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肉强食-弱肉强食的故事-弱肉强食的寓意-弱肉强食的意思

2024-04-07

弱肉强食-弱肉强食的故事-弱肉强食的寓意-弱肉强食的意思(精选11篇)

篇1:弱肉强食-弱肉强食的故事-弱肉强食的寓意-弱肉强食的意思

【成语】弱肉强食

【拼音】ruò ròu qiáng shí

【简拼】rrqs

【近义词】以强凌弱、仗势欺人

【反义词】和平共处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紧缩式

【成语解释】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

【成语出处】元・胡天游《闻李帅逐寇复州治》:“惜哉士卒多苦暴,弱肉强食鸱^同。”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在这样“弱肉强食”的情况下,“生活”是终于不易保全的。(邹韬奋《抗战以来・“诸葛亮”和“阿斗”》)

【英文翻译】the big fish eat up the small ones.

【谜语】寅吃卯粮

【成语正音】强,不能读作“qiǎn馈被颉jiàn馈薄

【成语辩形】弱,不能写作“若”。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篇2:弱肉强食-弱肉强食的故事-弱肉强食的寓意-弱肉强食的意思

1、我可要提醒你,在这儿法律与秩序就是弱肉强食。

2、有些人很坚强,能在这种弱肉强食的环境里活下去,而不按弱肉强食的原则行事,另外一些人则不行。

3、商场如战场。市场的竞争就象自然界,弱肉强食,非常残酷、非常现实。

4、为了避免自己成为弱肉强食下的牺牲者,我们应该多加充实能力。

5、尚是嫩毛裹身的幼鸟,经过不久就可离巢独立,奔向弱肉强食的世界。

6、卡特里娜不仅造成了百姓丧生,精神痛苦和财产损失,同时,还应证了达尔文的弱肉强食的理论。

7、这种哲学认为,人类为生存而依仗的基本原则就是弱肉强食,文明只是一种虚伪的外表。

8、在自然界里,优胜劣败,弱肉强食,是很场尔的现象。

9、在弱肉强食的商业社会里,经商人士都希望与一些可信赖的公司进行交易。

10、14、人类本身一但发生了弱肉强食的问题,这就很难重建繁荣和健康的社会。

1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呈现着弱肉强食的局面。

12、只能靠你自己,这就是弱肉强食。

13、商场上弱肉强食,唯有努力研发产品,公司才能永续发展。

14、人与人之间应该和平共存,而非弱肉强食。

15、看着海底一个个凶神恶煞的鱼类,身为小鱼的你知道该怎么做了,没错,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地方,拿出你的勇气,将自己从小吃到大。

16、不同物种间除了弱肉强食的.竞争,也存在着互相合作的关系。

17、在非洲草原上,四处都可以见到弱肉强食的现象。

18、等一班搞鬼朋友,千方百计逃离动物园当它们闯入纽约后,发现这个大城市是最疯狂的弱肉强食之地!

19、动物间弱肉强食的行为,在人类的社会里也不时地上演着。

篇3:弱肉强食-弱肉强食的故事-弱肉强食的寓意-弱肉强食的意思

《离婚》是鲁迅于1935年11月6日创作的一部农村题材小说, 小说通过人物行为举止的刻画, 将旧中国弱肉强食的社会本质和国民奴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去“和谈”的航船上和“和谈会”上众人的对白与行为举止中可见一斑。

首先, 从爱姑说起。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及单四嫂子不同, 她绝对不是一个任人凌辱的“被损害者”。作品中描述爱姑在航船上的坐姿:“爱姑便坐在他左边, 将两只勾刀样的脚正对着八三摆成一个‘八’字。”这切合人物粗野与霸道的性情。在和谈会上, 当着众人的面, 爱姑称呼丈夫和公公一口一个“小畜生”、“老畜生”, 极其粗野, 在平常的家庭生活中, 其刁蛮可想而知。

在去“和谈”途中的航船上, 众人对庄家父女俩极尽恭维之能事, 可以看出庄家在当地的势力很大。爱姑的父亲庄木三, “高门大户都走得进的, 脚步开阔”, 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沿海的居民对他都有几分惧怕”;再加上庄家“人丁兴旺”, 爱姑有六个兄弟, 在宗法制社会中, 家族观念非常浓厚, 人多则势众, 庄家绝非寻常人家。此外, 从庄木三带着儿子们拆平了施家的灶这件事来看, 庄家的家风很粗野, 平常怕也是横行惯了。爱姑的性情中有几分“野”劲, 和家族的熏陶自然是分不开的, 同时她敢“闹”, 固然因为手中有丈夫行为不端的把柄, 更主要的恐怕还是倚仗家势, 有恃无恐。

爱姑的婆家施家与庄家联姻, 应该说是门当户对, 也不是一般的小户, 尤其是在和谈中, 能够让慰老爷和七大人为自己说话, 说明的确也有些势力, 不过和庄家相比, 那就逊色多了。我们来看一个细节, 在和谈会上, 爱姑“偷空向四处一看望, 正站着‘老畜生’和‘小畜生’。虽然只一瞥, 但较之半年前偶然看见的时候, 分明都见得苍老多了”。和谈会这种场合, 座位是身份和地位的表征, 施家父子竟连个座位都没有, 显得那么苍老卑琐, 说明势力不够大。

再回到“和谈会”。“和谈”意味着公正, 换言之, “和谈”是以公正的面貌出现的, 主持公道的乡绅应该凭借自身的威望, 遵循双方公认的道德规范, 来判定是非。这种道德规范, 可以是封建礼教的“礼”, 也可以是道理的“理”, 只要得到共同认可, 就够得上公正。但《离婚》的“和谈会”既不谈“礼”, 又不讲“理”。爱姑原来以为七大人“知书识礼”, 想借此讨个“说法”, 但刚开口, 话头就被打断了;七大人根本就没有说“理”的意思, 一味地玩弄“屁塞”, 自顾着抽鼻烟, 打喷嚏, 装腔作势;庄木三也不打算说“理”, 只是闷坐着。其实爱姑又何尝是讲理的人?一门心思要闹得婆家“家败人亡”, 看最后的形势不妙, 才嚼起“理”来。

“和谈”, 作为维系道德秩序的一种形式, 以公正的面貌出现, 但在它的背后, 却是双方势力的较量, “弱肉强食”才是真正的潜在规则。小说中的江南小镇, 表面上温情脉脉, 实际上是一个以强凌弱的等级社会。航船上一班庸众处于最底层, 施家能够攀搭上慰老爷, 算是有点势力, 但庄家要更厉害, 不过和城里的七大人比起来, 庄家又不算什么了。施家同庄家有过几次较量, 均告失败, 被拆了灶, 遭受很大的耻辱, 施家父子也被折磨得日渐苍老。七老爷, 这个和县太爷换过帖子的人, 一旦出现, 局面就发生逆转。

有意思的是, 作品中的人们都认可“和谈”这种“公正”的方式, 同时又都明白“弱肉强食”的道理。渡船上村民的谈话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庄木三带着六个儿子去拆平了施家的灶, “谁不说应该?”对于七大人参加和谈, 大家也心知肚明, 晓得情况于庄家不妙, 那个叫“八三”的人一听到七大人的名字, “眼睛都睁大了”。庄木三也明白不是敌手, 故而在会上一言不发。这样说来, “弱肉强食”的潜规则已经得到普遍认可, 在这个以强凌弱的等级社会里, 无需讲“礼”, 也不必说“理”, 一切凭势力说话。庄木三有能耐, 所以得到当地村民近乎谄媚般的恭维, 七大人势力更大, 人们就敬若神明般地崇拜他, 见到他的人像条狗一样地围在周围, 而见不到他的人一听到他的名字就肃然起敬。

自古以来妇女被认为必须温驯、顺从, 社会集体意识也认为女人不该有自由的意愿, 不该由自我控制支配, 应该屈服于男人定下来的规范。爱姑也是这样, 她本能地认为她应该有一个可以依附的丈夫, 当丈夫将要抛弃她时她感到了无助, 所以她要闹。

作品中离婚并不是由爱姑提出来的, 事实上是男方提出离婚而女方不同意才有了三年的争吵打闹, 她并不想离婚, 只想继续保有她在家庭中的地位, 她只是希望可以继续依赖这个家而存在而已, 并不想争取什么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在她脑子里面没有一条可以独立自主地生活的出路, 她必须依赖丈夫存在, 她不能脱离这种依从关系, 所以她的打闹并不是对压在她身上的封建礼教的宣战。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爱姑不愿意离婚也是为了保全她的面子, 她处处强调自己是“三茶六礼定来的, 花轿抬来的”, 而她的丈夫居然抛弃了她找小寡妇, 她觉得很不能理解, 也很失颜面。

爱姑打闹了三年时间并不是为自己寻找一个新的平等的生活, 也许她根本没有意识到她现在的生活是不平等的。那种愤怒也仅仅是“奴隶的愤火”而已, 当然, 这种愤火很快就被浇灭。不能说爱姑的这种奴性就是与生俱来的, 那是整个社会的长期的集体作用, 但至少很难有所改变。爱姑至少应该明白她并非男性的附属品, 她应该有自己独立自足的人格。作品中有一个细节也可以窥见这种社会意识的影响力, 在爱姑和她父亲庄木三坐船去慰老爷家时, 前舱中的两个老女人在听完爱姑一行人的谈话后, “低声哼起佛号来, 她们撷着念珠, 又都看着爱姑, 而且互视, 努嘴, 点头”。这两个老女人活了大半辈子可能都想不通爱姑的行为, 因为她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生活得有什么不一样, 或者说感到她们生活在奴隶的地位, 她们安于这样的生活,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爱姑和这两个老女人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只是行为方式的差异而已。

爱姑最终的失败也被诸多人归结为整个封建礼教的胜利, 作品中很多支持施家的人和庄家父女并没有利益冲突, 而且施家也并非什么大门大户, 更加谈不上官官相护了, 所以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他们极力维护着所谓的“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的封建命根子, 他们并没有考虑别的而很自然地站到施家一边共同声讨爱姑, 以维护这种万万不能被触动的“常理”。其实爱姑骨子里面是始终存在一种奴性依附思想的, 前面关于她打闹目的的分析中已经有了说明, 她需要有一个可以依托的生存空间。她对七老爷的顺从也是这样, 七老爷来自于一个陌生的男权世界, 而且是“知书识礼的人”, 她本能地想依靠七老爷, 用一个男权去抗衡另一个男权, 岂知这是何等的荒谬。当有外力冲击某个社会模式时, 模式内部原本分裂的部分会迅速结合成强有力的整体去抵御“外敌”, 更何况慰老爷和七老爷本不存在意见相左的情况。

《离婚》围绕江南水乡平息纠纷的风俗“和谈”进行叙事, 反映了上世纪20年代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现实。“和谈”是传统固有道德秩序“公正”的表征, 其潜在规则却是“弱肉强食”, 这种道德秩序的虚伪性和残酷性昭然若揭。而类似爱姑的广大农村妇女虽然敢吵敢闹, 似乎是对传统礼教的挑战, 但深究起来, 却无一不是在处处维护着、维持着传统的封建礼教。爱姑吵闹三年, 不愿意离婚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回到奴隶的生活地位, 继续作为男人的附属品而存在。爱姑是生活在整个道德秩序最底层的被损害者, 但同时又是这个虚伪的道德秩序的不自觉维护者。

参考文献

[1]鲁迅.彷徨[M].上海: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2]孙昌熙, 韩日新.论《离婚》[J].文史哲, 1987, (5) .

[3]秦林芳.重读鲁迅《离婚》[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4, (4) .

[4]姜策.无望的抗争——重读鲁迅的《离婚》[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6, 19, (2) .

[5]钟小安.从《祝福》《离婚》《伤逝》看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6, 26, (6) .

篇4:弱肉强食的存储世界

今天,存储世界里也如出一辙地上演了这样一幕。伤者是弱小的NetApp公司,“大猫”则为财大气粗的EMC。

令NetApp的CE0霍浩文(warmenhoven)徒唤无奈和失望的事情发生在当地时间的7月8日。当天,Data Domain公司董事会表示,已中止将公司先前以19亿美元出售给NetApp的协议,并向后者支付5700万美元的违约金。乖巧的是,Data Domain还把责任推给了受害者,理由是他们不肯出比EMC更高的价。EMc的出价是21亿美元。

这番话听在霍浩文耳里的确有些冤,更让他看到了存储世界残酷血腥的一面。

最先洽购Data Domain的是霍浩文。今年5月30日,两家公司达成收购协议,当时NetApp只需支付15亿美元(现金+股票)就可得到对方。后经协商,前者同意把购价总额调高至19亿美元,交易方式不变。霍浩文之所以愿意接受加价要求,皆因太想拥有对方。而Data Domain也确实奇货可居。

当IBM、惠普、EMc和日立数据(HDS)等存储巨头为市场份额拼杀得你死我活之时,Data Domain独辟蹊径,从红海中硬生生地圈出一片蓝海。其业务的最大卖点是帮助用户删除重复存储的数据,以减少企业对存储设备之需。

在经济繁荣时期,这项业务就已表现不俗,当金融危机来临,它更是备受中小企业用户的欢迎。在2007年,公司营收增长166%,达到1.236亿美元。到了2008年,公司营收再度增长122%,达到2.75亿美元,净利润2160万美元,成了存储行业内经营状况最优的厂商之一。又因其公司盘子不大,它被业界视为炙手可热的并购对象。

2009年5月,NetApp率先出手。双方谈妥一切条件,签字画押,静等Data Domain公司董事会通过即成交。可就在这当口,EMC犹如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提出竞购要求,出价仍是19亿美元。总价虽然不变,但他们掏的全部是现金,这比NetApp的收购方式更具诱惑力。纵使如此,Daca Domain董事会一开始还表现得毫不心动,该公司的一些股东还建议拒绝EMC公司的CEO季·图斯(Joe Tucci)。

强势的季·图斯表现出志在必得,他没有理由空手而归。这就好比饥饿的非洲狮、猎豹不能容忍瘦小的鬣狗在一旁独自享受美餐。

一方面,在最近的一个季度,EMC在数据删除技术上的营收仅为9000万美元,如果抢购能够成功,他们在该业务领域的营收将可突破10亿美元。成为数据删除市场的龙头;另一方面。NetApp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另一主要竞争者——IBM又是NetApp最大的OEM厂商,“蓝色巨人”的N系列产品几乎涵盖了对方的全线产品,如果自己坐视不管,该案将同时成全两大强敌。这是季·图斯和EMC董事会无论如何也不愿看到的情景。

不管是谁取得胜利,其市场规模都将迅速放大,而谁放弃则意味着成全对手。收购战变成了势力不对称的拉锯战,大家比拼的是耐心,比拼的更是实力。当然,论体重、耐力,鬣狗无论如何都比不过非洲狮和猎豹。

事态僵持到7月6日见了分晓。当天,季·图斯宣布把收购价提升12%到21亿美元。

21亿美元,彻底打动了Data Domain董事会的心,亦使霍浩文泪洒竞技场!

NetApp实在无力回天。截至最近一个财季,霍浩文手上持有的现金及等价物合计15亿美元,这意味着,它是在举债并购。反观EMC,季·图斯的钱包里装着63亿美元的现金和等价物,殷实的家底羡煞旁人。

当然,故事到此并未结束。NetApp因为暴露了实力,也将自己置于被并购的不妙境地。据霍浩文先期作出的评估,早就对其有意的公司就包括IBM、EMC、惠普、戴尔和思科。其中尤以后两者为甚,因为它们都表达了进军企业计算中心市场的强烈心愿。

其中,戴尔公司CEO迈克尔·戴尔在近日接连表示收购之意。虽然坊间不少人猜测戴尔瞄准的目标是PC企业,但比较而言,存储行业内的优质资产比PC行业内更多,也更易并购。华尔街投资者也把NetApp列为最具被并购潜质的公司之一。而一直以来,霍浩文对NetApp的最大期待是:独立运作。

本来期待做强自己,不想最后时刻功亏一篑,还引火烧身。眼下的NetApp就像一只饥饿的鬣狗,无助地等待着命运的转机。现在,霍浩文惟一的寄托是:美国反垄断机构就EMC并购案作出否定的裁决。

篇5:弱肉强食

真可怜,我不禁为小鱼感到可惜,同时,我对大鱼的霸道非常不满,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大鱼有所感应一般,又掉转头回到角落,我得意地嘿嘿笑,这条大鱼真是欺软怕硬。

其实生活中也都是如此,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随时会被淘汰,唯有不断变强才能立足与此,否则,就像小鱼一样,被大鱼追赶,吃东西最后才能吃。

生活是一场混战,不想被淘汰的就只能努力,生活是一场角斗场,不想被淘汰的只能拼命,生活是一场进化论,不想被淘汰的只能变强。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把生活变得更好,在竞争中成长,在竞争中立足,弱肉强食。

篇6:弱肉强食-弱肉强食的故事-弱肉强食的寓意-弱肉强食的意思

科技频道的《自然传奇》,农业频道的《动物世界》,纪录频道的所有关于生命、自然的片子,都是我喜欢的。

按说看了太多自然界弱肉强食的画面,应该有个平和的心境了,但是那天看纪录片《生命 2》还是被深深地骇着了!

真的看哭了!

那场景太过血腥太残忍太诡异太阴谋!

令人不寒而栗!

科莫多龙是一种巨型蜥蜴,长相极其丑陋,但它居然可以猎杀比它大许多倍的水牛!

为什么?

就因为它身藏剧毒!

水牛有强有力的腿和蹄,可惜一旦被 科莫多龙咬上一口,就轻而易举的感染上剧毒,在以后漫长的几周里静静等死,而那科莫多龙不慌不忙的尾随,只要水牛倒地,它就扑上去了!

那晚之所以看得心里异常悲伤,除了本身场景血腥外,还因为那天正好读完格非的《金瓶梅的声色和虚无》。

阅读带来强烈的沉重感正好撞见 科莫多龙猎杀看似憨厚的水牛!

我有一种完全受不了的崩溃之情!

从前阅读《金瓶梅》可能大多只感受到其中的色情,而忽略了其他,中年时期,阅读格非的 《金瓶梅的声色和虚无》,再重带着阅读《金瓶梅》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金瓶梅》是一部激愤之书也是一部悲悯之书。

无论是世界观、价值观、修辞学,还是给读者带来的令人不安的巨大冒犯,都是空前的,甚至有金迷认为,《金瓶梅》比《红楼梦》更有价值。

红楼梦描写的上层社会,而金瓶梅描写更多的是普通人,更具代表性和普遍性。

《金瓶梅》一直以来都以淫史秽书著称,不过,鲁迅评价《红楼梦》说过,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 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史、、、

显然,评价《金瓶梅》是一种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事情。

《金瓶梅》作者对当时社会过于绝望,对社会生活和人情洞察过于峻厉,对人性的理解过于透彻,对其各种批判都是史无前例的,作者对社会的否定是全方位没有保留的,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石破惊天的第一次。

也正是这强烈的冲击感才让喜欢它的人更迷恋,厌恶它的人更厌恶!

《金瓶梅》的社会结构人物生存方式看似荒诞,但是你又感觉那不正是你如今身边的人吗?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吃惊的现象!

今天的西门庆是不是越来越多?

他们就真实地在你的身边!

他们发迹前都是街头小混混,靠着一点小本生意,(西门庆靠的父辈药店)起家。

之后他们开始接触官员,再借助各类官员他们顺利地打通各个环节,建立起庞大的关系网,然后他们的财富就迅猛增加!

再以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成功的洗钱,把自己变红,顺利地坐稳官职,另一部分人,通过那些官员再无限扩大自己的利益、、、、

有些的甚至到富可敌国的地步。

而那些吴月娘、潘金莲、李瓶儿、孟玉楼们越来越和谐,出现在权贵界、富豪界,也出现在娱乐界!

人们越来越适应这个场面,到了见惯不惊的地步。

这真的是正常的吗?

还值得一提的是《金瓶梅》里唯一的清官曾孝序。

他品性高洁,嫉恶如仇,却无端卷入青苗案,落得家破身危的结局。

这个案件原本也与西门庆无关,扬州员外苗天秀被下人苗青所杀,其贴身小厮安童四处状告杀人凶手。

苗青贿赂西门庆一千元,西门庆再行贿上级蔡京管家翟谦,将曾孝序的奏折压下不发!

轻轻松松分分秒秒搞定!

这做派有没有似曾相识?

有没有令人感慨万千?

我有一次看于英生杀妻冤案,真的看得毛骨悚然!

在那一刻我感觉到太多害怕!

相比聂树斌冤案,于英生的冤案更诡异!

那天我看于英生讲述的过程时也哭了——我突然为我们的身处的环境感到深深的担忧和恐惧!

我不知道那些黑手是哪些,不过我知道,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似乎分分钟就可以置我们死地。

就像西门庆轻轻松松就陷害了曾孝序。

篇7: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作文

“弱肉强食”。在昆虫界中,弱者即代表落后,即代表死亡;只有强者才能够求生存,图发展。这种现实状况不仅仅反映在不同昆虫种族之间的强烈对抗、竞争中,即便在同一种族中内,也同样存在着,而且更为强烈,虽然有时昆虫们依然相当的团结。这正如我们人类。在自然界,人是最高等的动物,我们拥有各种复杂的器官,以智慧来填充的头脑;我们更拥有着无穷的力量。因此,我们可以掠杀和支配其他生物,甚至将其毁灭。在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对抗、竞争中,我们无疑是胜者。然而,与其他昆虫一样,人类内部的竞争更为激烈与残酷。在昆虫界,为一块食物而打斗、纠缠的事件屡见不鲜,而最终,却被它们之中的强者所掠夺,扬长而去。例如在《螳螂》一节中,法布尔写他曾看见过这样有趣的一幕:有一只黄蜂,刚刚俘获了一只蜜蜂,并把它带回到自己的储藏室里,不料遭到了螳螂的袭击,那时这只黄蜂正在吃蜜蜂的嗉袋里储藏的蜜,但是螳螂的双锯,在不经意中,竟然夹在了它的身上。可是,就是在这种关键时刻,无论怎样的惊吓、恐怖和痛苦,竟然不能让这只贪吃的小动物停止继续吸食蜜蜂体内的蜜汁……“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啊!”他最后感叹道。在我们人类之中,不也同样存在着四处“横行霸道”的“掠夺者”吗?假如你的实力差,那么即使是到手的“美餐”也将会化为一堆泡影,一段凄惨的回忆。如此下去,你只能被别人利用,成为别人“谋食”的`工具,而留给你自己的只有别人的“残羹剩饭”,甚至将一无所获。最终等待你的只有一个结局,一个悲惨的结局——“死亡”,即被社会所淘汰。没有人会去理睬、同情你。

“适者生存”。对于生存的竞争就是如此残酷,你只有去尝试适应它,才能有立足之地;不要等它去适应你,否则到头来只能是一堆黄土。大至国际,小到班级甚至小组,都需要竞争。有了竞争,必然需要有淘汰,而这些名额只属于失败者、弱者。不过正因如此,社会才有了进步。你需要适应社会这种前进的方式,并努力强化自我,才能在竞争的潮流中脱颖而出,以不至于被漩涡卷走。

篇8:钓出个弱肉强食

那是当年在湘西山区生活的日子,我常同伙伴们去小溪深潭畔钓鱼。那些叫不出学名的怪鱼,要趁着太阳高照时去钓,否则山崖深潭显得更是阴森可畏。

我跟着阿祥翻越山岗密林、涉水过溪。湘西的小溪清澈如镜,从一片莽莽高山绿林中蜿蜒绕出,绕过乱石山崖,叮叮哨哨,一路声响,牵出山谷的神秘,也牵出林中的神奇故事。蛇花花鱼生长在这深谷老林之中的溪潭里,山寨的长老们传说,此鱼是蛇与鱼交配的品种,其肉细嫩鲜甜,美味胜过蛇肉与一般的鱼肉。来到一条溪流的回湾处,是一个长形深潭,一方靠着卵石小路,另一方紧挨山崖陡坎。崖坎上长满密挤的荆棘和半人高的茅草,构成一顶绿色篷罩,罩边伸向水潭。尽管太阳很辣,绿篷里却一团阴暗,偶有渗过树隙洒下的点点光环,映在潭水里亮晃晃。若蹲在水畔岩石上,可见一群蛇花花鱼在浅水细沙滩上悠闲,时而翻着黄白色的肚皮,装死一般横躺着飘浮,时而又匍匐在沙滩上摇动尾翅,快活地淘沙。

我和阿祥细心地把红色蚯蚓钩在钓上,但不钩死,让蚯蚓痛得卷曲扭动。鱼儿见了这活食,必抢争不停,因此阿祥把长长的钓杆伸向剌篷里,钓线刚落水,一条蛇花花鱼就上钩。可是,当他把鱼慢慢拖上岸,钓线经过水中一堆乱石旁时,猛然间石缝里伸出一张大嘴衔住钓线,并疾往石缝里缩。

“快扯线,快扯线!”我催叫着。

“急什么,等怪物吃到肚里去,跑不掉。“阿祥很有把握。他拽动被拉紧的钓线,说这是“逗鱼”,让鱼咬得更紧。不到1 min,“唰——”地一声,阿祥把钓钱往岸上一抛!哟,一条麻黑点点的桂花鱼,还咬住钓钩上的那条小蛇花花鱼不放。桂花鱼瞪着豆粒儿般的亮眼,背脊上怒竖一排利剌。这溪潭里的桂花鱼同老蟹一样,专躲藏在水中乱岩石缝里,伺机攻击吞食路过身边的小鱼虾,谁料这下上了当。阿祥的高兴劲还没完,忽然间只见我的钓线又被拖进了深水潭。我缓缓地收线,当临近岸边刺丛时,发现是一条拇指粗的蛇花花鱼。

蓦地,剌丛里伸出个尖嘴,一口衔住蛇花花鱼就往黑糊糊的刺窝里拽。这又是什么怪物呢?阿祥也弄不清楚,说:“也许是森林里跑下来的小动物吧?”早先听附近寨子的山民说过,深水潭通阴河,潭旁的岩坎荆棘窝紧连接着深谷老林,林子里虽然没有豺狼虎豹,但野兔、野狗、狐狸、山羊、竹鼠、蛇、穿山甲等动物,常窜进这些隐敝的剌篷窝,来到水潭畔寻食饮水。有时,夏日的黄昏,可以见到小动物在此交锋之战,都市摄影记者来过这里偷拍动物趣闻。

“阿孙,快看!”阿祥猫着腰,一声惊喜,指着刺篷里一个在吱吱吱尖叫的东西。那毛茸茸的东西拽着钓线侧身,我们才看清是一只大鼠。阿祥说:“好家伙,山鼠是难得的野味,逮住它,快!”我趁山鼠疼得尖叫之时,准备用力拽杆,把山鼠抛上小路。可是正当我拽杆的瞬间,山鼠的踪影不见了,钓线被拽进了乱刺丛中。忽觉手中杆拽力更大,莫非山鼠钻洞了?我迷惑、焦急,又唯恐幽黑的刺丛里“飞”出可怕的怪物。“拽,怕什么,这尼龙线拽不断的.。”阿祥紧握一根树棒,叉开双腿,一幅狠打的姿态。我开始用力朝外拉拽,倏地手感已松,随即从刺丛里拽出个小酒盅般大的头,麻麻黄点,胀鼓的嘴腮里塞得满满的,嘴外还露出一节小毛尾巴。啊,那是鼠尾巴,是一条大蛇吞食小鼠。阿祥惊呼“快拽!”果然,一条手腕粗、油黑水亮的菜花蛇被我拽出刺窝……

篇9:弱肉就只该被强食吗六年级作文

一回到家,就只看见爸爸在捣鼓什么,忙个不停。我还以为他在搞什么新鲜玩艺儿,便探出头一看,天哪!爸爸竟然在拔我喜爱的番茄苗,准备种上新的橘子树!

我有点生气又有点不理解地问:“不是长得好好的吗?干吗要拔掉?”

他回答说,这苗种了这么长时间了,连花都见不着一朵,再种下去就是浪费土地了,还是换上从花鸟市场上带回来的,已经长得很健壮的橘子树比较好。

话音刚落,那棵番茄苗就被连根拔起,取而代之的是一棵小橘子树。

弱肉就只该被强食吗?我的心中荡漾起一个疑问。

也许是的。这社会竞争太激烈,如今爸爸妈妈拼命地给我们报“提高班”,还不是为了然我们成为强者,“吃”掉别的弱者,才使我们不被“吃”?自然界也不是这样: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不然哪来“弱肉强食”这个成语呢?

但又应该不是。上“提高班”还不是为了让我们这个“弱者”成为“强者”?换句话说,我们都是“弱者”,靠的是后天的努力成为“强者”的。被称为“强者”的`人和动物以前还不是很弱的?要是现在的强者在以前是“弱者”的时候被别的“强者”“吃”掉了,那还有现在的“强者”吗?

就像我这棵番茄苗,现在似乎弱不经风,但以后要是结出一大串番茄呢?那时候,我们就会庆幸以前没把它拨掉,不然就不会有今天的丰收了。

篇10:双汇Vs雨润:弱肉强食

从依靠单一品类起家,并最终走向全产业链梦想的实践者,双汇和雨润无疑是肉制品行业的两个佼佼者。在庞大而繁杂的中国食品领域,这样的企业并不在少数,无论是中粮还是新希望,乃至在中国浸淫多年的金龙鱼,他们与双汇和雨润的产业梦想如出一辙,异曲同工。

从产业到产业链再至全产业链,这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也记录了企业蜕变的历程。在这样一个一脉相承的渐变中,小的企业如何壮大?大的企业如何做强?强的企业如何更壮?从产业到产业链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上路何以达到殊途同归的结果?在这个被认为是最难以把控的肉制品加工领域,双汇和雨润的故事,给了我们生动的解答。

——只有盛宴过后,你才可以看到谁是胜利者。

比较:双汇Vs雨润:弱肉强食

■文/本刊记者 鲁渝华

立足:竞出Vs切入

双汇是从来都不惮于市场竞争的。

1984年,双汇的传奇人物万隆临危受命就任厂长时,这个年年亏损的企业一度走到崩溃的边缘。但在万隆的运筹下,漯河肉联厂(双汇前身)将目光朝外,向轻工业缺乏的前苏联大举出口分割肉,很快就成为了全国最大的肉制品出口基地。

不过苏联随后解体,双汇又调整思路,将突破口选在了火腿肠上。与其说是看到了火腿肠市场,不如说是看中了肉制品加工市场。发达国家肉制品消费需求占肉类总量30%—50%,而中国不足1%,肉制品的精深加工才刚刚起步。彼时,和万隆有同样眼光的,是一个名叫高凤来的工程师,他领衔春都集团在国内生产出了第一根火腿肠。

万隆拿出了企业仅有的1000多万元家当,从日本、法国、瑞士引进了10条火腿肠生产线。1994年,双汇集团又与香港华懋集团合资,引进资金1.27亿元,建立了亚洲最大的肉制品基地,当年实现销售收入9.9亿元,利税8600万元。

1998年之后,国内火腿肠市场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由于巨额资金集中进入,接踵而至的是整个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一落千丈。

这期间爆发了一场空前绝后的价格战,据说始作俑者是双汇,狙击者是春都。价格战中,100克火腿肠中的猪肉成分,由85%调低到70%,价格随之由每根1.1元调低到9角钱。双方都在竞争对手那里互设了“探子”,铆足了劲死掐,60%、50%、40%,比例逐步下调,一直调到15%。当火腿肠降到5角钱一根时,被人生动地调侃为,火腿肠卖的不是肉,而是面粉。

此时的双汇做了一个聪明的决定:声东击西分开产品档次。当年,双汇推出了“双汇王中王”高档产品,以添加大瘦肉块作为产品卖点,以热播的“狮子王”为吉祥物,随后还请来葛优、冯巩做广告。这一招使得其知名度迅速蹿升,在价格恶战中异军突起,“双汇王中王”一跃成为中国高档火腿肠的代名词。此后,春都深陷盲目多元、胡乱扩张之痛,双汇一举将春都击溃,登上了火腿肠老大的宝座。

1998年,双汇又加快了低温肉制品市场的开发,与意大利著名食品企业——圣福特公司签订了紧密合作协议,向中国市场引进意大利著名品牌——“马可波罗”,生产低温火腿,产品投放市场后同样引得热捧。随后,双汇利用该品牌进行产品延伸,成功推出了高温产品。

当年,中国肉类加工第一股——双汇实业5000万A股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火腿项目无疑是双汇的起家项目,时至今日,都占据着国内绝对的统治地位。在当年推广资金有限、市场竞争过于惨烈的局面下,初生的双汇选取了一条资源集中于品牌的单品牌发展策略。这样的策略决定了其后来推出的高温、低温、中式肉制品还是速冻制品、冷鲜肉、冻分割肉等,无一都打上了企业品牌“双汇”的logo,双汇意图以此结成一个战略整体,也给后来者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凛然姿态。

但这并没有吓到一些善于把握机会者,祝义才便是其中一位。

祝义才出生于安徽桐城,一个出过不少诗人和政治家的地方。祝做过公务员,小打小闹地搞过水产生意。1993年,祝义才决定怀揣300万元的原始积累到经济更为发达、信息更为通畅的南京去一展身手。

做贸易出身的祝义才对市场需求非常敏感,他也选中了肉制品加工行业。理由很简单,经济发达了,老百姓开始有钱了,吃肉不再奢侈了。

这一观念并非祝义才独具慧眼,事实上,那时的中国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2万多家肉制品加工企业,在一股火腿肠热中争得你死我活,其中双汇、春都、金锣三大巨头垄断了高温肉类制品80%以上份额。雨润曾经也贸然地推出过火腿肠产品,事实证明跟风者只能遭遇溃败。针对当时已经非常火爆的“春都”、“双汇”,在迁址南京后,祝义才决定避开它们所在的高温肉方向,搞国际市场上新的主流方向——低温肉制品加工。

1994年,雨润以敏锐的战略眼光,明智地选择了低温肉制品这一最具增长潜力的崭新品类为突破口。此时的双汇、春都、金锣对低温肉制品市场尚无暇顾及,此时的雨润无疑是进入了一个惬意的“市场蓝海”,从而也悄无声息地在高温为主导、铜墙铁壁般的肉制品市场撕开了一个缺口。到1996年,雨润年产值已经超过亿元,迈入国内低温肉制品行业的领军之列。

在占领了江苏全省和上海的市场后,祝义才开始实施攻城略地的计划,并着手梳理和健全现有的营销体系,首先把全国市场划分为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等八大片区,相继在全国建立了300多家销售办事处。

1996年,祝义才重组南京罐头厂,这一“蛇吞象”的成功壮举成为全国首例“民企重组国企”的案例,而被外界解读为很好地解决了雨润扩张的模式问题,也给其全国性扩张从实操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论证。

“雨润”以低温肉制品这个大类树立起了自己的江湖地位。尽管1998年以后双汇、得利斯、美国荷美尔等发起了一轮轮低温肉制品猛烈攻势,但已经于事无补。

在市场竞争的洗礼中壮大起来的双汇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任何的疏忽都可能成为致命的隐患,尤其是像雨润这样的善于把握机会的后起之秀。另一方面,已经成长为巨头的双汇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肉制品加工行业产业链过长,市场容量过大,养殖、屠宰、初加工、深加工、高温制品、低温制品、冷冻制品……单纯一个企业不大可能实现对每个环节的控制,每个环节中都有可能冒出一个咄咄逼人的挑战者来。

殊途:单品牌纵横延展Vs多品牌精细耕耘

相当长的时间内,双汇选择了主业突出的产业聚焦战略。其思路是: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一个主业上,依靠主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相关产业又反哺主业,支持主业进行市场竞争。

这样的决策来源于试错,有个小插曲是:双汇一度也投资方便面,结果大败而归。在春都多元化溃败的前车之鉴下,痛定思痛的双汇体会到,如果主业未稳就上马其它产业,一是成本极其高昂,二是分散了主业的投入造成主业地位不保。因此,双汇把肉类制品作为自己的核心产业,一切相关产业都只能是为主业的发展服务。1998年后,双汇对产业链进行了横向延伸,并先后上马了纸箱包装、PVDC肠衣、骨素、香精、种植、养殖、大豆蛋白加工、商业连锁、软件等相关产业,全部为支持肉制品加工主业的发展。

在市场范围的选择上,双汇采取了全国性的市场布局策略,这是一种在食品行业被通常采用的模式。中国地理分布极广,各区域消费者对肉类的需求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单一口味和产品显然无法满足全国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同样,在各中心区域的中心城市设厂,则可以更大幅度地降低运输成本。第三,肉制品生产加工需要消耗大量的生猪资源,在生猪主产区设立屠宰加工厂,同样可以保证原料的品质。

双汇的市场布局主要以两种方式展开:一种是资源主导型,如在四川仁寿、内蒙古济宁、湖北宜昌、河南商丘等生猪主产区建立屠宰基地,确保了肉类制品加工的原料肉来源和供应;另一种是核心市场主导型,如在四川绵阳、辽宁阜新、浙江金华、北京市、上海市等地设立肉制品厂,体现了深入肉制品主销区、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战略意图。至2007年止,双汇已通过合资、兼并等形式在四川、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浙江、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建立了21个屠宰和肉类加工基地,年屠宰生猪1500万头,生产生鲜肉及肉制品220万吨。当然,在这个时候,低温肉制品还只占双汇产业中的一小部分,其主要业务依旧是高温肉制品。

作为一家后起的民营企业,雨润则更熟谙在产业发展战略上的整合之道。民企在快速扩张中急需大量资金,而这样的资金筹措渠道有限而更多的是靠自身滚动积累,企业根本不可能有多余的资金用于发展其它产业。

雨润也有过火腿肠溃败的切肤之痛,因此在产业链条上,其精力更加专注地用在了低温肉制品的市场开拓上。雨润用整合的方式与全国大量的屠宰厂家建立起了紧密联系,而后者负责为其提供优质的低温肉制品。

由于低温肉制品需要严格的冷链式运输条件,低温产品更有着300公里销售半径的要求,因此,雨润的市场布局,较之双汇更为精细和深入。从1996年雨润兼并南京市罐头厂之后,先后在黑龙江绥化市、哈尔滨、辽宁开原、北京通州、甘肃白银、新疆石河子、河北邯郸、山东聊城、山东济南、河南开封、安徽宿州、安徽阜阳、安徽寿山、安徽安庆、安徽马鞍山、安徽固镇、江苏连云港、湖南澧县、湖南长沙、江西新余、广西桂林、广州、四川内江、四川广元等地建立了36家子(分)公司。

网点看似复杂交集,但由于双汇和雨润主营业务的不同取舍,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两者并没有直接的交手——直到2002年之后。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对营养成分的重视,高温肉制品销量增长开始逐步放慢,特别是城市居民高温肉制品消费量正在下降。而在发达国家消费的生鲜肉中,冷鲜肉已占到90%左右,市场消费取向出现转变。

2003年,双汇上马了生鲜冻品项目,并有意加大低温肉制品市场的投入和产能的扩大,就此形成了高温肉制品、低温肉制品、生鲜冻品三大业务。到了2005年,双汇的低温肉制品销售收入比2004年增长83%。

雨润也反过来开始侵入双汇的领域,并先后上马了高温肉制品、冷鲜肉、中式制品、速冻制品等。相比于双汇而言,雨润采取了多品牌策略,针对低温、高温、生鲜、速冻、中式、焙烤等肉制品六大类别设立雨润、旺润、福润、雪润、福润得、法香六大品牌,不同品类使用不同的品牌。雨润认为,多品牌可以抢占更多的细分市场份额,又整体增强了企业集团的实力,同时还能够规避某一个品牌的危机对其它品牌的不利影响。

中国肉制品市场容量巨大,渠道终端鱼龙混杂,相比而言还是一个不太成熟的市场。作为非工业化品,品牌形象如何树立?食品安全如何保证?基于诸多考虑,双汇决定自建渠道,开始在中国率先引入“冷链生产、冷链运输、冷链销售、连锁经营”的肉类营销模式。

从1998年开始,双汇把在全国建设2000家冷鲜肉专卖连锁店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并通过直营、合资、加盟等方式,在北京、河南、四川、山东、湖北、湖南、河北和安徽开设了500多家连锁店。此方式节约了终端的高昂营运成本,还以独特的销售形式扩大了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把竞争对手排除在外。

2002年,双汇更是把肉类连锁店开到了雨润的大本营——南京市。此方式很快为雨润所效仿,2003年5月,雨润投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了南京雨润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也开始大力发展特许加盟连锁店。

双汇的要求条件较高,而雨润食品专卖店更具有投资少、店面小、加盟方式灵活等特点。其所要求的专卖店面积只需30~40平方米(双汇为100平米以上),门店装修只需区区5000元,特许品牌使用费也只有5000元,这样只要投资5万元就可以设立一家雨润食品专卖店,这使加盟的速度远远超过双汇。从诞生到目前短短两年的时间内,雨润就在全国发展了连锁专卖店810家,遍布全国11个省、直辖市的40多个城市,形成了以宁沪杭为轴心、各冷鲜肉加工公司为中心的连锁网络。雨润的渠道战略推进的速度更快,对渠道掌控能力的优势也更加凸显。

资本:系统化谋局Vs战略式变身

2004年,双汇销售额突破150亿元大关;同期的雨润,为80亿元。

梳理两者的产业链条,不难发现,双汇和雨润不知不觉中已囊括了主营产品、相关产品多元、上游布点、渠道终端四个环节的把控,这在其他行业中鲜见。事实上,对有着特殊要求和客观限制的肉制品加工行业而言,这只是一条再简单不过的逻辑。对双汇和雨润而言,主营产品都只是产品中的一个小类,只有相关产品的多元化才能实现产品线的丰富;再由于对生猪资源的依赖以及冷链产品的特殊性,只有在各地设点布局才能满足要求;肉制品非工业化品的特性也决定了要保障食品安全,只有自己去渠道完全把控,因此又有了肉制品连锁店这一新鲜业态。

由于全国性扩张的大量布点,雨润和双汇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即需要大笔的钱才能支撑这个体系——但钱从何来?雨润将目光盯在资本市场上,肉制品行业由此开始步入资本时代。

祝义才在资本市场无疑是个高手,这位肉食大亨的胃口并不小。他曾为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三年收不回成本的项目坚决不做。雨润集团先后切入房地产、高科技和金融等领域,无一不是收获颇丰。

2002年4月,祝义才出手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东成控股,迈出了向资本市场进军的第一步;其后,祝义才又通过雨润旗下的江苏地华房地产公司连连举牌,在二级市场悄然购入南京中商。2004年11月,江苏地华举牌南京中商,并最终成为南京中商第一大股东。2005年3月,高盛鼎晖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基金联合向雨润食品投资约7000万美元,并约定帮助雨润在香港H股整体上市。

高盛入股雨润并非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战略投资,这个对产业无比敏锐的PE掠食者通常都选取最优质的对象作为合作伙伴,而被最终证明往往可以左右行业大势。2005年10月,雨润在港整体上市,一举募得资金20多亿元。上市当日,祝义才信心满满地预计来年,全年的纯利将不少于3.35亿元,较去年增长逾1倍,派息率将不少于纯利的25%。

雨润宣称将“继续通过选择性收购,改善现有生产设施及兴建新厂房,扩充生产能力”,雨润财务总监李咏思表示,该公司在2007年至2008年间的资本开支将达到9.8亿人民币。这笔资金主要投资在扩展上下游业务、自建厂房及并购领域。

相对于雨润的频频发力,双汇压力倍增。作为一家国有企业,漯河是双汇的生产基地,该市的一半税收来自于双汇。漯河雄心勃勃地要打造“中国食品名城”。在各级政府的规划中,双汇进一步做大做强、走国际化道路,成了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到‘十一五’末期,双汇肉制品产量进入世界前三强,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初步测算,双汇今后五年要为此投入100亿元。在计划中,双汇还将进军医药领域,这些无疑都需要资金的支撑。

双汇也选择了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的道路,只不过,它选择的方式是将自己卖出去。2006年5月,高盛通过旗下的罗特克斯公司以20.1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双汇集团100%股权,间接控股上市公司双汇发展35.72%的股权。

相比于雨润在资本市场的春风得意,双汇下嫁高盛被外界一致抨击为贱卖。坊间的猜测是,漯河市与高盛达成了某种默契,在于高盛承诺能让双汇集团的“双汇国际”和“双汇物流”尽快上市,这与雨润的整体上市模式如出一辙。

在两巨头还来不及大展拳脚时,一场“猪荒”却不期而至,这让双方都有点措手不及。

自2007年5月开始,由于国内生猪供需失衡,加上饲料价格大幅上涨,2007年下半年,国内生猪价格较2006年平均上涨63.5%。随着原料成本上涨,全国肉制品加工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大型企业产量减少30%到50%,大量肉制品加工企业因为猪源不足而停产。

在肉制品行业中,生猪价格通常占到成本的50%以上,2007年生猪价格大幅上涨,雨润的平均生猪采购价格上升了63.5%,在猪源上并不占优势的雨润显出了它的市场短板。

在此之下,一直以整合方式展开业务的雨润,开始考虑进入上游的“生猪养殖业”。雨润董事长祝义才表示,雨润一直有意拓展生猪养殖行业,目前已取得相当养殖知识。在实施上,雨润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谨慎,宣称最快会在2010年涉足生猪养殖业务。

双汇相对而言压力稍轻。早在2000年,双汇就切入养殖业务,建有种猪场和商品猪场。2004年,双汇又开始与日本、韩国合资,建立了四个养猪场,并首次引进1000头丹麦纯种良种猪进行培育。“猪荒”来临,双汇有意调整了策略,2008年7月,双汇宣布,将联合另一投资方,增加投资7155万元,用于建设年出栏商品猪20万头的养殖场,该项目并将于两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祝义才的考虑和双汇20万头猪养殖计划的试探,都谈不上大手笔,更多的是在观望。双汇发展董秘祁勇耀说:“虽然目前处在停产边缘的肉类加工企业为数不少,可以趁这个机会扩张,不过现在是否是合适的并购时机,我们依然要慎重考虑。”雨润在外界看来的洗牌机会面前,也显得非常冷静,雨润投资发展部总经理浩华表态称:“标的企业还是很多的,不过我们收购屠宰企业的标准是产能50万头以上。”

彼时,双汇和雨润的处境可用一副漫画来形容:拿着大把的钱,站在牌桌前,桌上一副好牌,但拿钱的人却没有下注——蛰伏是这一阶段最贴切的描述。

提速:横向激进并购Vs上游小心求证

但另一些肉制品加工巨头们早已迫不及待。

2008年8月,国家《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出台,条例首次体现了国家规范生猪屠宰行业、扶植大型企业的决心和意志。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外资、台资进入中国大陆“跑马圈猪”的消息开始层出不穷地出现,无论是美国的艾格菲还是泰国正大、台糖,都显示了要在中国大干一场的热情,它们马不停蹄地收购工厂、扩充产能,毫不掩饰对这个行业的热情;这一期间,关于丁磊养猪等消息也层出不穷,国内的热钱资本也开始冲动地切入这个领域。

到了这个时候,两巨头都不约而同的意识到:机遇来了,挑战也来了!一头生猪从仔猪到出栏通常要较长的时间,产业的布局通常都需要提前修整。肉制品领域已进入了整条产业链竞争的时代,也只有通过从上游并购到下游品牌整饬,构筑一个较高的产业链壁垒,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话语权。

向上游扩张,而后成了两大巨头的共同目标,一场收购的比拼在2009年由此不宣而战。

雨润迅速将目标调整为扩大产能,并锁定上游的屠宰领域,力图更大作为。中国的生猪屠宰还是一个比较分散的产业,国内包括雨润在内的前三大生猪屠宰企业每年的屠宰量不到3000万头,占全国生猪出栏头数比例不足5%。而在美国,猪肉加工4强企业占全国加工能力的50%以上,荷兰猪肉加工3强企业的加工能力占全国的74%,丹麦最大猪肉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高达全国的80%,作为一个国家极力推动的产业,屠宰必将面临一个较大的整合。

雨润采取了一种激进的扩张方式。2008年11月,雨润与周口市政府签订了投资协议,建设生猪屠宰、分割、冷藏、肉类深加工项目,预计每年屠宰250多万头生猪,销售额达30亿元;2008年12月23日,雨润食品通过全资附属的马鞍山雨润食品有限公司收购了湖南辉鸿食品有限公司;2009年1月,雨润收购了腾尔(河南)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全部屠宰、生产及销售冷鲜肉及冷冻肉业务连同相关资产;2月10日,雨润以1.82亿元的价格,收购山东滕州东启肉类加工有限公司。雨润的连续出招还包括:投资2.5亿元的百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在新疆石河子开工;总投资10亿元的沈阳雨润已开始试运行;2009年7月,雨润在新乐市的12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也正式签约;12月22日,雨润绵竹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计划年屠宰生猪能力达到150万头,实现年产值15亿元。

按照雨润的扩张计划,在2008年生猪屠宰量计划产能1800万头的基础上,雨润计划投资40亿元将产能在2年内扩大一倍,到2010年达到3000万头,至此成为全球屠宰领域最大的巨头。

至于在养殖环节,雨润依旧保持谨慎,不过祝义才表示,雨润并不会放弃生猪养殖,而是在等待适当的时机:选择在生猪、仔猪的交易价格比较低的时候介入。

双汇则将重点放在了养殖和相关肉制品领域的横向延展上。比起雨润,双汇的决定经历了一个反复思考的过程。双汇发展董秘祁勇耀曾说:“我们现在做的也是一种尝试,要根据结果再决定接下来的扩张计划。”至于产业链的建设方面,他一度表示,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要看目前项目运行的情况。

双汇的犹豫并非毫无道理,事实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成本高,疫情控制风险较大,长期来看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不一定明显,双汇多年的养殖业务也还仅仅停留在试探阶段。不过在外资的跑马圈地和雨润的强大压力下,双汇很快意识到,在自己已有一定基础的养殖领域上纵横延伸并非毫无作为。

2009年5月20日,河南叶县双汇牧业有限公司15万头生猪育肥项目正式开工,双汇继在叶县上马20万头商品猪项目之后,又一重大养殖项目上马;8月,双汇集团与济源市正式签约,宣布在该市开工建设5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2010年1月,双汇集团和日本火腿集团合作,总投资达17.2亿元的中国最大养鸡项目在河南省漯河市正式开工。漯河市官网披露,双方合作的项目为双汇万中禽业,一期为5000万只肉鸡产业化项目。此前不久,雨润位于四川绵竹总投资为2.5亿元的生猪屠宰项目也急速开建。

由养猪到养鸡,双汇的这一举动被解读为推进新产业的有效尝试。双汇的介绍中,该项目实行“公司+基地”的生产模式,涵盖种鸡饲养、种蛋孵化、饲料加工、肉鸡屠宰、肉制品加工、物流运输、有机肥生产等众多环节,形成从自繁自养到鸡肉销售的大产业链,双汇意图在其他领域复制猪肉制品加工模式。

按照双汇规划,将在2010年屠宰生猪达到2500万头。2009年,双汇总计约投资30亿元,在本地和异地建设项目20个,用于发展饲养、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以及配套产业化项目。

尽管侧重点有所不同,不过,在两大巨头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共同的幕后推手——高盛。分析家认为,雨润激进的并购以及双汇在养殖领域的扩张,其实隐藏着高盛的另一场“阳谋”。

中国的生猪多以散养为主,如果这些资本大佬们所养的猪占总量的5%,而其他的养猪户仅占0.001%,那么PE就占有了绝对的定价权。绝对的定价权就产生绝对的垄断地位,它们可以通过降价的方式使小的养猪企业退出,最终形成垄断。而定价权要依附于健全的产业链,所以一体化的企业成为了控制定价权的“金钥匙”。

很显然,这场猪肉产业链的战争还远未到总结的时候。双汇和雨润的产业扩张史记以及它们与高盛的纠集图谋,依旧是一个充满疑问而悬念待解的谜团。

点评:

因为有路而宽阔

■文/本刊记者 李 彤

中国的农副产品深加工起点较低、资源分散,遍地是缺资金、少技术、无管理的小厂。以肉类加工为例,全国前三大肉类加工企业占全国的总市场份额不到5%,行业需要大资金纵横、整合,即便到现在,后来者也是有机会的。1994年双汇销售已达10亿元,那一年刚刚起步的雨润却也发展得很好。中小民营企业应该明白,不能总想着炼钢造汽车,农村的广阔天地更应当是他们大有作为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双汇和雨润也许都明白这个道理,现代农业企业竞争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刀耕火种的方式,越是市场广阔,反过来越容易被人超越,要提升,就必须引入资本的力量。双汇的纵向一体化战略依托的是规模和资本优势,雨润的多品牌战略和低门槛儿加盟连锁都别具特色。两者都在资本的推动下,在不断的试探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

无论是国际投行的唆使,还是发展路径的使然,双汇和雨润对养殖领域都保持了谨慎。中国俗语讲:家财万贯带毛儿的不算,工业企业养活物不仅存在极大风险也不利于资本市场对企业估值。这两家企业若是真的想进一步控制上游不如涉足饲料行业。采用公司加农户的形式,一手给养猪提供饲料另一手收购生猪,把脏活儿、累活留给专业养殖户,同时也分散了自身的风险。只不过,在饲料行业,早有新希望、正大等对手扎好了马步,这看起来又是一个需要求解的辩证难题。

[编辑 胡 浩]

篇11:弱肉强食-弱肉强食的故事-弱肉强食的寓意-弱肉强食的意思

由于工作的原因,原本学国画的付晓东不断吸收着美术史方面的知识,自从策划了第一个展后她便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有益于艺术家的工作,并走上了这条路。空间站的开设也与自己的策展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里她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化,为实验项目提供支持。

《颂雅风·艺术月刊》(以下简称《颂雅风》):从什么时候开始转走策展人这条路的,你大学学的是国画。

付晓东(以下简称付):毕业之后,我一边在国画系教实验水墨的课程,一边在鲁美的学报《美苑》杂志做编辑。2004年开始策划了两个油画系的毕业生在学院的美术馆的一个展览。再后来是2006年在站台中国策划“上房抽梯”,东北的新一代艺术家,包括李大方、秦琪、王宁德、贾霭利等。还有给空白空间策划的“柳暗花明——当代艺术中的后传统现象”,里面有艾未未、耿建翌、洪磊、沈少民、阳江组等。

《艺术月刊》:空间的开设与自己的策展有很大的关系?

付:对,也是延续我之前的工作。在大的机构里每个人只是大的齿轮上的一个环节,不见得能够充分实施自己的想法,小的空间可以更加充分的个人化。当代艺术的探索本身也是依靠绝对的个人化,才能得以实现出来的。

《艺术月刊》:最早接触到画廊这个行业的时候,觉得本土画廊的处境是怎样的呢?

付:本土比较缺少的正是比较健康和良性的生态环境,这可能还需要时间来建立。

《艺术月刊》:大概从哪一年开始收支平衡?

付:第二年,还真没一直亏着。头一年我们做的装置、影像特别多。在我的认识里,装置和影像全部都应该是能卖钱的,实践起来并不是卖得特别好。所以第二年增加了绘画的比例,然后就可以平衡了。

空间站做得装置和影像还是有比较高的学术质量和实验性,但当时对市场的情况并没什么判断。我就是想把空间站打造成为一个收支平衡的地儿,自己能转起来,赚的钱可以养活自己就好。

《艺术月刊》:实验项目的比例会控制在多少?

付:我们还会保持每年会有几个实验性的项目,比如去年的“未知博物馆”,包括“双飞小组”,我们也愿意在更多的空间站以外的项目中推进他们的实践。要促进这个生态的建设和发展,让新的、有活力的艺术现象生产呈现出来,这也是我们小机构的意义所在。大画廊的体制更加严格,成本也很高,必须遵循商业逻辑,很难做系统之外的事儿。

《艺术月刊》:空间站发现的一些艺术家过了一段时间后会被大画廊签走,这对咱们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付:那是肯定的。在西方是有保护小的私营企业的法律,限制大的企业独家垄断。他们反对大企业无限制的掠夺资源,这样会造成对业态多样性的伤害。换句话说,大画廊吞并小画廊的资源,很容易导致小画廊无法生存。这当然是很恶劣的生存环境,但是中国没有法律的保护,国内就是丛林状态,弱肉强食。行业也不健全,也没什么保护。

《艺术月刊》:作为一个画廊的经营者,您觉得最不容易的是?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弱肉强食-弱肉强食的故事-弱肉强食的寓意-弱肉强食的意思】相关文章:

上一篇:逛华联超市作文下一篇:万企帮万村情况汇报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