃一个洋芋,都能打胜仗,为什么我们共产党人,现在在这山上搞建设(保护)我们就没有信心呢?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没有放弃,中华民族没有倒下,究其本源是历久弥新的自信发挥了鲜明的作用。时至今日,已到鲐背之年的离休干部周永开仍怀揣着自信本色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默默奉献,延续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彰显了一名老纪检监察干部离休不离志、退休不褪色的高尚品德及政治情怀。

莫过于忠的政治信心。“天下至德,莫过于忠”。有着74年党龄的周永开同志始终牢记为民服务宗旨,用言传身教把对党忠诚展现得淋漓尽致,用吃苦耐劳把舍己为人表达得清晰透彻。花萼山作为万源保卫战的主阵地之一,革命先烈的鲜血映照了当地林木苍郁,可解放后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持续破坏,周永开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下定决心要保护好这片红色土壤。面对旁人的质疑与不解,周永开说到:“以前穷,当地的老百姓就把树砍掉当柴烧,开荒种粮食,生态破坏严重。现在条件好了,我们要把绿色还给大山!。”周老坚定的政治信心感动了当地居民,乱砍滥伐成为了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守山护林的自觉习惯。25个年头,他彻底践行了对党的无限忠诚,把自己的后半生倾注在国家生态保护上,试问以如此一往无前的政治信心又怎能不改变花萼山的面貌呢?

老当益壮的担当信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994年,周永开已是一名赋闲在家的离休干部,本可以享天伦之乐而安度晚年,可他不甘心、也不乐意。“党是我一生的追随。”周永开说到。得知花萼山的生态面貌后,他拉上了自己的老战友,义无反顾地开展调研,一去就是两年,似乎忘记了自己已是一名花甲老人。2006年,他78岁,独自巡山时不幸跌落山坡,险些丧命。对此,他的回答是:“(我在)山上出了问题,这是我自觉去的,自愿去的。不找任何个人,也不找党组织,哪里死了埋在哪里,就在花萼山上,上面栽一根树,我在下面做底肥。”对于周永开而言,他没有光说不练的假把式,有的是即说又干的全把式;没有纸上谈兵的宏伟蓝图,有的是埋头苦干的靶向目标;没有夸夸其谈的信口开河,有的是言之凿凿的两年调研。可以说,他有的东西不多,但却足矣成就属于他自己的精彩人生。

创新实践的引领信心。“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花萼山盛产各种珍贵中药材,在守山护林的同时,周永开不忘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以野生繁殖的萼贝为突破口,先搞试种,成功后带领大家伙学技术——人工繁育。如今的花萼山面貌焕然一新,通电通公路,开上小汽车也不再是梦想,当地的人民群众有福气,遇到了这样一位好干部、好党员、好老人。多次举办“巴山渠水共产主义运动友好学校联谊会”,联手抄写《共产党宣言》,组织拍摄《巴山教魂》,周老用较为特殊的方式致力于革命传统教育,创新表达了对党的拳拳感恩之情。“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生在世,功名利禄的诱惑近在咫尺,可周永开却不以为然,他是出人出力又出钱,在母校倡导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自掏腰包用以资助困难家庭、植树造林、修建林区公路。他躬身实践,扎根大山,在坚守初心使命的道路上默默前行,以年老风干之躯赶考新时代!

桑榆未晚霞满天,人间最重是晚晴。党员干部是中国共产党的肌体细胞,新陈代谢源源不绝,直至凋亡也仍在发挥余热。周永开,不再是一个姓名,而是作为共产党人的代名词定格在时代的这一刻。在他的身上,看到的不是“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而是一天入党,终身为党的政治品格,我们要从中汲取那份纯粹、品位那份担当、坚守那份信仰,不断为党和国家事业凝心聚力、添砖加瓦,在逆境中砥砺前行、在磨难中茁壮成长、在风雨中解缆起航。

学习周永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四

8.16日的《央视新闻》用长达10分钟的时间,报道了91岁的老党员、离休干部周永开的光辉事迹。他于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四川达县地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992年离休,然而他放弃了舒服的城市生活,一头扎进了万源的花萼山中,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带头植树造林,当起了一名公益“守山人”。他的一生都在坚守信仰、笃定前行,纯粹做人、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就是一位真正的奋斗无止境的共产党员。

学习周永开对革命的一片赤诚之心,积极传承光荣的红色文化。1995年开始,他发起组织了至少15次“巴山渠水共产主义运动友好学校联谊会”,积极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周永开曾与另一名老党员用一个月的时间,手抄《共产党宣言》。他还组织拍摄电视教育专题片《巴山教魂》,组织编纂《热血》系列丛书,成为全市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读本。在任期间,他经常到机关、学校义务上党课,广泛进行党风廉政建设、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党是我一生的追随。”他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学习周永开年过花甲初心不改,筑起捍卫生态保护的“绿色长城”。在离休后,周永开老人没有选择舒服的城市退休生活,而是来到了牵挂的一片土地——万源花萼山。他走遍花了萼山自然保护区涉及的11个乡镇30多个行政村51个组,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每家每户宣传为什么要保护生态环境,让生态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到生态保护中去。周永开一直对周边的群众说“以前穷,当地的老百姓就把树砍掉当柴烧,开荒种粮食,生态破坏严重。现在条件好了,我们要把绿色还给大山!”他身体力行去关爱环境,保护动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与使命。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的群众都积极主动加入护林行列,而保护山林的自觉行动也逐渐成了村民们的日常习惯。

榜样就是力量,榜样就是我们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行的不竭动力,我们共产党员要学习周永开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信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共产党员永葆奋斗的最大初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共产党员始终扛在肩头的最大责任。我们中国有数不清的像周永开一样的共产党员,他不是特例,但他是千万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更是9000多万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让我们紧紧追随榜样,发扬壮大榜样的力量,一传十、十传百,使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能够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早日使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变为现实,使命得以实现。

学习周永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五

年轻时,他是冲锋陷阵、奋斗在岗位第一线的干部职工,退休后,他是不辞辛劳、凡事仍亲力亲为的“周老革命”。

他作为党员的一份子,时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从始至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就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周永开同志的忠诚为人和勇于担当。

“如果没有党的教育和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这是今年91岁的周永开同志在党的98周年华诞前夕说的话。他还拿出自己节俭下来的10万元退休工资,郑重交了一笔党费。无私的行为,令人动容的话语,其中深深融入了他对国家、对党和对人民深切的爱,处处彰显了他对国家、对党和对人民一如既往的奉献精神。

年轻有为,奋力拼搏。周永开同志自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曾先后任巴中县委书记、达县地委宣传部长、达州市纪委书记等众多职务。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他都从来不计个人得失,始终将国家大义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中第一位,勤勤恳恳,踏实肯干,从不畏惧艰难险阻,一直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发光发热,永不言老。1992年退休后,他更是难能可贵地投身于生态环保、公益助学及红色文化传承等社会事业,持续活跃在人民群众身边,为人民谋福利、解难题。自1994年起,他自愿扎根在艰苦山区、贫困地带,日夜埋头于山区生态护林方面的工作中,忘我的付出劳动,毫不顾忌自己年迈的身体,继续发光发热,挥洒辛勤汗水。

篇9:周永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这是周永开今年讲的第十次党课,专门为小区邻居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五中全会总结了前几年的工作,对国家未来发展提出了规划,更关注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你们看,现在国家发展好了,我们小区也建设好了,我们一定要把小区管理好。今年要在小区成立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队,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传达党的声音,收集社情民意,服务基层群众……”

不变的信仰,执着的追求

1928年,周永开出生在四川巴中一户农民家中。年少时,他亲眼目睹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打土匪、分田地,为农民办实事,革命的种子从此便埋藏在他幼小的心灵。

1945年初秋的一个夜晚,17岁的周永开举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那一天起,周永开暗下决心,“一定要做有益于党、有益于人民的实事”。

怀着这样的初心,在革命战争年代,周永开从事地下党工作,在敌人面前临危不惧,毅然开展武装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曾历任原巴中县委副书记、书记,原达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地委副书记、地区纪委书记等职。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一直用行动践行自己年少时许下的承诺。

认真、较真,是他最鲜明的性格特征。时至今日,周永开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了4年零40天的纪委书记。他反复强调:“当纪委书记,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坚持原则”“惩贪治腐,不能只面向基层干部,必须从领导干部抓起。”提起当年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是顶着许多压力,查办了两个地区副专员的案件,都依纪依法给予了处理。“我一生最痛恨的是对党不忠诚、背着组织干坏事的干部。今天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英明的决策。”

“我们必须得罪贪腐分子,让人民相信我们。”纪委书记的工作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初心和信念,“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支撑我的始终是不变的信仰。”

离休后,周永开寻思着要贡献余热,便带着两名退休干部奔赴花萼山。10多年来,他先后50余次上山,长时间蹲点护林,一次在翻山越岭时不慎跌倒摔成重伤,住院治疗几个月才康复。以前500多亩的荒芜之地,如今已被华山松和漆树等装扮得绿树成荫,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国家社会公益项目实验基地。

花萼山上的“清风林”与腊梅,是周永开最魂牵梦绕的美景。今年,周永开先后两次回到花萼山,再看看那片山、那些树……

背影过后,人们不禁感慨,周永开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兑现了他当初“把绿色还给大山”的铮铮誓言。

“我的党费,我一定要亲手缴纳”

“这是我这个月的党费。”10月23日,周永开和往常一样搭乘公交车,来到达州市纪委监委机关离退休干部支部,郑重地将60元党费和党费证交到支部书记冯银宗的手上。

在皱褶而泛黄的党费证扉页,两行字格外醒目:“党费月月交,党性步步强”,这是周永开亲笔写下的格言。小本子记录着从1月至今,每个月缴纳党费的时间、金额和收款人签字。这样的小本子,周永开的抽屉里还有厚厚一摞。

“对于这位有着75年党龄的老党员、‘老革命’来说,每月绝对不会忘记的事情,就是亲手缴纳党费。”冯银宗介绍说。

周永开的家距离达州市纪委监委5公里多,坐公交车需半个小时,这么长时间的路程对于年迈的周永开来说是很不容易的。“曾经有人建议,由我们代交或者主动上门收取,却被‘周老革命’严厉批评了。”

为何如此执着,周永开说起了他的“党费情结”。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警卫员见周恩来忙于工作,便替他交了五分钱党费。周恩来知道后告诫他说:“党费不能让别人代交,军政大事重要,交党费也很重要,这是每个党员的义务。”之后,周恩来便把五分钱交给了警卫员。

自此,“按时交党费是每个党员必须应尽的义务”这句话,便深深地刻在了周永开的心中。在他看来,党费与党性息息相关,缴纳党费是庄重而严肃的事情,决不能有半点含糊,更不可由他人代劳。

“一名党员,清楚自己党费多少、按时足额缴纳是最基本的要求,我的党费,一定要亲手缴纳。”周永开话语坚定。

“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这是我和妻子对在一线抗疫人员的一点心意,请一定帮我们送达武汉,拜托你们了。”2月13日上午,周永开夫妇将早早委托儿女从银行取出的10万元现金,郑重地交到了达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手中。

今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那些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身影,始终牵动着周永开的心。当他得知全国特别是湖北武汉严峻的疫情形势,广大干部群众超常付出,自己却不能帮上什么忙,晚上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一定要为疫情防控做些什么!思来想去,最终周永开和妻子商量决定,捐出平日里省吃俭用下来的10万元积蓄,为帮助武汉战胜疫情尽自己的最大所能。

“无力上前线,小情助武汉。疫情当前,我们年纪大了,就只能捐出一点钱表达心意。”周永开说这话时,眼中泛起了泪光。

周永开对“公”慷慨,对“私”却极度苛刻,每一笔捐款都是他和妻子吴应明省吃俭用、节衣缩食而来。每每回忆起当年“地下工作”期间的场景,他便感慨万千,说今天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对于物资方面“自己够用就行”。他和妻子至今仍住在上世纪_十年代修建的职工宿舍,60多平米的老屋里,每一件家具都说得上是“古董”了。沙发破了,就拿布遮盖拿线缝上;椅子坏了,就用绳子固定绑住;一套蓝色中山服,更是穿了几十年。

然而,每当遇到那些有益于群众的事,周永开却总是慷慨解囊。自掏腰包购买树苗,守山护林;捐赠奖学金近20万元,助学救困;多次主动缴纳特殊党费,7月一次缴纳10万元……

篇10:周永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四川达州,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层峦叠嶂。一位老纪检监察干部种下的“清风林”和整片森林融为一体,共同守护着长江上游水系。

这位老人是四川省原达县地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永开。今年92岁的他,1991年6月离休后,一直带领乡亲们在花萼山植树护林。

认真、较真,是周永开最鲜明的性格特征。时至今日,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了4年零40天的纪委书记。他反复强调:“当纪委书记,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坚持原则。”提起当年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是顶着压力查办了两个地区副专员的案件。“我一生最痛恨的是对党不忠诚、背着组织干坏事的干部,今天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最英明的决策。”

“共产党员只能退职,不能退休。”离休后,周永开寻思着要贡献余热,便带着两名退休干部奔赴花萼山。

“莫砍树,不打猎,为了子孙后代要保护好山林。”他走遍花萼山11个乡镇30多个村宣传保护山林,长时间蹲点护林。山上条件艰苦,巡山一整天,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山泉,晚上只能睡在垫着棉絮的木板上。虽然时常感冒咳嗽、腰酸背痛,但他仍然坚持着。

篇11:周永开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这位老人叫周永开,今年91岁。曾任达县地区纪委书记的他,离休后28年不改为民本色,在花萼山带领乡亲们植树护林。

7月4日,有着74年党龄的周永开,站在达州市纪委监委小礼堂鲜红的党旗下,再次举起右手,与百名纪检监察干部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岁月深刻的鱼尾纹下,是老人激动的泪花和坚定的目光。在建党98周年前夕,周永开拿出节俭下来的10万元退休工资,郑重向党组织交了一笔党费。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忠诚——青山常在,初心不改,信仰永存。

“虽然得罪少数人,但让党和人民满意就行了”

1945年初秋,黎明前的夜幕下,现巴中市巴州区奇章中学后山。

在川北地下党负责人之一王朴庵领誓下,17岁的周永开握指成拳,郑重宣誓。特殊环境下,尽管宣誓者刻意压低了声音,但那澎湃着的激情萦绕在周永开的日后岁月。“那个场景始终就在眼前。党旗真红!感觉血液都要燃烧起来。”

“要做群众的模范”,这个朴素的初心让周永开无论在逆境还是顺境,都能坦然面对,信念不变。

上世纪50年代末,滥砍滥伐造成原巴中县群众生活燃料极度缺乏。县委决定大栽生长期短的巴茅草作燃料,由时任县委副书记周永开负责落实。

到各乡发动群众,走的都是土路,下雨天只有穿草鞋才不会滑倒。周永开跑遍原巴中县大小上百个村落,穿烂10多双草鞋。当农家护院的狗见到他都不叫时,巴中群众最大的困难解决了。“因为田坎跑得多,老百姓都喊我‘草鞋书记’,哈哈……”回忆起和群众在一起的往事,周永开开怀大笑。

“那时生活困难,老百姓在河里捞到鱼,舍不得自己吃,却要喊我们吃。”周永开说,“你给群众一碗水,他们还你一桶蜜,这就是我们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1984年,时任达县地区纪委书记的周永开主办了轰动全国的要案“扳倒李作乾”。“李作乾是原达县地区罐头厂厂长,头顶光环无数,从中央到省、地、县拿的奖状有50多张。”周永开回忆说,“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人却丧失党性原则,违法乱纪。”

收到群众举报后,原达县地委成立调查组进驻罐头厂,周永开任组长。“‘保护伞’天天来阻拦。我们顶着压力把案情查清后,在对李作乾的处理上又出现分歧。”周永开回忆,在为案情召开的多次党委会上,他拿出确凿证据,证明李作乾不仅违纪更涉嫌违法。“后来,李作乾被逮捕法办,罐头厂放了3天鞭炮。”

“当纪委书记是党交给我的光荣任务,这个任务很考验人。”周永开看得很透,“虽然得罪少数人,但让大多数人满意,让党和人民满意,就行了。”

离休后,周永开家住达州,但每年都要到机关、乡下,到村委会、学校讲授党课。“一两个小时不歇气,语言活泼生动,几乎没一句重复的话,大家都听得来劲。”化成小学校长邓多清说。

“共产党员只能退职,不能退休,要把绿色还给大山”

“共产党员只能退职,不能退休。”1991年,周永开从原达县地区纪委书记任上离休。

如何再为老百姓做点事?他把目光投向万源市花萼山。

花萼山是川东北最高峰,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被誉为大巴山动植物基因库。花萼山项家坪村原党支部书记马大得依然记得,1993年11月的一天,大雪封山,晚上11时,海拔2300米的山梁上传来呼喊声,黑夜中5个人艰难跋涉,一人一拐,为首的老者满头雪花。

“那是我首次上山,花了整整一天。”周永开告诉记者,上山前,他想的是能否在山上搞旅游。结果,山里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因为穷,当地人把树砍掉当柴烧,开荒种粮,生态破坏严重。”

“要把绿色还给大山。”周永开植树护林的想法日益强烈。第二年,他花费数万元积蓄购买了一批树苗,在山上租了两间茅草房,带着两位退休干部职工踏上保护花萼山的征程。

1995年初,为了对山上冬季资源再一次摸底,他带着一名向导徒步穿越花萼山,途经国家梁、小窝凼等险要之地,不小心深陷在积雪中动弹不得,被发现送医后经过紧急抢救才苏醒过来。

“我找拐杖准备下床时,感觉杖底与以前不一样,提起一看,多了一颗防滑铁钉。”谈起这件事,周永开依然激动,“那些年,我的19根拐杖上都有老百姓悄悄钉上的防滑钉。这是群众对我工作的认可,更是期盼我再上山去!”群众的目光,是周永开不竭的动力。从此,他便常年在山林间穿行,播撒绿色的希望。

“莫砍树,不打猎,为了子孙后代要保护好山林。”周永开走遍花萼山11个乡镇30多个村,苦口婆心宣传。山上条件艰苦,巡山一整天,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山泉,晚上只能睡在垫着棉絮的木板上。虽然时常感冒咳嗽、腰酸背痛,但周永开仍然坚持着。在他的带领下,项能奎等5位村民加入护林行列,成为义务护林员。

20,年近八旬的周永开仍然坚持拄着拐杖上山巡护。“一天清晨,我独自到野外巡护,不小心栽倒在近3米高的石坎下,头部触地动弹不得,连呼救的力气也没有。”周永开说,因为他长期在山上居住,与村民蒋大兵家的大白狗建立了深厚感情,“正是大白狗发现我倒地后不停嚎叫,引起村民警觉,大家才找到了我。”

伤情危重,村民将周永开紧急送医,并转往达州市中心医院救治,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才基本康复。“住院时,他念叨的都是花萼山和山上的人们。”老伴吴应明说,病情稍有好转,他就硬撑着身子又上山了。

周永开的苦心有了回报,保护山林逐渐成为大多数村民的习惯,村民自发造林上百亩,林业部门也在花萼山实施公益林项目500亩,这些山林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清风林”。,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你们有空了也去看看花萼山,青山绿树,很好。”周永开说,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他影响很大。

“植树护林是为什么?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不能让他们现实利益受损。”堵住一条路,必须为群众开辟新路。“1995年有一阵,周书记三天两头找我们开会,商量调结构发展山木药材。”时任官渡镇项家坪村文书的项尔方回忆。

花萼山的野生萼贝品质一流,能否人工种植?周永开买来萼贝种子,找到村民李如银,“老李,你先试种。我联系了陕西一家中药材种植基地,你去学,费用不用操心。”

几年后,初见成效。当听说小小一颗萼贝能卖近10元,周永开有了信心,“要帮村民把萼贝发展成挂帅的药材。”如今的项家坪村,成立了川陕萼贝专业合作社,萼贝年产值数百万元。

7月4日,记者登上花萼山,绿意盎然,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太阳落坡石山阴咯,石山凉水就冷浸浸咯……”尽管年事渐高,周永开上山的次数少了。但在村民记忆里,周永开察看药苗园后哼着当地山歌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做人要像腊梅,把清香留在天地间”

在花萼山守山护林的岁月里,看到特别困难的家庭,周永开经常自己掏钱接济,早已数不清次数。每次上山前,他还要动员亲戚朋友为贫困户捐款捐物,然后请人背上山,挨家挨户发送。

在母校巴中市巴州区化成小学、奇章中学,周永开还倡导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现已颁发17届,先后奖励师生近400人、8.9万余元。,他再次捐赠奖学金10万元。

对群众慷慨解囊,对自己却很吝啬。多年来,周永开生活俭朴、省吃俭用,没给老伴买过一件首饰,没给儿女送过一件礼物。家里人都知道,这个看似没有人情味儿的老革命,几乎将他的全部家当用在了他一生追随的革命事业上。

至今,周永开还住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分配的住房里。是仅有的一部小电视和一台挂机空调,才使房间里有了点现代感。屋里最多的是书,老两口从不给自己添置家具。

“其实,爷爷是有机会换房的。”孙女周婧回忆,,市里搞政策性集资建房,“论资历和职级,爷爷可以第一个选,但他说,我退出,年轻同志就有机会。”

几十年来,周永开以身作则,树立优良家风,不为家人谋私利。上世纪80年代,组织部门拟提拔他的老伴吴应明为副县级干部。时任达县地委副书记的周永开得知后,找到地委书记说,“吴应明文化有限,提拔的话,群众有意见,影响党的形象。”

对周永开的严格治家深有体会的孙女周婧介绍说:“每到年终,爷爷都要问我,‘你今年为群众做了几件好事?’”

“每年初,周永开都要把家人召集起来开会,作总结表彰。”市纪委退休干部杨祚德同周永开在一个退休支部,他告诉记者,“周永开在会上提要求讲纪律,表现好的,颁奖,这个奖叫‘家魂奖’。”

篇12:向周永开同志学习感悟

处理好“鱼”与“水”的关系。水干则鱼死,水活则鱼跃。周永开对党群关系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你给群众一碗水,群众就还你一桶蜜,这就是我们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任巴中县委副书记期间,为了群众生活燃料极度缺乏的难题,他跑遍巴中县上百个村落,穿烂10多双草鞋,走村串户发动群众栽种巴茅作为燃料。正是在调研走访中,升华了与老百姓的情谊,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草鞋书记”。周永开讲,“那时生活困难,干部到村里,老百姓在河里捞到鱼,都舍不得自己吃,但却舍得喊我们吃。”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将心比心,干群关系才会牢固。

处理好“短”和“长”的关系。共产党员都是特殊材料制成的。特殊材料体现在特殊信仰和责任上。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入党是一阵子,做党员是一辈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纵然岗位有变化、环境在变化,可能退休、离职,但仍应时时处处提醒自己“第一身份”是党员,正如周永开说的那样,“共产党员只能退职,不能退休”,1991年,尽管周永开退休,但他抱着“再为老百姓做点事”的愿望,在万源市花萼山植树护林、默默耕耘,秉持着“要把绿色还给大山”的强烈信念,苦口婆心、挨家挨户宣传,最终为子孙后代留住了绿水青山,同时帮助解决了生计问题。

处理好“小”与“大”的关系。点滴汇聚,终成江海。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每个人都向善向美,献出爱心,我们的身边会变得更加美好。周永开一直惦记着贫困家庭学生,定向培养着品学兼优的学子。他拿出退休金将龙王塘小学修葺一新,每年学校都会收到他的资助金。在周永开看来,“人穷,但志不能穷”“我帮助他,直到我死”,尽管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捐资助学绝不只是做好事,也不是一件小事,“这是培养我们事业接班人的大事”,正是这份坚守与执着,将爱心传递下去,让社会充满了正能量。

上一篇:丑小鸭.学情分析下一篇:可控硅控制CO2气保焊机典型故障及排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